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生活化教学

地理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3-07-28 17:32: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生活化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生活化教学

第1篇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因此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知识的形成也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地理教学当然也应该结合生活。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与体验出发,从生活中走进地理课程,从教材里走向生活世界。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时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有切实实施其教学方式,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初中地理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将地理知识与自然、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认识与了解大自然与生活,增加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媒介学好地理,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应用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从乡土地理入手,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乡土地理就在学生身边,是他们熟知又易于理解和接受。地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讲述季风概念前,教师让学生预先观察:近段时间,学校操场上国旗是飘向什么方向的?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国旗的飘向都一样吗?学生联系了初一学过的野外辨别方向的知识,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最终找到了风向变化的规律。

有了学生的预先观察,教师在课上引入乡土地理教材,学生就能轻松判读,理解了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发生明显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生活中的地理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善于捕捉一些有趣、有价值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发生、发展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观察中培养了兴趣,学会了知识。

2.创设生活化情景,巧用图像化语言,化解教学难点

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课堂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情景中,通过课堂看世界。教师教学时,除用好教材,还要能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新经验增长的事物或情景,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对于缺少相关学科知识铺垫的初二学生来说,季风的形成原因特别抽象难懂。如何让学生理解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这一现象呢?教师可创设生活化情景:夏季游泳时的体验告诉我们,海洋上的水温低于陆地上气温。当陆地气温较高时,空气受热膨胀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解释热力环流这一难点时,从人们喜欢喝茶,家里泡茶时都有一个随手泡(电热壶)引入,让学生观察水壶烧开时“热气”不断上升,引导学生联想到“受热上升”的实例。同时教师边讲授,边迅速画出陆上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风从海洋流过来补充的热力循环的简笔图,将抽象的地理规律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化语言,让人过目不忘,学生掌握了夏季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相反)的原因,即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创设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生活化地理教学实施的模式,教师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材料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转化为学习的背景,让学生不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体验、联想、活动、探究,达到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3.向传统习惯挑战

生活中有许多事是我们认为合理的,但是从地理角度不一定是科学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提到四季的划分时,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划分方法不同,中国以阴历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为四季的起点,而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日”为四季的起点,那么到底哪个更为准确呢?老师在讲解时,不是很容易说清楚。我是用过生日这件事讲清楚的。首先,我问学生:你们过生日是过阴历的还是过阳历的?大多数同学都回答过阴历的。然后我随便问了一个同学的生日:阴历九月初二。接着我做了一个设问:我们都知道今年闰七月,那么你今年与去年过生日相差了多长时间?学生一算差了一年又一个月。很明显阴历生日是不准确的。所以得出结论:四季的划分还是欧美国家的更准确一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真正地掌握知识。

第2篇

关键词:地理;生活化教学;思路

近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下,地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被凸显出来,地理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完善。新课程明改革明确提出,教学模式要能够让学生学有所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地理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开展地理的生活化教学,对地理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十分有利。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并不断开拓思路。在生活化的教学思路之下,使地理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大大提升。就当前来看,地理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内容主要面对考试,教学课堂主要是灌输式,难以真正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因此,开展地理生活化教学思路的探讨极为有必要。

一、地理生活化教学准备

(一)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地理的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需要进行完善的提前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一方面,要加强课堂上的管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紧随教师的思路,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下,对师生关系有很大帮助,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增进情感交流。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寻求更好的讲课形式,不能在追求以往应试教学模式下灌输式教学,要带有对教育的热情情感,要热爱学生,提升自己的讲课效果,适当利用幽默话语或故事,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提升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神投身于学习,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拥有耐心还不够,还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从实质上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人们每天都会关注的天气预报,和一些重要的自然现象,如海啸、地震等。包括我们所生活的空气、温度、气压、海拔等等。另外,人们出门在外,很多时候都会用到地图,这也跟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总之,地理这门学科随处可见实际生活中的影子,那么,教学工作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也是必须的。在地理教学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让理论结合实际,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课堂当中,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在这种教学形式下,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继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拓展学生视野

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还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根据当今时代,生活中所发生的巨变,进行具体的生活化教学。可以积极借助当今时代先进的科技成果,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地理学科当中许多内容知识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比如一座城市的地图,随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不断发展,那么城市地图也是不断变化更改的。地理学科还需要拥有海量的知识量和研究性学习,仅仅依靠课本知识远远不够。因此而言,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入互联网,深入生活实际,通过互联网搜寻更多更详细的地理知识和全新的地理咨询,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了解全球范围内奇特的地形地貌,增长学生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更全面的世界观,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达到科普的良好效果。通过互联网等相关手段进行地理学习,是地理教学工作的一种升华和探索,对地理生活化教学大有益处,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对学生的自我认识及对世界的认识更加丰富化。

二、地理生活化教学构建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进行地理教学生活化,那么首先要教学内容生活化。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教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受到考试的影响,极大地削弱了生活化教学,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真正理解和领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要将生活实际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来。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纲领的基本要求,将地理知识进行模块划分,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实际中的案例,应用教材知识去解释生活当中的自然现象,增强地理学科的魅力,让学生感悟生活,学以致用。最后,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生活中无法解释的地理现象,切实帮助学生,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牢牢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和自然规律。地理这门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利用生活当中的现象,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生活化

其实在以往的地理教学探讨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一直是探讨的热点,生活化教学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大胆创新。但是,许多地理教师被迫屈服于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为了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生成绩,而不得不紧抓学生的理论知识记忆,依照教材和应试要求,开展灌输式教学,导致对学生的地理思维形成和大限制,学生无法进行思维的发散,与生活实际也渐渐疏远。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敢于创新,进行大胆的创新,将生活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实际中来,促进学生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自然提升,教学目的也由此达成。

(三)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课堂上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生活化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活环境,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已经意识到,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要在教学课堂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生活化教学对教学氛围的要求,与新课程改革是相适应的。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整节课都在自我陈述,灌输思想和内容,学生知识被动地听讲,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并且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给学生一种易于亲近的形象,做学生真正的朋友,多关心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家的感觉。教师还要意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质,要因材施教,打造富有乐趣的学习生活环境。

结束语:综上所述,地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实现地理生活化教学,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利于促进地理学科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缪汉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第3篇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问题对策地理教学生活化,对学生、教师、教学本身都具有促进的作用。对教师来说,置身于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之中,能够激发自身成长的内在动力。对学生来说,通过体会地理教学生活化带来的帮助,能够激发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掌握实践技能,形成认识生活、利用生活、改造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展开课堂内容,并以学生易理解的地理原理与概念为铺垫,合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并有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事物,将会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

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观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导致地理教学依然脱离现实生活,“生活地理”内容匮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太多局限于知识点内,不能在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当拓展地理知识的思考。二是初中地理教师缺乏对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持续性研究的积极性,教学成绩评价过多注重对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生活地理素养的培养;三是受中考压力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生活地理化的联系和体验,而过多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忽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有实施地理教学生活化,通过实际的地理教学能够得到正确的、积极的验证。

二、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1.让学生生活地理化以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首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来引入。在寒暑假,学生一般会出去旅游,以增长见识,欣赏风景。教师可与学生沟通他们的出游计划,帮助他们设定合适的路线,提前准备好当地餐饮、酒店、交通的相关信息,引导他们看地图。

其次,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特产,继而引出当地地理要素的相关分析,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还能地旅游时自豪地解决很多问题,提高自身生存的能力。

2.提高教师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积极性

教师在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态度,要掌握好跨学科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掌握最热点前沿的新鲜事物,能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让学生在教师身上能捕捉到惊喜,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并喜欢地理这门学科。那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加有劲,能以更积极的情绪来学好这门课。教师才会相应地产生成就感,产生教学生活化的动力。

3.通过案例授课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理解而形成理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些是教师精心准备来自生活、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实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师应该抓住地理知识本身取之生活、用之生活的特点,积极地去查找一些与我们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案例,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活案例,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以致用。

4.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把学生联系生活的主动性激发出来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如“大家讲”栏目。由于学生地理方面的知识还不是很丰富,要以课本的知识为基础,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提问,让学生自己结合日常生活去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将过程和原理整理出来,并在讲台上以讲课的形式讲给同学听。这对于性格开朗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但是要实行小组推荐、轮流坐庄、教师点将等方式的逐步过渡,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讲台上展现自己、锻炼自己。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同时还丰富了其他同学的知识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自行探究和讲解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联系生活的能力和水平。随着学生地理知识的进一步积累,可以提高学习的难度,如要学生就近期生活中发生的奇怪地理现象、至今尚未解答的神秘地带等自然地理的范畴或者是国家破产等经济地理的内容来进行演讲。要多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自己关心的一些地理话题讲出来,还可以把自己的新发现讲述出来共同质疑与分享。虽然他们的演讲有很多的不足,但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他们的生活是有用的。只要学生能认识到这些知识对自己有用,学生就有学习的动力,就会逐渐养成观察习惯。

地理本生活,生活遍地理;教学本生活,生活促教学。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教师只有不停地探索研究,地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更加深入,地理教学生活化才能往“帮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个方向走,教师、学生才能真正领悟“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见生活”的真谛,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自如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刘旭东.生活世界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7).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70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教师坚持学科本位思想,过于重视地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教师延续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固守过去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地理教学脱离生活,使得学生的地理学习逐渐成为考试的工具,忽视地理学习的实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地理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学改革的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立足于生活,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地理生活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地理学科是研究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课程,这就决定了地理课程取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因此,高中地理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实施生活化教学,将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够在生活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实践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地理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同时,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也为地理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发展基础。除此之外,高中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够自觉将地理课堂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地理学习积累生活素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地理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能够以生活内容为地理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刺激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地理知识。地理课程虽然是研究自然与社会生活的,但高中地理依然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与原理,这些都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化,用生活实例为学生解释地理理论,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三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教师的地理生活化教学必须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现状,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地理生活技能,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实用价值,在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生活适应能力,为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实践基础。四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地理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认识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地理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地理教学的首要环节,直接决定着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教师在实施地理生活化教学时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在课堂的初始阶段为学生奠定地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基调,让学生熟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以后教师实施课堂过程生活化扫清障碍,保证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地理课堂导入生活化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更能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课堂听讲效率。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入手进行地理课堂导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出发,将生活内容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世界时差这一节时,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世界杯比赛为导入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球迷半夜看球的原因,从而引出地球运动原理以及时差的计算。从生活中发掘学生感兴趣的地理内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在认识生活地理现象的基础上构建地理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准确性。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被引入课堂中,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以多媒体生动形象的教学优势为枯燥的地理生活化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在多媒体中感受地理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例如,旅游是现代生活的重要休闲方式,学生对不同地方的旅游景观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讲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部分内容时,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城市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让学生与自身所生活的城市相比较,从而感受不同地理位置下的环境差异,在帮助学生巩固地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室外生存能力。

二、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以学科知识为教学重点,教师基本延续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参照地理教材为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在心理上对地理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地理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从而改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消极心态,端正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

第5篇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空间十分广阔,探究生活中地理现象的事例也很多。通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在笔者教学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一些具体而有效的实施策略,整理如下:

策略一:生活化的处理教材,优选教学内容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仍然是以人教社所编写的教材为主,这种现状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仅凭教材中已有的案例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且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处处存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积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观念。为了能够使教材内容能真正符合生活化的标准,教师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修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材的案例能与本地实际相吻合的并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将部分案例加以调整。2. 添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教学素材。3. 删减。将教材中已远离本地学生生活体验与生活实际的一些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删除或剪掉。4. 编排。教师根据校情与学情,将教材中的素材做相应的调整和编排,让教材体系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通过生活化的优化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可以将抽象变为具体,更加符合实际,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

策略二:生活化的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与知识之间,宛如汤与盐的亲密无间。融入汤中的盐不但不咸涩,反而更能衬托出汤的美味;知识只有溶于情境之中,才能凸显出其独特的功能与活力。由此,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更多地考虑有利于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将教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去,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就像在《欧洲西部》一课中由一张“火车通票”所引发的学习热情整整贯穿了一节课,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当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策略三:生活化的构建知识,链接新旧知识

新课程对于学习目标虽有具体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新课程更加强调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教师通常会置身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同时也会“愤怒”于学生对地理的“一无所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学生们脑海中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架构尚未与新学习的知识形成交集,或是尚未建立起新的知识链接。所以,与其只是尴尬或愤怒,倒不如重新审视课堂上在生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否过急、过“硬”,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知识的硬水加以“软化”,变成可口的“饮品”。这种“饮品”中富含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当注重到这种融合的时候,那么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策略四:生活化的编制习题,促进理解运用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学校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如今,我国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已经发现这一严重问题,并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然而,若只是课堂教学在走生活化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而考试的试题中却嗅不到一点生活化的气息,这无异于“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能够结合社会中的时事热点、生活经验等,多编制一些“生活化的习题”,在题干中既要体现真实、客观的情境,又要准确地传达与其匹配的地理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途径,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体验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也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应用,而非只是知道。

总之,当地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我想,这应该是对地理学习生活化最好的诠释和重要意义之所在。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地理和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在分数、考试等传统体制下,教师为取得更好的成绩,习惯于把地理知识从生活中抽象出来概括化后告之学生,因为这样可让学生在短时间掌握考试所要用的知识。然而,用这种方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是以被动接受的方式,采用记忆、背诵、重复练习等方式去记住知识,应用能力难以得到培养。提倡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地理和生活整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在探究中理解,在应用中提升。

一、结合生活,直观导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紧迫,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重,于是,在课堂中,大多教师更喜欢用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该课堂要学生掌握什么,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目标、知识点、重点,然后就开始讲解,至于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完全理解了,对于这些,教师的关注力度不够。如此,地理课堂也就成为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课堂,生活性的素材不多,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不高。在地理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得保证学生对地理课程感兴趣,而这和导入环节的设计有很大关系。正如上所述,以直接讲授的方式来导入,学生积极性难以提升,若教学中能从生活中选择一些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并采用话题、问答等方式来进行,学生则会表现得较为积极。

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直接告诉学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学生并不能获得直观的感知,而若教学中先旅游为话题,引出两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追问其差异性,学生就很容易明白,并且学习的兴趣大增。在地理教学中,要备好学生和教材,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来启发学生。如“自然资源与人类”中,先选择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用途进行分类,分类后说理由,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达引出其分类方法。又如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中,以深圳为例,通过人口数据的增长而引出人口迁移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切勿把知识过于抽象化,而要多考虑地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在课堂中再进行引导,这样才利于学生去学习。

二、优化教学,提倡合作

授受式是传统地理教学中大多教师所采用的方法。课堂中教师是用讲授的方式告诉学生的。学生只能采用听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堂中没有参与的机会,学习体验不够丰富,学习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在地理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不是要把生活直接搬到课堂中,而是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参与讨论和交流,从而更好地获得体验,理解地理知识。在“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节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先借助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图(城市和郊区图)和表(1950到2000年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表),然后以问题“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适时给予相应的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不再是以接受者的角色学习,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完成问题的分析了,学习体验得到了丰富,学习效率也随之提升。再以“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为例,要让学生理解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如河流),可选择北京、哈尔宾、上海、武汉等城市,引导学生分析为何这些城市都处于河流汇合处,课堂中先由学生发言,教师再进行指导,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经历过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一些教师会夸大生活的作用,在实践中忽视了书面练习的作用,以各类实践活动来代替书面练习。其实不然,提倡生活化的教学,一方面是要让地理教学靠近生活,另一方面则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去加强实践。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地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要能正确把握地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性,不仅要加强针对性练习,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后,要及时加强书面性的针对性练习,但练习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成绩而把学生束缚在纯粹的书面练习中。同时,要注重结合生活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后,要多引导学生去应用。如“农业生产和地理环境”,针对农业区位的因素学习、农业的地域类型等知识,将之可引导学生就当地的农业进行相应的调查,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

第7篇

1.以实用性教学为原则,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旨在于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前提条件。从这一基本方向来看,有效渗透实用性教学理念是教学发展的关键,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内容的认知心理。将地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相应知识应用部分与具体的实际生活元素的结合,全面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正确认知心理,促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相同的学习心理。推动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的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对教学实用性原则的有效落实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体现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满足教学发展的切实需求。

2.以探究能力培养为基础,有效激发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从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通过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引发出学生相应的问题,同时学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生活问题进行思考,而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思路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学生学习产生相应的铺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研究与应用能力行,促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不断提升,让学生充分认识初中地理学科具有的现实性,从而达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立足教学内在价值,满足初中地理教学实用性要求

1.针对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性元素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并不能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相应的带动作用。将生活元素进行有效地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生活元素的应用主要体现的不仅仅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则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学习态度,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供了内在推动作用,满足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需求。

2.结合生活实际,展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特征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构建的合理性,能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有效填充生活性元素,促使学生能够以实际应用为载体,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过程变得更为直接,并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切入角度形成有效的启发。这是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能力形成直观培养的根本体现,也是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引导的关键,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全面的促进作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所具有的功能性同时也能够得到更为深入的挖掘。

3.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丰富教学知识生活元素

有效融入生活元素,从客观角度来讲是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深化,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实用性,提升教学效果。促使教学过程中能够展现出生活实际应用的价值。

三、结语

第8篇

由于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而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较抽象,接受较困难,怎么有效地学习地理呢?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有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的上去。我想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根”,由生活经验获取的知识就是“枝”。生活素材是师生间的载体、桥梁,教师利用生活素材传授知识即“接知”,学生透过生活素材把“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的上去”。地理教学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将复杂难懂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赋予其中讲解。那么,怎样捕捉陶行知先生所谓“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呢?

1.地理教材生活化。

通过灵活处理地理教材,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还原生活背景,培养学习地理的乐趣。如201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中学生亮亮发现生活在南方的人们,旧时饮食大都小碟小碗,一次食净。对于一时难以食净的食品常有腌制的习俗,如侗族的“酸食”、傣族的“酸肉”、“酸辣菜”等。而生活在北方的人们,炖菜、烩菜食风颇盛,为长期保存还可以支撑干菜、干肉、干鱼,夏季也不例外。思考南北方饮食与当地环境有何关系。

2.乡土地理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学生美育的总要源泉。学生身边的大自然,恰好是最真实、最丰富、最有活力的地理资源,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最能激发地理学习的乐趣。如在讲到徐州的季风气候,想一想徐州地区夏季和冬季风向是否发生显著的变化?冬、夏季在降水上有什么差异?

3.社会热点生活化。

与日新月日迅速发展的现实热点相比,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地理教师要有敏捷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新闻事件,积累新闻事件,新闻生活化,走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感受地理乐趣。在学习《巴西》一节时,可利用巴西举办世界杯这一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引入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如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在圣保罗竞技场隆重举行。”想一想为什么桑巴舞、足球、混血人种成了巴西的代名词?地理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二、融于生活,感知地理学习的真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止步于获取地理知识。章太炎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做学问有两种,一是求是,二是致用。”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求是”的过程,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和必要的地理素养的过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乃是“致用”,是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实践,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想地理源于生活是“求是”,而融于生活则是“致用”。因而在地理教学上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锻炼各种生活和生存技能。

1.学会观察生活,发现地理问题。

关注身边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关注国内外社会热点,从中学会积极捕捉生活素材,想一想它们与地理的联系,从中发现地理问题。

2.学会思考生活,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教育国际》提出的“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这是地理科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学会思考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学会分析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努力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学会实践生活,解决地理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会用手,不教用手的人会用脑。”这说明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学生实践的弊端。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最终目的是利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发展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增强自我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二十世纪青少年的必备技能。

三、结语

第9篇

教育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无独有偶,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指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他提出了“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利用新知识来充实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地理课改的新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贴近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

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如何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代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活,适应生活的各种能力。使地理从“科学世界”回到“生活世界”,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中学地理教学是填鸭式的教育,普遍存在脱离生活的倾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分居多。加之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所以地理教学生活化完全有其现实可能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地理生活化,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比如有些人分不清方向,然而学好地理就可以根据太阳、树木年轮、蚂蚁、手表等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辨别方向。再比如学习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时,学生难以理解变质岩。教师可这样举例:泥土加热会变成砖或瓷。那么对于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碰到了高温的岩浆会怎样?这样,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些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来学习地理,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都会很轻松,记得也更牢固。

另外,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生活化资源,要提醒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素材。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他们所去过的地方和对那些地方的环境、气候及风土人情的了解。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生活中发现地理,应用地理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下雨时有哪些征兆?如何通过晚上的星空判断白天的天气情况?一个月周期内月亮的形状变化等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当然,信息化的时代,报纸、电视及网络的快速发展都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学习的平台。教师要提醒学生关注时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新闻联播中事件报道都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选用的图片也有很强的冲击力,教师课堂上引用这些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青藏铁路的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神州系列卫星的发射,中东的武力冲突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除此之外,教师要教育学生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要多观察思考。上学放学路上观察太阳的起落方向不同季节有什么不同?自己的影子一天中有何变化?当地房屋为什么都坐北朝南?屋内阳光照射现象有何变化?为什么冬冷夏热且昼夜长短不同?这些实际生活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听老师讲,由老师进行填鸭式教。

总之,地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学习地理知识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体验生活,善于动脑,勤于积累,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因为,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第10篇

1.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活情景

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鲜明、生动的生活情景,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局部放大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看图、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地理图片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整合、概括、判断和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并增强空间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山脉、山脊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优美的名山通过多媒体呈现到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然后通过局部放大,教授学生哪部分是山脊、哪部分是向阳地带等知识,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2.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考

脱离生活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课堂与需要与生活相联系,现在已经不是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时代,教师的教学应当使课堂和生活相结合、书本与时事相结合。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其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时事热点,将其应用到地理课堂中。例如结合我国铁路部门改革的新闻,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铁路运营现状,促使学生掌握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和铁路线路。另外,时事热点也频频出现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将时事热点引用到课堂之中,增强了学生分析热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整合教材资源,优选教学内容

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编制逐渐与生活结合起来,使教材具有生动性和亲和性,但是中学地理教材面向的地域十分广阔,使其针对性并不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照本宣科,使地理课堂失去活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而不必一味地按照教材中所给的事例。此外,地理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引申和扩展或合理的忽略,有计划有条理地为学生传授知识。

4.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才能够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一些有现实生活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并对这种地理现象进行论证、解释或评价。同时,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交流,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友情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5.结语

中学地理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要求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回归到实践中来,在中学地理教学别需要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经过教学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方法。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赖峥单位:赣县中学

第11篇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对于中等教育越来越关注,地理教育对于培养公民的社会活跃度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近几年来,地理教育改革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理念也受到了社会大众较高的关注度。本研究旨在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探讨,结合我国地理教育的具体情况,分析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希望此次研究能为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方向的研究进行分析提供资料和经验,并给我国的地理教育改革和创新指明方向。在现代地理教育机制的大环境下,过去传统的地理教育理念已经不再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地理教学活动不能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各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健全我国的地理教育体系,这对于完善我国地理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相关概述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在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其资料和数据来源于生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带来理想中的教学成果,这是一种取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新地理理念。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是地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放在地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层次上的生活化。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通过贴近教学目标的实际生活,将地理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群体生活当中,以达到拉近学生群体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意义

(一)对学生而言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得原本较为晦涩单一的地理知识一下子变得亲切,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同时地理知识生活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群体在实践中接触和了解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地理知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营造一种较为浓烈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帮助高中生缓解巨大的升学考试压力。

(二)对地理教育体制而言

传统的地理教育理念只注重形式上的成果,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和乏味,再加上地理知识自身较为晦涩难懂的特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高考压力重大的高中生群体。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对于高中地理教育的体制改革而言是一个重大的举措,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对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创新发挥了先驱作用。

四、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分析

高中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所掌握的生活经验对于学习地理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性。据调查显示,之前大多数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照本宣科的,其讲课内容与课外练习都缺乏联系实际,这种僵化式的教学模型,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和地理方面有关的问题时,无法充分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加以解决,导致我国高中生成为“眼高手低”的高素质低能儿。当然,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现状还处于试行阶段,其结果虽然不太理想,但是在学生群体中带来极大的响应和高度关注。因此,对于地理知识生活化的贯彻实施,需要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首先,作为教师必须从本质上接受知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学生群体经常性接触的生活中,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其次,作为学生必须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关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地理知识,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以便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最后,作为学校必须从硬件设施上帮助教学生活化工作的开展,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进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五、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55-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我们都清楚了解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是"贴近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很大程度体现了地理和生活的紧密关系。《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地理教学的相关理念,并倡导地理教学生活化。那么,如何将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怎么样把地理教学引入生活、贴近生活和联系生活,这成了地理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好地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一些与生活、生存及发展有关的生活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注重学生地理考试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生活地理素养的培养;有的学生受高考压力的影响,缺乏对生活地理的体验;有的地理教学内容死板,局限书本教学,不能很好地结合生活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提出有效的策略进行优化。

1.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分析

1.1高中生的生活知识背景和心理思维特征和地理生活化教学相适应。第一,高中生具备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地理教学的生活化。高中生大部分都是16到19岁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生活中必需的地理知识;有的学生本身有地理方面的实践体验,这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第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现。高中生是出于心理青涩的阶段,其心理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这些特征很大程度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体验过程和方法,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很大程度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及需求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其有真挚的情感,尊重不同国家文化,进而形成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第三,高中生的思维特征让地理教学生活化成为一种可能。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渐渐地变得成熟,辩证逻辑思维也开始出现,这有利于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高中生的再生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步发展,这是地理教学需要强化的重要任务。

1.2高中地理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并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进步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进行课内外活动,为学生创设地理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形成自主思考方面的习惯,进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质量得到提升,并形成健康的人格;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其改变地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敏感的地理触觉,让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让其在学习中感悟知识,体验生活,进而推动地理教师教学目标实现。

1.3高中地理教学内容适合生活化教学。地理知识很大程度上都与生活有关系,地理脱离了生活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如:地理知识和技能一般是为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更好的生活。一般来说,通过"衣"来讨论地理,不同地方的衣服类型和地理有很深的关系,其根据当地气候,穿不同性质的衣服;从"饮食"来看,四川人喜欢吃辣椒,这是与四川的地理位置有关,其处于盆地内,其气候具备潮湿闷热的特点,为了让人排除体内的阴湿之气,抵制风湿等疾病就需要吃辣椒来祛湿等;从住宿来看,陕西和陕北地区主要以窑洞为主,这是与其地理土质特点有关,牧民却多住蒙古包,这是游牧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从交通工具来看,根据地理环境不同和自然条件不同,南方水资源丰富,船舶成了主要的运输工具,北方则主要是陆地多,交通工具就是车。这四个方面很大程度体现了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2.1地理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有的地理教师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内容停留在书本上,忽视了学生的具体需求,采取枯燥式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有的地理教师把生活和地理教学脱离,没有注重到用生活中经验和知识来为地理教学提供服务;有的地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方式,让地理教学缺乏色彩;有的地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忽视了生活和学生的重要性,让对地理教学生活化没有多大意义;有的地理教师将部分地理实践知识省略,忽视了地理实践的重要性;有的地理教师上课不会与学生互通,缺乏交流与沟通,不注重对学生生活的地理进行总结,不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等;有的地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地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主要以评价学生成绩为主,却忘记培养地理生活素养的重要性,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等;有的地理教师缺少职后培训,没有良好的地理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地理生活教学服务等。

2.2高中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受高考压力的影响,没有心思注重生活中的经验和地理知识的结合,一心思专进地理书本,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有的学生比较叛逆,不喜欢地理教师,就不爱学习地理知识,进而影响了地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有的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学习热情,觉得地理逻辑性很强,无心学习等。

3.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3.1优化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水平。比如: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将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切实了解学生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的结合度有多少;加强地理教师的职后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有效地将地理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教学;加深地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认识到其重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