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32: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方法与形式 现实元素 语文教学
生活何处无学习?学习何处无生活?语文课堂应该经常是“师生在语文课上,共同游历江河山川,欣赏美丽风光,感受人间冷暖,构建生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 笔者也通过对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考查方向的分析发现,语文试卷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现实生活,各地也把握了这些命题的方向,如2013年广东高考的语文模拟考试中,都把一些现实问题搬入试卷中,如“幸福是什么”“光盘行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式过马路”“江南style”等等新闻事件、热门话题、热点人物都在语文试卷中现身,语文考试再也不是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对古板知识的考查,语文试题随着新的血液的流入而鲜活起来,更能够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并引发了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可见,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这二者的关系非同寻常。难怪著名语文教师王丽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
从日常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来看,教师必须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善于链接现实元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环节,教师要学会旁征博引、多方位引导,扩大学生的视野,展开他们的思维。这其中也涉及教育的方式。教育要顺应潮流,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教学要加入新的元素。语文学习已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3] 所以,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目标,关注时代、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以着重现实生活来突破课本,回归生活,走出课堂,放眼世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情趣。
在语文阅读、语文写作、语言运用这些模块,教师更要注重对现实生活的链接。比如,语文教师有时会感到阅读与写作教学难教,学生也惧怕这些模块,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有限,尤其面对新生代,他们张扬的个性和与老师迥然不同的想法,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不能适应课本、老师甚至是考试的模式,对于我们传统提倡的经典阅读,学生缺乏兴趣,也就缺乏关注,写作没有阅读的积累更加束手无策,成为学生一大头疼问题,语言运用方面的表达与交流、现实生活的文字运用,他们也常常感到困难。而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对于语文学习是多么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特别注重学生的阅读,他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那么如何可以让学生首先在这些方面产生兴趣,然后逐步提高其水平呢?笔者认为是可以找到突破口的,同学们对传统的方式不接受,教师就加入“时尚潮流”元素。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阅读开始,找到与语文学习的密切相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可利用网络资源、手机文学等形式,教师去筛选一些热点素材,提供学生阅读,然后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写随笔、学写时评,长时间的习惯一定有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的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定期给学生放映《新闻周刊》,让他们及关注时事,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这种方法,也得到很多学校老师的认同,学生很喜欢看《新闻周刊》,其中的人和事也经常被他们运用到作文中去。
再从语文考试的角度去看,语文考试越来越着重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关注,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探寻,对于人文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注。各地语文高考都开始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王丽蓉在评析2012四川语文试卷时说:“2012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具有关注生活热点、重视文化传承、突出语言能力、渗透课改理念、体现地域特色五个亮点。”[4]语文试题在考点选择和试题选材等方面关注生活热点,“从全卷涉及的生活领域看,涵盖了学生生活、文化艺术、社会建设、资源开发、金融投资、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具有广泛而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有利于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不仅四川的高考如此之多地涉及我们切身的世界,广东语文高考和各个地方的模拟考试也鲜明地体现了这点。所以,社会热点阅读对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该是大有裨益的。如2013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的第23题,要求学生根据漫画《中国式过马路》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这题其实就是针对社会热点话题“中国式过马路”的探讨,命题人完全从现实生活中去找命题的素材。如果之前学生能从新闻媒体或网络去关注到类似的现实话题或事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入这些短期内的热点,也许考试中的一些题目,学生能够迎刃而解,甚至在高考中遇到平时关注过的现实问题,也不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对学生的帮助就太大了,也可见,关注现实生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很有益处。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经验。要奉行这个理念,并很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当然得关注现实生活,结束“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是一种检测和评价的形式,成绩是一种参考和衡量的标准,学习的终极应该是学以致用,带着生活的常识去学习,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新世纪的人才绝不是在书本中找“颜如玉”的佳人和华丽富贵的“黄金屋”,而是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入我们现实的世界,用自己睿智的头脑和勤奋的实践登上人生的金字塔,缔造自己人生辉煌的宫殿。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http://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http://.cn
关键词:新课程 教法 高效 积累 学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正由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向以学生为主题的积极参入为特征的语文自主活动课堂转变,后者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受到学生的欢迎。自主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而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语文教法与学法的重新思考。下面笔者根据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教师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教师要因人施教,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教师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建立自信。
我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语文知识,字、词、句,是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留心积累。
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3、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对任何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都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那只会费时费力。
4、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
三、教法和学法要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因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教法采用启发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近年来,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法、教法改革研究逐渐引起高度的重视。其实,教学方法理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实践表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要做到教法和学法的统一,首先要教会学生科学地思维,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反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是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
总之,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利用高科技成果为语文教学服务,全面启动声像设备,多渠道、多触点、多媒体进行视、听、说多功能训练,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全都调动起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课堂容量,加大课堂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溶入情感,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字、词、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3.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
有生活乃有语文,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4.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
5.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如文言虚词,读到初三课文中的文言虚词就要联系初二、初一课文中出现的同类文言虚词,加以比较,深化认识。
6.要学会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三、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近年来,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法、教法改革研究逐渐引起高度的重视。其实,教学方法理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要,不仅搭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而且也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而对人的情感普遍漠视,这就导致了人格发展的苍白和道德教化功能的隐退。由此引发了人的价值信仰危机和道德没落。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反思,以便对新课程产生的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我们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在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上,这样的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一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学生渐渐厌倦了语文课,因此常出现语文课上做其它作业,看小说等现象。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基础薄弱由于条件的差异,我所在的陇西很多地区,经济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学生没钱购买课外阅读书籍,即使稍微条件好一点的学校,有了图书室,里面也仅有几本书,还是其它单位捐赠的,大多都不适合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只能靠学校订的教学参考书,学生就只有一本语文课本.这样下来,就导致学生的阅读材料滞后,阅读面很狭窄,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理解,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陆续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做法。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表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才能不断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一)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
无论什么方式方法,要真正能使学生获得实益,归根到底还得靠执教者处理得当,应用得法.任何学科,包括语文学科,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要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染黄则黄,染苍则苍”“名师出高徒”,这些话仍然是朴素地反映了教育和教学规律的名言至理.
教师的素养最根本的一条是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学技术无论如何精当,若是教师不负责任、不肯干,也是枉然.每个教师都应该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灵魂工程师,而不是那种单纯满足于捧着课本传授一点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不断提高责任感、使命感的原动力在于对教育事业有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对工作本身不断钻研,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不断培养自己成功感.敢负责、能负责,忠诚教育事业,这是教师素养的核心.身在教育岗位而心不安于位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必然要影响到工作,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对这样的人要尽早调离教育战线.
(二)探究性方式学习的不断推广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主要就体现在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和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探究性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和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语文语言的优美。
(三)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发展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和心灵的碰撞。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内涵,展示语文的无穷魅力。
(四)合作和独立的学习态度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和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我们要倡导在自学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靳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07.
[2] 石义堂,《现代语文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12.
关键词:语文教学;效率低;原因对策
纵观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其一直以来都未有突出的成就,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呈现出低效或是无效的情况。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我国国语的学习,若学生没有学好语文,那么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会出现种种困难,导致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程度的落后。但是就现在高中语文学习而言,放眼望去,现很少有高中生对语文感兴趣,花在学习语文上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就算语文在高考当中所占的分数也是150分,但是很多学生却仍然忽略对语文的复习,而这些都使得语文教学出现低效或是无效的现象,因此必须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1.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的成因
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其中客观原因主要是社会现状以及语文本身的特点。学习语文是对本国语言进行传承,但是在实际的社会当中却普遍存在轻视甚至是忽视学习语文的现象[1]。尤其是高中语文,很多家长受其虚荣心的影响一味地追求数理化的分数,对于语文的学习态度则是得过且过。另外,语文的学习效果本身就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征[2],其要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的价值,但是很多高中生因其功利性强而忽略了对语文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使得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偏低,而且此客观原因还是教师能力无法改变的。
主观原因则包括两点,一点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另一点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在课堂上,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又或是教师的情感表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当中,通常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3],将学生看作是信息的接受者,对学生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法,使学生失去课堂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得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下降。对于教学而言,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要实施系统性、持续性的指导。另外学生也要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加强反思。但是就我国社会现状而言,很多高中学生都缺乏这些能力,对于语文的学习只是被动接受,不会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更不用说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就会觉得很无趣,自然也会降低教学效率。
2.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的对策
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决:第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第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
我国教育部的《普通高中语言课程标准》当中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其身心已逐渐成熟,其阅读表达能力及知识文化的积累也有一定的提高,在此阶段进行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将学生的观察、感受、分析及判断能力进行提高时还要注意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广度,以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及探究兴趣,同时还要改善学生的探究方法,让学习语文变成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注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课堂活动或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爱上学习语文,那么课堂效率自然就会上升。
此外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改善学习方法的同时要注意首先要改变观念,真正重视语文学习,在课堂上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进行思考,在课后要针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语文不仅是对于个人素质的培养,而且其在高考当中所占的比例还是不可小觑的,因此必须提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要将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不仅需要教师转变其教学观念及其教学模式,而且更需要学生的努力,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才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要注意转变教学方式,以使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建军,张贤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方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99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通过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实现。为此,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改变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方法,调动一切因素提升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明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有效实施语文教学和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为此需要教师明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语文阅读教学生本原则。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认识到教学对象的行为主体是高中生,目标的确定要仅仅围绕高中学的学习需要,比如在《荷塘月色》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有一点是“教师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话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作者创作的情怀”。在《雷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有一点是“通过课文绘制的故事情节发展进一步把握戏剧冲突。”
二、语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信息加工教学策略
现代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是通过课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知,即现代文阅读教学重要任务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选择、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为此要求教师在信息处理加工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现代文阅读文本内容较长,想要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快速阅读文本信息,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阅读信息供学生细细品味和鉴赏。比如高中人教版必修小说单元安排了三篇小说,这三篇小说的文章篇幅都很长,其中《边城》主要选择了小说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一共21节。为了透过这21节内容了解翠翠、傩送、天宝的人物特点,感受到湘西文化内涵,教师需要先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从中选择有用的信息高度概括小说的内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信息加工教学方式,确定“用200字概括小说内容”、“找到文章描写环境、人物心理和对话的句子”两个教学目标。
(二)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
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适合篇幅较小的散文和诗歌阅读教学,针对篇幅长的现代文阅读教师可以选择文选的一部分应用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其中阅读和思考结合教学策略中的读指的是对文章内容和精确语句的感知,从而感受作者创作的情感。思考是指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和语言特色。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在两分钟时间内阅读全词,了解词的上阕和下阕所写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上阕和下阕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出上阕是写景,下阕是抒情。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词内容之后,教师选择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词汇“独”、“尽染”、“竞”等,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深入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谈谈自己对这些词语用意的理解。这种教学安排体现了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了解词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字句的推敲进一步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对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实现了多样化发展,要求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新型学习方式,具体要求教师结合现代文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各个小组的学术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简单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分组自主学习,而对于一些有一定理解难度的语文教学内容则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比如在学习《祝福》的时候,对于主旨的理解,学生受个人经历的限制无法深入理解小说主旨,遇到了阅读难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祥林嫂的死应该谁来负责?”之后学生经过小组探究得出了是封建社会导致了祥林嫂的死,加强了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再比如《荷塘月色》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学生受年纪的限定对人、事的思考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加上学生对鲁迅那个时代了解不够,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为此,教师需要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学生基本了解《荷塘月色》内容之后,教师提问学生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师为不同小组的学习提供不同学者关于这篇文章的评论,让学生划出文章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结合学者的研究把握文章的内涵主旨。
(四)体验教学策略
一切知识都来自于感知,学习的体验也是学习过程的一种体现,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实现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通过一定情境的创设来还原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小说和戏剧的学习,文章中会涉及大量的人物对话,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组、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的感受。比如对于抒情性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渲染和背景氛围的创设再现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比如在《雷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出自己喜欢角色的语言和描写这个角色的语句,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分析感受戏剧刻画人物的语言特点,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感受到人物形象。应用体验式教学策略进行《雷雨》教学的原因是在文体上,戏剧本身是一门舞台艺术,会应用到丰富的语言台词和动作刻画人物,向读者展现社会现实。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戏剧这一文体的特点。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提升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学生语文阅读学习需要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更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迅猛推进,教师们纷纷以此为契机,投入教学改革。而职校的新课程改革并未掀起浪潮,课改精神下的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到底应该以什么为准则,达到什么样的养成目标?在此对职校学生学情稍作分析,浅谈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原则,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职校学生的思想基础和学情分析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大众眼中被认为是普通高中的弃儿,有的学生只是不得已踏入职校大门,被动接受教育,以达成父母育儿的心愿;有的学生只为了在学校长长个头,以避免在街头晃悠生事端;有的学生稍好一点,属于初中阶段没有好好念书,想在职中谋求一门专业技术,为自己将来在社会上打拼奠定基础;还有的学生要更好一点,他们怀揣着与普高学生一样的梦想,决心在职中努力上进,考上理想的大学。
因此,职教学生的学情可分四种情况:一是那部分缺乏理想、学习目标尚不明确的学生,在进入对口升学班后,放松自己,甚至不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最终成为班级里的中下等学生;二是一部分有理想、爱学习,但反应迟钝、初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对口升学班级里逐渐成为中等生;三是那部分理想远大、目标明确,且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成为升学班级里的优等生;还有那部分立志掌握专业技术的学生通常在就业班里会潜心学习,钻研技术。在这种学情下,我们面向全体的语文素质教育到底应本着什么原则呢?
二、新课程体制下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原则
首先是坚持语文性原则,重知识采撷,重文思养成,重语感表达。这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根本原则。
其次是情境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三栖共赢。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学生交际时的语言、动作、思维都会因为角色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角色,会让学生有不同的交际体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生活、感受生活,感悟角色在日常交际中的不同作用,达到学会认识、学会做人、学会交际的目的。这也正是情境教学法之所以被推崇的意义所在。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应积极把语文教学的交际情境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语言交际中去,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也就是说学生在训练中必须思角色所思,想角色所想,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文教学的互动性恰恰是融于情境教学当中的,某一场景下的口语交际是直面又直接的,交际双方运用口述语言,结合体态、情态语言等,不断发出、接受信息,使彼此的语言表达成为一条畅达的信息通道,形成交际场。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境互动,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趣味性。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在情境互动中实现了知识的加强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否学会了认知、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思考,而且自身个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还有一个原则是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即:渗透性原则。渗透什么呢?职业道德荣辱观,职场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意志毅力养成,受挫能力养成,组织策划能力养成,管理能力养成等多种意识和能力,都是语文教学设计中可以涉及、可以大显身手的内容。只要设计独到,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而恰到好处,那将是职教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不但学生现在买账,而且对于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将意义非凡,我们教学者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河北省涿鹿县职教中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改进措施,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还受应试理念的影响,教学素质化程度和生动性不高,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1.教学趣味性不足。课堂教学所运用的信息量较少,大多数时候以教师的口头讲解为主,没有能够在课堂上展示生动丰富的信息,无法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枯燥乏味,严重制约了教学的趣味性。
2.教学互动性不足。有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完全以自己的讲解为主,较少兼顾到学生的参与,甚至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只注重了知识点的传授,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兼容性不足。初中语文教学应当立足学生实际状况,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简单化的方式制定教学要求,全体学生按照同样的标准组织教学,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学习目标要求甚至一样,违背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工作出现首尾难以兼顾的状况。
4.教学拓展性不足。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仅仅着眼于课堂环节,对课外时间与空间的运用缺乏研究,没有能够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也没有能够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结合起来,导致语文课外活动出现空白,浪费了教学资源。
二、有效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措施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每一位教师都要做有心人,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研究来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路径。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
1.以信息手段辅助提高教学趣味性。教学趣味性程度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较大,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通过拓展补充的方式进行完善,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可以弥补学生视听感知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普及,为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手段的作业,从互联网中搜集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内容,包括图像文字以及视频等等,通过自主创作的方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在课堂中有效运用,让学生能够从课件的演示中获得更多的生动信息,从而为教学理解深度的拓展奠定基础。无论是说明文教学中的课件演示,还是散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多媒体手段可以有效增强教学趣味性,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2.以自主探究模式提高教学互动性。初中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息息相关,广大教师要重视发掘这一方面的特点,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要求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理解,在和他人的讨论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学习成果,从而达到集中大家智慧提高学习完善程度的目标,而且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笔者的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都认真对照教学目标要求设置思考题,每一道思考题都有着明确的指向性,与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实现了有机融合,思考题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明显的启迪作用,每一个学习小组对照思考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学生的高度参与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3.以分层目标落实提高教学兼容性。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为多种因素的制约,这样的差异性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彻底消除,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兼顾到这一点,较为科学严谨的方法是制定分层目标,以此为抓手提高教学的兼容性。笔者在教学中分别设置了ABC三种不同难度的目标,整个教学活动严格对照梯度目标进行,无论是教学提问的难度还是作业布置的难度,以及考试考核的难度,都与学生的分层目标结合起来,保证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分层目标对推动语音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整个教学工作有效提升了整体成效。
4.以课外活动开展提高教学拓展性。在立足课堂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课外活动的拓展,既可以立足课堂进行延伸,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整,使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能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笔者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难点问题,在课外组织专门的研究活动,例如怎样学好文言文,怎样开展细节描写,怎样把握好文章的结构,通过这样的专题研究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实现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积极补充。另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采风活动,观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听先进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增加生动的写作素材,以及开展现场作文指导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拓展程度。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足,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综合着力推动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应德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
[2]唐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四忌[J].才智, 2010(18)
[3]李永红.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经营管理者,2010(13)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育教学的展开和学生的成长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思考的问题。而提高语言艺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语言上的改变,可以很好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师生交流。要想让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通过改变语言形式,与学生进行课堂对话,可以很好的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良性的交流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有益于学生的学习。(2)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现代教育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鼓励教师与学生做朋友。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与学生进行谈心活动,以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语言的艺术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语言表达将有利与师生间距离的拉近。
2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分析
2.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各级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传授知识,作育英才为己任,因此教育教学一直是一项具有严谨性,科学性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就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保障学生可以有效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语言的运用上一定要注重规范性,保障学生学习的准确性,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具体来讲在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其对语文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迷糊性,无法判断学习的知识是否正确,因此其往往会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无条件的接受。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保障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2)语言表述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应严格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在语文课堂中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引述例子,教师在语言上一定要保持客观真实,不能向学生介绍违背科学的知识与例子,要通过科学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2.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引导性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向着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而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学习,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体。而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就一定要注意教育教学中语言上的运用,具体来说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授课。疑问是语言中的一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用疑问的方式代替传统陈述式的教育教学,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是一种备受推崇的课堂教学方法。(2)注重语言的引导性。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提示与引导,通过使用启发式的语言,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这种引导式的语言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2.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一般是从小学生的年龄段出发,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而制定,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着生动性,故事性等特点。而要想有效的将教材内容教授给学生,教师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在语言上也应突出生动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融入到教材的情境中去,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升语言的生动性:(1)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语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取不同的的授课语言,针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声音的表达要相对夸张,以小学生的视角去解读教材。例如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朗读课文期间就应以讲故事的语言方式进行课文朗读,针对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读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2)有效的借助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关注语言本身,还要充分的发掘自身潜力,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弥补语言表述上的不足,增强语言的表述效果,使课堂授课的语言充满生动性。2.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简洁性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保持简洁,这样做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太过复杂的语言其很难明白。另一方面则是,课堂的授课时间有限,简洁明了的语言可以帮助教师更加高效的利用课堂的授课时间,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具体来讲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语言的简洁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以学生理解为标准。语言的简洁程度应以学生的理解为标准,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语言,其主要的目的是要学生更好的对教师的语言进行理解。因此在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语言以一种简单直白,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尽量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避免过于复杂的阐述方式,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2)语言的简洁性维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以方便学生的理解,但这种简洁性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过于简单直白的授课方式有时会局限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述,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2.5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鼓励性负面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严重的影响,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情绪不稳,甚至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负面情绪的疏导,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语言上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采取鼓励式的教学语言。鼓励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种新理念,通过专家的研究证明,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多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找到学习的乐趣。(2)采取温和的批评教育方式。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一般会采取比较激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错误产生认识,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在语言上相对严肃,尖锐,经过研究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认识错误,反之还会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温和的批评教育手段,以谈心的方式,通过平等的交谈让学生对错误产生认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处体现着语言的艺术,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积极的调整课堂授课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表达内容,充分发挥语言的力量,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
作者:杨大林 单位:长春市二道区春城学校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文化人才的任务。语文教育还可以对学生喻理、明智、养德、立志奠定基础,在人才成长的黄金季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悠久而博大精深,承载信息量大,对社会影响深远。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标准日益提高,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家长、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大关,以保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必然以种种形式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在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发号施令,牵着学生鼻子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要,庄重严肃而枯燥的课堂气氛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心理特点格格不入。诸多因素造成的矛盾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必然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厌恶老师,厌学语文,使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丧失了青春活力和特有的魅力,这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笔者曾对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语文较感兴趣者78人,这是一个较高的比值。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原因有:教师知识渊博、和蔼、风趣;学习语文实用性强,对自己帮助大;学习语文自己小有成就感等。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者通过问卷及谈话了解其原因如下:(1)教师过于严肃,教师和学生间距离较大,学生有恐惧感;(2)课堂气氛不够生动活泼,过分压抑;(3)思想教育说教太多,不明白学语文究竟要学什么;(4)教学内容、考试题材、生活实践三者割裂;(5)老师包办太多,实在感到被牵着鼻子走;(6)学习语文成效太小,压力太大;(7)教学方法呆板、手段落后,特别是农村教育,单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成人化的说教形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8)语文活动太少,学习形式单一。众多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厌倦。基于以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着力解决教学中人为的矛盾,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以期润物无声之效。
(1)教师首先要注意从生活点滴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奋发向上。同时必须要引导学生明白语文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眠九泉都与之相伴,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得用它,它是人生存的第一武器,所以不得不学,而且必须学好语文,因为它还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执教水平,教育艺术,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和耐心,尽力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发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
(3)优化师生关系,确立平等尊重的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普遍认为师生间存在着阶梯关系,他们渴望与老师结成朋友,与老师多交流沟通。教师应积极调整好教学过程中这一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大多数学生的愿望所在。我们应多一点师爱,多一点关心,应特别关注那些被“遗忘”了的学生,决不放弃任何一个,为了一切学生着想,为了学生的一切着想,牢固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教师的亲和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距离和关系。决定着学习兴趣。
(4)指导训练学生学会:听、说、读、写、思,让学生学会捕捉筛选信息、听明对方说话旨意以迅速准确地做出回答;人际交流、文学表达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理;阅读涉猎词句、章法、博采众家之长,积累素材;激发写作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写作实践,把自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题材用生花的妙笔展现出来;善思则善变,有位哲人说:“我生存所以我思考,我思考所以我得以生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普朗克说:“思考,可以架起一座通向新知的桥梁”等都阐明了思考的重要性。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读写之余勤思、善思、创新思维。
(5)要拓宽教学阵地,不能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更不能仅局限在对课本内容的传授上。生活处处皆语文,要开展新型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走进生活,让学生多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交往中学习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作用,从而乐于学语文。展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综合性。
(6)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新型的育人观念,不能把学生变成应试的机器,要避免“一言堂”的说教局面出现,要因材施教,对学生的要求不搞“一刀切”,要给予学生思考、讨论、发问、发展的时间、空间,使之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角色,我们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其全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语文课堂教学是展现教学艺术的大舞台。如何让汉语言文学独有的博大精深、飞扬文采彰显出独特魅力,取决于授课能否做到断与续,雅与俗,幽与直、诙谐与幽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学习。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投入学习,是教学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关键。如在写作与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多一些示范,在教师的师表中展现语文文采飞扬的魅力和感染力,利于学生积极模仿与创新,激发学生尝试写作并体会其中的乐趣。
(8)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固然重要,但不可牵强附会,不宜强行注射道德要求,要合理自然的引发学生去感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展现以人为本的新世纪教育趋向。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中只有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会体会到学习的很快乐,从而乐学、好学,这不正是教师所渴盼的吗?笔者谨以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实属一孔之见,渴盼与广大教育同仁交流,敬请斧正。
关键字初中语文;教法;学法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49-02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而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语文教法与学法的重新思考。下面就针对初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利用高科技成果为语文教学服务,全面启动声像设备,多渠道、多触点、多媒体进行视、听、说多功能训练,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全都调动起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课堂容量,加大课堂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2.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溶入情感,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语文知识,字、词、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2.3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有生活乃有语文,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2.4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
2.5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如文言虚词,读到初三课文中的文言虚词就要联系初二、初一课文中出现的同类文言虚词,加以比较,深化认识。
2.6要学会自主学习。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3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因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教法采用启发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近年来,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法、教法改革研究逐渐引起高度的重视。其实,教学方法理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语文 兴趣 有效性 互动性 阅读量
放眼现行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发展前景仍然不太明朗。虽然近几年,应试教育正在逐步退出语文教学的舞台,教师也开始学习新课程标准来取代原有的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思维方式已经根深蒂固,现存情况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我们必须追溯到问题源头,找出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并制定出长久性的措施解决这一难题。这样,在不久的一天,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效益就能够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是应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将每节课的重点及各种考试的难点、考点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更是乐此不疲,拼命追随着这些所谓的黄金宝藏,陷入一种无尽循环的重复性学习方式,认为只有死记硬背、生吞活剥、不求甚解,直到把讲堂上所有的黄金宝藏给消化后,才能拿到一个满意的考分。为了推行新课程标准,有些学校更是不断强迫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涉猎范围,博闻强记。这些现有的方式虽然从表面上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广泛性,却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教师和学生陷入了不堪重负的状态,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教学而教学,完全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反思初中语文这一课程设立的目的是什么,语文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而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对各种事物认知的启蒙阶段,所以在初中阶段设立此门课程,无非是希望能够通过语文这样一门课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能力,让学生形成用文字传递信息的意识,并且在提高文字掌握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道德修养,让学生在各方面和谐健康地成长。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战略性分析
鉴于以上的思考,我们要想提高当今初中语文教学效益,必须对其进行一个战略性的分析。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将语文当成一种乐趣而不单单是一门课程
“行动源于兴趣。”在语文教学上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学生感兴趣才会自主愉快地去研究,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散思维,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方式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对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自由命题的方式在班级中组织作文比赛,让学生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上无限扩展自己的思维,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文字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体现出来。这样做不仅让学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爱好,还让他们体验到了文字的美妙,并切身感受到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在这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站在教师的立场去思考,想要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是不二法则。教学能力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的确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但是一名教师无论掌握多少奇特的教学方式,若是对自己的学生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无法得知学生的需求及心理状态,也很难从根本上达到效果,到最后很可能功亏一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活动的同时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
在中国的教育界中,教师无论在年龄还是知识方面都比学生较为丰富,再加上中国一直倡导的师道尊严等传统理念,导致中国的教师群体形成了一个权威性组织,教师说的便是真理。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渐渐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大胆辩驳的勇气。部分教师也是凭借着中国师道尊严的文化,剥夺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学生长时期处于被动从属状态下,只能服从教师,不敢对教师的言论提出反面意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不对等性,逐步转化为一对矛盾体。如果教师和学生产生了矛盾,必然会对双方之间的沟通造成阻碍,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同时摒弃这种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际进入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所需的逐步指导,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的。从现代教育的理念来看,教育本身就不是一种教育者对被教育的塑造过程,它应是基于被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与实际需求,给予的从旁呼唤、辅助和引导。我们要想理解被教育者处于动态改变中的实际水平,就必须随时与之沟通。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关注并依据学生的实际反应,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单单认识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教师必须从心态上把自己的位置放低,认真倾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
(三)激发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求知欲,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
要想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单靠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所以,让学生不断进行课外知识的吸收,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选好书,指导学生读一些人物传记、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等;要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讲座、读书比赛等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或制作读书卡。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开辟专栏,与学生共同分享阅读乐趣。这样,学生可以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大量优美的文字,并养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无法体验的。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中国教育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因此,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和探索。只有我们将每一节语文课都当成提高有效性的实验室,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高升明.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上,2011(1).
[2]王学辉.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