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3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方法创新;素质教育;全面分析
语文是我们的国语,语文教学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到大学毕业,不管在哪个阶段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学习。语文又与我们各个学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不能让我们的学生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创新模式。
一、在民勤县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民勤县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主要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
虽然在教育体系改革新的历史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面临许多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民勤县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应试的教学模式。老师上课主要还是采用传授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教师上课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机械记忆的方法对所学的字、词、句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自由,也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抑制了小学生的性格,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课堂产生了“恐惧”,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最终造成学生不爱学习语文,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从小学开始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不晚,所以小学语文高效率的课堂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语文的掌握对于我们理解其他科目的知识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做题中才能抓住重点,全面分析。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方法不得当,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担心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所以老师一般上课都要讲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课堂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突出思想方法。但是好多小学生不会学习语文,认为只要记好笔记就行,对于教师上课的内容不认真听讲,虽然笔记积累了一大本,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有不能及时的进行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并没有在完全理解的基础去做作业。也有的学生在晚上加班加点,白天却无精打采,结果导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环境不能很快适应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和小学阶段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过度的阶段。孩子在幼儿园阶段都是被动的学习,由于幼儿园的孩子比较少,好多孩子语文学习都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所以孩子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主动权。主要表现在上课之前不自己制订计划,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比较陌生,在老师上课讲解的时候忙于记笔记,对于老师讲课的内容没有听出“门道”,所以没有真正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二、根据民勤县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
1.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生的良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当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把课堂的自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科学的获取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不要留到课后,更不要提倡无师自通的学习模式,因为小学的孩子年龄还小,把握不住自己前进航线的方向,需要教师的引航。当然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不能过多的依赖老师,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一旦尝到个人劳动得到的成果,就心情愉快,随之产生学好语文的兴趣和决心。
2.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借助预习中举出的例子,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投影仪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但是在此强调一点,教师在举例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使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提倡让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分层布置作业
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应用到时间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学习中的缺陷,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一定要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教育的背景下,提倡我们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积累情况,倡导分层布置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学优生、普通生和学困生,并且根据分层情况进行作业的布置。这样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发展。作业学生可以力所能及的完成,久而久之,形成独立作业的良好习惯。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首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进行简单的造句和写作、会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输出、对句子的语序和结构有初步的了解等。这些都是小学教师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才是符合教学目标的做法。为了适应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应通过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基础阶段的语文学习。
作者:张芬萍
参考文献:
[1]贾艳玲.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J].快乐阅读,2012,18(3):23-24.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笔记;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充分改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谈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
一、充分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意识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意识、行为、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向学生全面讲述合作学习对与个人发展与全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充分创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
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锻炼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班级内开展团队辩论竞赛、利用专门的课堂实践开展小型剧排演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敦促学生养成做课堂笔记与课后反思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例如,重点词汇、语句的使用方法,成语的运用等,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笔记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学习效率,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四、实现学生的扩展式发展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之内,也可以充分扩展到课堂之外。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语文课外实践,并且对各个小组的课外实践合作效果进行考察。主要可以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课外观察写作、助人为乐实践等,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可以走进生活、感悟生活。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关系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与质量。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探讨科学有效的小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并且不断完善,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的总结归纳研究,充分地将语文教学过程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合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摆脱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理论难以联系实际的情况”,在帮助小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教师要想发挥出语文教学的真实作用,就不能忽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找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交汇点,发挥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有作用。教师要合理地规划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表现力强、形式丰富的特点。还要吸取传统教学过程的优势,在夯实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长处:首先,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凝练,将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元素进行总结归纳,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关联的区域范围,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入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升;其次,通过对教学切入点的总结归纳,将抽象枯燥的语文知识进行具象化处理。如,将课文中介绍的知识和多彩多样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进行思维的发散,进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小学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最后,帮助学生吸收语文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感受到语文知识内涵的同时,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这就需要丰富生活化元素的表现形式,增强小学生的兴趣,进而发挥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方式
1.利用生活小故事活化语文课堂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小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听取小故事的同时,学习到课本中涉及的知识,进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活小故事,还可以让小学生以进行自我讲述的方式,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之前,要让学生根据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收集生活中遇到的小故事,以便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并和学生的生活趣事无缝对接,进而保证该堂课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凝练自己遇到的生活小故事,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发现美的眼睛”,满足新课程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例如:在进行课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在结合生活中学生遇到的故事基础上,利用“小马过河”中讲述的学习的基本道理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勾起学生进行《小马过河》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小马过河》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知难而退”和“勇于尝试”为教学切入点来导入《小马过河》课程。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讲解鼓舞学生奋勇向前的故事和道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自己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元素渗透过程中,可以充分将语文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化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在督促学生反思,联系生活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的加深,进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2.利用生活元素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运用生活元素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出小学语文课本之外的知识载体,让学生可以在平时的休闲和放松过程中,快乐地体会到语文知识,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应用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生活中的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好这些五彩缤纷的教学元素,就可以让本来枯燥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机盎然,焕发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大灰狼与小红帽》的教学时,应考虑到大灰狼与小红帽的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描述手法,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诸如“大灰狼与小红帽”一类事件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大灰狼与小红帽”这种情况出现的基本特点,并使用语文知识对“大灰狼与小红帽”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介绍,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己认识到的“大灰狼与小红帽”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笔记本,将自己对于《大灰狼与小红帽》这一堂课中的相关的做人道理进行记载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研究和分析,提升学生对于“大灰狼与小红帽”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大灰狼与小红帽”中蕴含的知识和人生道理的探索讨论,并让学生把“大灰狼与小红帽”中蕴含的“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道理进行总结研究,加深学生对于“大灰狼与小红帽”中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案例进行总结研究,并进行相关的情境教学设计,保证课堂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能够为学生所体会,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通过总结归纳相关的生活元素事件,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也为小学语文知识的传播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载体,进而更加有效地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实力支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育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学周刊,2012,(19).
[2]刘晓含.为有源头活水来――谈语文教学生活化[J].现代教育.2012,(Z1).
[3]蔡书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尝试[J].学周刊,2012,(02).
[4]李军.语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文学教育(中),2011,(11).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 意义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作文教学。细致比较起来,写作教学的范围则宽泛一些,它包括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和写话,也包括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本文中的写作与作文,基本上是同一个概念。
1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规定:“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任务。
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要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起着集成和展现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小学作文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有人说:“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却问题最多。”这种说法虽不全面,但却反映出教师和社会对作文教学重要性的关注。
2 写作与听话、说话、阅读的关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这四种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听话和说话能力借助于口头语言信息的传递,阅读和写作能力借助于书面语言信息的传递。听话能力促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促进写作能力。这是因为书面文章是口语的浓缩和提炼,好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语文课文就是其中的典范。说话和写作都是运用语言的表达,而说话时思维的速度比写文章时思维的速度更快,这就是许多人发言要事先写好讲稿,甚至“照本宣科”,只有思维敏捷的人才能脱稿即兴发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听话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通过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反作用于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反作用于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阅读能力。
阅读的重要作用是知识的积累,知识丰富了,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自然都会提高,写作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是对所积累知识的再创造,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的文章显然是思维成熟的结果。写作能力提高了,在听话、阅读接受新信息时比较、分析的能力就会增强,在说话时内容也会更新颖、充实,条理性也会更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听话和说话的能力也自然会相应提高。但由于这四种语文特殊能力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四种能力的基础都是语言信息的处理,而语言首先是声音符号,离开了声音,语言信息就失去了“本”,因此,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许多教师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欣赏则是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可见,要指导小学生写出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欣赏。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正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严重的现状,根据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考,“生活即教育”来研究作文教学。研究者认为: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转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方面,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就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这些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都从不同角度探索着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作文教学的要求
小学作文教学,在低中高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要求:写话: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中年级要求:习作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觉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另外,还要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高年级要求:习作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还要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它对学生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然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学生对这些文化精髓的获取和吸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传教和指导,但是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学习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需求了。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制约性,就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并吸收这些人文知识。然而这些人文知识通常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时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的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学生的自制力是很难补充教学课堂上内容的缺失的。而小学生除了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就更多,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有效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学生在其他一些领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好地发现、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如家长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去参观、展览,积极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暑假、寒假的时间很长,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游、参加一些拓展活动,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三、家庭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场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家庭是小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补充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不仅包括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辅导,还包括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并且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比较有限,这样都会制约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家庭中,小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很多,并且家长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并给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周末去公园玩耍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不能乱扔垃圾,要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这些,还应该积极监督学生的一些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坐公交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要积极给老人让座等。家长只有积极为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花.浅议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科学导报,2015(15):349-34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发展
一 引言
小学语文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它是情和意的有机统一学科,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和审美特色,很多文章都是图文并茂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致使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人翁地位,压抑了学生自身实际能力的发挥,片面强调学生们听好课,做好笔记,而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了小学语文课堂基本上还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形式和方法。这些情况都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的明显不符,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应该正确指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汉语,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且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其智力发展与学习习惯培养同步进行。
二 努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老师面临着巨大的改革挑战,那种拘泥于过去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应当前时展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努力在“低耗高效”上下足功夫,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基本导向,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注重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多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具有质疑的学习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作风,才能使其具备学好语文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并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努力营造出一派平等祥和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才能有效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和不安感,使他们在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情境下自由大胆的学习语文;
(二)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各项综合因素和个体差异,在课前进行自由分组,使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的群组交流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经验交流,获得同龄人之间的肯定或启发是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巧妙启发和引导,或者由浅入深,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辩论式的讨论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各抒己见的活跃气氛之下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小组讨论还可以扩展到全班讨论,让小组讨论的成果在班级整个集体中得到肯定或者交流,从而在最大可能上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因为正如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所示,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学习情绪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因此,老师必须注重语文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教学情境,使其学习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才能在学习的时候表现出踊跃的态势。因而,语文老师应该加强自身知识能力的修养,并结合使用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使得语文教学体现出美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四)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需要更多记忆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记忆模式,而是应该通过直观性的教学方法,比如说使用简明扼要的板书把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口头讲解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换句话说,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视觉和听觉并用,且重视书面的内容质量,以高度浓缩的板书内容来归纳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要点,使知识具有直观性,系统性和结构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内容具有内在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以清晰的脉络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小学语文虽说属于基础课程,但是仍然属于语言范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一定的语感,使学生能够从心灵上走进语文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去,从心灵深入体会到语文文字的美感与魅力所在,从而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文章,身临其境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之美,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加强对于语文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更是体会语文之美的艺术再现;
(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尽快转变角色,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努力创建融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并且,语文老师要尽快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工作,即突破课堂,突破书本,突破单一,突破共性,从而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综合,走向个性,在这种“突围意识”的指引下,运用教学的智慧和热情走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重视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或者触类旁通,激活学习的思维。此外,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对于学生综合朗读能力的培养,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正确对待,要认真细致的给予学生学习评价,切不可随便从事,那样,很可能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而,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谨记,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具有励志性,真诚性和动态性,一切以学生为根本教学目标,才能写出具有内涵的教学评语来。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地位不容忽视,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努力改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在创新教学方法上多下心思和功夫,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实现几个方面的教学突破,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使小学语文教学走上一条质量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1)
【关键词】作文教学;互动式情景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语言训练的常用手段,它把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内存动力,可使学生兴趣倍增、学习情绪高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广大中小学教学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方向。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问题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互动情景教学概述
所谓的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将无形的教学目标外化成为一种学生们很容易想象和接受的情境。在这个情景里,学生可以直观的把握所学知识,给学生塑造浓厚的情绪范围,让他们身临其境,相互配合,互相合作,先去感受,再去表达。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角度上说,互动情景教学就是最大化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直观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生相互合作起来,使学生真正有内容可表达,乐说乐写。使学生在整个情景教学中收获认知与求知的乐趣,收获知识与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突发的互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在教学上的不断运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作文教学使传统的作文课不断开放,效果也很明显。作文课上,教师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媒介创设出一些生活情景,通过音乐、表演、图画等形式,使小学生在内心获得生动鲜明的印象,形成一定的心理认识与情感感悟。通过诸如听音乐描述、实物演示、看图写话、续写故事等情景,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化发挥,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最后使他们的作文富有情趣与创造力。
2、设计一定的游戏活动,在写作课上直接提供相应的写作材料。由于小学生本身的年龄较小,见识相对浅陋,没有太多的生活积累,在写作材料上就相对很匮乏。针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进行互动、交流,相互探讨,找出合理的写作素材。在设计好游戏后,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共同完成游戏,让学生多观察和学习,然后通过采取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做。在进行游戏时,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通过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说,自己讨论,达到互动的效果。最后要求学生把在整个游戏中做了什么,先后顺序罗列出来,写上自己对于活动的感受或收获。通过设计一定的游戏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而且还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有效地把握住写作素材,并能顺利地完成作文。
3、通过友情帮助来唤醒学生潜藏的生活情景,创设更多的写作素材。显然,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生活是很精彩的,很丰富的。只是有时候在真正写作的时候,好多的生活化素材没有没激发和唤醒。激发学生潜藏的记忆,激活他们尘封的生活,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写作素材。当然,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有效实现的,这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小学生的资源,发动一场群众性的运动,让每一个学生到参与到该运动当中。彼此配合,相互提醒,积极探讨,最后总结为自己的有效写作素材。通过友情帮助来唤醒学生潜藏的生活情景,创设更多的写作素材。
4、协助合作,选定写作材料。目前来看,话题作文比较流行,这类作文的要求很宽泛,学生可以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去选材。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仍然是一道难题。很多学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开始写起。有些学生甚至希望给出一个具体的是在的作文题目来写,这中情况更多的源于小学生们的生活阅历较少,写作素材相对较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协助合作的方式来选定写作材料。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全班的学生每个人在黑板上至少写出一个与所给作文题目相关的话,话可以长可以短,随意进行涂鸦。这样从一个大的作文话题转化成几十个的具体的小题目,由学生自己挑选出他们最想写最想说的来写。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们学出来的选材内容生动而丰富。同时,在整个协助合作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想法,相互探讨意见,彼此相互影响和提高,使整个作文课堂时时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气息。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作文素材,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互助中乐学、会学、勤学,最后形成一种教与学的良性的循环。
5、通过摘抄交流的形式,共同分享写作材料。摘抄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方式,特别是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拥有自己的摘抄笔记本。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学生自己的摘抄本都是自己私用,外人很少染指,也就是说大家彼此分享的机会很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通过对照抄笔记进行观摩和评比,让大家的资源都分享出来。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多,在写作时要选择的材料范围也更加广泛。当然,在分享资源的同时,还要防止雷同等现象。
6、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阅读活动,为学生积累写作材料提供条件。作文的选题除了来源于生活外,还要从生活之外去寻找和挖掘资源。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读书报告会,诗友会,朗诵比赛,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读书阅读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向深度、深广发展,通过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小学生摆脱他们狭小的生活空间的束缚,使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以此来弥补他们直接生活材料的匮乏问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者的关注。作为中小学教学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创新方法,不断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会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提供更好的氛围和环境。
参考文献:
那么,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呢?按道理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该对这一重要问题作出明确而规范地表述,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有一句:“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建议”中只是有一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但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却未作有诠释。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究竟如何表述呢?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有序地感知课文,领悟思想内容,积累知识和语言,并通过运用(即训练或实践)提升学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简言之,就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
一、重视感知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感知即是这特殊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对文本的感性认识。学习任何课文,不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不能超越这个阶段。都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大体弄通词语、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和感情。那么,如何感知呢?感知的方法多种多样,阅读是感知文本的主渠道,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或默读、或略读、或跳读、或精读、或查资料、或述情节、或列提纲等等,一句话,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加以选择。可是有的老师往往超越这个阶段,以长篇累牍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我感知,这正如张大文先生所指出的问题,是对其规律性和工具性的忽视,而空谈思想性与人文性。
二、重视领悟
如果说,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初级阶段,那么领悟则是阅读教学的深化,是对课文的理性认识,是阅读教学的高级阶段,是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所谓领悟,就不仅是知,知道是什么,而且要懂,能回答为什么,能够举一反之,闻一知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悟,觉也,从心,吾声。”可见,领悟从人的心智上、思想上启发人的“悟”。这种“悟”的特点是由感性的量的变化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在具体操作中,就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从文本的特点出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文本或其经典段落进行默读、品读,读出重点、节奏、韵律、感情和意境,鼓励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不但明白文本写什么,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写,怎么写,这样写妤不好,好在哪里。同时,对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进行深层的探究、评价与鉴赏,这也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本质要求。
三、重视积累
积累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素养,顾名思义,靠平时的积累和修养。何谓积累?即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文学常识,积累生活素材。积累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记。多读就是多读课文,多读文学名著经典、科普书刊和其他有益读物;多背就是多背诵名篇名句,特别是古典诗歌和优美散文;多记就是多记笔记,或存入电脑,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古今多少硕儒、大师级的博学人物,其渊博的奥秘之一是善于积累罢了。当然,这种积累,不仅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而且通过梳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序列化、网络化的过程。
四、重视运用
关键词:电子白板;语文教学;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被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不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依旧不太理想,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电子白板这种新型的教学工具,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利用电子白板,设置教学情境
目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主要运用PPT等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由于这些教学课件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制作的,忽视了课堂教学活动的犹变化,难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使教学效率不高,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电子白板即时书写教学内容,放大教学重难点,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生字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Flas详细讲解生字的笔画、笔顺以及组成结构,让学生直接观看汉字的书写过程,正确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电子白板,加强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主要通过板书、教材讲解课文内容,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会利用教学课件展示教学内容,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写话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用电子白板展示出相关的图片和句式,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和句式造句,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电子白板,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也不相同,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标记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鸟”字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用电子白板展示小鸟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小鸟的外形和特点,然后详细讲解“鸟”字的书写顺序和结构,并且经过几次演示后,让几位学生上台进行书写,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利用电子白板,评价教学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逐渐重视起过程性评价,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利用电子白板总结、评价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出花朵、笑脸或者鼓掌等带有鼓励性的图片,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信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写话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给出几个词语,让学生进行造句,然后根据学生的造句情况,给出合理的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五、利用电子白板,记录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利用板书的形式讲解课文内容,而学生则通过记笔记的方式记录重点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展现课堂教学情况,难以实现自我反思,而电子白板可以完整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想法和思路,为进行课堂反思提供依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路和想法,回放以前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总之,电子白板不仅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而且具有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再现教学情景的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合理应用电子白板,积极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梁霁雨.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2.
[2]郑雪君.浅谈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9):108.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效率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63-01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老师,老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时间进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面。本文就简化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间进度以及备课三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构建方法。
一、详略结合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鸡皮蒜毛的东西都一股脑地传授,一节课上,大部分都是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甚至有的小学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无关要紧的故事上面。
(一)详解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上,如果老师把很多时间用在讲故事上面,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让学生误以为故事内容才是这节课的重点,反而把真正的重点内容给忽略了。特别是学生开始做笔记时,会误把无关内容当成重点内容写满教科书。
(二)略说部分
除了重难点内容外,其他内容皆属于略说部分,这包括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开场白、引导提问等。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存在,只是占用时间应当更少,同时,略说部分还可以让语文教学时间变得更加灵活,时间紧时省略部分略说内容,时间充足时增加略说内容,让每节课所花的时间都能刚刚好。把教学重点内容突出来,而不少小学语文老师,着重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这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详略结合是一门艺术,需要小学语文老师长期去探究和实践,正确把握好重点和无关内容,一开始时,语文老师往往急于讲课,本来可以40分钟讲完的内容,反而15分钟就讲完了,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也有资深的老师,能够在下课前讲完内容,反而拖延了时间,讲到下节课上课。
二、把握时间
许多时候,语文老师讲课讲到激动的地方,就花费更多时间在无关要紧方面,没留意到占用了很多时间,这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当中,合理把握时间,避免出现时间不足的情况。
(一)计算不同内容所需时间
在上课之前,语文老师需要知道,自己所讲的哪部分内容需要用多长时间,哪部分内容可以减少时间,哪部分内容需要增加时间。提前把教学内容规划好,有准备地上讲台。不少老师上课没做什么准备,到了教学时,不是把需要讲的内容给忘记了,就是时间分配不合理,甚至拖堂。
(二)看准时间
分配不同内容在不同时间段讲授,老师需在讲完一个内容看一下时间,看看是讲得太快还是讲得太慢,如果目测时间不够,就压缩可以减少时间的内容,如果时间充足,就把接下来可以扩展的内容讲多一点。看准时间会帮助语文老师在有限时间内,把需要讲的内容讲完,避免拖堂的现象。
计算不同内容分配的时间,是为了让老师明确教学时哪部分内容可以多花时间,哪部分内容可以少花时间。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不可能完全确保某个内容用固定的时间,这就需要老师知道哪些内容可以扩展,哪些内容可以少讲,给教学时间多一些灵活的时间。
三、重视备课
一节好的教学,几乎离不开好的备课,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跟老师备课时的工作有关。在备课时,语文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前,需要知道这节课的目的,即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让学生学会什么。明确目的老师才知道自己上课时讲什么内容,没有目的的备课,就好比航船没有方向的航行,往往导致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讲到某些关键内容。例如,在《爱爸爸妈妈》这节课中,老师需要知道教会学生生词、朗诵,这节课内容可以不背诵,因此,老师把注意力放在教会学生生词和正确朗诵,无需带着学生反复背诵。
(二)减少无关内容
在备课时,老师要知道哪些内容是可以不讲的,如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兴趣、开场白,这些内容虽然可以像催化剂那样,有助于学生集中精神听课,但同时老师也要知道,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在教学当中省去部分内容,时间够时,老师也可以保留这些内容。同时,在备课时,这些内容可以简化的就简化,废话连篇会浪费大量时间。
备课是教学前的重要工作,古人有说:“知己知彼”,也就是强调做事情前需要做好准备,没有好的准确,就很难有好的结果。很多小学老师没有重视备课,在传授知识之后,才想起有些重点内容没有讲到,到了下节课又不想打乱教学进度补充上节课内容。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接触语文的早期教学,如果这个时期学生没有适应高效率的上课,到了中学时期,面对多媒体等高速教学就很难适应。同时,提高课堂效率,简化教学内容,老师也能在短时间内教授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是基于学生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学生只有受过良好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具备语文学习的各种能力,才能创造性的学习语文知识。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为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创建一个施展的平台,也才能明白语文对人类文明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明白语文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让之化为一种巨大的动力,推动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小学语文中进素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推进素质教育。教师要自觉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思想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的认识到“应试教育”对教学的影响,摒弃传统的追求高分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在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单一的课堂,教师一直在讲台上教,学生就在下面认真的听课、做笔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反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认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的设计是在于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系统,让学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对语文认知中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并让这种思维积极地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活动,让语文课堂实现由被动教学向主动教学的转变,实现素质教育。
二、多读多写是推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读多写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学生的语言能力大多是以说话和写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要教导学生,写出好的文章,不是通过短期的努力就能达成的。必须大量阅读,增加自己的阅历,在把握所阅读的文章基本意图,同时还要从书本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还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同学学习,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的阅读、学习技巧和写作技巧。教师也可以适时的给学生提供一些互相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互相讨论中提升能力。另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更好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就是一个知识的迁移过程。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要素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为教师服务的偏向,让血神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可以利用教学活动实现把语文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教会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思考,敢于提问。同时也能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文,在有韵律的歌唱中感受语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的目的。但是,教师在运用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主体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活动不可设计的太繁多,教师要明确课堂活动只是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单一的活动教学。第二,开展教学活动要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的,不能开展达不到教学效果的活动。第三,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难易程度要适宜,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没有难度的活动达不到教学效果,起不到素质教育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今世界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未来的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自学的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交回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自己的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生必须从小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利用这种学习能力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教师要积极的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优秀儿童网站,促使小学生利用这些优秀的儿童网站培养自己的自护学习的习惯,并鼓励学生运用免费的网络资源,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以用来辅导自己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知识的内化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让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更大的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多读多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出发,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18-02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贯穿于小学教育教学的始终。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阅读技能是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更高一层次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那么阅读能力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所谓阅读能力,就是人们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存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因此,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坚持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文素养。笔者结合河北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案例,提出从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某一事物的关注不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但是如果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觉得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乐趣可以把兴趣扩大化,逐渐养成阅读的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阅读。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甘罗》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场白: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甘罗,寻找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看甘罗是怎么样的一个少年英雄。话语一落,学生个个全神贯注地看着我,继而我说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首先让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前两段,一名是爷爷,一名是甘罗。学生积极举手参与,我让两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着重"唉声叹气"这个成语,让学生感受爷爷当时的烦恼。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被激发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阅读,一探究竟。
2.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阅读知识,还应该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报刊、杂志,快速掌握所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读懂文本所传达的涵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如动笔找出关键句,而关键句一般是在段落中的首句或末尾,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适当摘抄自己认为优美或者有启发性的句子,不断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鼓励学生写阅读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自身的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病房里的故事》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用横线划出吉姆是如何描述窗外的,然后思考从吉姆的描绘中能够看出吉姆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教学生从用词上揣摩人物心理,如窗外的树木发芽了,湖水碧绿,蝴蝶飞舞,花儿盛开,从发芽、碧绿、飞舞、盛开这四个动词,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憧憬,由此可见,吉姆是一个乐观、对生命的向往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阅读方法,如从词语中揣摩人物心理,找关键句了解中心思想等,在遇到疑惑时用笔记下,然后反复阅读,得出答案。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培养积极阅读情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培养积极阅读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如报纸、报刊、儿童文学等,然后进行集体阅读,营造阅读氛围。在阅读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值得注意的是,仅仅是依靠阅读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努力构造阅读情境,结合文本内容,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文本内容,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长城》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张贴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长城的图片,增强学生对长城的直观感,然后引出中国的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接着教师说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来领略长城的伟大吧。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地阅读着《长城》这篇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阅读中体会长城的伟大,体会到这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
4.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就阅读本身而言,笔者认为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教师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广泛阅读各方面的材料,增长见识,开拓思维。在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兴趣作为支撑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特色和方法习惯,使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尊重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自主、平等的环境下进行阅读,与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是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质量如何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水平如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阅读教学摆在突出位置,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努力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最后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层层推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还必须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道路,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构,使之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