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医学概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自我护理;影响因素;对策
据WHO报道,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在我国,糖尿病发生率呈上升状态。而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以前已经诊断和60岁及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糖尿病足部病变(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2],尤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是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极大地影响着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国内医学统计数据表明:老年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为49.5%[3],糖尿病足的截肢率随年龄而增加,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英国DM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4]的初步研究,发现通过强化患者的足部护理教育和提高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DF的发生率和截肢率。良好的自我护理是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但自护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有关个体对自我看法的一种理论[5],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受与信念,而这些感受与信念是个体内在的知觉加上别人对他(她)的反应而形成,它可引导个体的行为。老年人群面对减退的社会作用和自身逐渐衰退的生理功能,不同程度地会导致其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6]。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两者相互促进[7]。自我概念的增强可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而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亦可增强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来源于自我概念的完整性,因此自我概念是直接影响自我护理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
2 健康信念
患者往往重视程度不够,这与其并发症出现缓慢有关,患者因短期内看不到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而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一个人对健康的理解和对健康的信念对其自理行为有明显的导向作用[7]。人们的健康信念可以直接影响对待健康的态度,而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形成[8]。为更好地防止DF,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社会、家庭经济负担,医务人员应加强患者对DF危害的认识。
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社会组织等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9]。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行为有促进作用[7]。Wang[10]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通过影响自我护理能力来促进健康。可见,给予老年人一定的社会支持对促进其自立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果医务人员忽略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足部护理教育,会导致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以致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同时,很多老年患者缺乏主动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意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指导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与理解,以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 自身背景
Callaghan[11]研究显示,影响老年人健康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基本因素有教育、经济收入、医疗保险、种族、社会支持系统、日常的宗教信仰活动、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性别、年龄、子女的数量等。Koukouli等[12]的研究也表明,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是影响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提出居住方式也影响其自护能力。我国学者万巧琴等[13]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患病期、健康信念、社会支持等对其自我照顾行为有一定影响。
5 对策与建议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综合性治疗,患者必须主动参与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关注糖尿病必须从糖尿病教育开始,故我们有责任让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足部护理的重要性并接受足部防治护理,进而帮助患者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实践证明,自我护理理论在老年医学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保健中都显示出了无法估计的潜力和实用性[14]。
5.1 知识和态度的改变 自护能力的教育是提高患者认知的必要途径,其根本目的是改变患者的健康行为,使其在获取知识的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自护技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Reiber等[15]发现,没有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的患者,其足部溃疡导致截肢的发生率是接受者的3倍。尽管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40%~8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所致截肢的发生率[16]。但相比于复杂的外科手术而言,富有实效的自护能力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研究显示,只有不到25%的新诊断的足部溃疡患者认为他(她)们的疾病非常危险,而至少有2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由于不妥当、不及时的治疗所造成。因此,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同样十分重要。
5.2 预防护理 一些文献报道,即使已有DF的危险因素存在,良好的足部护理能使多达80%的患者不发生足部溃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的建立,对DF的预防尤为重要。对于温度感觉、痛觉减退的患者,要注意防止烫伤、冻伤,指导患者禁用热水烫脚,水温保持在40 ℃以下,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5 min为宜;对于触觉、压力觉减退的患者,因对摩擦和不适丧失感觉,指导其注意保暖,鞋袜宽松舒适,以免妨碍足部血液循环,每周进行足部感觉测试;每日检查足部有无溃疡、水泡、红肿和动脉搏动情况。张小群等[17]提出的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五步曲,为易记易掌握的足部护理方法,是糖尿病患者保持双足皮肤清洁、柔润、促进双足血供、及早发现足部问题、及时处理的简便、实用、有效、可行的DF预防护理措施,特别是坚持每日进行足部检查对预防DF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5.3 优化管理模式 我们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糖尿病足部护理的优化管理模式,如电话咨询、建立档案、随访制度、建立团队及开设门诊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足部早期干预及治疗护理,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
6 小结
DF发病率高,特别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国内曾有学者对384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老年和老年前期糖尿病患者,DF的发病率分别为49.5%和27.4%,中年组为11%。因此,重视日常足部护理和提高足部自护能力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对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及溃疡所致的截肢发生十分重要。同时培养和提高护士对DF的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促进DF预防的深入,让患者充分认识DF预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这对有效控制DF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Diabetic Medicine,1998,539-553.
2 刘天纾.糖尿病足的预防与健康教育的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305-307.
3 唐兰.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老年医学杂志,1997,16(4):204.
4 Lohr R,Hierl FX,Landgraf R.Diabetic Foot Syndrome.Foot Education and Foot Care.MMW Forschritte der Medizin,2002,144(12):47-50.
5 康丹,朱会琼.自我概论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护理学杂志,2005,20(8):80-封三.
6 陈培培,张银萍,苟文丽.老年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护理能力的伦理关系.中国医学伦理学,1997,(5):61-62.
7 杨支兰,孙建萍,张露,等.老年人自我护理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7,22(6):77-78.
8 Ruchlin HS,Lachs MS.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xercise among older adults.J Appl Gerontol,1999,18(3):341-357.
9 Penninx BW,Tilburg TV,Kriegsman DM.Social network,social support,and loneliness in older persons with different chronic diseases.Aging Health,1999,11(2):151-168.
10 Wang HH.A comparison of two models of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in rural elderly Taiwanese women.Public Health Nurs,2001,18(3):204-211.
11 Callaghan D.Healthy behaviors,self-efficacy,self-care,and basic conditioning factors in older adults.J Community Health Nurs,2005,22(3):169-178.
12 Koukouli S,Vlachonikolis IG.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nd self-reported functional status:the significance of social suppor.BMC Health Serv Res,2002,2(1):20.
13 万巧琴,尚少梅,刘宇,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59-662.
14 断艳贤.自我护理理论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的体会.天津护理,2003,11(4):170.
15 Reiber GE,Pecoraro RE,Keopsell TD.Risk factors for amp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A case-control study.Ann Intern Med,1992,117(2):97-105.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也越来越多见。老年患者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较差,给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失血多、手术过程中经常需要截骨、扩髓及放置骨水泥,这些均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这些因素都使麻醉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可供选择的常见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麻醉方式的选择方面目前还是存在争议[1]。我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1月96例老年人性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全麻42例,腰硬联合麻醉54例,本文回顾性的对比分析了2种麻醉方式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96例老年人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例,术前麻醉分级为ASA I~III级,术前心电图异常有78例,包括T波改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大、早搏、异常Q波等,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54例,合并有慢性肺部疾患26例,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有23例(包括有糖尿病、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等)。所有病例分为全麻组(GE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E组)。GE组42例患者中男性 18例,女性24例,年龄61~82岁,平均(67.2±5.7)岁;GE组54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9例;年龄60~88岁,平均(65.4±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入室后,面罩持续吸氧4 L/min,开放静脉通道,输注乳酸林格氏液,给 长托宁0.1 mg/Kg静脉滴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脉搏、呼吸、血氧饱合度。有合并性疾病患者,先行对症治疗无异常后行手术治疗。
GE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先行麻醉诱导:咪唑安定针0.1mg/Kg,芬太尼针2~3 g/Kg,顺苯阿曲库铵针0.1mg/Kg,依托咪酯针0.2mg/Kg,然后行气管插管术,接麻醉机控制通气,潮气量8~l 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根据PetCO2进行调整,术中维持依靠全凭静脉微量泵泵人丙泊酚4~6 mg/Kg/h,瑞芬太尼针0.1~0.5 g/Kg/h,术毕停止泵药,待患者呼吸恢复,给氟马西尼针0.01 mg/Kg,患者满足拔管条件,拔除气管导管。
CE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患肢在上侧卧位,选择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沿硬膜外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通畅,即向尾测注入0.5%左布比卡因2mL(10 mg)加10%GS 1mL混合液,于10~15 s内注完,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患者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至T10以下,术中患者诉手术部位不适时,经硬膜外导管追加2%利多卡因4 mL。术中若出现低血压 (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30%),则加快输液或同时间断给予麻黄素处理。
1.3结果观察 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术后1w内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进行观察。麻醉效果的判定使用优、良和差3个标准,具体为:优:患者无疼痛、恶心及呕吐表现,也未使用辅助药物。良:患者出现疼痛表现,但耐受较好,且无恶心、呕吐表现及未使用辅助药物。差:疼痛、恶心及呕吐明显。使用辅助药物。本次以优及良之和为计入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l7.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值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两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因四格表中有理论值≥1,而
2结果
2.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GE组中优26例,良13例,差3例,优良率:92.9%;CE组中优33例,良17例,差4例,优良率:92.6%。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麻醉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麻醉前血压和心率差别不明显,均在麻醉后都有一定的升高,但GE组明显高于CE组(P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GE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认知功能障碍15例。CE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认知功能障碍8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GE组高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工关节置换逐渐成为治疗老年骨关节疾病较为常用及有效的一种方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心、脑、肺、肝、肾等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及代谢功能均出现下降,加上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脑卒中及后遗症等,给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2]。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常见麻醉方式有: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作用迅速,置换区域肌肉松弛完善,使术野暴露清楚,便于置换操作。但是对于老年患者,尤其合并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的应用有一定的争议[3]。一般认为老年人心血管的代偿能力差,腰麻后易发生严重的低血压,故应慎用。全身麻醉对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器官供血供氧,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在插管和术毕拔管时,由于对喉头及气道的刺激使患者应激性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造成循环的剧烈波动而导致麻醉意外的发生。另外,全身麻醉较腰硬联合麻醉费用亦较高。
本研究得出,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时,两者的麻醉效果均较好。然而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优于全麻。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和腰硬麻醉都是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较合适的麻醉方式;但相对于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干扰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及更低的费用,因此更适合临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蒋鹏,赵明,阚明秀.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9):1719-1722.
1.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发展的需要。
医学成人专升本教育是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和研究要面向21世纪,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精神,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开办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200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了《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成人医学教育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的在职从业医疗卫生人员,使成人“专升本”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改变,培养模式是针对已有医学专科学历的在职人员,通过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入学考试,升入相关专业本科(专业可交叉),继续学习,修业期满,达到相应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可获得本科学历。
2.医学成人教育的自身特点要求。
成人“专升本”自身的特点体现在:①“专升本”学生已受过系统的大学专科教育;大都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文化基础,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欲望强烈。②“专升本”学生多为在职学习,有实际工作经验,多数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③学生专业背景各异,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而近年由于“专升本”招生中取消了专业限制,报考“专升本”时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所读专业,这导致“专升本”在校学生中,有70%~80%学生专科所学专业与新学本科专业不同,这给教学活动实施带来了较大困难。④由于课堂教学有效时间短,学习相对分散,工作经验及社会阅历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学习态度迥然不同,多数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状态,工学矛盾尖锐,这已严重影响到成人“专升本”教育的整体质量,集中体现为创新意识较差,道德素质滑坡,团结精神较弱等方面。
3.新医改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2009年,新医改相关政策明确提出改革现有医学人才培养体制,加快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随着卫生服务体系与医学服务模式的变革,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等问题的出现,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亟待转变。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二、高校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以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有创造能力。
2.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一体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医务专门人才。
3.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拓宽专业口径
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按照学科大类设置标准化的大类课程,构建统一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设置灵活多样、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
4.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改革。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和整体优化,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建设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医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我校医学成人教育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
①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三个课程平台,以达到“基础扎实,专长突出”的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平台约占总学时数30%,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约占总学时数30%,专业课程平台约占总学时数40%。②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开课数量原则上需超过应选课程数量的2倍。必修课占总学分(学时)比例约为80%,选修课20%。③设立理论、实践,课外三个教学环节,以实现“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三者的学分(学时)比例约为4∶2∶1,专升本业余学生一至四学期面授以外的时间结合工作岗位进行自学、见习,第五学期安排为实习时间。
2.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公共基础课程是向学生传授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带有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临床医师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基本手段。我院安排了三个学期共150余学时,旨在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要求学生达到英语三级水平,通过湖南省组织的学位英语考核才能授予学位,第四学期安排了专业英语,学习本专业外文专著、顺利阅读有关外文书刊的基础知识。
3.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依照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大类)平台,要求具有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获得严格的学科基础知识训练。我们考虑到学生在专科阶段已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在专升本阶段除复习系统解剖学内容外,主要学习局部解剖学内容,注意与临床实际相联系。医学免疫学在阐明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临床,介绍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相关的临床免疫学内容。
4.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强调专业的前沿信息和专业发展的前瞻性,按照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以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应模块化、小型化和多样化,以便学生自由灵活地选择。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操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根据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21世纪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增加了一系列选修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全科医学概论、社区保健、卫生法学、社区急救、老年医学等课程。
5.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精选实践内容提高学员临床技能。我院考虑到成教学生在各自的岗位工作,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实习类别及实习医院并报备到学院实习科。由于成教学生工学矛盾相当突出,如学生所服务的医院师资学术水平高,可以在本单位实习,但需严格按实习手册的要求填写实习记录和鉴定意见。
四、调整后的专升本培养方案与原方案的比较
专升本与本科培养目标一致,但在专业课设置上,专升本不能简单照搬统招本科培养方案,也不能是简单的本科减专科就是专升本。文献检索课程应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增加了科研设计、精神病学、法医学、神经病学、社区保健学,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和医事法等选修课,如此调整后,专业课更能体现培养特色。调整后的培养方案课程门数必修课由22减至15门,增加了15门可选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工作需要选修5~7门,共计20~22门课,面授课时为总课时的三分之一,相应增加了学科基础课的实验学时。学生在校集中面授时间为20天左右,其余的时间为在岗结合工作自学。第一学期增加了人文素质课程,根据专升本学员的特点,以面授、网络课堂、讲座等形式开设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实现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科学的相互渗透,帮助学员树立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五学期为结合工作岗位的实习。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