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3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诗与乐──诵得其韵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内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秦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2诗与画──悟得其境
宋张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是一首将多幅富有动感的画面高度浓缩于46字之中的传世佳作。但它又只不过是等待读者激活的一串符号,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从文字进入画境,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画面,显得尤为重要。窦桂梅老师执教该课时,她先引导学生想象茅檐、青草、小溪等单独的画面,然后又通过小溪这条线将“瓮媪”、“大儿”、“中儿”、“小儿”等多幅画组合成一幕有立体感的生活场景图,然后,她又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脑海中的画面被激活了,变得有血有肉有生命了。
这就是诗中的画,它的意蕴无限,内涵无穷,它能将人带回到古代诗人的生活中,让读诗的人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诗激活画,让孩子们脑海中的意象立起来的过程,不就是学生读懂诗词的过程吗?
3诗与情──品得其意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歌的目的即表情达意,情意统称为意蕴。意蕴中情是根本。因此读诗的最终旨归是入得其情、会得其意。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老师可谓引导学生在诗画中品情会意的高手。例如: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个“卧”。看图,小儿的“卧”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趴、躺。
师:把“趴”“躺”送进诗句中,说说感受。
……
师:小儿的两个脚丫翘起来,想分开就分开,想合上就和上,想前后摆就前后摆……总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送他一个词!
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天真无邪。悠闲自得……
师:这是“卧”动态的时候,可“卧”还指“睡觉”或休息的时的安静,例如“卧佛”,多么安详宁静。那你再看小儿“卧”剥莲蓬的表情,再送小儿一个词!
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旁若无人……
……
老师从诗中的一个“卧”字入手,让学生反复咀嚼想象,不仅激活了孩子们脑海中关于小儿的那副画面,而且又透过画面十分自然的想到了使这幅画面有灵性的小儿身上流溢出来的那份悠闲自得,若无旁人之情。
同时,“醉”字也是窦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一个诗眼。当学生明白了瓮媪为什么而醉,醉成什么样的时候,我们也醉了。诗人心中那丰富的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不就跃然纸上了吗?诗中有画,诗中有乐,画乐中渗融情意。从教学步骤看,似乎是诵韵在先、悟境其次、品意为终,实则不分先后,尤其入情品意贯串始终。
4诗与诗──联得其类
当我们立足教材和孩子们一起诵诗赏画品意之后,我们还得丰富拓展诗词的学习空间,以一诗为端绪,联类引带,诗外觅诗,以诗带诗,用诗比诗。使孩子们在老师的比较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自读自悟。如:
同一词牌不同作者的对比,纳兰性德有《长相思》、白居易不是也有《长相思》吗?
同一题材不同诗人作品的对比,刘禹锡的《浪淘沙》、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黄河二首》、还有李白的《将进酒》。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阅读;古诗教学
引 言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中蕴含丰富的语言知识,其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意识价值,使得其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诗歌是古代作者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其在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和知识,从而规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个人言行。
一、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以传授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语文教师为中心,语文教师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接受水平。小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学多是古文教学,对于古诗阅读教学的涉及比较少,使得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难以进行渗透。由于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处于学习阶段,其对于古诗阅读教学的理解基本是由语文教师进行引导,而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追求知识讲授速度,不注重于古诗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导致小学生无法通过古诗阅读了解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一)优化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材案例
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材内容都是有限的,在规定的文章中合理的融合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关键途径。对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材选材是,需要选择传统文化元素较多的古诗进行阅读教学,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和文化形象。例如在进行《题破山寺后禅院》古诗教学中,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在清晨的美丽风景,其中蕴含了作者对于风景的情怀感受,后禅院不但是《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描写对象,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体现。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阅读此篇古诗,在阅读后对学生们进行古诗的中心思想讲授,使得学生们能够对传统文化的建筑和艺术的赏析,从而体味到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情怀。
(二)利用诵读教学加强传统文化古诗阅读的深入
诵读教学是小学古诗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小学生在大量的古诗诵读情况下,能够对传统文化的语言进行丰富的语言积累。体现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比较多,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标准,选择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的语文古诗词,让学生进行进行古诗词的诵读,以在古诗的诵读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的体现形式。例如《游子吟》这首古诗词,这首诗看似在描写一个母亲为临行儿子进行缝衣,实际在歌颂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其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感激和深挚的爱。小学生在进行《游子吟》古诗诵读时,能够在流畅的古诗语言中,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与作者深深对母亲的爱。
(三)优化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模式
相对于传统讲授式模式,情境式古诗阅读教学模式更适用于传统文化的融入,其能够在情境模式的具体展现下,引领学生们去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含有的韵味内涵。例如《三衢道中》这首古诗“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的黄鹂四五声。”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此诗时,可以结合传统时令文化,对学生们讲授这首时蕴含的作者情怀和文化描写。语文教师在进行《忆江南》古诗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江南的风景,并适当的插入江南的古典音乐和古诗朗读,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情境式的展现下融入到江南风景联想中,从而更好的感受古诗中传统文化的艺术美。
(四)用民族习俗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传统文化中含有较多的民族习俗,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民俗习俗进行课外古诗阅读教学,以加深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感受。如王安生的《元日》这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传统春节文化,给学生们进行古诗的渗透和讲解,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个人的传统文化体会,明确知道这首诗描写的作者心情与传统文化。我国有很多关于描写传统文化的古诗词,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含有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以让小学生感受中华的传统文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中含有较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作品,其是我国中华民族重要的传承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入一些传统文化,利于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古诗阅读的理解,同时使得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品格以及酃精神能够得到培养。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古诗阅读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阅读的兴趣,同时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房姝.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院报,2013,(11):66-68.
[2]王立志.于永华.锻炼古诗经典.丰富文化底蕴-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22-24.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增强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应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探析了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四步六读”法,与诸位同行人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四步六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诗词,对于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品质,还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情景,激兴趣
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小学古诗词课的第一步,只有在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学生才会喜欢上古诗词,才会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多媒体设备具有强大的形、色、光、画功能,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非常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古诗词知识。
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我先在课件上出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回乡偶书》这三首古诗,然后配上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将学生带入思乡之境。这样就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更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思乡的情绪。
二、读诗词,明诗意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初步了解古诗
课前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古诗内容,整理作者信息,掌握诗歌创作背景,从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独特感悟,这有助于他们接受情感熏陶。
(二)听读感悟古诗
正式上课之前,利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时间,为学生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视频,让学生从形象生动、感情饱满的诗歌朗诵视频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加强对古诗词朦胧美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个性化阅读体验。
(三)朗读交流古诗
听完别人的诗词朗诵之后,学生还要自己尝试朗读,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鉴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可能是只言片语,较多表现为一些零碎片段。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同桌、小组间进行交流。通过“头脑风暴”,各种新奇想法不断碰撞,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个性化看法,不仅大大加深了理解,同时有助于触发新体验。
(四)细读体会古诗
古诗词具有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的特征,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应当坚持诵读为本,让学生多读、细读、反复读,从而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诵读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朗朗出声,也可以低唱慢吟。但无论是哪一种诵读方式,都要读得清晰、读得准确、读得有节奏、读得有感情。
(五)品读理解古诗
古诗词不是无情物,学生吟诵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情境,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加深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增强对诗词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吟诵《村居》等立意明快的古诗词,可以配上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泊船瓜洲》等反映离愁别绪的古诗词,可以配上哀怨低沉的音乐;吟诵《山行》等描述风光无限的古诗词,可以配上景色图片。
(六)综合记忆古诗
“背诵难,难于上青天”,背诵古诗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古诗,就是因为厌恶机械单调的背诵。为了增强背诵的趣味性,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富于变化的记忆形式,例如,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限时赛、接龙赛、问答赛、听记赛等,抑或是根据古诗内容,分时令组、离愁组、写景组、写山组、写水组等进行背诵。这种综合记忆方式,一则使学生储备了大量的古诗词素材,实现了量的积累;二则提升了背诵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p意境,强记忆
意境美是古诗词鉴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每回忆起一首诗,学生脑海中都能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那么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就顺利达成了。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四、重拓展,增知识
量的积累方能引起质的飞跃,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古诗仍然比较少,难以实现质的飞跃。结束课堂教学并不意味这首古诗教学就此打住,教师应当以点带面,以诗带诗,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古诗上,拓展古诗词课外知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古诗。
例如《泊船瓜洲》教学结束,拓展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持续加强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尽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知,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16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也有强烈感人的抒彩。如:《趵突泉》《海上日出》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赏心悦目、令人陶醉的自然美;《一夜的工作》《穷人》等体现的则是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社会美等。很多文章不仅有艺术美和丰富的内涵美,而且在语言、结构、意境、风格等方面各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我们要善于发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或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具有美的特征,并在教学时通过自己的讲课艺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和欣赏美。
一、小学语文的故事美
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很多文章都情节丰富,富有表现力,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课文完全就是一则则历史故事,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既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享受,又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探索冲动,更能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总之,能够让学生如听故事般的学习知识,也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同时也成为了构建教师、学生、文本、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如导入《长城》时,教师出示美国总统夫人的相片,先让学生猜猜是谁,然后揭开谜底说:“她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夫人,今年她带着两个女儿去登长城,并说了‘人生第一次!长城太伟大!’这样的话。”接着出示“人生第一次!长城太伟大!”这两个句子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一读,带给了学生振奋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独特的教学设计、出色的教学机制、深情的叙述,以及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成功运用,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的语言美
语文说到底是一门语言,一字一词配上错落有致的声调,便构成了最美的说辞。它既可以平铺直叙,行云流水,也可以跌宕起伏,百转千回;既可以严谨准确,也可以抽象生动;既可以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又可以写意留白,惹人遐想……总之,语文学科的美学价值很大部分都源于它的语言美。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随处可发现语言运用之美。以课文《燕子》为例,其中的东西运用就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如“赶”“掠”“落”等词形象地描写出了燕子从南方飞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形体动作的利落轻盈。特别是文章末句:“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可谓点睛之笔,写出了燕子这道特殊的风景线为我们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春天,把作者心中对春天来临的欣喜之情以及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表达得饱满而充分。在带领学生体会语言美的时候,教师要善于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从细微之处着手,让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关键词句运用得独到之处。
说到语言美,就不能不提古诗词,中国古诗词的语言是最精炼含蓄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语言美,最突出的是其韵律美。古诗词有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平仄,以及字、句的整齐,诵读起来都平仄有律,朗朗上口,自然而然地让人感受到悦耳的音韵美及节奏美,最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小学语文的创作美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读与写的结合,是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家,对课文进行二次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尽情表达出来。如教学《穷人》一课后,可让学生续写结尾,这既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又使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的品质得以再次体现。以这样的方式激励学生创造美,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
四、小学语文的意境美
意境美多体现在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古诗词中,几千年来,诗词之所以久盛不衰、代代相传,就是它有着与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及的美学魅力。与此同时,古诗词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爱上古诗词,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想象进入古诗描写的情境中,进入角色,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能更好地地体会诗人带给我们的意境。如教《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我注重启发学生想象在“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水面上,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出现在天空中的银白色光带,它有着神秘的美,还很壮观,诗人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奇丽雄伟的奇观,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教师要带领学生从中能够感受到伟大的“诗仙”所带我们的美好、奇丽的意境之美。
五、结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传播美,自身也必须美。教师要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影响,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语言修养和什么情趣。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得自己心里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力求使自己尽善尽美,除了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外,还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言谈举止都要做到表率作用,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参考文献:
[1] 王森. 浅析小学语文中的美学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
[2] 巢守律.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美学思想探微[J]. 江西教育,1995(11).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语文人文教育的观点和要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很多诗词简洁易懂且意蕴深刻,富有哲理且韵律优美。我国诞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词人,同时又有数不胜数的佳作产生,这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骄傲,也是我国人文艺术的瑰宝。现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材纳入许多言简意赅、词句优美的佳作,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古诗词教育和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是最早出现在《辞海》中对我国人文教育的评价和解释。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文素养是中国文化的重点内容,也是其精髓所在。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发扬和传递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精髓所在就是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关怀、尊重和爱护他人,懂得感恩。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懂得爱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感受、学会体验,学会合作。支撑一个国家站立下去的不是多么精良的装备,也不是多么强大的战斗力,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凝聚力的汇聚,爱国、爱家、努力、拼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则会一打就垮,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和精神作支撑,那么这个国家就会不打自垮。从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我国文化精神传承必走的一步。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的特色
如今的新课改让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过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和学习,更强调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同时规定小学生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会150首纳入教材的古诗词,而这些古诗词的学习也许是他们一生的文化底子,也是其一生古诗文学习的一个基础,对其以后的诗文学习必然起到很大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儿童年龄和思维方式成长的初级阶段,他们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也应该由他们的实际年龄和承受能力来决定。孩子的思维方式往往出人意料,但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在他们的年纪更适合于接受天真、朴实、趣味的古诗词人文知识。如《小儿垂钓》,全诗描写小孩子在水边钓鱼的情景,符合儿童的心理,学生能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领会到小孩垂钓时的意境和感受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心境。“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多么脍炙人口的句子,这些句子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能够脱口而出,因为其简洁易懂,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按照孩子的认知来让他们接触和学习一些有趣、具有童年色彩的诗句,会为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
1.背景知识
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当中,老师往往会从诗词作者、写作背景和诗词的题材来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诗词的学习当中去,其意图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词的意境和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如果学生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感受当时的意境,就有助于学生融入诗词的学习,使诗词顷刻间变得简单易懂。学习诗词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也就是说,从心理学角度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商,英文简称为EQ,这也是素质教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关于人文教育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成千古佳句。还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了学生的口头禅,脱口而出。
2.文字传达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中国的汉字可谓深不可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等,中国的汉字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每个字都代表着一种意思,甚至表达着一种心境,这足以说明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繁花似锦的泱泱大国。新课改从课程性质、思路、内容标准等多方面对学生的义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也因此要求学生从古诗词的学习当中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其文辞优美,蕴含深刻的思想感情,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往往能体会到古代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渗透,这也是在培养和强调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这是公认的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人文精神需要传承下去,我国孔子学院的建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诗词朗诵
像现代学的乐谱一样,古诗词有它独特的韵律和规律所在,包括很多古诗词都很有节奏感,可以谱曲唱出来。与现代流行歌曲元素不同的是,它的韵律很优美、很特别,这样的诗词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舒缓人的心情,往往是学生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将识字、朗诵、写作等聚集一堂来完成语文教学,学生很难在读完书后理解诗词的意思,说明学生在感受人文精神和文化方面是非常欠缺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些诗句成为绝唱的原因是其富有奇趣的儿童生活,真实的写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无论是吟还是唱,都很有韵律感。
4.诗词鉴赏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小学阶段语文古诗词学习对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中国诗词文化经历了沧海桑田,很多能从小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从小形成一个好的认知和为人处事的观念,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人生基础,奠定深厚的文化蕴涵。少年儿童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接班人,有义务也有责任把传承中华文化的担子扛在肩上。新课改下的小学古诗词文化教育的规定能够实施则更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我国在教育上的一笔大的投资。“美是诗的基础。和美一样,诗永远体现着善与爱,不体现善与爱的就不成其为诗。”诗词较之其他文学形式在整个教育中都贯穿着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哲理美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词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引起人们的遐思“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每首诗都抒发一种感情。
参考文献
[1]张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益的有效性研究[J].学苑教育,2011,(16).
[2]邵春花.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浅谈[J].广西教育,2011,(25).
[3]胡会桃.新课改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学习,2011,(05).
[4]郑俊雷.小学语文课到底如何教[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9).
[5]文文.快乐的小学语文老师[J].第二课堂(小学),2011,(Z2).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经典诗词教学优化
由于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正处于完善阶段,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需要突出小学语文中的经典诗词教学内容,利用经典诗词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充分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还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更加深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教学
(一)加深学生对经典诗词的认知和理解
由于小学经典诗词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且经典诗词缺乏趣味性,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无法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导致经典诗词的教学效果较差,而情境构建的方式能够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学习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形成一定的知识认知。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能够逐步产生对经典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感知经典诗词带来的韵律美,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加深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整体认知水平。
(二)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能力成熟的重要时期,对于经典诗词的认知较为浅显,传统的诗词教学方式无法突出学生对诗词的个人理解和思考,导致经典诗词的教学效果较差,而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感受,体会诗词的魅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强烈的诗词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针对性,能够以良好的环境实现对学生的感染,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诗词认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求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特点,明确学生基本的诗词认知水平,为了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确保情境中涵盖经典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思想等内容,促使经典诗词在情境中以现代化的形式呈现到学生的面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就目前我国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来看,由于教师缺乏深刻的情境认知,对于情境的设计缺乏主观思考,导致情境的创设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无法有效加深学生对经典诗词的认知和理解。在小学经典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诗词内容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文学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无法体会诗词的平仄变化,而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经典文学体验,不仅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性,还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是,经过相关教学研究和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对于创设情境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所掌握的情境创设方法和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情境的构建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情境的创设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需要对经典诗词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还需要通过各个方面对经典诗词的因素进行应用,让情境更加贴合经典诗词教学的需求。现阶段,由于教师所掌握的情境创设方法比较传统、落后,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对学生的指导,学生无法真正投入情境中进行具体的学习,促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在情境中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导致情境的应用效果较差。
三、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教学过程中的优化策略
(一)利用经典诗词故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时期,对于经典诗词的认知和理解不够深刻,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诗词的独特魅力,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情境的创设,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方法,确保以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使得诗词情境更加真实、有效。大部分传统的经典诗词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以以经典诗词的相关故事为引导,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经典诗词教学情境的积极作用。另外,经典诗词的相关故事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够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触发点,激发学生对经典诗词的思考和认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获得深刻的诗词感受和理解。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忆江南》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首诗词的故事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班级中形成一定的文艺氛围,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融入情境的诗词氛围中,引导学生感悟江南对于诗人的独特意义,体会江南的文化氛围。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使得教学情境更加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上,而是进行知识的拓展,使得教学内容增加经典诗词,经典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学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语文经典诗词教学,让经典诗词内容真正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需要注重设计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确保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自主投入情境学习中。多媒体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情境的生动性,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因素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使得情境的创设更有效。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本首诗词主要描写山岭,有着一定的宏观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山岭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中所呈现的景色,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境中,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三)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投入情境中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为了确保教学情境设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投入情境中。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到经典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变化和思想体验,促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诗词认知,实现对我国经典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赋予经典诗词新的教育意义,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角色扮演主要是让学生对写作经典诗词的诗人进行扮演,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情境的趣味性,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体验。例如,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服饰、道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呈现诗词的内容,构建较为全面的诗词场面,让学生有情感的朗读和表演诗词内容,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变化。
(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加情境的文学内涵
教学情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学情境中能够获得更加自主的诗词体验,由于经典诗词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情境中能够设置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和完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经典诗词所蕴含的文学内涵。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根据教学情境所创设的主题进行具体的设计,确保教学活动与情境主题较为贴切,能够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诗词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通常情况下,教学活动的设置主要为游戏的形式呈现,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经典诗词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例如,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表现和展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简单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诗词场面的描述,每位成员描写一句话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五)以诗人角度出发,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丰富
在古诗词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只是单一的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讲,不足以更好的对情境进行创设。所以,教师可以深挖古诗词中的语文要素,并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扩展,帮助学生更好地代入到诗人的视角中,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诗人角度作为主要的切入点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有效的诗词认知,以诗人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诗词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渐产生诗词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的拓展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教学情境更加丰富,延伸教学情境的价值。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经典诗词内容并不多,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引导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诗人的诗词汇总为中心实现教学情境的拓展和延伸,深化教学情境的意义。例如,在进行杜甫经典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诗人的具体情况出发,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感受杜甫的诗词变化,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为课外诗词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诗词理解,实现教学情境的拓展和延伸,这样一来,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诗词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应用“同境异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文学创意
在教学情境中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促使学生对经典诗词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经典诗词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采取同境异情的教学方法,实现经典诗词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准确把握经典诗词的情感基调,激发学生的文学创意。实际上,同境异情的情境创造方式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诗词创作方式,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思路的创新,完成诗词的写作,让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创作自信,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在学生的自主创作过程中也能够对经典诗词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经典诗词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诗词意境的创作,让学生在理解诗词意境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文学创意,从而体现学生对经典诗词意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安排学生进行朗读,使得诗词的意境得以突出表现
在经典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深入感知其中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由于经典诗词具有一定的音律美和意境美,大部分的小学语文经典诗词能够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赋予一定的情感,不仅能够加深对于诗词的印象,还能够体会其中的意境美。因此,教师在设置经典诗词的教学情境过程中可以增加朗读情境,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深入感知和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经典诗词进行断句,划分朗读过程中的重音和轻音,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朗读的效果,使得朗读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另外,学生在朗读情境中需要投入其中,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对经典诗词进行反复品读,分析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内容,有效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更快进入到经典诗词的意境中。为了确保朗读情境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工具和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快进入朗读的状态中,教师可以在校外租古代衣服,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身穿古人的衣服,体会古人在写诗过程中的动作,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富有感情的朗读经典诗词,这样一来,使得学生能够迅速进入经典诗词所营造的画面中,在画面中能够感知诗人的情绪,同时能够体会诗人写诗的意境,带给学生更加突出的诗词美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处于发展时期,对于经典诗词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文学素养,传统的诗词教学方式无法引导学生形成自主的文学意识,而教学情境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诗词认知,促使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素梅.感受诗词魅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2).
[2]岳俊.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实践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8(6Z).
[3]尼珍.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探微[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4).
[4]田文红.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探析[J].学苑教育,2020(3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文学意识 文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46-01
前言
语文教学包含文学知识,也包含文学意识即作品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语言、认知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同时它也担负了道德与审美的教育作用[1]”。小学时期文学意识是第一位的,而文学知识则随着学历的提高而增加,所以小学语文需要养成文学意识和初步的文学知识。语文教学包含文言文,现代文和西方文学,三者对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教师需要区别对待。
一、文言文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2]”文学经典的字里行间不仅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更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其不足在于脱离时代和应用。
文学意识方面,文言文要服从现代文,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到现代文,通过二者的差别以加强学生对现代文的思考。“小学语文所选古诗词具有生活性、通俗性、哲理性等特点,学生容易领悟到古诗词所蕴涵的传统人文思想[3]”,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启发,一是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是这个道理在今天有什么意义,三是改写。第一是基础,可以转化为作者生平,文学风格,艺术手法等问题,第二是重点,主流的观点就是后两句推崇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第三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改写经典,对于写作能力有着一定的提高。这样学生学的就不是“八股文”,而是满含时代应用的文言文。
文学知识方面,文言文更重要的任务在于补齐现代文的漏洞,比如语法。文言文的语序变换很常见,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语法知识。语法知识在现行教学中几乎被忽略,缺失语法的危害也很严重。试想教师讲《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的“一树”是名词做状语,学生问什么是名词和状语,教学过程就无法继续。教师以课后题的形式布置语法,理论介绍和部分习题相结合,学生一周学一种成分,一个学期后具备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学习现代文更加顺利。
二、西方文学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
西方文学在于异域的文化和思考。其教学几乎就是文学意识的培养。与文言文类似,西方文学也要服从现代文,学生学习西方人如何思考,从而学会自身如何思考。
文学意识方面,西方文学服从于现代文。西方文学在教材中的篇章一直比较疲软,经典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范围,固有的过分赞美苏联和批判美国已经遭到反感。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未来的教学选择:其一,文艺复兴前期的作品比如《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注重人本,与当下的风气类似,学生既能学习到人性的光辉,还应该清楚地看到两个角色的个人和时代弱点,从而联想自身。其二,师徒类作品,学习《雷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比《伪君子》进行启发,《雷雨》继承了三一律,从而使得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但是《伪君子》桌子下面藏人的手法是《雷雨》没有的,那是法国民间故事的素材,这些细微差别实际上就是中西差别的缩影。其三,写景类作品,《瓦尔登湖》一直被看作知识分子无病的病态寂寞,但是在小学生看来,它是一部轻松明快的写景作品。以上三类可以节选加入小学语文。
文学知识方面,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西方文学有着固定的理论,流派,创作手法,甚至对立面。教师讲述这些知识让学生对理论有初步的认识。重视实践缺乏理论是中国学生的通病,这个问题短期之内也无法解决,教师通过西方文学,略微提升学生的理论视野即可。
三、现代文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
现代文既是小学语文的主体和重点,也是文言文和西方文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现代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整个语文教学,具体表现在阅读和写作。由于文言文和西方文学分担了大部分现代文应该负担的硬性知识,现代文得以比较自由地发展。
文学意识方面,现代文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热爱自然和家乡,《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和《》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挑山工》和《手术台就是阵地》让学生爱岗敬业。教师要尽力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和闪光点,让学生觉得学习和生活是快乐的事,这在入门期尤为重要。
文学知识方面,现代文要注重应用,侧重的是作品的应用性而非文学性,教师“需要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4]”。与时代联系紧密的作品需要重点分析,已经与时代绝缘的作品可以稍微关注。比如《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者是经典,但与今天已经没有丝毫关系,前者的文学性不如后者,但是与生活与应用联系都很紧密,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共鸣也很多,教学开展也顺利。
四、结语
小学语文处在语文教学的入门期,“塑造学生的人文修养,情感体验式最适宜的阶段[5]”。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以及初步的文学知识。文言文,西方文学和现代文各有侧重,文言文和西方文学服从于现代文,通过古今和中西差别以引发对自身思考,同时补充一些知识漏洞。而现代文要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三观,重视生活和应用的联系。文言文,西方文学和现代文从三方面有侧重的努力,可以养成学生的文学意识以及初步的文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祖荣,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作用——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12月
[2]曹艳春,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浅析[J],学理论,2010年6月
[3]余忠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6月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听了钱正权教授对教学经典诗文评课,如拨云见日,深入浅出,剖析透彻,获益匪浅。下面根据钱教授的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经典诗文教学的门道有哪些。
一、牢牢抓住经典古诗文教学的主线:诵读、吟诵甚至歌唱
诵读是教学古诗词最重要的门道。每首诗都是作者当时思想的高度浓缩,情感是古诗的灵魂,而每首诗的诗魂又是无形的东西,要附着诗眼来表现。要想感悟诗魂,要经过三个板块,1.初步感知诗意,走进诗中;2.阅读文本感悟诗情;3.与文本对话,走入诗魂。故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对诗中蕴含的感情、饱含的道理、作者创作时的感受、教学者朗诵时的语感以及学习古诗所获得的审美愉悦等诸多方面都要通过吟诵来实现,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
教学古诗,朗读、吟唱一定要下功夫。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重视古诗词字音、句子的朗读,读出感情。抓住“字词”朗读,进行拓展,体会作者的情思或意理。若朗读时少了韵味,功力不足,就要从诗词格律上下功夫,补一补,明白朗读古诗词“平长仄短”的道理。字的读音为“第一、二声”朗读时读长一些,字的读音为“第三、四声”朗读时则短促。2.朗读指导要有层次,读出诗词韵味,抑扬顿挫。通过细心地指导,层层朗读,师生与诗人等情感产生了共振的感觉,为深入领悟古诗意境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抓住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进入意境
意境即意象。古诗词中的意境很重要,有多种含义,这些均要靠读者自己去开发,理解、领悟诗的意境比了解诗的意思更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这一切要靠教师的熏陶感染。那么怎样带领学生进入意境呢?学生进入意境犹如步入庭院深深,踏入院中美景天地,要入多重门。
打开第一扇门,就是读了整首诗或词,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印象。读完《清平乐·村居》,我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美丽的秋景茅屋低小,但溪水流长,翁媪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跃然纸上。
第二扇门,抓诗眼。古诗词大多词语精炼,教师在教学时,要还原当年作者的写作过程,领悟作者创作时情感深处的境界。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可以抓住“相媚好、卧剥”几个词进行拓展,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打开了两道门之后,教师还要做些什么?1.要注意课外资料的链接,要把有关诗词从尘封记忆中唤醒。教学中不仅要在理解古诗词上把握难易度,还可以在讲解、学习环节中串联以前熟悉的诗文,这样既唤醒学生的记忆,又丰富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2.利用生活经验想象来丰富意境。在教学古诗词时不妨多用生活与现实联系,想一想古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沟通历史,学活诗文。比如在学习清代高鼎《村居》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或想一想自己春天里放学后,在郊外是如何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当时的心情怎样?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走进作者,走进诗中,学好诗文。3.带学生进入意境,教师还要充满激情。教学古诗词也不能是老学究,带学生入境,自己要充满激情,激情要自然而不能矫情。因为教师是一本书,教师有怎样的情感,学生就有什么样的情感。4.教师有时还要做适当点拨。有些古诗词也不一定都要联系实际,比如《题西林壁》这样的哲理诗,要让读者和学生从诗中跳出来即可,明白只在山中看问题就容易把问题看偏,若联系实际很容易误导学生生搬硬套其中的道理。
三、适时讲解时代背景
我们知道每首古诗词的产生都有特定背景,距现在时代较为久远,而现在儿童生活经验缺乏,文化视野也不是很开阔,这在理解古诗词上思想落差大,增加了难度。另外有古诗词词句凝炼,作者的思维跳跃性大,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故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本着顺学而导的原则,可采取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对当时背景有所了解。上课时教师可设置悬念:作者写作时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呢?学生有了想知道的欲望,此时让了解的学生给予解答,老师做必要的补充,这样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时代背景可谓水到渠成。
四、落实字词句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古诗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古诗词体裁短小而魅力无穷,是我国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应有效地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从小在精神和情感上受到古诗词的熏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笔者结合自己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泊船瓜洲》的教学,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研究。
一、激趣导入,自主了解诗人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古诗词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古诗词时,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可言。因此,教师应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可以采用“以图说诗句”的方式导入新课。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古诗的图片,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表达,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为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古诗,所以他们都能够准确地表达。精美的图片,优美的配乐,让学生融入浓郁的教学氛围中,然后出示本诗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从图片中看见了什么。当然,最好让学生把图片上的内容说完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引入本课: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幅图可以用哪句诗表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以这样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步骤导入新课,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英国小说家本杰明・迪斯累利说过,“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想要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心灵的,就必须了解诗人。在结束导入后,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对于我们的诗人王安石,你有哪些了解呢?与大家一起分享吧!”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王安石的了解,让学生走进诗人,了解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写出这首诗的。这样就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而教师只能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二、吟诵诗文,合作赏析诗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吟诵是非常重要的。
1.反复咏吟,体会节奏、韵律
诗歌相较于其他体裁而言的一大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要想让学生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让他们掌握朗诵的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配乐的诗朗诵,让学生根据录音划分本诗的节奏。
比如,《泊船瓜洲》这首诗中的节奏是“二二三”。明确节奏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吟诵,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诵读,体会感情、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特色,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最后,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配着音乐和图片再进行情境诵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读出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合作探究,感受诗意、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并结合多媒体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入感悟诗情,感受人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千古名句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千锤百炼为一“绿”》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绿”字的来源,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增长知识。以此让学生了解“绿”字作为本首诗的“诗眼”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 “明月何时照我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还”字体会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 盼望回家的感情。教学中虽有教师引导,但还是得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与“生成”。
三、展开想象,探究意象意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自主能力;逻辑思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在语文学习中,相较于书写、背诵等生硬的学习方式,阅读更加轻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阅读不仅便于学生从书中吸取大量的基础词汇,还有益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控和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所以对于正在培养习惯的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能提高学生理解及思考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枯燥的课程是教学中的大敌,硬性讲解,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另一方面,课上时间有限,教师通常情况下更注重知识讲解,无法匀出太多时间给学生进行课上阅读,导致学生大部分的阅读都是在课下完成的。
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他们从阅读中吸取更多知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我们将阅读学习分为课上教学和可课下自我学习。
课上:由于课上时间短暂,还要进行知识点讲解,能分给阅读授课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教师对于授课内容必须提前做足准备,不仅要保证授课过程流畅,还要掌握恰当的切入点,尽量将知识点串联进趣闻故事或切实存在于学生眼前的事物,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对阅读产生好感。
课下:教学不能一味遵循一条流程,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多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热门的话题故事,根据学生不同成长时期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为其推荐趣味性更强、更有意义的书籍,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组织学生对知识点、心得、感悟进行讨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课堂讨论的方式,还是课余时间自行组织小组进行讨论的方式,都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共享资源,从而提升他们的自我判断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认知。讨论的方式有益于强化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新的信息技术也层出无穷。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为一些枯燥的学科带来了契机。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趣味性尤为重要。一下介绍几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1.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课程着色
小学语文阅读材料的内容简明生动,但对于心智尚未成形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还是冗长空洞、毫无成就感的。现代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就为这一问题带来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不仅可以为教学内容配上图像和声音,还可以通过视频为学生们展现实景、实物或有趣的动画场面。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中可以引用图片和视频说明壁虎尾巴可再生的原理;《静夜思》《如梦令》等古诗词的课程中可以为古诗词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朗读。这样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通过邮件等方式与教师进行知识交流
一方面课堂时间短暂,教师无法为学生一一解答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在人前表达。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多通过邮件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锻炼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深化他们的思考深度。同时,这样的方式也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状态都有所掌握,有益于教学管理。
3.对于不愿意主动阅读的学生,可以推荐听读的方式
很多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w,我们应想出更合适有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阅读,很多学生并不主动,还有一些学生经常敷衍性阅读,读而不思。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采用听读的方式。配乐优美的阅读赏析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的美感。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美感中慢慢喜欢上阅读,提升阅读品质和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帮助他们吸收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不能单一地进行保守教学,应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合适的方式。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更高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阅读教育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不断研究出更适合学生,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现传承和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1]范久红.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围绕信息进行自主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300.
[2]祝桂兴.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初探[J].教育评论,2016,(03):140-143.
[3]黄凤荣,蒋新春,梁桂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23.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审美教育
古诗文不仅内容优美,而且感情深邃,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古诗文是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资源,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此点,或者未能从美育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开展古诗文教育,弱化了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功能。笔者立足于此,就古诗文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做了相应的研究。
一、浅谈古诗文中的美
美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创造力为教育目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其中蕴藏着层次丰富的美学意蕴,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具体而言,古诗文中的美可以分为以下层次:(1)韵律美。古典诗文大都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动听。不仅如此,汉字共四声,有平仄之分,入选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的诗文大都是七绝,它还将就平仄相对,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等,学生读起来更有抑扬顿挫之感;(2)内容美。古诗文不仅音韵盎然,而且题材丰富,从日常景物到历史事件乃至神话传说都可以作为古诗文创作的内容,这些内容或优美、或壮美,是诗人传情达意的基础,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咏柳》,作者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柳条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3)形式美。王国维说“一代又一代之文学”,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不仅思想内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就连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如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诗文虽然格式不一,但各具其美,如唐诗章法谨严,宋词错落有致等;(4)感情美。诗是作者抒情言志的工具,感情美是诗文美的最高形态,常见的感情有爱国之情、思乡之情、悲秋之情等,如三年级上册的《夜书所见》就是一首悲秋思乡的佳作。
二、古诗文教育中的美育策略研究
1.反复诵读,感受音韵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自古以来便是文章学习的重要途径,古诗文的学习尤其如此。反复诵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诗文的韵律美,还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诗文的情感与思想,一举两得。因此,教师在运用古诗文展开美育教育时,要求学生诵读是必然的选择。就诵读而言,它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1)读准。在学生诵读之前,教师先做一遍范读,将古诗文中的易错字、多音字、生僻字重点强调出来,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音韵盎然;(2)读真。古诗文的创作都是基于一定情感基础的,因而,读者在诵读中也必然要将这种情感表现出来,才算是有感情地读,也就是读真。因此,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确定好感情基调,事实上,也只有在有感情地读基础上,才能真正展现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2.细致讲解,分析篇章美
古诗文语言简练,语意优美,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却有着不小的困难。再美的诗句,如果学生不知道它美在何处,只是囫囵地感觉它美,那这种美是不牢固的,学生的审美能力更不会因此而提高。如何将学生对古诗文美的认知,从直观感受转变为理性认知,是古诗文美育教育的重点。对此,教师必须予以细致讲解,通过诗眼的发掘、修辞手法的探讨以及表现方式的分析等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以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这是苏轼在杭州期间创作的一首七绝,表现了西湖晴雨皆宜、山水俱佳的精致,并且诗的后两句巧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西湖比作人物西施,这种遗貌取神的比喻方式,让读者很好地感知到西湖的娇美。笔者的这番讲解,对于学生认知古诗文的美有着引导作用。
3.整体感知,注重意境美
古诗文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做细致分析与讲解,但仅仅如此,仍然是不够的。众所周知,诗以意为先,分章割句式的讲解固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诗的意思,但不一定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的意境,甚至还会对诗的意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进一步发挥古诗文教学的美育价值,教师在诗文分析之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上感受诗的意境。以三年级下册李商隐的《嫦娥》为例,李商隐的诗向来以晦涩难懂而闻名,这首诗的词句对学生而言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值得教师做细致的分析阐释工作,教师更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悟诗的诗眼,着力去体会诗中的意境美。这种诗的重点在一个“悔”字,而这也是学生把握整篇内容的关键所在。
美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古诗文则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渗透美育教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G623.2
小学生本身受年龄、阅历等的影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扼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实际上阻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可以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也因此受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
一、情景教学法概述
简单来讲,情景教学法是指将教学的内容放入案例或者情景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并非实体的复现,而是通过简化模拟,得到与实体类似的形象,带给学生以真实感。相比较常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赋予教学以情感,情景教学法所倡导的是意象和情趣,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异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在运用情景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实物演示情境、生活显示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通过情境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知、情、意、行的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1]。
二、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育教学领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而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其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情景教学法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情境创设方式,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就目前而言,比较常见的情景创设方法包括绘图法、实验法、情景模拟法以及社会实践法等,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情景创设方法,这里对其进行简单分析。
1.注重课程导入
在新课程导入环节,通过情景创设,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合适的情景,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开始课程的学习,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对《静夜思》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段轻缓的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回想学过的古诗词,然后鼓励其将想到的诗词说出来,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的表现非常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通过这样的课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其听课效率。
2.创新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情景创设,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将原本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灌输模式转变为互动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开展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对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模拟池塘情景,由学生扮演小蝌蚪、青蛙、鲤鱼等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对话中的含义。对于学生而言,在表演过程中,不仅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还可以融入自身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文章的内涵。通过这样富有趣味性的情景,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深其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2]。
3.联系生活实际
应该认识到,小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有限,其积累的知识大多来自自身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进行情景创设时,应该尽可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缩短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得其可以更加迅速的进入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一些小朋友可能会对壁虎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进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的创设:夏天的夜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蚊子飞来飞去惹人厌烦,这时,墙上的壁虎可以吃掉蚊子,使我们免收蚊子的骚扰,从这个方面来看,壁虎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么,大家了解壁虎吗?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小壁虎在丢掉自己的尾巴后,会如何反应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应的知识。
4.运用先进技术
小学生天性好动,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伴随着手机、电脑、电视成长起来的,对于这些设备比较敏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对《雪孩子》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投影仪,向学生播放《雪孩子》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进行观看,雪孩子不惜自我牺牲也要拯救他人的举动可以带给学生极大的精神触动。而在动画片看完后,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之前的铺垫下,学生很快就可以掌握文章的内容:雪孩子其是并不是人,而是小白兔在冬天堆得雪人,而当小白兔被大火困在房子中时,雪孩子为了拯救小白兔,最终牺牲了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方便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帮助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联想能力,提升教学的效果[3]。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可以说是教学的一种创新,在传统教学系统中引入了情感、兴趣等因素,通过多种元素的相互组合,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教学空间,点燃了孩子们心中天真烂漫的情怀。情景教学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强调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将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稳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国彪.浅谈创设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