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

时间:2023-07-28 17:32: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学进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教学进度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中地理 有效衔接

2011年版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地高中地理教学出现新问题和特点,突出的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衔接现状

初中阶段地理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对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不探讨”;从教学要求看,为“从世界和中国范围内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从主要目的看,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高中地理课程,从内容上看,在设计方面,不再要求全面学习区域地理,在必修课上为“学习系统地理”,从选修课程看,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高中地理内容,多是选择的世界或中国地理区域,在初中区域地理中是不涉及的,在原理与应用这一部分的学习上,区域地理要重新认识,故而学生感觉高中地理学习难度大;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为“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等”,可见角度呈现多维化,地理深度掘进,拓宽了广度,增强了梯度。

新课改后,初中地理难度大幅降低,高中地理面临高考,实际上从教师这方面就不敢降低难度,这就使调整后的教材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跳跃、选择不完整、跨度大。另外,虽然新课标是相同的,但是各省市的教材版本不同,教材上出现的多元化,导致初高中衔接断层的态势愈演愈烈。

二、初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1.考试性质的差异性,造成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的存在。

地理中考,属于达标考试,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很多城市多年来中考没有地理学科,在初二就已经结业考试完成了。学生与学校都不怎么重视这一学科,虽然达标了,但不少学校只是到考前进行突击复习,初三一年空缺,学过的知识都遗忘到脑后,造成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知识基础薄弱。而高考对地理学科能力要求高,学习要求、考试方式不同,不少学生无法适应。

2.讲授方式的差异性,形成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

初中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式上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交流。学生课上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气氛活跃,以感性思维为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接受。内容不多,教学进度慢,对重点内容有较多时间反复训练;高中课程内容较多,教师课堂上讲得多,教法单一,气氛显得相对死板沉闷,教材内容多教学进度快,教师反复强调重点内容教师不现实,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个挑战;高中地理对思维能力培养较关注,要求从感性知识转化成理性知识,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和多层面看待问题形成知识网,由初中知识的“点”过渡到高中知识的“层面”,造成部分学生的知识总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3.心理状态失衡,加剧了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

初高中过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极不稳定。由于地理教材、教法、学法、考试等与初中相比存在较大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紧张、失落、消极的情绪;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弱,教师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对地理课也就从此失去兴趣,造成高中地理“学困”、“教难”现象存在。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1.学生学法方面的衔接――注重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学习特点,对班上学生基础知识普遍差的部分,做适当补习;其次,改进学习方法,继承对自己来说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尝试新学习方法;发现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就要找出症结所在,及时向师生寻求帮助;最后,可以主动询问高中教师,给出经验和建议。

2.教师教法方面的衔接――以学定教,精心设计。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以教定学”学生肯定会厌倦,如教师把教的行为建立在学生当前的学情基础上,将“以学定教”贯彻到课堂教学中,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但是侧重学生自主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自主思考解决新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启发式教学的使用,多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突出探究性。以案例教学为主,注意与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

3.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钻研新课标,明确课程目标。

教师在课前必须先对比初高中的地理新课标。掌握住课程理念,研究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关注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阅读初中地理教材寻找归纳初高中知识的切合点。对初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对比整合,为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学习,深刻思考、仔细研究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衔接,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戴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地理教学,2013(19).

[2]于蓉.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6)8-9.

[3]牟哲富.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4)29.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59

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初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具体有:教学理念转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转为探究以及合作的模式。就课本的知识内容来划分,初中地理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以及区域地理,其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和高中阶段高一的地理课程有很大的关联性,而区域地理部分则在高考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初中地理在整个地理的学习中至关重要。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

因为过往的教学原因,地理曾经被列为边缘学科,不仅是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时间短,另外高考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考察地理,所以导致了地理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且专业的地理教师数量也非常有限。当前,由于地理教学的进步要求,不少专业的地理教师都调到高中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造成了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并非专业的情况,进而致使初中地理教师无法进行深层的教学活动,只能进行基本地理现象以及常识的讲解,不具备专业的地理理论根基以及素养。这样不仅严重限制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抑制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2.教学手段陈旧。

不少学校的地理教具十分匮乏,挂图等辅助教学设备相当破旧,更有甚者整个学校都没有一张最新的世界地图。尽管不少教师都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可是真正可以灵活应用的只占很小一部分,能够制作出精良教学课件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就是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非常初级的图片或者文档,这些都表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手段非常陈旧,先进的教学技术并没有得以良好的利用。

3.教学方法守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发学习与探究,这里我们所说的探究与被动接收知识是完全相反的,提倡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就要改变过往的那种接收学习、硬性记忆、反复做题的教学,转为让学生自发参与、勤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这无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可是初中的地理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着过去的接收式模式,探究学习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

4.缺少教研活动。

尽管很多初中地理教师有做科研的积极想法,可是实际的科研能力仍然非常薄弱。很多教师并未亲身参与过任何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的相关论文也很少,不少地理教师几乎从未认真阅读过专业的地理期刊以及杂志。因此,初中地理需要进行更多的教研活动,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升地理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不足对高中的制约

1. 拖慢高中地理的教学。

比如在初中地理中学习的气候这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判断各地区的气候种类,等到了高中阶段再研究为何各地区会存在不同的气候以及气候形成的原因。如果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没能掌握良好的气候类型判断能力,那么在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时,高中地理教师还需要对该知识进行重新的详细讲解,并安排相关的练习,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样必然会拖慢高中地理的教学进度。

2.加重高考的复习负担。

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没能良好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比如区域地理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所处的位置、自然条件、气候变化等,这就一定会使用到地图分析技能。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在这部分丢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地图的分析技能不足。因此,在进行总复习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区域地理技能的补充教学。

三、改善初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1.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初中的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丰富专业的地理知识,还需要注意拓展和地理有关的其它知识;不仅拥有普通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拥有将先进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新要求相融合的能力,安排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学习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都期望可以提升教学水

,基于这种情况,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有效的措施,构建出让专业和非专业教师能够进行自由交流的教学大环境,提前定好需要解决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让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学,进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安排权威的专家、优秀地理教师组织讲座,到教学成功的学校听课学习等。,让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得到最好的推广。

2.正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教师队伍不够专业、缺少教学辅助设备、不具备职称评比优势,是地理学科得不到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其它的还有:过去的课程设计十分不人性化、未能充分体现出地理知识的价值、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等。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正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改变初中地理教学不理想的现状;也应该进行自我反思,由我做起,转变当前初中地理不受重视的现状。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不断钻研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科学教学,从而改变人们轻视地理学科的现状。

3.创设生动的地理课堂。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知识;问题

大部分初中生进入高中这一阶段之后,都会面临一个问题,知识结构、知识容量的拓展,使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也是如此,往往无法有效衔接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成绩下滑,这种现象在教学软硬件薄弱的贫困地区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措施,从而有效衔接初高中的地理知识。

一、贫困地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了解地理知识,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很不适应。相较于旧教材,新教材更是如此,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存在着初中和高中教学脱节的问题,这样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效果都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对于贫困地区来讲,为了提高升学率,初中地理教学没有深入开展,成为副科,虽然将地理课程排在了课程表上;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地理课上往往被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学生做其他的作业;另一个方面,初中地理教师比较缺乏,或者是没有专业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的地理知识就比较贫乏。部分学生不了解经纬度和经纬线的作用,甚至还搞不清楚我国城市所属的省份。

二、贫困山区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在新课程下,每一个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衔接初中地理知识,结合学生贫乏的地理知识,顺利开展高中地理课程。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1.做好教学上的衔接

(1)对学生的态度进行端正,培养其地理学习兴趣,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自然可以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地理教师要想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要告知其在高中阶段内,地理是必修的一门课程,它紧密联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可以掌握相关知识,知识面得到拓展,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对过去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行改变,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贫困山区的孩子一般没有去过其他地方,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如北美洲,就可以将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地理建筑等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2)将地理基础知识适当加以补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因为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好地理知识,水平较差,这样教师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节奏就需要适当放慢,将一些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给补充进来,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如地球基本知识、经纬网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促使其掌握正确的方法。

2.做好学习方法引导上的衔接

(1)要引导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得到减轻。初中学生年龄较小,通常利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掌握知识,理解分析往往被忽略,而进入高中阶段之后,提高了理解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相较于初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气候知识的讲解中,初中仅仅要求其掌握主要分布地区;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气候特点、成因,结合气候表格等,对气候类型进行判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适当引导,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2)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开展下去。在新课程理念下,充分重视学生的知识体验,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信息,还需要注重理解。要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交互式学习方式加以开展;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与其开展平等的对话;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理解知识,进而更加深刻地记忆知识。此外,在课程教学中,贫困山区的地理素材较多,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地理信息,科学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学生自我探索,来对不同层次的知识深入理解,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因为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学生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效衔接初中地理知识,放慢教学节奏,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秀萍.高中地理教学如何衔接初中地理知识[J].考试周刊,2014,3(10):123-125.

[2]徐春华.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青少年日记,2015,4(11):55-57.

第4篇

[关键词] 地理课堂 调控 原理 方法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用具、教学手段和方法和谐融合的教师学生进行教和学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有条理、有节奏、有重点的师生之间知识传递和心灵接触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对教学条件的充分利用,把握和调节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怎样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呢?笔者就课堂调控的几个主要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地理教学课堂情境的调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是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苏霍姆林斯基)①,更重要的是中学地理教材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调控情感气氛,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思想感情。创设最佳状态,实现情感体验,使学生以高情商的主体角色参与学习活动,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导演者),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和调控课堂情境,使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高度融洽和谐。情境的调子不可太低而激不起学生情感的波浪,也不可过于夸张失之真实。

那么,如何创设和调控地理教学的课堂情境呢?笔者简介如下几种方法:

(一)创造导入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场,往往能先声夺人,起到搭石铺路的桥梁作用。如在讲“长江”一课时,放映《三国演义》主题曲,倾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雄壮的歌曲,欣赏着长江的磅礴气势,让学生的思想遨游在蓝天碧海之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谐的课堂气氛旧营造起来了。

(二)实验法激趣创情境

借理科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来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以激起学生情感波浪。例如“地球的运动”一节始终是学生的难点,在农村电化教学难以实现,学生很难凭空想象地球绕日公转。于是用一个地球仪、一个台灯(直立式)演示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对着灯光,绕着地轴自转时,地球仪上有什么现象?然后再虚拟地球的公转,把地球仪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观察地球仪表面受灯光照射的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己演示一次,再让两个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当地球和太阳演示一次。学生在愉快的演示实验中,“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

(三)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质疑”,以产生“轰动效应”,使每个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例如在讲“台湾”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如果有一天你到台湾去,好客的台湾人会给你吃什么饭?吃什么菜?喝什么?吃的饭是咸还是淡?分别时会送你什么礼物?简单的问题实则蕴含了台湾丰富的资源。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各抒己见,互相争辩,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采用此法要选准所投之“石”(问题),否则就有可能激起“浑浪”,搅乱课堂。

(四) 直观图象创情境

地理教学中,黑板略图可以用于轮廓、地形、河流、工农业布局等图形的描绘,直观的图象再加上形象的描绘创设出人意料的情境。如讲述“湖南省”一节时,老师在黑板上描绘出湖南省的轮廓图,让学生观察并发挥想象,湖南省的轮廓图象什么?学生各有所说,老师讲述老师的观点,自古以来湖南出美女,轮廓图就象一位美少女的侧面像,观望着西部美丽的云贵高原。再指点出眼睛、鼻子、下颌等部位,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不由自主的吸引过来了。

(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借助声像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视听提供较多的信息,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多媒体由于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能变静态为动态,省时省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因此恰当的运用可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材的难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六)结合热点创设情境

随着教改的深入,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强,并表现出对生活各个方面领域的关注。在地理教学中,穿插一些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将能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述“日本”时,可以联系日本当前修改教科书,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甚至把中日战争的责任推给中方等事件,认识其本质,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结合这些热点问题,使学生思维进入亢奋状态,学习效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创设课堂情境是多种多样的,不管什么方法,只要创造一种和谐生动的情境即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要认识到不是课堂越“热闹”越好,而要看学生的心(情)和脑(思维)是否“热”起来了。

二、地理教学课堂节奏的调控

一堂地理课的时间、空间是固定的,对每个老师都一样,而不同的教师上课,效率、效果却不一样。这不仅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口才有关,而且与教师的课堂调控有关。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用具、教学手段参与的复杂的师生知识传递、情感交流的活动,因而,活动中的因素只要有所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效率效果。教师既是活动中的因素,也是这些因素的调控者,他必须根据课堂的实际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使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层次分明,轻重得当。

(一)认真备课,合理分配教学知识点

一堂课总是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由许多知识组合起来的,它们有难有易,有轻有重。备课时,我们要认真研究,合理搭配,将它们分配到课堂每一个环节中。否则,教学时就会出现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失衡现象。

(二)掌握语言技巧,发挥语言调控功能

“语言是一条最生动、最丰富和最牢固的纽带,它把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人连结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上活生生的整体。”(乌申斯基)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作用并非简单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它还有着传授知识,开启心智,培育人格,调控课堂的特殊功能,它是维持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节课的成败关键之一。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与教师教学语言呆板,缺乏艺术性有关。地理课涉及面广,许多的自然现象、人文景观,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限制,往往缺乏感性认识,使得一些教材内容也因此变得枯燥无味。教师不能停留在让学生看教材、看插图、死记硬背的方法上,而应对这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异域民族的独特风情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如讲述日本的富士山时,可以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彩图,并介绍“富士山呈圆锥形,山顶的积雪就象秀丽的少女戴了一顶白色的草帽,缭绕的白云似一条白色的纱巾,更增添了富士山的妩媚”。虽是寥寥数语,但却起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是调控学生注意力的“工具”,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效能,把教学内容准确、简洁,有层次的表达出来。课堂语言的声调高低、速度快慢,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重点内容可应用重音,放慢速度或者稍作停顿,也可以用轻声,同时还辅之以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等)使学生达到心神领会的境界。

(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热烈而有序

课堂上死气沉沉的“静”不是我们所主张的,反之毫无约束“满堂蛙声”的热闹也不是我们提倡的“动”。课堂上的动静结合是以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认知潜能为目的的,以教师的能动调控为条件的师生双边活动的高度和谐。这里的动,不仅是学生口动手动,更重要的是脑动。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在课堂过于寂静时要设法激活,在课堂空前“热闹”时要设法归于平静,这样课堂才能波澜起伏,学生学得既认真又轻松愉快。

(四)坚持教学民主,放中有收,收中有放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体现他们的地位、意愿和作用,但又要服从教师引导调控,步调一致。学生可以在教师所控制的知识范围内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如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答问、争辨等,但不能过分突出个人的“意愿”,瞎说乱谈──这就是放中有收。所谓“收中有放”,就是教师所控制的知识范围不宜一成不变,应根据教学进展的实际放宽知识范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冲破知识“禁区”。如果学生思维中萌发出新知识的幼芽,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激发他们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探求的热情。

(五)把握节奏,调控课堂教学进度。

正常的教学进度是学生听课时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学进度太快,则使学生感到匆忙而注意力不集中。相反,教学进度太慢,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和注意力方向的转变,影响听课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一节课的教学节奏一般是:引入课题三分钟左右,课题处理三十分钟左右,课堂练习五到十分钟为宜。其中课题处理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费时较多,整个环节节奏须慢,但是课题内容也是有差异的,因而其中的节奏应视内容作快慢的相应变化。

三、地理教学中偶发事件的调控

“教育技巧的必要特点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马卡连柯)③。任何教师在教学中都有可能遇到“偶发事件”,在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主动地、不失时机地控制情势,以扭转被动局面。

(一)正确处理外界对课堂的冲击,化不利为有利

课堂不是处在真空中,必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冲击,诸如突然传来的一声响和突然闯进的不速之客等。教师要处变不惊,马上摸清情况,迅速应对,将不利因素化为课堂中一个幽默的小插曲,让学生稍作放松又回到教学中去。如:一位教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课,一位学生家长推门闯进教室给孩子送毛衣,全体学生都看着这位不速之客笑。教师见此情景,随口念出了《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惟恐迟迟归。”并说道:“好好上课吧,以实际行动回报家长!”教室又回归了平静。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刁难”,化被动为主动。由于地理课的知识面包罗万象,现代学生见识广思维活跃,加之教师个人知识有限或备课考虑不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时答不上学生疑问的情况或因其他原因造成错误而被学生当场指出的尴尬场面。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在知识上的“刁难”,要诚恳地肯定学生的智慧和勇气,同时可以利用学生解答这些疑问,变学生为老师。如:有一次,在讲述世界人种的分布时,讲到因纽特人,有学生在下面说爱斯基摩人,还有人说他们爱吃生肉,那是为什么, 这时老师千万不要以为学生是故意刁难,可以让知道的同学回答,答对了,还问一问他从哪儿知道的,他会得意的说从什么地方获得答案的。老师要肯定他的成绩,因为这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取,他知道说明他课外阅读量大,为什么不表扬表扬呢?

(三)课堂上学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捣乱课堂,教师应仔细观察区别对待,不应动口就“训”、“罚”而影响课堂气氛。

如果学生因无意而造成小捣乱或偶尔开小差,教师没有必要采取行动去干涉,因为这种干涉比问题本身还具有干扰性。如学生集体因一个同学的钢笔掉地声暂时分散了注意力或两个学生简短地低语几句,然后又把注意力转到了课堂上,对此教师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无为而治。

如果学生的捣乱或开小差在重复发生或变本加厉时,或其行为波及面有扩大的趋势,甚至会造成混乱时,教师必须采取行动,迅速地消除它。且尽量采用以下一些技巧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引回到课堂的活动中来,没有必要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

1.用眼光暗示,学生在捣乱或开小差时总会不时地看看老师是否注意他,这时老师很容易通过眼光暗示来消除学生的捣乱和开小差的念头。

2.用手势、身体接近暗示,当教师用手势或身体靠近的方式来交流和传递意见时,多数捣乱者都会自觉收敛自己的行为。

3.用提问或点名暗示,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提问或点名,这能迫使学生自动地集中起注意力,避免其捣乱行为。如果学生的捣乱行为影响较大,教师可直接纠正他们的行为,提醒他们应该遵守的规则以及教师的期望,指明他们应该去做什么。

地理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它是多种因素协调运行的过程。只有合理的调控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注释:

①转引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第210页。

②转引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116页。

③转引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103页。

第5篇

【关键词】教学衔接;初高中地理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stage and the high school stage geography course is an integral whole, both has division of labor and are closely linked. But in senior geography teaching, but there appears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eel the geography of learning is different, is not adapted for senior geography study, GaoChuZhong teaching disjointed phenomenon, affect the normal teaching progress and high school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teaching cohesion;junior geography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0)12-0057-02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二者既有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但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却出现学生感觉与初中地理的学习不同,适应不了高中地理的学习,高初中教学脱节现象,影响高中新课程的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高初中教学不能顺利衔接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某些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地理能力等方面储备不足,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学习能力有缺漏;另一方面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选择不完整,教材内容跳跃、跨度大,对学生缺乏的知识基础没有作补充说明,造成学生难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如何处理好高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问题,如何把握高初中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指导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之上,有效学习高中地理课程,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认为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铺垫、补充,对地理学习方法加以指导;对学生的空间定位和空间想象能力加以培养。现就如何处理好高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问题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基础知识点的衔接

就目前初中课程调整的现状来看,初中一二年级学习地理,三年级不学,而且中招考试不考,这就使得家长、学生对地理重视程度不够。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机械识记能力比较强,意义识记能力比较差,在初中所学地理知识在进入高中之前可能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而高一地理课程把教材内容分成了两块,一块为自然地理知识,一块为人文地理知识,而且在安排顺序上把自然地理知识放在了高一的上学期。自然地理知识在高中阶段主要涉及的是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以及地壳的运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而学生又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这就使得高一地理教学更加困难重重。如何能够在既不影响高中教学进度,又能把一些初中知识作为基础知识贯穿到教学中应该作为我们突破学生学习地理难的一个重点。

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有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教师避免把初中、高中的责任过渡清晰化,必要时要充当初中教师的角色。我们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知识是联系的,而我们学科的特点使我们初中高中中间断了线,学生的遗忘又使我们教学的难度增加,这时如果我们一味的埋怨学生“初中的知识都不会,初中都干什么了”,不仅仅没有用,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负担。“初中学不好,那高中也学不好”,产生自卑感,就会更麻烦。学生不会的地方不管初中有没有学过,我们都不要再谴责学生,而应该把它们加到我们的教学当中,如在讲到地球的地理意义中关于地方时的计算,有好多同学竟然不知道什么是经线和纬线,使你会忍不住火气上来,因为经纬分不清,这一块知识你即使讲的再好,也没效果。这时我们应该压下火气,耐心的拿起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上有许多线构成的网状,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经线、纬线,这并不花费多少时间,但却可以帮助我们把地方时讲的透彻,学生也容易接受。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针对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具体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教学中尽量借助于教具,建立学生的空间感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说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的知识就是宇宙中的地球,虽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仅仅用我们的语言去描述,学生是很难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空间概念的。但是我们如果把地球仪往讲桌上一放,学生头脑中马上会形成关于地球的一幅立体图象,再加上地球仪用不同的颜色把陆地、海洋、山脉、河流等进行了区分,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便有了一个清晰直观的感受。再如讲地壳运动时,我们可以借助教具很好的讲述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原理。当然如果教学条件有限也可自制教具,如讲褶皱时我们的课本直接就可以作为我们的教具,当我们从书的两侧向中间用力时,褶皱就可以直观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比我们在讲台上空洞的说教有用的多,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三、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学习的主人

我们经常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看教师导的怎么样。高一有一节关于月相的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我曾经作过对比,一种是按照传统的照本宣科,结果是大部分同学都听的不太明白或印象不深刻;后来我换了一种方法,我把地球仪的一半用彩纸遮起来,作为太阳照不到的一半,另一半为太阳照到的一半,让学生把它当作月球,学生自己作地球,而我再找一位同学拿着“月球”,并保证月球的亮面朝向不变,绕着同学转一圈,让同学观察看到的亮面的变化情况,基本所有的同学都能说清楚,并且记忆深刻;还有一次我直接让一位同学当月球,正面为作为太阳照到的一半,背面为太阳照不到的一半,让他面朝一个方向绕着同学转一圈,让同学观察看到的该同学的面部变化情况,学生觉得挺有意思,都观察的很认真,当然效果也不错。后面两种情况尽管大同小异,但都让学生参与进来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增强了立体感和空间感,并发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乐学,并不觉得难学,从而学会。

四、加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学习能力培养要求比初中更高,更突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之上,侧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关注培养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更高要求的收集处理地理信息能力。课程内容的行为动词多为"阐述、分析规律、分析原因、分析问题、结合实例分析、归纳规律、举例说明影响差异"等。高中重视自主合作学习,倡导探究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总之,不管采取哪一种方法,目的很明确,不要让学生一进高中就对地理产生恐惧感,作为高一教师一定要狠下功夫,做好教学衔接这块工作,因为好的开端可以使学生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也会使教师以后的教学如日中天。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变被动为主动 地理教学

一、变被动为主动,就是要用好政策,据理力争,开足课程

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作用的前提。当前,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受"升学教育"指挥棒的严重干扰,对地理教育极不重视,地理课常常被所谓的"主科"课程占用,或把地理课改为自学课,甚至取消地理课,最基本的课时都保证不了,严重违反了国家教委对中学课程安排的有关规定。因此,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要据理力争,用好国家教委对中学课程安排的有关政策规定,开足课时。只有这样,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否则就无从谈起如何发挥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了。

二、变被动为主动,就是要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既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地理智能的培养,即知识教育和智能教育二位一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立足点。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1、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要切实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眼,要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2、重视读图、填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初中地理新教材,还是高中地理教材,都有大量的地理图表,并配有地图册和填充图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表提出问题,分析图表解决问题,读图填图巩固知识,养成学生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联系乡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

在进行国情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乡情,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要遵循"二分论"的教学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既要使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优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足够的认识,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要明确指出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并联系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建设规划,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光明的前景,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献身,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建设祖国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4、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直观教学,就是利用挂图、标本、模型、投影、幻灯、录像、电影乃至电脑等媒体,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图、形、声、色吸引学生,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优点,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活动,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地理专用教室和地理园。

5、注意成功教育和愉快教育手段的应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进度,考试题目难度要适中,教学语言要直观、幽默诙谐,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得会、听得进,使学生经常有成功感。

三、变被动为主动,就是地理工作者要自珍自重,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

加强宣传,大胆实践,积极开拓,须知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才能引起人们对地理教育的重视,为地理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作用的基础和催化剂。

地理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现实,虽"身处逆境",但切不可自暴自弃。要在大力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地理教育重要性的宣传,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自然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天文和气象观测,并通过地理游戏、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宣传,地理小制作、小论文,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和环境监测以及为校园绿化、美化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知环境,接触社会,以达到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地理行为素质的目的;另一方面,努力做出成绩,创出地理课外活动的经验、特色和成果,赢得人们对地理教育的重视,让中学地理教学在学校也占有一席之地,争取对地理教学投入的增加,不断改善地理教学条件,优化地理教育氛围。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台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25-001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地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只要死记住了知识点,就可以拿高分。而进入高中后,高一一开始学习的就是自然地理知识,如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一上来就是宇宙中的地球,不仅要求学生有基本概念,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立体思维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并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那如何去解决这个“高台阶”使高一新生顺利地跨过高中地理门槛并学好地理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增设小台阶。

台阶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刚刚我们已经提及了,必修一地理的学习,一开始就是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最难的部分,所以在高一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分寸,以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分解教学过程,分散难点。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渐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与交际运用相结合;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活课本;在知识难点的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的总结及举例说明。如我们在讲《地球运动》这一节时,光新课就讲了六个课时,三周的时间,节奏特别慢,但是我觉得在这一节放慢节奏绝对有必要,因为是刚开始,内容又特别难,到后面必须2、3的学习时可加快节奏,因为必修2、3以人文地理为主。

台阶2.充分发挥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情商

大家都知道,有时候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某一课程上,并不是因为该课程很重要或很有趣等原因,而是因为他(她)喜欢该任课教师。地理教师由于专业的影响,知识面很广,往往给学生博学的印象。地理教师应努力更上一层楼,让学生觉得你“无所不知”。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极富感染力、号召力的口才;“龙飞凤舞”、“赏心悦目”的板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板图;恰当的肢体语言等方面展现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这一点上,我个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高中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地理老师,他知识渊博、为人风趣,上课通常都不带课本,一只粉笔可以解决任何事情,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幅精美的世界地图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佩服的是五体投地,从而时不时的就拿地图照着画,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到高二时我们班每一个人都能画出一幅简单的地图,同时还知道每个国家的位置。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还举行过画地图比赛。正因为我们班主任的个人魅力,当时我们班每一个人都乐于去学地理,主动去学地理,最终很多人大学还报了地理这一专业。

台阶3.克服性别障碍

在跨越“台阶”的过程中,有的人越往上攀登越感吃力,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常压得女生不敢放胆去学习偏理科的地理,造成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多年的教学经历中也确实发现女生学好地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学习的劲头也不如男生,对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题时,也不如男生灵活。科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在高中偏向逻辑推理的学习中,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从而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但特色的差异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开始的适应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产生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因此,我们应多给女生充分的鼓励,树立自信心,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采用各种形式或途径,进行表扬鼓励,实行激励评价,激起他们的成功欲望,使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逐步提高。

台阶4.培养学生图文分析的能力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或者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1]。如我在讲解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里关于亚洲季风的时候,学生容易混淆,我就用图示法加强记忆:“之”字型图式识记。图中“之”字的“横”部表示东亚地区,“撇”部表示南亚地区,箭头表示风向。这样就能既快又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学生也不再感到烦难而不可捉摸。[2]

台阶5.降低“教”的“营养感”,增强学生“学”的“饥饿感”

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因此,不要把主次颠倒,教师只是帮助学生认真地组织好材料,引导他们在交际活动中学,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强,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使严肃的课堂荡起活跃友好的氛围。如我在讲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时,就给学生一个地形图,要求学生选择地形给自己造一幢房子,并说明你选这作为自己家的原因;讲地形对交通影响的时候,我就给学生一张地形图,地图上标出三条公里代表三种方案,要求学生选择一条自己认为最为合理的线路,并加以分析。这样,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的情境,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多媒体 地理教学 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导入新课情境

我积极运用“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的理念,在倒入新课时,为让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我会再在学生眼前展示一副美丽的“樱花”、“富士山”风景图片,同时配上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边兴趣盎然的欣赏着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富士山,璀璨艳丽的樱花,一边享受着动听的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欣赏画面、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会立即将注意力引导课堂上来,自然而然、轻松自如的进入到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铺设了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创设了一个顺畅良好的开始。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知和洞察能力

鉴于初中生空间想象力差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用途的能力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地图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进行概括、综合、推理和分析,掌握地理事物分布的规律和特点。例如,在讲到“轮廓特点”的知识时,采用白颜色来描绘海岸线,通过观察曲折漫长的海岸线,对能否建设优良的海岸线做出推理;又如,在讲到“日本气候特点”的知识时,通过学生对季风示意图的观察,并对日本的季风和沿海地区的季风路径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日本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中的遇到的疑难问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不单单能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还能将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突出,增强了形象感,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获取。例如,在解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时,可以化静为动,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过程演示和动画模拟地壳运动和火山地震带图,让学生观察整个变化过程,最后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寓教于乐中进行传授和获取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考能力

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产生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动态效果,为学生创设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课题,将学生引入到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变静为动的功能,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呆板、静态、枯燥的教学缺陷。例如,地理课中,对学生介绍有关“长江”的知识时,在课前两分钟内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并配以娓娓动听的解说词,通过播放相关知识的影视片段,将一副辽阔壮丽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学生不仅享受了美的过程,还能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知识上。在插入一段影视后导入新课,让学生身心愉悦、不知不觉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在讲解河流的知识时,分析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播放有关湖泊河流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对相关的课堂知识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河湖能给人类带来诸多的益处,尤其是在航运方面、水资源及水能资源方面贡献巨大。同时还能了解到河流会给人类带来水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一种温馨愉悦的氛围中,教学效果极佳。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学习《日本》一课时,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展开这样的联想:我国也是过多地震的国家。这样我们可以借机提问,一旦地震爆发,在家和学校,该如何避震?学生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再利用多媒体,对日本学生如何进行防震的相关影视资料进行播放。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在地震发生时,该如何进行自救,真到达到学以致用。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学生的读图能力,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它即能帮助学生轻松的的理解和扎实的记忆,还能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建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读图,制图、用图的能力和技能。例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通过闪亮的标志、重新着色的方法来突出京杭运河南至杭州、北起通县、经由北京市和天津市,并通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个大省,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闪烁的标志标志)贯通在一起,这样传统地图中重点不突出、内容繁多的弊端被克服.

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因材施教、兼顾全面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各个班级之间情况和程度也就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也进行不同的设置。这样能极大的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取不同程度的知识。例如。在对长江中下游的水能知识进行讲解时,各个班级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一些班级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学生掌握的三级地势的知识,进行运用和分析,然后在通过老师展示长江干流的剖面图,最后在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另一些班级的做法恰恰相反。通过采取不同的顺序,不同的班级,会显而易见的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这样的做法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重视了尖子生的培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们的需要。

结 语

在现代教学中,我们能够深刻感知,多媒体教学能极大的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它却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必须要善于将传统教学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和教师的比较,可以看出传统教学仍旧处于辅助地位,无法全部替代教师的工作。尽管在实际工作中,它的许多功能都是教师力不能及,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有太多的环节和步骤需要教师运用、实施和组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全力以赴的精心准备教学方案,同时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努力发挥自身在教育中占据的主导地位。相信在现代教育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对地理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浆。

参考文献:

[1]李朝辉,卢立蕾.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效性[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12).

[2]田丹.浅谈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7).

[3]高荣辉.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具学具的整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02).

第9篇

八年级 地理学科

一、上学期工作总结

上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5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学习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之后,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这为期半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得也有失,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吸取,也有失败的教训可以借鉴。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教学方面

1、充分备课

熟悉教材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知识基础,以便更好更细致地设计课堂环节,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2、向课堂要效率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很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同学的兴趣,组织学生有效讨论。在本学期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先学后教,少讲精讲。

3、教学反思

地理自主学习与探究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每天上完课后及时总结反思一下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二)、教研方面

1、坚持听课与评课。坚持听同科教师与不同科教师的课,虚心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多发现自己的不足。

2、积极参加每周二的地理组教研,多参加集体学习。

二、 存在问题

1.学生方面:后进生课堂参与度低,作业完成不及时不认真,个别班级学生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答题技巧不熟练,知识不够牢,在书写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

2.教学方面:存在教学环节衔接不够自然的问题,对学生检查背诵的内容检查监督力度较小;学生课后作业监督不够;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观察得不够细;对个别有潜力的学生没有做好引导。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措施

(一)课堂:少讲精讲,分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二)常规: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备课,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学生。

(三)培训:积极参加教学培训。

(四)检测:按学习进度组织班内检测考试,批改讲评。

(五)学习: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及上级的通知。

四、教学进度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阶段诊断检测

1

9.1-9.4

第一章第一节

2

9.7-9.11

第一章第二、三节

3

9.14-9.18

第二章第一节

4

9.21-9.25

第二章第二节

5

9.28-9.30

第二章第三节

6

10.9-10.10

第二章第四节第三章第一节

月考

7

10.12-10.16

第三章第二、三节

8

10.19-10.23

第四章第一、二节

9

10.26-10.30

第四章第三节

10

11.2-11.6

第五章

11

11.9-11.13

第六章第一、二节

12

11.16-11.20

准备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13

11.23-11.27

第六章第三、四节

14

11.30-12.4

第七章第一、二节

15

12.7-12.11

第七章第三、四节

16

12.14-12.18

第八章第一、二节

17

12.21-12.25

第九章第一、二节

18

12.28-12.31

第十章

19

1.4-1.8

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20

1.11-1.15

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21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研究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我们中小学教师不懈的追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一句话“有效教学”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加之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已经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怎样的地理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地理老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地理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其实,本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为此,我们不妨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有关的尝试。

一、注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的一种预设方案。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的教学系统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策划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着力点是为学习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设计学习。因此,对于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其有效性。如情景创设的有效性、新知展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预设问题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等。具体做法是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要注意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根本问题是,针对不同的学习者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效果。所以说,没有教学设计有效性就不可能有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迈向有效性理想境界的关键所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从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校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厌学,对学习地理没兴趣,就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于没有一个学习的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学习氛围I造起来,将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以前不良习惯的纠正。 要从身边挖掘课程资源,使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其探究的热情。并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独到的见解,无论结果对与错,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予肯定,肯定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辅导,给予恰当的提示,让学生有感受到“跳一跳,够的着”,有成就感,使之进一步探索下去,有兴趣去探讨,去寻找答案。因此,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就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

三、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能动力

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的内容极其广泛,表现在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其中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是地理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它主要包括教学导课艺术、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提问艺术、教学板书艺术、教学组织艺术等几个方面。教学导课艺术,正如“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场,往往可以先声夺人,起到搭石铺路的桥梁作用,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第一通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履行地理教育职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与主题无关的话太多。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设疑是教师知识和艺术的体现。地理教学中,在学生误区处设疑,在教材的“文眼”处设疑,运用课本插图巧妙设疑,在学生是懂非懂处设疑,是设问置疑的最佳时机。科学设疑置问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准确记忆地理知识,真正解决地理疑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问不明确,造成学生的无序思维、无效思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更应十分重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但教师经常采用的是泛泛而问――对问题的设计没有深度和广度。只事就是论事,这样的提问肯定是耗时低效的,课堂在学生盲目的回答中空耗。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容量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授课以学生听懂为标准,不能贪多。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在于学生听懂了多少。所以对于课堂内容,不能求多,应从学生基础角度来分析,宜简则简,力求老师教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地理非主科,而且近四年中考中很少有学生选考。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授课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照顾大部分学生,让学生都能接受,都容易接受。同时,授课过程中应该辅以一定量的基础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联系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即所谓的向45分钟要效益、一课一得。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第11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

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几种做法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一、组织学生学习关于地图的知识

七上地理第一章就是地球和地图,而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很差,这就要求教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并且学会阅读地图。首先,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抽象地图形象化,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地球仪,明确地球是不规则球体而不是圆形,形成立体思维,在学习地球仪时,对经线和纬线的描述要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描述经纬线定义和特点。而经纬度的划分还要结合板图,指导学生观察纬度和纬线在南北方向的变化,经度在东西方向的变化,从而能准确地描述给定地点的经纬度位置,两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对于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教师除了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外还需要教师利用肢体语言进行诠释,尤其是在南北极确定方向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拳头演示,学生在正反两侧观察,得出北极逆时针向东、南极顺时针向东,化抽象为形象,同时明确地球自转方向永远是自西向东,但观察角度不同现象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其次,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如一般情况下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经纬地图上确定方向是难点,教师要结合经纬线特点进行讲解。经线上接近南极向南,相反是向北;在纬线上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为东,相反为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教师要对学生明确指向标箭头指北,其左侧为西右侧为东。量算距离时要利用比例尺定义进行计算,强调计算结果单位换算为米或千米。再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读地形图,地形图的基础是等高线地形图,而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是本节的难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教具,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后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再组织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得出等高线地形图不同部位的特点,如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并且河流在山谷处形成,但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运用的几率大一些(教师一定要强调好地形图与卫星云图的不同之处。如地形图上绿色为平原而卫星云图上绿色是陆地)。最后教会学生看地图图例和注释,会看地图图例和注释,是看懂地图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识别一些图例并记住一些特殊的图例如:铁路、公路、洲界、国界等。

二、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地图

读图和从地图上归纳地理知识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方法。有些学生学习地理忽略了地图的运用,花费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很差。那么教学中怎么运用地图呢?首先,指导学生看插图下面的图标。地图下面的图标注明了地图的属性,新教材中地图和图片很多,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会找地图,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内容不同。学生只有会看图标才能快速地找到需要阅读的地图,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其次,组织学生看地图要先看图例和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完成填图时,不是寻找代表该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死记需要填注的地理事物在图中的位置,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有时还出现将纬线填注在国家上的问题。这种忽略图例的作用是教学的失败,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厌恶地理,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图例。最后,教学生读教材中的插图,提取需要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读图,要紧扣地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归纳,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还要组织学生描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适时板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记图能力,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利用白板展示课本中插图,指导学生读图

初一学生注意力低,在课堂上有些时候就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进度,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展示书中插图,教师可以指图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从缤纷的地图中提取需要的地理事物,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图能力和记图能力。

四、利用板图锻炼学生记图能力

现代教学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很方便,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的话,这课堂就会过于五彩缤纷,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板图组织教学。板图的特点是化繁为简,有利于学生速记地图,降低了学习难度。但缺点是因为教师的板图能力弱或板图失真,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以板图和白板结合使用。最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填图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记图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施教;分层提问;分层考核

分层教学体系的执行,其根本在于学生本身呈现出的潜在能力、学习能力、知识累计的程度等多方面的潜力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层、分批地划分教学,但是和其他教学的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能够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优秀。分层教学是依据学生为基础中心,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一种策略。

一、提出问题

(一)地理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由于初中地理教材难度不大,侧重于记忆,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分层教学使得教师能够针对一小部分学生的比较独特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使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上,由于班内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未能进行分层教学而导致其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陈旧,教学氛围显得沉闷,这种现象几乎是每堂课上的常态。但是近年来随着分层教学的运用和推广,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数教师能够做到依据小部分同学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授与辅导。

2.分层教学对成绩不太理想的小部分学生来说是极为有益的,在分层教学的课堂上他们能够吸收到各自最需要的知识营养。针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引导其将学习的重点放到教科书中的基础知识上;而对于那些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将其重点放在怎样提高学习能力上,可以提供稍难的题型让其进行解答,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促进其长远发展。教师通过分层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小部分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的教学氛围也就会因此而活跃起来。

(二)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以上对分层教学的分析,在认真分析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更进一步地探索分层教学的课堂合作模式,使这种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最佳的结合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研究的具体任务是:(1)确定分层方法和措施,使之与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最佳平衡;(2)探索分层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防止学生成绩发生严重分化,学习困难学生流失;(3)探索分层教学方式对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二、理论构造

(一)分层教学的涵义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针对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所采取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上课之前依据学生的最近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创设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如可以分层提问、分层布置练习等),上课结束之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可以采取作业分层、检测分层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与教学要求能够互相适应,使最大范围内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听课学习效果。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等特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很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讲课手段和方式比较陈旧落后,已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

1.课堂上学生听课死气沉沉,情绪比较低落,学习效果不好高中地理本身是一门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有比较强的记忆、观察、读图、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是纵观近年来不少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并不侧重于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而是很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死记硬背。一堂课几十分钟过后,学生除了满脑袋不知所以然的知识和原理之外,其他内容所剩无几。学生虽然名义上学了地理,但并不真正了解地理。由于学生对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来源不清楚,只是机械地进行复制、记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了。我曾对所教的高一四个班级的196名学生地理学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如下:认为授课内容简单,有时无所事事的占4%;认为课堂教学内容适中,有些内容学起来相对容易的占11%;认为课堂上内容虽听得懂,但较难理解,不会运用的占72%;认为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或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了老师所讲内容的占13%。以上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确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高中学生普遍认为地理的学习是很枯燥无味的,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大大降低。

2.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无法适应学生需要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15个年头了,然而仍有为数不少的高中地理教师沿用自己或者是自己的老师在上个世纪所使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一贯一言堂,从来满堂灌,学生、教师之间几乎不存在互动。教师仅仅凭借一本参考书将书上的所谓重点一一誊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将这些重点、难点死记硬背下来;从来不针对学生在课上的反应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只是把学生看作为考试而考试的工具而已。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没有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而是过分夸大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学只是教师的教,至于学生怎么学与教师没有什么关系。[1]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

(一)以班级为单位分层进行地理教学

主要根据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的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分层教学,但在体现差异性的同时,不能以“好学生差学生”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学生。另外,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也应当配置不同类型的教师。因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适合不同类型的教师,比如脾气比较急躁的教师应当配置能力较强的学习优秀的学生而不是理解速度较慢的学生,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应当配置有耐心的教师。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配合合适的教师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我校所倡导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差异进行分班,将知识掌握程度相当的学生分到一起,比较容易安排适当的教学任务。知识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教室一起上课,不会因彼此的差异而感受到压力过大。分层教学,有效地应用在地理教学的实践教学中,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问题。除此之外,学校在进行分班的工作中还应当注意保持学生个性,分班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的不同,综合考虑后再作出科学合理的分班计划。分班之后根据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选用适合他们学习理解的教材进行教学,这能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科学合理的分班制度能够让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业上有适当的压力,同时这样的竞争环境还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于学习热情的保持,分层教学同时也保证了不同知识程度学生对于知识的不同需求。

(二)以每个学生学习阶段分层进行地理教学

随着分层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深入,分层教学的任务还应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在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来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合理的教学任务分配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亦使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保持进步的势头。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一系列细节问题,分层的地理教学工作内容应当包括: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地理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安排不同难度的学生作业,课后分层进行对应的学习指导,分层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测验。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分层教学带来的优势,能够有效地保持资质较好学生持久进步的势头,而对知识理解较慢的学生,分层教学模式也能够保证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针对以上内容可以简单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我根据学生自评、平常上课表现、考试成绩、完成作业等情况分别进行打分,将全班学生划为A、B、C三个层次。A为优秀生:态度认真、基础扎实、兴趣浓厚、思维敏捷、上课积极。B为中等生:态度较为端正、自觉性不太强、成绩和兴趣不太稳定。C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例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时,我把教学目标分层如下:对C层次学生,要求掌握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洋流的分类和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B层次学生,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求绘制洋流分布模式图,还要记住主要洋流的名称、分布;对A层次学生,在前两级的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如最佳航线的选择,航海时间的选定等)。实施这一环节时应注意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出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又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究”,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被实践证明的结果

1.心理学的分析表明,知识的获取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递进式循环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方式各不一样,高中地理的分层教学正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为学生保持学习动力与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2.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分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着重解决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学习障碍,并通过合理的分层教学方式加以解决。高中地理教学的分层教学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基础地理知识较差、理解能力较慢、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给予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帮助和照顾,培养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解决如何缩小学生间成绩差距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当中存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增长和全面发展都极为不利。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以学生为根本,更重要的是给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传授其理解能力范围内的知识,保证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工作能够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很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授业解惑的作用。希望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建年,陈晓筑.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及策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