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时间:2023-07-27 16:23:33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衔接

何谓“衔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所释,它是指“两事物(或事物的两部分)前后相接”,也可以说是“关联”、“接轨”,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结合”。所谓“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指在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语文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的组合以及作用的方式,使语文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良性运行状态,使学生在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中语文素养能得以和谐连续的发展和提升。

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总觉得高中语文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容量大,难度大,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跨度。一些初中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衔接点,加强初高中

语文教学的联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

许多学校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常常要进行摸底测试,大部分同学 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同学们普遍觉得试题难度过大、现代文阅读材料篇幅长、考试时间不够用等,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题、文言文阅读题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等考题,在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而出题老师则觉得题量、试题难度只是高一语文测试的标准,已经很简单了,学生竟是这样的程度,于是老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失望,学生也觉得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相脱节,对自己能否学好高中语文信心不足。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学生自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处于新旧临界点的他们,非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关怀,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尤其是教过高三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的梯度,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能一进入高一就用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以熟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

虽然语文不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它也有自身特有的知识,例如: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体知识、语用知识、阅读知识、口语交际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等,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就难以建筑起语文素养的大厦。这些语文知识学生在初中是接触过的,但比较分散浅显。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可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测试等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储备作为学习高中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以旧引新,以熟带生,促进知识的巩固化,明晰化,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语文知识系统。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过渡的不适应期。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会觉得初高中语文的学习是有联系的,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可以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导入,通过诵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词豪迈的风格,并在理解鉴赏词的时候,把两首《沁园春》进行比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学到“必修一”的写人写事时,可以联系《背影》、《老王》、《散步》、《羚羊木雕》等初中教材中一些优秀的写人写事的课文,回忆写人写事文章的特点和要求,把高初中有关写人写事的写作知识整合起来进行训练,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步地提高。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举一些初中学过的例句,如讲到文言句式时,可以举“微斯人,吾谁与归”、“甚矣,汝之不惠”、“莲,花之君子者也”、“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等学生熟悉的句子来讲解,学生重译这些句子,容易找出规律,自然会对各类句式的特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以熟带生”“温故知新”的方法,梳理比较,沟通联系,整理归纳,点拨启迪,有助于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加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步伐。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做好能力层次的衔接

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的语文课标和教材,明确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初中语文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语文是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能力。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它把课标的要求具体化了,老师要熟知初高中在语文能力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在初中语文能力的基础上突出高中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教学上盲目的重复或断层。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教师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全面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教学下,实现英语学习上的进步。但是,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看,依然存在诸多的困难,教师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困难,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才能保证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确保学生英语学习有更大的进步。

1.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分析

1.1中西方文化差异大,学生理解难度大。

由于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中方文化,语言背景是汉语,而汉语与英语的语言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理解相应的英语知识的时候,无法用英语思维进行理解,导致英语学习水平的低下,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1]。此外,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西方文化不了解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主要原因。

1.2初中英语知识庞而杂,学生学习压力大。

由于初中阶段的英语课业负担较大,涉及大量的英语知识,并且有很多培养学生听力能力、写作能力及阅读能力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2]。另外,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中教学进度较快,学生无法充分地理解知识,导致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低。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导致教师教学工作开展难度大,影响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很多学生依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导致英语知识记忆的不扎实,英语学习能力无法提升,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影响学生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3]。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以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有更大的进步。

2.教学策略分析

2.1注重对学生的英语文化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英语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学生英语文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相关英语知识理解不充分,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质量。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英语文化的教学,使学生先了解西方文化,从而对英语有更深的了解。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穿插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背景等知识,使学生快速地转变学习思维,运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学习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4]。

2.2精炼英语知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鉴于英语教材中知识庞而杂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难题,教师应该对英语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进一步精炼英语知识,减少学生的英语学习压力,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更充分地学习英语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强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2.3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通过总结英语知识之间的规律等方式进行英语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英语知识框架的整理,进而形成系统化的英语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

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对教学难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才能保证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日后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结合英语教学工作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实现学生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卫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四个关注[J].南昌大学学报,2010,15(S1):110-111.

[2]周智忠.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14(03):153-155.

第3篇

一、 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已经遇到不少问题。首先迎面而来的就是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初中进行新课改已经多年,我们高中教师对此的了解却实在是不多,初中教学的要求与以往有什么样的不同,哪些内容属于初中教学要求的,哪些是需要我们高中教师来完成的,怎样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对我们来说,确有必要。

“初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衔接”这个话题,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我们找一些学生谈谈话,了解初中的一些语文学习情况,同时也找了几位初中的教师聊一聊,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将一些情况简要整理如下:

1. 初中语文的一个特点是以本为本,课外知识涉及相对较少,平时考试包括中考比较重视课本,尤其是中考试题难度不大,因此初中生的语文成绩普遍较好。而高中语文是根在课本题在课外,考查的重点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因此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会让初入高中的学生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2. 初中淡化语法减轻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负担,到了高中却成了一件麻烦的事,病句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句式分析等阻力较大,很多学生学起来往往是一头雾水。

3. 初中文言文篇目少且篇幅短,易解易记,高中文言篇目多,篇幅相对较长,用初中的那套读读记记的办法应付不了,多数高中生对此感到头疼。

4. 初中对诗词的鉴赏分析,多强调背诵和默写,了解一下思想情感即可。到了高中,学生独立赏析一首诗词很难做好。

5. 初中重视课文学习,课外读写和训练相对较少,许多学生课外阅读量偏少,没有写日记、随笔的习惯,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

6. 初中课文一般篇幅较短,知识容量小、难点少、而且课时充足,教师便于教学,学生容易接受;高中课文一般篇幅较长,知识容量大、难点多、要求较高而课时紧张,教师难于操作,学生难于学习。

还有学习习惯的问题。初中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就能基本达到学习目标,进入高中后,难度加大,自主学习的要求更高,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带来了开始阶段的不适应,语文成绩有落差。

那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性根源何在?或许我们可以从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中找到答案。

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诗歌教学的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浅层的感悟升格为高中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注重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文言文阅读从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提升到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现代文阅读从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要求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作文教学从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到高中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更高要求。

二、 对策思考

我省高中语文教学采用新教材后,更需要新课标理念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对接,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改进自己的教学,缩短学生的适应周期,帮助学生达到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1. 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科学设计教学梯度。

首先应该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差异,因为它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在教学目标、内容上,初高中语文教学均存在明显差异。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是语文教学质的飞跃与提高。这个变化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衔接和心理衔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初高中学习的差异,尤其是高三循环下来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教学上要先易后难,先慢后快,设计好教学坡度,避免学生出现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等情况,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2. 熟悉初高中教材,温故而知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初高中语文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必须熟悉初高中的课文,尤其是初三和高一的教材。熟悉初中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学习的不适期。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阶段,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如,高一的第一单元诗歌阅读鉴赏,在初三学生学了不少的诗词,如《沁园春?雪》等。我们高一教学《沁园春?长沙》,虽然要求不一,但从所学的诗词引入,不失为很好的过渡与衔接。

“温故”也能“知新”。在教材内容上有很多模块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关于学习的模块初中有培根的《论读书》,高中有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培根认为读书的目的是娱乐、修饰自己,而黑塞认为读书是为了增加修养,让精神世界更完善。显然黑塞的思想更上了一层。培根认为各种书都要读,而黑塞认为重点读经典,但要深入地读、精细地读,而且是以人的性格、本质为前提的。这两篇文章如果我们能比较起来学,就能让学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领悟到读书的不同境界,这既是初高中教学的联系,也是它不同的教学任务的体现。

对初中已经出现过的篇目,如《老王》《始得西山宴游记》,可以尝试同文异教,看似重复,但味道不同,应该是初高中衔接的一种有效的尝试。这是有趣的值得思考的现象,我们可以思考一下: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高中英语 衔接 过渡 教学策略

高一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个普遍而又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英语的教学。许多学生在高一初期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比如说不知道该从何着手开始学习和复习;知识点太多,一时间应接不暇;初中的学习方法在高中不起作用;高中的英语任务一下子加重了好多,压得喘不过气来等等。加上课后要巩固学习到的很多新的语法、句式,还要挤出时间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生词,高一的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任务繁重,倍感压力。许多学生甚至因为一开始没有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成绩一落千丈,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不愿意再努力学习。

同样,高一的英语老师也有普遍的教学压力。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的课时有限,高一英语老师不得不加快教学的速度,加重教学任务量。往往在一节课内容纳的知识量是初中英语课的几倍,老师不得不尽量顾及一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而顾不上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导致许多高一学生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的英语成绩较初三考试的成绩相差甚远。英语教师的压力还体现在学生对英语老师和英语课的抵触心理。

种种现象都说明,一个良好的过渡的教学方法对高一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做好这种衔接呢?

一、加强对初高中英语教材和教案的研究,对课堂合理把握,创建高效课堂

1.加强初高中教材的对比研究,多参考初三英语教师的教案,做好知识点难度的衔接。

初高中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高中的知识点翻了几倍,生词数量翻了几倍,文章篇幅和数量扩大了几倍,课时增加的倍数不能与之保持一致。这需要高一英语老师多研究初三英语老师的教案,量化教学时间,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比如听说读写的时间分配上,初中的读和听要多一些,而高中的说和写要多一些。这就要老师在教案中明确课堂该分配多少时间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和写英语的能力。听和读的则要求学生在课后分配时间努力跟上。

2.了解初三课堂的教学容量和高一新生的学习心理,逐步加大课堂教学的知识量。

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要认真把握,及时发现爱学英语和厌恶学习英语的学生数量,针对这些学生多做心理辅导,使学生回到学习的正轨上,适时加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教学的起点太高会造成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高中英语学习=就出现知识点的脱节,而起点太低则会浪费教学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高中的知识点主要是在长篇的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课后的习题和思考也是围绕比较枯燥的语法知识的单词用法展开。这需要老师在第一阶段的英语放慢速度,尽量详细地进行讲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缓冲,然后慢慢加快教学速度。

3.加强对初三英语知识重点的再现,巩固高一学生的英语基础。

高一老师要花一定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并在课堂中穿插初中比较重要和难的单词和语法,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巩固初中的知识,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灵感,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点的记忆,为过渡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难度提高做准备。在巩固基础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学生尽快掌握音标,这是学生提高单词记忆力,加快生词过关速度的重要方法。

4.补充高一学生在初中时遗漏的知识点,帮助高一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做到重点难点课堂解决,一般易学的知识点学生预习解决。针对初中英语高目的性的特点,高一老师要对初三学生在中考中不需要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生词的补充和语法的补充。加强初中知识的再现,使学生找回英语的语感和熟悉的学习氛围。

二、 创造轻松自信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教材

1.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打击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多寻求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创造随和轻松的课堂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到高中,学习环境的改变,老师的改变,课本的改变,学习任务的改变,都需要承受的能力。老师必须对学生以身作则,给学生一颗定心丸,按照老师的节奏和方法学习一定能够学好英语。老师还要将各种有利于学生加大对英语重视度的方法巧妙地植入在课堂中。如历史中的、自然科学中的、政治中的有关英语的高关注度的焦点事件通过英语植入课堂,创造具有吸引力的课堂。

2.要不断鼓励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上多探讨初高中英语的不同点和难易点,在交流中找到学生需要提高的地方,带领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教。

针对学生开始学习时的种种困惑,老师要客观地和学生探讨初高中英语的不同,包括难度的不同、知识量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学习时间的不同。在课后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焦虑,多花时间找出学生最需要提高的地方,在课堂中加大对学生薄弱环节的讲解。要在课后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习落后的学生,帮助学生跟上教学的步骤。

三、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直到顺利过渡到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来

1.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解高中英语的学习要点和难点,切忌随意夸大高中英语知识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对于学生刚进高中时难以掌握的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要不断地鼓励鼓励在鼓励,鼓励学生多对自己进行总结,不要将重点放在考试 成绩上,甚至可以刻意地忽略考试成绩,而是要学生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还需要在那些方面提高。适时适量地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名人学习语言的故事,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做好学好英语这门语言的准备。

2.通过考试检查自己的教学成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从初中英语过渡到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来。这也是老师自己要认真体会的地方,客观地说,我国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较十年前已经提高了很多,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教材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只有做好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己任的准备,主动出击,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学习更轻松,自己教学更容易。

四、小结

初高中英语的教学衔接既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策略的考验,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考验。如何在这个过渡阶段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掌握各个知识点是老师最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将英语学习和高考联系在一起,给学生造成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高考的错误认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岳中伟,关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0.

[2]黄健如,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区别的对话[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1).

[3]田悦灵,浅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第5篇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十年时间,之前还有四年初中语文的教学经验,特殊的教学经历让我对现在初高中语文学习差异之大以及做好初高中学习衔接工作困难之巨都有着深刻的认识。我所任教的学校近几年十分重视高一语文预科教育,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产生出许多问题,在此我想结合自己近两年从事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实践,就语文预科教育的价值定位及实施方法谈一谈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权当抛砖引玉。

一、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基本概念

“预科教育”原指新生在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前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始的高校的学习。笔者引入这一概念,是指在高一新生在正式开始高中语文学习之前接受的一种短期教育,这里所说的短期是相对于高中完整学段而言,实际上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要从军训开学前一直延续到高一第一学期甚至高一全学年结束。这样的教育旨在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做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必要性

每当接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时,常有一些语文学习发生滑坡的学生向我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前初中时自己的语文成绩也不错,为什么到了高中后突然感到自己的语文基础差?为什么其他学科学起来得心应手,可语文学习却无所适从?我想,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初高中语文在教材教学目标、知识点、体例与呈现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

1.从教材教学目标看,高中较之初中更高更难。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而根据高中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和培养“审美和探究能力”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从教材知识点要求看,高中较之初中更深更繁。以阅读为例,初中语文新课标规定要“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并“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不难看出,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已由初中的理解层次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特别要求重视文本,以期“文本对话”能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3.从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看,高中较之初中更丰富更自由。虽然苏教版的初高中教材都以栏目的形式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栏目名称,但初中多为浅易的记叙文和说明文,而高中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篇幅较长,其中不乏艰深难懂的议论文特别是文艺类论文,且文言文比例较大,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实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有效策略

要切实做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必须抓住关键点与着力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面有关初高中语文学习诸多差异的分析并结合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高一新生进行指导。

首先,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梯度变化。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差异,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当然,对于理论水准尚浅的高一新生,我们不宜就《课程标准》进行空洞的说教,最好结合某篇课文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解读。在此笔者觉得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教者不能只一味强调初高中语文的差异,更不能夸大高中语文相比初中语文的难度,而应该注意异中求同,例如高中课程目标中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内部就体现了初高中的目标衔接,就决定了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不可割舍的。再说,语文学科课程不像其他课程那样有严密的体系,这既是语文学科的弱点,但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方面而言,反而成了一个有利因素。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压力。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初中语文;过渡教学

当教育教学没有进行如此全面的改革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并不大,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过渡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没有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并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衔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不能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理解,其学习的兴趣逐渐淡化,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调动,大大降低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过渡教学进行全面的关注和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意识的树立

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相关的教育者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过渡教学并不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之间也没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着非常突出的阶段性的特点,同时,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小学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过度关注,将很多的时间都用在了复习上,虽然,学生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的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和体现,其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对于知识的过渡性和持续性非常重视。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发现,它与小学语文从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有着不同的知识难度和形式等。那么,在此情况下,小学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语文教学的观念,对过渡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重视小学高年级的过渡教学,让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能够适应教学的方式,并且有效理解教学的内容。

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内容并不多,教学的进度也比较慢,当遇到相应的重点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都会对其进行相应的讲解,同时,教师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点的难度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教师对于作业的批改也是非常重视的,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对相应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而有效的掌握和理解。当进行小学升初中的考试的时候,语文考试的难度并不大,所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的难度都是比较适中的,只要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进行了反复的练习,那么,是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的,但是,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着比较大的难度,知识点越来越多,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和记忆等,教师的教学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作业的量也是相对比较大的。在初中的考试中,语文考试的难度比较大,所考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考试时间的限制性更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让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可以迅速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和速度等,必须要对过渡教学做到足够的重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的病句修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应的知识加入到其中,主要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的语法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着比较突出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做好相应的病句学习的准备。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影响,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保持注意力集中;其二,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对于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其做足够的重视,当教师和家长不对其进行监督的时候仍旧可以有效完成;其四,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自我思考的习惯;其五,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要实现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目标,就需要让学生每天都写日记,读好的文章,并将其中的好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摘抄,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其六,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参考书和工具书进行相应的应用,那么,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当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掉。

四、结语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过渡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相应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等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其教学内容的难度更大,教学的速度更快,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进入初中的时候可以快速适应其教学的形式等,必须要对过渡教学做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过渡教学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海.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5(18):241.

[2]张丽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技巧的练习[J].新课程,2016(34):167.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 优化教学 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公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且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初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面临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践证明,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初中语文的教学,使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有效整合,能够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能够极大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整合在一起。

1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整合,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质是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有效地融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初中语文学科中难以描述的内容传达、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实效。在语文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从各种感官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身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学生既是一片有待挖掘的教育教学资源,又是这片教育教学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因此,我们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变“被动”为“自主”,变“单向”为“合作”,变“接受”为“探究”。学生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有了兴趣,才会自觉思考,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才会感到乐在其中,精力也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1.2 有利于突破初中语文教学难点,降低语文教学难度。运用多媒体教室的功能,根据语文学科教学需要,由任课教师编制课堂演示课件,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适当的多媒体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系统展现出来,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形象、直观的知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不仅易于突出,更易于突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从而降低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难度。

2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高效性的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初中语文辅助教学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性,从而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凭借这些感性材料迅速地把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学生在认识上的飞跃。

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63-01

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一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运用到语文学科中可以使学生在视听盛宴的享受中,提高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语文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情境的真实再现,学生如身临其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教师、学生与现代教学媒体三者融为一体进行完美的整合,多媒体技术起到了桥梁作用。

1 课堂导入“凤头” 兴趣带动学习积极性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启发学生语文思维、激活学习内因的向导,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处于注意力全部集中、大脑高度兴奋的状态,达到语文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叩击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兴趣盎然,自然、迅速地进入愉快的学习状态,产生求知欲并与作品共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创造出好的切入点与学习时机。

2 加大课堂容量 拓展知识空间与视野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提升建立在为学生输入大面积、矢量的与语文知识相关的信息,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高效率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打开了通向知识海洋的通道,色彩鲜明、真实、生动的立体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记忆,效果事半功倍。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大增,增加了教学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的密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语文视野。例如,《岳阳楼记》教学中,笔者说道:“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他们为什么是江南三大名楼呢?又是因何而得名呢?都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看看各具特色的三大名楼。”接着借助多媒体展示三大名楼,在将黄鹤楼与滕王阁进行简单的讲述后,定格在岳阳楼的图片上: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因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学生非常自然地进入到岳阳楼记的学习氛围中,既在欣赏美景中学习了《岳阳楼记》,又认识了江南三大名楼,知识面无形中得到拓宽。

3 四两拨千斤 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

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是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分析、讲解为主。多媒体的介入能将抽象的重点难点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学生们在多媒体创设的愉悦的教学情境中释疑解难,拨开云雾见月明,语文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被巧妙化解了。例如,《黄河颂》一文的重点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格,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感情。此文的学习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解重点难点的学习目的。这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展示《黄河颂》的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表现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视频和音乐来创设教学的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4 生活情境再现 感受语文学习在身边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即语文。语文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载体,语言是生活中必需的交流工具,因此语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利用多媒体可以情境再现的功能,将我们身边的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就在身边。语文既可以从生活中汲取有益的知识,生活又可以为语文提供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背景与语言氛围,学生只有更好地接受生活中文化的熏陶,才能更好地理解语文、学好语文、领悟到语文真正的魅力与内涵。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一改过去教师在粉笔加黑板的课堂上唇耕舌耘的状态,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课改的勃勃生机,使学生在愉悦有趣中得到启发、诱导、点拨、顿悟,达到点“石”成“金”的最高境界。语文学科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而多媒体的信息容量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学生可以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激发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知识的内涵在体验中领悟并掌握。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山东淄博临淄区金山中学,山东 淄博 255438)

参考文献:

[1]沈惠英.初中语文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9,(02).

[2]陈涵.初中语文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语文天地.2009,(03).

第9篇

【关键词】衔接教学 差异 策略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使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协同发展,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让学生自然平稳地由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兴趣的衔接与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认识的愿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 。因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要融洽师生关系。新生对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琢磨的态度,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关爱每个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语文的重要意义和语文的魅力等等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语文。

3.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语文学科活动,诸如抢答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二、教法的衔接与创新

一方面,在小学高年级教学语文时,要舍得放手,要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同时,应适当的补充一些课外阅读;另一方面,初一语文教学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注意层次,降低难度,时常回顾联系旧知以学习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这样,看起来似乎慢了一点,滞后了一步,但这的确对今后的快和进都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他们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还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学法的衔接与改进

1.由学会到会学。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局限于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初一语文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而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训练状况出发,采取一些过渡措施。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研讨,逐步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教师还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包括预习、复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力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2.从个体操作式学习到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独立操作式学习常常是小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学生思维特点对学习方式的客观制约,正是这种客观制约性决定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操作感知的学习策略。但进入中学学习后,这种学习方式已不适应语文学科内容多、密度大、难度高的特点,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策略越发显示出重要性。合作研讨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互相交流,共同解决语文问题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智慧,起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而且可以反映出语文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学习同伴之间的交互关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和研讨以及集体的探索与创新。

另外,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的地方,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方法,或放慢进度、或分散难点、或化难为易、或铺路搭桥,因势利导,充分揭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在联系,使每一个新知识,特别是上面提到的这些难点都有旧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已学知识的扩大与延伸。这样学习起来既感到有新意又不感到陌生与困难,学生也容易接受。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开展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一般来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语文学科都不是非常重视的,一些学生认为语文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只有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才是最难学的,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对这些科目的学习花费的精力比较多,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的热情也不高。与此同时,教师也有类似的认识,也认为语文比其他学科好学,学生不应该在语文学科上耽误太多的时间,这样的认识显然是过于偏激的。并且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以应试教育的理念作为教学实施的指导理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是语文教学实施的主人,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实施而进行,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以语文知识的机械灌输为主,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意识不强,教学中只是被动接受,这样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难以满足现阶段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这样的教学状况亟需改变。

二、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以教学观念的改变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改变现阶段初中语文不利的教学局面,首先就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要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要转变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角色。教师要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原有定位,要成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教学实施目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以这些教学观念的转变,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原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观念引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也比较落后,旧有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可以更好地引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根据现阶段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2.以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应该看到,一些教师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对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缺乏应有的重视,运用多媒体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帮助很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在应用多媒体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有些教师只是将多媒体技术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必备的流程,似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就没有发挥出来,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时,也没有考虑怎样运用多媒体会更加有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往往具有盲目性,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实效性不强,难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实效性,这对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要尽可能科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恰当的时机来运用好多媒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途径。

研究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开展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2、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1、多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2、多写。

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多听。

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4、多练。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观念,学生被动接受。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阅读材料的讲解者。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不管文章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性,片面讲解篇章自身,并直接把文章中的词汇、语法以及知识要点等强行地灌输给学生,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理解,而难以从整体层面上去把握文章的要旨或主题,这种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剥离的教学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理解阅读材料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片面注重做题,忽视阅读技巧的提高。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中英语教师一般采用的步骤是词汇讲解、课文翻译、阅读理解的重点难点讲解、朗读背诵篇章,机械地完成由词到句再到段,最后再到篇的教学过程,并且在具体教学中,片面注重习题练习,而忽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这种纯粹的做题训练,使得学生养成了做选择题或判断题习惯,从而导致学生综合判断、分析思考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缺乏。

(三)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英语阅读理解的兴趣。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一般模式中可以看出,由于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在学习英语阅读理解时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阅读理解缺乏兴趣,进而影响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以及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初中学生阅读文章速度不够,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欠缺。初中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方面速度缓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包括:一是部分初中学生英语词汇量不够、特别是对一词多义词汇把握不足。正因为词汇量不够,在阅读理解上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谈不上阅读速度的提高。二是部分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将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浪费时间与降低阅读速度,同时也影响学生在阅读时聚精会神地把握文章的要旨或主题。

(五)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缺乏技巧。在英语阅读技巧方面,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另一方面可能是部分初中学生由于根据英语文章中上下文进行推测句义或猜测词义的能力欠缺,泛读、扫读以及略读等阅读技巧不足,从而阻碍了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此外,部分初中学生由于英语阅读数量不够广泛,从而导致知识面较为狭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而难以结合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习俗等背景知识综合理解整篇文章。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实现整体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在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分段落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对英语阅读中文章的整体性理解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因此,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鼓励学生找出阅读中的难点或者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难点或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时,教师在讲解难点或者问题后,应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中的信息并指导学生快速记住这些有用的信息,从而使学生对文章要旨或主题较好地把握,尽快实现整体化阅读。

(二)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实现泛读与精读的有机结合。在初中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一方面需要不断地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反复地使用练习。因为只有把英文词汇应用到实践中去,才可能把词汇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此外,在教学中应使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et”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二个问题:(1)What did are search team want to do in the 1960s?(2)What can we use the Web to do?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带着这二个问题在3 分钟内快速阅读全文,并对这二个问题进行回答,这就是对学生泛读能力的训练;并且为了加深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应该对其中的难点与要点进行解析,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实现泛读与精读的有机结合。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学生阅读速度慢等问题,一方面学生应该注意词汇量的积累,并在实践中反复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时也要改掉不良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在阅读时要不出声地默读,力戒边阅读边查字典的做法、重复阅读、逐词阅读等。

(四)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进行大量阅读,同时广泛阅读还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此外,在阅读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精读、略读以及扫读的能力,遇到生词时,要试着根据上下文内容猜测词义的能力等。

三、总结

总之,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理解的教与学过程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考虑,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词汇,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实现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和英语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