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施农业市场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普遍存在着农业机械市场的需求量稳中有升的稳健的发展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1.1当前对待拖拉机的需求量仍然是有增无减的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任务的逐步加重,农田甚至是牧场的作业量都正在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正在增加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提供大量的拖拉机进行农业操作,尤其是对于大中型的拖拉机的需求也是在明显的上升过程中。当然,其他的诸如小型多功能的拖拉机类型的需求量也正在增加,手扶式的拖拉机的销售量也正在平稳的增长过程中。
1.2动力机械的需求呈上扬势态
农用的柴油机、农用的电动机对于农村来说都是有需求的机械设备。但是经过近些年来农村电网建设的发展壮大,这就导致了当前农村农用电动机的使用量逐渐略高于农用柴油机的使用程度。而在抗灾任务,诸如抗旱防洪,以及灌溉任务的逐渐加重中,灌溉使用的农用动力机的需求量也有着明显的增长态势。所以,农副产品加工用的动力机需求量也正在稳步回升的过程中。
1.3对耕整机械的需求也是稳中求升
作为大中型拖拉机的配套设备,机引犁、旋耕机和机引耙等用于耕地和整地的机械,这类机械也是受到广大农民欢迎的机械种类,并与各种应用于拖拉机相配套使用的牵引设备以及悬挂整地和更机机械,包括高差耕翻机和在秸秆还田中使用的秸秆还田机的市场都有很不错的市场前景。当然,急需深松耕地的应用与联合作业的机械,与小四轮拖拉机相配套使用的牵引机和悬挂征地的耕地机械市场前景都是被广大农业操作人员看好的。正在增长趋势中的还包括种植播种机械的需求量。我国广大的农业工作人员已经逐渐受益于机械播种所带来的增收增产的巨大实惠。所以在笔者看来,农民购置播种机的积极性也是十分巨大的。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大中型拖拉机的配套机引播种的机械。除此以外,地膜播种的技术和机械用具这类的需求增长也很快。防治虫害的机械市场有着乐观的态势。过去几年发生的干旱灾情为第二年的虫灾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所以,对农作物的保护这项任务仍然是很艰巨的,对于灭虫喷药的机械设备的需求量是只增不减的。其中较为受欢迎的机械设备有宽幅牵引式的喷杆喷雾使用的设备,还有低量的喷头这款系列的宽幅远程机,其机动喷雾剂也是市场前景颇为乐观。收获机械的市场前景也是很被看好的。内蒙古地区和东北地区小麦的收获季节都是恰逢当年雨季,所以要抢在雨季来临之前使用机械进行抢收势在必行。因此,作为与小四轮拖拉机相配套的收获机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大中型的拖拉机也有相配套的联合收割机,这类收割机同样需求量颇大;后铺放式的割晒机也存在普遍的需求,特别是当前急需能够在套种地区参与农业作业的后铺式的小麦收割机和小麦割晒机;用于玉米摘穗和用于秸秆还田的多种功能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需求量正在大幅增长,不过,这就需要价格适中,并保证机械的可靠性能较高才可以;脱粒机增长的需求量也是可以轻易看到的。
2存在的问题
2.1 每年购置农业机械设备补贴政策的落实都存在着相对的滞后性。我国每年春节结束就是当年春耕的开始时间,这一时间,农民对于购置农业机械的需求普遍旺盛。但是农业津贴补助的发放时间通常都是每年的4月份。
2.2 能够享受购置农业机械设备补贴机械设备的价格通常都是相对偏高的设备。价格偏高,即使再还价和增加津贴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开发;SWOT分析;宝赠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73-02
一、龙胜各族自治县宝赠村概况
宝赠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西北面,地处湘桂边缘,距离龙胜县城约65公里,有“八百里侗乡南大门”之称。这里山清水秀、古树悠悠、民风淳朴、侗族文化十分丰富、宝赠祭萨节享誉中外,2014年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宝赠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宝赠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相对温和,年日照时间为1 244小时,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4.8℃,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湿度为83%,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700毫米。全村山清水秀,峰峦叠翠,林木丰茂,空气清新,水质优良,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70%,负氧离子浓度高,生态自然环境保护优良。
侗族文化特色突出:宝赠村为特色侗寨典型,民族风情浓郁。侗族人民能歌善舞,侗族大歌、芦笙舞、多耶舞等享有很高的声誉;村寨独有的祭萨节、合拢宴、传歌节等节庆地方特色突显;村寨建筑样式丰富、造型美观、廊椽毗连、青瓦若鳞、鳞次栉比、美如画。“在居住格局方面,侗族村民遵循的原则是:藏风聚气、祈福纳吉;聚族而居、喜聚憎散;依山傍水、负阴抱阳;方便耕作、舍远求近。这些文化逻辑和文化规范制约着侗寨的形成、衍生、发展,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侗族传统文化与村落空间实践的互动机制与侗族村落文化模式。”[1]
旅游资源组合较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调查发现宝赠村的旅游资源可分为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共5个主类,10亚类,19基本类型。宝赠村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侗族文化资源、休闲度假资源、健康养生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突显出来。
(二)劣势(weaknesses)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能源、水利、通信、教育和卫生等是农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发财致富的前提和基础。宝赠村目前没有大型停车场,没有公共厕所,没有大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安全信息系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市场营销力度不足:宝赠村除依托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祭萨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外,外界对其的认识几乎为零。红糯、生姜、百合、茶叶、红薯和养殖的禾花鱼等农产品绿色、生态、无污染,为健康饮食之佳品;其独有的侗族特色文化丰富较具吸引力,但因为旅游市场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宝赠村旅游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旅游开发人才匮乏:经过对宝赠村贫困户调查发现,2015年宝赠村共577户,初中以上学历户主占总户数的65%,全村人口质量不高,相关技能培训力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高学历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是宝赠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机遇(opportunities)
旅游政策扶持力度较大: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旅游的政策的颁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旅游精准扶贫、全域旅游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出台,广西成为国家战略的交汇地,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而国务院及自治区政府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支持桂林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宝赠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旅游客源市场前景广阔:龙胜县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5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16亿元。随着健康养生旅游市场、民族文化旅游市场、休闲观光农业市场、营地休闲度假市场、山地户外运动市场等备受关注,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品牌影响力较大、宣传促销力度大的龙胜将会迎来越来越大的多样化市场需求,宝赠村也将会依托自身侗族文化及特色村寨打造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特色产业开发潜力巨大: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我国现代农业和世界农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宝赠村拥有特色的红糯、茶叶、生姜、百合、红薯、禾花鱼等特色资源,依托龙胜旅游大循坏公路建设,创意农业开发潜力巨大。
(四)威胁(threats)
周边同类侗族文化产品竞争激烈:与周边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村、皇都侗文化古村和龙胜平等镇广南村等侗族文化相比,宝赠村侗族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知名度,但资源等级不高、优势不明显、政府支持力度与竞争力相对较弱;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接待能力、产品宣传等方面与周边同类景区也相距较远,市场竞争激烈。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潜在破坏威胁:在宝赠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宝赠村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将面临被污染被破坏的潜在危险,对侗族古建筑群的保护也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淳朴浓郁的侗族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将越来越偏离和改变其本质核心成分,宝赠村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一定威胁。
旅游开发利益主体关系协调威胁: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利益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矛盾。政府、企业和村民三者利益主体关系的协调好坏和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关系着村寨旅游开发的长远健康发展。如果在宝赠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居于主体开发地位的村民没有得到合理的对待,久而久之就会对发展旅游怀有不满情绪,严重时可能会采取抵制旅游开发的措施,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三、宝赠村旅游开发策略分析
结合宝赠村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大方面分析,为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宝赠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把握机遇,回避威胁,减少并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提出SO策略、WO策略、ST策略和WT策略四大旅游开发策略。
SO策略是在对宝赠村自然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政策、旅游客源市场前景、特色产业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重在充分利用宝赠村旅游开发所处的内外环境与优势,对宝赠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以“串珠成线”形式多层次开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养生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品牌,并通过食、游、养、娱等相结合渠道,为游客提供深度领略侗族古寨风情的途径。
WO策略是在充分分析宝赠村旅游开发外部机遇和深度挖掘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深度挖掘、市场营销力度和旅游开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之后提出的,要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多渠道进行融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对原有侗族文化、农业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动。
ST策略是在充分挖掘宝赠村旅游开发内部优势和分析其与周边同类侗族文化产品竞争、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潜在破坏威胁、旅游开发利益主体关系协调威胁的前提下提出的,注重于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回避存在的威胁,要求启动区域间旅游合作模式,加强互利互赢合作,避免单打独斗而无法有效开拓市场、限制自身开发的局面出现。
WT策略是为能减少旅游开发劣势和回避存在的威胁而提出的,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加强旅游市场的体制管理,加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监管力度,做好旅游形象宣传、环保宣传等工作;要加大力度引进与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为专业人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平台;尽量规避与周边同类产品的竞争,争取化竞争为合作,共同实现共赢共进目标。
四、宝赠村旅游开发建议
科学合理规划指导建设:加强科学的规划管理,寻求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最佳途径。规划可以旅游共享经济、全域旅游等理念依托宝赠村现有侗族文化、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农业资源等,以保护与传承侗族文化为目标,以“天赠宝地 风情侗寨”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体验产品为核心,以生态旅游、养生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产品为辅,建设集参观、学习、游玩、美食、摄奇、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胜地。
村民有效参与得到保障:村民既是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载体,也是旅游资源的产权所有者之一,村民的广泛参与是村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保证,建议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性,如开办家庭旅馆、经营农家乐、制作和销售民族手工艺品、参与歌舞表演、节庆活动等。
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政府要建立旅游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和领导机构,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培养引进政策和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旅游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继续加大广西第一书记扶持力度,加强对村民的各类培训和教育。
营销新理念引领新突破:结合宝赠村实际充分使用营销新理念进行市场开拓,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发现游客感兴趣点,并设计相应的创意图片、软文或者视频、微电影,在微博、微信、旅游网、手机APP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营销、推广,提升当地旅游品牌知名度,扩大旅游影响力。
共享经济理念引领发展:共享经济是指以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人们的闲置资源并实现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来获得经济利益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2]。宝赠村旅游开发可充分借助众筹模式、O2O电商模式和美食、空间、交通、服务、物流、媒体、人才共享市场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建共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互推互进。
参考文献:
林业是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林业。林业根据其行业属性和特点,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特征。可以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通过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基础的作用。一是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生态良好。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为目标.继续实施好国家退耕还林、农田防护林改造、城乡绿化美化等林业重点工程,提升工程质量,发展后续产业,充分发挥在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治荒漠化、减轻水旱灾害、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综合功能。二是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把农田防护林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思路.紧密结合农田水利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充分发挥其有效抵御风沙危害、改善农口小气候、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生态屏障作用。三是开展村屯绿化,促进村容整洁、人居环境优化。将村屯绿化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地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结合村庄整治规划。积极开展绿色文明村建设。四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巩固发展农村生态建设成果。抓好森林防火.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开展阶段性严打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毁林犯罪行为。在依法严格保护的同时。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建立健全森林经营管护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病虫鼠害等森林灾害的监测力度,不断提高预防、除治和扑救能力。
第二.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发挥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一是加快发展传统产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直接参与林业产业开发,从向林业产业发展投资投劳中获益。指导农民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新兴林业产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农民发展森林旅游服务业,扩大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山野菜、菌类等森林食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加工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新财源。三是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产业,推广一批市场前景好、养殖技术过关、种源有保障的野生动物资源培育利用产业项目。推动农村野生动物养殖、野生植物种植业迅速发展。四是加强林业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机制.为林农发展林业产业提供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专业合作组织,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信贷和财政贴息资金对农村林业产业项目的扶持。
第三.通过加强林业基础建设,发挥为新农村建设增强服务功能的作用。一是突出营造林基础能力建设,为农村林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引导和扶持农民开展优良种子和苗木的培育,提高良种壮苗的供给能力。加强林木种苗市场信息服务。推行订单育苗。二是加快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重大森林灾害应急反应和扑救能力。配备必要的森林火灾扑救设施和储备物资,加强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农村灭火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县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建设并强化管理,增强农村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能力。三是注重林业培训和科技推广。提高林农科技素质。发挥林业科技推广站、乡镇林业工作站的作用。围绕农民急需和适合农民特点的实用技术开展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林农和林业科技“明白人”“示范户”。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经费,大力开展林业实用技术推广。积极组织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讲座、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科技培训活动。完善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采取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适宜农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技术,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兴林致富的能力。
第四,通过深化林业改革,发挥增强农村发展动力的作用。一是深化和完善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充分挖掘林业生产潜力,全面提升林地的综合效益,为农民创造新的增收途径。二是拓展林业所有制形式,大力扶持农村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积极争取扶持农民群众参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经营活动。加快培育林权流转和活立木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活立木资产评估机构,切实为农民评估林木资产、开展林权流转搞好政策和技术服务。三是改革林业管理方式,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度。积极改革现有林业管理方式,不断扩大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有关林业问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各种触及农民根本利益的林业建设项目.采取政务公告、林务公开等形式,广泛征求农民意见。对国家和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倾听和采纳群众对作业设计、树种选择、施工作业、检查验收和管护经营等方面的意见。开展村屯绿化要尊重农民的意愿,提倡农民自己动手绿化家园。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参与以绿化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提高尽责率。
1.猕猴桃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我市是猕猴桃的原产地,20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城固、洋县等地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总面积达到2万多亩,总产量6000余吨。实践证明,我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土壤属中性和微酸性,冬季无冻害,极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发育,其生长量相当于**以北地区的1.5倍,利于早成园、早投产,早见效,所产果实质优、个大、味美,被专家认定为猕猴桃人工栽培最佳适生区。
2.猕猴桃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用途较广的新兴水果。它富含维生素C和人体不可缺少的17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功能,素有“VC”之冠、水果之王的美称。目前全世界猕猴桃年产量**0万吨,仅占水果总量的0.2%,而欧洲市场年需求量就有80万吨,而且随着人们对猕猴桃的营养保健功能认识的提高,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市场前景广阔。
3.加快猕猴桃产业发展步伐。我市要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优质安全为核心,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名优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配套服务一体化”的思路,建设我市猕猴桃优势产业带,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到20**年,全市猕猴桃面积发展到10万亩,产量6万吨。其中:城固县5万亩,洋县3万亩,勉县1.5万亩,佛坪县0.5万亩;全市贮藏能力达到4万吨、加工能力2万吨。
二、强化措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4.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我市果业科技和种质资源优势,加快新优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推广,调整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比例,逐步淘汰“秦美”系列品种,大力推广“海沃德”、“徐香”品种,积极稳妥发展“华优”、“西选二号”、“翠香”、“红阳”等新优品种,中早熟、晚熟品种比例达到30:70,从品种上抢占发展制高点。
5.建设种苗基地。猕猴桃基地县要建立种苗繁育基地,为果农提供优良种苗。要严把种苗质量关,栽植种苗前,须通过技术部门的检验,确保苗木质量。
6.推进标准化生产。各有关县要按照省上制定的《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一批标准化栽培管理示范园。示范园要统一栽培密度,统一架型,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后贮藏等,使其成为技术、效益的载体,辐射推广,示范引导,效益诱导,帮助果农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7.加强技术培训。市上重点培训县乡两级技术骨干,县上对果农进行全面普及培训,保证每户有一位技术明白人。
8.严格禁止使用膨大剂。各级要把禁止使用膨大剂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严格市场监管,在猕猴桃产区做到不准卖、不准买、不准用。教育引导果农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坚决杜绝使用膨大剂等激素类药物。
9.积极开展基地认证。要积极开展有机果品基地认证、中国GAP认证,普遍开展绿色认证和无公害认证。组织开展出口果园注册,发展和培育以企业为主的认证主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效益。
10.推进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果品深加工企业和气调库建设。合理配置鲜果商品化生产线,提高商品化处理率。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协会,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优化果业发展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保障。
11.开拓国内外市场。要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场,科学制定市场开拓策略和营销计划。主产县要以已有猕猴桃集散中心为基地,积极兴建批发交易市场;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销售大户有组织地在国内大中城市果品主销区建立、拓展销售网点。要打造名牌,加强宣传推介,稳步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积极开拓日本、韩国、台湾、俄罗斯等北半球市场。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1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原则,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支农投资,进一步加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区内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农田水利、畜牧业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节水灌溉,修建田间道路,发展养殖业、配套沼气池,为生产优质果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
13.实施新建园补贴政策。对规划区内新发展猕猴桃园实施新建园补助,每亩省上补贴200元,市上配套50元,县上配套不少于50元,提高果农、企业建园水平。享受补助的新建园必须做到标准化建园,品种先进,种苗质量优良。每年建园结束后由各县果业管理部门逐村逐户进行检查核准,市农业部门组织抽查。
14.实施贷款贴息。对企业、果农修建规模以上气调库或者开展猕猴桃加工业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实施贷款贴息;果农、企业发展基地用于架材等所需资金,由各县人民政府协调,通过农村小额信贷帮助解决。
**.实施资本金注入。对猕猴桃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经市农业局审核,并报省果业局,以项目向省发改委推荐,对企业注入资本金,加快发展壮大。
16.实行农机、植保器械补贴。对猕猴桃基地县果园农机具实行农机补贴,并对频振式杀虫灯等植保机械一并纳入补贴范围。
17.加大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国家、省上农业专业合作社资金项目在规划区内重点扶持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项目资金倾斜,加快发展,提高产业化水平。
产业集群带动招商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杨凌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命线,招商引资重点抓项目落实,连续两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奖”。
杨凌“招大商、引外资、建集群”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引进了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财税贡献优、环保污染小的优秀项目,如江苏雨润、中兴林产、粮油食品物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在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了陕西省利用外资任务后,2009年杨凌又成功引进了法国隧道模具生产项目和德国麦秸秆定向结构板项目。另外,还有美国关氏蘑菇、香港信领实业参股皓天公司项目等外资港资项目。这些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重点项目眼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目前,杨凌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已经初步显现。随着雨润、黑牛、汇源、华堂啤酒、粮油物流产业园等的人区,加上已有的本香冷鲜肉、当代蜂业、圣桑果汁等10多家重点企业,杨凌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实力明显增强。新引进的医科学校、国防工业学校、生物医药学校、工程机械学校和原有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其他20多家职业院校一起,使杨凌科教事业集群化发展的势头日益显现。
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近年来,杨陵区以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为主线,大力弘扬“一村一品”理念,坚持城中村以二、三产业和商贸业为主,城郊村以特色手工产业为主,远郊村以设施蔬菜、奶牛养殖、果树栽培、小麦良种繁育等主导产业为主的思路,因村而宜,突出特色,探索总结出城中、城郊、远郊三种不同类型村的产业发展模式,新农村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全区设施农业大棚发展到3000多座共5000余亩,建设各类畜牧养殖小区65个,奶肉牛存栏达到9000多头,机械化挤奶率达到95%以上,累计建成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75个,年繁育小麦良种3万多亩。
初步形成了李台乡大棚蔬菜、杨村乡名优杂果、大寨乡奶牛养殖、五泉镇小麦良种、街道办二三产业的“一乡一业”发展格局,建成了一批奶牛养殖、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民俗生态旅游接待、铜鼓乐器加工、商贸流通等特色专业村。
在五泉镇、大寨乡境内,选择距离居住区、水源地和交通要道较远的地方,发展适当规模的奶牛、商品猪等养殖小区,推动养殖户人区发展。根据发展要求,调整现有养殖小区,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有条件的养殖小区建设一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站,实现褶气综合利用,严格控制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一河两岸带动新城
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总规划师韩骥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杨凌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最近,国家又进一步将杨凌明确定位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要求,杨凌目前面临着发展空间需要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城市建设投入不足以及未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渭河天然资源优势等问题,需要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提出开发建设一河两岸是很好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利于解决以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杨凌城市重心南移,塑造滨河特色的思路,既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延伸,也顺乎当代生态新城建设之潮流。
杨凌科技农业发展的成就诠释了科技农业在西部土地上的价值和出路,依托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和提升农业土地价值的必然出路,这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其他发展现代农业的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河两岸片区作为杨凌未来的新都市功能区,在开发建设中,要结合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内涵,注重高水平规划,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建设杨凌“第三代生态新城”。杨凌十几年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已具备建设成“第三代新城”的条件。建议统筹各方面科技成果和建设经验,在杨凌新区建设中开展“第三代生态新城”建设试验,将为中小城市开发建设提供示范。
农高会走市场化运作
经过15年的发展,杨凌农高会的办会方式已从政府组织走向了市场化运作,由当初的地方性展会变成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业展会之一。目前,杨凌农高会是与北京科技周、上海工博会、深圳高交会具有同等影响力的中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被誉为“中国农业的奥林匹克盛会”。
近几年,杨凌示范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探索出了一条走市场化的办会模式。以前,为了农高会招商招展工作,示范区管委会请求陕西省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各地政府组团参加农高会。但是,每年各地组团参加展会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 概述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俗称粗腿菇,益肾菇,金蝉菇,懒汉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较突出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国际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品种之一,也是近年来在本地区推广的新品种,因该品种取材方便,管理粗放,口感好,价格高而被菇农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栽培1亩地大球盖菇,可以转化5吨农作物秸秆,有力的配合农忙时政府的秸秆焚烧政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由于适种季节长,有利于调整在其他蕈菌或蔬菜淡季时上市。大球盖菇由于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大、栽培场所灵活、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又丰富等特有的优势,作为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很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
大球盖菇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野生植物,不受饲料添加剂、农药、激素的影响,且高蛋白,低脂肪,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市场主要是大小饭店,宾馆,冷藏食品厂等,市场前景极其广阔。适时发展将有肥厚的利润回报。
大球盖菇种植流程:
收集麦秸/稻草稻壳--加湿--铺料--接种
1,将新鲜无霉变的麦秸/稻草均匀平铺在林地表面厚度15-20CM
2,用喷水设施淋湿即可,标准为,用手抓起,轻拧有水珠滴下成滴不成串即可,
3,下料播种;将原料畦成龟背型,菌种块最好是家雀蛋大小为好,按品字型均匀的播撒在表面上,以菌种似露似不露为原则。覆土:取地表10公分以下的腐质土和菜园地的肥沃土最好,在料表面覆土1-2公分,最好不超过2公分,在土的表面加盖2CM的麦秸/稻草种植即完成。
4,注意事项; 要求所铺麦秸/稻草宽度50-60cm 高度控制在25-30cm ,种植完成时畦的宽度不超过80cm 中间过道为30-40cm 每亩球盖菇种植利用面积在 400-450平方米。
二、经济效益分析
生产总成本费用估算
1、原材料费用:菌种1200/亩,栽种人工150-300元/亩,稻壳1吨成本400-600元,麦秸或稻草3吨成本1000-1200元,每亩共3050--3300元。
2、平均每亩林地产大球盖菇2000-3500千克,按平均产量2500每千克计算,销售价格4.5-8元每千克,按4.5元每千克计算,每亩大球盖菇销售收入11250元,除去成本3300元,可获纯利7950元,如出售按鲜菇价格8元每千克计算,每亩可收入20000元,除去成本3300元,可获纯利16700元。
3、产品畅销,大小饭店、宾馆、罐头食品厂均会上门要货。
项目建设背景
大球盖菇主要是在林下种植,在废闲田,各种果树、杨树树林下都可以满足其生长需要,无需建大棚,拌料场地、场房,无需购买其他种植设施,大球盖菇种植正是利用树下空间,靠树荫遮光生长,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情况下发展种植,可以说一举两得,整个种植过程无需施肥、喷药等,不占用劳动力,是下岗职工发展再就业和农民朋友从事第三产业的好项目,
近几年来林下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受到全国上下空前重视,通过现代农业发展达到农民增收致富、消除低收入,提供了极好机会,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形势发展和群众期盼,组织力量,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把大力发展种植业作为致富的突破口。建立种植业龙头企业,发展“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现代农业,建设绿色生态县。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新农村,需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发展资源节约、技术密集、功能多样、品质安全的现代的农业,这是本项目建设的大背景。
由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设施园艺主要病虫害预警系统及环保型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宁夏永宁县实施4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很多技术已经在全区乃至全国其他省市推广。
课题系统调查并明确了宁夏设施园艺病虫种类和害情;研究了重要种群动态消长规律;明确了设施温湿度变化与病虫发生流行相关性;构建了重大病虫预测模型;集合了“视频监控、远程诊断和自动预警”等信息新技术,构建了设施作物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建立的重大设施病虫发生早期预警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早期预防提供了有益帮助;示范推广了基于“振频式杀虫灯、防虫网、糖醋盆、黄板、蓝板、硫磺熏蒸器、CO2发生器和病菌孢子捕捉器集成示范”的适合西北干旱冷凉区设施病虫无公害环保型防治技术体系,开展了生物防治方法研究;研发了生防菌新产品2个,申请专利6项、标准2项。
课题研究的新技术在核心区累计应用542hm2,示范区累计应用2800hm2,减少农药使用22t,节省费用116.78万元,增收5683.5万元,培训农民技术人员2.5万多人次,投入产出比达1:98。有效地预防了设施病虫害发生危害,保证了设施果蔬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宁夏设施园艺信息化管理水平,为西部干旱冷凉区构建现代农村信息化技术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和新型农民培养,推动民族自治区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贵州省农科院抗病毒马铃薯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
近日,在贵州省农科院生物重点实验室里,一株株马铃薯嫩苗长势喜人。这是一种不会被感染病毒的抗病毒种苗,因此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脱毒。
贵州省农科院承担的国家973重点基础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利用基因沉默原理和基因删除技术创制抗病毒马铃薯新种质研究,目前已经取得许多关键性的成果。获得分别抗马铃薯x病毒、Y病毒和卷叶病毒及抗2种或3种病毒的新株系材料,建立了马铃薯转基因研究的技术体系和平台。
由于脱毒马铃薯价格较高,甚至造成农民买不起种子的现象,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培育出无需脱毒的马铃薯,省农科院在罗甸、从江、威宁等不同海拔的马铃薯种植区进行样品采集,对病毒分布、种类进行调查和检测,发现Y病毒在植株上的积累量比较多,已严重影响马铃薯生产。
课题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院长刘作易介绍,该研究是一项重要应用基础研究,利用基因沉默原理和基因删除技术创制出具有抗1种、2种或3种病毒的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马铃薯新株系。课题首次把基因删除系统应用到马铃薯转基因研究中,为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问题解决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为减少人们对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性的担忧提供可能,因此也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一旦突破,将是一场马铃薯产业的“革命”。农民就可以直接购买抗病毒的种薯,不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脱毒,将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目前已建立了马铃薯病毒外壳蛋白克隆新方法并克隆PVX、PVY和PLRV病毒CP基因序列,掌握3种病毒外壳蛋白的基因片段,构建了具有单价、双价和三价载体,并通过杆菌转入到几种马铃薯品种中,初步鉴定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
豆芽新品“松柳苗”受市民喜爱
颜色清幽,形如小草。近日,湖北省成宁市温泉中心集贸市场内,一种名为“松柳苗”的豌豆芽,十分吸引眼球。据销售商介绍,这种豆芽是她今年从江西引进来的,既可以清炒着吃,也可以用来打汤,很受市民喜爱。目前这种豆芽每盘(约0.5kg左右)售价为6元。
顺义龙湾屯镇建成世界韭菜新品种研发中心
近日,世界韭菜新品种研发中心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的中国绿色食品集团公司北京分公司基地内正式落成启用。
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符合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目标和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鼓励农业产业政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国家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对发展农村培育业的大力扶持。种植北虫草这样的中药材,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并且我们也会提供技术支持,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很适合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们种植,目前市场上滋补虫草货源奇缺,国家大力提倡人工培育种植业,现代化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北虫草是具有较高滋补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市场前景广阔。
虫草种植技术不受时间、季节、文化程度高低限制,管理简单,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实时在线的“客户管理中心”提供全天候咨询,专家为您把脉纠偏,让你生产万无一失!近些年,调结构、转方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人工种植北虫草价格一些经济原本欠发达的贫困县,通过立足本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药材、蔬菜、畜牧等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北虫草又称蛹虫草,属子囊菌类的麦角菌目、麦角菌科。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近年来野生资源日渐匮乏,而人工栽培的北虫草以良好的医疗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宗尚健康、养生、天然绿色食品的当代,它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着的,市场利润丰厚无比。而那种逢低价就急于抛售,或在高价时压过头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压货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将收获加工好的药材妥善贮藏、保管好,防止生虫或霉变,以免影响销售。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人工种植北虫草的投资规模可大可小,一般30平米可培育1万瓶,也就是说种植30平米的北虫草一年利润可达20多万元,所以“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种虫草”。种植设备主要有空瓶子、架子等设施,培育北虫草与种蘑菇相似,我公司有多年大规模生产经验,技术非常成熟,专业老师传授一般人都能学会。
加盟商与高科技、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拥有完善的技术、产、销一条龙服务,确保你产销无忧、获利轻松!种植北虫草有政府拔款扶持,在出口方面打开绿色通道,市场潜力不可估量。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人工种植北虫草价格冬虫夏草种植规模可大可小,千元投入,闲置空房、车库、地下室即可生产栽培,成本极低,现金回收,利用大米作为培养基为其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碳源和氮源,而防污剂的加入则解决了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问题。
一、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特色主导产业全面增效
一是突出特色发展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集中有限资源投向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促进现代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重点抓好四青作物和特色瓜蔬生产,确保全市25万亩特粮、8.6万亩特经、35万亩次四青作物和43万亩次特色瓜蔬种植面积的落实。切实抓好特色蔬菜、适销蔬菜、反季节蔬菜、精品蔬菜和优质瓜果的开发。积极优化栽培模式,发展大、中、小棚等设施,全面推广春提前、秋延后高效栽培模式,通过组合的不断优化、品种的不断改良,栽培体系的不断完善,实现单位面积与种植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把握时机发展设施农业。强化政策引导、行政推动,对新发展50亩以上连片钢管大棚,由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进一步激发农民发展设施栽培的积极性。2010年,该市规划新增设施栽培面积2万亩,其中新增各类大棚面积1万亩。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效益,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效益高、适宜本地种植的农业新品种,重点抓好蔬菜、西甜瓜、草莓、葡萄等特色瓜蔬生产。全面推广连栋大棚、钢管大棚、遮阳网、防虫网、喷滴管等多种设施,推广高效立体间套作技术。三是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养殖。在确保畜禽总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重点在规模化养殖上下功夫。围绕优质瘦肉型商品猪、地方优质家禽、海门山羊和奶牛等优势产业,切实抓好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较为完善的万头猪场、万羽禽场、千头羊场、百头奶牛场的新(扩)建工作。通过京海公司、泰森集团等一批规模种鸡场来带动全市规模肉鸡户发展肉鸡生产;通过南海种猪场、羚杰种猪场、兴旺猪场带动全市发展无公害生猪规模养殖。同时,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设施渔业,重点抓好沿江渔村、江海风情园、快活林休闲山庄、海门镇太阳岛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的建设,巩固和加强沿江地区、高速公路两侧、沿海滩涂等一批高效养殖区建设。
二、强化发展载体打造,实现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
根据“政府搭台、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园区建设方式,2010年,该市要求每个乡镇都高标准建好4个园区,包括一个200亩以上连片的设施农业园区,每个园区要实现六个方面的突破。一是规模扩展要有新突破。全市要新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0个百亩以上大棚设施生产园区,20个200亩以上大棚设施生产园区,5个500亩以上设施生产园区,3个1000亩以上设施生产园区,10个特色养殖小区。新建农业园区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凡设施栽培的,连片面积要达100亩以上;露地生产的,连片面积要在200亩以上;生猪养殖场年饲养量5000头以上;山羊养殖场年饲养量2000只以上;家禽养殖场年饲养量50000只以上。二是形象建设要有新突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规划,制订园区建设完成期限和目标,做到路、林、电、桥、涵等基础设施配套,并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和层次,园区农田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渠相连、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的建设标准,并建好园区简介标示牌。三是科技含量要有新突破。该市要求每个园区要做到“六个有”:即要有1~2个主导品种,要有2~3项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有品牌产品(至少有1个绿色食品),要有农产品质量检测室,要有科普画廊和一批科普书籍,要有一个农技知识的培训教室。四是产出效益要有新突破。凡大棚设施生产的园区亩产值要在1.2万元以上,大棚“T”型栽培的园区亩产值在2万元以上,露地生产的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设施养殖业的园区产值要比面上提高25%以上。五是市场对接要有新突破。建立科学的园区企业化运行机制,强化园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每个园区农产品都要注册商标,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建立密切的业务关系,并通过农业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的冷藏、保鲜、加工和配送,从而全面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六是建设主体要有新突破。立足本地农民,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典型带动、辐射拉动,组织引导当地农民搞好设施农业园区的扩模提档升级,每个园区内要求本地农民经营的设施农业面积不低于70%,真正使农业园区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阵地。
三、强化农业质量建设,实现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加强质量农业建设。加强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农贸市场检测机构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把“产地准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加快农业标准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实施和推广,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标识管理和使用工作。2010年,要组织制(修)订市级以上农业标准(生产技术规程)2项,创建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申报有机食品1个、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认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品牌农业建设。打造农产品品牌,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成果体现,是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即打响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品牌,打响一批重量级龙头企业品牌,打响一批名特优产品品牌,打响一批招商引资平台的品牌。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申报农业品牌,2010年要新认定3个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力争1个进入省以上品牌农产品的行列。三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进绿化造林工作,重点抓好绿色屏障、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绿色单位和绿色产业建设,全年完成成片造林1万亩,建成和完善村庄绿化合格村150个,示范村20个,确保高速公路两侧30个村全部达到合格村标准。推进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抓好“一池三改”和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2010年,建设大型沼气工程3处,中、小型沼气工程各2处。同时做好沼气工程服务网点建设和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环评,建设与养殖相配套的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四、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实现产业经营水平切实提升
农业龙头企业相对农副产品交易而言就是市场,相对农业结构调整而言就是载体,相对农民增收致富而言就是靠山,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在巩固和提高现有“四青”作物速冻加工能力和海门山羊开发力度外,集中资源要素,发展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速冻等粗加工项目和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等为主的精深加工项目。通过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实现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一是要发展壮大规模,打造旗舰型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嫁接高新技术,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2010年力争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南通市级龙头企业2~3家,海门市级龙头企业5家。二是要连接广大农户,打造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鼓励农业园区加快创办加工企业,加快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拉动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推动初级加工加快向精深加工转变,不断提高农产品综合附加值。要加快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各种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稳定农产品供求关系。三是要扩大市场份额,打造市场流通型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科学规划建设好农副产品销售集散中心。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社,2010年,全市各乡镇要新增专业合作组织2~3家;新增农民经纪人20~30人。
五、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为农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围绕高效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争取上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20项以上,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加强名品推广,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抓好海门山羊、黄羽肉鸡、海蜜甜瓜等名特优品种的推广,抓好海门大红袍赤豆、大青(白)皮蚕豆等良种的提纯复壮。全年引进新品种不少于40个,确保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加强农民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培训工作,2010年,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6万人次,让每位受训农民至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完成农民创业培训1974人,使80%以上的学员能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20%以上的培训学员获得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强化农业信息服务。通过改版升级海门农业信息网、建立高效设施农业网、强化12316公益服务热线、培育镇村农业信息服务点等工作,拓宽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打造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新格局,增强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加快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切实破解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新闻媒体设立农业信息专题、专栏,使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把农业技术、政策、市场价格等信息及时送到千家万户,把农业项目网上招商、农产品网上销售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强化农业保障服务。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强化“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意识,积极应对复杂的农资市场,深入开展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用生物制品和兽药专项治理,规范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土地流转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实现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全覆盖,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妥善处理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收益。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乡镇农技、农机等资源,构建网络健全、职责明确,设施完善、功能优化,人员精干、保障到位,运转高效、服务有力的农业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关键词:海南西部;旅游市场;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142-02
据近年一项调查显示,京沪穗3/4的游客均希望来海南旅游,海南已经成为国内冬季首选度假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海南旅游发展迅猛,但在海南西部,旅游发展却是一直徘徊不前,西部旅游产值在海南整个旅游产值中所占比重少之又少,这与海南西部那得天独厚的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游客去海南,多半走的是东线和中线,西线旅游少人问津。但在海南的西部,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风情万种的旅游资源,构成了罕见的热带雨林与滨海风光。海南西部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海南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为海南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海南西部优越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急需实现市场突破,通过加强营销,努力改变现状,迅速占领市场。
1.以产品为基础开拓市场。海南西部旅游应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和吸引力,坚持“面向大中国、立足珠三角、提升港澳台、巩固韩日俄、拓展欧美澳”的旅游市场促销格局,以旅游产品为基础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包括传统客源市场、新兴客源市场与潜在客源市场,以产品魅力招徕顾客,实现旅游产业的飞跃。
抓好市场调查,主要是应做好细分市场的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海南西部目前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现状要求海南西部在开拓市场时应该重点开发和拓展海外中短程市场,深度拓展长三角与珠三角市场,开发以武汉、成都、长沙、南昌、南宁为中心的中部市场。要注重自身的市场培育,不能让市场推着走,而要拉着市场走。
只能满足低端的观光客需求的观光产品在如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价格很难上升,效益很难增加。海南西部如果依然像东部那样几乎所有的旅行社推海南旅游的主打产品却只是迎合低端客源市场的观光游产品,显然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也难于实现理想的经营效益。
海南西部应该依托其优越的旅游资源,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地不断地研制、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使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最近几年的主打产品可以为滨海度假休闲游、温泉度假游、自驾观光休闲游、山海运动娱乐游、乡村生态游、会议商务游、民俗风情游、度假购房游、节庆活动游、热带南林探奇游、豪华邮轮度假游等。
2.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产品。海南西部旅游应该顺应当前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趋势和游客需求的逐渐改变,精心营造旅游热点,突出发展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会议节庆、工业参观、风光探险、生态体验、红色怀旧、科学考察、运动娱乐、访古探幽、黎村苗寨等能充分体现海南西部自然、文化历史特色的各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效提升了旅游产品竞争力。
洋浦保税港区的设立,海南西部一些大型工业项目的兴建开工,为西部带来了大量的商务游客,这些高端客源将对西部旅游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西部旅游企业应该针对这些游客发展商务旅游,主要打造格调高雅的休闲度假和娱乐运动等旅游项目。结合当前海南西部旅游资源现状,要让产品形成卖点,组合线路是重要手段。
海南西部工业相对集中,一些大型的工业企业聚集海南西部海岸,发展工业观光游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把海南西部的现代工业企业与古代的工业遗存如千年古盐田组合起来,或者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如热带高效农业庄园整合起来发展工农业观光体验游。
海南西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开发“体验旅游”,有效激发外地游客赴琼旅游的兴趣和热情。海南西部可以通过举办国际热带旅游节、黎苗文化旅游节、儋州调声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挖掘特色文化,运用文化艺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多彩的人文景观相链接、相融合的文化旅游网络,丰富和升华了西部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使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成为展示、弘扬黎苗风情和东波遗风的窗口。
1.结合实际,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依据海南西部的旅游资源特色与优势和与东线旅游产品互补分流的开发理念,西部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可以主要打造热带海岛西部风光游、山地农家体验游、滨海度假休闲游、滨海鱼家风情游、黎苗民族风情游、东波遗风凭吊游、原始雨林探险游、热带生物科考游等有别于东部沿海旅游的特色旅游产品。可以主要以生态旅游为切入点,整合西部优势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应该有机地融入西部原始山水、文化遗迹、黎苗风情,挖掘本地文化内涵,突出西部地域特色,体现西部旅游独特魅力,创造出个性鲜明的海南西部文化生态旅游。
2.突出自身特色,发展森林旅游。海南西部森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一是有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二是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三是国内唯一的山海相连的森林公园;四有神秘浓郁的民俗风情。海南西部有世界一流的滨海风光,将森林旅游与滨海特色结合在一起,打出“有山有海”的口号,可以吸引很多游客。与全国其他森林公园相比,海南西部如尖峰岭霸王岭的原始森林原生性更强,自然条件更出色。由于森林旅游开发得较晚,目前开发利用的很少,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因此市场前景更广,开发潜力更大。
3.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项目。海南西部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旅游精品,要有精品意识,要打造推出一批精品线路,一批符合海南西部实际情况,在交通、设施、产品等方面都比较成熟的精品线路。依据海南西部目前旅游资源现状,热带森林生态旅游应该是西部旅游的主打品牌与精品项目。海南西部要突出抓好一批引领海南西部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和精品项目,通过争上一批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的新项目、大项目,不断完善旅游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景区的开发档次和水平,努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精品。
1.加强与岛内其他地方合作。海南旅游项目建设长期以来大多集中在北、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但在海南岛的西部,那原始的热带海湾、荒凉的乡村风光、怪异的礁石丛林、奇特的沙漠景观、迥异的风土人情等相比于东线风光的婉约秀丽,则要显得豪迈粗犷。海南西部旅游资源丰富,与东、南部有很强的互补性。海南西部与东部旅游企业面对大同小异的竞争市场,双方应该通过合作互补,可以共同实现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2.加强西部各市县之间的合作。海南西部各市县在旅游产品与线路的规划与设计方面应该加强合作,各自按照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打造本地旅游产品与线路。本地的旅游资源毕竟有限,要吸引和招徕游客,应该加强各方合作,与邻县合作设计旅游产品与线路,根据市场需求实施联票优惠制,实现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营销、统一优惠,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品共组、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市场互动、品牌共推、利益共赢”的原则,共同打造海南西部旅游品牌,从而各方实现一举多赢的良好局面。
3.加强与岛外其他地方的合作。海南西部可以与两广开展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海南与两广地理位置邻近,旅游产品互补性很强,合作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广东是连接港澳的重要通道,是海南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乃至扩展旅游国际出发空间的重要交通枢纽。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邻近,目前旅游合作范围也从互送观光、会展游客扩展到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共同投入开发旅游项目等领域。加强与两广旅游合作,共同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实现三地旅游市场一体化,有助于联手开发东盟和港澳旅游市场。通过与两广开展旅游合作,实施无障碍旅游,三方将通过整合各自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在区域交通、医疗救助、落地签证、信息咨询、支付消费、语言服务、标识系统等城市旅游功能上实现无障碍,在构建旅游管理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等城市旅游管理服务上实现一体化。
4.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海南西部的旅游企业应该加强与知名景区、媒体、旅行商、酒店、航空公司等的合作,根据海南西部与东、南部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及其互补性,通过东西线旅游资源的全面整合,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旅游资源,推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争取特定的消费群体。旅游业能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而客源的关键在于旅行社。海南西部现有的旅行社起点晚、数量少、经营水平低,竞争力较弱。
目前海南游仍以国内游客为主,国内游客占游客接待总量的95%,这表明国外旅游市场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海南旅游市场应该逐步实现以国内游客为主向国外游客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重点地域如韩、日、俄、欧、美、澳。海南西部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桂林、北海、湛江、海口、三亚、成都等地合作共同向欧美旅游市场推介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多渠道、多视角、立体式开展旅游推介活动,不断提高美誉度和影响力。
区科技局、科协*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届六中全会、省第七次党代会和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农村经济以及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重点,从实际出发,全面加强科技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推进我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区和全面小康社会先行区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对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在申请上级科技计划立项、争取上级在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同时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评审的组织推荐工作,逐步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做好科技服务“三农”工作。重点抓好以科普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创新农村科普方法和手段,推进农村科普工作。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和实用技术培训,以此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
(三)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落实,抓好科普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纲要〉〉落实的实施方案,抓好组织协调和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纲要〉〉的贯彻实施中来,努力在社会形成一种重学习、提素质、促和谐的氛围。
三、重点工作
按照围绕中心,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强科技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继续组织实施好“科技特派员”活动。
(1)重点抓好正在由科技特派员实施的“林地食用菌栽培”、“生姜新品种引进种植”、“有机奶生产加工”等科技示范项目。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及时掌握科技特派员工作动态,对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做好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2)创新运作方式,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有效性。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为当地农户,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的有效机制,走市场化道路,实行效益共享,风险共担。(3)加大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特派员的业务技能,拓宽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思路,推进服务上水平,使“科技特派员”活动取得更好实效。
2、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成果的引进推广示范
(1)继续抓好集发“农业科技传播站”试点项目建设。按照省科技厅建设要求,加强传播站软硬件环境建设,使之达到先进传播站建设标准;(2)引进推广农、林、菜、畜禽、观赏植物等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3)引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无公害生产等技术,同时积极发展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加强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对企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在申请上级科技计划立项、争取上级在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重点扶持通联路桥机械有限公司的TLJ900吨架桥机和运梁车重大装备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2、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评审的组织推荐工作,逐步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落实上级科技奖励政策,组织申报年度科技进步奖和*年度获得专利权的专利权人申请省、市专利局的专利奖励,同时研究制定我区专利申请奖励政策,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水平。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抓好“林地食用菌栽培”示范项目推广。依托集发农业专业技术协会重点搞好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与廊坊农林科学院的技术合作,推进食用菌菌棒生产企业的建设,引进菌棒生产技术和设备,同时考虑引进食用菌烘干深加工设备,解决好食用菌生产产前、产中及产后的系列服务,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进行产业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扶持集发公司和戴河村进行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支持和帮助基地引进花卉苗木新品种,为我区绿化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科协科普工作,促进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1、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落实。在建立区《纲要》落实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确定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省科协“七大”会议精神的宣传贯彻,研究制订*年度落实《纲要》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抓好落实。
2、抓好以科普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一是搞好“科普影院进万家”活动,定期往各村发放科普光盘;二是与区文化宫合作,探索建立区科普放映队,定期在农村各村放映科普教育宣传片。三是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科普基地、科技示范户的辅射带动作用,调动广大农户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四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行业特别是农口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送科技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同时,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农村科普大集,宣传科技政策法规,发放科技信息资料和科技书刊,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3、培养科普旅游典型,促进科普旅游工作。以市科协和市旅游局下发的科普旅游实施方案为指导,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主要环节,与区旅游局合作共同选择集发农业观光园等条件较为成熟的景点、宾馆、商店等进行试点,探索科普旅游的新路子。
4、进一步加强科普设施建设。一是在适当位置建设一座长20米的科普画廊;二是维护更新现有社区科普宣传栏,发挥好科普宣传主阵地作用;三是继续推进农村文明生态示范村科普宣传栏建设。
5、强化科技宣传和科普活动。集中精力搞好“科技兴农宣传月”、“城市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宣传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努力在全区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气氛,提高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保障措施
1、增强信心,振奋精神,不断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区科技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起科技事业大有作为的信心,增强想事、干事、干成事的决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局工作新局面。
【关键字】林下经济;富农;发展
1 林下经济产业的种类
林下经济系统的作用在于努力使农业和林业相互结合、相互利用、相互制约。随着对林下经济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林下经济系统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林下经济系统的结构和模式也将会日臻完善。纵观全国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开发模式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种植食用菌。林菌间作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基础设施标准低,资金投入较少,相对于传统设施农业,林地食用菌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种植户在基础设施上一次性投入较少。
(2)生长周期短,投资回收快。食用菌生产周期从菌棒投放到收获完毕一般不超过3个月,部分品种生长周期甚至只有1个半月,生产周期短,降低了投资风险,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3)林菌间作,促进林木生长。食用菌生长需要喷洒适量的水,大面积的食用菌生产有力的拖延了水分的蒸发,使林木生长对水的需求有了保障,从而促进林木生长。
1.2 林禽模式
林禽模式是在林下透光性强、空气流通性好、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发展“林下养禽”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种养殖产业,实现林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改善生态环境的有益途径。林禽模式主要是在林下养殖柴鸡。林下为柴鸡提供生存环境,鸡食昆虫,不需要再喂任何添加剂,鸡蛋产量比普通鸡蛋高出15% ~ 50%同时,鸡粪还可以为树木提供肥料,实现了林“养”鸡,鸡“育”林。
1.3 林草模式
林草模式是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黑麦草、鲁梅克斯等。在此模式中,草本植物可作为纽带,使系统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型生态系统。草本植物所发挥的功能主要在于,增加地表覆盖度,有效抑制幼龄林地的水土流失和扬沙起尘,改善树木生长环境,降低盛夏地表温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地表部分刈割后可直接作为树木的绿肥,地下根系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有利于保水、保肥,作为饲草给草食家畜,家畜粪便直接还于林地,提高了土壤肥力,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同时降低了化肥的施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1.4林畜模式
在生长4年以上、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放养或圈养牛、羊、兔等。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
1.5 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较耐阴的中草药,如白芍、百合、板蓝根、田七等。种植中草药,不仅能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还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6 林粮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豆类等作物,一般以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1.7 林油模式
种植浅根油料作物不但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能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可提高土壤肥力,种植作物一般以具有固氮根瘤菌的花生、大豆为主。
2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 近年来,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和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2)资金制约因素大 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初期就受到限制,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3)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缺乏专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有等待收购者上门或零售,效益得不到保障。
(4)管理水平低 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养殖方面,养殖户大多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 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结合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2)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 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3)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销对路的林下经济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林地发展规划。根据农业企业和产品市场情况,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产业发展建设重点,把规划做得科学合理。
(4)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原则,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5)加大政策、科技扶持力度 为了促进林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政策、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首先,在县乡建立健全科技推广、培训和服务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建立林下经济科技推广、培训、服务机构,加大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服务,以保障林下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二要搞好资金服务。各乡镇财政每年应安排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农户和林地基础设施建设。其三要加强林下经济的科学研究工作,与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协同攻关。其四要搞好市场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