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工程的应用

物流工程的应用

时间:2023-07-27 16:2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工程的应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工程的应用

第1篇

1引言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我校全面修订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物流工程专业结合CDIO理念建立了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本文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就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一些探讨。

2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进行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校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本专业对我校四届毕业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从四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仓储、运输、采购、物流金融、供应链、业务处理及大客户管理以及信息等多个领域。一方面学生就业面宽泛,与专业的相关程度较高,达60%;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主要是要增加企业实践。具体如图1所示。

3支撑条件建设

3.1校企联合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积累了很多经验和资源。目前我们已与企业签订了联合实验室协议,校企共同承担专业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的项目开发,共同研讨软硬件环境的搭建,为我校物流工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2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本专业已按照四大核心能力的要求搭建了软硬件环境,并尝试开展模块化实验教学。通过不断地摸索和积累,我校物流工程专业较好地利用了校友平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10余家,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这些条件的建立为我校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平台。

3.3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聘请行业、企业精通物流运作管理、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发挥他们懂技术、知工艺、掌握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另一方面采取合作研发、企业实践等多种措施,让教师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将自身的学科知识融入到企业的实际运作当中,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教师和工程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4结论

第2篇

[关键词]物流工程;培养方向;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53-02

物流工程是一门将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我国对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少,招生规模也较小。与物流管理专业比较,物流工程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培养模式也不尽完善。因此,对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1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现状

我国自2002年开始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由于各院校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信息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大部分院校专业定位以机电、运输和规划为基础,部分学校以系统仿真和信息技术为特色。

2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向的制定和分析

陕西科技大学从2002年招收物流工程方向的本科生,我们基于“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的观点,在总结国内外物流工程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结合我校的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制定我校物流工程专业未来的培养方向为:

2.1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因为物流工程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

(1)物流节点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评价体系;物流项目的运作与管理模式等。

(2)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将企业物流与生产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2.2物流装备技术设计与应用

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因此对物流系统硬件设备的设计、管理和应用对于物流系统的顺利实施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大型的配送中心一般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需要物流工程人员进行分析和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和管理;所以物流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设备设计与分析计算等知识。

(2)制造业现代物流设施设备系统设计和分析。制造业中现代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现代物流设备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例如:工位器具、输送设备、无人搬运车、分拣机和分拣系统等都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

2.3物流信息技术及集成

从根本上讲,现代制造企业的物流建设是信息系统的建设。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和集成化是提高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内容。

(1)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工具。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手段,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2)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内的计算机系统,并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表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物流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二是物流自动化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共同构筑现代物流系统。

3培养方案的实施

以上培养方向的实现,必须在课程体系的制定、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制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为此我们围绕以上培养方向,按照课程群的思路制定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①机械装备类课程群: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控制工程、物流装备技术等。②信息类课程群:计算机原理与接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等。③规划类课程群: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系统仿真、运输规划与配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④物流管理类课程群:供应链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学等。

该课程体系的制定兼顾了物流设施设备、信息、规划和管理等物流的核心内容,并且充分体现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明会,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11):123-124.

[2]鞠颂东.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J].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06(5):8-23.

第3篇

2010年5月,广东省正式启动建设“智慧广东”计划,提出要率先发展物联网,其远景目标是打造数字广东、智慧城市、知识经济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

在这一背景下,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充分将融合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通信网络技术(3G、Internet)、空间信息技术(GPS、GIS)、传感技术,运用到全国物流协同管理、放心食品追踪溯源、危化品全方位监管、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集装箱资源整合、综合智能停车管理、国际国内双向采购等七大示范项目中,从而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行业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监管信息化水平,构建现代物流文化,推广低碳物流,通过物联网的建设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马仁洪常务副会长表示,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强调以“改造物流装备、培育企业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行业自律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整体捆绑為建设内容,通过“四硬一软”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為物流企业(园)提供脱胎换骨的解决方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从而推动物流产业升级,规范物流市场,制定物流相关行业标准。為此,围绕示范工程“五位一体”的建设内容,从2010年起分别选择了一批符合条件的试点单位开展示范工程,其中首批示范工程已初见成效。

据了解,危险品全方位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于2010年12月27日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启动,作為物联网示范工程的一个子项目,该系统对危险化学品等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运输等过程的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危险化学品的状态信息、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使得危险品储存企业、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市级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安全监控与生产管理。而各级政府则可以通过市级数据交换平台对安全进行检查,形成互联互通的协同监控系统,一旦发生突发紧急事件,可以通过监控屏幕或手机进行远程可视救援指挥与通讯联系。同时还可以对RFID、GPS及各种传感器自动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报表,帮助企业、政府监管部门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对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统计,為重大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危化品全方位监管物联网示范工程是以中外运瑞驰物流有限公司、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為代表的试点项目。而中外运瑞驰物流有限公司实施试点以来所取得较明显的效果,该公司安装了全国物流协同管理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系统,首批在200台危化品运输车辆上安装3G GPS、综合智慧控制器、液体精密传感器等设备,部分示范项目已正常运营。

中外运瑞驰物流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刘珀均表示,大亚湾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在推进中外运瑞驰物流技术升级的同时,也将推动大亚湾区物联网的发展,抢得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先发优势,对促进大亚湾区实现信息现代化国家级石化城的战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公司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清楚地通过视频连接员工(危化品运输车驾驶员)在路上的工作状态、车辆状态,货物的安全状态。”

随着一辆辆车身上标识着“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一中国外运”字样的危化品运输车的开出,大亚湾的物流产业渐入佳境。去年全区物流企业营业额约20.3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9.5%;物流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5.3%。

“智慧”快递

智慧快递物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始于2011年5月18日,以广州白云区弘森国际物流中心為基地,其目的在于借助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通过创新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整合周边的快递资源,用三年时间打造全国首家最具规模的快递聚集区。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建立快递的综合监管与预警体系,建立华南地区空港快递中转枢纽,形成以空港為基础的多式联运及国际快递采购中心,打造集约生态型的快递集聚区,完成了整体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实施方案。

据了解,通过物联网的启动及策划,推动了园区的集聚度,目前已经聚集了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58家,占园区企业65%;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段,联合省公安部门,正在开展集聚区快递企业物流过程的走私、贩毒监管系统的建设,已经启动建设快递服务公共平台;此外,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等四个协会还联合举办了物流与电子商务论坛及快递物流业务对接会,进一步推动了物联网在快递集聚区的应用。集聚区的物联网应用对快递物流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吸引了部分快递企业进入集聚区,加快了集聚区快递企业的集聚度。

南方物联网信息中心主任吴迪表示,我们感受到了物联网的热度,行业的应用慢慢走出了新路径。南方物联网的9项示范工程,已经密锣紧鼓地在广东省21个地市中心平台实施。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南方物联网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广泛联合行业力量,跨行业整合资源,共同投身物联网工程的建设,联合了大批信息化物联网软、硬件企业、物流装备企业、第三第四方物流公司和车辆制造企业。

至于试点工程是否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压力?对此,吴迪表示,“目前只是小规模的试点,成本方面增加不是太多。”他举了一个例子,“目前肇庆市致美物流共拥有70多辆城市配送货车,在物联网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之后,一年营业额达到2亿元左右,成本将下降5%,因此我们看到,物联网技术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第4篇

【关键词】JIT,物流

1.JIT概念

JIT(Just In Time)一般译为及时生产方式或及时供应制。JIT 是一种生产方式,但其核心是消减库存,直至实现零库存,同时又能使生产顺利进行。

2.JIT 物流的构成和实施方法

JIT 的目标就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看板管理方式(也称及时管理)中,采用拉动概念,通过及时化和自动化来实现彻底消除浪费,从而使库存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2.1平准化生产 这是一种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平准化方式是在生产线上同时加工由多个品种组成的生产批量。这种思考方式应用在物流配送中,指供应商针对同一个企业的需求,将多种产品组合起来,集中进行运输和配送。

2.2 看板方式看板方式是 JIT 基本原理的最集中体现,看板上表示出相关作业所需要的信息,后道作业向前道作业提取材料时必须出示提料看板,前道作业按看板所示的材料名,需要数量进行生产,并在规定的时间向后道作业发货。

2.3借助高科技, 尽力消除不必要的浪费 JIT就是去除在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多余的环节。在 JIT 物流过程中, 借助高科技,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每个人在物流过程中实现增值。

3.JIT在物流中的应用

3.1 JIT思想在运输企业的应用

JIT思想在流通企业的应用比较早,这首先是因为准时思想在物资采购供应中的应用于推广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航空公司实行购票、登机、行李发运等一条龙的准时化服务,在提高顾客满意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体现JIT思想,航空与汽车客运公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服务运作的绩效:

(1)采用订票系统,减少排队等待现象

(2)改造服务工作流程,采用一站式服务,减少服务手续

(3)进行现场改善活动,提高现场服务质量

(4)改造候机室的布置,让顾客以最快的速度登机,减少各种时间浪费。

(5)利用各种可视化的工具进行服务可视化管理。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应用外,运输企业还可以应用JIT思想进行准时化车辆的调度,减少闲忙不均的现象,提高车辆、司乘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自我质量管理水平,减少监督。

3.2 JIT思想在邮政服务部门的应用

邮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服务部门,它的服务质量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在邮政服务运作过程中,要求邮件递送快,同时没有差错,减少顾客等待现象,减少邮件积压,因此邮政部门应用JIT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1)优化邮政物流系统,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和指挥调度系统

(2)开展旨在减少邮件错递、漏递的服务质量改善活动

(3)优化现场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排队等待现象

(4)建立标准化服务模式,规范服务操作规程,并不断减少服务时间

(5)优化邮件储存系统,减少邮件积压、遗失、损坏现象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联邦快递和 UPS 为代表的快递行业。快递作为物流行业中的高端, 客户群庞大而分散, 时效性要求极高,因此, 利用工业工程技术合理的规划线路、人员、时间、车辆、飞机、信息等各种资源, 以达到快速、准确的递送货件的目的, 就成了快件业者最基本也是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快递业是工业工程技术应用之集大成者。

4.我国物流有效应用JIT的启示

回顾国外JIT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 “局部优化———整体优化———全局优化”的发展道路, 这对于我国在物流行业应用工业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1)设立专业的工业工程师职位, 将流程规划和改进的职能从管理者职能中剥离出来, 聘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工业工程研究。这是因为应用工业工程需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 而这部分专业知识不需要管理者掌握, 也难以被管理者掌握; 同时, 工业工程的实际应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观察、记录、分析动作, 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管理者往往没有如此充分的时间跟踪整个作业流程, 分析每个作业动作。

(2)从微观操作环节开始, 先进行局部优化。微观操作环节, 即每天作业人员的工作, 例如单证整理、单证传递、库位管理、搬运动作、装卸技术等等。这是工业工程中最经典的技术, 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制造业中往往有这样的案例, 将生产线的某些环节重新排列或者对工人的动作进行优化, 即可产生翻番甚至数倍于投入的经济效益。相比之下, 即使采用非常先进的设备, 如果流程设计和人员规划不合理, 导致设备闲置、人员重复, 不仅达不到设计中的效益, 反而会产生浪费和亏损。

(3)应用标准化的动作研究、时间研究, 规范人员配置和班组设置。物流行业往往需要 24 小时保持运作,同时又会在运输工具到达或者离开时出现作业高峰。因此, 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 确保企业在预定的时间段内, 运用最合理的人员安排, 到达作业效率的最大化, 是工业工程在物流企业应用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实验室组成及功能

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依据装备物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需要,可规划为以下八个部分组成。一是“装备物流理论研究组”,主要完成装备物流基础理论研究,包括装备供应链理论、装备物流规划设计、装备物流效益评估、废弃装备物流、战时装备物流和装备物流标准化等方面研究,为装备物流提供科研与学术交流平台。二是“装备物流储运技术实验组”,主要完成装备物流储运技术开发研究,内容包括仓储自动化技术、仓储环境控制技术、仓库规划与优化技术和装备物流运输优化技术、配送技术、野战装卸搬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实验,为装备物流仓储、运输、搬运工程技术的研究、仿真和评估提供实验环境。三是“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组”,主要完成装备器材包装工程研究,包装新材料、新工艺、新检测技术的开发、试验与评估研究,装备物流包装论证、设计及生产研究,装备物流包装标准化、管理自动化研究,装备物流包装综合试验与评估研究。重点进行整装封存、保管、特殊包装、战储物资包装等领域技术开发与实验,为开展装备物流包装工程技术研究提供科研平台。四是“装备物流保养技术实验组”,主要完成装备物流保养技术开发研究,包括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封存包装仪器检测、质量检测与失效分析,装备器材质量分级和失效分析,保养技术规范研究与制定,保养技术的培训与推广等,为装备物流保养工作提供研究实验条件。五是“物流设备技术实验组”,主要完成物流设备及技术研究,包括国内外物流设备最新技术的跟踪及分析,物流设备论证、选型与改造,野战物流设备的设计与研制,物流设备的保障配套技术手段研发等,为物流设备研发提供科研与试验条件。六是“战时装备物流仿真实验组”,主要完成战时装备物流仿真实验研究,包括装备物流战时保障过程仿真与评估,供应链仿真优化,战时装备物流运输仿真,装备物流中心规划选址仿真等,为战时装备物流仿真实验、方案评估和仿真训练提供科研条件。七是“装备物流信息化技术实验组”,主要完成装备物流信息化技术研究,包括仓储管理系统、可视化运输管理系统的开发,装备物流信息系统集成,装备物流信息系统测试、评估和标准化管理等内容,与此同时,还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加密数据传输、自动识别、地理信息平台、定位技术、智能认证技术等关键信息技术的跟踪、开发与应用等研究,为装备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装备物流信息系统培训提供科研条件。八是“物流人才培训中心”,依托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进行物流专业教学,完成物流人才培训。主要借助实验室现有的教学力量和科研条件,成立专门的物流人才培训中心,为全军装备物流人才的培训、轮训教学提供师资力量和教学实习场所。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

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可以规划为以下部分:装备物流基础理论、管理理论、发展理论研究;装备供应链理论研究;装备物流标准化理论与应用研究;装备物流采购与筹措管理研究;装备物流仓储理论与技术研究;装备物流运输、配送规划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装备物流包装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装备物流保养理论与技术研究;物流设备技术研究;装备废弃物流研究;战时装备物流仿真评估研究;装备物流信息化技术研究。

三、实验室建设路径

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涉及内容多,建设难度大,要根据建设要求,成立课题组,负责实验室建设的论证、规划、设计、实施、验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确保建成高水平实验室。首先,深入相关物流教学、科研院,所和有关物流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现代物流前沿技术和实验室建设情况,到军队有关院校和相关研究所等就实验室建设情况进行学习调研,掌握装备物流工程试验室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沿。其次,按照装备物流发展需求和装备保障实际情况,制定试验室建设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第三,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条件,并优化组合现有装备物流科研基础设施,横向联合,聚集优势资源。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采取总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思路,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统筹结合,区分主次,分期有序完成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实现实验室规划设计功能,为系统开展装备物流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等服务。

四、实验室运行与职能

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建成后,可以展开平战时装备器材物资的物流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应用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丰富和完善装备物流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开展装备保障物流能力评估研究;进行装备物流人才培养和装备物流学术交流,为提高通用装备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建成后的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对相关单位和机构开放,支持高水平装备物流科研工作的开展,其职能定位是:决策支持:为业务主管机关提供装备物流方面的决策咨询,为装备物流领域的长远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议。学术交流:通过装备物流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与军内外有关物流学术研究机构交流合作,组织装备物流学术会议,出版学术专刊,成为装备物流研究交流中心。科技创新孵化:通过装备物流工程实验室的高水平科研开发与研究,成为装备物流工程科技创新孵化基地,为装备物流工程技术创新提供科研环境与孵化平台。人才培训:依托装备物流专业教室、实验室,承担物流专业教学与人才培训任务,成为物流人才培训中心。

作者:李庆全王建平田小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驻厂军代表

第6篇

关键词:物流学 学科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1 引 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 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 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 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第7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质量评价 保障措施 物流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477;F25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70-03

引言

物流工程专业是我国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的一个新兴专业,是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和基础。要发展和建设好物流工程专业,其中实践教学始终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此,物流工程专业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在实践教学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尝试和创新发展。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体来说,就是要对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个性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使之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构建与物流工程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比如说开展物流综合实训教学离不开物流设备和模拟软件的支持等。虽然理论教学是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但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则是重中之重。为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必须在实验室条件、校内外实习基地条件、师资条件、管理制度条件等各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推动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此外,根据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为加强对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水平管理,还应建立并完善物流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经济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

一、改革保障措施

(一)校内实验室建设方面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实验室条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对实践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加强物流工程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就必须要有符合物流工程专业要求的实验室条件。这也是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的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物流工程专业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验室条件方面,与其他成熟专业和品牌专业却有着明显的差距,缺乏与物流工程专业课程相吻合的教学设施和设备,难以满足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因此,对于像物流工程这门的新兴专业来说,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是当务之急。要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的要求,开发实践教学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尝试,逐步加大投入,建立从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一系列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所以说,加大实践教学资金的投入是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在探索物流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可以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学校实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综合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整个四年的教育和学习。加强实验室建设,更新物流信息实验室的软件,开设物流仿真实验。目前物流学院已建成物流工程技术实验室和物流信息实验室,实行开放实验,创造条件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此外,应实行开放实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依托物流行业和社会各相关单位,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与企业共建,既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又可以服务社会和企业。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应用型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践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水平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有直接影响。校内实践基地工作的重心在于专业内容的模拟实现,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校外实践基地则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全方位发展。

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学生能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面对物流工程实际问题。但是,由于物流工程专业办学时间较短,实践教学校外资源缺乏积累。按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技能训练的要求,物流工程专业可以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比较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除学校统一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外,原则上学院也要有若干个与物流工程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并注重合理布局、数量适中。这些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课程现场教学、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的需要,在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教师及校外工程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使学生从校内的模拟实训转到校外实训基地真题真做的实践学习,为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联系具有较好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训基地,为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深入物流第一线、了解物流的实际运作、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还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

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应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并在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协作关系。根据有关专业实践教学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需要,可由学校和学院分两级建立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但必须能满足完成教学实践任务的要求。为促进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高校教务处要会同有关学院不定期地到基地检查、评估教学实习情况。对协议到期的教学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建设一支符合物流工程专业特点相适应,并且具有比较丰富的工程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是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物流工程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可见“双师型”教师是物流工程专业对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工程实际经验和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建设中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重这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尽量提高这类师资的比例。为了提高双师型教师质量和数量,我们可以尝试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来实现。

首先,对有技术潜质的年青教师实施重点培养。年青教师都可安排到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室工作一段时间,随指导教师一同完成实验实训的准备、指导、考核全过程,从而熟悉本专业各个实践环节和流程,以及常用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和使用。然后派到企业工厂挂职锻炼,从事物流设备的开发与管理、配送中心规划、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等工作。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不仅可以更新知识结构还可以积累实践经验。积极把青年教师送到企业实践中去挂职锻炼,还可以尝试与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横向科研课题开发等工作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把中青年教师在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作为一种制度,只要长期坚持,一定能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势必推动“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其次,对于外部聘请的教师应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以达到优化实践教学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外聘兼职教师能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教师和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借助稳定的有丰富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来推动和深化校企业合作。学校可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有效的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措施。

此外,还可以组建由物流业界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导师团,聘请具有开拓创新经验的物流企业家作为学生的讲座教授和实习导师,形成一支品德高尚、经验丰富、相对开放的院外教师队伍,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制度与政策支持方面

制度的设置是科学管理的具体体现,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借鉴其他专业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结合物流工程专业特点,多措并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度保障的背景下,全过程管理和监控实践教学过程,使之实施更深入、作用发挥更全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一般包含实验室现场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制度、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制度等。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制度建设必须不断完善,运行机制要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并严格执行,认认真真把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政策支持方面,第一,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使领导班子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一致,重视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物流工程专业的科研和行政各项制度与运行规程,保证物流工程专业各项实践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第二,以实践教学工作为重心,坚持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形成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措施具体、有序推进的工作开展局面。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重视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全程监控。这些措施可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从而为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第三,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合理构建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与体系,不断探索和总结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和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压缩必修课和n内学时、学分;打通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二、经济合理性评价

改革项目经济性评价是对经济合理性进行计算、分析、论证并提出结论性意见的全过程,是改革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物流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也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日益增加。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是根本。为了全面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教学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在推进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离不开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经济性评价。所以,要根据物流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和工科的办学规律,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实践教学经济性评价体系。

对任何项目的改革保障措施都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所以,物流工程实践改革项目也应对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分析。当可供选择的方案多于一个时,还要对各个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和选优。经济性评价是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革项目实施前期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项目所要求的,在评估体系和评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经济性评价应该将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经济评价的职能作用。对改革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都要认真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目的是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实践教学体系的经济性评价涉及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通常有企业实践调查、课程设计、境外专业实习、品牌企业参访、毕业综合设计(论文)、物流综合模拟实训、科技创新训练等内容,实践教学体系的经济性评价,就是要对这些内容的教学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目的就是要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投入产出不合理的现象。对物流工程实践改革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时,我们会用到许多经济评价指标,若按是否反映了资金的时间因素来进行分类,这些经济评价指标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静态评价指标,如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它们不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主要用于经济数据不完善和不精确项目初选阶段;第二类是动态评价指标,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如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主要用于改革项目最后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

三、总结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工业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物流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用工程量化的分析方法对物流系统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系统的分析、设计与优化能力,从而实现系统的最大效率和效益。结合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物流工程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要结合地区特点和各校实际情况,在做好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的基础上,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各种改革保障措施的落实。本文男D谑笛槭医ㄉ琛⑹导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与政策支持等四个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条件保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对物流工程专业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经济性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实践教学体系的经济性评价,就是要对物流工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目的是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投入产出不合理的现象。要对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不断总结和反馈,把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推向前进。努力探索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同类院校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对于最终选择的最优方案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且经济性合理。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本校的特色,适合本校的发展。其中具体实现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参考文献:

[1] 邵桂荣.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运城学院学报,2016,(6):75-76.

[2] 谌芸,史东梅,龙太会.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土力学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0-81.

[3] 田炜.机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展望,2017,(1):353.

[4] 李方方.基于就业导向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改革[J].电子测试,2016,(5):60,39.

[5] 杨建军,郑秀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工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109-110.

[6] 赵东福,罗朝盛,路胜利,叶晗.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5,(5).

第8篇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物流管理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研究方法,以工程系统为技术依托的新兴专业。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与手段,了解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培养目标的具体定位上,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却有着较大的区别,经对国内数十所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比较重视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强调学生对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在教学方法上,本科院校虽说也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但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上,许多本科院校还是以理论教学为出发点的,将理论教学环节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具有更强的岗位针对性,强调学生对岗位需求能力的掌握,在专业素质的要求上,可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总结为:具有为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外语会话、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其相关的基本管理技能,有分析解决本专业一般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物流管理一线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

喻立:面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能力指标体系研究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25卷第6期在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的模式改进中,CDIO从具体的操作和应用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完整的实施过程和严格的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CDIO标准是直接参照工业界的需求制定的,因而能完全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CDIO的关联原则标准明确指出,采用产品和系统生命周期的开发,以及使用这一工程教育方法论,是强调它作为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及环境,即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联,而不是具体内容[1]。CDIO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和人际技能,以及对产品、工艺、系统的掌控技能,使学生能够引领新产品、工艺、系统的创新和运行[2]。CDIO培养目标涵盖了在组织中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全部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知识、实践能力、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等,每一个能力点都要具体落实到课程和课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情境和学习经验,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养成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系统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能力[3]。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特性分析

对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特性分析,可将各类知识分为4种类型,即:常识性知识、逻辑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创新型知识。

常识性知识指本专业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性理论和应用知识,通过对常识性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容和背景产生初步的认识,常识性知识是学生进行后续课程学习并形成专业能力的基础。

相对于常识性知识,逻辑性知识是逻辑思维的反映,一般具有因果逻辑关系,通过逻辑性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分析工具,要强调的是,逻辑性知识间的复杂关联决定了该类知识的隐性特征,因此,在制定专业学习进度计划时,需要厘清逻辑性知识之间的交互关系,既要避免课程之间的知识重叠,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在进行CDIO项目设计时,应充分把握逻辑性知识的更新迭代规律,使知识的传授更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技能性知识是学生所需掌握的与本专业操作流程相关的程序性知识和控制性知识,包含有大量的程序、规则、流程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性知识将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运作流程中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领域特性,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产生和提高,体现在学生对物流系统的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上,将技能性知识模块化和单元化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片面性,难以形成从系统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在CDIO项目的设计中,既要突出模块化技能知识的鲜明特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技能性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模块化知识与项目整体有机结合。

系统性知识是系统性思维和系统规划能力在专业领域中的综合体现,具有隐性知识特征,知识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的前沿性上,而且还体现在知识结构的复杂性上,CDIO培养大纲将学生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在CDIO项目教学计划中,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参与物流系统过程设计和规划的经历,让学生在“做中学”积累扎实的系统性专业知识。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指标体系构建

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物流专业的学生需要形成面向具体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ABET制定的认证标准EC2000提出学生应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等应知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具备全面的设计、分析、抽象和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应会能力。表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能力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应知能力应会能力物流系统认知物流技术认知方法论认知基本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系统分析能力采购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回收物流系统供应链系统运输管理技术库存管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其他技术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外语应用计算机办公应用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炼调研主题问卷设计能力文献调研能力总结与归纳能力定性分析能力定量分析能力环境协同能力系统运作能力团队协同客户关

系管理外部环境

的认识系统构思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技术合作能力客户行为理解能力客户需求预测能力客户关系处理能力宏观环境评估能力微观环境评估能力物流系统目标确定能力物流系统建模能力物流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物流系统诊断能力物流系统综合设计能力物流系统软硬件整合能力物流系统调试能力设计实施过程管理能力物流系统优化能力物流系统交付及培训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基于物流系统服务生命周期的客户服务意识在具备上述应知应会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在职业道德、人际交流以及自我学习方面具备应有的素质。参照EC2000标准及CDIO培养大纲对工程教育应达到的能力目标的全面表述[4][5],结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应知能力、应会能力、环境协同能力和系统运作能力4个方面提出面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CDIO能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应知能力

(1)物流系统认知

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架及运作机理,熟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系统特征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约束关系。由此,设定以下5个评价指标:采购物流系统知识、生产物流系统知识、销售物流系统知识、回收物流系统知识和供应链系统知识。

(2)物流技术认知

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基本特征,理解物流系统对物流技术的需求趋势及发展规律,熟练掌握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所涉及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知识。运输、仓储和信息管理是物流系统运作中的核心环节。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运输管理技术、库存控制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其他技术。

(3)方法论认知

掌握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方法。从战略、战术和运作层次上掌握物流系统规则中所涉及的客户服务目标设计、设施选址战略、库存规划与管理以及运输网络规划与设计所涉及的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知识。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

2.应会能力

(1)通用基本能力

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基本的对话交流,阅读相关的外文专业文献;熟练运用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撰写有说服力的专业技术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具备一定的演讲和呈现技巧。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信息获取能力

了解各种信息的综合来源,熟悉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的来源特征,熟练掌握访谈、焦点组、问卷调查及文献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流程。针对大量的信息能够提取其中的有效知识并予以诠释。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提炼并阐明调研主题能力、调查问卷设计能力、文献调研能力、总结与归纳能力。

(3)系统分析能力

了解物流企业诊断和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针对所收集的信息和资料的讨论与整理、掌握特征分析、趋势分析、假设检验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并能对具有相似性的系统案例进行归纳和分类。由此,设定以下2个评价指标:定性分析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

3.环境协同能力

(1)团队协同及交流

了解物流服务系统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明确自己在服务供应链中的个体任务和目标,自觉地以系统的终极目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不断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流程任务中的全面协同。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团队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流程技术合作能力。

(2)客户关系管理

“以客户为中心”是物流服务企业必须遵循的理念。在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时,关键是要把握客户需求的原因和本质,避免出现理解的歧义,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积极处理客户关系的能力。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客户行为理解能力、客户需求预测能力、客户关系处理能力。

(3)对外部环境的认识

包括对区域中与物流相关的地理自然条件、政策法律环境、交通基础设施、行业竞争态势以及供应链合作伙伴等宏观和微观环境的综合评估能力。由此,设定以下2个评价指标:宏观环境评估能力和微观环境评估能力。

4.物流系统运作能力

(1)物流服务运作的系统化构思

具备面向整体的系统化思维能力,凡事能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系统视角出发,进行总体的构思和局部项目的设计,能够厘清服务供应链中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由此,设定以下2个评价指标:系统目标确定能力、系统建模能力。

(2)物流系统的设计

了解物流系统中流体、载体、流量、流速、流程等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能够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对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作出准确的诊断,并能进行简单的物流系统设计。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物流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物流系统诊断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3)物流系统的实施

在设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物流系统的整合和调试,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系统运行的各阶段目标,随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系统的改进和调整。由此,设定以下3个评价指标:物流系统软硬件整合能力、物流系统调试能力、设计实施过程管理能力。

(4)物流系统的运行

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服务系统随时面临着改进和升级。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为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服务的职业素养和意识。由此,设定以下4个评价指标:物流系统优化能力、系统的交付及培训能力、学习能力、客户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2] 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 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2):1518.

[3] 郑薇薇.基于CDIO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第9篇

关键词:3S集成;物流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一、 引言

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是物流管理领域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1]。

在我国,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上的滞后,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物流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置,不能为其提供正确指导,司机往往凭个人经验行驶,找不到最佳路径,不仅延误时机而且增加运行成本。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将物流信息与空间位置结合起来,由此产生了现代空间物流技术[2]。

二、 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现代物流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是电力需求大国,水电建设发展迅速,大型水电建设项目众多,这些大型水电建设工程大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施工范围大、施工区多在偏远地而远离商品集散地、物资需求大等特点,这些要素表明水电工程建设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外购大量的机械、设备、水泥、建材、机电、汽油等各种辅助生产资料。例如,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总额为900.9亿元,动态投资约为2039亿元,巨大的投资表明数千亿元的物资要通过物流注入到工程建设中,对于这种巨大的物流产业,各工程建设单位一般均设置专门的物资部门,但这些部门大多采用传统的物资采购方法在厂商购置所需物资,而很少利用现代的物流方式去进行科学优化的管理与调度,故在物资流动过程中,企业领导几乎失去了对物流的掌控,以致经常出现司机为了逃避过桥费而绕远路延误时间,至于中途私自拉货,途中私自停留、油罐车司机途中私自将汽油卖给他人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形成了典型物流黑洞现象,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工程建设单位往往产生对业主过分的依赖,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讯技术进步,跨平台、组件化的3S集成技术飞速发展,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工程建设单位在局部上能对物流的每一细节了如指掌,通过电脑对物流的过程进行跟踪,并在屏幕上进行任意的放大、缩小、切换、还原,从而达到对远程物流过程进行定位、跟踪、报警、通讯。在全局上能使物流在路程上最优、物流费用最小、物流时间最短,在运输中能尽可能降低空载率,使物流形成工程建设“第三利润增长点”将对企业的发展工程的建设发生极大的影响[3]。

三、 3S简介

“3S”技术是RS、GIS和GPS技术的统称,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支撑技术。综合利用3S技术,即产生了3S集成技术。物流作为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移,对地理空间具有较大的依赖性。物流信息是一种信息流,RS、GIS、GPS的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侧重信息流的一个方面,不能准确、全面地描述物资信息流的要求。如何利用RS强大的信息采集、获取能力,GPS快速精确定位能力,以及GIS强大的存储、分析、处理和输出地理空间数据的能力,使3S技术成为一个整体,称为3S集成技术[4]。

四、 水利工程建设物流管理框架

基于3S集成技术的水利工程物流管理系统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后台以Arcgis SDE作为空间数据库引擎,以SQL sever作为结构化查询语言。第二部分:物流系统业务辖区所在地的基础地理数据。第三部分:基于水利工程物流特点的3S集成。

第二层是现代物流管理的核心,包括:物流配送系统;物流监控系统;物流分析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四部分。其中物流配送系统包括:配送中心选址系统,配送路径优化系统,配送网点管理系统,配送决策支持系统。物流监控系统包括:无线通讯联络系统,GPS定位系统,监控实时显示系统等。物流分析系统包括:工程需求分析,市场动态分析,厂商信息分析,其它相关分析。物流管理系统包括:模型子系统管理,物流调度管理,物流安全管理,应急预警管理等。

第三层为建模工具和二次开发层,利用这一层使用者可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各种类型情况下的应用[5][6]。

五、 结语

完整的3S集成物流管理系统除包括分析建模工具和二次开发工具外,还可集成若干物流分析模型,包括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设施定位模型等。对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对物流系统业务辖区所在地的基础地理数据的收集、量化之后,形成可以利用的GIS基础数据模型。通过3S集成及目标控制的优化算法,可以获得工程物流采购、运输、管理的实际作业方案,有利于水电工程建设企业做好、做大、作强,形成优势力量,并摆脱对主业的绝对依赖。对于一个大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形成以工程建设为中心,建设一个辐射周边、覆盖区域的大型物流基地,为企业形成“第三利润源泉”,为工程的多、快、好省的建设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殷帅.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 :614-616.

[2]李群峰.物流价格与物流成本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7,(1):35-36.

[3]张北平.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5):67-69.

[4]荆平.基于GIS的循环经济模拟仿真系统的设计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3):697-702.

[5]黄毅.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中心战略规划实证研究[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7,(2):83-86.

[6]王家耀.空间信息系统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2-150.

3S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on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the hydraulic project construction

Wei mingguo

(College of scienc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443002)

第10篇

工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必修环节。通过实验室建设为加强教学实验和项目训练提供基本条件,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多种工业工程手段(工程的或管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1.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规划

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我们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反复论证。我们对国内外多所名校的工业工程系实验室进行了调查和网上查询,此外还重点请教了多位国际知名的工业工程专家。目前,各学校工业工程系由于各自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实验室建设侧重情况都有所不同。考虑到我系学生的培养需求以及今后的学科发展方向,以及我们现有的情况,发挥工科背景的后发优势,取其它学校之长,制定了比较符合时展要求和我校特点的建设方案。

我们决定重点建设3个专业实验室:先进制造及数字化企业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此外,我们不可能将工业工程面临的各种系统都在实验室建立物理模型,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展示技术弥补这一不足是一个重要解决方法。因此,我们建设一个全面支持系统仿真与展示的综合体验演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将仿真结果更加逼真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复杂企业大系统的运行情况,同时可支持各类系统的远程体验和演示,演示中心与三个分实验室用内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

这些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600m2,特点在于:一是着重于企业生产服务活动的整体;二是立足于教学,每个实验室都考虑教学实验和案例的建设;三是可为全校学生进行工业工程方面知识的教学和实践培训;四是可为工业工程系学科的发展提供基本平台,服务于长远科研基本需求。

2.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情况

2.1 先进制造及数字化企业实验室

“先进制造及数字化企业实验室”在国家211和清华大学985有关经费资助下已经具备相当规模。设有先进制造实验分室和数字化企业实验分室,面积约30cm2。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学生对工厂、企业车间层的有关工程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工业工程系学生开设制造、生产系统方面的专业课以及为全校学生开设制造系统方面选修课,并支持有关课题研究。

实验室目前拥有一套教学用微型CIMS系统(包括车中心、铣中心、立体仓库、自动导引小车、三坐标测量机、机器人、物料传输线)7台教学型数控机床以及40台微机。拥有CAD/CAM软件和数字化企业建模与仿真软件,如Pro/E、I-DEAS、AutoCAD、FACTO-RY、Flexsim等。全部计算机、设备联网,并与校园网相连,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协同学习的环境。

利用实验室条件,学生可以进行CAD/CAM技术、CNC技术、NC编程、物流系统控制、FMS技术、CIMS技术、仿真技术、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可以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与学一体化。

2.2 人因工程实验室

人因工程是工业工程主要的专业方向之一。建设人因工程实验室的目的在于综合运用人因工程方面的设备和技术,教学上支持人因工程、虚拟现实应用。协同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工业工程和制造工程课程实验,提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环境和设备技术实施手段,同时支持在虚拟设计制造、产品快速开发、劳动作业安全、人机系统设计与仿真等方面的研究。

人因工程实验室面积约156m2,分为4部分:人因工程基础教学实验室、人体测量与生物力学实验室、可用性评测与人机交互实验室和虚拟现实与人机界面技术实验室。

1)人因工程基础实验室建设

此实验室主要应用是人体和环境基本测量与分析,工作地设计等。

主要满足人因工程基础实验教学要求。主要实验内容包括人体基本测量(形体尺寸、生理参数、认知特性等)、环境基本测量(温度、湿度、光照、噪声、辐射、空气等)以及工作地基本测量(几何、物理测量等)等。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因学测量手段和测量概念,强化人因工程的概念,并且能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自觉地考虑“人-机-环境”的互动关系,提高工程设计的人性化水平。结合这些实验,本实验室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体生理计测仪器、环境计测仪器等仪器的购置以及设计基础实验。

2)人体测量与生物力学实验室建设

此实验室主要应用是三维人体测量、建模、应用与分析等。

主要针对现代三维无接触人体测量技术及应用,满足人因工程高等专题实验教学项目要求。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维无接触人体测量设备的购置、配套硬件建设和数据处理及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等。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先进的人体测量手段,了解三维人体数据的应用,结合专题设计实验或项目充分领会人因工程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3)可用性评测与人机交互实验室建设

此实验室主要应用是用户研究、心理测试、计算机人机交互评测等。

主要针对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用户需求分析及用户研究以及计算机人机交互测评等实验内容。重点针对现代信息产品的可用性测评;如何运用工程手段把握用户的特征和需求(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以保证产品开发的成功率;针对软件的界面设计以及移动商务、移动设备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这3个方面的实验,希望能培养学生运用技术手段把握客户需求,特别是针对当前流行的电子商务、软件和移动设备进行人性化设计的综合能力。建设内容包括:用户测试室和研究观察室的监控设备集成、人机交互设备、移动电子产品评测样本以及相应的记录和分析软硬件。

4)虚拟现实与人机界面技术实验室建设

此实验室主要应用是多通道复杂人机交互系统仿真与分析、虚拟体验教学实验、操作行为测评与分析、人体运动跟踪与仿真等。

主要针对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复杂“人-机-环境”交互系统进行模拟、仿真、测评和研究,立足于构建各种人机界面进行近似真实场景的测评,并运用多通道人机界面技术开展部分虚拟体验教学研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集成体验来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感知”复杂的系统或理论。本实验将作为高等人因工程专题实验和一系列研究类专题实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自己动手进行研究类实验的设计、运行、总结、提高的能力。同时本实验室还作为工业工程系其他专业方向教学和研究用实验平台,开展体验类教学实验和成果展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通道虚拟现实立体投影系统、触觉人机交互装置研制、虚拟现实软件平台购置、驾驶行为仿真测试系统研究以及专题实验设计。

2.3 物流工程实验室

物流(广义包括企业内部物资流动和企业外部供应链管理)在现代企业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并已经引起政府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物流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设施规划、设计、过程优化以及流程管理的实际能力。满足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实验室充分体现和展示现代物流技术。物流实验室面积约9cm2,硬件设备主要是二个方面:混流装配生产线(企业内部物流)物流实验室商业物流。

1)混流装配生产线(企业内部物流)

该生产线是装配生产线,有8个工位,传送带可以连续移动或节拍移动。在生产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生产指令、监控生产状态、控制装配线的运转,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企业实际加工的装配生产线,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内物流。同时可以进行产品的功能结构分析与装配流程规划、装配线配置与布局、装配线平衡、装配作业动作分析时间研究、在线库存管理与生产现场物流、MRP与JIT生产模式对比、JIT方式下停线实验、装配质量控制、基于MES实时计划调度等实验。

2)物流实验室商业物流部分

物流实验室商业物流部分主要由40个货位的自动仓库、货柜、电子标签系统、电动传输带、条形码系统组成。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物流系统的需求,自行设计、分析、建立一个配送中心(仓储、分拣、搬运、进出库等)规划物流系统。提高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对于现代物流配送有基本认识,了解和熟悉库存管理。对于可以进行实验室实验、设计、实施的配送中心部分,在实验室进行,对于不便进行实验室分析、实施的送货线路部分,采用规划及仿真软件进行。

3.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成果

目前,先进制造及数字化企业实验室中的先进制造实验分室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开发实验网络教学课件,増加新的实验内容,扩大效益。学生可在实验室里进行数控编程及加工,CAD/CAPP/CAM、FMS、机器人、CIMS、生产调度及仿真优化等反映先进制造技术的单元或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除为我校学生提供教学实践服务外,每年都有其他院校(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来我系实验室做实验和实习。数字化企业实验分室已经实现从零件设计、工艺分析、工厂设计、企业管理到企业运作仿真的系统集成。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学习数字化时代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几乎所有软件系统,进行企业知识的全方位训练。

已经建成的人因工程实验室,是国内高校中建设比较完备的一个人因工程教学实验室,而且建设内容突出反映了国际上人因工程专业方向的发展趋势,融入了较多的新技术和新思路,如信息产品的可用性及用户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复杂人机界面方面的应用、虚拟现实体验与展示等。实验室建设规划内容被许多国内兄弟院校的工业工程系索取和参考,为国内工业工程系人因工程方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先例。

物流工程实验室各个部分设备已基本建成。物流实验室的软件建设正在进行,软件建设主要以科研成果为基础进行开发,形成与实验设备配套的软件,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这些软件补充物流实验室的教学功能,通过该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而且通过模拟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实验内容同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通过实验室建设,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研究生和有关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结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软硬件建设和教学实验建设,熟悉了工业工程新的学科方向,主动参与了所有实验教学内容的准备。研究生通过参与开发教学实验,特别是研制实验系统,不仅为学校节省了巨额的资金,而且也培养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实验室的建设也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承担了六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总经费约300多万元。

4.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

目前,年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管理专业实验室,以教学与研究互动的原则运行和发展实验室。在教学实验的设计阶段是教师、研究生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策划开发,一旦成熟就完全交给实验技术人员负责运行。

利用现有的专业实验室,以教学计划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实验对象,我们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包括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单元实验和系统实验,以及研究类专题实验和新技术含量的专题实验。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比如看录相、现场操作演示、学生动手实践、计算机仿真等。与此同时,也将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始终能够紧跟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针对19门课程,我们已新开设实验40多个,年接纳学生人数1000多人次。

配合专业课程和教学实验,实验室还开发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供学生自学。同时实验室接纳本科生的生产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综合论文训练)SRT项目和研究专业技术的研究生论文工作。此外,还对工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大学、大中专教师进行工业工程专业相关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

第11篇

2014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5年)》(以下简称《方案》)中,对于福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信息化投入及方向给予了进一步的解释,同时也对超亿元的投资项目做出了说明,这预示着福建下一步将以更加稳健的态度,将智慧福建建设延续下去。

基础奠定勇气

在《方案》中,福建将信息化投入划定为四个工程一个平台,这五项计划将牵动福建140个亿的资金投入,在各地谨慎面对智慧城市再投入的时候,福建的勇气不可小看。

按照福建省政府的规划,至2015年,福建将基本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全面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初步建成智慧城市基础平台,重点领域核心环节初步实现智慧化应用,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20%。

其中,信息网络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2014年建成福建省应急通信保障平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加快实施数字福建・宽带工程,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2015年建成海峡西岸国际通信关口局,完成全省三网融合工程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实现双向网络覆盖。

公共服务平台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6亿元。2014年,建成闽台物联网应用示范服务中心,建成北斗位置信息服务平台,带动福建省终端制造等北斗卫星产业发展。2015年,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基本建成,市、县政务业务信息化率分别超过60%、50%;建成超算中心二期、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数字福建产业园。

重点应用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推进民生领域和市县政务信息化集成建设,2015年完成基础数据空间化改造,推进文件证照、政法信息、决策信息共享工程,整合城管、综治、卫生和计划生育等网格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工程,建设两岸经贸与口岸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两岸电子商务厦门、平潭专区,2015年全面推广应用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消费服务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大力开发个性化、定制化信息服务,丰富信息产品。加强全省教育资源、公共就业、公交智能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5年全面推广智能公交服务。促进两岸数字媒体、电子教育合作,2015年建成“数字出版平台”,共建“学生电子书包”项目。推进建筑智能化工程和数字家庭示范工程。

信息安全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4亿元。2014年推动福建省成为国家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产业基地。推进一批安全监控平台、服务平台、应急处置平台和保护测试平台建设。2015年建成重要文件和数据加密存储系统,推广电子认证和签章技术。

从“数字福建”的提出至今,福建关于数字化、智慧化城市发展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开荒”时期,且已具备一定基础,因此《方案》中对于项目推进的描述(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20%)似乎略显保守,但从基础设施投入的角度来说,进一步提升城乡信息化投入,在今天也的确需要更为实际的预判。其实,《方案》中对于四个工程与一个平台的描述,在2011年出台的《福建省“十二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中就已经被全面覆盖了,这进一步印证了《方案》的目的在于扎实稳定的推进既定目标的事实,同时也将工程实施的时间表进一步细化至2年内,多处量化标准与目标的提出既细化了前段时间的工作,也更加明确了近期的重点与进度。

点和面的计划

在《方案》中,除了对于信息工程实施的进一步描述,还在其他领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对照福建的整体建设过程来看,其中不乏点与面的结合与跟进。

其中,《方案》中所列出的3项重点应用工程中的智慧城市应用工程中提到,推进南平、福州、莆田、平潭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同时,在其他设区市推进城市公用设备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等智慧城市应用工程。按照福建省政府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该项目属在建阶段,福州、南平、平潭已经列入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2014、2015年重点在交通、环境、资源、民生等领域实施智慧化改造应用。

在建设平潭“智慧岛”工程上,福建下了不少功夫。2013年12月,《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得批复,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批复,对于建设平潭智慧岛将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会。并表示会按照共建模式推进平潭岛新建道路的配套管道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管道和基站的共建共享,力争实现新建道路通信管道共建率达100%,将试验区建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示范区。不断推进平潭便民服务项目建设,开发家政养老、社区医疗、商务支付、校园学习等应用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化服务。建立物流智能管控系统和货物信息可视化系统,实现平潭物流全面智能化。此次《方案》中对于平潭等智慧城市试点的再次强调,也表明了平潭试点对于建设智慧福建整体工作的关键。

第12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项目;物料追踪;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应用系统不断升级换代,化工设备、管道加工以及应用状况逐渐与信息化管理技术相结合,化工管道的工程建设与材料生产应用以及运行管理当前已经在很多大型化工企业普遍应用了。物料追踪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料管理以及资源共享的优势,在工程建设中节约了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及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管理。该应用主要包括了生产计划的接收、物料的型号及材质、物流信息,以及工程实践应用情况,连接了生产、物流以及工程安装,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生产、工程管理便利,大大提高了材料应用管理效率。

1物料追踪系统的组成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物料追踪系统中,为了保证生产信息以及设备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实效性,同时还要保证整个系统的易于操作管理和系统的稳定性,因而必须保证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的合理选择和配置。在硬件系统上,必须有计算机主机、系统交换机、打印机以及网络连接设备。充足的冗余磁盘,保证计算机存储的实时性以及遇到故障时,能给紧急自动恢复系统数据。在软件系统中,以数据库为中心,应用服务器内的通讯软件以及自动化采集数据,客户机监控系统能给自动化指导生产及设备安装等工作。同时,设备管道安装完成,顺利运行后,还能根据自动化监控系统,及时分辨出无限故障的点,并根据物料从生产加工到制作安装整个过程中,所有的数据指标以及相关的负责责任人,为将来出现问题找到责任人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2物料追踪系统主要应用

石油化工管道工程建设中,应用物料追踪系统主要功能体现在:采购生产接收、生产材料及型号管理、物流运输数据管理、实践安装管理以及设备管道运行阶段的数据反馈信息管理。

2.1生产计划的接收

在接到从系统出来的生产计划后,按照采购需求自动制定生产计划,通过生产阶段的各项数据指标,直接反馈回系统内,以备注的形式,存在于设备及材料的制作上,包括设备材料型号以及实时物性等数据。同时根据生产进度以及生产计划相匹配程度,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生产进度能给顺利完成。

2.2生产物料及型号管理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严格按照采购需求进行制作,因而为了方便业主方对材料进度以及生产状况的了解,必须将管道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材料性质以及合格证明生产批次等数据进行实时更新,管理人员能够直观的对材料生产的详细状况有直观的了解,同时根据采购量,及时调整生产速度,保证物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能够直接输出材料生产阶段的各项性能数据指标,为管道的检验提供指导依据。

2.3物流管理

工程建设阶段,材料供给以及设备供给的情况对工程建设进度具有绝对影响作用。因此,利用物料追踪系统可以查询物流运输状况,方便工程安装的实际进展状况的把控和安排,同时还能根据物流信息及时变更工程作业顺序,保证后续工程建设不断档。

2.4工程安装的使用情况

工程安装建设时,会应用大量的物料,各阶段的物料管理异常重要。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很便捷的能够找到物料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的实际情况,方便了各物料的查询以及报备,若在工程建设阶段出现质量问题,也能及时通过系统查询找出问题点,尽快排除并解决。

2.5物料的实践应用

在物料的实际应用中,为了保障项目完工后正常运行,由于系统结构复杂,涉及到的部件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和维护,一旦出现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很容易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可以应用追踪系统对物料故障点进行排除,很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点,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不仅如此,还能够客观的分析化工输送管道系统中,易出现故障的点,归纳总结出产生的原因,评判出供应商产品的品质,为下次的工程建设提供客观公正的选择依据。因此,物料追踪系统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过程中,从材料的生产、制作、安装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灵活运用该系统,能够达到辅助工程建设的目的。

3结束语

物料追踪系统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了物料的准确性以及应用的实时性,为工程建设及应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应用中,管道运输工程建设纷繁复杂,建设阶段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有效的物资供应系统,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在工程施工现场对物资分类管理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迅速找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系统运行阶段的停机时间。

参考文献

[1]米进周,复雷,赵静.承钢连铸物料追踪系统的应用[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