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景园林设计手法

风景园林设计手法

时间:2023-07-28 17:31: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景园林设计手法

第1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园林建筑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还能为人们提供舒适度较高的户外活动场所。本文将具体谈谈如何将地形、植物及水体等自然因素与风景园林很好地融合起来,从而显著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风景园林;地形;植物;水体

近些年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逐渐增加,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将地形、植物与水体等自然因素很好地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仅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显著降低能耗,还有利于为人们创设更加温馨、自然的园林环境,对于提升人们户外生活品质、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十分必要。

1地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1风景园林结构布局与地形的关系一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建筑物与自然的和谐性。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建筑物整体与周边地形的契合性,不能仅仅按照自己的想象对园林建筑整体进行结构设计,不然即使风景园林设计再艺术,也有可能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所以在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地形条件的限制性;另一方面,在风景园林设计时,如果可以巧妙地利用建筑区域的地形特点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可以在显著降低施工量的情况下提升建筑设计的整体质量。

1.2将风景园林与地形条件合理融合起来首先,在风景园林设计时,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对施工区域的地形进行详细的勘测,了解建筑区域的地形特点,这样才能很好地将地形因素融入建筑设计环节;在风景园林设计时考虑地形因素要以视觉艺术为依据,即风景园林建筑整体布局应该与建筑区域地形相协调,一方面风景园林的主色调要与周边区域保持平衡,另一方面风景园林要尽可能融入建筑区域,不能给人一种冗余的突兀感;其次,掩土建筑是常用的一种将风景园林与地形因素融为一体的设计手法,将风景园林建筑体融入地形变化中,这样可以将园林建筑与地形的差异性降到最低,在保持地表连续性的同时还能提升园林自身的艺术感;最后,将重构地表建筑设计手法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而且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重构地表手法的应用更加广泛。通过重构地表的建筑设计手法可以最大程度保持园林设计的自由性,从而有助于一体化建筑群的形成,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2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植物因素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一方面,风景园林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加和谐自然的生态环境,绿色植物的配备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建筑区域的植物分布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在不破坏自然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可以满足生态建设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风景园林设计讲究色彩搭配,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风景园林周边建筑群特点、风景园林本身的风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入适合建筑整体的植物,通过植物色彩的合理搭配提升风景园林建筑的艺术感,在给人们提供温馨、自然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

2.2将植物因素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近些年来,随着植物建筑学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在绞尽脑汁地创造“植物建筑”,绿色植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受欢迎,将植物因素更好地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才能满足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的需要。一方面,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有益身心健康,还可以减少噪音、调节气温。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时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另外,绿色植物有时候可以起到愉悦心情、释放压力的作用,人们在经过了一天辛苦的工作后在风景园林中放松心情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风格突出、创意十足的风景园林更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结合风景园林的风格特点选择合适的绿色植物,合理配置乔木、灌木、攀爬类植物的比例。另外,建筑设计人员要通过最优化绿色植物布局,尽可能充分发挥绿色植物颜色季节性变化所带来的艺术美感。

3水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水体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水体建筑是大型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具有灵动性,与其他静态景观相得益彰可以显著提升风景园林的活力。一方面,水体建筑的形态可以随着风景园林的地形变化而变化,创意十足的水体建筑可以给风景园林带来更多的生机。另外,水体建筑有降温的作用,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以水体建筑为主的风景园林深受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波澜壮阔的江河湖海所形成的景观美不胜收,在我国崇拜自然的山水情怀是极高的,中国传统风景园林设计讲究地意境的追求,通过水体建筑的合理设计和优化配置,有利于风景园林优美意境的创设,能够极大地提升风景园林的美学价值。水体建筑的施工成本、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如何通过合理设计降低水体建筑的投入成本和维护频率是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3.2将水体建筑很好地应用于风景园林中首先,由于水体建筑的施工成本相对较高,风景园林设计应该在进行水体建筑设计时要优先利用建筑区域的自然条件,减少人造水体建筑的施工量,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区域的水体分布特点和水质特点十分了解。因此,水质工程勘测是将水体建筑很好地应用于风景园林中的首要条件;其次,人工湖泊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风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水体建筑,人工湖泊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人工湖泊的维护成本是相对较高的,水体污染往往会导致风景园林的整体质量显著降低,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尽可能考虑到周边环境因素对湖泊水质的影响,从设计环节出发降低水质维护的成本;最后,桥梁是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桥梁设计不仅能增加水体建筑的协调性,还能显著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美感。桥梁具有空间过渡的连接作用,建筑设计人员可以营造一种空间转化感,让人们在往返穿过时能够获得很好的体验。另外,桥梁的形态优美,本身就是风景园林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桥梁设计是丰富风景园林空间层次感的有效途径,在风景园林中,桥梁往往会成为人们的视觉交汇点。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光线因素,由于光线的变化桥梁会在水体建筑中呈现不同的形态,桥梁和倒影交相互相,能够显著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美感。

4结束语

将地形、植物及水体等自然因素很好地融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可以优化风景园林结构布局,降低建筑能耗,还能显著提升风景园林的温馨感、自然感和艺术性。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应该坚持创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合理利用各种自然因素,将园林建筑与大自然很好地融为一体,为促进我国生态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国良.试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植物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2):134.

[2]夏唐福.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4(22):205.

第2篇

摘 要: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运用会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不同的感受。将色彩美学理论知识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但能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水平,还能创造出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因此,风景园林景观色彩的设计还要以色彩美学为基础,灵活运用色彩对比及其调和规律,从而打造出和谐、优美的风景园林色彩景观。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色彩;设计

引言: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设计者还要考虑到色彩的运用,因为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将色彩美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风景园林景观色彩的设计还要以色彩美学为基础,灵活运用色彩对比及其调和规律,从而打造出和谐、优美的风景园林色彩景观,不但能使风景园林的作品内容更丰富,园林设计更优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需求。

一、色彩美学理论的基本概述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一直都比较高,而如何选择适合风景园林设计的色彩,也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运用会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不同的感受。将色彩美学理论知识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但能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水平,还能创造出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虽然风景园林可以在视觉上带给人们愉悦感,但由于一些风景园林设计者缺乏科学的色彩美学理论知识,因而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忽略了色彩的运用,从而影响了风景园林的整体视觉美观性。而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及其应用规律的学科,它以光学为基础,涉及到心理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和美学等学科。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色彩及其分类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主要分槿种,具体包括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

(一)自然色

风景园林中的自然色主要有石材、水、天空、土地和植物色彩等,自然色又被分为生物色彩和非生物色彩两种[1]

1、生物色彩:生物色彩主要就是园林中的植物色彩,植物色彩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2、非生物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如天空、山石这样的生物色彩做背景外,天空中的云朵或是朝霞等也是构成风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二)半自然色

半自然色是指经过人工加工但自然物质本身性质没有发生改变的色彩,例如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木材和石材等颜色。

(三)人工色

人工色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人工加工后自然物质呈现出的颜色。比如,人工建筑的各种景物颜色,或者建筑物用的瓷砖和玻璃等的颜色。

三、不同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构成风景园林的色彩元素比较多,而且风景园林中的色彩元素又会受到社会和历史文化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防止风景园林在色彩设计中出现形式单一,或是杂乱无章的情况,人们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色彩设计的问题进行认真考虑。

(一)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以色彩美学原理为基础

风景园林中各个景观之间的色彩搭配,要以确保各个色彩之间的协调性和色彩本身的多样性为主,另外,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还要遵循尺度和比例、变化与统一、均衡和稳定的美学原则,因此,风景园林色彩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上还要保持统一,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来获得心理上的体验。另外,运用科学化的艺术手法对风景园林的色彩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色彩艺术,还能使园林景观中的各种色彩达成统一和谐。

各种园林景观的色彩搭配要有呼应,以便在空间上使园林的景观实现协调统一的效果。但如果不遵循色彩美学的规律将各种色彩随意搭配在 一起,整体上会给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园林景观的设计自然也毫无美感。相反,如果使用的色彩单一,没有任何色彩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刻板。所以,在风景园林色彩设计中,还要按照色彩美学的基本原理,对各种色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打造出视觉上令人感到舒适且充满美感的风景园林景观。

(二)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风景园林的色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影响。色彩既能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比如绿色象征着希望,能带给人安宁,从而给人带来精神慰藉。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则意味着忧郁,黑色给人一种压抑、沉重之感。所以,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该以人为服务主体,在进行色彩选择时要以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审美情趣位基础。

(三)充分利用植物的季节变化进行色彩设计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而植物的颜色和形态等,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改变,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色彩设计时,还要充分利用园林中植物的独特的观赏性,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创造出多样化的园林艺术景观。

(四)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

在同一个园林中,也存在不同功能的环境,因而在色彩设计上还要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在搭配园林中的景观色彩时,要与园林的空间结构相统一,同时又要凸显园林所要表达的主题风格。另外,突出园林色彩设计上的地方特色,不但能使其和其他园林景观设计有所区分,还能使之成为具有持久特色景观的设计。

结束语:风景园林中最常见的元素就是色彩,色彩的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而在风景园林色彩设计中,还要依照色彩美学原理进行色彩选择,不但能更合理的运用各种色彩,还能创造出统一、协调且具有美感的园林景观,从而满足人们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 夏盛凯, 张亚芬*. 浅析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丽水市南明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 现代园艺, 2013(4):93-93.

[2] 王虎森. 浅谈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 现代园艺, 2012(8):123-123.

[3] 李叶锋. 浅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12):154-155.

第3篇

【关键词】园林建设;园林美化;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园林设计始终在追随西方近现代的风景园林模式和艺术风格,没有将西方的现代化的园林内涵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的本土实际相差甚远,造成园林发展差强人意的结果。事实证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离不开中华文明的土壤,不能照搬西方风景园林的现代模式,依靠我们自己的本土设计师,从传统的园林设计底蕴中挖掘出新鲜的素材,创作出既符合国际流行发展趋势,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作品,推动我国风景园林艺术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

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历史悠久。早在商州时期古人就懂得依据自然景观进行造园活动,利用自然山水、草木建设人们活动的享乐场所。据文献记载,周文王时期开始出现了囿的建设。囿是中国古代园林建设的最初雏形,其内设有瑶池、高台,是帝王将臣的享乐之所。园林设计经历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形成基本的古代园林雏形。

园林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推陈出新的过程。园林风格与样式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成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自然资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园林从苑囿模式发展成为别具一格的人工山水园林类型,历经三千余年的历史演进才逐渐成熟,凝聚了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传统观念的全部精华,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不仅对东方园林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西方近现代园林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17世纪欧洲盛行的中国热引起了人们喜爱洛可可风格的思潮,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也是深受中国园林设计的浓厚影响,中国人在园林设计中秉承的“师法自然”理念,以及诗情画意的园林特色思想都在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中得到了完整体现,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建筑理念和特征

中华民族受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上都极力追求自然和谐为主,满足人类娱乐享受要求。设计中充分考虑山水景观、植物特色、亭台楼阁的依势而造,不去特意雕琢,最终建造出和谐、自然、宜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对空间构造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追求天地自然尽在园林之中的目标。

1. 由点及面,实现空间视觉效果的最大化。中国古典建筑中,园林设计师冲破建筑物尺寸、大小的限制,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段,通过各个景物之间的联合,让观赏者尽可能的感受到天地之意,延伸观赏者的感受意识,充分体会到自然山水之意。

2. 巧妙搭配景物,实现景观外延的空间效果。古代园林建筑设计中采用延伸风景自然性、连续性的手法,不拘泥于一院方庭,采用借景、引进的手段,实现视觉边界与自然景色效果的扩延。通过加强庭院景观与外界景观的呼应和联系,实现园林景观整体感觉的无限深化,加深人们的感受效果与视觉理念。

3. 景观多变,不拘泥一格。中国古代园林景观往往有着一步一景,动静结合的效果特征,步入园林都会让人有着虚虚实实、渐入佳境的观赏效果,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流连忘返。许多古典园林中都有园中园的设计,不同的景观地点设计不同的园林特征、形状特性,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局部空间交错、整体景观统一的布局,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看到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效果。

4.完善的景观体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古典园林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景观体系。依据在园林景观中所起的不同效果进行分类,可分障景、借景、引景等,不同景观各司其职在整体景观中发挥着不同效用,从而构成完整的园林景观。此外,在景物变化、色彩、格调方面,古典景观园林也有着不寻常运用效果,各景区间透过渗透、穿插的艺术手法,实现景点的相互串联,保证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三、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1.山水景观应用。传统园林的精确定位在于对自然山水的追求,以追寻自然景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最高设计目标,达到天人合一的景观境界。在传统设计中,园林景观对自然因素的取用非常精炼,擅长对静态与动态景观的对比设计,从而实现动静结合的立体空间布局。如小桥流水、荷池莲花、垂柳顽石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确提炼,在无形中创现别样的自然风貌。采用月影、花香、鸟语等古代文化情操的升华,进行浓缩、总结,最终实现“小桥流水、桃源仙境”的佳境美景。人造景观的设计与建造,体现了古典景观设计中人与自然的互生共处,是古典园林设计的主要设计手法。

2.自然风景应用。园林设计的根本在于自然设计,自然风景一直是古典园林进行创作的根本。设计者通过自身对自然风景的感受,提取自身感悟的精华,从而以微缩园林的方式进行表达,设计出经典的独具韵致的美景园林。自然界中的落日云霞、高山流水、万千气象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设计题材,在自然中它们以最原始、最深刻的姿态绽放出来,让我们可以充分观赏。园林设计者应亲历山水,用自身真诚的心态去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亲历中寻觅素材,设计出最贴近自然、触动人心的艺术创作。

3.意境应用。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因地制宜的景观园林设计,可以设计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致。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会将园地的可视范围都视作设计空间,通过对园林地域特色的引入设计,将园林景观与当地自然风景进行巧妙的融合,实现借景、应景的景观效果,最终达到无限延伸的空间视觉感受,形成园林自身独特的景观意境。

四、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中国现代园林的健康发展既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和本土资源环境的特色,摒弃古典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启迪意义,同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形成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的园林设计师应加强自我更新,拓展思路和设计领域,将中国园林理念与内涵带入人居环境、城市景观、风景名胜自然保护以及道路、河流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使园林风景产生新的思想与活力;同时借鉴西方园林设计中注重场地特征、空间塑造、时空效果的要求,强调简约和个性化设计风格,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促使园林设计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结语:

新时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任重道远,中国的现代园林设计师应开阔眼界,走向世界,对园林发展史和现代园林发展趋势有个深入、清醒的认识,结合中国本土景观资源与文化内涵,研究借鉴西方园林的成功经验,关注现代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景观、文化特征的园林作品,实现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国风景园林 未来发展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 中国风景园林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景观设计无处不在,在城市中可以看到大面积的道路绿化和公园小区绿化,在乡村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具有历史渊源的是文化景观,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闻到鸟语花香的是生态景观。景观看起来很重要,但是大部分的景观还是作为配景,考虑到生态景观作用的还是很少,因此,我们要加强园林景观设计,让绿色铺满整个大地,让人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争取走到每个角落都有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

二 对中国风景园林的认识

真正的景观并不是我们想像出来的,也不是人为设计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文化本身。景观是一种有利于人们生存的环境,它的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获得生存的权利。人们一致认为景观园林就是人为造园艺术,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因此我们对园林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合人类生存和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

风景园林的特点:

景观系统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认为景观两部分。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在大自然中自然形成的,未通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形成的自然景观也就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点,也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风景园林的本质特点就是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为人类打造的室外生活环境。随着人类的快速增长和受工业的严重威胁,自然环境严重被破坏,在这种局面下,人类必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规划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典型案例:九龙山城市公园――天然氧吧换肺工厂

九龙山的景观园林设计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地方,在整个九龙山公园内一路上生机盎然、花红柳绿,随时都会感觉到丝丝凉意扑面而来,一股股花香沁人心脾,让人体会体会心旷神怡的感受。九龙山公园不仅环境优美,还是人们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三 古代一些国家传统风景的园林设计方法

中国景观园林设计都是基于对大自然的艺术处理,无非就是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及设计内容上有些出入。景观园林的设计从古至今都是满足人类户外活动的需要。总体设计上,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采用是立体交融式的设计结构,把景分成几部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那时的造景方式是采用多层次感、抑扬顿挫、虚实结合以达到起景、入胜、造极、有余韵的效果。尽管园林设计主要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需要为主。 日本对景观园林设计的要求是抽象,仅以山水作为载体,很少涉及到花草树木,他们这种设计方法主要是体现梵我和一的境界,让人们从心灵上感到更加落寞和局促,并没有增加生机和活力的气氛。

法国景观园林的设计受以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推崇艺术高于自然,人工美高于自然美,但是他们注重的是整体效果,在细节上并没有过多的讲究。他们讲究的是大空间、思想开阔的设计手法,使得景观一览无余,也由于设计粗糙,在意境上不够深入,并没有达到美的享受。 英国的景观园林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他们在景观设计上过分强调自然美,在园林设计中并没有过多的人工造诣,感觉上是突出自然风格,达到整体上的美丽与大方,其实不然,使园林景观显得更粗俗、单调和空洞,让人感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没有欣赏价值。

以上是古代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式,可见以前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类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景观设计上我们要不断创新设计,以更好的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四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还缺乏系统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但是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发展理念也不能沿袭中国传统的发展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还值得我们今后仔细深入研究,从以前的理念和实践中寻找经验,再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实现自然文化的再现。

1、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

风景园林的设计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然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按照自然规律来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以自然为主,强调人类艺术手段的再现。

2、因地制宜的景观特色

风景园林主要是利用自然景观,再现自然景观文化特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我们要因地制宜,不要打破原本的地域文化特征,因地制宜是景观园林设计的前提条件,我们要依附在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之下,不是为了主要凸显景观园林的艺术特色。

4、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

现在人们追求的是艺术美,所以景观园林设计要利用三维效果突出立体空间的感觉,让人一览具有海阔天空的感觉,不仅给人以视线美,而且也不会给人以内心局促的感觉。这种对空间的扩大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种设计手法。

5、舒适宜人的环境塑造

景观园林设计也符合人类内心的需要。在喧闹的城市中面对巨大的压力,人们也需要有一个释放压力的场所。景观园林的设计是人们生活娱乐的休闲场所,为人们创造了更加舒适的气候环境,景观园林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具有净化空气、释放大量氧气、调节空气温湿度的作用,甚至具有更多的功能作用。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

1、以自然为主体

现代景观园林所追求的是具有自然景观的特点,这样就会使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形象更加逼真。现在人类把荒地看成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衰退,可见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认识逐渐越来越深刻。

2、以生态为核心

在大自然中,每个元素之间都是存在相互联系的,没有独立的个体存在,所以在景观园林设计时更多的是考虑对生物的保护,并不是为了景观的美丽和欣赏价值而去破坏自然生物的存在,否则不是在为大自然增加色彩,而是在无形当中对大自然的破坏,这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

3、以地域为特征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以地域特征为主,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等,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设计不同的园林景观效果,营造一个适应本土自然条件和人类生活居住习惯的景观环境。

4.以简约为手法

简约的设计就是简单概括的手法,要突出景观设计的本质特征,不要有过多的修饰,越是简单大方的才会越受人们的欢迎,不要轻易改变生态景观的空间形态,要充分展示原有的个性特征。

结语 风景园林是利用综合科学和艺术手段为人类创造美好室外环境的一个行业,园林景观的发展已经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人们对园林景观认识并不深入,因此只有结合实际,遵循景观设计理念,景观园林行业的发展才会更快速。如果说观赏园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等是交响乐队的各种演奏员,风景园林应该是乐队指挥,所以让我们这一代人为中国园林的规划设计蓝图添上精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九龙山风景园林公园.远景景观设计院研究.2013-07-30.

2.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简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官网.2012-12-07.

第5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色彩;心理作用

风景园林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风景原理设计当中色彩无疑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而不同的色彩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如当人们看到红、黄、橙等暖色调的时候,能够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而当看到蓝、青色的时候则会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合理运用各种颜色的作用,可以丰富园林作品的内容,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发展需要。

1 暖色系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暖色系的色彩当中,波长相对较长,给人的感觉比较跳跃,是风景园林设计当中常用的色彩。所谓的暖色系主要是指红、黄、橙3色以及与这3种颜色相近的邻近色,暖色调总体上会带给人一种热烈、欢乐的感觉,在风景园林设计上多用以一些庆典场面的设计,如广场的花坛、门厅的入口处等等,通过设计能够带给人们生机勃勃、身心愉悦的感觉。如在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上,在主入口和迎宾大道上采用的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主体花柱的设计方案,而在地面上是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设计的曲线图案,使人进入世博会以后就感受到世博会的热烈与欢畅。此外,在北方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当中,暖色系也是最重要的设计因素,北方地区的寒冷季节比较长,暖色系能够有效缓解冬季人们的寒冷感觉。但是暖色调不能使用在公路两旁的风景绿化带的设计上,这是因为这3种颜色的可见度较高,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导致交通事故增加。

2 冷色系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冷色系主要是指蓝、青以及邻近色,冷色调可见度较低,在视觉上会带给人一种很远的感觉,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上常被用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的边缘设计上,一般是利用一些颜色是冷色或者偏向冷色的植物,这样能够适当的增加空间感。而在面积上冷色却会带给人们收缩感,冷色面积一般给人感觉要小于暖色的面积,在设计上应该使蓝色面积略微大于暖色面积,才能产生一种平衡和协调感。实际上在风景园林设计上,冷色系与白色和暖色搭配,可以产生一种明朗欢快的感觉,现在一些城市在广场设计上,一般将一些冷色系与白色和暖色植物或花卉摆在一起,会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感。但是单纯的冷色系一般会给人感觉非常肃穆和宁静,常被用于一些大型陵园的设计上,如南京的中山陵等等。此外,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在南方一些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上,冷色调的设计也多于暖色系,这样能够在夏季带给人们一种舒爽的感觉。

3 对比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应用

所谓的对比色主要是指补色的对比,这是因为一般来说补色与从色相等方面的有着很大的差异,用比较强烈的对比产生比较引人注目的效果,使风景能够让人感觉非常醒目。对比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应用也比较多,在相互对正的关系当中,一般有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对色组合,对比色多被用于城市的广场、游乐园的入口或者重大节日的景观设计布置当中,可以用花卉、灌木组成中对比色的图案、花坛、花柱、立体造型等等,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如在1999年建国50周年庆典上,在花坛的设计上就采用了对比色的设计方法,通过强烈的视觉反差带给人们很大的视觉刺激,产生一种热烈、鼓舞和兴奋的感觉。在补色的对比上还有明度和纯度对比的运用,还有不同面积的对比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植物花卉组合中这种设计最为常见,人们所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对比色设计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大面积的绿色空间设计上可以在绿树群当中,点缀一些红色植物品种,形成醒目明快对比强烈的景观设计效果,如一些红叶李、红叶碧桃等等。

4 金银色及黑白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金银色及黑白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多被应用在建筑环境、园林小品的设计当中。在传统的设计当中金银色一般是用作建筑的彩绘颜色,但是现代金银色的颜色逐渐丰富,风景园林当中点缀一些金银色的现代雕塑成为很多公园设计的常见设计,如上海外滩道路边绿化带中的小品及昆明世博园内人与自然馆前的抽象雕塑等都是以不锈钢制成,给游人强烈的美感和时代感。除了金银色以外,黑白色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尤其是古代江南园林设计,围墙黑色的顶部与白色的墙体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伏笔,充分表现出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追求。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当中的一些仿古景观群,在设计上也采用了这种色彩手法,体现了现代人审美理念的一种回归。

总之,在风景园林设计上,只有利用好各种颜色,才能产生不同的美感,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审美需要。

参考文献

1 卢上瓦,韦茂波. 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7)

第6篇

关键字:风景园林设计;设计理念;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明显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还需要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在这种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建设获得了发展。风景园林既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追求的需要,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设计是风景园林建设的起始阶段,下面本文就对其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一 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分析

随着现代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设计人员的构成也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但要想保证风景园林设计达到良好的效果,最为关键的是要使设计理念具有创新性,既能够凸显前卫设计的一面,又能够仅仅的和城市的发展相连接。具体说来,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风景园林的设计要体现社会因素和物质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是从人文的角度来讲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文特色,这一要素具有地方独特的民族性和文化性,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因此说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设计,使风景园林中的每个角落都能够凸显人文色彩,彰显独特的生命力。而物质因素主要指的是城市中的水资源以及地形地貌等要素,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这两者是不能缺少的。水是生命之源,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水能够展示出灵动的感觉。风景园林中的水景就是用水组成各种形态而成的景观,设计者需要重点加强对水景的创造,使风景园林中的水景既能够展现出灵动美,又能够给人一种明镜清澈的感觉。植物景观也是风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物质因素之一,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因素,既能够达到绿化的效果,也能够带来美观的功效,在选择植物景观的时候,设计者需要结合实际,既要选择具有色特的植物,也需要和城市的文化内涵相结合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地形地貌因素也十分关键,设计者在设计时要抓住地形特征因地制宜,利用地形特征得景随行,营造出各种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

其次,风景园林设计要和生态因素相结合,彰显生态理念。当前情况下,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风景园林的设计需要以方面达到美观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需要致力于调节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因此说,风景园林设计者需要具备生态理念,并且将该理念完美的应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增加植物的层次,在景观配置过程中多使用乡土植物,建立起稳定的生物群落,这样能够切实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最后,风景园林设计者还需要具有和谐理念,这样能够使配置出来的景物更美观更和谐。对和谐理念需要从广义上来理解,即设计者在景观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主景和配景的和谐、景观设计节奏与韵律的和谐、景观比例和设计尺度的和谐等。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先确定主体和重点突出的因素,确定好设计的思想前提,结合景观的艺术形象进行主次景观的配置,达到主次的和谐。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把握好韵律和节奏,将相同景观出现的频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人一种变幻美,达到起伏变化、交错发展的效果。对于景观配置中的尺度和比例的要求,则需要设计者具有空间意识思维模式,并且能够正确的处理好风景园林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二 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需要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能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具体说来,设计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优势进行设计。植物景观的配置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设计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说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植物的优势,利用一定的设计方法将各种优势相互组合,创制出丰富的景观画面。第一,要发挥植物的颜色优势,在植物的特征中,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颜色应用的好,能够营造出立体的感觉,引导人们的观赏视线,增加风景园林景观的深度。一般来讲,植物的色彩主要来自于植物的花、枝、叶等部位,每部位颜色不同,颜色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合理的配置能够凸显动态美。第二,合理利用植物的带下形态进行景观的配置。植物的大小形态是植物最为直接和现实的空间特征,且和风景园林景观空间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配置的过程中,要结合植物的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合理的搭配。如一些植物由于形态的因素很难和其他植物进行搭配,就可以对其进行单独配置,在风景园林景观配置中,垂柳就是单独配置的一种植物,这与其形态有关,且其在生长的过程中柳枝还会发生变化,独立配置能够给其充分的生长空间,展现其婀娜多姿的形态特征。

其次,风景园林设计要把握鲜明立场,凸显自然景观的魅力。风景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具有鲜明的立场,准确立意,并且在创新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自然风景的吸引力,如植物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水景的动态美等。自然景观能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因此说,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创造一种舒缓的环境平台,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确保风景园林中有足够的绿量,并且要讲究各种要素的构图,利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体现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原有绿地的减法设计,尤其是要对风景园林中建筑物景观的删减,尽量的提升风景园林的自然魅力。

最后,借景、造景等方法的巧妙结合和合理运用。上文中指出的两点方法,主要是集中在造景方法的运用上,造景方法能够改变景观原有的形态,使其朝着更美的方向发展,除了造景方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还需要巧妙的使用借景的方法,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借景是中国古园林造景方法中十分重要的,也是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充分的利用了景观的形态和关系,彰显空间美学。一般来讲,借景的形式主要有五种,即远借、邻借、俯借、仰借以及应时而借。每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风景园林中的景物特色,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美学效果。例如远借,主要指借助远处的山水风光和建筑景物等,但是在当前情况下,风景园林中这种远山远水的景观相对较少,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约束。邻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可以借助风景园林中临近的景物或建筑物,构造出层次分明的景观。如亭子、垂柳、假山和流水相结合,亭子借垂柳的形态展现时隐时现的感觉,假山借助水流实现动态的感觉,这些都是邻借手法的应用。仰借,则是借助上部空间景色实现景观配置,俯借则是借助下部空间景色实现景观配置,这些方法在具体应用中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要实现最佳的效果。

结束语: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造是符合当前时展需要的,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本文就以风景园林的设计问题为中心,从设计理念和设计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的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戴竹秀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四大创新理念分析 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4期

[2] 冼纳怀 试论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方法的策略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6期

[3] 冯斌义 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绿色大世界,2007年第07期

第7篇

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或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已经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思考。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风景园林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1 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1.1 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1.2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1. 3 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加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醒的物质,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在胡桃树下的土表层中一般是没有其他植物的;其它如:丁香、洋槐、薄荷、月桂、稠李、风信子等都会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园林中的植物配植时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1.4 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己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与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园林建设的道路,如上海、北京、合肥、南京、深圳、厦门等。

1.5 生态调控原理

生态调控是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中心事物是生物群体,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消极地适应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因而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演替,无论是生物种群的数量、密度的变化,还是生物对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均表现为“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进行自我调节”的特征。而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尤其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人积极地、主动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其系统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所做出的决策,因而它的调控机制主要是人为的而不是负反馈的调节。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要使其具有合理的结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系统本身可以自我调节,达到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就需要以生态调控原理作为指导,使整个系统实现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在生态园林这一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的社会性与能动性,表明了它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重大区别,它可以通过人类进行有限度的协调,使系统的生态效益最高,使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协调,使系统更加适应外部环境。

2 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2.1 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主要手法有:

2.1.1 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1.2 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2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 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设计师哈格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2.4 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2.4.1 植物材料的选择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2.4.2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2.4.3 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2.5 以循环为主的水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第8篇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作用;园林设计;常见问题;改善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在不断加大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环境建设也备受人们重视,而突出园林建设成了各地必然的选择,然而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在设计中不断创新摸索,总结出未来园林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就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常见问题和改善措施进行了论述。

1城市风景园林的作用

风景园林作为现代城市发展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生态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风景园林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升和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能够为城市作美化,为建设美丽城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现代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加快风景园林建设也是城市经济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导向,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增加人文景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风景园林设计中常见问题

目前,在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不足:

(1)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无法持续贯彻。

(2)规划理念与方案缺乏连贯性,设计理念空洞,肤浅而花哨,不能在作品中得到切实反映。

(3)方案停留在平面阶段,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功能,规划设计名品精品意识太强,对人性的关怀不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不能满足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

2.2 原因分析

(1)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落后。风景园林设计并不是现代化的产物,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风景园林历史都漫长而久远历史。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远的影响,但昔日的辉煌并不能掩盖我们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以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为代表的美国景观园林设计,伴随着美国的城市发展和国家自然生态建设日益完善,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系统制度、完善的理论和教学培养体系。而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到建国初期才得到初步发展,但在60年代风景园林学科受到打压,处于倒退状态,从80年代开始,风景园林学科才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园林设计工作者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研究兴趣,认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诗情画意”、“意境”等都是过时的产物,是封建腐朽的东西,更愿意一切向欧美看齐,花大量时间去盲目模仿一些西方的“极简主义”和“后现代”的做法。

(2)缺乏科学合理的政府主导。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个别领导者的长官意识强烈, 城市管理者通过相互观摩、取经、效仿,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实施过程中为求变、求新、求洋、求大,不严格执行城市景观规划,造成很多景观设计成了长官意志的产物。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时髦,打造面子工程的需要,另一方面有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才能凸显主政者的政绩,这样的严重后果使一些大型园林风景工程,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等工程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到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往往粗制滥造。

3 改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质量的有效策略

3.1坚持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

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能进行理性的行政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宏观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比如2008年广州园林绿化管理行政部门依法分解责任到各个相关部门,其中明确了各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分别依据相关法规制定了如“因工程施工或其他原因需修剪园林绿化植物的由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并组织修剪,所需费用由申报单位承担”,“各类工程管线、交通设施施工时,确需砍伐、移植、修剪城市树木的,应当由绿化专业人员统一进行”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分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确立传统与现代园林有机融合的理念

传统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与大厦林立的现代城市难以融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过分强调任一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转变思想,继往开来,在批判中吸收和借鉴,促进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园林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风景园林新形式。如某公园园林项目南北景观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观景内容。

3.3 遵循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功能性原则。园路不仅是二维平面的几何构成,而更多的考虑其功能性,即满足道路承重及安全使用。安全性中很重要的就是使用便捷性,譬如步石之间的距离如果不合理,使用起来就比较整脚。从某工程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这点,一般说来,成年人的步幅为50cm左右,其园林游步道的设计施工以此为依据设置石板更为合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设计中避免使用光面材料。

(2)艺术性原则。对于普通受众而言,美学感受往往就是其对景观评判的直接标谁,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景观的艺术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同样也在某公园景点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辅设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又缀以花草竹木,这样粉墙似纸 , 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阴之下,形成静中有动的一幅幅活的画面。

(3)经济性原则。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因此在风景园林中尽量使用本土植物降低造价及养护费用,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加以推广,达到经济与审美的平衡。

(4)可持续性原则。应引进多方参与制度,好的设计应该是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完美无缺或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设计在实施和维护中,也难免费有忽视之处,或者需要扩建等更改,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而公众则能有效地对领导者和设计者这两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决策模式。某城市公园设置了公园信箱,公众联络员等多种与公众建立密切联系的反馈体系,能够更好的使园林景观融入公众生活,并根据公众的需求而适时调整,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 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风景园林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城市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目前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立足现在,目光长远,以人为本,制定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规划建设规范,实现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存良,李良安,李全红,刘志亮,许秀云,申林芝.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09(3).

第9篇

【关键词】:光影;风景园林;艺术性表达

光与影形影相随肩光的地方必定会有影的存在沐类很早就认识到光与影的不可分离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影代表与“光”相对的另一面厂般指阴影,阴影有投影阴影和轮廓阴影2种形式,是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而无法穿过不透明物体所形成阴暗区域的一种光学现象。影把自然界中一切有形的物体都抽象成了平面图形。

1光影效果设计的主要价值

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艺术性设计的过程中,应用光影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在营造园林景观时,在选择材质、园林尺寸、转变园林设计形式以及园林空间变化颜色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风景园林中应用光影可以促使风景园林拥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空间设计角度来讲,光影通常是通过不同材质在颜色上的差异表达园林的艺术效果,同时也为园林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想法。光影从照明方式上进行设计,通过不同的设计方式改变景观颜色、亮度和光源的运动频率,可以使园林景观的物体在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从设计角度来讲,光影是通过光表达景观艺术,同时兼具照明的功能。有机结合光影和不同的材质,可以有效增强风景园林的艺术效果。

2光影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效果

2.1光影塑造园林景观的艺术形象

通常只有在光的映射下,物的形象才可以通过视觉效益被感知出来。一般情况下,在日照情况下,园林景观会表现出明亮的色彩,在月光的映射下,风景园林物似乎被一层轻纱覆盖住。在光影的映照下,园林景观景物拥有一层朦胧感,具有诗意。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十分关注园林景观的艺术效应,包括雕塑小品、景观建筑以及铺装等。同时为了充分表达园林设计的主体,通过阳光斜向照射到园林景观物体表面产生的光影,可以充分表现出园林景观的浮雕图案、纹理及物体质感。

2.2具有功能美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应用光影设计可以形成景观自然美。光影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风景园林空间设计形式。在设计园林景观的形色时可以产生功能美,在应用功能美时可以促使园林景观更加多元化、艺术化。在应用光影时,保证其可以充分展现园林景观的造型,同r可以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园林空间,利用不同物体在空间形式上的排列进行设计,促使光影在空间中表现出不同的氛围。另外,在设计景观阴影部分时,利用墙与地面加以设计装饰,构成一种独具神秘性的园林氛围。

3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

3.1空间艺术性

利用光影对人类视觉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风景园林时通常会利用光影组织园林空间。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界定空间领域的感知往往会受到光影性质变化的影响,从而认定实体元素产生了不同的视觉形象。在固定的空间中,不同的光影构成将形成一定共性和视觉差异,从而给人带来一定的领域感。直接利用光影构成分隔空间,既带来相应的视觉感受,又给人以心理暗示。除了直接单独利用光影,也可以通过将光影与实体要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风景园林空间,可以对空间产生相对柔和的影响,从而使观赏者更加愉悦的欣赏园林景观。利用光影性质变化控制实体元素,其实就是通过控制光的强度、色彩和方向等形式,使其与实体元素产生相同的作用。比如,利用光的投射作用,就能够将不同基调空间进行统一,从而实现空间的连接和渗透。在表达风景园林的艺术性时,可以在不同性质的空间中引入同一种光,让园林观赏者实现视觉的逐渐过渡,继而使园林景观在视觉上产生连贯性和一致性。此外,利用光影可以创造园林空间视觉焦点,也能够通过光与影的对比帮助人们区分景物的主次,并产生一定的视觉艺术效果。

3.2实体艺术性

在展现风景园林的实体艺术时,可以充分发挥光影在塑造物体形态、色彩和质感等方的作用。而巧妙运用光影,可以使物体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在风景园林中,承接面、光源和投射物是3类实体要素,空间中的光影形式将受到这3类要素的主导,而这3类要素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对光影表现产生影响。所以,在设计风景园林时,设计师可以利用光源与实体要素的关系表达光影艺术。通过改变3类要素的材料、形式及色彩展现多种光影艺术形象。在园林空间建立的过程中,设计者通常会利用光影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从而强化某种景观的功能作用,继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比如,在设计湖畔景观时,该场所是人们用来休憩的场所,但是如果没有湖光山色和浮光掠影,景观的休憩功能就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也不能较好地展现该景观的艺术形象,因此,设计师往往会将光影与周围桌椅、树枝和凉亭等实体元素相结合,通过千变万幻的光影形式展现各实体元素的形态和内涵。

3.3主题艺术性

风景园林的设计,需要利用园林各元素的相互衬托展现特别的景致,通过营造相应的园林意境表达园林设计主题的艺术性。运用光影可以较好展示园林中的各种景致,使人处在超脱于实物之外的情景中,继而营造出相应的风景园林意境。就目前来看,在设计风景园林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光影营造出宁静、温暖、清爽等多种意境氛围,从而表达多元主题的艺术性。在以影为主导的条件下,营造出幽静、凝重和神秘的氛围;在以光为主导的条件下,可以营造欢快、壮阔和纯洁的空间氛围。实际上,在最初阶段,光影是以自然形式接入到风景园林中,表达园林地域性的特征。通过与自然界的气体元素相互作用,则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氛围,继而表达园林主题的艺术性。

总结

光与影在自然界中都是一种神奇而又神圣的存在将光与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应用到风景园林的建设中去使光影在风景园林中产生的艺术性表达效果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利用光影来设计出风景园林中美轮美免的风景和别具一格的建筑对风景园林本身的建设和旅游行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艳。光影在园林景观中的审美与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

[2]刘红梅,李小杰。探析自然光影在园林景观中的艺术表达[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8)

[3]陆晓彤。光影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现艺术[J].城市地理,2014(16)

第10篇

关键词:图式思维;园林设计;教学方法

园林设计过程就是设计师与业主共同寻找矛盾、认识矛盾、解决和协调矛盾的过程。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设计创作,图像在创造活动中至关重要。设计中需要整合诸如场地特征、文化背景、历史习俗等矛盾,在此基础上构思立意,进行方案设计。这种逻辑思维自始至终需要借助“图”的形式把思维活动形象地描述出来。积极思考与表达这两种行为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互为交织,循环往复,过程中强调脑、眼、手、图形的互动,像是一场自己与自己思想的对话。这种对话就是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图式思维方式,而设计就成为图式思维和矛盾解决相始终、相融合的过程。

1 图式思维理论

图式思维(Graphic Thinking)是美国设计教育家保罗・拉修创造的设计思维方法。他在《图式思维论》中指出,图式思维主要应用在方案构思阶段,指导规划师的设计工作。保罗・拉修认为,图解思维过程可以看作自我交谈,在交谈中作者与设计草图相互交流。交流过程涉及纸面的速写形象、眼、脑和手。他认为图式思维在方案设计阶段能够起6种作用,即:表现、抽象、手法、发现、检验和激励。

表现是思维的形象传达,图式思维的主要工具是徒手草图,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构思的发展过程全部以徒手草图的形式表现记录出来。抽象是图式思维应用图解分析的手段,这种抽象手段可以把建筑设计比作图式语言,也可以对方案本身进行抽象化的分析。应用图式思维进行设计处理是很有启发性的手段。这种处理手法一般有三种:开敞端的形象,转化的形象,有结构或有秩序的形象。设计作为创作过程,就要寻找灵感,实际上寻求设计构思灵感的过程就是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检验是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综合的过程,检验过程可以用图解说明。设计人员要使方案有吸引力,就需要有激励性的因素。

2 图式思维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图式思维作为一种视觉信息的表达,是设计师记录、分析、研究设计的最佳方式,其最终结果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等视觉符号表达于图纸且被人所感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通过视觉获得大量现状信息,在大脑中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通过绘制大量草图,解析设计中轴线、节点、空间序列之间的结构形态,进一步揭示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同时进行手脑相连的设计思考后,将各类信息凝炼成设计构想与空间形态布局,用图式的方法表达出来。可以看出,在园林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图式思维作为一种视觉信息的表达,要比文字等方式更具有灵活性、直观性。

如果说图式思维是对设计灵感的酝酿和培育,那么图式语言表达能力则是设计师传达设计信息、与人交流的有效手段。设计思维的表达,主要是将人脑储存的信息和主体的臆想和感受进行外化的过程,即将抽象臆想的东西转化为人类的语言、符号或图像等。用图式语言把思维的结果展现出来更便于设计者表达思维、促进思维。

3 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图式思维的培养

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图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尤为重要。园林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既要进行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创作,同时又要了解和分析错综复杂的内外关系,解决定性和定量上的矛盾,靠语言和文字的手段是不够的,仅凭借大脑中的空想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使用图式思维的方式来认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1园林设计课堂教学中图式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改变传统的以文字的方式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转而以“图”代替文字。以文字记录课堂笔记会使学生陷入到僵硬的思维模式中,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相比文字书写,图式表达更为直接、醒目、简洁,并能快速捕捉课堂信息,教学重点,触发创造性的思维。其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简单的分析图、树形图、推导图或是概括性草图,加入思考过程的简单文字等。

在学生探讨、交流设计方案中,有意识地运用图式思维,改变以往评说、辩论式的语言评图过程,以“图”作为交流的媒介,通过大脑思考、辨别和判断,肯定某些部分,否定某些部分,以及对原有图形的改进和联系、想象,产生新的认知;再对原有图形进行演进,以此往复构成将学生的认知和创造性逐渐深入的图式思维的过程。

3.2园林设计实训教学中图式思维的培养

在对设计场地的调研中,培养学生用草图记录信息、收集资料,锻炼图式思维的运用与表达。在设计初期,设计意向常常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在随手勾勒的图形中,能激发想象与联想,激发设计思路与灵感,促进设计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是飞跃。

实习过程中,通过锻炼实际场景记忆能力,深化图式思维的运用。看到某一景观或场景在脑中默记下来,然后再通过手绘进行表达。整个过程通过记忆,回忆,表达,思考,完善,提高了对景观形象的认知和场景空间的感受,强化了大脑(思维)――手(绘图)――大脑的循环过程。

在课外作业中,通过布置大量速写、临摹经典案例的方法让学生做到“胸中有图”,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研究设计方法,在之后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加以借鉴,反过来形成图解形式指导以后的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育;建筑学;课程内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4-0054-02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整个社会对所生活的环境品质日益重视。从2001年开始的短短10年间,中国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从28.4%提升到37.37%,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从4.6m2上升到9.71m2。风景园林专业逐渐被民众所知,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也成为紧缺人才。與此同时,许多建筑院校为了满足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对综合性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也根据自身条件增设了风景园林学的相关课程。

2.开展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

2011年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已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印发,其中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與建筑学均为一级学科。在3个学科升格后,在本科阶段为学生打下宽广而坚实的基础,进行“通才教育”,就更为重要。建筑、园林、城市规划3个学科各有特点和规律,但是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三者需要互相依赖、融合、促进,立足各自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1风景园林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建筑学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工程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它越来越多的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工程等各个学科。同时,如何與自然环境相协调已经成为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子之一。而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因地制宜”和“虽由人作,宛白天开”,无论是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还是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庙宇厅堂,乃至山林中的寺庙道观,无一不是與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经典案例。因此,风景园林教育可以有效帮助建筑学专业学生理解建筑與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设计实践中避免出现建筑與环境的生硬割裂。

2.2风景园林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

與建筑学发展历程相似,风景园林学的发展也深受艺术的影响。例如,中国山水画论中的深远、平远、高远、留白、“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以及中国诗词歌赋、篆刻等艺术理论就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尤为深远。此外,西方古典园林的发展也與艺术有着密切联系,如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产生與发展就深受当时风景画艺术和文学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加强学生对设计的艺术性的理解。

2.3促进建筑学专业学生对风景园林的理解

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对于场地所限定的要求,而规划对于场地的控制指标中往往要求达到25-40%的绿地率,这就意味着一个建筑作品不仅仅是处理建筑本身,它的周边环境特别是绿地也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这些任务通常落在與建筑师配合的风景园林师身上。但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对风景园林却不甚了解,一般有三种理解方式:风景园林就是古典园林、风景园林就只是绿化种树的职业和简单的从字面认为风景园林就是建筑和风景相加,即architecture+landscape。由于对风景园林学科的错误理解,建筑学专业学生热衷于“景观建筑”或“景观”的学科名称,这就不利于二者在设计实践中的相互配合和促进。建筑师对风景园林师的后续工作往往不是觉得过于平淡庸俗,就是认为过于纷繁复杂,难合心意。

因此,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展风景园林教育可以促进建筑学专业对风景园林的理解,使得二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最终共同打造设计精品。

3.风景园林教育的角色定位

目前,国内许多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中都开设了风景园林课程,如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等,这些院校大都由风景园林教研室承担建筑系的风景园林教学工作。通过笔者的调研,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信息量大而课时量少、非学生专业必修、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教育差异性较大等。因此,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不能简单照搬照抄风景园林专业的要求和教学体系,而要以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为基础、教育质量要求为根本,有针对性的设置风景园林课程内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了解为主,掌握为辅

现代建筑不再是纯粹的工程学科,而是涉及自然、社会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应当把风景园林知识渗透到建筑设计中,以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讲,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首先,是对自然的深入了解,包括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生态平衡、植物学等;其次,是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了解,包括风景园林名称的涵义,风景园林的历史和发展趋势,风景园林学包含的主要内容,如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园林植物的形态分类等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的内容;第三,了解和掌握一些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素和设计手法,了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尤其是與建筑设计结合地很紧密的建筑庭院设计與小型公共绿地设计。

3.2有益补充,激发兴趣

建筑学與风景园林学是相辅相成的,历史上也有很多融会贯通了两个学科的著名设计师,如英国建筑师William Kent同时也是风景园林师,他的作品Chiswick住宅及庭园就表明他两方面的技能,又如Joseph Paxton设计的水晶宫成为现代建筑进步的标志,这是因为他是一名园艺师和景观设计师,有着20多年建造玻璃温室的经验,并且Joseph Paxton在19世纪还成了英国城市公园的先导。再如法国的拉维莱特公园既是解构主义建筑流派中的重要作品,也为现代公园设计手法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针对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中,应通过引导激发学生们对风景园林的兴趣,使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成为建筑设计的有益补充,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也要引导学生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形成更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4.风景园林教育的教学策略

4.1以点代面——案例引出理论

传统建筑院校的学科特点是空间设计能力强、美学观念深、工程规划齐全、创造性思维活跃,相应的,风景园林学更注重生态观念,特别是对植物的应用理论,生态恢复與再生理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雨洪利用、乡土物种的保护等。学科之间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促使我们应阶段性地引入风景园林学的相关内容,分步骤分阶段地将风景园林学與建筑学进行有效的融合。

根据上述情况,为了使学生们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快地掌握风景园林相关知识,首先应该从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知识入手,阐述风景园林学與建筑学的关系以及风景园林学的学科特点,并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其次,通过对所选择的经典设计案例进行解析,使学生们能通过案例讲解了解與之相关的设计理论與设计手法,如通过河流生态恢复與重建的案例,设计的过程及公众的参與等等,表现出风景园林对民众的关怀;通过节约型园林的案例,表现出风景园林的节能;通过梳理山水格局,处理好城市尺度與人的尺度的关系等。

4.2设计选题适当

设计课题是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实践的重要媒介,所以要在设计选题环节上精挑细选。首先,选题应紧跟行业前沿,反映当前的社会问题和设计问题,模拟真实的环境和市场需求,甚至可與设计院同步进行。其次,选题范围要适度放开,应在适度范围内提倡学生自主发挥,调动学生参與设计的趣味性和积极性。第三,选题中设计基地的尺度不宜过大,避免设计比例从1:100突变到1:1000甚至1:2000而造成的失控,使得学生产生挫败感,不知如何下手。第四,因为课题选址如不能让学生可以亲临场地做调研、访问,则从根本上违背了风景园林的“因地制宜”的原则,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轻视的学习态度,所以因就近选择场地,所选场地要方便学生进行现场调研,以便让学生充分利用问卷调查、现场踏勘、访问场地周围居民、建设方、承建方和规划主管单位等方式对设计基地有深入的了解。

4.3辅导注重引导发挥个体个性

在设计前期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场地调研,然后进行评比,以帮助学生建立风景园林模式的场地分析思维方式,对场地的理解达到适度的深度、广度,并适当增强学生对现场的生态、植被等情况的了解。

在设计构思阶段,指导教师不要过多介入,以免对学生的想象力造成障碍。在辅导方式方面,语言描绘的辅导方式比手绘更能辅导学生,因为在思维未定型时的手绘辅导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在学生的设计方案基本成型后,或者是学生在方案的深化和细化过程中出现瓶颈状态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深入,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亲自作出示范,修改深度以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为益,不宜过多,重在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思考。

在辅导过程中,要正视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植物所学有限的事实,适当弱化植物方面的具体应用设计,而多从利用植物营造空间的角度去考量。

4.4课程考核注重过程

对于课程成绩的评定,应该注重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感知和训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设计能力表现出来。

对于设计成果,不局限于手绘表达的方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用多元化的表达手段未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特别是运用建筑的相关软件、技术手段和表现方式未表达风景园林设计,如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模型制作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可以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的表现中。

在教学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评定过程中,要做到展评结合、讲评结合。针对学生的方案构思和设计特色,老师和所有学生均可提问,由学生回答或教师点评,达到师生的互动,既保证了成绩评定中的公正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应对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互相比较和争论,可以及时发现和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身所短。

4.5专家讲座开拓视野

除了课堂教育、园林实习等教学方式,每年还鼓励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和风景园林的学生一起参加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活动,比如IFLA、“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等,一方面通过竞赛检验学生所学,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增进两个学科的融合。另外,每年还聘请著名园林专家、风景园林设计师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同学们的风景园林知识。加深对国内外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发展的动态及趋势的把握,接触专业发展的前沿情况,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

5.结语

在对于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开展方式上应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而区别对待,容许各自的实验與创造,并不强求一律,而是在总方向的指引下不断探索。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风景园林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会不断的进行调整,但是风景园林教育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随着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个学科并列成为一级学科后,各专业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何发挥风景园林教育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在建筑学专业中开展风景园林教育,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J],中国园林,2010(07):01-05.

[2]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05:11-12.

[3]齐康,尊重学科,发展学科[J],中国园林,2011,05:13.

[4]王向荣采访,文桦录音整理,学科和行业之健康未来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访风景园林规划與设计教育家孟兆祯院士[J],风景园林,2008,(3):14-17.

第12篇

【关键词】生态科学;景园设计;应用;发展

在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不仅流露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人们对自然与文化也有了一种全新认识,从而提高了人们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在1969年,著名科学家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得以问世,其中提到将生态学的思想充分的应用到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当中,从而产生了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同时能够将风景园林设计和生态学更加完美的结合,使得现代园林设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前的生态园林设计中,所谓生态主义也即是说设计己经不能够仅纸上谈兵,同时也不再是一些设计师的试验内容。而随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得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同时还能够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创造条件。然而就目前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发展应用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风景园林的发展,同时还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水平,就必须要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出发,对生态学和园林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我国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2 生态园林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依靠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尽量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另外以植物群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增加绿量构建生态园林。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生态园林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提高生态效益。同时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生态园林以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配置形式,构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3 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包括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设计形式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托,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理念之中,已达到二者相融合的目的。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出现的又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也是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

4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4.1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己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

4.2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4.3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

利用生态关系进行土壤改换是设计师最后采用的方法,如果按照常规肯定会选择换土等简单措施,不会采取利用细菌等生态关系来进行生态改造,那么也就不能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成绩。

结 语

近现代西方景园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发展各个阶段,也是生态科学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和发展进程,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轨迹,是人类对生态环境不断加深认识和觉醒的过程。如何使设计既具艺术的感染力又具科学的合理性,成为生态设计的核心任务。当然,景园设计中所有生态理念对环境的积极意义,最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以实现。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态学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对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深入和对设计手法的探索与拓展也必将更进一步。工程技术的支持#多学科#各专业的合作是未来生态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