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教育感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实践;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076-02
一、新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特指“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参照,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效益提升的一切教学行为与策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给沉闷的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提高,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口语交际的能力及综合性学习能力增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也正在发生变化,在语文课堂上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赢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情境式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以前满堂灌的语文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它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由于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把握、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把握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传授知识的时间分配、学习内容上关于学习文本与拓展知识以及在打好基础和培养创新能力、在处理继承 与发展等关系的处理上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初中语文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形式主义东西太多,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以“问”代“灌”;重人文性,轻工具性;没有实效的热闹;多媒体使用不当;课堂教学中“务虚”;陷入空洞浮泛的误区,导致学生茫然失措;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厌倦抗拒;陷入浮光掠影的误区,使学生浅尝辄止;陷入单调直露的误区,使学生思维僵化;陷入惟我独尊的误区,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依旧值得广大教师探讨。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二、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存在的误区
1.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摒弃教材而只用“教参”教,然而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实行“拿来主义”,忽视对教材的研究和生成,对学情缺乏分析,导致课堂上内容照本宣科,缺乏创新。
2.部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片面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很多老师为了搞活课堂,让学生探究而一味地采用对话式教学,在这种对话过程中缺乏效率,表现在首先问题缺少层次和深度,其次,片面追求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导致问题数量过多。看起来课堂红火热闹,然而又可能无效。表面上看似师生互动,实际上还是由老师牢牢地控制着课堂,这种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满堂灌”。
3.语文课堂评价缺乏标准过于随意。新课改强调教师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鼓励性原则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原则,教师语言避免“冷”“硬”“辣”。但是,往往将课堂评价陷入无是非、无标准的误区。
4.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日常教学中缺乏真实的效果。一节课,学生的讨论少则几次,多则十多次。讨论后,学生展示,活动便宣告结束。而实际效果却是热热闹闹一场空。
三、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新构思
1.利用矛盾使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等多维互动相互交往和沟通的过程。新课改明确指出现代课堂要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过分强调“填鸭式”教育,避免课堂教学机械、呆板、枯燥,教学过程应该具有生气和活力,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努力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意义得到充分发挥;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通过创造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和谐境界,在教学中勇于发现文本之间对立的张力,找到矛盾之所在,以便学生进入深层学习是语文教学中最有价值的一环。利用矛盾生成使教与学之间产生距离,才会产生教学对话,从而促使教学内容的生成。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自然的融入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样就能打破表面的思维习惯,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高。即领会文本的言和意的统一、融合及契合。 优秀的文本,其言和意总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和融合。
2.让初中语文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语文教学文本是生活的缩影,生活是语文的真正源泉。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学习语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感悟人生真谛,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文本,了解静态的语言文字材料,还要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深入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如果学生在品味作品的韵味、高超之处存在欠缺,教师应该借助社会这个大的教学媒体,大的时空来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缩短他们与作者心灵时空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探寻不同时空的人生真谛,体验悠悠岁月里不同的人生况味。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工具性”也应该重视“人文性”。关注现实生活,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感动。
3.运用独特的教学艺术形式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个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所坚持的教学观念直接营销教学的方式,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开拓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善于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方法和见解去解读作品,并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和再创造。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要摈弃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旧模式,提倡使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下的“讲读”模式;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诱导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教师的导读艺术就表现在善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拓展阅读思维的四维空间,在阅读理解(感言辨体,入情得意)和阅读迁移(运思及物)两个层面上培养他们的阅读创新能力。
4.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习方法。新课改强调学习探究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科学学习。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读书方式,了解略读、精读和赏读。首先,在略读中,要教会学生自主感知“是什么”。学会去寻找“是什么”, 其次,教会学生在“精读”中,学会自主探索“为什么”。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方法正确引导,巧妙抓住学生的接受动机,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为什么”的心理机制。再次,在赏读中,自主回味“怎么样”。“赏读”,即“共鸣、净化、领悟、延留”之后的创造性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鉴赏,培养学生对材料自主的进行正确还原合理异变的创造性鉴赏能力。
四、结束语
新课程的价值关注人的发展,强调中学语文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采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避免新课改容易出现的误区,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