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3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冷链物流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冷链;课程;岗位;
基金项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物流管理专业未来五年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编号:JYYB201504)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深层次结构变动等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剧。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步入7万亿俱乐部的经济大省江苏,面临“爬坡过坎”关口的考验,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外向经济需要提升档次,农业需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还要关注农业流通,尤其是影响农业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冷链专业人才是生力军和主力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应结合产业特色和学院优势学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江苏、全国培养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背景
1.1农业生产平稳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每年约有4亿吨进入流通领域。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增长4.5%;江苏蔬菜产量5416.971万吨,瓜果555.4563万吨,肉类3794576吨,禽蛋1969679吨,牛奶产量607200吨,生猪出栏3073.6万吨,家禽75739.6吨,水产品518.8万吨,农业生产平稳。
1.2冷链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国冷链物流真正快速发展的一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一线电商纷纷高调进军生鲜市场,生鲜电商崛起赋予了冷链产业新的商机;冷链市场达11200万吨左右,较2013年增长了近22%,地域范围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大连、山东、上海、广东、江苏等;全国冷库总量达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5年,全国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冷库库容年均增长20%,新增冷藏车4万辆,年均增速32%。
1.3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开展冷链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院校不足15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快递、国际货代、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等方向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技术等不同层次专业,可以培养冷链相关人才。全社会冷链物流从业者基本上是从工业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改行,国外优秀人才回国较少,全社会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人才需求,更不要说疫苗等医药冷链物流企业。
1.4涉农院校专业特色明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南方14个省市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学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设有动物科技、食品科技、水产科技、动物药学、农业物联网、农商管理等10个二级涉农院系,设置46个涉农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14个省级、12个市级及8个院级研究平台或研究所,学院农业特色优势明显。
2.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
2.1 冷链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链物流是指一些特殊产品需要从原料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保持全程适度低温,主要产品包括果蔬农产品、肉类、水产品、禽蛋、奶产品、特殊食品及部分医药产品。根据相关产品特点及业务内容,冷链物流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自然、经济、制冷、冷冻冷藏、生物、保鲜、检验检疫、包装、通讯、定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物联网、冷链物流追溯、冷藏运输、冷链物流标准等专业知识与技术。结合作业流程及工作任务,冷链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冷藏冷冻货物运输、冷藏冷冻货物销售、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冷藏冷冻货物信息处理等岗位,每个岗位下面包含若干个子岗位,例如,采购岗位需要有自然与经济调研、订单与合同处理、包装、检验检疫等专业岗位人员,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岗位需要理货、库管、检验、生物、保鲜、制冷等人员等。
2.2 冷链物流人才技能素质分析
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冷链物流教育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养,但也离不开知识和素质教育,知识与素质是学生提高与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不能仅限于传统物流知识点,还应包括制冷原理及选择、生物保鲜、包装材料、食品营养与质量、特殊品检验检疫、堆码等;冷链物流能力包括冷冻冷藏技术应用、保鲜技术应用、信息及通讯技术应用、冷链物流组织与协调、电商营销、冷链流程优化与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模式等。
2.3 冷链物流人才层次分析
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提高农产品、食品及医药用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三类。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定位,选择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着重以培养冷链理论研究、冷链技术研发等研究型人才为主,如生物保鲜技术开发员、新型保鲜材料开发员、物流技术和设备研究员等;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培养冷链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类管理人才,如冷库主管、冷链运输调度员、冷链项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职及中职院校培养以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现场作业人员为主,如冷库保管员、收发货员、配货员、品控人员等。
3.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培养路径
3.1 明确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储配物流,储配物流涉及仓库管理、配送管理、货运管理等作业内容,涵盖企业有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学习知识点多,特色不明显。新常态经济下,未来五年内,学院可以结合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本地生物医药产业特点,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院不仅有畜牧兽医、动物药品、水产、食品技术等特色专业,而且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联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为:面向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药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掌握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冷库、冷链配送及运输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物流人才。
3.2确定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展冷链人才培养较晚,冷链企业生产与经营处于摸索阶段,冷链技术仍在引进与研发。学院应加强与河南众品、雨润、顺丰优选、国药控股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研究企业物流冷链人才需求,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训、教师顶岗、企业导师进课堂及实验室资源共享等形式;加强与冷链研究机构合作,物流、食品技术、水产技术、药剂等专业老师与科研院所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前沿讲座、科研项目合作,提高学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论与实践水平,形成“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3.3建立专业冷链课程体系
针对冷链物流人才岗位特点和素质要求,结合冷链运作作业过程,设置冷链物流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职业技术课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基础、经济法;职业技术课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冷藏与速冻技术应用、冷链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及药品工程技术应用、冷链采购管理、冷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冷链基础技能训练、冷链专项技能训练、冷链综合技能训练及冷链企业顶岗实习等;职业技术课中辅助课程包括食品与药品检测、动植物检验检疫、企业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英语、素质拓展等;职业拓展课包括ERP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物流与电子商务等。随着技术变化及师资与实训实习条件完善,可以适时对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3.4 配置专业冷链教学资源
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主要有基于供应链实训室、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室、ERP实训室,实习场所主要有动物药品成品库、知名药企成品及辅料立体仓库、知名快运公司,适合药品和消费品仓库管理、货运管理、配送管理实习实训,冷链物流设施欠缺。学院需加大冷藏冷冻、保鲜、温度湿度监控等设施配置,同时面向物流专业开放农业物联网、药品检测、食品技术、动物检验检疫等实验室。加强冷链师资引进与培养,引进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冷链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术人才、冷链运作人才;不定期将物流管理、食品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生物技术等专业相关老师送至冷链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召开课程建设专家会议,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产业发展呈现新特征,不同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应以物流管理冷链人才培养为抓手,结合人才岗位特点与专业技能要求,制定“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编制职业技术课与职业拓展课相结合的冷链课程体系,配置与整合冷链人才培养的设施设备及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新常态下的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才能转型成功,学院人才职业竞争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广海,谢如鹤等.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兰必近,韦克俭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叶萍,红.湖北省应用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与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9期:152-155.
[4]阎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5期:24-26.
作者简介:
吉祥馄饨的成功离不开从源头对健康食材的品质把控,对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对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对高品质服务的追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家家门店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看似简单的运营模式背后,其实依托于强大的中央厨房和高效的物流管理的巨大支持。
高度重视冷链物流
吉吉祥馄饨每两个月推出2~3种新品,不断引进全新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全新标准的超大规模生产加工中心。自2000年第一个吉祥中央厨房诞生后,随着加盟店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央厨房已经发展为11个。每个中央厨房均耗资上千万元,面积上千平方米。
对吉祥馄饨来说,冷链物流同样至关重要。一个个皮薄、个大、馅鲜的馄饨如何以最佳状态去到数千家门店的餐桌上,这与先进高效的物流管理息息相关。为此,吉祥馄饨于2011年成立白有冷链物流公司,从原材料到馄饨均实行统一配送,馄饨更是当天生产当天配送,以全程4℃进行冷链保鲜直达各门店。
为了保证消费者食用到最新鲜的食品,吉祥馄饨不断优化供应链,对物流进行精细化管理。2015年,吉祥馄饨与一站式运输服务平台oTMS合作,构建起透明化的运输全局视图,不仅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更使精益管理愈加细致有效,成为国内首家构建互联网+物流云管理平台的连锁餐饮品牌。
物流运作难点与需求
众所周知,要做到全程冷链不“断链”,离不开对冷链运输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监控。吉祥馄饨的冷链物流特点及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吉祥馄饨分布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加盟店的菜单具有差异性,至今公司已经推出了100多种口味的馄饨,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口味的馄饨必须保持统一的新鲜度与口感。
其次,门店的营业时间(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与冷链运输的货物交接时间不重叠。由于冷藏车晚上才能进入市区,冷链配送也只能在夜里进行。为了确保运输与交接中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吉祥馄饨的物流管理人员常常通宵达旦地电话追踪运输车辆,但依然会出现门店无人交接货物的情况。
第三,食材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处于0℃~4℃保鲜状态,因此对温控极为严格。但是,有些司机为了降低油费,运输过程巾会停掉制冷机,导致车辆内部温度上升,会影响食品的口感。
吉祥馄饨在公司品牌越来越响、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之际,为了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保证馄饨的最佳口感,对冷链运输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寻找行之有效的冷链运输管理解决方案成为必然。
实现冷链运输可视化
吉祥馄饨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运输全程管理系统项目,选择了oTMS作为合作伙伴,经过双方详尽的沟通,迅速完成了运输可视化管理系统部署,并从物流运输精益管理、透明化、无人交接、协同化四个方面对吉祥馄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
(1)精益管理
运输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节点提报及全程监控使整个运输过程透明化。
订货:门店每天十点之前预估第二天的使用量,并通过收银系统对接oTMS API进行订货;
分单:分公司物流管理部门根据订货量在oTMS平台上整合订单,安排合适的车辆和司机;
调度:无论自有车辆还是承运商车辆,都可以通过oTMS后台进行统一调度。由于系统和司机端APP的信息是同步的,系统安排运输任务之后,司机会收到相应的短信通知,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看到当天有多少个订单、在哪提货、送到哪个门店,节省了时间成本。同时吉祥馄饨管理oTMS后台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实时了解司机是否根据派发的运单按时提送货。
(2)透明化
吉祥馄饨2600多家店全部实现统一的管理流程,不但规定运输路径,还会每5分钟监测一次时间、公里数、温度等数据,有效杜绝了司机随意关掉制冷机的现象。而且通过oTMS系统可以生成一套运输数据报表,能够分析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提送货全过程。无论是门店的店长、公司的物流管理人员,还是运输司机、承运企业的老板、承运商订单负责人等,订单所有相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查看全程运输信息,这大大简化了吉祥馄饨物流管理人员对运输过程的监管工作。
(3)无人交接
基于oTMS的APP拍照上传功能,吉祥馄饨实现了夜间送货到门店后无人交接的运作方式。送货司机(门店钥匙交由物流配送公司保管)自行打开门店的大门,将馄饨放入冰箱并凡拍照回传系统,使用其APP报告送达交接情况。门店第二天早晨清点货物发现异常情况时,同样可以通过APP拍照上传提交异常情况。这被称为收货异常申报,总部收到申报会要求司机处理问题。
整个过程虽然是无人交接的,但是依然透明,消除了夜间交接的盲点,而且留存证据,责任归属非常清楚。
(4)协同化
其实温控和GPS管理技术早就存在,但是需要应用在不同的系统或者设备中。而oTMS通过open API的方式,将温控和路径等数据进行对接、整合,使得所有的数据都归整在同一个系统、同一张报表中,这样就可以生成多维度信息,为优化管理带来新的视角。从订单的发起,包括整个冷链运输的协同,司机的协同,以及财务运单的结算和承运商的结算,整个过程都是通过oTMS一套系统来完成的。
基于oTMS成熟的冷链解决方案,只需开发两个接口即可对接吉祥馄饨的ERP系统与门店系统,每家分公司仅用3天左右便完成了系统上线,整个链条的数据得以打通并形成闭环。
项目效果显著
吉祥馄饨对于食品的运输、配送以及货物交接的安全要求非常高,通过采用oTMS冷链运输解决方案,依托“SaaS平台+移动APP”的模式,从订单下达到冷链运输,以及最后的费用结算和考核,打造出覆盖食品冷链运输全过程的透明供应链,优化了物流管理。
我们在论文的写作当中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表示我们涉及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引用的地方要做个标注,让读者明白这里是引用的别人学术研究。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冷链物流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写作当中借鉴。
冷链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美)约翰.科伊尔/文武译.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美)罗纳德.H.巴罗/王晓东译.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的规划、组织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张瑞夫.基础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4]鲍长生.冷链物流运营系统研究[J].财贸研究,2006(6).
[5]张迎新.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04(12).
[6]何静,程钧谟,宗传宏.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3).
冷链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2]李艳军,朱坤萍.河北省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J].中国商贸,2010,4.
[3]《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食品冷冻冷藏加工技术》谢晶主编
[4]《冷冻与冷藏食品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张东生
[5]《货物航空冷链运输规范》(MH/T1058-2014,术语和定义3.8)。
[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2014年我国潜在冷链物流总额达到3.74万亿元”
冷链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等,(2014)《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中国财富出版社。
[2]《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定义4.20)。
[3]《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定义2.2)。
[4]孙红菊,(2009)“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物流技术》第8期。
[5]吴颂华,(2011)“打开航空冷链运输之门——参观新加坡SATS冷库Coolport感想”,《中国民用航空》第3期。
[6]仲颖,(2012)“从中外对比中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冷’与‘热’”,对外经贸实务》第12期。
[7]陈春霞,王永康,(2012)“我国航空冷链物流现状分析”,《物流技术》第10期,第57-60页。
[关键词]冷链物流;教学改革;职业资质;“互联网+”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054
1 前 言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制冷技术为手段,使冷链产品从生产、流通、销售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冷链物品质量,减少冷链物品损耗的物流活动。[1]冷链物流是物流业的重要分支,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
冷链物流最早起源于19世纪冷冻剂的发明,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2]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冷链物流开始出现,主要应用于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进一步推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冷链物流也在不断地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其自身产品为核心的不同规模的冷链物流体系,主要包括冰激凌和奶制品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大型快餐连锁企业以及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随着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国内大批专家学者纷纷投入到冷链物流的研究当中[3-5],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随着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对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关于冷链物流的教育还非常落后,无法满足国家对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文章将在分析冷链物流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冷链物流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2 冷链物流教学现状分析
冷链物流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主要讲授冷链物流的基本内容、食品冷冻基础知识、供应商冷链物流管理、零售商冷链物流管理及物流运输的特点、原理和组织管理,其重点在于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和食品冷藏的常用方法,难点是冷链物流管理的环节和运作模式。[6]目前冷链物流教学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2. 1 教学内容不系统、不先进
冷链物流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涉及很多技术。然而很多高校的物流专业培养方案将其放在了能力拓展模块,近乎于选修课一样,只有30个学时,这样的安排根本无法保证学生能全面系统地学好冷链物流。而且近几年来,冷链物流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教材更新缓慢等原因,冷链物流的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更新,导致很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已经是过时的知识。
2. 2 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冷链物流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然而由于很多学校没有实习实践基地,甚至没有冷链物流实验室,因此不得不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忽略了应用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
2. 3 教学形式单一、缺少生动性
由于缺少实验设备,目前很多老师在讲授冷链物流时,仍以PPT演示为主,致使课程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更有甚者,PPT的内容全部都是文字,没有图片和视频,不及时调整授课方法,依旧采用满堂灌或者一口气讲到尾的模式。
2. 4 考核方法不科学、不客观
目前,冷链物流教学考核仍以纯理论知识闭卷考核为主,很多学生只需在考试前死记硬背知识点,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无法科学、客观地评估一个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更不能保证学生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3 冷链物流教学改革的建议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9)归口的《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质》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在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冷链物流从业人员(cold chain logistics practitioners)是从事与冷链物流作业和管理有关的操作人员和管理者的统称。并将其职业资质分为三个等级:物流初级经理(冷链)、物流经理(冷链)、物流高级经理(冷链)。物流初级经理(冷链)面向业务操作和操作管理,主要职责是冷链物流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应急。物流经理(冷链)面向业务管理和运营,主要职责是日常业务的运作管理和冷链物流系统的运营管理。物流高级经理(冷链)面向业务决策和规划,主要职责是冷链物流业务的规划、发展战略和商业策略。[7]该征求意见稿中还对这三个等级职业资质的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了详细说明。高等学校应参照《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质》所列要求开展冷链物流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 1 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并及时更新知识
物流技术,特别是冷链物流技术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应积极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积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调研以了解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保证学生能系统科学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
3. 2 理论与实践并重,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应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最好能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学习,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应积极建设冷链物流教学实验室,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相关设备、学习相关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现有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改进,将学生真正培养成高素质创新人才,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人。
3. 3 教学形式多样化,积极利用各种共享资源
枯燥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通过视频教学、图片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实验教学、参观教学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意义,使他们真正对冷链物流产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真正学会冷链物流。对于没有条件开展实验教学、参观教学的学校,更应积极利用各种共享资源,如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充分发现互联网上的各种微课、慕课等提供的资源,让学生进行学习。
3. 4 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考核内容侧重实用和创新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采取闭卷考试、案例分析、情景问答等多种方式,考核内容应以实用知识为主,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企业实际运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同时也应重点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
4 结 论
冷链物流直接关系民生问题,冷链物流人才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教育还非常落后,已不能满足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分析现有冷链物流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冷链物流教学改革的建议:①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并及时更新知识;②理论与实践并重,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③教学形式多样化、积极利用各种共享资源;④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考核内容侧重实用和创新。
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目的是满足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学校应参照《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质》所列要求开展冷链物流教学,努力为冷链物流教学提供教学设备、设施等,同时也应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主动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进行合作,共同为培养高素质冷链物流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8577―2012)[R].2012-10-01.
[2]Victoria Sal in,Rodolfo M Nayga. A cold chain network for food export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3(38):918-933.
[3]文晓巍,达庆利. 共同配送: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8(3):13-14.
[4]缪小红,周新年,等. 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1(4):32-38.
[5]朱超才.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17-2318.
>> 水产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质量与安全 淮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贵州省主要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市场竞争力支持体系分析 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现状与思考 农产品冷链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基于蜈蚣博弈的非自营冷链物流模式的食品质量的主体合作机制研究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的探讨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 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与食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水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应对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的质量法与质量管理研究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祁县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12.10.
[7]王寿全.福建省果蔬物流系统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州大学,2008.
[8]杨芳,李梅芳.中国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J].学理论,2011(22):89-91.
[9]张雪莉,韩茜,张欣,贾立平.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136-3137.
[10][1]陈达.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02:112-114.
[11]赵芳妮.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12]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3:80-82+84.
[13]于怀智.山东省冷链物流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4]王赫男.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15]朱则刚.食品安全质量可靠与冷链物流技术支撑研讨[J]. 粮食问题研究,2016,03:20-27.
关键词 冷链物流 教改 魅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冷链物流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个新型课程,笔者上课选用教材是中国物资出版社白世贞主编的《冷链物流》,该教材介绍了目前物流的一个新方向,冷链物流,介绍了食品冷藏的基础知识,并着重讲解了冷链物流所经历的各种环节,该教材与市面上其他物流教材相比知识面更广、更具有新颖性、逻辑性更强,非常适合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冷链物流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笔者采用课堂教授、案例分析、模拟实训、视频教学以及项目模拟等方法,并鼓励学生到企业调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兴趣,力求做到让学生“边学边做”的教学境界。
1体现教师教学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冷链物流》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流专业知识,然而冷链物流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涉及到许多新的技术,可以采用企业参观、视频教学、企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先对冷链物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关注冷链物流的最新信息,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就好比顾客与销售者的关系,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的顾客,教师讲授的知识便是交易的产品,营销学上讲到顾客就是上帝,因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组织课程,不能讲他们不感兴趣的知识强加给他们,并且课堂上需要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构成课堂互动的三个因素,一是具有感染力和示范性的老师、一群有激情的学生和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首先,依靠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大学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书本知识,更多的应该是为学生指引方向。因而,教师上课时必须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面部表情甚至是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激励教学,鼓励学生发言,答案的正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自己的思想。在此过程中鼓掌并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为课堂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中获得知识,并感受到尊重。通过此次教改发现,学生出勤率高了,并且课堂气氛更活跃了,甚至一个问题会出现抢答的现象。
2以学生今后职业所需为宗旨,重构课程体系
笔者在教学前,搜集大量资料,分析该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了解该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传授此类知识。因而,在课堂上重新对课程进行安排,更加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围绕学生的能力去设置训练目标,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
3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课堂理论教授,引入更多创新方法。
3.1视频教学
由于冷链物流课程大部分内容需要讲解冷链流程,以及冷链在各个环节的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笔者在课堂上会采用视频教学,例如,第三章的各种冷冻加工设备,以及在冷冻过程中的操作技术,以及第四章冷库和第五章运输均以小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3.2案例教学
在课堂上,笔者运用大量案例,所有案例均是最新最具有代表性的,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并且通过案例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到冷冻,以蒙牛、伊利的冷冻加工为例,探讨其在冷冻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值得借鉴的地方。
3.3与企业合作
笔者所在学校刚好与江南农批和家乐福有着紧密合作,因而,笔者在教学初期就布置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对家乐福和江南农批的整条冷链进行调研,了解其冷链的现状,找出在冷链各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书本知识和企业实际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3.4课堂讨论法
课堂上,笔者经常设问,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比如,第五章讲到冷链运输,笔者给出几种场景,以小组的形式要求学生给出最优的运输方式,并给出理由。此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有效刺激学生潜在智慧,并能使学生与 的距离更近一层,对教学非常有利。
4建立多种考核制度
由于《冷链物流》这门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平时成绩占60%,因而,笔者不以传统笔试的形式进行单一的考核,而是建立“能力”考核制度。除了笔试外,还引入技能测试,比如,每上完两章会有专业技能小测试,还有实地调研汇报考核,充分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
5采用实验室教学
《冷链物流》课程属于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其中涉及很多专业设施设备,因而,建议学校建立专业的冷链物流实训室,教学与实训相结合,在实训中学习专业知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解读,缓解学与用不协调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梁谱恒.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0(11).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食品;思考
近年来,人们消费低温生鲜食品越来越多,因此冷链物流十分重要。我国物流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冷链物流的发展却十分缓慢。本文主要分析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对策。
一、冷链物流概况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冷链物流,通常泛指冷藏或者冷冻类物品在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直至被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一直都处于物品所需的、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保证物品新鲜、同时降低物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冷链物流是保持物品处在低温环境下,以减少损耗和延长保存期限为首要目的的物流活动。它要求综合考虑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协调生产、运输、销售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物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实现保值甚至增值。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还从食品的本质上起到了保证食品健康和安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食品的损耗。冷链物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二)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目前,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以京东物流为例,旗下就已经涵盖了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类、家禽以及各种快速冷冻食品,还有一些特殊的物品,比如药品等。冷链物流不同于常规物流,它的要求和规则都要远远高于普通物流。
(三)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较为混乱,冷链技术在全国范围的使用也不够广泛。每年我国食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水果、蔬菜等需要冷藏的商品,年耗损量近30%,发达国家耗损量约为5%,我国每年因水果蔬菜耗损约损失750亿元。总体来说,我国冷链物流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起点到消费者手中的各个环节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测和控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中物联冷链委曾表示,现在我国有些企业还在用常温车、不正规的保鲜车,把生鲜食品运输到不合格的冷库当中去储存、中转,严重影响生鲜食品的质量。由于生鲜食品对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条件要求苛刻,生鲜食品全程的运输储存必须在冷链环境下才能保证卫生、新鲜。因此,在物流运输期间必须进行不间断温控、监控,这样才能为食品卫生、快速流通、新鲜保质提供先决条件。
二、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从物流行业来看,快递行业发展较为完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也出现了顺丰等行业巨头,但冷链物流发展较为滞后,既没有行业巨头的出现,也没有非常明确的冷链物流体系。在目前的冷链物流市场中,冷链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有经验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企业的整合和管理能力成为冷链物流供应链高效运行的保证,然而现在很多企业冷链物流管理者整合和管理能力并不强,并不能满足冷链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政策和行业标准不够完善1、冷链物流产业政策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关于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一些中小物流企业并没有能力去运输一些特殊的商品,为了利润,压低价格运送一些不在企业能力运送范围内的商品,从而导致一些真正拥有运输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生存艰难。2、行业标准也不够完善。具体包括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的不规范和制定的标准不够具体明确。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是由相关企业来制定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打压竞争对手,制定标准时难免偏袒自己的企业,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公正客观性。虽然现在的协会和相关部门都开始制定相关的标准,但是各个标准在内容上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不利于该行业整体的发展。
(三)冷链物流硬件设备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发展相对较晚,冷链物流硬件设备较发达国家相比不够先进,不能够满足现代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物流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运输商品的质量,但有些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足够的、先进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能有效保证冷链物流商品的质量。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目前,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此外,冷链物流发展地区差异明显,在发达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在欠发达地区,如中西部地区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
(四)信息技术欠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连接冷链运输的各个环节,用更少的时间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例如在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能够实时跟踪车辆,得到车辆的具置信息,甚至能够为车辆提供最优的行驶路线。企业使用ERP软件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掌控,保证商品质量,从源头到终点全程都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企业既需要懂冷链物流的专业运输、储存、配送人才,又需要能够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工作的高端的管理人才,然而现在物流企业的部分员工虽然是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但却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轮岗培训。
(五)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偏低。水果、蔬菜、生鲜等易腐食品,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因为物流企业的操作不规范,就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隐患,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企业也要面临巨大的损失,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将物品的运输、仓储、配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原因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相对缓慢,第三方物流企业硬件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经营易腐类食品企业对物流运输的要求。而规范、设备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较少,而且价格较高,因此很多大型经营生鲜食品的企业一般自己建立冷链物流部门,专门负责对本企业的食品进行运输,这样极大地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六)缺乏有效监管,物流企业与供应商缺乏沟通。在冷冻冷藏类产品购销的过程中,其物流运输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标准,但是相关部门对行业规范执行情况监督不够,导致很多冷链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随意搬运、不顾产品的运输储存要求,导致很多产品出现损坏、产品质量下降的现象。监管不到位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消费者对冷链商品维权也没有较强的意识,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出台冷链物流的标准超过200项,但是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并未完全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若按照国家出台的标准去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冷链来完成,会直接增加企业的成本,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只有部分物流环节通过冷链来完成。相关监察部门对这些方面的监管比较困难,不容易查出,导致这些标准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商品的质量很难保证,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就比较困难。再加上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两者之间没有形成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很难对被运输或储存商品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高效的规划。
三、冷链物流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完善我国冷链物流体系,需要明确冷链物流商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标准与规定,对各个环节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协调,提高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企业通过招聘冷链物流供应链的专业人才,积极培育自己的人才,有的员工是物流专业毕业,但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需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也可以更快、更好地转型升级。
(二)规范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和标准。国家政策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相关机构扶持冷链物流的发展,给冷链物流及其相关企业减税甚至提供补贴,一部分关于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由政府全部投资或者部分投资,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政府应当和企业一起研究探讨,制定行业发展规范,引导冷链物流公司按照行业规范来发展冷链物流。具体包括:各类商品运输的温度和湿度范围、运输以及储存期限、运输工具的要求、运输过程中统一的作业标准等。对食品的配送、运输、储存等一系列的环节都应当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不同的生鲜食品要用其规定的包装袋进行包装,还有整个运输过程都要有实时的监控,以防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危害客户的生命安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对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逐渐规范市场。
(三)加强冷链物流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可以加大对物流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换新的更为先进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主要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使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其储存效果比普通的冷藏库高2倍左右,延缓了易变质商品的保鲜期限。完善冷链物流的软件设施,可以将大量的新技术用到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例如卫星定位系统(GPS)、RFID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温度跟踪仪、ERP软件等,开展多式联运。这些技术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更好、更快地完成委托企业的要求,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四)对冷链物流进行整合和规划。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讲,易腐食品必须用冷链物流的方式进行运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采用非正规的冷链物流运输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省成本。冷链物流成本是普通物流运输成本的3~5倍,想要冷链物流发展前景良好,降低成本是十分重要的,而对冷链物流进行整合和规划,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完善冷链物流运输技术和服务标准,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冷链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的意识,合理规划和整合冷链物流各个环节,既能保证食品安全,也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五)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冷链物流质量。冷链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产品处于某一持续低温的环境中,任何疏漏和差错都会破坏货物的质量,甚至导致货物的完全毁坏。要从整体上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就需要不断进行冷冻冷藏方式和包装保鲜技术的改革。因此,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进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积极建立起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要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满足冷链物流要求;要采用轻便、透明、绿色的材料,使产品包装更轻便、实用。
(六)加快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加快冷链物流市场化的重要途径。第三方冷链物流是指冷冻冷藏生产经营部门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冷链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进行冷链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冷链物流活动的方式。要努力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冷冻冷藏产品在配送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企业想靠自身进行配送,既增加了物流成本,商品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长期合作过程中,物流企业也可以降低成本和扩大规模。随着冷链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会引导更多的企业冷链物流外包,愿意把自己处理的冷链物流活动委托给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肉类工业,2010(03).
[2]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01).
[3]袁学国,邹平,朱军,吴迪.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03).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引言
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使得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必然。生鲜农产品是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品质高低、安全与否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生鲜农产品又是一种极易腐败、保鲜期短的特殊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物流的水平要求更高。许多生鲜产品的运输必须依靠冷链物流,因此我国冷链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和冷库组成。根据中冷物流联盟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2626万t,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28%。冷藏车保有量达99662台,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42%[1]。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规模企业达1000家,前100强冷库企业的冷库总容量达1177万t,前100家冷链运输企业的冷藏车数量达11822台,具体见表1-表3。从数据可知,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也给农产品流通市场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2.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2009年,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便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3]。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2015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建成一批运作效率较高、具有一定规模化、标准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推广物流核心技术,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4]。政策的支持,给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指引着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产业链较长,时间跨度大,受环境、温度因素影响较大。其保鲜期短、极易腐烂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储藏、运输中必须采用冷链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的成本更难以控制。生鲜农产品的利润往往较低,而采用冷链物流则要承担较高的物流费用。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业虽发展迅速,但运输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3.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超过一半的肉类、水产品、蔬菜以及水果都未采用冷链物流的方式,导致其流通损失率都在10%以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建设不完善便是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设备和冷库两方面构成。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主要有公路和铁路两种运输途径。据统计,目前我国铁路冷藏车仅占铁路货车的1.1%,公路冷藏保温车辆99663辆,占货运汽车的0.3%左右[3]。而冷链物流较为发达的美国,公路冷藏保温车辆则高达20万辆。由此可见,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还十分短缺,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冷链运输设备的短缺,还存在设备落后陈旧等问题,造成我国冷链的损耗率较高。同时我国冷库的库容量也十分不足。我国目前冷库的库容量是26260640t,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且我国冷库建设地域差异大,结构不合理。如只重视肉类冷藏而忽略了果蔬类的冷藏,冷冻库多而保鲜库少,城市与农村的冷库建设差异大,中西部地区的冷库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其功能的失衡。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而言,高成本是其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导致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则是冷链的损耗率和物流成本高。因此重视连点成线,结链成网,建立我国冷链物流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冷链物流的利用率,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因素。
3.2冷链物流技术落后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国内果蔬冷链损耗率高达25%,一年损失近千亿吨。而在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果蔬的损失率一般都在5%左右,美国部分电商甚至将损耗率控制在1%。冷链损耗率高不仅仅由冷链基础设施短缺落后造成,还与我国的 冷链物流技术息息相关。目前我国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6]。制冷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同时也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高成本。因此,冷链技术的改进与普及对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至关重要。
3.3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通常应该包括原材料采购、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五个环节。由于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冷链运输并未完全覆盖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方方面面,在某些环节存在冷链环节缺失的情况。这样便导致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率,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根本利益。
3.4缺少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据中国冷链物流网的数据统计,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肉类为15%,水产品为23%[7]。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农产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200多项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但都是推荐型标准,非强制性。在我国行业自律缺失的情况下,企业的执行力往往较弱,这样的标准便形同虚设,无法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5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
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是阻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3]。较之普通物流,冷链物流不仅仅要求更高的技术,还需要对于信息数据的管理能力。而目前我国缺乏对于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高校也没有开设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专业与课程。专业人才的缺失,不利于我国冷链物流朝着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4.1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1)运输能力是物流发展的依托,所以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首要的工作是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的网络建设,提升公路、铁路运输能力,提高农产品物流速度,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运输途中的损耗。(2)加大对大型冷库建设的投入,增大大型冷库的库容量,提升大型冷库的冷藏质量,并对其冷藏能力进行专业划分,避免资源浪费。在区域上,则应重视中西部冷链物流薄弱地区和空白区域的大型冷库建设,尤其是要将农村地区的大型冷库建设放在冷库建设战略的重要位置。但在大型冷库建设中,应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冷库容积,而不是盲目建设,导致资源的浪费。(3)除了加大大型冷库的建设力度外,还应该重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在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未来农产品零售的前景广阔,而批发零售冷库这一薄弱环节必将制约其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已是刻不容缓。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目标应与大型冷库有所区别。与大型冷库建设专注冷库容量的增大不同,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更应注重物流的便捷度与布局的合理性,即密切结合区域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并根据区域消费特性,建设符合区域优势农产品冷藏特征的冷库。(4)要实现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就必须加大对冷藏车建设的投入。具体而言,可以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开发适应我国冷链物流水平的冷藏车技术,除了开发通用型的冷藏车外,还应开发具有特别用途的、能适应不同农产品冷藏需求的特种冷藏车。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积极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合作,从国外的成熟技术中吸取营养,加快我国冷藏车建设。(5)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农产品是一种易腐败的商品,物流信息的不及时无疑会导致农产品的损耗,所以,从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的角度来看,利用大数据与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精度,降低因信息模糊导致的农产品损耗。具体来说,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包括有线网络建设和无线网络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强农村和中西部网络覆盖稀疏区域的信息网络建设。其次,物流企业自身也应增加对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开发符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将每一个物流环节通过网络联通,尽力缩短每一个物流环节间的衔接时间,减少信息真空区域,并借鉴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完善自身物流信息网络。
4.2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我国应针对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冷链物流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所用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冷藏设备标准,包括设备功率、型号等,将该标准下发到各冷链物流企业和冷链物流设备制造厂商,并根据各类别农产品的具体特性制定不同的冷藏标准,以确保冷藏质量,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2)冷链环节进行标准化,避免冷链运输途中出现真空部分,同时,冷链行业也应根据具体的农产品类别,制定具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避免由于企业的管理缺失导致的冷链物流环节缺失,减少因冷链断裂造成的损失。(3)设计并使用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切实从提高时间精度、缩短物流环节间间隙的角度提高物流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则应该广泛运用各专业高校的智力优势,根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各农产品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进行改进。
4.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与技术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而言,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应该成为推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1)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农产品冷流物流人才,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2)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口的专业物流技术,如物流环节优化、物流管理系统等,尽可能的提高物流效率。(3)加强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的合作,从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结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建立适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物流模式。
4.4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由于冷链物流设备昂贵,因此,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多数农产品仍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送。因此,我国应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应给予农产品生产者、小型农产品经营企业、电商企业一定的补贴,鼓励其采用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
作者:邱楠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分水岭[N].中国食品报,2015-12-28.
[2]中国冷链物流网.2014中国冷链及冷库车保有量数据统计[EB/OL].
[3]张建军,杨艳玲.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2013,36(2):102-105.
[4]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
[5]崔洪.从中国冷链物流50强发展报告看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2015,(3):76-77.
[6]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7]晓科.农产品冷链物流如何应对挑战[J].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4,(5):13.
[8]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构建起了完备的从产地到终端消费地的冷链物流系统。从衡量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如冷库容、入库量、存储量、营业用冷库量和自用型冷库量的比率等数据来看,日本冷链物流产业近年的关键指标都保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这说明日本冷链物流已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
日本冷链物流在技术、设备系统、运营管理、市场成熟度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日本政府大力推进冷链物流聚集地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港口城市对冷链物流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另外,日本的商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同时进行食品流通加工、小包装分解、电子商务配送、订单式食品配送等冷链物流相关业务。此外,日本由于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稀缺,很难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为了解决分散的农产品结构,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日本的农业合作组织(简称农协)为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合作平台。日本农业合作组织通过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障了城市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
冷链物流温度带的分类
食品物流中心温度带的划分。日本的食品物流中心按食品的3个类别被分为3个温度带。第一类:干货食品。冷冻食品、冷藏食品和蔬菜水果以外的食品都归类为干货食品。包括面包、点心、方便面等食品。第二类: 冷藏食品。即-5℃~+5℃保存的食品。包括芝士、牛奶、火腿、布丁、豆腐等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变质的食品。第三类:冷冻食品。即在-20℃以下保存的食品。包括冰激凌、冷冻加工食品、冷冻鱼类、冷冻肉类等食品。
在日本,按照上述食品类别划分设置的物流中心温度带,称为三温度带。日本的大型超市都有自己的冷链物流中心。但是,建设在地方的中小型超市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的冷链物流中心,须在同一冷链物流中心里保存三温度带商品的情况较多。
冷链物流中心温度带的分类。日本冷库是对肉类、水产品、冷冻食品等食品在10℃以下进行仓储保管,并具有冷却设备而且可以隔热的仓库建筑。冷库温度带有4种分类方法,按照《日本冷库法》规定,以第一类分类方法为主。
第一类:7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如表1所示。目前,日本冷库85%以上均为F级冷库,并且以Fl级冷库最多,而C级冷库中又以C3级冷库居多;第二类:3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如表2所示;第三类:4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包括冷藏(-5℃~+5℃)、冰冻(-3℃~0℃)、冷冻(-3℃)和定温(+15℃前后)共4个等级;第四类:8等级温度带的划分。包括加温(+20℃以上)、恒温(+10℃~+20℃)、制冷(-5℃~+5℃)、冰温(-3℃~0℃)、微冷(-8℃~-3℃)、冷藏(-20℃~+10℃)、冷冻(-40℃~-20℃)、超低温(-40℃以下)8个等级。
冷库的变化
2009年,日本食品综合自给率只有40%。其中,蔬菜、水产品和肉类的自给率较高,分别为84%、62%和58%;而谷物类和水果的自给率较低,分别只有30%和41%。随着日本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水产品、肉食品、面食和水果的消费量逐渐增加。但是,日本的这些食品自给率较低,大部分须依赖进口解决。由于生鲜食品、冷藏冷冻食品业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日本冷链物流管理和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推动日本冷库行业的快速发展。
日本的冷库按使用性质划分,可分为营业用冷库和自营冷库,冷链物流企业自用仓库占有的比例较小,大部分为营业用的公共仓库。1950年―1970年这20年,日本的冷库能力平均每年增长14万吨。到1980年,日本的冷库能力发展为754万吨。从1970―1980年,日本的冷库能力平均每年增长41万吨,年增长率为7%。如图1和图2 所示。
2011年日本全国共有冷库数量为2855座,冷库容积达3266万立方米(1306万吨)。其中,在国土交通省登记的营业用冷库1523 座,占全部冷库数量的53%;冷库容积2799万立方米(1120万吨),占全部冷库容积的86%。自营冷库1333座,占全部冷库数量的47%;冷库容积467万立方米(187万吨),占全部冷库容积的14%。由于日本冷库的规模化与社会化程度很高,近30年冷库企业减少了8%,但冷库容积却增加了175%。如图3 所示。从存储产品来看,日本冷链物流的主要入库品种依次为水产品、畜产品、农产品和冷冻食品。近年来,随着水产品大量外销中国、泰国等国家,导致日本国内水产品库容量呈下降趋势。同时,水产品产业结构也出现变化,而畜产品则呈现增长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日本冷链物流系统的不断优化,明显减少了在库商品的滞留时间,有效提高了冷链食品的周转速度。1989年的货物年间周转数为5.14次,2009年的货物年间周转数为7.87次,十年间货物年间周转数提高了1.5倍。日本的冷库布局也很有特点,即冷库主要分布在东京等12个大城市中。2011年, 12个大城市冷库按容积量排序依次为东京(132万吨)、大阪(91万吨)、川崎(69万吨)、福冈(53万吨)、神户(51万吨)、名古屋(48万吨)、横滨(42万吨)、船桥(32万吨)、札幌(31万吨)、仙台(24万吨)、广岛(7万吨)和松山(4万吨),12个大城市的冷库容积总和占日本全国冷库容积总量的52%。此外,12个大城市冷库的年均库存率也高于日本全国水平(如图4所示)。
冷库运营要求
日本的冷库除了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先进的专业设施外,同时也非常注重内部运行,寻求集约化、高效化的冷链物流管理,以确保安全营运,最大限度地降低差错率,提升企业品牌和信誉度。
结构概况。日本冷库的结构大多是多层仓库,实行梯级温度设置。由于日本国土资源紧张,受土地成本影响,单层冷库成本较大。目前,日本冷库大多设置是以3~5层、每层5~7米层高为主。根据储存商品和客户的不同需求,冷库各层的温度设置也不同。
功能配置。日本冷库功能齐备,流程合理,全程实现无断链。日本冷库一般都包括存储区、流通加工区等基本功能分区,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还有预冷区、解冻区等特殊功能分区。在流程设计上,充分考虑冷链作业环节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实行全程无缝式冷链管理,尤其是在容易出现断链的冷库作业环节,实现了冷藏车车厢与冷库装车站台的无缝衔接,既避免了冷链的断链,又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
信息化管理。日本冷库的信息化水平很高。如日冷物流集团东扇岛物流中心,就已采用脸部识别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冷库食品的安全性。同时,大量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搬运设备、堆垛系统,不但有效提高了冷库的自动化程度,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
制冷方式。由于日本将在2020年实施“脱氟利昂”政策,从制冷方式上看,日本以后将主要采用氨制冷、氨加二氧化碳制冷两种方式。
防震措施。日本是地震多发国,所以在冷库设计上特别注意强调防震性。受2011年“3・11”地震影响,日本的一些冷链物流中心已经采用了全新的抗震技术,抗震性能大幅提高。
节能方法。日本冷库制冷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是电能,加上日本能源供应不足电费较高,日本冷库一直把节能降耗放在重要位置。目前,日本已通过减小冷风机的功率、推广使用新型保温材料、使用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冷库温度等方法,使得冷库温度有效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冷库耗电量所占比例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日本品牌冷库企业。如表3 所示,日本最大的冷链物流企业为日冷物流集团,目前在世界排名第6位。该公司现有79座冷库,总库容为130万吨,占日本冷库总库容的10%。该公司在欧洲以及我国上海都建有大型冷链物流中心,其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体系、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在日本都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冷库投资运营模式
目前,日本投资建设冷库的主体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食品生产流通企业投资建设的自用冷库或冷库法人企业,另外还有原来食品经营企业转型的冷链物流企业;第二类是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或冷链物流企业;第三类是各级政府与政策性银行以及大型商社等。为保障食品安全,有效利用资源,节约社会成本,日本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许多大型仓库设施的投资,或提供土地、资金,或投资组建企业,日本政府投资的冷库设施均出租给私人企业经营。目前日本冷库运营模式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冷库自营模式,另一种是冷库地产模式。除政府外,在日本投资冷库地产的还有一些没有经营经验但有投资实力的大型商社。政府投资公共仓储业。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节约社会成本,避免在土地等稀缺资源方面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解决企业一次性投资较大资金不足的难题,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同时,政府只投资建库,不具体经营,也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冷库自营模式。即由冷链物流企业负责从冷库规划、设计、建设到冷库投产后运营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关键是要具备冷库运营管理的行业经验,能够根据入库企业的不同物流需求,提供全程可靠的物流服务。
冷库地产模式。即由日本政府、投资银行、物流企业等多方投资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冷库项目,冷库项目完工后合资公司以资产租赁和日常管理为主营业务,采用物流地产模式向社会公开租赁冷库。在确定租赁客户后,合资公司按照客户需求,采用量身定制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冷库地产服务。同时,为吸引企业入驻冷库,日本政府制定实施了相关优惠政策,如给予入驻企业优先使用港口集装箱集散站的政策倾斜。冷库租赁期有长期和短期之分,租金水平可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土地价格等情况确定。
多年来,日本存在两种冷库开始向流通型冷库转变。但是,目前一些为食品生产企业服务的食品原材料冷库,仍然作为储存型冷库发挥着作用。
政府及冷库协会的作用
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法律对冷库实施管理。但不对冷库设施进行强制性年检。目前与冷库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建筑法》(承重)、《消防法》(防火)、《仓库业法》(防火、隔热材料、卫生)和《高压安全法》(冷冻设施)。其中,《日本冷库法》由冷库相关法律构成,是冷库业施行的规则及运用的方针。包括冷库的基准、防水防潮防灾、保温、防火、冷藏设施明细书和食品卫生法等内容。另外,对C1级、C2级、C3级、F1级、F2级、F3级、F4级冷库的冷却方式,直接及间接膨胀式的氨机,R22机选型,保温层厚度,温度,风速,热流,盐水速度,温差和温度计放置地点数量等都有相关规定。
日本冷库协会成立于1973年,从日本冷冻事业协会内部的冷库部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
在日本各都道府县都有冷库协会分会,所有地方协会与日本国内几乎所有的营业性冷库企业都是其会员,会员企业的库容占全国冷库库容的90%以上。
目前,日本冷库协会包括日本47个地区的48家正式会员单位及1386家赞助会员单位,会员单位的冷库容积共计2454万立方米。现有会员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由于更新换代能力弱,冷藏仓库会员企业所辖冷库的平均“库龄”为31年。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管理
食品冷链物流是指食品在生产、运输以及销售过程中全部处于低温状态,这样才能保证供应的食品新鲜、安全,不会出现或者较少出现变质情况,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的冷链物流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冷链物流过程有许多环节,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整个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食品的质量,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加强食品冷链物流和相关技术管理工作,实现冷链物流和技术管理规范化。
1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冷链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虽然,现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某些环节上还不是很完善,构建的冷链物流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在国内消费发展需求以及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冷链物流作为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1.2 市场化程度不高,缺少第三方的介入
在我国的食品市场上,冷链物流主要是由生产商或者是经销商完成的,目前,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上来看,物流配送市场的发展很不完善,缺少第三方的介入,并且配送系统的建立还不完善,在配送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商品消耗很严重,影响了食品的质量。当前,食品行业非常关注食品配送网络系统的建立,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增高。
1.3 冷链物流的硬件设备有待提高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用于冷链物流的保温车辆还不到四万辆,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1/7,在我国的铁路冷链中,用于冷藏的车辆数量不仅相当少,而且大部分都是陈旧、落后的机械式速冻铁皮,缺少规范的保温车。目前,我国的冷库发展还远远未达到需求,并且好多冷库只用于肉类、鱼类冷藏,并且利用率不是很高。
2 冷链物流中的食品的温度要求
由于食品的特性不同,在冷链物流中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每一种食品都有自己特定的冷藏要求,以上海实施的国内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地方标准为例,可以把食品划分为五大类。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中所列温度情况是根据某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的,在物流中有其他要求的食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运输,以确保食品质量。
3 食品冷链中对温度的操作规范
食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的环节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温度进行不同的控制。虽然在食品流通中有基准温度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流通环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需要对温度进行调节和规范。
3.1 冷冻食品
冷链物流中对冷冻食品的温度要求是:根据规定,其基准温度是-18℃。具体规范是,第一,在冷冻食品的运输途中,温度要保持在-18℃,如果出现回升状况,那么回升限度是-15℃,但是要保证温度尽快降到-18℃;第二,在食品装载前,装载车厢内的温度要达到-10℃以下;第三,冷库要处在封闭式空间中,周围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5℃以下;第四,要保持冷库温度恒定,波动范围不能超过1℃;第五,如果冷冻的食品温度超过-12℃,那么食品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这时,接收方应当拒绝接收;第六,食品接收以后,在冷冻柜里的温度要保持在-15℃以下,温度回收上限不能超过-12℃;第七,包装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
3.2 冷藏食品
根据相关规定,冷链物流中的冷藏食品基准温度是在4℃以下,但要在冻结点以上。具体情况是:第一,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中,温度均要保持在7℃;第二,冷藏食品接收以后,在冷藏柜中的温度如果出现回升,那么不能超过上限温度是10℃;第三,包装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为宜。
4 完善设施建设,健全管理制度
4.1 冷链中的环节建设
在冷链物流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设施建设,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运输中,配备全套、先进的冷藏运输工具,为避免食品出现变质情况,还要配备温度测量和记录仪器以及消毒仪器;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车辆养护制度和调度制度;在储存中,加强冷库、温度测量和记录仪器等设施建设,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冷库管理制度、食品储存制度以及食品装载制度等;在销售中,要配备冷藏柜,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温度调节管理制度。
4.2 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
低温配送中心在冷链物流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生产、运输和销售的中间环节。在实际的冷链物流中,无论是生产商还是销售商,食品流通的环节都会经过低温配送中心。有些时候,低温配送中心不仅承担着储存的功能,还承担着加工、分拣的功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
5 结语
食品冷链物流在我国的食品供应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但是当前,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制度建设还不是很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安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食品冷链物流的管理,完善食品冷链物流中各个环节的设施以及制度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规范化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肖静,张东杰,刘子玉,马中苏.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8(13).
[2]黄成洲,谢如鹤.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供应链管理,2007(38).
张立颖,女,北京物资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杨永静,女,北京物资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对国外蔬菜流通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包括北美、西欧、东亚等国外蔬菜流通模式进行归类总结,分析了国外蔬菜流通模式的特点以及共同点。
关键词:蔬菜流通;模式;批发市场;超市
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习惯、地区风俗习惯的不同可以将全世界的蔬菜流通模式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即北美蔬菜流通模式、西欧蔬菜流通模式和东亚蔬菜流通模式。
1、北美蔬菜流通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产出国家,在美国的50个州中,从事蔬菜种植的州占到了37个,但是其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中南、西南、东南的亚热带地区。
美国的蔬菜流通具有高效、顺畅和高度社会化的特征,其蔬菜在流通中的损失率仅为1%~2%,其蔬菜大多数是通过大型超市和连锁店来销售给蔬菜的需求者的,并且随着超市和连锁食品店规模的扩大,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直接到蔬菜的生产基地进行采购,以降低蔬菜的中间成本。美国的蔬菜经营规模大,大部分的蔬菜种植者是直接将蔬菜产品送到零售企业的,但是美国的蔬菜批发市场也不能取消,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在蔬菜的流通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为菜农生产和销售蔬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得到菜农的认可。美国申请成立专业合作社的程序非常简单,还会得到政府的政策优惠,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可以针对蔬菜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以期提高蔬菜流通的效率。
通过对美国蔬菜流通模式的个案研究,总结出北美蔬菜流通模式的特点如下:
(1)蔬菜的销地批发市场大都分布在大型城市,大型超市和蔬菜连锁零售店在蔬菜的流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低位;
(2)蔬菜生产的地区比较集中,产地批发市场集中且处于主导的地位,在整个蔬菜的交易中,产地蔬菜批发市场的市场交易量占到了78.5%,蔬菜在种植地区批发市场与零售商占绝大多数;
(3)北美的蔬菜流通特点是蔬菜流通渠道较短、流通环节少、蔬菜流通速度快、效率高。美国的蔬菜通过大型蔬菜配送中心或者物流配送中心的占到了70%~80%。
2、西欧蔬菜流通模式
西欧模式的蔬菜流通代表国家有: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这些国家之间的蔬菜流通具有相似的特点,但在具体的推进蔬菜的流通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关注重点不同,下面主要介绍荷兰、德国和法国的流通情况:
2.1荷兰的蔬菜流通模式。荷兰是欧洲的农业生产大国,区位优势明显,并且是欧洲农产品流通的枢纽。荷兰利用其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流通产业,荷兰的蔬菜流通体系基础设施非常发达,在蔬菜运输过程中全程使用冷链设备,其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只有5%,荷兰也在大力发展蔬菜流通过程中的第三方物流。
荷兰的蔬菜流通冷链环节少,链条较短,并且在蔬菜流通过程中,荷兰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其发展电子信息交换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客户的交流,提高了蔬菜流通的效率。
2.2德国蔬菜流通模式。德国经济发展水平先进,其国民生活水平较高,对蔬菜的新鲜度要求也比较高,德国政府对于蔬菜的安全卫生给予密切关注,为了保障人们饮食安全,其专门成立了蔬菜安全监管机构,联邦食品部门、农产品与消费者保障部门是负责国民食品卫生的管理机构,他们定期会对蔬菜流通过程中的运输工具、相关设备进行安全与卫生的检查。德国还成立了蔬菜流通协会,负责向蔬菜流通企业提供服务,积极为蔬菜流通企业争取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实现德国蔬菜流通全产业链的质量控制,保证国民饮食安全。
2.3法国蔬菜流通模式。在法国的蔬菜流通过程中,蔬菜流通专业合作社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国的政府也非常重视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认为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稳定蔬菜的价格,因此,对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予了许多政策和税收方面的优惠,超过90%的蔬菜生产者都加入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法国的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将法国蔬菜流通的各个环节紧密地衔接起来。
从以上三个国家的蔬菜流通模式总结出西欧蔬菜流通模式的特征是:
1.将蔬菜以拍卖的形式进行销售时西欧国家批发市场蔬菜流通的重要形式。2.蔬菜流通专业合作社是蔬菜流通中的中坚力量;3.西欧国家的蔬菜发展注重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并将蔬菜流通的产业链向蔬菜的生产、销售等上下游延伸。
3、东亚蔬菜流通模式
作为东亚国家,日本的蔬菜流通体系相对较完善。日本的蔬菜生产具有规模小、布局分散的特点,为了消除这些弊端,日本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完善,保证蔬菜的生产和流通。同样,日本的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在蔬菜的生产和流通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农协社将蔬菜集中起来,统一进行销售,解决了小生产、大流通的矛盾。
日本的蔬菜流通冷链设施设备比较先进,蔬菜流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有现代化的电子交易设备,这些都为蔬菜的高效流通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日本的蔬菜流通模式研究,总结出东亚的蔬菜流通模式特征如下:
(1)以蔬菜的批发市场作为蔬菜流通的主要渠道,并且注重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2)蔬菜流通经过的环节较多,一般要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的蔬菜批发市场的渠道之后才能进入到蔬菜的销售市场,效率低,成本高。(3)流通市场较为规范,法制化较高。尽管东亚的蔬菜是小生产、大流通的特点,蔬菜流通环节过多,但蔬菜的批发市场采用严格的蔬菜拍卖、投标、预售等交易方式,价格形成公正。
4、国外蔬菜流通模式共同点总结
纵观国外的蔬菜流通模式,蔬菜的流通体系运作情况与当地的国情、人文环境、蔬菜的种植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等情况直接相关。由于国情和人们消费理念、国家的信仰的不同,在蔬菜流通的流通过程会出现不同的主导因素。但是国外的蔬菜流通模式也有共同之处:
(1)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蔬菜流通的主渠道。但是各国的蔬菜流通形式不一样北美地区蔬菜产地批发市场比销地批发市场多,西欧模式的蔬菜流通模式的国家以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要流通渠道。(2)蔬菜流通专业组织在蔬菜流通中占据重要地位。(3)逐渐形成物流外包业务。目前,美国、日本的蔬菜流通企业开始将蔬菜的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公司配送,这样能够形成规模经济,规避个体运输蔬菜的小规模浪费资源的现象。(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科, 乐毕君. 基于农超对接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研究―以果蔬类农产品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10): 87-92.
中国冷链物流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阐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国内消费的肉、蛋、奶、鱼、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需求量迅速增加,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成为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主导趋势。人们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这为低温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我国由于冷链问题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1.3亿万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在100亿美元左右,其数量足以满足数亿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可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1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的购物袋的全部过程都需要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由食品冷链发展起来的,是指蔬菜、水果、肉类、水产、速冻食品等农产品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减少损耗,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防止污染的特殊物流过程。
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减少从产到用的消耗,有利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有助于降低销售价格并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如基础设施不足、流通成本偏高、产销对接不畅等,急需政府在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上给予特别关注。
2 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食品消费增长迅速。随着收入的增长,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导致易腐食品消费上升。同时,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目前中国的冷链市场应存在巨大问题。
2.1 规范标准不成熟
我国虽然组织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3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900多项、农业地方标准1500多项,但没有任何一项标准是针对冷链物流来进行规范的。[1]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2.2 落后的基础设施
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
2.3 意识不足及经验缺乏
目前中国市场上,无论生产企业、下游客户,还是普通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概念都比较陌生,对冷链物流的认识比较肤浅或不全面;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缺失,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使有心投入高端硬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企业陷入一定的困境。
2.4 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滞后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2.5 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人才
一方面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如条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MRP\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利用。[2]同时尽管物流人才已经开始应用于社会,但能直接用于冷链物流的人才不多。
3 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3.1 农产品冷链物流应享受农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根据副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应将其统筹进入农业领域,给予农业同等扶持政策。
(1)免除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营业税。
(2)享受农业用电用水价格。维持冷链物流的低温环境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现企业支付一部分为商业用电价格、一部分为工业用电价格,成本增加近3倍。应允许冷链物流企业以农业用电计价,并根据冷库用电特点,按峰谷电价分时段计价。
3.2 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两到三年我国冷链物流的大发展期,企业急需国家政策扶持。
(1)要坚持把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双百工程”的重点支持内容,加大支持力度。
(2)对企业冷库建设给予资金与技术支持。
(3)对购买冷藏车辆、专用叉车与货架以及建立检测中心等给予资金支持。
3.3 协调解决冷链物流的运输困难
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冷链物流业成本中过路桥费占较大比重,虽然国家高速公路开辟了绿色通道,部分省市干道也减按60%收费,但仍不能根本降低较高的运输成本。
(1)要减免过路费。据企业反映,过路过桥、高速通行费占总运输成本的15%-35%,有的甚至超过50%。应对农副产品物流配送车辆在各收费站给予免费或优惠通行的待遇。
(2)增加绿色通行证发放数量。冷链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绿色通行证不足、办理手续繁琐的问题,对重点物流企业和试点企业应优先颁发绿色通道通行证,在数量上也要给予照顾。
(3)放宽农副产品配送车辆进城限制。各大中城市要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向超市、销售点配送的车辆放宽进城时间和通行路段限制,实现方便高效的物流配送。
3.4 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1)制订强制性行业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
(2)推行商品包装标准。各行业要提出相关的包装标准,包括材料标准,标明产地、生产日期、重量、口味等,以及转基因等特别标识,由国家推行实施。
(3)政府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政府有关部门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各企业之间信息共享。
3.5 培养重点冷链物流企业
(1)加大财政金融扶持。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用于流动资金、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优先支持。
(2)给予有条件的冷储企业国家储备任务。给予承担一些储备任务,帮助其调整经营理念,增强竞争和应变能力。
(3)方便冷储企业融资。为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保兑仓业务提供便利,大力帮助冷链物流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其股票上市。
(4)鼓励企业与大型食品加工、餐饮和连锁销售公司的密切合作。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充当国际国内知名公司的储运中心和地区供应基地,拓展和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客户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