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3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 牧草产业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榆林市作为陕西省传统畜牧业基地发展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笔者通过对
>> 榆林市糜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绿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关于榆林市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分析 榆林市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榆林市园林苗圃现状及发展对策 榆林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榆林市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榆林市城乡群众体育基础设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榆林市中药材生产前景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榆林市中学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探析 榆林市社区健身舞蹈的开展现状与研究 榆林市兰炭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探析 榆林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 榆林市苹果产业化开发思路与对策 榆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与政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6-05-09.
[2]闫昱,李明弟.榆林市建国60年养羊业发展的成就与启示[C].2009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2009:71-74.
[3]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EB/OL].http:///site/1/html/zwgk/0/1/16/8306.htm, 2014-05-28.
[4]边菊萍.榆阳区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4(8):249-250.
[5]胡晓宁,白艳艳,宋江湖,等.陕西省榆林市近年来草种引进调查报告[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5):22-23.
[6]曹瑞元.转变观念认识草 立草为业发展草[EB/OL]. http:///html/2015-10/29/content_31386.htm, 2015-10-29.
[7]吕晶.多举措力促畜牧业转型升级[EB/OL].http:///html/2016-01/18/content_35985.htm, 2016-01-18.
[8]支淞,毛培胜.北京市草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国奶牛,2015(18):48-51.
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思路及对策
江苏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及策略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刍议
广东省花卉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
我国旅游就业统计中的隐患
论新旧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的融合
低碳经济浪潮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支持廊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
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功能
我国房地产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
发展“低碳经济”之我见
西部地区投融资体系创新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融资问题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路径探索
加强金融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海外投资项目融资担保风险防范
对规避残损人民币兑换风险的建议
作业成本管理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来稿须知
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供求现状分析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
冀中南经济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布局研究
财政赤字对利率期限结构影响分析
川南五市经济区协调发展战略
淮安市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北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金融支持问题
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启示
泸州科技高地建设的意义
后危机时代高新区的战略选择
论“订单地产”运营模式
加快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的根本症结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与对策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模型研究综述
河北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从业务活动谈研究所内控风险
招标中采用“招标控制价”后可能产生的问题
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地流转
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机制创新
小城镇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改革创新
通山县柑橘生产调查分析
房地产项目开发风险因素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分析
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关联性研究
建立渝东北半小时经济圈的优势与策略
郴州月峰瑶寨风情园旅游开发对策
中美住房抵押贷款对比分析
近代欧洲与中国:国家竞争环境影响比较
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房地产开发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河北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及对策
新疆金融机构区域结构不平衡问题与对策
浅淡煤炭企业筹资管理
1.种植业发展现状
沈阳沈北新区的水稻是新区种植业的特色名片之一,目前水稻种植面积为20万亩,主要有盐粳48、辽优7号等十几个种植品种。曾先后获得“沈北清水大米”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和“北霸”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2]。除此之外,新区还发展其它特色种植业,合计占地面积0.33万公顷,包括花卉、蔬菜、五味子、其中五味子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味子种植基地。
2.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沈北新区畜禽养殖业占农业比重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畜禽养殖业已逐渐成为新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沈北新区畜禽养殖业具有如下突出特征:一是规模化养殖比重逐年升高、养殖种类繁多。二是投资规模大、养殖面积广。四是建设标准高、辐射程度强。
3.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沈北新区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之一,目前沈北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聚集在辽宁辉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现已拥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00余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如中粮集团、百事可乐集团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辽宁禾丰牧业、雨润食品等——这些企业共同构筑了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果蔬(饮料)、(奶牛)乳品、生猪、肉鸡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2]。
4.休闲观光产业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产业是沈阳沈北新区的新兴产业,目前沈北新区休闲观光农业具体项目包括:爱琴谷庄园,占地700亩,其致力于打造阳光度假、花卉果园、观赏采摘、休闲运动等多层次观光园区;万亩辽河花海,依托辽河七星湿地公园,占地面积达6000亩,主要以种植油菜、芦苇、万寿菊、荷花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带;薰衣草庄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核心区域1600亩,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正式认定为沈阳市首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稻田艺术画,占地面积280亩,它是现如今中国拥有的最大的水稻田艺术画;水稻开心农场项目,占地面积300亩,是以绿色有机水稻为基础,集学习、观光、体验、远程监控于一体的水稻观光项目。
二、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潜力分析
波士顿矩阵四象限法是由三个指标构成:(1)横坐标:生态农业发展市场占有率;(2)纵坐标:生态农业发展市场增长率;(3)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即相对市场占有率同市场增长率形成一个四象限的矩阵图。其理想模式是要重点突出和发展明星类和金牛类的优势与机遇,引导问题类向明星类和金牛类方向发展,尽量规避瘦狗类中可能出现的劣势与威胁。通过波士顿矩阵图中的四象限法,将其延伸到生态农业发展的潜力研究中,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对本区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四大突出产业的潜力情况做出如下具体分析:
1.劣势与机遇并存型
此象限是问题类产品,其发展特点是市场占有率低,但市场增长率高。可以看出,其市场前景广阔,处于成长阶段,只是发展优势尚未突显,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有望成为明星类也有可能退化成为瘦狗型市场。因此发展方向取决于对问题类的正确引导。可以通过采取加强型发展战略来增强发展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其休闲观光产业属于问题类产品。休闲观光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是该区现代农业对外展示的窗口,但由于此类产业刚刚兴起,在管理体制和发展理念上仍存在不成熟之处,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及完善。因此针对此类情况,适合采用加强型战略逐步引导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明星类产品。
2.优势与机遇并存型
此象限是明星类产品,其发展特点是拥有较快的增长速度,由于增长势头良好,为了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需要增加投入和扶持力度,强化其主导地位。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其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属于明星类产品。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是该区的主导产业,现已拥有完善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及数百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在增长势头和赢利水平上都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采用稳定型增长战略和创新型战略逐步成为金牛型,成为该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保持良好势头,充分发挥竞争优势特点,利用发展机遇使沈北新区的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3.优势与威胁并存型
此象限是金牛类产品,其现状特点是,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市场增长率已经饱和,因其具有市场成长率低的劣势特征却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及享有较好的规模经济优势特点,因此不必对其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该金牛类产品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发展理念,突出支柱产业优势,加强政策引导才能不断保持其优势地位,逐渐提高其市场增长率。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其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属于金牛类产品。这两类产业是该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发展规模,发展模式也日趋成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由于市场增长率逐年趋于稳定,因此可以通过采用创新型战略逐步向明星类转化,以提高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更好的发展本区的生态农业。
4.劣势与威胁并存型
此象限是瘦狗类产品,其发展特点是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都很低,因此没有发展前景,但此类产品,并不是盲目地采取全部放弃战略,而是尽可能规避发展此类产品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对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仍要不断开拓发展机会。因此针对瘦狗类产品,要采取减少和剔除战略,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威胁,要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合理的选择避开威胁,消除劣势。
三、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设计
1.生态型种植业发展战略
1.1发展壮大种植业优势产业战略。
优化水稻品质结构和生产布局,并从耕地保护,土壤改良等多方面着手,切实加强水稻生产综合能力,更在急需时,保障全区仍至全市的粮食供需平衡必要的生产能力;通过重点建设三大种植业基地,即集种植、展示、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蔬菜花卉产业基地、以五味子、沙参等种植、加工、销售为主体的特色中草药种植基地、以果品采摘观光、特色种植观光、农家院休闲为主线的生态林果产业基地,挖掘特色种植业潜力,大力营造各具产业优势的生态型农产品生产区域。
1.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战略。
采用工厂化育秧、全程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使农民更好的掌握优质良种及配套的种植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建立农业推广区域站及发展农业科研培训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以农业信息化技术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以适应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生态化进程。
1.3创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战略。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的一种高效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组合一体化的立体种养模式。技术上,通过在稻田中养鱼,水稻可以为鱼遮光蔽日,鱼可以为水稻除草、除虫、疏松土壤,提供养分。这种稻鱼共生模式,综合效益是单纯种稻的2~3倍。通过大力推广适合沈北新区的稻田养鱼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改变粗放型农业作业方式,以实现对各种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从而促进生态型种植业可持续发展[3]。
2.生态型畜禽养殖业发展战略
2.1提升政府职能战略。
在政策引导上,政府基于对畜禽养殖业市场的准确调控,需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养殖户的优惠政策;在政策落实上,要做到落实政策不打折,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良种补贴等各项财政扶持资金,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加强与招商局、国土局、农林局、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生态型畜禽养殖业项目选址、签约、落实和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2.2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战略。
按照沈北新区总体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狠抓三大养殖基地建设:即北部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中部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和东部肉鸡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打造万亩生态型畜禽养殖基地,不断完善畜禽养殖的产业链条,实现全区畜禽养殖业的经济良性循环,提高畜禽养殖产业化水平,推动生态型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推行保障体系建设战略。
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测预警、检疫监督和应急体系;完善畜禽养殖业保障体系,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和应急能力,确实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卫生。
3.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战略
3.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战略。
发展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在选址与布局方面,要事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遵循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原则的同时,将旅游资源恰如其分地融入到生态农业生产中,从而实现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和谐发展。
3.2强农兴旅的发展战略。
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强调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更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休闲娱乐意义,增强参与互动意义。未来,沈北新区应立足“大旅游”战略,其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应重点按以下三种类型发展:即林果基地采摘型、农业生态观光型、休闲旅游度假型,全力打造东北最大的“现代体验式旅游基地”。
3.3规范服务强化宣传战略。
相关管理部门应健全统一、全面的关于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使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有标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建立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各行业间的行业协会等自律型行业监督组织,增强行业间各企业的互相监督、互相约束,促进共同发展;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行业中各企业也要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农技知识、服务技能、诚信意识、生产及消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全面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展示沈北新区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的风采,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强农兴旅的战略意义。
4.生态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战略
4.1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就沈北新区现有的中小型加工企业分析,大部分的发展现状较为分散且规模尚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至于在激烈的优胜劣汰中,难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应通过中小型企业间的优化整合,加强分工与协作,最终实现产业间的集群化发展。在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媒介的前提下,利用沈北新区现有的一大批知名度高、加工水平先进、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裂变扩张实力的优势龙头企业,通过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特定的生态型农产品加工环节分离出去,形成一批专业化的生态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协作龙头企业做好相关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可以说,企业集群效应不仅可以降低加工成本,还能增强企业间的整体竞争优势。
4.2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关键词:官渡区;绿化苗木;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13502
1 引言
昆明市官渡区位于东经102°41′~103°03′北纬24°54′~25°13′之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2300 m以上一般为山地红壤,海拔2000~2300 m为山地红壤,海拔2000~2200 m的区域,多为红土、黄红土,旱地为紫羊肝土,水田为紫泥田[1];2000 m以下,主要为坝区冲积、湖积母质发育成的淹育型水稻土红泥田、泥田、胶泥田、沙田等。官渡区属于高原型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7 ℃,最热月6~7月,平均气温19.9 ℃,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7.8 ℃,无霜期227 d,年降水量1012 mm,年蒸发量1868 mm[2]。
2 官渡区苗木发展的现状
官渡区苗木适宜种植的绿化苗木树种较多,从古代开始绿化苗木种植就已取得初步开展,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昆明近郊采购树种,有桑子、松子、腊树子;光绪二十八年(1922),在王帽山、呼马山种植云南松;光绪三十四年(1908),昆明县设种植委员1人,负责采种育苗植树。育苗植树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山上走到山下;从“四旁”走到城市园林化、城镇森林花以及城乡生态建设。苗木已从云南松、华山松、旱冬瓜等,发展到香樟、栾树、冬樱花,以及乡土树种的大力开发和利用[3]。
3 绿化苗木种植现状
3.1 苗木种植规模
2011年3月,昆明市林业局以《昆明市林业局关于下达2011年城乡绿化(林业项目)计划的通知》昆林发[2011]8号文件下达给官渡区2011年苗木产业基地建设任务600亩,2011年6月,昆明市林业局又以《昆明市林业局关于下达2011年苗木产业基地新增计划的通知》(昆林发)[2011]29号文件下达给官渡区2011年新增苗木产业基地建设任务3000亩。因此,官渡区2011年苗木产业基地建设总规模为3600亩。
3.2 种植布局
官渡区2011年苗木基地建设主要布局在大板桥街道办事处1800亩,六甲街道办事处600亩,官渡街道办事处600亩,矣六街道办事处600亩,规模较大。
3.3 种植方式
官渡区苗木基地种植主要以企业自己筹资建设为主,政府引导为辅。以生产城镇绿化苗木为主,同时兼营农村个体造林苗木,运行机制灵活,苗木品种较丰富,应变能力强,但规模小,分散。城市绿化苗木发展形成了3种格局;一是个体户在城郊租地,专门从事园林绿化苗木培育、养护,经营者大部分来自省外,苗圃里的各种苗木90%来自外省;二是一些规模的绿化工程公司自建的苗圃,所产苗木用于单位承接的绿化工程;三是由于城镇化的推进,绿化苗木供需矛盾突出,加之连年干旱,农户把承包地用于种植绿化苗木,特别是近郊山区较为突出。
4 绿化苗木培育存在的问题
4.1 行业总体实力不强
至2011年底,官渡区绿化苗木种植经营户242户,种植面积11430.55亩。种植户的种植面积规模均较大(表1),而云南花木世界物流有限公司是官渡区最大的绿化苗木种植经营户,面积2500亩,但是其又把土地承租给若干个公司和个体户经营,化整为零。
4.2 生产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三分种,七分管”,三年连旱,对地处山区、半山区,少雨、缺水的苗木种植经营户来说,水是苗木生存的命脉,是影响苗木生长品质的根本因素,缺水是主要问题。绿化苗木的培育不能像在山上栽树,等天下雨,靠天吃饭,它对地理位置的选择比较严格。因此,还应改变现今的靠天吃饭局面,利用新技术来进行苗木种植[4]。
4.3 品种杂乱、管理粗放、无商品意识
刚进入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的农户,存在盲目种植,从众现象突出,缺乏技术指导、资金投入、信息交流反馈,种植无技术,管理无经验,经营不计成本,不利于资金的合理运用,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商品化的形成。
5 对策与建议
5.1 科学布局,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行业总体实力
官渡区绿化苗木若要满足市场需求,需对现有苗木基地资源展开整合,利用相关政策、土地流转与资金扶持,建构一批批上档次、更大规模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产业示范区。同时,官渡区相关政府部门应绿化苗木产业发展完全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归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中,并制定与完善绿化苗木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成立绿化苗木管理机构,增强苗木产业管理能力,力求整合产业,增强行业发展竞争力。此外,行业技术协会应将零散种植户集合起来,朝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小苗圃走联合发展道路,依靠大苗圃,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促产业全面发展,增强苗木生产科技含量,规范种植管理模式,以弥补零散种植户的不足,整个官渡区规模最大的重点苗木种植地在产业发展中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种植理念,运用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科学布局,增强绿化苗木种植的总体实力。
5.2 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5.2.1 从“种”字上下功夫
政府积极引导,把培育绿化苗木作为生态建设、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富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对绿化苗木种植经营户给予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办证简化。
5.2.2 从“管理”上下功夫
总体布局上以主城出入口、城镇面山等作为发展城乡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的重点区域,坚持以点带面,强化辐射。在苗木品种上,突出特色,顺应市场,长短结合,乔、灌、草间作。
5.3 依靠技术落实绿化苗木培育工作
官渡区种植户应多了解市场动态需求情况,种植满足市场需求且苗木成活率较高的,受欢迎的树种。相关部门或有经验的苗木种植户应及时的为当地刚进入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的农户讲述苗木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要点,嘱其严把植物检疫关,发现有害生物应及时处理并销毁,以免疫情扩散。此外,还应为种植户讲述正确的养护管理方法(包括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增强植物抗虫害能力,修剪枝叶技巧),鼓励实施无公害生物防治病虫害,以提高成活率。
6 结语
随着昆明市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城乡园林绿化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城乡建设中的重要性。行业协会应发挥自身服务、沟通、公正、监督的作用,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管理,提高专业水平,推动和促进该市绿化苗木行业协调发展,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昆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和其它造林绿化工程提高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优质苗木。
参考文献:
[1]蔡建武.浙江省桐乡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徐天敏.苏州市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3]刘 婕.Y市园林绿化苗木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4]姚天泽.漳州市园林绿化苗木产业现状与发展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
一、黄冈市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1.发展背景
黄冈市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城市,地理环境较好,相较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有优势。为了摆脱贫困的现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发扬“绿色人文”的农业文化,将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农业转变,是实现农业精准扶贫的必经之路。
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来看,作为重视农业发展的黄冈市,此次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方位运用处于创新性改造的核心地位。对于黄冈市发展现代农业而言,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利用物联网技术创新农业生产运营模式。
2.发展现状
建立农业观光园,创新农业营销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逐步实现市校结合,是目前黄冈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因此,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应用是当前农业现代化的新思路。
(1)增长方式:数量增加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在黄冈市农田里,水稻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结合草食畜牧业发展,“粮改饲”“油菜―再生稻”、“两种三收”的高效生产模式得到推广。黄冈市加快了良种引繁推广步伐,建立一批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如2016年上半年,黄冈市建立了市级标准园13个,其中茶园3个,药园4个,桑园2个,果园4个。同时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订单化生产,大办样本示范点,推广中稻再生稻、春秋青饲玉米连作、虾稻共生等高产高效种养模式,亩平纯收入较单纯种稻可增收1800元以上。
(2)农业功能: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黄冈市举办了英山茶叶节、蕲春李时珍医药文化节、武穴油菜花节等一些大型活动,使农业内部发展潜力被充分挖掘;休闲采摘基地涌现,如:麻城市纯阳山生态农业观光园、浠水金藤葡萄休闲农场、猕猴桃基地,黄梅蓝莓基地,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经营形式: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黄冈市农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向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企业向功能园区集中。黄冈市同时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组建以生产、销售、科技、农技等为合作载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700家,其中种粮大户1373个,家庭农场42家,粮油专业合作社199家,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96家,规模以上养殖龙头企业(基地)358家,牧业专业合作组织1503个。黄冈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稳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12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2家。
3.“互联网+农业”发展
黄冈市的“互联网+农业”主要从3个方面体现。第一,创新农业营销服务。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扩大农业对外宣传和合作,强化农产品产销接。第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制定“智慧农业”科学发展规划,加快与农信通、普天信息、电信、移动的深度合作,着力打造全市现代农业的数据汇聚中心。将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实现农业信息与广大农户和企业精准对接,提升信息服务的精准化。第三,加快了推进“市校合作”。加快与武汉高校在农业生产基地、项目、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发挥农科院科研优势,加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黄冈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问题
经实地调研发现,目前黄冈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点问题,是在进一步实现精准扶贫,全民脱贫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1.农业科研人员缺乏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农业高科技人才的支持。黄冈市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黄冈市留下了大量重点高校的人才,但相对而言,专业技术型人才仍然缺乏,例如农业科技人才。
发展现代农业与高新技术密不可分,而贫困地区农民素质整体不高,科技、文化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上有很多局限性,针对农业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缺乏做大做强的意识、风险投资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
2.特色农业发展缺乏特色
农业现代化发展要从更多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以及观光旅游区入手,黄冈市某些贫困县虽本着“特色农业”的思想不断发展特色旅游区,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专业指导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照搬一些地区的产业模式,使得农业结构趋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对黄冈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创建一村特色农业品牌
延续“一村一品”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当地农业结构,对本地特色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自己的农业观光园,将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相结合。
2.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强农业培训
在挽留人才、吸引人才方面,需要黄冈市市政府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愿意留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在黄冈就业创业,需要为高科技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研究条件,逐步扩大受益人群。同时,针对本地人才培养方面,要通过培养种养大户、加工大户、营销大户发展完善的产业链,综合形成农村经营大户,带动周边群众受益。同时,可以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引导当地群众利用土地入股、就地务工等方式参与产业开发,获取发展收益。
参考文献:
[1]刘玉忠,“互联网+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
[2]宋小路 赵丽艳 李琦,现代农业观光园的低碳规划设计路径[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
1.1重点把握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南涧县农业经济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柱,而且其粮食生产凸显出“两项”骨干措施与“两杂”种子的普及使用,严格把握并提早落实各类生产方法与生产措施,极大地拓展了农作物种植规模,达到1.61万hm2,农作物普及率达到100%,为整个南涧地区的粮食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根基,积极贯彻并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广泛开展了退耕还林制度,兑换了上百万元的现金。
1.2发展壮大肉牛产业
南涧县利用本地区的地理环境、社会条件等优势立足本地肉牛产业,发展牛肉经济,严格进行肉牛品种改良、优化调配饲料饲草、积极防治病灾,并不断健全社会服务等。发展壮大了当地的肉牛产业,当前来看,肉牛产业大有发展前景,加强示范引导,实施奖励代替补贴制度来培养一大批养牛专业户,并在不断推广普及,已经形成了更多的示范户。现阶段,这些肉牛示范户形成了专业化的经营,打造出了集“建厩、植草、筑池”为一体的发展规模,配备了专业的科技工作者,积极完善肉牛冻精改良技术,而且成功开展了水牛挤奶试验,免疫工作也开展的有声有色,肉牛疾病防控程度显著增强。
1.3烤烟支柱产业稳固发展
南涧县严抓烤烟业的发展,加大基本烟农、烟地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入现代科技,实行科技兴烟制度,创造出了“红大”优质烟叶品牌,扩大了烤烟种植面积,并不断强化中耕管理。
1.4发展优质茶叶产业
打造出了乌龙茶、绿茶、普洱茶等特色茶叶产品,建设了茶叶园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很多茶产品已经获得了国家QS认证,并发展了特色有机、无公害的绿色茶产品,极大地提升了茶产品的技术含量。
2南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
南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和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科学总结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2.1农业科学技术有待发展和更新
农业科学技术是支持农业发展的硬性保障,南涧县由于所处地理环境较为落后、地区农业科技发展速度与普及程度仍然相对有限,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有限,例如:代表性的茶产业、烤烟产业等仍未引入最新品种,茶叶种植技术仍然相对落后。
2.2缺乏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由于地域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商业经济发展有限,尚未形成健全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这无疑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流通不畅、营销不佳也成为一大问题,例如: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不佳,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传播机制,影响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拓展。
2.3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保证,然而,当前南涧县虽然在农业生产方面创造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缺乏健全、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个农业项目服务相对落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长期经营与发展。
3南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农产品打进市场创造了条件和机遇,也是产业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南涧县必须摒弃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经营理念。本着集中规划、科学布局、规模合理、功能完善的理念,把握一些关键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创建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附带集贸市场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沟通纽带作用,开拓更加广泛、广阔的营销市场,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创建一个科学完善的市场信息网络,形成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并负责及时采集、传播有效的市场信息,把农产品生产、销售有效联系起来,积极而全面地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与普及,从而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更广阔的经济效益。
3.2加大科技兴农力度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持,南涧县必须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加强农业教育,加快先进农业技术引进力度,并广泛地推广与普及农业科技,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例如:核桃的机械化种植、收割。不断加大农业技术、农产品的研究力度,积极开发与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吸收并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积极打造出一大批规模较大、效益显著、高科技的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科技示范农业园,使农业技术、农产品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对应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3.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发展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效益,就要积极创建完善的服务组织,打造出功能完善、服务周到、覆盖面广的服务网络,这一服务网络不仅能够为农民的农业经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科学的技术指导,也能够确保农产品的有效加工、运输和服务,为农产品客户提供健全、周到、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创建完备的农业服务机构,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从而赢得广大客户的支持和信赖,进而占据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4总结
关键词:水稻技术创新;优势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52
水稻产业优化的发展也是科学技术提升的表现。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生存下去的根本。因此,促进水稻技术的创新和水稻产业化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保证。水稻技术创新的研究,需要一定科技的支持,分析目前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有效的措施促进水稻优化产业发展。
1 水稻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的发展也走上了一个新高度,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力求在节省资金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增加收入。
1.1 水稻N子的技术概述
农业要实现增产的前提保证是选择合适的品种,所以针对水稻种子的技术研究上一定要尽可能实现种子产业化的前提,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实现市场的优质化、特色化和绿色化,推进科研生产的良性循环。
但是要明确认识到,病虫仍然是制约水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为了能够有效缓解稻谷在供求过程中的不平衡的矛盾,适应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在进行水稻种子的培育中要坚持优质、高产的原则。育种手段上基于传统的基础之余,有效结合生物和基因工程技术等,选择出能达到国家二级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供求情况已经趋于平衡,但是在生产结构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品种多而杂,但是缺乏优质的品种,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国外很多优质的产品不断的涌入中国市场,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也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艰巨的课题。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发展农业必然趋势,所以未来的工作重心应该是加大农业基础化的建设,在实现杂交水稻选育工作的同时,加大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加工技术的投入,推进生产、科研和经营的产业化的进程。
1.2 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举措
高产是需要努力的目标,只有实现了好的种子加上好的栽种方法,优良品种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所以如何实现水稻种植的良法配套研究是目前的工作重心,很多水稻种植的地区,会经常受到洪涝等灾害的影响,要及时的对这些水稻田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加大科研的投入,实现粮食的增产。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追求食品的营养和保健,所以对稻米和产品健康指数也是越来越严格。其中栽培技术和产品的质量直接挂钩,施肥方式也同样会作用于产品的好坏,农药则是对产品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很多水稻的生长环境都是气候较为凉爽,湿度较大的,这种气候适合害虫的生产,所以为了保证品种的健康、绿色,就要从耕作、栽培和防治出发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各部门、各学科和各行业之间的团结合作,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
2 以科学技术为背景,围绕科研结构,促进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
水稻种子的产业化发展,是水稻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种子是植物的根本,决定着植物的质量和生产情况。在进行水稻种子的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技术为依据,坚持以科研机构为正确的引导,开展水稻种子的研究。水稻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再进行技术的创新。水稻种子技术的创新,对于扩大水稻产业生产的成果,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3 在种业的引导下,促进水稻优势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总体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快水稻产业化的发展是目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一部分地区实行水稻的产业化发展,可以以种业为引导,发展适于水稻生产的自然环境。有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就非常的适合水稻的生长,生产出来的水稻品质高,口感好,因此,可以在此地大量种植水稻,然后在其他地区形成产业链,销售各地。在种业的引导下,生产了大量品质优异的水稻,必然会有很多人抢购,在这样一个有大量需求的环境下,为水稻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稻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水稻创新技术的研究,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水稻目前是我国人民重要的粮食种类之一,水稻的生产不仅需要增加产量,同时还需要改进水稻的品质,使得更多的人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水稻产业化的发展能够是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石河子开发区;支柱产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issn.1672-3309(x).2011.03.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3-19-03
近年来。石河子开发区随着招商引资的成功实施,顶新康师傅、台湾旺旺,江苏华芳、雨润,浙江娃哈哈、雄峰、弘生,北京燕京,内蒙古伊利,贵州航空和河北华龙日清今麦郎食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开发区,形成了纺织、绿色食品、氯碱化工等支柱产业集群。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开发区通过实施纺织、食品、现代农业装备、化工4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目前。这4大支柱产业成为行业知名龙头企业聚集度最高、相关产业配套最完善、产业链条最紧密的优势产业。
一、石河子开发区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石河子开发区纺织产业发展现状
纺织产业通过快速发展,形成以下特点:一是纺锭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近几年来。开发区依托垦区的棉花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际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通过引进国内外具有深加工能力的大的企业集团,实现了“三个转换”:即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的转换,工业同区向产业集群的转换,商品棉基地向纺织生产基地的转换;二是设备装备水平先进,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断增强,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开发区引进的棉纺项目都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纺织技术装备和检测检验设备。运用了高效现代纺织生产工艺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机电一体化。
(二)石河子开发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09年底,开发区共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20多家。年食品加工量达66,5万吨,实现税收7100万元,吸纳就业岗位4000多个。以康师傅、旺旺、娃哈哈、伊利等为代表的食品龙头企业和项目,共生产各类方便食品1.75万吨、各类饮品21.2万吨、各类肉制品1098吨、各类番茄制品27.25万吨、葡萄酒4000吨。食品产业通过集聚发展,形成了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国内外行业知名龙头企业聚集度高,发展速度快,运行质量好。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十几家食品龙头企业,食品加工规模平均每年以30.9%的发展速度递增,企业效益增幅大,企业运行规范。产销两旺。为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求,龙头企业纷纷启动了扩能增产的“二次投资建设”计划。二是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快、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食品加工已实现了从粗加工向深加工、精细加工的转化,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实现了当地农副产品资源的就地转换,调整了八师石河子市大农业产业的结构,促进了农牧团场职工的增收。三是已形成了开发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体,带动了食品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和功能拓展。各优势生产要素不断集聚园区,实现了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
(三)石河子开发区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以天业节水灌溉、贵航农机公司、天振农机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结合新疆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喷、滴、微灌等)设备、采棉机、精量播种机械等现代农业装备。主要发展特点有:一是通过不断吸收创新,一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及其装备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是在大量的科研与产业化投入的基砌上,带动了一批与之相配套的农机制造和农资生产企业的衍生发展,产业链条逐渐延长:三是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农业装备产品巾有了逐步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新疆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四)石河子开发区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天业化工项目的全面推进和天富煤制甲醇的启动建设,开发区化工产业逐渐壮大,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洁净化”生产,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一是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基础,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二是以天业集团为代表的大集团、大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可靠的电石法制PVC、煤气化制甲醇等化工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
二、石河子开发区支柱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通过上述对开发区支柱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同类国家级开发区相比较,其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差距较大。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开发区支柱产业中的各行业发展不平衡,仍处于以加工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产品结构和层次定位不明确,产品科技含量总体不高,附加值低:初加工企业占一半以上,而利润空间大、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及终端行业比重太小。
(二)支柱产业链奈短。关联产业发展缓慢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使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而开发区支柱产业都主要集中在棉纱加工、PVC半成品生产、鲜奶的初级加工等层次较低的产业前端,对区域内优势资源加工深度的能力较低。未能向产业后端及后续产业方向延伸;关联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条比较松散。对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较低,制约了支柱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优化。
(三)支柱产业快速推进区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作用来充分发挥
一个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依靠科技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挥人力资源作用,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过程。但是。开发区支柱产业一直处于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为巾心的发展阶段,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主要以快速发展具有高加工度化的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产业为核心。虽然开发区化工产业的比重占据支柱产业的份量逐年提高,但现代农业装备等其他支柱产业快速推进,使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四)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开发区支柱产业大都以传统行业为基础,研发能力和资金投入占企业支出的费用不足5%,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较为缓慢,与东部发达地区平均的投入水平差距很大。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支柱产业中所占比重过大,利用高新技术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和规模化生产企业数量不多,高新技术企业占据支柱产业中企业总量的比例不足3%。企业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绝大部分都以引进为主。影响了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且支柱产业中的主要生产技术和工艺有一定的同质化。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大企业、大集团支撑。
三、石河子开发区支柱产业发展趋势
(一)对石河子开发区支柱产业发展的分析
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不只需要企业简单的集中,而是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企业并存、关联产业企业的一个生态化群体。石河子开发区通过发展这种有效组织方式。可以促进区内企业不断创新。能够使区内企业获得模仿优势和示范效应,有效扩大开发区的规模。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共同作用,使开发区发展成为经济集聚核心区。
(二)石河子开发区支柱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1、支柱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产业体系的开放性不断增强
开发区通过进一步加快发展,逐步形成和壮大以下几大产业群:一是依托石河子地区丰富的棉花等农副资源优势和在现有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纺织产业群。二是依托已引进的康师傅、娃哈哈、旺旺、燕京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发展壮大的绿色食品产业群。三是依托天业化工城重化工项目及对准东煤田、铁列克煤矿资源的深度开发,通过天业12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天富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等重化工项目的投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化工产业群。同时,随着石河子开发区及周边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区内投资者和企业将会到全疆尤其是北疆区域建设产业工业园,这必然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格局,石河子开发区支柱产业的合作空间会不断扩大。
2、支柱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升级
随着开发区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支柱产业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升级。
――纺织产业。通过进一步依托石河子地区质优量大的棉花资源以及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梯度转移能力的提升,一批有实力的集纺纱、织布纺织企业形成发展。与此相关的配套产业也进行集聚,开发区纺织产业从棉纺业向产业终端延伸。
――绿色食品产业。通过进一步依托石河子地区丰富的绿色农产品、畜牧资源,绿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快速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肉奶产品、果蔬饮料、番茄制品等具有技术创新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占据主导,一个大的食品加工产业链形成。
――现代农业装备产业。通过进一步依托新疆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的良好机遇。贵航采棉机、天业节水灌溉器材等现代农用设备生产进一步扩大,一批与之相配套的农机制造和农资生产的企业快速形成发展。
――化工产业。通过进一步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原盐等资源,聚氯乙烯化工和洁净煤技术快速得到应用和推广。“资源――工业品――再生资源――工业品”的循环经济模式更加成熟。
3、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进~步增强
随着开发区支柱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形成“纺织、绿色食品、现代农业装备、化工”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带动开发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综合成本降低,竞争力提高。围绕发展壮大的支柱产业,在纺织印染、方便休闲食品、饮料制造、聚氯乙烯、生物科技等支柱产业内引进、发展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通过这些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促进开发区支柱产业规模的扩大,并积极促进支柱产业进一步集中。
4、支柱产业发展水平与人口、环境、资源等空间协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开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使开发区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支柱产业发展水平与人口、环境、资源等空间逐步达到均衡,并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支柱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使得各类人才向开发区支柱产业流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纷纷聚集,支柱产业通过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了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促进开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从而使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对进一步加快石河子开发区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调整开发区工业产业结构。推动支柱产业结构的优化井级
1、纺织产业。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纺织设备,鼓励节能降耗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推广。按照“引技术、上规模、高效益、外向型”原则。培养纺织企业竞争优势,做大一批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大力发展棉纺。适度发展织造,力求与东部有实力的纺织、印染、服装企业集团合作。打造集纺纱、织布、染整、服装(家纺)及相关产业集聚的生产基地。
2、绿色食品产业。加强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原料基地的建设,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发展高营养、低脂肪、无公害、环保型的绿色食品,引导和鼓励本地企业开拓中亚市场,使开发区成为规模大、品种多、品质优的特色食品加工和集散地。
3、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加大、加快天业节水器材、贵航采棉机、天振农机等自主品牌建设,加强技术协作。联合开发生产一批适合于新疆发展现代农业的专用生产装备,促进产业整体提升;重点企业实现生产连续化、高速化和设备自动化。力争到“十一五”末节水器材供应能力增加到66.67万公顷(1000万亩)。采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50台以上,逐步把开发区打造成新疆农机加工制造基地。
4、化工产业。充分利用已取得探矿开发权的准东煤田及铁列克煤矿的矿产资源优势。以新疆天业120万吨聚氯乙烯化工项目和天富煤制甲醇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做大做强PVC及下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以石河子周边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依托。承接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库车、吐哈等4大石化基地下游产品的开发建设,进行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
(二)加快园区建设,培育支柱产业集群
抓住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针对区内的支柱产业定位,制定可行具体的承接产业的方案;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抓好园区能源保障供应及北区的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持续优化投资的软硬环境。促进优势生产要素和优势企业向园区聚集。
(三)促进关联产业发展,构筑支柱产业链体系
开发区发展支柱产业必须要有成熟的前项产业为基础和后项产业为其提供市场,应当通过建设和健全开发区支柱产业关联产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支柱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更好地开发优势产业资源。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技术、研发、品牌、营销渠道和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要素市场,推进产业链条延伸,使得一批与支柱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和较发达的市场体系逐渐形成,形成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链。
(四)坚持自主创新和外向带动。培育支柱产业品牌龙头企业,实现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
制定产业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和扶持一批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市场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转换能力:通过对优势企业在审核、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扶植,培育一批上规模、高效益、有增长潜力、对支柱产业发展帮动能力强的企业:建立和扩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在东部沿海、中亚拓展营销渠道,增强综合竞争力;积极解决制约支柱产业发展的原料供应、运输保障等问题,实现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同三、齐建国,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M],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2]夏大慰,面向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经济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89.
[关键词] 河北省;物流;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F598 [文献标识码] A
Empirical Analysis of Role of Logistics in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 Case Study of Hebei Province
GUO Caihuan
Abstract: Industries are the product of productive forc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labor division. Various industries emerg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of social labor divis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best demonstration of the increase, the outcome of social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and the foundation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ult of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ebei province shows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the ratio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goes down and that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goes up. In general,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is improved. 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fueled the economic growth to some extent and raised the ratio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obvious ratio decreas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proved tha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id not develop well in rural areas, resulting in slow economic growth in rural areas and larger economic gap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is connection,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main cause of urban -rural dual structure.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log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empirical analysis
一、物流产业的概况
《中国现代物流大全》从物流产业的运输方式及服务对象角度对物流产业概念界定为,物流产业是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移所形成的产业。
通过不同组织和学者对物流产业内涵的分析,可以对物流产业的特点为: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不可分;物流产业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物流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分析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经济发展历史来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互相影响,一方面产业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间的协调有序发展强有力的推进经济增长。
(一)区位商和专业化系数
1.区位商。为了衡量物流产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生产专业化状况,以全国物流产业的的发展水平作为参考系,选取了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这一指标来进行判定。即:
qij = ,其中qij为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e为i地区j部门的产值,e为i地区的创造的经济价值,E为全国j部门的增加值,E为全国经济增加值。
应用EXCEL结合公式计算得出河北省2004-2014年物流产业区位商如表1所示,观察计算结果可以发现河北省物流产业的区位商一直以来都大于1,越来越接近2,说明物流产业是河北省的专业化部门,即物流产业在满足河北省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会产生产品输出,服务于其他地区,这样的结果对于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丰富的河北省的来说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
2.专业化系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专业化部门发展成为主导产业部门才能对地区经济起到主导作用,推动关联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结构,因此,用专业化系数衡量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及经济地位。
一个地区的某部门专业化水平可以用该部门可以用于输出部分的产值与该部门总产值之比来衡量。因此用专业化系数来评估河北省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简化公式为:x=1-。根据区位商的值得出专业化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2004-2014年河北省区位商、专业化系数、三产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区域经济学家们认为对于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部门的要求是区位商大于2,转化为专业化系数即专业化系数大于0.5。河北省物流产业区位商在发展过程中均大于1,已经达到专业化部门要求,区位商的平均值为1.48,专业化系数平均值为0.30,尚未满足主导产业部门的标准。整体来看,河北省物流产业已经达到推动产业关联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准但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进一步发展实现对产业结构转化升级的贡献。
(二)物流产业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
针对物流产业对三次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是以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对数(InU)为自变量,三次产业所占比重(Yi)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等分析。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1.相关性检验。首先用R软件中的plot( )函数分别对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对数进行简单的散点图以期大概了解各个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经检验存在相关性。
2.回归分析。观察InU,Yi,间的散点图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因此构建经济学模型:Yi=a+bInU+?渍,其中i=1,2,3.使用表1数据,运用R软件对自变量、因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如下: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数据来源:R软件运算结果
Yi与InU的回归分析结果表2所示得出t检验的p-value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各参数通过t检验;F检验的p-value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方程通过检验。方程的拟合优度及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均较高。所以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第一次产业结构比重与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数的回归方程为:Y1 = 36.2479-3.2022InU
根据回归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数每增加1%,就会引起第一次产业比重降低3.2%,说明物流产业的发展会降低一次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物流产业的发展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一产业结构比重的下降完全符合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即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另一方面,对于河北省来说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物流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动农业的发展,河北省的物流产业发展可能采取了非均衡的城乡发展路径,一般农产品集中于偏远偏僻的农村,存在交通障碍,对于投资大、投资期长、投资回报低的物流产业没有重视利润点更低的乡村农业,使农业产业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导致第一次产业结构比重的下降。
第二次产业结构比重与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数的回归方程为:Y2 = 39.0063+0.7954InU
根据回归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对数每增加1%,会引起第二次产业结构提升1.7954%,与第一产业结构变化关系相反,系数大于0,说明物流产业的发展与第二产业结构比重变化是正相关的,会带动第二次产业结构比重的提升,且效果超过对第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第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与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数的回归方程为:Y3 = 24.7494+1.4059InU
根据回归方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对数每增加1%,会引起第三次产业结构提升1.4%,说明物流产业的发展与第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呈正相关,会带动第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提升。
三、物流产业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通过以上物流产业增加值对数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回归分析得到基本结论:河北省物流产业的发展降低了第一次产业结构比重,提高了第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总体来讲提升了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水平。虽然物流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增长,提升了产业结构水平,但第一产业结构比重的显著下降说明了忽视了农村物流建设,导致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因此,也可以说明物流产业发展不均衡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原因。为提升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从物流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效益低,投资风险高,不符合一般的营利性组织要求,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投资方是政府部门,但政府部门的资金有限,不能满足物流产业的投资需求,如此矛盾的现状,既要满足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又要有足够的资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以政府为主开拓新的投资方式,如BOT等。
(二)提升物流产业技术水平的应用
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因此,要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就应提升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可以从提升物流产业效率着手,改变传统的人工操作装卸等作业环节,应用现代新技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系统应用,提高作业效率,改善工作环境。
(三)支持现代化农业物流建设
农村有大量闲置土地资源可以作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准基地,一方面方便农副产品的流通,方便丰富的农副产品进城,减少破损率,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暂时的仓储地,满足现代城市24小时配送的保障。针对鲜活农副产品,应建立以产地为中心的交通便捷的冷链物流设施,为农村经济与外界沟通搭建基础桥梁。
物流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可以有效的驱动农业现代化,拉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加第三产业的产值,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通过河北省物流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强化河北省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参 考 文 献]
[1]孙海燕.优化物流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现代商业,2013(26):23
[2]高秀丽,孟飞荣.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J].热带地理,2013(6):703-710
[3]刘晨.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J].物流技术,2013(21):324-326
[4]王翠敏,安慧子,许璐.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评析及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2013(17):32-33
[5]卢茜.现代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8):62-63
[6]张亚明,李娟,唐朝生.河北省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关联性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8):22-23+34
关键词: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86-03
1林下经济
1.1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林下经济是通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可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既有效利用了林下空间,又涵养、抚育了森林资源,实现了双赢,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林下经济也为城乡居民休闲、度假、旅游赋予了新的内涵。
林下经济是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林下经济,对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目前,林下经济的模式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经营加工、林下休闲度假4种模式。涉及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鱼、林蜂、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和养老养生等诸多产业。
1.3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许多林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优美,有许多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林区逐渐成为城市人们的青睐之地。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土壤、气象、人口规模和经济状况等生态经济因素,发展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林下经济。
东北三省及东西南各省部分地区,林下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并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河北省邯郸市先后探索出了林苗、林药、林花、林兔、林蛙、林下鸵鸟、林蝉、林蝗、林菌等10余种动植物和家禽的林下经济产业模式[1];云南省依托丰富的药材、食用菌、森林野菜等资源优势,已经逐渐发展起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和林下旅游等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产业[2];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主要有以速生丰产杨树林下种植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等的林菌模式,杨树林下养殖肉鸭、肉鹅、本地鸡等的林禽模式,以及本地蔬菜为主的林菜模式等[3];广西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探索出了林菌、林药、林花、林禽、林畜、林蜂、藤芒编织加工、休闲度假等8种模式,且不同区域因不同的地理因素发展重点不同[4];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下经济产业主要分为食用菌、坚果、浆果、林下养殖、森林野菜和北药等,但这6种产业资源在林区各地呈现出了不均衡的分布,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分别规划、分类经营[5]。
天津市地处北方平原少林地区,20世纪70~80年代,天津的静海和大港地区大力发展枣粮间作立体栽培,形成了林下经济的雏形,经济效益不太明显。到90年代,蓟县等区县开始大力发展速生杨树丰产林。杨树栽植前3年,在林内套种黄豆、玉米等农作物,3年以后,随着林分的郁闭开始尝试在林下种植木耳、香菇综合效益较明显。进入21世纪,林木进入中龄林后,平原地区成片林地大幅增加,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有效地解决了林业生长周期长的问题,实现了林地经营长、短结合的良性循环。截至2010年底,全市5个区(县),6382户,2万余人开展的林下种植、养殖面积达4万亩,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形成了林禽、林菌、林草、林药、林下蚯蚓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同时,各乡镇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使林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真正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2滨海新区林业发展现状
天津滨海新区区域面积2270km2,大部分土地为盐碱荒地,林木资源较少,集中连片的林地主要为防护林、森林公园、农业园区、经济林和苗圃基地。发展林下经济只是刚刚起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使效益最大化,大力推广和发展林下经济,促进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已引起新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形成共识。
滨海新区现有盐碱荒地1214km2,现有林地面积19581hm2,其中农村林地面积为10500hm2,城市绿地面积9081hm2,平均森林覆盖率为8.6%,防护林总面积为3913hm2,经济林总面积为5936hm2,四旁总面积为946hm2,灌木林总面积为105hm2。新区现有大型森林公园4处,共1500hm2,苗圃基地600hm2,发展林下经济有一定潜力。滨海新区目前可开发利用实施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可达8000hm2,其中,近期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近3000hm2,包括各大森林公园、中型苗圃基地、经济林基地、农业产业园、水库防护林等。这些林地大多长期以乔木和果树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和苗木繁育基地,林下少有小规模的种养殖,鲜有规模化的开发经营。
3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规划
3.1林下经济重点产业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要依托滨海新区、服务新区,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1.1林下旅游休闲
林下旅游作为林下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具有经济增长快、附加值高、社会效益大、产业链长以及前景广阔等特点。正是由于林下旅游休闲具备的这些特点,为了更好的促进林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目标,完善林下旅游所需的硬件建设,科学选择开发林下旅游的林地资源,将林下旅游业发展为具有经济发展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文化凝聚功能的新兴林下生态经济。
充分发挥林下旅游的优势条件,深入挖掘滨海新区本地民俗和地方特色,呈现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在发展初级林下旅游和农家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特色鲜明的纯自然、原生态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等项目。
目前,新区以森林布局和水系工程为主体的森林公园,如大港官港森林公园、塘沽森林公园等大中型公园已成为旅游休闲的热点地区。林地的布局和提升改造有待于完善,前景广阔。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也带动了周边地块的升值和房地产的发展。
3.1.2林下种植和养殖
林下种养殖为林下经济中最早出现的产业。新区的地理位置,造成了种养殖业的高成本因素,削弱了与其他周边地区的产业竞争能力。针对于此,首先从种养殖品种的选择上要选择高附加值、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其次要在科学论证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摸索不同林下种养模式的最佳发展规模,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新区露天林下经济种养业只是刚刚起步。通过大胆尝试,摸索积累经验,比较典型的有新城果园、绿宜生态园、绿地兰天等基地在林下探索养殖了大雁、鸡等禽类和养鱼、垂钓、葡萄保护地种植草莓间作繁殖花灌木等,但还未能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
3.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只是刚刚起步,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根据现有条件,其蕴藏的潜力远未开发出来,还存在有待完善、提高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定位不合理、发展滞后。大多定位低端、产业重复、发展缓慢、种养模式单一,粗放经营、经验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市场;二是产业合作和市场运作能力不强。市场运作机制不成熟、联动性差,往往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市场,效益得不到保障,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三是缺乏龙头和典型企业带动,处于盲目发展阶段,规模化、产业化和系统化的林下经济体系的形成还要经过较长发展阶段;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殖、种植户,也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缺少政策和科技支撑。缺少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致使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热度不高、信心不足。
3.3加快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3.1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新区林下经济特色和优势,完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重点发展林下休闲旅游和种养殖,合理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规模。林下经济是一门系统工程,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好规划和设计,实现近期和远期目标、露天和保护地经营、种养殖方式等不同需求的合理布局和规划十分重要。
3.3.2积极争取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支持
通过确立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市及新区财政扶持资金。在林业产业发展项目中侧重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扶持。
3.3.3抓好林下经济典型宣传与推广示范
积极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发展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新闻媒体、科教宣传、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林下经济全面发展。
3.3.4推广实用技术,完善培训体系
林下经济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新发展模式、新品种、新栽植技术、新加工技术等的应用推广。要从林下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向农民做好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工作,通过科技示范、技术培训、科学普及、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把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走出去考察学习,积累经验,为我所用。
4结语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的综合产出效益,推动林业事业发展由传统的单一林业向现代复合林业推进是滨海新区发展现代化林业和都市林业的必然趋势。滨海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仅是刚刚开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为构建滨海新区林业产业新格局及都市型林业产业的发展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石利平.邯郸市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11(4):66~67.
[2] 王学花,杨红艳.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6):116~118.
[3] 战臣祥,袁俊云,申鹏,等.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现状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2):49~53.
关键词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对策;安徽肥西;高刘镇
1发展现状
近几年,高刘镇按照市场需求,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化发展,全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专业村数量逐渐增多。目前,全镇基本达到县级以上认定的“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主要涉及苗木花卉、蔬菜、水产品养殖等产业。其中连环村和沿河村被确定为市级“一村一品”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示范村,红塘村被确定为县级水产品养殖专业示范村。对于初具雏形的宝教寺、南庄、岗北等村作为“一村一品”重点培育村,力争在产业规模扩张、产业链条延伸、标准化生产方面取得突破,使其尽快步入“一村一品”专业村方阵。
(2)“一村一品”发展推动高刘镇农村经济发展,富裕了一方农户,全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镇人均收入高500元。
(3)“一村一品”促进了高刘镇农业块状经济的发展。目前以连环村和沿河村为中心,形成了以日本久井大葱为主的蔬菜产业的块状布局;沿合六叶高速两侧,形成了以岗北、宝教寺、南庄、南仓、高刘等10个村为主的苗木花卉产业条状布局;以瓦东干渠为线,形成了以红塘村为中心的水产品养殖产业的条状布局。
(4)“一村一品”发展使当地农民逐渐突破了传统小农意识,改变了“求稳怕乱”只注重当前利益的行为,对外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有了深刻的认识,克服了“等靠要”思想,树立了自力更生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5)“一村一品”发展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壮大,肥西大葱协会2008年大葱生产面积40多hm2,2009年扩大到260多hm2,生产基地由县级上升到市级示范基地,未来2~3年,将扩大到1 000hm2,力争成为国家级示范基地。
2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措施
(1)搞好规划,加大发展力度。自2004年以来,高刘镇认真贯彻落实肥西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精神,出台了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实施意见和建设方案,着力抓好农业产业的发展区域布局,为“一村一品”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08年高刘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高刘镇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内容,把“一村一品”发展作为农业部门和各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加大工作力度。
(2)抓好示范,引导发展。以发展连环村和沿河村蔬菜生产以及沿合六叶高速线两侧“万亩标准化苗木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镇“一村一品”发展。
(3)搞好宣传,形成发展合力。几年来,高刘镇通过会议、培训、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提高全镇干群对“一村一品”发展的认识,切实把握“一村一品”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全镇上下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政府部门抓领导、业务部门抓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抓带动、种养大户抓示范齐抓共管的基本格局。连环村大力宣传发动,抓科技培训,示范引导推进发展,沿河村和万亩苗木基地抓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土地流转,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促进“一村一品”发展。
(4)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资金保障。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连环、沿河、红塘等 “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进村的道路、通讯、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状况。其中连环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示范村建设,投入资金1 000多万元,沿河村结合国家级土地平整项目投入1 600多万元。二是切实发挥政策和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农民、企业、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高刘镇的“一村一品”建设。如高刘镇“万亩标准化苗木基地”建设,镇政府从财政上拿出2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13家龙头企业共投入3 000多万元进行产业开发。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产业项目,整合项目资源,向“一村一品”集中,向产业发展倾斜。肥西县政府为高刘镇“万亩苗木基地”建设连续5年每年从财政上拿出500多万元,促进项目产业发展。通过增加投入,改善了“一村一品”发展条件和环境,为“一村一品”发展增强了动力。
(5)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型农民。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围绕全镇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培养一批农村产业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目前,高刘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培训率100%,入户率达到70%以上,确保重点户有1人掌握农业实用新技术或劳动技能。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高刘镇“一村一品”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起步迟,总体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且现存的专业村基本上都属于农产品生产型,产品多为原料产品或初级产品,产业链短,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不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存在着农村融资难等问题。因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一村一品”重点村建设。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和优质粮油产业抓好规划,牢牢把握本区域形成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跨出第一产业求发展,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优势[1]。当前重点抓好3个重点培育村的产业建设,力争早日全面达到“一村一品”各项要求。
(2)抢抓机遇,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步伐。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一村一品”发展难得机遇。高刘镇将把新农村建设与“一村一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新农村产业,以蔬菜、苗木花卉、水产品养殖等为重点,建成农产品生产基地[2]。
(3)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一村一品”发展水平。依托肥西大葱协会等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形式带动农户,开展农产品加工、贮运、销售,提高“一村一品”综合发展能力,给农户带来效益,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3]。
(4)加强服务,落实政策,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督促、鼓励、支持农技人员到基层、到基地为企业和农户开展服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能力;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选派种养大户、村组干部到县内外发达地区学习培训[4];二是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搞好土地流转,加快优势产业扩张;三是在农业项目、农村金融信贷等方面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加大“一村一品”发展投入力度。
4参考文献
[1] 夏国浩.一村一品壮大溧阳特色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09(11):32-33.
[2] 何三平.楚雄州一村一品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2009(10):53.
2.把粮食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访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
3.宝泉岭分公司实施"绿满家园"纪实刘晓燕,徐宣凤
4.海伦农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路径探析陈克发
5.创新,撑起腾飞的翅膀——黑龙江省创业农场党委带领职工群众建设新农村工作纪实范克栋
6.又好又快促进经济发展的科学转型薛敏,李宏剑
7.论科学发展观与当前中国的经济战略新农村(黑龙江) 程竹青
8.科学有效处理民生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基于衢州市司法鉴定的实证研究毛玲英
9.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邓舒平
10.从西方城市化历史进程分析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孙广迪
11.浅谈"小组化"班级管理张亚玲
12.浅谈贫困地区多渠道搞好农经工作严敏,郑国贵
13.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措施张羽刚
14.松阳县农机化发展的策略分析陈孟法
15.浅谈拖拉机行业发展趋势王海英,刘松蔚
16.葡萄疏花疏果"四字经"麻海燕
17.浅谈白念珠菌与酿酒酵母菌的相关性鲁伦文,刘毅
18.浅谈景谷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沈志焕
19.案外人异议之诉与执行异议竞合白洪江,范艳伟
20.浅析法律传播学杜开华
21.夫妻一方出卖夫妻共有房屋的效力林镇海,张贤
22.论司法鉴定的规范化建设刘青
23.谈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和法律思考李敏
24.浅析农民工婚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王珏
25.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李慧敏
26.用民心办民事解民忧顺民意李春君,范艳伟
27.路由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孙飞艳
28.浅析西方国家惠农政策对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启示潘永金
29.浅谈电力油化班组技术管理刘艳
30.浅析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朱飞跃
31.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探究杜志坚
32.浅析VLAN配置方法成年胜
33.弥勒县蔬菜产业发展探讨张明福
34.小学体育教学的艺术性金立珍
35.《电路》课程学习策略分析赵彤
36.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王玺
37.校企合作模式中机器人教学初步探索蔡敏,武传宝
38.浅谈数学中的合作学习董德蓉
39.浅谈力量训练在跳高运动中的作用庄岩
40.小学美术课中多媒体教学策略张静
4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吕琳
42.我国农村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华冰
43.农村宅基地闲置原因调查与分析-以赣南瑞金市为例曾令权,张立亭,陈荣清
44.独立学院教师流失问题的分析信红娜,杜瑞涛
45.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王朝辉
46.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李永兰,王艳,黄冬娥
47.新农村(黑龙江) 试析我县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崔亚利
48.农民增收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班毛展,李娟
49.浅谈园林绿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办法臧旭
50.排污权交易理论制度与实践研究综述李婷
51.学困生也有"开发商心态"王善香
52.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优势拮抗细菌的筛选崔欣,李伟
5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思考撒玛
54.试论基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郑国贵,严敏
55.浅谈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王艳
56.浅谈农机监理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潘志辉
57.浅谈企业理财中的税务筹划刘洁
58.当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探讨强海龙,郑绪宝
59.水利工程混凝土外加材料的性能张岩
60.浅析行政调解制度孙言朋,郭爱荣
61.瑞金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高敏,杨羽,杨长彬,刘小林
62.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杜丽
63.强化农机科技入户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梁桂银,于振和
64.浅谈体育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孙玉巍
65.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祝煜凯
66.一种简单的遥感影像位置精度的评定方法曲洋
67.业余文化团队是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赖启和
68.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蒋伟
69.中学学生英语口语调查分析——天水市石马坪中学学生英语口语调查赵凌,余敏
70.吉林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宋德梅,李洪刚
71.各国农村水污染控制经验和借鉴幸红
72.农村财务管理的主体转变分析张海琛
73.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适应性曹慧芳,余敏
74.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夏兆友
1.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关红庆,苗秀珍
2.新农村建设中支农资金管理措施探索张玲
3.新农村建设需要文化支撑周亚文HttP://
4.浅淡农村文化的软件建设新农村(黑龙江) 赖启和
5.扎兰屯市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情况调研报告刘朝晖,刘朝霞
6.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新论冯先灵
7.闽西农村"留守妇女"相关困境分析江小敏
8.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分析胡琛
9.浅谈对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刘明川
10.论农村社区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闫培林
11.村支书的人口计划生育观罗炳锦
12.高新农业技术走进移民搬迁贫困乡村-和静县贫困乡村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的农业变革楼爱玲,赵慧,屈涛,顾健,吐尔洪,张爰浩
13.青牛黑液肥在油茶低产林上应用效果试验吴承文
14.5%天然除虫菊素(云菊)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杨美秀
15.大棚蔬菜灰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耿梅凤
16.旬阳县农田地膜残留情况调查与分析钱宝花
17.浅谈如何防止化学除草剂的药害王遐务,王家东
18.提高农作物杂交种子的生产效率的思考高伟
19.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刘艳丽,陈建华,王芳,李伟
20.大棚草莓异常果的发生及预防措施陈志霞
21.贵州侗族传统糯稻种植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潘永乐
22.苹果树腐烂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丁学功,赵怡红
23.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刍议梁德才
24.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抚顺辽五味"简介刘非,都惠中
25.日光温室黄瓜连作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朱四平,李喆
26.蔬菜农药残留问题解决途径探讨李红
27.贵州普安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邓忠治,张杰
28.化解村级债务推动农经发展葛正秀
29.天目山野山茶资源的利用及其效益顾红英,过婉珍
30.加快基地建设发展蔬菜产业徐俊彩,南洋换,陈俊科
31.强化组织优化服务全力推进农业保险池建梅
32.裕安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苏强
33.莲都区黄村乡杨梅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陈德松
34.缙云县大洋镇高山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邓建平
35.发展"前家后"庭院经济模式促进山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水泉坪发展"圈、沼、厕、厨、园"五配套农业循环经济的启示钱宝花,冯自社
36.对祁阳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现状调查与对策赖赚生,王善元
37.浅议农用地拆迁补偿评估与土地发展权价值刘勋涛,靳剑辉
38.新农村(黑龙江) 浅谈农业信息产业发展张学莲
39.湖南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方威,李冲
40.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陈芳
41.推进旬阳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王东顺
42.凤县种植业现状调查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于明新
43.试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陈风华
44.对发展静宁纸箱包装产业的几点思考李娟
45.用SWOT法分析成都市一般乡镇发展策略犹明波
46.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计量祁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