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经济发展方向

农村经济发展方向

时间:2023-07-28 17:32: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经济发展方向

第1篇

摘要:目前,我们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农业大国。由于我国非城镇人口比较密集,因此需要非常重视农村的各个方面事宜。本文主要就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这个问题来展开描述,并且结合当下农村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参考依据,首先对农业经济管理目前的真实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就是通过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显示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我们国家在得到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也逐渐开始稳定且迅速的发展,而且我们国家还和世界各国之间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外交关系,这些方面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们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这个问题非常的关注,对此,国家还相应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这些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十分有效,而且这些政策的提出就是为了能够稳步地提升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并且能够较快地发展农村经济状况。

1目前我们国家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

实际上一些传统的观念一直束缚着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作用,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得不到迅速的发展。对此,还因为我们国家农村居民经济管理以及发展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一些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也不能够及时地在农村得到利用,所以农村的经济发展始终进行的比较缓慢,而且与之前的理想状况等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1.2环境因素导致管理方面出现纰漏

此外,影响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不能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因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而且南北地区的环境状况差距也比较大,有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当地的气候因素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约束。同时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的农村都处于山区当中,如果在山区种植树木,会非常的耗费资源,而且所取得的效益也不大,这样只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有一些相关的国家政策提出之后,逐渐地开始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采用农村经济管理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具体能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保障农村的经济发展。如果农村的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想要顺利的进行,就需要制定出合适的、科学的制度,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能够更加科学地发展农村经济,并且还能够使农村的经济发展符合相应的规律。同时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基本的规则来制定相应的制度,而且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发展现状来进行思考,能够更加充分地保证科学地制定管理决策,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在农村实行经济管理主要的目的是能够保证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经济活动,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一些相关的人员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当地的情况,并且深刻地意识到当地的资源都有哪些,再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制定出发展计划和目标,能够保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并避免资源的浪费情况,而且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环境情况,确保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农村的环境不会造成危害。例如,在某些地区就有可能会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旅游行业,然而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创新之前的观念,保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最终能够实现经济的提高。第三,能够合理地避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如果采用比较科学的经济管理方式就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有大多数的地区都是因为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自己本地的真实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估计,仅仅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但是忽视了长远发展的需求,所以最终导致经济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一份科学的、符合要求的发展规划,这样能够更加确保农村的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还可以适当地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从而更加高效地发展农业。第四,为农村经济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目前农村的经济管理制度之下,农村的发展也逐渐地形成了比较新式的发展制度,而且这种制度是对格局的形式。通过采用这种制度可以带来一些促进作用:首先,能够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发展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的生产方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的保障。其次,这个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发展的方向朝着良好的发展方向不断进步,不仅造成发展方向上的失误,同时还可以让农业生产的质量更加有保证,不断地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最后,农村经济管理能够提高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最终可以帮助农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甚至是发家致富。第五,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于本地实际和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走上产业化经营道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继续加大对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谋求现代农业的多元式效益。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通过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第六,进一步完善当前农业发展规划,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业增收的基石,政府部门需要合理评估当前农业生产规划,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涝保收能力,综合发挥中低产田改造、耕地整理等政策效应,提高耕地产出率。第七,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快低洼地块排水散墒,指导北部灾区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做好气象预测和服务工作,重点排涝抗低温,做好病虫草害防控,千方百计夺取全年农业丰产增收。

第2篇

农村政策不配套。我国经济发展是农业促进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一条道路。如今,正是工业反哺农业,而对农村农业的政策仅限于粮食补贴一项上,不能在大规模范围上对农村经济形成大力推动。

1、市场供求信息不平衡。农村地区,受地理条件、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等一系列限制,与外部交流少,导致市场信息失衡,不能有效把握市场时机,错过发展良机。

2、农村市场缺乏有效竞争的主体。农村地区,很多东西都是依旧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下,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更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不能使有效资源最大化利用。没有竞争,不能激发创新和改革生产力的进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3、农村基层管理队伍素质欠缺。农村地区,基层管理队伍不大,其管理水平与素质也有待提升,多数为村中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掌握现代化科技能力低,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从领导方面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带领农村经济走向繁荣发展。

4、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问题。村民经济来源少基础薄弱,日常开支庞大。除了用于子女教育上,家用电器,住房条件都有很大需求,而这也是不菲的支出。

5、农村地区人口的总体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创新发展的意识不强。由于受地理条件、交通水平的限制,视野不开阔,缺乏冒险精神,顾忌比较大,难以全副身心对新事物投入。另外,接受高新科技能力差,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科技生产力带来的方便,科技转化率比较低,致使先进科技与农业发展脱节,农业发展缓慢,基本上维持着原有水平和管理模式。

二、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首先应当明确如今经济发展形势下的指导思想以及目标任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贯穿经济发展始终,从而统揽“农村农业农民”三大问题的工作。把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基本目标。把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大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眼于改革农村经济发展体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相适应的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体制,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可依靠的体制。使农村经济发展体制更加完善健全,农村基层管理组织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建设事业保障制度更加完备,经济文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性不断增强。其次,要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概念,不断推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进一步转型,逐步改变农业方面对现代化资源利用的情况,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大农村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使所有资源功效得到最大化发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改善及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努力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村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农村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村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走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道路,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提高科技贡献率,把科技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从而不断地增强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利用率,将产品增收从加大成本方面向加大现代化科技转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农业方式向现代化发展方式跨越。

2、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让村民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化的发展经济,永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素质需要有一个提升。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科技文化水平,从而可以逐步缩小与现代化的差距,带领村民找到经济发展方向。从而提高整个农村的科学文化素养,学会对现代化科技进行运用,增强科技转化率,了解发展的大方向和外界经济发展水平,横向纵向对比,找出优势与不足,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3、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进行研究的意义

第3篇

[关键词]乡镇企业;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经济推动发展

目前,很多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不仅仅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而且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乡镇企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为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1乡镇企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1乡镇企业的概念

对于不同的研究学者而言,对乡镇企业的认识和内涵的总结也不尽相同,因此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乡镇企业主要是指,以农民或者是农业集体经济的投资为主,在乡镇范围内从事企业生产,招聘的员工主要是农民及乡镇人员。这类企业暂时定义为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前,并没有真正提出“乡镇企业”的概念,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开始认识到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乡镇企业的概念,更好地促进其发展,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1.2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乡镇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经济总值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是来源于乡镇企业的收入,这说明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第二,目前我国农村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比较良好,在管理和经营方面都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乡镇企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化改革,因此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正处于深化改革过程中,依然在农村经济的组成方面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3乡镇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我国的乡镇企业来讲,不仅仅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而且还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进一步重视,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从而能够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农民进入企业寻找工作,使得乡镇企业有着足够的劳动力,从而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很多农民开始认识到乡镇企业的良好机遇,纷纷通过创业建立了乡镇企业,从而使得某个区域的乡镇企业数量增加,因此这些企业会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其次,虽然目前很多农民进入企业寻找工作,但是仍然有部分农民选择进入资源条件更好的城市进行打工,所以目前很多乡镇企业还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都增加了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

1.4乡镇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乡镇企业来讲,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调整,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乡镇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第一,很多乡镇企业在经营中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不断地扩大乡镇企业的规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成技术提高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向着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方向发展;当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就会与城市中的企业进行融合,从而能够不断扩大企业在乡镇和城市中的市场份额。第二,对于其他的乡镇企业来讲,由于发展过程比较艰辛,在管理和盈利方面都存在不足,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来提高生成技术,从而依然朝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方向发展。

2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目前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总值的提高

乡镇企业与传统的城市企业不同,其对农村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因此对于农村经济总值的提高也具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总值的提高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在这一制度下,使得很多农村劳动力从务农工作中解脱出来,到乡镇企业中参加工作。这时我国农村的乡镇企业刚刚开始成立,因此虽然对于农村经济总值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第二阶段,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是在改革开放的十年以后,随着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加上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乡镇企业的政策,从而使得乡镇企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增长总值的影响也非常明显;第三阶段,深化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增长,与城市企业相比,农村的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乡镇企业开始进入深化改革阶段,这一阶段对农村经济总值的增长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2乡镇企业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农民生活也有着一定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很多省市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对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据调查:农民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都是来自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农民进入企业打工,工资福利与务农相比有着较大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能够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例如:乡镇企业附近成立超市、餐饮、娱乐等多项服务,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农民的收入;第三,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目前我国农村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农村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使得农村产生了很多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为这些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实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3结论

目前,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对目前乡镇企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述了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宏霞,贾琼,谢宗棠.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西北民族地区农业增长的实证研究———以青海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6(1):119-123.

[2]肖唤元,秦龙.构建乡镇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探析[J].农业经济,2015(2):116-118.

[3]谢宗棠,刘燕华,刘宏霞.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西北民族地区农业增长分析———以新疆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 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建立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财务管理问题,为了公开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调和农民和村干部之间的矛盾,财务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管理监督制度,使村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化,严格审查农村财务管理情况,实行民主管理,改革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电算化试点,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保证农村资源合理流动和农村财产的安全。对农村财务加强监督,严格财务审查手续,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从而建立完整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广泛宣传国家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政策,搞好土地承包、土地转让和规划用地工作,在农村用地方面开拓视野,确定基本农田不流失的情况下,抓好农村土地增值工作,不但要规划好近期用地情况,也要制订远期用地规划。在土地流转方面要有专人负责,乡镇一级政府部门在土地使用方面要严格把关,乡镇政府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中加入土地流转工作情况。

(三)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最近几年,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经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尤为重要。根据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以后的发展趋势,确定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不但要照顾到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且要兼顾农村以后的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要切实可行。

(四)加强农村管理干部的培养

做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文化水平高、廉洁自律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应该组织农村干部参加多种层次的经济管理培训工作,考察学习经济管理先进村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干部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保证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二、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农村很多干部只是沿用中国传统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些干部头脑中,认为农村的减负工作实际上是给上一级政府部门造成麻烦的工作,以为土地换证和土地流转只是白白浪费了许多力气,人们根本不予认可。因此,很多农村干部只是应付工作,没有取得上级部门和村民的支持,引起大量村民的不满。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该管理农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审查农村的财务工作,监督农民的经济负担情况。这些内容非常复杂,需要熟练掌握国家政策,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但因为没有相应国家法律的支持,所以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做不到合理监管农民负担,不能解决许多土地合同矛盾,阻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干部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经站干部经常任意调换,从而使农经站经常出现空岗情况,所以很多农经站工作人员工作不踏实,造成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四)村级办公经费不够充足

目前很多农村的经济状况较差,甚至连村干部的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使大量村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有的村只好向村民借款办公,从而负债累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允许向农民收费,只有依靠国家财政付出。因为村庄的运营资金缺乏,所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有的村庄干脆放弃不做。

三、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须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此项工作的指导工作。使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到户,在农民自愿、合理补偿、依法办事的方针指导下,严格管理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建立双层经营体制。要加强监督管理关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防止农村出现混乱情况。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责任是农村经济的审计监督工作。所以,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使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发展外向型经济

最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劳动力,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利用各种措施,扭转他们的观念,鼓励他们办厂,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创收。在创业过程中,要根据这部分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进行实地考察,创办外向型企业,不但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又使农村经济获得发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办法。

(三)合理处理农村债务

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减轻农村的经济负担,可以采取机构裁减、费用固定等方法,达到节约经费的目的。再有,要严格控制新债务的出现,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严格监管,遇有村集体借款情况,要严格审批。各村承办公益事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允许超额支出,欠下巨额债务。在农村管理经费的使用方面,尽量细化管理制度,做好经费的预算工作,防止浪费管理经费的情况,从而使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

(四)完善激励政策

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管理经费,只有拥有充足的管理经费,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基层经济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实行绩效考核,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结语

总之,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文化素质高、人员稳定的管理队伍;其次,管理工作要着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主要有土地承包、农村财务管理等方面,使乡镇政府以服务农民为主,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邵书慧.基于农地流转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04)

[2]齐秋水.浅谈土地流转的形式、意义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2)

第5篇

关键词:农广校;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40-1

舒兰市农广校成立30年来,因具有独特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得到社会认可,在科教兴农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特别在贯彻和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强调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农广校谋求自身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新时期,农广校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立足发展之机,谋求自身改革创新。

1 发挥农广校自身优势,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在市场竞争中寻求立足点

1.1 以农广校办学特色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农广校以广播电视为媒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活动,具有授课水平高、声像并茂、时效性强、知识新、传递快、投资少、分布广、效益高、不受时空限制、方便灵活的特点,使广大农民在家里就能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接受教育,获得知识,为提高农民素质,为科技兴农,提供了保证,为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在农村推广应用提供了保证,是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教学模式。

1.2 科教兴农是农广校的重要工作任务,是农广校办学活动的特点所要求,也是农广校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十一五”期间要体现农广校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农广校办学同普通教学的不同点就在于“多”字和“广”字上,农广校属于开放式教学,开设专业多、学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干部、有志青年农民大部分参加了农广校学习,他们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致富带头人,成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先锋,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中起到了带动、帮扶、示范作用。

1.3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学员基本文化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

农广校能紧紧抓住市场经济脉搏,提高办学的实效性,在实施过程中能围绕当地的农业产业化主导项目,开办短期培训,实用技术讲座等,把知识教育与生产实践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员在提高基本文化素质的前提下,在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上得到提高。也使农广校自身在适应经济发展和满足农村社会需求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2 立足发展,谋求农广校深层次发展

2.1 以推进农广校教育体制改革为保证,全面提高农广校办学质量

组建一支高素质和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要注重教师业务水平、实践能力、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坚持每周4小时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年举办两次教学竞赛活动,定期参加生产实践,从而提高整体素质;继续推进岗位评聘制。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岗位竞争机制,择优录用、定岗定位、达到精简、效能和统一的原则;待遇和贡献相统一。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体制,按岗定资,报酬与能力贡献相符,充分调动在岗教师工作积极性;是鼓励专职教师与学员共同承包一些涉农项目,加速新技术推广应用。

2.2 以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为手段,提高农广校办学条件

改善农广校办学条件,增强农广校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加快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现代教学的硬件建设,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武装农广校,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要加速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发展及配套建设,推进网络教学在农广校办学上的普及应用,使农广校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农广校办学效率和效益,使农广校办学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

2.3 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立足创办特色农广校

通过开展设不定期的各类专业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广大农村青年的农业技术水平;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学员的知识需求需要,合理开设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样,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讲究实用着手,达到实效的目的;要结合农广校的自身优势、发挥最大潜力、克服重重困难、采取有效措施,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大力改革,才能推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实现办学思路和方向创新

3.1 转变观念,实现工作思路创新

要树立新形势下的现代教育观,要充分发挥农广校办学的特点和优势,特别要注意学员能力的培养,为农村输送对路的人才。在办学形式、专业设置、工作方式、教学服务、教材内容等方面,要大力改革,要推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双证制度。

3.2 要坚持“立足农业、走出农业、面向农业、面向市场”实现办学方向的创新

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涉及面都很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又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因此,要坚持立足农业,走出农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才能把农广校办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办学灵活的学校。

第6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农村金融;发展

欧债危机背景下需要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各项准入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当前需要逐步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适合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最终能够保证建立功能健全、资本充足、运行安全、服务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保证农村金融能够更好的服务“三农”,保证农村金融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一、欧债危机下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分析

(1)信贷投资结构失衡因素分析

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农村地区资金和社会资金很大一部分流入城市,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摆脱欧债危机困扰产生了难度。欧债危机背景下农村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农民和农业贷款处于困难的局面。欧债危机下农村商业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家庭分散经营的状况导致农村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下降,再加上资金匮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重要的影响,农民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其还贷能力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商业银行不愿意把贷款投放给农民已经成为欧债危机下的一种重要商业现象,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局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欧债危机对农村金融产生的影响[1]。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因此很难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农业发展银行是以政策为导向的金融性机构,也没有完全向农民开放。欧债危机下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这些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才能更好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机构萎缩、服务功能呈现弱化态势

全球经济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整体发展速度放慢,因此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面临萎缩,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减弱,需要不断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对各类国有商业农村金融机构和县域机构进行机制调整,解决农村金融营业网点少的局面,把分散的农村资金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中,从而能够更好的服务“三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3)欧债危机下支农信贷资金紧缺、难以满足农村信贷总体需求

农村资金以往就存在不足的局面,再加上欧债危机的影响,每年有大量的资金流入城市,加剧了农村金融发展的矛盾,资金矛盾供求产生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资金的充足率,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出。我国农村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对信贷的需求都很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当前资金供给不足的局面,从根本上搞活农村经济[2]。欧债危机下导致城市对资金的需求呈现增长的局面,很多农村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吸收的资金被投放到城市和一些大中型企业,每年新增的支农信贷投入很低,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在吸纳农村资金而没有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局面,保证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服务力度,不断满足农村信贷需求,提升农村金融的整体发展水平。

(4)欧债危机下农村贷款方式与信贷实际不符合

当前需要改变农村传统贷款方式,以应对欧债危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冲击。农村信用社需要逐步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额度,逐步压缩保证担保贷款的规模,提升贷款的效益性、实用性,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资金活力。欧债危机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导致很多农业资金链断裂,农产品出口受到冲击,农业金融风险加剧,当前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欧债危机下农业金融风险,提升农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3]。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需要从农村具体条件处罚,对农户和农村工商业户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需要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机制,保证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5)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贷款期限确定不合理问题分析

欧债危机下农村信用社需要改变以往始终延续的春放秋收的传统信贷管理模式,完善贷款期限设置制度,基本以短期房贷为主,缓解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资金紧张的局面。欧债危机下需要根据农村生产经营的周期,合理确定农村金融发展路径,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清收和管理上的问题,规范各种金融行为,降低农户金融贷款成本,提升农村金融整体实力。

(6)欧债危机下需要解决金融社会信用差问题

发生欧债危机以来,不良贷款的规模逐步扩大,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包袱呈现较重的局面,金融信用受到很大的影响。当前需要建立农村信用贷款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加大对农村信用贷款的审核力度,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信贷风险,提升农村金融的整体发展水平。农村金融信贷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是金融机构内部监管的需要,针对信用环境较差的企业需要进行整治,帮助其树立信用意识,加大对其贷款审查力度[4]。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发展需要改变以往对社会信用观念淡漠的局面,解决维权艰难的态势,解决农村信用处于被动尴尬的局面,欧债危机下很多信贷人员产生了惜贷、怕贷的思想,严重制约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问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金融信用差的局面,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7)欧债危机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财务体制还不完善,农村信用财务状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不良贷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一定的程度的影响,欧债危机下这种状况进一步恶化,依靠现有的呆账准备金和自身力量农村金融机构很难摆脱危机,因此建立内控机制处理当前产生的风险资产,建立完善有效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可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促使农村金融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农村贷款在自身无力承担情况下,自然会把风险转嫁给农村信用社,造成信贷资产损失严重的问题。

二、欧债危机下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1)欧债危机下需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农村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

欧债危机下需要明确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真正把农村基层信用合作社办成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把农村信贷支农政策落实到位,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当前需要明确信用社的财产归属,从根本上认清所有制问题,信用社社员的股金属于农民社员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需要遵循农民的股权问题,对集体所有财产的所有权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增大农村金融的发展空间[5]。农村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转换经营机制,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的法人治理结构与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只有转换经济机制,农村金融机构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2)欧债危机下需要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逐步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的长期信贷支持,提升农村金融的科学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农村基础社会建设进行中长期的信贷支持,从而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实现良好效益。农村发展银行是国家政策性支柱农村的银行,但是当前情况银行的业务对支农的作用不大,需要改变当前对农民业务范围狭小的局面,需要把其建设成为真正的政策性银行,积极探索银行业务范围,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农村金融服务需要真正为农业、农村发展、农民个人服务,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3)欧债危机下需要建立生态农村金融市场

在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发展方向问题值得关注,当前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改变以往不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促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的支持附加值高、品种优良的优势农产品生产,保证农业能够按照产业化要求经营,促使农民能够真正增加收入。欧债危机下农村经济需要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才能提升综合竞争力,摆脱危机的阴影,农村金融服务机构需要建立生态金融体系,重点扶持容量大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和服务行业,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全面转移,逐步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保证农民收入像多元化方向转变。金融服务机构需要重点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促使饮水工程得到全面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完善消费信贷政策,积极开拓农村金融消费市场,鼓励涉农银行推出购置大型农机、建房等消费贷款品种,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和农民和农村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合理确定贷款条件,对贷款流程进行简化,合理制定抵押担保政策,逐步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农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增加消费信贷品种,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贷款产品选择,积极培育农村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创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维强,于振玫.城乡三元金融结构与民间金融制度研究[J].财经研究,2003(4).

[2]马建春,肖东平.创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体制[J].产权导刊,2006(06).

[3]肖东平,陈华.美国的农村金融体制及借鉴意义[J].当代亚太,2006(06).

[4]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03).

第7篇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占吉林省经济比重的绝大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状态直接影响了吉林省整体的经济情况,进而影响全省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状态。因此,对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实现吉林省经济的飞速发展。

1 发展现状

“地广人稀”曾经是对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条件的简单概括,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单一的种植粮食型农作物使农业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有限。吉林省政府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开始对吉林省农业的经济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即包括农业生产方式放慢的创新,也包括经济组织的整改等。吉林省农业经济的改革创新发展有风险也有机遇,因此要建设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新型农业运营体系,合理运用农业政策,快速有效的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转变以往农业的发展方针,最终实现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2 发展趋势

2.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不断进行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明显的趋势,从传统农业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到现代农业的集约型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由个体经营转向合作社和企业经营形式;从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到实现农村土地的立体化应用,经济结构由扁平化模式转为多元化模式。目前,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体现在绿色农业的建设方面。首先,吉林省农产品进出易额在逐年增长,而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要求相差甚远,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成为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贸易利润之必须;其次,应环保规划和城市生活的需要,粮食作物和蔬菜已经不是城郊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项目,很多农户以及农业企业开始转向果树种植园和花卉种植园、农村休闲娱乐项目的建设,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更使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2 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现代经济发展将各个行业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跨行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农业发展也需要应对这个趋势。从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的需求来看,参与金融经济发展,将农业经济发展与金融结合起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首先,吉林省农业企业和农户个人在农业经济项目的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融资活动势在必行,这是农业金融发展的契机;其次,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的构想中,有关于金融介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容。

2.3 信息技术介入农业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介入各行各业的发展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利润的提升,表现在很多方面。吉林省提出“智慧农业”发展战略,从2013年开始,加大智慧农业建设示范项目,并把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吉林省己经建成了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发了玉米、水稻两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通过“一台二系统”可以远程直观地查看作物长势、土壤墒情、预警病虫害、组织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实现了农情监控、生产管理、信息采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

3 发展对策

3.1 调整农业经济发展配套设施

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企业以及农村个体劳动者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社会服务业的参与,例如,酒店建筑和管理、导游服务、销售等。因此,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建设绿色农业,需要从全面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入手。对吉林省广大农村进行村容整体建设、修建道路、规划旅游区项目等。

3.2 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业经济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活动的加强需要商业银行的介入,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设立办事处或者银行网点,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农业经济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与农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以实现农业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3.3 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并争取把涉农专项资金向农业信息化倾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向农业信息化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第8篇

憘拑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我市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成绩,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农村改革步伐的逐年加快,我市农村经济实现了计划向市场的历史性转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向现代农业操作转变。当我市农村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新跨越,农村经济发展适逢新机遇之时,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等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主要因素,我市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于是,有关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论探索,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面临的研究内容。

一、如贤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如贤市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催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腾飞,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民收入迅速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经济总量迅速扩充

1999年,我市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28734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8193万元,增加值2180万元,上交税金261万元。农产品供给年年有余,逐年增加。种植业中完成粮食产量14215.22吨,油料产量439.46吨,蔬菜产量69577.36吨。水果产量2817.55吨。畜牧业中完成肉产量1511.2吨,牛奶产量700吨,鲜蛋产量651.2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粮经比由1978年的77:23调整为1999年的44:56,逐步结束了以粮为主的经营方式,逐步向多种经营方式发展

2、农村所有制结构调整出现新的趋势,城乡结构转换取得了明显成果。

产业结构调整内容丰富多彩,制种产业、脱水产业、绿色产业、花卉产业、草产业等一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类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网上”农业为中心的“城郊型”农业初见规模,我市三乡均开通了经济信息港,由统计局负责网业的制作和更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上传下达,为农业增效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3、居民生活步入小康,并向宽裕新型小康迈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民生活跨入小康,并向宽裕型小康迈进。1999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人民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042.15元。消费结构逐步趋于优化,消费观念明显转变。居民消费讲究穿着打扮时髦化、食品消费营养化、居民住宅宽敞化、文娱用品高档化。

4、旅游资源丰富。

如贤市1978年对外开放,是全国二类重点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天下雄关”的如贤关城,雄奇、险峻的悬壁长城,如贤明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等旅游胜地,还有古朴遒劲的黑山岩画,被誉为“地下画廊”的魏晋古墓群,晶莹光洁的“七一冰川”,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如贤基地。这些旅游景点大部分处于郊区农村。如果把我市独特的旅游景观与优美的田园风光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共同开发,这将给我市农村第三产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地理位置优越

如贤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战略地位迄今仍很重要。这里自古属酒泉辖地,1965年从酒泉分置如贤市建制,1971年定为省辖市,市辖三个乡。如贤市地处亚欧大陆桥西部要冲和位于河西走廊咽喉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为我市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6、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经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市场体系正在发育形成。本人感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贤市农村积累了许多具有典型代表型、示范推广型、辐射带动型、发展趋势型和实践可操作型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中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思考和推广。

(1)河口经验。如贤市如贤乡河口村近年来在发展日光温室和蔬菜生产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代表了我市农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即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城郊型”农业特色的路子。目前,全村已经形成了向外界要信息、向科技要市场、向大棚要效益的良好经济氛围。

(2)中沟经验。新城乡中沟村是如贤市农村较早自发地进入市场,以发展制种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早些年,中沟村党支部认识到:在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提高党支部凝聚力的基础上,只有把大家组织起来,才能富裕起来。近几年来,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顺应市场需求,尊重群众意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按照“以销定产”的思路,大力发展制种业,逐步走上了发展“订单农业”的路子。在发展“订单农业”的过程中,党支部按照自愿原则,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使农民亲眼目睹了“订单农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尝到了甜头,从而自发地在党支部的引导管理下进入市场。目前,全村基本上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同时,党支部紧跟市场信息,今年的制种品种已由单纯的西红柿制种向花卉制种、葫芦制种、季豆制种等拓展。它给我们展示“订单农业”光明的发展前景。

(3)农村土特产产生“土名牌”效应的经验。“市场的需要,就是农业生产的目标。”本市新城乡西瓜、洋葱、胡萝卜,如贤乡大葱,如贤乡土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土特产,它至今仍有市场,而且市场潜力很大,如新城西瓜远近闻名,新城洋葱出口国外,远销东南亚。这些农产品本身就是财富,都具有发展“商标农业”的优势。如果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发展前景看好。据调查了解,山东省的“商标农业”真可谓方兴未艾。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发展“商标农业”潜力巨大,这就是“土名牌”产生的效应留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4)新城面粉厂发展经验。新城面粉厂自建厂以来,生产一直正常,产品销售不错。1999年1-4月份,该厂每月保持加工粮食约70万斤。它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是以后要大力发展机制灵活、管理完善的私营企业。二是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实现农产品保值增值。

(5)农村专业贩运户发展的启示。近几年,如贤市农村出现了一批农产品专业贩运户,他们和南方的客商建立了比较牢固的业务关系。如新城乡的洋葱商贩,在收获季节,他们采取地头收购、现收现付、统一运输的一条龙服务,在广大农民中产生了良好的信誉。通过他们,我市的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出省外,进入东南亚国际市场。然而,他们的规模毕竟小,无法满足需要,要引导农村建立相应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促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二、制约如贤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所依靠的一种客观因素,自然条件中地理、地貌、气候等的优劣,从客观上加速或制约经济的发展。我市地处内陆,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6万亩,境内多戈壁、少耕地。市辖区域三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自然坡度13.3‰。全市水资源短缺,只有唯一的讨赖河,为常年性内陆河,是全市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地下补给水的主要来源。日照长、降水少、蒸发强、多大风,昼夜温差大,属典型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容易造成干旱。霜冻、大风、冰雹和干热风为我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1)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资源不足,可开发利用程度小,大大制约着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憙我市虽幅员辽阔,但多荒漠戈壁,土地资源有限,且土地资源量减质变。我市耕地面积4.26万亩,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资源的破坏,我市人均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2.8亩减为1999年的2.2亩。耕地有机含量不高,比例失调,且在经营中重施化肥,轻施农家肥,不仅使生产成本上升,也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由于农村人口增加和农村土地的相对短缺,导致农民盲目开荒,加之如贤市位居大陆之腹,为温带荒漠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风沙多,使生态环境脆弱,从而制约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涵养保持险象环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水资源对于西部的开发,实现西部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源于祁连山中的讨赖河横穿市境东去,崐年均流量6.88亿立方米,为常年性内陆河,是我市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市内还有地下水,总储量约15.2亿立方米。但由于以下原因,我市水资源紧缺:

一是我市地处荒漠戈壁,干旱缺水,年降水量81毫米,蒸发量多达2245毫米。加之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我市农村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如水位下降,大片草湖退化消失,沙漠东进。据统计,近二十年来沙漠平均每年东进1公里,目前,沙漠离草湖东岸泥沟村已不足1公里。

二是林地面积太少,分布不均衡。全市林地面积仅有10762.5亩,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改善境内小气候不能起到较大地促进作用。

三是草原负担重,载畜量过大。全市共有草地面积151038.1亩,近几年由于降雨量少,干旱缺水,而使原本就稀少的草场面积逐年减少。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荒漠戈壁的过度放牧,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进程。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市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保护我市的水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深入研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杜绝污源,保护水源,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充分利用天上水、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3)自然灾害频繁。干旱、霜冻和风沙为我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近两年来,接连不断的大风和扬沙天气给农业和农村生活带来了灾难和不便,更敲响了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警钟。

(4)地处偏远,信息闭塞,难以吸收外商投资,制约着我市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典型的大陆荒漠性气候,再加上地处边远,地域狭小,发展空间有限,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村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社会因素。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除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最主要的还是受思想观念、科技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因素的影响。

(1)思想不解放,观念滞后,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是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下旧的思维模式。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观念中彻底转变过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在新形势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树立起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观、资源观、优势观、规划观和新的发展模式。

(2)科学技术水平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低是制约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依靠科技进步得到发展。我市科技水平近几年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科技对各行业的渗透和辐射带动不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农业科技含量较低,仍处于资源消耗型的初级阶段。农业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科研开发方面还十分薄弱。二是农业科技经费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一些科技项目因缺乏资金无法实施。三是农业高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素质偏低,不能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是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现有科技人员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买方市场条件下,社会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转向质量,而我市的农产品大部分为原料性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流通领域加工增值度低,储藏保鲜能力差,农产品价值效益低,缺乏名、优、特农字牌产品。在整个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在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比重大,林、牧、渔业比重小。1999年,农业产值8549.59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1.11%,林业产值69.3万元,占0.66%,牧业产值1862.49万元,占17.67%,渔业产值59.5万元,占0.56%。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上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农业生产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趋缓。

憙三、如贤市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憘可持续发展是80年代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可持续发展概括总结有四个方面要点:第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生态环境是人类自下而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第四,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拑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屏障。为了迎接西部大开发和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及我国加入WTO对农业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在保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使农业生产向优质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增长点,在发展农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进程中,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我市实际,因地制宜、博采众长,探索制定出一条适合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的思路应该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基本的工作出发点,加大对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建立起以镇企业为中心,进而辐射带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即以乡镇企业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全力以赴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在我市农村建立起节水高效农业、立体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从而最终在我市建立起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型农业,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农业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完整型农业,走生态复合型农业之路。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生态经济农业之路。

立足当前市场,转变发展观念,逐步压缩种植业比重,增强林牧渔业比重,争取向经济农业迈进。

(1)农业。在种植业发展上,除保持现有水平外,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市场需求为重点,加快调整结构。适应当前粮食流通机制改革形式,逐步压缩粮食作物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力争粮经比例达到新突破;并且,根据市场导向,增加效益性作物面积,压劣质扩优质,压滞销扩畅销,压常规扩专用,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二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我市现有双泉水库和拱北梁水库进行农田灌溉,充分合理地利用灌溉水源,此外加紧对毛斗渠进行彻底改良,推广u型节水灌溉渠,加强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改善水系利用率低的劣势;三是推广节水灌溉农业,建立高效能节水示范推广点。充分利用我市新建二代、三代日光温室之际,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建成高效能节水示范棚,以点带面、形成推广基地,使我市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四是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业开发试点工作,建立生产示范推广基地。顺应绿色农业发展趋势,逐步推广无污染绿色农产品,采取先扶持个别人示范,形成小示范点,再进行大面积生产的措施,崐初步建立起绿色农产品开发基地;五是提高连片推广模式运作水平,走区域布局开发基地的路子。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区域布局、连片发展的原则和思路,打破乡域界限,发展连片种植模式,形成洋葱、土豆、大葱、西瓜等种植专业生产基地;六是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草产业,发展创汇农业。利用有限耕地,由现在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中低产田发展草产业,特别是苜蓿产业,进行饲料加工或出售,为农民增收广辟门路。

(2)林牧业。针对我市近几年林牧业发展缓慢,比重降低、经济效益不高等方面应做好以下四点工作:崐一是加快苗圃建设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利用西部大开发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之际,利用我市现有的新城苗圃和长城葡萄园基地,在苗木培育上多做文章,在满足本地需求基础上,向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引导农民更新或新建苗木,向效益型方向发展,以一种产品为特色,重点突破,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二是立足现有林牧草优势,建立完整绿色体系。在确保现有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崐进一步拓展植树造林范围,以市区绿化、四旁植树和农田防护林带建设为突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绿化,进行城乡防风固沙林带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乔、崐灌、草相伴生的林业体系;三是建立优质高效林果示范点,发展区域布局建设基地。根据我市现有林果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逐步更新改造旧果园,向经济效益型方向发展,建立几个高新示范点,如猕猴桃生产基地、银杏生产示范点、红枣示范点等,逐步向区域规模化方向迈进,形成各具特色的林果基地;四是进行护牧林带草场改良工作,大力发展草食畜、节粮畜和特色畜。立足我市宜牧草地,除进行限载合理保护外,应合理规划、科学改良和重点整治,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产草量的发展目标,对于畜群养殖应合理调整,发展草食畜和特色畜养殖,依托现有养殖户和养殖基地,逐步向生态农业靠近。

(3)渔业。针对渔业比重小,对总产值贡献率低,应抓好两点工作:一是利用现有水资源,发展特色渔业。立足如贤、新城丰富水域面积,发展观赏、旅游水产品,形成娱乐、销售、餐饮一体化服务格局;二是建立立体养殖示范点,提高渔业比较效益。利用有限的水域面积开发立体养殖,引进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进行综合实验,如利用水面养鸭、养鹅,利用水中养鱼,利用水底蓄肥,提高渔业的总体效益。

2.以转化为重点,着力发展农业企业,突出抓好龙头企业,把乡企作为建立我市“城郊型”生态农业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乡镇企业作为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村工业化、崐城镇化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树立起只有乡镇企业发展,才有农村经济发展;只有乡镇企业经济总量扩充,才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观念,群策群力,发展乡镇企业,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转变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乡企。近年来,我市乡镇企业以酒钢为依托,已形成无数小型工业群,同时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建立了初级生产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活跃了地方经济,还为农业总体效益增强,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做出贡献。随着我国加入WTO,乡镇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看到只有转变发展方向,使乡镇企业逐步向生态农业方向靠拢,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逐步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高度统一,才能使乡镇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乡镇企业发展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全面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也是我市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优先发展农业企业,引导农民参与创新。几年来的发展我们看到,乡镇企业对农产品利用不足,对农业利用率低,应依托我市农产品优势,由初级农产品销售向农产品加工增值方向发展,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实施经济营销,发展农产品流通企业,分析研究本地市场,搞好营销战略,分析生产的产品是本地销售,还是外地销售,是收获即销售,还是储存一段时期再销售,建立良好的农产品流通机制;再者,利用我市长城葡萄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静海生态养殖场和双泉综合养猪场、双泉食用菌基地等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链条式经营机制,扩充乡镇企业的经济总量,从而增加农村经济总量,传动地调动起农民投身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入到西部大开发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和荒漠化程度。

(3)强化乡企服务体系,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随着去年粮棉种植计划的全面放开,农民的生产经营将逐步成为市场行为,与此同时,农民自我管理、自我调整的产业组织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产前、产中、产后没有责任协作,没有利益调配关系,产、供、销互相脱节。这就需要龙头企业发挥优势,实行订单农业,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向农民返还利润,对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调控,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组织体系的支持度,在企业内部实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生态示范作用和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立足自然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乡镇企业要立足现有农业优势,依托我市产业化基地建设,以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渔业区域布局为核心,发展农业企业,采取农业企业带动基地发展的路子,带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培育我市新型农业企业,为大开发提供实践操作经验,肩负起示范推广作用的重任。

(5)发挥龙头优势,发展朝阳产业。立足现有龙头企业,如长城农业生态基地、双泉生态基地、静海养殖场,进行农业产业化深度开发,在龙头牵动下形成各具特色、区域发展的格局,向旅游、观光、娱乐一体化模式发展,开发农业观光景点,把丰富的自然资源、名胜古迹和农业合理地组合起来,集科研与生产、观光农业和效益农业相结合,走朝阳产业之路。

3、加大开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第三产业,崐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迅速发展和比重的提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第三产业发展也必将影响和逐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向生态经济发展方向迈进。

(1)发挥近郊、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发展生态型旅游业。我市具有“城市大、农村小”的特点,交通便利,历史古迹悠久,夏季自然风光秀丽,现有城楼、悬壁、黑山石刻、魏晋墓、新城林场、长城葡萄园、泥沟草湖、双泉度假村等自然、人文景观,具备了发展优势。只要把这些优势同改善环境联系起来,大搞植树造林、美化绿化活动、把景区装扮起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使城市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带动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全方位发展,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发展格局。

(2)抓好流通体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利用我市便利的交通条件,除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外,还应充分调动起火车站农产品批发市场、镜铁路等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作用,扩大本地农产品的销售量,带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走向市场,把握市场的脉搏,在市场经济中搏击,在农副产品销售中大显身手。

4、实行计划生育,保证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农村经济管理;应用

现阶段国内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也使农村经济管理无法得到全面的开展。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化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因此有效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文章将以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现阶段农村信息化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即为资源,信息即为财富。信息可以有效的推动发展,谁占据着最新信息就能够占领相关市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即全面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渗透至农村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农村改造,全面提升生产有效性及管理水平,确保农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近年来,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已深入至农民合作社以及企业经营等领域,同时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不过因为不同管理人员的管理体系存在差异,针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要求也大相径庭,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服务举措在国内农村经济管理环节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虽然个别地区择取了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不过因为使用人员没有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也为信息化管理的推广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农村经济管理体系较之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要经基础的成本投入,这样才可以保证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进而达到预想的管理效果。不过针对个别地区而言,一些居民对信息化管理手段都没有明确的概念,也无法接受计算机网络的投资成本。虽然通过相应的改革,国内农村经济发展获得了一些的成果,不过针对网络技术的构建及使用,还是无法得到农村居民的全面理解。

2.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举措

2.1.全面发挥政府的调控性.在经济建设发展环节,信息化举措的构建及应用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不但包括了差异化阶层的政府系统,同时还关系着各国行业与地区的发展,所以政府在其信息化构建环节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相关地区政府要全面发挥各系统的职能,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环节,要主动的领导农民将信息化手段有效的应用于经济管理,同时辅助构建核心网络设施。在此基础上还要切实关注农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性,同时按照农民的实际需求,给予一定的帮助及指导,让农民可以有效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这样可以使网络设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够防止信息资源及网络设施浪费的情况。2.2.深化农村信息化技术服务.在农村经济建设环节,要持续深化信息技术服务,同时尽可能将农业推广系统与地方政府的相关管理系统整合至一起,使其在农村建设拓展环节,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还要将现阶段的农村信息资源予以有效的整合,让农民接受信息化,同时将信息化手段渗透至经济管理环节,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让农村居民意识到信息化手段的实际作用。同时还要依附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状态,出台合理且有效的发展举措,因此使农业活动的全面开展得到有效的保障。2.3.深化相关系统的写作,完善信息传播.众所周知农村的经济管理并非一项独立的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与很多行业及系统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农业信息交流与共享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各过程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要全面熟悉农村基层信息,同时予以有效合理的归纳及整理,匹配于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探究出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农村经济管理系统还要深化与私人企业间的写作,依附于私人企业在网络技术领域的优势,构建起更为健全的农村经济管理系统,因此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品质与有效性,使农村经济可以跟随时代的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已深入至农民合作社以及企业经营等领域,同时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不过因为不同管理人员的管理体系存在差异,针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要求也大相径庭,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服务举措在国内农村经济管理环节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虽然个别地区择取了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不过因为使用人员没有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也为信息化管理的推广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农村经济管理体系较之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要经基础的成本投入,这样才可以保证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进而达到预想的管理效果。不过针对个别地区而言,一些居民对信息化管理手段都没有明确的概念,也无法接受计算机网络的投资成本。政府在其信息化构建环节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相关地区政府要全面发挥各系统的职能,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环节,要主动的领导农民将信息化手段有效的应用于经济管理,同时辅助构建核心网络设施。要将现阶段的农村信息资源予以有效的整合,让农民接受信息化,同时将信息化手段渗透至经济管理环节,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让农村居民意识到信息化手段的实际作用。

作者:左绍玲 单位:莱西市农业局

参考文献

[1].辛仁周;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任重道远[J];通信世界;2015年10期

[2].胡大平,陶飞;农村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解决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03期

[3].战树毅;开拓创新全面做好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J];农村经营管理;2015年03期

第10篇

本文所提倡的低碳农业是一种在保证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消耗能源最小、排放最少的绿色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时代,低碳农业代表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全新发展方向,更是我国落实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时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挽救我国日渐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各个省市均在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本文以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对农村生态建设问题提出了若干的建议和措施。

二、我国农村经济节能减排面临的严峻形势

以地球上现有的能源储量来看,我们很难依靠目前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虽然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同样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为其提供支持;除了农业经济之外,我国的其他行业(例如工业领域)同样需要利用巨大的发展能源。面对着日益严峻的能源供应形式,我们需要积极构建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但是就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虽然这限制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升级的步伐,但是同样也表明了我国的农业经济仍有非常大的节能减排的潜力。

农业经济的节能减排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节能减排而言作用重大。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农业经济每年会生产出超过二十亿吨的各种畜禽粪便以及超过八亿吨的农作物秸秆,同时,农村居民每天所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便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吨,它们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能源形式,在充分发挥出它们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价值。另外,由此导致的各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更加日益严重,不得不谈。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各种类型的农药和化肥,但是农药和化肥和过度使用问题在我国表现得比较突出,严重损害了目前比较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废弃物(例如,畜禽废弃物、污水以及各种垃圾等)处置和丢弃的随意性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的土地和水体,尤其是对水体的污染更为严重,它会直接导致河流、湖泊当中的有害成分增多、溶解氧减少,使水中植物和动物死亡,使之成为“死水”,发黑、发臭,增加了治理和恢复的难度;农村的卫生环境因为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以及蚊蝇的孳生急剧恶化,使得农村地区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威胁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形势,非常有必要在农村地区开展大规模的节能减排活动,传输理念、推广知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为农村生态的恢复和建设提供了条件。

三、农村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几点建议

1.制定农业经济的清洁化生产标准

清洁化的生产标准可以让目前的农业经济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来低碳农业的发展问题,实现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的低碳化、高效化和绿色化,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采用基于清洁生产标准的清洁化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能够实现资源利用能够的最大化、污染排放的最小化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农村的各种废弃物而言,它们只是被定位错误的资源,只要发现其价值所在,便能够降低农业经济发展对外在能源的需求程度和依赖程度。“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应该在清洁化生产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对这些“废弃物”进行无害处处理和回收利用,使之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能源构成形式之一。在清洁化生产标准指导之下的节能减排运行得会更加持久。

2.发展节碳固碳技术

第一,重建农业湿地系统。因为农业湿地由于水分过饱和具有厌氧的生态特性,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植物残体分解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十分缓慢。因此,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

第二,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应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生活、农业生产消耗的能源将逐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亦将逐渐增长。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必须不断优化工业、农业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而实现农业低碳发展,需要调整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的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农业中高碳能源的使用,增加沼气等替代能源。

第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低碳农业强调农业循环经济当中的一个关键领域――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是循环经济的深化形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低污染,即拓展农作物的生长空间,又增加了农产品产量。

四、结束语

抓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有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对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延江,孙羽,王麒,肖佳雷,曾宪楠,来永才. 新型节能降耗栽培技术及配套机械改进技术研究[A]. 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120-122.

[2]沈连峰,王谦,轩辗,马巧丽,赵秋义,张全国. 户用沼气池建设的节能减排和农民增收效果[J]. 农业工程学报,2009,(10):163-164.

[3]戴敬,周学金,郑伟,朱平庆,罗永根. 扬州市农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51-53.

第11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县农村经纪人培训班,这是全县首次举办这样的培训班,目的是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经纪人整体素质,规范农村经纪合作组织,加快农村市场信息化步伐,引导和帮助农村经纪人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切实做好流通服务工作,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值此开班之际,我代表县委、政府向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表示热烈地欢迎!向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培训工作的相关部门、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结合这次培训,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的重要意义

农村经纪人是活跃在广大农村经济领域,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中介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培育和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至少有三层意义:

一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增长幅度不快,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率低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密切产销联系,搞活农产品流通;有利于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有利于传递市场信息,带动农户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有利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形成产销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农村经纪人与普通农户相比,对农业农村的宏观形势和具体政策更加了解,反应更为灵敏。农村经纪人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成为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的有效载体。通过抓经纪人队伍建设,各乡(镇)、工商、农业、税务等部门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宣传和落实各级政府的有关政策,以点带面,推动其它农户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三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自推器。农村经纪人多数是农村的致富能人,代表了农村先进的生产力,他们在通过自身合法经营、增收致富的同时,还能够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发挥农村经纪人的作用,是处理好农村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落实“*”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因此,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培育和规范发展农村经纪人作为立足职能、服务地方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支持、服务“三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发展农村经纪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引导,完善措施,强化服务,积极规范,努力为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引导和支持我县农村经纪人队伍快速健康发展。

二、切实把握当前全县流通领域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的方向和重点

一是提高队伍素质。农村经纪人不是二道贩子,不是投机倒把分子,不是提篮子的社会闲散游民,而是堂堂正正的商人,是合法的民事主体,是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的信息员,是引导农产品流向市场的主渠道,是推广农业科技应用的先行者,是带领广大农民发财致富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我县“马铃薯、劳务输出、种草养畜”三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村经纪人队伍得到了较快发展,到目前已达到了将近千人的队伍。但这与广大农村千家万户的要求相比,与其它发展得较快的县(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经纪人队伍弱小、分散、力薄、无序等,数量不多,素质不高。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个差距,要立足本职,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分类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好以下五类农村经纪人:一是为我县优势主导农产品衔接市场需求的神农产品经纪人;二是在农业龙头加工企业与农产品之间牵线搭桥的订单经纪人;三是带头推广和使用农业科技的技术经纪人;四是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的劳务经纪人;五是为农资农产品提供储运、营销的购销经纪人。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将发展农村经纪人工作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特别是要发挥农村党员和大户的作用,在经纪人中积极发展党员,在党员中发展经纪人,在经纪人中选拔村干部,在村干部中培养经纪人。在积极发展量的同时,努力抓好质的提高,要通过学习锻炼,优胜劣汰,提高一批农村经纪人的素质,真正实现一个经纪人带活一个村,几个经纪人带活一个乡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是加强行业监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监管市场是工商部门应该认真履行的职能。目前,我县农村经纪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农村经纪人市场尚不规范和完善,无证经营,不讲诚信,偷税漏费,坑农害农,欺诈拐骗事件时有发生。工商部门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积极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能,打击违法经营,保护合法权益,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出积极努力。同时,在依法监管的同时,切实搞好服务,通过服务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重点是要加强对农村经纪人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守法经营的理念,使之依法开展经纪活动。特别是要加强经纪人队伍自律组织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和农村经纪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农牧、民政以及科协要加快成立经纪人协会,经纪人专业协会。同时还要对农村经纪人提供优惠政策,依法降低门槛,开通“绿色通道”搞好上门服务。通过努力,使我县的农村经纪人培训工作进展顺利,让农村经纪人为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作出积极贡献。

三、切实发挥农村经纪人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进行,马铃薯贩运、粉条加工、种植养殖等各种特色产业大量涌现,广大农村经纪人要在活跃农村市场、搞活商品流通、促进农产品交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和催化促进作用。

一是要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在产品货畅其流上的促进作用。农产品经纪人要把买卖从本地做到外地,从农村做到城市,帮助农民把产品卖出去,解除广大农民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保障农产品货畅其流。

二是要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在市场信息传递上的触角作用。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广大农产品经纪人活跃在城乡市场,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市场行情信息,农产品经纪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农户共同去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共同发家致富。

三是要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在壮大特色产业上的催化作用。市场经济是规模经济,没有规模就形不成特色,没有特色就形不成竞争优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我县紧紧围绕发展壮大马铃薯、草畜、劳务三大主导产业和设施农业建设,在种养殖业发展上,都形成一定规模,对这些产品的收购,除农户签订订单以外,其余部分的销售主要依靠农产品经纪人进行,农产品经纪人对促进我县种养殖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从而壮大了我县特色产业。

第12篇

关键词:信用社;金融机构;体制改革

信用社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金融机构,有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之分,现在城市信用社已经基本消失,信用社主要指的就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走向城市,农村信用社服务的人口逐渐建设。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内部体制中存在众多弊端,它索恩能够提供的农村经济贷款服务也十分有限,可以说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也进入到了一个瓶颈,由于各种问题是体制长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形成了牵一发动全身之局,农村信用社到底要走向何方目前还存在很大的疑问。

一、农村信用社体制现状

信用社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社在发展过程当中曝露出许多体制弊端,虽然经过长期体制改革,但是这些弊端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主要体制弊端如下:

(一)机构设置混乱

农村信用社的机构设置基本上是按照乡镇来划分的,在村里设置代办点或者代办站,然后又大社进行统一管理,而县级单位设置联社,现在虽然设置了省级农村信用社管理中心。而在金融体制管理当中,当前是由人民银行进行统一的管理,但是普遍存在管理混乱、体制不健全、分工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在具体的管理当中现在信用社基本上延续了农业银行的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并不相适。现在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承担就是存款业务,贷款种类单一也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没有起到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筹集的作用。

(二)管理体制不科学

首先,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由于目前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规制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在多数农村信用社多是借鉴商业银行的监督的机制,但是这些内部监督规章制度缺乏科学性,并不适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很难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其次,业务千差万别不统一,由于农村信用在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因此各地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并不统一,金融机构竞争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自有竞争的需要。

二、农村信用社应该走上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农村信用社自产生以后,学者们就对它存在的体制弊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并着力推动信用社的体制改革,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体制探索,可以发现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成果并不是很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体制改革的方向不明确所导致的。

(一)有关信用社改革方向的争论

现在有关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类:

1.主张坚持合作制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现有的制度条件下并不缺乏实行合作制的土壤,而我国农村经济仍然是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说主要是以农业小额贷款为主,因此仍然有继续实行合作制的空间和必要性。信用社体制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同时,经济工作很粗,把合作经济等同于集体经济,公益法人与非公益法人部分,对社会上弱者群体的组织不制定必要的优惠照顾政策。”

2.主张放弃合作制

持这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合作制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合作的自愿,但是我国这样一个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国家,并不具备实行合作者的基本前提条件。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合作制并不是在自愿的前提下形成的,而是在行政力量的捏合下形成的。第二,合作制要求各合作者之间要在日常业务中体现出互助合作的原则,但是现在非社员存款越来越多,没有体现出这一要求。第三,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性质到底是商业银行还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互组织无法得到根本的明确,导致现在有关金融管理的很多规定并不适合农村信用社。因此,现在农村信用社应该放弃合作形式,转而走上农业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

3.主张走多种形式的道路

这一种观点认为,现在不能急切讨论合作制的放弃还是不放弃的问题,而是应该在坚持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方向。认为“允许各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因地制宜的探索和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各种产权制度,对根本解决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二)几种观点评析和本文的主张

1.几种观点评析

对于第一种坚持合作制论,笔者认为这一种观点没有看到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实际,没有对农村经济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渐凸显,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量的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可以预见在未来农业生产必将走上企业化、集约化的生产道路,到时候合作制体制主要面向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小额贷款定位将不再有市场。并且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特征愈发明显,农民的收入已经不再那么依赖农业生产,而是向林、菜、牧、渔的方向发展,而这个农业产业部门当前正朝着企业化的生产之路迈进,这一过程中农民所需要的资金是越来越多,小额贷款与农民需求之间并不协调。

对于第三种观点,应该说这一种观点是介于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之间的中间观点,本文认为这是一种不彻底的改革观点。主要是因为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困境已经证明了现有的体制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并不适应,如果在坚持合作制无疑是将农村信用社推向更加困难的边缘。按照这一观点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多体制试点改革,最大的疑问就是在多长时间之内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体制,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学者都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以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业务正在逐渐的向农村方向扩张,农村信贷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化,如果农村信用社不能再最短的时间内拿出相应改革对策,那么留给农村信用社的道路只有破产一条道路。

2.本文的主张

本文主张第二种观点,也就是要彻底放弃合作制,转而走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构建现代商业银行的体制。主要原因如下:

(1)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制金融机构大部分转向了商业银行

合作制金融机构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曾存在过,但是经过实践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合作制银行管理体制并不能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西方国家绝大多数合作制金融机构通过改革走上了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在体制健全的西方发达国家尚且如此,体制不健全的我国更应该走上规范化、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发展之路。

(2)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农民对信贷的需求

农业信用社合作制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农村的,也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量的存在,但是这一基础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正在逐渐的消失。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濒临崩溃的边缘。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现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大为提高,种植、收割等繁重农业劳动已经不要人力就能完成,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涌向了城市,而农村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日益明显,农民对农业发展中的小额贷款需求大为下降。

(3)企业化经济在农村日渐兴起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经历一个由传统种植到农林牧副渔发展转变的过程,而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农林牧副渔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开始利用各种帮扶资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农业生产的中心转向了农产品加工业或者其他农业企业。这种情况下农民对于贷款的需要转向了企业贷款,以面向农民为主的农村信用社贷款机制根本不能满足这一需要。只有资产更多、实力更强、贷款额度更大的商业银行才能满足现有农村发展条件下的农业企业发展需要。

总之,农村信用社要想摆脱现有体制的各种弊端,必须彻底放弃合作制,走上商业银行的独立市场经济主体发展道路,通过体制改革走上现代化商业银行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