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

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

时间:2023-07-28 17:31: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改革;教育

在新的教学要求形势下,地理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而谋求更新、更全面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抓住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课堂的领导者,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的改革

1.化传统型观念为新时代观念,切实做好自己

以前的地理教学模式是死板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像机器一样被动地学习。然而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注重交流的,它需要师生更多地互动和交流。所以说,教师应该弃旧图新,转变过时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尽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教师同样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时俱进,在各方面迎合课堂改革的发展。

2.借助生动形象的地图来教学

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地理课本上篇幅最多的,我们一定要善于用地图教学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课本中,学习“认识省级区域”这一章时,老师可以带一张大点的中国地图,贴在黑板上,通过地图来讲解各个省级区域,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初中地理那些枯燥乏味的、通常又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都可以借助地图来方便理解。

二、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沟通与交流是地理课堂改革的重要部分,师生之间只有充分交流才能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老师才能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归老师所有,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明显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教师盲目地加快教学进度,而学生则盲目地跟从,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知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课程改革中老师应该重视课堂上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老师可以举办一些竞赛活动。比如说地理知识综合竞赛,为获奖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一来一定能吸引很多学生主动地参加,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趣味性。所以这种多样性的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地理教学很有帮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竞争力很有帮助,进而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成绩。

三、以老师为对象推进地理改革的方式方法

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地理改革中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推进地理教学改革的基础,所以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只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基础目的,构建丰富的地理知识体系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活动其实和地理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由此可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还能影响他们对人、对事的理解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地理课堂的首要教学目标。

同时老师还要有足够的主体知识,即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而地理老师当然就要掌握丰富的地理主体知识了。我国很多师范院校也开设了很多课程体系用于提高教师的知识,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从网上学习相关课程,也可以去高等院校旁听学习,一个从事地理教育的合格教师是需要累积很多主体知识的。

四、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教学改革毕竟是一项新的教学尝试,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笔者在这里浅谈存在的几点问题

(1)随着课堂改革中教师语言、表达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在整堂课都很活跃,但是教师在过度追求气氛的同时会减少基本知识的讲解,这就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能落实到位。(2)多媒体的使用不当。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是很着重强调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过多地滥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3)课堂提问太多或是有的教师直接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师生的互动,但互动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问,不过有的教师如果不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就很容易使提问变得毫无意义。

2.针对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简单列举了几点可能对课堂教学改革有益的对策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地理知识中易于理解的老师可以直接口头讲解,不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在教室里走动,不要就只呆在讲台上讲解内容。最后,教师的备课很重要,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会合理地安排讲解知识的前后顺序。

总而言之,什么问题困难只要师生之间互相努力都可解决,只要教师多去发现和探索,总会有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模式。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尚且处于浅水区,发展的前景和空间还很大,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配合。地理课堂改革的方向无非是从培养学生兴趣、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着手,只要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多注意理论和实践的配合,取长补短,地理课堂改革进程就会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重视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经线和纬线,而是为了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位置,而使用了经纬网。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图中,是“横纬纵经”,同时指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位置是:103.4°E,31°N,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二、营造互动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双边的互动学习关系,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师生平等的对话、互动交流的氛围,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世界第一大洲”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知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②跨纬度最广;③东西距离最长;④人口最多(约36.8亿);⑤有许多世界之最(如世界最高的大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等,所以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这样,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在积极地、目标明确地讨论中,学习和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乐趣的激发。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猜谜语、举实例、编歌谣、搞竞赛等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学到“青藏地区”,可向学生展示2001年12月发行的《青藏铁路开工纪念》邮票,让学生知道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二期开工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对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加强与沿海的联系,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好学”,再到“我乐学”的递进转变,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良性学习机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有力的心理保障。

四、做到当堂达标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伴随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现行的是新课程标准,其要求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提升思考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的时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效率问题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习效果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重中之重。保证高效不是教师一味灌输,也不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教授的知识越多越好,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下面就对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

1.学生方面

有许多初中生认为地理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地理课程也不是主要学科,学得好、学得坏都不重要,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普遍低下。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都非常不好,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非常低。另外,学生有了地理课程不重要的观念之后,就不会对其进行预习,这也是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非常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学困生就会在地理课堂上捣乱,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也不会互动和配合,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

2.教师方面

在现阶段,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只是按照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够对其中不重要的地方进行删减,也不对重点内容进行扩充,这对于学生学好地理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书本上的内容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而且只进行教材中内容的教学也会降低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是如此,进而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低,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想要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中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我国特有自然环境的视频和图片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和观看,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营造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具有非常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这种自主学习意识还非常强烈,所以,想要使地理课堂更加高效,就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强调和培养,并且大力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进而保证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效率都有所提高。比如,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讨论,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回去后对中国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

3.加强学法指导

地理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的时候,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效指导,并且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说,在学习“中国区域差异”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差异和地域性差异,加强学生的记忆。

4.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良好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其次,在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进而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平。比如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对地理的重要性进行渗透,慢慢使学生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提高地理的学习效率。

结合上文所言,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理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刚刚接触的学科,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情形下,教师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讲究教学方法。初二地理并不是非常深奥,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知识并且达到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艳平.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3):115-116.

[2]肖明.“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2011(3):220-221.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创新教学

初中地理拥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其教学活动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的,几乎没有课外实践,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分析能力以及价值观都是以课堂为主阵地。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如何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特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

一、重视地理学习中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新的教学理念提出新的观点,教会知识只是让学生拥有了过去,而教会方法才是真正的面对未来。所以在课堂上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读书读图方面的能力

首先,一定要保证学生的自读时间。每一节课都要保证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教材和地图册;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思结合,在自读的时候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争取读出问题,拥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学生在自读“俄罗斯农业”时,知道了俄罗斯每年都要大量进口一些粮食产品,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又不多,为什么粮食无法实现自给自足?”教师面对学生的这种质疑要给以鼓励,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独特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独有的特点就是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都很重要。所以根据该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教学中可以:①充分利用地图,活跃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建立以地图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让地图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识图、读图、分析图等等。在地理学科中地图是一重要因素,只有掌握了地图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位置,才能灵活的开展空间想象和思维活动;②加强区域对比,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区域的对比,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征,比如在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等区域进行分析的时候,就可以综合进行对比,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改变过去教学中的单边教育,变为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从而在教学中形成共同学习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和同学们全面互动,引发同学的激情,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善于诱导,培养学生兴趣

自古至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模式的教学,都必须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由于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阶段,在课堂上创设地理学习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很快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巧设启迪,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然后有效设问,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可以进行假设:“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交替?”等等很多设问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这个时候就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动手参与也是兴趣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动手是思维的外延,如果只凭教学的中的文字符号是无法让学生从一个抽象跨到另一个的,较难激起学生的深层次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有的放矢,让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

四、争取做到当堂达标

地理教师在这种素质教育下,需要努力缩小每节课之间的差距,做到当堂消化、当堂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的优势互补。

五、总结

地理课程的教学,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和不断丰富,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搞好师生的双边活动,形成活跃和谐和浓厚的氛围,对提高教学效益有很大作用。所以在新时期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必须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现阶段教育中有所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凤霞.孙增田.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途径[J].学周刊:A,2012,10(12):56-57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一p明确教学目标,追求教学的目的性

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从微观上看,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p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攻克疑点,科学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p巧设新课导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导入要紧紧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内容,有针对性地导入,集中学生注意力,尽快进入新课学习。切忌拐弯抹角、绕来绕去,半节课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新课学习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以旧拓新承上启下式、谈话式、设疑提问式、图片式、幻灯式、声像式、谜语式。平时注意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运用到地理课堂导入中,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讲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就可以用谜语式:猜地理谜语(打一学习用具)非球也非蛋,手推它就转,别看个子小,载着山和川。这样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效果好。

三p培养学生兴趣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老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地理知识的作用,形成自觉学好地理的内驱动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在生活中发现、形成、提出地理问题,然后经过思考、讨论、探究,形成规律后,再运用到实践中。例如,观察人民币纸币背面中国人民银行的文字书写,用了哪几种文字?从而引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又如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当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双层竹楼就是适应了当地全年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四p巧设问题情境追求教学的高效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生存能力。”[1]授课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例如教学《河流和湖泊》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授课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黄河、长江被严重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这些污染源有的来自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经意举动,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长江洪灾、黄河泛滥、凌汛、断流等带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让地理知识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带来方便。

五p指导学生学法追求教学的高效性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要学习的倾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初中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地理的乐趣,挖掘地理的魅力。最终,让学生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如教学《土地资源》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类?(3)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多少?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六p师生和谐互动追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讲是双边活动,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营造的心理氛围[3]。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课堂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随机诱导、点拨、点化,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民主和谐、研讨提升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以自主、互动方式朝着目标前进和努力。如教学《青藏高原的湖泊》时教材里没有涉及青藏高原的湖泊以咸水湖为主的原因,我鼓励学生探讨这个问题。有的说是因为当地气候问题,有的说是因为青藏高原有丰富的钾盐,所以湖水咸;有的认为是当地雨水少蒸发量大的缘故。学生可以争论,发表不同见解,我都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士气很高。这一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点燃教师工作的激情,师生内驱力和外显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教师与学生自信心普遍提高,学生乐于学习、教师乐于研究,形成师生相互合作的良好风气。

新课程地理教学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全面丰富。

参考文献:

[1]刘义龙.认知地图理论在初中地图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4,07:39-41.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1有效实施教学手段更新

首先,要想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作教师的只是拿着课本念念,让学生拿起笔来画画,然后就让学生死记硬背,又怎么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呢?在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育不再是为完成某一学科的知识传授为目标,而是要求我们教育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突破自己的学科界限,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其它学科的教学经验,并能恰当地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中去,做到文理渗透、把新兴学科、边沿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到教学中去。

其次,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是有效实施教学手段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语,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以旧拓新式、承上启下式、设疑提问式、声像式、谜语式等多种形式。

再次,加强教学手段的更新,有助于打造高校课堂。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用直观性和形象化的教学,学生既能看到又能想象到成因。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学生认为地球怎么会运动,谁能看见它在不停地运动,我除了利用地球仪,用手电筒当太阳光照到地球上,边拨动边启发解释,光照着的那一面是白天,灯光照着的是黑夜,简便而形象地解释了地球自转的周期和结果,学生很快就懂得了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而西落的原因,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加深理解。我还经常提着自制的小黑板,在小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地图和简描图,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巧用身体资源,形象生动。在教学《地图》这节课的“不同的山体形态”知识点时,我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内握成拳,假设它是一个山体模型,然后找出山体模型有哪些地形。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而4个手指从根部起的第一节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手的小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即平时人们所说的悬崖。在进行形象演示的同时,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2转变教育观念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互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7篇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地理教学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为宗旨”。地理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促进地理知识网格状的构建。

【关键词】直观教学 板图教学 开放教学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空间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比较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通过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就能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积极性,促进地理知识网格状的构建。在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地理研究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电脑合成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节地理利用电视录像播放《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和地球的各种景观地貌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并伴有动感优雅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生命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存在、繁衍?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地球的呢……”于是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打开本节内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万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性的加上一些小插曲,如联系时事热点、一些诗词句子,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板图教学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板图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地理教学中,使板图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做到内容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内容时,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但出现的地名较多,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呢?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大的中国轮廓图,然后让学生分别绘出各行政区的位置轮廓,标出其省会和简称,利用区域轮廓使学生产生联想,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祖国版图轮廓像一只报晓的雄鸡,傲视东方,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是雄鸡的尾巴,台湾、海南是雄鸡的脚;黑龙江似一只飞翔的天鹅,山西似平行四边形,陕西似一个兵马俑,湖南和江西两省像亲密无间的伴侣,广东像伸进海洋的象鼻,青海像高原牧区的一只兔子等。再指导学生通过拼图游戏进行动手操作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如把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图剪开各省后,再拼合,看谁拼得快。也可以用行政区拼图软件,通过多媒体鼠标点击,进行图形轮廓识别比赛。这样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在用中掌握、理解知识,学生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了知识,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的方法。指导学生依据下面一首七字歌帮助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夹甘,云贵西西北上天,内蒙合海福定安,加上港澳与重庆。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创设地理情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地理科学由于它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开放性,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性问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钻研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对现有教材适当加宽加深,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讲解“地球仪”这节内容时,让学生自己一人准备一个小球和一支彩笔,在课堂上先指导他们如何在小球上绘出赤道、地轴和南北两极点,然后提出让他们自己在小球确定经纬线,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使学生如终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究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要求。

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地理教学中只有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言、行、情互相交融,理念寓于其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集中体现“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宗旨,对启迪学生智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8篇

【关键词】 讨论式 初中地理

“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地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紧扣讨论的主题——不离不弃

离题或在某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是讨论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因此,在讨论过程中,要使讨论始终围绕问题的中心展开,要帮助学生从地理角度去思考问题,教会学生用地理思维方法去想问题。例如,讨论楼兰故城衰落和消失的原因:大多数学生会从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环境方向找原因。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要从人文地理环境角度去分析。让他们紧扣“水资源共享绿洲最珍贵的财富和生态平衡的关键”这一主线,分析上游灌溉地区过量用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乃至断流,下游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不能承受人类过度需求,最终沙漠侵吞了楼兰城。从而得出“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结论。

2 区分个体差异——有的放矢

同班学生有差别,不同班别的学生更有差别。要使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深入备“学生”,这是为精心拟定讨论话题打下基础。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心理个性等,拟定的话题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其次是备教材。教师一定要走在学生的前面。例如在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时,由于学生对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教师要先设计讨论提纲,分组分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写好课堂讨论发言的要点,讨论才会有深度。当然不要让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垄断”讨论“市场”,否则多数学生对讨论就会丧失积极性。

3 拿捏讨论问题的难易度——难易适中

深度、难度、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接近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思考题不能过深过难,否则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理不清预习内容的思路。这样的预习就毫无价值。一个好的议题一般有以下三大特点:①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能反映某一地理现象;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密切联系教学素材,有利于突破重难点;③学生普遍关注,迫切希望掌握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北半球回归线附近地区为什么大陆东侧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而大陆西侧却是热带沙漠气候,该问题既是教材的重难点,又是历年高考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4 调控讨论时间——有始有终

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见解,容易造成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主动合作学习的目的。有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担心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太远,于是情急之下帮助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讨论未展开就草草收场。其实当学生在发言中有错误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其他同学参与质疑和争论,同时还要根据讨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讨论的进程和内容,从而使讨论走向有序,最终达到预期的讨论目标。

5 认真倾听——保持回应

仔细倾听也有助于我们掌握何时应当鼓励学生发言,仔细倾听还有一个很大的益处就在于增强讨论的延续性,包括发言与主题的一致性。教师不再是回应的唯一承担者,教师在回应学生的观点或者问题时,尽可能把发言的机会和空间让给学生,让倾听的学生回应刚刚讲述的观点,进行彼此之间的互动。这里也有三种方法:①沉默等待其他学生回应,其间教师可以用非言语方式鼓励。如目光注视着全班同学,面呈微笑、身体前倾以视期待等等。或是言语方式的鼓励,用“哦,对,是的”,或重复发言者的话等方式鼓励发言者;②让一位你知道其观点与发言者的观点不同的学生起来发言,以便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③提出一个与发言者的发言直接相关的问题或者话题。

6 善于整理与总结——提炼升华

第9篇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随着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地理教育越来越呼唤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效率课堂教学。高效初中地理课堂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地理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构建新时期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重点探究。

1.构建新时期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很少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上下功夫,导致课堂教学的教师中心化,学生处于被动状态[1]。这种状态下,学生被动接受地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不到改善。因此,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成为新时期教师重点关注的事情。高效地理课堂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学生的高效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构建新时期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发生重大变化,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被摆在重要位置。新时期的地理教学要求制定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自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教师若想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实施以下有效策略。

2.1制定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让学生快速领悟地理学习

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是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地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有关教学资料,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2]。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来设计课前的预习提纲、课堂中的探究题、课后的巩固题等,并且充分考虑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地理热力环流章节,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充分做好课堂准备,提前做好备案,预设课堂环节。在课堂上,根据备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随后用简笔画形式边讲边画,通过先思考后图像化语言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了解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影响。随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分层次巩固练习。这样教师通过充分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2.2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融入地理学习

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课堂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情景中,通过课堂看世界,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创设生活化情景,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材料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体验、联想、活动、探究,促进学生想像力、创造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例如,人教版地理季风形成原因章节,教师可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创设生活化情景。教师让两个学生上台,一人扮演夏季风,一人扮演冬季风,让他们相对站立,伸出两手比谁更有劲,当其中一人力气更大时,另一人就被推着走,雨带就会随之推移。贴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2.3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

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3]。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留出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

例如,人教版地理中国的行政划分章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教师先将学生划分几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中国行政区域的探讨,了解中国行政区域的构成及划分方法,再以小组形式分别向全班展开叙述,描述各组探究重点及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自主能力上得到锻炼,而且通过各小组论述,学到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加深了地理的认知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丹.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M].湖南师范大学,2012,05.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学生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改变学生的消极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的学习离不开身边地理,离不开生活的环境。农村的广阔天地就是学习地理最好的温床,是最好的地理教科书。农村学生对农活比较熟悉,这样我把当地的气候地形与农活联系起来,从身边的地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这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二、从师生的感情出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快乐的心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从教学方式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

1.群体“自学”,保证自学能力的提高,产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学习地理的自学能力能够培养起来,能够独立获取知识,那么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又有了一定的能力,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就有了。

2.小组“展示”学生由厌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地理兴趣

地理课开设了展示课,让学生在不断的展示中获得这种心理满足感。当他们的自信在班级中逐渐形成的时候,这种良好的情绪便能影响周围的人。展示课不仅是让学生汇报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全部表达出来,学生们不需要顾虑,更不用拘泥于形式,他们可以采取版图,讲解、表演、演示,以及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他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3.充分利用现代化化教育手段,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地理学习兴趣

由于文字材料、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集于一体,高、中、低多种层次可供选择,并且改变了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改变了过去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上课的,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张图,充当导演或演员的教学方式。它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学习体验,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在教学“等高线”这一内容时,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块泥巴,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同时结合农村孩子生活经历,让他们捏泥山,然后放手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这样很抽象,很枯燥的等高线知识就被这群农村孩子攻破,他们兴奋不已。这样,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朗读;绘图;表演;讨论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了由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组织举办的“2010年广西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展评炭翁媒萄в行性专题研讨活动”。通过观摩学习,结合笔者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如何在教中达到不教,而学生又能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传统教学中,教师总喜欢学生安安静静地在下面听,自己在上面讲。教师在上面讲得很辛苦,学生们在下面坐得很累,听得很吃力,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教师的辛苦没能换来学生们的收获。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很好地引导他们“动”起来。注意是“引导”而不是让他们“乱动”。讲得多好,教得多好,都不如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自己学,自己做,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让学生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也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其实地理教学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让学生朗读。地理课多被安排在上午第三、第四节或下午。随着学习活动时间的延长,学生自主学习热情逐渐下降。这时候通过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朗读,不但要看,反复看,还要变为有声语言,从而增加对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所以朗读还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学习效果。比如对一些重点内容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得多了,相关地理名~、地理事物、地理规律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有时候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分组朗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学习,使学生对一些地理名词、地理事物、地理规律的印象以及理解更加深刻,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

让学生绘图

地理学科的一个特点是各种各样的地图较多。初中地理教材正文文字内容很少,却配有大量的图像、图表等各种各样的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它是地理信息的一种图形表达方法,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很多地理名词、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都能从地图中读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会读图、识图,而通过绘图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如在学习海陆分布,要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时,学生们往往能在一幅完整的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中准确地把七大洲、四大洋找出来。但如果只是单独显示七大洲轮廓图,很多学生就认不出哪幅轮廓图是哪个大洲的。这时,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地图,然后动笔描绘各大洲轮廓图。对于绘图,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而且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绘画功底,所以他们都很乐意,也很有兴趣去绘图。(可以先临摹,然后独立描绘。)当然绘图要求不会太高,只求大致“神似”就可以了。同时布置他们回去后把自己描绘的七大洲轮廓图剪下来,当作作业交上来。通过动手画、动手剪,七大洲轮廓图自然而然就印在脑海里了。

对于课本中活动内容要求学生绘图的部分,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绘图练习。例如学到气温和降水的时候,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是知识的难点,比较难理解、难掌握。这时候就要结合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和步骤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在画气温曲线图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握图幅的大小。第二,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温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画图。第三,将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在图上,最好先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点处标上点。第四,画曲线时,既要使曲线平滑,也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而画降水柱状图时,让学生参考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降水柱状图。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并从图中读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三、

让学生表演

角色扮演法是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的活动。这种角色扮演法过去大多出现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中

,在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出现较少。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结合,角色扮演法已经被很多学科的教师采用。地理学科同样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初中生青春勃发,大都喜好模仿,乐于表现,有的甚至很有表演天赋。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形,建立新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到世界三大人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为四大组,其中三组学生分别扮演白、黄、黑三大人种的角色,向其他组介绍自己的体质特征。而第四组学生根据前面三组学生的表演和介绍,归纳、总结世界的三大人种及其体质特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气氛非常活跃。对于三大人种及其体质特征,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很容易就记住了。又如在分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时,可以找四位学生扮演农民,说出自己迁往城市的原因。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知道了由于城里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等,所以乡村人口纷纷向城市迁移。同时使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尊重农民,尊重自己,对自己能在城里生活、学习懂得感恩、珍惜并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祖国。

四、

让学生讨论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怕学生叽叽喳喳地在下面讨论起来,因为学生在下面讨论显得课堂乱糟糟的,教师难以控制课堂,难以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机械地教,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自觉地、主动地学习。

第12篇

一、情绪调控,注活力于课堂

要调控好课堂,先从调控好我们教师自己的情绪开始。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倘若教师板着脸孔,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如果教师态度凶狠,学生就会胆怯紧张、焦虑不安。教师无精打采、两眼无神,讲课有气无力,学生就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甚至睡意朦胧,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不要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好的心情带入课堂,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关爱学生,以自己积极、乐观、激昂的情绪带动学生。

首先教师应在上课前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以尽快进入教学“角色”。一是排除干扰。课前提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外,做几次深呼吸,把一些杂念、不良情绪排除在教室之外再走进教室。二是意念介定。让自己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如阳光、山川、大海等,让自己身心舒畅,感受到快乐再进教室。这样才会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自信的情绪投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随着教师的快乐而快乐,随着教师的激奋而激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教学生动活泼,思路流畅;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整个课堂教学便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教材内容时,应表现出不同的神情。如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我这样描述:“我国有秀丽多姿的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的避暑胜地,阳光和煦的海滨浴场,四季飘香的春城美景,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珍贵罕见的历史文物,奇异多样的花卉禽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风土人情。”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如在讲述草原荒漠化时,我描述道:“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曾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丽景象,但由于人们长期过度放牧,草场退化,致使许多美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却是‘一阵大风沙,回头不见家’的凄凉景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破坏草原是多么愚蠢的做法。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二、能力调控,展魅力课堂

课堂调控要得法,还需教师不断学习钻研、归纳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一看你是否有足够知识素养,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如数家珍;二则看你整个课堂驾驭能力;再有便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技能要求了,如你的板书、你的口头表达能力、你的体态神情等等;此外,一个品格高尚的教师往往在学生心中有很高的威望,比如“知错必改”、“明辨是非”,“体贴学生”、“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这些看似与课堂教学并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因素,教师若注意到了,却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较强的学习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教师而言,这“米”太重要了,就是说自己一定要有料。这些料不是天生的而应该是我们平日储备积累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要求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多看书,如教学杂志、教育理论著作、本专业期刊、经典文学作品等,它可以活跃思维、丰富语言,不断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调控在课内,功夫在课外”,因此,教师在课外要通过广泛阅读接受新信息,提升对学生个性、心理的认识水平,始终让自己保持“一桶活水”。此外,常常听别人的课,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哪怕那个学科与你所任的学科风马牛不相干,也总有课堂上该教师的生管方法可以借鉴吧,更何况,当今提倡学科边缘化,学科间整合呢。梅兰芳说:“不听别人的戏,就演不了自己的戏”,就是这个道理。

(二)积极的思维能力

多思,是知识内化的必经之路,只有多思,才能把读来的知识变为教师的能力。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既有共性,更有个性,应用怎样的方式去启发、鼓励他们?这是对教法上的思考;如何用思想去启迪指导学生解题?这是对学法的思考。

(三)丰富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