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林业经济效益

林业经济效益

时间:2023-07-28 17:3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林业经济效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林业经济效益

第1篇

1我国林业产业现状

通过多年的发展,林业经济已经呈现出其一定的自身特点。首先,林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一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林木资源的出现,曾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建国初期,曾与钢材和水泥并成为三大材。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林业资源的挖掘也逐步深入,目前的林业除了会提供木材以外,对于林地的深入利用、林业副产品诸如动植物养殖等都能提到了林业资源的目录之上,同时也为我国林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除此以外,森林作为我国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环境的调节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于林业的扶植政策,让个体经营林地比重上升,意味着林业将以一种新的姿态投身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大潮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林业不仅仅承担着生态职责,更多的是要成为一种新的产业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更为合理妥善的模式,推动林业的发展,成为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2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相关对策

通过上述对于林业现状的分析,以及近年来清查所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不难看出林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建国之初得到的重视也不充足,但是在近年还是加入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目前情况,如果推动灵液经济有效增长,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具体而言,林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2.1完善制度,规范操作林业的地位,不仅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在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无论是否能够实现其经济价值,都应当对其实施相应的保护条例。在这一方面我国相关政策已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从第七次清查看出,我国林业中个体经营的成分有着显著的增加趋势,因此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还是应当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利用经济手段对林业的发展和林区的保护施加影响。但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的是,在木材更替采伐的同时,要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调减木材产量。天然林始终与人工林不同,它独特的生态群落始终是人工林不能比拟的,因此尽量控制使用和开采。对于开采使用的状况,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都需要严格控制,对任何非法开采都应予以重罚。

2.2发现社会需求林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种上游资源,只有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应价值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实现其经济价值并且获取相应的利润。一直以来林业收到政府计划经济的管制,对于经济社会中的人民需求熟视无睹,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资源,在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林业产业想要真正实现其经济价值,就必须更为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来。在经济社会中,需求是自然存在的,因此林业经营主体,应当主动地走入社会经济生活,深入观察和发掘社会中存在的需求,并且予以满足,才能获取经济价值。无论是林业相关农副产品的产出,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权衡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其一是林区以及相应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和健康状况,其二就是市场的需求,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林业经济,才是健康和有前途的经济。

2.3构建林业产业环境产业环境的构建,对于每一个产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完整的产业环境,能够有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资金和物料平衡,并且对于社会需求的发掘和资源的深入利用也意义重大。对于林业产业而言,从资源的提供,开采、加工以及深加工,一直到市场营销、需求的满足,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实,并且上下游之间实现充分沟通,才有可能提升整个林业产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才有可能构建起林业产业环境。这种产业环境的构建一方面可以依靠相关部门发挥平台性支撑作用,但同时也不应当忽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只有来源于市场的人,才能够真正发掘市场的需求,才有可能将相应的正确信息传递给整个产业环境,也才有可能协调各方面力量构建起林业产业链。

3结论

林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不同以往,这也许是我国最后从计划经济中走出的成分。各种个体和私营经济成分涌入林业,推动着林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不断考察市场和产业环境的需求,提出相应的支持政策,才有可能切实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作者:许京玉单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森林调查规划院

第2篇

关键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原因;对策;内蒙古呼伦贝尔

中图分类号F32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79-02

林业是呼伦贝尔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市经济建设、财政收入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真研究分析该市林业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途径,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走出低谷。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企业走出计划经济的影响,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有林地面积727万hm2(含松加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占自治区有林地面积的83.7%,森林覆盖率49%。森林活立木蓄积量8.85亿m3,占自治区的93.7%,占全国的9.5%。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是我国保存面积最大的后备原始森林,有林地722万hm2。该市森林资源丰富,“中东铁路”修通后,沿滨洲铁路线西段横跨大兴安岭的两侧遭受了严重破坏,使原始森林演变为天然次生林。近几十年来,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很大阻力。

1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原因分析

(1)近50年来,各森林企业以采伐原始森林为主,出售采伐后的圆木及原料木材,没有很好地将育造林工作落到实际工作中,采伐数量大于育林数量。新育林生长周期长,没有生长成材,导致能够被采伐的森林资源枯竭,生产采伐任务不足,使森林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

(2)随着林区人口的增大,林业企业职工人数增多,致使职工人数大于生产劳动任务,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过大,青年劳力就业难,特别是随林区劳动工具的技术革新,使森林企业劳动力大量剩余。由于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过大,导致离退休职工工资福利难以保证,企业负担过重。

(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替代木材产品的不断产生和在社会各方面的运用,普通木材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减少,特别是在建筑建设中的运用不多,使普通木材产品销售难。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生活对木材产品需求量减少,这使森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4)呼伦贝尔市森林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企业科技含量低,普遍以简单加工木材为主,企业产品单一,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没有形成企业规模,企业自身没有发展和提高的潜力。各森工企业总是以木材为基础,进行原料加工,出售木产品,没有其他替代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原料越来越少,企业生产受限,使企业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动力[1-2]。

(5)企业社会负担重。森工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企业办社会是普遍的现象,任何一个林业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都要有独立的学校、医院、托儿所、保卫、城镇建设管理等一系列社会机关、社会生活体系。对于国家森林企业办社会的问题,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曾明确指出:“森工企业办社会,是越办越办不起,越服务越服务不起,照这样下去,只能把企业逼到没有希望的死角”。一个规模较大的森工企业,林业局所在地就是镇级政府所在地,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办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发展。

(6)森工企业经营管理是系统工程,其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和动态性都有其客观规律。但是多年以来,森工企业在意识转变中,经营者对经营战略的提出始终在松散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徘徊,缺少结构调整与发挥资源最佳效益的力度,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产业产品结构改变上,常常顾此失彼。优化组织和生产要素具体表现为只在理论上强调宏观的“以营林为基础,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而缺少与之配套的措施,以解决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采伐与育林的关系,存在漫长的林木生长期与不断增加的林业人口、新增因素对资源砍伐的过分依赖等矛盾。

2提高呼伦贝尔市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1)呼伦贝尔市森工企业都具有一定管理和生产经营经验,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在采伐育造林方面进行重大调整,采伐与育造林同步进行,新育造林面积不断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办经济实体,发展合资企业,安置剩余劳动人员、下岗人员和城镇待业青年。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企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及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很大提升。

(2)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该市森工企业,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主体开发林业资源,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3)该市森工企业首先要从提高工人技术水平上入手。任何管理经验、科学技术都是通过人工完成的,工人只有掌握更多的技术,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才能将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劳动中,才能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3-4]。应该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只有广大林业职工有技术、有文化,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要大力加强林业职工的群众文化、技术教育,提高工人素质,才是企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4)森工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不能以伐木、售木材、简单加工木材等表资源利用为基础产业,观念上不能以林产业自居。以卖资源为代价换取观念上的转变,符合森工企业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持续发展壮大。

(5)森工企业要解决资源的有续利用问题,呼伦贝尔市原始森林资源已不能再大面积采伐,森林资源蓄积量已下降到最低点。如果盲目采伐,再过几十年将会达到无林可伐的程度。该市森林主伐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不足1.0万hm2,到90年代近1.8万hm2。而全市森林资源又以幼、中龄林为主,可采伐林木资源已枯竭,森林更新面积远远跟不上采伐面积的增加。要加大森林育林更新工作,主要通过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育林,使森林面积不断增长,使宝贵的森林资源得到有续利用,使森工企业得到长期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3参考文献

[1] 孙玉军,刘志.伊春林区林业企业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23(5):21-28.

[2] 许文兴,陈建明.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性分析:林业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二)[J].林业经济问题,2000,20(4):210-213.

[3] 潘邦贵.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1):48-51.

第3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

1.引言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就是森林,森林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林业发展迅速,林业不仅承担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还承担着林业产品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的要求。新形势下,我国已经开始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现今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资源环境还面临着较大的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协调好减排、降耗、节能、经济之间的关系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大对林业的经济管理,优化林业经济的结构模型,从而促进我国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的协调发展。

2.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基本模式分析

我国林业经济模式变化以及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国有经济的宏观发展战略。因此林业的经济管理受到发展特征、发展内涵、发展模式等的影响,以下就对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所谓经济的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指管理项目与管理结构组合形成的发展模式。林业经济管理具有较高的调节功能,在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下,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会受到经营效益、管理质量以及发展水平的作用与影响,因此优化林业的经济结构,可以促进林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就是林业经济,林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对区域内的林业资源进行经济方面的管理,若是当地林业的经济发展、管理模式以及区域政策的重心偏移林业经济发展方向,那么就可以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与区域内的所有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林业经济发展会受到资源的影响。经济发展模式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以林业资源为核心的经济产业结构,因此在生态环境的作用影响下,林业经济的产业发展会受到林业资源的影响,一旦林业资源受到自然灾害导致资源严重降低,就会使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林业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现代化林业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就是资源的开发,林业经济面临的资源开发压力较大,开发成本、开发能力、开发技术等都会极大的影响到林业经济效益的变化。在林业经济的实际发展中,面临着比较复杂的资源开发现状,因此林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上保持稳定状态,因此林业经济发展水平、运营模式以及经济效应等都具有周期性。国家的政策也会影响到林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因此林业经济发展的经营重心以及管理模式都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并且国家会根据林业资源使用以及分配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政策调整。因此国家政府会对林业经济管理模式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并且每个地区的林业经济都会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与干扰。

3.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3.1加大林业产业的资源经济管理

我们要围绕林业资源,展开林业生态的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打造林下优美景区、林下休闲旅游区域、森林公园、森林人家等时尚的林业休闲旅游。加大沼气的能源发展与建设,从而提高林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根据林业的资源条件,创新发展资源循环的生态经济模式,从而大力发展无公害的水果、无公害的蔬菜等林业附属的农产品。打造出优秀的林业与农业品牌产品,加大风能、太阳能等生态节能环保能源的普及应用与推广。从而培养一系列的林业经济产业结构,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效益。我们要以林业资源为基础对象,加强林业市场的导向作用,从而对林业区域产业合理的布局。加大林产品加工、苗木花卉、特色林木果业等的产业发展,实施集约化以及规模化的经营与生产,从而实现流通、销售、加工、种植等各个经济化解的可可持续发展。最后,林业的经济管理与发展,还要建立林畜、林禽、林茶、林果、林菌、林药等林业的经济基地,加大林业的经济产业化发展,从而增长资源,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居民的收入。

3.2提高对林业经济管理的观念认知

林业经济管理首先就要从思想上改变以往的认知,不能只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要在满足林业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林业企业要认识到林业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关系,认识到林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就是良好的生态效益。在发展林业经济时,要将林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联系在一起,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有利于林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以往人们为了过分的追求林业资源,获取经济效益,就乱砍滥伐,这样对林业的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打破,势必会给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林业经济发展的而前提就是要保证林业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改变以往只重视经济效益却忽略生态效益的思想,认清楚林业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在林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此外还要加强林业资源过度采伐的管理,避免乱砍滥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合理的控制林木的采伐,从而提高林业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

3.3加快林业经济的体质改革

林业经济体制的发展既要适应社会市场经济条件,又要适合当今林业发展模式的经济体制,因此需要政府协调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管理,在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安排林业企业的发展模式,完善并且改革林业森林资源的产权机制,从而使林业资源符合市场化的经济体制。

3.4应用科技促进林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现今林业经济管理的模式还停留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上,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林业科技的投入,从而为林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动力。加大林业科研水平,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4.结束语

总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加大措施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广利.浅谈林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01(7):13-17

第4篇

关键词:林业养护;复合经济;经济发展

我国的林业经过了初期发展(1949~1978)和中期探索(1978~1992)两个阶段后,从1992年开始步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受国际社会关于林业转轨态势的影响,结合当前环境恶化的实际,我国林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林业资源的掠夺式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地破坏,这就要求新时期林业发展必须走一条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复合式新道路。

一、现实要求新时期林业发展必须走一条复合式新道路

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走新型林业复合经济发展道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首先,生态工程建设要求林业走复合发展的道路。越是那些经济落后、位置偏远的地区,生态环境往往越恶劣,这是因为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开采,缺乏科学布局和规划导致的直接后果,只有从生态环境建设大局考虑,才能统筹好养护与利用的关系,林业发展才能步入健康的发展之路。其次,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林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不断有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国家投资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这就有必要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最后,这是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再多的收入只要一平均,得出的数字就会少得可怜,因此,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无论做什么事,我们必须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这些都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二、林业养护与发展林业复合经济的关系

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新条件,但如何利用好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要利用好这样的机会,首先要对林业养护与发展复合式的林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林业养护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林业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过去那种只知道开采和利用地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毁灭式的破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必须把林业养护作为主要手段,既要向林业要经济效益,又不能破坏林业的生态效益,养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对于这一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复合式林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林业的养护,林业经济要持续发展,林业产品是基础,对于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对产业链条的延伸是主要手段,而这些都要依靠林业养护来保证,没有良好的林业养护做前提,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如何养护

做好林业养护工作,才能为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了把养护做好、做扎实、做深入,应该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科学调整林业结构。改变以往林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缺乏的状况,努力开拓林业新产品。通过科学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重点地培育经济性树种,通过对自然生长树种的选育、引种、驯化、嫁接等的加工利用,探索树种新的功用。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多树种综合配置的种植方式,改善各植物种群的互生关系,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在增加种植面积时,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避免盲目发展。二是注重林业生态效益。当前的林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林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因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相联,密不可分。首先,林业的生态效益是以经济为落脚点的,它通过经济效益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效益越高,速度越快,总量也就越多。其次,它属于一种劳动再生产,生态效益必须有约束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它必须保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绿色产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具体方式包括以林养林、林农结合等。

四、小结

林业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复合式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我们要重视林业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加强林业养护,加快林业发展,是实现林业经济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林业养护的分析和探索,不仅能为广大林地覆盖地区的居民带来现实的经济实惠,也能为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价值,因此,我们在不断开拓新林地的同时,更要注重旧林地的养护,这样才能保证林业建设的综合效应,走出一条林业经济复合式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徐薇玉徐良才•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探索[j]•上海农业科

技, 2007 (6)

[2] 李铁民赵江平•林业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型复合体系[j]•山西林业科技, 2007,12(4)

第5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林业是一项基础性产业和公益性产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经营投资大、经济利益见效慢等特点,应采取多种措施对森林资源进行种植、维护和利用,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实现人、自然、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状态[1]。我国林业发展经过了不同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老旧的林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要尽快实现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重效益的结合。

1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林业的发展,并对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做了较多的探索和研究,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和政策,这对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国家的统一协调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改变,国内很多地区的林业经济增长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就当前来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仍不乐观,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不协调,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此外,我国森林面积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较低,加之我国人口众多,这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2]。近年来的林业经济发展主要以牺牲大量森林资源为代价,过度开采造成目前我国木材数量严重减少,而林木种植和养护工作又没及时跟进,致使林业资源匮乏,大部分地区的林业处于低产出、低效益的局面,林业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大意义。

2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2.1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发展的主导者,更是推动林业经济建设进程中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是关键,林业人力资本能显著推动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为了使林业科教文化工程不断得到巩固和推进,国家林业局从林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立足于中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先后以政策和纲要的形式下发了有关推动林业科技文化以及研发人才的文件,这一举措将促使全国林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

2.2森林资源

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是衡量森林资源的基本指标,此外,应把当年正在育林的面积以及年末封山之后即将开展的育林面积考虑进去。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林业区域的林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由以上指标决定,因此,森林资源可看作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3林业投资

由于林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存在资金庞大,产业周期性长,收益比较缓慢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林业的发展单靠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进行资金扶持。没有国家的扶持和当地政府的宏观调控,林业经济效益的产出则必然会减少,最终会阻碍林业的整体发展。从总体上看,当前林业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林业产业结构也不合理,一、二、三产业在林业产业中不能够协调统筹发展,第一产业发展较快,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较缓,不利于其整体经济发展。此外,林业生产建设不完善,其森林资源补给动力不足,从长远发展战略角度来看,必将导致林业发展缓慢和林业经济发展状态不理想。因此,为了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国家的财政扶持。

2.4林业政策和制度

当前,国家及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对林业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给予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林业工程的发展步伐。林业工程涉及森林资源、风沙治理、建造防护林带、保护动植物资源、林木的使用等。我国大多地方的林业工程建设旨在保护动植物资源和防止水土流失和涵养水资源等,因此,国家及政府出台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林业工程的建设,最终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优化林业经济发展政策,多渠道增加林业经济投入。林业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支撑,但要获得可靠的资金来源,不能单依靠政府,还要利用优惠的林业发展政策吸引企业或个人[3]。在政策上,要优惠扶持和奖励发展良好的林业经营企业,对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低利率信用贷款,并对林业经营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宣传,以提高企业和个人对发展林业的热情。二是要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林业经济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林业可采取大型企业和大公司合作的生产方式,以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加强创新和创造力,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设备的运作能力,进而提高生产工艺[4]。三是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管理水平。在林业经济发展的管理上,应实行政府和企业分开管理的方式,尽量实现企业的自主管理,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在政府管理的林业地区要划分清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以便高效地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4结语

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较多,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因此,国家在制定林业经济发展政策时,要长远规划,改变当前林业经济发展体制单一的局面,同时引进多种经济体制共同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此外,林业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还要重视生态效益,只有保证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才能可持续地发展林业经济。

作者:辛娟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林业局

参考文献:

[1]田宝强.中国林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刘玉.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优化升级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18).

第6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7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林业的重要性,意识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所以加强对林业结构和林业部门之间经营和管理行为的规范和调整,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为社会和经济发挥提供优质的林木和林产品,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一、 当我国前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效益低下的问题还很突出

相比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还很不足,国家生态安全还不能得到良好保障;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山区与平原、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森林资源分布存在明显不均;一些地方虽然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人工林经营质量不高,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下;许多地方的森林树种结构和林龄结构不合理,纯林比例过大。

2、 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许多地区林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许多产业停留在产品粗加工和生产简单成品的水平上,缺乏深加工科技附加值的理念, 缺乏产品创新和品牌意识,缺乏规模生产经营意识,资源利用水平低、经济效益差,限制了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可循环利用经济体的出路,限制了地方林业的发展。对森林多种功能的认识开发还有待发掘,生物质能源、木本粮油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林业产业的市场研究还十分薄弱,许多地区对林业产业发展没有长远规划。

3、林业管理机制、理念都需理顺市场配套措施尚需跟进

单一部门管理,组织力度欠缺,森林分类经营与管理的理念没有普及,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法规欠缺完善。生态公益林,国家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范围小、金额低,调动不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商品林经营理念宣传不到位,现行的限额指标采伐制度限制了商品林的扩大经营,也限制了退耕还林的养护更新。木材成熟后得不到采伐指标,影响了农户再造林的积极性。农业补贴金额年年递增,新的林业刺激政策没有出台,造成一些地区退林还耕。

适应市场经济的支撑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二、解决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措施

1、 加大科技对林业发展的支撑力度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先行。我国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林业科技依然薄弱,尤其在在良种选育、经济林栽培技术等方面亟待提高。因此,我国林业发展应借助与高校合作的契机,积极引入适合林产业管理、发展的企业机制,做好技术人员、林业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工作,及时引进科研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成果。以努力提升林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发展目标,以林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为导向,积极谋求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共同开发、利益共享的创新战略联盟,最终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提高林业科技水平。根据我国林业产业建设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优化提升林业技术人才结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引进符合林产业结构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增强林产业发展创新能力, 保证科技对林产业的支撑作用,确保生态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 完善林业管理制度

基于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要求和我国《森林法》第五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的指导思想。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和国家对林业的需求也会愈来愈大,林业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随着林地面积不断增加,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以及人为的因素时刻都在威胁着森林资源,“三分造,七分管”,管理任务愈来愈艰巨,针对乱砍滥伐、乱占林地、森林病虫害,要完善林业管理制度,尤其针对森林火灾隐患要完善森林火线预测预报,加强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森林扑火物资的等级与储备,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逐步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机制建设。

3、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林业企业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传统的只重视林业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的观念,从本质上认识到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是相互联系,认识到林业生态效益的良好发展是林业经济效益的助推剂。时刻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看作是统一体,不能将其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概念。过量采伐森林资源,以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势必会对生态环境平衡带来极大的破坏,生态环境一旦失去平衡,相应地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将直接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导致林业经济下滑持续期延长,林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基于此,为了能够达到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能兼顾生态效益的平稳发展,从思想上要走出只重视林业经济效益,轻视林业生态效益的误区,更新观念,改变思想,切实认清、正确权衡林业经济效益与林业生态效益的关系,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林业产业生产经营的主导理念。加大力度对现行的林业资源采伐方式进行治理,合理采伐、加大造林力度,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4、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

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经济结构,是大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强化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基地等方面的林业建设;优化第二产业,加大林木资源、林木产品、矿产资源、水电资源以及其他林区资源的开发、加工和综合利用力度;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森林旅游业、花卉业、商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天然林的保护与经营,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资源,对于人工林的经营也要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大力解决林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5、加强各项政策的完善

(1)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制以及国有林场的隶属关系,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责、权、利,放宽、搞活经营机制。

(2) 放宽森林采伐限额限制。设置国有林场森林采伐限额,根据不同的级别以及需求性进行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和管理。

(3) 出台相关的稳定政策来保障国有林场经营区长期稳定、保障国有林场经营的林地不被侵占和森林资源不被破坏政策。

(4) 国家应该给予财政和金融支持。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同时应该建立国有林场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6、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且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很大的成效。

7、 森林有效保护策略

完善森林火线预测预报,加强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提高森林扑火物资的等级与储备。通过森林防火教育宣传,提高森林防火意识;及时处理可能引起火灾的隐患;加强火灾应急组织的管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建立专家系统,利用科学和技术,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治理,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8、 大力加强森林法制建设

遵循林业保护的市场规则,修改现行《森林法》规定的限额采伐制度和采伐许可证制度。对商品林木实行自主采伐制;对于具有生态价值的林地,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如给予生态补偿、限额采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格、及时地查处林业案件,认真解决有案不查、查而不判、以罚代刑、重罪轻判等问题,确保林业法律法规得到切实的执行。

总之,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当长期地坚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豆业升.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16)

[2] 李云燕.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02)

第7篇

1概述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林业主要是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用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业产品,以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来发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林业的良好发展能促进人口、社会、环境、经济以及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的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林业经济是林业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处理林业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各方面经济关系,组织协调林业生产诸要素和追求林业经济效益等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有造林、育林、护林、林木采伐和更新,木材和林产品采集和加工等。以往,为了追求经济的高效益,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对环境的保护,过度开发资源、消耗资源,以环境的过度消耗和破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事实已经证明,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采使之没法及时更新,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会对林业资源的匮乏和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生态环境保护是大家日益关注的重点问题,要科学的处理好生态环境和林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来促进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良好的林业经济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积极的效益。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发展林业可以带来多方面效益,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林产品,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意义重大,发挥显著的作用。林业资源是有双重作用的:一方面,林业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它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改善和平衡作用;能够为多样的生物物种提供生长发展的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很有帮助,还有利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由此可见,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林业经济的一项重要发展内容。另一方面,林业资源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方面的功能。它能够社会的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资源和能源,能有效的改善人类的生活生产天,这对于改善人类生活居住的环境,提高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林业资源能够为人类的社会发展以及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生产所需的物质基础。就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来看,近些年以来,虽然我国的林业经济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也因林业经济的大力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依靠林业资源发展起来的企业,在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不足和弊端日益凸显,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依靠林业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林业企业管理水平还比较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生产和管理方面被广泛应用,目前依靠林业资源而发展建立的企业还存在粗放型的生产管理方式,对科技的利用度明显不足,没有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在管理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老套僵化的方式,缺乏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规划和战略,对先进的林业开发技术和创新技术掌握很缺乏,无法实现对林业资源的高效使用,没有增加林业产品的附加值。这种发展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对林业的生态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在经济增长方面,是建立在对林业资源的过度消耗基础上的,以巨大的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这是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只重视眼前利益的表现。我国林业企业相较与国外先进的林业企业来说,经济规模还比较小,资金投入利用率比较低,严重忽视了林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和平衡。多采用简单粗放的资源开发方式,消耗的林业资源非常巨大,使林业资源消耗的量远远超出了森林的生产更新能力。对林业经济发展缺乏先进的科研能力和市场信息方面的深入研究。综上所述,很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协调好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观,切实维护森林资源的安全和林区的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3提高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研究

针对上述内容,面对我国当前林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应该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和林业经济发展方式,使二者能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3.1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加大对林业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分析,采取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开发方式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和开采。以高效的利用有限的林业资源,采用先进手段以加强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更新管理方式和理念,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生态环境以一种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来实现有效的保护,使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3.2通过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产业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与次同时人民除了物质资料的追求外,对于精神需求也与日俱增,在闲暇和假期的时候,更愿意选择出游的方式去放松自己,感受大自然。随着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多选择生态旅游的健康方式。鉴于这种市场需求,可以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在增加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一种有效的推广和宣传。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尤其需要引起重视。要努力结合本地特色,合理的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不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和前提下,实现林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作者:王峰 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

第8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 转型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识码: A

林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多年来为国家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近年来在不断地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力求由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一、传统单一的林业经济是林区难以摆脱“两危”困境的根源

传统的林业经济具有产业经济、资源型经济的属性。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基础,经营森林生态社会系统的行业。传统的林业经济是培育和保护森林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其作用的产业经济,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林业经济以市场需求、产业资本、产业产品、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社会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基本要素体现出产业经济属性;同时也以采掘业的典型特征,诸如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企业布局重构和分散等,具有资源型经济的明显弊端。建国初期,我国林业发展走的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育、木材采运为主的林业经济发展道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有林区出现可采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木材利用,忽视森林生态等多效益和多种经营的林业经济发展道路存在很大局限性,开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分区发展、林业分工发展等战略思想,但仍然是以木材利用为主,兼顾其他效益的单一发展的林业经济;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采伐森林资源为前提的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开始逐渐显露出弊端。

二、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优化产业结构。立足于全方位、多元化、大战略、快发展,推动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使得天独厚的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应有的经济竞争优势。要使失衡的产业结构向多业并举的优化结构、均衡发展的复合型经济结构转变。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多种效益并求转变。把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林业的理念,按照实现森林、土地等资源最优配置和森林土地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利用森林和土地,走资源节约型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为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开发林下经济。(1)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努力抓好“林药”、“林菌”、“林禽”等一系列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培育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树立典型样板。(2)多元投入,加强资金扶持。通过补助、金融扶持、社会参与等多种途径,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扶持。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3)加工配套,强化龙头带动。积极鼓励、扶持职工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通过牵线搭桥,帮助林下经济经营者与林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品购销关系,扩大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卖难”问题,全面带动林下经济发展壮大。(4)发展家庭经济,给予优惠政策,确保产品回收,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不发展起来,我们就强大不起来,不能总盯着第一产业,要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加强产业投入后续管理。(5)把以砍木头卖钱为主财源转向碳汇经济新财源。培养碳汇,发展碳汇林业,通过碳汇交易来实现创收,给林业培养新的财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激励和引导职工去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下大力气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广泛培养和吸纳各方面人才不仅是林业企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三、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贯穿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必须不断加强。过去,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过量的林业采伐消耗了大量资源,疏于管理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严重流失。大部分森工企业由过去的辉煌陷入了低谷,步入了“两危”之中。究其原因,除了森工企业历史遗留形成的典型企业办社会体制,富裕人员多,技术改造欠账等客观原因外,主观上管理粗放,内部流失严重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流的管理, 就没有一流的企业效益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以增收和节支为重点,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抓好企业管理的中心,搞好资本运营,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1.认真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是企业运行质量的集中反映, 是企业总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从企业经营活动的源头抓起,牵住成本管理这个牛鼻子,有五条途经可以降低生产和产品成本。第一条途径是强化成本目标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企业在采取目标控制中应该采用“制定定额、分解目标、控制费用”的办法。

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

第9篇

1我国林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1林业的经济结构问题。

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目前林业经济结构的主要形式,林业及林产品的实施和分配直接由国家来负责。这使得各国有企业的林业部门中普遍存在缺乏自主生存能力的现象,这类企业、部门具有严重的依赖思想,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国有企业发展滞后。

1.2林业的产业结构问题。

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中也存在一系列内部问题,主要表现为:投入的资源多、资源利用率不高、回报产出量低。也就是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效益,只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而忽视第三产业的林业发展,同样能够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要重视优化林业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和环保共同发展。

1.3我国林业产业技术问题。

与传统的林业相比,我国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技术提高,但和国外林业发展相比,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显得十分落后。我国林业中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传统的加工技术为主,具有局限性。

1.4我国林业产品结构问题。

我国的林产品生产主要是以简单粗糙的加工为主,不能实现林业应有的价值资源;我国高档林产品出口几乎为零。可见,我国林业产品结构中存在明显的问题,急需加强调整。

2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的具体措施

2.1将发展我国林业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发展模式有效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提高人员的就业率,同时还能增加国家的税收。可以起到缓解国有企业的经济压力的作用。

2.2具体分析我国林业产业结构的内部问题,

我们应该加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力度。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也要保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享受,也有一部分人渴望回归大自然,寄希望于在大自然中找回自我,所以,国家发展应该将林业旅游作为重点。

2.3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社会环境下,

科技对林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得更加重要。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可以节省管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能详细的掌握林业发展这个行业的整体信息资源情况。对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还能更好地推动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优化林业结构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只有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对林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2.4良好的技术对优化产品结构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只有用先进技术作为有力支持,才能更好的填补我国林产品加工高档品出口的空缺,从而增加我国出口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保证林业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的意义

3.1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的社会利益。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能够促进林业内在经济潜能的发挥,同时也使传统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这使传统林业的经济结构带来的社会压力得到了提升,能够促进就业,减少就业压力,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注重加大对林业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政策,适当降低税收,让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去发展林业相关内容,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林业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竞争力和竞争地位,也能充分保证林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的生态利益。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在科学合理的林业结构下进行林业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当今人们为了简单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认识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一般来说,生态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效益的增长,所以,我们既要注重发展经济效益也要加大对生态效益的重视,从而保证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处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状态。只有将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进行统一和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的经济利益。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还能增加林业工作人员的个人收入,增强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巩固林业的地位,同时对确保人员基本生活等问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林产加工业的形成,还有利于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因此,优化林业经济结构给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经济利益,只有当林业实现了经济利益,人们才会更加重视和关注该林业部门;才能进一步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和发展。

4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

就我理解,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以下的这个表格可以看出这一结论:

1999年3月,广东省林业厅依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重植林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如下:

经济价值万元

重植林內部林产品价值417.72

外部吸收CO2放出O2价值8162.00

涵养水资源价值3.27

水土保持价值10.89

保肥价值10.79

旅游价值13320.00

生物多样性价值4.36

空气负离子效应无法评估

滤菌功能无法评估

吸尘功能无法评估

合计21929.01

由以上可见,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时一致的。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包括以下五层意义:

其一,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二,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三,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四,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五,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从以上的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3)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②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③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四、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以上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集中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我们知道,除了政策制度,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以下将简单地从现存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以及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评述。

(一)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种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在这以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偏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在第二章“森林的经营管理”中的第14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度、16条政府制定林业的发展计划、18条占用林地时的处理;第三章“森林保护”和第四章“植树造林”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实施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同样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二)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和完善:

(1)首先,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立法原则的创新。

a、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林业立法充分地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运行规律,重视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

b、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林业立法应当充分地考虑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条件,考虑地球环境与森林资源的保护。

c、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既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在执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另外,要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有效防范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5)在诉讼方面,我国资源状况的严重问题和资源诉讼的特殊性联系起来,建立专门的资源诉讼法院。“在我国,土地法院、水事法院、矿业法院等专业法院已经存在,这表明资源诉讼的专门化已经优先例和经验可循。”所以基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我国也应设立森林法院。

(6)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法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徒法不足以自行”,“无惩罚即无救济”都说明了法律责任体系在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森林立法中,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的明显,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使得其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从而达到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营的管理。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①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②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③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④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⑤陈泉生:《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⑥张美华、叶谦吉:《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载于《林业经济问题》,2000年10月第5期。

⑦黄河亮、陈钦:《林业可持续利用管理问题初探》,载于《林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4期。

第11篇

论文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因具有最概括意义而被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认可。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挑战与变革。其内涵反映在以下5个方面:①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与经济的整体性。②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性。③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利用的高效性。④可持续发展强调体制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⑤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的公平性。

2林业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林业的定义可概括为林业是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全面利用、全面发展的经营活动,是以森林的多功能来满足经济、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基础产业。

为了正确地理解林业,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林业的特点,以掌握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林业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生产周期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初期培育森林的经济依赖性;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生产经营成果的多样性;林业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可持续林业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可持续林业的含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者已有研究成果,可持续林业的概念可归纳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从而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木质、非木质林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社会满足其需要的林业。

3.2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2.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2.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2.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且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林农结合式;②造林规模化;③造林多样化。

4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4.1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事实条例。在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4.2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完善:①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②立法原则的创新;③在执法方面,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认真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④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3]薛建辉.森林生态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法[M].法律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5]陈泉生.环境法原理[M].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第12篇

【关键词】林业 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 保护 管理

一、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3)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三、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3.1林业的生态效益。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3.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从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

4.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4.1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