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行业的认识

物流行业的认识

时间:2023-07-27 16:23: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行业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行业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文案调查;物流行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功破除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行业。因此针对物流行业的相关研究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意义。在针对物流行业调查研究的各种方法中,以文案调查法进行物流管理的研究是一条非常奏效的渠道。 通过文案调查法分析我国物流企业及市场,内部和外部现有的动态、静态资料,尤其是从动态角度搜集各种反映变化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对于系统的研究我国物流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案调查法的基本理论

文案调查法又称资料查阅寻找法、间接调查法、资料分析法或室内研究法。是一种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调查对象内延与外延相关资料的见解调查方法。从文案调查法的基本要求看,物流管理研究使用文案调查法的核心在于:

1.广泛性:“对现有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搜集必须周详,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大量搜集我国物流管理行业各方面有价值的资料。”一般说来,既要有宏观资料,又要有微观资料;既要有历史资料,又要有现实资料;既要有综合资料,又要有典型资料。只有广泛的搜集我国物流行业相关信息,才能全面的认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与现状,从而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机遇。

2.针对性:在对材料进行整理、筛选和摘录过程中,要重视收集与整理那些紧密联系物流行业的资料。这一过程必须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从专业的角度对收集来的物流行业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去除无用信息以及从冗杂的数据中,萃取出有用的信息与数据,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

3.时效性: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以及时效性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的价值。因此通过文案调查法研究物流行业发展,必须考量收集资料所耗费的时间以及收集到的信息有效性、时效性,看其是否能保证物流行业调查研究的需要。

4.连续性:要注意所收集的物流资料在时间上是否具有连续性。连续性的物流行业资料有利于动态比较,有利于研究物流行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掌握物流行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连续性的资料,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物流行业多年来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连续性资料,我们才能分析、研究出一条适用于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模式。

二、物流行业研究中采用文案调查法的优势

文案调查法是动态的,活跃在社会调查方法中。从文案调查法的特点来看,在物流行业研究过程中,采用文案调查法的优势有:

1、文案调查可以发现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重要参考。根据调查的实践经验,文案调查常被作为调查的首选方式。文献调查是实地调查的前期准备和基础,实地调查是文献调查的现实检验与考量。因此,文案调查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文案调查可用于经常性的物流行业调查。实地调查更费时费力,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涉及物流公司内部的相关机密信息,常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而采用文案调查,则乐意使调查人员提前进行精心的策划,使调查具有较强的机动灵活性,能随时根据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调查信息。研究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未来,并不是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调查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文案调查的经常性对于物流行业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文案调查不受时空限制。从时间上看,文案调查不仅可以掌握物流行业现实资料,还可获得实地查所无法取得的历史资料。从空间上看,文案调查既能对物流行业公司内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还可掌握大量的有关物流行业外部环境方面的资料。尤其对因地域不同,条件各异,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以及应对办法,采用文案调查可以解决大量的资金与时间问题,为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保障。不受时空限制,正式文案调查法相对于其他调查方法最突出的优势,这一优势将充分为物流行业研究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4、证实各种调查假设。文案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可用来证实各种调查假设,即可通过对以往类似调查资料的研究来指导实地调查的设计。在研究物流行业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查假设以及假设构想,同时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资料来证实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而文案调查在证实调查假设方面的巨大优势,让我们不可避免的要采用文案调查这种形式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

三、物流行业研究应用文案调查法的局限性

1、历史资料对于新变化反映不够及时--文案调查依据的主要是历史资料,其中过时资料比较多,现实中正在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地反映。而在针对物流行业研究过程中,文案调查法的这一缺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理行业研究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

2、所搜集资料与调查目的往往不相吻合,解决问题不能完全适用,收集资料时易有遗漏。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物流企业往往由于商业机密问题,导致文案调查往往无法获取企业内部的真实信息与数据,难以了解到企业相关的详实信息。文案调查的这个缺点,影响了其应用于研究物流行业发展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3、对调查人员水平要求比较高--文案调查要求调查人员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较深的专业技能,否则在工作中将力不从心。此外,文案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精准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由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采用是否科学的方法。文案调查的这个缺点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文案调查时,必须采用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员,提高收集文案的准确度,同时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收集整理的文案进行加工与总结,尽量减少推算与估计的使用频率。

结 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文案调查法对于研究物流行业的优势以及局限性。采用文案调查法可以增加物流研究者在物流领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极大的增强研究工作者的自豪感、自信心,激发进行物流研究的活力与激情。我们在使用文案调查的过程中,应该正视文案调查的优缺点,辩证的在研究物流行业过程中使用文案调查,从而为整个物流行业的研究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立宏.市场调查实务教程(六)文案调查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J].北京统计,1999(6):36-45.

第2篇

关键词:增值服务;基础物流业务;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物流市场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因此,如何通过对增值服务的强化使得物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成了目前物流行业关注的首要问题。要实现服务的增值,需要从物流行业的认识和管理、外包作业的管理以及客户信息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对基础物流行业的认识及管理水平

一方面,要提高对物流行业的认识,则要深化对内控制度和国际标准这两者的兼容性的认识。关于物流业务风险的有关控制规范,应要细化物流业务的具体做法、操作对象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等等。因此,要提高对物流行业的认识水平,则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学习有关政策,从而使物流公司的管理更趋于规范化。

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水平,则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使得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得以实施,并能有效制定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关于质量目标,其内容应涵盖针对风险管理所指制定的年度工作目标这一内容,主要是针对安全生产设立相应的指标。此外,还必须通过测量和监视的方式实现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企业旗下的分公司在进行自我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参照总公司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并对此进行细化和梳理物流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要点。总而言之,物流业务所形成的管理制度必须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二、规范外包作业的管理

要使得物流公司的运营水平保持平稳,则必须对外包作业的管理进行规范。作业外包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外包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简单备品的采购、设备的维修、安保服务以及装卸作业等等。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部分物流企业在外包作业的管理制度方面尚不完善,虽然签订了外包合同,但合同里的相关约定却很不全面,导致企业的运营风险的加大。因此,物流行业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应要明确规定好外包控制的程度。首先是外包作业的控制程度方面,有关物流基地应针对在这个过程中所潜在的风险并把管理标准结合起来,从而对外包管理的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并跟踪管理作业辅助工具的具体使用概况,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此类风险。此外,要使得外包作业管理得到加强和规范,还应重视对外包人员的培养,从思想上增加外包人员工作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以此来加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而关于这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消除外来工和正式工的身份差异感,从而使得外来工以及正式员工能够团结一致,确保现场作业的效果并让现场作业成功规避潜在的风险。

三、做好客户信息的管理

1.做好客户信息的保密工作

客户是整个物流行业发展最重要支撑点,因此,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要做好客户维护方面的工作,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而关于客户的维护,首要内容就是做好客户的保密工作。具体工作中,构成商业秘密可以分为很多种,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主要包括了收费的方式和标准、发运的时间和方向、存货和入场的时间,物品的数量和种类等,而这些信息对于客户对自身市场商业运作的维护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从国家质量标准方案来讲,这也是属于顾客财产之一。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物流运作过程中要注意对客户商业信息的维护和保密,而这也是作为增值服务的一种体现,能有效促进物流基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做好客户管理的预算工作

在分析客户的构成以及制定客户计划时,应对相关管理工具进行全面预算,并对基础物流业务进行系统分析,使得客户开发的具体方向得到确立。由于受到物流场地的规模以及经营形式的影响,物流中心业务的收益与入场客户的收益尚不能完全形成固定的比例,但通过相关的分析,可以对重点的客户群进行确定并进行有关维护。而关于维护的对象,主要发展方向是那些在入场客户中占据很小的比例却在业务收益中占据很大比例的客户群而努力,通过对重点客户对象的确立以及管理工具的全面预算,降低客户开发的成本。

3.做好客户财务收款的工作

财务收款,即按照原有的规定和原则进行相关的收款任务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对其两个方面的职能进行强化:一是对客户信用情况采取相关的跟踪措施,二是对费用出现拖欠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这样,使得基础物流的相关业务市场能够实现增值服务的提供。当前,物流中心主要跟踪对象是针对那些大客户,而对于那些具有良好信用状况的大客户,其财务收费政策往往是对其采用定期的收费方式或者是按月收费的方式,而这样就有可能产生大客户对费用进行拖欠的风险,要使得这一风险得到控制,需要从管理合同这方面着手,对于合同中所规定费用缴款日期要严格地执行,对于那些不能按期缴费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反映,从而防止拖欠费用风险问题的出现。可通过收款所掌握的有关信息,对客户信用和风险状态进行监视,并对客户缴费的情况建立专门的档案数据库,从而使得物流业务能够获得的相关的客户缴费信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使得物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则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对该行业的认识水平以及业务管理水平、规范外包业务的管理以及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等,从而实现物流业务服务的增值,最终促使其核心竞争力实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科学发展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而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宜昌物流企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物流生产,替代成本日益增高的劳动力,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其次,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再次,物流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一、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全国的物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但宜昌物流行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使用传统通讯工具上,仅少数物流企业已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宜昌万声货运网站这个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交流货运信息。目前宜昌物流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它不仅影响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着物流产业经营服务手段、运行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制约物流市场竞争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清

宜昌多数物流企业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物流信息化技术落后

首先,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PS等先进技术应用十分有限。EDI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开发成本高和宜昌企业信息基础差等原因,EDI在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据调查,GPS、GIS技术在宜昌物流企业的应用几乎是空白。网络技术应用不足: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开展业务的物流企业十分有限,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使用一些初级信息资源。

3.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欠缺

宜昌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企业转型过来的。原有人员学历、素质结构偏低。对先进技术接受、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但一方面由于行业原因,整体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使得很多物流企业在招聘到相关人才以后,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物流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没有进入物流行业。

二、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结合宜昌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国际趋势,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营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化环境: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将迅速变革目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低,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局面。从而为中国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当然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对整个物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但中国物流信息化环境基础依然较薄弱,宜昌更是如此,今后应努力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求,推动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为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2.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宜昌物流企业而言,绝大多数都由于现阶段的局限,无法拥有自己开发物流信息化软件的能力。但是,可以根据情况请专业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吸收其提出的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意见,自主进行适当的模块调整,即在通用性基础上,注入企业的个性化,既可以节省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又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3.适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适时地采用WMS、条形码技术等,再次强调的是切忌贪多求全,不切实际,应既要适度超前,又不盲目投资,做出有效的选择。

4.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就宜昌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应通过构建统一的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彻底转变企业的传统管理和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宜昌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原有资源,深入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发挥宜昌整个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第4篇

一、国际物流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课程介绍

国际物流是两个及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物流的活动。国际物流课程是针对国际物流行业设定的专门课程,国际物流课程

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国际物流兴起与发展的相关历程、国际物流

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等。国际物流课程的学习涉及物流、贸易、法律、政治等多个层面的知识系统,形成的国际物流课程较为复杂,教学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员

学习国际物流并逐渐构建国际物流行业所需的知识体系。

(二)双语教学的原因及重要性

1.国际物流的许多知识来源于外文典籍,进行双语教学符合教学要求

国际物流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内容,分别对应国际物流的理论知识部分和实务部分。因为国际物流本身存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这使得国际物流的理论研究在不同的国家学者内都有着不同视角的文献,导致国际物流课程的理论知识来

源于不同国家学者的研究,并在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研究相对迟缓的现实背景下,国际物流权威文献多数为外文文献。因

此,从国际物流的专业知识角度而言,必须采取双语教学才能够更加贴切地分析文献知识,引导学员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国际物流

的相关知识。国际物流课程的另一个层次是国际物流实务,学习国际物流实务本身需要结合不同的国家及行业背景,对国际物流的核心内容及流程进行全面的解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及行业背景等进行讲述,而目前英文文献是对这些内

容研究最丰富并且是当前学员比较能够接受的部分。这就使得在英语为国际通用语言的情况下,为达到教学目的,国际物流课程多数采取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

2.国际物流教学是服务于国际物流工作的,双语教学能够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国际物流的教学工作最终目的是引导学员形成国际物流行业从业所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其教学以服务国际物流行业

工作为重要目标。因此,在国际物流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如何能够引导学员与最新国际物流行业发展衔接,为学员从事国际物流

行业创造更好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国际物流的教学中,教师将会较多地对英美等国际物流相对先进的知识进行讲解,并且以最新的国际物流法规、技术、合同要求等实用价值较高的实务知识进行解读,以全面引导学员建立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知识构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和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建立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尊重知识和实务的真实文化氛围和真实句义,引导学员形成对国际物

流行业的更深入认识。并且在双语教学氛围中,加强学员的英语修养,为其从事国际物流行业创造更好的语言基础。

二、国际物流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及组织上的现状与困难

(一)教学方法上

1.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的搭配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国际物流课程的实践安排困难

国际物流课程的知识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物流实务构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讲解国际物流知识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够在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后,引导学员参与国际物流实践的相关环节,进而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下的更好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国际物流课程的实践安排困难。一方面国内的国际物流企业较少且分散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个别的发达城

市,这些物流企业往往并不愿意大学生在该单位短期实践;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缺乏国际物流实务的实践情况下,知识体系无法得以深入,促使其国际物流的从业修养不能得到全面提升。因此,从当前情况来看,国际物流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够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检验的较好结合,这就使得国际物流教学不能够很好地达到引导学员全面学习国际物流知识和实务,并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目的。

2.国际物流双语教学更倾向于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的教学,

但是目前学员被动学习的局面并没有得以改善

当前国际物流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脱离母语,这就要求学员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补充语言储备,进而更好地配合双语教学。但是当前国际物流的应试教育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学员对国际物流课程的主动学习热情不高。并且缺乏对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理解,认为汉语教学同样能够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物流课程的双语教学实际上是脱离学员配合与主动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的效果将会十分不理想。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即便教师以双语言进行教学,并且在考试中设定英文题目。但是因为教学内容用汉语能力同样能够得到理解,并且考试中题目作答允许以汉语进行。这就使得学员在被动教学的模式下,同样能够完成学习和考试。

(二)教学组织上

1.中西方语言教学差异,对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及专业修养要求更高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并且具备国际物流专业素养。这就对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国际物流课程在近年来才逐渐形成,而具备良

好语言修养的专业国际物流教师更是稀少。在此情况下,教师的双语教学逐渐演变成为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局面,英语在整个教

学中并不能够占据其应有的地位,并且导致整个双语教学在实质

上已经丧失价值。

2.国际物流课程双语教学中不仅仅要求语言双向,还要求具备相当的实践教学

国际物流教学的双语不仅包括语言上英汉两种语言的配合,还需要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搭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双

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注重均衡理论和实践的部分。但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国际物流学员很难得到及时的实践机会,仅是在毕业之间的间断实践实际上不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的要求,对于全面提升学员修养不利。

三、推进国际物流双语教育方法及组织改善的建议

(一)优化教学方法

1.尊重实践,注重形成知识学习和实践工作相搭配的教学

模式

针对目前国际物流双语教学在知识讲解和实践教学的配合上存在缺陷的实际情况,必须注重均衡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比重。首先确定以知识指导实践和以实践验证知识的双重教学系统,确保教

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知识与实践的安排。通过将知识讲解和实践工作相搭配,引导学员更深入地了解国际物流,并且深入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为学员主动接受并主动学习双语教学下的国际物流课程创造更好的前提条件,也为学员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2.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引导学员主动学习、实践等,提升学员的综合修养

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员学习国际物流课程的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针对目前双语教学中学员主观能动性不高的现实情况,应该尊重学员本性,结合对学员个人爱好及修养等的调查,设计更符合学员特质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组织

1.注重构建更优质的师资力量,并且注重加强教师的岗位

培训

教师的专业修养和语言修养对于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效果有着极大影响,在缺乏较多专业物流及双语教学人才的情况下,应该认识到国际物流教师基本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但是距离双语教学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该注重对国际物流教师进行更专业的知识和语言培训,不断提升国际物流教师的专业修养。也可以更多地引入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优秀师资力量,壮大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师资基础,不断完善岗位培训和岗位激励等,

更多地引导专业国际物流教师采取双语教学模式并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等。

2.加强学校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为学员实习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均衡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为学员建立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更好基础。还需要学校及学院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这需要学院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际上这能够达到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较好目的,也能够为国际物流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因此,促成学校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对于双方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帮助,这就需要学校积极主动地联系国际物流企业,让企业明白国际物流人才的重要性,并为在企业实践的国际物流学员创造实习期特别教学方案,降低学员实践期间学习理论压力过大不能够很好完成实践、导致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情况。

通过全文分析,笔者认为国际物流是一项联系国内外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的复杂行业,国际物流课程的相关内容涉及较多的外国文献,这就要求在国际物流课程教育中使用双语教学,为提升国际物流专业的知识教学和从业素养奠定基础。在国际物流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双语教学方法的改善和组织的优化,这需要从多个层次构建国际物流双语教学的良好课题及实践基础等。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当前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物流行业在我国近些年来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出现的人才缺口也很大,人才成为严重制约快递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虽然有 200 多所本科院校和一批大、中专科学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国际贸易、国际货运及国际物流等物流类专业,但是无论从人才的数量或质量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无法胜任物流企业和快递企业的需求。一方面是企业有旺盛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却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企业无法使用,这说明我们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实践需求有很大的脱节,主要问题表现为:

1.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知识缺乏。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仍然建立在课堂教学理论,企业实训实践。老师只管教、企业只管用。结果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脱节太远,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达不到预期要求。

2.教学硬件条件差,无法满足需要。很多学校建设的实训室,只有一些简单的设备。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培训还局限在简单的包装、运货、分类等方面。大多数还是手工操作,没有引入现代化的计算机实训和软件操作,以及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很多时候只能带学生去物流企业参观,然后课堂上纸上谈兵。学生最终无法掌握实践知识。

二、我们在研究“产学研”结合方式中遇到的问题

1.物流专业的社会认知度还有待提高。目前社会上还是有不少的人对物流这个行业有着不正确的观点和认识。所以导致学生在选择这个专业学习和就业的时候也有不正确的观点。对此我们还需要加大对物流快递行业的宣传力度,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学校自身认识的不足,影响了对物流快递专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探讨。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堂教学方式中,教育观点要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转变到培养一个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上来。这样我们才能扭转单纯的为了毕业、为了文凭而培养学生的现象。

3.海南省快递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认识不足。目前许多的快递企业、物流企业对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方式认识不够。企业单纯的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协助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只想利用学校提供的廉价的学生劳动力去实习或者工作。这种合作模式将严重阻碍物流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新的产学研的模式,建立新的结合方式,实行新的合作类型。将单纯的实训基地建设成一个综合培养学生、企业员工各方面知识的培训平台。

三、海口经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方式和指导思想

海口经济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在2011年就开始积极探索物流管理专业发展方向,如何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教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经过二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快递行业为依托、以快递企业为平台,“一个中心、三个支点、六个结合”的专业特色。一个中心是指“海南快递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三个支点是指“海南邮政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快递行业发展交流基地、全国快递人才培养基地”;六个结合是指“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行业发展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行业培养和订单培养相结合,实习实训与就业相结合,全日制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

2.“一个中心”的领导作用

通过“海南快递物流研究中心”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位一体的结合方式。中心先后承担了多项省教育厅、省社科联关于物流行业的研究课题,还有“海南邮政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快递行业发展交流基地、全国快递人才培养基地”的成立,顺利的建立起来集生产型、教学型、科研型于一身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先后与圆通速递公司、中海物流公司等企业和签署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合作协议,合办校园快递物流产 学研实训基地、校外物流产学研实训基地,探索快递物流方向、国际物流方向从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科研等“一条龙”合作教学模式。一方面为本专业的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基地,满足了本专业学生认识实习、毕业顶岗带薪实习和就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平台。

3.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建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扩大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范围,将现代化的物流讯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我们制定了专门的人才培养体系,而且由专职教师和物流企业兼职教授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教学与实训。根据本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企业对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要求,我们把课程的形式、性质、功能划分,合理设置各门课程,将物流、国际贸易、外语等相关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知识面广、实用性强,达到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的目的。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将基础理论教育与物流操作实践、外贸单证实训等实践课有机结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学校和企业提供的现代化的操作设备和配备相关的物流实训软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融入生动的实训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进行考核方法的改革,不单一的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加强口试、现场考核等形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重视收集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改进下一步的教学,完善人才培养系统。

四、对推进“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建议

通过借鉴国内外高校对物流管理产学研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重点从以下方面推进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结合。

1.加强海南快递物流研究中心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为了进一步协调学校在教育、企业在人才需求和研究中心的研究需要,将这三部分有机的协调起来。应该以海南省快递物流研究中心为指导中心,大力倡导物流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物流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通过研究中心的指导作用,以物流行业的理论研究为引导,对海南省乃至国内外的物流行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对物流行业的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对本省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加快海南省物流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2.积极探索和推广更有效的物流产学研结合模式。物流企业在我们的物流专业的教学技术创新和投资中的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学校和科研机构应主动深入海南地区的企业了解物流市场需求,针对海南省独特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对海南省物流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把握企业对物流科技和人才需求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有效地解决企业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难题。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物流行业;成功就业;问题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54-02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全国各个大学也在近几年开始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以及与物流相关的专业。就湖南省来说,共计68所高职高专院校,就有59所开设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大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的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

1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毕业生众多,就业难,毕业去向趋于物流行业

仅2008年湖南省物流管理及物流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就有近9800人,加上其他专业毕业生,共计近8万就业需求。由于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的人才基本上都是三高人才(高学历、高职称、高资历),高职学生基本上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流动。工业劳动密集型如生产制造业以及传统的服务密集型的企业,如酒店、物业等由于发展空间限制,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愿意沉下心来做,因此,物流服务行业就成了大学生毕业就业的最大包容者。除了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有近90%的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以外,电子商务专业就有25%的学生进入了物流行业工作,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也有部分学生进入了物流行业,甚至连国际金融、会计、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性很强的毕业生也融入了物流这个大家庭。

1.2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给刚毕业大学生工作带来压力

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大多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大型运输类的企业转型过来的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货车驾驶员为主;二是城市边缘地带的村民,利用自己的土地优势,建立起了一个一个的仓库,或自营仓库出租,或整体转让给他人经营,从业人员以村民为主;三是政府为了规范市场,在城市某地段建设一个物流市场,被征收土地的当地村民就近在市场上买了门面,开始经营自己的物流公司。从上面几种从业人员分析,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沟通、管理理念等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无形中给大学生工作带来了压力。

1.3物流行业普遍待遇偏低,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

物流行业由于技术应用程度低,又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也难以在规模效益上有所突破。所以,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也普遍偏低。这与大学生对白领生涯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

1.4大学毕业生年轻、易冲动,缺乏良好的心态

对现阶段来说,由于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易冲动,缺乏良好的心态,对社会认识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一些合情不合理的做法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或心理偏见,久而久之,一旦这种暂时的容忍不能克制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这样给合作伙伴或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自己受到环境的排挤而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给自己在该行业的资源积累和积极向上带来了一些阻碍。

2成功就业的对策

2.1高等院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定位、心态的引导与培养

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不过先就业不等于盲目就业,也不能为了就业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对所要从事的行业职位甚至公司完全不了解。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引导学生在就业以前,利用实习的机会,不仅充分了解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的前景,更要充分了解该行业存在的问题或发展瓶颈,这样,当学生在从业过程中就会大大降低行业期望值,保持相对平稳的工作心态。

2.2依据物流岗位群、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界定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审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应具备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层次、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高职物流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的专业化教育三个方面来确定,以保证其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目前,物流从业人员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中职层次,节点性、操作性初级管理人才;第二是高职层次,综合性、操作管理人才;第三是本科层次,学科性、物流策划、管理人才;第四是研究生层次,研究人才、学术性高级管理人才。对高职物流教育而言,应该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综合性操作管理人才。

2.3不断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第7篇

关键词:物流;物流发展;物流现状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7日

过去的几年间,我国物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需求结构不断优化,行业运行环境逐步改善,物流企业经营有所好转。物流运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成本控制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物流业向更强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行业发展效益水平不高。出现了物流成本偏高与盈利偏低相并存的局面。虽然我国的社会物流总额增长较快,社会物流总收入平稳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是如果从“强”的角度分析,物流行业在发展中,服务的价格仍然低位震荡,企业盈利能力偏弱。从2014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可以看出,12月份的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为50.3%,该指数全年平均为50.6%,保持在较低水平。数据直接反映出,我国重点物流整体行业盈利能力较弱。

(二)“物流围城”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形成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紧缺日益明显;同时,由于货运车辆的市内交通管控,导致“路难行、车难停、货难卸、证难求”的问题长期存在,导致在最后一公里派送过程中可能出现成本较高、速度较慢、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

(三)物流企业融资困难与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存。物流企业多属于轻资产企业,取得抵押贷款较难、资金不足都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资金方面的制约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同时,由于物流行业发展的特殊形式,我国的物流企业又多存在大多规模小、实力弱、能力低,在与国际大型物流公司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导致竞争力偏弱。融资困难制约了物流企业的有效发展,同时也难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四)科技化水平低与物流人才匮乏共存。一方面中国流通企业的电子商务仍属于“单家独户”封闭运行的电子商务信息,未能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和产业的网络平台,与世界一流流通企业的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方面我国缺乏连接制造商、零售商、客户之间的信息集成平台,造成整个产业链过长,跨国公司不能在信息平台上与客户直接沟通,导致物流的效率十分低下。另外,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导致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人才匮乏,业务素质不高又直接制约了行业整体发展的思维和科技化、信息化等的推广。

二、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成就总结

(一)物流总体发展稳中有升,需求结构不断优化。过去的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增速较为稳定。具体来看,工业品物流总额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增速呈现缓中趋稳的发展态势;进出口物流方面,进口物流总额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从品种看,大宗商品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物流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石10.24亿吨,增长7.5%;钢材1,321万吨,增长3.4%;涡轮喷气发动机进口增长26.8%;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增长10.7%。微观角度来看,消费对物流需求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2.8%,增速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高于社会物流总额增长36.7个百分点;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平均达到156.1点,说明以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物流需求也得到了快速增长。总体来看,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物流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图1)

(二)我国物流行业整体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从行业运行的数据来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表明2016年每万元GDP所消耗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90元,比上年下降6.9%。由此f明,物流行业运行质量是有提升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改变,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导致物流成本不断下降;供给侧改革的推行,提升了物流管理水平,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也有积极促进的作用;物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物流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并且细分却是越来越明显,新的物流业态快速发展,整个物流行业运行效率不断优化。物流行业运行质量的提升,必然会进一步加速整个行业的快速升级,真正实现由大变强。

(三)行业运行环境不断改善。运行环境的改善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物流市场价格改善和宏观政策环境变化几个方面:首先,基础设施方面,物流运输通行设施改善。铁路、公路、水上运输建设改造持续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其次,2016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平均为49.9%,比2015年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市场价格得到改善;再次,从宏观层面来看,2016年物流相关政策、规划密集出台。如,“营改增”试点全面扩围、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推进、标准化托盘扩大使用范围、寄递物流渠道安全要求升级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及推行,大大改善了物流行业运行的环境,为物流业整体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三、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不断提出物流战略规划可以看出,物流行业政策环境一直在不断改善,这为物流行业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方向引导;从微观层面看,物流需求稳定增长也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源泉。

(一)创新是物流行业进行升级的动力源。创新的根本意义就是勇于突破企业的自身局限,革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办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体制、新方法,最终赢得市场。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也是物流行业在目前新形势下要得到长久有效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创新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未来物流行业发展要向更强的方向发展,由大变强的关键离不开创新。坚持创新发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道路。物流行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来提高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益,降低物流成本。

(二)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物流不是孤立发展的产业,物流是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互联网+物流”从本质上来讲同样是强调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的问题。在互联网技术创新支撑下,物流业将出现服务模式创新、跨界经营等现象,产业的界限会进一步打破,将出现物流业与制造、商贸、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大融合。也就是说,在目前大数据、“互联网+”的主体背景下,物流业因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供应链化,成为融合的引领者和融合创新的重要手段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坚持协调发展,增强物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促进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均衡发展。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会引导物流行业向国际化转变。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市场引导全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我国物流行业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一部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作为整体行业发展的领导者,必然要向国际化深入。因此,物流业也要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与全球经济进行深度融合,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以大带小的发展模式,逐步提升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与相关产业一同“走出去”。

(四)物流行业高效发展必然会走向一体化。首先,物流各个作业会一体化进行整合。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各个物流作业子系统活动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这也是物流管理理念的精髓所在,也即系统整合的概念。物流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其次,社会资源一体化。也就是资源配置要更有效,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甚至零库存,最终实现物流规模经济效益、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再次,物流行业发展还要实现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统一。一体化的实现必然使得整个行业发展会更加具有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山.新商业环境下传统物流转型必要性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

第8篇

[关键词] 和谐物流 动因 不和谐因素 途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已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中颇具活力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央要求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商界构建有序市场,作为重要产业之一,物流界更应打造公平、协调、诚信、有序的现代“和谐物流”,这样,物流业才能得到更好更新的发展。

和谐物流,指的是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内部与外部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一种物流形态。在这个定义中,我们首先强调其系统性,我们研究的和谐是物流系统的和谐,物流系统的优化运行离不开和谐。其次,强调其外部性。和谐物流不仅是物流系统内部要素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如与国家政策法规的和谐、与竞争市场和需求市场的和谐、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的和谐、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等。第三,强调其均衡性。和谐物流要注重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过分注重局部的优化将导致整体效率的降低。

一、打造现代和谐物流的动因

近几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可喜、前景可观,但是,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毕竟起步较晚,虽然速度发展很快,但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上,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当前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弊端主要有: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与区域封锁还比较严重;相关法规、规则不够系统、完善,导致竞争不规范、竞争不公平;诚信缺失导致合作不和谐、服务质量差;企业和资源整合还没到位,导致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小、散、差”的问题尚未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物流产业竞争加剧的态势,诸多的体制、机制的弊端,以及诚信的缺失等正是打造规范有序、公平和谐的现代物流的动因。

二、现代物流行业中的不和谐因素

我国物流行业在运行中表现出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流市场结构不完善,市场集中度低。目前来看,我国物流行业市场集中度依然较低,物流企业和资源相当分散。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专业化水平较低,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无法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条块分割严重,物流资源难以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无法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物流市场整体处于一种割据甚至局部还呈现出零散的状态,与规模经济的要求不和谐。

2.行业进入壁垒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物流企业间过度竞争。第一,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和经济性,物流行业进入壁垒低。第二,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物流行业产品差异小,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等低附加值的服务上,而高附加值的服务如信息处理、流通加工、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则很少涉及。在物流行业中,中小型物流公司数量多,提供的产品具有同质性,容易出现过度竞争;大型物流企业集团虽然提供的产品具有差异性,但是由于其初始投资大、沉淀成本高,退出困难,同样也会出现过度竞争的情况。第三,客户要求物流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但其愿意支付的价格却越来越低,物流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面对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是同质化服务和价格竞争,这和“共赢”的竞争战略要求是不相和谐的。

三、实现现代和谐物流的途径

1.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现代物流业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行业,其涉及面广,涉及的部门多。在打造现代和谐物流的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为:

(1)制定可行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和物流园区规划来引导企业投资,扩大物流规模,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实现规模经济;(2)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为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提高物流效率;(3)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企业技术的升级,开展物流企业等级评定,重点培养大规模的物流集团,加强物流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提高物流行业市场集中度;(4)加强法规制定,约束物流主体的行为,为物流的运行提供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5)制定规范化的物流标准,使物流运行有标准可依,使物流各环节的衔接更为顺畅,节约资源、提高效率;(6)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和沟通,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消除政策性壁垒,共同推进和谐物流的健康发展。

2.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物流行业协会应组织行业内的企业加强行为自律,推广行业规范,建立诚信机制,给商家建立诚信档案,规范物流企业主体的行为,倡导“新平台,新契机,共建和谐物流”,推动物流企业的联合及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发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

3.加大供应链整合力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信息化程度整体上还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另一方面,自动化、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因此,要实现物流行业的和谐发展,必须强调横向一体化思想,加大供应链整合力度。供应链整合目的是统筹协调,互惠共赢,增强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使产品在物流及分销过程中耗用的资源最少、效率最高,保证供应链和谐运行。

第9篇

【论文关键词】绿色物流; 问题; 发展对策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一股绿色浪潮,如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等,绿色物流正是这种绿色化运动的结果。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现代化物流系统。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活动范围也涵盖了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

二、绿色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物流的观念未被接受

由于我国的绿色物流业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再加上它属于新兴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是消费者,对它都不是很熟悉。有的即使稍微有些清楚,也认为那只是概念理论的东西,要运用到实践中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社会上绿色物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因此其观念也不可能向西方国家那般深入人心,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绿色物流的观念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它的发展也就缺乏前瞻性。

(二)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由于绿色物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说,绿色物流不仅仅是物流企业需要关心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关注。虽然绿色物流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机制进行自发调节,但它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这样才能使绿色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便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建设,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再加上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我国又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进行规划、管理、监督,而且我国的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统一的管理思想,导致了物流行业的秩序混乱、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三)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装备和技术落后

由于物流行业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等基本环节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它的发展也就对道路、码头、配送场所基础装备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未形成较好的规模,其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装备水平较低,配套性和兼容性也比较差,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物流业的发展缓慢。而且,我国的绿色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特别是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落后,使得物流效率大大降低。物流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与无序发展,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限制了绿色物流的较好发展。

(四)绿色物流缺乏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当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然而,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人们对物流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高等学院虽然设有物流专业,但其课程不是很多,对于绿色物流的研究教育刚开始发展。还有很多已经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不仅素质不高,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进行专业的物流学习,只是按照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运作、安排,加之没有不断汲取外界的新知识,导致了对他人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从而使得企业没有新鲜血液的流入,企业停步不前。因此,我国物流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以上问题表明,我国的绿色物流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还要走很长的路。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势必要加入物流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物流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我国绿色物流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一)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理念

当今社会,不仅要求低碳,还要求绿色,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当然也要绿色物流。然而,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还未被人们所接受,旧的物流观念仍根深蒂固,因此我们要转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绿色物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了解、认识绿色物流。这就要求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物流,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大众媒体向公众提供有关绿色物流的信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物流的概念。当然,绿色物流不仅仅是政府需要关心的,同时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因为新的物流理念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长远效益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改变员工的观念,树立全新的物流理念,更新思想。

(二)加强政策体系建设,营造绿色物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规制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改革,政府应把社会经济全过程的绿色环保作为政府施政的基本策略,发挥其引领和导向作用,构筑绿色物流建立和发展的框架。因此。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例如可以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措施来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从而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三)加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

由于物流的发展与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有着紧密联系,所以要让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但是,我国目前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这就要我们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整体设计,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同时,我们还要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使物流发展的道路更为畅通。并且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既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要加强新建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四)引进国外绿色物流先进技术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全面发展绿色物流的局面,政府不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加快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实现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节约成本,为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10篇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一体化和竞争全球化的进展,国际货运企业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国际货运企业不得不在利润降低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在提高物流速度的同时还必须给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所以、各参与单位比如港口企业、航运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等纷纷通过更多的优化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港口作为国际货运系统中的关键节点,港口不仅承担了水陆运输方式的轮转与衔接的重要职能,同时港口也是仓储及加工的理想区位。国际物流行业行业在物流的业务中占有了十分重要战略地位。正因为港口在贸易业务链条中的战略地位,才导致了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国际物流行业 发展 环境 分析

一、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特点

经济和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进程加速,使得物流的涉及内涵也随之扩大,物流行业的外延也快速的演变成为了国际物流行业。国际物流行业具有以下特c:

1、标准化:国际物流行业由于其特点的国际性,使得其生产过程中必须得实现标准化。它在包装加工、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过程中都已经采用了国际统一化的标准,以便其能顺利融入到不同区域以及全球物流的物质循环。

2、国际化:贸易业务的全球化乃至经济全球化趋势得使港口在业务中的所占作用日益重要。目前而言大多港口都从事了国际物流行业的服务:进出口商品报关服务、存储、流通加工、一条龙服务、甚至还有订货、代收的服务。

3、系统化:国际物流行业把仓储、运输单一的职能外延为仓储、配送、包装、运输、装卸以及流通加工等多个职能。这些新职能系统可以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等途径进而形成物流的大系统,可以控制整个货物的流动,最终达到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并更大程度上的满足客户需求,更为有效的服务于国际物流行业业务。

4、多功能化:国际物流行业已向多功能发展,日益逐渐形成了一物流中心,提供仓储、配送等提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务。

5、信息化:由于全球化趋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不听的高速流动,电子数据的转换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不断的扩展,使物流效率急速提高、国际间货物流动同时也更加便捷、迅速。

二、国际物流行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1、国际物流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国际物流行业所涉及企业所在宏观环境主要有: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要素。在开展国际物流企业的战略研究时,分析一般侧重于对经济要素层面的分析,要求全面准确的找出核心的要素,以此可以判定市场与宏观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制定战略性计划的基础。

(1)世界整体的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的一致的发展途径是发展远洋海运和发展国际物流行业业务的发展基础上的合作共赢。它随科技进步和国际政治的多元化引发了国家之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从而对世界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世界区域间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向前发展必会导致区域贸易的量的增长,从而会带来国际物流行业业务总量的不断上升。

(3)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正因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个国家经济均开始依赖国际贸易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交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公司的投资生产经营等日常经济活动已经涉及了一百六十多个国家。经济一体化直接带来了国贸、海运的增长,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壮大推动了集装箱运输、综合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4)国内经济的茁壮发展

港口运营情况则是国内经济发展好坏的指南针,经济发展的情形和港口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例如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国内的发展势头必然进入高速增长的春天时期。

(5)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就中国而言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进程,第二产业将不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日常的进出动也就更加的频繁和正常化,这样势必就会造成集装箱运输方式需求不断增长。国家的产业整直接就影响了国际物流运输的货源组成结构和数量。

(6)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曾在教材中看到,现目前国际物流的范围内的国际贸易中有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运输是由远洋海运完成。随着我国政治的日益开化,我国贸易业务随之也开始了飞速发展的路程,中国入世后的又开展了新的贸易格局,然后加工贸易兴起、保税区兴起,贸易量持续增长的势头都给国际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行业环境分析

国际物流行业的繁荣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对国际物流行业进行此行业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弄清楚国际物流行业的业务运营情况及整体上的的趋势,从而可以明白国际物流行业生存和发展所涉及到的机遇及威胁,从而从宏观上指导竞争,最终为国际物流行业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方案。

1、行业前景分析

要重点把握国际物流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前景,以便从整体上摸清行业的现实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分析国际物流行业的运营规模,还必须调研社会对国际物流行业的需求总量增加或者减少的趋势,国际物流行业中所涉及企业的的社会服务承接能力,国际物流行业所提供的服务与社会需求量相比较是是过剩还是尚有不足。

要对国际物流行业企业自身规模的发展趋势与行业进行比较,企业现有规模是否过大、过小还是正合适。与此同时还要对本物流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与竞争优势进行分析,与行业内领头企业比较,在经营状况、经营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还要对国际物流行业的行业技术情况进行分析。行业技术情况对行业发展影响不小,尤其是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年代更要对本企业当前的技术水平进行准确分析。

2、港口行业竞争分析

国际物流行业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分析是对其战略分析的重点组成部分,竞争是促成策略的试金石。企业制定战略目的是在市场争中击败对手,以获取发展的空间。企业间的竞争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运输方式间竞争:现行主流的运输方式除水运外,还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方式,多种方式之间对国际物流行业互补又相互竞争促进。随着货运业的发展,各运输方式间的壁垒正逐渐被打破,各运输方式间的焦点越来越多。比如,高铁建设及高速路的建设,传统的航空运输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综上,各运输方式间的可替代性逐年升高。

国际运输成本与服务质量将进行正面比较。这将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比较进行抉择,最终引起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也开展竞争。

(2)c境外港口间的竞争:不同地区的港口由于地理上的差别,与此同时多式联运与国际物流行业市场主体的日益的重要化,共同造就了现阶段国际港口之间的的残酷竞争。所以要着重分析富有竞争力的国外港口。比如它的业务规模、理货能力、发展目标等战略。

(3)国际物流行业同行企业竞争:所要进行的分析从新企业和现有企业之间进行。除了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就同行国际物流企业的数量和运营能力进行分析。

四、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1、国际物流企业的实际实力分析

在分析战略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自己的情况。在与同行的竞争企业进行比较之后,还应找出所分析的企业与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及不足之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才能让自己企业在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地理区位:地理区位的优势是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所具有的无法复制的优势。对国际物流行业中的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的市场情况要有正确的认知。比如要从港口条件、在交通中的独到地位进行总体评价。

(2)国际物流行业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港口是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主要的运输方式共同构建了以港口为中心的运营网络。所以国际物流企业要与本企业发展相关联的运输方式所承担的货物数量进行比较。

(3)港口基础设施分析

港口的基础设施有泊位、航道、堆场、装卸设备、作业船舶等。对港口运营现状、装卸设备的数量、泊位的靠泊能力、堆场的容量等数据要进行逐一的分析。

2、国际物流行业的腹地分析

腹地分析指的是港口进出货物的数量。腹地货物结构一般比较稳定,但如果腹地区域经济状况良好,经济持续发展或者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那么腹地区域的货物也会逐步发生改变。

腹地分析一般以省份为单位,分析进出港口货物的数量、品类、占贸易的比重、占吞吐量比重或者不同运输方式的承运比重,可以找出重点省份及其货类。

参考文献:

[1]张铎,张耀平等.国际物流行业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包键民.物流现代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国杰,于海洋等.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4]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赵春明.企业战略管理一一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第11篇

关键词:物流人才;供需;不对称

Abstract: Talents in logistics are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s of it so that it is a strategic issue to deal with the asymmetry of the supply-demand for talents. An overall review of the supply-demand has been made in this paper firstly,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logistics. Then the solutions are discussed to achieve the symmetry of the supply-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end.

Key words: talents in logistics; supply-demand; asymmetry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的升级发展,中国的物流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显露出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重要作用。然而,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推动,因此,物流人才已经被作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战略因素加以对待,然而,纵观我国的物流人才市场,呈现出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企业高薪难觅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各物流公司纷纷裁员,出现了物流人才供需不对称的矛盾,这已成为制约物流行业持续长足发展的瓶颈。

1我国物流人才供需不对称现状分析

1.1现状分析

1.1.1物流人才绝对短缺

目前,中国的许多高校与职业院校都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但单从数量上也难满足物流企业的需求,何况既懂得物流管理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2007年10月,国内某著名物流企业开出100万年薪的条件聘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结果应聘者寥寥,物流人才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制约着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权威预测,中国未来20年里,物流人才紧缺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为50万左右。因此,物流人才短缺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物流战略问题。

1.1.2物流人员相对过剩

与物流人才绝对短缺形成鲜明对比的现象:企业(对原物流企业)物流平庸人员繁多,许多企业将富余人员安置到自己的物流企业或部门。由于企业的物流人才短缺,又没有合适的物流人才引进,只好用普通员工代替物流人才从事相关物流工作,使得物流经营水平低下、效益不高,难以发挥物流的增殖功能。这样,不但影响着物流企业或部门的运作,而且也阻碍了企业的战略发展,更难以适应企业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地分流企业的繁余人员,重树物流人才的地位,也将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当务之急。

1.2原因探究

1.2.1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从事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主要有三种模式:学校的专业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的证书培训和企业的技能培训。这三种物流人才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流人才紧缺的压力。但由于这种教育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以及自身的缺陷,造成了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学校培养的“准人才”适应能力差。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开设这类专业时间不长、教学设备不完善,绝对大多数学校没有物流实验室,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次上,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有效地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第二,社会培训机构参差不齐。由于物流人才市场供需的不对称性,面对物流人才的供不应求,社会上纷纷涌现了各种培训机构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培训,通过短期培训,颁发物流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催生了培训机构的急功近利,使得通过培训获证的学员缺乏物流管理知识、工作能力不强。第三,企业的技能培训浅尝而止。面对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高素质要求,而现有人员又难以适应物流管理工作,不少企业就通过员工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经常停留在技能层面或专家讲座,出现投入少、见效快的短期效应,虽然可以环节燃眉之急,但并非企业物流发展的长远之计。

1.2.2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认识偏差

由于物流行业在中国的起步较晚,它的相关理论的普及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很多的企业或公司为了彰显自身与时俱进的思维,将其企业或部门冠以物流这一名词,但是,许多企业对物流的认识都不够科学与完整,认为物流就是围绕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更有甚者,将仓储、运输、保管、配送等单一的经济活动等用于物流,由于对物流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定位,相对应的就产生了对物流人才的认识偏差,认为从事物流不需要专业的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是传统工作的翻版,这就出现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轻视,从而也影响了物流的发展,更有不少企业将物流部门作为安置繁余人员的基础,更使得物流步入了徒具虚名的发展怪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认识偏差,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认识,这也严重地影响着物流人才的正确社会定位。

2物流人才需求对称性特征

2.1宽厚的物流管理系统知识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作为现代物流人才应具备宽厚的物流管理系统知识。

2.1.1物流管理知识。物流管理的核心要从宏观上实现资源整合、微观上实现精益运作。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熟悉该行业的基本流程,掌握物流系统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等方面的相关技能,还应有从宏观上把握全局的能力。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物流中心规划与布局、货物的运输与配送、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机械设备的基本运用原理、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

2.1.2财务知识和其它商业知识。物流之所以被称作“第三利润源”,就是通过节约成本的方式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高级物流人才,应精通财务知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地为企业进行“物流诊断”,分析出物流成本并加以降低。同时还要有会计、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贸易地理等商业知识。

2.1.3英语水平。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已成为跨国家的交流工具,要想成为一个高级物流人才,英语的掌握不容忽视。

2.1.4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由于现代企业的物流运营对信息系统有相当高的要求,高级物流人才除了能够熟练掌握电脑使用技能和办公自动化工具,还必须对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在企业信息化浪潮中正确地判断企业的物流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为企业的物流变革指明方向。

2.2综合的物流基本素质与能力

物流管理人才作为经济管理中的稀奇资源,不仅有专业知识的要求,还有综合能力的要求,这些素质与能力包括:

2.2.1良好的沟通和把握全局的能力。良好的沟通是工作顺畅的基本前提,它包括情景感知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反应速度等。调查表明,36%的岗位对应聘者提出了这一要求。

2.2.2计量与技术技能。统计分析和数学方法是计量与技术技能中最重要的两项能力,运用这两项技能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在大量数据中提炼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总结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预测未来,较快地掌握顾客的需求并为之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2.2.3规划未来蓝图和团队合作能力。我国物流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作为物流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应具备一定的预测的能力,在规划未来的过程中既不能好高骛远,一味的追求业务的发展而忽视了自己的能力;也不能过于悲观,而应该依据自己的实力,客观地对企业的未来进行规划。同时在现代企业中,有很多大的项目和业务复杂烦琐,通常要通过几个人组成团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和完成。在调查中有11%的岗位都有此要求,因此团队合作能力是物流人才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3对策研究

3.1转变观念,重新定位物流人才

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实现物流人才需求市场的对称,实现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使物流人才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当前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物流人才观,给予物流人才应有的地位,让真正的物流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物流人才是指在物流工作中,熟练掌握物流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物流操作技能,并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物流难题的人员,这是一种高素质的管理与操作人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物流人员往往只是一个单位的普通职工,地位低下,待遇偏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要加强物流人才培养,首先应树立物流人才观,也就是说物流人才是一种新型人才,他们是推动物流技术创新和实现物流科技成果转换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在全社会动员各类宣传工具,营造物流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物流人才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能够使他们脱颖而出。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营造有利于物流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大力宣传物流人才在生产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在全行业甚至全社会营造重视物流人才的氛围,形成尊重物流人才、重用物流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3.2细分市场,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为了有效地解决物流人才需求的对称性问题,首先是对物流市场的正确细分,应根据物流市场人才的需要,开办设置符合实际、面向社会的物流专业与课程,同时建立健全物流专业的教育体系,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人才。建立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需要完善包括高职、本科、研究生的相互衔接的教育层次,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大高职层次的培养力度,扩大办学规模。要注意高职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以培养中级物流人才为主。鉴于我国尤其缺乏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应特别重视研究生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在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中提倡联合培养和学科交叉,以提高物流人才层次的合理性。

按照物流市场和职业类型需要,科学设置物流专业课程。在具体实施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鼓励和允许教育培训主体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职业类型需要,开办和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这一新的学科专业应是许多传统学科的高度融合,是一个集结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管理学、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而非原有学科的简单转型。在合理优化物流人才专业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吸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信息,完善物流课程设计。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由于物流业操作性强,因而,教育培训活动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培训中淡化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多种手段,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通过市场调查、方案制作、工厂实习、企业实地考察参观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模拟实验室,强化物流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3.3强化激励,促进供需市场对称

从激励的角度来看,员工未被满足的需要是有效激励的前提条件,它由生存激励和精神激励所构成。生存激励是指企业对员工工作给予的物质报酬,如工资、福利、股权、期权以及职务消费等。精神激励是指企业满足员工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非物质的需求,如成就、地位、尊重、友谊、安全、健康、自由、成长等。如何有效地将物流人才的生存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效整合,来实现物流人才市场的供需对称呢?只有建立物流人才激励机制,引入科学评价体系,通过强化激励这个杠杆来加以调节。

物流人才的涌现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来实现,但广开贤路、营造人才聚集的宏观环境无疑可以加速人才不足的现象的改善。广揽社会贤才能够迅速在物流领域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此举也必然会加剧物流业内人才的流动。人才的全方位流动既能为每个人的顺利成长和能力的有效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又能使群体中单个人才的能力得到放大、强化和延伸,产生优化人才结构的结构效应。人才流动促进人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发挥,形成人才团、人才链,造成人才辈出的局面,达到最佳群体智力效应。因此,应重视物流人才工程中的“马太效应”,以此来实现物流人才供需的对称性。

参考文献:

[1] 马永刚,刘雅丽,张莉莉. 物流人才紧缺与物流人员相对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 中外物流,2006(1):37-39.

[2] 缪立新. 为物流业培养尖端技术与管理人才[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85-88.

[3] 王德荣. 未来20年中国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 物流世界,2004(1):124-126.

[4] 梁海琼,侯廷娴. 我国物流发展与物流教育现状的分析[J]. 商业经济文萃,2004(10):36-39.

第12篇

关键词:长尾理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经营模式;物流行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0-000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0.002

在传统行业中商家注重热销品的培育,对某种某类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极其推崇。在这种营销环境中短期利益被放大,长期行业发展被忽略。行业各界也在寻求相关技术解决手段,其间长尾理论因其独特的视角被行业所认可,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经营模式的转变。

1 长尾理论提出的背景与实践

在近代传统营销领域中,信奉的是二八定律。极少有人考虑剩下二的商业价值,这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是绝对不适合的。长尾理论第一次提出在营销领域的是《连线》杂志,作者明确指出在消费基数足够大的情况下,二八定律中的二完全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甚至利润空间远大于八的既有利润。长尾定律中提出的技术点,恰巧符合电子商务的行业特点。

2 电子商务与物流关系

众所周知,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石首当其冲是物流,如何快速、安全地将农村电商的农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电商其服务的落实端是物流,物流是电商的体现。其中如何给客户良好的购物体验,是物流端需要落实的。同时农村电子商务也是物流的保障,物流是依托高速发展的电商而发展的,电商的繁荣保障了物流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繁荣又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双方互相保障。

3 长尾理论下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轨迹中,符合二八定律的八已经被行业细细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维持行业发展新的领域亟待开发,其中农村电子商务因物流的对其制约,成为符合长尾理论的新出路。

3.1 农村肩负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重任

农村是近年来网民增长最迅速的群体,其同样肩负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重任。农村信息化早已被政府提到政策水平,相关职能部门为农村信息化出台相应政策。早在十一五期间解决各村信息化基础的网络问题,就被电信系统所要求。在相关政策的刺激下,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延长覆盖面,为农村信息化做出坚固的基石。

3.2 农产品的规模化推广销售亟待解决

在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土地种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产品的销售无法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农户在辛苦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因未找到合适销售途径,无法直接供应超市农贸市场,需通过中间商来完成相关的对接,中间商为争取中间差,往往压低农户的价格。这种情况下辛苦劳作的农户,却为他人做嫁衣。另外,因供销信息不对称,农户种植的农作物往往不符合市场没有需求,导致大批农产品滞销,虽然通过政府的补助调节可以缓解农户的损失,但无法从根本解决信息差。

3.3 日常生活用品方面有巨大商机

因单个村庄人口基数相对较少,对应的商业也非常匮乏,没有同行竞争,在农村中生活用品往往品种单一,且单价相对市场价偏高。农村人口因其年收入普遍不高,对价格导向依赖较高,电子商务价格优势正符合农村人口消费习惯,潜存巨大商机。

4 现有物流存在的问题

4.1 设施现代化水平低、成本高

在农村电商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物流已经成为各大物流大佬必争之地,但因其条件限制硬件设施更新较为缓慢,同时乡间小路修缮是长久的工程,无法一蹴而就,无形中整个农村物流网络效率大大降低,成本整体升高。

4.2 相关人才匮乏

现阶段物流已经技术相对成熟,以效率为先的行业内专业度要求也前所未有地被要求。目前针对物流行业的培训也悄然出现,但在二八定律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行业被忽视。恰恰农村物流是整个行业的短板,急需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

4.3 认识不到位

农村物流经营者一直是单兵作战,各自经营自己的网络。在库存厂房的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但对于开拓市场或是区域联盟上不够重视,使得行业的整个建立中只是各自成定并没有成线或是成片。

5 长尾理论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方向

5.1 发展渠道差异化

利用长尾理论发现行业中,小众领域,被忽视的未开发的商业版图,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对物流的要求是多样化服务、差异化产品,通过开发传统物流无法触及到的小众领域,实现新的行业增长。

5.1.1 贴身定制服务。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市场化已经相当成熟,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成为商家的发展导向。为消费者贴身定制服务,成为优于一般物流公司的法宝,通过贴身设计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产品体验,同时开阔了进一步发掘新消费者的渠道。荷兰的TNT公司就采取上述经营策略,开发APP通过手机沟通服务每一位客户,达到了良好的产品体验,目前TNT公司已经跻身国际十大物流公司成员。

5.1.2 开发增值服务。物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大环境下对物流公司提出全面发展要求。传统基础服务必须过硬,在这个基础上增殖服务是大客户的基本要求。目前这个领域还处于萌芽阶段,产业正在尝试帮助客户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网络设计等。

5.2 完善硬件与软件建设

5.2.1 硬件条件。近年来,物流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完全自动化相比,我国目前的阶段还有待提高。因硬件的不完全先进,阻碍了长尾理论的应用。在物流行业科技依然是第一生产力,目前物流行业正在升级硬件,在这基础上才有助于行业进一步发展。

5.2.2 软件引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人才短缺。这问题不会影响长尾理论的实现,同时还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在这个基础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组建也十分重要,其可帮助企业快速组建架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同时可以完成公司的相关培训事项,真正促进公司的循环发展。

综上所述,长尾理论在物流行业同样适用,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为物流发展指明方向,为整个行业的多样化做出贡献,帮助企业在找到自身发展的道路基础上为企业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俊.长尾理论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探析

[J].中国市场,2007,(41).

[2] 高盛.关于长尾理论的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研究

[J].中国储运,2015,(7).

[3] 解新华.基于长尾理论的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研究[J].电子商务,2013,(7).

[4] 平海.基于长尾理论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路径探讨

[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1).

[5] 谢泗薪,袁姣.第三方物流企业差异化攻略:长尾理论新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6).

[6] 严奉刚.基于“长尾理论”的市场营销新探[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7).

[7] 张琳,吴文娟.标准化战略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长尾理论[J].战略决策研究,2013,(5).

[8] 郭玉杰.长尾理论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