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

时间:2023-07-28 17:32: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教学特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特色

第1篇

新课改提出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思维,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一、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分析

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教学性质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在目前的工作中,依然走的是传统的教学路线,不仅没有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较多的帮助,甚至是造成了较大的阻力。通过对学生开展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较好的缓解目前的教学压力,同时还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强与学生各方面的沟通,这样一来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在此,本文主要对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展开分析。第一,初中语文利用多元化方法开展教学,能够促使教师从多个角度或者是系统的进行开拓教学。在以往的工作中,很多教师都是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开展工作,这本身并没有错误,但由于我国对语文教学投入的力度较大,很多方面都趋向于规范化、多元化,因此经验教学应尽量的减少。第二,利用多元化方法开展语文教学,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在知识传递以及情感人格的塑造方面,也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第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的促使学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在加深思维的深度方面,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元化教学在初中语文中具有较多的特色,其可行性较高,日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表演教学方法的实施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璀璨的文化瑰宝,因而得以编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篇章均属万中无一的经典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中可以采取表演教学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表演不但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情感以及素养,更有利于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对此,教师在某一文章的教学结束后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课本内容改编成表演的剧本,要求小组内讨论将课文中的重点找出来,在这基础上谈论采取如何的形式表演来把课文中的情节以及人员角色的扮演分工等,其后教师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比赛。通过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但有助于学生自行对课文内容进行良好的归纳总结,从而使得他们对于该课文的知识掌握更深刻,而且通过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改编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于语文理解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二)主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主题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在备课阶段构建一个中心主题实施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主题,同时更利于他们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雷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先将文章的中心主题抛出,紧接着提出几个围绕主题的问题,随后让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中自行寻找答案来回答教师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情况下,实现学生教学主题的准确把握以及分析能力的良好培养。

(三)现代教学手段的实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涌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媒体时代,科技的发展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当然也包括教育事业在内。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充分利用网上可利用的资源,下载整理,然后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同时,要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使多媒体成为多元化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但是,要适当应用多媒体,不能盲目放大多媒体的功效和性能,及时摒弃负面的信息,以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应适当应用,并且尽量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对较难的问题和比较立体的问题借用多媒体进行讲解,这样能使学生更生动、更形象地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

初中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其含义也是非常深远的,语文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再加上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初中语文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代替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更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人才。

第2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初中语文;侧重点;区别性

一、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不同点探究

1.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要根据专业特点灵活变化

语文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更具有主观性,各科的语文教育都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中职语文教学设计更偏向于专业性,从教学挖掘中职教育的专业元素,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相融合,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统一,这也是中职语文教育的突破口。

中职语文对教师授课的灵活度要求较高,教学方法应随着专业的不同而灵活调整。比如教学《天山景物记》,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方法也随之变化。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采取“风景素描”的授课方法,实现美术专业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对于旅游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导游”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语文,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完全融入教学,提高对语文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语和形象表演之中学习到专业知识。总之,中职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将专业元素与语文课本的有机结合,其教学设计要根据专业特点灵活变化。

2.中职语文教学安排强调使用性

中职教育主要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主,故而对语文专业性教学较注重。同时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中职语文教学并不能像初中语文教学那样精深,而应语言精练、内容具体、表达上通俗易懂,这就与初中语文讲究内涵厚重、语言委婉、感情丰富的特点不同。中职语文的教学更讲究实效性,更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主。

3.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情境教学模式

与中职语文教学相比,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情境教学模式,这主要因为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更加注重学生语言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情境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初中语文教学。

二、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相同点探究

1.中职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都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中职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都是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编制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都具有连续性,同时也具有系统性。但中职语文较初中语文在语法方面淡化了很多。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安排上既要有具体规划,也要明确发展目标,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系统性,让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同时体现出初中语文的独立存在意义。

2.中职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都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听写训练

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都肩负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中职语文教学虽然注重专业教学和实用教学,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中职语文的教学重点,在课程安排上,中职和初中均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必要的语文晨读,在课堂上教师也都给予学生独立表达、锻炼的机会,课外亦创造多种机会给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包括辩论赛等。

3.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具有相同性

中职语文教材与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数都是选用叙述文,这比较适合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章的设置上都采取了激情引趣、设置悬念、简洁扼要的原则。篇幅选择上,中职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都选用了小篇幅文章,因为这样比较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都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都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近、能够触动学生内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趣味性教材。同时文章中所讲的故事,通过课堂组织实践活动进行情景展示,让学生通过发挥想象,现场模拟文章场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对于中华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感及中华文化的发扬都具有重要意义。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它对青少年的思想启蒙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政府近些年更加重视中职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并出台了很多促进教学的政策,提出了若干要求,也加大了支持资金投入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国家提供的有利机遇,踏实做好中职与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林明仙.中职语文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探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2]万红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1(22):54.

[3]周冈.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5):59.

[4]李亚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生; “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40-001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语文味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上出应有的“语文味”。

一、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缺失的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

毋庸讳言,我们的教材编写工作在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上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所选入教材的部分篇目,或是思想内容有所偏窄,或是情感表达有些偏激,或是表达方式有点稚嫩,或是谋篇布局不太严密,或是语言特色不够鲜明。一句话,经典性严重不足。有的作品尚没有经过时间的洗涤和历史的考验,或有文无质,或有质无文,甚至有的文质皆无。没有经典性的语文篇目,你想让教师教出“语文味”,确乎勉为其难。

2.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与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有关

由于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语文课吗?要知道,语文味应体现在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特色)上。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力气,那语文学科的特征又怎么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呢?

3.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还在于教师不熟悉对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等优点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如此,现在不少教师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笔者看来,过分依赖多媒体,实际上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要知道,富有张力的语言如果都用直白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这只会使语言的独特意味和情味丧失殆尽。

二、初中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1.明确什么是语文课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

首先,教无定论,教师不能跪着教书,教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个人的语文特色在课堂凸显,教出个性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教出情、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妙语连珠,那就上出理来,上出趣来。一句话,能创新的创新,能幽默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什么都不能的尽量真诚,也一样可以打动人。

其次,语文课要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与文化美。在语文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教师要教得神采飞扬,学生要学得兴高采烈,师生双方都要全身心投入。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努力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才是理想的教学境界。

3.教出语文课应有的语感

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义读出蕴涵在其中的情境义、深层义和象征义。这三者之间,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能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即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读”字当先,虽然语言品味可采用多种方式,比如:比较不同句式,故意遗漏重点词语,抓关键词理解,甚至还有现场表演……都能使学生格外关注重点词句,加深体会。但是没有朗读的参与,只一味地干“品”,学生往往找不到语言的感觉,文字的妙处并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迹。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如何使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成了一种科学的艺术,是一种教育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确切的估价语文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初中学生的成长,上好每一堂语文课,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

在此将我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再如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写在第11亿位国民出生前夕》一文,这篇短论宣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意义;另外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全社会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选场》、《选场》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第5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农村;现状;对策

前言

在义务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从综合角度进行规范完善。特别是在中国广大农村,关于语文教学过程更是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陷,因此需要从基础设施、制度、教师及学生等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讨论。本文就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就这些现状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语文教学基础设施不足现象突出

教学基础设施能够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其改进完善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领域离不开媒体设施带来的便利和影响。学校教学也不例外。在中国的大部分学校,多媒体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理解课程更加容易便利,老师在讲课环节也可以更加灵活多变,大大丰富的教学课堂。尤其是语文教学,老师通过多媒体进行相关文章背景或状况进行播放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依然缺乏多媒体等基础设备,依然是靠一个粉笔,一个黑板等简单的设备进行教学,这种简单的设备导致农村的教学大大落后于社会的整体步伐。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制度管理有待完善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很大问题便是对教师的相关管理考核及选拔上。在农村教师的管理过程中,部分学校选拔老师的标准过于随意,导致很多并没有教学初中语文资历的人员汇入初中语文教学队伍中,导致教师的整体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师的管理上,关于对老师的考核也没有落实到位,使得部分Z文老师对于讲课只是草草备课后便进行教学,甚至出现不备课直接进行教学的个别情况,这就严重制约了讲课的有效性和深入性,使得学生对于听课一知半解,久而久之便对更多的知识一知半解,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心理。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整体有待提高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语文教师思想和作风上的陈旧和落后现象,这就导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整体教学水平跟不上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和步伐。这种素质的参差不齐一方面存在于教师本身,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教学模式进行生搬硬套,并没有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听课发言以及探究思考的积极性。

(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一部分不爱学习语文课程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没能很好的被教师教育指引,另一方面,中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十分突出,在缺少年轻家长的关爱下产生厌学弃学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农村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教学概念模糊化,每天得过且过。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一)建立完善教师的管理考核制度

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也必须加快进行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进行语文教师的选拔上,应该严格按照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进行考核选拔,而不能在教师选拔上的条件制定过于松弛。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教师考核机制,定期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语文教师要及时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进行考评,就部分不合格或不能胜任的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解决。最后是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先进和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或者派教师代表到其他学校进行学习,然后结合本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改革。总之,学校要从制度管理层面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完善改进。

(二)及时更新引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基础设施

针对农村依然存在的传统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的现象,需要各界管理者及时就这些外在的基础设施进行替换更新。农村教学也应及时进行普及推广多媒体等基础设施,在多媒体教学下乡等政策号召下,积极就农村的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保证教师的教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去。另外就语文教学的其他设施,比如说课外读物和学习的资料也应该进行有效的引进订阅,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扩充知识面,为进一步的学习探究奠定扎实的阅读基础。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一方面需要活跃课堂教学环节,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指导教育。比如是对于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讲解,而不是用一个教学模式进行全局式教育;另外也需要积极开展与初中语文教学有关的活动竞赛,比如说诗歌朗诵、成语接力或者阅读课外知识能力比赛及部分美文展览等。通过这些课外的活动极大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究学习来挖掘更多的知识兴趣。最后是鼓励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说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词语运用到平时的作文写作中,鼓励学生运用别具特色的方式进行文章阅读的创新。

三、结语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教学相比,存在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个阶段,更需要通过多样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改进完善。从制度到基础设施到语文教师的考核管理最后到学生方面都需要进行细致的思考改进,为农村教育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误区;对策

初中语文是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并促进其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本文在谈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促进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也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方法来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依旧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滞后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依旧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更多的教师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依旧比较推崇“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教学思想,不论是在开展教学活动还是在落实各项语文教学工作时也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所以,更多的活动形式化和模式化比较严重,长此以往,就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总之,这种应试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利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2.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更多的学校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工作时仍然采用的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教学手段,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不能将教学中的全部内容有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所以说,教学方式单一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又一个误区。

3.实际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主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课堂交流模式,或者并没有课堂交流,更多的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去完成,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而且限制了学生创意思维的发挥,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说,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应对初中语文教学误区的措施

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实际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误区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改变既有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学校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培养力度,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掌握到新课改的精髓和内涵,并能够将其切实地应用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地丰富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够顺利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创新性、发散性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完善配套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以为其教学观念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优化初中语文教W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优化,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色和特点,制定出可行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国外先进教学方式的学习和应用的程度;此外,还需要学校加强对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设备的投入力度,教师也要加强对其的应用程度,在确保多媒体信息设备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3.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在初中教学工作中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转换自身的角色,成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和鼓励者,也就是说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自动手的机会,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把握好大方向,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另一方面,需要学校组织各式各样的语文活动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总之,就目前情况来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现阶段,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等误区,而本文提出的一些对策仅是对自身工作经验和知识的总结,不够完善,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同时,本人也将在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和理论学习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

第7篇

关键词: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为真正目的,是一种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方法。要实现个性化的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

一、个性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内涵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面:教学的人性化、教学的个人化、教学的特色化,以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个人。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部分问题。如:功利性的教学等等,这些不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也十分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个性化教学,是我国“个性化”教育理念的一种要求,在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有利于促进我国语文学科事业的发展。

二、实现个性化语文教学的途径

了解了什么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接下来,我们要从以下方面说明如何实现这种教学方式?

1.实现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这一方法的前提是教师要先通读课本,对课本有十分详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教材的细划分,对于重要的信息进行侧重的分类。在教材处理中,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要坚持教材处理的一般性原则。对一名语文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教师只有将教材的内容化为自身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关注点来合理安排教材的传授。

2.对教学过程要进行个性化处理教学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要进行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学生通过教师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脾性,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才能把教授的内容用到最大化,也就是古人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观点。不应该把学生仅仅当做是个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如水,放入不同的容器中,有不同的形状,正是这一点,教师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在课后要充分利用初中生心理,他们现在还处于性格的形成期,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来了解学生目前所关心的事物,在课堂中把学生的性格引导到正路上,通过教学的完成,完成学生性格的完善。

三、实现个性化语文教学的意义

1.实现个性化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而言。“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坚信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一定可以把语文学习好。每个学生由于受先天、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等等因素,有不同的性格差异。利用这一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必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更好地掌握了知识。教师要把学生变为学习的真正主体,通过转换教学主体的方式,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主角上来,把学生个性化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到最大化。

2.这种教学的实现,能够促进初中语文学科的发展。原本语文这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我们常常过分地强调了其工具性。现在我们要把它转变为一种更为人性化的人文性,把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特性发扬出来,也只有真正把人文性发挥出来,语文的教学才有了其本身的意义。

3.个性化教学不仅仅是对于语文教学,它还对于所有的学科教学也有促进作用。这一方式在语文学科中的运行,作为一个点,可以扩大到一个面,也就是扩大到整个教学的领域中,把这一优秀的教学方式普及到其他学科中,让其他学科也共同发展。

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语文的个性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要求语文教师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和谐语文教育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个性化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它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学突破原先的培养学生方法,以培养新型的人才为目的,这样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人性化”的要求所在。

参考文献:

[1]曹月霞.寻求个性化的初中语文教学[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朱立芳.语文教育个性化探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6(1).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问题;策略

初中时期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迅速发生变化的时期,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语文教学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起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的责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教师应对学生起到思想道德上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透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一定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与语文相分离。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已经加大对德育的重视。但是德育教学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片面重视德育,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拖慢教学进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应当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一节课从头至尾讲授思想品德知识,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就变成了思想品德课堂。或是只顾赶教学进度,忽视对文本的思想上的分析,造成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分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2.应试教育导致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分数。

虽然中国现在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改革的首要目标,但是考试作为定期检测和考察学生能力发展情况的一项手段,始终存在。中考可以说是一个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就直接影响了社会各界对于德育的态度[1]。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大搞“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为分数而设计,忽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3.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人发展。

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儒家的思想一直讲究尊师重道,师道为先。这种传统的师生观念根深蒂固,一直影响至今。现在的中国教育的师生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教”与“学”。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还是以教师系统的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为主,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很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仅仅局限在“教”与“学”上。二,“命令”与“服从”。教师象征的是一种权威,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不平等,教师总是扮演命令的角色,学生总是扮演服从的角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期受到抑制,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的扮演引导者角色,而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个人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1.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

新课改的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向更和谐、更融洽的方向发展,师生关系的改进有利于德育的进行。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双方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以便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工作;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大胆提出质疑,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2]。第二,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和启发,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2.利用具体的情境进行德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初中语文教材十分丰富,既有形象的内容,也有思辨的理性的内容,但还是形象性的内容占很大的比重,这为实现语文的情感熏陶和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即使是抽象的理性的文章,只要紧紧遵循语文学科的性质来教学,依然可以收获德育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情景是事件发生的环境,人物活动的场景,人物行为的依托,是情感形成和呈现的方式。因此,情感体悟只能在具体情境中展开。“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这样几个要素: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以及风格要素。也就是说,教学情境要和教学内容的文体、情理、语言及风格形成高度的和谐。”

3.关注文章的作者,注重人物形象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对作者有一个适当的介绍和评判,并鼓励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加深对作者的认识。同时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3]。这些艺术形象被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有鲜明的特色。这些人物形象来源于生活真实,但又不等同于生活真实,而是倾注了创造者的灵魂和主观情志。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凝聚着创造者的爱憎,喜怒哀乐的情感,质疑和反抗,希望与理想。把握人物形象,既是感受美好人物的人格魅力,真善美的人性光辉,或是批判人物形象的假恶丑,明辨是非,爱恨分明,同时也是与创造者即作者心灵的对话,通过人物形象来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双重的熏陶。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重视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通过艺术形象,将榜样的力量传达给学生。

在改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策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出改变的就是教师及其他外界因素,从而完成教学活动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转变,淘汰旧的教育观念,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吗,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德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洁琼.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下初中语文德育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50-51.

第9篇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

一、前言

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掌握程度,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及优劣,与语文教师是否能够成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提起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视,积极地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的能力进行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以便于强化语文学习成效,提高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育提问的有效策略

1.设计研究及创新课堂教学主要问题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不断延伸主要依赖于提问,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所提问题的细碎和繁杂,注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的研究和设计,借用具有较强牵引力的问题来取代肤浅的、零碎的以及数量繁多的小问题。主要问题是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肤浅的和零碎的以及活动时间较为短暂的应答式提问来说的,具体指的是那些对语文课文阅读教学有着支撑作用和主导作用,并且能够从整体的参与性方面促使学生进行品析、讨论和思考的问题。比如,在对《故乡》这一课程进行讲授时,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故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紧接着引导学生边思考边阅读,让学生们了解到故乡的人变化了、故乡的面貌变化了,然后再让学生对杨二嫂和闰土前后的变化进行深入的比较,并且找出变化的内在原因,最后教师应当追问学生:作者这些变化有何意图,最终将全文的主题引出。通过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

2.加强问题的有效性和提问的目的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注意加强所提问题的目的性,应当切实地对所需解决的问题加以明确,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最大限度地避免无意识的提问、信口开河以及盲目随意。提问时应当对教学的分类目标加以充分的把握,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提问应当按照“三维目标”进行设置,所设置的问题必须紧紧的围绕文章的难点、重点、特点、疑点、突破点以及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以便于提升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提问能够干脆利落、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比如,在学习《石榴》这篇文章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将“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这句话读懂,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这样的进行提问:作者写喜爱夏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由文章我们能够看出作者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作者虽然表面上写的是石榴的口味,但是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一系列的发问,使学生能够从作品的描写当中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加以明确。

3.利用及开发课程资源,多途径、多渠道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当对学生已掌握的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比较沟通,进而将问题提出,把学生的思路以及注意力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切实地将问题的指向性加以明确,充分地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以调动。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对问题情境进行多途径以及多渠道的创设,比如利用学生试卷、作业及课堂讨论、回答当中所出现的典型错误,或者借助于课外资源来对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创设,使学生们能够对语文课堂学习提起高度的重视,然后通过教师点评以及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及理解,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挥到最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和思想感情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实现课文内容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赋予文章更为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地转变教学理念,创新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积极推行提问式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语文教师切实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的目的以及课文的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设计不同的问题,运用合适的方法在适当的时机将合适的问题提出,最终实现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乔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误区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22).

2.何雁翔.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浅析[J].价值工程,2010(6).

第10篇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只针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相对比较单调,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也缺乏动力和激情,实际效率也不太高。新课标要求教师多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整合,不断地对语文教学进行拓展。各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根据教材知识、学生特点、课程要求等,通过音乐、图片、影像等媒介,拓展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科间渗透,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利用课文资源,拓展故事情节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若想丰富教学形式,可先从教材内容抓起,教师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拓展,起到超越教材文本解读的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例如,在讲解《孔乙己》这课时,教师在讲述完整篇文章后,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续写结尾。在课文最后,作者鲁迅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结束了文章。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如何去“结案”呢?这就激发了学生探讨的兴趣,教师便可利用这个点让学生们进行猜想并进行续写。其中,有学生考虑文中所描述的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坚定地认为孔乙己肯定去世了,他饥寒过度,暴尸野外;有的学生却觉得另有其他可能,没准孔乙己遇到了一个救世主,他被救世主收留,衣食无忧,努力读书,改掉往日作风,考取了功名,回到了鲁镇真正为当地人民造福;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孔乙己精神顽固,生命力顽强,一直这样游荡和漂流着,并与和他思想一样迂腐的人在一起,终生过着这样的生活依旧作风不改。通过这种课堂活动,教师不仅启发学生对课文思想进行了相关延伸,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大脑,拓宽思维,真正增强语文综合素质。

二、利用经典资源,拓展学生视野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发现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千秋,而相同主题、相同题材的作品,经过不同作家的思想和文笔加工,风貌也是各具特色。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同类资源,也可引导学生对相同主题或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搜集,然后进行横向比较和拓展,体验语文这门学科的包容性、丰富性,增强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理解语文、发现身边的语文。

比如,在讲解中国古代诗中常出现的黄昏意象和诗人的日暮情思时,教师可将与此相关的诗句归结到一起,让学生们进行探讨和学习,不断吸取故事的精华,提升诗句鉴赏和分析的能力。比如,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相关的诗句,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白居易的“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等,如此,学生便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不同诗人对于黄昏日暮的描写,理解家园落日的温馨和诗人表露的感情。又如,在教学余光中的著名诗歌《乡愁》时,用席慕蓉的《乡愁》与之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在教学文言文《爱莲说》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屈原《楚辞》中香草美人的品质,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不局限于所学知识,注重学生的识记能力。教师要精心搜索类似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对比阅读和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诗人、不同作家的作品内容和感悟,体悟语文的魅力和广博。

三、利用表演资源,拓展学生参与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拓展教学,要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形式,不要局限于使用单调的灌输式,要适当开发有意思的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参与度,燃起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参与度。

在丰富教学形式时,语文教师关于拓展教学的预设要结合初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对课堂上拓展的教学内容产生共鸣,真正达到初中语文课堂拓展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可精心设计教案,将课文改编成一个小话剧,利用课上的时间组织同学根据剧本进行排练,然后分组进行当堂表演,选出最佳表演组。学生们通过演习剧本,结合课本内容,再辅以动作和场景创造,分配好各自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和领悟。通过一系列的表演和思考,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参与度,帮助教师顺利进行了拓展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拓展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和应用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课堂形式,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使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优势;效率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旧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单靠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始大行其道,发挥其强大的作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构建和谐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或是单一地以文字进行传授,或是单一地采用图像来展示教学内容,或是单纯地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却很难将这几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新课程改革中的多媒体教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有趣的学习,构建和谐生动的情景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打破课堂45分钟的限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纵横交错,创造情景、引发想象。例如,学习初中课文《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黄土高原地域上这种特色的民俗表演搬上荧屏,把课文中枯燥无趣的文字符号转化为音频和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丰富的信息资源充实了语文课堂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有力地冲击和扭转了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导入课文、背景简介、文学常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课后习题。这种内容和形式都很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潮流,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拥有丰富的素材库和快速的切换技术,在课堂上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内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讲解《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桃花源这种世外桃源的景象,然后再利用多媒体配以丰富的视频,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世外桃源的美景,在课外延伸的课程中加入了一部分现实生活中的山川美景,并同时于无形当中加入一些课外知识,将课外的知识及时有效地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的知识面不仅仅停留在课内,更是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

3.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

初中语文知识点的杂而泛是许多教师公认的教学难点,多媒体教学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多渠道的优点,用多媒体设备来扩展语文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很多时候需要记住死的知识点,像一些名家名人名篇名作,用多媒体做出来可以省很多时间。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1.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不可否认,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后,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备课和授课两个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是否有了多媒体,对教师的要求就降低了?其实不然,教师想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还需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只有对这两者都有深入了解,才知道用什么媒体最合适,以及怎样用这种媒体,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准备好软件,包括板书设计、教学挂图、录像带、光盘等等,有需要的时候,教师要亲自动手制作课件。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反映,随时采取措施应变,这是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加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2.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已开始渐渐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对传统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特别是对历史悠久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冲击最大。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也有它本身的弊端——价格昂贵,无论是在多媒体硬件的购买上还是在教学课件的开发上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为基础,这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无疑是一笔无法支付的巨款,多媒体教学因而在这些地区也就无法实施,从长远角度来讲,就进一步加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水平及学生素质之间的差异。此外,在这个以电力为主的时代,一切现代化设施几乎都是以电作为动力来实现其运转的,一旦断电,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如果学校电力发生问题,多媒体教学也就不能再使用,这是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当然,即便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上述缺点但是也不能阻止初中语文紧跟时代潮流发展的步伐。

第12篇

一、视听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景教学,即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实效,因此,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在情景教学中,涉及视觉的教学值得关注。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紫藤萝花的照片,那紫色瀑布般的花丛展示了生命的蓬勃,由此生动地体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情景教学中,涉及听觉的教学颇为重要。例如,在教学《金色花》一课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以便为教学创造合适的氛围。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能体会母爱的伟大。又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名作《命运》,以使学生感受贝多芬的抗争精神。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涉及视觉和听觉的情景教学时,须恰到好处地掌控时间。

二、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

直观教学,即通过直观的手段让学生直接感知,以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主要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和化无声为有声等方式。例如,在教学《吆喝》一课时,为了使生活在北京以外的学生理解课文中描绘的富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街头吆喝声,教师既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又可让学生模仿吆喝声以加深理解。又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课文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相关的投影片,再让学生复述内容,然后将自己的描述与课文的描述进行对比,最终既了解自己的不足,又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应该指出的是,直观教学的运用要适量。

三、朗读欣赏,加强学生的领悟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采用朗读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听标准的配乐范读,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例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播放《春》的配乐朗读音频,以使学生想象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并注意范读中的读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更能体会文字的魅力。诚然,学生除了欣赏朗读外,还要实践朗读。在播放范读音频和讲解文章后,学生便更能领悟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跟着音乐朗读。最后,教师可录下朗读较好的学生的朗读作品,然后播放给全班学生听,以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又如,在朗读欣赏的拓展练习中,教师可让学生听《背影》一文的范读,并要求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的生活点滴,然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朗读,最终体会《背影》一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总之,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不同风格的文章所具有的不同感情基调,以使学生更好地朗读与欣赏,最终加强对文章的领悟。

四、相互匹配,注重教学的针对性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的相互匹配,注重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教学《五柳先生传》《湖心亭看雪》等文言文时,不适宜采用过于现代和卡通的模板进行多媒体展示。为了使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教师应将多媒体展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运用模板、投影的同时适当板书,力求既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五、拓展知识,重视导入的巧妙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导入时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能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融会贯通,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时,在将圆明园被烧前和被烧后进行对比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使学生了解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进而深入理解课文。这样,语文知识便与历史知识巧妙结合,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使不同学科知识相互交融。不过,教师在新课导入、融合知识时,应注意控制深度,让学生适当了解即可。

六、发挥想象,强调师生的互动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例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教师可采用请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的形式学习,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丑小鸭的形象。另外,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强调师生的互动。这样,教师便能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适时引导,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