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作用
一、小学语文现状分析
(一)小学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的关注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多从课本知识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但是教授的内容学生是否真正需要,教师却很少关心。这种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主体缺失的现象,致使语文课堂中缺乏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缺少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对自身的角色意识的思考,进而逐渐降低了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提升语文水平的动力。总体来讲,语文教学并没有将儿童置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并且在课堂中教师无视儿童的主体地位的现象更加普遍。处于这种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学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更无法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小学语文教学视角孤立、封闭
由于教科书规定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使得语文教学和生活失去了联系, 使得语文的教学视角变得孤立而封闭。小学语文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不得不让学生多做练习、多背诵。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使得教师的教学违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 也违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这种对教学视角的孤立现象,使得学生逐渐孤立化地学习课本知识,自己对语文乐趣的体验慢慢地淡化,将学习的责任全部寄托于教师身上,自己却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危害是非常大的。
(三)小学语文课堂结构落后、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教师教学思维的清晰度要通过课堂结构表现出来,并且能使学生明确地。清晰地感知教师的教学思路。但是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喜好求新异,以展现他们过人的语文课堂驾驭水平。但是这样的过分花哨的语文课堂结构,不仅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并且会搞乱学生的思维模式、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课堂架构中忽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课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作用
(一)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要切实转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强新形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教师也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智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应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知识。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在促进小学生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树立起现代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 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写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营造互动交流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树立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语文教学法改革工作,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教师应更新语文知识,掌握相关知识
目前的教育的评价更强调小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语文知识素养、更新语文知识结构、甚至是学习先进的语文知识。小学是人一生中语言学习的最关键的时光,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扎实的和富有文化底蕴的语文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极关键的作用。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专任小学语文学科,很难熟悉其他学科学段的教材。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向专业性和广博性两方面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局限于小学语文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加强各学科、复合性的结构模式。这种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语文专业知识,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
(三)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诱导,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设计课堂教学。讲授每篇课文时候,应当突出重点,要对课文产生的背景、作者简介都要涉及。在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去一些自我练习、小组讨论的机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 从教材出发,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
(四)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语文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积小流成江河、积跬步至千里的学习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把精力放在对教学的细节之上,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语教育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以后学生的语文能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绝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育。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多以知识设计教学,没有把儿童放在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来,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使其形成创造的精神和审美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崔峦,陈先云.适应时代要求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 教材 教法,1998 (7) :21-23.
[2] 郭乐静,崔云宏.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小学语文教育应体现对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 :49-50.
关键词:主题教学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78-01
主题作为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展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对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中的主题而言,主要是以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生活经验和发展特点为依据,确定核心语词,是语文教学发展传递、传承创生的核心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概述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以“语文立人”为基础,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题教学的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与学的互动方面。一是生成主题教学。学生在预先学习后进行质疑,师生共同聚焦和梳理问题,并将质疑贯穿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主题由师生互动生成。二是预设主题教学。教师可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将与其相关的问题分层次设置,层层推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感悟并理解主题。另一种是教学价值和原生价值挖掘方面。首先是动态主题教学。主要是针对不确定性主体的文本而言的,该类型文本的主题多是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加以生成,而不是教师事先设定。其次是静态主题教学。这是指教师对文本进行预先解读,在此基础上对作品主题加以确定,并从主题中得到感悟和体会。
二、主题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应用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主题教学实践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是开放性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善于提取和发现,在课堂学习前做好准备,与文本、同学、教师和自我开展多维对话。其次是生长性原则。主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变化、发展、生成和生长。再次是基础性原则。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为学生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是生命性原则。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选择与学生生命成长节点一致的主题,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对接。
(二)具体应用
第一,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主题教学实践时,需要科学设定主题教学的目标,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加以统一,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如教师在讲解《狼和小羊》时,可事先设置教学目的,并提供表演道具和故事挂图,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确保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动作和表情展示不同动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又如教师在实教学过程中可制定《教学目标指南》,使其能够包括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基础和拓展的字词表、必背的古诗词和现代诗歌、必读和选读书目推荐、常用字字理等。
第二,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教师在应用主题教学实践时,应对主体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差异等方面出发,保证教学内容涵盖多个门类,如人文社科作品、科普类作品和儿童文学读物等。同时结合主题的不同方面,如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丰富程度和深刻内涵等,对阅读书目加以确定,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应用价值
主题教学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可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主题教学实践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强化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基础。二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主体教学实践而言,主题的核心思想是“语文立人”,主题的提出与生成都是教师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主题教学实践,能够培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使教师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怀。三是体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主题教学的重要思想就是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民族化,是落实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的重要途径,能对中华民族文化加以弘扬,使其走向世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主题教学实践时,必须遵循开放性、生长性、基础性和生命性等原则,科学设定主题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主题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确保教学目标明确化,强化学生的语言素养,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民族化。
参考文献:
[1]刘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主题类型与教学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一、有效教学及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概述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所谓的有效教学,实质上指的是实现教学理论认知、教学实践活动为一体,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有效教学就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突出教学成效。教师能够通过测试、考核学生,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掌握情况有所了解,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有效教学要控制好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时效性,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和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之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持续、稳固提升的目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能够科学引导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概述
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较大。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价值、情感、文化素养,并且能够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重要工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认知、实践等综合能力,进而起到提高小学整体教学成效的目的[1]。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注重理论和实践综合教学,以此为小学生知识体系完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需要从提高有效教学层面入手,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有效教学的经验和方法,笔者通过概括、?结,提出以下几点可行策略:
(一)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根据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在满足学生学习、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言交际能力提供基础保障。同时,科学、合理设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目标,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勇于探索、努力创新,实现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小学生语言、道德素养及感恩、爱国等良好品质。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勤学思考、实践运用,改变传统以教师、书本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型为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求知欲[2]。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教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课程内容,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而且要达到培养学生完全掌握方法和技能的目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学会”“要我学”为新型的“会学”“我要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为主,多采取“满堂灌 ”的方式,学生扮演的角色为“聆听者”,其地位十分被动。如此一来,教师所讲的课本内容及知识,学生只能通过被动的“听”来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下,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成效不显著。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大教学模式、方法创新力度,运用多元化、多样性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混合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环节要丰富多彩,突出针对性、特色化和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得到提高,才能认真学习、积极探索,领会学习要点、掌握重点知识。同时,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思维能够得以扩散,想象力得以激发,进而会作用到学习效率之上。比如: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操作、智能化平台,教师利用投影仪、幻灯片、ppt课件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认真解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探索能力的目的[3]。
(四)构建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否有效,需要运用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指标予以检验和衡量。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评价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之后,而且要贯穿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始终。也就是说,教学评价不能局限在教学活动之后,还需要在教学之前、教学当中有效评价。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完善和科学、可行,直接关系到有效教学的检验成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除了需要开展有效教学评价工作之外,还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互动反思,以此确保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程度也得到了不断加深,而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具备更高标准的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极大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性,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效率,更能让学生自主对知识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顺利的开展,本文将从现代教育技术入手,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并在教学领域加以应用的理论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开发教学资源,并对教学过程中知识进行设计、管理、应用和评价,对教学现代化的理论加以实践。现今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作为适用范围广、操作能力强的教学手段,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教学模式加以改进,从而构建出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和系统,并形成相互合作的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能过让教学不在局限在课堂之上,教师和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2.1教学模式和规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参与程度,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通过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线性结构的缺陷,让知识信息能够以多形式的特点进行传播,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认知规律,更能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教学内容和手段: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丰富知识信息的来源,让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为生动形象,并且现代教育技术还能为学生创造个更为广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认知对象,从而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吸引力。现代教育技术也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格局,让学生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视觉与听觉功能,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3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1加强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古城偶尔会你高中,应当准确定位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并且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黑板、粉笔教学工具,通过画面、声音和文字,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强化学生情感: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感官功能的充分调动,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态度体验,真正感受到语文课文中描绘的情景,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用多哦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与作品在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
3.3提升语文素养: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教材内容只能进行简单介绍,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打破封闭的叫哦学状态,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内容,更为充分的向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展示,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许岩 曹春艳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团结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爱国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正确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能力全面发展发挥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语言的习惯养成是人发展的基础,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标准之一。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体现。只有每位公民都具有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正常交际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同时,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形成创造性地应付社会的能力,成为自觉、自治和责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木的要求。 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同时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三、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
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四、在信息化社会,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趋势是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性质,逐步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是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倡导个性化教学,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趋势。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以生为本;积极意义;具体应用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像数学科目那样有固定的公式或是原理可以参照。由于语文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给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一些难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需要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消除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以生为本理念的积极意义
1.1存在问题: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实际情况而言,其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在客体地位,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到农村地区,但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一理念,教师仍旧处在主体地位。第二,教学活动较为主观。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但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上,教学活动仍旧是教师从自身主观的角度出发,没有考量到学生实际。第三,在教学方法模式上也比较单一局限,虽然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但是依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而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1.2积极意义: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意义,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融入可以转化当前学生的客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当中切实转变为课堂主体,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感受到学习主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主体思维意识。其次,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实现高度参与。最后,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施行,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切实渗透,可以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不断进步发展。
2以生为本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
2.1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而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也忽略了学生兴趣。因此,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就需要从教学设计环节加强对学生的考量,依照学生语文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时,在教学设计的阶段,教师就应该充分考量学生实际作出教学设计。首先,小学生对于一些新奇的故事都比较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先将课文后边的小故事整体出来作为导入教学的素材,在教学前设置一个讲故事的环节,先学生讲述关于李四光的一些故事。其次,学生对于单纯的文字在理解上会比较缺乏兴趣,对于多媒体、课堂表演等形式则较为感兴趣。因此,在具备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若是不具备多媒体条件,也可以设计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李四光、李四光的老师、其他学生等等,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如此,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必然可以让教学方案更加贴合学生,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2.2以生为本展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的展开也需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课堂教学。具体而言,这一阶段最为主要的就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段展开课堂教学。而考量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的教学手段也就存在不同。比如,从学生自身存在的语文水平差异出发,就可以设置分层次教学。从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出发,就可以设置游戏教学法。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可以使用。但是考量到小学生处在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虽然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并不大,没有采取分层教学的必要。因此最好还是使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一类符合学生特点和认知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的时候,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爸爸带着“我”去爬天都峰,以及在路上的见闻故事。由于课文中涉及到了多个人物,而且有明显的故事线索,因此可以采取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学,教师先构建几个不同的情境,分别为“我”、爸爸和其他人,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感受。如此,自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观的认识。2.3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于教学活动的评价,不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信息。因此,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评价。比如在上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融入到情境角色之后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活跃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判,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了解自身的优点,以便可以发挥优点、改正不足,实现全面发展进步。
3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目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以生为本理念在新课改的核心所在,因此需要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优化。具体而言,应该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设计、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改善,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代湘玲.以生为本追求实效———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101-102.
[2]罗应纯.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以生为本[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9):35-36.
一、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着教学评价理念仍然落后、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评价主体单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开展。
(一)教师评价理念滞后
受长期形成的评价观念影响及对应试教育目标追求,部分教师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教学实践行动存在着明显的反差。以我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仍居主导地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滞后。课堂教学决策思想存在偏差,以学论教停留在认识上,没有转化为行动。
(二)只重对结果评价,不重对过程评价
农村小学语文的现行评价方式从评价的时间和作用来看属于总结性评价,而且还是一种定量而非定性的总结性评价,大多是在课程或单元学习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进行的,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学习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评价标准和方法单一,缺乏多维性
现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比较单一,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核,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尚未被纳入评价范畴,不利于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评价过程中只有教师个人评价,不重视学生主体性
只有教师个人评价,没有学生发言权,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意义下的语文学习评价,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难免使评价偏离客观与公正。片面、主观的评价结果既难以获得被评价者的认同,而且会在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使学生的持续发展失去了原动力。
二、对策思考
考试评价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评价作为教学改革的“导航标”,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呼唤着全新的考试评价理念和考试评价策略。
(一)要充分认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视性和紧迫性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加强形成性评价和重视定性评价、实施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薄弱,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中小学以至全社会形成共识,充分认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视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在存在的问题及危害,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二)要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就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以下新的考试评价理念:
⒈考试评价目的――促进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程考试评价的终极目标,也是最高目标。
⒉考试评价要求――遵循规律。最主要的要把握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突出语文考试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二是知识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突出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三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有机结合,凸显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感悟和创新能力。
⒊考试评价内容――综合多维。语文考试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多维性,最主要的体现为:一是要以语文教学目标为准绳整合听、说、读、写等核心内容,突出语文学习能力的考试评价,特别是要注重结合具体课文着重考核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搜集资料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考核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要把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取得的实践性成果和“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中积累的语文实践资料等,纳入语文考评要素。
⒋考试评价方式――多样生动。要让学生既喜欢学习语文又乐于考试,消除对考试评价的畏难情绪,就要讲究考试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形式的生动生。要体现考试评价的多样性和生动性,除注意“六个结合”(即口试与笔试、课内和课外、平时与期末、自评与互评、量化与质性、活动性测试与正式考试相结合)外,在试题的设计上也要尽量做到新颖、生动。
⒌考试评价主体――多元互动。实现考试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就是要改变过去考试评价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始终处于被考被评地位和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面,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评、教师主导性评价和家长参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在评价中学会学习。
(三)要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从操作层面应从从课堂评价、平时考核和书面考试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在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进行评定的时候,可将这三方面的成绩按一定的比例综合起来,以尽可能科学、全面地评定学生语文学科学业成绩。
⒈改革创新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而立即进行的点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课堂评价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学生在认字写字、课堂发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活动、朗读表演等方面的表现,都可以成为课堂评价的对象。
关键词:语文美育目标 智育目标 教育目标 德育目标
任何教学都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具有的特点之一。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十分重要的辨别标准之一。语文课教学目标来源于教学大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手段,能保证语文教学不脱离教学重点。但是假若过度依赖教学大纲来规划教学模式,就会导致语文课堂趣味性不高,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情况,并且也无法有效塑造学生“真善美”的核心道德价值观。对于上述现状,本文开展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希望得到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认同与采纳,并在日常教学当中切实体现出来。[1]
一、如何通过创新体系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真善美”
1. 在语文教学当中体现出智育要素
1所谓的智育要素,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语文教学的主体与活动两者灵活地结合起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语文知识的核心内容。语文教学应当建立在智育要素的基础上,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让学生在接触到一个新知识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为日后的语文教学打好基础。为了贯彻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开发,确保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文知识来源于实践,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来领悟。并且语文知识一般以文字、语法、逻辑、文学常识等形式展现出来。[1]为了达到塑造人格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重视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不仅能够从各个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能在不知不觉当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自我鉴赏能力。[2]
2.在语文日常教育当中体现出德育要素
所谓的德育要素,就是语文知识或者语文教育本身对学生思想的具体影响,能起到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目的。自古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都旨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对人文精神的把握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这种人文性教学在我国的各个教学单位时刻可见。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当重视对德育目标的把握,不仅要传授大纲所要求的语文基本知识,还应当培养起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操。人类因为思想而存在,一个人身处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其每天的见闻必将导致一定的思想产生。人类不仅会根据生活中的事物产生自己的想法,还会导致行为的改变。为了保证学生人格的健全、性格的完整,教师要设法保证学生思想的单纯。[2]一个思想单纯的孩子更能保持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的热忱,并更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与我国长远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二、小学语文“真善美”教育目标的实现方法
1. 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不同的目标预期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地将整体教学分成不同的阶段来开展。并在每个阶段当中分配适当的预期,以便构造起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能满足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殷切期望,并且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契合程度较高。社会的发展需要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每个方面当中。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预期,能有效体现出社会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不断促进语文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2.给每个教学目标分配一定的指向
目标提出来了,假若没有指向性,这个目标只是一纸空文。并且指向要明确,要有准确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指出一个笼统的定义。小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的课堂不应当仅仅由基本知识构成,还要训练学生的具体能力以及开发学生不同方面的智力,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决定了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塑造特性。
3.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能够实现
所谓的语文教学目标能够实现,也就是说要保证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保证措施易于操作,过于复杂的操作方法也会提高目标的实现难度。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同时兼顾教学进度,并且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更有效率的方法进行学习,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3]这样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当做当作了学习的主人,在保障了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更能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并且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目标的设置也是一门学问,不仅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也使教师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励学生,确保学生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学习。[3]
三、结语
因此,在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肯定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的益处,并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予以实行。假若教师的教学仅仅建立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而没有进行哲学层面的升华,其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实现语文课堂与日常生活的完美结合,就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综上所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摒弃传统老旧的教学手段,着重于培养学生务实的态度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不同阶段的教学来完成对学生智育、德育、美育等特性的改造,才能真正达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真善美”的教学氛围也最终会出现在我国各大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当中。
参考文献:
[1] 杨道麟.语文教育目标的真善美[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5):121-12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使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的语言更是独有一枝。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国语言文字并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优秀的人格。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有效、更准确的掌握这一"艺术",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灵活的语言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1]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教育启蒙、年龄等都有不同的特点,此时,教师的语言将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语文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其实也就是语言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目的是否具有吸引力等都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必成准确的使用语言,这就要求深入的研究语言的特点。本文根据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思考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
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具有无穷的能力,充满着智慧,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言行都值得学习。如果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
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为、无形的楷模。教师作为每个学生心中的"偶像",其一言一行必须要具有规范性,教师的语音、词汇等多个方面都要合乎规范,按照相关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场景和氛围。如果老师的发音不准确,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就会走弯路,如地区的方言等严重影响着我国小学教育的统一化。我国宪法中规定,在全国范围内要使用普通话,这就要求在小学教育中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这种要求是为了统一国家的教育,避免在以后的交流过程中出现"南腔北调"的现象,同时也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2]如果小学老师不能够准确的使用普通话进行讲课,即使其内容在丰富也是不规范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
在校学习本身就是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育就是科学。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使学生的传情达意更加准确,符合科学性的要求。
小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学生语言知识基础的好坏,因此,教师必须能够准确掌握一些词汇的含义,对于该词语的感情因素、语体等能够深入、透彻的理解和分析,并能够完整的传授给每个学生。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上不需要过多的将多少话,而是看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内容,让学生明白。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能够准确的把我内容的要点,讲课过程中突出重点,提炼精华,做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用最节约的方式达到最大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动性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这里所讲的生动性主要是指语文教学语言要能够吸引学生,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散思维,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文字的使用可能显得比较生硬或者晦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找到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兴趣,理解作品和感知教材。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以说语言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将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风趣。特级教师于漪讲《春》时,用这样一段话导入:"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3]这样的教学能够将学生带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之中,呈现一片暖意浓浓的场景,即使在冬天学习这篇文章也能够减少学生的寒冷。
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趣味性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尤其是小学生,是否具有兴趣对其学习的积极性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老师要在熟知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使用合理的语言幽默风趣的引导学生,让整个课堂变成学生追求知识的场所。于漪老师说,只有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情趣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总之,要让每堂课都有笑声。因此,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的气氛,赋予语文教学口语以生命和活力,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亦庄亦谐的艺术境界中获取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摘 要: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能够娴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建设,运行最前沿的信息理论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必须具有计算思维的意识,并且主动利用计算思维拓展教学领域,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使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使学生适应计算思维的课堂形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课堂 教学思考
一、思维与计算思维
(一)思维“就学生的智力而言,学校能够或需要为他们所做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是培养学生批评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依赖于我们思考的质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依赖于高质量的思考,教师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广泛利用各种因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做到举一反三。说白了,小学语文课就是思维课,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逻辑存在,它是人类创造、发明的物质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思维活动的载体应该是语言和文字符号,思维活动有内在的逻辑规律,必须符合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认识习惯,按照一定的路径,逐步拓宽认识的范围。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听、说、读、写、练”,其中“说与写”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最核心的能力。“说与写”主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独立判断问题、独立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可见,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教学的核心素养是挖掘学生的智力和特长,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思维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前提,把学生的学习融入思维活动中,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计算思维的含义。
2006年美国周以真教授对“计算思维”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她认为计算思维是以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为依托,介入问题求解、程序规范及人类认识、创造等包含信息技术的思维与实践活动的总和。“所谓计算思维,就是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行模范训练,利用计算机的思考模式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计算机具有广泛科学的特点,必须加强各学科之间与计算机的融合,提高不同领域中计算思维的应用”。计算思维是一种抽象的交际语言,它和“读、写、算”一样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或者说它是“算”的一种高级形态。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思维模式,是学习者个体熟练掌握计算机语言后的一种自觉思维活动和过程,这种思维活动的载体是以各种脚本代码为代表的符号语言体系。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计算思维习惯
“计算思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计算机科学家思考问题那样的习惯”。计算思维把人类的思维活动推向新的领域,为计算机领域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结合构建了可行性的理论框架。小学语文教师要养成计算思维习惯,能够自觉把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用计算思维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符号载体,既增强小学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每个教师都必须有计算思维意识,自觉成为“数字移民”或者向“数字土著”看齐。“数字移民”主要指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人,那时数字和互联网技术还未普及。“数字土著”指出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年轻人,他们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课,在家有电脑,智能手机等,他们生在信息时代,长在网络社会,能够娴熟掌握各种网络信息,并且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开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新领域。“利用计算机等数字工具拓展人类思维、处理问题事务是信息时代‘数字移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伴随数字技术成才起来的‘数字土著’最为习惯的生存方式”。当代小学语文教师,不管是“数字移民”还是“数字土著”,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首先应该有计算思维意识,然后自觉运用计算思维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三、计算思维和小学语文“教与学”融合的可行性
(一)理论意义上的可行性。
“通过计算思维,可以在多学科的行动中进行根本的、范式变化的研究与发现”。小学语文课可以借鉴计算思维的方法理论,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变革。但教师不是要把小学语文课融入计算机的算法、程序设计等,而是基于计算思维意识,把小学语文授课过程融入计算思维意识,构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课堂。因为计算思维的主要方法是将思维过程与技术工具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技术支持下的问题解决模式。这个问题解决模式不仅适用于计算科学领域,而且对各个学科有着普遍价值。“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抽象,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表述,采取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将其处理完成是计算思维的核心所在”。小学语文课是语言课,师生的学习活动是抽象思维形象化的过程。教师怎样开拓计算思维继而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计算思维意识呢?例如,语言符号是思维的抽象载体,教师成功利用计算思维技术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课堂上学生能够识别的有声有色的语言的活动和过程。计算思维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解决教育教学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范例,并且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运用计算思维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合理分类、比较归纳,将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构思呈现于小学语文课堂上。
(二)实践意义的可行性。
小学语文教师养成计算思维的习惯,是主动驾驭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前提。
这里涉及师生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其中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在教学中有计算思维意识,有能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检查、修改和评价;二是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多种教育技术手段,使知识的呈现更加多元,使学习方法更加灵活,便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加速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最终缩短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各种辅助教学的应用软件不断问世,师生用来学习的各种课件也伴随着产生。不是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你敢想,就能找到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辅助技术。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较差,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利用专门的普通话语音检测软件,检测学生朗读课文的标准程度。也可以把这些软件推荐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自我学习。比如,一些软件能够把输入的语音转化成文字,也能够把文字转化成Z音,更能够把汉语转化为其他语言的语音或文字。互相转化语音和文字的功能为学生进行网络作文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创作模式。如PPT课件作为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最易操作,但它融合了计算思维,可以在一个幻灯片内分别做若干展示画面,也可以借助链接或超级链接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图像或声音。更有一些软件制作出来的课件声情并茂,教师可以控制课件的展示速度,课件自身就具有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功能。如Flashcs6课件,给课件写好as3.0脚本代码,就可以制作丰富的控制按钮,控制教与学的速度,也可以通过按钮评价学生,学生回答正确,可以插入掌声、笑脸,学生回答错误,给予鼓励,让他再想一想。
四、转变理念,计算思维下语文教学创新实验新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得到了一些体会:
(一)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改变了学习工具。
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盼盼.创新语文教学,感悟学习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对策;
作者:胡晓荣
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是教师教育中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教师教书育人,一方面,需内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思想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需有外在的良好个人形象和个人的社会交流能力。“育人者,必先受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核心素养培养一时成为焦点。在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育人的能力素质、个人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等素质中,有必要突出培养与课程育人密切联系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语文学科教学在素质教育整体实施工程中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基础性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是有效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条件。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工作的开展,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指导作用强,具有较深的语文教育作用的认识,对语文教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等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能让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好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二、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界说
“核心素养”指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人的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反思性。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小学语文教学组织与评价中体现出来的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学会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学会新课标、新技术、新评价的三新教学设计,学会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学会课程改革的成果表达和学会文学活动的审美”六个方面学会中形成与完善的个人教育教学修养,其中的文学修养,也就是对文学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素养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几点对策
(一)积极开展学习与研究
学习是人生基本的需要。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天性中有一种发展的欲望或需要,其生理的发展离不开各种食物;其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学习。人的学习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社会经验,形成自己独立的行为活动方式的过程。有人称21世纪是学习化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所以,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应当把研究性学习或组织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来认识,确定好学习目标并提出创新与继承的方法加以实践。
(二)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课程、课堂、课题)活动是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新的研、修、培一体化活动。在网络“三课”研究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与运用,能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创新方法实践新课程的新教学标准、新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组织指导。当前网络化的环境为教师参与新“三课”研究活动创造了新的平台和提供了新的活动内容与交流的形式,使教师“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的群体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成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不断形成与改善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行动意识、发展意识”五种自我发展的意识。
(三)开展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关键是有自我的创新教学。所谓创新教学,是教师有创见的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思考教学。研究表明:有创见的教学应是“生动的教学、期待的教学、问题的教学、反思的教学、思维策略”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创新教学,一是要把握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如目标导向策略、创新思维策略、学生想象激励策略、教学管理开放性策略、学习资源优化策略等;二是要重视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展现的方式,如教师的“三课”教研活动方式,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式,教师的学术交流方式等;三是要有对创新教学设计与创造思维习惯的密切联系的认识,如“不先入为主的区分学生的学习,对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多余学习刺激的自我意识,对学生问题思考中可能出现的思维固着采取变式”等。
(四)认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需要完成。语文审美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不能发现文章中的美,就不能从更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而只停留在关注课本中的文章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文学修养,将其作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的核心素养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一是教师需要学习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如诗歌的思维方式、散文的形散而神在的知识等;二是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如不同的文体表现技巧、不同的文学作品欣赏的入口等;三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如主题文学创作的能力等;四是要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五)强化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5)通过远程教育或拜访等方式向大师名师学习,对照成功教学案例和典型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