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 协整检验
一、引言
金融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它依附于经济生存,并影响着经济的增长。首先,可以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其次,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如通过发放贷款、贴现票据、购买有价证券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注入。再次,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来提高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效率以节约成本。同样,经济的增长也能影响金融的发展。首先,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次,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从而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层次。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该研究的样本区间为1990—2009年,涉及的变量和数据资料主要包括安徽省GDP、第一产业产值、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业存款、农村储蓄存款。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
(二)研究方法
1. 模型选择
在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中,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而且考虑到时间序列的不稳定性,应用回归分析可能会产生伪回归现象,所以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
2.指标设定
本文主要从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的角度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从而建立起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联动性关系式如下:FZ=α+γCB+δDB+ρXL+ε(1)
其中,CB为安徽省农村存款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DB为安徽省农村贷款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XL为农村金融效率(即村贷款与农村存款的比值),FZ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
三、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四、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当前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规模对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作用,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则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当前的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心应该从扩大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向提高效率转化,构建一个高效、规模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构造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第二,加强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
第三,继续推动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在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
第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
关键词:农村;经济学;集体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财务管理
2021年11月8—11日,随着党的六中全会召开,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农业管理方面,会议明确了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认识“三农”在“两个大局”中的历史使命与战略地位。在新形势下,既往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必须随着政策要求动态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机制。
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类别与工作方针
1.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类别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包括3类,分别为大规模企业带动形式、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形式、个体经营方式,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大规模企业带动形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必然催生出涉农企业,具备指引当地农业市场农产品销路的效果。若能由政府指引,充分发挥大规模企业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规模企业与农村生产大户之间建立双向联系,如组成“农产品”协会组织,该组织能促进当地农业资源的流动,发挥涉农信息共生共享的效果[1]。第二,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形式。农业合作社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明确了农业合作社的管理范畴,包括农畜、树木、土地等资源。农民通过参与股份合作,可享受到资源集中管理带来的福利,利于发挥参与个体、整体利益最大化。第三,个体经营方式。所生产的农产品归生产个人所有,以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从组织形式上看,生产经营渠道灵活,且未受到其他管理者的约束,可充分发挥生产优势[2]。
1.2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方针
第一,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作为问题切入点,构建适配度高的农村经济管理方案。采取民主型管理模式,加大培养优秀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以寻求农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平衡点。第二,建立农业产业化管理模式。以当地农村发展特色为切入点,鼓励当地企业及文旅集团参与其中,创造出农业产业化与旅游产业化的管理模式。此外,为农民开展农业相关知识与旅游相关知识培训讲座,提升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第三,合理利用土地承包制度。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为管理核心,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条件下,制定兼顾农民与国家利益的土地承包制度,发挥土地的创收价值。第四,减轻农民经济压力。以减轻农民上缴的农业税收额度出发,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税收体制,建立“专事专办”的奖励制度与农业支补制度,旨在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3]。
2制约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相关因素分析
深入开展新阶段农村改革工作,做好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工作,通过细化分析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尚存的问题,能够重点改革经济管理环节,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工作的外部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三资”管理制度尚待健全并严格执行第三,财务管理理念过于传统。第四,尚未建立畅通的财务资源配置渠道。第五,尚未建立完善且符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体系。
3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预期发展趋势研究
3.1以数字化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质效
未来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向着财务管理信息化、资产管理动态化、分析预警即时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农村集体数字化管理工作更加趋于完善与规范,将有更多的村级管理部门引入农村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实现农业人员信息百分百录入、银行信息百分百开通、农业支补发放百分百到位、账本初始化百分百完成的效果。
3.2更加重视精神效益与团队合作的价值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团队发展的力量,在此期间,团队的个体之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谋发展。
3.3生产导向逐步发生变化
当前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形势更加倾向于数字经济,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中以技术为生产导向,如今转向以消费者需求为生产导向。通过了解生产导向具体转换的特点,可影响农村经济的市场分析与调研工作,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关产业,这也是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走向。
4新时期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的可行性路径分析
4.1提升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
提升认知是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到位了,管理工作者的行动才会自觉。第一,客观分析当前农村工作管理现状,针对性指导并开展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合理规划不同领域的投资管理工作。结合自身专业经济学知识、农业学知识及市场学知识,对资金、物力及人力进行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符合客观需要[4]。第二,加大农村经济管理的推广力度。通过提升当地农民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知,从群众角度获取经济管理工作的支持,为农民利益与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2大力引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前我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若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引进人才。第一,制订吸引人才回乡的相应政策。结合城镇对创业者的补助计划,制订更能吸引乡贤回乡创业的计划;鼓励外出务工者能回乡就业,为当地创造GDP,针对回乡就业单位难以落实的,由政府为其联系好工作单位。第二,开展专职农民建设工作。由政府主导,定期开展经济、农业、技术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旨在培养出擅长经营生产、了解专业技术与热爱农村的新时代职业化农民。通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式,达到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正随着时展而发生变化,在发展过程中,相关学者认识到,过于固化的传统经济管理模式限制了工作开展的深度与广度。在管理内容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陷入瓶颈。通过从管理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农村管理体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把控经济管理整体发展方位。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共性与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而城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制造业、工业等能够创造经济利益的行业为主。现如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为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应与城镇经济管理模式相结合,例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与“三农”创业创新措施并举,发挥城镇优质经济管理资源的辐射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推动力。第二,构建科学发展目标。相较于城镇,我国农村农业基础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零散化现状,无法进行统一管理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科学管理的关键性问题。若想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可通过组建产业发展联盟,促进集体资源共享。在横向产业上,更要发挥出“全产业链”的特点,由一个行业带动多个行业发展。根据每年国家对农业政策的不同,修正并制订使其能科学发展的目标纲要,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经济管理朝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5]。
4.4创造数字化的农村经济管理方式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达到提升农村经济管理能力的效果。例如打造农村信息交互平台,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放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及官方网站中,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4.5加大力度发展当地特色文旅资源
以因地制宜的理念,加大特色农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助于为农民提供全新的创收渠道。以民间工艺(剪纸、年画、刺绣)、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民俗节庆(客家艺术节)、地方饮食(梅州菜、地方菜)、地方曲艺(地方剧、山歌)、地方建筑(寺庙、城池、桥梁)等不同角度对当地特色文旅资源进行开发,并对文旅资源不断创新,保持产品持久的吸引力。
4.6加强集体资金管理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关乎农村社会稳定性的关键问题。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当前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财务关系与管理内容也发生变化[6]。对此,如何建立健全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水平。针对集体经济中所涉及的投资监督与筹资管理工作内容,应对此方面内容展开细化管理。以减少税收风险、强化成本意识的形式,进一步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财务预测工作做细、做深,并将工作的开展水平纳入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的范畴中。第二,构建新型经济管理理念。可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财务公开及民主理财为主、以数字化处理为主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财务管理的价值管理性特点。第三,管理模式规范化。将各村级收入每月汇总1次,并保证所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合理制订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例如属于集体的专项资金必须保存在专门的存款账户中。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转归,应在会计分录中明确体现;严格控制各村的非生产性支出情况,根据各村庄的经济规模不同,对每个村庄非生产性支出的上限进行界定,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减少办公室支出费用、招待费、差旅费等投入资金量。
4.7构建新型农村产业链
农村产业链的形成需多方协作,方可形成管理闭环,发挥管理效能。通过建立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双方的经济效益,最终可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议从如下几个角度构建新型农村产业链。第一,创新农产品的营销方式。借助抖音、快手、淘宝等网络直播平台,对农产品进行营销。相关企业可通过打广告的形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二,建立农产品营销平台。以增加农产品销路为出发点,使农产品处于自由流通状态。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可建立商品配送平台,促进当地合作社与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农产品自产、自营、自销的效果,减少中间商赚差价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应充分预估未来农业农村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风险挑战,分项目、分类别、分行业细化发展,可以切实提升农业经济指标。
4.8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以转变、拓展、提升为战略,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二,要把农业产业以及农业产业的功能与市场相结合,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稳定性水平。第三,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例如合理分配农村劳动力资源,让更多富余的劳动力资源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效益。减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以政策的形式让更多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家乡。改变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将其转化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在党的六中全会背景之下,国家农业农村部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农村经济管理者应以此为契机,认识到制约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相关因素,分别从加大对集体资金的管理力度、重视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提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提升农民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等多角度出发,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升为科学化的管理系统,更科学地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农业更好地造福于人民。文章虽提出了现阶段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与针对性解决策略,但仍需认识到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变,在落实任何一项策略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及时修正、及时整改的工作方式下,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红蕾.农村经济合作社企业化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2021,9(6):92-94.
[2]梁筱聃.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4):174-175.
[3]张建萍.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农业,2021,5(3):66.
[4]李叶.浅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21,7(3):131-132.
[5]聂星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6(4):54-55.
论文摘要:我国作为世界级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的首要突出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农村教育改革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为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强农业教育改革,提高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农村教育离不开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而农村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农村教育的指导。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我国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之间的管理,并针对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作用。
前言:我国作为世界级农业大国,全国大概有65%的人口源自农村。因此,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的首要突出问题。而同时,农村教育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者尤为积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的经济的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问题更是得到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加强农村教育改革,以此提高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早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首要工作之一。
1.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
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区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相互循环的良性系统。农村教育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农村教育和区域经济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系统循环不畅,影响到国家到农村的整体规划,良好发展。因此,农村教育与农村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内部联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建设的重要互动机制。
从农村教育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一方面,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是决定农村教育改革实行情况好坏的重要条件。农村对教育改革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要以经济水平作为最基础的保障,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动力;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改革的大力推广,也完善了经济结构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使农村面临更多的经济业务范围。而经济收入的渠道增多了,自然人们的生活也得以改善。
2.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
2.1 农村教育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村教育结构早已不能适应时下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农村教育落后遏制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现象普遍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农村教育体系中,缺乏美育教育老师。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老师充足,但是音乐、美术、体育等美育老师,师资严重不足。造成农村无法全面开设学生应有的教学课堂,不能做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二,农村教育教师团队现状颇令人担忧。目前,农村教育中许多教师一人兼任数值,例如,语文老师兼任体育老师或者是美术老师等等课堂教学,造成基础知识教学与艺术教学,缺乏系统专业的教师做指导,形成农村教育分流困难,无法落实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由于农村教育结构的缺失,严重造成农村素质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无法做到想协调。
2.2对教育的不重视和教育经费的缺乏,造成农村教育的缺失
据我国教育权威部门统计,一个学生从接受学前教育开始到完成高中素质教育,平局每年的最低投入约为2千左右,而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约为1万元左右。而接近50%的农村家庭拥有两个孩子,一般家庭对这种规模的教育经费已经难以承受,要支付两个孩子教育经费的农村家庭,更是难以承担,对于这种规模的开支,早已超出他们的最大承受能力。就造成农村家庭无力送他们的儿女去接受高等教育,部分学生也存在中途退学的现象。
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随之为农村的家庭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农村家庭生活好了,但是对教育的观念仍旧未改变。虽然农村父母可以负担起教育索花费的费用,但是让然为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部分农村父母,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是靠天吃饭,靠地赚钱,经济收入增多了和教育无关。对于个人经济的增长属于更多劳动力的在地工作的结构。正是因为农村父母对教育意识的单薄,不肯为农村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条件,也造成农村教育往往不能符合农村的经济发展的需求,长久以往势必遏制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与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3.加强农村教育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的几点建议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在我国领导、政府的大力促进之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遏制教育发展的成因,给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瓶颈,解决工作刻不容缓。
3.1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重新定位农村教育结构改革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现状,为农村建立良好的经济结构、良性循环机制,势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手段之一。因此,针对农村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工作,也势在必行。在农村教育改革中,应该重新构建农村教育提醒,将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农民对自己教育的实际需求是上入手。对学校的教育机构开展,灵活式,开放式教学和对学生的跟踪式服务。
3.2 加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师资力量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经费不足,农村家庭无力承当教育支出的情况。我国政府,因该发挥政府教育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做好教育保障工作,以政府强制手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有困难的家庭,免受学生的杂费,提供住宿伙食费,帮助其完成学业。同时,加大教育重要性的宣传,让农民正确认识到农村教育对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科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所长,以学致富。从而有效的做到农村教育的大力推广。
同时,提高农村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完善农村教育体系的各个专业的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以此吸引更多专业、合格的优秀教师支教到农村中来。在完善各个学科专业教师的同时,也完善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农村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与农村教育改革的良好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内在联系。农村教育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引导力,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又是农村教育改革赖以生存的基础支撑力。因此,加强农村教育改革,以此强化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21世纪农村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前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龙井仁. 论农村教育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J].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3) .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城乡经济并不会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自动趋于协调发展。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协调,需要政府对农村发展给以政策扶持和引导(李树,2009)。近年来,伴随着“三农”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逐渐成为整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刘健,2008),但其发展速度仍相对缓慢。从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到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都在逐年下降。政府财政支农和金融机构贷款成为国家促进农村经济方法的重要方式。但是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金融机构对农业及乡镇企业的贷款总和仅占总贷款额度的4.96%,财政支农也仅占财政支出总额的6.5%。
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研究的热点。然而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关系的专门研究却起步较晚。2005年美国《农业金融评论》综述了过去35年在农业金融方面的专题研究,也就是说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对农业金融的专门研究也不过三十多年(曹协和,2008)。在国内,由于学者们采取的方法、选择的变量对象以及时间长度的不同,使得关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结果截然不同(刘健,2008)。
一部分学者认为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影响不显著,甚至有抑制作用。邓莉(2005)借鉴金融结构论的思想,采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研究重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业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金融的依赖程度也不高。谢琼(2009)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非但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反而在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化和农村消费方面存在消极影响,农村金融制度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存在偏差。金融支持除了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外,还包括政府的财政支农。农业财政支出是农村重要的公共资源,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来源(温涛,2005)。邹小勤(2008)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农业财政支出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共产品经济正外部性不显著。温涛(2005)运用中国1952―2002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不仅无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而还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资金配置低效率的双重瓶颈,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决非简单的注入资金的过程。
另一方面,大量学者却认为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李学春(2009)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发现从长期看,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功能发挥无关;但短期看,中国农村金融功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也有学者是从特定省份或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的。王俊芹等(2009)以河北省为例,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有一个滞后期。冉光和(2008)则针对山东省1981―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是高度正相关的,说明如果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良好,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陆美娟(2009)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江苏省13个城市在1996―2005年农业产量与相关金融支持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苏南地区农业总产值总体变化不大,其中苏南每年金融支持量的增长速度缓慢则是重要原因之一,而苏中、苏北地区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因为金融支持量的增长速度相对比较显著。
尽管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内容各不相同,由于研究视角、模型设定、变量选取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差异。本文将结合典型相关分析和协整分析,首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初步检验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抽取出能决定性地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支持力度的典型指标,然后运用协整分析,试图从一个综合的角度来考察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的关系。
二、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变量设定
1.金融支持指标
本文所指的金融支持包括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以及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一方面,农业财政支出是农村重要的公共资源,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来源(温涛,2005)。另一方面,信贷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而乡镇企业在我国的独特经济运行形式也使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本文选择国家财政支农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费(X1)、基本建设支出(X2)、科技三项支出(X3),以及金融机构农业贷款(X4)和乡镇企业贷款(X5)作为衡量金融支持力度的五个指标。
2.农村经济发展指标
为了相对全面地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本文选择了代表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农林牧副渔增加值(Y1)、反映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的农产品出口额(Y2)和农产品进口额(Y3)、反映农村市场完善程度和消费能力的农村消费品零售额(Y4)。
(二)数据来源和数据平减
本文1990―2010年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1990―2010),财政支农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农产品进出口额、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农林牧副渔业增加值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0)整理而得。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以1978年为基期的平减指数对所有数据进行平减处理,使各指标在时间上具有可比性。
(三)典型相关分析
1.组内变量相关分析
分别对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的指标进行巴特莱特球形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和表2。
表1和表2的结果表明两组变量在组内都具有相关性。接着计算方差膨胀因子,可以得到两组指标的组内变量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组间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Pilal迹检验、Hotelling―Lawley迹检验、Wilks检验和Roy最大根检验,发现各统计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如表3),因此可以表明组间变量也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可以对数据进行典型相关分析。
3.典型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利用SPSS13.0对两组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输出结果如表4、表5:
从表4可以看出,四对典型变量中,第一对的典型相关系数达到0.979,属于强相关,而其他三对典型便来能够的相关则相对较弱。这一点从表5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显著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第一对典型相关显著。
表6的结果表明,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的线性组合为:
U1=-0.495X1+0.075X2+0.095X3-0.527X4-0.265X5
V1=-0.874Y1-0.448Y2+0.521Y3-0.236Y4
4.冗余分析
从冗余分析结果发现,金融支持变量被自身的第一典型变量解释了75.1%,被农村经济发展指标解释了72.0%;农村经济发展变量被自身的第一典型变量解释了82.9%,被金融支持指标解释了79.3%。因此认为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5.结果分析
从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显著性程度和第一典型变量的线性组合可以认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仍主要由农林牧副渔业增加值决定,财政支农中对农村基本建设和科技三项的投资与金融支持的相关程度较小,且与农林牧副渔业增长值呈负相关,但是财政对农业生产的支出及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及农业的贷款都与农村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即这三项金融力度的加强会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取Y1,X1,X4,X5四个指标继续深入进行协整分析。
(四)协整分析
1.模型设定与OLS回归
根据上文的分析,分别对Y1、X1、X4、X5取对数,并选择基准模型:
LnY1=C+a1lnX1+a2lnX4+a3lnX5+ε
其中C为截距项,ai为相应的弹性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协整检验之前,为了考察前面所讨论的Y1与X1、X4、X5是否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首先运用对最小二乘法上述模型进行估计,Eviews5.0运行结果为:
LnY1=4.7527+0.1944lnX1+0.2119lnX4+0.1055X5
(17.6029)***(2.4994)**(3.2423)***(2.2254)**
R2=0.89D-W=0.68 S.E=0.085F-statistic=48.25P(F-statistic)=0
其中括号内为T统计值;“***”、“**”分别表示1%、5%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从方程可以看出每个回归系数都具有期望符号,各个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整体也显著(P(F-statistic)=0)。
2.ADF检验与Johansen协整检验
在具体应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为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出现,首先必须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法检验平稳性。
从表7的检验结果可知,这些变量在5%的临界水平下都是以阶单整的,而其差分均是平稳的,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即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8。
从表8的检验结果可知,至少存在2个协整方程,说明这些变量虽然是非平稳的,但它们之间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选择最大特征向量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长期协整方程。由Eviews5.0可以得到协整方程:
LnY1=4.2758+0.1279lnX1+0.3544lnX4+0.0803lnX5
(0.0942) (0.0447) (0.0347) (0.01755)
3.结果分析
可以看到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法估计的长期均衡关系与采用OLS方法估计出的回归系数非常接近,由此说明,协整方程真实地反映了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这也验证了前面典型相关分析得出的农林牧副渔业增加值与财政支农支出、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的贷款以及农业贷款呈正相关。同时可以看出,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弱,说明目前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还有待加强。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以上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国家财政对农村基本建设以及科技三项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两项指标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抑制作用。
二是我国农村市场依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依然较小。
三是农村经济增长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支出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二)政策建议
1.加大农村基本建设和科技三项财政投入
农村基本建设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科技发展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我国应该在财政支农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调整支农配置方案,加大对农村基本建设和科技三项的支持力度。
2.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2009年5月,我国农村消费增速首次快于城市,农村消费市场潜能正在逐步释放。因此,抓住当前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将十分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增长。
3.鼓励乡镇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增长
虽然目前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仍然不够,但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农业贷款更为显著。因此,应该在加大对农村乡镇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科技和地理优势,带领农民科技致富,减轻国家财政支农压力。
【参考文献】
[1] 王俊芹,宗义湘,赵帮宏.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9(2):31-37.
[2] 陆美娟,左平桂,张兵.江苏省金融支持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1):146-150.
[3] 李树,陈刚.国外财政支农的经验与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9(2):71-73.
[4] 黎翠梅.地方财政农业支出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J].中国软科学,2009(1):182-188.
[5] 李学春,王家传.中国农村金融功能发挥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3):28-30.
[6] 谢琼,方爱国,王雅鹏.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了吗?[J].经济评论,2009(3):61-66.
[7] 刘洁.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J].农业经济问题,2008(S1):11-13.
[8] 冉光和,张金鑫.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6):47-51.
[9] 焦兵.东、西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2):70-72.
[10] 邹小勤.结构失调与效应弱化――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探析[J].特区经济,2008(3):178-179.
[11] 钟文明.财政支农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6):2557-2559.
[12] 温涛,王煜宇.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模式的经济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18-27.
关键词:农村金融;新农村建设
1农村金融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1.1农村金融促进乡镇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通过农村金融信贷的支持,中小型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利用获取到的资金发展起了自己的业务。随着规模和业务扩大,以及为了满足适应市场化和国家化的需要,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小城镇建设,从而带动了企业产业的发展,这些都归功于农村金融的支持。
1.2农村金融带动了农村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在“三农”的开展过程中,引进农业所需要技术、购置优良品种和进行农用设施的改造以及聘用技术人员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将给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步伐。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农民需要农村金融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生产
农民发展农业、养殖业以及扩大生产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金的来源就依靠农村金融来解决。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在仅仅满足于以往的贷款和还款业务,更加倾向于更丰富和方便的服务,比如:结算业务,投资业务等等。农民的生产生活、收入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农村金融有直接的关系。
2农村金融发展和改革的建议
2.1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实现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均衡发展
金融和经济发展是离不开,是一个整体,经济决定金融,没有一个个的经济体,金融就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现象,只有不断地通过在供给中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在需求中提供更多的供给,才能真正的解决这一问题。
2.2建立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农户和企业发展多层次性和多样化的要求,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竞争性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农发行逐步开展信贷以外的咨询、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金融业务,以增强其盈利水平,催进其可持续发展;开发适合新农村建设所需金融品种和服务,使农村金融资源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贷款的风险管控机制,遵循信贷资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协同运作,能够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2.3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为农村金融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强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为农村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依据,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更加灵活的担保机制,为贷款发展农村经济扫除障碍。新晨
2.4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金融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性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其作用,同时要重视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引导,加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放宽市场准入提交,杜绝非法操作,使其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3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和发展适合新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的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满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雅丽.中国农村金融成长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关键词:农村金融需求;农村金融供给;金融改革
1 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历程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需求的变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成立阶(1978年至1992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使得原有城乡合一的金融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由此我国开始了第一轮农村金融改革,恢复农村金融并成立了新的农村金融机构。这一阶段的农村金融改革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呈现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良好互动局面。 然而,农村金融体系中仍存在一些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2)“三位一体”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阶段(1993年至 2002 年)。1993 年,国务院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标志着农村金融新一轮改革开始。 这一阶段的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 但是其实践运行与政策意图大相径庭, 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反而日益突出。
(3)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阶段(2003年至今)。2003年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国家将经济发展的重点重新确立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而农村金融网点覆盖面低,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效率不高、服务不到位以及缺乏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2 农村金融改革面临问题
2.1 资金来源有限
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东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这使得非银行机构参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限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同时,由于银行资本的逐利性,大型商业银行缺乏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动力。另外,由于人们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是比较陌生的,客户认同度较低,因此农民不轻易将存款存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2 经营能力不足
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较为简单,创新能力不足。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指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品种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39%的被调查者认为已开办的业务品种不能满足客户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监管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仍存在监管资源配置不足、监管指标并不完全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等问题。
2.3 人员素质不高
一般来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从发起方金融机构抽调到各地的资深从业人员,另一种是新聘任上岗的应届毕业生。前者金融从业经验丰富,但对当地情况不熟;后者刚上岗,金融从业经验缺乏。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其选择优秀员工的竞争力更加是相形见绌。鉴于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很难招聘到优秀的员工,导致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3 农村金融改革几点建议
3.1 适度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培育农村金融竞争机制
培育和发展具有多样性、竞争性和高效率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是改善农村金融供给的基础,要适当放开农村金融市场,放宽对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的限制,扶持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发展。
3.2 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加大支持“三农 ”
合力对农村银行类金融组织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位,构建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非正规金融为补充,既有竞争又分工协作的农村银行类金融体系。
3.3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农村经济是所有关于农村区域的一切经济活动,或者与所有经济体相关联的一切农业生产活动,所以农村经济关系代表着农村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自从我们经济腾飞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也得到了相应提高,特别是以小区域的农村经济体,数量之多,奠定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在最近一些年,农村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加快,初步统计已经发展到了19060多个。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急速增长时期。深思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农村城镇的特点是级别低,数量多,它围绕着城市的边缘,作为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纽带。农村城镇化使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发展,从而达到了农村与城镇人口的比例相互平衡,这对经济平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样一来使农产品的销售更加畅销,也极大增加了农业人口的收入。所以促进农村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阻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农产品质量太次
随着贸易在信息时代的影响变得国际化,我国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涨幅达到几倍。但是由于我们地域广阔,农业产品分布较为分散,直接导致农产品供应不及时,从而造成产品滞销。又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品众多,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生产技术和技术设施相对比与国际水平还是远远落后,这就暴露了我们农业品质量问题,使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失去了竞争力,这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现代社会,人民越来越注重健康,所以质量问题至关重要,农产品质量不达标,就难以被消费者认可,这直接断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
(二)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长期不足
农村的经济投资力度不够,这直接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自身资金有限,另一方面是引入资金不够。由于农村生活竞争力相对城市比较低,所以产生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间接地使农民安于现状,这?哟蟠蟮慕档土伺寰?济的发展速度,所以积极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占有特别重要的因素。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我国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落后,农业的经济结构生产不合理,缺乏有特色的主产品,农产品基本都是自产自销,小农思想,很难发展农村特色,在向外拓展农产品市场存在很多阻碍。
三、对于改善农村经济的建议
要想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合理的制定方案,来改善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我国的农产品在质量方面还是比较落后,如果依然使用陈旧的方法和设施,那么质量是不会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因此要积极学习国际化先进技术,引入高科技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于质量的要求,这样才不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尽量做到供需平衡,看清市场,使得农产品不滞销,物有所用。
(二)改善农村思想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首先要增强农民的思想素质,改善农民的思维方式,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政府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调动农民努力搞好农业生产,让农民都具备一定的团队感。要多传授于农村人员农业技术,可以多组织农业培训课,不断促进农村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为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以及科技意识,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快速有效,让人人都为农村经济尽一份力,建设社会新农村,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要求也随时增多,要随时掌握市场经济需求,根据市场供需,制定对应方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得农产品生产多元化,充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满足市场所需,生产链才能保持良好的活力。
(四)对农村发展制定优惠政策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减免农民各种税收,增加扶持政策。如今物价飞速上涨,农业生产成本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翻了很多倍,以往的对农扶持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因此政府应该投入一定的扶持资金,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生产负担,这也间接地促进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热情度。只有从扶持农业这个切入点入手,才能彻底打开农村经济翻天覆地的改变。国家只有把经济基础做牢靠了,人民生活水平太能达到新高峰。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十分的落后。一是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比较的落后,据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我国农村尚有46%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在农村电网建设方面尚有10%的农村没有被大电网覆盖,而在农村通讯网络建设方面,尚有30%的农村没有被光缆覆盖。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我国农村水利、电力和通讯网络建设十分的滞后。二是农村道路建设十分的滞后。在之前农村地区流行着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以发现道路交通对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道路建设十分的落后,这主要的表现为道路的承载量十分的低,道路质量十分的低,道路宽度十分的不够,道路交通网的结构十分的单一,并且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还没有通公路,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依然有7%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道路交通建设的滞后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2.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的落后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落后,与我国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大形势十分的不相符合。具体来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主要的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生产力发展落后是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当前很多农村地区还处在“靠天吃饭”和以牛、铁锨等为主要生产工具,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的传统农业时代,农业产出一般是满足自己需要。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都不发达。而在农业方面也存在着结构单一的问题,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发展都比较的滞后。三是农村市场发育程度比较的低。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依然以集贸市场为主,并且这些市场也不规范。四是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的低。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口多,山岭多,资源十分的丰富,但是由于交通等各个方面的限制,造成我国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比较的低,造成大量的资源闲置和浪费,资源优势不能转化成经济优势。五是乡镇企业发展十分缓慢。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地位十分的重要。但是由于规模小,经营模式落后以及融资难等问题的影响,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比较的缓慢,并没有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六是农村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比较的低。对外开放程度比较的低至今依然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对外开放程度低导致大量外部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所用,农村市场也不能与外部市场进行对接。
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举措
面对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提出如下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首先就要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着眼于当前问题的解决,又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一方面注意提升道路交通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尽快实施“村村通”工程,保证道路覆盖全部行政村,还要积极打造乡村与城镇之间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最后要进一步健全农村水利、电力和通讯网络建设。在保证自来水村村通的基础上,保证农村生活用水的质量。进一步加快农村电网建设,一方面要对没有通电的村尽快的通电,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农村电网的升级换代。再就是完善农村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加快实现农村信息化。
2“.转方式,调结构”,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就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式经济转变。具体说来,一是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首先要大力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其次要进一步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实现生产工具的信息化和机械化;最后要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二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业,实现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三是进一步发展农村市场。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管理,建立良好的农村市场秩序;其次要积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资源市场等,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最后还要加强各个农村、市场的联系,形成乡乡、乡镇、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四是加大对农村资源的开发。在建立生态保护和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要加大对农村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五是进一步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首先要尽快出台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协助乡镇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其次要进一步扩大乡镇企业的经营规模,推动产品多样化。最后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积极引进人才,用人才建设带动企业发展。六是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全面提升农村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一方面农村应该主动的打开市场,把各种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以及国外市场的对接,积极地走出去,在外部竞争中提升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结束语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措施
0引言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农村地区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改进传统落后的经营发展理念,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城乡差距
就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城乡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国家以及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其能够迎头赶上,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但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理因素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影响,教育水平落后,急缺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以及劳动人口,经济水平难以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整体增长幅度较小。而此时,城市经济正呈递增式增长,农村人口不断的流向城市,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相比之下,农村经济被远远的抛到后面,使两者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1.2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制约性
随着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基础建设不断的完善。在城市当中,由于城市规划因素的影响,可供选择的工业用地越来越少,再加上市区内的租金较为昂贵,使得许多工厂开始改变战略方向,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大量占用农村的耕地以及农业场地,使得农村的农业用地更加的少,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活动。此外,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上,仍然采取着分散式的劳作方式,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阻碍了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也无法投入高科技的农业技术以及设备使用到农业经济发展当中,使得农业生产无法实现机械化发展。
1.3农村人口分层结构出现分层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管理与专业型人才,但很多地区农村生产经营过程中,个人利益却得不到保障,使得农村经济停滞不前,使农村社会出现分层,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与管理。随着现代工业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各种变化,使得农民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之外,有了更多的就业和创收机会。农村居民之间或农村区域内农民与各别群体之间出现了经济阶层的分化,农村人口结构分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分层群体属于弱势群体,利益保障性问题应引起重视。
2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2.1提供制度保障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现状而言,应当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逐渐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针对出现的问题要从根源上解决。要紧跟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对农村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形成一套适应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提升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效率,帮助农业生产更加的规范化。利用制度保障农民的利益,使得农村经济健康和谐的发展。
2.2创造经济发展条件
新模式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思想上逐渐改变农户的发展观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并对未来发展模式进行细致的规划,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调动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不断创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以及可能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使农村经济发展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逐渐踏入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提升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2.3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农村地区进行数据调研,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对目前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引导农村经济逐渐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发展现状。此外,在农业经济管理当中,要考虑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3.1加强管理人才与农民的教育培训
只有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才能够将各项政策更好地落实到实际的农业生产经营当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管理人才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想要使得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稳步增长,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招聘的方式获得综合型专业人才,并对现有的管理人才,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逐渐提升其综合素养。对于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应当组织培训。通过不断地强化工作人员的个人专业能力,帮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技术,科学有效的方法,以及机械化的运营管理模式,逐渐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3.2加强环境保护
就目前农村地区发展现状而言,许多地区已经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且环境保护是农业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以往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当中,化学药物的使用较为频繁,严重损害了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空气质量被严重污染。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再来开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只是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生态平衡,应当根据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地调整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利用相关资源。
3.3完善管理制度,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根据农村经济管理与农村经济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是存在许多联系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只有真正做到改进传统管理理念,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够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应当逐渐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对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数据调研。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对相关农产品要进一步加工甚至是扩大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保障食品的安全,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农民的收入翻倍提供基础保障。
3.4拓展融资渠道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资源缺乏,且受地形气候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较为艰难。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我国相关部门也极为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其资金的投入不断的扩大,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税也被逐渐剔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了物质基础的保障,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前景更加的广阔,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显然只靠政府的单方面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农村地区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国土面积,大部分的人口仍然处于农村。因此,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不断地拓宽资金渠道,除了政府的资金拨款之外,还应当积极发挥社会各界组织以及企业的作用,吸引更多的资本。政府部门应当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不断地鼓励企业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投资,加强农业企业的开办建设,如食品加工厂,养殖场等。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当中的资金问题,还能够为广大农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挥剩余劳动力的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4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也应当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新时期下的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就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不断的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逐渐完善农业经济结构,提升农民的专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 优先序
一、引言
有关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方面,戈德史密斯最早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总结出各国金融发展与现代经济增长方面带有的规律性的趋势。其后麦金农与肖分别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赫尔曼等人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重要作用,认为有选择的政府干预有助于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农村经济的特性、“金融抑制”、资本的“趋利性”和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使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大批退出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弱化趋势。因此,如何通过适当的政策设计让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服务,使其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的需求发挥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宁波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试图在制度上对当前的农村金融支持提供发展的优先序依据。
二、宁波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
1.宁波农村经济的特点
宁波经济一种外向型经济,有天然的深水港,贸易发达,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宁波的农村经济也是一种外向型经济。与传统的农村经济不一样,在 宁波X县Y村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村1000余户农民,仍然经营传统农业即农林牧渔业的不足40%,而这40%经营传统农业的农户中有87%主要经济收入为规模养殖水产所得,剩下的13%虽然也经营传统农业,但是规模小、数量少,农业收入平均只占总收入的10%左右。该村中另外60%的农户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制造业的工作,其中80%的人靠办厂生活,不在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多是生产汽车零部件或纽扣之类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但销量好、订单多的产品。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出,宁波贸易及物流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其实现了转型。尽管还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但是基本上农村经济已经不是我们传统的农村经济,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从事传统农业如水产养殖业的农户,其中一部分人也有自己的原产品初加工流程。宁波农村经济的这种特点对金融支持的要求和其他地区农村是不一样的,在有限的金融资源约束下,怎样更加有效的配置资金,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这就产生了金融产业发展的优先序问题。
2.宁波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形式有很多,从产业的角度可以分为: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再加上财政支农方面的金融支持,基本上包括了金融支持的各个方面,另外还有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但是由于民间金融是农村内部自发性的是内生的经济活动我们暂且不考虑政策上对其的影响。宁波农村经济现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农户的生产活动基本上分为农业生产性经营和制造业生产性经营。这两种生产经营方式有其各自的特征,所以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也是有差别的。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投资期限长、风险大,但是资金的回报率也高。在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受海洋气候影响,该村养殖虾的农户基本上都亏本,而2010年养殖的虾蟹产量和销路都很好,初步测算其资金回报率都在200%以上。在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户中,60%的人需要资金来扩大规模或需要资金引进新的养殖技术或设备,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曾取得过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现阶段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撤出了乡级营业点甚至某些比较落后的县级营业点。农村现在最重要的正规金融机构只要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是相对于资金需求量庞大的农村经济体,有限的信用合作社显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其次农村房屋及土地产权的不完全、不清晰使得农户无法通过抵押或质押来取得贷款,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户们反映很多时候的贷款要靠村里或镇里的干部或有经济实力的人的担保,这样无疑会加大农户的贷款成本,形成了一种新的租金,同时也无法保证资金配置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中。最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事业单位后,其绩效考核和职工工资待遇都同营业利润有关,因此作为一个理性人,信用社更多的是将农户的储蓄存款拿到工商企业处发放贷款,尽量避开风险较大的传统农业领域,不仅没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反而是从农村“抽血”供应其他产业。基于以上分析,农村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很难从银行产业取得,也不具备发展证券业的条件。所以只能依靠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财政支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直接通过项目投入到农业产业,比如养殖基地的建设投入或农户的免费技术培训等;也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补贴来激励其加大对传统农业的金融支持。另外要大力发展保险业,鉴于农业风险大的特性,发展保险业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有保险的支撑会消除农户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激励农户自身对农业产业的投资。但是低的保费收入赔付比使得保险公司对此并不热衷,这也同时需要政策上对保险业进入农业领域给予支持,如税收减免等,也可以由财政出资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财政支农和保险业的发展对于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要有所侧重,前期已财政直接投入为主,以此来增加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和赢利能力;后期通过保险业的介入来激励农户的自发投资,同时减少财政直接投入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
农村的非农业经营生产领域对金融的支持需求又有所不同。调查数据显示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即制造业的农户中,其中90%曾取得过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的贷款,而大部分人认为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自己的贷款需求,但是该村中的民间金融很发达,亲戚朋友甚至是钱会、合会等的资金拆借活动很频繁。宁波农村的制造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分工程度特别高,多数家庭的工厂产品单一,只做一道工序,正是这种生产单一产品的模式使得他们的产品专业化程度高。但是资金的短缺使得他们无法扩大生产,形成规模经济。当产品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时,显然仅仅依靠农村经济自身的投资再生产无法满足对资金的需求,这就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如果通过财政支农来解决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显然这样发展起来的制造企业不具备自生能力,迟早会被淘汰掉。只有通过政策上对银行业倾斜,诱导银行重返农村扎根,在现阶段农村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情况下其资金回报率必然高于城市里其他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激活农村经济后,将会有更多的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直到城市与农村的资金回报率大致相同。另外也要发展证券业,规范民间资金流转。
三、简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对金融支持的形式有所侧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宁波农村的传统农业领域要优先发展财政支农和保险业;在非农产业要优先发展银行业和证券业。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1.前期要加强财政支农力度,通过加大对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补助激励其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但是要做到补助或其他形式的投入要以其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为考核标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免费或资助农户引进农业技术以及收集相关信息。
2.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保险公司进入农业领域或直接由政府组建保险公司专门为农业保险。
3.在非农生产领域要大力引导商业银行的进入,在政策上为银行在农村设置网点或提供贷款提供方便,吸引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
参考文献:
[1]秦池江:论金融产业与金融产业政策[J].财贸经济,1995(5)
[2]叶敬忠 汪淳玉:新农村建设的优先序[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3]谢婷婷: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J]. 学术交流, 2007(3)
[4]熊军:论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J]. 商业现代化, 2006(4)
[5]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关键词]农经统计;农村经济;重要性;问题;对策
我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仅会影响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活。所以,农业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且是我国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如果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必将会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和损失。而农经统计工作则是为了降低不必要的农业经济风险和损失而开展的工作。农经统计工作作为收集农村经济发展数据的统计工作,其主要作用是为农经部门提供正确的思路和工作方向[1]。政府也可以根据相关数据制订农业发展规划,通过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农经统计工作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农经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农经统计工作来收集相关农业数据,整理出正确的农业数据资料,做出准确的财务资料表,为农经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而为党和政府研究制定农业政策和解决农业运营中的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有效缓解或规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各项风险,从而达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2]。因此,农经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1提高农业经济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农业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农业人口的流动量不断增大,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也各不相同,使得农业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多。但是,要避免农业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开展农经统计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农经统计工作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对比,优化升级农业活动,使各项农业经济活动的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农经统计通过逻辑思维和数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3]。1.2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数据依据。农经统计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业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减少损失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完善的信息统计系统可以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的纵横对比,总结历史经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数据依据。1.3农经统计工作可以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有效的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一直在进行改革创新。创新、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才可以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机制的创新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农经统计数据,可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也可以及时发现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通过对比和调查,提出针对性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途径,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当前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2.1对农业经济统计工作缺乏科学的认识。首先,基层部分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统计意识不强;其次,农业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人员衔接不上,导致统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再者,个别领导固有的传统思想,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农经统计工作不够重视。2.2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当前我国的农经统计工作没有一个完整合理的管理体系或者有体系却没有正常运行,无法对农经统计工作有良好的保障作用。数据证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经统计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和统一领导的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出现经费花销作弊的情况,而且在人事使用上也很难做到人尽其用,甚至会出现一些身兼多职和挂职的情况。此外,管理体系中缺乏监督机制,无人监督使得农经统计数据信息很容易被人为篡改,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做好农经统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提高对农经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各级农经统计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统计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到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做到科学管理、记录真实,为农业的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促进农业健康发展[4]。3.2建立基层农经统计中心。建立基层农经统计中心是为了提高农经统计工作效率,保证农经统计工作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将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农经统计工作进行集中管理,如对经费和人力资源调配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各个农经统计中心要建立信息化制度,一方面可以使得繁杂的数据信息得到简化,进而使得农经统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各个农经统计中心的合作和交流力度,从而达到互相监管、互相合作的目标,进而为促进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5]。
4结语
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农经统计工作在农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统计数据为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作者:刘艳华 单位:封丘县陈桥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车德彬.浅谈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1):134-135.
[2]廖兵.做好农经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大力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4(12S):133-134.
[3]刘英娜,马丽云,赵庆华.对基层农经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2014(1):66.
关键词:荣昌县;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33-1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经济。本文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就如何有效加快其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1 重庆市荣昌县概况
荣昌县位于重庆市西部。东经105°17′-105°44′,北纬29°15′-29°41′。东邻大足、永川,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泸州,北与内江、安岳接壤。总面积1079平方千米。2002年末,总人口81.03万人,农业人口65.9万人,乡村劳动力36.80万人,耕地面积52.0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79亩。畜牧业在该县农业经济中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经济的比重继续改善,分别由上年的54.6%、36.2%调整为45.7%、44.2%。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市级龙头企业已有2家。
2 荣昌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乡镇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三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机制约束。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接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要求。
3 如何有效加快重庆市荣昌县农村经济发展
3.1 把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点,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要继续按照“抓试点,办实事,上产业,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加大投入,建好试点,稳步推进,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一是巩固提升“三清”工作。二是搞好“五改以建”。三是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四是注重农民的教育培训。同时,把激发农民生产投入热情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上实现新突破。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一是抓好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二是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研究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好方法,切实防止新增加农民债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和农村大局稳定。
3.2 明确思路,抓住产业发展重点,增加经济总量
在第一产业方面,一是继续抓好粮经结构的调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抓好优良品种的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抓好经济作物的种植,提高农产品种植效益,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二是在养殖业上,除继续抓好生猪生产外,应大力鼓励扶持家禽及其他动物的饲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什么赚钱就养什么。在土地经营上,鼓励支持土地有偿转让,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走集约化道路,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商上求突破。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农字号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3.3 改变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统筹城乡居民待遇
我们以荣昌县盘龙镇为例,该镇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进行同等管理,所有在籍人员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等权利、履行同等的社会义务,消除原城乡居民在国家政策限制下实行的二元化待遇。凡在盘龙镇街驻地范围内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可以转为城镇户口。在就学方面,本镇驻地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可就近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与城镇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农民户籍可以在本镇内实现没有附带条件的自由迁移。凡是本镇农村居民,可以在本镇确定的集中居住点建房买房、迁移户口,在全镇进行跨村组流动。全镇的村级干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全镇任何一个村工作。对于符合土地流转需要的,本镇村民在镇政府的指导、审核下可以自由的与本镇村民进行土地置换。最后实现一元户籍管理,全镇实现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等管理,享受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消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3.4 推行“名誉村官”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实施“名誉村官”工作机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化“能人治村”工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让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名气、参政上有水平、发展上有点子的热心人士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为他们提供一个反哺家乡、回报社会的平台,施展各自的远大抱负,以满腔热忱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协助村支“两委”抓好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助推村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实现“选进一个人、联系一方客、带动一方业、富裕一方民”的目标,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安富街道为例,该街道选聘的“名誉村官”政治素质过硬、热心农村工作,有较强的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他们上任后,结合本村产业和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为村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提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资金6.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村级阵地建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450余人,月薪800-2000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支持发展壮大茶叶、花椒、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12000亩;支持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5.8公里、水渠1.6公里、人行便道3.2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文.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性[J].农业经济,2003,(02).
[2]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J].上海农村经济,2000,(12).
[3] 袁钦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八举措[J].农业科技通讯,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