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健康教育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高血压;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53-01
在目前的医疗研究之中,发现充血性心衰、中风、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高血压有关,因此高血压是导致现代人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压疾病非常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寿命和生活质量,而且是我国的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预防某些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特别是由于体重超重、糖尿病、吸烟、饮酒、食物偏咸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所引起的高血压[1]。文章将通过对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该100名患者的生活方式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此100名患者均复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该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的年龄均在48.4―7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9.2)岁,女性患者的年龄均在50.6―7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7±10.2)岁之间。患者的收缩压在150―245mmHg之间,平均为185mmHg,舒张压在95―150mmHg之间,平均为120mmHg之间。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在患者入院时进行护理评估
对患者的患病原因以及以往的治疗经历进行了解,从而确定患者对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的态度,患者对疾病的性质、过程、预后及防治知识了解程度,学习能力,心理状态等[2]。
(2)在患者的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指导
根据该100例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分类进行指导。
对患者介绍高血压疾病的常见症状、发病原因、高血压可能导致的疾病、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则、高血压的预防措施、日常的血压监测方法等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内容。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讲解的重点放在高血压病与不良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了有精神焦躁、熬夜、饮酒、吸烟、喜食荤腥和偏咸的食物等。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的主要手段是,对该100名患者每人给予一份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手册,并叮嘱患者要进行仔细的阅读,对患者不懂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1.2.2 健康指导
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一下几点。
(1)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医务人员应当让患者随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聊天对话,在取得患者的信任之后,通过进一步的聊天来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从而取得解开患者心结的途径。通过此种方法可以使患者深刻地了解到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效果的不利影响,锻炼患者在情绪调节控制方面的能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治疗环境。
(2)改变患者熬夜、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
熬夜、吸烟、饮酒是对人体心血管健康威胁最大的几种因素。在正常情况下,熬夜、吸
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可能使得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概率增加到两倍以上,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及时地戒烟戒酒。
1.3 统计学分析
对干预前后之间收集到的资料使用SPSS 15.0进行统计比较处理,两组计数资料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后,将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具有显著的差异,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生命危险,无论是哪种结果,无疑都会给家庭甚至是社会带来痛苦和负担。通过此次研究调查,可以明显地看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以有目的的高血压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为主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高血压患者早日过上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从而减慢高血压疾病的发展趋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由文章可以看出,在常规治疗下辅以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获取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进行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艳红.176例高血压患者的调查与指导[J].护理学杂志.2010.16(8):451
[关键词] 社区护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3-0099-02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健康需求和生命质量的要求提升,给医院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减轻医院工作压力、缓解医患冲突,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卫生部加大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提出了首诊在基层政策,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尤为重要。社区卫生工作涉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等服务内容[1],每一项服务都离不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工作的灵魂。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缺乏和不良行为方式影响着疾病的发生率,降低疾病发生率最根本的办法就要靠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种较好途径,它是帮助社区民众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公众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的途径[2,3]。
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队伍编制不足
护理人员编制符合要求,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的工作需要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量增加,人员编制相对不足,致使没有充足的时间实施健康教育[4]。
1.2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淡薄
现代护理观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学历水平低、知识面狭窄、对健康概念及作用认识不深以及缺乏现代护理观念,导致健康教育观念淡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缺乏创新,从而影响社区护理服务质量,更无法担当起健康促进的重任。
1.3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匮乏
社区护士对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必须具备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知识、教育学知识、礼仪沟通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康复护理知识等。目前,社区护理队伍学历相对偏低[5],专业知识面狭窄,人文护理知识匮乏,外出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较少,这样的知识结构致使社区护理人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知识储备必然影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1.4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经验不足
健康教育是实现社区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最根本的途径。当前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经验不足,没有个体化健康教育理念,仍然采用类似卫生宣教模式的大众性、单一性方式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教育[6],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教育对象兴趣性、兴奋性、依从性低,没有实施有效性护理健康教育,无法实现社区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生命质量目标。
1.5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技巧缺乏
护理工作是由许多环节紧扣而成的,护理人员每天都要遇到不同病情、不同个性的患者,应针对患者接受程度、身体状况、学习动机等,因人、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差,致使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没有信任感,导致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1.6 管理不善、激励吝啬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尚未建立准确有效的科学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如各项规章制度及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知识技能、人际关系及沟通能力培训不到位,规范实施及干预评价标准不完善,健康教育档案建立、实施及效果评价不得力,社区护理风险监控薄弱等因素直接影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另外,对于健康教育能力强、效果好、被护理对象接受及认可的护理人员没有得到激励,大大降低了她们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影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良性循环。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问题思考与建议
2.1 聘用护工或志愿者,缓解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现状
针对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聘用护工或社区卫生服务志愿者。对护工进行岗前培训,并严格规定护工只能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对病人进行非技术性的生活护理。可以聘用楼门长为社区卫生服务志愿者,充分利用他们可信度高,传播速度快等身份,承担联络、发放、宣传等工作,既保证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人力资源成本,又缓解了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现状。
2.2 加强教育转变观念,实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通过派外学习、请专家讲座、电化培训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及护理伦理学、健康教育重要性、人文关怀等知识教育,使护理人员挣脱传统护理观,树立现代“大护理观”,确立关心满足患者的需要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对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认识,才能在护理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持续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担当起健康促进、预防疾病的重任。
2.3 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开展个体化特色性健康教育工作
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健康需要,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针对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背景的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7,8]的能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汲取疾病护理、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康复护理等理论及技能,满足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增强患者自我保健及自我护理能力,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目的。
2.4 回炉临床专科实践,积累常见社区疾病的护理经验
当前社区护理人员学历相对偏低,知识面狭窄,临床护理经验不足,知识技能老化,为提高社区护理人员专科胜任力[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分期分批地派社区护理人员到三甲医院回炉深造,积累临床工作及常见疾病的护理经验,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专科健康教育能力。
2.5 掌握健康教育技巧,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实现有针对性的、有效性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要求护理人员首先要正确运用沟通技巧,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配合,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才能使服务对象愿意接受护理人员传播的健康教育信息,并主动参与健康教育的全过程,其次要掌握知识灌输的技巧,如健康教育题目设计新颖、健康教育内容深度适中、运用形象生动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不同人群健康教育模式[10];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如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展示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病患之间经验交流、制作健康教育手册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2.6 完善健康教育管理机制,考核激励健康教育积极性
社区应高度重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11],通过建立健康教育管理档案、评估服务对象健康教育需求、制订并实施健康教育计划、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等环节监控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明确健康教育质量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12],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社区护理管理人员应通过抽查方式,反馈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及时解决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奖励深受服务对象认可的护理人员,调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积极性,才能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谢文媛,巢健茜. 从新医改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健康管理的潜能[J]. 健康管理,2010,13(3):2493-2494.
[2] 吕晓红. 浅谈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 医学信息,2011,40(7):3336-3337.
[3] 沈西川,李自会. 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对社区患者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3(24):87-88.
[4] 包家明. 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1-62.
[5] 江震,陈任. 我国社区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研究现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45(13):2449-2451.
[6] 宋桂杰.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10,46(15):273-274.
[7] 李运智,许秀丽.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09,42(7):40-41.
[8] 李润辉. 社区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21):57-58.
[9] 赵戎蓉,吴瑛. 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2008,38(3):247-250.
[10] 安秀艳,周凤伟. 社区护理模式的新思考[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123-124.
[11] 周文. 论社区健康教育管理策略[J]. 中国全科医学,2009,44(12):2189-2190.
1.1对象
60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最大53岁,最小19岁,平均(38.2±4.5)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0.5~30年,平均11.5年。学历:本科56名(9.3%),大专350名(58.3%),中专194名(32.4%)。职称:副主任护师9名(1.5%),主管护师380名(63.3%),护师及以下人员211名(35.2%)。600名护理人员所在的49个护理单元均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象为住院病人。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②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③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包括健康教育的时间,主要目标、方法和内容以及现阶段对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问卷的信度、效度均>0.80。由专人统一发放问卷,发放时充分讲解各项问题和填表注意事项,使护理人员完全理解后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97.8%护理人员均认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重要;2.2%认为可做可不做,健康教育应主要由医生完成。
2.2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
600名护理人员中接受健康教育培训138名(23.0%),未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452名(77.0%);护理人员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方式主要靠自学,通过阅读相关的期刊、报纸和专著等途径获取。
2.3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情况
2.3.1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600名护理人员中开展健康教育<1年54名(9.0%),~2年75名(12.5%),~3年185名(30.8%)、~5年166名(27.7%)、>5年120名(20.0%)。
2.3.2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目标、方法及内容。
2.3.3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认识。
3讨论
3.1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社会需求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是促进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当倡导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时,健康教育便提到了学科发展的日程,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在调查的5所医院中,普遍开展了整体护理,促进了各医院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7.8%护理人员均认为健康教育重要,49个护理单元均开展了健康教育。这说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临床护理人员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医院以功能制护理的模式开展工作,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整个健康教育事业处于低潮。1978年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至1997年,随着医院整体护理的推行,健康教育工作得以逐步落实。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健康教育时间:5年以上120名(20.0%),~3、~5年居多,分别为185名(30.8%)和166名(27.7%)。说明医院的健康教育发展慢,目前仍处于初、中级阶段。
健康教育是护理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应用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不同的教育方法具有不同的教育效果。我们常采用的教育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技术操作法、咨询法、小组法、劝服法、展览法、影视法等20余种。表1显示,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交谈法、讲授法和读书指导法,其方法的单一必将影响教育的效果;临床护理人员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研究病人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需求,突出医院健康教育的特色十分必要。医院健康教育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教育必须符合病人的利益;病人的个别情况能受到关注;提高健康教育服务程度后病人的预后亦相对提高。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目标的认识。调查中,89.3%护理人员认为让病人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是主要目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赋予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新目标,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和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3]。本次结果显示,70.8%护理人员达到了该目标。
3.2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关键词】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在不断深化。21世纪,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正在投入巨资和精力研究健康问题。现代医学表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或习惯有密切关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低,传统的不卫生的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习惯未能根除,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等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与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的现代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性病等,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总体来说,国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仍处于起始阶段。
1 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及补充,与我们平常熟悉的医院临床护理有许多不同点。社区护理的特点在于。
(1) 以健康为中心。 医院的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则强调促进健康而不是单纯治疗护理病人,其中心任务是提高人民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2) 以集体为主。 社区护理工作就是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个人群中主要的健康问题。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护士照顾一个病人扩展到照顾人群、集体,甚至到对世界健康负责的全球观点 。(3) 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指导下进行工作,而社区护士由于工作范围广,到个人或家庭中访问护理往往是一个人,应具备一定的辨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一是范围大、单位多;二是对象广,有各种人群;三是可利用资源多,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场所以及行政支持,并具社区凝聚作用。由于这些特点,也就使社区健康教育既有复杂性和相当的难度,亦为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了发挥的空间。
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1)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名度。通过健康教育让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目的、方式、优越性、对居民的作用等。让全社区公民参考卫生保健工作中来,加强防病保健认知教育,培养优良的生活习惯,高素养的道德行为。(2)扭转居民的健康理念。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整体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再吃药,吃不好又忍不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医院,预防没用,应该优先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改变现有健康理念。突出预防在健康护理中的重要性。(3)推广普及卫生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大投入,大力推广和普及卫生基本知识,帮助居民形成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建全健康教育档案。(4)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让人短命,这是人所共知的,不良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在不经意中影响人的健康,让居民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危害,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在社区内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比如在“爱耳日”,“结核病日”,“禁毒日”,“爱牙日”等宣传日加大宣传力度。(5)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社区环境和社区意识,激发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3 未来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的几点建议
(1)将健康教育引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教育是老百姓健康知识的最基本来源,护士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又长期与居民接触,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参与性。(2)加大护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多数社区护理人员未接受过系统指导,当前教育方式也简介,内容泛化,接受群体教育背景不尽相同,教育方式显然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对于护理人员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抓紧教育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3)健康教育充分结合到公共卫生实践中。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4)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为矫正”,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个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5)结合国情,并改善管理体系 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可行的、统一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建立各种规划和评价体系,使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服务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建立更适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指导、评价及评价测量工具等,使社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健康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28-02
脑出血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幸存者也不同程度的留有轻重不等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属带来经济和身体上的负担。为提高脑出血中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神经及肢体功能的训练,开展临床护理的路径健康教育模式,现选取我院2010年-2010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分为两组甲组为65例,采取临床护理的路径健康教育模式,乙组55例采取神经内科现进行的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在进行区别的健康教育后,对两组的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2010年-2010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其中男患79例,女患41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0.5±11.5岁,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意识清晰、无肝肾。心脏的功能障碍,单侧肢体运动障碍;22例肌力为I级,34例肌力为Ⅱ级,41例为Ⅲ级,23例为Ⅳ级,存在运动性失语89例,吐字不清99例。
1.2 方法
1.2.1 临床护理路径:12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甲组为65例,采取临床护理的路径健康教育模式,乙组55例采取神经内科现进行的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定期开展机体的健康知识讲座,为其发放一些健康知识的小册子。临床护理路径方法为:依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适于患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路线图,同时对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和讲解,负责的护理人员需依据每日的护理路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对于已经完成的患者使用蓝笔画“√”并且签名证实,没有完成的患者使用红笔画“×”签名证实,当患者没有完成制定的路线时,值班护士应在护理记录中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进展,统计分析原因及处理方式。岁患者要进行专职人员进行监督,由一名主要负责人员带领5名护理人员全程监督实施方案的执行。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评价:在进行健康教育路径时 每天的下午由负责人员带领工作人员,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评价,掌握家属及患者关于康复训练知识及脑出血知识的了解程度,早期发现问题及了解原因,及时的进行强化教育及补充教育。
1.2.3 统计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甲组患者的对脑出血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行为的改善及早期康复训练过规范合理性,均优越于乙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情况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目的是对患者采取规范有计划及有规律的健康教育,使护理人员明确工作能容、工作方法,并采取监督落实的方式进行实际的健康教育模式,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化护理。此外,健康教育路径规定准确的时间表为实施的指南,能够让护理工作人员对教育的内容有所准备。也会促使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复习 、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知识的主动学习,尤其是对年龄小,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护士更能提高专业素质,因而达到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目的。健康教育路径的开展,可大幅度提高了医疗及护理的质量。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增加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脑出血的专业知识,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提高了医患之间交流的几率更好的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及增加相互的依赖和信任程度。
在进行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采取;临床护理的路径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度、增强脑出血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有效的改变态度行为,可以能加规范的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的维持护理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及持续性,明显增加临床效果,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441-04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59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除对其进行医疗护理外,还对病人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疾病的医疗护理、预防方法及自我保健的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和交流互动,提高对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的意识,能够自觉地行使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扩展,为探讨适合我国医疗现行体制与有利于健康教育发展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就“教育模式转变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能、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评价、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及应用前景”等问题作一综述。教育模式转变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能传统教育的概念是指学校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也泛指对社会上一切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对受教育者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知识。教育是有目的和要求的,就健康而言,健康是指机体发育良好,功能活动正常,适应环境能力强,反应敏捷,身心协调的一种精神状态。健康教育也就是按照这种精神状态,传授相关的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刘明慧[1]研究认为,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从护理健康教育评价,其实健康教育是一种干预,它为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技术及服务,使人们有能力作出决策,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一词面世之前,我国卫生部门专设有卫生教育所,其职责是卫生宣传教育,也就是常说的“卫生宣教”,具体执行的部门挂靠卫生防疫站宣传科。“卫生宣教”与“健康教育”意思相似,但前者只是面向“普及卫生知识”,教育效果评价无从谈起。而后者具有目的和具体操作规程,通过行为干预,达到提高健康认知能力的目的。对于教育模式的转变,高德彰等[2]认为,从卫生宣教过渡到健康教育,是观念和工作模式的转变。不难理解,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则是建立健康行为,其操作体系是从知识灌输转变到计划的实施。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对这些疾病不能单靠药物来治疗,还要靠健康教育来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对疾病状态下的人群进行与疾病有关的医学护理知识教育,对普通人群进行疾病预防,增进健康知识的教育,两者共同构成了健康教育完整的概念[3]。 WHO对健康教育十分关注,提出了新型的“健康”定义,指出心理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咨询、健康指导是医院发展的趋势[4]。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院的医疗观念也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使医疗服务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转化,以个体服务向群体服务转化,以单纯的技术服务向社会全方位服务转化,医院在诸多的工作中,健康教育展示出举足轻重的角色,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5]。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合同号:Z2011139)。
作者简介:陆柳雪(1972-),女(壮族),广西德保县人,副主任护师,学士学位。
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这明确了护士教育的义务,健康教育成为护士的职责。在医院工作条例中,强调要向患者及其亲属提供面对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为病人创造一个整洁、肃静、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6]。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已不停留在以“患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上,而在进一步地向“咨询—预防—保健—护理—康复”一体化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也在向“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方法、效果评价”方向拓展,并进入多样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7]。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评价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多,学者钟勤[8]认为,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临床检验、用药指导、心理卫生等,都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林清然[9]报道,美国医院健康教育内容更具体、更全面,不但介绍护理机构、医院设施、就医指南,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介绍,具体到解剖、病因、病理、治疗、护理、预后、康复、功能锻炼等。就手术而言,具体到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活动、用药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康复锻炼、居家护理、饮食调理等。在教育方法上,王玲玲等[10]认为,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各类住院病人的不同健康问题,内容要有所选择,对慢性患者、病情稳定者,重点介绍治疗效果、病情现状、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并发症、生活起居、饮食等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11]认为,教育形式要多样化,除采用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在具体做法上要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护理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这是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沟通与交流是最主要的手段,在向病人宣教时,注意做到少而精,短而明,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日常用语,具体指出病人应知道的内容[12]。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取决于教育的时机,当入院病人处于心情不定、顾虑重重、或正在病重急诊、疼痛不安的情况下很难接受教育。此时应让病人住院,经检查治疗,病情稳定后选择合适时机,结合病情进行宣教,病人才能专心倾听,提高认知能力[13]。正如学者郑维英[14]总结的那样,做到“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健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刘建萍等[15]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与服药依从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对照研究,实验组的健康信念综合度和服药依从性分别为61.67%和40.75%,高于对照组的33.00%和15.50%,表明护理健康教育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信念,也提高了治疗用药的依从性。在评价指标方面,目前多数医院单纯采用“卫生知识知晓率”指标,我们认为该指标只是其中之一,评价指标应建立在患者掌握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或掌握某些相关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提升健康水平等方面。刘斌报道[16],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与病人建立一种指导与合作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解决病人存在的实际问题,病人的满意率由92.6%上升981%,满意度得明显提高。用这些指标的满意率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也许最能够说明问题。学者温丽芳[17]在对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中,指出其近期效应能协调医患关系,使患者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远期效果是增强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显示出医院健康教育的巨大潜力,肯定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前景随着医院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如何搞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国内诸多专家、学者都对医院健康教育的对策作出有益的研究,也探索出一些特色模式和值得借鉴的经验。陈启超等[18]认为,要把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搞好,还应在管理上将健康教育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的议事日程,经常讨论。同时建立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以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予指导,工作各个环节的指标要做到量化、标准化、制度化。南京总医院医务部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在构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着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信息系统、考核系统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在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系统帮带、社区人群等四个群体中,建立立体网状式的全面医疗健康教育体系[10],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健康教育的模式有计划性、自主性、护理程序、健康信念等,计划性健康教育为临床普遍采用的模式,一般是根据科室护理的特点,制定不同病种标准健康内容,由责任护士实施。范丽凤等[19]通过有计划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培训,结果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评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自我血糖监测、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提高,血压和糖代谢控制明显改善。自主性健康教育是让患者自行选择,根据自己病情提出相关问题,由护患双方共同制定,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观念,使受教育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20]。在护理健康教育改革探讨中,有提到“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其核心内容是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以达到自己希望掌握的知识,这其实是自主式健康教育的一种补充,对患者而言,教育效果、满意度及主动咨询方面可能优于计划性健康教育。但有的则认为,计划性健康教育只是按计划的教育内容照本宣科,会使听众失去学习兴趣,教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自主性健康教育模式强调的只是患者主动参与的理念,没有一个可操作性的系统模式。有人认为护理程序才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同样适用于健康教育,运用其对患者实施教育,是提高健康教育实效的一种有效方法[21]。在临床整体护理中,护理健康教育又有新的扩展,有不少学者把企业的PDCA管理循环方法应用于健康教育工作并作有益的尝试。PDCA循环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用中文表达是按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循环管理,将每一次循环的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戴莉敏等[22]采用这种循环程序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与常规随访模式管理对照研究。按既定的时间随访观察,结果全程健康教育形式管理的知识掌握情况、糖尿病自我行为评分、生化指标等均较常规随访模式管理优。学者黄敏[23]也把该管理模式应用到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管理中,经与常规健康教育比较,观察发现PDCA管理健康教育干预后,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行为方式、肝功能指标恢复效果都较常规健康教育好,患者的满意度非常高。表明循环程序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形式能提高患者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健康信念模式理论运用于护理健康教育,更充分体现教育行为改变的实质。王井霞等[24]报道,近年来健康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更加广泛,教育过程呈现一体化,教育对象也进一步扩展,形式上研究更加深入,显示出护理健康教育应用的前景更加宽广。
综上所述,护士的根本任务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明确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能;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器械性治疗、临床检验、用药指导、心理卫生等,都是医院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形式有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方法,实施教育要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口头讲解是直接、简便、有效的方法;效果评价应建立在病人掌握知识、转变态度、改变行为等指标上;护理程序式是能循序渐进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模式,适用于临床护理,也适用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纳入医院工作计划的议事日程,以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予指导。同时强化医院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拓宽医院健康教育思路,逐步将其扩展到全民健康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明慧.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形式及方法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4):6768.
[2]张玥,高德彰,孙月刚,等.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志,2000,35(6):366368.
[3]李旭,刘箴.肿瘤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2):747749.
[4]郑海智,曹秀风,白智刚.医院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486.
[5]张艳萍,韩雪.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1):4446.
[6]刘丽,胡敏,韩韬.医院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增刊):4952.
[7]武美娥,厉兆春,孙清海.浅谈医院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08,6(5):158159.
[8]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364366.
[9]林清然.美国医院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启示[J].广东医学,2008,29(7):12321233.
[10]王玲玲,杨国斌,汪春晖.强化健康教育 促医疗质量持续提高[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9395.
[11].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141.
[12]刘化侠,李蓉琼.提供有效的病人教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3):128129.
[13]何永芳.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和语言运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68.
[14]郑维英.患儿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6.
[15]刘建萍,何晓俐,任晓丹.健康教育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5860.
[16]刘斌.我院实行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初步实践[J].广西医学,1999,21(6):5253.
[17]温丽芳.基层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2):11971198.
[18]陈启超,陈清蓉,陆高刚.建立医院健康教育考核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1):8182.
[19]范丽凤,陆菊明,田慧,等.全程糖尿病教育模式的构建、组织与管理[J].现代护理,2005,11(8):575579.
[20]张锦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护理杂志,2009,26(1A):3233.
[21]魏碧蓉.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管理[J].中华护理教育,2010,7(6):264265.
[22]戴莉敏,贡浩凌,方英,等. 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82885.
[23]黄敏. PDCA管理模式在乙型肝炎病人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2):475476.
关键词:呼吸内科;患者;护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89-01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大、病程长、反复发病[1]。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可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从而使健康教育不仅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而且也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我科2012年5月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我科2012年5月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了调查,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17-78岁,60岁以上患者有65例;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11例,初中61例,高中(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5例。
1.2 方法: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了调查,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以及需要的程度;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包括疾病的诊断、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等,以及需求程度。调查按照相关要求来完成,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2 结果
2.1 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情况[n = 112,n(%)]
从表1可见,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主要是与医护人员当面交流其,其比例为88.1%;对健康知识宣传栏形式的需求是65.4%;对宣传手册形式的需求是54.5%;对电话咨询形式的需求是46.3%;对其他形式的需求率最低为22.8%。
3 讨论
3.1 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的分析本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主要是与医护人员当面交流其,其比例为88.1%;对健康知识宣传栏形式的需求是65.4%;对宣传手册形式的需求是54.5%;对电话咨询形式的需求是46.3%;对其他形式的需求率最低为22.8%。说明患者最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仍是传统的“医患交流”方式,他们认为与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更有针对性,语言更通俗易懂。而对其他形式的需求低可能与呼吸内科患者大多数是老年患者有关,他们的听力和视力水平下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使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医患交流”方式。
3.2 对策
3.2.1 应用程序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护理程序,是提供高质量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2]。患者教育是在医院内实施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3]。健康教育是建立在患者需求的基础上,将护理程序应用于健康教育,使之更有目的性、计划性、重点性、层次性。
3.2.2 健康教育应以传统医患交流为主针对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应因人而异,针对具体情况因人施教[3]。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呼吸内科患者的特点,制订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内容,以传统的医患交流为主,并利用辅助手段进行健康教育,如图片、宣传栏、小册子、录像等。根据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各种方式,反复进行教育。创造各种机会对患者进行帮助、指导,如电话回访,定期派医护人员去各社区开展义诊、义务咨询活q 动,社区内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等。
3.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提供有关疾病相关信息,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健康指导,解答患者对健康及疾病问题的疑惑,使患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并积极采取措施。
3.2.4 加强护士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健康教育的工作主要还是由护士承担。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健康教育责任感,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意义,加强健康教育的能力培养,包括掌握丰富的专业和有关学科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健康教育技能,因此护理管理者要多组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鼓励护士参加各种渠道的继续教育学习,丰富自我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水平[4]。
综上所述,在护理工作中,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广泛应用于患者护理中,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期间,护士应依据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应用多种方式、全面地进行健康教育,向其传授日常的生活保健知识、疾病预防和康复知识,以改善患者的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娟萍,范子英.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年第12期
[2] 徐慧娟.护理程序在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6月第1卷第3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奏的加快,慢性病、富贵病等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日益增多,使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加剧,护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许多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 健康教育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医院应该摆脱“医院的职能就是看病”的小卫生观念,而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诊治病人,进一步推进医院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可增加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其医疗“依从性”,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在治疗过程中,对各种治疗、检查方法都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解释,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支持,才能有效地医治病人。
医院是医治病人的场所,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人道主义充分体现的场所。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医技与医院的环境、秩序、制度等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拥护。
2 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护理程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护理程序是由估计、诊断、计划、实施、评估等 5 个步骤组成,这些步骤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出于对护理对象的关心和爱护,从一开始便努力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信任,做好健康咨询工作。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障碍,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给他们以直观形象的电化教育,介绍就诊、住院须知以及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讲明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及进行单项指导、家庭干预等健康教育活动,分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开展卫生科普知识讲座,提高预防保健知识。这些工作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健康恢复,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及医院管理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分为门诊教育和住院教育。门诊教育是指对病人在门诊治疗过程中进行的教育。由于门诊病人变动性很大,不可能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开展教育。另一方面,门诊病人流动性大,难以进行系统的教育。因此教育应侧重普遍性,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方和不同疾病,进行常见病的防治教育。必须注意教育内容的精炼、新颖,以增进教育的吸引力。门诊教育应伴随医疗活动而开展,以稳定病人的情绪,维持良好医疗程序,同时让病人获得知识。住院教育又可细分为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和出院教育 3个部分。
入院教育是在病人入院时,对病人或家属进行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通常由护士承担,采用口头教育或宣传栏,也可以印刷小册子发放。住院教育是对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教育。应将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作为治疗病人的一项有力措施来抓。健康咨询应作为病区护士的主要职责之一,对每位病人实施有效的教育并列入病史记录。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可多样化,包括讲课、咨询、小组讨论、自助、程序化学习、电视录像等。出院教育指病人病情稳定或康复出院时所进行的教育。应针对病人的恢复情况,重点介绍医治效果、病情现状、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等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3 目前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护理人员观念滞后,对护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目前有许多护理人员思想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阶段,把完成治疗、单纯被动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看成护理工作的“硬指标”,而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当成“软指标”,仅仅满足于完成治疗任务,忽略了护理健康教育,因而缺乏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的动力、激情,以致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消极 由于护理人员相对缺编、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等因素,使护士整天忙于各种治疗,没有条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同时由于护理观念没有彻底转变,认为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不是很重要,因此给患者健康指导时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有的认为做些简单的卫生宣教如入院须知,出院指导就行了,有的甚至不进行任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个体素质不高,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学科体系,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我院现有护理人员中有82%为初级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低,知识面狭窄,且知识结构陈旧,更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及能力方面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此外,由于社会上的一些原因,导致一些护士的价值观扭曲,事业心、责任心不强,职业形象模糊,主观存在对护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不安心护理工作,因而很难适应护理工作新形势的要求。
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程式化,缺乏针对性与个体化护理人员将护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教混为一谈,教育内容空洞,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具体需求不够了解,缺乏针对性,泛泛而谈,灌输的多,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因而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简单,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时,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心血管疾病、骨折等患者健康教育指导仍处在常规性教育内容上,对不同需求患者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患者个体化需要的内容,使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对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健康教育是单纯的疾病知识宣教 有些病房护士,甚至一些护理管理者把健康教育误认为单纯的疾病知识宣教。因此病房建立后,每位护士负责制定1~2个病种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由于知识有限,制定出的疾病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并不能把握其实质,只是把疾病的定义、分类、用药等罗列出来,成为医学教科书中某一疾病的缩写式,有的甚至请医生,并没有增加疾病的预防、保健等病人迫切需要的知识。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后,一些护士认为根据不同病种给病人一份疾病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单就行了,不需再给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这种健康教育不仅不适合于每位患者,而且还会重新回到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中去。
健康教育者知识缺乏 临床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除了具备基础的医学护理知识外,还应掌握相应边缘学科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由于现在临床护理人员大都是中专毕业,几乎没有进行系统的人文学科课程的学习,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缺乏认识,因此在进行健康指导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感觉在病人面前没什么好讲的,有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健康指导没有说服力,有时甚至造成误导。如在给使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病人进行健康指导时,盲目地鼓励病人大量饮水以预防出血性膀胱炎,却忽略了大量进水对肾功能不全患者造成的危害。
我院是一所军队疗养院,同时也是驻地职工的定点医疗单位,承担着军地人员健康疗养和疾病治疗康复的重要任务。从1999年开始,我院全面实施了整体护理措施,把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使来院疗养的特勤人员、老干部及地方就诊人员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消除或减轻健康危险因素,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较好的实现了三级预防的目的。在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充当着施教、引导的重要角色,发挥好她们的作用对健康教育的成效至关重要。
1加强教育,打牢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础
护理人员对休养员的爱心是推行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础。实践中我们发现,我院护理人员中有的对部队情况了解不多,对特勤人员和老干部缺乏感情、缺乏共同语言,从而影响医患沟通和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此,我们组织人员下部队参观,了解飞行人员的工作、生活,请试飞大队的飞行人员作报告。同时在护理人员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为兵服务传统教育,增进了大家对部队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感情基础,培养了大家进行健康教育的服务理念,打牢了对各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础。
2加强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向患者传播防病治病的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拓宽知识层面,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与护理技能,还要学习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健康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良好的公关能力与交流沟通技巧。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是抓医学、护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实行分类培养、整体帮促的做法:副主任护师是护理学科带头人,对她们主要是培养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广泛涉猎护理专业前沿科学,深入研究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主管护师是护理工作和进行健康教育的骨干,对她们主要是强化护理基础理论教育,提高组织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和对年轻护士的传帮带能力;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少,技术水平相对低,对她们主要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进行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除此之外的其它相关理论,我们主要是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后学历教育和各种培训班,全面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对进行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3营造氛围,体现健康教育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在疗养院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要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健康问题,使来院就诊、疗养的人员所关心的健康问题都能得到体现,这就是健康教育的多样性。同时,健康教育又要服从医疗和教育对象的需要,不能为教育而教育,更不能把健康教育强加给患者,这就是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为了使多样性和针对性有机结合,我们采用设立健康教育处方栏、黑板报、宣传橱窗、标语牌、网络电视、分发教育材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健康咨询等形式,大力营造健康教育的氛围;实行个性化护理和个性化健康教育相结合,采取一对一的个案教育方法,使他们从入院到出院全程都能接受到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信息。
4医患互动,增强健康教育的正效应
休养员正确领悟护理人员传递的健康教育信息,就会产生有利于防治疾病的效果,健康教育就产生正效应,反之非但不会达到教育目的,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健康教育就产生了负效应。就此而言,信任是增强健康教育正效应的基础,有了信任他们才会表露和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健康教育的切入点;有了信任他们才会产生遵医行为,才能自觉接受健康教育的信息。为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始终以温和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主动介绍自己的职责范围,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力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信任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总而言之,沟通是增强健康教育正效应的前提,只有沟通,护理人员才能全面了解患者,收集相关信息,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只有沟通,护理人员才能及时为休养员提供健康知识及心理支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十分注重培养护理人员沟通能力,针对他们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病情轻重等特点,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同时在与休养员沟通中始终都注意谈话方式、语气和态度,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
(收稿日期:2007-04-3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调查2014年1月~6月我院产科住院手术患者218例,均为女性,年龄23~38岁,平均26.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2例,高中69例,初中34例,初中以下23例。职业:干部52例,工人54例,农民63例,其他49例。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教育需求,手术前后教育需求,住院期间教育方式需求,对实施教育者的选择,出院前教育需求,出院后咨询需求等几个方面。
2 结果与分析
2.1入院教育需求特点 产科住院患者将各种检查、治疗方案、用药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孕期疾病知识、左侧卧位、数胎动、间歇吸氧的方法及意义放在首位,而对医院的规章制度、病房设施等次之。可以看出,产科患者有良好的遵医动机及参与愿望。遵医行为是个体健康行为的外在表现,健康教育就是要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康复的健康行为。因此,在入院教育中应保护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遵医行为。
2.2手术前后教育需求特点 术前患者对术前术后的准备及配合知识、手术医生、手术效果需求最强烈,对手术时间、麻醉知识、并发症的预防、饮食和疼痛情况、术后卧位及置管等相关知识的指导需求次之。术后1~2d对饮食、疼痛、术后卧位及置管需求最强烈,2d后患者对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一般护理知识、产后修养与活动等需求最强烈,对术后配合知识、产后饮食及卫生次之。因此,针对手术患者不同时间采取针对性的健康需求尤为重要。说明手术患者重视与自身康复和新生儿护理直接相关的健康教育,对配合手术的护理,减少并发症,解除手术创伤带来的疼痛是患者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的动机,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指导并帮助患者建立符合围手术期护理要求的适应行为。
2.3住院期间教育方式需求特点 调查显示产科患者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是护士讲解与演示,其次为教育手册,病友经验介绍,观看视频或听录音等。说明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有极强的学术号召力。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是需要患者与护士共同完成的,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修养和活动等,需要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完成,而且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限制,因此,护士个别指导与讲解演示是对产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2.4对实施教育者的选择特点 本次调查中65%的患者首选医生和资深的专科护士作为实施健康教育者,30%的患者首选护士。从调查中显示,患者在健康教育者的选择上对医生的信任度和依从性高于护士,患者认为医生在解释病情及治疗上比护士更具有权威性,资深专科护士在术后治疗、护理及新生儿喂养方面比年轻护士更具有权威性。这种角色认知的偏差将会给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带来困难。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经历不同的检查、治疗和护理,与其接触的各类医务人员均应对其实施教育义务,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在医务人员中所占比例最大,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机会也最多,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与护理工作联系最密切,因此,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应扮演关键角色,成为维护患者健康的主要教育者。
2.5出院前后的教育需求特点 在出院教育选择中,患者首选产后保健和新生儿喂养、保健、产后复查时间等相关知识。在给定的几项出院后咨询方式中,患者首选的是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到医院就诊和社区服务中心。结果显示,出院后的咨询需求已趋向多样化,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及便利,患者有更多的选择。这种主动性需求趋势为医院转变职能,面向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实现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保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和我科均建立了保健咨询电话、准妈妈课堂、QQ群和微信等多种方式,为孕产妇提供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 讨论
3.1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沟通技巧 产科手术患者和家属希望了解更多的妊娠分娩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孕期及产后保健知识,以便能更好更科学地护理婴儿,产妇能顺利度过妊娠、分娩、产褥期。传统的卫生宣教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还要掌握人文、教育、心理、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知识。只有掌握有关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对患者的教育才有说服力和权威性,才能提高护士在患者及家属心中的教育角色定位,同时,也要加强护患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护士和患者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是实施患者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是: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将直接决定健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护生是未来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重视其健康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如何在现有护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升其健康教育实践能力,是中职护理教育必须探索与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健康教育概述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还可促进自我保护,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是无形的治疗和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也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最佳和最经济的手段,更是实现全球“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因此,国际上把健康教育作为“廉价的保健对策”大力推广、普及。
二、中职护生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卫校健康教育培训力度明显不够
1.健康教育理念落后(1)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2)学校管理层未足够重视,专业教师健康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意识缺乏,教学重点仍然放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护理竞赛、资格考试、等级考试等方面,忽视了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2.健康教育培训体系空白(1)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并未充分体现护理学科和中职教育的特色。(2)课程设置不全面,健康教育课时偏少,多为选修课或考查科目,专业实践无法保证。(3)教育与评价体系空白,目前国内中职卫校暂无统一标准,无章可循。
(二)中职护生健康教育实践能力严重不足
1.健康教育意识淡薄(1)大部分中职护生未能正确掌握健康教育的内涵与意义,也未能深刻理解当代护士角色的多元化,导致教育者角色缺如。(2)部分中职护生缺乏整体护理观念,主动服务意识、主动宣教意识淡薄,参与性、自觉性、积极性普遍不高。
2.健康教育水平低下(1)中职护生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跨学科知识匮乏,综合素质较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生搬硬套,不懂融会贯通。(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言语生硬无情感,说服力不强,不会察言观色,找不到交流切入点,找不到话题与共鸣,沟通时间、地点、方法不宜等,从而影响沟通效果。(3)缺乏实践经验,多为“纸上谈兵”。宣教内容简单陈旧,宣教方式呆板僵化。护生常常照本宣科,苍白空洞,病人往往置若罔闻、视若无睹。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收效甚微。
三、中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大健康教育培训力度
1、转变教学理念(1)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健康教育质量,必须从教育入手,从学校抓起,从护生抓起。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综合素质,注重言传身教,以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2)建立教育与评价体系,确保健康教育工作持续、稳定、有效进行。制订教学计划,扩充知识体系,开设健康教育课程,调整课时分配,完善评价机制,采取患者评价、自我评价、专业评价三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3)重视课程设计,如怎样了解患者、以思维为导向的学习方法、设计宣教方案、创造良好的宣教环境,准备宣教资料、现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能力评价等。(4)倡导护理人文素质教育,践行人文精神,注重相关学科(如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2、改进教学方法 应不拘形式、勇于创新,推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激发护生学习热情,使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拓展教学场地 大力开辟第二课堂,从课堂从学校走向临床走向社区走向社会,从单纯单调的讲授走向生动形象的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时实地实效实践教学,如积极开展母婴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综合医院等单位的义诊、见习、健康咨询等,指导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勤于观察、勤于发现、勤于分析、勤于解决各种健康问题,并能动态评价效果,及时调整宣教方案。
(二)强化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1、健康教育课程培训(1)介绍健康教育的概念、目的、意义、步骤、内容、方法等。(2)聘请护理专家、专科护士定期开展主题讲座、学术沙龙、研讨会等专业指导或一对一辅导。(3)制定标准化专科健康教育计划,并装订成册,便于护生理解、记忆。主要包括入院介绍、疾病知识、用药指导、检查及手术指导、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内容。
2、健康教育实践技能培训(1)强化健康教育意识 帮助护生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大护理观”,强化角色意识、教育意识、服务意识、自觉意识、责任意识,理解护士角色的多元化,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与意义,促进护生自觉以健康教育为己任,且贯穿于护理始终。(2)掌握护患沟通技巧 面对不同疾病、年龄、心理、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服务对象,护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技巧,方可顺利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仪表端庄,面带微笑,多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注意语言的情感性,语气语调恰当,适时适度,努力营造温馨的交流氛围。(3)少量多次,循序渐进 精选宣教内容,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切忌强塞硬灌、囫囵吞枣,否则易致患者遗忘与反感,必要时可以反复强化。
四、小结
健康教育能力是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必备基本素质,也是衡量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指标,因此,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任重道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本文以提高中职护生健康教育实践能力为切入点,分析主要问题、寻求有效策略,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突破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的局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与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志英.社区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14,(19):114-115.
关键词:急诊;护理特色;健康教育模式
健康教育是指: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使人们达到自理,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种最佳手段。在医院的急诊护理工作中,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急诊科的患者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每个患者的疾病病因,病种各有差异,而且患者在院时间太短,这些因素都使健康教育不能得到有效地完善。所以建立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 1 掌握急诊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
1.1 短暂性特点:急诊患者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患者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患者治疗,又不延误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1.2 强化性特点:患者中年龄相对老龄化,而且家属比较多,我们应采用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表情,来判断患者是否明白。
1.3 礼貌性特点:急诊的患者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表现出对患者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1.4 通俗性特点:急诊患者由于文化程度,背景不同,且老年人较多。在健康教育中尽量不使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的解释,向患者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内容,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1.5 随机性特点:健康教育时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病种不同,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 发挥急诊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2.1 注意及时沟通:急诊患者往往情绪会非常焦虑、急躁,迫切想知道有关医疗护理的一切情况。我们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交代,注意患者的感受和信息反馈。
2.2 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减少专业术语,注意说话艺术,使用安慰性,解释性和同情性等语言形式或动作、眼神、表情等非语言形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说话时面对患者,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2.3 注意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机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患者发怒时可让其适当发泄,用非语言形式感化患者;在患者哭泣时,用沉默、聆听的方式安慰患者;对感觉有缺陷者,可运用触摸和语言进行交流。
3 急诊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3.1 急诊健康教育的内容呈现多样性:其教育人群不同于其他科室,不仅限于疾病的防治和一般卫生知识宣教,还应加强急症科学目标人群的心理卫生教育和不良行为干预,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降低了突发事件引发的负性情绪反应,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1]。医院可根据当地社区居民的急诊常见病由医护人员成立一个抢救治疗康复小组,通过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来强化患者,如心力衰竭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忌烟酒,避免劳累,定期监测血压等。糖尿病患者应限制饮食,控制体重等行为方式做起。
3.2 急诊健康教育在形式上也要多样化:可以使用标语、墙报、宣传画、挂图等进行生动有趣的形象宣传,还有医护人员的口头宣传,给患者发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等。这样能使患者有效地掌握与自己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和观念。通过与患者的不断交流、沟通,还能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 小结
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急诊护理同健康教育相结合是有必然性的,只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患者,家属在防病治病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助于促进医院急诊科室功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医院急诊医疗事业的社会效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