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房地产金融危机

房地产金融危机

时间:2023-07-27 16:23: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房地产金融危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房地产金融危机

第1篇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房地产市场 金融市场

一、美国

被投资大师罗杰斯称为“有史以来最大泡沫之一”的美国次贷危机,是伴随着房地产“兴旺―泡沫―衰退”正常经济周期的波动演变而来。直至去年次贷风波爆发,才使得泡沫崩裂的危害升级。

1.次贷危机的背景。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分为一是优质贷款:信用分数高于660、有稳定收入、有偿债能力的优良客户。二是“Alt-A”贷款,比优质贷款高1%~2%,信用分数大多在620~660之间、但无法提供收入证明的客户。三是次级贷款,比优质贷款高2%~3%,信用分数低于620、负债较重的客户 。对房价看涨的预期使得大量闲置资金拥向了房地产市场,购买不动产的合理避税和低成本使得更多低收入者加到了炒房大军。政府“扶贫”的出发点被扭曲,信贷风险和价格泡沫不断积聚。

2.次贷危机的爆发。次级债是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将其出售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又将其打包给二级市场。如此往复,资金的杠杆效应得以显现。但如资金链中任意一条出现危机时,多家金融机构将出现“塔罗牌现象”,导致破产或亏损。如去年3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为标志,次贷危机爆发。

3.次级债危机后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呈现萎靡之态。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化解次贷危机、拯救金融体系的关键很可能是摆脱美国高达20万~30万个多余库存房屋单位。房地产市场的萎靡不仅阻滞了投资增长,也打击了居民消费信心和预期。2008年3月份新屋开工数跌破100万套,较2006年初的高峰期累积下降了60%。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成屋销售情况低谷时期较最高峰期相比分别下降了42.3%和36.7%。

二、英国

格林斯潘曾经这样描述英国房地产市场:“英国比我们更可能遭受损失,这是由于英国有更多利率可变的按揭贷款。面对信用危机,英国比美国更加脆弱”。

1.公屋冲击计划引燃楼市逆转导火索。英国央行自2006年8月起先后5次提高基准利率,抑制了房地产市场过热发展。布朗内阁去年8月又推出公屋冲击计划(类似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计划中提出,截止2020年英国将修建不少于300万套公屋。对于人口不过6000万人、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配比也并非丰裕的英国来说,势必导致财政紧张和楼市价格下跌。零首付的贷款政策催生了楼市的泡沫,加上信贷紧缩政策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楼市萎靡、经济衰退也在所难免。

2.调高抵押贷款利率。信贷紧缩是楼市逆转的主要原因。今年3月,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升至6%。因为英国有更多利率可变的按揭贷款,银行间的筹资成本不断增加,整个英国市场的抵押贷款利率不得不提高,以此来严格限制贷款人的条件。英国央行表示,3月份抵押贷款许可数量从7.2万个降至6.4万个,创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抵押贷款总额为263亿英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7%。如果抵押贷款市场维持现状,英国房价在未来两年内可能还将下降15%左右。

3.房价暴跌。截至2008年1月,平均报价为24.16万英镑的普通住宅降到了23.04万英镑,每套下跌了约1.12万英镑,跌幅近5%。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也表明,英国08年3月份房价指数已跌至30年来最低水平。英国房地产市场在持续了十年的稳定增长和高回报之后,最终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在整个欧洲,房地产市场明晰度最高的英国尚且如此,邻国在市场循环里的未来走势也可想而知。

三、英美两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对我国的警示

根据针对英美两国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或“引以为戒”,结合我国的特殊问题,如房地产业的预售制度、房企对银行业具有强的依赖性、投机造成的高空置率和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等等,提出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优化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发展。

1.房地产金融的多元化。一是参与机构的多元化。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介入,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资金运作来降低风险。二是机制的多元化。引入金融保险机制,增加抵押物担保能力的同时分散金融风险。三是市场的多元化。完善住房金融一级市场的操作规则,大力发展二级市场。四是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考虑发展房地产业基金(如REITs)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

2.房地产金融的高级化。一是高效发挥政府功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并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同时打击不良违规行为,清理整顿次序。二是建立和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包括投资体系和预警系统等。

美、英次贷危机提醒我们,越是在市场繁荣的时期,越应当加强风险控制和市场监管,建立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房价,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 伟:美国次级按揭市场的现状及其深远影响.国际金融研究, 2007(11)

[2]王 静 林 琦: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看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财经科学,2008(2)

第2篇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信托基金市场信用机制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制度缺陷,这种缺陷主要集中表现在单一的资金供给渠道、不完备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低下的资金融通效率和高度集中的系统风险,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引入房地产信托基金,运用市场信用机制,培育和完善房地产金融品种和体系来加以解决。

剖析中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深刻认识中国房地产市场症结,确立中国房地产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s,REEITs)作为从事房地产买卖、开发、管理等经营活动的投资信托公司.实际上是由专业人员管理的房地产类集合资金投资计划(Coll~tiveInvestmentscheme)。其作为房地产金融体系中的市场(直接)信用,对于健全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解决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的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一银行体系支撑着中国整个房地产金融。一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一直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从房地产开发方面的资金需求现状来看,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除了自有资金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维持房地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目前,来源于银行的资金往往占到房地产资金的70%以上,有些企业甚至达到90%。

200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有18%来自于自有资金,2%来自于其它渠道,剩下的80%(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消费者按揭贷款和建筑企业贷款等)都来自于银行贷款。而这只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平均估计,很多中小房地产企业运作的自有资金往往占到总资金需求的10%,甚至5%。这种单一的房地产资金供给是中国房地产金融的特点,也是中国房地产金融问题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效率问题.还是风险问题其根源往往与这一特点密切相关。单一的银行体系支撑着整个房地产金融,进而支撑着中国房地产的整个产业体系,中国银行业的负载实在太大,结果使金融政策只能在勉强支撑和减负之间摇摆,政策的收紧往往给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带来强烈的硬冲击,形成“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同时,资金供给的单一性也是房地产金融不完备性的最显著表现特征。

单一银行体系的根源来自于中国房地产金融本身,同时也是中国金融制度在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具体表现,因此,中国房地产金融资金来源单一性问题要在中国金融制度改革进程的大背景上考虑,也要在充分认识中国房地产金融不完备性的基础上,结合房地产金融本身的特征积极解决。

2.完备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尚未形成。

(1)完备的房地产金融体系的主要特点。完备的房地产金融应该是包括银行间接金融和市场信用在内的一级市场和以证券化为主要手段的二级市场。银行提供房地产开发贷款、房地产消费按揭贷款等间接融资,具有房地产投资商特征的基金(主要为房地产投资基金)供市场信用,这些构成了一级房地产金融市场;信贷证券化,尤其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不断把银行信用转化为市场信用,构成了二级房地产金融市场。两个市场共同作用,形成了完备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和系统风险分散体系。综观世界各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可以看出,美国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可以作为完备的房地产金融体系的典范。在美国,这个一级市场是由包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寿险公司、储蓄机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商业银行和部分外来投资者等多重机构共同支撑。通过证券化建立起来的二级市场,在增加房地产金融的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实际上把房地产金融体系的资金供给转嫁到整个市场这种房地产金融的“脱媒”促进了房地产金融的信用市场化.加速了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的转化,其结果是,房地产金融的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和社会化,更加顺畅地把资金剩余向需求转化;相应地,房地产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将有效地从单一的银行体系中分离出来,更有效地避免了系统风险在银行体系中的聚集。

(2)中国房地产金融的不完备性及其核心问题。与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相比,中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备性。就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而言,中国只有银行体系支撑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需求,而资本市场和直接信用的相对落后,使其几乎无法为房地产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仅有的几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可以获得非常有限的市场金融支持。另外,房地产二级市场只能说尚在酝酿中,按揭证券化似乎还需一段时间方能走到前台,发挥市场信用的作用。中国房地产金融的一级市场是残缺的,是缺乏信用的一级市场.而二级市场尚不存在,因此,中国房地产金融是不完备的。

不难看出,中国房地产金融不完备性的核心问题是市场信用的缺乏,而发展市场信用只是丰富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内涵的手段,也是创立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的前提:事实上,二级市场本身更多的是房地产间接金融的直接化和市场化。要完成这种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重塑,借鉴具有70多年政府主动推动和市场发展的美国房地产金融是必要的。根据美国的经验,其核心手段是房地产信托和证券化。

目前,我国房贷证券化仅仅是呼之欲出,与其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尚未出台:房贷证券化是间接实现资金来源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手段,对于加强房贷资金的流动,培育我国专业的房地产投资商,完备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其影响是长期性的。相比之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同时活跃于两级市场的特点显示,它对中国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二级市场的形成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明显。

(3)中国房地产金融的资金融通效率低下。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是将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进行有效匹配,最大限度地将金融资源从过剩方向需求方融通。目前,中国金融资源的融通循环一定程度上是不通畅的,出现了金融资源错配的现象,或者说金融资源的融通循环中出现恶劣梗塞。一方面,由于中国金融体制本身的非市场化特征,金融资源并非完全按照市场化的风险收益对称性原则进行效率配置,造成银行的资源有很大部分流向了那些规模小、风险大的房地产企业。银行对所有制所形成的偏见、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信用软约束倾向、相关人员的道德风险共同作用,使得金融资源的很大部分流向了那些自享受收益,由银行承担风险的房地产企业,风险和收益失衡,金融资源在房地产行业的配置效率受损。另一方面,中国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其收益性应该为资金剩余者提供分享增长的机会,而大量的存款滞留于银行的账面上获得很低的收益,无法通过有效的市场渠道直进入房地产行业,分享行业发展机会。然而,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金融资源的所有者恰恰是房地产金融系统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因此,中国金融资源的提供者不但无法获得行业增长的收益,而且最终承担了行业本身的风险以及中国金融体制存在的固有的道德风险和体制风险。

以上分析表明,尽管融通效率低下的原因有更为宏观的经济金融体制背景,但如果能从房地产金融本身特征出发,减轻房地产金融对银行体系的依赖性,发展市场信用.即为有效金融资源需求提供金融资源供给,叉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房地产行业增长收益的机会,同时将大大推进中国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提升中国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4)中国房地产金融蕴含着较高的系统性风险。构成中国银行业危机隐患的巨额不良资产,很大程度上是90年代房地产泡沫所遗留下来的,取终聚集于银行体系,面对入世后新一轮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银行仍将面临相同的问题.面临承载行业发展所不得不积累的风险。这种趋势已经从银行的资产组合的变化中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必须在理解系统风险和金融危机动因的基础上,对房地产金融体系进行制度创新,找到化解风险积累的制度安排

二、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有利于解决我国现有的房地产金融问题

1.有助于促进市场信用的发展、信托制度的表外安排使得其具有直接融通金融资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市场信用的特征。与其它金融制度安排相比.更具全能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很好地嫁接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能有效地将金融资源在不同的市场中进行配置。

目前.我国信托业才真正开始起步,这种极强的制度优势尚未能发挥出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H’s)是被成熟的房地产市场检验过的市场信用机制.也是信托介入房地产金融市场的主要方式。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的引入,必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信托的制度优势,解决我国房地产业资金来源的单一问题。

2.有助于提高我国房地产金融的融通效率。毫无疑问,房地产信托基金的引入将为我国房地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融通机制,事实上,自“一法两规”颁布以后,信托的房地产融通功能已经通过各种指定性的房地产信托计划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目前推出的房地投资信托计划仅仅是单一的融通手段.无法成规模化和长期化,因此也无法成为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单个房地产信托计划过渡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利用信托基金在募集、管和退出上的规模性和系统性,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才能作为我国房地产业制度创新和金机构创新的产物,集政府、银行、企业和投资方面要求和利益于一体,真正实现信托融的长期化和规模化。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将一定程度疏通我国房地产资金循环的梗阻,避免单一融通体系下银行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硬击,减缓某些特定目的政策对整个市场的整体;中击力度;同时为那些有意分享房地产行业增长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金融体系的错配矛盾。

从这个意义上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收入.将会系统改变目前金融资源供给的单一性问题,改变房地产金融市场的供给格局,真正提升我国房地产金融的融通效率。

3、有助于提高我国房地产金融体制的备性。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具有金融机构的特征,通过金融平台募集社会自由资金,直接把市场资金融通到房地产行业,对以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形成了极大的补充。

信托对完备房地产金融体系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托进入房地产金融领域,其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方式介入房地产场.不但参与一级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源供给,也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有助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完备性的提升。第二,证券化是创立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的核心手段,而证券化所要求的“破产隔离”的结构安排也离不开信托这一载体.

4.有助于降低我国房地产金融的系统风险。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的引入和发展,不仅可以增加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备性,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而且有助于金融系统风险的分散,降低危机产生的概率,提高房地产金融的安全。

明斯基(H1anP.Minsky)的金融体的脆弱性假说和外来冲击性理论,分别解释金融危机的内因和外因内因在于金融体本身的抗风险能力,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体系对风险累积的分散能力。从金融体系本身的角度看,金融危机的爆发源自金融风险的增加、累积、局部超过限度,最后传染至整个体系,因此,金融体系对风险累积的疏通、分散安排。虽然不能完全消除金融危机,确可延缓或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

具有间接金融特征的银行信用和市场信用对于风险的分担方式是不同的。银行对风险进行跨时分担比较有效,容易把风险在未来和现在之间进行分配;市场信用跨空间(erc;一sectiona1)风险分担能力比较强.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分摊。跨时风险分配意味着,银行承担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拥有的资产的交易性较差,同期调整的难度较大,只能在未来和现在之间进行分配,无法在当期解决风险积累问题,结果是在某一时期的风险一旦超过了警戒线,金融危机就会爆发。

市场对风险的跨空间分散是指可以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风险分配,风险分配的扁平化功能比较明显,可以有效地解决当期的风险累积。因此,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通过引入房地产信托发展市场信用,不仅为房地产金融获得更为有效的资金供给途径.也将大大提高房地产金融当期的系统风险化解能力。

三、政策建议

1鼓励现有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向专业化发展。目前我国由信托公司推出的房地产信托计划由于受到每个信托计划合同数不能超过200份(含200份)的限制.单笔合同金额较高,风险集中,信托整体规模不能够实现大的突破,难以实现房地产多项目的分散投资。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和法律制度支持房地产信托的发展,经过试点发行,采取向全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或收益凭证.成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进而使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股份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或采取场外直接交易方式,使其具有较高的流通性,发展成合法、流通性强、具有一定专业化优势的房地产投资主体

同时鼓励房地产投资基金通过集中专业管理和组合化投资组合,聘请专业性顾问公司和经理人来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与投资运作,并实行系统投资策略,选择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及业务,从而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取得较高投资回报。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金融风险;现状;问题;措施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现状

房地产金融一般来说指的是在房地产开发、经营和消费环节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诸如筹资、投资行为的总称。而房地产金融风险一般来说指的是各个金融机构在提供房地产资金融通、贷款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可能产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十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积极完善金融监管措施,大力进行金融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我国金融稳定。而我国房地产市场自身具备的高投资、高风险的特性也要求我们要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这也给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预防和治理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房地产金融风险不仅仅包括单项业务和单个金融机构必须要面对的风险,还包括整个房地产金融市场面对的风险问题。作为一种投入大、利润回报高的行业,房地产行业必然会面临着较高的风险。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融合,因为相互追逐利益,常常会出现过度支持的问题,从而引起信用膨胀,最终导致金融危机。从目前的情况而言,房地产金融风险一般由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负债结构风险构成。

二、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过于集中于商业银行体系

国内金融市场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内房地产融资基本上还是依靠商业银行。通过住房贷款、房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以及土地储备贷款等方式进行的信贷融资相对较多,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房地产市场发展运行过程中各阶段所需要面临的种种风险;而资本市场发展比较落后,难以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其他的融资方法,同时也无法很好地化解商业银行面临的房地产信贷风险。

(二)个人住房信贷可能存在违约风险

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住房贷款不良资产率基本上在0.5%之内,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不良资产率仅仅是0.24%,这对于银行改善自身资产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多商业银行将个人购房贷款业务取得的资金直接当作是优良资产而积极推广,并没有真正认清背后存在的风险。同时,国内并未真正建立起完善的个人诚信资料系统,银行也很难对贷款当事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很容易让银行产生不良资产。

(三)房地产金融体系在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通过二十多年来的探索和研究,初步建立了以银行信用贷款为主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是,房地产发展所带来的房地产融资问题也逐渐开始呈现出来。房地产融资过于依靠银行,这对于我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银行信贷这种单一的融资手段也无法适应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求。从整体上而言,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市场的客观需求。

三、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一)金融机构适时进行改革与创新

目前,股市监督管理行为并不是十分健全,有些人考虑到股票市场不稳定,资本存入银行收益相对较少等问题,加之没有其他合适的投资方向,便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造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增加。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即是“利率市场化”,目前利率市场化开始进入放松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的阶段。所谓利率市场化即是把过去管制所产生的利率变为运用市场变化进行定价的方式。渐渐的开放存款利率管控限制,大力增强对股市的监管,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服务和产品的创新,推出更多的低风险理财业务,以此来逐渐减弱房地产金融风险。

(二)杜绝开发商干扰房地产市场的行为

房地产开发商干扰市场也是造成房地产融资风险增加的因素:一是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逐利润而进行的囤地和捂盘行为。对此,行业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土地供应切实转变成房地产供给,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坚决打击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存在的利用囤地或捂盘手段干扰市场的行为。二是某些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在一定区域内联合定价的方式,提高当地房地产销售价格,这样就造成一些急需购房的家庭不得不付出高价买房,随之逐渐形成了当地房地产价格的较高隐性底线。对于这种与工资水平、物价上涨比例不相符合的房地产销售价格,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发现并采取限制最高销售价格等有效措施进行制止。

(三)提高银监会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力度

目前国内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存在着负债偏高、企业资金紧张、信贷风险增加等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银监会应增强监管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力度,逐渐建立起全国性的监督管理体系,对房地产金融风险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监管。一是对房地产投资贷款的行为进行严格审查,严格禁止为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房地产企业提供贷款。二是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房地产开发单位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按照合同要求施工建设,并对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监督。三是按照相关合同规定,监督和敦促房地产开发单位及时还款,尽可能杜绝拖延还款的问题。

四、结语

因此,在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时,特别要做好金融监管工作,提高应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能力,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融资策略,从根本上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业 房地产金融 融资渠道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随着我国居民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入,房地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影响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而房地产业投资资金数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得到金融业的支持才能有持续健康的发展。但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无法完全满足房地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房地产金融,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不仅能解决房地产开发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单一和融资困难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房地产业资金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并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还可以为中小投资者参与房地产投资和收益提供一条现实的途径。

一、分散银行体系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我国银行贷款集中投向房地产业,造成了显著的银行贷款结构风险,影响了银行系统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增大了金融风险。一旦宏观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房地产市场的隐患很容易转嫁到商业银行市场,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金链难以为继,对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冲击是巨大的。在全球引起恐慌的美国次贷危机便是前车之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也使美国房地产贷款商的情况继续恶化。截至2008年6月底,列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有问题名单”的银行数量已经达到117家,比第一季度大幅上升30%,也是2003年中期以来的最高值。

我国的房地产金融风险虽然没有大到像东南亚国家那样引起金融危机的程度,从四大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质量来看(如图1所示),也暂时不会出现像美国次贷危机这样严重的影响,但是这几年的房地产投资过热,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它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运行产生了许多现实影响。据调查,截至2005年末,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093亿元,居行业排名第四的高位。四大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质量虽然比较好,但随着这两年国家对房地产业的深度调控,房地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房地产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一旦整个行业出现大面积的业绩滑坡,银行体系的房地产不良贷款必将增加,很可能导致银行体系金融风险的爆发,并进一步引发系统性风险,从而直接影响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系统的稳定性。

要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在银行体系的积聚以至爆发,就必须在房地产经济和金融领域,大力推进房地产二级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信托市场等各类市场的发展,形成完整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发展多种房地产融资形式和多样化的运作工具,适当分散银行体系的风险;积极引入包括充分竞争、供求机制在内的市场机制等,这也是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提供新的融资方式和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定金及预收款、利用外资等,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结构单一,具有明显的依赖银行贷款的特征。

2006年,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达26880.2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国内贷款平均增速高达47.1%。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与预收款所占比重分别为19.6%、1.5%、31.9%、30.3%,国内贷款、利用外资所占比重分别比2005年上升1.3和0.3个百分点,二者均为2004年以来的最高。从表1可看到,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的数额不断上升,2006年分别占到全部资金来源总额的31.9%和19.6%,如果考虑房地产销售收入转变为自筹资金,大部分来自购房者的银行按揭贷款,且定金和预收款中也有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那么银行贷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就达到了60%左右。

之所以出现房地产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过分依赖,主要是由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决定的,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仍然占主要地位。这一状况很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房地产金融风险在银行体系积聚;二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受制于银行信贷和国家的信贷政策,这将严重制约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

从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文件)开始,到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的通知》,多项针对房地产生产与消费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银行贷款下降、销售回款不佳的情况,多数房地产企业缺少有效的资本运作经验与融资渠道,自有资金长期严重紧缺,惟一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又收紧了闸门,这使国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据房地产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开发惯性和囤积的土地入市,2008年房地产业总投资比2007年将会有大幅增长,而受银根紧缩影响,银行贷款预计将会减少。此外,2007年10月以后,房企股市融资难度倍数增加,加上2008年股市低迷,股市融资也十分困难。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2008年6月的报告称,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达7100亿元,相当于行业最高峰的2007年新增房地产中长期贷款的2倍。报告称,由于去年高价拿地的企业面临着付清土地出让金的压力,一些中小开发商可能将面临生死大限,房地产金融危机已初露端倪。

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十分困难,银行信贷之外没有更多的融资工具,融资渠道狭窄与资本成本提高迫使房地产企业急切地寻找着除银行之外更好的融资渠道。现阶段,过于单一的融资渠道已经严重妨碍了我国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不利于房地产企业资本运作水平的提高,造成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严重依赖。所以,引人海外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工具,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融资工具是当务之急。

三、优化证券市场结构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产品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风险结构倒置,高风险产品占主要地位,低风险产品只占较小的市场份额。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可交易品种,大约80%为风险较高的股权类产品,只有大约20%为债券类低风险产品,股市每单位风险的收益低。这种投资产品的风险结构极不合理,与广大投资者的长期理财需求不匹配。二是低风险产品品种单一。目前市场上只有少量流动性较差的国债及少量的企业债、金融债、可转债,不能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因此,有侧重地发展低风险市场产品,尽快使我国证券市场的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点之一。三是缺乏风险对冲机制。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产品结构不完整,主要集中在股票(包括A股和B股)、债券、权证和证券投资基金,缺乏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期货等海外成熟市

场的主流产品,缺乏可以对冲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难以满足投资资本多样化的收益和避险需求。

引入收入稳定、风险相对较低的证券产品,如在海外发展较成熟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或其他具有高度创新性的房地产金融工具,其包括的股票、受益权证、抵押债券等产品能极大丰富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

四、增加投资渠道

目前国外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工具更多的是通过筹集广大投资者的分散资金,来为房地产业所用,这些房地产金融工具往往面对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这就为分散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收入稳定,风险较低的投资渠道。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通常被认为具有与其他资产较低的相关性、较低的市场价格波动性,有限的投资风险和较高的当前收益等投资特性,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在目前证券市场交易品种单一、风险较高,而房地产投资所需资金较高、周期长的比较下,新型的房地产金融工具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渠道。

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席卷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再度关注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根据金德尔伯格的研究,从17世纪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全球范围内共爆发了42次比较重要的金融危机。其中有21次都与对不动产的投机有关(这里所指不动产范围较广,主要是包括城市房地产,但也包括农场、运河和铁路)。本文试以此次金融危机为例,分析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并提出一定对策建议。

一、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发展历程

(一)危机酝酿期:美国经济面临衰退威胁,联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活跃

21世纪初美国网络泡沫破灭,2001年又发生了“9.11”事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为了应对这种局面,美联储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将联邦基准利率降至1%的历史低位。金融市场利率的降低直接后果是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下降,加之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为鼓励住房消费、扩大住房自有率,美国房产交易的税收政策方面也较宽松,房地产市场进入新的繁荣周期。

(二)危机发展期:房地产市场过度升温,房地产信贷衍生产品疯狂发展

在金融、财政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房地产市场热度不断提高,呈现价升量增的景象。2005年,美国房价升至27年来的新高,2006年1季度,全美又有53个都市区的房价涨幅超过了20%。

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产品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是衍生产品疯狂发展。与我国不同,美国的房地产金融产品大大脱离了房地产信贷产品的范畴。金融产品房屋贷款机构在发放了房屋贷款后,又将这些贷款出售给投资银行,或者打包处理成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和资产支持债券(ABS)后再出售给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以从抵押贷款公司收购的住房抵押贷款或者MBS和ABS作为基础资产,通过资产分层与重新组合、信用增强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手段,包装制造出新的不同风险等级的MBS、ABS和债务担保证券(CDO)以及包括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内的其他结构性衍生产品,然后再将上述产品出售给包括对冲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甚至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据汤姆森路透统计,2006年全球债务担保证券(CDO)共发行4788亿美元,是2000年发行687亿美元的近7倍。至此,房地产贷款已经被转化成巨额的金融资产,而且与其本身日益脱离。

抵押贷款中贷款客户信誉度较差的贷款被称为次级贷款,这类贷款的风险明显较高。在房地产市场趋热时,此部分贷款及其衍生产品空前发展,风险也日益增加。据美联储统计,截至2006年末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余额为6.5万亿美元,比2000年末增长97.2%;同期次贷支持债券余额为7320亿美元,比2000年末增长了近8倍,增长速度远高于一般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而次贷衍生产品的反复包装、销售,掩盖了次贷中可能的风险,并将这一风险传递到全球金融领域的各个角落。

(三)危机爆发期: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破裂,次贷危机发生

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将短期利率由1%提升至5.25%,有效抑制了房地产信贷消费,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挤压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空间。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国2006年第3季度的新房开工持续下降,9月新建格与2005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9.7%,是197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房价下降引起了人们对市场进入衰退周期的普遍担忧。此时,原来通过次级抵押贷款购买房屋的消费者,在房价下跌而利率又不断升高的双重夹击下,已无力偿还贷款,违约率逐渐上升。

次贷违约率的上升,直接导致相关机构发生巨额亏损。以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为标志,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四)危机全面爆发期: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谷,金融危机发生

由于房地产衍生金融产品链条长,涉及机构多,规模大,危机逐渐向相关金融机构扩散。以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为标志,次贷危机逐渐扩散成为金融危机乃至金融海啸。

此次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独立投行,华尔街5大独立投行中两个破产,一个被收购,仅存的高盛和摩根史丹利由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独立投行受影响最大的原因在于与其从事的规模巨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相比,它们的自有资本规模往往偏低,因此通常依赖于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从而导致其经营的杠杆倍数提高;另外,由于次贷相关证券及其衍生产品的设计复杂、且透明度较低,为增强购买其产品的机构投资者的信心,投资银行自身往往也需要持有部分次贷相关证券及其衍生产品,而一旦市场环境恶化,投行将被迫提高持有上述产品的比例,从而承受更大损失。金融危机并不局限于美国,而是向全球蔓延,德国、法国、日本乃至我国等都有机构宣布因为投资次贷相关产品而发生巨额亏损。金融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各国高调救市,大量流动性被注入,在来自机构、市场的坏消息与来自政府、监管机构利好消息的影响下,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对对消费、投资都产生负面影响,房地产市场复苏难见曙光。以标准普尔/凯斯-席勒20大城市房价指数衡量,截至2008年7月底,全美房价水平同比下跌17%,创二战以来同比跌幅之最。虽然房价持续下跌,空置房数量却在继续增加,已超过11个月供应量。

二、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危机关系分析

现代经济中,金融的力量渗透到各个方面,房地产尤其严重依赖金融。而房地产既是实体资产,在被炒作时又带有一定的虚拟经济的成分,容易成为金融危机的催生剂。

(一)金融是造成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轮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推动因素有很多,但是,利率、金融产品创新等金融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

第一,利率水平下降时房地产市场繁荣,利率水平上升时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21世纪初美联储连续13次降低利率,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为1%,联邦基金利率达到了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此带动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也持续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调到2003年的5.8%;1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也从2001年底的7.0%下调到2003年的3.8%。正是如此之低的利率水平吸引了大量的购房者进入市场,抬高了房价。

第二,以抵押贷款证券化为特征的房地产金融衍生产品推波助澜。在房地产市场趋热时,一方面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能使投资者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就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不断购进按揭贷款证券化的产品,为房地产信贷部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的贷款资产证券化后,风险转移,相应的信贷标准降低,首付比率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了零首付。这两方面因素都促使房地产信贷部门大量地放贷,使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二)房地产泡沫是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

综上所述,房地产价格泡沫在金融危机的形成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传导渠道一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市场成交活跃,相关的房地产信贷等金融产品迅速增加。除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不谨慎形成风险外,房价高企时发放的住房信贷在房价下跌时风险自然暴露。二是房地产价格上升,财富效应引致房产所有人在消费、投资时都会没有节制,甚至会将房产抵押去消费或投资,而市场形势转变时,抵押物价值下降,风险暴露。

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并不是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房地产市场是被金融所挟持,并反过来危害金融安全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询。从宏观层面方面看,近些年国际经济金融失衡,美国产业发展缺乏新的支撑点迫使资金流入地产领域。从政策层面看,联储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流动性过剩,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伏笔;从技术层面来看,金融机构违背审慎原则发放贷款,发行金融衍生产品时脱离实体经济,人为制造了风险。

三、对策建议

目前由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金融危机已经在全球造成了巨额损失,而美国房地产泡沫后房地产市场也一蹶不振。因此必须针对房地产市场与金融的密切关系,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打破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链,防止再次造成危害。

(一)中央银行必须关注资产价格,并适时有所作为

关于中央银行是否关注资产价格,近些年被广泛讨论。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资产价格何时形成泡沫比较难判断,因此央行难以对资产价格泡沫实施相关政策。但从21世纪以来美国的两次资产泡沫演变来看,美联储都先是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但接下来在泡沫已经演变得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采取加息等措施,造成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危机,网络股泡沫破灭时表现是股票市场大幅下跌,实体经济增长放缓;此次危机中的表现是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谷,金融市场大幅动荡,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美联储在危机发生前期加息上过于谨慎,应变迟缓,对于全球流动性过剩难辞其咎;后期又加息过度,造成市场剧烈动荡。因此,货币当局必须正确判断形势并果断采取措施。

我国证券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都处在发展阶段,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由资产价格泡沫影响形成的金融危机也有发生的可能。中央银行必须持续关注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探索其对金融市场、消费、投资的影响途径,判断影响程度,在泡沫形成前进行积极预调。

(二)审慎监管、发展房地产金融

房地产市场与其他行业不同,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行业,与其相关的金融产品的风险也表现为一个较长的周期性与滞后性。只有在房地产市场发生根本性逆转才能表现出来。我国还没有经历过全局性的房地产危机,无论是金融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警惕,审慎监管、开展房地产金融产品,具体有3层含义:

一是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必须谨慎。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就在于房地产信贷产品证券化链条过长,风险在层层包装后被忽略。虽然发生了金融危机,但未来金融创新的步伐不能停止,关键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展创新,防止类似次贷危机的发生。

二是房地产信贷的管理必须严格。房地产信贷是我国房地产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房地产信贷已成为当前银行信贷的主要部分。特别是在上海等城市,房地产信贷余额占银行信贷总额的比例十分高。上海银监局的《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公布2007年,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有27.5%投向了房地产业,至年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2%。一旦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将直接威胁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严格执行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房地产信贷的相关政策规定,严格放贷条件,切实防范房地产信贷中的风险,

三是严格管理以房产作为抵押的贷款。房地产作为不动产,是比较成熟的抵押产品,在银行信贷中广泛使用。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势必将影响到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如果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波动,势必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因此在银行接受房地产作为抵押物时,应合理研判形势,正确估算抵押房地产价值。

(三)防止新的泡沫生成

对目前国际社会来说,更现实的教训是在网络股泡沫破灭后,美联储通过超低利率拉动经济,造成了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吹大了房地产泡沫,为日后的金融危机埋下祸根。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巨额救市方案,必须防止形成新的流动性过剩导致新的危机。最关键的是引导救市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防止其再次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形成新的泡沫。

参考文献:

1、金德尔伯格.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第6篇

WTO(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即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入世”十几年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入WTO以后的发展不仅会受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而且将日益与国际经济发展产生密切联系。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后,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客观审视加入WTO对我国房地产业及房地产金融的影响,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推动房地产金融改革。

房地产金融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房地产经济领域内资金融通的运动及其规律性,有别于一般工商企业资金的融通。在我国,房地产金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吸收房地产业存款,开办住房储蓄,办理房地产贷款尤其是房地产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按揭贷款,从事房地产投资、信托、保险、典当和货币结算、发行房地产股票与债券,房地产信托投资,房地产保险,房地产金融风险,房地产担保机制,房地产金融税制,房地产金融市场等。

1、“入世”对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影响。由于房地产业是地域性非常强的行业,加入WTO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对宏观经济及房地产行业的整体作用而产生。对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企业及政府管理房地产业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金融在金融品种和体系上逐步得到培育和完善,商业性的房地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同时发展,以及金融机构的竞争机构的形成,都为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入WTO,房地产金融作为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结合的产物,收到两个产业对外开放的影响,既存在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客观评判“入世”给房地产金融带来的机遇和调整,制定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将有助于推进房地产金融的改革、创新及房地产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加入WTO,房地产业和金融业逐渐全方位对外开放,将推动房地产金融业出现全面的金融创新,拓展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并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从而为房地产金融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1)入世将全面推进房地产金融创新。房地产金融创新是房地产金融系统为有效融通资金、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分散金融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发生的变革,具体包括房地产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加入WTO以后,房地产金融面临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改变将推动我国房地产金融机构的创新。这一方面表现在房地产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和对房地产金融的参与;另一方面表现在,“入世”将推动现有的银行金融机构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入世”以后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技术,同时金融业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推动房地产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在微观层次上,房地产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的改革将大大促进房地产金融工具的创新。国外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将由外资房地产金融机构带入国内,中资房地产金融机构竞争意识的提高和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也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由此可见,“入世”将加快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步伐。(2)拓展房地产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如前所述,“入世”以后将刺激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和供给的增加,从而有利拓展银行金融机构的房地产金融业务。除此以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非银行金融业务的需求也将增加。从最近几年国外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实践来看,非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在金融品种上已经超过了银行金融业务。加入WTO以后,保险公司、信托机构及投资基金参与房地产业务的制度环境会更加宽松,业务量也必然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同时,由于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机构消费者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会逐渐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反过来促进金融机构扩大金融业务范围、提升金融业务量。(3)入世以后,房地产业及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将催生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首先,大量外资房地产金融机构的进入,将繁荣房地产市场主体,扩大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资金来源渠道。房地产金融市场将形成中、外房地产金融机构同时并存、相互竞争的开放式格局;其次,入世以后住房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推动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具体而言,有利于推动房地产证券化的进程,促进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有利于改变房地产业的融资结构,促进房地产资本市场的建设,改变房地产金融市场结构失衡的状态,推动房地产直接融资的发展;有利于规范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伴随大量房地产金融法律、法规的出台,房地产金融市场法制化趋势会更加明显。交易主体资格及交易行为都将更加规范,良好的市场秩序将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健康发展。

2、“入世”对房地产金融带来的挑战。由于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我国的房地产业还是金融业都仍然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因此,加入WTO以后,房地产金融与上述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一样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房地产金融风险是在房地产金融市场运行中可能导致市场主体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随着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及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房地产金融的系统风险有放大的趋势。这一方面源于入世以后国际经济形势对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影响和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动对现行房地产金融体系和金融安全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房地产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开发企业的经营风险向金融市场的转移。在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风险转移工具欠缺、金融监管能力低下的情况下,金融风险就可能转化为金融危机,危害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房地产金融业务历来是外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必将大规模金融房地产金融市场。中外金融机构将在金融业务、市场占有率、技术、金融服务、人才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大多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的竞争策略、竞争手段和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不仅金融技术手段先进,服务品种多样,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高,而且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非常强。中资房地产金融机构如果不迅速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开展切实有效的金融创新,充分发掘自身的经营优势,就会在与外资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逐渐丧失优质客户和市场份额,最终在竞争中失败。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包括政策性房地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房地产金融机构、贷款的创造和投资机构、担保或保证机构在内的房地产金融机构体系。在房地产金融监管上,房地产业务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意见分歧,往往影响金融监管的效率,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法治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对诸如房地产抵押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房地产金融业务的运作缺乏全国统一的规定。入世以后,随着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房地产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使上述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从而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

3、“入世”后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对策。加入WTO以后,要抓住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全面发挥房地产金融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入世以后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繁荣以及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加大,迫切要求建立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以满足房地产市场主体投融资的需要和分散风险的需要。针对目前我国脆弱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我们应该首先健全房地产金融机构,规范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行为。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的角度出发,应该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非盈利性的住宅金融机构,为中低收入家庭购房提供贷款和担保;着手建立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规范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有效化解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风险;大力发展房地产资本市场,通过房地产公司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的形式进行直接融资,减轻房地产业对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的依赖,拓展融资渠道。从长期来看,房地产金融市场还应该引进期货、期权等先进的金融技术,以化解房地产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2)积极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强化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国有商业银行是目前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单一,行政色彩浓厚,目前仍背负较多的社会负担,并形成了大量不良债权。为此,必须大力推进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和分散化。通过剥离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职能和社会负担,实现“银政分开”,把国有商业银行彻底推向市场,将其塑造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在推进产权改革的同时,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要在银行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内控建设,强化贷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稽核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在内控机制中的再监督作用,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大力发展非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如前所述,世界房地产金融业在最近几年发展的历程表明,非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是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的亮点。而从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的现状来看,非银行金融业务相比银行金融业务更加落后和缺乏竞争力,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过渡期,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具体而言,首先要大力发展房地产保险业务。在发达国家的房地产保险市场上,保险机构一般会提供包括房地产财产保险、房地产人身保险、房地产责任保险、房地产抵押贷款保险在内的多个保险品种。但在我国房地产保险市场上,保险品种单一。如在抵押贷款过程中,至少需要抵押住房的财产保险、贷款者的定期信用人寿保险、抵押贷款购房履约保证保险三类风险保障,然而目前国内住房按揭保险市场上却只有抵押房屋财产保险一个险种。由此可见,房地产保险业务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入世以后,金融机构应该利用房地产业大力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房地产保险业务。除此之外,房地产信托业务也是需要大力拓展的非银行金融业务。目前,我国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条例。入世以后,要大力发展独立的房地产信托机构,拓展包括融资信托、保管、咨询服务在内的房地产信托业务,充分发挥房地产信托“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加入WTO为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全面综合考虑房地产金融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充分认识和发挥房地产业的金融属性,站在金融的高度,发挥房地产自身优势,深化房地产金融领域的改革,充分利用各种创新金融工具,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从而促进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简介:宋欣艳(1980-),女,天津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发展与改革。

第7篇

关键词:国有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房地产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1.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1-25-0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居民生活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社会进步也与金融改革息息相关。随着加入WTO以来的过渡期的结束,金融业对外开放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面对着来自全球的激烈竞争,金融功能却出现退化的趋势,只有主动改革,不断健全金融体系,保护好金融功能,才能有效抑制金融风险。金融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金融改革的范围也非常宽广,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国有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房地产金融改革,只有这三者并驾齐驱,才能为整体金融改革助力。

一、国有银行改革

目前,我国的银行业要想在国际经济环境巨大转变的背景下求生存,就需要具备沉着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这样的压力下,改革是跟上时展的唯一出路。

(一)国有银行改革的原因

1、宏观经济的发展给国有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给以传统为生的国有银行带来新的要求。《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反映出银行面对单一风险的相互分割体制成为历史,只有密切联系风险体系,以全方位的风险思路去综合量化问题,才能实现协议的主要精神。《新巴塞尔协议》对最低资本要求做出了规定:协议签署国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为银行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国际间的银行业竞争应使银行资本达到相似的水平。其次,《新巴塞尔协议》对加强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规范市场纪律分别做了严格的规定,鼓励银行通过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建立不同的制度框架,全面提高风险监管能力。

在我国,从2008年起,宏观形势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平稳或下行的趋势。虽然促进增长、扩大内需等方针措施发挥作用,但政策并不能完全转化成有效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加快改革步伐,增加非利息收入成为当务之急。

2、金融脱媒给国有银行改革提出更高要求。金融脱媒指货币市场更加直接的进行资金支付及流通等活动,因而降低了传统上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中介作用。给国有银行的业务总量和结构带来诸多影响。居民理财方式的多样性替代了曾经的一般性存款。因而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需要提高,中小企业成为信贷业务中的主力军,市场风险交织信用风险,提高风险成本,降低其盈利能力。当然金融脱媒并非一无是处,它与各种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交叉销售,优化业务结构。因此,国有银行必须面对现实,抓住机遇,大力促进银行改革。

3、利率市场化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国有银行的利润空间。利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我国正在规范利率管理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将给国内银行资产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带来巨大压力。目前由于银行中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利差,存贷利差是影响银行收益的最直接因素。而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使得政策的保护能力不断衰退,从长远来看,国内银行不能再靠维持利差作为主要利润,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方式。

(二)国有银行改革的重要手段

1、建立流程银行。所谓流程银行,是指根本性变革银行以往部门的模式,创新银行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等,从而变更组织架构,形成以流程为核心的银行模式。流程银行的建立,需要单元化的活动,业务流程再造及量化可监控指标。其中基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切入点是业务流程再造。只有让客户满意,才能实现银行流程化的意义。建立流程化银行,首先要推进银行治理和环境建设,其次要进行核心建设,考核和监管风险,强化业务的纽带作用,加强基础管理。

2、全面打造零售银行。新的经济环境下,居民的个人收入不断提高,对银行零售业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国有银行加快打造零售银行既能够降低经营风险,利润又可以得到提升。中信银行是打造零售银行的典范,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业务之初就提出不抄袭其他银行的理念。做到三位一体――获取、经营、提升客户。目前已建立私人银行事业部,发展很多中高端客户。而由于征信系统不够完善,想要与个人客户建立良好关系非常难,因此,国内银行的零售业务存在滞后。

3、进行网点业务模式改造。经济环境的外部变化使曾经以网点数量取胜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未来银行中,客户关系管理中心型网点是重点,创造财富管理中心型网点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为降低运营成本,可以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和虚拟网点,加快网点经营模式的转型,调整定位,使其差异化,更便于处理不同的客户业务,优化布局。其次可以统一网点装修,采用可拆装产品,节约成本,实现灵活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银行网点改革。

二、农村金融改革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金融市场自然也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问题也是当今的热议话题。农村金融市场有其自身的特征,只有深入了解农民需求,才能更好地结合金融部门的供给条件来综合考虑,了解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问题及未来改革方向。

(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

1、区域性失衡。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官方机构与民间机构并存。市场形态缺乏主体竞争优势,非正式的信贷市场较为活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结构性的,源于市场发育不成熟和信息不对称;二是政府政策,管制限度导致了非正式金融的萌生。

2、农村金融功能体系不完备。鉴于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体系,金融功能都有残缺。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退化,导致资金来源不足,再加上金融机制欠缺,造成了非正规金融的快速发展。要想改变农村金融的功能缺陷问题,必须强化政策性银行的功能,防止正规金融机构逃离农村。其次要加快服务三农的步伐,进一步强化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支持。

(二)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

1、平衡农户的借贷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的关系。随着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的生活性借贷需求逐渐发生变化,转向生产方面,这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而目前农户借款需求经常无法得到满足,因为借贷关系的形成还受到自身约束以外的各种制度化约束。非正规金融供给弥补正规金融供给,是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改革农村的金融体系,要充分计量农户借贷需求量,关注目前普遍盛行的民间借贷,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供给不足和市场垄断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2、建立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对于存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弊病,政府在努力进行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投入的同时逐渐放开民间借贷。而根除现阶段矛盾的根本方法则在于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在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含合作性、商业性及民间非正式组织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开放和规范民间借贷,更好的为服务三农发挥作用,是新型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房地产金融改革

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现状,一个国家房地产业乃至整体经济是否稳定与房地产金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不断提高,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尚处在初级阶段,需要朝着建立有序完善的金融体系方向改革。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的特点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与证券市场体系初具规模,但融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即以银行贷款为主要方式,对银行依赖程度过高,因此银行的金融风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可见,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市场还远未成熟。事实上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应当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唇亡则齿寒。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除融资以外还需要多种服务手段来促进商品的消费流通,同时金融业的繁荣也与房地产金融的开拓程度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房地产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闲置阶段,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其资金扩大贷款范围,为金融服务增添新内容。

(二)房地产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1、必须充分发掘房地产金融中资本市场的作用。首先,我国房地产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鼓励房地产企业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方法。其次,通过将银行中的住房抵押贷款设计成可发行债券,以实现降低贷款风险的目的。同时,运用房地产投资基金期限弹性大和成本低的优势,作为房地产业融资的渠道补充,按步骤对资本市场的管理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2、为保护金融业安全建立房地产科学信贷机制。由于房地产业的高风险性,银行业的贷款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而难以收回,因此为保护房地产金融稳定发展,金融业应根据风险高低和时期长短将销售与抵押贷款相分离,由不同的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的不同部门办理,科学分析投资或信贷项目,建立一个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的信贷机制。

3、完善房地产金融的相关法律体系。新形势下随着投融资关系的调整,我国已实施的房地产金融法律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加快房地产金融方向的法律规范,建立完善的相关体系,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将购房者和开发商、资本市场和保险体系等高度融合起来,才能够安全高效的运作资金,确保构建健康的房地产金融法制体系。

总之,国有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房地产金融改革是我国整体金融改革的三个主要环节,三者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关联性,如果能优势互补、并驾齐驱,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振海.对我国加快发展零售业务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7,(09).

[2] 兰日旭.当代中国金融转型的回顾与反思[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71-79.

[3] 傅育宁.中国商业银行转型需把握好“三大关系” [J].现代国企研究,2012 ,(11):13.

第8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金融风险 防范措施

一、研究背景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房地产业资金需求量大,供需双方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的突出特点是:房地产业资金来源渠道非常单一,过度地依赖银行信贷,其他资金来源占比甚小。另一方面,在房地产业发展的繁荣时期,房地产投资回报率高,各路资金都纷纷大量流向房地产业。掌握着大量社会闲置资金的银行机构,也热衷于向房地产业发放大量信贷。但是对房地产业的信贷过度集中,不利于风险分散,从而使银行系统暴露于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中。

二、房地产金融风险

在历次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金融危机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大多数遭遇过金融危机国家,如日本,泰国等,一般都首先经历了房地产价格的崩[,银行危机紧随其后,然后才引发全面的汇率危机和经济崩馈。但这种表面上的先后次序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价格波动导致金融危机的必然因果关系。金融风险形成和累积与房地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是相互影响的。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来源来看,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政策性风险等。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企业和个人)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丧失偿债能力或偿a债意愿而出现违约,使银行不能按时足额收回贷款本息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按照违约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被动违约和主动违约。

被动违约通常是指由于支付能力导致的违约。借款人具有还款意愿,但是由于财务状况出现困难,导致支付能力不足从而被迫违约。主动违约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支付能力没有太大关系,而与还款意愿密切相关。主要指借款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具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主观上不愿意偿还而选择违约。

(二)市场风险

银行机构面临的与房地产有关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作为抵押物而持有的银行资产,由于房地产价格变化引起抵押物价值变化而导致的风险。住房抵押贷款普遍被视为一种安全性较高的信贷资产,因而大多数银行都比较热衷于发放这类贷款。但是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价值的下降也可能使银行不能足额收回贷款。一般而言,银行发放的抵押贷款额不会是房地产价值的全部,而是房地产价值的一部分,如70%,80%。这意味着,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抵押物价值下降超过20%或30%,银行持有的抵押房产就存在“抵押不足”而导致贷款损失的风险。同时,作为银行资产的抵押房产价值下降,也会直接使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引发其他相关风险。

(三)操作风险

房地产贷款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自身违规操作,管理不当等原因而导致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和管理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历史经验表明,即使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资本充足率,也可能因为严重的操作风险损失而陷入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因此操作风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政策性风险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迅速反弹,国家己多次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旨在通过信贷传导影响房地产市场。2011年更是以强硬的“限购”行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经过前几年银行对房地产业信贷的大肆扩张,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度己经很高。在房地产调控持续不放松的背景下,多个城市的房地产交易出现“量价双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不仅加大了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的可能性,而且随着利率、准备金率等调控手段的频繁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的政策性风险也逐渐凸显。

三、房地产经济金融风险防范

第一,着力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是各国调控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的基础和重点。建立针对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由政府提供各种扶持和补贴措施,鼓励低价公共住房的建设和消费,并对住房市场的租赁和交易进行严格管控,控制租金和售价的过快上涨。通过保障占大多数比例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完善住房供需结构,从而稳定房地产价格。

第二,建立完善的立法体系、组织体系、政策体系、监管体系,是保障和规范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前提条件。以法律为各项调控制度和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很好地保证了调控效果,这也是我国目前在房地产调控中比较欠缺的地方。同时,建立完备的房地产调控组织体系,管理职责清晰,目标明确,负责一系列政策制度的落实和监督管理。

第三,综合运用金融、财税、土地、价格管制等多种手段,是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的主要方法。首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的住房金融制度,保障住房供给和消费融资。其次,重视通过价格管制政策保证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一方面大量增加低价的公共住房供应给低收入家庭,另一方面通过对公共住房租金及交易价格的管制,保证中低收入者可以持续承受该水平,这样就降低了房地产市场的购买需求,对稳定房地产价格起到明显的作用。再次,对土地供给进行适当的调控,从而较少土地投机,平抑房地产价格的过度波动。土地储备制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己经成为各国普遍用的土地调控手段。

参考文献:

[1]王雪峰.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安全[J].日本学论坛.2006,(4).

[2]谢经荣等.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一国际经验及其借鉴[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曾康霖.必须关注房地产经济的特殊性及其对金融的影响一对我国现阶段房地产经济的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03,(9).

第9篇

关键词:房地产金融风险;形成机制;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演化博弈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一直上扬,且保持高位运行。而当房地产价格过分偏离内在价值时,泡沫成份被大量转移给了金融机构。而当房地产金融系统中积累的泡沫压力太大时,系统运行的内在机制将以急性和突发性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泡沫破裂的最危险的结构甚至会促成整个金融系统风险的爆发。因此,要深入研究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形成的特殊机理,促进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为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体制和宏观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并根据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政府调控和利率调控的不同特点分阶段进行分析,基于不同阶段政府的不同调控行为,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不同初始条件,得出不同阶段二者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和房地产金融状况。

二、 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的演化博弈模型

1. 博弈假设。根据模型的设计思想,对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的演化博弈模型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局内人。博弈双方为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且均是风险中性的,博弈双方各为相似个体组成的不同群体,且博弈过程属于非对称的有限理性复制动态进化博弈;

假设2:策略空间。在不同的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中,银行群体只存在两种策略集合:(宽松信贷,紧缩信贷),而房地产开发商也只存在两种策略集合:(投资,投机);

假设3:支付。支付是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在不同的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中得到的效用水平。

2. 博弈模型。以2×2非合作重复博弈为例,对演化博弈论的思想作一些分析,如表1的支付矩阵所示。

其中,假设p表示房地产开发商群体在一次博弈中采取策略1(投资)的概率,q表示银行群体在博弈中采取策略1(宽松信贷)的概率,而概率可解释为群体中选取该策略的参与人的比例;An,Bn(n=1,2,3,4)分别表示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采取不同策略时的收益。

通过分析可得:

房地产开发商以p和(1-p)的概率选取策略1和2的平均收益是:

u=p*u1+(1-p)*u2=p*[A1*q+A2*(1-q)]+(1-p)*[A3*q+A4*(1-q)]

同理:

银行以q和(1-q)的概率选取策略1和2的平均收益是:

u=q*u1+(1-q)*u2=q*[B1*q+B3*(1-P)]+(1-q)*[B2*p+B4*(1-P)]

根据演化博弈理论,若同种群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选择相同的战略S,其利润相等,则任何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不会改变其战略。当同种群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中某个参与者试验不同的战略S',称之为变异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而当变异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获得比同种群其它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更高的利润时,其它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必然会模仿变异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反之,当变异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的利润低于其它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的利润时,其它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将保持原战略而该变异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也将从战略S'调整为战略S这样,战略S成为有限种群演化稳定战略。

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的复制动态实际上是描述某一特定策略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中被采用的频数或频度的动态微分方程。根据演化的原理,一种策略的适应度或支付比种群的平均适应度高,这种策略就会在种群中发展,即适者生存体现在这种策略的增长率大于零,即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将持续的选择这一策略。

复制动态方程为:

房地产开发商:

dp/dt=p*(u1-u)=p*(1-p)[(A1-A3+A4-A2)*q-(A4-A2)]

银行:

dq/dt=q*(u1-u)=q*(1-q)[(B1-B3+B4-B2)*p-(B4-B2)]

于是动态复制系统平衡点所对应的策略组合为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的演化均衡,而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演化博弈均衡的稳定性取决于其在合作和非合作时所能带来的收益大小比较,在达到演化稳定策略时群体中的个体仍在不断变化,即呈现出内部不断变化而总体不变的的过程。

对于上述由微分方程表示的群体动态演化过程,其均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可由该系统的相应的雅克比矩阵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

J=

(1-2p)[(A1-A3+A4-A2)q-(A4-A2)] p(1-p)(A1-A3+A4-A2)q(1-q)(B1-B3+B4-B2) (1-2q)[(B1-B3+B4-B2)P-(B4-B2)]

这样,运用雅克比矩阵局部稳定性原理,通过分析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在房地产市场化不同发展阶段中演化稳定策略,可以系统地论述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演进过程,从而为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建议。

三、 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从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中政府调控的重点和央行基准利率调控政策的特点,本文将房地产市场化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1. 1998年~2003年:初步繁荣发展阶段。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城镇住房分配制度货币化改革,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提出了实施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培育房地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中央银行在五年内共有五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同时由于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产生了巨大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房地产业迅猛发展,而国家政策法规对房地产开发商的限制与要求并不太高,房地产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房地产投资额、施工面积等指标均出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房价也快速上涨,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在该时期内,当银行实行宽松的信贷政策时,由于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并且处于市场化初期,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房地产投机行为的违规成本也很小,因此当房地产开发商投资高风险的项目,基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房地产开发商能够及时卖出楼盘,能获得巨大收益;同理在房地产开发商投机的情况下,银行放出更多的贷款,则获得利息等收益也大大高于房地产开发商投资时的收益。此外,若银行实行宽松的信贷政策,贷款总额高于紧缩信贷政策下,从而银行获得更大的收益。

当银行实行紧缩的信贷政策时,只有房地产开发商从事投资行为时,才能及时顺利地获得贷款从而取得更大的收益。

当处于1998年~2003年的房地产市场初步繁荣阶段时,无论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初始状态采取什么样的博弈策略,最终都会回到演化稳定策略,即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机策略且银行采取宽松信贷的策略。

在房地产市场初步繁荣发展阶段,房地产需求旺盛,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银行短期内忽略了房地产的贷款风险,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房地产市场不断涌入大量的资金,这进一步加快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扬,有可能会催生房地产价格泡沫,房地产金融风险开始形成。

2. 2004年~2007年:宏观调控、抑制投机阶段。2003年以来,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住房销售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出现投资过热的趋势。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密集的调控措施,期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有所遏制,但是随着居民住房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住房购买力的不断增强,部分地区投资性购房和投机性购房大量增加。该时期内来自国内贷款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上涨,贷款增速也基本保持较高水平。

虽然受到政府宏观调控和加息等方式,但由于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的势头强劲,房地产市场火热,同时对房地产开发商投机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房地产开发商从事投机行为获得的收益仍然远大于所付出的成本。因此在该时期内,无论银行采取何种信贷政策,房地产开发商的投机行为利益仍高于投资行为的利益所得。

但在此时期政府目标着重于宏观调控、抑制投机,因此无论银行采取何种信贷政策,房地产开发商的投机行为时的银行收益将小于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行为时的利益所得。此外,若银行实行宽松的信贷政策,贷款总额将高于紧缩信贷政策下,从而银行获得更大的收益。

则当处于2004年~2007年的政府机制投机阶段时,无论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初始状态采取什么样的博弈策略,最终都会回到演化稳定策略,即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机策略且银行采取宽松信贷的策略。

此时处于房地产市场初步宏观调控时期,尽管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房地产市场发展势头有所抑制,但房地产需求依旧异常旺盛,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在银行采取宽松的信贷政策情况下,银行贷款规模迅速扩大,使得银行贷款的潜在风险处于急剧积累的过程中,同时贷款规模的扩大也进一步助长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投机活动的升级,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推动的螺旋式前进的恶性循环,房地产金融风险不断膨胀。

3. 2008年~2009年:鼓励合理住房消费阶段。自2007年底起,一方面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浓重,商品房交易量大幅下滑。其中在2008年下半年,中央银行连续五次降息,同时采取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以鼓励合理住房消费,从而能再次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但2009年下半年以来,基于房地产市场迅速反弹,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的势头明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密集且严厉的调控政策,旨在打击投机性住房行为,维持正常的住房需求。

在此时期内,房地产开发商从事投机行为获得的收益将小于其违规成本。因此,在此时期内,当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资行为时获得的收益将大于其采取投机行为取得的收益。

而在该时期内,无论银行采取宽松还是紧缩的信贷政策,若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机行为,由于惩罚力度较大,投机行为的收益很小,如果资金链发生断裂,则无法保证按时还款付息,从而银行的收益较小。而当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资行为时,若银行采取宽松的信贷政策将比紧缩的信贷政策取得的收益大。

则该阶段时,无论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初始状态采取什么样的博弈策略,最终都会回到演化稳定策略,即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资策略且银行采取宽松信贷的策略。

在鼓励合理住房消费阶段,受国际整体经济的消极影响,房地产价格开始回落,房地产市场陷入不景气的局面,房地产抵押贷款价值降低,房地产贷款风险将迅速增加,房地产贷款的呆账坏账将有所增加,如果此时银行采取紧缩的信贷政策,提高贷款标准,减少房地产贷款,则将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现象,加快房地产价格的下降,最终会使得房地产泡沫破灭,形成金融危机。

4. 2010年~2011年: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严厉打击投机行为。自2010年起,政府出台一系列房地产重拳调控政策,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税收等手段,先后出台了房地产税、限购令等严厉政策,极大地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在此时期内,房地产开发商从事投机行为获得的收益远远小于其付出的成本。因此,在此时期内,当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资行为时获得的收益将远大于其采取投机行为取得的收益。

而在该时期内,无论银行采取宽松还是紧缩的信贷政策,若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机行为,由于惩罚力度较大,投机行为的收益很小,如果资金链发生断裂,则无法保证按时还款付息,从而银行的收益较小。

则当处于该阶段时,无论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初始状态采取什么样的博弈策略,最终都会回到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资策略且银行采取宽松信贷的策略;或者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资策略且银行采取紧缩信贷的策略。

在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投机阶段,房地产价格将会受到调控影响,价格增速回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将逐渐消失,无论银行采取宽松或紧缩的信贷政策,房地产开发商都将采取投资的策略,房地产市场将会实现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 结语

在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的演化博弈模型中,当房地产市场处于市场化初期阶段时和政府初步的不断进行宏观调控阶段,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的演化稳定策略均为银行采取宽松的信贷政策,房地产开发商采取投机的策略。这意味着当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时,供需两旺的势头明显,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房地产业有利可图,银行忽略了房地产的贷款风险,纷纷扩大贷款规模,使得房地产市场不断涌入大量的资金,同时这进一步加快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扬,两者交互作用,房地产金融风险开始形成并且不断加剧。

而当处于鼓励合理住房消费时,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地产开发商的演化稳定策略为投资策略,银行采取宽松的信贷政策。这意味着房地产价格开始下滑,房地产抵押贷款价值降低,房地产贷款风险将迅速增加,而如果此时银行采取紧缩的信贷政策,控制房地产贷款规模,则将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现象,加快房地产价格的下降,最终会使得房地产泡沫破灭,形成金融危机。

因此,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减少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需要政府严格、持续的执行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宏观政策的角度分析,政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控房地产市场:

(1)从信贷政策的角度来看,根据现在的市场状况,宽松的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效果不大,因此央行应加紧市场流动性的回收工作,继续实施紧缩的信贷政策,降低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

(2)从政府财政政策角度来看,政府应将资金重心向基础制造业倾斜,大力发展实业,防止产业空心化危机的发生,以加强房地产泡沫破灭时的风险的抵御能力。

(3)从政府的金融体系改革来看,政府一方面要对整个金融体系加强监管力度,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制度,促进其技术创新及产业结构调整,将股市与楼市之间的资金向实业转移,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俊.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形成机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6.

2. 刘铁军.我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成机制及其金融风险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07.

3. 吴艳霞.基于房地产开发商的演化博弈研究.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8.

4. 于嘉.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研究及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9.

5. 夏宇晓.我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形成机制及治理对策.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

6. 达庆利.有限理性条件下进化博弈均衡的稳定性分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3):279-284.

7. 吴迪.高鹏.董纪昌.基于场景理论的中国城市居住房地产需求研究.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31(3):253- 264.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1 美国次贷危机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美国经济衰退,为了防止经济过度下滑,美联储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到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1%的低利率持续到2004年6月。低利率政策极大刺激了消费与投资,使得房地产市场迅速繁荣,房地产价格连续上升并出现泡沫。并且在美国政府的住房自有化政策的鼓励下,大量次级贷款人纷纷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当利率上升时,他们又无力还贷。面对高房价和利息的收入,商业银行更为了适应竞争,不断降低贷款标准,使得风险加大。为了分散风险,商业银行将其卖给投行,经过投资银行的包装,实现资产证券化,最后卖给投资者。在该过程中,评级机构的见利忘险和监管不力更加促成危机的爆发。美国国内的经常项目赤字,而东南亚等新兴国家的经常项目盈余所带来大量的美元的外汇储备,再加上石油输出国大量的美元储备,都通过购买美国债券,使得美元又回到了美国。这样就给美国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面对有限的需求,金融机构加剧了竞争,不断降低贷款标准给信用级别较差的借款人,在出现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时,导致违约率上升,爆发次贷危机。正如Robin Blackburn所说:“次贷危机是一个金融化的危机,它是杠杆、放松监管和金融创新共同缔造的杰作”。

2 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

我国自1998年进行住房体系改革,取消福利分房以来,房地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然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银行信贷为主,同时包括股权、信托、债券等融资方式在内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房地产业的发展迅速,我们不得忽视其存在的风险。

2.1 高房价的市场风险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势头。房价的过快上涨使得市场价格偏离实际价值,产生房地产泡沫。如果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国内外因素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就会下降,造成银行信贷质量下降,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并且持续上涨的房价,会促使投机的产生并挤占人民消费支出,这些都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2 央行不断加息,房地产业面临利率风险

面对充足的流动性和不断上涨的通胀压力,尽管加息的打击面广,但是央行还是在2011年里进行了两次加息,使得一年期贷款利息为6.31%。针对面前的CPI,还存在加息预期。虽然房产还贷有借款人收入作保障,但是个人按揭贷款利率上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恶化信贷质量。

2.3 房地产开发商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我国房地产开发商除自筹资金外,由于其他融资渠道不畅,其开发资金多来自银行贷款。随着我国准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截止到2011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5%,这就预示信贷额度会进一步收紧,这样就会使贷款门槛提高,一旦房地产商借不到钱,资金链条断裂,风险就会暴露。

2.4 银行职员道德风险和放贷的操作风险

银行职员的风险意识不强,为了完成放贷任务免于受罚,在审贷过程中流于形式,对存在疑点的资料不进行深入调查,审查不严谨。有些信贷人员甚至帮助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虚构收入证明和抵押品证明来骗取银行的房贷资金。由于这些申请人不具有还款能力,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由于商业银行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商业银行降低审查标准,认为有房屋作抵押不用担心还款,但事实上房屋变现存在困难。特别是对于贷款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我国法律规定是不得拍卖的。因此住房抵押形同虚设,即便贷款人拒不还款,银行也不能将抵押房屋变现。

通过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与美国次贷危机前有许多相似经济背景,如经济高速增长、房价虚高,逐步形成泡沫;居民购房热情高涨,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加快;房地产业贷款占银行信贷比重加大,并且银行信贷标准下降;货币政策由松到紧,不断加息,造成还贷压力加大。

3 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美国次贷危机无疑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起到了启示作用,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应采取多种措施稳>!

3.1 加快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拓展融资渠道,分散银行信贷风险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多来源于银行贷款,这就使得银行直接或者间接承担着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一旦房市出现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会增加,影响到银行的经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拓展融资渠道来分担银行体系风险。

虽然说,住房贷款证券化可以将银行风险通过资本市场分散到投资者身上,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但是从 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来看,由于市场规模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收效甚微,企业仍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近年来多次上调准备金率,使得银行面临资金短缺的危险。另一方面,尽管面对利润的诱惑,很多企业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但是真正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并不多,在股市融资数量有限,因此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是必需的。针对目前我国银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情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并且国家也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利于证券化的实施,银行最终实现个人按揭贷款和房地产企业贷款都证券化。此外,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引进外资等都可以达到拓展融资渠道,分散银行风险的目的。

住房贷款证券化 可以分散银行风险,但是这种金融创新正是次贷危机的成因之一。尽管我国的金融创新刚起步,但是我们应该打好基础,使用优质资金进行创新,并且增加风险透明度,以此来防范风险。

3.2 完善个人和房地产企业的信用制度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存在,商业银行不能够完全了解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虽然说我国自2006年已经开始运行全国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里面也涵盖了大量的个人和企业的信贷信息,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关信用参数未纳入信用体系,信息透明化程度不高,资源分散而且缺乏共享机制等,这些都会给银行带来潜在风险。这就需要健全信用体系,通过完善信用体系,可以帮助信贷人员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判断,有效防范道德风险,进而提高贷款质量。

3.3 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管理

房地产贷款以房屋作为抵押,商业银行一旦无法收回,就将房产拍卖,但这是消极的回避风险的方法。其实商业银行不能将事后补救作为防范风险措施,应当注重事前的审查,银行必须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抵押品的现值、还款意愿等信息有着充分的了解,严格遵循银监会关于发放房地产信贷的标准,及时了解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情况,保证对贷款投向作出及时调整。并且要定期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也可以对其经手的贷款申请进行责任认定以控制信用风险。

第11篇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1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美国经济衰退,为了防止经济过度下滑,美联储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到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1%的低利率持续到2004年6月。低利率政策极大刺激了消费与投资,使得房地产市场迅速繁荣,房地产价格连续上升并出现泡沫。并且在美国政府的住房自有化政策的鼓励下,大量次级贷款人纷纷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当利率上升时,他们又无力还贷。面对高房价和利息的收入,商业银行更为了适应竞争,不断降低贷款标准,使得风险加大。为了分散风险,商业银行将其卖给投行,经过投资银行的包装,实现资产证券化,最后卖给投资者。在该过程中,评级机构的见利忘险和监管不力更加促成危机的爆发。美国国内的经常项目赤字,而东南亚等新兴国家的经常项目盈余所带来大量的美元的外汇储备,再加上石油输出国大量的美元储备,都通过购买美国债券,使得美元又回到了美国。这样就给美国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面对有限的需求,金融机构加剧了竞争,不断降低贷款标准给信用级别较差的借款人,在出现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时,导致违约率上升,爆发次贷危机。

    2 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

    我国自1998年进行住房体系改革,取消福利分房以来,房地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然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银行信贷为主,同时包括股权、信托、债券等融资方式在内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房地产业的发展迅速,我们不得忽视其存在的风险。

    2.1 高房价的市场风险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势头。房价的过快上涨使得市场价格偏离实际价值,产生房地产泡沫。如果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国内外因素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就会下降,造成银行信贷质量下降,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并且持续上涨的房价,会促使投机的产生并挤占人民消费支出,这些都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2 央行不断加息,房地产业面临利率风险

    面对充足的流动性和不断上涨的通胀压力,尽管加息的打击面广,但是央行还是在2011年里进行了两次加息,使得一年期贷款利息为6.31%。针对面前的CPI,还存在加息预期。虽然房产还贷有借款人收入作保障,但是个人按揭贷款利率上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恶化信贷质量。

    2.3 房地产开发商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我国房地产开发商除自筹资金外,由于其他融资渠道不畅,其开发资金多来自银行贷款。随着我国准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截止到2011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5%,这就预示信贷额度会进一步收紧,这样就会使贷款门槛提高,一旦房地产商借不到钱,资金链条断裂,风险就会暴露。

    2.4 银行职员道德风险和放贷的操作风险

    银行职员的风险意识不强,为了完成放贷任务免于受罚,在审贷过程中流于形式,对存在疑点的资料不进行深入调查,审查不严谨。有些信贷人员甚至帮助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虚构收入证明和抵押品证明来骗取银行的房贷资金。由于这些申请人不具有还款能力,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由于商业银行竞争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商业银行降低审查标准,认为有房屋作抵押不用担心还款,但事实上房屋变现存在困难。特别是对于贷款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我国法律规定是不得拍卖的。因此住房抵押形同虚设,即便贷款人拒不还款,银行也不能将抵押房屋变现。

    通过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与美国次贷危机前有许多相似经济背景,如经济高速增长、房价虚高,逐步形成泡沫;居民购房热情高涨,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加快;房地产业贷款占银行信贷比重加大,并且银行信贷标准下降;货币政策由松到紧,不断加息,造成还贷压力加大。

    3 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

    美国次贷危机无疑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起到了启示作用,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潜在风险,应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房价,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要采取措施积极防御。根据美国次贷危机经验和我国国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化解相关风险。

    3.1 加快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拓展融资渠道,分散银行信贷风险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多来源于银行贷款,这就使得银行直接或者间接承担着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一旦房市出现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会增加,影响到银行的经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拓展融资渠道来分担银行体系风险。

    虽然说,住房贷款证券化可以将银行风险通过资本市场分散到投资者身上,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但是从 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来看,由于市场规模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收效甚微,企业仍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近年来多次上调准备金率,使得银行面临资金短缺的危险。另一方面,尽管面对利润的诱惑,很多企业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但是真正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并不多,在股市融资数量有限,因此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是必需的。针对目前我国银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情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并且国家也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利于证券化的实施,银行最终实现个人按揭贷款和房地产企业贷款都证券化。此外,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引进外资等都可以达到拓展融资渠道,分散银行风险的目的。

    3.2 完善个人和房地产企业的信用制度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存在,商业银行不能够完全了解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虽然说我国自2006年已经开始运行全国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里面也涵盖了大量的个人和企业的信贷信息,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关信用参数未纳入信用体系,信息透明化程度不高,资源分散而且缺乏共享机制等,这些都会给银行带来潜在风险。这就需要健全信用体系,通过完善信用体系,可以帮助信贷人员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判断,有效防范道德风险,进而提高贷款质量。

    3.3 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管理

    房地产贷款以房屋作为抵押,商业银行一旦无法收回,就将房产拍卖,但这是消极的回避风险的方法。其实商业银行不能将事后补救作为防范风险措施,应当注重事前的审查,银行必须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抵押品的现值、还款意愿等信息有着充分的了解,严格遵循银监会关于发放房地产信贷的标准,及时了解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情况,保证对贷款投向作出及时调整。并且要定期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也可以对其经手的贷款申请进行责任认定以控制信用风险。

第12篇

本文主要从房地产信贷、住房公积金制度两个方面来分析房地产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房地产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1998年全面住房改革以来,银行信贷是房地产金融支持的主要方式,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这对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城镇居民购房、拉动住房投资、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大。前几年,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热,房价水涨船高,各大银行“房贷之争”此起彼伏,特别是在个人住房贷款市场,更是“精彩有加”。从目前来看,这块银行质量最优的贷款也隐含了不少问题:一些银行暗中突破央行的规定,对个人购房发放零首付贷款,甚至还提供一定比例的无息贷款,或者高层房屋投资没有达到2/3时,就开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这使得银行贷款的风险不断加大。2010年4月15日,国务院通知指出,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可见,中国房地产政策已由之前的支持转向抑制投机。2010年出台的多项抑制投机的政策已经对房产交易量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也开始出现问题,贷款的风险加大。

2.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在中国两万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中,绝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50%以上依靠银行贷款,其中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达到80%以上,除了银行贷款,房地产开发企业几乎没有别的融资渠道。在某些地区,存在一些民间融资,即地下钱庄,能够为企业提供部分资金,但是,探究地下钱庄资金的来源,其很大一部分是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单纯的依靠银行进行融资,势必导致银行金融体系的风险过度集中,引发金融危机。

3.贷款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目前,各贷款银行针对房地产企业申请贷款采取的是保守、稳健的方针,加强了对抵押标的物或信用的核实。但是,仍没有解决贷款后期所面临的风险问题,致使银行不良资产的比率始终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现在银行贷款的评估方式是静态和被动的,缺少一套监控风险的动态系统。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994年国务院发文全面推广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后,全国县级以上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几乎都进入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有近5000万职工共提取住房公积金6625亿元,其中80%用于购建住房;累计有830万户职工家庭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总额达8565亿元。此外,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作为建设城镇廉租住房的补充资金,截至2007年底累计提供79亿元廉租住房资金,有力推动了廉租住房制度的建立。

1.使用效率较低,并且使用不规范。截至2004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为4893.5亿元,除去个人住房贷款和购买国债外,全国仍有沉淀资金2086.3亿元,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为42.6%。此外,挪用、挤占住房公积金的现象严重,一些地方住房公积金成为当地政府的“小金库”,相当数量的住房公积金被运用到非住房建设项目,甚至有挤占、挪用公积金去炒股票、购车或违规放贷,做高风险投资。这些违规现象不但直接影响到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推行和房改的进一步深化,而且增大了住房公积金的运用风险。

2.归集工作有待加强。住房公积金的覆盖率不足,同时相当一部分已经建立住房公积金的县、市财政和单位补贴不到位,职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此外,部分企业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情况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相挂钩,企业经济效益不善,使缓缴、欠缴造成住房公积金的随意性较大,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相背离。

3.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渠道少,运用手段差。根据1999年出台的《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办法》规定,我国住房公积金取得收益有四个渠道,一是委托存款利息收入;二是委托贷款利息收入;三是国债利息收入;四是其他收入。同时管理办法又规定,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只能用于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准备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和建设城市廉租住房的补充资金。而按我国目前的银行利率和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存贷利差收入最多可以应付其管理费用。目前,全国约有一半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处于坐吃利差的状况;而购买国债也仅仅是作为住房公积金的一种保值手段,长此以往,将无法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准备金和城市“廉”租住房的补充资金。因而,现行的住房公积金运转模式不具备应付风险和补充住房资金的功能。

4.个人贷款业务不完善。2008 年末,全国个人贷款率(个人贷款余额/缴存余额)为50.30%。有学者计算,个贷率最优范围在43.85%—80%,这样既保证住房公积金的提取、管理中心的正常运作和风险准备金的提取,又能获得增值收益,在范围内贷款率越高收益越好。其次,一些地区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率很高,甚至无法满足所有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需求,还有一些地区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率较低,大量住房公积金沉淀在银行,不仅没有很好发挥住房公积金在改善城镇职工住房水平中的作用,还带来了存款利率倒挂的损失。

二、促进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