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31: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首先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其概念、原理、参与者和运作流程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深入探讨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主要阐述了次贷危机产生的相关机制、发展历程和内在原因。然后讨论我国在次贷危机背景下继续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潜在风险,并利用credit poirtfolio view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借鉴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今后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并规避危机的相关建议和策略。
一. 绪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基本框架与思路
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述
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2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三. 美国次贷危机的历程与成因
1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相关机制
2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
3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
四.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及风险
1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状况
2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
3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研究
五.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策略
1加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3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
4建立完善的证券定价机制
5扩大投资者范围
关键词:通货膨胀 美国次贷危机 全球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044-02
通货膨胀是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健康、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是一个经济体的决策者选择宏观政策的依据,对它的不同认识导致决策者采用不同的经济调控政策,将直接影响经济体实际的产出、消费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2007年爆发并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联储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对通货膨胀有个准确的认识。
一、通货膨胀的本质
在现代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因货币供应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了能够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加速度,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通货膨胀的本质是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即如果没有发生物价上涨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通常把通货膨胀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划上等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上述这种对通货膨胀的认识是否正确呢?通货膨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追逐商品的货币量、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对通货膨胀进行重新认识,进而揭示出通货膨胀的本质。
1.货币供应量与追逐商品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政府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利率及汇率政策等来调节货币供应的数量,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金融体系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进行统计监测。追逐商品的货币量是指货币供应量中实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数量,它受到通货膨胀预期、消费习惯、商品的供应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指标。
2.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上涨。各国中央银行通过对狭义货币量M1、广义货币量M2等指标的统计来监测货币供应量的大小。物价上涨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在内的总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主要通过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CPI)来反映。是否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加速度就必定引起物价上涨呢?笔者收集了从1970年金汇兑本位制崩溃后至2009年止的美国广义货币M2的历年增长率、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历年增长率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历年增长率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广义货币M2的历年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历年增长率之差,与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历年增长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尤其是2005年至2009年美国广义货币M2的增长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然而消费物价指数CPI却基本保持不变。有学者对我国1991年至2002年的通货膨胀的变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动进行分析,也同样得出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没有长期稳定关系的结论。同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发生在美国比发生在中国对物价的影响要大,因为中国的储蓄率比美国大的多。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上涨的决定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也就是当商品的有效需求大于商品的有效供给时物价就会上涨,即决定物价上涨的因素是追逐商品的货币量,而不是货币供应量。
3.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根据传统的认识,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是一个价格总水平持续、普遍上升的过程,即如果没有出现物价上涨,就不存在通货膨胀,然而,物价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后果之一。首先,通货膨胀的发生不一定必将导致物价上涨的结果,也可能导致资产泡沫、经济过热或消费过热等,过多的货币流入资产品市场将导致资产泡沫,流入生产领域将导致经济过热,流入消费领域将导致消费过热。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不仅受到本国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经济因素的影响,2010年4月到海南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就曾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有助于美方保持低通胀率、扩大消费者选择,对美国也十分有利。”再次,我们把台风定义为热带、亚热带海区发生的热带气旋,而不能把台风定义热带、亚热带海区发生的大风、暴雨和巨大财产损失,同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而要从通货膨胀的本质出发来给通货膨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还通货膨胀的本来面目。
在现代经济学中,当CPI
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次贷危机的开始;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倒闭,2008年9月“两房”被国有化,美林证券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2009年6月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至此,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为金融风暴,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席卷了整个世界,而且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使得美联储和各国的央行纷纷采取措施,以应对前所未有的危机。那么,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危机能否避免呢?
次级按揭贷款是指面向那些信用低、没有固定收入证明的客户发放的一种贷款,比标准抵押贷款的贷款利率相应要高很多。那么,贷款机构为什么会向这些信用记录不好或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发放抵押贷款呢?首先,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房价的高速增长,虽然按揭人的实际收入不足于支付房价和按揭利息,但可以用抵押的房屋的增值来补足。次级按揭贷款平衡公式为:
房屋买价+按揭利息=按揭人的实际收入+房屋的增值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在房价不断高速增涨的状态下是可以保持收支平衡的,但是一个经济体就似一个有机体,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同步发展。如果某一组成部分脱离整体而单独快速发展,若是发生在动物体内那就是癌症,若是发生在经济体内那就是泡沫,显然是不可持续的。美国2000年至2005年平均GDP增长率为2.5%、CPI为2.7%、全国房价指数增长率为11.4%,房价指数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4.6倍、是CPI的4.2倍,可见美国2000年至2005年房价的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2006年美国房价开始下跌,次级按揭贷款公式失去了平衡,因此,美国次贷危机在2007年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既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房价的高速增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美国2000年至2005年的房价高速增长呢?
三、美国次贷危机与通货膨胀
2000年美国因网络泡沫破裂而出现经济衰退,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美联储选择了连续降低利率,2001年―2003年连续13次降息,使利率从6.5%降至1%,,同时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也迅速膨胀,美国2001年至2003年广义货币M2平均增长率为10.7%。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刺激投资,经济随后繁荣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更多地贷款买房和负债消费。由于房地产市场上的优质按揭贷款已经饱和,所以次级按揭贷款开始逐渐扩张,2001年美国次级按揭贷款总规模占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比率为5.6%,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20%。正是由于美国长期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美国长期养成的超前消费的习惯,创造了追逐房屋的货币量的不断增长,进而导致了美国2000年至2005年的房价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公开撰文批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他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与格林斯潘在任时推行的政策有关。《福布斯》杂志总裁就直截了当地说,“美联储是制造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被媒体业界看作是“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的格林斯潘为何会采取如此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呢?
首先,美联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和促进就业,然而由于传统的对通货膨胀的错误认识也是造成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能够及时退出的原因之一。1987年8月,61岁的格林斯潘成为第13任联储主席,继续高举前任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大旗,致力于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良好环境。普遍认为格林斯潘真的是做到了,除了1990―1991年和2000―2001年两次轻微的经济衰退外,美国经济近20年来享受了稳定而持续地增长和低通货膨胀。格林斯潘从1987年至2006年长达19年的任期内,美国消费物价指数(CPI)只有1990年超过5%,CPI增长率从其接任时的4%降至3%,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增长率更是下降了一半。从2001年至2006年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期间,美国平均GDP增长率为2.4%、CPI为2.7% ,按照传统的观念CPI
就像我们不能把现代的马路定义为供马驰行的大路一样,通货膨胀也同样存在重新认识的问题,传统的对通货膨胀的错误认识是造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通货膨胀应该是指用于追逐商品的货币量不断增长的现象。我们只有对通货膨胀的本质有了与时俱进的客观真实的认识,建立起合理的通货膨胀监控体系,才能及时准确地调整有关经济政策,才能及时制止下一个经济泡沫的产生,才能让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G・阿克利.宏观经济理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庞皓,黎实.社会资金总量分析[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4.巴曙松.次贷危机暴露美经济结构性问题[N].上海:第一财经日报, 2007
关键词:形成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互联网技术及其他新兴产物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了。在此一个大的背景下,美国经历其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进一步巩固了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但是在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到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以及恐怖事件袭击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全面萎靡的漩涡之中,市场经济一片萧条。随即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及经济措施救市,银行大幅度降低存息率以及调整基准利率等。国家的强力介入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美国经济开始趋于稳定,房地产行业一片繁荣。然而,从 2004 年开始,美国政府突然调整经济政策,短时间内大额度提高了银行存息利率。这一松一紧的政策对经营房地产借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再加上一些投资机构的盲目介入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局势。先是美国本土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紧接着北美、欧洲、亚洲的各国也受到牵连,一场新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本文将在此大背景下对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作出讨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
1.相关国家政府机构没有履行好其职责,对市场经济的控制力度不够。20年代末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金融行业一片繁荣。在这个大背景下,不断有新的金融辅助工具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这些金融工具就像一个无线的巨大网络把各种金融机构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各行业的划定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这势必增加相关机构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难度。无法及时对各类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缺乏了政府机构的监管以及政策指引,无形中扩大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市场风险。因而相关国家政府机构没有履行好其职责,对市场经济的控制力度不够,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成了这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客观原因。从以前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国政府在对市场经济的掌控力度不够,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有效引导。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存在重大缺陷。自上世纪90年末,美国的市场经济就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高速发展、各金融行业之间密切关联。但由于美国政府对金融行业是实行的各类型行业分开监督管理的政策。而负责监督管理的各个政府机构基本都是各自执行,行业监管之间配合力度不够,致使在对金融行业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许多漏洞。对不断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管理不够重视,而且在监管过程中,没有及时丰富监督管理标准与准则,造成监督管理标准过于单一。
2.消费观念问题。在美国,政府是大力提倡民众合理消费的,但由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越来越追求生活享受,过度消费现象日益严重。但由于民众的收入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其消费需求,只能通过抵押房屋建筑及其他物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随着时间推移,需求越来越多,而原有的债务在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的基础上不断添增其他新的债务,再加上美国政府对这种现象没有进行有效的节制,而是通过不断对外向其他国家出售债券,获取大量外贷以满足其国民不断增长的日益消费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外发行的外债越来越多,同时国家购买能力与支付水平已经不能持平,造成国家信用不断下降,加快了这场次贷危机的爆发。
3.不合理的货币体制。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的国际货币体制。开始之初,由于有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这套货币体制在帮助欧洲各国经济复苏以及稳定全球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稳定和多元化发展以及美国经济的衰退,这套体制本身暴露出诸多弊端,也越来越不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当前的货币体制制约了全球经济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由小部分发达国家影响着全球经济走向的局面,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造成了全球经济严重不平衡的现象。而那“一小部分国家”多为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现有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存在很大的缺陷,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就是其中一点。在这种背景下,就很容易产生因部分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产生经济危机从而引起区部地区的金融危机进而波及到全球,形成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的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总的来说,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是这次次贷危机发生的客观原因之一,而造成这种全球经济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制。
4.其他原因。这次因次贷危机而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各国经济都产生巨大了冲击,尤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受影响最大。而次贷危机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政府没有通过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的引导,加剧了本国市场经济发展不稳定性,留下经济隐患。加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应用,虚体经济迅速发展膨胀,形成经济泡沫,大大加剧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
二、影响
次贷危机是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它对国家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经营的影响上。次贷危机对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它打乱了原有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金融行业的混乱,银行倒闭,各投资借贷机构提高投资标准,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纷纷破产,国家外贸和以及出口也是大受打击。市场经济一片萧条,国家经济陷入萎靡状态。与此同时,因为经济问题所衍生出了的其他问题同样可怕,比如就业问题,由于企业大量倒闭,出现了大量人员失业的现象,市场经济不景气,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这些人员便没有经济来源,迫于生活压力,势必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社会治安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三、总结
综上所述,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国家应加大对市场经济的掌控力度,相关政府机构做好对金融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各政府机构之间密切配合,做好金融行业的监管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正确引导民众的消费观念,鼓励合理消费,杜绝过度消费。
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由于信用要求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加之优质和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以及以MBS、ABS等为基础发行的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专业给投资者。同时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因贷款占用的资金得到回收,使得放贷规模继续扩大。
二、危机产生的原因
自从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房价持续上涨。在房地产业繁荣的现象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觉得,收不回的贷款反正有房子做抵押,而房价还在涨,所以还会赚;而且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些贷款被打包债券化出售给了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被转移出去了。但从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持续加息,房地产业开始趋冷,一些借款买房人不能按期还贷而违约,违约率的上升导致一些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如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出现亏损以至破产。同时,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也随之变成了垃圾债券,它的价格下跌引起了投资于此机构出现财务困难。投资者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纷纷要求赎回投资,造成基金公司流动性困难,不得不暂停赎回,这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不肯拆出资金。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从银行和债券市场都无法融到资金,次级债危机就演变为流动性危机,引起了造成美国和全球主要股市下跌。
探究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美联储的低利率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连续13次降息,低利率的政策极大的促进了美国房地产也的发展,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伏笔。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又先后17加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次贷危机从而发生。
2.放贷机构和投资者“见利忘险”,忽视风险管理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比一般贷款利率高2%~3%,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放贷部门以及次级债投资者们“见利忘险”,大量发放次级贷款,大量持有次级债。当危机发生时,难免遭受巨额损失甚至破产。
3.贷款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引起风险的传递和扩大
通过贷款证券化,放贷部门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同时回收的资金继续用于放贷,使得放贷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创造了大量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衍生产品以及以这些衍生产品为基础的“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渗透到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风险也得以传递和扩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异动将引起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
4.信用评级机构严重失职
在这次危机中,标准普尔、穆迪等信用评级公司从一开始就认定次级抵押债券和普通抵押债券同等风险,并给予最高的信用评级。投资者出于对这些机构评级的信赖,放心的大量购买了此类债券。但当次贷危机开始显现时,2007年7月,这些评级机构又将几乎所有次级抵押债券的信用等级调低。这样的行为,直接引起了市场的极度恐慌,导致了全球性的流动性不足。
三、引发的思考
尽管美国的次贷危机在欧美各国央行联合救市的措施下得到了缓解,但这次危机对美国以及全球经济造成的严重的冲击,教训是深刻的,值得我们的深入思考。
在中国,住房按揭贷款一直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优质资产”,在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这种“优质资产”的背后的风险是巨大的:这几年,银行为了发放更多的贷款,放松了对贷款人的审查,凡是个人要申请住房按揭贷款的,没有谁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贷款人基本上没有信用等级之分;同时,不少人甚至利用假信用,大量的从银行骗贷用于炒作房地产。而且,这些不良信用贷款的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一旦风险爆发,会对银行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与危机爆发前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有一些相似特征:房价快速上涨、进入加息周期、流动性过剩等。而随着央行多次提高存贷款的利率,贷款人的偿付压力增大了,他们也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偿付现金支出的变化,风险正在逐渐积累。
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后,该是时候全面检讨中国住房按揭贷款了。为了避免类似危机在我国上演,我想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1.培养风险意识,强化银行风险管理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见利忘险”,为了追逐利润大量放贷,由于房价的持续上升而忽视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入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过度依赖于第二还款来源,导致风险越积越高,最终引发了巨大的危机。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吸取这次危机的教训,重视防范和管理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
2.加强金融监管
由于商业银行的本质上是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法人,在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受到住房抵押贷款高收益的吸引,银行有放松贷款人申请标准以扩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的冲动。金融监管部门尤其是银监会有必要进一步规范银行的贷款操作行为,并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和预警体系。
3.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美国次级贷款主要是为了解决低收入人群和少数族裔的住房问题,但其经济支付能力低又限制他们的还款能力,也容易造成违约现象的大量出现。在这次危机后,当银行房贷收紧时,又会导致部分中低收入者买房困难。因此,政府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人人享有适当住房——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买房(如廉租房也是一种办法),把没有支付能力的中低收入者推向购房市场,拔苗助长只能事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汪利娜.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警示.财经科学,2007,10.
[2]冯科.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反思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南方金融,2007,(9).
关键词 次贷危机;美联储;货币调控;“9.11”;纳斯达克泡沫;信贷;金融危机
引言
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标志着次贷危机的正式爆发。当天,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狂跌了242.66点。危机在2007年8月上旬达到,迫使欧洲央行、美联储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央行针对1.3万亿美元次级贷发行量余额先后注入1万多亿美元资金以挽救金融市场。到目前为止,次贷危机还尚未见底,相反,由次贷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有进一步向金融市场蔓延、向实体经济辐射的趋势。
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去年爆发的美国的次贷危机看似偶然,但若注意观察,便会发现存在这一系列的现象孕育着这次危机爆发的必然性。经分析总结,笔者将本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结为一下几个方面:①贷款机构之间盲目降低贷款条件,恶性竞争,埋下了危机的种子;②房地产市场膨胀过后持续降温,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新的融资;(这是本次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③持续不断的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④高风险房贷产品创新对房贷市场泡沫形成推波助澜;⑤次级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转让过程中风险并未完全转移,利益相关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二、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受过多次的重创。在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和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华尔街催生了信贷泡沫。这一次的冲击对美国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增长明显减速;②资本市场严重受挫;③失业率上升;④消费、房地产、信贷萎缩难以摆脱恶性循环;⑤实体经济基本面恶化,支持“已经衰退”论。
三、合理的货币调控的重要性
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美联储短期内不稳定的货币政策。回顾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市场科技股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997年至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均超过了4%。与此同时,高科技泡沫充斥华尔街。当2000年科技股的泡沫破裂时,美国经济随之走入低迷。2001年,美国经济明显放缓,全年增长率仅为1.2%。对一个经济体而言,在泡沫后进行调整并经历一段时间的低增长,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但是“9.11”事件发生后,美联储因担心市场更进一步恶化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引发衰退,便放弃了联邦基准利率的历史中轴4%-8%,仅用不到3年的时间将其降至45年的低点--1%,这无疑使得华尔街的从业者们可以利用极低的利率借款来购买高回报率的高风险资产。高风险资产的需求上升,使得金融市场上的每一种金融资产的风险溢价均被压低。因此,石油和房地产市场均产生了资产通胀,从而造成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虚假繁荣。它一方面减少了居民的储蓄,加剧了美元的贬值,为次贷危机的酝酿提供了温床。
当美联储发现资产市场的泡沫现象后,在2005年至2006年间进行反向操作,通过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迅速抬高至5.25%。这使得资本借贷成本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并提高了市场对各种金融资产回报率的预期。但此时,由于前期的资产通胀,已使得高风险金融资产市场的平均夏普比率(即投资回报与多承担风险的比例)维持在低水平,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链条的传导机制最终导致了次贷问题暴露,市场信心极度丧失,进一步加剧了次贷危机的蔓延。
由此我们发现,上世纪20-30年代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所倡导的,以控制货币流通量来调控经济的手段,不应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变动有一定的合理内核。由于货币政策效果的时间滞后性,稳中有变的货币政策才能够达到减小经济的波动幅度,防止经济过热和过冷的急速转变,同时增强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一个国家资本市场健康和谐地长期发展。
四、各经济学人谈次贷
1.格林斯潘: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市场恶化问题可能扩散到其他经济领域。[1]
这一预言目前已经是真实的存在了。美国的这一场次贷危机严重的影响到了其他国家,甚至是全球的经济,并有可能进一步的恶化发展。
2.本・拉托:由于美国的金融市场基本面仍然向好,足以消化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起的动荡。加之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故近期各国股市的全面下滑应不会持续很久。[2]
这一说法由目前来看,似乎已经无法成立了。目前全球经济受美国次贷影响,都有下滑的趋势。以中国为例,中国股市现状便是不容乐观的,至今还没有复原的迹象。
3.黄益平:美国次级房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但也并不是一个大得不得了的问题。[3]
美国次级房贷问题目前仍然在演变的过程中,因此还无法判定市场会在什么时间、什么水平探底。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重视基本面的状况。
4.左小蕾:美联储高调出手向市场投放货币的做法,是否能挽救危机还有许多质疑,而且炒作带来的虚拟效应肯定是短暂的。[4]
这一说法较具有预见性和保守性,就目前来看,该说法是可信的。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一波接着一波,道琼斯指数不断大起大落,引发全球市场的一轮一轮大幅波动。美联储一再的降低利率,向市场投放货币,已导致目前美元的相对高度贬值,但危机却仍然存在。
5.谢国忠:2008年,美国经济可能会经历一场衰退。而且,为了消除科技股泡沫和信贷泡沫所累积的过剩,美国经济在未来五年内可能都会面临缓慢增长。整个世界必须为此做好准备。[5]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经确定无疑,惟一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
五、借鉴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美国发生的住房金融危机应该让中国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因此,中国应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改变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凭贷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做法,从而提高个人房屋信贷资产质量,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监管,减少各种恶意欺诈行为,防止风险贷款产生。此外,还有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要从根本上保障基本资产的质量;严格控制杠杆率(负债率);加强对评级机构及中介机构的管理;控制各个环节的道德风险。
只有正确贯彻和落实以上各方面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中国免于重蹈覆辙,防止类似的危机再度发生。
参考文献
[1]格林斯潘(美联储前主席)----《次级房贷市场恶化影响将扩大》;2007.03;证券时报.
[2]本・拉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美金融市场可消化次贷危机》;2007.07;第一财经日报.
[3]黄益平(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次级房贷洗礼下的亚洲经济》;2007,08;《财经》.
[4]左小蕾(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美高调救助次级债危机的背后》;2007.08;中国证券报.
[5]谢国忠(《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信贷泡沫破灭 准备美国衰退》;2007.08;《财经》
其他参考文献
[6]组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内在机理、原因及其影响》;2008.04
[7]杨弘炜 郄永忠---《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与机遇》;2008.04
[8]佚名---《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次贷危机 经济法 政府干预 正当性 启示
前言
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发后,先是蔓延至整个金融行业,而后波及到实体经济,成为真正意义的经济危机。作为进入21世纪后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给世人留下的教训极为深刻。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是应对次贷危机,避免危机影响扩大的有力武器。本文是在经济法的语境下论述次贷危机中的众多干预措施,经济法语境下的国家干预应该包括国家立法干预,行政干预或政府干预,司法干预,其中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核心是行政机关的干预,本文也将以行政干预为重点进行分析。
一、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对于次贷危机的原因,经济学界内部百家争鸣,其中主流观点认为本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政府监管的缺失、金融机构过度的金融创新以及次贷市场的不规范,上述的观点如果从经济法角度去总结,那么导致本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就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1、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典型的市场失灵的表现
在市场经济产生以来的几百年里,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这对范畴之间的矛盾与对立逐步尖锐。本次次贷危机就是市场经济中个人主义极度膨胀的结果,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金融贷款机构、借款人、中介机构和评级机构,通过对这些市场参与者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参与者都存在着忽视社会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行为。首先金融机构的高管作为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专家,在进行每次金融创新时都会很清楚开发出的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面对次级抵押贷款带来的高额利润,贪婪使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高管们毫无顾忌地大肆进行金融创新和转嫁风险,同时为了掩盖风险,创新出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其次次级抵押贷款创设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广大低收入人群住房梦,但是面对房价持续上涨,经济形势良好的大背景,有人看到了炒房能够带来的暴利,同时由于级抵押贷款门槛低,并且审查松懈,所以期望通过炒房牟利的人涌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使次贷规模持续扩大。最后,次贷市场中的中介人和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行为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中介商为了帮助借款人通过贷款审查,顺利拿到贷款,采取各种非正当手段蒙骗借款机构,例如使用虚假的收入证明和纳税证明以及贿赂贷款审查员等,这些不正当行为导致贷款机构将钱贷给不符合标准的借款人,增加了贷款机构的不良资产和坏账死账,提升了贷款机构的运营风险;评级机构作为谋利的法人,为了得到报酬也采取迎合需要评级的客户的做法,擅自提升贷款的信用等级。通过对本次次贷危机原因的分析,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利益,金融机构的高管、中介入,评级机构,借款人都把社会公共利益,经济安全抛到九霄云外。
此外次贷市场参与者面对利益的种种盲目参与行为、盲目投资以及盲目投机行为无疑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的表现。
2、政府失灵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又一主因
不仅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在干预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也存在着失灵,并且政府失灵通常出现在政府试图矫正市场失灵的过程中。政府失灵的影响与市场失灵的影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詹姆斯·布坎南在《自由、市场与国家》中就指出:政府的缺陷至少与市场一样严重。政府失灵包括政府干预不到位,政府干预错位以及政府干预不起作用,其中政府干预不到位和政府干预错位在本次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次贷危机中政府干预不到位是导致次贷市场陷入混乱的主要原因。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号经济强国,现代经济发展已有几百年历史,经济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但是为什么还会爆发如此严重的金融信贷危机?比较有力的解释就是政府在市场恶化的过程中放任市场自身调节,政府干预没有到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坚持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美国遭受重创,从此各国开始注重强调政府干预。直至上世纪70年代“父爱”般的政府干预使美国出现滞胀,此时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得以席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新自由主义的泛滥是美国政府干预不到位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坚持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政府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放任市场自由发展,对于市场中的种种过度冒险行为坐视不管,放任金融机构大肆进行金融创新。同时对于一些金融机构过高的杠杆率也置之不理。
转贴于
二、次贷危机中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分析
1、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折射出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
前文已经论述过,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两大主因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经济法的产生即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一种方式。因为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的法律,对于帮助市场平稳发展有着别的政府干预措施不能替代的作用。经济法的这种作用在此次危机中得到了突出反映,只不过是一种反面折射。上述的种种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法都能通过制定具体的规则予以限制。首先政府为了控制金融领域的风险,不仅持续监控本国金融企业的经营运作,而且还制定一定的金融法律法规,为金融企业划定经营运作方面的底线。其次法律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表现,通过颁布法律可以向民众传达一定的社会理念,针对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和个人主义,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法律宣传社会本位的理念,同时通过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存在严重影响的投机行为的惩罚,使民众间接被灌输社会本位理念。
2、从次贷危机中经济法干预的成效看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
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对本国的经济运行模式进行过反思,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能保证经济长期健康平稳发展,而是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预,怎样才能在经济不出现大动荡的情况下实现市场和政府干预的均衡?经济法干预措施则是一剂良药,利用经济法律不仅可以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利,也可以为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划定一定范围,规定市场经济基础地位的同时,也赋予政府一定的干预经济的权力。总之,无论是专注于长远发展的经济法还是力图减小损失的经济法,在帮助各国走出危机阴影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各国经济开始回暖,提前复苏的迹象的出现,就是这些经济法干预措施有效性的最有力的证明。
三、应对危机的经济法干预措施建议
1、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的监管
审慎经营是使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降低因为企业自身因素而产生的风险的重要经营准则。审慎经营规则侧重于通过金融企业自身的行为去降低企业营运所面临的风险。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金融领域的规则相当完善,政府和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备,但最终还是因为金融企业没有很好地执行审慎经营规则而导致危机的发生,这说明要使审慎经营规则得到彻底地执行就需要实行内外联合。不仅需要各个金融企业有着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系统的审慎经营执行框架,还需要政府对金融企业的审慎经营进行有力监管,对金融企业的业绩、各项指标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有违背审慎经营规则行为的企业,责令其整改,或者进行罚款,严重者追究企业法定人及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我国政府历来对审慎经营规则给与高度重视,但也不排除会存在少数金融机构面对当前类似于美国危机爆发前的经济形势而采取冒险行动,发放规模过大的房屋贷款,降低贷款审查标准等。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应该提高警惕,积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进一步加强贯彻执行审慎经营规则,引导我国金融企业走上合理合法经营的道路。
2、弘扬“社会利益本位”理念,建立相应机制抑制“个人主义”的膨胀
市场经济奉行“自由放任”的理念,因而西方政府很少干预个人市场行为,但是发展到极端就是个人为了一己利益去损害社会利益。次贷危机的爆发使我们不得不提高对个人主义膨胀的警惕。个人主义膨胀涉及到道德、人性等深层次领域,要想从这些角度出发去根治个人主义膨胀,一是时间周期长,二是很难针对问题选择正确的措施,而且如果措施不恰当,影响的范围会相当广泛。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政府首先应当通过法律法规为个人主义行为规定一条底线,划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界限。其次,笔者认为应该继续弘扬“社会本位”理念,加大“社会本位”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强民众有关“社会本位”理念的教育,使民众真正领会“社会本位”理念的含义,最后政府应当建立遏制个人主义膨胀的有效机制,对实施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在这方面,我国还落后于美国,美国在危机爆发后,先是全力挽救经济,待经济发展逐渐平稳以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问责行动,调查部门陆续对一些在危机中存在违规行为的金融业者和政府官员进行质询,并且在认定有罪后,对他们实施罚款,甚至监禁,中国在维护社会利益方面做得还不够。“公益诉讼”制度作为能够维护社会利益的有效武器之一,已经引起了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检察机关)、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者不特定的他人利益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活动。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将会为维护社会利益提供诉讼程序的制度保障,使社会利益的维护逐渐成为一种公民权利,一种政府责任。通过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向民众宣传“公益诉讼”理念的同时,可以将市场中的众多企业和参与者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他们变得谨真,不再轻易冒险。
3、次贷危机再次证明经济运行模式不能走极端
历史已经对经济运行应该采取市场运行与政府干预均衡的模式有过多次证明:苏联的计划经济致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人民生活陷入窘境;美国长期的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传统使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其中以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最为严重;2007年初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是美国政府在新自由主义浪潮的影响下重拾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因为危机爆发前,政府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违规违约行为不断,市场秩序持续混乱,市场风险不断累积,进而因为外部经济的小小波动使得市场问题暴露,整个市场崩溃,所以此次次贷危机是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极端性、错误性的又一次证明。
[参考文献]
[1]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董成惠:探析金融危机下经济法国家干预的本质[J],经济法年会资料,2009
[3]李昌麒:经济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7
论文从对次贷危机的认识及其在实际企业改革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首先论述了应用分析次贷危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其次从危机的发展史、功能、特点等方面对经济调整做了详细的介绍。论文以次贷危机对中国各企业的影响为例,论述了其在中国企业发展与调整其战略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分析次贷危机理论之后,中国如何调整整体经济策略,尽快实现经济复苏。
关键字:次贷危机利率调险防范
一、次贷危机产生原因
次贷危机,全称次级房贷危机(SubprimeLendingCrisis),是指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以及短期利率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大幅上升。同时,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二、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我国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
受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当放缓。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必然也将影响到中国贸易。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我国出口增速就会放缓6%。因此,从理论上看,次贷危机将对我国出口商品产生不利影响。但对不同出口商品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例如,虽然有次贷危机,拖累了需求,但对美国人的日常消费影响有限。尤其是中国商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这些商品物美价廉。在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可能有更多的美国人选择中国商品以替代别国的高档高价商品。正如2000年美国经济衰退时,不仅没有影响中国商品出口,反而价廉物美的商品大受欢迎,中国对美出口有增无减。
2.会加剧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强,中国金融市场业务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次贷危机使美元疲软态势加剧,美元持续贬值,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统计,到2008年3月4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已达到7.1175元兑1美元,较2007年7月底的7.5737元兑1美元升值超过了6%。人民币升值虽然使得我国微观主体购买力提高,但确阻碍了出口的发展。由于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我国出口的下降。上海美国商会和美国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联合调查报告认为,半数以上的在华外国厂商都认为,我国正在失去对越南和印度等其他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优势,而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产品成本增加是主要原因。
(二)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
根据通常的情况,一个家庭最大的支出是购房和教育投入。后者相对来说比较固定,而前者则受政策以及市场的影响较大。一旦还款额度增大,那家庭日常开销的预算就会削减。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统计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2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85.55亿美元,是自2007年10月以来连续第五个月下降。在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同时,这场来自美国的“流感”已经让不少中小企业出现了“感冒”的症状。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几乎席卷全球,从金融机构到实体经济,动荡的环境让市场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与美国关系甚密的欧洲,一段时间以来也遭受着经济损伤及通货膨胀高企的双重压力,而其中同样金融机构云集的英国备受市场关注。
最新数据显示,英国7月制造业活动萎缩,经济下滑趋势加剧;另一方面,英国6月通胀水平创16年最高,且有继续上升之势。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对英投资中国区主管万博文(BobManning)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英国经济会比其他欧洲国家恢复得更快,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正在给中国企业创造更多机会。
然而世界能不能离开“中国制造”呢?答案是否定的。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里,作者萨拉向我们展示了在这场冒险中,她不得不让儿子穿68美元的“意大利”鞋;为该选人道的“中国制”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制”捕鼠器而挣扎。显然,在日常消费品的选择上,价廉物美是所有人的选择。而中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中,绝大多数正是玩具、服装和日用品等产品。也就是说,这场次贷危机尽管让美国消费者花钱更谨慎了,但对于“中国制造”的产品而言,反而可能是一个新的机遇。
三、次贷危机下的经济政策调整
(一)汇率机制的调整
从导火索看,现在美国的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的下滑,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90~1991的调整以及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的结合版。考察美国的100年来的房价波动,扣除物价的影响,在9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房价几乎就是一道直线,只是到近7-8年才开始大幅上涨,因此这一次的房地产的泡沫在历史上都是比较大的,经济的调整程度也必然更为剧烈。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持续衰退,美国政府继续采取大量发行美元的政策来刺激经济,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存的主要盯住美元的、实行管制的汇率体系会可能会面临空前的压力,正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在70年代出现崩溃那样,都是由于美国的双赤字、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如果汇率制度发生重大改变,美元无法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因为虽然美元是全球货币,但美联储还是一个地区央行,它不承担全球化的责任,这就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更大的动荡。为此,人民币汇率机制应当更为灵活,降低与美元的直接关联,同时注重美元可能出现的贬值趋势及其对港币等汇率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对中国金融市场而言,尽管几大商业银行都参与了对“两房”和雷曼兄弟相关债券的投资,但由于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购买的美国次级债券总量不多,短期内次贷危机造成的直接冲击较小。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深刻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房地产市场稳定下来、进而使得美国金融体系稳定下来之前,都可能会难以持续。因此,中国经济应当做好美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低迷不振的准备和预案,积极寻求内需等新的增长点。美国和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对于东部沿海出口导向型的地区来说,国外需求的下降将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据花旗银行测算,美国经济放缓1%,我国经济增长将放缓1.3%,如果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进行调整。从内部来看,受国内成品油、电力及初级能源价格的价格扭曲、工资上涨、高位运行的PPI和CPI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内在压力。如何应对次贷危机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压力,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成功转型,内需的启动等将成为关键因素。
四、结论
从已经发生的情况可以看出,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世界的金融、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也已经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正如经济学家樊纲近日在博鳌论坛上所指出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对中国外贸和资金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目前缺少严密经验分析的必要数据,但通过观察和应用简单数据直接判断,我们认为,一年来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实际影响要比当初预测的要严重得多。到目前为止,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后续影响才刚刚开始,具体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但有两点可以明确:一方面要防患于未然,重视和观察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和世界金融经济波动的扩散的方向、范围和程度,以及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影响的可能途径及其后果,提前做好前瞻性的应急准备,把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对过去分析、预测和政策等各方面的回顾、总结,分析和查找过去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1]FranklinAllen.InternationalFinancialcrisis[J].Houghton:Mifflincompany,2007:46--52
[2]Jim.TheStudyofSino-AmericanRelation[M].NewYork,Addison-Wwsley,2005.
[3]陈雨露.国际金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13-318
【关键词】 次贷危机;成因;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为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美国银行把能够按时付款的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定为优级,把那些不能按时付款的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定为次级。近年来,次贷危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给全球金融和经济带来损失的规模和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至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同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也造成巨大的冲击,至今仍呈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与发展、危害
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利率的连续上升和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美联储在2004年6月30日至2006年6月30日两年内连续17次加息,把利息率由1.25%提升到5.25%;从2006年第二季度起房地产市场开始持续降温,房地产业也大量裁员,两方的结果必然导致那些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即次级抵押贷款人)还款压力增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抵押贷款公司和银行资金回笼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这种现象持续的结果是从2007年4月开始,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为标志的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年月美国抵押贷款公司十强之一的“美国房屋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美国两大住宅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Fannie Mae)与房地美(Freddie Mac)宣布正式破产;2008年10月,以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大本营投资集团(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LLC)为标志的多家对冲基金破产或面临破产;2007年10月4日至2008年10月26日包括华盛顿互惠银行和阿尔法银行在内的16家银行宣布倒闭。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为严重的下跌走势,2008年1月中旬披露的数据显示,花旗、美林和美国银行这几家大牌金融机构,2007年第四季度出现高达350亿美元的资产减值,由此触发全球股市地震,造成20年来最严重的股灾,以至有的国家濒临破产(如巴基斯坦,冰岛),引起全球金融动荡。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正在破灭的房地产泡沫使美国经济在8月份信贷市场出现动荡之前就已经变得比较脆弱,信贷困境使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并由此拖累其它产业。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如果美国经济发生严重问题,世界各国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虽然也对股市采取了大规模救助行动,但是欧洲央行的救市行动规模比美联储要大得多,美联储到去年为止大约对股市投入了1400亿美元,欧洲前一阶段则投入了近3000亿欧元,这说明欧洲人所持有的美国次贷数额可能最多。初步统计表明,目前停留在美国的国际资本约有9万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外汇储备约4万亿美元中约有3万亿是美元形态,是投放在了美国,但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买美国的国债和政府机构债,在余下的6万亿美元中,日本可能持有2万亿美元的美国金融资产,还有4万亿美元可能就是为欧洲人所持有。由于欧洲人所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是最多的,其所持有的美国次贷就可能是最多的。美国的次贷风波,就会通过与世界各经济体的金融联系通道,向全世界扩散,由此世界各国将遭受次贷危机的不同损失。
二、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投资银行的恶性竞争使危机得以开始孕育
在次贷资产证券化个过程中,投资银行直接购买次级按揭贷款、ABS资产、CDO资产,然后设立特别法律实体SPV,通过SPV实现风险隔离;其次对资产池进行设计,评估资产池质量,构建金融产品,通过信用评级机构获得信用评级;最后确定不同等级次级债产品的利率,并销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由此形成完整的次贷产品市场。投资银行是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动者,其角色包括次贷证券的构建、承销和做市、直接投资、杠杆融资等多种重要角色,在次贷资产多次证券化过程中,投资银行始终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投资银行之所以不遗余力的推动次贷资产证券化,根源就在于其利益诉求。
首先,从收入来源来分析投资银行的利益诉求
投资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大块:一块是承销发行次级债所取得的佣金;一块来源于投资银行固定收益部门次级债投资;一块是投资银行旗下的对冲基金通过高财务杠杆操作大比例投资于次级债,进一步获取收益。三块收入相关是度如此之高,以至于达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这表明,如果要取得收益最大化,投资银行不仅要大力推动次级债产品的发行,还要保证次级债产品在收益率上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才能不断推动次级债价格的上涨,实现投资银行自身的多重收益。次级债本身具有的高风险,使保险公司等大部分的机构投资者望而却步,为吸引这些投资者,投资银行对次贷产品进行了多次包装。应该说,在次级债产品的创新中,各种步骤的设立是科学合理的,在实作中,利益推动下的投资银行却可能有意无意的掩盖次贷资产的高风险事实资产证券化中必备的SPV,大多设立在离岸金融中心,这一方面可以为投资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相当程度上躲避了金融监管,与此同时大多数SPV的运作也缺乏透明性和可控性,这都使投资银行道德风险成为可能。再比如CDO产品结构非常复杂,投资银行往往利用内部模型计算违约率和风险,信息透明度较低,投资者只能依靠评级机构的评级进行判断,在评级机构自身独立性受到业务扩张的压力情况下,二者存在串谋的可能性。
其次,现资银行拥有复杂的组织机构
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投资银行已经涉足大部分的金融业务,其中就包括了固定收益部门和对冲基金。尽管大多数投资银行都按照法律规定建立了公司内部防火墙,避免各部门交叉影响,但同一公司的各个部门,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事实上很难实现真正的隔离,投资银行的发行承销部门、研究部门、投资部门在次债投资中存在暗通款曲共同推高次债价格而谋取收益的可能,只要最后一个投资者不是投资银行,其投资部门的收益就是安全的。雷曼兄弟2007年11月底持有772亿美元按揭资产,其中就包括294亿美元按揭贷款证券,在系统风险来临之时,任何投资都不是安全的,投资银行对次级债券估值存在很大缺陷,通常采用的是市价法估值。根据市场价格信息,参考信用评级,使用其内部模型对按揭证券进行估值。由于按揭证券缺乏二级市场流动性,成交并不活跃,价格信息并不能反映资产真实价值,有可能因价值高估导致投资银行低估当期损失。
随着按揭贷款违约率上升,投资银行不断面临巨大的资产减记。2008年7月,美林宣布将持有的306亿美元CDO资产仅按面值的22%打折出售,其资产减记总额合计已经高达504亿美元。在风险控制上,投资银行也有诸多失误,尽管对次债的高风险有详尽了解,更高收益的诱惑仍使投资银行大量向对冲基金提供抵押融资服务。对冲基金采用过高杠杆比率和大量的资产抵押再融资进行次债投资,但次债市场的下行很快使其面临追加保证金的巨大压力,由于次级债流动性较差,相当部分基金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银行对其抵押的次债资产的平仓交易,将不仅导致次债价格的大幅下跌,也导致更多的追加保证金压力,导致基金破产,进而使投资银行损失惨重。2008年初,凯雷资本(高杠杆投资CDO的对冲基金)由于抵押的房利美公司债券价格下跌,又难以满足银行追加保证金要求,最后只能宣布破产,不得不对持有的166亿美元按揭证券进行清算。凯雷资本的借款银行包括瑞银、美林、雷曼兄弟等几乎所有顶级投资银行,它们因此遭受重大损失。对于旗下的对冲基金,投资银行为了公司声誉,在其面临困境时,向其提供了大量的财务援助,更使投资银行的损失雪上加霜。
(二)次级抵押债券市场的先天缺陷
美国的住宅抵押贷款市场按照FICO信用分数(由FICO公司评定的信用分数)从高到低大致可以分为最优贷款市场(Pri me Market)、“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三个层次。次级贷款市场主要面向信用分数低于620分的借款人,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购房人无需提供任何偿还能力证明,往往采用先低后高的还款方式,主要向借款者提供首付低于15%或月供超过收入55%的浮动利率按揭贷款。这样因信用纪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无法获得优质抵押贷款的人,可以通过申请次级抵押贷款来购买住房。次级抵押债券之所以被开发的原因在于:(1)次级抵押贷款拥有更高的收益率; (2)虽然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较高,只要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上升,即使出现违约情况,房地产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没收抵押品来收回贷款本息;(3)房地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证券化将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风险完全转移给资本市场。
但次级抵押债券具有无法回避的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次级抵押债券价格对违约率极其敏感,违约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次级债券所依赖的资产组合质量。次级抵押贷款往往采用先低后高甚至先无后高的还款模式,贷款对象是信用记录较差和无法出具收入证明的借款人,这意味着除却恶意贷款者之外,按揭购房者要想及时还款,必须保证收入水平或者还款能力在还款水平提高之时能够随之上升,要求还款者能够稳步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但次级贷款客户大多来自社会底层人群,技能较差,收入来源单一,很难在短期内提高收入水平,一旦经济出现波动,收入堪虞,在还款水平提高时将很难保证及时还款。
第二,除违约率之外,次级债券的稳定收益还源于另外一个基本假定:即使违约率上升,房价的上涨也足以弥补违约率上升带来的损失。很明显,这个假定忽视了房地产市场本身的波动性。作为商品,房地产价格的变化由市场供需力量决定,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不可能永远持续,房地产市场自身的周期变化使房产这一看似安全的抵押不再安全,也使得次级债券收益最后的安全阀门在房地产价格下行时洞开。
第三,按照美联储的定义,次级债券是指期限在五年以上、不能提前兑付、不能被担保、没有联邦机构的保险和担保,在发债机构破产时,清偿次序相对靠后的证券。这意味着,次级债券在发债机构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清偿顺序仅仅在股东权益之前,投资者在实质上承担了发债机构相当大的经营风险。
第四,投资银行界对债券定价通常用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模式,定价过程中存在很多假设,其中就包括每年平均的违约率。由于假设条件的差异,这些债券的定价在不同的投资银行里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该定价只具有指导意义,并非实际买卖的价格。在市场定价方面,投资者也只是根据主观上的“合理价值”进行交易。由于二级市场交易并不活跃和债券本身的特点,次级债持有者倾向于持有这些债券以获得长期收益,整个次级债市场交易并不活跃,投资者在次级债上获得的收益大部分仅仅表现在账面上。一旦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开始上升,这些债券的市场价格也会下跌,对冲基金抵押在投资银行的资产也相应缩水。此时,投资银行就会按照回购协议向对冲基金追讨抵押借款,基金手中的债券不仅贬值,而且流动性极差,出售往往不能及时完成。拿不到钱的投资银行,会马上将基金抵押的债券拿出来“大甩卖”,甩卖的价格可能只有评估价格的一半,几个回合之后,基金的现金也很快枯竭,落得巨亏甚至倒闭的下场。
第五,次级抵押债券的生成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流动性释放、信用倍增、放大资本市场风险的过程。首先按揭购房者通过抵押贷款公司申请抵押贷款,获得现金购买住房;接着抵押贷款公司将这些次级抵押贷款组合成资产证券化产品,卖给投行和商业银行,获取现金;然后投资银行再次将该部分资产证券化成衍生产品,形成不同层级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并卖给对冲基金;对冲基金与投资银行通过回购协议来制造杠杆效用,对冲基金通过杠杆操作再次成倍放大风险。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同时也是银行担保贷款支持抵押债券(CLO)最大的购买者之一,一旦杠杆操作的对冲基金在CDO价格下降时被迫抛出CLO或者直接破产,通过CLO市场影响到银行贷款,将风险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
(三)美国畸形经济结构及其经济政策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
次级债产品的稳定收益源于其“双重保险”:(1)违约率保持相对稳定;(2)即使违约率上升,房价的上涨足以弥补违约率上升带来的损失。一旦这两个基本保障出现问题,次级债价格就会面临下行风险,次贷危机的爆发正是由于这两个保障出了问题。从理论上来讲,违约率与利率、储蓄率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利率明显影响贷款者的支付水平,储蓄率制约着居民的支付能力,由于储蓄率变化的周期较长而利率则不断变化,利率对次级债违约率具有更直接影响性。房价变化则与房地产市场的周期同步变化,利率与房价变化应该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从次贷危机爆发源头来看,由于利率的迅速提高,使次级贷款者偿付水平提高,导致违约率迅速上升。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导致依靠再融资维持运转的次优抵押贷款市场的拖欠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率大幅上升,直接导致了放贷机构的资产损失和次贷危机的形成。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事实上利率提高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都是次贷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房地产泡沫、储蓄率、利率对解释次贷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始于20世纪末的低利率政策催生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扩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不断降低利率,这一行为极大促进了美房地产业价格的狂涨。整个90年代的美国利率政策都选择了低利率为基准的中性利率政策,这一政策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和心理预期,可以以低成本投资于不断飙升的房地产行业,而不断攀升的房产价格也给了投资者更大的信心和预期。美国经济在2000年末出现新经济危机,膨胀到极高程度的互联网经济泡沫被刺破,加上2001年的“9.11”事件的影响,美国GDP在2001出现了负增长。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的繁荣景象,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从2001年开始,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5.50%骤降到1%,房地产市场受到激励开始迅速膨胀,炒房投资盛极一时。受到利益驱动,一些收入不高、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也申请贷款买房。银行为了获取较高贷款利息,降低了住房贷款门槛,即使借款人还不起贷款,也可以变卖其房屋,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的贷款方式。
股价狂跌和经济稍显衰退的同时,房产市场却一片繁荣,房价依然在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支撑了2000年的股票价格泡沫被刺破之后的衰退经济,使美国经济看起来还是持续的繁荣,特别是2004年到2005年间,房地产泡沫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美联储2001年到2003年的13次降息行动是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的一个基本保证。2004年6月,美国利率进入加息通道,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高房价和利率的上升抑制了房地产消费,房地产消费量房地产上涨的势头减缓,房地产销售额开始下滑,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对次贷危机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在利率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房价的下跌使许多房产成为负资产,许多次级抵押贷款者丧失了再融资能力,采取拖欠或者直接放弃房产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导致违约率急升,房价下跌也使资金贷出者无法用收回的房产抵消损失,更使流动资金大大减少。这两项因素导致次级债衍生产品资金断流,再加上信用评级机构突然大幅调低次级债信用评级,导致次级债价格大幅下跌。由于机构投资者的高杠杆,次级债价格跳水,极大了恶化了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负债表,赎回压力迫使其大量抛售各种资产,使次贷危机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大多数金融机构遭受亏损,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市场系统性风险放大,加上流动性紧张导致惜贷现象,全球经济危机最终爆发。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贷市场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无疑为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教训,尤其是引起人们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美国次贷危机对完善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有着重要启示。次贷危机在表面上是美国房价走低、利率走高所致,根本原因是资金供应方降低信贷门槛,忽视风险管理,需求方过度借贷,反复抵押融资。尽管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分散风险,这些风险是潜在的,只要条件具备,就会暴露出来。目前,我国的房贷市场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某些特征有相似之处,我国商业银行普遍认为只要持有不断增长的房地产抵押品就无需担忧,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当成是低风险的优质资产,扩张住房按揭业务。通过降低审批标准,简化贷款流程等手段,放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市场准入条件,增大了房贷资产的风险。我国尚未进行银行资产证券化过程,银行风险无法转移,一旦我国房地产价格出现大的逆转,潜在的金融风险就会充分暴露出来,国内银行也会面临严重的危机。
鉴于我国房贷市场的现状,为了避免危机的出现,必须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严格防范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
第一、加强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关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变化,美联储为抑制经济过热,在两年时间内先后加息17次,大幅度地提高了抵押贷款成本,使美国房地产业由盛转衰,我国宏观的货币政策需要引起我国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为防止经济及投资过快增长,我国在2003年至2008年1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政策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重视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第二,转变贷款利率的类型,有效控制贷款人的风险
我国的房贷实行的主要是浮动利率贷款,加息会加大原有贷款者的偿贷成本。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浮动利率下,美联储的多次加息使贷款人的成本大大提高,使贷款人的风险扩大,遭遇债务危机,并最终导致贷款机构坏账的增加。我国也不能忽视利率调整对贷款人偿债能力的影响,应尝试按揭贷款从浮动利率向固定利率的转变,这样不仅可以使贷款人在贷款初期就锁定了风险,也使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减少牵制和顾虑因素。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发展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经济所受影响也逐步显现,从这场危机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显得尤为必要:
第一,拟定保证金融稳健运行的个项应对预案,建立完善国际金融危机检测及应对工作机制
就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检测无力也是其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演变的监测,重视与其他主要央行的沟通,加强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及时制定完善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预案,努力减少危机对我国经济的造成的损失,同时也避免同类危机在中国发生。
第二,加强对中国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
房价持续上涨,楼市过热导致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次贷危机之于中国同样意味深远。对于中国来说,楼市过热也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楼市也不例外。部分中国购房者依然沉浸在房价只会升不会降的幻想中,对逐渐上升的利率水平却视而不见;一些金融机构在高额的利润率面前迷失了自己,无视风险的存在;一些银行对房地产按揭贷款的资质审核形同虚设,这些无疑是危险的信号。需要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监测机制,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简化和规范住房贷款制度,理顺住房消费贷款政策;引导商业银行科学评估房地产业的风险,在完善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支持房地产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信贷市场平稳运行。
第三,必须不断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结构,分散风险
在当前房地产业迅猛发展、风险不断积聚的形势下,中国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产中占比过大,一旦市场形势出现逆转,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坏账,损失将极为惨重。各银行机构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尽快收回有可能出现风险的房地产贷款,尤其是资质、实力较弱的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降低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产中的比例,“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中”,以分散风险。
第四,慎重对待金融创新
美国许多金融创新使得以前得不到贷款的人获得资金,这是好的一面,房地产按揭贷款证券化就是一个好的金融创新,不能因为这一次次贷危机的出现而全面否定它,要学习、借鉴美国金融创新中好的方面,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金融创新,还要加强对金融创新中金融衍生物的研究、监管和适当利用。
第五,中国的金融机构要慎选海外投资
自2007年8月以来,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加深,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剧烈调整,中国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遭遇了市场系统性风险,遭受了一定的损失,这就要求中国金融机构在选择海外投资时必须考虑至少四个方面的问题: (1)做好资产的长期配置;(2)要从经济周期的评判、国家或地区风险的评判、目标市场成熟度的评判来选择目标市场; (3)合理预测目标市场的预期收益和风险;(4)充分考虑汇率风险,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资本运作情况合理界定投资者的风向偏好,争取把海外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第六,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我国金融体系
此次危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再加上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或投资或投机使得国际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20000亿美元。中国必须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管理,完善针对资金不同流入渠道的管理措施,防范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对我国经济造成大的冲击。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政府监管的启示
第一,应进一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房贷程序,严格市场准入
据统计,2005年7月到2007年2月,上海中资银行房贷不良率达到0. 95%,3年间,猛增10倍。由此个例可见,银行很大程度上不能足额收回支持证券的贷款本息,如果不能收回或全部收回的话,必然使持有证券者利益受损,这就为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敲响了警钟。美国次级债券危机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房地产价格上扬时,银行往往让大量无偿还能力的客户获得了贷款,忽视了房价逆转时可能产生的违约风险,为次贷危机埋下了祸根。
在中国,住房按揭贷款一直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在房价高速上涨过程中,出现银行业忽视贷款申请条件,给予按揭贷款的现象,在房价上涨时,这些现象的风险容易被掩盖,然而房价一旦发生逆转,隐藏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使得银行业面临大量的不良资产。对贷款条件的审核应该进一步规范,比如对按揭购房人的资质审查,还款能力,不能还款后的处理程序等。各商业银行在房贷市场上的竞争,有可能会进一步弱化银行放贷的风险控制能力,如何通过改善银行间的外部竞争机制和内部考核机制,以强化贷款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落实,是金融监管部门要着手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对个人贷款买房的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和考核,杜绝风险的发生。
第二,应强化发行机构和受托机构信息披露不实的责任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贷资产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及时与否,对于能否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信贷资产证券投资中,投资人通常只能以发行机构和受托机构披露的相关信息作为投资与否的参考依据,如果发行机构和受托机构向投资人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就会导致其投资判断的失误,造成投资损失。目前很多评估机构提供的信息、数据过于宏观、笼统,充其量只是一个综合性的情况报表,这使投资人很难通过具体的个贷来鉴别,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及更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法律永远是权利维护的最后一道屏障,让法律制裁的权威性给金融机构打下预防针,用高悬于其头顶的严厉之剑,逼迫它们加强内部控制,披露真实有效的信息。只有披露的信息完整、准确、真实,投资人才能据此作出理性的判断,监管机构才能实行有效的监管。
第三,改善信用评级机制,增强信用评定的可信度
评级机构被市场行为暗中操纵,衍生产品经层层包装日趋复杂,不具备“精英”级别计算能力的广大投资者,只能依赖信用评级的专业眼光。然而,最著名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向评级对象收取费用,高评级收费是低评级的2倍。其内部一些高风险次贷产品的信用评级人员,甚至直接参与评级费用的商讨。我国应引以为戒,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采用科学的评级方法,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注重培养和建立一支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完善我国信用评级制度,要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法律并未禁止“次级债”进入市场,只是希望通过信用评级机构给这些次一级的债券贴上“我有风险”的标签,以警示投资人。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种工作都马虎不得,更不能任由评级机构利欲熏心地置投资人权益于不顾。说到底,评级机构也是普通的市场主体,过度的恶性竞争也会让它们失去自我,为了避免信用评估机构之间恶性竞争给评估结果准确性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估机构准入机制,信用评估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必须做得更扎实一些。从法律角度完善相关信用评级制度,可以加强法律风险监管,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降低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降低产品的风险溢,提高投资产品的竞争力。
第四,应谨慎的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宏观调控政策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警示在于,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中国则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也只有30年的历程。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国实施房改后,结束了此前多年无住房市场的局面,需求大幅飙升。虽然中国房市也存在投机因素的推动,但需求大而供给有限是促使房价走高的最重要原因。
对于中国房市,政府有调控余地:(1)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成为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许多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之一。(2)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地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连续加息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3)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
关键词:次贷危机;蝴蝶效应;宏观调控;次级债券;浮动利率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多来次贷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蝴蝶效应,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从而演变成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美国一打“喷嚏”,全球都跟着“感冒”。那么,究竟什么是次贷危机,以及引发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一、美国次级房贷的现状和特点
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所谓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一定的资产(如房产)作抵押所获得的贷款。在美国,通常根据信用质量,将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在这三类贷款中,优质抵押贷款达到或基本达到了美国相关政府支持机构(GSE)规定的标准,具有良好的信用品质。
次优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有两个共同特点:贷款标准低、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
次优抵押贷款即“ALT-A”贷款,全称是“AlternativeA”贷款,它泛指那些信用记录不错或很好的人,但却缺少或完全没有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这类贷款的信用质量好于次级,并且大体能够接近最优贷款的标准,被普遍认为比次级贷款更“安全”,其利息普遍比优质贷款产品高100到200个基点。据高盛研究报告数据,2006年新发放抵押贷中13.4%为Alt-A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的借款人通常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并且,还款额与收入比(PTI)超过了55%,或者贷款总额与房产价值比(LTV)超过了85%。
除了贷款标准低以至于信用风险明显高于最优贷款之外,次级和次优贷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这与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占绝大多数的优质抵押贷款形成了鲜明对比。据估计,在优质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和次优抵押贷款中,浮动利率贷款所占的份额分别为20%以下、85%和60%左右。根据高盛研究报告数据,2005年和2006年发放的次级贷款规模分别约为6450亿美元和6000亿美元,2006年新发放抵押贷中20.1%为次级抵押贷款。引发这次危机的主要是近几年发放的次级抵押贷款,并很可能波及到次优抵押贷款。
二、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探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内部机制缺陷是根本原因
1.日益扩大的低端抵押贷款规模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低端抵押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将市场推向非理性繁荣。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转嫁给投资者。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回收贷款占用的资金,继续扩大放债规模。
2.放贷机构和投资者的贪婪是这场危机的前提。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比一般贷款利率高2%~3%,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放贷部门以及次级债投资者们“见利忘险”,忽视风险管理。一方面放贷机构为了能大量发放、持有次级债,推出各种高风险的次级贷款产品以吸收更多低收入家庭购房。比如只付利息抵押贷款、零首付、零文件等方式贷款。由于放贷机构忽视风险管理,导致一部分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放贷机构故意实施“猎杀放贷”行为。放贷机构故意向借款人片面强调高收益性,而对高风险性闭口不谈,导致借款人不知道利率波动对自己的还款额会产生什么影响。当危机爆发时,借款人由于利率高涨、房价下跌而不能按时还款,放贷机构遭受巨额损失甚至破产,从而殃及债权人。
(二)政府宏观调控不力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
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实行低利率货币政策。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1年到2004年间高举降息大旗,连续13次降息,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46年的最低点1%。低利率政策的实施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刺激贷款买房,直接导致大量流动性资产涌入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这极大的促进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的隐患,孕育了房地产的“泡沫”。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通货膨胀的压力死灰复燃,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又先后17次加息,2004年到2006年两年间,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到5.25%。还款的成本随着利息的上升而日益增加,本金滚利息,雪球越滚越大,还款者压力越来越大。
美联储主导的贷款利息剧降据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很多人在政策诱导以次贷低息的方式买房,而后又出现高息还款困难,购房者不能按时高息还款,后果是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为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
(三)房地产市场的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2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10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让那些原本想靠卖房子还贷的炒房者措手不及的是,房价下跌到靠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波及全球,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
当房价上涨时,抵押贷款市场资金链上所有产品的状态均为高收益低风险,放贷部门通过将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并将回收的资金以发行更多次级抵押贷款的方式来扩大放贷规模以获取高额利润。金融机构则根据这些衍生产品为基础,创新出新的“再衍生”产品。经过层层循环,使越来越多的本无力购房居住的消费者加入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行列。这样从最初的房屋消费者、放贷机构到专业融资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到最终金融产品的投资者都严重忽视风险。结果是只要其中某一个链条出现故障,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并迅速波及其它环节,一旦购房者无力偿还债务,那么从放贷机构到专业的融资机构,直至最后的投资者都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五)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不良和市场流动性不足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
次级贷款市场存在先天缺陷,后天营养不良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次贷借款者主要对象是收入低,没有良好信用记录,甚至有过破产信用记录的借款者,借款给这类人而产生的次级贷款市场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在经济繁荣时期,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的升值作为抵押;然而,当经济环境恶化时,这类借款人由于经济条件恶化而无法按期支付欠款,违约率较高,造成次贷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较大,这便是次级贷款市场的先天缺陷。事实上也如此,随着美国利率升高、房价下降,越来越多的次贷借款人难以承受房贷负担,从而引发违约。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约有2000亿美元的次贷利率面临重置,次贷损失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流动性不足问题导致了次级贷款市场后天营养不良。当美国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加速阶段,美联储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加息以缩紧银根时,许多贷款者入不敷出,大量次级按揭贷款变成坏账。在这种情况下,大银行不再继续向住房按揭贷款公司提供融资,住房按揭贷款公司面临破产遭遇。
(六)次级债券的信用评级机构失职是重要原因
信用评级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增加市场透明度。然而,评级机构的核心业务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被其评定的客户付钱购买自己的信用等级,但使用这些评级结果的却是投资者。在市场繁荣时期,信用评级机构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有时候通过提高信用评级的方式来讨好客户,这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所有的次级贷款债券中,大约有75%得到了AAA的评级,10%得了AA,另外8%得了A,仅有7%被评为BBB或更低。事实上,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违约率达到了14.44%,2007年第一季度更增加到15.75%。Alt-A和次级债两类证券的违约率可能会随着美国房价的大跌而急剧增加。由于为投资银行发行的各种创新工具提供评级是评级公司业务的主要收入,因此,评级公司很难对按揭贷款证券MBS给出中立的评级判断。
(七)官方态度的暧昧成了危机爆发的温床
2001~2002年间,美国次级债因新经济泡沫的破裂而导致短期拖欠率上升,但美联储官员不仅未对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充分的重视,而且刻意回避问题。直至美国经济由于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并波及世界时,美联储对此问题的严重性都没有给予清晰的阐述。可见,官方态度的暧昧成了这场危机孕育并迅速蔓延开来的温床。
总之,从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可以看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不是一朝一夕之力,而是由一系列看似偶然的因素综合爆发而成的。
参考文献
[1]汪利娜.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警示[J].财经科学,2007,(10).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2008年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论文: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1.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2.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3.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1.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2.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总结和疑问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这次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论文,请各位有经验的读者给我提提意见,谢谢合作!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1.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2.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3.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1.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2.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总结和疑问
1.总结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的成因,我的观点是:这是政策有漏洞导致的全球性灾难。而对于各国救助措施我的观点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循序渐进,制定长远的计划,保证人民生活质量,并且尽快让企业恢复生产力,拉动经济的脚步。
2.疑问
1.起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影响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如欧美国家严重,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开始节俭,营业场所也开始降价呢?
二战后在频繁发生的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局部战争危机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资本的影子,资本在这些危机的背后鬼魅魍魉,若隐若现,事实上我们应该知道:它___一国际资本才是这些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但哭得最伤心的却往往是最大的赢家,每次经济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就是它,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原因,也许能加深对危机的认识和把握,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防微杜渐,减少损失。
二 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波动常态
金融经济国际化早在70年代就已露端倪,80年代进一步发展,到了90年代演化成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尽管几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金融经济国际化受到异议,但是,随着经济垒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共识。金融国际化使得国际资本轻而易举敲开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大门,表面上表现为垒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高效流动,但本质上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的国际化进一步加深了国际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控制,为国际资本搅动世界经济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国际资本只是在等待的合适的时机和机会来制造增值的机会。基于国际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控制地位,技术垄断、资源垄断、规则垄断、金融国家化使得国际资本如虎添翼,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经常发生的现象,金融危机的常态化使得世界经济陷入经静性的波动中。
三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席卷垒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这场危机在范围、程度、损失方面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并且很快波及和影响到实体经济,成为自二战以来最为深重的经济危机,它不仅沉重打击了发达经济体,同时遏制了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全球经济被迫陷入停滞和衰退中,人民在危机中痛苦地挣扎着。
我们在洞察这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难看出危机是金融资本贪婪无度导致的。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从贝尔斯登到“两房”,到雷曼兄弟,再到美林、AIG,都是国际资本剥削、竞争、欺骗、非理性投机、金融腐败、作假账、操纵市场的结果,这与几年前安然的倒闭没有任何区别。
从二战以来的历次经济危机我们不难看到国际资本在背后兴风作浪,它们是频繁搅动世界经济的罪魁祸首,但它们也是每场危机的最大的收益者,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国际资本存在一天世界经济的波动就永远不会停止,我们在改革开发的和愈来愈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的今天绝对不能放松对国际资本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