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

时间:2023-07-27 16:24: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的快速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1篇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要实现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完成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创新工作思路,突出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产业化发展,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围绕农民增收,突出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焕发新的生机

要破除传统的“以农为本”思想,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跳出农业看农业,树立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观念,确立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使农业结构向高层化、高质化、高新化升级。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农业化结构调整要重点发展“六大产业”:以设施栽培为重点的瓜菜产业;以酿造品种为主的果品产业;以标准化养殖为重点,以奶牛、肉鸡为特色的畜禽养殖产业;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的桑蚕产业;以速生林为重点的经济林产业和以名特优品种为重点的种苗花卉产业。通过压粮油增经济田、压大田栽培增设施栽培、压分散种植增园区种植、压大路品种增名特优品种、压内销农产品增创汇农业,把产业结构调好、调优、调强。要研究、分析、找准适合我市发展的路子,采取多元化融资、区域化布局、良种化覆盖、园区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等措施,实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

二、围绕农业增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要突出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粮油食品、畜产品、蔬菜、果品、茧丝绸五大行业,着力培育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突出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发挥中介组织在社会化服务、开展行业自律、防止无序竞争、解决贸易争端,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起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的纽带,最终形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组织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三是加快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其一,加快建设有形市场体系。围绕粮油、畜牧、蔬菜、果品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加快区域性、产业特色鲜明的产地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提高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储藏、加工、运输等配套水平,促进农产品流通,确保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充足的原料供应。其二,加快建设农村市场信息体系。现代农业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为龙头。加快建设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不仅要解决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流通问题,更主要的是要围绕市场需求考虑与安排生产经营活动,解决或消除有关决策与管理部门、领导与农村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围绕农产品增效,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全面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要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指标。按照《全国农业标准2008年-2008年发展计划》要求,围绕“菜篮子”产品及名特优农产品、畜产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重点农业园区、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产地市场建立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点,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便捷的监督检测体系;按照提高市一级、加强镇(处)一级、健全完善村一级的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农业技术服务体制改革工作,尽快形成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重点转移到农业标准化的推广普及上来。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菜果瓜、肉蛋奶等食用农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要管住出口,严把进口,标本兼治,严格控制农药、兽药、渔药、激素、添加剂、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超标。

按照“五统一”(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检测方法、统一产品标志)要求,把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无公害瓜果、蔬菜及其它农产品基地建设,由点到面,逐步推开。要大力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工作,在大型批发市场进行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筹建工作,初步建立起入市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农产品质量承诺制度、不合格产品追溯制度及市场信息制度,完善质量检测条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满足质量检测工作的需要。

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实施名牌战略。首先,要抓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鼓励引导生产基地、企业进行商标注册,精细包装设计,为将产品站稳市场、走出国门做好基础性工作;其次,要组织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流通公司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质量认证,树立产品新形象;第三,要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ISO9000、ISO14001和GMP、HACCP质量体系认证,使企业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积极组织我市名特优农产品和加工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评优活动,提高知名度。

第2篇

1研究背景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离趋势对实体经济具有巨大影响。金融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很多学者关注二者的分离,并研究分离原因,试图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2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1)金融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实体经济决定的。实体经济不仅影响金融经济水平,而且影响金融经济质量。此外,金融经济靠实体经济来支撑。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柱,金融经济就无法平稳发展,无法促进经济发展[1]。(2)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反作用力。从某一方面来说,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金融经济源于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金融经济主要是通过贷款、投资券等一系列方式来促进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造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3.1两种经济发展不均衡

两种经济之前是互补的,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且分离的趋势更大。这一现象将会为经济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由于这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同,金融经济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而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如果长期按照这种形式发展,金融经济将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分配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出现,最终导致大量资本流向金融经济市场。此外,实体经济对金融经济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被大大减弱,发展经济所需的基本动力和创造力不足,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协调[2]。

3.2相关制度不健全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最重要的原因是相关经济制度不完善。由于很多国家逐渐取消了对金融经济相关制度的控制,这一举措的实施使得国际资金流动性增加,同时大量的资本进入金融经济,使国内外的贸易总额增加,在引入大量国外资本的同时,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应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3]。因此应该结合当前形势,根据金融经济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制度。

3.3经济度量不准确

经济度量是在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反映市场经济和实际发展情况。然而,随着金融经济不断发展,实体和金融两个经济体开始分离,对经济的计量明显不准确。以金融市场为例,有很多资本家利用市场价差来获取利润。大量资金逐渐流入金融市场,提高了市场上金融产品的价格。影响金融产品价格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中的利益,而不是实体经济。由于金融市场上很多活跃的资金和产品的价格和价值与其真实的价值不对等,使得金融经济出现了表面繁荣的虚假现象,因此实体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就容易被忽视。此时,经济度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导致经济总数值不能确定。

4规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办法

4.1利用宏观政策进行调节和控制

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轨现象严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要想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稳固发展,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适当的控制与调节。要想使宏观政策在调节和控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解决金融和实体经济不协调问题,就要注意以下3点。①明确二者的关系以及各自所处的地位,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本,金融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②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促使实体经济进行资本积累,反过来也会使金融经济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③整治市场秩序,政府部门起带头作用,通过颁布政策和法规达到约束和规范的目的。

4.2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脱轨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比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慢,导致不平衡和不协调现象的出现,其根本解决方法是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力度。而阻碍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资金筹集方面。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筹集不仅成本高,而且筹集渠道少。因此要想使实体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需要做到以下两点。①采取一定措施使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不仅为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提供保障,而且可以在降低资金筹集成本的同时提高收益,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速度。②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中,弥补其在发展方式上的不足。与此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支持性举措,可以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帮助,使得实体经济发挥出原有优势。

4.3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政府应该建立并健全相关制度,使实体经济能够发挥自身作用,为两种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一方面,政府可以放宽货币以及信贷政策。为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已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在这些制度中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放宽货币以及信贷政策可以使金融经济支撑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融资速度,比如适当下调贷款利率,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

4.4促进金融经济自由化发展

由于金融经济比实体经济发展更快,因此要加大实体经济的发展力度。在两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统筹兼顾,在加大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金融经济达到自由化发展。在金融市场领域,应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减少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管控,最大程度获得双赢。

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能源;现代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一、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分析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电力的需要是企业能够完成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的保障。所以,提供电力能源的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企业为现代经济提供基础电力能源

电力企业主要以生产电力能源为主,而电力能源是现代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能源。所以,现代经济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就离不开电力能源。从这一点来看,电力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为现代经济提供了基础电力能源,保证现代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2.电力企业处于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地位

电力企业为现代经济提供基础电力能源,决定了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目前电力能源的支出已经占经济成本的15%,基础地位凸显出来。

3.电力企业保证现代经济有足够的发展动力

电力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了足够的电力,保证了现代经济又足够的发展动力,为现代经济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保证了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从国家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经济繁荣期的企业电力需求通常呈上升趋势,而企业的电力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二、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中作用分析

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从侧面说明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工业企业的了解后发现,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企业对现代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力企业的作用是为工业企业提供电力能源,从这一定位来说,电力企业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而工业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力企业对现代经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保证。我国电力工业在多年的建设中得到了高速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电力企业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充足的电力是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能源和源动力。所以,作为提供电力能源的电力企业,其根本作用就是为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电力保障。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对促进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电力企业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力企业为现代经济提供充足电力能源的同时,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关注电力企业为现代经济带来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电力企业为现代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支撑作用。

三、电力企业对现代经济的促进效果

考虑到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总结电力企业对现代经济发展所作出的成绩,充分认识到电力企业对现代经济的正面影响。经过研究发现,电力企业对现代经济的促进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企业使现代经济发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有力电力企业的支持,现代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业企业的生产得到了充足的电力保障,使工业企业的发展得到有力的支持。工业企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由此可见,电力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电力企业为现代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代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而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必然需要电力企业的全力保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对工业企业的促进作用很大,为工业企业提供了完善的电力保障措施。所以,现代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电力企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2012年1-10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19458.40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5.13%。第一产业用电量547.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4%;第二产业用电量1455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2%;第三产业用电量219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164.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4%。1~11月,全国工业用电量为14358.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2%;轻、重工业用电量的同比增长分别为13.57%和17.33%。

3.电力企业使现代经济具备了持续稳定增长的特性

现代经济要想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需要工业企业和多种行业的有力支持。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电力企业作为重要的一环,为现代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优质稳定的电能为现代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四、结论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电力企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能源企业,对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电力企业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要对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因此,电力企业要想在现代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在追求投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效益。

总之,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电力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电力企业的投入,扩大电网建设规模,合理控制电网建设投资,降低工程造价,努力提高电网投资效益,使电力企业能够为现代经济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能够为工业企业创造宽松的用电环境,保证现代经济能够有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童滨.浅谈供电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2]宁相波,潘洁,任仲平.搞好电力企业成本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安全 政府控管

一、前言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市场,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安全一直是困扰房地产业的重要问题。房地产经济安全受到各种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影响,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局限性,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已经无法自觉自动实现房地产经济安全。因此,对房地产经济的调控与管理成为维护房地产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

二、对房地产经济实行政府控管的必要性

(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土地资源丰富,然而,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现状决定了我国的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少之又少。加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迅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人口仍旧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因此,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发展、经济增长造成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现实决定了土地总处于稀缺状态,而且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改造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土地将成为越来越宝贵的资源。又由于土地利用状态更改的困难性,一旦土地作用于某种用途,其利用形态就基本固定,很难更改。如果强行调整,其调整所花的费用相当惊人。因此一旦土地配置失误,对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无可挽回的损失,为了合理、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杜绝土地浪费,政府控管是必不可少的。

(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和基础性产业

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是人们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活必需品。房地产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载体,是城市经济活动的重要物质要素。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城镇面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城市产业链,在房地产业开发、经济、消费过程中,涉及到建筑、建材、能源、交通、冶金、化工、电子、通讯、轻纺及家电等 50 多个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它的发展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共同繁荣。同时,房地产业也是构成社会财富生产的重要部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性和基础性产业。房地产业产值 占G N P 的比重一般都在6%-12%左右。

(三)房地产业的自身特点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其能够有效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其自身拥有着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特点。房地产投资具有资金需要量大、开发经营周期长,变现性差、不可移动,寿命周期长、综合性强寄投资额大,政策影响性等特点,同时房地产投资又是高风险、高回报行业,房地产投资的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投机性和风险性,这些都要求国家运用政府控管手段减轻房地产业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保持房地产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避免造成一些国家由于房地产业违背客观规律发展而出现泡沫经济。

三、加强房地产经济安全的政府管控的措施

目前,我国政府对于房地产经济安全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有:控制土地批量、税费、利率、贷款、保险、公积金管理及价格管理等措施。为保证我国房地产业的经济安全,政府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十人重要,但基于我国目前政管控的现状,也应对相应的管控措施加以重视,以便更加利于对房地产经济安全的合理管控。

(一)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的紧密配合

只有房地产的经济安全得到保证,才能够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种已知或未知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将显得十分有必要。在市经济下,房地产经济安全不久需要自我调节,而且还需要政府机构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政府在对房地产经济安全进行管控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宏观调控措施,对于微观调控措施也需提高重视度,使两者能够在紧密的配合之下,从而加强房地产经济的安全。

其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指其采取相应的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合理的干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针对房地产业整体的调控,其能起到大的主导作用;而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政府也应该采取微观调控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每一个交易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并能过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并导正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政府将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的有效结合,从而使政府对于房地产经济安全的管控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分析市场形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引导与作用,使得房地产经济具有巨大的波动性,因此,政府在进行控管时,应对当前的房地产形势进行合理的分析,并看清当下时段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走向,再根据不同的经济波动原因采取相应的管控对策。

政府在对房地产经济安全进行控管时,也应对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详细分析,当国民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发展不一致时,则需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调控。如由供需关系所引起的房地产经济波动,并出现房地产经济超过国民经济的承载能力时,政府便需及时清理房地产经济中的泡沫,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供给或是增加需求,从而尽量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房地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单纯的经济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因此,由政府对我国的房地产业实行有效控管,才能保障我国房地产也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

1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农业是以可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模式,按照人们生活需求要求,以生态发展为前提,实现满足人们日常农业的生产,保证人民生活基本需求的过程。生态农业以传统农业产业发展为平台,建立起具有现代科技发展体系的加工、生产、销售管理流程,不断完善生态农业发展建设进程,减少污染农药的使用,选用更加具有生态农业发展建设前提的产品,完成对产品品质的有效提升。

2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特点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发展阻力,需要合理的规划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生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尽可能的完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内容。

2.1加强整体规划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对实际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架起整个生态农业产业的长效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竞争机制,尽可能的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实力,确保生态农业的长效发展水平。

2.2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发展

建立生态化的多样发展品质,不断扩展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条件,对比南北区域的生态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对实际的生态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建立符合生态效益整体平衡的标准内容,实现对生态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统一建设。

2.3生态的高效性发展

加强生态高效性的农业发展模式,从传统的生态环境中认识适合生态农业发展循环利用的标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标准内容,不断提升生态农业的发展经济水平。

2.4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农业需要可持续性的稳定发展,建立农产品供需规划体系,按照实际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形成适合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进程,提升生态体系的稳定性,确保生态农业的有效可持续稳定发展。

3生态农业经济的探索分析

3.1促进生态农业结构化的改进

逐步推进农业生态化建设发展,利用现有的生态优势,提升农业市场发展的需求,调整农业产品发展的结构化标准。根据实际的发展竞争力水平,建立符合实际竞争格局的发展内容,加强生态农副产品的结构化管理,从各方面推行农产品的特性形式发展,保证农民的收益,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建立符合企业综合营销的管理模式,解决各种物流推广运输流程,实现对生态农产品的快速发展。

3.2建立合理的农产品融资管理渠道

按照农产品的优势发展趋势,分析农业生态发展的优势,吸引投资,提升农业生产的发展可行性。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不断促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对生态农业经济进行合理的投资。

3.3生态旅游与农业经济的开发

生态农业可以创建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全新管理。例如,生态农家院、生态田园景观、生态农产品采摘等等。从另一个角度吸引游客消费,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途径,确保生态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4农业经贸的国际化管理

第6篇

关键词:山区;农业;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833131

1山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人手欠缺、效率低下

山区的经济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仍然存在手工耕种的模式。在一些山区由于受地形方面的条件限制。

1.2二度加工困难

因为山区的经济落后使得收成好的粮食不能够进行再次加工,因为技术的落后人们不能有效的合理利用粮食作物。

1.3市场体制僵硬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山区的地理位置也成为阻碍农业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交通的不便利,使得山区粮食走不出去。

1.4科技体系不健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山区农民对于现代化科技体系认识不到位,科技意识淡薄,不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更新换代。这也是山区落后的主要原因。

2促进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山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带动,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建始县特有的科学发展观。给建始县的农产品提供有利的产品保证,山区的经济应以高效、增产、质高的发展水平促进山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1先进的政策支持

作为山区的主管部门,政府应该加大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支持,利用优质的条件进行经济的指引,并且应加大力度投资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经济时借鉴优秀的技术,从中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山区经济的指导发展。

2.2突破束缚,改革创新

要想从根本上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从思想上改变传统观念。陈旧的思维方式成为束缚农业经济的主要因素。只有创新思维,改变种植管理模式,应做的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即把农业发展方式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变到依靠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资源利用率上来,由主要依靠劳动力的投入、资金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经营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变到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2.3完善科技体系的建设

完善的科学管理体制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相关部门可以从外部引进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制度的完善。针对性的对山区进行战略方法实施。另外,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对于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进行资金补助。大学生下乡指导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的农业技术已经引进我国农业经济。在农业种植方面,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和专门研究机构的有效配合,培育优良的品种,进行山区种植。在收获时可以对外加工厂进行有效的配合。建立一条龙生产、加工、出售的服务体系。从而发展山区特色食品对外贸易。

2.4服务系统完善

修建道路,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公共服务,扩大信息来源,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以防产业发展的盲目性。在农业管理体制上尝试一定的创新,市场调节优先化,灵活有序的市场调节可以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服务部门进行资产、组织和职能调整,创建服务于产加销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方面也可以实现一定的创新,如可以通过加快粮食流通等重要农产品的流通来强化市场化进程,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解除地区间、行业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封锁,建立“绿色通道”通过加快建立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调控制度,改进市场运行监测手段,建立规范的市场监管机制,确保重要农产品的安全储备和对农产品进出口的有效调控。

3结语

山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的带动,实现山区特色农业建设,最为关键的是发展适合县经济建设的体制。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农产品加工。用现代科技和产业体系提升山区农业的发展水平,用现代化的经营模式推进农业发展,用现代化的理念引领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静,王金霞.浅谈如何发展山区特色农业[J].中国农业信息,2012.

第7篇

【关键词】电子环保设备 优化 新技术

目前我国是一个快速崛起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土地面积和资源占有率都非常低,水之源紧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对资源的的开采成倍增加,废气、废水成倍排放,加之国民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1 我国电子环保设备应用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子环保设备开始使用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经过对电子环保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截止到目前,我国的的电子环保设备在技术、设备和服务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我国主要是对工业污水和空气污染的治理,其他方面的治理力度较小,其中空气污染和工业污水的治理设备占了全部治理设备的一半以上,固体废弃物电子环保设备,噪音污染电子环保设备占的比例非常小分别为5%,6,5%。

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子环保机械产品的国际贸易市场基本仍为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所占领,中国市场重要领域也多被国外技术产品所垄断。我国的电子环保技术多数是引进的国外的技术,进口的电子环保设备占得比例比较大虽然国产设备优势较多,但进口设备仍占据中国大量市场份额。目前我国在电子环保设备上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将环境治理,环境设备的优化提上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出口的电子环保设备也进行了改变,我国电子环保设备的出口不再单一的以出口单机为主,而是向出口单机与成套设备并举的方向发展。但是纵观全局我国电子环保设备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政府的不断投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电子环保设备正逐步走向成熟。

2 电子环保设备的设计优化

我国的电子环保设备的设计应该把国外的技术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进行优化设计,具体体现为:

2.1 符合电子环保的要求

制造电子环保设备选择原材料时应该选择能降解,污染少,可回收利用的原材料,应减少使用对于对环境有污染的原材料,转而使用这些材料的替代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电子环保取材中来。

2.2 符合结构简洁的要求

电子环保设备在设计时应在能正常 应用的情况下尽量简洁,这样可以减少设备的重量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应注意设备的低振低噪音的设计,防止因振动导致仪表盘不准,降低噪音可以在设备上使用隔音材料,从而避免噪音污染。

2.3 符合人性化设计

电子环保设备设计时应考虑以人为本,控制室里使用的材料应具备隔音减震保温电子环保的功能,以方便舒适为基本原则,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

2.4 符合外观精美的原则

电子环保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提现一个城市的形象,电子环保设备的设计水平会提现市政建设的水平。因此在设计电子环保设备时应注意外观的精美,选择合适的颜色,如绿色就是很好的选择,绿色在一定意义上提现电子环保意识,黄色和白色可以作为辅助颜色应用于电子环保标识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环保标准尽量简洁清晰并于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人民的电子环保意识。

2.5 符合智能设计的要求

由于电子环保设备在作业时面临的交通环境比较复杂,因此应设计全自动操作装置,避免分散操作人员的注意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应装置全制动电子装置和故障诊断系统从而避免重复操作。此外还应装置自动倒卸垃圾系统减少人工操作时对人体的伤害。

3 电子环保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3.1 水力透平技术的应用

水力透平装置主要是安装在电子环保设备的透平轴上,是一种具有沿圆周均匀排列的叶片组成的回收装置,他的原理是将流体所具有的能量通过透平装置将其流体的能量转化成动能,然后在用动能冲击叶片,推动叶轮转动,从而驱动透平轴转动。由于水力透平技术不但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提现电子环保的功能而且还能将剩余的能量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水力透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发达国家水力透平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现阶段我国还主要采用反转泵进行能量的回收,但这种装置的回收率特别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水力透平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电子环保设备发展得趋势。

3.2 现代化自控技术的应用

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工业废水的排放对我国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电子环保设备的重点处理工作之一就是处理工业污水,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的大计,工业污水的处理应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设计,以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节能降耗为原则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工业污水的处理力度还不够。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采用新技术优化电子环保设备对污水进行全方面处理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工业种类比较多不同的生产厂家根据污水的种类和成分应采取不同的污水处理方法,实现自动化管理,同时还应注意控制气味噪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采用无污染的污水处理措施,避免在处理污水的同时有产生了其他的污染。

4 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电子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人和自然和平相处就必须将环境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通过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改善电子环保设备加强对废气废水的处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还人类一个干净的世界,造福子孙后代,使经济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虎.关于电子环保设备设计及发展探析[J].科协论坛,2012(13).

[2]李宇斌.电子环保设备集成与系统优化研究初探[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5).

[3]张德顺,戈红学.分析电子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及新技术的采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4(36).

第8篇

镇企管站、园区办半年工作总结

在具体工作上,我们侧重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加快项目建设,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二、注重加快园区建设,为工业经济打造快速发展的平台。 三、注重转变工作职能,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出谋划策。

一是在工作职能上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一批新开工项目分别由副镇级领导挂钩,工业专线的同志作为具体的联系人,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实施企业排找困难、理顺关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是以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做好行业分类,掌握工业发展的走势,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今年共组织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产业结构情况、入园企业投入产业情况等调研分析活动;三是以服务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为企业各种政策的、行业的、科技发展的以及金融方面的,适用信息,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迅速做大做强企业;四是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贴身式服务,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四、注重安全生产工作,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为了确保全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一直将企业的安全生产作为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工作来抓。今年以来,我站配合镇安委会,着重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抓目标责任的落实。年初我们与所有工业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二是抓监督检查。围绕安全生产周和安全月及春节、“五一”、“十一”、夏季高温等重点时段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宣传活动,同时组织开展危旧房屋、烟花爆竹、锅炉、化工企业的各种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三是抓整改措施。通过各项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严格督促整改到位;四是抓业务培训。开展各类专业安全培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形势的要求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列统工业序时与年度指标尚有差距;工业重量级项目、外资项目不多;园区建设由于土地指标的因素和资金的制约,建设的进程还不快;等等。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按照三年倍增的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扬长避短、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为全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9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交通运输来做保障,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及特性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是人们进入全流通时代,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促使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飞跃发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二)交通运输的特性

1、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特性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命脉。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物质前提,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倘若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就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稳健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交通运输起着支撑作用。这表现为:经济开发区的交通路线日益完善以及交通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加大了相互之间的经济交流。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始终发挥着先导性作用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完善,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加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的相互联系;第二,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快速发展、共同进步的保障,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利支撑,同时也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根本需求。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作出规划,合理调整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属于基础性产业,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讲,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样就加大了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对交通运输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倘若没有健全的交通运输做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不会长久。所以,交通运输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人才的流动、资源的配置、信息的传播,这样就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此外,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具有反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后,受国内外需求扩大的影响,运输需求也不断扩大,促使运输行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大投入,交通运输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状态,而且我们不难发展交通运输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相互吻合,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一个高效、安全、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做保障。这主要是因为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加强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能够弥补这个地区地理位置不佳的状况,从而实现各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倘若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不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缩短了不同经济圈及工业区之间的距离,能够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了优越环境。与此同时,便捷的交通对人才的交流、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而且利于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加大了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规律来分析,我们得知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中级阶段,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是应该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然而发展到工业化的后期,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既有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有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就可以让交通运输的速度稍微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此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约为3000亿元,约占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二)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创新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行业包含很多种运输方式,而且不同的管理体制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改革所具备的内外部环境都不相同。加快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严格遵守政企分开、权责一致以及精简高效的原则,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敢于打破行业之间的垄断,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资源配置的作用,以便建立起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三)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结构的调整

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通运输需求及交通模式,特别是现代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据中国物流信息统计表明,在2012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达到了83.6亿元,同比增长10%,可以支撑国内经济7%到8%的增长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1万亿元,由于现代物流即第三方物流还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简而言之,现代物流就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出发点到最终点所包含的一系列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的整个过程,有机的将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结合在一起,融入了当前最先进的供应链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品生产和流通之间的时间,尽可能地降低物料成本,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而言之,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交通运输要想与经济发展相一致,首先就应该为经济发展起到先行官的作用。若我们只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忽视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就需要加大对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逐步降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成本,这样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京,黄谦,吴照章.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06)

[2]王译.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3]王庆云.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综合运输,2009(05)

[4]刁长河.浅谈交通运输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07)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缩短时空的距离,将人们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可以快捷的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就互联网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1.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探讨

互联网最初的发展仅仅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后快速的扩展到一些科研机构,成为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业机构在互联网领域的介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网路的功能也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深入到了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和互联网直接相关的网络购物,网上商铺也已经成为了人们购物的重要方式,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形式。

互联网自从进入到商业领域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成就,对世界的发展都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区域经济快速的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的对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传统区位优势在网络经济中显示出很多的不适应,区域经济中一些经济要素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才能够构建起新的区域区位优势,确定新的发展模式,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慎重思考的重要问题。

2.互联网的发展给区域经济造成的冲击分析

2.1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区域经济中的区位概念淡化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聚集经济优势以及空间优势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互联网不断的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区位因素对于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正在被削弱,区位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内涵。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在是简单的依靠物质资源的投入,更多的则是要依赖于信息和知识的贡献。而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和生产很多时候都需要网络技术来推动,一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正在不断涌现,网络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产业等等正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和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对于区位没有十分严格的限制,能够在全球任何领域开展,这一特征使得传统的区位选择条件正在被淡化,互谅网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大。

另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和对外交流都比较顺畅,这使得企业原先的区域优势被削弱。企业通过内网,可以将各个部门之间很好的协调企业,沟通也更加的便利,办事的效率更高。企业通过外网,通过自身的网站能够获得订单,对大量的外部分散的交易进行处理,同时也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技术支撑,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经济活动跨国界、跨区域变得更加的容易,区位的概念逐渐被淡化。

2.2 互联网下区域经济的范围被重新的界定

区域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其发展的基本理论,最著名的有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另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所提出的梯度发展理论、点轴开发等。

在传统的区域经济的研究中,区域被看作是一个二维的地里坐标,这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情况相互的联系,传统积极生产过程中更加的看重有形的物质。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下区域经济的范围和以往大大的不同。首先是因为资源的概念被大大的扩展,各种要素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一些要素,如资本和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新的经济要素如知识、信息被更加的突出,新的经济要素的流动通过网络空间成本大大降低。网络世界没有地域和国界的差别,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区域经济的边界也早就超过了二维的地里空间,区域经济地域范围的界定越来越困难,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了开放性和动态化的一些特点,这使得传统经济范围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各种经济要素的集聚和组合的方式,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以更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区位的概念。

3.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3.1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的拓展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

互联网的核心就是信息通信,这属于高新技术的范畴,高新技术有着很好的创新性,并且有着产业链长、渗透性强以及关联度高等一些特点。高新技术的这些特点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成为了目前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极大的拓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制造、创意产业和远程教育产业已经成为了区域经济中重要增长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仅是要求技术创新,同时还需要进行观念创新,这就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要逐渐向着信息服务等一些高端领域进行发展,逐步的减少对于能源的消耗和依赖,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3.2 互联网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推动了一些新兴产业的出现,同时还有效的改造了产业,使得产业结构出现了大调整,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了区域经济的结构。使得区域经济向着产业结构高级化、消费结构服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自身的产品进行设计、研发和销售,同时还能够更加便捷的和市场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促进资源和信息流的整合,从而使得企业发展的效率大大的提升。互谅网的发展使得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少,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向着新经济结构的区域汇集,在很大程度改变了区域产业的生产结构,使得区域经济的经济结构更加的区域高级化。

3.3 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在网络时代区域空间对于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小。物流成本的花费也会越来越少,这使得区域之间的沟通可以更加的便利。加上网络技术的推动,创造力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些有实力的中小企业之需要建立网页就可以获得大企业一样的发展机会,这对于处在地域偏远的中小企业来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凭借互联网的优势,区域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有效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4.小结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产业,使得原有的一些产业也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大大的优化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本文主要就互联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了进行了分析,互联网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不断在发展中理解和应用,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令超,翟永龙.互联网发展对我国GDP影响的实证分析[J].现代农业,2009(09).

[2]赵利华,曲日涛,宋海燕.物联网在苹果产业上的应用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

[3]张越,李琪.互联网对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6).

第11篇

关键词:公路运输;区域经济;发展

公路运输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占的比重最大,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最大,主要是由于公路运输方便、快捷、经济、舒适,是连接国民经济发展的桥梁,公路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运输化理论

公路运输的发展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工业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了公路运输体系,运输化是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提高。

(二)脉冲式发展理论

脉冲式发展理论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概括,并被人民大众广泛的理解和接受。公路交通运输业主要分为渐变期和巨变期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在渐变期,通过不断扩大公路交通运输的规模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在这一阶段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巨变期,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完全超过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公路运输不断发展的同时,渐变期和巨变期交替出现,不同程度的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相互作用理论

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者共处于统一的发展状态中。首先,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了区域内各种优秀资源的流通速度,实现了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公路交通运输设施不断完善,加强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往来,增强了城市在区域内的社会市场竞争力,更多的外商到区域内进行经济投资,实现了区域间经济的共同发展;另外,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完善奠定了经济基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公路运输和区域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步。

二、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路运输有利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重工业及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都放在了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位置,减小了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这主要是因为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但是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污染比较严重的重工业也都放在了城市中心。另外,公路交通的发展使新的技术产业得以在区域内发展,提升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产业调整合产业升级。

(二)公路运输的发展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

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首先,节约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公路交通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企业选择公路运输方式运输产品和原材料,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使一些工厂企业都搬到的郊区,郊区的地租水平远远低于市中心的地租,不仅节约了土地成本,还减低了企业的租金,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了经济

(三)公路运输的发展增加了经济的总产值

物流业就是公路交通快速发展带动的一个新兴产业,带动了公路货运和公路客运的有效增长,使区域经济生产的总产值不断提高。

(四)公路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区域城市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外资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完善的公路交通设施作为基础,如今,公路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吸引投资商来本区域投资发展。

(五)减小地区经济差异,实现均衡发展

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实现对不同地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另外,公路运输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实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均衡有效发展。

(六)开放经济市场大门,健全投资环境

公路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可以优化交通运输的网络结构,净化经济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实现快速的转型升级,打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门,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公路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一)对公路运输网络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

公路运输网络布局的不合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够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公路运输的需求,区域内的公路数量很多,但是缺少必要的公路基础设施,对运输量的承载能力比较小,不适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对公路运输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公路运输的针对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公路运输现代信息的能力

目前,公路运输设施比较落后,缺乏现代化信息的管理能力,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公路运输也提出了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公路运输管理中来,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对公路运输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开放公路运输投资市场

公路运输行业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公路运输需要更多的投资量,而且获得回报的周期也很长,因此,在对公路运输投资时,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不断拓宽投资的渠道,利用好政府的投资建设,为民间投资提供发展渠道,在拓宽公路运输投资市场的同时,还可以为公路运输指明发展方向,减少资本的流失,促进公路运输的有效发展。

四、结束语

公路运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且方便、快捷,在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中发展的更为迅速,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处理好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勇.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36(21):133-134.

第12篇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个与环境气候相联系的概念。狭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量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经济发展方式,其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国家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生产向低碳能源生产转变,由高碳消费低碳消费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新型金融方式,其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以及储存技术,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能源汽车节能建筑、节能与减排与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2.碳金融

一般而言,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碳交易的发展,而碳交易的成功又依赖于发达的金融体系。低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发展来的,十余年来国际金融新兴的一种金融,即低碳金融是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碳融资。金融界有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内涵:从狭义上讲,世界银行把碳金融定义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同时,又提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能源连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

3.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互联系

碳金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碳金融之路。金融以经济为核心,低碳经济的发展引导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转变,为与之相关的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促使金融体系由传统金融向低碳金融发展。而低碳经济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机构资金的投入,能够引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量,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成果并不显著。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高碳排放经济仍无法舍弃

我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等,这些能源还在大量使用,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且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还在继续依赖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关键是低碳技术,但低碳技术实现难度大,涉及范围广,严重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低碳技术前期投资大,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我国的高碳排放量经济短期内仍无法舍弃。

(2)我国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持

国外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我国却仅仅希望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来实现低碳经济是不可能的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低碳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低碳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强与国外的在低碳技术开发上的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实现国内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已先后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低碳金融方面和联合国环境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以及《绿色信贷环保指南》等有关指导性的政策和纲要。这些政策和纲要可操作性差,缺少低碳金融的支持性政策,妨碍了金融机构的发展。

(2)碳金融的发展局限

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很多企业对碳金融和CDM的商业价值认识不足;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程序还很陌生;以及碳金融项目本身较长的开发周期、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较高的交易成本等都影响了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参与热情。

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1.加大银行对低碳项目的投融资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拓宽了银行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给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新领域的压力和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银行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分享低碳经济带来的的盛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应该加强在碳金融核心部分的研究,加强对CDM 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的了解,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项目支持的重点,采取积极相应的贷款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相应产业的投资力度。商业银行在开展碳排放交易时,要积极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并做好资金的风险管理,重视潜在的政策风险,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低碳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碳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

碳金融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要以相关政策为支持,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首先政府应该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监管机构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服务理念,转换监督方式,探索监管新思路。有关部门要规范碳金融管理机制,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对相应碳金融业务国家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和完善低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市场运转的规范化;构建国家级碳交易管理平台,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采取一系列经济惩罚奖励政策,包括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政策等,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生态补偿金制度,制定鼓励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培养低碳领域人才,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和理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逐渐建立一个低碳社会。

3.提高碳金融领域的科技水平

政府应该投资建立以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碳基金,以帮助工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捕获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加大产品的生产能源的利用率,废物循环使用,处理温室气体的净化,新能源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掘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大力促进商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在碳捕获、碳储存等领域占领绿色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