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时间:2023-07-28 17:32: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第1篇

【摘 要】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做为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认真做好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与劳动习惯;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及其他人文方面都是学校立德、树人内容。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做到既授业又传道,既教书又育人之目标。

一、情境教学是渗透德育的平台

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情境根据刺激物对儿童感官或思维活动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大致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语文教师则要根据文本域预设德育教育内容确定选择哪种情境适合。

语表情境即运用语言表述的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演示手段结合运用,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既容易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又容易接受教师预设的德育教育。

热爱祖国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话题,祖国怎样伟大,怎样为伟大的祖国刻苦学习,这朝夕唠唠叨叨“你要热爱祖国”效果肯定不好,这需要教师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演示手段结合运用,使学生在愉悦有趣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祖国的美好祖国的伟大的理解与认识。我教学韵母“ao”时,先出示图片:奥运五环图,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标志,最后从得出的结论中创设课堂情境:课件演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拼搏的画面,演示中国等几个国家奖牌获得数,中国获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奖牌总数100枚,创4项世界纪录。获金牌数超越美国,获奖牌数超越俄罗斯,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这是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辉煌。接着我引导:中国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平时训练辛苦不辛苦?学生都说:那是很辛苦。我又引导:你要取得好成绩该不该刻苦学习?学生齐声说:该刻苦学习。一次中国伟大在形象演示中得予知晓,一次要刻苦学习在润物无声中得到启发。

二、朗读教学是渗透德育的媒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都是众多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编排,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德育内容涵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真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受到作者思想熏陶感染。

孝敬长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是家庭的宝贝,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生长,有许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因此语文教师要针对现实情况,以文本为例子,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在教学第一到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读,读中体会哪些句子写了妈妈对奶奶的关心;再进一步指导读妈妈说的话,读出关心的语气;然后安排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明白了妈妈对奶奶的关心体贴。教学第六到第八自然段时,利用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有感情地个人读等方式,自然而然地渗透关心长辈,体贴长辈的教育。在学生领悟孝敬长辈的基础上,安排拓展活动:学了课文后,你喜欢小峰吗?为什么?你也准备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做些什么?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增长,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品质上得到很好的塑造,使学生铭记孝敬长辈,从做小事孝敬长辈。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会感恩是中华美德之一。《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就是进行感恩于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的最好题材。我教学时,先安排自由读,从中了解课文大意:乡亲们吃水不忘。与此同时,为了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再进行老师范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表演读,强调“没有井,很远”,从中明白乡亲们吃水困难;强调“挖了一口井”让学生感悟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流露出对伟大的崇敬之情;强调“挖井人”读慢一些,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最后再安排拓展练习:同学们,说说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被人帮助的事?你会忘记他们吗?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动,感恩教育达到我预设的教学目的。

三、识字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一阵地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教学看似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毫无关系,其实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耳、心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也在学生愉悦的识字中预设的德育教育便水到渠成。我指导“和”、“香”的书写时,提醒“和”中的禾字旁的“捺”懂得了谦让,要不如果“捺”写得和“香”的“禾”中的“捺”那么长,就会吵架了。“和”中的禾字旁的“捺”一让,字就好看了紧凑了。当学生写起字时,就会更加讲究书写美,“相互谦让”就能美好的思想意识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很多,诸如语言文字与读写训练、语文课外活动、学生劳动实践等等,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就会用心实践与研究,不断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不断找到渗透点,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总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位语文教师,务必挑负起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互助;活动心得

在镇中心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我参加了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互助教研活动。在镇中学、一小、二小,分别听取了《樵夫,别砍那棵树》、《我最好的老师》和《一夜的工作》三堂课的课堂教学,并参加了课后的讨论与交流。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将本次活动的一些体会诉诸笔端,借以达到与大家相互交流和学习的目的:

在本次活动中,无论是初中教师的授课,还是小学教师的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完成、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和取得的教学效果来看,都能达到语文学科教学相应的要求。这表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是较为扎实的。明显可以看出,三位教师都在课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在对教材的钻研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上都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能本着“生主师导”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细致地进行了甄别选择。因此,单从这几堂课的课堂教学来说,几位教师的课都是不错的。精彩的是在教师的课后讨论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站在一线的教师们经验的交流,智慧的碰撞。

假如要谈到做好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衔接,达到提高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都应该正视当前在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借此罗列现象之机,谈点自己不成熟的感受。

一、学生汉字书写杂乱,欠规范

汉字书写是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考查中很重要的一个版块,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汉字书写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初中语文教师也在不断强调,不断训练,但是对于学生已经养成的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和无所谓的心理意识,加上初中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能在初中纠正过来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学都应该重视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把好书写的入门关,动员家长的广泛参与,从而形成从家庭到学校的交互影响,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这对促进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的提高,无疑将发挥非常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回答问题无法掌握中心

我国古代学者提倡“学以思为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的学校教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使学生潜能和材质的培育者。教师的启发诱导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要以实际的学习实践为检验标准。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想象力”,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会发现一个在七年级学生中很普遍的现象:学生由小学阶段进入初中阶段后,语文学科成绩普遍会比小学差一截。这种分数上的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和兴趣。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短缺?这与学生缺乏正确的答题思路,没有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和语言组织能力的缺失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都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无论是在初中阶段还是在小学阶段,所有的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时,都应该密切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要密切关注学生解答阅读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语言运用、思路训练、方法技巧等角度出发,做好引导教育。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的引导教育绝不是固化学生的思想,而是在充分开发学生思维基础之上的一个简单统一。它可以避免学生的答题思路混乱、语言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准确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的过程肯定是漫长的。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首先养成相应的教学习惯,将其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养成必要的学科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而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教学短板。

三、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考点意识薄弱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语文学科教学确实应该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但每一位语文教师也应当在遵循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围绕着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语文课堂教学中缺乏了对语文知识考点的渗透,语文学科的学习就缺失了其工具性这一特征。语文教师要根据所处地区相关学科知识考查的要求与规律,掌握相关的知识考点。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仔细阅读新课标,了解并领会新课标,从而更好地梳理学科相关考点,形成教师自己的较为系统而又与所处地区实际需求相吻合的考点体系。再从课标和考点出发组织好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并做好相关的课余辅导和训练。学生在这样长期的、有意识的思维和能力的影响和训练下,就会有意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次的语文学科教学互助活动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其实都已经具备了相应课标和考点意识。教学中有新课标的渗透,有考点的体现。但是,这样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在日常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否能将自己的意识习惯转化成学生的意识习惯,却是这次学科教学互助活动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深深的思考。值得每一个站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反思自己的学科常规教学工作。

第3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对学生学好语文有良好的引导探究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但是,在小学语文中往往由于小学生认知特点限制,主动提问教学策略作用受到限制。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小学生主动提问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更好的落实课堂学生主动提问,全面提升学生知识能力。而且,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动提问,对其他学科教学质量也有积极作用,提升学科教学有效性。

一、尊重小学生个体性和差异性

小学语文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因各自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小学生在生活经验、心理水平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个体性和差异性,表现出不同的语文能力。这种个体性和差异性,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主动提问以及语文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结合学生语文实际水平,从个体性和差异性出发,综合考虑各层次、各方面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在教学中,针对语文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多给他们留有思考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获得学习;针对语文能力居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引导的策略,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增加学生提问的机会,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针对语文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提问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参与提问,在提问中增加学习语文自信心,获得学习满足感。总之,教师应结合小学生个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在教学环节中鼓励、引导、帮助他们主动思考提问,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社会中发挥着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科教学特点,结合小学生个体性和差异性特点设计提问环节。把握不同阶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举一反三。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到文字的优美、生活的美好以及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主动提问,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掌握小学生个体性和差异性特点,了解学生需求,设计科学的提问环节。第一,教师应紧扣语文教材,突出语文教学重难点,巧妙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结合问题开展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第二,教师在设计提问环节时,要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明确问题目的,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深度和广度;第三,发挥不同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三、营造小学语文教学提问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是基于人际关系良好、外界感受亲切、思考时间充足等环境的,需要在教师的支持下主动探索学习问题。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和谐稳定的环境,是保证学生主动提问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营造提问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稳定的教学环境,创设自由交互的学习空间,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轻松自由地思考,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探索语文未知领域。在教师关注自身因素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提问环境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彼此沟通协作,共同发现并提出问题。即,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尤为关注学生间的学习环境,建立学生相互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沟通中引导学生开启思维,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语文学习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间的学习状态和动态关系,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以问题为牵引,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四、培养小学生问题质疑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不仅仅要从小学生个体性和差异性、语文学科特点、教学提问环境等方面考虑,更要立足小学生自身的问题质疑意识,让小学生从过去的“回答”问题,转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俗语说:学贵有疑,学生只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主体,才能提出问题,才能真正思考问题,延伸学生思维,真正成为会学习的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问题范例,帮助并引导学生从质疑的角度体会并摸索教学问题,从自身质疑学习的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学习,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引导者,应紧抓一切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带着问题延伸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学生只有自己提出问题,并在语文学习中分析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融入语文探究的知识海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也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之一,同样需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提出自己的疑问,呈现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提问,鼓励引导学生乐于并敢于提问,在存疑过程中真正掌握语文知识。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南园小学 甘肃】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客观选择。高校课堂的构建要求小学语文老师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基础上,在教学氛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方面不断努力。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状况,从而对其学习的兴趣、专注等产生影响,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总是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愉悦、积极、自由的心态,从而为其学习活动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教学的高效。目前很多小学语文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死气沉沉,学生要么毫无兴奋状态,要么就是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事情,大大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考虑到教学氛围对于高校语文课堂构建的重要影响,语文老师应充分地利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例而言,在课程内容的具体讲授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梅兰芳学艺这节课的组织中,老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来在课堂上播放京剧,借此来活跃课堂气氛,并熏陶学生的艺术修养,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当然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工具性的手段仅仅是教学氛围营造的条件之一,最为关键的是卸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潜在对立,这就需要小学老师放下身姿,利用风趣的语言,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才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实现高效课堂。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学行为,左右着教学效果,有正确的教学理念虽然不一定能够带来高效课堂,但是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对于小学语文老师而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指导其教学行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的背后往往都是错误的教学理念在作祟。举例而言,一些老师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要求,从而使得学生以及老师这两个群体在课堂之上不能有效地进行配合,达成一致。小学语文老师正确的教学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主体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展,多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及特点;二是树立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都意味着其学习的专注时间短暂,要想激发学生的持续兴趣,寓教于乐是一个必然选择;三是素质教育理念,语文作为一个工具性的学科意味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以教会了学生多少汉字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而是应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本身的重要功能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本身对于教学方法的要求比较高,语文不像数学等理科那样具有逻辑性、缜密性,其本身的教学内容,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懂,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这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客观上要求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保持一种兴奋状态。调查发现,目前为数不少的语文老师依然将照本宣科式的填鸭教学方法奉为圭臬,认为教学方法再花哨都是无用的,无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实践已经证明单一的、僵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断下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低位徘徊的“罪魁祸首”。对于语文老师而言,在教学方法方面应不断地加以探索创新。举例而言,游戏教学法、角色扮演、演讲比赛、小组讨论、课文朗诵等等,都应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加以大胆的变通使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教学方式的差异化,毕竟不同学生群体对于教学方法的偏好是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应注意照顾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课程的效果。

四、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

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同样还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教学内容,课堂设计的不同,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个科学的课堂设计应有张有弛,有重点有非重点,有导语回顾,有正文阐述等。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中课堂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课堂设计方面有很多关键点,本文介绍以下几点:一是课堂设计从时间方面来看,应分为三大块内容,即课程导入,课程展开,课程总结等,这三部分的时间应合理分配,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二是课堂设计应注意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整,当讲授重点内容之前,应注意设置提问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才能起到教学的事半功倍效果,同时如果学生出疲乏的状况,老师应进行调节,使学生的课程有松有紧;三是注意在课堂的设计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适时对学生给与赞扬,给与关注,让学生获得心理层面的满足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得语文教学保持一个高效的状态。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应紧紧围绕小学生的心理诉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综 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来实现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1] 侯俊如.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创新,2012(6).

第5篇

        二、工作要点:

        1、对全镇信息技术课程教研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由于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不多,难以真正地开展校本教研,因此,需要将全镇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我镇实际,本学期小学教研活动将采取片、区结合的形式开展。组建片级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分片教研活动,在片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镇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全镇按区域分为四大片:西河、滑石、鹅塘、大石,相关区域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相关片的教研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上午。全镇教研活动间周一次,主要内容是进行了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及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老师以全镇教研活动为主,每两周一次,周五上午进行,主要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及主题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较少,因此,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与初中教师结合在一起开展。

        2、坚持深入基层下校调研活动,到信息技术教学现场进行调研,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本学期下校调研范围将由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扩大到全镇各级各类学校,以求全面了解全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并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相应的指导,制定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规范。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教科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携手,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在镇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为原语文中心组成员),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并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逐步将学科整合研究范围推广到其他学科。

        4、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工作。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网上教研是一种非常有效教学研究新途径。本学期,我们将建成全新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该网站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了教学资源共享和网上教学经验交流。

        5、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组织信息技术创新与初中活动。

        6、逐步组建各校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重要阵地,各校要建立本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组织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竞赛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组织初中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3、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研究中心组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讲座。

        5、下校调研(中小学各4所) 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

        十月:

        1、组织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指导活动。

        4、筹备组织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语文学科是现阶段小学生课程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切实做好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为小学生群体开展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体验活动,创造和提供坚实而充分的认知性基础背景条件,促进小学生群体实现良好稳定的成长发展。随着最新一轮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快速有序推进,小学语文学科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问题,逐步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密切关注,相关研究探索为今后一段时期之内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工作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条件,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问题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1小学语文小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1切实有效提升小学生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观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日常教学工作环节的具体开展过程中,通过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程度恰当的引入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和诱发小学生个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观兴趣,通过不断建立和强化小学生在参与具体化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观兴趣,促进小学生自身的课程学习活动参与积极性水平实现幅度显著的改善提升,为小学生群体实现良好有序的成长发展,创造和提供坚实的这次条件。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深化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在开展具体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相互交流协作水平,促进我国小学生群体实现良好有序的成长发展目标状态。

1.2切实提升小学生群体在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体性水平

在具体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破除传统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教师群体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大时间进程和内容进程的绝对控制和干预性地位,切实满足新课标课程教学改革事业发展背景下,以生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实践控制要求,显著提升了小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活动过程中充分的主体性地位,为小學生群体创造并提供了充足而宽裕的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实践空间,确保在和谐稳定的教学实践活动环境氛围的保障和支持条件之下,小学生群体能够顺利获取到良好稳定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认知水平。与此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过程中,独立小学生个体之间通过围绕具体知识内容开展的探究和讨论活动过程,有效提升了彼此之间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为小学生逐步建构形成基础性的人际关系建构处理能力,创造和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和保障条件。

1.3切实提升小学生个体对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掌握水平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生自身针对具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要素形成的认知观点,通常可以借由参与学习小组内部的讨论以及评价活动过程,促进小学生自身在基础性思想观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修正,提升小学生自身所在班级的基础性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氛围,切实促进本班学生在围绕具体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展开教学呈现活动过程中,能够建构形成互相帮助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格局。要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引入运用,不断优化和提升小学生个体的基础性思维模式、认知结构,以及实践活动精神,切实完善小学生个体对语文学科基础性知识要素内容的认知储备结构,确保小学生自身能够顺利实现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应用的具体策略

2.1切实提升学生分组过程的科学合理性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个体通常都是借由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形式的团队结构完成具体的学习体验任务的,在这一实践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切实做好学生在分组处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于确保小学生在开展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具备极其深刻的实践影响意义。语文学科任课教师在具体开展学习小组划分和建构工作环节过程中,必须优先针对本班学生群体具备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基础学习习惯、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基本知识内容认知掌握水平等信息展开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本班全体学生,按照合理化结构搭配的处理方式,切实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合作实践组织,并确保小组成员在后续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体验过程中,能够实现基于学习能力和知识要素储备层次的互补提升。

2.2切实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性指导力度

在完成针对本班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工作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具体学习小组组成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基础性知识内容掌握认知水平,以及基础性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建构和表现状态,为每一个具体建构形成的合作学习小组,提出专门性的合作学习探究题目,并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注意诱导和激发小组内容全体组成人员的学习体验活动参与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确保最佳预期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3结束语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问题,本文具体选取小学语文小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应用的具体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桂霞.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97. 

[2]叶廷.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76-177. 

[3]柴利江.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策略[J].学周刊,2016(07):79. 

[4]吕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17.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实施对策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接受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启蒙阶段,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尤为重视,既要不断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要结合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以推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朝高效课堂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

从目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来看,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部分语文教师仅重视教学过程,却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常难以激起低年级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长时间处在这种十分被动的教学模式下,也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低年级的小学生爱玩,无法集中注意力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偏小,十分活泼爱动,这一性格特点导致学生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难以在教师讲课期间做到认真听讲。并且一些学生无法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在课堂中很喜欢做一些小动作,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也就无法紧跟整体教学进度,时间久了,学生容易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会随之下降。若教师过于强调课堂纪律,学生对教师就会比较害怕,更加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生的想法无法在课堂中表述,课堂学习气氛就会变得很紧张、枯燥,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也就不愿意加入教学活动,这也会直接影响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通过观察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难看出,通常在课堂上,都是教师全身心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就在下面听,一堂课下来,学生无法和教师互动和沟通,甚至部分语文课堂上的互动几乎为零,看上去学生都是在认真听课,可实质上部分学生的大脑早已开了小差。在较为单一和枯燥教学方法下,小学低年级学生又怎么会坐得住呢?长此以往,语文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这也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和今后的发展。

(四)未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

当前,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更倾向于只围绕教材内部内容进行教学,对于教辅资料也是照抄照搬,直接把内容讲给学生,几乎很少思考教辅资料中的内容是否契合低年级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学生也因此无法感受到学习语文学科的趣味和用意,很难在生活中运用到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实际上,语文学科在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而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就会使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无法体现其学科价值。

二、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的实施对策

(一)结合语文教材认真备课

在开展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工作前,教师首先应做的就是认真备课。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一定要把握住语文教材的体系。另外,在每节语文课开始前,语文教师都应认真设计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也要认真分析学生当前的实际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由于小学低段的学生积累到的语文知识十分有限,并且认知能力及语文学习能力仍需提升,教师可在备课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多媒体方式来整合和加工教学内容,使小学语文课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在备课期间,教师也应对学生存在的潜在问题展开预设,要把准备工作做充分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其注意力

低年级小学生语文的成绩和学习态度及注意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从多个方面教学,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及接受程度,通过积极有效的策略,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由于年龄偏小这一原因,小学低段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教师可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状态高涨起来。

(三)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小,十分喜爱新鲜事物,而对枯燥、单一的事物通常就会显得比较排斥,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多样化且灵活的方法来教学,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比如,教师在讲《植物妈妈有办法》时,除了要把植物生长及植物繁殖部分的知识讲给学生听以外,还应巧用多媒体设备,给低年级小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里的植物情景,如蒲公英被微风吹过的情景,豌豆被大太阳照耀着的情景,以及苍耳挂在动物或人身上的情景等,如此一来,这些植物都可以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能很快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加深对各种植物传播方式的印象。这样的教学要比单一的语言描述更能直观地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既能吸引低年级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也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四)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属性,立足语文学科的这一特征,要求语文教师除了照搬教材、结合教辅资料、罗列理论知识等方式教学之外,还要结合当前小学低段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寻找实际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通过生活素材给学生创设亲切且熟悉的语文学习氛围,要在调动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结合自己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简单、轻松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语文知识。比如,教学《拍手歌》一课时,低年级小学生要牢记并掌握“歌”“深”“友”“丛”等很多汉字,对此情况,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学习这部分字的发音,接着再去分析字形,随后再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这部分汉字。如此能给学生创建生活化学习汉字的氛围,使学生意识到汉字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这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会有很大帮助。另外,可以让学生留意在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字词,这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还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汉字的理解和认知,方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能更好地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意义。

(五)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低段语文学科教学期间,为了不断提升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期间先给低年级小学生布置关于自主预习的学习任务,采取预习任务,使学生可以慢慢形成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要求低年级的小学生借助课前预习的这一段时间把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画出来,再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并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仔细做好标记。等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都认识了文中的哪些字,有哪些字是难记住的,有哪些好方法可以让自己有效地记住本课所学到的生字词。比如,部分学生分享出记忆“邓”字的方法是通过拆分法,首先把汉字部首记住,接着再去记住整个生字。在记“注”这个汉字时,教师可让学生联想之前自己所学的“住”这个生字,用替换部首的方法来记忆这个生字。除此之外,在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随后再以同桌相互读生字的模式强化练习,同时要求低年级小学生既要自己学会正确朗读,也要在其他同学朗读时认真听,准确判断对方的读音是否正确。此方法既可以提升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提升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合作能力。

(六)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在教育上形成合力

事实上,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除了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还需家长在教育中的积极主动配合,家长需要和学校教师在教育的路上形成合力,这样才可以对学生更好地实施教育和引导。比如,在讲《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将以下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会写“蛙”“睡”“成”“梅”“参”“加”等生字,还要用自己的话给妈妈爸爸讲有关《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故事。作业难度并不大,却需要家长的配合,还要在学生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给予其合理的引导。在此期间,会有学生出现卡壳现象,这时在家长的引导下,学生都会继续描述下去。通过家长的引导和配合,学生也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也会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七)将教学评价方法进行优化

在开展小学低段语文学科教学期间,语文教师还应对教学评价方法进行优化。语文教师一定要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方法实施教学评价,应结合低年级小学生当前的学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评价。比如,当学生在回答问题这一环节表现得很出色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将“你真棒,回答得十分完美”转达给学生,让学生能马上可以得到教师的肯定。若学生没能对问题回答正确,语文教师也应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此外,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也要不断通过肢体动作或眼神暗示等对学生实行鼓励性的评价。比如,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可对部分朗读流利,并且能够准确发音的学生竖起大拇指。另外,教师也可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日常作业情况适当地给出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自信心,使低年级小学生可以更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无趣而枯燥的教学方式已在教学过程中渐行渐远,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将在语文课堂上取而代之。创新后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正视课堂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扩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晶.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2):1-2.

[2]姜兴福.“麻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21(5):129-130

[3]曹建良.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J].家长(上半月),2021(3):159-160

[4]戴艳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2021(33):149-150.

第8篇

关键词:信息 技术 语文 课堂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本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学科的教学加以有机的整合,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的特性。根据目前学校计算机的配备情况:多媒体电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和互联网,我们力图在其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上作一些整合途径的探索。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下面仅从小学语文的角度来谈几点。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旧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弊端。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很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

四、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在一个“用”字上。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运用。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练习途径。

五、师生交流的工具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在教学中统一,其中“交流”便是最好的途径。而通过网络这种形式的沟通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零距离交流,可以使我们掌握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学生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23-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占主体地位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出这些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充满生命和活力,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

人类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已成为一条通往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对于经济不发达、教育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来说,要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必须根据农村小学的具体教学环境、条件、特点,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个新课改核心理念,试图通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创造性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一、目前的现状

1、资源限制,手段单一。农村小学条件差,虽然有许多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资源,却没有很好地挖掘和使用,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贫乏,手段单一。

2、教师包揽,学生被动。大多数教师按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和实践能力去组织教学活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尝试整合,缺乏研究。部分教师虽然在进行整合实践,却以技术的使用替代真正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网络等多媒体手段作为单纯的技术独立于学科教学外,凸现于课堂教学中,对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缺乏必要的研究。

4、以教代学,忽视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师只注重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创新,忽视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应对策略

1、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比如:李克东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吴娟主编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何克抗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马宁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解决途径》;朱玉民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

2、参加各级组织的师资培训

对整合的成功与否来说,提高教师全面素质最为关键。一是通过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在学习中学会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语文教师应参加由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主要是围绕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以及信息化培训。

3、语文教师应熟练掌握以下一些内容

①熟练使用网络教室内的设备;

②远程教育资源的整理和应用;

③学会从网上获取信息或获取教学资源为课堂所用;

④熟练掌握使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课件;

4、多进行课堂实验,采用方式:“实践──反思──完善”

语文教师要通过举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公开课。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讨交流,完善应用方法理论。去年下期,我上了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识字课,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生字“飞”时,我用课件出示小鸟后,让学生自由说出识记方法,有孩子说:小鸟的身子 “乙”长了一对翅膀就能飞了,这时我又用课件演示出小鸟飞翔的样子。学生有了奇特的形象,就很容易记住了字形,甚至终身难忘。上完后,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大家又针对这堂课展开激烈地讨论,各自发表识字教学的看法,交流有效识字的方法,最后达到逐步完善的目的。

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三适”:一是“介入适时”。即教师依据课标,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出周密的资源介入方案,把资源用在关键时刻。二是“选择适当”。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三是“掌握适度”。即运用资源进行教学整合,通过音、色、形的和谐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第10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善于挖掘课文内涵,把握教学契机,创新语文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有机结合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卫生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育内容上来看,语文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得很大的优势。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不断得到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挖掘课文内涵,寻找渗透基点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语文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思想兼美的课文。其中有不少课文蕴藏着心理健康渗透因素。如: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开学第一天》,就指导学生在学期一开始就要具有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在三年级上册的课文里,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的课文有《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学生排遣嫉妒情绪的课文。特别是《爱发脾气的孩子》《我能行》《掌声》等课文,渗透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待人处事、与人交往的道德观念和能力。在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作品中,只要把握住这些文章的人文性质,就能很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小学生的情感正处于逐渐发展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二、把握教学契机,活化渗透方法

在语文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上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仍是语文课的主要内容。那么何时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

我们不仅从课文中挖掘心理健康因素,还从“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以及读写例话教学”中有新的发现。例如一年级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的渗透目标是:体验无助和受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是组织学生做贴鼻子的游戏,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渗透契机设在游戏过程中。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作文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倾诉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笔,在作文日记中倾诉烦恼、痛苦,自己开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增强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抵抗挫折的能力。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能得到净化,同情心、爱心得到培养,正义感、道德观得到确立,慢慢地学会该怎样去领悟生活。如:描述心理情感的有:《我真后悔》《假如我是》;写人:《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让人难忘的人》;寫事《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相信我能行》等等。通过这些内容记载,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督察、自我调控。学生会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作文,认识自我,把作文与自身的成长紧紧结合起来,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作文,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在语文课文和作文教学中只要把握了教学契机,就一定能找准心理健康渗透的突破口。

三、创新语文活动,拓展渗透渠道

在语文课中向学生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有强化巩固。那么强化的形式主要是根据课文、根据学生设计一些精巧的活动,开通心育通道,搭建心育平台。如:游戏活动、角色扮演、讨论活动、警言提示等。设计活动应遵循“少而精”注重实效,切不可加重学生负担。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争吵》,帮助学生排遣嫉妒心理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强化活动:讨论“当别人成功时,你对自己怎样说,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有的同学说:“他成功了,是他通过努力得来的,我要向他学”。有的说:“这几天我的状态不佳,如果调整好,我也会成功。”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实际上道出了排遣嫉妒心理的一些主要方法:友好竞争,学习欣赏,自我安慰等。这样学生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下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强化,实现了自我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多数采用“填鸭式”教学,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应用不当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此,作者认为,应提出网络环境下构建新课堂的策略,使教师能够有效利用网络环境的教学优势,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积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而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由于教学活动较为单一,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后,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网络资源,有助于更好开展重难点部分的教学活动,对增强学生理解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最后,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而拓展学生思维。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而言,教师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想象,对拓展学生思维有积极影响,在网络资源的作用下,可以为拓展学生思维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逐渐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但仍然具有不足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其计算机基础技能不够娴熟,未能有效应用PPT,降低课件的制作效果。其次,教师对网络环境的使用方法相对较为单一,不能广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网络环境有着错误的认识,因而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应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未能满足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的问题,阻碍教学发展进程,亟需教育部门工作者或教师提出构建新课堂的策略。

三、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新课堂的策略

1.利用网络环境优势而提高小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对于小学阶段教育而言,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教会其学会学习,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终身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预习是小学生深入学习的必经环节,而许多小学生不会预习。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事先对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上传至校园网或班级群中,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浏览,并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为课堂活动奠定基础条件。

2.利用网络环境优势而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只有充分激发其自主性,才能使小学生更为投入的学习知识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优势而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网络教学方式而实现,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使之在网上完成。长期以往,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网络学习的积极作用。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有效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可以接触网络,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参与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发挥着重要作用。

3.利用网络环境而拓展学生思维

在网络环境下,要构建新型课堂,教师有必要积极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而拓展学生思维。首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氛围,既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的良性互动,以缓解学生压力,又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利用电脑QQ、微信、微博等发表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见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有助于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其次,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领域更为宽阔,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和质疑,通过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对比,向教师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学生思维有积极的作用。

第12篇

做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衔接工作应是交接双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与七年级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试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角度分析我们日常教学中应如何做好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一、研课标,明过渡

新的课程标准是九年一贯制,更注重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它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将其列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一以贯之的目标。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就要仔细研究小学和初中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要求有何具体不同。例如:在阅读方法上,由小学高年级的“学会默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到初中“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解和分析评价层面,由小学语文的“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到初中语文的“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老师只有真正细细研读课标的这些变化,做到对课标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到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渗透下一阶段学习目标的好方法。

二、 研教材,明目标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犹如飞驰的火车,我们的语文教材明显体现了这种变化。于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等就像这列火车上的一节节车厢,如何使孩子们能与火车头一起向前奔,我们就要细细研究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该如何过渡,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具体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来说,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在处理课文内容时,首先要适度加深、适度渗透一些七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小学高年级在教师研读教材后,确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着眼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小学教小学,缺乏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关照,因而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更要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关注一些与初中知识关联性强的知识增长点,确定好既适应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又能体现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的目标,让孩子们跳一跳也能够得到,帮孩子在这些知识增长点上“飞一飞”。这样,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这两节车厢的联系就更紧密了,衔接的效果会好得多。

三、研过程,明方法

因老师们个人的理解不同并鉴于孩子们的成长经历的差异,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易沿袭中年级的一些做法,具体表现为,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上,小学老师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朗读声音的轻重中去体会。而且小学的教学过程易限于课文内容,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孩子们进入初中后则需跳出课文内容,关注社会现象,从特殊的例子中,推断出一般的用词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小学高年级老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中学习方法的渗透。具体到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来说,我们可以在创设情境、通过朗读训练去感悟这一知识点后,将理解程度适当延伸、总结提高,从“一个词”扩展到“一类词”,进行初中学法的渗透,进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中有这样一段话:“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生动之后,进一步拓展延伸,帮孩子们整理出这一类词的共性――采用了拟人手法,进而引导孩子们认识说明事物的文章里,这一类词语能够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这样就顺利实现了初中语文学法的渗透。有了这样的渗透与铺垫,将来孩子们在初中再学习这类知识点时,就会因为这个跳板的存在而水到渠成。

四、研学生,促过渡

从小学升到初中,是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一次重大考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小学低年级依恋老师到初中阶段自主意识增强的过渡期,在对老师有明显依恋的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正在不断萌发。作为小学高年级老师,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样一个抓好过渡、促进衔接的黄金期。我们应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半扶半放,给孩子一定的自,帮孩子们制订学习计划,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的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及时总结、进行思维拓展的习惯。养成了好习惯,孩子们进入初中后就能很快适应初中生活。

五、研试卷,主导向

六年级的语文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学科教学工作外,也应了解初中语文的试卷结构,可以适当地按中学语文的考试要求考考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前能够熟悉常见的初中语文试题,明白中小学语文考试试题形式及侧重点的差别。近期的泰州市抽测试卷,就体现了泰州市小学语文命题的导向:它遵循了“既紧扣书本,又略超越书本;既注重基础知识,又重视能力考查;既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更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初步形成和发展”这一原则,试题出得“活而有格”。试题从形式到内涵都与初一语文非常相似,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九年一贯制、小学初中“一盘棋”的理念和思想,我觉得这对我们今后教学应起到导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