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学法心得体会

教师学法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14 04:01:45

教师学法心得体会

第1篇

一、教师要爱国守法。教师是教育过程中主导力量,因此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内容,古人对教师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职责中教书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人格上。 教师职业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下一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形象。

三、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教师有高度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尊重每学生,用教师爱心去化解学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使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代教育是开放性教育,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多种方法结合,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各自功能,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教师学法心得体会(二)

今年2月以来,我积极参加学校里开展的学法活动,通过学习《宪法》、《民法通则》等基本大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及有关的行政法规,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两场学法用法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制理念,依法行政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各级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执法、司法实践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树立和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胸怀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职是基础,正确履职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主动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依法有效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自觉用保障服务大局的成效检验各项工作,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我觉得,作为一名公务员,要脑中想着大局、心中装着大局,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学会从大局出发,从大局着眼,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之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使各项工作切实体现服务大局的要求。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础。我们每个人只有把本职工作干好,把各自职责履行好,把职能作用发挥好,才能真正为大局服好务。

二、学法律,要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我觉得,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全社会也会关注教师的个人形象和整体形象。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随时注意自己阳光、忍耐、宽容、严谨的形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教育更具有说服力。

三、要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公务员,平时要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勤政。作为教师,就应该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时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学法心得体会(三)

一、知法学法

《教师法》第三条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因此,每个教师都应但认识到自己辛勤劳动的价值和伟大的社会意义,努力做到自尊、自爱、自强,增强对自己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享有六项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三、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教师法》第八条规定了教师要履行的六项业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 ,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四、《教师法》对教师的资格制度有何规定?

《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并且还规定了获各教师资格的条件是:“中国公民凡遵守刑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法规定的心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由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五、《教师法》对教师的待遇有哪些重要规定?

教师待遇是大家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提高教师待遇是《教师法》的重要内容。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之成为社会所尊重的职业,除了精神上鼓励之外,还必须从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做起,这是推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需要,也是使广大教师安心于教书育人的需要。目前教师队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待遇偏低,而工作任务又极期繁重,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计,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造成教师队伍严重不稳。基于此,《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解决教师住房困难也是教师法的重要内容。《教师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教师法》对教师的医疗制度进行规定:“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各级政府要下大力解决中小学教师就医难、报销难的问题,建立定期对教师检查身体的制度,对教师看病、住院、转诊等提供方便。

六、侵害教师合法权益,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教师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教师违反《教师法》,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教师要自觉遵守教师法,如有违反《教师法》规定下列行为的,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学教育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如果情节严重,违背了教师的职责,已成了教师的败类,承担法律责任是必然的。

《教师法》的内容很丰富,通过认真学习,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履行自己的应尽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这一光荣事业。

二、懂法用法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我国于**年**月**日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但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

为提高教师对《教师法》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校组织了全体老师再一起学习了《教师法》。通过此次学习,老师们较为准确地理解了《教师法》的精神实质,明确了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改变了“教师不学教师法,难免迷途象牙塔,受害不知为哪般,困扰不知错在哪”的现状,有利于我们增进守法护法的意识,树立依法维权的观念,自觉落实依法治教的行为。不少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享有“教育教学、学术活动、管理学生、获得劳动报酬、民主管理、进修培训”等权利,并自觉履行“遵纪守法、履行聘约、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制止侵害、自我提高”等义务。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教师们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教师们今后的实践!

第2篇

法律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它与我们每一个人 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的保护神。作为教师,对于法律应该有必要的民解。

记得xx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xx*同志在新的世纪,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它既需要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完善的行政执法、司法、监督体系,又需要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

我们作为新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然而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在这支队伍当中对教师法的认识可以说是盲人摸象的。以前,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无法可依可依的境地,因而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教师、拖欠教师工资、无故开除教师等。然而许多教师不懂教师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故有法等于无法。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此外,我们还明白到我们一直以来所谈及的权利,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权,一类是私权。后者是一种可放弃的权利,而前者则不可放弃。或者换句话说公权是一种同时夹带着义务。合理行使公权和私权也是我们当教师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我们中国一直以来都被西方国家批评为"人治"的国家。现在国家政论既然下决心要从原来的"人治"改革为"法治",于是每一个公民自然而然肩负起知法、学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重责。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所以我认为给予我们这些新教师上一节用法的课更有实际的必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通过对《教师法》的的学习,我认为要很好地履行教师的义务,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3篇

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心得体会范文1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更是离不开音乐,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幼儿园音乐活动都是一个难点,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活动呢?在8月29日我们非常难得有机会去听音乐教学法。这套儿童之家教材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思想,又结合了国外三大教学法:瑞士的达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依、德国的奥尔夫,进行编排的一套教材,戴老师让我们感受了这套教材的欢快及培训幼儿这种能力。下面是我的感受。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还可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师说轻就轻、说响就响,通过反复练唱来把这些要求强化下来,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带新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其次,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如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

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心得体会范文2身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一直希望在我的教学中能让孩子不再畏惧数学,而且从心里喜欢它。有幸看了邱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感受非常深刻。现把自己的心得体会简述如下:

一、尝试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尝试练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便具有基本训练题、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进行。“温故知新”便是尝试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之一。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活动中,其认知结构再度获得同化或顺应,也增强儿童的信心。进而利用既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题。

基本训练题与准备题的呈现方式,视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常用的方法有快问快答法、分组游戏竞赛、前置性测验及小组搜集资料报告等,这些都是学生较乐意进行的活动。

二、尝试题的设计,攸关于整个尝试活动的流畅性,多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且与课本的例题相似,让儿童藉以自学课本,操作学具及共同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尝试题的呈现方式可采用多元化,例如角色扮演、模拟问题情境、自由联想、列举法等。尝试题为整个尝试活动的灵魂,它深深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为唯有全神贯注,才能寻找解决尝试题的线索。因此,在设计尝试题时,教师更要多多费心,特别要注意能够激发儿童好奇的内驱力,许多概念及策略,便能水到渠成,建构于儿童的认知结构中。

三、指导儿童自学课本乃是尝试教学的特色。学生期待教师会提出何种尝试题,然后在尝试题的引导下,学生自学课本,获取课本中有关解决尝试题的信息,形成假设,再与小组成员讨论,形成共识,教师请儿童上台发表,若有不足之处,可请别组组员补充。此时,他组组员可提出质疑,亦可加以补充说明。教师在活动中不要急于评价,让儿童尽情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或儿童整理归纳重点。

按上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儿童的学习动机相当旺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儿童除了从课本得到解题的策略之外,更能从分组讨论中得到更多的解题的方法。

四、使用尝试教学法会使概念很清晰地深植于儿童心中,但“精熟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往往可配合课本与习作的题目来进行,或口答问答,或形成性评量等等。

应用尝试教学法后,可以发现儿童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可节省时间,多让儿童板演或共同订正。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能彼此互相帮助,使程度不一的儿童,都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成效。

有些人曾怀疑,在现有教材及紧张的教学进度下,为何费时地实施尝试教学法呢?我认为学生有了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自己学习,反而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我想不管哪种教学法都不能死板地单独使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唯有配合创造性、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才能培养出高创造力的学生。尝试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兼具认知、情意、技能的良好的数学教学模式,值得大家试一试。

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心得体会范文3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我深感这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良机。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认真研读了《学习手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等手册和书籍,各册数学教材,上网、读书,写体会,制作课件、数学知识树,开展了三课活动,同课异构、同步研讨等活动。在三课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参加了讲课,说课,评课活动,并认真写下讲课心得或教学反思。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组内教师之间互动交流学习体会,共同探究、各抒己见,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提升。下面总结一下本次学习活动中的体会: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研修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感到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向专业化方面发展。

我深刻地认识到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匮乏,而要开展教学实践,没有深厚的教学教育理论作为指导,犹如一副没有灵魂的空壳。所以以后应养成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对各种理论做到大量涉猎,扩充知识面,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专家们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因为善于总结,注重积累结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的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要想驾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我要以这次教材研修为契机,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

二、提高能力,完善自我

教材研修的学习和听取同行们优秀的示范课使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更给我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这使我对以往在教学中的困惑豁然开朗,教学思路灵活了教学方法多样了,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图热闹,活动多而淡化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等。在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中,我上的《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就体现了这些要求,我觉得无论是课的设计理念还是课堂的教学方式,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跨越。当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以高质量的课堂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完善自我。

三、反思不足,努力改进:

通过教材研修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也重新审视自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浅陋,也看清了过去的自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缺乏终身学习意识,工作中容易被世俗观念束缚,惰性大,缺少有价值的尝试探索;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1、借助教材研修的平台,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时代的挑战。

2、积极改革课堂教学,认真备课、上课,合理设计教案、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3、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第4篇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教师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但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

在教学工作中,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我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我今后的实践!我认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很有实际的必要。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二)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所以我认为给予我们这些新教师上一节用法的课更有实际的必要。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明白了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时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探求,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指导整个修养过程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作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但是,由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程是构成师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原有的道德水平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使得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必然有着层次之分,每个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攀登。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三)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诋毁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

1、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着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我们要做学生的心理辅导者。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3、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团队合作。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第5篇

2017年11月,正值季节变化之交,秋意已浓而寒冬未至,加之15日至17日的阴郁天气,更显萧瑟。但在粥店中学四楼的报告厅,却是充满浓烈的学术气息。在这里,举行了市第二期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为期三天的培训,近距离地聆听了沈维进、邹方臣、张志鸿、许宗江、张伟杰、郇宇等书法专家的讲座,深刻感受到了各位书法家的人品和书艺,更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为系统和直观的认识,获益匪浅,收获颇多。当然,书法之路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也会在今后的时光里“上下求索”,在书法和书法教育方面继续追寻。感谢市局的领导组织了这次培训,感谢本次培训参与管理的各位老师,感谢一起学习的各位同仁。下面我就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向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教育重责,我辈担当。

各位书法专家对我国当今书法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句句沉重,既透出对现状的担忧,又露出对未来的期盼,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更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书法教育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良好的书法教育仍然在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人曾用歌诀的形式形容当前形势:“书法教育、形势危机;管理缺位、政策不力;考核评价、监管无序;学校忽视、家长稍理;师资薄弱、队伍不齐;大纲不备、教材不一;学生书写,混乱字迹;综合素质、应试代替;社会培训、良莠不齐;社团不济、事不关己;书法普及、斑驳陆离;国际发展、未曾企及; 文化传承、迫在眉急;千秋大业、尚待努力;全民动员、可见业绩。”作为当下正在一线授课的教师,作为中青年一代,我倍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本次培训,不仅仅是提升技艺的“加油站”,更是吹响了全面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冲锋号”。时代的要求和期望落于我辈之肩,自当勇挑重担,在书法教育的路途上荡开一笔,书写出这个时代赋予的不同色彩。

二、人艺合一,素质为先。

授课的几位专家的个人魅力虽有不同,但都折射出个人的修养与学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无论是沈主席的严谨,还是邹老师的细腻,亦或是张志鸿的坚持,都无疑表明做人与学艺的高度统一,个人素质与书写技能的相互制约。俗语讲,字如其人,这是最直接的体现。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也是对人艺合一的印证。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王羲之说过:“把笔抵锋,肇乎本性。”提笔写字,始于或体现人的本性。书品和人品有密切的关系。清杨守敬说:“品高则下笔妍雅。”品格高尚的人,书法肯定脱俗。写字是人生的一门功课,只有不断磨练个人性情,不断开阔个人胸怀,不断提升个人境界,才能在书法学习乃至书法教育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得更顺。

三、系统学习,方法得当。

书法既然是一门学问,那就少不了知识的积累和技艺的锤炼。

首先,要系统地了解了书法史和字体的演变。系统了解书法史和字体演变就会做到如何取法古人,避免在用字上的错误。结合各位专家的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沈尹默《论书丛稿》等,深入读进去,领悟其中真谛。了解中国的文字史、书法史、文化史,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提升素质涵养。

其次,要在读帖和临帖上要下大功夫。要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性情,楷书先专写一家,然后再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临帖要下苦功夫,做到“用眼看——用心想——用脑记——用笔写”,注重临帖方法,长期坚持。(一)、读帖,如帖在书法史中的位置、书家其人、文字内容及形式分析等。(二)、客观临摹:1、结构临摹,建立框架。2、打通脉络,找准动作。3、线条临摹,细致入微。4、合成临摹。(三)、尝试创作,先集古字。要把临帖作为每日的必修课,坚持天天练,切忌“三天打鱼,两日晒网”。虽然工作任务较重,但应该能每天挤出时间来进行书法练习。临帖功夫足够深,创作功夫才会足够高。

再者,加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要提高书法的境界,必须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下功夫。要有计划的涉猎古文字学、书法史、诗词及其他艺术如美术等领域,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使得自己的书法实践境界提高,避免落入俗套。

另外,加强书法交流活动,建立书法活动的小圈子,吸纳具有共同爱好的同仁,相互学习,查缺补漏,快速提升。学书无先后,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书法造诣高,就可作为自己的老师。通过交流平台来展示自己的不足,能及时改正,才能不断进步。

四、以鉴促学,贵在坚持。

个人技艺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艺术眼光的高低。要想让自己在书法艺术或者书法教育上有所成长,必须不断学习,持续提升个人审美鉴赏能力。鉴赏水平是一个人综合知识水平的体现,也是学习书法知识和能力不断积累程度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鉴赏水平越高,书写进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鉴赏水平的高度,是随着人书写程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的。因此鉴赏水平和书写水平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以今后应在书法知识积累、基本功训练来提高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自己鉴赏水平和书法修养。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喜欢和热爱书法,以高度的学习激情投入到练习中去,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持之以恒。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第6篇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为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教育整顿向纵深发展,三月三十日陇南市司法局、陇南市律师协会举办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我认为律师事务所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水平、政治站位、决策引导能力事关律所前程命运。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作为基本国策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治”既是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又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历史启示“没有法治保障的现代化,不可能成功”。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律师行业的参与。作为新时代的法律工作者,律所党组织当主动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团结统一思想,把参与建设法治社会作为未来长期基本任务,抓住机遇建功立业,不负韶华。抓好了思想政治建设,律所就有了思想指导,管理层带队伍水平必然提升,律所就有了发展方向,就不会南辕北辙犯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论述中,明确表示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法治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正式开启法治社会的建设历史性时刻,中国梦其实也是法治梦,也是法律人之梦。

学习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理论思想

团结一致向法治

所谓“思想”窃以为即心之所思、神之所往,起心动念之源、行为表象之根,即相由心生。正心则身正、身正则行端、行端则影不斜、即知行合一。有什么样的思想主导,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后果,一个人、一个团队思想理念就是灵魂。古有商鞅变法治国平天下、今有依法治国理论开创新篇张。作为新时代的法律人,既要有现代法学之理论创新,也要有为先贤往圣继绝学之情怀,作为党员律师既要坚定不移的跟着党走依法治国道路的决心,也要主动担当起为匹夫之责。习近平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不但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又有中华历代法家经典之精髓,学习依法治国理论,作为法律人是心之所向,作为律所党建管理指导思想,是科学的,也是有前途的。

一、 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就是正心、就是律所思想政治党建灵魂。

律所无论大小都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没有思想、没有愿景与文化理念的团队是绝对没有前途的。目标定位要可科学,要有高度远见才能有吸引力,才能聚集吸引人才,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建设,有了科学的理念团队就有了灵魂才能走得更远。如何给团队赋予灵魂,要从新时代习近平依法治国理论思想中汲取,要与党和国家基本治国理念保持一致。法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又是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我们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历史周期率”、“窑洞对”,他认为这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总书记从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现代化的纵深,深刻分析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坚持和厉行法治,坚决反对人治。总书记也多次引用古典法家经典:“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凡属盛世都是法治相对健全的时期。因此、以新时代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作为律所思想政治建设指导思想,是法律人之幸,也是历史必然选择。

二、抓好思想理论学习,严格自律,学习要下硬功夫。

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有了愿景目标,执行就是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法律人,需要术道兼修,即学术要精、修身要强,精术是本成才之要、修身是根厚德之源,德才兼备两条腿走路才不会失去平衡。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有作为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团队才是人才辈出的团队。律所党建三会一课制度就是提高团队凝聚力、不断强调愿景目标的关键,一个律所是否重视党建,是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决定了这个团队的生死存亡。团队的带头人、律所的创始人是否善于学习、修身正心就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当带头模范、身先士卒。诸葛亮《戒子篇》“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宁静致远、俭以养德”,《大学》开篇名义“大学之要在于明德”。修身需要自律,需要淡泊明志,需要安静内心,需要丰富精神。过分的追求名利,物质财富就会陷入物欲黑洞,唐代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之鉴。当代法学奠基人江平先生有诗曰“宠辱应似花开落,忧国何分位尊卑”。江平以其学术贡献和不懈努力参与宪法的修订,参与民法、行政法的起草,成为法治中国的重要建设者。为中国梦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法律基石。他的法学贡献成为中国梦最基本的保证,他本人也成为中国梦的绝佳象征。只有志存高远,才能知行合一。法律人心正行端、司法个案才有可能体现公平正义,法律才有可能比信仰。

三、团结一致统一思想,主动担当做法治社会建设的践行者。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机遇,不谋全局、难谋一域,识时务者为俊杰。法学家自古有之,古今有别,唯有学为时而用高度一致。时下法律人难得一遇百年不遇之机遇,即将登台亮相创建法治中国之历史,律所律师不是旁观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预示着法治中国启程,律所党组织要团结大家主动担当起《民法典》的宣传任务,改善法治环境、提高大众法治意识。徒法不足以自行,宣传法治思想、讲解法律法规是律所律师责无旁贷的之职责。借《民法典》东风,追逐法治梦想!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也是法律人的梦想。律所党组织应带领律所全体同仁积极践行。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世界历史上罗马人三次征服世界,一次靠武力、一次靠宗教,最后一次靠法律。历史是一个民族集体的记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第7篇

学习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一

通过学习,再联系实际,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总之,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将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上来认识党的教育事业,忠心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把毕生的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业绩。

新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二

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

教师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新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三

近期,我们在校领导的组织下,通过多种形式重温了“教师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每一位老师都有了自己更深刻的体会,下面我谈谈我的认识和感受:

《新义务教育法》要求我们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提高师德修养,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新义务教育法》赋予我们的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新风。

第8篇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伦理关系;法律关系;情感关系

一、在新课程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的改革也加大了步伐,特别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日益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强调师生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变得极其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人的心情处于轻松状态,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此状态下教师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教学思路开阔,思维敏捷,逻辑条理清晰,讲解适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知识才能,使教学艺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学生接受新知识信息的能力也显著增强,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反应迅速,记忆力持久,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能也能得到最大发挥。只有师生关系良好真诚合作,教学才能实现相长。

二、传统的师生关系及成因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由教学关系,伦理关系,法律关系和情感关系组成,以下对其从传统的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教学关系

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是师生因特定的目的和任务而形成的联系,在传统教育中,他强调师与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其表现之一是以教为主,学绕教转。教学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想想,在这种教学关系中教出来的学生其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限的。

(二)伦理关系

师生都不能离开对道德规范的遵守,也不能离开道德规范的调节,传统教学过程中强调“师道尊严”,学生必须对其言听计从,否则视为大逆不道。

(三)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学校和老师不能对学生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对品德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给予帮助,不得歧视”。学生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权利主体,但过去在一些学校,“棍棒底下出人材”现象普遍存在,侵犯学生权利的事屡见不鲜。

(四)情感关系

师生的情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的体验,是师生间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有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这样必然会形成师生的情感关系,当师生情感关系并不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并不充分时,就会造成师生之间教与学的隔阂,师生关系紧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1、应试教育使学生、老师、学校及社会把分数看得很重要,老师不再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对付学生以提高其成绩,造成师生互不理解,和谐统一的教与学关系无形下变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2、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全社会都默认了“师道尊严”,必然导致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不会将学生自己看成与教师平等的个体,学生的主体性名存实亡。

三、在新课程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要求社会各界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适合时展,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的师生关系表现下的四个方面做出调整:

(一)教学关系方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既要把知识、技能教给学生,又要教会其学习方法。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动作用的同时,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语言学习的交际活动中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只有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兴趣才能持久,知识才能牢固掌握。此外,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以增强学生的主体信心,学生也只有在树立自信,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之后,才能自觉主动和科学有效的学习。

(二)伦理关系方面

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第一,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作与自己是完全平等的社会成员,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当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要诚心诚意的鼓励和信任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是一些期待着教师把他们当作“大人”的青少年,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小孩”,学生的期待就得不到满足,教师也会产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也就不会把学生看成值得尊重的人,而教师尊重学生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期待,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自觉抵制市场经济下利益驱动的诱惑,心甘情愿为学生服务。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对师生伦理关系的正确认识。学生自己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的,学生必须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职业和劳动成果,师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三)情感关系方面

新课程不但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且也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一是老师对学生要充满热爱的情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尊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等方式去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的体现创造有利的条件。二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又是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情感是教学活动的剂,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饱满,要满腔热情的组织课堂教学,并且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错误,当因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错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帮助其改正错误,精心呵护,发掘学生的潜能。

(四)法律关系方面

从法律关系方面改善师生关系,这是底线,也是高压线:第一,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教育法规意识,启迪教师和学生的民主意识;第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从而优雅为教育服务;第三,建立严格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师生关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更规范、和谐。

四、结束语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前提,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继承传统师生关系的优点,弃其缺点,应时代要求进一步构建和谐美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强.浅谈情感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2]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0年第8期.

第9篇

【关键词】 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法律思考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最核心的人际关系(人――人关系),它为教育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具有功能的特殊性。师生关系是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随时随刻都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益产生深刻的影响。现行教育法律对学校法律关系的调整,大多是通过师生关系表现出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在于增强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与学生同处于亲和、愉悦的气氛中,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学态势,就能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一、民主

民主是宪法的基础,是宪法精神的集中体现。宪法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根本任务,并规定了国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可见,民主是宪法的重要基础,是宪法精神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为学校健全民主制度、造就民主气氛、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指明了方向。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具有民主的教育观念和民主的工作作风。

民主,首先表现为教师具有民主的教育思想。教育发展到今天,新的教育理论充分阐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一些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家已有了卓有成效的建树。无论是叶圣陶的教育思想,还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实践,都无不闪耀着教育民主的思想光芒。钱梦龙、魏书生教育改革和周弘的赏识教育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的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民主精神。反观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学校事件,一件件都令人心惊胆颤。究其原因,紧张的师生关系,学校和教师缺乏民主的教育思想,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是引起学生伤亡事件(学校事故)的重要因素。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充分说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师只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人才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

其二,民主表现为教师具有民主的教学观念。因受长期封建教育封闭性的影响,我国形成了现有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学校教育,缺失民主氛围和民主的教学观念。学生只能围绕着教师转,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转,缺乏应有的独立思考和比较分析,影响了学生创造精神、创作性格、创造习惯的养成。学生主体和学生中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和发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人翁精神和民主精神的建设者。

其三,民主还表现为教师具有民主的工作作风。邓小平指出:“在学校,也要扩大民主生活。教职员工会、学生会,要发挥作用,教职员、学生的意见要能充分表达。学校负责人,要善于吸收教职员的意见,善于吸收学生的意见。发扬民主不会妨碍统一领导。……所以,扩大各方面的民主生活,扩大群众的监督,很重要。”教育教学工作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或多边活动,要求教师在民主教学观的指导下,将教学的中心转移到“学”上,转移到学生上,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意见。学校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听取学生及家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教师要以积极、鼓励的心态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爱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合法权利出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养成民主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扬教育民主,才能改变“万马齐喑”的“可哀”局面,营造“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民主气氛;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能“重抖擞”,培养“不拘一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造人才。

二、平等

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应当遵循的原则,也是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平等是师生关系的基础,一方面师生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平等的,另一方面师生人格尊严等方面也是平等的。

平等,首先表现在师生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教师和学生都是公民,均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都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义务。学生作为独立的自然人,是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同时应当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主体,是有思想、有意识、处在成长发展中的有血有肉的人,是受教育法律确认、调整和保护的、享有平等的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法律关系主体,应得到平等待遇。

其次,平等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上。认知和评价是师生建立心理关系的基础,师生之间需要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才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之间的认知和评价具有相互反馈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评价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和评价,反之亦然。师生相互认知和评价的良性循环,使教育不断取得成效。相反,师生相互认知中的恶性循环往往导致师生关系的分裂,导致教育过程难于进行,甚至发生不该发生的学校事故,长生教育上的负面效果,应引起教师的警觉。

情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师生共同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应“。反之,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有巨大的调节作用。教师良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是学生只能活动受到压抑。同样,学生的活动情绪也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情绪,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中利用师生情绪体验的相互可感性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配合,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再次,平等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教育法律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教师要树立眼前的每一个学生都平等的观念,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热爱全体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和喜悦,不歧视、讽刺、体罚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理解学生、容忍学生;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从神圣的教坛上走下来,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走进学生的心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和年龄差距,给学生以和蔼可亲之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感情相投、关系融洽,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继而愿受其教。

教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一主体在中小学居于一个特殊的地位。从我国现行法律上说,中小学生的年龄尚处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阶段,尚不能或不完全能确认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需要特殊的照顾和保护。随着教育法制的健全和完善,学校教育活动各主体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已经由法律规范确认、规范和调整,表现为主体之间法定的权利和义务相联系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依据法律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违反法律关系的行为,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教育法律已为我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互尊互爱

《教育法》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学生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从法律上规范了师生互尊互爱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虽然在地位上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行为关系,但就其在法律上、人格上的地位并不存在高低之别、“尊”“卑”之分。学生要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教师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和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个人积极进取和发展的空间。只有“互尊”,学生才能把教师当成可敬可爱,可圈可点,有血有肉,可以互相探讨的人,而不是说一不二的神;只有“互尊”,教师才能让学生由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角色,变为有主观能动性,有独立“启疑”能力的人。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和实施师生之“爱”。体现师生之情、师生之爱的师生关系,不是一种单向的行为,而是双向的互惠关系,是师生之间“互爱”的关系。只有“互爱”,学生才能有“爱真理”的勇气,才能敢于“启疑”,才能在其心中燃起创新的火种。这种“互爱”的关系是在师生共同面对知识、共享人类文化、共感人格魅力、共悟人生价值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学生在知识、能力、智慧、品质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另一方面,学生同样也能够以自己的“学”及其独特的表现作用于教师,进而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从而得以“教学相长”。

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在于增强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刻苦钻研业务,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做一个既能与学生民主、平等、融洽、和谐地情感沟通,又能以德、才、学、识使学生从内心敬佩而心甘情愿、积极主动接受教育的教师,真正成为一位责任感强、懂得教育规律,明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第10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气氛 教学效果

每一名英语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气氛不要太沉闷,都希望学生能够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那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激活课堂气氛以达到教学效果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体会,谈谈课堂教学中应首先注意的几点,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气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权威,在教师眼中,教师的地位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但是对于现在“90后”的学生们,用这种传统的观念去管理学生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应该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以心交心,坦诚布公,对学生学会宽容,师生感情得到沟通,才能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我在平时经常跟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上的观点看法,学生也愿意跟我交流,所以我跟学生的关系很和谐、融洽,课堂教学中配合也非常默契,教学效果也很好;反之,假如教师对学生有看法或学生对教师有意见,那么师生双方都会感到别扭,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热对各种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活课堂气氛仅仅依靠教师唱独角戏显然是不行的。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观念,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学生的兴趣浓淡又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与学生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尽量让好的学生能够更好,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在好的氛围中对英语产生兴趣,提高英语水平。

三、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一个好教师总是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因为他在课堂上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教学内容太简单时,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引、扶、放、收、评”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写。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

2.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现代化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在一种逼真的环境下,通过听觉、视觉以至感觉、触觉等更形象地全面、多维地感知、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完善,它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创造提供了更多新的途径。

四、合理有效地利用评价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体罚; 尊重; 热爱; 理解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048-001

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建国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颁发了许多关于加强师德教育的政策法规,特别强调决不允许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但一些教师置政策法规于不顾,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作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取得教育成果。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有的教师面对所谓“调皮捣蛋不可救药”的学生动辄厉声训斥,用手捏学生眼皮、揪学生耳朵,甚至煞费苦心地想出种种所谓“通过肉体促动灵魂”的方法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其结果是学生我行我素、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产生不堪设想的恶性后果。其实,人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师爱的时候,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融洽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亲其师”而“信其道”。许多的道理尽管老师讲了几遍几十遍,可这些学生就是不懂不接受。可是当这些学生有困难,或者有病时,得到你的帮助和关心,他们就会因曾经对不住你的事而自责,从而下决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做一个好学生。老师许多的关心和爱护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激起学生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意志和决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

但凡好的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喜爱,而那些各方面较差的学生,让人觉得缺少可爱之处。所以,一些老师对这样的学生总是“横眉冷对”、“恨铁不成钢”。有时作业错了、书不能按时背诵、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还经常闯祸,每每这时则会受到老师的罚写、罚站,甚至把家长喊来训斥。其实,所谓的差生,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优点和闪光之处,只是你未发现,未了解。法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老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俗话说: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相似的沙粒;绿海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这是由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决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从业方法与范围不断变化,父母外出挣钱,孩子随祖父母生活的增多,社会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增多……这些情况对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如父母离异会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和伤害,往往父母离异的孩子会变得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学习退步,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如果老师只是看到表面现象,不做深入了解,一味怪罪学生的态度,对学生采取过激行为,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学生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对生活产生绝望,作为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的老师,会在认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处理,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对自己负责的精神,从而心情舒畅的接受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金科玉律。”

尊重学生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动力因素

第12篇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氛围;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76-01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习的师生间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动态因素。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课堂气氛的作用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低估的。它一方面直接影响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行为,直接制约着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陶冶师生。积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生动、活泼、主动,师生全身心投入,双方都主动参与和充分合作,兴趣受到激发,智慧遇到挑战,需要得到满足。教学有张有弛,既严肃而又生动活泼。

1.影响课堂气氛的多方面因素

课堂气氛"是对众多因素的一种微妙而又被动的反应"。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非常复杂的,以下就关系层、方法层、探究态度层等对营造气氛作一下分析。

1.1关系层。课堂的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的关系。在课堂中,师生关系状态体现位置是否摆正,交往是否全面,情感是否真诚,双方的主体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等方面。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领导者的地位,起主导作用。然而,教师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的基础上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任务最终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能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方式是合作式的交往,合作式的交往乃双方共同讨论,认同活动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分工协作,师生间相互协商、相互配合、关系和谐。合作式在学生间有的体现为对手式,既互相帮助,又友好竞争。合作式交往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其特征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只要教育方法适宜并依靠他们,在其自我发展过程中都可成为有价值的人;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力状态,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及时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能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看法,又不把自己的看法简单地强加给学生;能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其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积极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学生尊重教师、热爱教师,愿意与教师配合;学生间能友好相处、互相鼓励、关心和帮助;学生在班级里、小组里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无拘束地交往,共同交流、研讨;学生有主见,能独立地学习、活动,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

1.2方法层。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方法与效果息息相关,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方面。教师要教学生运用经验和智力掌握知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必须有适宜的方法。学生要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学习(读、听、思、记、做),学会应用(知识的运用、方法的运用、举一反三),学会创新(产生新问题、探究新问题)。因此,也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四导"、"五让"(教师诱导、引导、疏导、指导,书让学生读,看法让学生讲,难点让学生议,操作让学生做,知识规律让学生找);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动情,并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成功。

1.3探究态度层。"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良好探究态度的特征是:学生充满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的精神。学生有了自尊心,对学习就能充满自信心(包括对学习取得进步的自信),就能热情地迎接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顽强地经受学习中挫折,以活跃进取的姿态对待学习,永不满足。教师也应该充满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以及对学生有宽容的态度。若教师缺乏自尊、自信和进取,就很难培养学生具有这样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善待学生,既能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正确反应及时予以积极强化,又能对错误反应不讽刺、挖苦,鼓励其继续努力。教师对学生宽容,就在无形中营造了一种自由探索的宽松环境。

2.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感受和需要,给学生创造好学习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计算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计算机,运用计算机,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发挥才智的环境,使教学教程本身成为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2.2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和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像和实际条件,还有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要承前启后,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实现新的突破。教师还要注意多运用能锻炼学生实际能力的方法,使其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达到最佳的效果。

2.3科学合理地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通过评价的手段,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的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和自信心增强。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尤其是那些缺乏兴趣的学生,如果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其本来就非常脆弱的求知欲望,就会受到打击,也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使优秀生吃饱,让后进生吃好。切忌教师的情感倾向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