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措施

时间:2023-07-28 17:31: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措施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90-02

语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教育学科,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不仅仅对于学生的升学、进修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人文情怀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教学中学生厌学的尴尬的境地。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结构特点,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学生不愿学为想学,主动学习,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制约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因素

1.1教学目的扭曲。在应试教育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目的来进行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其教学目的绝不仅仅局限于高考这一层面。相比高考,高中语文教学承担了更为重要的教学目的,即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及全面发展,但是这些教学目的在高考的衬托下显得苍白无力。

1.2教学手段单一。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中语文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课堂灌输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在学习中基本上还是靠多看、多背、多写来学习语文课程,这种教学方法根本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效性的不足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课堂灌输作为目前高中语文的主流教学手段,其本身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许多高中教师错误地认为考虑到语文教学课堂时间的短暂性,别的教学方法都没有灌输这种教学方法更能够传递较多的知识,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这必然会对教学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

1.3教学内容不适当。教学内容是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的是否适当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被广大语文老师所接受,教学内容基本上就是围绕高考而制定,即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功利性及狭窄性。

2.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具体策略

2.1科学界定语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起点,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教学内容的制订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能导致教学内容悬挂在空中,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会有任何好处。(2)应具有开放性。高中语文属于社会学科范畴,与一般理工科的非对即错相比,语文教学中不涉及非此即彼的结论,因此教学内容的制度应考虑开放性这一特点。(3)教学内容应生活化,语文本身就是来自于生活,因此有必要借助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安排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2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兴趣的激发及引导,在语文教学活动实施全过程之中,兴趣的激发应贯穿始终,做到以下几点:(1)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把握到学生的兴趣走向。(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高中语文具体的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兴趣。(3)注意课外课堂的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同时还应拓展到课堂以外,通过有效协调课堂上及课堂外的活动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2.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引领学生学习及努力的方向,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解决教学评价单一,即仅仅用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而应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2.4灵活使用激励措施。不论是教学名家,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一堂课总会有些缺憾。如果教师不及时反思与总结,在下次课中又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不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及时、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方法、结果作出即时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调节、激励、导向等功能,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力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一直都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一场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争取对高中今后语文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曾怒敏.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2]姜扬.在故事中再现生活――论中学生写作与生活的关系[J].中国科技博览,2011(1)

[3]林秀娥.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语文,2009(9)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教学 实施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3-01

1.浅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

1.1何谓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

所谓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是根据语文自身的特点以及语文教学目标等因素综合制定的。首先,语文自身的特点在于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谓语文的工具性是说语文不仅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还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而语文的人文性则是说语文课程是文化的课程,语文中包含了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因此,要上好语文课,既要顾及语文的工具性,也要兼顾语文的人文性。也唯有处理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才能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密不可分的。而新课程教学标准则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其一,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二,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于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再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而语文新课程标准则从测定学习成绩、鉴定教学效果、检验管理水平、获取反馈信、提供选拔资料和促进教学研究等六大方面,论述了如何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评价。

1.2何谓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

所谓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是针对传统的教学而言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应试,因此教师的教学主要围绕课本以及教学参考书来开展,并且在课上,教师可以说是从头讲到尾,学生很少有发挥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但其弊端也是很显著的。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机械,导致学生很难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由于教师的教学只是简单的围绕书本和教参来开展,导致语文教学范围过于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只围绕书本和教参来开展语文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导致语文教学成了空中楼阁。而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语文知识,更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要提高语文素养,就要留意于生活,善于观察,发现并懂得思考,因此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在这种情形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应运而生。所谓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是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来实施开展的,其目的在于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培养多方面人才,其具体举措有:通过对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调整以及对高中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建构。而崭新的语文课程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还有通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2.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

2.1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一堂好的语文课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分不开的,所谓教学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把教参上的东西写到教案上就完事,而是根据某一学科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从而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以便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的过程。那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又该如何设计呢?我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教学观、教师观、教材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及成才观;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和智能培养,还要留意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的表现,即学生有没有真正的学到东西以及学生在学习时是否是快乐的、是愉悦的;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教学环境;最后,要说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调整及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也就是说,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要打破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言堂现象,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和可以发挥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不断调整及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搞活语文教学课堂气氛。

2.2开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式在于探究式和合作式教学,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实施及开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开展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首先,要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传统语文教材;其次,要以调动学生发言突破被动的学习观念;再次,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由于语文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过于生硬,学生很难有兴趣听下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的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此外语文的作用在于交流,在于表达,因此在语文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讲授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为此可以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而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就要转变观念,不把自己当成权威,只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构建一种平等,师生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其次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之间的互评,而没有从学生的学法角度来评价一堂课是否真的有效,因此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从而对语文教学做出有效的评价,而不是把教学评价当成一种形式。最后,要说的一点是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在于教师也在于学生,因此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沿着一条固定的路线一直走下去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从而有效的带动学生学习;从学生角度来说,则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从而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都会受到高考带来的严重压力,这样就会使高中语文教学功利性现象发生,很多学生和老师们仅仅考虑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们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关注度不够高,这些原因都会使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堪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们来说,学习语文仅仅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这样单纯而单一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导致学生们很难发挥语文能力培养的潜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教兴国的提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要想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高三一般是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很少会有新的知识的学习,所以对学生们的语文能力的提升最主要是在高一、高二时期,通过对学生们语文技巧的训练、分模块的专项练习的加强,让学生们通过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对未来语文的学习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高三时期,通过对高一、高二所学知识的整合归纳统一,最后会对语文学习能力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从整体上补缺补差,提升学生们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于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不断提升文学素养和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多的问题凸现出来,对于这些阻碍学生们的语文能力培养的障碍,要及时地加以改革和创新,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改变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将语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适应新时展的需要。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晦涩难懂,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的能力受阻,无法深层次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语文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困惑和压力,最终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们的教学目标也很难达到。

但是对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兴趣,普遍比较低。特别是对于语文中的文章阅读和古文翻译与理解,多数学生都感到非常吃力,即使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也得不到较高的提升,这就导致学生们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而且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的时候受到自身以往的知识结构和语文基础的限制,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而这种困难却总是得不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使学生们产生失败和挫败感,学习语文的态度消极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而且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很多教师们认为,高中学生已经长大懂事,具备足够的自律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时就会放松对学生们的管制和约束,同时认为学生们已经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减少对学生们的教学强度,课堂上以及课后与学生们的互动合作就会大大减少,要求学生们依靠教材和书本来自主学习,这都会严重影响教师们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效果。高考压力下,功利之中的教学,教师们为了尽快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往往只注重零碎的知识点的学习,缺少对语文学习的系统知识的整合和培养,课堂学习也只是为了检验学生们的成绩,最多用到的就是记忆、考试、背诵,通过这种强化的对于零散知识的训练,确实可以很快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但是这种方式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实际的现实生活中一点帮助也没有。这样学生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对于长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三、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感悟

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和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方面去探索解析现阶段语文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认清现实,找出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够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不仅提升语文的成绩,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都应该加强关注。这些都要求教师们设计和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阅读作文和生字练习,同时要更加关注语文的学习背景,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最终也要回到实践中去,所以要加强学生们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练习,更加关注文章中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人物性格,使学生们探索我们应该从文章中学习什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健全的性格。

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关系紧密,语文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它是我们生活学习的一种工具,语文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品德,提高自身的修养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学习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们以后的社会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通过语文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对于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和个人品格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学生们的高中语文学习,强化训练,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申宣成,胡根林,朱建军.续议“教学品质”[J].语文学习,2010(11).

[2]王俊伏.信息技术使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4).

[3]周志英.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五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1(06).

[4]李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J].华章,2011(13).

第4篇

人文精神的产生,体现了人们思想上的价值追求,也展现了人们对于自身的尊严和力量的追求。人文精神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追求,可以表现为人们的人格、人性以及人们的人生,人们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人类对于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对于世俗存在的现象的追求。高中生是我国的下一代建设者的重要组成,对高中生的人文教育更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我国各高中应该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问题进行深入认识,促进我国高中生对于人文主义的理解。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实施必要性

1、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高中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而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其提升人性境界,帮助其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其个人与社会价值观,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性,其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养成需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针对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课堂上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缓慢渗透,长期累积达到养精神的目的。高中语文教学为人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落脚点,通过语文教学可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得到滋养,为其提供高雅的学习氛围以及深刻的人文实践活动。人文精神注重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达到自我感悟与心灵觉解的境界。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其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实施的必要性

多年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过分地追求学生成绩,教师的功利追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人文教育的关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旨在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我国语文教学中传承了祖国伟大灿烂的文化蕴含,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引进现代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精华是必需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指导学生感悟优秀文学作品,体验汉语言的魅力,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作品#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要求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有机的结合,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传递人文情怀、闪烁睿智之光的重要载体。国家教育方针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培养!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有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就是将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因此,渗透人文精神也是关注素质教育,更是各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最佳途径。

二、高中语文课堂人文精神渗透的措施

1、教师加强人文精神渗透的施行

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教师树立怎样的教学观,对学生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启迪者,需要在教学中树立人文教育观,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渗透。首先,教师要先提高自身人格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态度、个性等,无不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接受

到了足够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后,学生在教师影响下会受到这种气质的感染。其次,教师要树立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开阔教学思路。教师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何种目的和形式教育学生起着主要影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人文教育观,并在这中观念的指导下开阔教学思路,积极引进我国传统人文精神和其他优秀的人文,并将它切实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树立人文语文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5篇

李丽莉

(安远县第一中学,江西  赣州  342100)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本质进行了诠释,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培养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养为目的,同时还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高中语文课堂成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使自己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化传承;运用

文化传承主要是指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高中课程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为文化传承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及现状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让学生吸收到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因此,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高中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文化传承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育的大环境下,当代高中生在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古文化常识,对传统文化也知之甚少。有很多学生的历史知识极度贫乏,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有的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呲之以鼻,不但没有继承和发扬,反而在道德和修养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要积极探讨实现文化传承的有效渠道,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运用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师应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以自己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化传承者,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要做好这些工作,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范,努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积淀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解读能力,使自己符合文化传承的要求。

(二)引导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营造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教学氛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的优秀篇章比比皆是,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料。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可以在墙上悬挂古人的名言警句,增添文化信息;将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前导入时尽量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诗文典故或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重视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走近传统文化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经典作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启发。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作用不可低估,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举办各种旨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讲座、辩论赛等活动。

最后,还可以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也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系统的学习语言文字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以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汉语字词的文化内涵,去品味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积累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使学生在积累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其热爱传统文化,从心理上亲近传统文化,这对于文化传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针对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教师作为文化传承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重视课外活动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尽最大努力让文化传承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罗墅森.把传承文化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责任[J].考试周刊,2011,(87).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组织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当世界的一种重要教学理论成果,经过教育活动的多年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一定的观察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合作学习能够提升高中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死板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兴趣,从而保证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方式还能够从侧面提升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受到素质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于合作学习的这种教学方式应用的较为普遍,并且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主要课题。[1]

一、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意义

我国教育在2011年完成的新课程改革活动中,就已经对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刻的批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更多地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强调死记硬背,不能保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主动对学习方式进行探索,从而很难获取新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分享意识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新的课程改革活动要求当今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把合作学习引进到实际课程改革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主动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并学会互相学习。在新课程标准制定的语文课程活动策略也要求语文教学方法和语文课程教学的选择都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制定,保证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和主动学习精神,注重学生个体之间出现的种种差异,从而能够让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学习互动中,养成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度,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取相关的知识,并学会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每个人都能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2]

二、高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优点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与高中生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具有一致性,相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心理更加成熟,并逐步向成熟的方向发展,他们通过一定的方式能够完成一些难度较大或者较为复杂的各种学习任务,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更好地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3]

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教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高中语文学习注重对学生文章感悟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在对篇幅较大的文章进行阅读之后,能够表述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能够把自己的意见或者观点与他人进行探讨。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还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能够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产生终身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优秀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较强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反思能力。

三、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和方法探析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采用合作学习方法的小组成员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保证他们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并对这些知识保持更长时间的记忆,从而让他们乐于参与到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

1.合作性学习的策略

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向学生讲明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原则,并对合作型学习进行的方法以及结果评价方法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并且交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技巧。在对小组学习计划进行制定时,要充分考虑相关原则,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对小组成员进行安排,也可以让教师结合学生的性别、长项以及个性制定不同的学习小组。高中语文教师样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让他们通过一定的时间段和渠道对各种信息和状况进行及时反馈。

2.设计合作小组的语文教学课堂活动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生的男女比例、性格、学习素质等因素,从而设计一定的监督小组和合作小组,把学习量以及学习内容按照实际状况制定给每一个学生。在分配学习内容时,要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避免因为学习内容难度过大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要适当地在学习小组之间开展评比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或者有点,学习他人的闪光点。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能够让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锻炼,并从侧面加强学习小组内部成员的凝聚力。[4]

3.合作小组的评价方法以及策略讨论

在开展各种小组学习活动之后,高中语文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对小组活动进行讨论和评价,并对自己的具体表现进行评论,总结小组成员的优缺点,对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对本次小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写出对小组分配、活动设计、教师教学活动、学习内容有帮助的意见和建议。

四、改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评价方式

语文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采用的都是教师的单一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法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特点,无法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通过合作学习的措施,教师能够利用更多的自评、组评或者他凭的方式。从而提升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高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组织策略是当今语文教师所需要重视的一种途径,结合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育理念来制定出各种组织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氛围,从而达到改善师生关系、丰富语文教学课堂内容。

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它是在总结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延伸和丰富。高中语文教师要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让他们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保证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在教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从侧面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朱万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2)

[2]李国栋.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14)

第7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一、语文教学方法变革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和推进,新课程标准不断变更,使得人们将对学生的教育集中到灵活、趣味及高效之上。如何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学习知识,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各个年级各个学科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文作为高中学习的“三大掌门”之一,当然也不例外。

高中生已经有了自主辨别能力,对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都有准确的判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他们就会采用诸如看小说、睡觉等消极方式应对。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不少老师依然沿循原有的“填鸭式”及“满堂灌”等一些效率较低的教学方式,常常忽略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发散思维,以致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停滞不前。

现今形势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改变传统的“老学究”式教学方式,认真聆听学生的意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情景感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教学,发散思维,集中注意力,无疑是非常迫切而极其必要的。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更,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铸就全面发展型人才的不二选择。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为”

(一)以学生为中心,耐心交流找准学生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对象,而且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要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课堂内外所需,了解学生想要在课堂上学到什么、掌握什么,这样才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前面的一些故事性文章、小说比较感兴趣,可以采用接替教学法,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和《滕王阁序》、《逍遥游》等文章交替学习,并在课堂上增加对学生的引导,让对小说的学习进一步延伸至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对古文的学习上升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高度,从而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学生自主对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由于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心理,自主探究教学则主要借助他们的自主心理,让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五中《陈情表》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该种教学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陈情表》。上堂课我已经提醒大家课下预习新课文了,所以在进行讲述之前,我想先提问几个相关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好。

师:首先,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李密为什么要陈情?其在文中讲述的原因是什么?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李密在最后提出的解决中小矛盾的办法是什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大家快速把课文浏览一遍,把问题的答案先列出来,等下请同学说说看法。

……

在具体课文的讲解中,让学生对文中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表述,让他们理清自己的思路,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文中内容的学习巩固及学习能力的增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之人物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就是这个道理。自主探究式教学能侧面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逐渐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并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小组讨论,让学生协作提高。

英国现代戏剧作家萧伯纳先生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有效利用小组讨论教学方式,让学生与学生或者学生和老师进行统一协作,不知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可以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散思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例如,在《陈情表》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以小组研讨的方式思考,什么是孝、什么是忠,古代的忠孝和现在是否一样,对于一个人来说,如何判定“愚忠”和“择明主而栖”等相关问题的延伸。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观点,拓宽思路,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使自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得到进一步拓展。

(四)情景感悟,让语文课堂远离枯燥。

有趣活泼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激情澎湃地投入课堂内容中,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方式则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成功对新课导语进行设定并让学生充分置于和新课相适应的氛围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更能够让其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人教版必修五《边城》一文的学习过程中:

师:同学们,在进行今天的新课学习前老师先卖个关子,不说学什么,先问大家几个问题。大家去过湘西没有?

生:没去过。

师:那大家想不想看一下湘西的风土人情?

生:这个当然想。

师(笑):老师准备了一些关于湘西风土人情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

(多媒体展示)……

师:看过了图片,大家觉得湘西美不美?

生:指定美,那么漂亮的地方……

师:那么大家想不想感受一下文字中秀美的湘西风情?

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新课——沈从文的《边城》,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呈现给我们的美丽湘西,魅力湘西……

……

新课进行前,有效的导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上来,更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课文中的感情基调,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穿插一些作文小训练,例如写读后感或者对文中故事进行续编,发散学生思维,并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兴趣,一举多得。

(五)问题限时答,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达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是先决条件。在课堂提问限时作答、问题接龙等教学方式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心理,在短时间内让其迅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就可以连续限时提问,在高三以前曾经学过契科夫的哪些文章?文中主要阐述了别里科夫哪些相关事宜?他的有形套子有哪些?无形套子是什么?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用几个小问题贯穿全文,对回答错了的学生进行善意的小惩罚(如才艺表演),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除此之外,合理利用多媒体,对播放影音,让学生取得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下利用多媒体放映电视片段,让学生感受林冲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从而有所提高。

三、结语

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迅速实现的。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意愿,这样教师才能合理安排课堂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要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实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课堂内外和学生多进行平等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按需教学。本文从新课改要求出发,对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方法变革的必要性进行简单阐述,进一步论述如何变革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以期对之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振芳.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现代阅读,2012.02.

[3]张斌.浅析在新课程下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4).

第8篇

关键词:语文 教学模式 管理 创新

一、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模式单向,忽视个性发展

我国的教学模式始终是偏重于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模式过于单一,也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制约了学生爱好、特长与潜力的发挥。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所以许多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和上课积极性较低。

2.教学内容及方法陈旧,脱离实际

现代语文教学是将知识从书本转移到学生身上,语文多样化的特性在教学中背扼杀掉。整个教学过程有老师一个人控制,提问成了老师的手段,回答成了学生的责任,教学方法和答案的统一,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目的过于偏重于应试考试,将一些历史、政治等综合性较强的语文项目肢解成高考的阅读模式,机械的讲解并将其奉为教学经典。这就使教学缺乏了知识性、趣味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以成绩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目前存在以下三种现象:第一以应试取代教学。为了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不惜将课文直接成考试题目加以辅导。破坏了语文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第二,以备考资料取代教材。老师不在从精读、研读的角度去剖析课文中的精华,而是以资料的讲解作为取得成绩的突破口。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也盲从于此。第三,以背诵文章取代自主作文。这些现象彻底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归根结底就是教学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

二、新形势下改进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策略

针对以上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应该给予调整。包括在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建立评价及激励机制等方面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即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 不同兴趣学生需要, 灵活多样能适应学生身心需要的新型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出发,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式。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可以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和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刺激人们的求知欲望。

2.建立合理的语文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所谓合理的语文课程结构是指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好语文知识技能与就业需求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课程设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程的进行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光要教会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实际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从思维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到思维的结论都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尤其要在一些比如注意力及意志力的培养、自信心、集体合作精神等等方面合理的加以引导,达到更高的教学境界。

3.建立完善的评价及激励机制,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善的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应该更加强调除了成绩之外的,通过课堂中学习的技、战术的使用,进步程度,及团队配合等综合因素。通过采取自评、小组内评价、教师评定多种手段结合的方法,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教师教学效果。鼓励学生教学比赛中,建立自信心,激发参与与热情,合理利用规则,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勇于表达个人见解,对同学作出客观评价;有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研究

1.“精心”选择语文教材,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丰富多样,因此在对语文教材的选择中我们要兼顾文学、历史、伦理道德、哲学等特点。语文教材的选取一方面要满足学生阶段性知识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有所运用。教学过程成应立足教材,并对其中的任务形象和所撰写的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归类,得出具体的方法,让学生能深入的了解其中的内涵。

2.“匠心”设计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的讲解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非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实际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使其养成了依赖于他人的习惯。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应该根据文章性质和结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互动性。

3.“用心”营造课堂氛围,增加语文学习乐趣

众多教学案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而科学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则是我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任。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要从营造课堂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增加学习的乐趣。用真心、爱心和学生去互动,共同享受感受教与学的快乐。

第9篇

关键词 新课改 诗歌鉴赏教学 改进途径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

诗歌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关于诗歌鉴赏教学的方法,语文教育界进行了大量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研究。新课改过程中,语文界积极呼吁进行诗歌教学改革,回归诗性,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做法对于诗歌鉴赏教学来说都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诗歌鉴赏教学走上科学化、有效化的道路提供了途径。

但是,在当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仍然存在众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诗歌鉴赏教学趋利化

高考的应试教育,使得语文教学逐渐趋利化,由此而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也逐渐流于功利化。主要表现之一是诗歌鉴赏不求质量,只求数量,以高考押题为主,二是一味灌输诗歌鉴赏技巧,忽略真正的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2.教学表面化

在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主要重在对诗歌本身写景写情、行文特点等文字方面的解析,而不去深入挖掘诗人作诗背后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志、保护等,过于表面。

3.诗歌鉴赏教学方法单一化

就教学方法而言,诗歌鉴赏教学的方法非常单一,高中语文老师主要是通过板书和个人讲解,对诗歌进行单一化的理性分析,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诗歌失去了原有的趣味。

二、改进诗歌鉴赏教学的途径

1.发挥语文教师的主要引导作用

就诗歌鉴赏教学而言,在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尚未形成或者尚未成熟的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给学生在语文诗歌鉴赏学习中提供诗歌鉴赏必备的线索、预备知识等相关内容,给予学生启发,对于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形成完善成熟的诗歌审美意识及审美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2.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学生作为诗歌鉴赏教学的主体,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诗歌鉴赏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跟着老师的教学步伐,照本宣科的进行诗歌鉴赏学习,单纯的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诗歌,走入诗歌鉴赏学习的误区。因此,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行为、性格、思想特点,以及学习到的诗歌鉴赏方法及预备知识,主动的进行诗歌鉴赏,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

3.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

(1)导入情境。所谓导入情境,就是指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要表达的情境中,达到心神结合的境界。诗歌虽然是极短的文字,但其包含的情、景、物、思想、抱负却非常丰富,因此,每一首诗歌,即使再短,也可以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点,比如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写作意图、个人魅力等等,在这些方面进行拓展,加上故事性的情节,都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美读法。著名学者叶圣陶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指要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诗歌讲究押韵断句,断句方法、语气有所差别,都会使得诗歌表现出来的感情有所差别。诗歌鉴赏教学中通常存在的朗诵,只是重在将诗歌一字一句的诵读出来,往往会忽略诗歌内涵,常常会错误表达诗人当时想要抒发的情绪,因此,朗诵与美读有很大的差别。美读法强调学习者要在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透彻理解诗歌内涵,了解诗歌作者的内心感受,融入自己的感情,将自己置身在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中。

联想法。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重视情境的再现,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要放开自己的思维,大胆想象,还原诗人在写作诗歌时要表达的情境。但是,学生的想象并不是毫无依据的,想象源自于诗歌文字的描述,将诗歌中的文字转换成鲜活的场景,并想象自己就如同诗人一样,置身于诗人表达的场景中,见到诗人当时所见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要表达的核心思想。由此可见,联想法是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不要拘泥于单纯的文文本本,要将文字所表达的画面想象出来,通过这层层的联想和想象,学生们的审美再创造才能逐渐趋于完成。

此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多种媒介来完成情境再现,特别是时下利用最广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甚至动画,来制作诗歌要表达的情境,辅之以语文教师生动的语言讲解描述,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更加有助于学生利用联想法加强诗歌鉴赏能力。

归纳诗歌鉴赏方法。学生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完全全的透彻理解诗歌。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们一方面缺乏完善的诗歌只是体系,比如诗歌的格律、常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诗歌的体裁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们缺乏诗歌鉴赏经验。这两个方面的欠缺,就使得学生们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解决方案便是及时归纳诗歌鉴赏方法,深入学习诗歌相关知识,通过大量诵读诗歌,深入思考,积累经验方法,提高文化素养和品味,丰富认识,提高审美能力,以便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及配合,强调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并非完全应付应试教育,因此,对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所提高,遵循诗歌鉴赏教学的改进途径,才能走出原有的教学误区,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李晓明.《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名家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5年10月.

[3]王力.《诗词格律十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江柳.《诗词美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02-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

因此,结合现阶段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现状,在研究性阅读教学理论、研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性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性阅读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加强和优化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办法和措施,以真正发挥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潜在功能,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一、进一步明确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指出,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因此,就目前来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省2005年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探索也将越来越深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目前在实践过程中,有不少师生还把研究性学习当作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课,甚至只是一种时髦,一种对外展示的实验窗口,认为所谓研究性课程与日常的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改革都没有多大关联,与高考应试更是相距甚远,因而开课也只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之上。

二、教学中重视研究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知识和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就是学习过程的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结果。“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是:

1. 问题中心,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

2. 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 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启发;

4. 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不单是让学生“动”起来,更让学生的学习“活”起来,让学生对学习“乐”起来。下面是用这种新方式教学《失街亭》的一个简案:思辩街亭之失;感悟人生之要目标切入指导品悟思辩。①确立一个思辩品悟点。②命一个好题。③精当的“板书”设计。④联想历史上、现实中与之相似的人和事,把每个人或每件事概括成一句话,形成排比,并联系在写作中怎么用,联想写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处。⑤用诗、词、曲来总结点化思辩品悟的内容或感悟。⑥设计一小段交流思辩时精美的导入语。

三、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1. 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

2. 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3. 充满情感,富有节奏感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是指语文教师在深刻体会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后发自内心的饱含热情的真情实感。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文教学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专题课程 研究性学习 困惑 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创造良好课程氛围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专题类教学当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策略,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该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掌握程度,还可以促使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状态。但是,目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很多困惑,需要尽快实施有效措施,改变教学局面。

一、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概述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是指老师通过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语文课程专题,并进行研究学习,这是一种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教师指导为一体的开放性学习策略。该模式下的语文学习课本、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大胆走出教师、融入社会,从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语文知识,它才是真正能够达到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中的专题可以是课本中的,也可以是老师或学生自己创设、搜寻的,而研究性学习则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专题课程,并围绕这样的主题,自动探索知识、吸取知识,这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大胆尝试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实施的困惑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脱离了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和课程配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总是显得与现阶段所实施的语文教学格格不入。

(一)课时分配难题。高中专题类研究性学习课时配置为288个,课时分配便成为难题。部分学校将大量精力都用在了成果宣传和展示当中,却没有注意到研究性学习策略的落实是否具有整体性,在很多高中,只有少部分班级能够参与其中。目前,高中学生所接触到的重要学习科目有语、数、外、政、史、地、理、化这几门功课,全部的288个课时并没有明确落实到各科目任教老师的头上,针对课时分配问题,老师无所适从。

(二)评价者是谁。实行新课改以后,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在高中毕业生的学习评价当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比例。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开放性教学,以一种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效果可能作用于课本,更有可能作用于自然人或者某一事物,实际上,老师、学校、社会、家长,甚至企业都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但是这些评价者在学生评价当中应该占据多少分量?能否客观评价?这些都是研究性学习策略实施存在的困惑。

(三)应该选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共有15个学分,进行评价时,这15个学分应该怎样进行分配成了一大难题。学分的分配必须凸显教学特色,满足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但是不能够阻碍学生自由发展,怎样分配才能体现教学的均衡性,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主开发?能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性的学分分配?是否可以按照几种固定的学分分配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这些是学分分配上的困惑。

三、如何实施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两点实施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建议:

(一)科学分解与整体规制。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实施存在的评价困难、学分分配困难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分解和整体规制的办法解决。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下:从下一届入学新生开始,全面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三年学制实施教学与评价,将研究性学习学分作为三年学制评价中重要的加分项目,并提升其加分地位,将其纳入到毕业考试的成绩评价当中。

(二)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对象与实施步骤和策略。高一: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初步接触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并逐步建立专题类研究性学习策略适用感觉和习惯。高一期间,老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专题,辅导其进行研究,给予学生较为深刻的提点,后期初步养成自主研究习惯。

高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专题课程的利用。这一学期,老师可以大量删减掉课本教学内容,全力支持学生进行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将删减部分的课本内容调整到下一学习阶段,或是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

高三:全面回归课本知识,并对专题类研究性学分未修满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成果加以利用。

四、结语

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普及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全面改观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值得推广和适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误区剖析;教学措施

在不断推进的课程改革进程中,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通过个性化阅读,学生可以读出个性与自我,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因为存在个性化阅读理解的偏差,使得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中普遍存在“随意而为”的情况,造成和高中语文基本理念不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高效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进一步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重视,对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应用与实施误区进行系统性剖析,并以“可为,不可为”理念提出一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剖析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施误区

1.教师“不必讲”等同于个性化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身行为,教师无需干涉。根据此规定,一些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在语文阅读课中,必须要给学生自由的阅读时间,教师不必讲解课文内容,因此放弃了其对学生进行组织教学与文本讲解的主导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信马由缰的现象。

事实上,在个性化阅读中,对学生主体进行强调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主导者地位。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以个性化体验的方式对学生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的潜力予以激发,避免学生在实施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仅活跃于文本表面,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思维深度与阅读参与度。

比如,在对《我与地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执教“我与母亲”时,教师一上课就会让学生将对此部分的理解说出来,其中一位同学认为此部分内容主要是在描写母爱,而另一个同学就开始像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母亲是多么的爱他,很明显,此个性化解读方式毫无意义,学生间的文本对话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肤浅。

2.“与众不同”就是个性化阅读

现阶段,很多语文教师片面理解个性化阅读,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独特体验过分强调,觉得个性化阅读的本质就是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内容,导致学生处心积虑地寻找文本理念独特性,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出现断章取义、偏离主旨与文本的现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在对学生主体进行突出的同时,充分尊重语文文本内容,也就是文本作者的思想与本意。

比如,一位教师执教《像山那样的思考》时,上课开始,老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有哪些事物对狼嗥产生了反应?请同学标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2)人类该不该干涉自然来建立自己的家园;(3)展示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图片。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等,这些问题成为这节课探讨的主要内容,而文章本身的问题却被放在了一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深入解读,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严重偏离了文本。

二、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措施

1.以制定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为前提

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面以及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性,使得其在感悟文本程度上也有所不同。所以,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依照学生自身情况与文本内容,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予以制定,由此可以让各层次的高中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能够有不同的进步。

2.以提供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为关键

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一定要留充足的阅读时间提供给学生。由此学生在阅读时才能有时间思考和感悟,同时品出文本中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理解,以达到与作者做思想交流、与文本深入对话的目的。

3.以有效应用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为重点

评价学生个性化阅读时,语文教师需要实施个性化评价,由此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方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实施教学时,因为故事情节、故事人物以及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需要通过综合评价,把阅读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个体互评或者各自组成小组的形式科学有效的评价文本内容,然后再由教师来总结性点评学生评价,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是现阶段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水平的新动力,同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对其高度重视,而且随着不断深入与发展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多新阅读与教学方法被创新与研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个性化阅读还要不断更新与深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