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景观设计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号称南通第一河的通吕运河,通江达海,百舸争流,千百年来通达航运,顺理旱涝,养育了勤劳勇敢的南通人民。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通吕运河又将展现新的篇章。
依据南通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我们着力把这条河打造成:生态之河、文化之河、休闲之河。本方案着力体现,场地记忆、时代活力、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清水宜人,打造集聚现代气息的大尺度滨水开放空间。在基地遗存利用及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形成鲜明的设计特色,演绎现代园林,体现新旧碰撞,树立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标形象。
本次设计范围全长2.6公里。我们利用已建和在建的四座大桥,把全长分作三段,分别体现水运文化、城市文化、工业文化。全线滨水贯通,游驻随意。因桥借景,视廊通达。
水运文化篇从通吕二号桥到静海大桥
北岸:河的记忆,着重表现通吕运河的历史。
南岸:河的文明,重新演绎水文化的发展。
从通吕二号桥向西,先布置一组形式丰富的景墙,铭刻通吕运河的永恒记忆,首先展示的是通吕运河南宋咸淳元年开凿的历史,然后在景墙上记载通吕运河的沿革变迁,在地面上直观的展示通吕运河全程走势,在西侧一行厚重的书本上,铭刻南通水运的历代事记。
场地上古老的小船与现代的船桨组合,给人以情感的碰撞。
在原有突出水面的船台上布置一组金属镂刻的通吕运河老照片,让游人怀古惜今,感受新时代南通的巨变。
蜿蜒舒缓的南岸滨河绿地,着力演绎水的文明。静海大桥一侧设计船甲板造型的景观平台,背靠新桥的雄伟,远眺运河景致,凭栏迎风,心旷神怡。一行行走的船桨寓意着我们一起跨进了新的时代。
弯曲的小路上,横卧一条舞动的纽带,似微风更像翻滚的水浪,承载着南通人民对水的情怀。还有一条蜿蜒的蓝飘带,既映衬了水的主题,又让人观花赏草,休憩纳凉。
城市文化篇从静海大桥到北城大桥
着力表现城市文化主题,北岸为生态休闲区,腹地宽大,可大胆引入城市休闲功能,让建筑融入自然,也成为绿地的硬质景观。南岸为艺术休闲区,着重营造绿地的艺术氛围,打造滨水艺术走廊。
生态休闲区的主体是江海风情餐饮区,为了更好的使建筑融入滨河绿地之中,限定建筑高度,本设计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把三层建筑的二层至于地上,一层至于地下,地下层的周边设置地下庭园,从而解决地下层建筑的采光及景观问题。地面建筑注重体现生态、节能、环保的先进理念,造型简洁生动。地下停车场与主体建筑相连,同时注重停车场自然采光。
生态休闲区的东段现有一处大型厂房,内部空间宏大,建议迁而不拆,拆除原有屋面及外墙,重新包装,引水入内形成水上花园,利用原有桁架,垂吊植物,形成空中花园,在花草间布置桌椅,打造空中花园餐厅。
空中花园的水系向两头延伸至运河,切出了一个船体形状的岛屿,在岛上用最新的LED网幕技术构架一个帆形景观台,白天如风帆摇曳,夜晚LED网幕还可形成动态画面,更加光彩照人。
艺术体验区在河的南岸,静海大桥下的东起点有一座废弃的清水红砖拱桥,拱形优雅,只需重置栏杆,略加修整,就完成了一座时代痕迹清晰的艺术品。
一路向西沿河布置一组现代雕塑小品,打造露天艺术走廊。
而室内艺术的展示则利用场地上现有的一处仓库,内部重新改造空间格局,引入采光,布置植物,就完成了一处生动的艺术品布展空间。
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下,雕塑小品光彩夺目,而树梢上已悄悄挂起了一行悬挂的花灯。
工业文化篇从北城大桥到通吕一号桥
南岸原有厂房较多,我们利用这些场地资源,打造工业文明的记忆。而北岸以前卫的景观体现工业文明的发展与展望。
工业文明的记忆:
场地现有两段六栋清水红砖建筑,加以保留,用现代风格强烈的玻璃体结构把他们串联起来,玻璃幕墙上设砖拱门,红砖墙上加玻璃体,新旧对比强烈,特色分明的酒吧街就此诞生。原有的桁吊机架更增加了酒吧街的主题色彩,吊机下布置露天茶吧,别有风味。
码头上废弃的吊机披上红色就是件艺术品,东边的敬老院内有座水塔,造型极为普通,但结构完好,本设计依塔旋转而上,结构自成体系,水塔就变成了个性十足的景观塔,水塔下的三层小楼用绿化包装,以解决今后的绿地管理用房。
北岸体现工业文明的展望,大尺度的景观花阶,大块面的景观构架以及刚结构桥,透出了强烈的现代工业气息。昨天的起吊臂成了今天的景观灯柱,曾经停靠货船的码头,重新包装成了现代游船的港湾。
通吕一号桥西侧地块,进深较大,在密林深处置绝佳小院,青青翠竹,绿树环抱,环境清新优雅,建筑透了点传统的影子,却更具备新时代的烙印。
静海大桥桥头绿地
在四块匝道内种植强调四季的植物阵块(春:香樟、夏:合欢、秋:银杏、冬:雪松),阵块外围自然种植四季花木(春:碧桃、夏:木槿、秋:红枫、冬:梅花),形成个性鲜明的桥头绿地。
15米宽道路绿化
沿绿地外侧的15米宽道路绿化,注重滨水一侧视线通透见水,绿化腹地较厚处不可能看到河水,结合绿地地形,形成自然的植物景观。滨河绿地的部分景观也成了这条路的道路景观。
驳岸设计
全线驳岸以现有挡墙为主体,不向河内延伸,把栏杆后退1米,前口种植垂直绿化,软化挡墙。同时栏杆后退对防撞、防栓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公共厕所
沿线设置生态公共厕所6处。
停车
生态休闲区的停车场至于地下,其他区域的停车场相对较小做成树阴停车场。
功能设施小品
功能小品强调现代风格,简洁大方,坚固耐用。
亮化
亮化设计以优雅恬静为主,不易太亮,在灯具选择上注重节能低碳,广泛采用LED技术和太阳能技术。
道路铺装
道路铺装以生态透水材料为主,体现生态环保。
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以乡土树种为基础,做到绿树成荫,季相分明,四季有花,色彩缤纷。
结束语
四季变换
川流不息
【关键词】八里湖;文博园;创意理念;景观结构
1 序
一山、一江、一湖,大自然赐予了九江独特的灵秀;
生态、文化、艺术,九江人奏响了时展的强音。
伴随着“12345”工作思路的确定,“三年会战”决策的扎实推进,从“做规划、拉框架、打基础”到“大发展、大建设、大提升”步伐的全面转换,九江人必将谱就“八里湖时代”的辉煌篇章。
2 项目概况
八里湖文博园地处九江市风景怡人的八里湖东畔。东至八里湖东路,南至环湖一路,西至胜利岛,北至环岛北路。规划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其中陆地24万平方米,水域31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山水资源丰富、建筑个性独特,为营造富有文化内涵和生态特色的景观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设计目标
3.1 文化产业的发动机
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军,九江市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建设八里湖生态新区。以文博园为开放平台,在其周边地块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园,利用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发展以茶、竹、剪纸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3.2 文化旅游的起搏器
发挥山、江、湖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博园的引导作用,科学布局水陆两条游线,挖掘和演绎“闲、雅、幽、逸”的寻阳文化内涵,打造“一湖观古今,一曲誉中外”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的九江旅游新名片。
3.3 生态文明的里程碑
在12345工作思路中,无论是1/3水面、1/3森林的规划布局,还是打造一个生态新区的核心目标,都为营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在文博园的景观规划中,不仅重视导入文化内涵,而且强调采用新技术提升防洪工程景观效果、融入水质净化功能、营建自然生态群落,文博园建成后必将促进八里湖新区的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在九江市的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进程中留下厚重的印记。
4 创意理念
八里湖畔的一串珍珠
名为“承百家”的主入口广场景区、“览星辰”的方尖碑景区、“阅天下”的博物馆景区和“汇九曲”的文化艺术中心景区,融入了独特的人文、厚重的历史和经典的艺术,犹如镶嵌在八里湖畔的颗颗珍珠;一条贯穿各景区的主园路,处处彰显生态特色。一条生态链串起了人文、历史和艺术的珍珠,铸就了九江文博园的完美意境——八里湖畔的一串珍珠。
5 景观结构
一链串四珠,四珠谱鸿篇。
一链:
生态链—贯穿文博园全部景区的环状游览主线。
四珠:
承百家—主入口广场景区
览星辰—方尖碑景区
阅天下—博物馆景区
汇九曲—文化艺术中心景区
6 重要篇章
6.1 承百家
6.1.1 浔阳船渡 汉代九江造船业兴盛,汉武帝平息南越时,乘坐的就是“浔阳楼船”。主入口广场便以船的概念吸引着游人开始文化之旅。
6.1.2 思贤意林 陶渊明、黄庭坚、江万里;岳飞、庾亮、白居易;李白、苏轼、朱熹……他们都曾为九江和庐山的天然美景而倾倒,在这里放歌山水、抒怀,为九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景观设计中巧妙地以自然塑石、木质座椅、生态铺地等形式,融入其诗篇、题记、佳话,让游人在不经意间领略历代文人骚客的故事,感悟九江的文化魅力。
6.2 览星辰
6.2.1 方尖碑 作为中国第一座方尖碑,世界最高的方尖碑,她不仅承载着九江的历史,也是九江当下的写实,更是引领九江未来的灯塔。方尖碑周边景观设计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纪念历史,主要以名人谱、重大事件地雕等形式展现;二是写实当下,以 “融汇九川,敢为人先,勇闯事干,追求卓越。”的九江城市精神为核心,激励九江市民,并记述当下九江的重大变化;三是引领未来,拟设置展望未来的景墙,留有供市民和关心九江发展的游人题写的空间,增强市民的城市荣誉感,体验参与的乐趣。
6.2.2 天星岛 湖心岛形似一颗坠落在湖中的星体,与星子县著名的“落星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故取名天星岛。湖心岛的景观策略以保护为主,保留全部原有植被,并在周边采取石笼、抛石等技术措施适当增加湿地植被,一为水质净化,二为鸟类和水生生物营造生存天堂,打造生态和谐的美景。
6.3 阅天下
6.3.1 鸿儒云集 九江是一个“鸿儒云集,智能饱和”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历史,整个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型博物馆。将博物馆前的区域命名为鸿儒云集,寓意更多名人将汇集于此,就像博物馆内所展示的珍宝那样源源不断。
6.3.2 清涟醉荷 胜利岛的周边驳岸主要采用生态的处理手法,驳岸边垒砌自然毛石配植丰富的湿生植物,在人流较多处设置亲水台阶延伸到水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墨客笔下所喜爱的植物,当年爱莲之周敦颐辞官归隐,来到庐山下凿池种莲,从此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所以设计中在岛边选择一处佳境,作为莲池。让来往于此的游人体会陶醉在荷莲花海中的清新脱俗。
6.4 汇九曲
6.4.1 银泉飞瀑 不愿摧眉折腰侍权贵的李白来到九江,在香炉山瀑布前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因此在艺术中心对面湖中心设计了一组大型音乐喷泉,夜晚配合灯光可展现恢弘大气的水幕电影。游客通过现代科技的水幕电影体会大诗人当时瑰丽雄奇的想象、奔放超迈的意境。
6.4.2 艺林九曲 “九曲”取自九江城市名称的由来。不仅寓意九江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同时通过艺术中心周边放射性流线的设计,给人一种“汇”的感觉,寓意更多优美的艺术都汇聚其中。
6.4.3 天涯琵琶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艺术中心广场的转角处设置一个主题雕塑广场,以手抱琵琶弹奏少女雕塑为点缀,寓意着人们期待艺术中心不断涌现出超凡的艺术篇章。
7 专项设计
7.1 交通组织与游线设计
由水陆两线、人车分流的四级路网构筑了文博园层级分明、功能齐全的交通体系和游览路线。
环状主园路和游船路线,形成了车船两条生态游览路线,分别于广场、码头、停车场等功能空间相接,并连通次园路、支路和特色路,使得各级道路相互通达,为交通组织顺畅合理、游线设计特色鲜明。
7.2 生态安全与防护设计
在防洪护堤、保护驳岸为基础的前提下,以恢复生态自然功能为依托,以放大景观效果为目的进行生态安全和防护设计:在浪大被冲刷严重及路基距离较近区域采用刚性护岸的的方式;中心岛屿采用柔性护岸的方式;而更多区域采用刚柔结合型护岸来处理,既满足护岸功能又达到了最佳的景观效果。
8 结束语
1.1景观设计的主体
在实际的生产中,景观设计的主体应该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团队。公路设计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专业的团队水平比较高,能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从表现形式等不同的方面不断进行调整,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不同地区的公路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对景观设计有了新的要求。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中,需要把不同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需要专业团队参与设计和建设。但是,我们专业团队的设计水平有限,满足不了景观设计的需要。
1.2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
传统的公路设计方案难以满足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需要。因此,在高速公路的设计中,景观设计是公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景观设计的部分是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能让高速公路的设计更加完善,提高高速公路的设计水平。
1.3景观规划对公路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景观规划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高速公路的设计有一定积极的影响。在高速公路的设计中,景观的规划对工作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能直接反映公路的设计,但是景观工作不是公路设计中的全部的设计。但是,在高速公路设计的过程中,景观设计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
1.4景观设计需要提前规划
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景观设计需要提前设计。公路的景观设计应该尽早参与到工作中去,这样一来对高速工作的建设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协调公路的设计和公路的发展。
2景观设计的内容
既然我们了解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就景观设计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解。
2.1主体的设计
就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国家交通部对公路的景观设计有这样的描述,在一些交通的周围,种植一些树木或者植物,一方面可以净化空气,同时可以美化环境。从绿化的断面中,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边坡、绿化带等,这些都属于景观设计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部分对景观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2.2不同的设计方案
在高速景观的设计中,不同的设计方案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下面我们就一些应用比较广泛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解:①桥梁景观的设计,桥梁设计强调的是实用性,同时还强调艺术性。通过桥梁的功能我们可以得知,桥梁的景观设计必然受到使用功能、经济等不同方面的影响。一些好的桥梁设计方案和高速公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景观的设计和桥梁必然能很好的协调在一起;②立体交叉的设计,立体交叉的设计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同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是公路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城市高速公路建设应用的效果比较好。立体交叉的设计原则是公路建设应该和景观设计联系在一起,一些匝道线等形式应该相互配合。同时,和周围的环境要协调,还要满足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在立体交通设计的理念中,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完成了基本的交通运输要求后,还有和周围的环境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减少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把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3景观设计的其他方面
在实际的生活中,景观设计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公路与一些辅助的设备,比如高速公路的配套设备,也属于景观设计的范围。高速公路周围的一些配套设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景观设计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加强景观设计和建设。景观设计的附属设备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一些标志牌、服务区等,附属设施一般分布在公路的两侧。这些公路的附属设备是公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也是公路的服务窗口。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就一些附属设备进行考虑。就公路附属设备而言,一般是以实用性为主题,同时还需要附属设备还应该和公路周围的环境相配合。一些附属设备的布局等不同的方面我们要合理的布局,不同的地区可以凸显该地区的人文特色。在新的时期,对高速公路的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景观设计的合理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景观的一些理念发生变化和调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恶劣影响。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一些项目的过程中,注意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同时,设计水平比较高的景观设计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协调。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满足当地交通运输的需要。但是,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时间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景观设计必然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4结语
1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原则
吊杆自起点到中点由短变长,排列有序,强弱渐变,体现了其对称及韵律的美感。结合以前城市系杆拱桥的建造实例总结,得到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基本原则如下:1)尺度合理,比例和谐。尺度是指建筑体给人的感觉与真实尺寸之间的关系,作为城市建筑应考虑其尺寸应与城市整体建筑群相融,在城市区如具有特殊标志性和纪念性的系杆拱桥,一般采用雄伟尺度,其他一般尽量采用亲切尺寸和自然尺度,使得桥梁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更好地融入城市建筑群当中。系杆拱桥的各个部分都应有适当的比例,从整体上看,拱、杆、梁的比例在空间上应协调。根据以前系杆拱桥在城市的建筑资料统计:对于简支梁系杆拱,其矢跨比在1/10~1/5;对于中承式连续梁系杆拱,矢跨比在1/6~1/3.5之间较为合适,边、主跨均衡合理的跨度比为1∶2.5∶1;对于下承式连续梁系杆拱,合理的矢跨比为1/8~1/5,边主跨比为1∶2∶1,这样就能使人在视觉上更为舒适亲切。2)协调统一与变化多样,融入城市环境。系杆拱桥的美观应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这样就能为城市增色,成为城市中标志性建筑物,同时由于城市美观取决于城市整体布局的协调以及建筑外貌上的个性变化,系杆拱桥应与城市建筑的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同时力求自身的多样,轮廓线性的丰富变化,为城市景观增彩。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殊的人文背景,地方特色以及丰富的民族风情,所以城市中的系杆拱桥作为一种地标性建筑物尤其是旅游名城和历史名城,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特点和风土人情,以求将桥梁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景观当中。3)韵律优美,结构对称。对于系杆拱桥,其吊杆平行分布,由两边向中间逐渐变长,连续变化,具有极强的连续韵律感,而多跨连续系杆拱中的拱肋曲线从拱顶至拱脚逐渐降低,到二跨后又逐渐提高,体现出其丰富的渐变韵律,更显生动活泼,产生奔腾跳跃的动感。作为城市的系杆拱桥,因通过对称来表达规律性并引发平稳安定的情感。系杆拱桥的对称主要有其在平面上沿桥面中心线的镜面对称,又有其在侧面时沿拱轴线的镜像对称,同时其立面上的镜面对称,不但简化了设计和施工,也体现了庄重和和谐的审美形态。
2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步骤
参考桥梁景观设计的一般步骤,城市系杆拱桥景观设计有如下几个步骤:1)了解建设机关对于所建桥梁的基本定位及该桥梁所在地区的整体规划,结合景观设计基本原则,考虑总体的景观效果及方案。2)通过实地调查,深入的了解该城市的文化背景,该桥所在地区地形,地物和水文特征,以及其他的桥梁调查结果,初步拟定可能实现的景观设计方案。3)通过试验比选,从技术,经济,美观上综合论证,选出更能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桥梁设计方案。4)系杆拱桥的景观的初步设计主要对系杆拱桥的结构,钢管拱和吊杆进行分析。5)对系杆拱桥附属设施的艺术造型,色彩,建材涂装,以及桥梁夜景照明进行景观设计。6)制订出总体景观设计的方案文件以及各细部设计的景观设计效果图,并展示系杆拱桥的效果且交付施工单位。
3案例分析
为了对龙井市海兰江大桥作系杆拱桥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并得到效果图,以此为例,探讨城市系杆拱桥的景观设计要点。1)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龙井市是中国朝鲜族最集中的区域和朝鲜族民族文化发祥地。近年来,龙井市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努力成为朝鲜民族文化名城,仁化村位于延龙图中心地带,为进一步拉近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兴建仁化海兰江大桥,以更好地建设成为朝鲜族特色村寨,海兰江大桥主桥长287m,在下部为连续梁桥的基础上,以景观设计为目的在上部加以新的装饰体系,使其成为当地一座集通行和景观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物。2)设计原则。a.海兰江大桥是建于龙井市内的城市跨河桥梁,而龙井市是文化旅游名城,因此,该大桥不仅需要满足结构上的要求,其景观设计也是一大重点,所以该桥不仅应具有时代性,还应该考虑与该市的人文环境相符合,并成为该市的一道旅游风景线。b.必须遵循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的桥梁基本设计原则。c.桥梁结构应该便于施工,施工方案安全可靠,施工所用建材必须满足低温使用的要求,由于当地处于东北地区,在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冬季施工。d.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总体相协调的原则,与周围建筑群相结合。3)景观设计方案。根据龙井市的城市特点,以及该地区的人文特色,朝鲜族的民族风格等,同时考虑到桥梁的跨度,以及和背景的结合程度,在七组景观设计的比选方案中,最终选定桥型方案为下承式系杆拱桥,以江面上的彩虹为主题思想,展现该城市的朝气蓬勃以及该民族对多彩生活的热爱。桥型设计方案:桥跨全长287m,为了使其与城市整体规划及周边建筑群相协调,既不张扬突兀,又体现其标志性,最终采用三跨下承式连续梁系杆拱桥,桥梁跨径分布为70m+147m+70m的方案,矢跨比为1/7,中拱最高点距桥面为20m,边拱最高点距桥面10m,符合尺度合理,比例和谐的设计准则。同时桥梁整体刚劲有力,拱圈线性柔和平顺,与城市建筑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其拱圈建筑涂彩以白色和红色为主,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使其融入到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民俗风情。桥梁各跨拱肋首尾相连,形成波澜起伏的连续拱形结构,具有连续的韵律,同时中拱较边拱高而大,又形成一种高低起伏的韵律,充满了节奏感,桥梁在平面,立面,侧面上镜像对称,让人赏心悦目。同时,整个建筑大拱与小拱相连,犹如一道道彩虹横卧在江面上。根据景观设计方案,为该桥所做景观效果图如图1所示。
4结语
城市系杆拱桥属于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越能力大,在城市跨河桥梁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城市系杆拱桥在景观设计上应符合城市建筑的整体艺术风格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同时,结合城市人文背景,把握好尺度比例,使系杆拱桥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以及象征。
本文作者:何钰龙郭凯强徐百慧姜海新工作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房产项目;景观设计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房地产项目中的景观设计管理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成本(包括设计费用及施工成本)、时间(设计周期)和质量(设计风格和景观特点)的控制问题,同时设计中的各专业沟通交流也是常常出现问题的地方。
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景观设计中的问题,需要房产开发商、景观设计公司以及施工单位共同努力。在景观设计管理中,开发商的主导地位贯穿始终, 他是整个项目开发链的管理者,也是整个项目中设计成本控制、设计周期分配以及设计风格基调的把握者,同时还是整个项目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者,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景观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周期失控
这里面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设计管理人员对项目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深入,没有准确地对项目整体情况进行预判,导致制定的设计周期不符合实际情况,使设计院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很难完成设计任务,于是出现设计周期拖延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调整设计周期和任务计划,则设计周期失控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最后造成设计计划不能按时完成的问题;
②、设计过程中因景观专业介入项目较晚,造成建筑等专业对景观设计条件预留的不充分,使得景观设计介入项目后发现问题再反提修改条件,最后造成项目设计周期的延长;
③、设计过程中因乙方不能准确领会甲方的意图,设计成果不达标从而反复修改导致的设计周期的不断延长;
2、设计成本失控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计材料成本的失控:在景观专业中,设计提出的标准如构筑物的造型及工艺、铺装选材、小品灯具的选型、植物的品种及规格等因素都会对项目的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景观设计阶段不考虑成本的因素,或对限额设计的管理不够严格,都将会给项目带来极大的影响,要么导致项目最后成本超支,要么就是在项目后续阶段重新进行设计修改,这样就会造成项目周期的拖延和项目计划无法实施完成,甚至会造成设计费用的增加导致设计费成本也失控的问题,这对于开发商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设计之初确定好产品的成本标准(即限额设计)就成了景观专业管理的重点;
②、设计费的失控:不根据项目的情况选择相匹配的设计单位,盲目和追求境外设计公司的品牌效应,最终可能严重导致设计费用超标;或者因甲方原因导致的反复修改也会造成设计费的增加。
3、景观设计项目特色不明确、设计风格不明晰
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很多直接参与设计的设计人员对项目及开发商的需求根本不进行深入了解就开始了设计,设计内容也是东搬西抄,青浦的项目搬到嘉定去应用,上海的项目搬到苏州去复制,设计元素没有依据地随意搭配,设计体现不出任何项目特色,特征性缺乏,因为是抄来抄去的通用设计方案,因而设计风格也是含糊不清,定位不清晰,甚至于建筑的设计风格相差十万八千里。
4、项目全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相互脱节、信息交流不对等
设计过程是多专业相辅相成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协调不充分,各专业的图纸上便可能会反映出诸多矛盾,导致施工过程中返工、拖延工期,直接、间接地增加了许多额外的成本支出。比如在建筑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只从建筑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设计,不考虑留给景观专业足够的空间,使得最后景观设计开始进行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空间位置来进行设计理念的表达,造成景观设计的先天不足,除非建筑专业进行返工修改,否则景观很难做出好的东西来,而如果建筑返工修改,又会造成项目周期的拖延;再如:建筑专业的设计修改如果没有及时通报给项目的其他专业相关人员,则最后必定造成项目的返工修改;又如:如果设计管理人员不及时与施工管理人员沟通情况,互通信息,则最后设计出的成果很有可能与实际脱节,造成不必要的设计修改和项目周期的延长。
二、如何解决设计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1、有效地的控制设计周期
对于一个项目的景观设计来说,设计周期往往与项目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景观设计周期大致分概念方案、方案深化、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当然也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比如:有些项目只有方案、扩初、施工图三个阶段,有些小一点的项目甚至只有方案和施工图两个阶段。
通常我们建议景观设计在规划设计进入项目的同时即可介入设计,但不主导设计。景观设计如果在这个时期介入,第一可以站在景观设计的立场对规划设计提出有效的建议;第二可以使景观设计公司对项目的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准确地提出设计的理念和风格,对其后的景观设计有帮助,加快设计进程;第三,因为对项目情况足够熟悉,可以使了解项目的时间与规划设计时间叠加,从而缩短总的设计时间。
如果方案不理想,则会经历反复而漫长地修改过程,从而使设计周期拉长。因此在设计初期挑选好的设计单位显得尤为重要,他能够在理解项目的基础上拿出吻合甲方需求的设计成果,不耽误设计周期;同时,如果甲方在设计任务书中能给出明确的产品设计指引(即产品定位、设计方向等,一般由策划部门提出),则可帮助设计公司更好地理解项目、找到设计灵感,从而大大缩短设计的周期。
2、合理地控制设计成本
①、房地产项目中景观设计对于产品材料成本的控制:
首先,要根据开发商成本部门的成本核算额度来进行设计。在进行设计委托的时候,需将限额设计以任务书的形式告知景观设计公司,并将之作为合同附件提供给设计方。
其次,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根据项目自身情况来均衡设计,把钱花在重要的地方。根据区域和功能的不同区别对待。对于主要的景观区域、重要的节点部分,可以倾向性地采用高质量、档次高的材料,以突出重点,烘托气氛,而在次要的、非重点区域、可适当降低造价以均衡整个设计成本。
②、对设计费的成本控制:因根据公司对项目的定位、策划报告等综合考量项目的情况,并依据以上条件来选定相应的设计公司,合理均衡设计费在整个项目费用中的比例关系。
3、深入分析公司的需求和项目产品定位,结合项目突出产品的风格特色、找到销售亮点
①、深入分析地产公司的需求和项目的产品定位,结合项目状况寻求最适合项目的设计团队,因为好的设计单位拥有较强的综合设计实力及较强的服务意识,能够在站在开发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出合理的服务建议和服务成果,设计能力差的单位不仅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任务,使项目陷入困境,同时还会耽误宝贵的时间,影响设计进度,给公司带来极大影响;
②、景观设计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设计应根据项目的地域情况、当地人文特色、气候和地质水文条件、开发商的产品定位、针对的消费人群、地块中的建筑风格等情况来开展设计,这样的设计才是开发商所需要的。因此,作为景观设计管理人员,在设计成果审核地过程中应坚决杜绝没有任何特色的“复制”景观,要结合项目自身情况突出产品的风格特色并结合自身特点找出产品的销售亮点。
4、各专业管理人员之间,开发商与设计方、施工方三方加强沟通协调
景观设计方案的优劣关系到后期施工等各个环节,而景观设计方案会受到诸如策划方向、规划方案、建筑方案、市政方案以及造价预算、设计周期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景观设计各个环节的管理,发挥开发商管理平台为各方提供信息交流的枢纽作用。
在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前期过程中,对内会涉及到开发商的内部决策、营销策划、成本合约、产品研发等部门,对外会涉及到的专业有规划、建筑专业等。景观管理人员须和这些部门取得相关联系,综合各方信息来比选设计方案,从而实现产品的最优性价比。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过程中,开发商内部的营销、产品研发、工程管理、成本核算、物业管理都会参与进来,而外部的除了建筑设计专业,还有市政的配套设施设计、施工单位等均会先后进入项目,也需要景观设计管理平台提供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在制定出最终的景观施工图设计之后,在工程的施工阶段,设计管理平台同样需要强化施工方与设计方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景观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得以实施。
三、结语
本文对景观设计管理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归纳和分析,并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希望本文能给目前设计管理中的同行一些建议,同时也欢迎同行朋友们的批评与指教。
参考文献
[1] 田彦.《房地产营销》.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 袁伟锋,蒋益锋.《景观房产及景观设计的应用探讨》.城市开发,2003(3):34-36.
[3] 郭向东.《园林景观设计论述》.北京:中国民艺出版社,2006.
[4] 包亚钧.《房地产可持续发展论》.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5] 李玉华.《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看住宅景观设计》.商业文化,2008(6).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国内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构架中,专业学习开设有大量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课程,整体侧重于室内方向教学。新形势下,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程简述
景观设计是一个大的学科概念,是一个涵盖了生态、科学、艺术、人文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其根据内容和尺度的不同,主要分为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两大方向。相较于建筑、农林、艺术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多数以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为主,学生不可能上完这门课就能成为景观设计师、景观规划师、植物配景设计师。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课程,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让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值得思考。
二、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市场与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泛而不精、就业定位不明确、毕业生就职后发展潜力欠缺等问题。
三、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思考
1.课程定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在定位上应有所侧重,突显专业特色。国内的建筑、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更为注重科学、技术、地形、植物等角度,所承接的空间体量偏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学科性质,以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对景观设计更多的是从艺术与美学的角度来把控,设计体量相对较小。由于未受过系统的城市规划、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相关课程的训练,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控制、指导和管理规划的实施,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概念相对模糊,难以把控较大的空间关系。因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训练定位是小体量的景观设计。可以考虑与公装、别墅设计等相关课程进行联动,如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别墅设计中的室内外景观部分以及小体量的庭院、花园设计等,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整体认识。
2.理论教学——取舍与深化
高职教育强调就业,但在近年来略显浮躁的就业市场氛围中,一些教师和学生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操作型人才的培养,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理论基础、忽视设计思维的培养。从长远来看,抛开理论谈技能也是不现实的。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景观设计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掌握最基础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如景观设计规律、中外园林类型及特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硬质景观设计、铺装材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对庞杂的景观设计理论进行取舍和提炼。
3.教学中的抓与放
有些学生在做景观设计方案时经常会问教师:“我这块空间比较空,放个什么好?”方案设计成了“填空间”,为了设计而设计,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都讲不清自己的设计主线和设计思路,更不知道自己的创新点在哪儿。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要做好景观设计教学的抓与放。抓好前期方案设计部分,即方案设计的前期环节务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创意点,理清思路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设计方案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文提到的案例正是由于学生在设计实践中自主性不够,过于依赖教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践时要明确一个观念——设计事关功能与美感。除去功能与尺度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在中后期的设计表现要注意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不能过度干涉。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艺术审美、设计基础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优秀景观设计案例的方案构思、平面布置手绘稿,供学生临摹学习,这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4.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手绘+计算机辅助方案设计
一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手绘表现的相关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高职学生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短时间内很难整体达到要求;加之专业课程方案表现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在进行景观方案构思时,大多直接借助AutoCAD软件绘制平面图,设计思路未厘清就直接进入绘图阶段,这样的方案难以从整体上进行把控。所以,在课程的方案表现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方案的前期构思阶段借助手绘的形式,以点线面表现景观元素、流通线路、区域划分等。这样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思路,对平面布局有直观、清晰的表达。在方案经过反复推敲进入细化阶段后,对于方案的平、立、剖面图,学生就可以借助AutoCAD软件快速完成。3dsMax软件建模、渲染、出图耗时费力,而Sketchup软件相对来说更加省时、易于上手,建模流程简单易懂,能使学生更专注于设计本身。因此,效果图可以考虑用Sketchup软件完成。
5.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以往的授课形式往往依赖课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针对景观设计这门课,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景观材料、施工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这种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的教学环境单一,教学多集中在教室或机房。“走出去”教学即走出课堂调研参观,由教师带领学生去景观区域、公园、广场、公共绿地、景观带等进行实地参观、调研。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实地对景观元素、造景手法、植被景观、施工材料等进行详尽讲解。外出调研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下堂课对调研的情况进行汇报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能使教学成效更高。
6.紧跟行业发展,对接岗位需求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与就业需求形成了无缝对接,这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的一大重要指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岗位需求构建教学知识体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个不断完善、逐步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重点,对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技能方面(计算机辅助绘图、施工图绘制、材料等)着重训练。其次,可以邀请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本校往届毕业生回到课堂中,针对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经历与经验,给新生上一课,这种“过来人”现身说法的形式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岗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也能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思考。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一些国际大赛的优秀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学习设计方案的表现手法。这些行业前沿的风向标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岗位需要,通过调整、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要明确课程能力目标,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培养出技术扎实、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贤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山西建筑,2008(7).
[2]张佳妮.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讨.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3).
[3]孟亚凡.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中国园林,2003(7).
关键词:虚拟现实;景观设计;表达方式;三维图形;环境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036-02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理论开始形成,至20世纪末,虚拟现实技术系统正式问世,成为20世纪信息时代一个质的飞跃,也是这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体现。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人类将在21世纪进入虚拟现实的科技时代,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并称为计算机三大最先进技术,而虚拟现实技术却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
一、虚拟现实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把真实的环境融入到虚拟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而不是真实的,是存于计算机内部的,而通过计算机设备和各种技术创造出的虚拟环境,这种人机交互接口的模式,用自然的的方式接受和响应虚拟环境中的各种感官刺激,正因为这种感官上的刺激,使得人能够与虚拟中的人和物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如同处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带来了基础,相应的出现了三维图形生成与显示、三维声音合成与定位,环境建模、CAD制图等技术。而在景观设计中,当设计项目还未通过实际施工出现在现实环境中,必须在前期感官的认识这个景观设计方案,并且认同它。这就需要需要我们把设计思维通过计算机设备和技术手段创造在虚拟的环境中,才能让人感觉到这个设计方案将在真正建成后什么样的形态,与现实中的环境是否融合,才能让人和交流,继续修改或者定案进入施工。就是这种虚拟的景观在现,能促进设计更快发展,能动的让设计思维得到超前的体验性。
自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是的计算机时代有上升了一个层次,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带来巨前所未有的发展。正因为人们认识到虚拟现实技术的潜力,各国家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也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果,发展速度非常快,在这方面研究较好的国家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美国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地,是研究时间最多,研究深度最大的国家,在这方面,美国是具有权威性的国家,代表了国际的最高水准,所以它的发展可以直接的影响到整个世界在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虚拟现实技术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也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这方面的研究政府部门和科学家都极为重视,成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研究成果,强度也越来越大。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军队里、各重点高等学府、体育局、民营企业里都建立专业的研究实验室,针对各个领域进行专一重点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平台和商业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处于初级的发展的阶段,还有许多深层次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硬件设备方面:使用起来不方便,达不到预先的效果,计算机的速度不能达到虚拟中的应用速度,数据库的内存等问题,都需要创造出更高科技的硬件设备来满足和服务虚拟现实中的应用;软件程序方面:现在实用的软件还存在不易懂,不通用,广泛应用度低,需要专业人士才能正常运用;效果方面:从虚拟现实的制作效果来看,还未达到真正的实现真实的还原,物理感,时间感,自然感都不强,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克制,需要更多的技术和理论作为依据,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研究。
二、景观设计中运用虚拟技术的现状
对于现代景观设计而言,设计文化已经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应不同时代的需求与标准而各显风采。把景观设计融入到虚拟现实中确只有很短的一段的时期,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到三位图形处理技术的研究成功,再到专业用于设计制图的软件程序开发,设计才算真正步入到通过计算机接口把设计思维通过虚拟的空间把设计方案提前再现出来。所以,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三维图形处理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也是发展得比较快的一个领域,甚至能够领先于其他领域。
就目前国内外现状来看,景观设计在虚拟现实中的表达技术都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电脑硬件技术的更新发展和软件更新开发,给虚拟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动力。国外在这方面的发展起步快,硬件软件开发占据主要优势,虚拟现实的三维立体感强,效果渲染真实,在三维景观,建筑设计动画和动态设计相当出色,领先于国际水准,尤其是美国和日本最为突出。而中国在虚拟现实技术起步慢,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在通过三维空间制成的二维效果图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大,图形的质量非常高。在中国几家大的数码公司的带动下,景观和建筑的效果图行业的制作水准逐步赶上国际间的水准,并且有更高的突破。据有关人士说,中国在景观、建筑的二维图形处理效果上是全世界最棒的,所以大部分的设计图纸都流入中国市场,由中国的数码图形公司来完成。
三、景观设计在虚拟现实中的表达方式
景观设计在虚拟现实中的表达方式主要分为四种,动态虚拟、静态虚拟、全局虚拟、局部虚拟。
(一)动态虚拟
景观中的动态虚拟是一种创造性的展示系统,能够在完全透明的三维空间中呈现各种三维效果,360度全方位的可视角度,动态虚拟将展示的景观内容的真实、直观、清晰、自由地展现出来,逼真的立体效果可以大大的加深观看者对景观内容的体验性和调整性。在整个设计规范中,用动态的虚拟表达形式来表现,这种动态的虚拟表达形式能够人与设计的交互性和沉浸性。
动态虚拟景观表达是通过三维模型来形象直观的表现实际场景,以三维软件作为基础,运用三维参数化实体造型技术,建立起参数化的特征模型,其编辑修改三维相关联,利用参数化试题造型生成的三维模型,准确形象的表现实体空间的位置关系,逼真的渲染动画效果,在生成的动态的同时,全面完整的体现整个环境的特点,准确的表现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构想,真正达到虚拟现实中真实的环境景观效果。
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动态的虚拟表达,是能为更好满足设计三维全方位的表达,更主要的是要体现景观与环境的相融洽,将“天人合一”的思想真正表现出来才是景观设计师的最终所要表达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将景观与人和自然和谐的统一起来,注入现代的设计方法,并不失去足够的文化内涵。景观虚拟动态表达如同一个动态的环境,让人与景观中的每一个事物进行交流,可以与周围的每一处环境相比较,更能完整的体现整个景观区域的真实性,也能更超前的体验到整个景观区域空间的交互性。这种景观空间感的体验性只有在动态的虚拟表达才能体会得到,这也是这种虚拟表达效果的一个独特之处,是虚拟现实中整体特征的体现。
(二)静态虚拟
景观静态虚拟是指通过一个角度或者是某一个具体的角度去表现景观中的内容,锁表现的往往景观中最重点的部分,用三维的制图软件建成模型原后渲染成二维平面的图形。静态的虚拟表达不能表达整体的环境,往往这样的一个点一点的去表达能够非常大的节约资源,在正个设计方案中,用静态的虚拟表达是非常实用的,在一整套的方案中,能够有几张优秀的静态虚拟效果图,往往能够成为整个方案中的一个亮点,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有事方案往往比较看重这种起重点作用的效果图。景观静态效果图往往比建筑静态效果图锁表达的形态更加具体,也更加注重与环境间的搭配,必须分析这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力和渗透。静态虚拟表达往往注重光感表现力与材质的质感,就现代的审美观点,光感已经超过其他细节的重要性,一张好的静态虚拟效果图一定会在光感上下足功夫,才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现代静态虚拟表达也根据不同地域和客户不同要求,来制作不同的虚拟效果图,比如有些地方流行非常逼真的效果,有的地方喜欢反写实的效果,有的人喜欢三维空间感强效果,有的人喜欢接面化效果,这些都是因人而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用虚拟的技术表达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让设计提前在虚拟空间中再现,提前的体验这种景观效果。
(三)全局虚拟
景观的全局虚拟表达是指在整个景观设计中,把所有事物都当做一个虚拟体,现实中的环境也是虚拟的,不考虑景观是否放在现实中的环境欠当,也不考虑这个景观设计是否能建设成功。只把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方案用三维图形在计算机上虚拟表达出来,随意表达任何设计构想,只要是计算机能表达出来的,设计师可以无拘束的随意构造整个设计方案,就像一个虚拟的球存在虚拟空间间,能随着设计师的思维来发生变化,随意捏造,就能让一个虚拟普通球体变成千变万化的形状,不停的变化,直到达到设计师所预知的效果。这样的设计模式能够提高景观设计师的设计修养和设计思维,让自己的想象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比用手绘的效果来得更快,也能在虚拟空间中全方位的看清楚整个设计的造型,虚拟后的形体让设计师感受到与真实建成后的相比较,能更设计更加具有现实完整感和体验性。
(四)局部虚拟
景观的局部虚拟表达是指在整个景观设计中,把主体虚拟化,或者把景观中的某一个部分虚拟化,也可以把某个细节进行虚拟,但虚拟的整体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与全局虚拟不同的是,尽管需要表达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景观来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景观,这就需要设计师的目的定在生态自然中,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景观的完美和独特,把虚拟的的景观放入真实的环境中,是景观设计的真正内涵所在,也是设计师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延续,设计的意义才不算消失,人才是景观设计重要的部分,为人而服务。景观中的局部虚拟也景观设计中一种突出重点的表现,能让虚拟的主体更具设计内涵,也更加能满足虚拟后的再现反映。
四、现代景观设计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意义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的不断发展和电脑的不断更新,为以后的虚拟现实的时代到来奠定了基础,为人类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无穷的发展空间与潜力。现代景观设计也伴随的虚拟技术的发展而更加具有超越性,能够在通过计算机把整个景观设计的流程都在虚拟空间中体现,并且这种虚拟的真实性更加逼真,与人的交流更加密切,景观设计是为人而服务的,虚拟现实中的表现也更是为人的,我相信以后的在以后景观设计与虚拟现实的关系会更加密切,为景观设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虚拟中实现景观再现,为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而操纵,为更好的景观设计方案而创造。
参考文献:
[1]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史明.景观艺术设计[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变化
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仍采用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且缺少植物景观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内容,学生很难想象出园林植物景观建成后的效果。虽然部分教师借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群落特征和景观效果,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缺少板书,导致理论讲述和图片展示速度过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记忆。长时间处于多媒体教学的高度紧张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僵化影响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名称不同,内容也有差异。多数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都以生态学、植物分类学为基础设置教学内容,缺少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教学中所强调的景观美学、空间构成等内容,同时存在着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缺乏对实验课、实习课等实践教学的重视。多数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验、实践课程仍停留在写实验报告和实习论文等传统方式上,与“城市规划与设计”“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等相关教学内容缺少联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课程体系的完善。
(三)具有园林设计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不足
杨学成等将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为6个字,即“引导—示范—实作”,并指出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不在于教师传授了多少具体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能够掌握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农业类院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多具有园林、植物学、农学、生态学、林学、果树学、园艺学等专业背景,缺少园林设计专业背景,所以园林项目方案的设计水平与表现能力不是很强,授课中难以利用手绘形式或电脑辅助制图的方式来进行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具体引导与示范操作。多数授课教师都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视为园林植物教学的范畴,只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无法用图示语言讲解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授课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缺少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实战经验,因此实践教学中的很多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都是虚拟的,任务书中缺少对设计项目场地环境的界定,没有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补充设计阶 段的评图训练。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设计,课程结束后学生除了记住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要领和表现技法掌握得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导致很多风景园林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独立承担复杂的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只能完成简单的方案描图和景观建模工作。
二、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兼顾工科和农科院校课程教学特点确立教学新思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培养风景园林本科生的平面构成和空间构成的设计能力,这一做法对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农业类院校授课教师受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对植物群落空间布局和平面构成讲授不够深入,学生作业显示在平面线条、空间安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可借鉴工科院校的授课形式,在突出地形、道路、水系、建筑小品等影响景观规划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园林植物这种软质景观要素参与方案的平面构成和空间塑造,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植物只能成为景观“配角”的问题。
(二)基于“一课+三课”课程群重构教学内容体系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涉及植物规划、植物设计、植物种植及成果表达等4个方面,设计尺度包括宏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观的绿地景观设计和微观的植物种植设计。为了较好地完成课程作业,学生应具备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和植物种植设计能力。所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中建立配套课程群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课程设置的特点,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等3门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了统筹安排。教学中以城市居住区为设计对象,在完成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场地设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居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间和宅旁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等内容,形成“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新体系。
(三)构建“网络+软件”教学平台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植物分类知识和空间塑造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植物景观的空间感知,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多媒体网络课件,同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积极采用AutoCAD、3DStudioMAX、PhotoShop、SketchUp等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制图软件来完成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补充设计等各种过程。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空间效果。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VR软件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型场地、不同设计阶段的植物景观设计效果。虚拟与现实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设计的积极性,提升了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
(四)项目教学与基地实习相结合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学院与哈尔滨多家园林公司和部门开展了密切合作,为本科学生的绿化实习提供了基地。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了4种项目教学方法。
1.虚拟项目法
在没有具体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多途径搜集居住区、道路、广场、公园、厂矿、机关等一些典型绿地的图文资料,编写相应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教学任务书,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虚拟项目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
2.真实项目法
授课教师将自己主持或在校外实训基地参与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实际项目进行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补充设计等阶段内容的讲授,并安排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使学生充分了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各阶段的进度安排和成果要求,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3.引导项目法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定期去广泛查阅国内外植物景观的经典案例,对比分析各经典案例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在课程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电脑和手绘形式进行植物景观节点的临摹,并以汇报的方式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的解读能力。
4.互评项目法
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验课的考评多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实习论文等为主要内容,这种考评方式容易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能力,教师采用了互评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相互点评其他同学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增强学生对植物景观设计方案的鉴别能力与方案点评技巧。
(五)确立科研与教学互促共进的发展模式
在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中,逐形成了“以研促改、教研结合”的发展新模式。授课教师申报了多项横向、纵向科研课题,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6项,授权专利3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科研成果。同时科研成果提升了授课教师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这种从教学中来,凝练为科研方向,形成科研成果,最终又将科研成果服务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耦合发展,促进了教学效果。
三、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的成效
1改革初见成效,进一步验证,继续改进
通过这次课程改革的试行,也发现一些问题,教学效果较过去有所改观。一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范畴还是比较大,需要配置相关植物的课程予以补充,高职层次的学生设计理论和艺术素养不足,课程效果距离预期目标尚有点距离;二是3周60课时的课程安排,学生刚刚在意识上进入状态,课程就结束了;三是园林景观的指向性的局限较强。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具备了景观设计的概念,了解景观设计的一般流程,并且掌握了一个新的用于建筑、景观设计、规划设计的新软件,学生对于毕业设计和就业拥有了更多的选择。2006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共计104人,最后选择进入景观相关岗位的学生11人,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10.57%。在2007级、2008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第五学期(2009年、2010年秋季学期)的景观设计课程,教研室又在原基础上进行调整,依然是《SketchUp》开设3周60课时先行课程,课程改成《小区景观设计》,这样可以界定面积较小一点的范围,比较合适高职层次的学生。并且由于学院新校区建设,在实训项目上把新校区的景观设计带入课堂,通过多次现场考察,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由于是实际项目,学生代入感较强,进行资料收集、概念设计上较积极,并且对整体项目的表现、节点的设计上较以往有出色的表现。最后按照项目图册制作了完整的项目书,并模拟进行了招标陈述,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2009级、201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再次调整了教学计划,把原来作为前置课程的《SketchUp》调整到第三学期进行教学,对于后进的其它设计课程,学生也可以使用该软件进行效果图表现,或者进行设计概念表现,学生选择性更多,重复使用该软件的机会也更多,利于学生提高对SketchUp的掌握。
2改革成果分析
经过在这几年进行试点,改革初见成效,学生在了解景观设计的一般流程和设计方法下,熟练掌握一门表现软件,增强了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其加大效果图软件学习的需求趋于以下客观原因:第一,业主市场的需求。手绘效果图的二维效果,多为马克笔或者水彩彩铅的快速表达图纸,效果图的真实性相对于三维效果图来说,相差甚远。在这讲求效率的年代,业主希望能更快看到设计方案,且多为行业外人士,他们要求设计方案的预想图要“看得懂”和具有真实性。第二,就业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设计院、规划设计院和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招聘能熟练使用园林景观软件的制图员,一般这些公司单位,分工明确,设计师只是进行布局规划设计,制图交给专业人员进行;三维效果图比手绘效果图更具有视觉效果,使得能操作三维软件进行景观效果图表现的人员大受欢迎。第三,软件开发应用成熟。大名鼎鼎的Google公司旗下SketchUp(中文名草图大师)软件,逐渐成为规划设计院和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常用的景观效果图表现软件。该软件独特简洁的界面,与AutoCAD、3dsMax等软件结合使用,快速导入和导出DWG、DXF、JPG、3DS格式文件,可以让设计师短期内掌握。适用范围广阔,可以应用在建筑,规划,园林,景看,室内以及工业设计等领域,在国内大受欢迎,使用客户越来越多。高职层次《景观设计》课程的改革,就是改变该课程的培养方向,从培养景观设计师转变为通过临摹成熟的景观设计方案了解一般景观设计流程,能熟练使用三维软件表达景观效果图的制图员上来。SketchUp是一个操作简单功能庞大的软件,它的学习在前期AutoCAD与3dsMax软件的前提下,从认识到熟练操作只需要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就能完成,通过后期与Photoshop的配合,能完成效率比较高效果比较逼真的效果图。该课程改革创新之处在于避免高职层次学生美术基础薄弱,设计能力较差的情况下,灌鸭子式的学习景观设计,而是通过临摹成熟的景观设计方案,了解景观设计的流程,通过学习景观效果图表达软件来转向景观效果图绘图员的培养上来。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技能培训班的教学原理,从初级循序渐进到高级应用这也是“高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劳动人才”这一办学理念的体现,学生学习完毕立刻能胜任设计公司景观效果图绘图员工作。
3结语
通过几年的改革实验,学院为该专业提供了一间高配置电脑教学机房,拥有电脑30台,并建立了一套三维模型库,和相关的教程库。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相关专业大赛,获得奖项若干。通过改革,从2007级至2010级共计151人,毕业后进入景观设计相关岗位的学生19人,占该专业总毕业生12.58%,学生的能力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总之,在中国经济还在腾飞,建筑、景观等相关行业还在蓬勃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人才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招生与教学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式探索,都有待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与丰富。
作者:黄慧玲 单位: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艺术工程系
关键词:园林工程;水景景观设计;施工技术;应用
园林工程中的水景景观设计要遵循生态可持续、以人为本以及风格上一致性,在具体设计方法上要突出水景景观设施和周围环境之间的融合,并且充分掌握此类景观设施动静结合的特点,将山石、植被以及水的配合提升到和谐自然的水平,研究其设计和施工方法具有显著的工程指导意义。
1园林工程水景景观设计概述
城市中的园林绿化设施如,公园、旅游休闲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的空旷区域等都可使用园林水景景观来提升装饰效果,为周边的人员提供良好的景观体验,这种设计元素的应用非常符合现代的审美情趣,也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一种途径。水景景观设计的常见元素包括瀑布跌水、小型的人工溪流、生态水池、旅游水景以及装饰水景等,设置在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水景景观设计方案。通常情况下这些景观设计在提升园林工程观赏性的同时还能为人们创造嬉戏娱乐的场所。
1.1水景景观设计的类别
1.1.1自然景观地表的河流、湖泊和地下喷泉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环境装饰效果,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要素都可作为园林工程中的水景景观设计元素,只需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改造,例如,设置防护栏,平整周边场地。虽然这种水景景观中也具有人为参与的环节,但整体上更加突出自然水景景观。这种设计方案与当地本身的自然资源具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南方地区应用较多,地表水系匮乏的北方地区不宜采用这种设计[1]。1.1.2人工景观水景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需求非常广泛,仅仅依靠自然资源的改造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因而在实际情况下人工建造的水景景观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人工水景景观是利用开凿、挖掘、混凝土浇筑、石材铺筑、水循环等技术修建出具有特定观赏性的设施。由于采用人工方式,设计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个人的艺术创造性,在造型方面加大设计力度,全面提升其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2]。1.1.3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景观人工建造的模式受到成本方面的制约,往往不易形成壮观的水景景观,以自然环境中的水源为主体,在其基础上开展工程改造,形成仿古或者现代化的艺术风格,这种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天然的水景资源,配合以人工修建的构筑物,这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园林工程水景景观设计方案。
1.2设计水景景观的基本原则
1.2.1生态环境可持续水景景观设计应该尽可能少地破坏周边环境的自然资源,并且促进水体、植被以及微生物等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如果不重视生态可持续性,那就有可能造成水体受到污染,并且相关管理部门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去维持水晶景观的运行,生态可持续性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单位的运营成本。1.2.2突出人的体验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旨在为城市居民营造出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人们在城市中也能体验到大自然中的绿色植被和山水田园风情。因此,在设计水景景观的过程中也要按照这一思路,突出景观设计对人的作用,进而做到以人为本。1.2.3注重风格统一园林景观设计往往具有统一的风格,水景景观设计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其设计风格应该和整体的园林景观风格保持一致,不能为了突出水景景观的设计感而忽视了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和谐性,这样只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1.3设计水景景观的基本方法
第一,动静结合。水景景观包括了动态的水和静态的构筑物,并且水的动态性还具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例如,喷泉的动态性和溪流的动态性就很不一样,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开展工作时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如果水域面积比较小,那么就可考虑占地面积也比较小的池塘或者喷泉水池,如果利用水域面积较大的自然水源,那么就可沿着该水域建造亭台、走廊或者天桥[3]。第二,环境融合。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方案和周边环境中的建筑物类型和自然环境也具有非常紧密地联系,有些园林景观周边的建筑物具有非常强烈的现代化简约艺术风格,色彩也主要采用冷色系,因此在设计水景景观时就要考虑到景观建筑物的整体造型是否与周边建筑物之间保持良好的一致性。还有区域的建筑物采用仿古建筑,多使用鲜艳的暖色调,如红色、黄色等,在这些区域设计水景景观时要突出这一特点,以免形成格格不入的设计结果。第三,水景景观和山石的配合。水景景观设计并非仅仅把握好水体的造型,水和山石的搭配将会产生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艺术效果,也能将西方的山水园林思想融入其中,第四,水景景观和植物的配合。园林绿化设计向来都是植被、构筑物和水资源的多元互动,基于水景景观元素来构造园林绿化设计方案时,必须做好水资源与周边植被资源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立体化的配合效果。
2园林工程水景景观施工技术
2.1基础施工
水景景观工程中涵盖了构筑物基础施工、给排水系统施工、照明灯光系统施工等各种作业内容,土建作业的主要目标是平整和夯实场地、开挖出园林景观工程的基坑以及处理不良地质因素。在前期的勘察阶段还要综合评估水景景观施工是否会危害周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并且及时掌握施工作业区域是否存在地下管线、光缆、电缆等已经投入使用的设施。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混凝土结构浇筑。大量的采用人工模式建造的水景景观基础以混凝土结构和石材结构为主,采用混凝土结构来建造时要重视原材料的选择、配比控制以及浇筑和养护等环节;第二,水景景观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还要维持长期的水资源供应,尤其是人工建造的景观设施,因此,在基础设施施工阶段还要考虑到给水和排水两个环节,通常此类设施要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那么排水系统就要具备收集水资源的功能。在管道施工中要做好管材的连接、防腐以及防渗漏等措施。
2.2假山瀑布的施工方法
在制造假山瀑布时要先在相关施工位置定位放线,然后以此为依据开展瀑布假山的基础施工,开挖出基坑、铺筑基础级配碎石或者灌注混凝土级配混合料,实际上在建造假山瀑布的基础结构时,使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材料依然是混凝土。并且瀑布假山长期在湿润环境下工作,容易产生耐久性不足的问题,为了提升在这种环境下的使用寿命,还应该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形成坚固的结构。在假山的施工中还要使用钢筋、角钢等材料形成可靠的支架,这是为了给假山造型提供可靠的承托结构,而这些骨架结构主要采用电焊技术来进行连接,焊接结束之后要去除耀皮、涂抹防腐油漆等。之后,再去完成抹灰、造型、上色以及涂刷面油等一系列工序。假山瀑布的水资源可利用给水管线来输送到相应位置。
2.3喷泉施工方法
喷泉在城市景观园林绿化工程中使用的非常广泛,这种水景景观设施具有非常突出的观赏效果,并且还能配合灯光、音乐等辅助手段形成声光电同步的音乐喷泉。这种水景景观设施主要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来形成其基础结构物,混凝土池的抗渗防裂性能是其设计和施工的重点,鉴于此,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应该选用具有良好抗渗性能的水泥和高性能添加剂。在混凝土基础完成施工并养护到位之后利用防水卷材铺设其表层,形成良好的防水层。喷泉设施要具备回收利用水资源的功能。喷泉的主要喷水设施是泵房、输水管线、喷头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配套装置,这一部分大多属于机电安装的范畴,重点是控制好输水管线压力值。
3结语
水景景观设施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非常普遍,这种景观设施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动静结合、环境融合等特点,并且将山石、水资源、植被等有效的搭配在一起,形成良好的视觉美感。在具体施工阶段则是将混凝土基础施工、防水施工、给排水管线、泵站施工等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范才卿,杜宗旗.水景施工技术在园林景观施工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8,(24):177.
[2]施余才,范龙.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5,(10):292.
关键词: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原则;策略
1前言
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而言,其必要条件便是“以人为本”,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同时,使人得到精神与文化上的共鸣,达到公共绿地景观与自然生态和人为生态的和谐。因此,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要从行为和精神两个方面满足大众的需求,行为方面主要是指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要从功能上满足大众,这需要设计者对景观空间构造及场所特征有高屋建瓴般的把握,以真正发挥公共绿地场所的功能性;精神方面主要指景观场所的设计不能脱离大众的精神需求而独自存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建造而建造,组织者及设计者应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与历史风貌设计出符合大众精神需求的人文化景观场所,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吸引和支持人们的活动。
2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过程
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内容非常广泛,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其设计过程往往被弄错。在实际的建设中,我们发现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被置于市政设置、道路与其他建筑群之后。城市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是为了弥补其他建设对自然的破环,这种设计程序实则为本末倒置,在破坏了自然环境之后试图通过公共绿地景观来“填补”环境的空缺,这就无法充分的实现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场所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发挥景观场所的实际功能性,以考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初衷。
2.1 场地分析
公共场地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分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信息量庞大的工作。场地分析工作包括了相关地段的外部条件分析、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文化特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关键的内容是对人的分析,设计之初要详细考察绿地所将面对的服务对象,明确对不同群体的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范围,要同时估计人在物质以及精神两个方面上对公共绿地景观的需求。其次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分析,结合对当地自然景观的考察,总结出公共绿地景观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从中找出能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的绿地景观设计方案,从而确定出公园的种类、功能、占地面积、结构布置等设计细节。
2.2 公共绿地的功能定位
对公共绿地的场地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就要对其实现的功能进行定位。准确的功能定位直接影响到所服务群体的活动品质,并充分发挥绿地不同景观的实际功能,以避免不准确的功能定位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在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中,场地分析和功能定位是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场地分析才能确认场地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功能定位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有了绿地所实现的预期功能的确立,基地分析才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
2.3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
首先结合“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场地的分析,然后确定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功能,最后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提出总体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法,这是典型的景观设计程序。景观规划的设计与最终的呈现并非一蹴而就,其设计的程序与设计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具有极强的延续性,树木的生长、微气候的形成、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整与恢复都需要考虑其中。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沉淀越长,其独有的韵味才能呈现出来。
3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在关注人的需求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人为建设所可能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制定应以与自然环境相融洽并结合起来为最高宗旨,以形成“自然的场所”,使得人类的居住环境向着更生态、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方案之前,应充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并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与民风、民史,只有懂得当地人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性,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才能创造出符合当地人审美特点并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公共绿地景观场所。以下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所应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3.1 适用性
公共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与适用功能性上应用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以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并融入其中为准。同时,景观设计在空间上要能容纳众多公共活动,空间宜开阔、明亮,以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各种适与人活动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设施。在满足人们公共活动的同时又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3.2 多样性
公共场所所接纳的人们有着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区别,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偏好需求,为人们创设一个从美学和功能上富有多样性、丰富性的开放性空间,以满足不同群体渴望接近自然、放松心性、舒缓压力的渴求,以最大化的发挥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性。
3.3 延续性
景观设计必须与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历史风貌、生态特性相互协调,以使得公共绿化景观在自然环境与当地文化脉络的发展相融合,以便其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得以延续性发展。
3.4 艺术性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将艺术的思想和视觉表现力融合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活动在其中的人获得艺术享受。
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点
4.1注重用边融合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周围生态环境而突兀般的存在,在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周围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布特点,或作为已有环境的延伸,或作为不同生态环境的衔接地带,从而进行具有连续性的空间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观赏体验。另一方面,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要注重在特定区域内微气候的营造,在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为人们创设一个舒适、惬意的体验环境,通过有层次的实体建筑空间的分割与延伸,使得景观内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形成一条延续的“风景线”,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然生态空间,避免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生硬与隔离感,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4.2 注重生态性
尊重周围环境的自然生态而进行适应与延续性的景观设计是点状空间景观设计的核心。传统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分区法实则忽略了土地本事所存在的生态价值。土地本身的生态价值是由时间和空间这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包含了土地的环境构成因素,如地质、土壤、植物、动物等;又包含了该地区的民俗、民风这一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结合不同地段的微气候特点和所蕴含的风俗文化来进行设计,使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地区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的缩影。
4.3 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指对人们精神上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注、关心,具体在景观中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氛围上的营造。线性空间景观设计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人文关怀包含以下两个内容:适度的空间感受:公共空间需要满足社会和休闲目的、文化目的、生态和环境目的等各项功能,这一系列功能因素影响人的使用和空间感受。人性尺度:景观尺寸或组成环境部分的尺寸与人的尺寸相适宜,使人产生明晰、安全的感受,使人能够产生对这个环境建立某种联系的感受。
5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才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出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探讨;发展策略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利益驱使现象
在现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中,有些园林的设计规划和相关建造均为一家单位或个人,这就必然会导致一些与利益有关联的问题。有些园林景观设计师为了博得领导好感或者推销某些高利润的植被而肆意设计,导致城市园林不能正常合理生长。近几年来,很多园林景观中的常青树木覆盖率较低,而有些植被的设计规划密度比较大,就属于这种情况。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往往不考虑当地的实际状况,而是着重考虑所得到的经济利益来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这就导致建设的城市园林不符合设计原则和科学规律,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不利的。
1.2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人性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就是为了使人感到舒适,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因而其在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到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无论怎样的城市景观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然而人的需求并不是全是对美的需求,要做到真的以人为本就需要满足人作为直接使用者最根本的需求。园林景观设计也应该如此。然而在有些城市中,设计者们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而标新立异,常常将大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于不顾,植物景观的设计缺乏人文气息,走上了以我为中心的歧路。就当下而言,一些城市在建设宏大广场的时候,其地面往往是铺设地砖或者铺以草坪,只有很少的树木栽植于道路两边,这就导致很多供人们休息的设施在烈日或雨水之下,即使园林景观再美丽,也不会有多少人会久留于此。对此,人们只能抱怨设计者们的“短视”与“自我”。
1.3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植被搭配不合理
在大自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植被:形态特征不尽相同,生态特性与生理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物种间存在相生相克。因而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时,需要尊重所用植物的生态特性和生长规律,这样才能使得城市园林朝着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实际情况当中仍然存在不切实际的对植被进行栽植。例如,在立交桥下栽植喜阳的灌木、草本类植物,甚至是高大的乔木。又比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建设中,为了达到层次的整齐美,往往在空间结构上忽略植物的群落分层,通常是单一的植被或者相互孤立的栽植,对于生态稳定性较强的乔灌草类结构并不多见。
1.4 缺乏历史文化底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栽花或者配草,而是一种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植树、造景活动。因此,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与特色的重要方面,应在以自然生态条件与地带性植被为基础的同时,将民族风情、传统的文化、宗教以及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景观设计之中,烘托出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从而可以体现出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都往往偏离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离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脉,因此使人们难以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风格,更难以从中读出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因而失去了其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
2、我国城市园林景观中解决存在问题的策略
2.1要彻底避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那些由利益所驱使的设计
在实际情况中,那些为了迎合领导意思或者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应当尽量不予采用;可以的话,最好直接删除,并给予相关设计师警告。为了确保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不被利益所驱使,因而需要在采用相关设计方案之前对其进行综合评估,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考虑是否适合植被生长、是否会破坏城市生态等,并预计其建造成本。尽量避免设计师不经周全考虑而随意更改设计方案,同时最好要确保园林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不是同一个人或者单位承包的。
2.2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符合人们心理、感性、理性与生理需求的园林景观才是有意义的,才能让人们能够健康且舒适地生活着。因而就需要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展现出人文关怀性,使得人们感受到最大的自由度与开放度;设计师们在设计时,要站在普通居民的角度看待设计,使得设计方案符合大众心理,且在规划建设时,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进行,不可盲目毫无章法的进行。
2.3将生态学理论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3.1选用本地带野生或栽培的植被做建群种
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的个性和特色是城市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各个城市由于所处的地域、气候、地质等的差异,导致植被在种类上存在差异; 因而本地植物是展示一个城市园林个性的重要载体之一。一方面,使用本地植被比较廉价、可靠和安全。它完全可以适应本城市的自然条件,抵抗环境污染的能力比较强,能够较为快速地形成相对稳定的城市园林结构 。
2.3.2 优化城市园林的布局结构
城市园林的结构如果优化布局得合理将会提高城市的绿化程度,可以使得有限的城市园林景观发挥极大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城市园林的布局上最好采用复合式结构,这样可以实现物种多样性,并且能够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乔木层适用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平均高度最小为7米,冠幅指数不应低于0.8m;灌木层应该稀疏配置;地被层的覆盖度要高,形成较为良好的地被景观和最优的生态效益。
2.3.3 根据植物群落的生态规律,科学搭配植被
不同的植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其自身的作用,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因而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需要遵循植被的生态规律,恰当地安排乔木、草本植物、灌木和藤本植物之间的搭配,尽量克服现在普遍存在的求洋心理。
2.4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地域特征与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因此,应充分的挖掘城市植被特色、主题文化以及环境等重要的潜质,进而营造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氛围以及绿色环境背景。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方文化运用到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之中,充分体现城市园林的个性。园林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以及特色的重要方面。园林的景观设计首先应理清城市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与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与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以及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景观之中,因而增加园林景观的地域性以及文化性,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
3、结语
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是一项长期而且巨大的工程项目,只有充分的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才能真正的发挥其生态效用与景观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
[1] 黄少辉.论城市园林建设的问题及对策.[M].林业建设.2009(5)
[2] 王魏.现代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华章,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