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时间:2023-07-27 16:23: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微课 运用实践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微课教学手段将音效、图像、视频等整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效果提升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相关内容介绍

微课是基于现代教学手段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于某个知识点的精彩讲解或者是课堂过程中某个典型环节进行记录的过程。从定义上看,课堂教学的视频片段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微课不仅包含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练习等,还包括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以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点评和评价,通过视频、音效和图像等方式的组合营造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相比,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炼以及形象生动的优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课文难点的解决,在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感受语文课文意境和情感方面,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实践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选用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内容精美、情感丰富,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文章描写的场景和情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差距,因此学生在文章所承载的精美内容和深刻情感等方面无法完全理解,也就是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通过微课形象、生动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黄河颂》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实地的到黄河去感知黄河的壮丽,对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和传递的情感无法进行充分认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黄河颂》描写的情景和情感,必须增加学生对黄河的直观感知,让学生对黄河有着整体的印象和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微课,通过视频的形式将“黄河”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黄河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应,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运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

运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更加的开放、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在基于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教学重点进行启发和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教学重点。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将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对场景进行分析和感悟,通过微课的视频画面与课文中的文字进行结合,让学生对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

(三)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学意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的影音演示与教学过程进行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材内容描写的意境进行深刻的的感知。以古诗文教学为例,在《赤壁》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情景创设功能,对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场面进行营造,让学生对《赤壁》这篇文章中的意境营造进行充分感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在语文情感教学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方面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微课将某一个写作主题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展示,让学生对写作主题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微课还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在写作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探讨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手段。微课在语文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涵拓展、意境营造理解和写作兴趣提高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47-48.

[2]吴莹.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语文,2015,(36):111-112.

第2篇

有效性教学的定义是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之上,要求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测性量化,并进行反思教学,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个人追求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是学生汲取知识、不断充实自我的主要途径。重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理所当然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必须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诸如教学计划不全面、教学环境差、教学目标不清晰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正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显得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十分具有必要。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注重课堂导入,开展有效性教学。立足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新课的导入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利用正确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思维和性格上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缺乏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约束能力。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一开始,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融入学习状态中,这也是课堂最初几分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的原因所在。如果在课堂伊始教师就开展重点内容的讲解,学生则很难学习到有效的知识,同时整个教学课堂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仅如此,借助良好的课堂导入,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课堂导入,切实发挥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社戏》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开展课堂导入教学,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章中的趣事来勾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堂语文课中。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迅哥儿”和童年玩伴一起看社戏的场景,亦或是他们看完社戏去偷罗汉豆的场景,渲染出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将实现做好的课件通过多媒体软件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交流和探讨。由于大部分学生事先都不会知道课文的内容,也就不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手段和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原文,学生很快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好最快的掌握住知识点,学好这篇文章,这对有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存在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强调课堂重点,进行有效性教学。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生搬硬套教科书上的内容,把教科书看做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即学生必须能够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是基本概念及其规律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方法,或者称之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知识。而语文教学的难点指的是学生很难完全了解的知识内容,亦或是很难掌握的技巧。教学的难点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来定,同一个知识点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难度也不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强调课堂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作《陋室铭》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紧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重点句子进行教学,向学生传递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水平人才。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性教学。新课标改革后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愈发重视能够为学生创建出更多的学习平台。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仅仅将目光放在了简单的知识传递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性的教学活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体现出地对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行上课之前的预习,并布置任务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中来,大胆的说出对文章内容的困惑,与全班同学共同进行思考、交流、对话,得出正确的答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正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并回答其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小老师”也不能回答出的问题,则可以让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促进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提问或是回答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文章翻译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大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文学审美水平,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新课标改革后的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不能将学生看做是表面上的学习主体,而是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把握好教学重点、注重课堂导入,充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理解与读懂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明确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会标明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在上课前直接告诉学生,但是学生在没有学习课文的情况下,无法理解重点与难点体现在什么地方,没有直观的感受与体会。同时初中语文中有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学生不愿意学习。此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动态效果,引导学生明确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又快又准地把握教材内容,消化、理解与吸收教材中抽象难懂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读万卷书的情况下,没有时间去行万里路,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感觉无法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交融。此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望岳》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泰山,无法想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景观。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泰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以及泰山的景观照片供学生参考,以便让他们更好地想象,最后再回到文本中,让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感受泰山的雄伟壮阔与作者的胸怀。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对文本内容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3.提高学习效率

即使文字描述得再生动形象,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完整的。一是因为文字是现实社会的抽象符号,在反映实际生活的时候,会受到限制。二是初中生还处于青春期,生活经验与涉世经历不足,难以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因此,教师单纯地要求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是不现实的,必然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展示闻一多在演讲时的坚定不移,闻一多被暗杀的情形以及他死后家人的悲伤、绝望、无助,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感受闻一多先生的伟大形象和人格魅力。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1.信息技术的引入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不是盲目引入,而是要抓住时机,适时地引入,要在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以及语文课堂需要的前提下,适度地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老舍先生用“响晴”“响亮”两个词来形容冬天,学生大多不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济南的冬天动态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会产生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并体会到汉语文化的魅力。

2.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虽然有重要的作用,但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课堂教学不能完全依靠它。教师还是要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特点,将自己的教学特点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而且还能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知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逐渐发生变化,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有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呈现给学生,使其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况,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为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材中的内容十分有限,而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往往要涉及到许多知识,教材中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接触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多语文学习的资源,使学生更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大量的语文素材,也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多,在以后的发展中会逐渐处于优势地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声音、图像,满足学生视觉、听觉上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余时间里也愿意自己学习语文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语文学习的准备工作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文章不容易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会遇到许多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文章后,利用多媒体给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来分析、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文章的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等,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通过信息的收集,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提示以及课后的练习,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制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并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学习,遇到不懂的内容可以提出问题,自己上网查阅资料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利用网络课堂与其他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或寻求教师的帮助,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学习的自主学习,从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为主,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节课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阅作者郁达夫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郁达夫的文章。在文章中,有许多描写“秋”的场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查阅中国历代文人描写“秋”都是怎样的,从而更好地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才愿意学,也才能够积极努力地去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多媒体技术能够向学生充分地展示语文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资料,例如,声音、图像、视频等,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而且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材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减少难度,合理地运用各种有利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应片段,通过观看,学生对这一故事会有更深的了解,对其中人物特点了解得会更清晰,再对文章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要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就要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课文中的重难点呈现给学生,根据学习的重难点,开展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自己的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还可以在网络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指点,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而且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掌握是比较多的,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了,所以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且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语文教学实现课内外的有效结合,为学生传播更多的课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除此之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跨越时间、空间的知识传播,还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语文学习的真正自主。

三、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静.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第5篇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提问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见,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务必从传统的一言谈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注重教学进程中的有效提问,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提升。其实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也有提问教学,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大部分提问皆是无效的。而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提问教学是有效的。从客观角度而言,无效提问是教师毫无目的的设计提问,是教师转换语言的一种方式,难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有效提问则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好的提问,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能促进其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持续发展。现笔者将根据新课改理念对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技巧展开探究。

一、以教材为本,深入了解学生,设置问题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必须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具体情况认真设计课堂提问,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在大力推行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务必在讲授新课之前,认真钻研语文教材,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结合课文的类型悉心设计好课堂提问。在此,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让所有的问题设计充分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通过问题设计,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还应让他们“知其所以然”。与此同时,所设计的问题还应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且问题与问题之间不能相互割裂开,而应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蕴含其中的独到之处,从而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最终激发其兴趣。譬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出如下问题:第一、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个性特点?第二、奥楚蔑洛夫很善变,他的这一特点究竟体现出哪些方面的特征?第三、奥楚蔑洛夫虽然不停地在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他性格中有一样根本的东西没有变?请问是什么?第四、奥楚蔑洛夫为何总是喜欢一变再变?第五、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究竟有何深意?上述五个问题,貌似信手拈来,其实在设计时不但遵循着由易到难的原则,而且也充分考虑到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这组问题设计是完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不但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意,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问题的设计,与此同时还应彻底抛却课堂随意提问的陋习。

二、坚持创新原则,开放性设置疑问

新课改理念认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设计应坚持创新开放的原则,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见,当前教育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在问题设计中融入创新意识,从开放性的角度提出各种问题。所谓“开放性提问”主要是指设计的问题条件不是很完善或者是问题答案并非很明确,蕴含着多种答案,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可让其从多层面、多角度去探究问题的结论,然而答案既不是唯一的,也没有最标准的。如此开放设疑不但能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能促进其思维获得发展,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譬如在教授《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在分析课文之后提出以下问题:第一、从表面上看,这篇课文似乎是在描写紫藤萝花,然而实质上则是通过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讲解人生的哲理,不知大家在阅读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第二、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你想到了什么?第三、你从这篇课文中究竟能感悟到什么样的人生哲理?以上三个提问都是和课文紧密联系的开放性问题,通过上述设问能让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入,联想的空间更为宽阔,并且这些“提问”还与课文的阅读、作文、为人处世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此一来,不但能帮助学生的思维朝着纵深方向进一步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语文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与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的教学法,方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从提问角度而言,倘若语文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上述两种提问方式,就能彻底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瓶颈。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结合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坚持整体性、开放性、创新性、由易到难的设计原则。在教学的具体场景中,不能随意提问,而应充分把握提问时机,创设温馨和谐的问题情境,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诚然,初中语文中的提问教学是一门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艺术,它的实施方式绝对不仅仅是上述三把钥匙。只要广大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思考教学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就能探寻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提问教学方法,从而令语文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刘小卫(1976-),女(汉族),湖南耒阳,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

第6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容量,可以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教学,要积极地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个性化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呈现个性化,降低重复简单的机械教学过程

信息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一项工具,而这项工具的多变灵活,却给了初中语文教学更多新的创意的可能。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多个性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机会进行交流和互动。而这样的交流和互动过程本身,又能够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到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到底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搞清楚。不管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是与此相关的道德伦理的问题,教师都可以在课堂内外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从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提高这种交流的便捷性,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可以发现,我们所用到的语文教材每隔几年都会有版本的更新,对于每一次更新,我们都能够发现一些新的亮点,而这些亮点殊途同归的都指向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个方向上,那么,要如何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并且实践的重要理念。所以,一方面,要有理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地结合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之下有更多新的学习收获。

二、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化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同样存在很多的重点知识,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所以,在化解这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更多直观的方式来进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这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难题。一般来说,教师都会通过语言描述或者是相关教具的方式来尽可能给学生呈现出直观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理解,然而很多情况下,这样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不容易实现。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就可以更有效地搭建相关的直观情境促进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消化这些重难点知识。所以,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将中难点知识,采用更多的素材来进行呈现,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些丰富素材的帮助之下,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联想,形成鲜明的表象,从而形成密布的知识网络。

三、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精心设计教学全程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能够保持更加清晰的思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性作用来组织整个教学的全程。所以,工具是为了内容和目的服务的,教师头脑中有更多的工具可以使用,在设计的时候也会更加灵活,不会因为工具的缺乏而畏首畏尾。因此,在备课的时候,从一堂课教学目的如何实现?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在一起,如何保持清晰的逻辑关系等各个角度,去分析一堂课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从而有效的组织课堂的整个过程,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经常插入一些图片或者是视频。这些素材要什么时间呈现给学生,具体完成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学生在看完之后,教师要如何总结,如何根据学生的反应来灵活的应对,这些都可以提前进行预先的安排。那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教师也要有相应的预案,能够考虑到这些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提高每一堂课的精致程度。所以,多媒体教学的确给了学生和老师更多的尝试的空间,学生也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之下主动的思考,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在其中增强条理性的感知,这些都有助于他们知识网络的构建。总之,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要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第7篇

关键词:兴趣;重难点;自学能力;阅读容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8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强调“面向未来,增强课程现代意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课程改革导向有力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不仅能多渠道的刺激学生的感官,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而且能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内化学生素质,最大限度的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宋学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可能思考、感知、意会,并进而创造。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下语文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学习兴趣。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教材、教师、学生情况,精心设计、制作,让课件展示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海燕》一课时,我首先通过电脑向学生展示“海燕”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海燕的欲望。接下来我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整个海燕的生存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他们更加兴奋,再加上学生对作者背景的理解,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势,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育心里学告诉我们,从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道的通道,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却可达到65%。而信息技术经常是画音同步,比较直观、形象,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都将起到巨大作用。

每篇文章都存在重难点,我们如何突破这些呢?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可改往日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封闭式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诗歌中的意境很难言传,用图画或动画却可以很好的营造出来。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动画来表现:茫茫无际的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了一股笔直的浓烟,在蜿蜒曲折的黄河尽头落下了圆圆的夕阳。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就会由纯文字的学习转化到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意境中来,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又如,《蝙蝠和雷达》这篇说明文,其教学的重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用FLASH动画,将“蝙蝠――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就职有效地解决了重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把握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有特定历史背景,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必须向学生介绍有关课文的背景相关资料。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由教师根据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无法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只能被动地接受有限的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学生预习课文时,教师就要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有关资料,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朱自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生平,主要作品,业绩经历,在社会地地位影响如何?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如此深情的文章的?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如询问家长,翻阅书籍,上网搜寻。课堂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个个都能说上几句。

这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勤于实践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合理加大阅读容量

第8篇

多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走进教室,使各学科教学如鱼得水,初中语文学科尤其明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快速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春天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春天美妙的自然风光,可以将春天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着学生吃惊的眼神以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效促进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在《春》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春天优美景色的视频,结合文本对春天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心中感受到的春天,再用语言描写出来,并说一说对所见景物的感受,从而更深入了理解作者的心境。

3.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语文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以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4.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攻破了学习的难关。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我的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以及作者与蔡芸芝先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蔡芸芝先生的生平,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及思考,使学生在词句的积累以及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更好地品味蔡芸芝先生的品质以及精神,步步深入,较好地把握了文本阅读的重难点。

二.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能放在辅助地位,切不可主次不分。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也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是并不是说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创建高效课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教师只能把多媒体课件放在辅助的地位,而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阅读,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文学语言的魅力占据课堂。而不是让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美的视频中。

2.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思维的培养中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教师还要注意尽管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要给学生预留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想象感受到文本的内涵,还要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思考完成语文能力的提升,切不可让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思考,出现多媒体课件使用过多过滥的情况。

总之,教师要想让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高效应用,首先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多媒体课件,其次教师要摆正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位置,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辅助作用。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要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应用能力。

朱道立,吴富丽,现居湖北襄阳。

第9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微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让人们的沟通快捷、方便。而在语文教学方面,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开拓了新视野。微课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为了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对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微课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在国内有“微型课堂”、“微讲座”、“微课程”、“微学习”、“微课”等不同说法,对于什么是“微课”,人们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因此,对“微课”一词的界定是开展研究的开端和关键。在国外,“微课”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来的,他认为微课是以在线学习为目的,运用建构理论在短时间内进行实际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国内,对“微课”概念研究得较早、较深入的是胡铁生和李玉平。胡铁生指出,微课是基于新课标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有机组合;李玉平在开展微课程研究前,曾做过“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简称“三小”研究),后来他发现,通过制作研究小视频来展现“三小”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效果不错,并开始在教师群中试验、推广微课程。他所推广的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每个微视频时长约为5分钟,主题突出,一课一事,每个微课程内容相对独立,可独立使用。综合胡铁生、李玉平等人的观点,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围绕学科知识点进行的教学展示及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的资源构成可以是微教案等单一类型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是多种资源的有机组合,而其课程载体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其他各种资源并存。至于学习方式,微课既支持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也能够满足用户自主、多样化学习的要求。正因如此,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资源多样、教学灵活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教学。

2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具有在较短时间内讲解某一知识点的极大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单独列出制成微课件或微视频供学生学习,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又可以给语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提供两次甚至多次学习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语文教学打好基础。下面笔者以具体的教学案例说明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1 教学案例一

《繁星》是一首极富诗意和诗情的现代诗歌,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深刻地领悟蕴含于其中的诗意与诗情,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诗中极富韵味的意象很多,学生要读懂这首诗歌,就要学会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赏析,在体会诗歌意象美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情怀。教师如果以传统教学方法教授这些内容,很难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选取诗歌中重要的意象,并将这些意象有机整合制成微课件,通过微课件中展示意象的能指和所指,引导学生解读意象中隐含的诗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如此便能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知识、消化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此外,音韵美也是这首诗歌的一大特色,教师也可整合微课中的多种资源,如音乐的播放、画面的呈现、诗歌的诵读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与诗人的情。

2.2 教学案例二

完整的教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但就目前教师的教案设计来看,很多教案设计都趋于形式化,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微教案,将教学过程细化、科学化,以便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是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掌握,因为很多学生都没有游览过苏州园林,课本上也没有插图。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生动地向学生介绍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学生一边听着详细的配乐解说,一边欣赏多彩的园林图画视频,研究苏州园林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就很容易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感,领会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技术高超。这样一来,既可避免了教学过程的冗长和形式化,也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的传授既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也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便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如学生在学习《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课时,既可接受教师的传统式教学,又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微课展示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为第一课堂的学习做个补充。如此,既能巩固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又能拓宽学生的第二课堂知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打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在语文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涵拓展、意境营造理解和写作兴趣提高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应重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微课的灵活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微课是一种新事物,还不够成熟,仍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我们应加强研究与创新,使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

第10篇

【关键词】读写并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途径

初中生想要学好语文,就要同时掌握阅读及写作的技巧,二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真正学好语文。在某一层面上来说,阅读可以看作是写作的基础内容,写作则是最终的发展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和写应当是地位相当的,教师不应对读和写进行区别对待。学生只有同时掌握了这两方面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真正领会语文教学的精髓。

一、读写并重的主要意义

阅读与写作这两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单纯进行相互替换,但是二者作为两种独立的教学模式,是可以将其进行有机结合的。读和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差异性,但是这种个体差异并不妨碍二者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读和写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正因为二者具有差异性,在结合的时候才能够做到相得益彰。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运用一定的技巧将外部文字转化成内部文字,进行理解消化,写作则正好相反,需要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将内部文字进行外化。没有阅读的积累,学生就无法进行写作,相反,想要进行写作,就必须事先进行阅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读写并重的观念和想法,读和写应当被同等对待,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并重,并不只是因为二者具有互补性,更因为读和写在具体教学中有着共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读和写不单单只是让学生掌握语文教材的文本信息,而是要利用语文教材中现有的文本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而让学生熟练掌握语文教学中读写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将读和写两种主要方式进行相关结合,才能在最大层面上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具体要求。

二、初中语文教学读写并重的主要实现途径

(一)写作和阅读同时进行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时进行阅读与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随手进行批注和记录,在进行批注和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语言文本的中心思想及主要内容。学生带着对阅读文本的自我理解去进行相应的写作,会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还可以将批注等方法运用到写作当中,采用眉批、旁批等形式,进行写作和阅读的双向训练,这样会使学生自身的阅读技能和写作技巧得到质的提升。

(二)在阅读基础上进行写作

在具体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先对语言文本进行一定的认识,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一定的综合分析,去深刻领会文本的内在意义,体会文本作者的写作感情,进而发展文本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理解文本内容造成一定阻碍,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在学生完全理解文本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关于文本内容的写作,将读和写进行紧密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冰心诗三首》的讲解时,让学生自行阅读这三首诗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诗歌描绘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写作手法产生了疑问。该教师在这时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自己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了几个主要的结论。教师在这时结合学生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三首诗歌的精髓和内涵。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三首诗歌的写作手法,自己创作几首小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诗歌的意义及作者的写作角度。

(三)在写作之后进行文本阅读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从要讲授的文本内容出发,确定好读与写的结合点。然后让学生先进行写作训练,自己发现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文本阅读,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的时候,先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去展开想象,假如自己去代表中国进行申奥陈述,会怎么写发言稿。学生在自己写作发言稿的时候,会带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样就会对教学内容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和对内容的大体把握,使读写能力进行了结合和相应提高。教师在学生写作后,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解,告诉学生标准规范的发言稿应该如何进行写作。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相应的写作能力,还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理解,在文本阅读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和写这两个基本的内容很难完全分离开来,二者具有相同的教学对象及教学主要目标,对于教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读写并重,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得到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均衡发展,提升语文素养,完善学习方式。同时,读写并重也可以促进教学,让语文教学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梅芳.语文阅读与习作训练结合的教学探析[J].才智,2014(01)

[2]徐丽丹.初中读写教学的瓶颈剖析和有效性突破[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

[3]焦微薇.书声琅琅,笔尖沙沙――关于读写结合的一点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2(02)

第11篇

一、初中语文推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和提升综合教学成效。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兴趣的高低对于语文教学工作影响较大,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走出被动听讲的境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学习成果,这满足了学生渴望参与、渴望表现的学习需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活跃程度。和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同的是,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等方式探究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启发、点拨促进的作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开展热烈的讨论,整个课堂氛围被有效激活起来。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充分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给予学生这样的能力发展空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在小组以及班级踊跃发言,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意识。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学习,而是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突破学习难点的过程。大家可以集聚智慧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协作意识,对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推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要点

1.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恰当的学习载体作为基础。这一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创新,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获得问题的答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学习载体开展学习,笔者在教学中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载体的搭建,让学生在学习中依靠小组这样的集体进行分析研究,既可以在小组里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质疑,依靠大家的力量提高语文学习成效。另外,小组内还要注重分工协作以提高重难点突破效率。

2.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探究的学习提纲作为线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需要一条贯穿整节课始终的线索作为引领,让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设置学习提纲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认真分析教学目标要求、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预习要求设置一组思考题,以此引领整个教学活动。思考题的设置一方面紧贴教材内容,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还体现了对学生思维引导的连续性,逐层深入进行分析研究,让这样的思考题成为学生有效探究的线索。有了这样的线索,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独立自主思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师生的有效互动作为动力。在初中语文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这一学习过程并非忽略教师的作用,师生互动仍然是教学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点拨引导的作用,与学生开展有效互动,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在学习目标任务达成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中必须牢牢掌控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可以是点对点的启发引导,也可以是全班层面的集体提示,提示内容侧重于思维引导,并非对学生进行问题答案的灌输,而是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引领学生思维。

4.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思维的碰撞辨析作为平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小组内以及小组间存在不同的思想认识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教师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要注意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合作模式中,笔者要求各个小组在完成探究合作之后汇报学习成果,当一个问题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时,笔者没有简单进行评价,而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家一起来研究,共同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辨析能力帮助较大,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出的结论,学生理解更加牢固。

5.自主合作学习模式需要信息的及时反馈作为参考。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组织语文教学,要注意收放结合,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创新思维、拓展理念,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做到全面了解、有效把握,这就需要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学生学习成效的第一手资料信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自我对照。学生从这样的当堂检测中发现自己存在哪些问题,以便于他们在课后弥补薄弱环节,教师通过这样的当堂检测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予以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具针对性。

三、初中语文推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学理念的一次创新和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实施这一模式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在思考题的设置上要体现重难点的突破,不能为了提高目标达成度而设置一些简单的内容,要将重难点突破与自主探究活动同步。

二是要掌控整个教学流程。教师要密切关注整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采取一定的引导或干预措施,保证整个教学活动能够按照预定方向顺利进行。

第1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任务 量化 分析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其整体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随着教育的改革,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学生的阅读过程,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阅读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动机,可以有很多种分类。例如:学习性的、理解性的、记忆性的、或者是消遣性的等等。

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的阅读大部分还是学习性的阅读。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掌握文章的大意、中心思想。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认识,去论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逐渐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探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因此,老师的授课方式大致分为三步:首先让学生对文章通读一遍,解决生字生词;接着介绍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最后是老师帮助学生划分段落、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从以上的教学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老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全部任务。事实上,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更应该深化文章的主题,延伸文章的范围。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这篇文章时,学生在最初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是比较肤浅、片面的,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对端午日的龙舟赛活动的精彩叙述和描写,并没有体会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思想精髓。此时,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更进一步地去理解文章的主旨,引领学生去探索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是为了展现茶峒人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初中语文老师还应尽可能地将文章的观点、理念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阅读教学任务具体的可以分成以下几部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的提高;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的速度,提升阅读的理解能力。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量化分析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任务是应该细化的、量化的,应该有轻重之分的。若每一个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均等的,那么这不仅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加重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不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整个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任务等分为十份。语言知识是前提、是基础,学生在通读文章时越顺畅,越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对语言知识的训练不能忽视,但是也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占到阅读教学任务的十分之一即可。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碰到生字、生词要及时进行讲解,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切忌用大量时间集中讲解、训练。例如:在学习《端午日》这篇文章时,首先老师要花少量的时间帮助学生扫除生字词的障碍,标注出诸如“峒”、“鹳”“蘸酒”、“泅水”、“擂鼓”等。

通过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这不仅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同时还可以不断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好地接受新事物,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字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储存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可以说是整个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要在进行大量的、反复的阅读练习之后,才能逐渐提高的。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限时法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例如:在学习完《端午日》这篇课文时,便可限时十分钟,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训练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放宽要求,之后慢慢提高要求,缩短时间。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对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语文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学生碰到难题时,老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帮助学生搞懂、弄透。同时,老师还要帮助学生扫除一些认知上的障碍或盲点。所以,这部分在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应占到十分之六。例如:《端午日》这篇文章的重难点一个是对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描写,一个是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龙舟赛的精彩场面加以分析,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着手逐渐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所营造的一个热闹欢快的端午节的氛围,从而启发学生领会到茶峒人的淳朴和勇敢,合作争先的一种民族精神。

结语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明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才能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1] 史振泉、韩克思.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3(31).

[2] 尼玛普赤.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