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医学概论

老年医学概论

时间:2023-07-27 16:23:55

老年医学概论

第1篇

歌名:补血市场 作词:十八年的补血药 作曲:国药品质 旋律:行进曲 演唱者:九芝堂驴胶补血冲剂 点评:

作为我国传统概念中意识最深的补血的概念,已经被一些后来先到的企业,如红桃K、血尔、女人缘等产品杀得天昏地暗,而老牌补血产品如驴胶、阿胶等,意识到传统的补血领域仍然还有新的增长机会,于是以“老歌新唱”的姿态勇敢地迈了进去,虽然说现在唱的声音还不如红桃K那么大,但是携国药的过硬品质,以“老歌新唱”的姿态迈进去后,却能够一路高歌猛进,成了补血市场的行进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老歌新唱的奇迹,也证明了特老斯的定位理论中是不是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空间:消费概念看见“老前辈”也会让个座。

这个“老前辈”,已经在中国喊了三千年,现在有了“营销策划”这个现代化的“大喇叭”,听见了,就象自己“姥爷级”的人物来到自己的身边,你不让能行吗?再说,你现在的观念提的再新,也不会“空穴来风”,所谓的“概念创新”也是一大堆“历史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啊。虽然加了一大堆西洋来的“科学技术”,本源还是老祖宗的东西呢!说白了就是没有“爷爷”哪有你呢,所以消费者的“心智”一犹豫,“传统”就占具了一个“空间”。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返璞归真”的认知,将有更多的“老歌新唱”的产品被认同,我们预计,驴胶、阿胶类补血产品将在2005年打一个彻底的翻身仗。那些如“摇滚乐”、“爵士乐”、“饶舌乐”一样现代版的“补血产品”要小心喽!

看看2003年《同一首歌》中老歌新唱所引起的轰动吧,九芝堂驴胶补血冲剂将有理由相信:明天更会更好! 第2首老歌新唱 歌名:补肾市场 作词:6天激活你的肾 作曲:性命双修 旋律:摇滚乐 演唱者:张大宁 点评:

老歌好听,也许听一千遍也不厌倦。但是对于一个产品来说,这句话很难对。“补肾”这样的“老歌”不是没有人“唱”,已经有很多人“唱”了。如“老歌新唱”的汇仁肾宝,以及被老外“掰熄火”的保健品御苁蓉,“补肾市场”从来都没有被闲置过,“老歌”唱了一遍又一遍,可能是即使“唱”得再好,消费者也已经“麻木”了。也许你张嘴就可以“唱”,但是消费者也可以张嘴就说:哦,知道了,知道了,补肾吗!却没有购买的行动和意愿。消费概念虽然有了知名度,产品却依然卖不动;这是因为消费者缺乏购买冲动。

要重建消费者对补肾这个概念的冲动,只有把“老歌”换个办法来“唱”了。于是就有这样的一个产品,把“补肾这首歌”,硬是“唱”成了“摇滚”——这个产品就是张大宁。

本来在“补肾”这个叫人昏昏欲睡的概念下,消费者都是打着呵欠,搔着痒痒,被这么一“吼”,都被吵醒了。消费者一看,还有一个眼熟的,戴着“专家”的帽子,穿着“中国功夫”的外衣的“明星”,也就也买个“票”,“看一看吧”。这样一来,“补肾市场”就硬被这个叫做“张大宁”的“补肾明星”给“唱火”了。

当然,最后消费者一看,这“演出手续”值得怀疑,而且这“摇滚”也唱得有损中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情,于是各种非议也应运而生。但是对于“营销”上来说,这种“老歌新唱”的办法还是值得很多企业借鉴——如果老百姓对某个“传统概念”已经昏昏欲睡了,你不妨在他耳边“吼”一下,“摇滚”一下的效果其实挺好。

记住一点的就是:千万不要把百姓太“吵烦”了,另外一定要是“合法演出”。 第3首老歌新唱

歌名:排毒市场 作词:排出毒素,一身轻松 作曲:大黄 旋律:说唱版,饶舌乐。 演唱者:排毒养颜胶囊 点评:

也许是中国医药生产企业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入研究,也许是以前的市场策划者没有对中国中医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排毒”这样一个中国很传统的消费概念,竟然没有被很多厂家做成有针对性的产品。于是这样的一个“大蛋糕”就被“盘龙云海”一个企业占据了。是它最早把“排毒”这样的一个“消费概念”喊出去了, 也是它,占据了中国整个“排毒市场”。然而,2003年的“大黄事件”无疑对排毒养颜的影响巨大,这种“影响”对它的销售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各种声音对排毒养颜胶囊的非议也甚嚣尘上。再加上龙胆泻肝丸的关木通事件,对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也开始深入,“排毒”这首老歌面临着“新”挑战。

于是“说唱版”“饶舌”的排毒养颜胶囊广告出来了。我们不论在哪个报纸,哪个电视,哪个电台,哪个地方,都可以听到各种文案对大黄长篇累牍的解释,对“排毒概念”一遍一遍如老太婆唠叨一样地论证,排毒养颜胶囊的营销就在这样“说说唱唱的饶舌乐”中度过了它难忘的2003年。

2004年,排毒养颜的信任仍在,危机尚存。不管是遇到多大的困难,盘龙云海还要前行;不管是碰到什么样的挫折,排毒养颜胶囊还得在市场中继续销售。所以这样的“说唱局面”估计还要持续到2004年。销售波动但是还会占据中国医药市场的“一席之地”。

但是“说唱饶舌”的排毒养颜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说比不说好,解释比不解释好;老歌要新唱,老话还得要新说。 第4首老歌新唱 歌名:小儿健胃消食市场 作词:固幼金汤,吸收健康 作曲:儿童健康食品 旋律:轻快的儿童音乐 演唱者:固幼金汤 点评:

早在2002年,固幼金汤的策划人就提出了一个颇为新鲜的概念,他说史玉柱要搞“黄金搭档”,各种各样的维生素A、B、C、D、E什么都补,孩童还要补钙、补锌、补血、等等,而他也要搞一个产品,一次把什么都给“补”全了,这种思路就是后来“固幼金汤”的策划雏形。

固幼金汤的思路就是提倡孩童的吸收健康,从“一日三餐”中吸收所需要的钙铁锌等营养元素。“吸收健康”了,就什么也不用“补”了。其实这种提倡“吸收健康”的概念,无非就是一种“翻版”的“健胃消食”的概念,因为健胃消食了,肯定就吸收健康了。而哈慈的健胃消食片、健民的小儿健脾颗粒等等产品,都曾经“一路高歌”,现在的固幼金汤在市场中的“旋律轻快”,能不能达到“前辈们”的“高度”,我们拭目以待。 第5首老歌新唱 歌名:养生市场 作词:修身养性,四修平衡 作曲:养生之道 旋律:民歌 演唱者:蓝色冰火牌参茸养心益肾胶囊 点评:

如果说养生是中国中医文化中的民歌的话,那这首民歌已经传唱了数千年。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养生产品却一直未能诞生。这个细分市场就象当年“排毒市场”一样,等待我们去开发。于是作为搞策划的我,把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得到了一个医药营销企业老板极大兴趣,当他拍着胸脯说投资100万时,我知道,我们该动手来炒炒这个市场了。这个产品的主要概念基础修身养性由四个部分构成:修肾养性、修心养性、修神养性、修血养性,构成了我们所提倡的“养生之道,四修平衡”。

“老歌新唱”,需要勇气和胆量,作为养生市场的开拓者和前行者,我们都有理由期待蓝色冰火在2004年的医药市场中唱出一首激动人心的歌谣。

弘扬养生之道。期待蓝色冰火新辉煌! 第6首老歌新唱: 歌名:恢复元气 作词:健康“元来”很简单 作曲:专业康复品 旋律:校园民谣 演唱者:复元丹 点评:

当湖北中医学院的黄教授说要搞这个产品的时候,我惊诧于他的判断能力。是啊,不简单,难怪当年他能研发出脑轻松这样畅销数年的保健食品。“恢复元气”,又一个传统的“消费概念”,又一个没有“专业产品”来炒作的“空白市场”,被他抓住了,被他“老歌新唱”,一翻天地可能就此被“唱”开。

我们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把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比做歌谣的话,“丹”的文化无疑是一首“校园民谣”,一般都是在“高等学府”里“唱”的。比如说皇帝的“御医”中,比如说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这都是当时最好的“医药研究机构”之一。而黄教授是湖北中医学院的一名学者,中医研究象牙塔里的一名先生,有如此对医药市场的细分和策划能力,的确值得称道。复元丹这首在高校里诞生的“校园民谣”,能不能在2004年传唱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就看医药保健品企业的营销之道了。 第7首老歌新唱 歌名:调经市场 作词:调表象,补根本,排补通血 作曲:经·血健康专家 旋律:华尔兹 演唱者:简爱牌补血调经片 点评:

有女人就会有“调经市场”,有中医就会有“调经”一说。调经的老歌已经被中国的企业唱成黄梅戏、京剧、粤剧等等,这首老歌还能“唱”吗?还要怎么“唱”呢?我们于是策划这样一种做法:把“调经”的“歌曲”唱成了“华尔兹”;把“补血”和“调经”结合起来“唱”,唱出一首“华丽的新歌”。

把“补血”和“调经”细分了,“补血”要补“好血”“;”调经排出“坏血”(含有坏死子宫内膜的血液——月经),只有把“补好血”和“排出坏血”有效地结合,“调经”才是调根本。这样的“老歌新唱法”消费者能认同吗?只有“市场才是检验概念的唯一标准”——我们就期待吧。 第8首老歌新唱  歌名:蜂胶市场 作词:真材实料,安全有效 作曲:知名蜂产品 旋律:爵士乐 演唱者:知蜂堂 点评:

传统蜂产品,有蜂胶、蜂王浆、花粉、蜂蜜等等一系列。而知蜂堂从蜂胶入手,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整个蜂产品的领跑者,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当然,现在蜂产品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有“葆春蜂王浆”、“蜂珍牌蜂系列产品”等等,大小企业齐上阵,各种蜂产品漫天飞,宣传方面也是中西合璧。而“知蜂堂”宛如“爵士乐”一样,有点“贵族”、有点“平民”,有点“摇滚”,有点“华丽”,品牌风格独树一帜,唱法绝对不一般,对中国百姓来说,唱法实在新鲜。但是2004年知蜂堂的“爵士乐”对消费者来说是否还有新鲜感,值得深思和怀疑。 [b]第9首老歌新唱[b] 歌名:六味地黄丸 作词:药材好,药才好 作曲:药材地道 旋律:京剧 演唱者:仲景 点评:

“六味地黄丸”这个普药,现在还能怎么做?如果说京剧是我国戏剧中的“国粹”,那么“六味地黄丸”就是传统中医的“国粹”了。但是“传统的京剧”现在还有人听吗?“六味地黄丸”这首经典的“老歌”还能“新唱”吗?宛西制药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第2篇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灵枢》记载的经筋是什么?有什么功能?怎样使用经筋治病?找遍了现代书籍,只找到三四家论著,遗憾的是各家都分不清经筋与筋肉。

其实,经筋是经络的组成部分,这是《灵枢》经明确记载的,那么,有没有存世的医家可以用经筋看病?有,此人叫王文全,今年76岁。笔者跟随王老学习、临床五年多,经过临床分析和文献对比,可以用肉眼观察十二经筋状态、大小、粗细、走向。王老所说的“筋”,包括了筋肉、经脉、络脉、经筋部分。王老对“筋”的认识全面、清晰,对全身之“筋”均可做出诊断和处置,人体之筋在王老指点下都是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怎么“离股”了,怎么“出槽”了,怎么“筋翻”了,“筋疙瘩”怎么“堵”了,一目了然。

有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经络统摄周身、行气血、调阴阳、决生死,是调整人体的最终端的体系。经络使人体各组织、器官处于自组织的自恰状态,只要经络正常,人体器官各系统会自动良好运转,反之会处于病理状态。我们能传承王老之学,以临床为根基,首先辨析出经筋与经脉的分别,进而研究经脉的本质,为揭示经络本质奠定重要的基础。

传统中医学以四部经典和后世大医建立起一个中医理论模型,这个模型是司外揣内的范式,它或许有不真之处,但应用亦可得心应手,疗疾去疴。这个模型以阴阳五行、藏象之类的语言呈现给现代人时,理解变得困难。理解它并解释它的真象是唯一的正途,通过具体切实的观察,对其做出解释,才能解开人体之谜。

中医学借用中国哲学语言对人体生理、病理做出了最为简约的概念阐明和逻辑概括,它是无与伦比的,无法替代的。即使现代科技可以用理化、影象学方法对经络、阴阳寒热等中医概念做出量化检查和呈现,也难以打烂传统中医语言再建一套新体系,因为它的简约性已经接近极致。

医学技术的传承和知识的连续性也不允许我们切断历史去搞新的“系统化、混沌化”。我们至少要把“传统”搞明白,至少通过对推筋导络法的诠释,可以在完善传统中医理论模型的同时,对中医理论内核有了新的认识,其隐学部分呈现为显学。中医原来并不难懂,经络不但可以切实的呈现,它们都有切实可观可察的呈现。对人体异常反映的系统诊治,从仲景先师作《伤寒论》,以脉症为司外根据,进而揣其证候,以定方药,二千年以降,中医界对脉症指标并没有发展为新的系统的诊查方法,也没有把中医学经络诊查完整地传承下来,从而使脉症与证型之间缺失了经络病机的内在联系。反过来说,对经络的切实观察是建立脉症与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脉、症、证与经络之间的因果关系体系的建立就是一个完整的新的中医理论模型。由此,推筋导络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据说此法在中国南北各地,有许多派系在民间传承,但愿对经络、筋肉有系统认识和治疗的派系能传承下来,我中华国术自可不绝于人间,中医之彰显不叹无期。

第3篇

关键词:老龄化;医疗消费;就诊决策;医疗支出

Abstract:ThispapermakesafieldsurveyofJiangsuprovincewheretheagingextentishighandanalysesthemedicalconsumptionoftheoldpeopleintheruralareaontheTwopartModel.Theresultshowsthatthephysiologicalfeaturesanddiseasemodesofoldpeoplemakethemfacewithmorehealthrisksandneedmoremedicalconsumption.Also,theindividualandfamilysituations,income,health,theseverityofillnessesandthequalityofmedicalservicehavedecisiveinfluencesupontheoldpeople’smedicalconsumptionintheruralarea.

Keywords:aging;medicalconsumption;decisiontoseeadoctor;medicalcareexpenditure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老龄化速度居世界首位,伴随着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和老龄化速度快速提高,社会在养老保障、老人福利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江苏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省份之一,根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6年,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①为12.72%,江苏省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4.95%,名列全国第4,其中,农村老年抚养比达到17.83%,高出城市6.16%。农村老龄化速度快于城镇的原因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转移的主要对象是年轻人,农村和城市的年龄结构也因此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强调人在进入老年阶段后应继续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因此,在老龄化的背景下探讨农村老龄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的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文献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利用的研究主要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医疗消费和就医状况的分析,顾大男基于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高龄老人患病能否得到及时医治的状况,结果表明农村高龄老人不能得到及时医治的比例略高于城镇[1];任远初步探索了老龄消费市场的特征,提出老龄人口由于生理衰老形成了以“护理服务”、“护理商品”和“护理设施”消费为主的老衰老龄市场[2]。然而,现有相关文献大多仍主要集中于对城市老年人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利用的研究[3-5],缺乏对江苏省这一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分析,对江苏省老年人医疗与健康相关问题的研究仅见于黄润龙等,他们对江苏省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龄老人的婚姻、家庭、性格和精神需求、生活自理能力、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健康状态等问题[6]。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江苏省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特征,构建两部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老年人就诊决策与医疗支出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应对农村老龄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特征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7年11月对江苏省北部5市(每市各选择一县:新沂、东海、涟水、泗洪和响水)农村居民(包括年轻人样本和老年人样本)健康状况及医疗消费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农村居民的个人和家庭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医疗消费情况、参加合作医疗的情况等。调查实行面对面询问填写调查表的形式,样本兼顾了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收入水平和居民年龄结构等,最后获得985个农村居民有效样本,其中,18~59岁的年轻人样本为803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样本为182个。本文采用了老年人样本进行研究,总结了调查地区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特征:

1.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年轻人更差,慢性病发病率较高

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消费来源于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改善或保持,这是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制定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政策的出发点。调查结果显示(表1),农村老年人自我评价健康状况为一般的比例最多,约占总样本的38%,自我评价差和良好的比例相当,自我评价健康状况非常好的比例最少,仅占8.24%。老年人样本和年轻人样本相比,年轻人自评健康状况差的比例比老年人低18.4%,而自评健康状况为良好和非常好的比例均明显比老年人的高。从有无慢性病指标来看,老年人样本有慢性病的比例占40.11%,远远高于年轻人,而且,老人所患慢性病病种主要是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4种。

2.老年人患病的概率高,但因经济困难应就诊未就诊的可能性也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有86.26%的老年人生过病,但在患病的样本中,只有87.90%的老年人前往诊所或医院就诊,有12.1%的样本应就诊未就诊;在就诊的样本中,看门诊的比例占到85.51%,住院的比例占14.49%。然而,年轻人患病的概率略低于老年人,进一步分析显示,老年人应就诊未就诊的原因大多是经济困难,占各种原因的57.14%。

3.老年人医疗支出较高,但收入水平较低,疾病经济负担更为严重

调查样本的老年人在过去一年的医疗支出均值为1361.66元,高出年轻人403.15元。然而,调查样本的老年人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819.4元,比年轻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603.63元。这说明,老年人的疾病经济负担更为严重,他们会将更多的钱用于看病就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发生衰退,患病的概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医疗服务需要,但由于老年阶段收入较低,面临更为严重的疾病经济负担,因此,老年人群因为经济因素导致的应就诊未就诊的问题更为突出。

三、老年人口医疗消费的影响因素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消费特征以及医疗产品自身的特征,本文将影响老年人医疗消费的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1.个人和家庭特征

影响医疗服务需求的个人和家庭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家庭人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男性的预期寿命均低于女性,这可能是生理因素决定,也可能是男性在年轻的时候对身体的折旧更大;生老病死的生理规律决定了个体随着年龄的增大将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年龄程度不同,对医疗服务的消费也可能会存在差异;受教育程度也可能对医疗消费有潜在的影响,越是受过较好教育的人越有预防和就诊的意识,他们生病带来的机会成本更高,同时,受过较好教育的人可能已经具备更好的自我护理能力而拥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因此相对减少了他们患病后的医疗服务支出;单身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从而影响到医疗消费;另外,文献研究表明,家庭人数也是医疗服务消费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人数多的家庭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关怀和照顾更多,有利于老年人优良健康状态的保持,减少医疗消费。

2.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

老年人医疗消费这一购买行为来源于对医疗产品或服务的需要,其功能在于延长寿命、恢复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因此,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是影响医疗消费的重要因素。老年人首先感知到的健康问题决定他是否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本文采用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史和疾病严重程度3个变量反映老年人对自己是否需要消费医疗服务的感知。健康状况差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平时可能会更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更注重医疗服务方面的消费,慢性病患者会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了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强度,所患疾病不严重时,老年人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就诊,当感知到疾病越严重时,他们就诊的可能性越高。

3.经济因素

影响医疗消费的重要变量还包括经济因素,例如,收入、价格和是否参加合作医疗等。收入增加意味着支付能力提高,这将促进居民医疗服务消费。大量研究表明,医疗产品是一种正常商品,医疗品价格的下降会促进人们对医疗品的消费。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医疗服务价格的变化来实现,因此,要获得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作用的相关信息,关键取决于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老年医疗保险是一种疾病经济风险分摊的形式,这种第三方支付的特征间接地降低了老年人支付的医疗服务价格,当前在中国农村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4.生活方式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8项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滥用药物、体育活动少、高热量和多盐、轻信巫医、社会适应不良和破坏生物节律。吸烟会导致癌症、冠心病、肺病等疾病,目前,烟草的使用是世界死亡增长最快的原因之一;过度饮酒对人体肝脏和脑神经的危害最大,导致肝病、心脑血管疾病。

5.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能力远不如年轻人,因此,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的方便程度也是影响他们是否就诊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医疗支出来测度的医疗消费,其内涵不仅包括数量,也暗含了质量,因此,考虑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时应加入医疗服务质量因素。治疗效果或许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最直接的指标,但难以量化,较直观的测评方法是老年人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评价。四、农村老年人口医疗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1.模型选择

本文选取两部模型法,采用是否就诊和医疗支出两个指标考察老年人的医疗消费行为,其依据主要在于医疗支出有别于其他一些变量具有特殊的分布特征。第一,在一定时期内,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没有进行医疗消费,即医疗支出为零,然而,这部分零医疗支出是实际支出而并非潜在支出,因此,不能选用类似工资方程的Heckman两阶段法;第二,非零医疗支出高度有偏,这反映了如果采用线性回归将导致模型残差也不服从正态分布,不满足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均值为1361.66元,标准差为4135.935,偏度系数为6.5332,峰度系数为49.6532,这说明调查样本的老年人医疗支出也呈非正态分布。由兰德实验室提供的两部模型法解决了以上问题,它将居民医疗消费行为分成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就诊概率模型,分析是否就诊的决策行为,公式(1)中Ii表示第i个人就诊的概率,当Ii>0时,医疗支出为正,Xi为第i个个体的特征变量。第二个阶段为医疗支出模型,分析医疗支出水平的决定因素,公式(2)中MEDi为第i个人的医疗支出,第二阶段的方程只有在第i个人就诊的条件下才成立[7]。

Ⅰ:Ii=Xi+βlE1i,E1i~N(0,1)(1)

Ⅱ:1nMEDi=Xiβ2+ε2i,ε2i~N(0,σ2)(2)

模型的第二阶段将医疗支出取对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疗支出的非正态分布。对本调查老年人医疗支出取对数后进行正态性检验,偏度系数为0.022,峰度系数为2.37,卡方值为3.93,相伴概率p值为0.1404,这说明取对数后的医疗支出已服从正态分布。

2.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两部模型和江苏省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就诊概率模型和医疗支出模型,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就诊概率模型为probit模型,因变量设定为是否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是=1,否=0);医疗支出模型为对数线性模型,因变量为医疗支出的对数。

首先看就诊概率模型,模型通过了联合性检验,回归总体是显著的。变量“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数”、“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否参加合作医疗”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影响江苏省农村老年人就诊决策的主要因素。女性就诊的概率高,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中女性患病的概率更高,也有可能是在女性和男性老年人都患病的情况下,女性更注意对疾病风险的规避而寻求医疗消费。变量“受教育年限”的系数符号为负,说明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就诊的概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本身身体状况更差,更容易生病就诊。家庭人数与就诊概率呈负相关,这说明家庭规模越大,可以降低老年人就诊的概率,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人数多的老年人身体更健康,生病后得到子女的照顾也充分,因而同等情况下比家庭人数少的老年人就诊的可能性更小。变量“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系数为正,说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经济水平的提高可能会促进老年人医疗消费,通过计算弹性值,老年人就诊概率的收入弹性为0.033,说明当老年人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1%,就诊概率提高0.033%。“是否参加合作医疗”也是影响老年人就诊决策的主要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医疗费用实行分段按比例报销,这相当于降低了老年人医疗消费的价格,因而能促进老年人就诊的概率。本文将全部样本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4类:没生病、轻微、一般和严重,回归结果显示,疾病的严重程度是老年人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所患疾病越严重,老年人就诊的概率越高。另外,变量“年龄”、“单身”、“医疗服务价格”、“健康状况”、“慢性病”、“吸烟”、“饮酒”和“交通时间”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是影响老年人就诊决策的主要因素。

模型二医疗支出模型也通过了联合性检验,回归总体是显著的。布罗施—帕甘(Breusch-Pagan)检验结果为卡方值0.10,相伴概率为0.7473,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方差膨胀系数(VIF)均值为1.99,最大值为4.72,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总的来说,“教育年限”、“健康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是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老年人受教育年限与医疗支出呈正相关,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在医疗产品或服务上的支出越多;老年人健康状况越差,医疗支出越高;所患疾病越严重,医疗支出越多;医疗服务质量越高,医疗支出也越高。其他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是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从符号上看,男性的医疗支出比女性更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医疗支出越高;单身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更高;家庭人数越多,家庭中老年人的医疗支出越低;家庭人均纯收入越高,家庭中老年人医疗支出越低,可能的解释是收入增加带来的健康效应使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更为优良,因而医疗支出更低,这在封进等的研究中已得到证明[8],她将收入水平对医疗支出的影响分为两种效应:一是直接效应,即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增加,因而医疗支出水平更高,二是间接效应(健康效应),即通常收入较低的人健康状况较差,出于对风险的规避,医疗支出较高。本文的结果证明了在本次调查中,收入水平对医疗支出的作用表现为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即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状况,使得医疗支出较低。医疗服务价格对老年人医疗支出的价格弹性为-0.2094,表明当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时,会促进老年人对医疗品的消费,医疗支出增加。老年人参加合作医疗会增加老年人的医疗支出,这是因为虽然合作医疗降低了医疗服务的价格,但促进了对医疗服务数量的消费而导致医疗支出较高。另外,吸烟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更低,饮酒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更高;老年人到服务态度较好的医疗机构就诊,其医疗支出也较高。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的老年人问题。江苏省是全国率先进入老年社会的地区之一,目前的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水平也较高,因此,研究江苏省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医疗消费问题具有代表性,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和政策含义:

第一,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征和疾病模式决定了老年人群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差,患慢性病的概率更高,更注重医疗和服务方面的消费。但由于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因经济困难应诊而未诊的可能性也较年轻人更高,疾病经济负担更为严重。本文认为,对于社会来讲,老年人问题的本质不是人口老龄化本身,而是对社会养老保障、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老年人福利等制度的挑战。

第二,一般来说,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老年人更希望自己儿孙满堂、人丁兴旺,亲情对老年人良好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的保持有积极作用。实证分析表明,家庭规模大有利于减少老年人对医疗的消费,医疗支出也较低。如果我们能为老人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为独居的老人提供家庭式集体生活的福利院,使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是社会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减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政府对老年人救助的供养方式一般分为家庭供养和集体供养,本文的结论为集体供养提供了一个科学依据。

第三,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老年人更倾向于规避疾病风险,导致就诊概率增加,但由于收入带来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而导致经济状况好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更好,具有更低的医疗支出。因此,相应的政策含义是通过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利用,这样可以降低医疗支出,节约社会医疗资源,有效地控制社会医疗卫生费用。

第四,控制医疗服务价格可以促进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使经济困难应就诊而不能就诊的老年人能进入医疗市场就医,使他们获得充分的治疗。目前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就是通过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给予居民补贴,促进了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利用。

第五,实证分析也表明,医疗服务质量也是影响医疗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验证了医疗支出本身已包含医疗服务质量这一要素,为我们以后研究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时需要考虑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顾大男.中国高龄老人就医及时性状况研究[J].人口学刊,2002(3):54-60.

[2]任远.老龄消费市场初探[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5(3):46-49.

[3]孙明艳,刘纯艳.关于城市社区老年人日常医疗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30-32.

[4]赵君兰,王小平,王静.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就医方式调查报告[J].河北医药,2003(7):531-532.

[5]陈卫民.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资源与照护供给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4(S1):117-120.

[6]黄润龙,鲍思顿,牛飚.江苏省高龄老人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9(5):57-62.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基础医学概论;学习兴趣;医学科普知识;雨课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高等中医药院校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开设一系列医学专业[1]。广西中医药大学于2001年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设有针灸推拿、医疗美容技术、护理、护理(口腔护理方向)、口腔医学、中医骨伤、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等1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教育主要以培养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美容保健人才为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为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中医药养生保健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为更好地满足21世纪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基础医学概论是这些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教材由刘黎青主编,分为上、中、下三篇,涵盖了正常人体形态学、正常人体机能学、人体疾病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等课程。由于本课程主要是针对高职大一学生,部分学生为缺乏生物学教育背景的文科生,医学基础知识薄弱,所以面对知识涵盖广、术语比较多、内容繁杂、综合性强的基础医学概论,学生常常会出现望而生畏,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2]。笔者在从事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2年时间里,发现在讲授基础知识的时候,如果融入一些医学科普性内容的话,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更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甚至学以致用。因此笔者在此将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实践经验以及成效总结如下。

1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医药院校担任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师,面对高职大一学生,以往一般都是牢牢结合课本,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讲解清楚,学生大体上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但学生一般兴致不高,觉得这些医学知识偏向于理论,无法有效和实践联系起来。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发现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医学科普常识性的知识,能够极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能够更好地获得一定的医学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所以,结合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具体情况和笔者的知识背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医学科普内容。例如,在讲解第一章细胞与组织时,其中涉及到细胞膜与物质运输,以往都是单独进行讲解,小分子通过跨膜进行运输,分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大分子通过膜泡进行运输,分为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然后分别介绍各种运输方式的具体特点。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比较抽象。那么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会根据学生专业,如果是药学或中药学专业,会进一步介绍很多药物必需进入细胞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通过与药物跨膜运输联系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具体形象一些。而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又会抛出一个科普性的问题,如何煎药?首先让学生自己讨论,因为这个和实际生活以及他们专业密切相关,学生兴趣很高。然后笔者再联系物质跨膜运输讲解为什么要这样煎药:大多数中药都取材于动植物,利用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某些有机物,来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这些有机物一般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外面有一层细胞膜,当用冷水煎药或先冷水适当浸泡药材时,这些有用的有机物很容易透过细胞膜的空隙进入外界溶液中。而如果用开水煎中药,中药材一接触开水,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会受热立即变性凝固,堵塞细胞膜空隙,使细胞内的有效成分无法进行跨膜运输,从而无法有效发挥药物性能[3]。然后笔者还会进一步展开,具体煎中药的方法,以及服用储存的基本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联系起来。再如,在讲解第五章核苷酸分解代谢时,一般介绍嘌呤核苷酸的最终分解代谢终产物为尿酸,并详细讲解其具体的代谢途径,当代谢异常时,会导致血中尿酸含量过高,形成尿酸盐晶体沉积于关节、软骨组织,导致痛风。这些内容讲完,核苷酸分解代谢内容就基本结束了。现在,在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会进一步讲解一些痛风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各种高脂肪高嘌呤的食物不断被人们摄入体内,在中国患痛风的人越来越多,患者痛苦不已,主要是因为体内嘌呤含量过高,导致其降解产物尿酸升高,形成尿酸盐沉积在四肢关节,导致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如果长时间无法缓解,还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那么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去预防和缓解痛风呢?在正常情况下,想要预防痛风,必须将尿酸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介绍在平时应该远离哪些食物、平时应该怎么做来降低患痛风的概率以及缓解痛风[4]。除了这些章节之外,还有很多章节都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如第十章常见致病真菌,在讲到曲霉菌属时,除了介绍其基本生物学性质、致病性,应多普及黄曲霉素的危害,可以结合播放相关视频,让同学们印象更加深刻。黄曲霉素是一种一级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发霉食物中,食用可以诱发肝癌等严重疾病[5]。如发霉的花生、玉米等容易滋生黄曲霉素。所以食物发霉后一定要扔掉,不要觉得可惜,不要认为发霉的食物煮熟就没事,其实它只有在200℃以上的高温才能被彻底消除,平时烹饪的温度无法完全有效清除。因此若是食物发霉,务必扔掉,避免损害身体健康。笔者发现,在课堂上融入这样的医学科普内容,学生兴趣很高,也很容易理解,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并且只需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就可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基本的医学常识,且能更好地将医学科普知识普及给身边的人,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

2利用雨课堂兼顾课前-课上-课后互动教学,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学习兴趣

2016年4月,雨课堂这款互联网教学工具的出现,能很好地将上课课件(PPT)和微信融合起来,老师通过雨课堂建立班级课程,学生加入该课程,能将课前-课上-课后衔接起来,能更好地展开互动教学[6]。笔者每次上课前,都会提前将第二天要上课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摘要在雨课堂推送,并实时监控督促,每个学生必须要浏览,否则平时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在课上,作者会推送一些案例,让学生们分小组展开线上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加入到课堂案例教学中,老师从传统模式中的一个孤独的表演者转变为引导辅助学生自我思考、探索新知识的角色。学生们不再是简单的拿着教材浑浑噩噩地来到教室聆听老师慷慨激昂的教学,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因而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去思考、交流和课后主动去学习,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并且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大案例笔者还会在课后通过雨课堂发布一些相关的案例或者视频,供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讲授完一个章节,相关的习题都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及时进行课后测试,使笔者能够跟踪了解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从而及时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线上答疑。借助雨课堂平台,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学习的难点、提出的问题都可以显示出来,老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教学,学生们对于学习也不再是枯燥、单纯性地接受,而是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获得知识。互动的教学模式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实践成效

笔者发现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引入医学科普内容时,学生兴趣高昂,气氛活跃,为了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开始第一堂课时,笔者就会告知他们这个学期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其中平时作业只有一个,将自己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个现象或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为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1000字以上。第15周的时候统一提交,可以是手写,也可以是打印版。学生们完成情况非常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医学科普意识。如有同学可能经常发烧,她就详细地查了什么是发烧,人为什么会发烧,发烧之后怎么办;还有同学写过敏性皮炎,尤其是为什么有些人对化妆品过敏;还有同学对卢伽雷氏症感兴趣,详细介绍了该疾病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是四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有的同学介绍牙周炎,以及怎么预防;有的写人睡觉的时候为何偶尔会突然抽搐,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还有的同学写人难过的时候为什么会流泪以及有什么好处。一百多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认真地结合自己的生活背景以及自身具体情况,进行了思考和写作,并且大部分是通过手写,极大地促进他们课后去了解更多的医学科普知识,增强医学科普意识,促进他们学习基础医学概论的热情。并且科普知识的获得,能为以后的生活、工作建立一个良好地习惯,知道如何去预防疾病发生,以及日常生活应该注意哪些事情。而借助雨课堂,师生之间的距离打破了时空的关系,通过该平台,师生交流更多,学生们有什么课程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老师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也更加了解,能更好地针对性地备课。学生们也变得越来越爱交流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更有学习主动性,真正达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总之,中医药院校高职学生,尤其有些是文科生背景,基础相对薄弱,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学习畏难,从而学习兴趣不高。而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医学科普的内容以及使用雨课堂将课前-课上-课后串起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畏惧不懂,可以大胆地进行交流并且积极主动去学习,促进与学生的互动,提升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

第5篇

关键词:循证药学 药物使用 医学药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89-01

这里我们提到的“循证药学”是一种科学的用药方式,它也同样遵循科学证据,“循证药学”是在医生和药师通过自己多年在这方面的经验,和自身医药学的专业技能,基于一定实践能对药物进行谨慎、正确、合理的应用来实现,通过医生和药师的不断努力来获得最好的研究证据,从而制定患者治疗所用药物的最恰当的措施和治疗方案。为了减小医疗药物所带来的一些伤害,需要多次的临床实验多次的经验总结,当我们提出“循证药学”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结合循证药学的研究证据和医生及药师多年经验,通过对不同患者不同情况,通过多次实验来达到目标。其实,综上所述,循证药学不仅是自身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也能很好的结合实践经验,从很多角度上来说,它更加科学和先进,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不断更新的新病源能够做出超过传统医药概念的新理论。我们推动医药界的发展,需要出新创新,我们要推动大学医学专业的层层提高,也需要新的理论扩充,这里我们提出循证药学原理和指导方法,来促进医药学事业的发展,积极运用其原理和方法,更有效的解决根本性问题。

1 当今药学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很多医学院校在给学生们教授课程时,依旧是过去的模式,老师在讲台上课,学生们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以书本为主,大多都是做上课笔记背材料,而认为专业实践是辅助课堂,学生们在课堂上理解的比较浅,不能深层次深刻的理解解决问题,常常只能学到表面而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老师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课,但医学不是仅只有课本就能学到真本事,更重要的还是一定的专业实践。目前的学生上课努力学习,通过考试来评判学生的程度好坏,这样的判断也是很片面的。另外,学生们接受的知识内容一部分也会陈旧,因为方式的不够创新,学习内容的一成不变,学生们学到的东西部一定就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学生自身,还有很多是老师的问题,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带来的知识更准确,也能让学生理解更快。随着科学的不断更新,现在的医药师都需要兼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处理问题高效的能力,不仅如此,医药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病根准确治疗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将循证药学穿插到药学的教育学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培养优秀的医药师,让优秀的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出经验,能够越来越精确的做出判断,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2 如何将循证药学融入药学教育中

2.1 建立循证药学的正确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习惯性的学习起来死记硬背,在分析医学相关材料的时候花很大的功夫,而且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很缺乏,学生们对于专业课题实践锻炼不够,光纸上谈兵是不够的,这样让他们对循证药学的实践也感到很茫然和不知所措。所以在药物的新课堂,对学生实践的这一观念要加强,让学生能够做到实实在在的动手,不再是照本宣科,建立良好的学习学风,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动脑动手,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创新和发现,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建立启发式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启发和总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思考,寻找证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2.2 更加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更高要求的综合素质

现在的大学老师都是按照传统的授课模式,学习然后当了老师。也就是说他们也是在传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前辈们,让老师们教育学生新的技能新的方式,摆脱旧观念,首先老师们自身就需要很好的改观。增强职业教育的意识,加大职业道德的教育理念,并且自身要从传统教学模式里面摆脱出来,真正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教学的新方案也需要老师们的极力配合。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达到学习最高效率。最重要的还有老师本身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不会拘于课本,能带领学生更好理解关键内容,不再是照本宣科,实践性强的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能多举例,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 结语

医学的不断进步是造福于社会的,所以医学研究的必要不可忽视,本文对新提出的循证医学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教学出发提出改革教学模式的想法。学生们在学校学习,接受的知识很多,通过考试和选拔选出了优秀的理论人才,然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更新,我们需要的是兼备理论和实践的实用性人才。所以,教育的模式是关键,改变传统教育,让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学习的情况下收获知识的硕果。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作为在传统模式下接受教育的老师们首先要自己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用最直接最好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经验丰富的老师不仅能让教学变得清晰,还能带动气氛,将经验传授给学生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科学的发展,需要各类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不断提出问题,更新解决方案,就会一步一步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梁秋云,王捷,焦扬,等.循证药学新概念对药学工作的启迪[J].中国药业,2011(22):30-31.

[2] 曹卉娟,刘建平.循证药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4):55-59.

第6篇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也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护理本科学制为四年,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根据就业领域的不同,可在医疗卫生保健、高级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工作。本文所提的老年护理一般是指在养老机构中,专门为老年人进行护理的医学人才。 

在这种特定的服务领域下,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医学和护理常识,还有必要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这也对护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将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专业知识融入护理专业教学,可以拓宽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旨在服务老年的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系统、医务水平更高的护理。以老年人的健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观念与老年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不谋而合。老年社会工作同样以老年人为中心,不单围绕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服务,更多地以解决老年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目标。两者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是统一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三、助人自助的服务目的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精神和重要目的,旨在表达帮助案主(服务对象)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并最终使其重新投入生活当中。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目的就是帮助老年人提高自身的“抗老”能力,学会自己调节自身心理及生理的变化。在老年护理过程中,不论是高超的医术水平还是高质量的医务护理,都只能解决老年人的生理问题,而在老年人面对自身患病的事实时,老人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重建需要老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及科学的操作方法。 

四、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 

在闡述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之前,引入“文化养老”这个概念。“文化养老”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其核心是文化先行,养老应该以养心、养德为基础,使老人获得精神慰藉。在中国的传统中,文化和养老关系十分密切。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文化总结出了“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生活经验。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不管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年人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大。以上三种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时候文化养老就有其存在的意义。为了使文化养老模式顺利展开,相应的服务方法必须随之提升。老年社会工作在老年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解决困难。这其中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是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具体有老年个案工作方法、老年小组工作方法、老年社区工作方法等。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分析问题,合理整合社会资源,采取科学的方式为之服务。 

五、老年社会工作与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关系 

老年社会工作与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是两个不同门类的科学,也是独立的两个专业,在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入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更有效地辅助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的教学,使其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快达到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结合老年社会工作在价值观念、服务目的、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优势,本文建议将这些优势结合到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老年社会工作尚未普及与完善的今天,这种推广和结合将会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工作技能,适应全新的护理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唐晓英.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47. 

第7篇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微课;

中D分类号:R329.2-4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可以为学习其他课程搭建良好的知识平台,还可为临床实践做好扎实的铺垫。但其内容抽象复杂,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且不失去对课程的热情与兴趣;又如何让学生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成果应用。“微课”的适时出现,可以大大改善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 微课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

在国外,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LeRoy A.McGrew 教授提出的60s课程和英国的纳皮尔大学T.P.Kee 提出的1min演讲。如今,备受议论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提出的,认为微课是把在线学习作为目的,把某个关键的知识概念或明确的主题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而录制的短视频或音频,并提出了如何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即列出核心概念―写出简短的介绍和总结―给出核心概念的前后背景―录制1-3min的短视频―为学生设计课后任务―将视频与课后任务一并传至课程管理系统。目前微课多被理解为“用5至10min微视频作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在我国,最早的微课概念是由广东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于2010年针对目前教育信息资源低利用率的状况而提出。随着微课技术在国内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大家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深刻。尤其是2013年以后,微课迅速升温,众多专家学者、各种部门纷纷解读微课,一时百家争鸣。总体来说,微课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人们的认识也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逐渐完善。

2、 微课在医学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当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已经悄然进入“微”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微课”也应运而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内容抽象,重难点多且不易理解,学生仅靠满堂灌或一次的学习,很难全部掌握所接触的知识。另外我院多属文理合班上课,大家的生物学基础参差不齐,课堂上很难顾及到全部同学。目前,大学教育除了多媒体的使用,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所以,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微课的推出,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还是答疑解惑、知识拓展,都方便了许多;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也更宽阔了,实现了学习无时不能,无处不能,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及时与老师沟通,重难点更容易理解掌握,这一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 微课与传统课程的比较

与传统课程相比较,微课属于微小课程,讲授的是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问题,一般由简短的微视频构成,可反复观看,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传统课程时间较长,一般在45-50min,学生的注意力仅能保持10min左右的高度集中,被当作观众的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自始至终跟随老师的思路,容易遗漏重要的知识点,即使认真听讲,也会出现因没有听懂而错过某个知识点或者下课后再请教老师的现象。虽然微课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不足,微课所使用的教学视频多是提前录制的,缺少面对面教学所带来的交流互动氛围;虽然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不排除有的学生缺乏自控力,打着学习的幌子,利用网络终端进行娱乐。因此,课堂教学依然是大学教育的主场,可以把微课作为辅助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其方便灵活、时间短、知识点明确等优点与传统课堂形成互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4、 应用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应用微课视频教学过程中,亲身感受方便的同时也有几点体会。第一,可以把所有课程中的重难点都制作成微课视频,有助于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重难点知识。第二,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视频,课堂上讨论并解疑答惑,老师的角色由知识灌输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解决问题,如何运用知识,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第三,医学属于一个庞大的体系,专业多,课程多,学科体系严谨,但是各专业各课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很多知识彼此关联,可以把不同课程的微课结合起来,即方便学生学习,又帮助老师扩大知识储备量。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在这个“微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方便快捷,微课正是在“微时代”的潮流下产生的。作为医学院高校教师,更应紧随时代潮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入专业课教学,与传统教学互补,促进现代医学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欣,常娜.优化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几点建议[J].基础医学教育,2015,7,17(7):565-567.

[2]李育娴,张介平,秦颖,谢冬萍,汪海宏,蔡巧玲.微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10,35(10):1443-1446.

作者简介:

1、尚丛珊 女 1988年2月 河南灵宝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 方向:基础医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

第8篇

关键词:住院医师导师;带教;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del for the competency of resident teacher based on the Mc C lelland competency model.Method: Describe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y by literature reviews. Results: Establish the model by competency of resident teacher. Conclus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for the competency of resident teacher, which is helpful for researching the system of evaluating resident teacher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sident training.

Key word: resident mentor; teaching; competency

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保障的核心在于根据带教导师的特质,恰当选拔、任用、培养和考评一支优秀的临床师资队伍,这是确保住院医师医师带教质量,完成培训要求的关键。然而,导师的带教行为一般基于简单经验主义模式,都是在摸索中培养住院医师,未做到规范性和客观性。同时,医院对导师的绩效考评也缺乏客观评判标准。

近年来,针对临床带教的文献研究逐渐增多,但并未在导师岗位胜任力行为研究上着过多笔墨,更未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导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严谨的研究须有理论基础,对胜任力理论的研究日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新热点。本文旨在研究住院医师导师的岗位胜任力特征,不仅丰富胜任力内涵,又可在管理工作中对医院导师的遴选、培训、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等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一、胜任力概念

胜任力的概念首次出现于泰勒对科学管理的实验与研究中,当时将此项研究称为“管理胜任特征运动”[1]。正式提出胜任力概念的是麦克里兰,他于1973年在《测试胜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献中提出[2]。麦克里兰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他曾在美国国务院使用胜任力模型选拔外交官。麦克里兰指出胜任力和胜任特征有助于提高测验的预测效度,是区分个人条件和能力的最关键资料。1982年,麦克里兰与理查德・博雅兹斯出版了《胜任的经理:一个高效的绩效模型》[3]一书,使“胜任力”开始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得以广泛使用。

多年来关于胜任力特征的概念众说纷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Spencer夫妇诠释胜任力的概念,即“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4]。简单来说,胜任力是可以显著预测员工未来工作绩效并且可以区分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业绩差异[5]。这一概念使当代的人才观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单纯以智力高低为标准转变为个人综合素质为标准,将人员的素质特征与实际岗位特点直接联系起来,突出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胜任力概念的推广

胜任力概念引入教育领域集中于教育管理者。曾玲娟[6]从内隐和人格特质入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胜任力进行探索,曾晓东[7]提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知道的、能做的、信仰的的具体内容。

而医疗领域的推广应用是于2005年由原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正式启动 “卫生机构管理者胜任力研究”课题,将胜任力引入卫生领域。后来胜任力模型被用于临床医生、护士、教师和学生的培养体系。闫晓丽[8]的研究结果表明,护士长岗位胜任特征包括概念与特质、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能力等方面。其中,概念与特质主要指职业道德、个人素养、人际关系、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等;知识与技能主要指护理学、管理学、人文学科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基础和专科护理技能、急救技能、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等;思维与能力主要指分析性、评判性思维,领导、管理、服务、决策、教学科研能力等。2012 年由教育部、原卫生部主办的“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启动[9],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年轻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必须达到的各种能力和要求包括医生人文素养、医患沟通能力、临床基本技能、团队协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10]。董海瑛[11]提出了全科临床师资岗位胜任特征,包括“带教能力、构建全科临床思维、全科医学专业知识、医学基本知识”4个领域。

三、讨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住院医师导师岗位胜任力概念可以定义为“在临床实践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表现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与沟通能力的综合”。导师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的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并安排教学内容,从知识导向性教学转变为能力导向性教学,从注重住院医师单纯临床技能转变为注重综合能力培养,锻炼并提高自身的教学驾驭能力、亲和力、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合作精神、责任感和宽容性等[12]。具体来说胜任力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模型:

1.临床带教老师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的综合素质,这里说的综合素质包括带教老师的人格特质、职业精神与素质。

2.专业知识,临床带教老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丰富的理论内涵、娴熟的专业技能、敏锐的临床诊断思维、正确的专业价值观等。

3.教学能力,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态度及驾驭力、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设置,教案准备以及教学创新能力等。

4.沟通能力,包括医患沟通能力、师徒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管理协调能力等。5.作为临床医师还应具备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临床医生只有符合以上模型特征才可担任住院医师导师。当前医院对住院医师导师的遴选、绩效考核、评价比较简单划一; 同时,某些临床教师的不良素质和怨气等内在品质也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其教学意识薄弱、教学能力不足[13]。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而胜任力模型正是这样很好的工具[14]。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应着力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于临床带教导师的绩效考核与评价,着力于临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创新,逐步捋顺医疗与教学的关系,改善临床教学环节,唯有遴选、培养、考评出优秀的导师方可培养出规范、合格、适用的住院医师。

参考文献:

[1]Sanderg j,Understanding human competence at work: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mal,2000(1):9-25.

[2]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28:1-14.

[3]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院编委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4]Spencer L M, Competence at work, John Wiley & Sons,Inc,1993.

[5]Sparrow PR. Organizational competencies: Creating a strategic behavioral framework for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In: Anderson N. and Herriot P. (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td.,1997.

[6]曾玲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培养初探[J].心理科学,2007,30(4):977-978.

[7]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31-38.

[8]闫晓丽,杨辉.运用德尔菲法研究护士长岗位胜任特征[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71-73.

[9]黄涔,董志.某医科大学几所教学医院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5):1954-1955.

[10]刘佳,尚莉丽,储全根,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2015,23(2):4-6.

[11]董海瑛,万学红,吴敏,等.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J].中国询证医学杂志,2007,7(5):350.

[12]陈立今,谢贤宇,金炎,等.临床教师胜任力评价模型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6):902-908.

第9篇

【摘要】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中医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必然反映着人们在养生防病、祛病延年等社会行为中的美学内涵和美学情感。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科学,其中的美学内涵也正是这种“深奥的美”,只有它才能使人类的生命与机体表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本文从中医阴阳五行对称、制约、消长、转化机制和辨证论治理论的整体美、平衡美、协调美,又论述了中药、方剂的意蕴美、中医的教学美,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及深邃的美学内涵。你若沉浸于中医学中,常会感到美的震撼,美的感染。

【关键词】中医;整体美

中医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科学,其中的美学内涵也正是这种“深奥的美”,只有它才能使人类的生命与机体表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美。中医美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与美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如中医的医德美、阴阳五行和辨证论治等理论中的整体美、动态美、意蕴美。

中医学是一个对称性极强的知识体系。中医理论和谐、对称、雅致,同时也不缺乏新奇与简练。她美的风格是深沉隽永,雄浑仓健,朦胧奥玄。在中医学中,对称的一切概念,最终都可以统属于“阴阳”这样一对总的对称的范畴之中。天地、上下、男女、寒热、虚实、脏腑、补泻、升降、开合等等一系列基本概念,都具有广泛的对称特点。中医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其物质的元素就是阴阳二气,包括人类在内的物质世界无不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产物。中医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这一朴实的文字语言来描绘人与自然的同源相动的整体完美联系。欣赏它的美,如谣观滚滚长河,苍苍群山,红日浴雾,白云舒卷。

中医的语言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染,言而有文,神韵盎然。中医语言有着诗的韵律,诗的形象,诗的凝练。中医的经典著作令人不禁而诵,留芳齿颊,百读不厌。你会醉心于《内经》文风的汪洋宏肆,典雅绚烂,象神龙行空,繁星灿烂。你还会惊叹于《伤寒》文风之“犹矿出金,如铅出银”,严峻沉郁,朴实洗练。那方歌节奏的匀齐严整,针赋文句的双双对称,医话词语的耐人寻味,医论语言的犀利思辩,都可给你心的愉悦,美的体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核和理论支架,中医以“阴平阳秘”、“阴阳平和”的理论来说明整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并籍以解释人体与宇宙间其他事物的联系,如人体某一机能活动受损或能量耗散的某一环节受阻,而不能促成相对平衡,出现某一方面的“偏胜”或“偏衰”,便产生疾病,体形、体态和容姿都会因此受到损害。因此阴阳消长-平衡美。五行学说中,除了用原始的哲学思想来表达人体脏腑的功能属性外,五行相互制约、相互消长、转化和相生相克,循环无端的错综机制。可见,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及其顺序的概念,是中医学的一种医学逻辑思维方法,五行生克-协调美。

中医的药物是美的。中医的药物出于自然,来自天然,巨龙细虫,飞禽海鲜,春华秋实,斗兽鸣蝉,丹石黄土,悬瀑流泉,都可入药,争显不凡。中药的性格各异,各怀绝技,各有才千。或如少女,温柔甘甜,温煦滋润,安抚五脏;或如将军,粗犷强悍,峻攻猛逐,祛病除患;或如先锋,率引群药,直达病所,一马当先;或如国老,调和诸药,协调关系,共对病顽。

中医的方剂是美的。好的方剂是医生智慧的结晶,是中医理论美的体现。动静互制,刚柔为用,升降互济,寒热相安,七情和合,相辅相成,君臣佐使,次第井然,药证和拍,细密紧严,如五音谱写成悦耳乐章,犹七彩调画为动人画面,用之祛病疗疾,疗效卓然。中药用药讲究“七情合和”,体现协同美;中药的组方讲究“主辅佐使”,体现主从美。

中医诊断过程观察周全,望、闻、问、切,灵活善变,医生思彻天地,个人学识经验,性格灵感并参期间,这为医生独特风格的充分展现提供了广阔的画面。扁鹊医如秦鉴烛物,妍媸不隐,又如弈秋遇敌,著著可发,这是中华美学与中国医学的融合贯通,是技术操作与艺术创作的壁合珠连。美主要是由色彩、形象、声音和气味等要素所构成,中医四诊的内容无不含有上述美的要素成份,因此,从四诊方法、内容与目的来看,既是诊病,也是一种医学人体审美活动。

中医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人体,可以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来表达它的美:我们可以从肌肤毛发的色泽、五官的排列位置、声音的清亮明晰、体态的徐缓柔俏、表情的喜嗔愁怨、衣着的华丽淡雅等外观形态上获得感性美的信息,对其作出审美判断,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美学内容。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中医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必然反映着人们在养生防病、祛病延年等社会行为中的美学内涵和美学情感。

第10篇

1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较多,包括诊断学、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内科学常见病、外科常见疾病、妇产科常见病、儿科常见病、老年常见疾病等内容,教师备课需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质考试大纲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重点应侧重于“诊、内、外、儿、妇”的理论及实训课的教学,部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涉及内容少或不考的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形式讲授,如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等。

2调整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以前均以传统的教学方法(LBL)为主,调整后根据不同科目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外科学在“LBL”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教学法。CBS方法不仅强调理论知识,而且更强调结合临床病例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2]。PBL代替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封闭教学模式,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挥出最大潜能[3]。部分涉及执业助理医师资质技能考试、操作性强的内容,如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应当改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此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而且节省了上课学时,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心肺腹部听诊部分内容则直接利用现代化仿真模拟听诊系统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水平。为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水平,本课程教学应当增加24学时的医院临床实践见习课。

3调整教学资料

本院《临床医学概论》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组成,校内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限于本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及师资的差距大,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讲稿、课件、教学重难点,最后形成“六统一”的教学光盘以便资源共享,并在2012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班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每周四下午课题研究组进行集体备课交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得到快速提高,其对《临床医学概论》教师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4实施效果

我院目前所开设的非临床医学专业有口腔医学、口腔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为普通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两个层次。基于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学大纲、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案、统一讲稿、统一课件和学重难点的“六个统一”,缩小了因学生层次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而形成的教学效果的差距,有利于顺利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和教学互评三级教学评价。高职院校应围绕“三贴近”教学理念,在本课程建设的“六个统一”的基础上,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快速提高教学效能。其有利于本门课程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缩小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差距;有利于内科学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临床医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总之,高职院校通过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探讨,使其更加适应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4]。

5结论

我院通过对高职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围绕执业助理医师资质考试大纲建设的“六个统一”研究,建立了一支由内科教研室独立承担《临床医学概论》教学的师资队伍。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解决了该课程以往由不同教研室教师任教造成的教学安排繁琐和学生为适应不同教研室教师教学风格和方法而形成的困惑;同时为培养新型实用型、技能型医学生及帮助学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1篇

    1明确建设思路加强人才梯队培养

    。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课程组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2人。学校131人才工程中青年名师2人,天津市131人,创新型人才培养第三层次入选1名。双师型的教师(具有教师资格、医师资格)为100%。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课程组采取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方式,以提高教师素质,同时也保证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泉[1]。

    2注重基础教学突出教材建设

    本课程组承担本科生、本科七年制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膳学》《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英)》《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日)》《中医自然疗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医学初级日语》《中医临床日语会话》等课程讲授。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和《中医药学概论》作为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授课对象覆盖面广,涉及中医学院、针灸学院、中药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部门。本学科组中四名教师可流利全程用英文、日文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英)》《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日)》及相关双语选修课程。课程组成员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教材及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作为副主编、编委参加了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及相关习题集的编写工作。先后有6人参加20余部全国统编教材编写工作。通过教材编写促进了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所选用的教材能体现实际需要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自2003年起采用的七版教材为新世纪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是目前国内高水平的中医药学精品教材,可满足课堂理论教学的需要。针对学科发展及教学实践,在更新教材的同时,也及时充实和引入了教学参考资料,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适时地补充,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能够反映本学科的发展概貌。特别是在本科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

    3深化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

    本课程组立足改革,更新观念,以厚基础、重实践为原则,突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注重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3.1实施PBL教学改革通过课题立项,本课程组设计并实施启发式、整体互动式教学方法,选取相关章节,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加速了由灌注填鸭式教学向能动性教育方式转变的过程。3.2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组多年来在七年制必修课中,开设《中医基础理论》的英语和日语双语教学。同时鼓励五年制本科生继续双语学习,并设置《初级日语》《中医临床日语会话》《中医基础理论双语》等选修课为我校专业双语(日语、英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专业英语、日语技能,提升学生临床即时翻译训练及参加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专业翻译水平。3.3建立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学校通过引进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师可自主结合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学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主动访问教学资源,自由发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并逐渐体验到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乐趣。

    4注重各层次人才培养

    课程组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特点,进行适宜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对本科生培养强化基础教育,注重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式入手,改变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等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实验室、多媒体等方式方法辅助教学,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明确研究方向的同时,注重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中医临床技能和基础实验科学能力的培养。从研究生招生复试、课程教育考核、课题设计实施、资料搜集整理、论文撰写修正、毕业答辩等方面严格要求把关,突出基础理论对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指导意义。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基础理论的深化研究,以及在临床疑难病的基础研究。强调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作风的培养,对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既要有鲜明的创新点,同时又要有充分丰富的论据,以提高博士毕业生的整体水平。

    5完善课程建设规划

    “十二五”期间本课程组为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的良性发展,在原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规划目标。5.1加强队伍建设促成学科稳步健康发展进一步稳定学科队伍,及时吸收培养青年教师,并在资金、人员等各方面给予扶持,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老教师充分发挥帮带作用,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精心指导,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独立承担国家课题,确保团队持续保持高水平运作和健康稳步发展。5.2深化发展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设置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不断探索、深化教学改革,在对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结构、知识结构长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对该学科所承担的主干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和《中医教学概论》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全面优化。5.3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交流通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教学研究项目,联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派遣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吸收不同知识背景的优秀毕业生等方式及时跟踪学科前沿发展,丰富学科队伍知识结构及学缘结构,开阔视野。5.4追踪新技术发展及时引进消化学科将密切追踪新技术的发展,适时引进消化,及时探索研究,使之转化成为支撑基础理论发展的新技术力量。计划性引进设备配套,占领学术制高点,与相关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研发工作。《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精品课程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这需要课程组全体教师辛勤耕耘,坚持不懈地努力,共同建设和培育,才能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精品课程,使其在中医药大学的整体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12篇

【关键词】 老年;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2-02

围手术期,作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个概念,将手术前、后有关过程与手术综合考量,通过不断改善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1]。由于相比于传统的护理理念,围手术期在“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因此这一概念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白内障患者人数持续增长。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促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入院指导与术前护理

11 入院指导 较之于传统的护理理念,围手术期将入院指导作为重要一环。单华、郝春风通过对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指出在患者入院前,就有关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对于患者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认为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入院指导,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同时尽快的熟悉未来的生活环境。石莹在研究中,也指出作为围手术期的第一步,入院指导在消除患者恐惧、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了解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12 术前护理 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一定的术前护理。其中,心理护理又是最重要的环节[4-5]。苦智萍[4]指出虽然目前白内障摘除手术已经成熟,但是很多老年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存在紧张、恐惧、担忧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将会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有必要在术前进行良好的心理干预,通过认真回答咨询、增强患者信心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消除这些负面情绪给手术带来的影响,提高手术效果。此外,赵红[5]等人指出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对于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眼部等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2 术中护理

在手术开始前,先要调试有关的设备,以保证这些设备在手术过程中正常运转,避免因为各种突况影响手术的进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一般都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病人可以清醒的感受到整个手术过程。因此,在手术中,患者的精神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并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为此,需要通过多功能监测仪器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连续监测[6]。此外,在手术中通过音乐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2]。在手术中,舒适的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始终处在一个合适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中的疼痛感。医护人员也可以视具体情况,通过与患者简单的交流,以消除他们紧张和恐惧情绪[5]。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注意事项 患者术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息。张晓娟[7]等人认为患者最好取平卧位,不要随意移动头部,以减少不必要的头部活动。同时,密切关注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要接触手术部位,防止感染[8]。在手术后的24h后,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换药等,在换药过程中,要强化操作细则,避免感染。对于有明显不适的患者,根据医嘱,进行相关的处理。

32 术后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被认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9-10]。栗娜[11]等人指出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健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对比健康教育组和非健康教育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恢复情况,证实经过健康教育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恢复效果与时间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建议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推动健康教育,更好的服务患者。苦智萍[4]认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自我以及家属护理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33 术后心理干预 术后心理干预作为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其积极作用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3-5,12-13]。国外学者Burlew JA,Ferguson LS[12]认为术后心理干预是实现最优治疗效果的保证。他们通过对有关临床研究资料的统计,指出积极的良性的术后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他们认为适当的心理干预增强了患者治疗信心,强化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自主性发挥,从而避免了单一依靠医护人员的传统治疗格局。国内学者龙江珍[14]以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为依据,指出良好的心理干预在促进高龄白内障患者康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他们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家属的家庭关爱、患者对健康的追求动力,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实现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身三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34 出院指导与随访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彻底的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在住院期间实现完全的康复并不现实。为了更好的促进老年患者康复,出院指导与随访就成为必要的环节。刘珊[15]等人指出坚持出院指导与随访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质量保障起到最后的“把关作用”。他们认为要实现手术的彻底成功,对出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准确的住院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注意事项、康复训练以及定期检查等。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老年患者的子女不在身边,可能难以定期返院随访,因此有必要开展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