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

时间:2023-07-27 16:23: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景区管理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景区管理方案

第1篇

促进全市旅游景区主动适应“常态化迎检,长效化管理”新形势,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整体环境,规范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现制定市A级旅游景区环境整治和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依据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通过自查自纠和考评检查督促整改提升,有效防止“重开发、轻管理、重创建、轻提升”现象,有力提升全市A级旅游景区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确保A级旅游景区全部符合国家相应质量等级标准并保持长期稳定,顺利通过市、省级和国家级常态化暗访检查及复核,全力打造我市安全有序、环境优美、服务优质、设施精致、经营诚信的高品质旅游景区,为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内容

在全市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考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全市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动态化监管机制,全面按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结合江苏省旅游局下发的暗访复核通报指出的主要问题,对各A级旅游景区的达标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评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督促整改。整改提升的重点内容主要有:加强停车场建设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导览标识系统和服务设施,努力增添对游客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排查安全隐患,严格安全管理;加强经营户管理,进一步提升诚信经营和文明旅游的良好形象;全面落实工作人员规范服务和综合管理制度。

三、工作安排

自2015年年6月至12月,由市旅游局牵头,成立由相关部门、第三方机构、行风监督员、旅游景区业务骨干等组成的检查组,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市A级旅游景区环境整治和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采用常规检查、突击抽查和专项督查等方式,查找问题,通报结果,督促整改,逐步形成标本兼治、惩建并举、综合治理、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具体实施方案由市旅游局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

四、工作要求

各旅游景区属地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组织各旅游景区按照本次行动方案的统一安排,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具体工作措施,进一步做好自查自纠,务实开展整改提升工作,着重解决好各级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维护全市旅游景区的良好形象。旅委会各单位要强化共同责任,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做好检查指导工作。对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旅游景区,市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并加大督办力度。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教改

1 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无论从高职院校本身还是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都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非常强。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安排实践性教学力度不够[1],教师和学生之间机械地重复着模式性的教、学关系,只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对实践性教学的迫切需求,导致学生不能将书本理论联系到实际当中。以我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为例,就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而实践性课时为零。单方面的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外出实践需求,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对广西财经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课堂交流,以笔者所授课的旅游管理专业2010以及2011级学生来看,3%的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没有想法,97%的学生对该课程表示期待,强烈呼吁能够将实践性教学时间增加至本门课程总学时的一半,充分显示了《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2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对本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习如何“进行景区的管理”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于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管理》作为一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

2.1 课程性质作用

《旅游景区管理》是学生从事景区相关岗位工作应掌握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旅游景区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集知识性、技能型为一体的课程。其作用是缓解我国景区迅猛发展需要管理人才但创新型知识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因此,近年来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开设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或者旅游景区管理专业下设景区开发与管理方向,进而开设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课程。

2.2 课程目标

2.2.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景区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旅游景区的管理要素;掌握旅游景区管理职能的相关内容。

2.2.2 能力目标 使学生或景区管理人员掌握旅游景区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流程,能够初步具备景区前期开发建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推广管理,以及景区开放后的游客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和景区长期的环境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危机管理等工作方面的能力。

3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方案

3.1 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选,精简教学内容,注重体现高职教育特色[2]。从旅游景区管理者应职岗位出发,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笔者在选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材出现的数据都是与当下实际情况相差两三年甚至是更久。某教材广西的5A景区有两个,分别是漓江景区和乐满地主题乐园,然而事实上在2012年桂林的王城景区也荣晋为5A景区。从教材内容设置上看,不少教材大篇幅讲解景区设施设备管理以及景区财务管理的内容、如何进行设备日常保养以及设施设备的概念。而景区财务管理章节则是出现了不少财务类的相关知识和公式。但在实践中,景区财务管理大部分并非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而是财务类专业人才,设施设备管理亦是如此。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实训上面。例如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就应在《旅游景区管理》教材中被主要介绍和学习,因为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屡屡在旅游旺季被各类媒体大肆报道。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吗?

3.2 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旅游类专业几乎都会开设旅游景区管理的课程,有些院校会设置《旅游景区管理》这门课程的选修课,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要注意各学科学生专业知识不同的特点。对非旅游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该更加注重从旅游常识方面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旅游景区管理;而对旅游景区管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则应更注重从旅游现象看本质,由旅游现象进而引出景区管理相关理论,然后将理论联系景区实际来学习。

3.3 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相较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类比法、案例分析法、实际演练法等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生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章节,要多注重引入各种案例,反复强化重要知识点,务必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3.4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对于实践性强的《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讲解理论容易觉得枯燥乏味,若能巧妙利用辅助教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教学视频,如讲到旅游安全管理章节时,放一些和旅游安全相关的新闻或者案例的视频。或者通过搜集实事图片新闻制作成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产生兴趣,开拓学生眼界,在有限时间内增加教学信息量。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趋势,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议以某些高校为版样,在校内网上提高课程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收集学生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

3.5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更要把这些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但基于学时的限制以及其它安全相关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到旅游景区中实践或者说深入实践的机会非常少,从而无法了解旅游景区是如何具体管理和工作的。

基于此,在本课程教学中,每一章都应从案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景区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景区出现相关问题该如何解决,继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以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为例,授课前,先以实事的旅游质量投诉为案例,由现象向学生提出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引入本章理论学习。在结束课堂教学后,组织学生前往附近旅游景区参观调研,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旅游景区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写出书面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动机。

3.6 改善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方式,而是采取开放式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实际操作等形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为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日常学习当中而非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以本课程为例,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占20%,实训成绩(课外调查报告)占40%。

最终考试成绩的公布并不代表着本门课程的结束,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得到考核结果,而在于根据考核结果得到反馈。通过反馈的结果知道学生的不足之处和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反省自己教学过程中今后该如何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则从考核结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与老师讨论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

4 结语

旅游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笔者在《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两届学生的交谈和问卷调查,以及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改革呼声都非常强烈。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改革,能充分体现旅游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同样能够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自主学习热情[3]。从而,为我国培养适应景区发展的创新性知识化人才,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全面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国清,叶欣梁.旅游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J].旅游学刊,2004(3):15-18.

第3篇

重点做好近年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级旅游景区复查和新评级旅游景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为了深化旅游景区廉政文化建设。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印发<省旅游行业年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知》旅发[]17号)精神和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创建特色廉政文化体系工作规划》要求,结合旅游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更加注重治本,一)指导思想。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要求。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以廉政文化进景区为抓手,充分利用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将旅游廉政文化建设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公民素质教育、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创建特色旅游廉政文化体系,推动旅游廉政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督促景区深化、提升廉政内容,二)工作目标。1.推进景区廉政文化长效机制建设。对年以来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中国故里旅游区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复查。丰富展现形式及载体,建立起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2.新评级旅游景区的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认真挖掘景区文化、资源中的廉政文化内涵,选择适合景区实际的形式及载体,对景区导游词、讲解词进行修编,自然融入廉政文化内容,对导游员、讲解员进行廉政文化培训,宣传讲解廉政文化。

二、基本原则、重点内容及展现形式

寓教育于有益的文化活动之中,做到以德感人、以情动人,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要避免在景区直接出现“廉政”相关词语,使廉政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融合,与景区生态环境和原生文化氛围统一协调,避免说教、生搬硬套和牵强附会,更不能相互抵触、矛盾。一)基本原则:坚持潜移默化的基本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

要充分与促进旅游文明教育与文明旅游的发展相结合;要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要与提高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的现代文明素质、民主法制意识相结合;要与景区构建和谐旅游、和谐景区相结合;要与促进旅游景区自身发展与建设工作相结合。深度挖掘提炼景区的景观特征、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乡土文化和传说故事中廉政文化内容;并将景区历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制教育等传统教育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二)重点内容:景区的廉政文化建设要具有针对性。追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效果。

力求形式和载体多样化。要充分发挥游客中心、标示牌、导游词、宣传光碟、触摸屏、门票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三)展现形式: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景区展示廉政文化的形式和途径。增加融入廉政文化的元素和内容,使其成为宣传廉政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制定本地区、本景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方案,一)4月:各区县旅游局、各景区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安排部署。

各景区认真挖掘本景区廉政文化内涵,二)4月—5月:1.市、县纪委和旅游局指导下。提出景区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内容、展现形式及载体。2.将景区实施方案(重点反映景区挖掘的廉政文化内容、展现的形式和载体)报市旅游局汇总审核后送省旅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审定。

督促景区深化、提升廉政内容,三)6月:1.市旅游局会同市纪委对年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中国故里旅游区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丰富展现形式及载体,建立起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检查情况专题报告省旅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2.省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办公室聘请旅游文化专家审定各景区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内容、展现形式及载体,并反馈审定意见。3.各景区根据省旅游文化专家提出的建议意见,完善本景区廉政文化建设方案、内容。

对本景区导游词、讲解词进行修编,四)6月—7月:1.各景区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对导游员、讲解员进行培训。各区县纪委、旅游局聘请廉政文化专家,对景区廉政文化建设进行指导,明确建设项目、内容、时间进程、责任人,落实建设资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2.市纪委、市旅游局组织业务人员和旅游廉政文化专家对景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行督促、指导。

对各景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验收,五)89月:1.邀请省旅游局领导及省旅游廉政文化专家对我市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景区进行指导。2.市纪委、市旅游局组织验收小组。各景区针对验收小组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整改、完善。

六)月:迎接省旅游局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验收小组的检查验收。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精心组织一)强化领导。

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付华勤任组长;纪检组长贺强任副组长;办公室、规划建设科、质量管理科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市旅游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廉政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

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根据本地和景区实际,各区县旅游局和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景区。精心策划,创新工作,突出特色;要杜绝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规划目标到位、管理责任到位,确保取得实实在效果。

第4篇

虽然旅游业的发展推进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是正因为是旅游业,使着一些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随之出现。生态旅游的关键就是保护自然景物,使环境不受破坏,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做到保护环境,使生态环境变得平衡与和谐。所以,怎样对生态旅游进行一个合理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就是现在旅游业所必须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B旅游就是指在相对应的文化背景下,使对生态环境有破坏的影响因素减小到最低,同时要保证旅游资源的正常开发并合理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需要做到对旅游地的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没有过大的影响,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当地的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主要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们在对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求达到最低,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最全面的开发和利用。

生态旅游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资源的浪费。我国地域非常广阔,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国内有许多的旅游景区在开发和利用的时候,随着不断的对游客进行开放,就存在着许多的旅游资源被浪费和破坏,这样对生态环境的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的开发商在进行开发之前没有对景区进行一个详细而整体的规划,以及相关资料的缺乏,盲目的进行建设和开发,这种建设方式对当地的自然资源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浪费和破坏。

管理体制的落后。生态旅游的主要地区一般都是在山区以及林区,这就导致在开发和建设的过程当中,导致有很多的主管部门进行参与,并没有一个良好的责任规划。例如:林业局、建设局、环保局以及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都会认为自身拥有管理的权利,但是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忽略其中的具体环节,这样会使的部门的管理变得相当的混乱,而完全没有多大的管理效果。

基础设施落后。如今仍然存在一些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落后,再加上当地政府的不重视以及资金的不足,使得景区的宣传力度也完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些都会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阻碍效果。其中,有一部分的景区仅仅只是对重点景观的设施进行了修建,但是在整个景区的方面却完全没有进行系统性的一个规划。例如,通往景区道路的问题,一些景区道路质量过差,道路坡度大,弯度大等等问题,这种道路问题从根本上阻碍了游客的游览心理。

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差。在开发旅游地区的相应的商业产品时,没有与当地的旅游特色进行结合,这样,就会很严重的影响旅客的游览兴趣,并且在旅游结束之后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印象,并且口碑也不能特别好,这样就会导致其他游客在听闻之后会选择放弃这一旅游景区,从而导致景区的无人问津。另外,当地景区还缺乏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去对游客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这样就会使游客自身完全没有环保意识,都会对环境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破坏。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对景区有一个完善的规划以及管理体制。在对一个景区进行开发和建设之前,开发商要对该地区进行一个深刻的调查分析,并根据这些调查数据进行一个分析和探讨,从而制定出多种可行的开发方案。并且,开发商还要将自己所拿出的开发方案与其它相类似并且已经成功实施的方案去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当中找出自身方案的缺点以及对方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并重新规划一个新的开发方案。并且在方案当中,最需要注重的问题就是环保问题。并且在景区的管理方面,要确保景区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借鉴成功地区的经验去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从而实现生态旅游的管理。

加强对设施的建设以及环境的保护。许多的景区基础设施相当的落后和不足,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对景区的重视以及提高对景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且还要通过招揽投资商进行投资。通过增加资金的投入提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如今有许多的景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要加强景区之内的环境的保护,这就不只是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景区内加强宣传,使游客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加强宣传以及培养人才。一些地区因为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了发展的停滞不前。所以,就需要当地的旅游局加大对宣传景区的投资力度,并且使用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知道该景区的特点,从而提高对该景区的兴趣。并且,旅游管理人才也是确保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所以,就必须要提高对旅游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出管理方面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参与到景区工作中,才可以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第5篇

一、实现旅游经济指标

XX年1—6月,全市各景区及农家乐接待游客5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全年目标任务4.8亿元的61.87%。

二、旅游业务工作有序开展

1.加快公园项目建设。一是全面启动红色旅游项目瞻仰区标段工程建设,现已完成入口景观区至瞻仰区的公路会车道改建工程,徐公亭至后山的新建公路基础工程已完成60%,完成投资230万元;二是采取各种措施,对善意寺实行分步搬迁;三是确定雕塑施工建设单位,完成雕塑标段的控制价评审,进入设计及小样制作阶段;四是完成了民俗区标段土地征用及相关建设等前期工作,进入施工实施阶段。

2.旅游规划。一是已完成《高速公路沿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开发规划(方案)》和《肖口河流域生态休闲开发方案》,以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与川师大规划设计院达成了编制《公园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方案及补充规划》意向协议;二是编制完成了《八台山—龙潭河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初设大纲,并通审查,现进入详规编制阶段;三是编制完成《市旅游业发展“xx”规划》。

3.宣传推介。积极筹备并组团参加了“迎世博—XX年四川暨成都新春旅游”启动仪式宣传活动、达州市“中国?达州‘元九’登高节”活动、重庆?旅游产品推介会、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旅游交易会、重庆国内旅游交易会、重庆城际旅游会及“渝洽会”, 共展出图片展板10张,18平方米,发放旅游宣传资料《红色 魅力巴山》精美画册800册,《重点旅游招商项目》画册600册,《旅游导览》资料1800份,《旅游景点介绍》光碟400盘,全方位地宣传和展示秀丽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知名度。

4.创星工作。一是组织和协调怡和紫金大酒店创四星级工作,达州市星评委员会已对该酒店创星工作进行了首次初验,现正按要求进行完善和整改。

5.红色旅游续建项目。已编制完成《红色旅游续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将配合市发改委向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红办汇报红色旅游续建项目争取工作。

6.龙潭河创4a级景区工程。制定和修改了《八台山—龙潭河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资金预算和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八台山—龙潭河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初设大纲。

7.旅游活动。一是聘请了岷山饭店管理公司对大酒店和怡和紫金大酒店参加首届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的参赛队员进行了急训,我市共组织两个队8名参赛选手,怡和紫金选手张家艳获得中餐摆台第九名,毛洪敏获得客房中式铺床第十名,市旅游局获得组织奖。二是参加了四川省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填写了12家乡村旅游经营业主、4家旅游企业172名员工、四川旅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表4份的详细资料及人力竞争力调查表40余份;三是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考察重庆武隆县旅游发展情况。

8.旅游安全。“没有安全,便没有旅游。”我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对旅游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督导。一是组织涉旅企业的业主召开旅游安全工作会议,制定和完善《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各种安全制度,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签定安全责任书;二是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旅游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对旅游接待设施、游乐设备、消防器材、食品卫生、警示标牌、安全应急措施等方面逐一仔细排查,在检查中,下发立即整改通知书5份,限期整改通知书2份,确保全市上半年旅游安全零事故发生。

第6篇

一、工作目标

以市委、市政府“人文奥运•旅游西安”系列活动总体方案为依据,紧抓奥运契机,坚持“部门联动、规范和引导并举”的原则,重点打击“黑导”、“黑车”、“黑社”、“黑店”等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继续完善景区(点)及周边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使旅游景区(点)的周边环境和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尾随兜售、强买强卖的行为销声匿迹,旅游者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切实得到保障,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环境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整治重点

(一)相关部门要按职能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打击“黑导、野导”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查处旅游沿线公路、辖区经常出现的无业人员拦截外地游客,进行导游讲解等活动的行为。

(二)对辖区旅游市场秩序进行综合整治,规范旅游景区(点)内外的旅游商店、旅游餐馆和小摊小贩的经营行为,提升旅游景区(点)服务功能功能和质量。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销售伪劣商品的“黑店”行为。打击欺客宰客,强买强卖,尾追游售等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

三、责任分工

(一)旅游行业内部规范整治和提升。责任单位:区旅游局牵头组织,公安新城分局、公安站前分局、工商新城分局配合。对旅行社市场进行规范整顿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主要工作任务:查处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的“黑社”、虚假旅游广告、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和旅行社“零负团费”经营等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按照国家“四统一”的规定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在旅游接待单位中实行推荐制,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接受和处理游客的投诉,维护企业和游客的合法权益。

(二)维护和整治旅游市场环境安全。责任单位:公安新城分局、公安站前分局。主要工作任务:做好辖区内的治安管理工作,重点加强景区(点)和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保证游客生命财产安全。配合区旅游局严厉打击利用汽车、摩托车载“野导”拦截车辆和外地游客等行为,情节严重的,严肃依法查处;

(三)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区旅游局牵头组织,区综合执法局、工商新城分局、质监新城分局、区物价局、各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主要工作任务:结合国家新的休假制度的实施,组织协调对旅游景区(点)周边市场经营环境和秩序的整治工作,开展“经营秩序检查周”、“产品质量检查周”、“市场价格检查周”等活动,查处辖区无照经营、欺客宰客、超范围经营、私设乱设摊点、围追兜售、虚假商品广告等扰乱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

(四)火车站广场地区的整治与规范。责任单位:火车站广场管委会,公安站前分局、区综合执法局配合。主要工作任务:整治火车站广场地区旅游市场秩序,加大对黑车、黑导和“伴游”,以及“一日游”业态运营的经营者和车辆的监管,不断规范散客旅游经营行为,取缔强行乞讨、尾追兜售、强买强卖等影响西安形象和声誉的行为。要加强对沿街门店的检查,所售商品必须实行明码标价。严厉打击坑、蒙、拐、骗、欺诈游客的行为。对群众的投诉要认真受理,及时解决。

(五)旅游公共场所卫生和食品卫生的整治工作。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主要工作任务:对辖区餐饮店、星级饭店和旅游接待单位的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进行检查和检验工作,做好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游客的身体健康和食品卫生安全。同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游客急救工作的准备。

四、时间及步骤安排

为做好此次旅游市场整治工作,成立西安市新城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旅游局,负责全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日常工作。

第一阶段(4月7日—4月11日):宣传动员阶段。制定全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建立综合协调机构,对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扩大整顿工作声势,确保整顿工作不走过场。

第7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 治理模式 私人资本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39-02

中国旅游景区明显的综合效益决定了其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产业地位,而持续、多元化的需求变化趋势,对景区提出了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要求。当旅游饭店和交通的矛盾逐渐得到缓和后,旅游景区的瓶颈问题日渐突出。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即管理机构的多重化使景区治理低效,制约着景区的发展。中国旅游景区的管理普遍存在机构重叠设置的问题,城建、文物、旅游、环保、林业等部门都有相应权利对同一部门进行管辖,由此经常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或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或对责任的相互推诿、对利益的相互争夺。当旅游需求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时,这种隐患性的弊端不突出,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迅速发育,景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低效的景区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供需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当景区的非营利性供给得不到国家财政、法律及其他制度上的保证时,营利性供给模式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便悄然发展起来,对景区制度安排与创新的需求也日益高涨。

1 当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目前,旅游景区资源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走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公园体系之路。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由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直接管理,每个国家公园都是独立的管理单位,公园的管理人员都由总局直接任命,统一调配,直接对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二是走市场化道路,将市场资本引入景区的开发和治理,负责对景区的管理。

在我国,政府提供景区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灵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景区管委会作为行政机构缺乏竞争机制。市场竞争迫使私人企业设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而公共机构中没有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管委会对公共产品的生产并不面临直接的竞争,即使低效率运作,仍然能够生存。

景区管委会机构和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经营权归属私人的景区有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动机,其企业有创新激励机制,而作为行政机构的管委会没有这方面的机制。因此,管委会的目标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机构和人员规模的最大化。

另外,缺乏监督机制以及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问题也是政府提供景区产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往往只从本部门的利益角度出发考虑对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益,缺乏全局观念,难以产生协同效应。各部门制定的旅游资源开发战略规划往往与旅游业整体规划的目标背道而驰,结果造成开发项目重复建设或者相互冲突,降低了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无形中损失了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

2 私人资本进入景区开发的模式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私人资本进入景区开发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两权分离,政府控股

这种模式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旅游景区,将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把经营权委托或转让给政府控股的企业。一般情况下,由政府方面负责制订景区的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审批和环境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企业负责景区维护与修缮、市场营销、游客服务等。该模式中,政府出面协调企业和景区相关者的利益纠纷,便于企业全面投入开发和经营景区。

但由于政府控股,可能会追逐经济上的利益而导致监管力度下降,或政府过多干预企业经营,使企业无法正常发挥其管理与经营优势。

2.2 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一种经营模式。因此减少了关于转让费用和经营方面的纠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问题在于,负责主体不明确,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相互依赖,有利则上,有难则退的情况。

2.3 部分转让

是指将景区的部分经营权转让给企业,企业只参与景区部分项目的开发和经营。

2.4 项目特许经营权转让

将景区内的经营项目如餐饮、住宿、购物等项目特许经营权出让给景区所属景区管理部门或地方政府以外的企业。

2.5 整体租赁

是指将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政府统一规划,授权一家景区外的企业较长时间地控制和管理,组织一方或多方投资,成片租赁开发,垄断建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企业拥有景区门票的专营权和景区资源的有限开发权。

以上开发模式中,第一种模式运行较为规范,适用于国家级重点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第二三四中模式中都有政府的参与,只是参与和监督程度有所不同;第五种模式市场化程度和灵活性最高,但评估难度和风险最大,没有政府的参与,企业协调能力有限,容易出现企业与政府、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也可能会因为企业的短期行为给环境造成影响。

3 结语

私人资本的进入打破了原有的资源开发模式,规避了原有模式存在的很多问题,如使公司的专业化运作与政府的行政优势相结合,解决投资主体过多,利益矛盾突出的问题等。但与此同时,引入私人资本也带来了景区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其实质体现在景区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景区环境的保护与污染等之间的矛盾。如掠夺性开发,即把旅游景区当做一般资源进行掠夺性利用或占用,如开山取石占地、采伐林木破坏植被、盗挖拆毁文物古迹等,这些现象在世界遗产旅游景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破坏性建设,即违反国家法规和有关批准程序,在景区内建设不应有的人工设施等;投机性圈地,即民营企业借开发景区名义,以优惠条件得到景区资源的经营权,但却不进行旅游开发,或挪作他用,或转手倒卖,从中谋取暴利。因此,在引入私人资本过程中,政府要严格谨慎,对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进行全面的考察、评估,明确其是否了解旅游产业,是否有科学可行的规划,在达成协议后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建立约束机制,加强行政监督。

参考文献

[1] 颜文华.产品整体概念视角下旅游景区产品开发研究[J].商业时代,2011(23).

第8篇

关键词:旅游体验;角色转换;特色服务模式

旅游活动实质上是旅游者经历体验的过程,旅游者从产生旅游动机到完成旅游的全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产生体验需求、完成体验的过程。

一、旅游体验的内涵

关于旅游体验的界定,迄今众说纷纭,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谢彦君(1999)认为,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就是旅游体验。这种体验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旅游者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活动方式实现的一个时序过程。邹统钎(2004)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事物或事件的直接观察或参与过程以及形成的感受。余向洋(2006)认为,从管理学和营销学的视角,旅游者体验就是旅游者的满意度,是通过游憩活动而获得的心理结果的集合,是与“他者”建立联系,从理解和收集“他者”的差异性中进行学习的过程。由上述定义可见,旅游体验定义需要既强调心理体验,又体现行为体验,而且是整个旅游过程的心理体验与行为体验的有机统一。

结合旅游活动的实践实,综合诸家之长,本文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和身心体会的过程。其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旅游体验的主体是旅游者,客体是旅游活动,旅游体验是心理和行为的统一体,是旅游者对整个旅游活动的体验,不应只局限于旅游的某一环节或某一方面;旅游者的参与性反映了旅游体验的行为过程,强调旅游体验必须是亲历亲为;旅游者的体会反映了旅游体验的心理过程。强调旅游体验是用心领会,既包括旅游者的心理体验,也包括行为体验。行为体验是旅游体验的外在标志,心理体验是旅游体验的内在灵魂,旅游体验以行为为外衣,以心理为内核。其二,旅游体验与旅游活动相始终,作为旅游体验主体的旅游者只存在于旅游活动之中,由此决定了旅游体验只存在于旅游活动之中。旅游活动之前的旅游体验需要、旅游体验动机、旅游体验期望等是旅游体验心理,不构成旅游体验;旅游活动之后的旅游体验回顾、旅游体验总结等也是旅游体验心理,同样不构成旅游体验。旅游体验只存在于旅游行为之中,它和旅游活动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空间地域上并存。

二、影响景区旅游体验的因素

旅游景区主要是由各种旅游资源(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组成,可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大部分,这些组成要素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景区的有形部分。包括景区建筑、文化遗址、商店、餐厅等,这些会给旅游者视觉的感受,是景区经营的基础。比如故宫景区,包括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主要景点,这是旅游者感受故宫的基本元素。正如派恩的说法,工作场所就是剧场,提供了表演的基本道具,是旅游者获得景区体验的基础。

2、提供体验服务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员工的仪表仪容、态度、行为和能力。如果景区是体验的剧场的话,景区的工作人员就是剧场的演员,工作人员的表现将给旅游者直接的体验,所以必须使景区的员工融入景区的氛围,形成与旅游者互动的演职人员,共同创造令旅游者难忘的深刻体验。

3、旅游者的期望、行为和态度。旅游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景区的主要背景,对景区的主题有自己的期望。比如欲到故宫的旅游者,会对故宫的帝王文化及故宫风云事件有所了解,因此,会产生一种体验故宫的渴望。而旅游者在景区的游览活动、景区设计的活动参与,都将形成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否能够让旅游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凡此种种,都会形成一种景区体验。

4、景区管理机构和旅游者都无法控制的一些因素。诸如景区的旅游者的构成,到景区来的交通状况,天气状况,突发事件等等。

以上这些因素均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位旅游者的体验有所不同。景区体验实际上是旅游者的一种综合感受,景区的服务目标就是提供给旅游者独特的,最令人难忘的体验,使保持景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景区开发人员必须设计出令人瞩目、动人心魄、充满诱惑力的旅游体验;能够通过影响旅游者对空间、时间和事物的体验,彻底改变旅游者对现实的感觉;能够根据景区的特色确定关联的主题,并根据不同时间旅游者的心理氛围不断推陈出新强化旅游体验,牢牢吸引住旅游者。题化,这就提供景区营销的基本思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某一种景区体验是不能长期存在的,人们并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因此体验必须不断创新推出,如此才能够保持景区的吸引力。但无论如何,体验经济的新思维,给景区营销人员提供了景区营销的革命性思维。

5、景区服务:亲切感的源泉。员工服务是旅游者亲切感与自豪感的重要来源。在地中海俱乐部,导游是地中海俱乐部的灵魂。像朋友他与旅游者同吃同住同娱乐,与顾客打成一片。又像一个节目主持人,风趣幽默、恭谦勤快、对顾客有求必应。在共同营造景区氛围中,员工起着主导作用。这表现在对旅游者的服务行为上,包括微笑、眼神交流、令人愉悦的行为、特定角色的表演以及与顾客接触的每一细节。现在的服务业特别重视服务情景中的员工与顾客面对面接触的真实时刻的管理,这一切都为了给旅游者一个快乐体验。

三、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及应用

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是指旅游景区的每个员工并不仅仅是服务员,而是融保安员、服务员、导游员、宣传员、环保员等于一体的员工管理。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要求每个员工在做好本岗位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抓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确保旅游者、景区、员工自身的安全,保证服务工作的顺畅;熟记导游词、表演时间表,为旅游者做好向导,树立景区的良好形象:做好岗位的环境保护工作,向旅游者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要求员工积极扮演多种角色为旅游者服务,实现旅游者的最大化满足,建立旅游者对景区的忠诚度,提高景区的重游率,传播景区的良好口碑,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取得好的效益。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作为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必须具备表演特色、导向特色、定制特色、控制特色、持续服务特色等特色体验功用。它要求工作人员按照旅游景区的特点,时刻以旅游者为导向,量身定制的向旅游者提供非日常的表演式服务。

实施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要求旅游景区能够体现浓厚的体验色彩。

1、表演特色。实施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要求旅游景区的员工在工作中根据情况恰当选择不同角色进行扮演,以求给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的表演特色与旅游体验的要求相吻合,员工的举手投足都是表演,他们要在即兴剧场、平台剧场、搭配剧场和街道剧场分别扮演角色;针对旅游

景区的特点,明确提出员工所要表演的角色――保安员、服务员、导游员、管理员、宣传员和环保员,并且为员工的角色扮演提供剧本参考,即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让员工的整个表演过程更顺畅。旅游景区不仅要求有独特的环境氛围,精彩的节目演出,而且还要求有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这种服务并非一般规范化的服务,而是能让旅游者产生完美体验的“表演”式服务。

2、导向特色。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的需求导向特色与旅游体验的需求导向如出一辙,旅游景区的经营特色决定了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需要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旅游景区的日常运营有很大的供给刚性,当旅游景区的游乐项目安排完毕之后,在一定时期内,旅游景区的旅游者容量、特色项目、环境氛围将不会改变,形成供给刚性。这种供给刚性容易导致旅游景区供给的“体验”商品化、标准化。为了避免这种倾向,旅游景区需要寻找能够提供不同“体验”的源泉。在旅游景区的各种供给要素中,人员服务具有最大的可变动性。它可以随着旅游者需求、服务手段的改变而改变,从而让旅游者在相似的环境中获得不同的体验感受。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也是以人员服务为突破口,强调按旅游者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让旅游者获得完美体验。

3、定制特色。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的实施同样利用定制式服务来实现。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共有六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构成了管理模式的不同服务模板,通过组合这些模板,旅游景区的员工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定制化的服务。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利用可移植的六个基本服务基因,加强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更加强调了员工在对旅游者服务过程中的灵活性和旅游者的可接受性,让旅游者通过旅游景区定制化的服务,感受景区为他们刻意创造的各种体验,让旅游景区成为体验经济产业的急先锋。

4、控制特色。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强调工作人员的恰当的角色扮演,注重整体服务质量,强调过程控制。过程控制要求对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要进行必要的控制,这样才能确保过程的有效实施,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就旅游景区而言,就是提供各种旅游产品的服务,它是一个“过程”,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要求,达到旅游者满意。角色转换就是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在做好本岗位服务的同时,要管理好本岗位的物品、抓好本岗位的安全、宣传景区、为旅游者做好向导、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5、持续服务特色。持续服务改进是增强景区竞争能力的循环活动,PDCA(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循环是典型的方法,它是通过使用质量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PDCA循环运用到角色转换特色服务管理中,就是要重视质量记录。质量记录是改进服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围绕“岗位卫生、服务质量、安全”等开展工作,设计、健全各种岗位运行报表、岗前十分钟、岗后十分钟、领班检查记录表、离岗登记表、工作质量记录卡等,覆盖服务全过程;同时,要对表格进行统一编号、统一记录格式,为分析服务质量、寻找质量改进机会提供可靠依据。建立检测系统,即成立督导检查小组,规范员工作为,通过领班、督导小组的检查,及时发现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开展旅游者满意试调查,测量旅游者对景区服务的满意程度,使员工了解他们提供服务的完善程度,明确改进方向。抓服务质量的改进,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实行“保值分”、“综合考评分”双轨制,每月开展“服务标兵”的评比并进行表彰。

第9篇

全域旅游与智慧旅游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一种关系?我们认为: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能整合全域旅游要素,带来全域性及全方位应用,能为游客带来全过程体验,这与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年磨一剑

中控信息作为一家从事高科技研发的企业,自公司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智慧城市框架下的多个行业(旅游、交通、环境、能源等)解决方案的提供和大型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口碑。经过近20年发展,已成长为在智慧城市领域拥有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

智慧旅游作为核心和未来战略性成长业务之一,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形成了以旅游大数据、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文化遗产保护三大业务为核心的智慧旅游综合解决方案体系,在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西溪湿地、千岛湖、湘湖等各级旅游景区均留下足迹。

打铁还需自身硬,苦练技术狠抓产品

目前,中控信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在旅游行业多年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条以大数据为核心技术的旅游业务产品体系,主要为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开展旅游信息化规划,并提供重要的技术和实践参考。同时,也为景区、涉旅企业开展旅游营销推广、运营管理、信息化规划和游客服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大数据中心应用平台。数据的广泛应用让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让数据实现共享与融合,也成为了旅游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大数据集群构建旅游大数据中心,定制开发适应业务需要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等,建立省、市、县、多级联动的一体化数据平台。同时,基于旅游大数据业务的积累,形成了一套旅游基础数据标准规范,并成功应用于浙江省、市、县地区的旅游信息化建设,为地区全域旅游的发展突破区域间、行业间、部门间的信息障碍提供支撑。

智慧景区综合管控平台。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景区各种“疑难杂症”层出不穷。为大幅度提升旅游景区科学管理和服务能力,结合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为西溪湿地、丽江古城等著名旅游风景区搭建景区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通过网络将综合管理平台连接,实现异地对景区运营设施远程管控,以便管理者实时知晓景区运营状况,可以第一时间接收预警信息并快速处置,能有效地提升景区运营管理和决策指挥效率。

游客量监测平台。游客量监测平台是中控信息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之一,由前端监测设备和后端系统平台组成。该平台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游客流量、停留时间、移动轨迹、旅游消费等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实现旅游客流的均衡化,避免局部景点极端客流高峰出现,减少因游客量过多而影响旅游景区的正常运行。目前,中控信息的游客量监测平台已应用于西湖、千岛湖、丽江古城等各级旅游景区,极大提高了景区管理能力。

文化遗产监测平台。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保护与传承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基于此,中控信息以需求为导向,发挥技术优势,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GIS技术对遗产本体和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将监测指标动态信息汇聚于数据中心,实现信息的报送、分析、统计与,并根据需要生成各类报表。该平台目前运行于丽江古城、苏州古城古典园林、西湖文景区等世界级文化遗产之中,有效地满足了各级保护管理部门对文化遗产全方位、高效率的监控、保护与管理需求。

演绎经典,创新模式

升级智慧景区,为G20保驾护航。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完美落幕。在G20筹备阶段,为更好地向国家元首、国际友人展示杭州独特景观和美好形象,对西湖、湘湖进行了智慧景区升级改造。通过对西湖景区现有系统的集成与运行,实现在西湖核心景区、重要地段的游客量监测,规范游客监测预警流程,方便管理者引导游客有序观赏西湖风景,营造良好观景氛围。峰会期间,一场惊艳世界“最忆是杭州”演出现场,中控的控制技术将舞台唯美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受到了中外媒体的一致好评。在湘湖项目中,为满足游客对旅游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中控信息基于大数据架构,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神经网络等技术提升湘湖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起“智慧服务、营销、管理”三维一体的智慧旅游系统,包括二维码服务、微信服务、游客量监测系统,停车场系统等,最终实现了湘湖景区要素与科技高度融合、资源共享、数据对接、网络营销、产品互补的格局。

对西湖和湘湖景^的升级改造,总整体上提升了景区人性化管理服务能力,为杭州美好的国际旅游城市形象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为杭州G20圆满落幕保驾护航。

数据融合+联动,浙江省、市、县三级一体初显成效。过去,数据的应用仅停留于数字呈现或是某种态势反映上;当下,数据具有实时、在线、变化的特点,将数据进行融合与联动,能不断拓展数据功能。

自“全域旅游”创建实施以来,建立智慧旅游数据中心作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标准之一。中控信息与浙江省旅游信息中心一起,通过整合各方信息资源,深化数据应用,全力打造的浙江省旅游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浙江省旅游大数据平台),横向汇聚涉旅部门、景区景点数据,纵向对接省、市、县三级旅游业务数据,最终实现各级旅游单位和涉旅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汇聚与共享,连通了的信息孤岛,一改以往管理部门与景区之间的封闭运作模式。同时,基于数据中心,将旅游资源、旅游业态、景区客流量、车流量等信息形成报告对外,提升浙江省旅游产业监管和服务能力。

不惧未来,逐梦前行

目前,全域旅游实践正如火如荼进行,全国各地正积极探索全域旅游之路。全域旅游内涵在本质上是一种旅游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它需要有与之相契合的发展模式与策略。于中控信息而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10篇

引言

旅游业一直被视为“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钢性需求。但是,以雾霾为首的环境污染现象的加剧为居民出游蒙上了一层阴影,生态旅游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景观生态学作为在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综合了多学科的核心理论,注重景观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维持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稳定之间的平衡,可以为旅游景区规划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一、景观生态学理论概述

景观生态学与传统生态学理论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异质性,是以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等方面作为研究重点,整合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景观的结构主要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三部分,斑块是指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的块状结构,在旅游景区中主要体现在旅馆、停车场、演艺厅等。廊道是指对与两侧的斑块环境明显不同,对斑块具有阻隔或者通道意义的线性结构,在旅游景区中主要体现在河流、栈道、车辆通道等。基质是指斑块镶嵌在内的人文或自然环境背景的面状结构,在旅游中一般指的是旅游景区的类型,例如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二、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旅游景区规划的必要性

满足人们生态旅游的需求。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单元楼中的铁门疏远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逃离冷冰冰的钢铁城市获得身心放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再加上城市环境污染的加重,生态旅游成为了多数游客的首选。

突出景区的视觉美。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可以充分考虑景区视觉美对人的影响,针对景区规划对美学的影响效果,采取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做出预测,选取最优规划方案,实现构思与构图、对景与借景、隔景与障景、渗透与延伸、尺度与比例、节奏与韵律等方面的完美结合,促进景区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提升景区的视觉美。

有利于生态旅游功能分区。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充分发挥生态景观的旅游功能,结合景区的植被、地貌、水文特征,将景区分为生态重点保护区、游客密集游憩区、游客限制游览区和综合服务区等,对每个功能区位进行主题的设计,增强景区吸引力,也有利于游客的分流,提高景区环境承载力。

增强景区的防灾效应。由于大多数景区处于“深山老林”之中,地形复杂多变,景观生态学理论综合考虑生态敏感区域,合理分布植物的种植种类和数目,防止水土流失、预防山体灾害,尤其防止坡地植被遭受雨水侵蚀后,造成滑坡落石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景区规划的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景区规划者站在景区整体规划的高度,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分析景区内部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景区的每个元素的构成和分部进行综合考虑,实现景区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多样性原则。景区规划要保持景区元素构成和功能的多样性,种类多样的元素更能体现景区的异质性,突出景区的美学效果,构建不同功能和主题的旅游分区。同时,景区元素的多样性也可以增强整体的抗干扰能力,尤其对于游客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实现内部的生态净化,增强生态恢复力,保持景区的生态平衡。最后,景区构成的多样性有助于开发更多的景观和旅游项目,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

综合效益原则。景区开发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坚定景区规划开发后取得的经济效益是建立在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理念,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暴利,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景观生态理论的旅游景区规划方法

“斑块”层面的规划。首先,斑块层面的规划要考虑环境的通融性,将打造的人文景点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美化自然风光的过程中要注意景区整体风格的一致性,所有规划要符合景区的主格调,切忌过度的商业气息和人为建筑影响景区的整体美观。其次,对斑块要进行功能划分,按照斑块内的元素构成可以分为植物景观斑块、地质景观斑块、气象景观斑块和人文景观斑块等。再次,斑块的大小和数目要搭配得当,以大中斑块最为景区的核心景点,小斑块发挥自身的特色来作为大斑块的补充,保持景区的多样性。最后,斑块的设计要尽量紧凑,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斑块内部生态平衡的维护。

“廊道”层面的规划。对于“天然廊道”,例如河流、山体等将斑块隔开,应尽量保持廊道的原貌,在微观进行一定程度的修a即可。对于人为建设廊道,要考虑廊道的宽度、长度和形状,便于斑块之间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增强物种之间的整体生存能力。同时,要尽量将景区内的廊道系统建设成“网”状,提高斑块的通达度。

第11篇

一、互联网+时代下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方式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为了跟随时展的步伐,提升景区门票的销售量,专家人士以传统的旅游景点门票销售方式作为基础,通过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设备等,建立起旅游景区相关业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目的是为了提高传统门票销售方式中订票、取票以及退票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实现景区门票的无纸化购票和自动化管理模式。

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为人们的旅游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现阶段我国旅游景点电子商务系统在网民中的应用率十分低,即使运用相关平台进行预订也是以酒店和机票为主,在网站上预订景区门票的人非常少,导致旅游景点门票相关网络营销平台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利用相关网络手段进行门票预订的人群依然极少,对推动旅游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方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进行门票销售,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销售方式是将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结合,使得销售平台具有互联网的特性,即传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旅游景区门票销售,可以直接将旅游景区景观和产品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将其变成流动的风景画,直接向旅游者展示和宣传景区现场的风景,加深目标客户对旅游景区的了解,增加目标客户的兴趣。

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互动性、及时性等特点,因此,与传统旅游景点门票销售方式相比较,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旅游景区门票销售具有更多的优势,在运用网络进行市场营销时,景点管理层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加快速的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更加清晰地把握客户的心理需求和意向,通过网络运营平台与客户进行交流互动,通过客户的反馈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运营平台对市场机制的监督和调节作用。

二、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景区门票销售电子商务化原因以及与传统销售方式的区别

(一)旅游者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需求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旅游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旅游者在景点旅游时已不再是粗略的观赏,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旅游活动体验到旅游的快乐,实现自我完善。但是现阶段人们的时间绝大部分都比较统一,出去旅游大多数时候都是旅游高峰期,对于出外旅行的人来说十分不利。在传统的旅游景点门票销售过程中,人们只有到景区门口或者是固定的售票点才可以买到景区门票,这就导致许多旅游者通过很长时间到达旅游景点之后会出现门票已经售罄,旅行者白跑一趟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以互联网+大时代为背景的旅游景区门票销售电子商务平台开始建立,旨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旅游景区竞争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基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竞争也越爱越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景区也开始由单一的观光向多形态产业链模式发展,而要宣传这些新的产业链,仅仅依靠传统的销售手段是不够的。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将旅游景点门票销售和网络相结合,建立以宣传旅游景区为主体地位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与传统旅游景点宣传方式和门票销售手段相比较,以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旅游景点宣传和门票销售,工作人员通过专业技术将景区的产品和内容放置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起属于景区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推广和在线销售模式吸引目标人群,提高目标人群的旅游兴趣,保持旅游景点门票销售的顺畅运营,降低高峰期旅游景点的门票销售压力,降低旅游景点宣传费用,为旅游景点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奠定市场基础。

(三)旅游景区发展的需求

市场营销的效率是旅游景区进行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门票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销售方式应当与时俱进,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要提高旅游景点门票销售的效率和质量,景区应当及时了解行业市场信息的变动和人们的需求,扩大对景区的宣传力度,这些都是需要极大的成本的。传统宣传方式搜集资料的手段较为单一,且成本高效率低,而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其独有的传播信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可以以最为低廉的价格获取景点发展所需的信息,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最大程度的将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景区门票的跨界跨时间的购买,开启我国旅游景点门票销售方式的新时代。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方式研究

(一)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景区信息化

旅游景点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旅游景点信息化。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指的是旅游行业专用的交易平台,在该市场平台上销售景点门票,可以提高景点门票销售的效益,便于景区管理层进行管理,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是旅游景区在传统门票的销售方式上以互联网+特性作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手段实现的市场销售模式,是一个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商务交易区域。对旅游景区门票销售而言,在专业的行业商务平台上,推出各个景点的门票数量和风景介绍,即便于客户了解景区的信息,又可以帮助有兴趣的客户及时购买门票,避免由于旅游高峰期带来的景区门票的问题。例如,各大门票代售的APP以及其他可以进行购票的手机客户端,人们可以在APP或者客户端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区门票提前进行购票,提前了解相关景区的信息,及时根据旅游行程选择相应的路线。

(二)充分运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手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门票销售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手段,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新时代的销售手段之一,其蕴藏的机遇非常大,旅游景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开发电子商务平台的其他功能,多方面结合,不断实现网络信息技术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提高电子商务平台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效益。例如,在进行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门票直销的同时,景区管理层可以选取其他的有能力的网站进行门票代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取分销,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在保证景区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增加景区门票的销量。但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门票销售并不能一味的依靠技术手段,更要注意将技术手段与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景区周围的环境以及客户需求等相结合,选择合适景区的销售手段,利用技术提供客户交流平台,根据客户反馈对景区进行维护和管理,不断推出新的营销方案,用科学技术加强旅游景区门票销售的收益。例如,旅游景点在相关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门票销售时,可以选取其中部分游客作为特惠游客,采用打折的方式对这部分游客提供门票,然后通过市场营销的宣传策划,让更多的目标人群才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提高景点门票的销售量。

(三)将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的销售手段和传统销售方式进行整合运用

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方式创新改革离不开传统销售方式的基础,通过网络营销模式进行景区门票销售方式使用时间太短,并不具备独立的盈利能力。但是相比较于传统销售模式,网络营销模式下的门票销售无疑更加具有优势,其可以开拓出更大的门票销售市场,不受时间和地域的约束。虽然现阶段互联网移动终端在我国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是部分人群并不习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旅游景区的信息和其门票的销售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区门票互联网模式下的营销。因此,旅游景区在进行门票销售方式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将网络营销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在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协调,选择合适的共存方式。例如,在进行网络营销的同时,将分级的销售方式应用到传统的销售方式当中,在旅游人群多的城市建立旅游景点门票代售点或者是赋予旅行社进行门票代购的权力,从各个方面便于人们购买景区门票,减少旅游高峰期景区门票票务系统的压力,提高景区门票的效益。

四、结语

第12篇

1.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1.1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的一种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的特点有:(1)针对性强,风险管理旨在针对可能或即将出现的风险开展的相关管理,侧重于控制风险。(2)管理效果的不可预测性。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是否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使得风险管理的效果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特点。(3)预防性。风险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风险的发生,提前作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风险的管理。

1.2风险管理的作用

在项目开发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风险,通过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风险的控制,进而将风险降至最低,推动项目开发工作顺利开展。风险管理的作用主要有:(1)能够减小风险产生的影响。在项目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将会给项目的开发工作带来严重地影响,造成相应的损失,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险产生的影响,进而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2)能够推动项目的正常有序进行。通过对风险的管理,能够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阻碍,从而更好地推动项目的正常有序进行。(3)提高生产效率。在风险管理当中,能够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到风险管理方面,而且还可以为日常的生产管理提供借鉴,从而很好地提高生产效率。

2.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案例:湖南攸县酒埠江旅游区开发项目

攸县酒埠江旅游区是湖南省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酒仙湖更是国家AAAA级景区。旅游区东与江西萍乡市接壤,南距炎帝陵80公里、井冈山120公里,西距南岳90公里,北距株洲120公里、至长沙160公里。岳汝高速、衡炎高速、国道106和醴茶铁路构筑了通往景区的快捷通道,交通便捷,是一块值得开发的风水宝地。近年来,攸县县委、政府加大了对旅游项目开发的支持力度,先后筹措资金26亿元,用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我县游客接待总人数29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4亿元,其中,门票收入900万元。在风险管理方面,酒埠江旅游开发项目重点从成本风险与运营方面进行了管理,对项目开发成本以及今后的成本回收、盈利等进行了分析,并制作了具体的分析文件,并作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案,如《湖南攸县酒埠江旅游景区开发总体规划》,酒埠江旅游开发投资公司明确了风险管理的责任,这些具体的工作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管理,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风险管理效果。

2.1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反映出我国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能够很好地认识存在的风险,并在风险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工作,重点体现在成本风险与经营风险这些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整体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并没有很好地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去强化对风险的管理。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不仅有成本风险、经营风险,还有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建设风险、人员风险等,这些都应该纳入到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当中。

2.2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明确的风险管理主体

在上述案例中,开展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但是并没有明确风险管理的主体,也就是由哪一个主体负责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不仅有政府部门,而且还有开发商、承包商等,这些主体在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当中都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但是在具体风险管理主体方面并没有明确。

2.2.2未能规范风险管理的责任类型

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不同的风险存在,如人动会导致人力管理风险,自然因素会导致项目开发受阻等。在这些不同的风险出现时,湖南娄底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项目中未能规范风险管理的责任类型,没有很好地结合不同的风险,对需要承担的相关责任类型进行规范,导致在项目风险出现之后,难以利用相应的责任类型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2.3风险管理实施流程不明晰

风险管理实施流程旨在出现风险时,按照相应的程序对风险进行管理,进而达到相应的管理效果。在湖南酒埠江旅游开发风险管理方面,并没有很好地明晰风险管理实施流程,而只是对风险管理作了非常概括性的部署,在具体实施流程上往往难以得到实现。由于风险管理实施流程不明晰,不仅给风险管理实施带来困难,而且还将会导致风险管理不全面、缺乏可行性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项目的开发受到相应的影响。

2.2.4风险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往往只是对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风险管理监督方面并没有加大监督力度,在湖南酒埠江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中,并没有加大对风险管理监督工作力度,而只是以职能管理的方式对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使得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全面地了解风险管理的具体进展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3.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这样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3.1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

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针对缺乏明确的风险管理主体的问题,可以通过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的措施予以解决。通过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可以更好地推动责任主体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在出现风险管理责任时,由该具体的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项目风险。针对这一点,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可以成立项目风险管理小组,由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成立项目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开展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承担由此而出现的各种项目风险管理责任。

3.2构建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体系

针对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责任类型不规范问题,可以通过构建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体系,用以规范风险风险管理的责任类型。一是制定项目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制度。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项目开发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项目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制度,通过制度的方式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责任予以明确,为项目风险管理的责任承担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对项目管理中的各个主体的风险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中,有很多参与主体,这些主体由于分工不同,从事的工作内容也不同,需要承担的风险类型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项目管理中的各个主体的风险责任进行明确,如政府的风险责任主要是融资风险、开发商的风险责任主要是开发项目风险以及项目能否得到最终的实现的风险等,通过明确划分各个主体的风险责任,从而根据这些不同的风险责任来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

3.3采取多样化的风险识别方法

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种类有很多,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从而提高项目风险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针对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防范方法单一的问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风险识别方法,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快速识别,进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一是建立风险识别标准。可以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建立风险识别标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进行统计,并以具体的数据、问题表现等对识别标准进行明确。在开展风险管理时,则运用这些识别标准进行衡量,以此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二是构建风险反馈平台。由于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的不可控性与不可预知性,随时都可能会出现风险,针对这一点,可以构建风险反馈平台,项目开发的各个主体每天都要对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反馈,并将具体的反馈内容到平台上面,进而对这些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从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识别。

3.4制定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流程

针对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实施流程不明晰的问题,可以制定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流程,通过具体的流程来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制作风险管理的实施流程图。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可以结合项目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制作风险管理的实施流程图,通过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出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流程。二是制定风险管理操作手册。在政府融资开发旅游景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可以制定风险管理操作手册,风险管理的各个主体通过学习风险管理操作手册进而掌握风险管理的具体管理流程,按照这些管理流程实施对项目风险的管理,从而将风险减小至最小的范围内,为旅游景区项目的开发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

3.5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加大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