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

时间:2023-07-27 16:23: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交通运输工程概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

第1篇

【关键词】 交通运输;成本问题;外部成本

运输是一种经济活动,良好的运输体系是经济繁荣发展的保证。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同时它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如何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成本,进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是交通运输行业力图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交通运输行业外部成本问题及对策。

一、交通运输外部成本问题内涵及构成

成本一般是指厂商为了生产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劳务而花费的生产费用或代价。成本一般是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价格乘积的总和。什么是外部成本?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外部成本是指由于生产的外部效应(主要是负的外部效应)所引起的成本。交通运输的对象主要是人和物,因而通过运输工具如何将人与物在更短的时间运送到目的地,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就是交通运输理论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外部成本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定义为交通运输由于产生的外部效应所引起的成本,这里的外部效应主要是指负的外部效应。交通运输理论是交通运输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搞好交通运输理论的研究将对交通运输生产活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要想深入理解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就要从其构成来着手分析:

1、从成本计算对象和计算单位上分析

交通运输的主要对象是人和物,人即旅客,而物很显然便是货物。所以交通运输业的成本计算对象便是人和物(旅客和货物),将人与物所花费的综合到一起便是交通运输的成本。

2、从成本构成内容上分析

在交通运输业中,成本构成主要是指在运输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比如运输工具的维修与保养等等,这些花费从成本构成的内容上看,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

3、从成本计算类别上分析

交通运输业的成本计算,即运输的人与物,而对于货物本身是先生产后运输,在成本计算时不能将生产与运输分离开来,而应把它们看做是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过程。

4、从成本与产品数量的关系上分析

运输生产成果是它所完成的运量和周转量,在运输过程中的周转量并不是决定其经济效益的关键,起决定作用的是运量,即交通运输的运行距离。

二、影响交通运输成本的因素

1、运输规模

运输规模是影响交通运输成本的重要因素,在运输过程中,规模经济是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经济现象。交通运输业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网络上运输总产出的扩大,平均运输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不同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是不同的。在航空运输中,规模经济问题主要是指飞机的舱容量,当飞机载客量增加时,飞机的燃油,飞机的执勤人员的工资分摊到单位运量上的费用就会随之减少。在海洋运输中,规模经济主要是指船舶的舱容量。和飞机相类似,当船舶的货物运量增加时,船舶的燃油等分摊到单位运量上的费用就会随之减少。在铁路运输中,规模经济主要是指机车的牵引力、功率的大小与线路上的行车密度。在公路运输中,规模经济主要是运输中的载重量和载客容量问题。随着载重量和载客量的增加,车的燃油等其他费用分摊到单位运量上的费用就会随之减少。

2、运距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载运人或物的装货点与卸货点之间的路程长度,我们称之为运距。常用的运输方式有航空运输,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等。每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应该根据各自运输的特点,不同的运距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在长途运输时,航空运输和海洋运输都是较好的选择;在中长距离的运输时,铁路是比较好的选择;显而易见,在短途运输时,公路运输就成了绝佳的选择。一定的运输条件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对不同种类的货物、不同的运距要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

3、装载率

在交通运输中,装载率极大的影响着交通运输的成本。装载率即实际装载吨与定额装载吨、实际载客量与定额载客量的比例。运输成本一般情况下与装载率成反比例关系,即随着装载率的增加,运输成本会下降;反之,随着装载率的减少,运输成本就会增加。

三、交通运输外部成本问题分析

交通运输外部成本是交通运输由于产生的外部效应所引起的成本,这里的外部效应主要是指负的外部效应。交通运输导致的负面的外部效应包括很多,如道路堵塞、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等等。

外部成本作为交通方式社会总成本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应包括安全成本、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通常情况下, 交通运输的安全成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事故预防投入、事故直接损失和事故处理费用三个部分。事故预防投入主要是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而投入的成本,比如保险等等。事故直接损失主要是因事故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物的损失等等。事故处理费主要是在事故发生后的补偿费用以及消除交通事故后果的其他花费。能源成本,主要是指在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能源的费用。交通运输造成了能源的低价使用问题十分严重。环境成本是交通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外部效应比较严重的方面,由于交通运输会带来大气环境的污染,会导致生态的破坏,会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会污染水质等等。交通运输对环境无限利用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是巨大的。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这个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忽视了自身在资源、环境、安全和拥挤等方面的负效应,所以,导致今日存在很多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因此,合理的协调好交通运输业的各个方面,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的发展不是一个独立行业,它与很多因素相关。为了让交通运输向更强、更高、更长远发展,随着交通运输外部成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搞好交通运输这个系统工程,可以让交通运输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经济和交通运输都处于快速持续发展时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参考文献】

[1]吕正昱,季令.交通运输外部成本问题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2005(7).

第2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先进成果来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IS、广播、信息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研究报道,美国每年因交通阻塞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10亿美元,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时间损失相当于

1000多亿美元,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500~5000和50~500亿欧元。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1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为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国,对ITS的研究虽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较多,目前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1991年,美国开始对ITS研究进行投资,仅1994~1995年就确定了104项研究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组织,着手制定ITS的研究开发计划,到1997年投资近7亿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面向21世纪运输权益法案(TransportationEquityActofthe21thCentury)”。该法案的确定为美国公路系统的继续发展和重建带来了创纪录的投资。法案跨度为6个财政年度(1998~2003),拨款总金额为2178.9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支持ITS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欧洲在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个欧洲一体化的方针,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出资进行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著名的项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界规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计划,共有12个国家的700多个单位参加,经费达5亿欧元。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汽车交通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国性的ITS推进组织,是对ITS进行研究最早、实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务等综合体系,并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地图的绘制工作,有400万台汽车导航仪在使用,其中120万台可接收信息。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2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30%,预测2010年将接近50%;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达到13亿多辆。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是混合交通,目前自行车拥有量超过1.8亿辆,如果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结构不改善,自行车拥有量将会有增无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

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已逐步由煤烟型污染转变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致使中国处在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中。同时,车辆状况差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3中国发展ITS的主导思想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ITS的必要基础条件上还有较大差距,加上我国特有的混合交通特点,以及城市结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的不完善,因此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研究制定我国发展ITS的战略及发展框架。

中国交通运输正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也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一定要立足本国实际,走中国ITS发展之路,以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及培育自己的ITS产业。

21世纪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管理体制集约化;管理设施现代化;管理手段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效率高效化;管理方式社会化。因此,中国ITS的发展将带来一场交通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将直接影响着ITS的发展。

4发展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对策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建设,交通运输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交通运输技术装备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得中国交通运输已从“限制型”向“适应型”过渡,已从满足“量”的需要向满足“质”的需要过渡,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公路运输发展成为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些差距,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交通运输设施在技术装备、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很不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大;部分地区、部分运输方式和一些运输方向上存在着运力过剩、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现象等。

纵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经验,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其交通运输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尽管世界各国情况不同,条件也有相当的差异,但这种特征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共性。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较快,发达国家今天遇到的问题,我们已经或者今后必将会深刻地感受到,为使交通运输业适应21世纪的要求,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根据国情发展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

4.1打好ITS发展基础,特别是应加强ITS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际上ITS理论仍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我们应积极加强与ITS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在国际ITS现有发展水平上结合中国特点,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以迎接21世纪ITS发展的挑战。否则将成为别国的追随者,成为他们不成熟技术的推广试验场。

4.2建立ITS协调组织机构

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ITS的势头,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国家统一领导的,有关部门、学者、企业和研究部门参与的“ITS中国”组织,类似于美国的ITS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州的ERTICO组织,来统一制订中国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特别是制定有关ITS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ITS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4.3注重人才的培养

随着ITS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ITS的交流合作,派出人员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将最新的ITS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ITS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4.4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资金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应根据中国现有条件,以ITS个别项目入手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诸如ITS技术及其产品的标准化;ITS中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营运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等。从全国范围内看,由于中国生产力布局、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交通运输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即某些地区的发展(如东部、东南部),特别是大都市及其附近的交通运输已存在发展智能运输的潜在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黎德扬.社会交通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第3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课程认证;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66-02

专业课程教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全面培养学生“工程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推进“卓越工程师”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规范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出进行专业课程认证的新模式。

专业课程认证是保障卓越工程师班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宗旨在于充分保障课程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素养,具备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人文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人才。课程认证指教师依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参与由学校教务处或者二级学院组织的课程认证过程,认证结果达到或高于相应标准即视为课程认证通过。

一、专业课程认证流程

每年度符合任课条件的教师可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目录,提出相应课程教学申请,并提交课程教学初次认证相关材料。如果目录中的某些课程此次无人申请,则本年度不纳入改革范围,下一年度继续在专业课程教学目录中遴选教师;如果某些课程仅有一人申请,则该申请教师将结合专家初次认证建议进行本年度该课程教学;如果某些课程有多名教师同时申请,则首先由教学管理工作小组对申请的多名教师进行协调,协调成功将由申请教师共同组建该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初次认证建议进行本年度该课程教学,协调不成功则根据初次认证结果选择认证最优的教师承担本年度该课程教学。

本年度课程结束,任课教师须提交课程教学目标评价材料,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该课程下一年度教师人选。如果评价结果为“合格”,则教师获得该课程长期教学资格;如为“基本合格”且问题较少,则教师在下一年度该课程教学中须结合评价意见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如为“基本合格”且问题较多或评价结果为“不合格”,则教师失去下一年度该课程教学资格,该课程将重新出现在下一年度专业课程教学目录中,供教师申请选择。具体教学管理流程见图1。

二、课程认证内容

1.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案例驱动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产学合作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推行项目式、问题式、研讨式、辩论式和换位式等方法改革,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取现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

2.教学内容。应结合当前学科、行业前沿发展动态,围绕学生和社会需求,突破现有教材体系,采用“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资料可来源于最新教材、期刊杂志、专业网站等。

3.师资安排。鼓励采用“多主讲教师”制,可根据课程专题内容合理安排多名主讲教师,各门课程应聘任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主讲,并逐步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梯队。有条件的课程可根据需要聘任1名企业主讲教师,以专题的形式讲授课程相关应用与发展情况。

4.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具有探索性大作业,如调研报告、论文、设计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5.考核方式。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改变单一笔试和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努力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核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从“注重掌握知识”向“注重发展能力”的转变。课程成绩应由学生出勤、随堂测验、实验、大作业、期末考试等部分成绩组成,明确各部分比重,其中期末考试成绩不超过总成绩的40%。

三、课程认证目录

根据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确定现代综合运输系统、机械工程概论、批判性思维、汽车构造理论与原理、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运输组织学、交通枢纽与场站、交通运输商务、交通与能源等9门专业核心课程为认证目录,各课程具体情况见下表1。

四、结束语

结合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要求,提出通过课程认证的新模式有效促进课程教学环节质量提升的观点,明确了专业课程认证的概念及认证流程,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资安排、课程作业、考核方式5个维度研究了课程认证的核心内容。建立了适合课程认证的课程名称目录,为开展课程认证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林,杨亚b,陈坚.卓越运输工程师培养路径的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1).

[2]涂善东.“全面工程教育”引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第4篇

【关键词】铁路高职 生产企业 教学 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2-02

一、建设铁路实际教学案例库的背景条件及必要性

目前,铁路交通发展迅速。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10万公里,急需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解决操作难题,具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形成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资源库。

二、 铁路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路、目标

(一)案例库建设思路

(1)分类注重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和相关性[1]。在案例库的建设中,始终围绕铁路交通专业拟讲授的核心课程和基本理论编制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且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已发生的我国铁路交通运营企业生产现场实际案例。(2)通过运输生产案例库的开拓,强调对铁路现有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总结当前运营案例教学法优劣的基础上,实现案例教学的实用性创新。(3)案例评价的市场化[2]。对于案例库,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是市场是否需要。通过案例的启发性[3]教育,不断得到高职教学检验和铁路企业市场检验,从而使案例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4)案例入库实现动态化。

(二)案例库建设的目标

建设铁路生产案例库的总体目标:可建立5个子案例库,分为:行车调度指挥、接发列车、调车安全、客运安全、货运安全等5个案例库子系统。

三、案例库建设的标准及维护

(一)建立案例库规范和标准

建立案例编写规范:遵循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基本结构可概括为两部分,即铁路企业案例正文+使用说明。

(二)案例库网站建设与维护

功能设计方面:铁路生产教学案例库网站功能设计应遵循实用、便捷的原则,注重功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方便用户对案例进行查询和检索;给用户提供一个案例教学与研究的共享平台;有效地实现案例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维护和更新方面:设置专人负责案例库建设管理工作,相应制订案例库更新计划,及时补充案例库。

四、案例库设置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达到高职铁路交通运营专业实际教学案例库的标准和目标,筹建铁路交通运营核心课程专业生产案例库,可主要设置含5个子案例库:

(一)接发列车子案例库

接发列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该子案例库以现行《技规》和《接发列车作业》标准为依据,以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为重点,结合分类安全事故案例,编辑接发列车子案例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接发列车子案例库要点:电话中断时的接发列车案例;无空闲线路时的接发列车案例;设备故障时的接发列车案例;特种列车的接发列车案例;超长列车的接发列车案例;恶劣天气下的接发列车案例;危险货物的接发列车案例;施工条件下的行车组织案例;事故救援列车开行案例;行车事故处理案例。

(二)调车作业子案例库

调车作业是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子案例库以列车在车站的到达、出发、通过以及在区间内运行、列车解体、编组、摘挂、转场等安全隐患较大作业为开发的重点。

调车作业子案例库要点:平面调车作业案例 驼峰调车作业案例; 推进调车作业案例;调车挤岔事故案例;调车冲突事故案例;调车脱线事故案例;调车人员安全上、下车案例;调车作业动、静观速;动、静观距案例; 调车作业人身安全防护案例;调车事故处理案例。

(三)行车调度指挥子案例库

行车调度指挥是铁路日常运输生产的中枢组织。该子案例库以列车运行严格实行单一指挥原则、统一指挥、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为开发的重点。

行车调度指挥子案例库要点:调度集中系统安全应用案例;调度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使用案例;列车运行图编制案例;调度命令运用案例;红色许可证使用案例;施工调度安全组织案例;防台、防洪行车应急预案;电气化铁路安全调度指挥案例;高速铁路事故处理案例;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四)客运安全组织子案例库

客运安全组织是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子案例库以提高乘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突出旅客列车安全行车组织、旅客运输事故处理及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安全案例。

客运安全组织子案例库重点为:客运站安全管理案例;客运站人身安全防护案例;旅客上、下车安全案例;旅客行李安检案例;客票预售和站车服务系统安全案例;高速列车事故应急预案;乘务员岗位安全案例。

(五)货运安全组织子案例库

货运工作就是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铁路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及国家临时指定的重点运输任务。该子案例库以坚持计划运输、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和均衡运输为重点,突出货运安全案例,确保货运安全为目标。

货运安全工作组织案例库要点:货运交接安全程序案例;货物装载安全案例;危险货物运输案例;货运调度安全指挥案例;货运编组事故案例;货票分离事故案例。

总体要求:以上案例库所有约50个典型案例都来源于现场生产及各级行车人员密切配合、联劳协作的实践。案例要紧扣铁路交通运营各专业核心课程和关键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

五、建设案例库实施的步骤

具体的步骤程序如下:(图表1)

图表1 高职铁路运营专业实际教学案例库实施总体方案

六、成果及展望

(一)成果

直接成果:1)建立5个高职铁路运营专业生产企业实际教学子案例库,收集50个典型案例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核心课程总案例信息化数据库;2)发表与铁路运营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相关的论文5篇;3)建立共享信息的轨道交通运营案例库教学门户网站1个。

间接成果:1)面向全国铁路高职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企业在岗职工、社会学习者的应用;2)为全国铁路交通运输教师教学服务;3)面向铁路企业单位培训与资源建设单位的应用。

(二)展望

铁路高职院校教学案例库建设与使用能够促进专业教师建立“统揽全局”、“点面结合”的教学理念,树立知识融合与知识集成、案例研讨与实践检验、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观,同时,对培养适应当前国家铁路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应用型及技术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东佐.建设法规概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35

[2]王宏丽.对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2

[3]赵剑锋.案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施[J].大连铁道学报,2009(6),29

第5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 运营组织 变革

中图分类号:U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211-02

上海轨道交通事业已经发展了近30年,其运营组织拥有众多特色和经验,值得我们探索与研究。上海轨道交通在成立之初以及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最终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枢纽。任何一种运营模式有其优点,也会有其弱点,重要的是它必须符合社会与企业的发展要求。先进运营组织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需要去努力探究。多年来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体系结合时展,尝试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在拥有两千万人口的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快捷、高效、方便、安全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与慕名而来的乘客。城市轨道交通亦不同于其他公共交通系统,技术含量高、专业部门众多、系统相对封闭等特点带来了运行组织与多部门协调的困难。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旨在运营期间能以优良的管理、周到的服务,按照企业运作要求管理好企业,组织轨道交通正常运营,并且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安排下属部门做好客运服务,牵头开展各设备系统的维护和检修,从而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对象完全是按照原有与现有的各个轨道交通(或称地铁)运营组织部门发展历程与当时处境进行叙述与剖析,首先给出想要研究以及叙述的社会问题,然后试图回答所要研究或所要解释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地铁的运营组织需要那么多次改革,为什么需要分权等等,以上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不一样,没有相互的联系,但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却可以是一样的。基本上由以下五个步骤组成:(1)社会环境,(2)发现并尝试解决产生的问题,(3)初步解决,(4)后续影响,(5)进行评估比较,提出设想。

2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产生

2.1 社会发展与规划催生新的交通系统

2.1.1 上海轨道交通的诞生

早在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民委员会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1958年8月,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成立,同样以“平战结合”的功能要求,对上海地下铁道开始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试验研究。1960年2月,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1964年后,上海市委决定结合战备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与漕河泾地区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但由于种种历史和技术原因终止。

随着80年代上海道路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市民出行与道路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显著,新的城市规划也迫切需要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载交通工具――即城市南北快速交通系统,因此轨道交通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终于在1985年,上海市地铁公司成立,接替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进行地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1986年,市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建设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的请示报告,随即批准立项。1988年,国务院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成立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1989年,中德(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双方正式签署了地铁专款贷款协议书。1990年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轨道交通――地下铁道工程(即今锦江乐园至上海火车站)开工兴建,全长16千米,设车站13座(地面车站2座、地下车站11座),在线路南端的新龙华设车辆段(后为东亚最大的梅陇基地)。建设规模按高峰小时单向通过能力6万人次设计,采用大容量8节编组的电动客车,最高限速80公里/每小时,2分钟间隔运行,并且建设标准参照80年代建成的香港和新加坡地铁模式,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于1993年起试运营。

2.2 由政府组建的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当时的上海地铁总公司实际上与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上海地铁总公司承担实际运营责任,并且由总经理负责,其下设总调度所,直接接受总经理指挥,在日常运营中代表总经理实际控制协调地铁运营,各部门的各项运营业务直接接受总调度所以及所下属调度室的指令,而一线的运营信息直接上传至总调度所,因为管理层次少,所以信息速率很高。

总调度所下设行车、客运、环控、电力、票务、施工统计等专业调度负责专业事项,同时设有技术部与所部,负责专业拓展与技能审核,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对其他部门进行工作协调与业务管理。

2.3 运营组织的目标

当时上海地铁总调度所目标就是:监督、监控各个车站与列车的实际运营情况,编制列车运行图,签发调度命令,并且在故障状态下进行人工干预,协调审批夜间维护施工,维持地铁系统的日常运营。

2.4 运营组织对社会问题的初步回应

上海地铁的建成使得上海城市规划得以实现,原本在60年代只是镇的徐家汇得到迅速发展,扩建成为了城市副中心,地处闵行的莘庄成为了人口最多的镇,中山公园发展成为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地铁1、2号线改善了城市内部的交通环境,市民出行得到了便利。当时的运营组织主体――总调度所,承担着运营安全的重要职责,在控制着全长65公里的运营线路,日均客流量接近100万人次的条件下,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3 原有的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

3.1 行政机构对运营组织的影响

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以及下属相关部门是轨道交通的运营与建设的监管方,其中上海市原交通局是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提出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相关配套的政策,参与编制可行性报告;原上海市计委、市建委负责轨道交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平衡与协调,市规划局负责组织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和汇总轨道交通线路相关专业的规划控制,而相对应的总调度所在突况时需要将事件通报市交通局,并且接受相应行政指示。

3.2 原有运营组织的问题

3.2.1 地铁建设项目过多

由于在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条件下,作为运营单位的总调度所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配合审核,比如原先的地铁一号线,施工调度(计划员)需要审核安排100个以上的运营期间以及夜间的施工计划,但由于缺乏基建、电务、通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与部门,其对于夜间整修、扩建施工难以应对。

3.2.2 原有的以总调度所承担一切运营需求有些力不从心

地铁运营依靠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现场的实际信息虽然能够迅速地直接传达到总调度所和调度室,但是所产生的信息往往是不能够完全处理的。因为传达上来的运营信息过多,造成了信息堵塞,而调度的编制相当精简,在当时没有计算机协助的情况下来不及处理。

3.2.3 各个专业没有有效的协调

在轨道交通的整个体系中,通号、车辆、工务、客运、乘务都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跨行业幅度较大,若出现问题,不能够即时解决,往往是治标不治本,这对于高密度、准点运营的轨道交通行业是不相符的。

3.3 运营组织的发展以及中枢的产生

2000年的改革之后,新的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组织体系经审核批准成立了网络监控中心。该中心的最高职责是确保全系统的正常运营。优点是集中指挥控制,快速协调全部轨道交通路网运能,尤其是在网络化运营的时期,高效集中统一的指挥更为重要,在必要时还是全市的轨道交通应急指挥和协调中心,这个中心除了指挥各运营线路之间的协调配合,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外,还要协调轨道交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配合与联合行动。

这样各个线路的控制中心可以负责各条线路的运营指挥与协调,总的协调由网络监控中心负责,解决了运营需求力不从心的问题。

4 新问题的产生以及解决思路

4.1 新问题的产生

由于在实际运营管理与协调中,网络监控中心(COCC)众多相关业务的分管与执行人员只有一人,造成了既是负责人又是办事员,导致人员疲于奔命,无法有效进行系统工作的推进,也造成关键职能弱化甚至缺失,并不能体现“精简高效、专业分工、责权对等”的基本原则。

在网络化运营的今天,每条线路都有独立的控制中心,虽然用地规模、建设投资、设备成本较大,但其运营管理覆盖面积广、信息交流流畅、独立管理经验丰富、专业人才集中。在实际工作中,由于COCC对每一条线路的每一个细节不甚了解,对线路的指挥和维护工作受到一定制约,影响了工作效率,这对于“N+1”(N个线路控制中心,一个网络监控中心,网络监控中心是建立在上海交通路网发射状和环线状结合拓扑结构基础上)的格局规模是不利的。

4.2 解决思路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需要下放指挥权,减小管理幅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高的效益。如果在这一方面进行分权,使线路的控制中心有足够的单一指挥权利,并且由COCC制衡与协调,那么相信在分权后更能适应网络化运营特征,充分利用基层人员与物力资源配置,完善管理体制、信息管理、有条件地精简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

5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轨道交通以其安全、快捷、高效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与慕名而来的乘客。发展轨道交通是一种“战略节约”,可以说是百年大计,并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亦不同于其他公共交通系统,技术含量高、运行时间长、专业部门多、资金密集度高、系统相对封闭等特点带来了运行组织与多部门协调困难。

运营组织历经风风雨雨、不断改革,逐渐成为高效、精简的组织。展望未来,由于轨道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运营组织的精细化分权将逐渐展现其重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将更加高效、完备,更能适应时展,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章,何宗华,徐金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 苏水东.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振淼.轨道交通车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第6篇

各专业与统一考试科目对照表

一、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

招 生 专 业

统考科目

汉语言文学 新闻学?

历史学 英语

中药学 中医学?

政 治

英 语

大学语文

二、艺术类(一级学科)

招 生 专 业

统考科目

艺术设计 舞蹈编导 音乐表演

美术学 舞蹈学 音乐学

政 治

英 语

艺术概论

三、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

招 生 专 业

统考科目

资源勘查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绘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车辆工程 交通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交通运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数学与应用数学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土木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物流工程

环境工程 ? 制药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自动化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政 治

英 语

高数(一)

四、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

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

招 生 专 业

统考科目

财务管理 房地产经营管理

财政学 人力资源管理

地理科学 生物科学

工程管理 市场营销

工程造价 税务

工商管理 ? 土地资源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物流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行政管理

会计学 药学

金融学 ? 应用心理学

旅游管理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经济学

政 治

英 语

高数(二)

五、法学

招 生 专 业

统考科目

法 学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学与行政学

政 治

英 语

民 法

六、教育学

招 生 专 业

统考科目

教育学 小学教育

体育教育 学前教育

政 治

英 语

教育理论

七、农学

招 生 专 业

统考科目

林学? 园林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学

政 治

英 语

生态学基础

八、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外)

招 生 专 业

统考科目

护理学 医学检验

口腔医学 ?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

政 治

第7篇

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共掀IT新浪潮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依托IT技术,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接入网络世界,让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能沟通交流。目前,物联网技术开始运用于智能交通(如公交实时查询、智能打车、实时交通指挥)、环境保护(如污染源实时监控)、公共安全(如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平安家居(如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等领域。

智能电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电力系统,从而使电网运行更加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满足更大的用电需求,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等功能。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在线监测和实时掌控电网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从发电环节的接入到检测,变电的生产管理、安全评估与监督,以及配电的自动化、用电的采集,还有营销这方面都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国家电网已经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的目标。

为了大力发展物联网、传感网和智能电网,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批准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这两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课程:物联网工程概论、高性能网络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力、能源、交通、医疗、贸易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电路硬件(如无线传感器)开发、维护,网络部分(如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信息安全等)的开发、管理与维护。

我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高校较多,目前已超过100所,考生报考时可优先选择这些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推荐院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天津理工大学为了利用和借鉴台湾电子技术领域的先进经验,培养方案采用“3+1”联合培养,学生大一、大二在天津理工大学学习,大三到台湾中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四回到天津理工完成毕设,毕业后颁发天津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智能电网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电能计量与监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方面有专长,可以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科研设计院、高等院校等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推荐院校: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物流术语》中提到: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朝阳产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对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下面为大家介绍物流行业的两个热门专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包装学、采购决策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去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工商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也可以去一般企业(工厂、贸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比如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或去物流企业里工作(比如销售、客服、物流咨询策划)。

推荐院校: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发展早,教学理念、师资等较国内更优,如果有意出国继续深造,可以考虑报考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

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物流学、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运输商务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及机械或电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设备和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物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复合型以及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管理学、运筹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生产与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物流机械技术、国际物流学、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系统工程、运输会计学等。

就业方向:在各类制造单位、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物流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在专业咨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物流相关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通过对以上两个专业的介绍,我简单总结下它们的区别:

一、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物流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物流工程专业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和技术的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物流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学科;物流工程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交通运输类学科和机械类学科。

三、物流管理专业偏向文科性质,授予管理学学位;物流工程专业侧重理工科,授工学学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将低碳进行到底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将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都纷纷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我国亦是如此。十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属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两个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两个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重点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新能源材料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材料,该类材料包括晶体硅材料、硫系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成人类所需的光、电、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形式的储能器件。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光电工程”及其他电子信息和电气类相关学科的硕士专业。能到国外一流研究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留学深造,能在新能源企业、研究所、汽车公司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设计与制造、燃料电池、节能环保等热门领域的前沿研究、设计、制造、建设、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该专业是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依托化学工程与基础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主要以资源循环过程和产品工程为特色,在矿产资源优化利用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开发上进行研究。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学习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对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程实训锻炼,了解我国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具备从事循环资源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掌握循环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第8篇

专业课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课Ⅰ

专业课Ⅱ

01、35

财政学(文、理)

财政学

会计学

02、38

电子商务(文、理)

电子商务概论

市场营销学

03、64、82

工程管理(文、理)

建筑材料

建筑构造

04

工程造价(文)

工程测量

工程材料

05、51

人力资源管理(文、理)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原理

06

新闻学(文)

新闻学概论

采访与写作

07、59

行政管理(文、理)

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08

英语(文)

综合英语

翻译写作

09

汉语言文学(文)

现代汉语

中国现代文学

10

法学(文)

法理学

宪法学

11、43

工商管理(文、理)

管理学

会计学

12、49

金融学(文、理)

货币银行学

会计学

13、50

旅游管理(文、理)

旅游学概论

中国旅游地理

14

思想政治教育(文)

哲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

15

历史学(文)

中国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16

广播电视学(文)

新闻学理论

汉语写作

17

学前教育(文)

学前教育学

学前心理学

18

应用心理学(文)

普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19、75、80、86

会计学(文、理)

财务会计

会计学基础

20、45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理)

西方经济学

会计学

21、54

市场营销(文、理)

市场营销

市场调查与预测

22、34、81

财务管理(文、理)

财务管理学

会计学

23、57

物流管理(文、理)

物流学

管理学

24

翻译(文)

基础英语

翻译

25

视觉传达设计(艺)

素描

平面构成

26

服装与服饰设计(艺)

素描

平面构成

27

美术学(艺)

素描

色彩

28

播音与主持艺术(艺)

播音业务

主持业务

29

产品设计(艺)

素描

平面构成

30

动画(艺)

素描

平面构成

31

广播电视编导(艺)

新闻学

汉语写作

32

环境设计(艺)

素描

平面构成

3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36

测控技术与仪器(理)

电路分析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37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

电路分析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39

电子信息工程(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40

飞行器制造工程(理)

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41

服装设计与工程(理)

服装设计

服装材料学

4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

水力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

44

工业设计(理)

工业设计概论

设计方法学

46

环境工程(理)

普通化学

环境监测

47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

流体力学

传热学

48

建筑学(理)

建筑初步

建筑力学

52

软件工程(理)

数据结构

C语言

53

生物工程(理)

生物化学

普通生物学

55、83

土木工程(理)

材料力学

建筑材料

56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理)

电子技术基础

电路基础

5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

管理学

数据库

60

制药工程(理)

有机化学

药事管理

61

自动化(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62

通信工程(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6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65、8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

材料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66、8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6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68

数学与应用数学(理)

高等代数

数学分析

69

纺织工程(理)

纺织材料学

纺纱工程

70

应用化学(理)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

71

化学工程与工艺(理)

物理化学

化工原理

72

生物科学(理)

植物学

动物学

73

药学(理)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74

园林(理)

植物学

生态学

76

中药学(医)

中药学

中药制剂

77

康复治疗学(医)

康复评定学

康复技术学

(作业与物理疗法)

78

护理学(医)

解剖学

诊断学

79

中医学(医)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内科学

87

园艺(理)

植物学

土壤与植物营养

88

飞行器动力工程(理)

航空概论

工程力学

89

交通运输(理)

第9篇

【关键词】物流业;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一、物流业简介

(一)物流及物流业的含义

人类的物流活动伴随着人类物质资料交换的出现就已经产生,而“现代物流”的概念却是在近代才出现。一般认为,最早提及现代物流概念的是20世纪初的美国。之后,日本、美国、联合国等都对物流的含义做了明确的界定。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也从日本引进了“物流”一词。我国《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将物流定义为“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因此,综上所述,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从上面对物流的界定可以看出,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体,是一种复合型产业。它是集交通运输、物资供应、仓储保管等产业的部分职能于一身的新兴产业部门,且绝非是各职能的简单加总。《中国现代物流大全》给出了物流产业的定义“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移所形成的产业。”目前物流业主要有两种模式: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物流业按照服务的主要业务可划分为五方物流。目前,第一二物流现在已经成型,第三方物流是发展趋势,第四方物流还在发展阶段,第五方物流基本还停在概念和理论阶段。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的50%时,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物流业相关的基础理论

1、拉弗曲线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建立的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和税收之间的函数关系。拉弗曲线表面上是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关系,但其背后是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拉弗曲线说明:①高宏观税负不一定能够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不一定要提高税率,因为高税收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动,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下降;②取得同样的税收收入,可以采用不同的税率。通过对拉弗曲线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对企业征税,税负应适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流业的税收政策应充分考虑税负水平。适度的税负水平将有利于物流业的发展,而过高的税负水平则会阻碍物流业的发展。

2、公共产品理论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代表了一国民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一国各行各业繁荣发展的保障,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中对公共产品做出了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或劳务,任何一个人对这种产品或劳务的消费都不减少其他任何人对这种产品或劳务的消费”。公共产品包括:公路,铁路,桥梁,水电设施,通讯设施,环保设施、公共绿化等实物形态,也包括政府的公共服务,国防,公安,法律法规等劳务形态。公共产品具有与私人产品不同的两种特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这类产品只能由政府部门来提供。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

发展物流产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社会就业人数,推动第三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系数整体增长缓慢,且社会物流总额内部增长结构不均衡。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系数基本保持在3左右,增幅不大。从社会物流总额构成情况看,农业物流比重过小,增长较慢。2012年,工业品物流总额是162万元元,是农业物流总额的56倍,占社会物流总额的91.4%。而产品物流只有2.9万亿元,只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6%。

其次,物流成本费用较高,利润较低,税负较重。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9.4万亿元。全国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基本在18%左右。而北美和欧盟地区这一比重平均低于9%,南美地区和亚太地区平均比重也只有12%左右。由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多数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超过利润总额,再加上资金人力成本、土地租金的上涨,我国物流业利润微薄。2011年全国重点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也仅仅只有5.3%。税改以来,部分物流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加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物流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人力成本占到50%,运输成本占到20-30%,“营改增”后,企业(特别是运输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很少,税收负担变相加重。

再次,财税政策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一方面,2012年1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在上海启动,物流行业中大部分内容被纳入了本次试点范围。但是,试点开始以来,物流企业特别是运输型物流企业,其税负因为实际可抵扣的项目较少,导致税负大幅增加,显然有违结构性减税“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指导思想。2011年颁布的“物流国九条”,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地区认为仓库不是物流企业,导致专业建造出租的仓储设施无法享受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我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仓库等,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物流基础设施作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条件,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最近几年,公共财政水人有些方面对物流业有所支持,但是支持力度还不够。

最后,我国物流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第三方物流比重比较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基础设施又比较落后,企业兼并重组、剥离物流资产方面又存在审批程序复杂、税费高、资产处置困难和劳动关系处理困难等问题,致使我们目前大型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比较少。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较低。据悉,欧洲第三方物流服务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而我国仅为18%。

三、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带动,国内外商贸的频繁以及网络零售市场“爆炸式”增长,社会对物流的需求不断提高,物流业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物流业能增加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际经验看,财税政策的设计与实施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我国亦可运用财政税手段,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

(一)合理运用财政手段,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1、采用财政奖励政策,鼓励物流业的技术创新。

奖励手段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增加人们的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对物流业技术创新采取奖励政策,有利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积极创新物流管理方式,高效运用物流基础设施。

2、利用财政专项补贴政策,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仍然是薄弱环节,急需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建议利用财政专项补贴方式,支持农产品专用通道建设、大型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冷链系统设施等建设,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增加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出,促进公益性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公路、铁路、港口、码头、公共仓库等大型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导致民间资本基本无力或者不愿意投入。因而这些具有公益性或公共性的设施只能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和投资建设。同时,政府投资也应尊重市场规律,对其中的部分经营性物流设施,如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适当参与初期投资,以承包、租赁、入股、分期付款等形式介入经营成果分配,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自行进行后期建设运营,以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依赖财政投资。

4、适当的政府采购政策,促进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政府采购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在节约资金、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重点企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许多物流企业发展很快,有一定的经营实力,具有做大做强的潜力。但是相对于跨国物流企业来说,我国物流企业一体化、网络化,以及提供的服务总额远远落后。对于这些企业,如果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收入,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暂时遇到的瓶颈,从而促进其企业做大做强。

(二)合理运用税收政策,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1、从近期来看,需要综合运用税收政策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一方面,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措施,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我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指出“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因此,应当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措施。例如,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增值税方面加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如允许抵扣部分人工费、路桥费等,在土地使用税方面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在所得税方面允许其加计扣除交通运输成本等

另一方面,要强化物流业的发票管理。目前,我国物流业使用的发票种类繁多,物流企业完成的一项物流业务要按不同的适用税目分别开具发票,一来给物流企业带来诸多不便,二来使不同物流业务的税收负担不均衡,同时也给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带来很大难度。鉴于物流企业业务集约化的实际特点,建议把物流行业作为单独的一个行业来对待,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票据,在实行信息化软件比对监控机制的基础上,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实行“一票到底”政策,降低物流企业人为调控相关业务的可能。

2、从长远来看,需要构建系统的物流企业税收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物流业的税种。物流业涉及的税种散见于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及其他服务业当中,缺乏系统性。同时,营业税中各种税目运用的税率也不相同,不利于物流业的整体发展。例如,目前在全国范围开展的“营改增”政策中关于物流业的政策都还不成熟。从征税范围来看,物流业内部各行业实行“营改增”的情况不同。比如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都部分纳入了“营改增”领域,而快递行业基本没有涉及。即便是已经实施“营改增”的行业,内部实施情况也不相同。如交通运输业中的铁路运输暂还未纳入试点范围。“营改增”后我国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的税率也都各不相同,如国内运输一般纳税人适用11%、仓储、装卸搬运等适用6%,而光船租赁则适用17%。税率比较多,适用范围划分得又不够明确,使得有些物流企业税负较重,有些企业税负较轻。同时,有些企业为逃避高额税负,会选择偷漏税的方式。从长远来看,建议国家修正和整合现有的物流业相关税收政策,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取消有违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一套针对物流业的明确而系统的税收政策,支持和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沛军.电子商务概论[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永芳.我国物流业涉税分析与纳税筹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冯丽.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

[4]刘.中国物流业税负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5]杨静.中国现代物流业的税收困境与重构[D].西南财经大学,2012

[6]尚慧.我国物流行业税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7]马兴微,刘伟.基于模糊数学构建流通力综合评价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第10篇

专业 代号 本科专业代码、名称 专科专代码 专科专业名称 考试课程 01

02

03

04

020101经济学 020102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3财政学 020104金融学 620101

财政 经济学 620102

税务 620104

国际金融 620105

金融与证券 620106

金融保险 620107

保险实务 620109

资产评估与管理 620110

证券投资与管理 620111

投资与理财 620201

财务管理 620203

会计 620204

会计电算化 620301

经济管理 620302

经济信息管理 620303

国际经济与贸易 620304

国际贸易实务 620305

国际商务 05

030101法学 690101

司法助理 法学基础 690102

法律文秘 690103

司法警务 690104

法律事务 690105

书记官 690107

检查事务(豫) 690201

刑事执行 690302

司法鉴定技术 690304

司法信息技术

附:山东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各招生专业考试科目

师范类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及范围 小学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大学语文、中外教育史);4.综合二(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大学语文、学前教育史);4.综合二(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5.技能测试[美术(简笔画);音乐(声乐、舞蹈、键盘,三选一)] 思想政治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概论);4.综合二(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时事政治) 汉语言文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写作);4.综合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 历史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史学概论);4.综合二(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通史) 英语 1.计算机; 2.大学语文;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英语写作);4.综合二(精读、泛读、听力) 美术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美学);4.综合二(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5.技能测试(素描头像;水粉静物写生;白描人物) 音乐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理论基础);4.综合二(基本乐理、音乐史、和声学);5.技能测试(声乐;钢琴;听记) 体育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4.综合二(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史);5.技能测试[100米;原地推铅球(男5公斤、女4公斤);立定三级跳远(男)、立定跳远(女);800米] 数学与应用数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高等代数);4.综合二(数学史、数学分析、概率与数理统计) 地理科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土壤与植被);4.综合二(自然地理学、地质与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 化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化学);4.综合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教育技术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4.综合二(教育传播学、教育影视节目创作、教学系统设计)

高职高专类: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及范围 英语 1.计算机;2.大学语文;3.综合一(精读、泛读);4.综合二(听力、翻译技巧) 朝鲜语 1.计算机;2.大学语文;3.综合一(精读、泛读);4.综合二(听力、翻译技巧) 日语 1.计算机;2.大学语文;3.综合一(基础日语、日本概况);4.综合二(听力、会话) 艺术设计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素描);4.综合二(命题设计) 园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植物生理、土壤与植物营养);4.综合二(园艺植物栽培学、遗传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会计学);4.综合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 金融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4.综合二(会计学、保险学原理) 会计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基础会计);4.综合二(财务会计、审计基础与实务) 电子商务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经济法);4.综合二(网络营销、国际商务) 市场营销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法、基础会计);4.综合二(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 公共事业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4.综合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 工商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高等数学;2.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动物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动物生理学、遗传学);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 附件3: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第11篇

专业 代号 本科专业代码、名称 专科专代码 专科专业名称 考试课程 01

02

03

04

020101经济学 020102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3财政学 020104金融学 620101

财政 经济学 620102

税务 620104

国际金融 620105

金融与证券 620106

金融保险 620107

保险实务 620109

资产评估与管理 620110

证券投资与管理 620111

投资与理财 620201

财务管理 620203

会计 620204

会计电算化 620301

经济管理 620302

经济信息管理 620303

国际经济与贸易 620304

国际贸易实务 620305

国际商务 05

030101法学 690101

司法助理 法学基础 690102

法律文秘 690103

司法警务 690104

法律事务 690105

书记官 690107

检查事务(豫) 690201

刑事执行 690302

司法鉴定技术 690304

司法信息技术

附:山东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各招生专业考试科目

师范类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及范围 小学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大学语文、中外教育史);4.综合二(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大学语文、学前教育史);4.综合二(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5.技能测试[美术(简笔画);音乐(声乐、舞蹈、键盘,三选一)] 思想政治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概论);4.综合二(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时事政治) 汉语言文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写作);4.综合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 历史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史学概论);4.综合二(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通史) 英语 1.计算机; 2.大学语文;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英语写作);4.综合二(精读、泛读、听力) 美术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美学);4.综合二(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5.技能测试(素描头像;水粉静物写生;白描人物) 音乐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理论基础);4.综合二(基本乐理、音乐史、和声学);5.技能测试(声乐;钢琴;听记) 体育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4.综合二(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史);5.技能测试[100米;原地推铅球(男5公斤、女4公斤);立定三级跳远(男)、立定跳远(女);800米] 数学与应用数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高等代数);4.综合二(数学史、数学分析、概率与数理统计) 地理科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土壤与植被);4.综合二(自然地理学、地质与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 化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化学);4.综合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教育技术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4.综合二(教育传播学、教育影视节目创作、教学系统设计)

高职高专类: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及范围 英语 1.计算机;2.大学语文;3.综合一(精读、泛读);4.综合二(听力、翻译技巧) 朝鲜语 1.计算机;2.大学语文;3.综合一(精读、泛读);4.综合二(听力、翻译技巧) 日语 1.计算机;2.大学语文;3.综合一(基础日语、日本概况);4.综合二(听力、会话) 艺术设计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素描);4.综合二(命题设计) 园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植物生理、土壤与植物营养);4.综合二(园艺植物栽培学、遗传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会计学);4.综合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 金融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4.综合二(会计学、保险学原理) 会计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基础会计);4.综合二(财务会计、审计基础与实务) 电子商务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经济法);4.综合二(网络营销、国际商务) 市场营销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法、基础会计);4.综合二(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 公共事业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4.综合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 工商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高等数学;2.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动物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动物生理学、遗传学);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 附件3: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第12篇

02

03

04

020101经济学 020102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3财政学 020104金融学 620101

财政 经济学 620102

税务 620104

国际金融 620105

金融与证券 620106

金融保险 620107

保险实务 620109

资产评估与管理 620110

证券投资与管理 620111

投资与理财 620201

财务管理 620203

会计 620204

会计电算化 620301

经济管理 620302

经济信息管理 620303

国际经济与贸易 620304

国际贸易实务 620305

国际商务 05

030101法学 690101

司法助理 法学基础 690102

法律文秘 690103

司法警务 690104

法律事务 690105

书记官 690107

检查事务(豫) 690201

刑事执行 690302

司法鉴定技术 690304

司法信息技术

附:山东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各招生专业考试科目

师范类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及范围 小学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大学语文、中外教育史);4.综合二(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大学语文、学前教育史);4.综合二(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5.技能测试[美术(简笔画);音乐(声乐、舞蹈、键盘,三选一)] 思想政治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概论);4.综合二(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时事政治) 汉语言文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写作);4.综合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 历史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史学概论);4.综合二(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通史) 英语 1.计算机; 2.大学语文;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英语写作);4.综合二(精读、泛读、听力) 美术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美学);4.综合二(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5.技能测试(素描头像;水粉静物写生;白描人物) 音乐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理论基础);4.综合二(基本乐理、音乐史、和声学);5.技能测试(声乐;钢琴;听记) 体育教育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4.综合二(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史);5.技能测试[100米;原地推铅球(男5公斤、女4公斤);立定三级跳远(男)、立定跳远(女);800米] 数学与应用数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高等代数);4.综合二(数学史、数学分析、概率与数理统计) 地理科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土壤与植被);4.综合二(自然地理学、地质与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 化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化学);4.综合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教育技术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4.综合二(教育传播学、教育影视节目创作、教学系统设计)

高职高专类: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及范围 英语 1.计算机;2.大学语文;3.综合一(精读、泛读);4.综合二(听力、翻译技巧) 朝鲜语 1.计算机;2.大学语文;3.综合一(精读、泛读);4.综合二(听力、翻译技巧) 日语 1.计算机;2.大学语文;3.综合一(基础日语、日本概况);4.综合二(听力、会话) 艺术设计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素描);4.综合二(命题设计) 园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植物生理、土壤与植物营养);4.综合二(园艺植物栽培学、遗传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会计学);4.综合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 金融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4.综合二(会计学、保险学原理) 会计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基础会计);4.综合二(财务会计、审计基础与实务) 电子商务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经济法);4.综合二(网络营销、国际商务) 市场营销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法、基础会计);4.综合二(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 公共事业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4.综合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 工商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高等数学;2.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动物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动物生理学、遗传学);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 附件3: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