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

时间:2023-07-28 17:31: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研究

第1篇

关于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本学期九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学校的校本教研方案,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确保我组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语文成绩上新台阶,在20xx年中考中争创佳绩,九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根据我校有关计划,并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学校的新一轮校本教研方案为基点,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加强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的研究,认真研读安徽省12年中考考纲,关注我省中考语文命题走向;加强语文课题研究,以促进我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改革以传授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同时,进一步开展有效性教学的探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具体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打造学习型团体。在一中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我组教师要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勇于开拓学习空间,拓展学习的领域。

1、学习内容:

(1)借助新一轮校本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备课理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探讨新教法,进一步提高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2)借助学校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和学习,资源互补。

(3)培养自身广博的阅读兴趣,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个人的魅力与修养,树立大语文观。

2、学习方式:(1)网络学习。(2)学校图书室阅读。(3)组织观摩。(4)集体备课。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淡化教研形式,注重研究实效。本期的教研活动时间仍为周一下午进行。

1、改变教研课研讨方式,主张教研课一课多上,一课多评。创设自由、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提高研究实效。

2、大力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的活动。

3、组织案例学习。选取有特点的录象课或课堂实录供大家学习,然后组织自由讨论或写出观后感。

4、备课活动以备课、学习、交流、研讨为主要形式。备课将采取集体备课,讨论并确定每单元的学习与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作业与训练等相关内容。要求做到:①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②确定主讲人(每单元一人);③主讲人要准备充分,提前备课;④每次备课主讲人要有记录。

(三)积极开展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本学期语文组拟进行诸如作文比赛,阅读比赛,诵诗赛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着手实施初中语文组课题的经验探索、收集材料、撰写论论文、整理归档等工作。

(四)督促本组教师抓好临界生的辅导工作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配合班主任做好优等生拔尖工作。

(五)创新常规教学工作,做好五项流程的督导。

1、以随堂听课为主,减少统一要求。倡导老师个体突破传统,改革教学常规管理方式,大胆尝试,创新。

2、落实教学常规工作。

(1)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对现行教材予以整合和取舍。加强集体备课,重视课前讨论、课后交流。主张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课堂信息含量、文化含量。将收集下载或自创的课件素材、教学设计实施共享。重反思,倡导写案例,形成重案例,常反思的好风气。

(2)上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抓好课堂纪律,扎实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生命得以增值;加强随堂听课,以听课促教学;提倡师徒相互听课,帮助年轻教师成长;鼓励以阅读和写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中考复习教学尝试与探索,鼓励其他有创意的复习课型。

(3)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注重学生差异。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好书的引导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向学生推荐好书,列出初中生必看书目和必背古诗的名称,早读课选读文章或同步阅读,开展'读书会、诵读唱吟比赛'等丰富阅读生活。

(4)批改和辅导。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作业统一要求,及时批改,提倡面批。每学期作文不能少于7篇,允许师生共批作文。

(5)检测与评价。重语文知识的检测,更重语文能力的检测。各教师应根据中考要求,注重试题研究,提倡自主命卷,严禁"拿来考试",杜绝无针对性和计划性的低效测试和作业。要实行与中考的弧线接轨。

(6)为有效地提高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效率,本学期教研组中将开展两次复习工作研讨:针对命题意图、中考考纲作分析;针对中考模拟试卷作分析。我组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取得好成绩。

关于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本学期九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学校的新一轮校本教研方案,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确保我组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语文成绩上新台阶,在xx年中考中争创佳绩。根据我校有关计划,并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学校的新一轮校本教研方案为基点,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加强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的研究,认真研读安徽省09年中考考纲,关注我省中考语文命题走向;加强语文课题研究,以促进我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改革以传授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同时,进一步开展有效性教学的探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具体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打造学习型团体。在十二中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我组教师要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勇于开拓学习空间,拓展学习的领域。

1、学习内容:

(1)借助新一轮校本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备课理念,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探讨新教法,进一步提高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2)借助学校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和学习,资源互补。

(3)借助学校电子期刊,培养自身广博的阅读兴趣,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个人的魅力与修养,树立大语文'观。

2、学习方式:

(1)网络学习。

(2)学校图书室阅读。

(3)组织观摩。

(4)集体备课。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淡化教研形式,注重研究实效。本期的教研活动时间仍为周一下午进行。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部分教师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为了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合理地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下去。

一、多元化教学的特征

多元化教学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思维的多元化及教学性质的多元化。初中语文知识相较于小学语文知识更丰富、知识点更复杂,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与时俱进,势必就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开展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实际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进而保证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多元化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

二、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都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背景下进行学习的,完全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双向教学活动逐渐变成单向教学活动,从而导致教学效率逐渐降低。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转变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创建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以便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语文课堂。1.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即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与研究,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譬如:教学《羚羊木雕》这篇课文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感动疑惑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出下列句子的表现手法,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分析文章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要求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回答,待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与整合,做到查漏补缺,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值得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放任自流,任学生发展,而是在一旁指导,发挥主导作用。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不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还走进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一种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便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譬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功能,播放有关秋天的图片和视频,并给学生范读课文。然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把文章中的优美辞藻和句子勾画出来。最后,教师引入正文,与学生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保证教学质量。

三、结语

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又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多元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教学观念,从而使教学方法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秀丽.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曾雅雪.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6辑)[C].2015:1.

第3篇

一、针对课前预习不足现状开展改革,充分前延教学关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将学习活动完全局限于课堂之上,课前缺乏充分的预习,导致在课堂上无法与教师的启发引导形成良性互动。笔者针对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充分强化学生预习要求,并进行指导,效果较为明显。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坚持预习的习惯,将预习活动当做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到学习必先预习。其次,要求学生提高预习技巧,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分享成功的预习经验,并将教学改革中与预习技巧有关的内容整理出来,提供给学生参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另外,笔者在教学活动中还搜集整理学生的预习难点,与教学设计的优化组合联系起来,作为教学中点拨引导的重点,提高教学活动的指向性。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有效克服了学生课堂学习准备不足的缺陷。

二、针对课堂教学手段匮乏开展改革,充分优化教学过程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极度匮乏,教学主要依靠口头讲授,很少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导致教学活动枯燥乏味,难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使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尤其是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工具,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产生了明显效果。首先,笔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得到激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音资料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开展的学习活动之中。其次,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信息搜集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教学有关建筑类说明文的过程中,笔者经常运用多媒体开展信息补充,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有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针对师生互动不足开展改革,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师生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是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并没有重视这一点,以教师的单向教学活动为主,学生在教学中缺乏参与热情,被动接受知识,与新课程改革中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参与性作为重要的着力点,教学设计上改变以教师为主的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为了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成效,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均衡性,设计出一组探究题,体现教学要求与重点难点。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对难点开展点拨,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成果,实现学习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在教学中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针对教学活动要求单一开展改革,充分兼顾学生发展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兼顾性。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笔者分别设计了ABC三类教学目标,分别对优秀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三个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目标难度上面体现差异。在课堂提问与作业设计上,也将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和教学目标相对应,主要是针对后进生降低难度;课堂提问中专门设计一些基础性提问,让后进生也积极参与互动;作业方面也在难度和数量方面适当降低标准。另外,在教学考核环节,笔者也对后进生单独开展考试,采用难度较低的试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针对教学空间过于狭隘开展改革,充分构建立体模式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活动的设计局限于课堂之上,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不足,导致许多优质资源没有得到整合与运用。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拓展教学空间的方式来克服这一缺陷,在课外活动的组织方面,笔者主要采取课外兴趣小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先后结合教学需求建立了文学、古诗词等多个兴趣小组进行活动,成效较为明显。另外,笔者还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作文的写作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4篇

初中语文动态生成研究学情开放教材优化教学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这指的就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精彩。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造就课堂生成的精彩。在教学中要摆脱机械执行教案、严格照搬教材的教学思路,要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随机情况,对预定的教案进行灵活的调整,使所生成的教学超出预定的教案,使课堂教学处于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中,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学情的研究、教材的开放、教学的优化这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艺术性的设计,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得以发挥,思维得以展现,个性得以张扬,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研究学情,预设教学的动态生成

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我们的教学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实现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精彩就要深入研究学情,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只有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预设,才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机表现对教学作出最科学合理的调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1.了解学生的智力因素

这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接受水平等。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以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才能激起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来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以让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但我们同时也认识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有着较强的阅读能力,有的学生作文写得好等。我们要想实现学习本位的回归,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我们可以依托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进行相应的评价等。

2.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性格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准确地预测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调整,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更能够激起学生内心深入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将课堂教学推向。

二、开放教材,促使教学的动态生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教材,要摒弃那种视教材为权威、为经典,教学时严格地照搬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教材观。我们要实现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调整,既要立足教材,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1.创设新角色,让学生融入教材

角色扮演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文章语言描绘的精妙。但其不足在于学生无法摆脱教材的束缚。通过创设一个全新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客观看待,更利于学生个性与想像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我让学生当导游,带领游人来参观桃花源,让学生当记者,进行采访。这样通过让学生体验新角色,更能让学生从新的角度来欣赏文章,展开积极地对话,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全新的体验。

2.设计新练习,提升学生认知

学生有着丰富的想像力,通过设计开放式的练习形式,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人的个性,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超越教材,设计新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挖掘。如在教学新课时,我们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某一点设计交流讨论,或让学生进行写作,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学生认知的内化与提升。

3.加强学科整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的语文教学观,要打破学科限制,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向学生展开内容丰富的跨学科的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建立开放的学习观。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在学科整合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语文知识,加强学科渗透,将天文、地理、历史、音乐、美术等融入语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三、优化教学,造就动态生成的精彩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预设教学的精彩,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严格地按照教案进行教学,而要根据学生的随堂反映作出合理的调整,使教学摆脱程式化与机械化,走向开放化,从而造成课堂教学的精彩。

1.开展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中还学生以阅读的权利,让学生展开充分地个性阅读,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这是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绪飞扬,展现生成的精彩。

2.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程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严格地执行教材、照搬教案,片面追求教学的流畅性与完整性,不允许课堂上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而这些所谓的不和谐的声音正是动态生成的宝贵资源。如我们将教学分成生字的认读、课文的分析等模块,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反馈情况对各模块的教学时间与教学顺序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情与教情,使学生的兴趣更浓,注意力更集中。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执著于教材与文本的挖掘,为学生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展现动态生成的魅力与精彩,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缪琴.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教学的有益思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9,(11).

[2]陈灵芝.初中语文态生成教学的课堂引领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6).

第5篇

坚持放管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管理中要坚持放管结合,“该放的放,该管的管”“放活不放任,管好不管死”。在学生管理中要突出学生自主管理和社团建设。

众所周知,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山东省潍坊市昌乐第一中学十分重视开展各种活动,如运动会、开学典礼等,且所有活动都放交学生自己组织,全校组建330多个学生社团,做到了人人有社团、周周有活动、处处有成果展示,学生自主能力和个性化迅速提高。学生队伍成长由学校全面管理向自主管理迈进,由齐步走向个性化发展迈进,达到了放管结合的基本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种较为可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种教育管理的结果是,学生从自律前提下的自信走向自主,从自主走向自立,从自立走向自强,最终从自强走向自如,即能够灵活自如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推动个体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通过努力,2016年我校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国家、省部级奖励103人次,市县级奖励368人次。2016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学校初中魏照峰同学获普及组全国一等奖、高二张家豪同学获提高组全国二等奖。2016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学校刘海妮荣获一等奖,是全国30个一等奖之一。

加强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实施效益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实现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的转变。

课程改革是学校建设的重点,在保证国家课程开设的前提下,学校机制创新的突出亮点之一的课程建设有如下尝试:

一是根据学校初高中连读的有利条件,加大初中课程整合力度。初步架构初高中一体化学校课程体系,逐步纳入创客教育,开展衔接课程研究。

二是加强“课时规划”研究。继续优化与翻转课堂相匹配的课程表编制研究,灵活设置翻转课堂两个阶段,提高翻转课堂效益。

三是强化课程育人理念。开发学校活动育人课程,增强社团活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减少随意性。

四是加强选课走班研究。针对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需要,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际出发,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班级适度调整、线上线下混合、单元制走班”方案。

五是加大初中语文、英语教学研究。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英语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的方向,发挥完全中学优势,强化学生兴趣培养,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六是科学开设阅读课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加强师德建设,打造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增强全程管理、全员育人意识,关心刍っ恳幻学生,践行教育公平;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促进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以教育为信仰,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教师的专业修养,文化课教师通过教师培训,与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联合教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教师通过模块教学的模式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利用自己较高的专业知识在学生中形成较高的影响力,带动学生学习进步。

倡导融合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6篇

导学课是以导学案作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课堂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并可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探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在注重教师引领作用的前提下,导学课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学课教学模式源于这样的理念: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和传递,而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达成学习的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这体现了导学课堂的教学精髓。学生在课前认真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合作探究,课后及时查漏补缺,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功的导学课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获得的,而不是依靠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主动实践者和管理者,由此也为学生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导学课教学模式能够带来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导学课堂取得成效的最佳途径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一种学习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与同一小组内学习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认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智慧的碰撞中对接、融合,达成共识,从而促进组员共同进步。“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不少课堂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会提高整体课堂的效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导学课堂取得成效的最佳途径之一,这是因为:

1.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导学课堂需要我们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让学生在凸显自我中求得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恰好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彼此间的合作,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在互补和启发中形成对问题的全面深刻理解,从而有效地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2.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导学课堂中,学生先根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便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每个学生对事物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见解,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不仅能够在各抒己见中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进行了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培养了自己学习上的自主性。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导学课堂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备课,预设好学习目标,设计一些探究性和矛盾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配合教师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共同进步

导学课这种教学模式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目标,而小组合作学习正好符合这一理念,它为学生营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通过彼此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科学分组,明确职责

在导学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组建小组。科学合理的分组,能对推动小组成员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另外也便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竞赛,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成员在预学、合作、展示、点评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加分评价。

要科学控制小组规模。一般以6~7人为一组,能有效避免学生发言时间不够、讨论不充分等弊端。

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并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爱好、男女比例等因素,以保障组间竞争平衡化。

还要明确小组成员分工,选出行政组长、各科学、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等,对“学困生”也要赋予其一定的管理任务,使他们能感受到小组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引发其学习的兴趣。

最后,对行政组长进行培训,培养其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能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有序讨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应努力从一开始就形成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的合作气氛,这样才能保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注重指导,掌握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将小组成员整合成一个“动力整体”,实现成员之间基于某个目标的融合。作为教师,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技巧。如: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切忌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把手举得老高,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当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要等对方说完,再加以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他人的精彩见解和独到的观点,要给予赞同和肯定,相互支持;碰到困难或分歧较大之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很好地解决讨论时所产生的矛盾,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展开。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指导学生除了发挥自身和伙伴的优势,还应关注和发觉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价值感、自尊感、责任感都能够得到满足。要让学生在这种优势发挥和劣势互补的合作学习中,学会欣赏他人,包容他人,支持他人。

3.设置任务,激发讨论

科学、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引领。在导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与任务的设置,对小组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便会激发学生讨论、学习的欲望。

成功的导学课教学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要能静下心来,沉得下去,潜心钻研教材,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在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和任务时,问题的设置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总之,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欲望。一堂课下来,假如学生讨论的热情空前高涨,各自纷纷发表独到的见解,不断生成精彩的发言,这样的“火花”才会成为“火种”,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4.全面评价,有效激励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能为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小组的评价。考查小组成员间是否能运用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绩是每个成员成绩之和,使小组成员荣辱与共。二是对个体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对学生采取的态度、情感、方式等综合性的评价,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个体测评,做到小组测评和个体测评相结合。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还应包括: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这三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当然,我们还应有意识地强化“合作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以合作成绩评定个人成绩,并建立奖励机制,开展评比“星级小组”“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效率小组”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组间竞赛,以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激发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笔者采用“激活”奖励卡的形式,发言积极的或在小组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每表扬一次,发一张“激活”卡。在考试、竞赛或各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同学,发一张“百步神弓”卡,可以领取奖品或免一次该科目的作业。当“激活”奖励卡累积到20张时,换取一张“八达岭”卡。这张卡可以领奖品,还可以抵扣纪律分。笔者进行了一年的实践操作,发现学生嬴取奖励卡的积极性特别高,也能够有一定的持续性。

由此可见,全面评价,有效激励,不仅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提高,还促进了初中语文课堂合作效率的提高。

四、实践与展望

最近,笔者围绕导学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作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笔者设计了一些问题,如“将学生科学分组,组织他们围绕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请我校一百多位老师作答,28.3%的教师选择了“完全同意”,31.1%的选择了“比较同意”,27.5%的选择了“同意”,选择“完全不同意”和“比较不同意”的一共占13.1%。这表明大多数教师同意组织合作学习。笔者还对自己教学的两个班88位学生作了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认同调查,“喜欢和同学进行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选项中,“完全同意”占31.6%,“大部分同意”占24.4%,“部分同意”占27%,“大部分不同意”占11.4%,“完全不同意”占5.5%;“乐意在小组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想法”,“完全同意”占39.8%,“大部分同意”占26.7%,“部分同意”占22%,“大部分不同意”占7.9%,“完全不同意”占3.5%。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导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实践证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语文导学课堂上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当然,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导学课堂中的实施,笔者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加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任务完不成;小组多,一堂课展示活动难以均衡;展示时,有些学生总想争取发言机会,没有耐心听同学的发言等。笔者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不断反思、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导学课堂上产生更大的实效。

参考资料: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善福《倾听花开的声音――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3期。

3.郭晓丽、郭明清编著《“一二五”自主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国林业出版社。

4.乔林福、姜祺、詹建波《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第8期。

5.靳玉乐主编《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转变》,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7篇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年5月-20*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年9月-20*年1月,开发软件

20*年2月-20*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年9月-20*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

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年)。

第8篇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82-02

复习课具有明显的应试性,故而每到期中、期末,特别是中考复习,大多数复习课成了解题课,教师大多采用简单的问答式,把学生过去学过的内容复述一遍,纯属炒冷饭,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没有热情,效果不佳,“应试”和“枯燥”似乎成了复习课的主要特征。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构建快乐高效的复习课堂,才能激发学生高效复习的能动性,让语文复习事半功倍。

快乐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具有什么特点?我认为快乐高效的复习课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学习训练探究积极主动;二是学生思维活跃,配合教学;三是“一课一得”,全员实效。简而言之就是主动学习、思维活跃、全员实效。构建快乐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备课。激活识记性的知识点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激活了。”激活课堂,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怎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呢?我认为教师应进行精心的备课。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课除了备内容、备学生之外,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是很关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教学方法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单纯追求形式。语文复习课的知识点很多,有不少还是识记性的,想要激活这样的知识点,必须化繁为简,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

例如,我在进行文学常识归类复习时,要求学生记忆唐宋家。课堂上,我提问学生:“唐宋家,谁能记得是哪八位大家?”学生大都稀稀拉拉地只能说出三四个。我故意卖关子说:“今天我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相信大家将会永远记得。”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图,画完解释道:“家就在此画中——在寒冷(韩愈)的柳树(柳宗元)下,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正在修理(欧阳修)一块巩石(曾巩、王安石),这就是唐宋家。”全班学生都欢呼起来,觉得这样的归纳方法很巧妙,用一句话就把唐宋家的名字串联起来,简图也生动有趣,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记下了识记性的知识点。教师经过这样的教学点拨,让学生把一直不想记忆或者懒得记忆,而且容易忘记的知识点记下了,激发了学生复习的能动性,学生很有收获,实现了主动学习、全员实效的快乐高效课堂。

二、调动思维,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复习课一般都是时间紧任务重,要使课堂达到快乐高效,我认为教师应学会确定重点和难点。复习课少不了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对大多数知识点基本上能够掌握,但仍有一些模棱两可的地方,这些知识点就是我们总复习要解决的重难点。找出重难点,区别对待,引导学生重点记忆那些没有记住或者记忆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在复习课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有“记忆良方”的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让灌输式的课堂变成闪耀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舞台。有了学生的热情参与,就会产生很多连教师都没有想到的金点子。

例如中考复习的某次月考有一道题考查了鲁迅的作品,全班有一半的学生答错,答对的学生也多半“纯属巧合”。结合平时的经验,我发现学生总是分不清鲁迅的作品哪些选自《呐喊》,哪些选自《朝花夕拾》;哪些是散文,哪些是小说。在复习课上,我把初中语文教材涉及的鲁迅的作品、出处、文体罗列出来,把问题丢给学生:“这一题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大敌,现在我把它们都列出来了,但是怎样才能把它们都记下来,而且不混淆呢?”请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智慧,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不少学生提出了好点子:

学生1:我发现一个规律,题目短的课文,都选自《呐喊》,如《故乡》《社戏》;题目长的课文都选自《朝花夕拾》,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学生2:我用两句话就可以把它们区分记忆——①孔乙己在故乡的社戏舞台上《呐喊》;②阿长和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朝花夕拾》。

学生3:我还想到一句——在《野草》里找寻遗落的风筝和消融的雪。

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对这些好点子表示由衷的佩服和赞叹。这样的复习课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将原本记忆凌乱的知识点归类,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课堂充满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体验,体现了主动学习、思维活跃、全员实效的特点。

三、指导学法。让学生在常态学习中有收获

中考复习都少不了对字词类、古诗文积累等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大都是死记硬背,但是死记不一定都能背得下。我总结发现,学生在这类题出错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方面:一是疏忽导致失误,二是思维定势导致失误,三是题设陷阱导致失误,四是知识缺陷导致失误。其中知识缺陷导致失误占多数。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既要注重归类,更要讲究记忆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易错点一一夯实。很多学生都会有重复出错的现象,但是成绩好的学生重复出错的几率要远远小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把原来不懂的知识真正弄明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身为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笨、记忆力差”为借口,把出错的责任推给学生,还应反思,我们的教学教会学生学习了吗?学生在中考复习时需要应对的科目有7科,如果教师只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却不指明好的途径和方法,这无异于农民只抛秧不灌溉,不会有多大的收获。为此,我在中考复习课中摸索出以下几点做法:

1.坚持听写。每节课听写10分钟,要求学生互相批改,自己更正。听写本的功能可不仅仅在于此,它同时也是一个错题集。听写最直接地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稀松的地方,教师应根据学生听写的情况,定期让学生找出易错点进行复习巩固。

2.大家一起来“找茬”。根据听写本出现的易错点,请学生自编题目考同学。有一段时间,班上一位女生生字词部分常常丢分,经常混淆形近字或音近字的读音。我让她出题考大家,要求她将自己经常混淆的生字词归类,争取考倒大家,那么她出的题目就是含金量最高的。该生回去准备了两天,出了几道归类题,其中一道是这样的: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簌簌、飞漱其间、朔方、溯游从之。因为这几个字读音相近又平翘不同,该生通过自己出题、归类,加深了记忆,同时让经常出错的学生也学会了对比记忆,不易出错了。她出的题很好,我对她大加表扬,称她为“‘找茬’高手”。学生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养成了自己在错漏中找规律找方法的学习习惯,突破了记忆的难点,效果相当明显。

3.追踪效果。月考就是检查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有没有提升的时候,每次月考我都把听写本出现过的知识点拿出来,专门统计学生的失分率。对不丢分的同学大力表扬.对丢分的同学要求其分析错误原因。通过这样的追踪,加强了听写的效果,对学生的复习起了很大的巩固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 口语交际 训练 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三大素质:会生存、会学习、会交际。这种要求增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口语交际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提高民族素质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而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思维、能力全面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形且准确定位。为适应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而且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使得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理应日益受到重视,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所迫切需要。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是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活动。现行语文新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新编教材编排体例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把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并列。语文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这已成为语文教改的趋势,也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

而且从实际看来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并不理想。很多学校把它当成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导致目前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这种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很不相称。因此在明了了这些意义后,本文就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这一时代课题作些深入的思考,针对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口语交际的特点,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高中口语交际训练的概念和特征

什么是口语交际?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的双向互动的一种语言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分别界定了口语交际的概念,即“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它们对口语交际的表述形式不同,但其中蕴含的内涵却是一致的。

口语交际时,交际者出于某种交流需要,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的语境中接收对方的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的过程,高中阶段口语交际更是如此,因为交际对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占有的交际材料也日渐丰富,对交际场景和情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应对能力。因此高中口语交际的交际性、实用性、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征表现得越发鲜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有关口语交际的陈述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高中大纲进一步提出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一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二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交流。(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应该说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是确立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础,当然目标体系的建立是在素质教育这个大前提制约下拟定的。我们把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生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高中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现状

虽然高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我国课程标准中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部分地区的学校和老师视口语交际教学可有可无,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口语交际考试中不体现;(二)口语交际课学生积极性不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口语交际教学本身薄弱,在教学中学生就没有多少机会去阐述自己的意见,做口语交际的训练,加上新课改至今仍有很多老师固步自封地在实施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偏重教师的讲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养成“听课”习惯,不愿积极发言。(三)高中口语交际评价在语文学业评价中的缺损导致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学生交际能力是通过动态的口语交际过程表现出来的,评价标准难以操作。(四)教学资源的缺乏。要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训练,教师必须有大量的录音甚至影视教材,相对而言,读写教材比较容易获得.而这些听说训练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搜集、整合,需要学校在教室内播放条件的投资,这些现实的问题都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说到底根本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学置语文教改于不顾,依样画葫芦——“重文轻语”(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而且口语交际教学缺少必要的教学保障机制,高中基本不会拿出课时来做这样的训练,即使有这个训练也往往安插在课前5分钟,训练的学生面过窄,学生不可能全员参与,而且活动不充分甚至很多时候被阅读写作课占用。

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人心,广大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但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研究严重滞后。有一部分教师已开始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但是由于长期忽视,经验不足,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的经验体系未形成,加之可供指导的理论文章很少,口语交际教学理论的科学建构尚未完成,而基础教育阶段正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期,尤其是口头语言,一般在12岁之前就已定型,一旦错过无法弥补。如何构筑口语交际教学的“生态链条”,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科学体系的建构,的确是迫在眉睫。到中学后冠之以“介绍”、“讨论”“采访”、“辩论”等的口语交际课所着眼的也往往是“一次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种“活动”无法全面锻炼学生在交际中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也没有真正意义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也是需要我们迫切改变的现状。

三、高中口语交际训练现状的原因分析

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被忽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只考书面语言,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这就致使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忽略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陈旧。

不少教师仍没有确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仍陷在繁琐分析、满堂灌、形式主义的泥潭中,教学内容单一、气氛沉闷。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常常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肯定,不能及时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而一味按照自己预设好的内容与过程在实施,有时甚至扼制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厌说”的心理。

(三)口头表达交际氛围的匮乏。

学生口语交际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考试的压力,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几乎被取消,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班会、团队活动等几乎被挤出校门,“口语交际”的权利大部分被剥夺,学生缺乏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缺乏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环境。

(四)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学生进入中学,心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害羞之心随之产生,不愿当众发言;或者有的学生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想过多地与外界进行互动式沟通,以葆有自己的个性、思想与自由,于是“怕说”成为普遍现象,他们的话语刀锋在“不愿说”的外衣掩盖下逐渐磨钝,无形中很多学生错过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上述四个方面,使得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的冷点、盲点。

四、高中口语交际训练的策略研究及实施

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其实,在高考中语言文字表达题即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放开手脚,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自主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确保口语交际训练的时间;

2.分阶段进行;

3.结合教材,立足生活,选择形式多样的问题进行训练;

4.严格训练的纪律;

5.随时展示成果,给学生以激励和动力;

6.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因此,口语交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便日渐重要。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为落实新课程标准均安排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并反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新课程标准。我认为要上好口语交际课,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关键落实在“实践”二字。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实践训练,口语知识教学应当直接服务于口语交际的训练。为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激发兴趣,正确引导。

激发学生兴趣,“燃起学生的渴望和热情”(夸美纽斯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只要掌握好教育方法,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口语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些人与人交往时,谈吐优雅,语言得体,左右逢源,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对事业的成功帮助很大。要教育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地说好普通话,自觉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培养信心,给足机会。

我们应该对学生上台讲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指点和引导,对他们的思维结果有切中肯綮的梳理与评点。

(三)明确目标,精心设计。

老师们不但要注重情境的设计,还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只有生动、逼真的极富感染力的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四)优化结构,创新教法。

1.在上每一节语文课前,利用2-5分钟的时间安排1-2名学生上台进行说话训练。按照让我说—该我说—我要说“三部曲”进行。

2.让阅读教学园地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肥沃土壤。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二,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聆听教师的讲解、朗读或者同学朗读之后,按要求进行说的活动,或者在聆听、观看有关课文之后进行口头的评述。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通过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应对能力,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培养学生用词用语的能力。

(五)注重互动,及时评价。

加强评价,建立多边信息交流网,是促进互动的有效手段。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时往往是个别或少数人的发言,是点上的活动,为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每人说完,都要进行一定的评价。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其次,扩展评价的范围,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最后,及时反馈评价的信息。

我们知道,“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因此,口语交际中的倾听、表达和应对,只有通过双方或多方互动的方式才能实现,这是不同于以往听或说训练的一个显著特征。口语交际课上的互动方式应力求多层次,例如:

师生互动。它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决不能以自己的权威抑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思想的火花,也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指导和示范的方式强加给学生。

生生互动。它是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沟通的方式,在编排组合时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合理搭配。

群体互动。这是小组与小组之间或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方式。当然教师在其中要做好协调、指导工作,以利交流朝着既定方向发展。

(六)创造环境,鼓励锻炼。

创造大语文环境,指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学习口语交际,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做法是:

1.取得各方面力量的广泛配合。比如,其他各科教师、学生家长、校外辅导员等。向他们宣传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意义,宣传学生口语交际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争取他们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提供口语交际锻炼机会。

2.因材施教做好口语交际实践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指导他们分别有目的、有重点地参加不同话题的口语交际实践锻炼,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3.精心策划,具体组织一些课外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话题,创造性使用教材,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活动给学生增添交际实践的机会。如自编课本剧表演。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按兴趣分组,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尝试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把生活情景搬上“舞台”。从中体会不同的场合、角色及其语调,体会朗读与口语的不同,最后让各组评议自己的成果“演员们”精心的准备过程,演出和同学们的评议过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体验与提高的过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晏子使楚》《皇帝的新装》等课文是课本剧表演的好素材。此外,辩论会、演讲会、每学期初的班干部竞选演讲,社会调查、情境模拟对话等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形式。

4.学校开通校园广播站,经常播放一些美文、相声、小品的录音,或播送校园新闻、优秀习作等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总之,口语交际训练是一种全新的课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口语交际能力要在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前的有意识训练,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互动,课外的实践活动,持之以恒才能提高,并非一蹴而就。

当然,口语交际课教学的方法途径肯定有多种多样,我在这里仅仅总结了我的一些做法,今后还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总结以便能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戴永寿,主编.语文教学的原理与艺术[M].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8,第1版.

[2]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9,第1版.

[3]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7,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