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时间:2023-07-28 17:32: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四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微课设计 关键点 疑难点 延伸点

微课主要针对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具有切口小、时间短、主题突出、类型多样、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选准知识点是微课开发的首要任务,也是微课教学“效能”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四年级微课程制作为例,简述如何选好微课的“点”。

一、关键点:熟悉教材,把握目标,形成知识应用的序列

小学语文微课的开发制作,应遵循“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课程总目标,把握学段目标与内容,选准知识应用的关键点。

在微课设计中,笔者首先联系教材内容对学段目标加以细化,形成具体目标,并根据具体目标的要求,梳理形成“微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便可成为微课开发的“点”。

如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研读教材,可发现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在“发现”的范围上较三年级有所扩展,安排了关于读写方法和阅读习惯方面的发现,而且呈现方式由原先的提示语变为学习伙伴“小林”和“小东”之间的对话。这样的编排特点不但体现了四年级语文教学关注学法提炼的特点,而且以学习伙伴对话的形式呈现,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学习小结的范例,也为第三学段“回顾与拓展・交流平台”的学习实践做了铺垫。因此在研读教材后,联系“能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共同讨论”这一目标,我们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三组《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为切入点,确定了“如何进行学习小结”这一微课主题,重在引导学生从畅谈阅读感受、提炼阅读方法、联系相关内容、品读课文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比较不同作品等方面来进行学习小结;小结的时候,提示学生先概括地说一说,再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同样的,我们还关注教材的“课后练习”“导读提示”“宽带网”等栏目,围绕这一具体目标,确定微课开发的“知识点”(知识点列举见图1)。

综上所述,我们围绕“语言运用训练”之主线,遵循“总目标学段目标具体目标知识点”的思路,从阅读、习作与综合性学习等三方面分别确定语文知识运用的关键点。这样设计的微课切口小,主题集中而明确,教学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二、疑难点:关注学情,解答疑惑,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微课的设计开发,也可以选取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来进行。学贵有疑,根据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来设计开发微课,可以有效地引领学生的自我学习。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一课时,学生对文中“小夜莺”面对军官盘问时说的两句话表示难以理解。

师:“小夜莺”在面对敌人的盘问时,说了这样两句有意思的话。请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出示句子)

①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②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生: “小夜莺”回答敌人时说“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是指在树林里有很多鸟,非常热闹。

生:我读着这两句话,感觉“小夜莺”似乎并不是在讲鸟很多,有野兽,应该是有别的含义,但具体是什么,我读不明白。

……

“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话一语双关。“双关”这一语言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学习上的疑难点,但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语言增长点。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文再思考,如提问:句中的“麻雀、乌鸦、猫头鹰与野兽”还有可能指的是谁?“小夜莺”这样说话有何妙处?课后,我们以“读懂双关语”为主题设计了微课。由课文语例教学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双关”的语言现象,初步了解双关的用法及表达效果。

除了课堂上关注学生学习的困惑之处,我们还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学情预设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困惑。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方法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课文:《白鹅》和《白公鹅》,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鲜明,形象生动,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教材建议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学习,但如何具体地进行对比阅读,需要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这也是学生阅读的难点,需要引导点拨。针对上述例子中谈及的学生疑难困惑,我们设计了微课《对比阅读作家笔下的鹅》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帮助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总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善于将学生的疑难问题变为教学资源。由学生的疑难问题切入设计的微课体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效果会更佳。

三、延伸点:补充教材,扩大视野,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

微课的开发设计,还要关注教材的“延伸点”。如何由教材开始“延伸”?有的侧重于补充相关知识,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的课后资料袋提供了有关荷兰的介绍,可由此延伸制作微课,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有的侧重于提供活动建议,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宽带网”栏目指出“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有的侧重于指导品悟语言,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栏目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的特点;有的则侧重于指导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指导学生阅读生活中的各种票据,等等。

我们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口语交际・保护文物》为例,谈谈如何拓展延伸知识点来确定微课主题。根据教材“保护文物”口语交际训练要求,我们将“保护长城”这一训练载体作了延伸,把身边的月湖景区创设为口语交际训练平台,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中文物保护情况交流与建议及课后延伸实践等活动,训练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与成果制成微课,为口语交际提供言语材料;可以将学生练习交流的过程制成微课,为口语交际的评价与修正提供具有“现场感”的资料。这样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与利用,使学生与教材、与学习内容贴合得更加紧密。延伸,补充了教材,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与能力。

第2篇

一、基本情况

全县四年级应参考3852人,实参考3843人,参考率99.8%。总均分83.7分,总及格率98.3%。整体情况较为良好。

二、试卷分析

本次四年级语文试卷,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巧妙地将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书面化融为一体,既考查了学生的双基,又考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为充分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题学生答的较好,学生书写较为工整,出错较多的是选择题的第二题,选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个,另外句子练习“修改病句”,学生不理解“蝉联”的意思。第二题出错的原因产要是错字较多,例如:“幸福”写成了“辛福”,“吹拂”写成了“吹佛”,“展开”的“展”学生好多都多写了一撇。第三题学生答题情况良好,多数学生能根据要求写话,语句较为通顺,叙述也较为合理。

阅读部分

本次阅读题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课内阅读学生大部分都答得较好,就是部分学生在写省略号的用法时也知道,但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还有部分学生在写你看到这些会有什么想法时,是根据全篇文章来写,写了佩服天鹅团结一心的精神,而不是根据片段来写。

第二部分是课外阅读,学生答的不太好。理解不了老师的四次笑,在用符号来画时,学生不读题,符号用错,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两个“漂亮”的意思,有的能理解了,但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还有部分学生归纳不出本节课上的漂亮的三个原因。

习作部分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够正确审题,题意为“你上过的哪节课上发生的事情给你留下了独特的记忆”而学生所写内容超越了课堂外,因而习作出现了偏题现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习作书写不够认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还有部分学生习作中叙述事例不够具体。

四、存在问题

基础知识的训练做得不细,练得不够。

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较为扎实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我是小小书法家”中学生出错最多的词语是“泛滥”“瞻仰”。在“我是出色调音师”中有2%的学生把“树冠”的“冠”读成四声。对于修改病句,有10%的学生不会改,对于仿写拟人句,有5%的学生写成比喻句甚至写错,这说明学生练得不够。

审题不清,缺乏阅读理解能力。

课内阅读答题情况较好,主要出错的地方是对于省略号的用法掌握不扎实,表述不清。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审题不清,缺乏理解能力,主要表现在:从“老师的笑声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什么”有80%的学生分析不正确;对于“漂亮”一词的理解,有20%的学生不能根据上下文来解释;对于漂亮的理由,有80%的学生在胡编乱造,不能根据文章内容来写。

习作训练少,语言组织单调。扣题不准。

只学知识,不用知识,缺乏灵活多变。

从学生的答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有的题是学生在平时练习过或生活中的,可学生只知道就提论题,不去变位思考。比如这次的作文,我们从三月份以来都在课改,对于课堂,学生只要稍微思考就有内容可写,可答题中出现了偏题现象。在比如修改病句“刘翔连续蝉联了全运会110米栏冠军”,“蝉联”就是“连续”,只要灵活一点,这个提示完全可做对的。

五、策略和措施

通过这次调研测试,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好地反应了教师们的教学情况,有欣喜也有不足和遗憾。为进一步加强下一学期的教学,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注重词语教学,加强词语训练,在掌握词语的同时加强复习,让学生牢记。在掌握词语后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让学生知道,只有运用,才是真正学到知识。

注重阅读训练。从课堂阅读入手,精心设计,优化练习,从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大训练,在训练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在训练中注重方法的指导。

注重学生生活的积累,并内化为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并逐步转化为语文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语文知识,并在提炼中得到运用,在运用中得到提升。

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对于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有必要提醒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领略语文的无穷魅力。

教育学生做到学习要扎实。大多数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可是再和他们的日常行为相比较的话,就不能相提并论了。由此看来,教育学生能够扎实学习显得十分重要。

一个语文教师要承担的很多,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语言魅力,我们所做的只是滴水之功,真正将学生领进文学宝殿,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们自己必须善用时间,为自己充电,从而为学生当好引路人、铺路石。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二)

打开四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观四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

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略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见效慢,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童真、童趣则瘳瘳无几。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5)学生学得太“规范”。

透过整张试卷,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如阅读题的第7小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回答。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捧着教科书、教参费力宣讲,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教学目标落实不够,训练力度不够。难怪课堂上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收效又甚微。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应该彻底加以改革了。

四、对试题的评价:

(一)、拼音。虽注重了拼音知识复习、巩固,但出题形式不新颖。等级:C。

(六)、写话。对于宣汉,每个学生都十分熟悉,都能写出她不少的美丽之处,但要以导游身份,向游客做简短的热情洋溢的宣传介绍确实不易。这既要求语言简炼,生动形象,又要求富于激情。这样的题强调了学生要特别注意观注身边的人和事,观注身边的重大变化。这样的题将激起教师和学生观注生活,观注生活中的语文的浓厚兴趣。等级:A。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是考察学生对课文的准确理解。等级:B。

(八)、阅读。要求学生在对短文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从查字典,字、词、句的准确理解,到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关问题。这样的阅读题就是为了更进一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检验教师是否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的重要标志。等级:A。

(九)、作文。要求写自己喜欢的内容。这一作文题的设计思路是注意唤起学生对已有体验的记忆,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这个设计遵循的理念是注重体验,重视学生独特感受,拓展了学生的选材思路,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材,尊重学生特有感受,突破习作难点。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写好作文。这个设计优点是对于那些不善于选材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学生在自由选材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写作技能训练。这样既使教师指导作文有思路,引导学生有办法。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写作文的门坎,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并且又克服了学生背作文的顽症,还可以克服学生写些无病的作文。等级:A-。

虽然整套试题的灵活性增强了,但新、奇的“亮点”太少。整份试卷的等级:A-。

五、试题错误、勘误。(无)

六、教学反思。

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广大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三)

一、试题分析

这次四年级的语文试题共100分,四个大题,基本上是十个题型。有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补充成语、选词填空、按要求写句子、判断对错、按课文内容完成、阅读和作文。

命题的形式多样,并体现了新颖性和灵活性,能够照顾大多数学生。题目容量适中,只是课外阅读较难。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等。

二、卷面分析

三、失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在田字格中怎样才能按部首正确、均匀地书写书写。总体来看本题的得分率较高,约95%左右。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出现错字现象,

(二)词语训练

题目给出了相似字和多音字各几组,让学生分别来组词。本题的得分率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理想的分数。可见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相似字和多音字的辨别能力还是很强的。学生都能够对四字词语进行补充,补充成语一题平均失分1分。主要表现在积累少、记得不牢靠。选词填空,本题学生做的都很好,能够正确区分“观看”和“观赏”,本题的得分率较高。

(三)按要求写句子

按要求写句子共8分。写对一句得2分。其中写被字句、扩句学生掌握的好,没失分。失分多的是:修改病句和改反问句。究其原因:题比较灵活,此类题训练少。所以日常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句子成分的划分及句子的构成。

(四)按课文判断对错

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从其作答来看掌握的还是不错的,只是出现个别错误现象,应加强日常教学中的训练。

(五)阅读短文

第(一)部分中的题目比较难,出的问题含糊,学生扣分较多。第(二)部分阅读较难,题型较散,学生找不出文中的词语,最后第6小题中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时,学生说的也不好,不知从何说起,让人感觉杂乱无章,失去一大部分分。可见平常教学中,应加强课外阅读及其归纳总结概括能力的训练。

(六)作文

本题大部分学生写的不错,句子通顺,字迹清楚,书写也很认真,题目拟的很恰当,也能够描写出自己想象的内容。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审题不清,习作要求不明确。有些学生没仔细读下面的要求,写背了题。还有的题目写对了,却没理解要求,写成了别的童话故事。

(2)个别学生还达不到本年级段习作的基本要求:习作内容不充实,三言两语极其简单的完成习作,语言表达不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明显的语病。

(3)个别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错字率高,标点应用不正确。作文平均失分4.9分。

四、努力方向及措施

加强写字教学,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坚持不懈,要让学生把字写正确、工整和规范。

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学生的今后发展,必须夯实基础。对缩句、改比喻句、拟人句除多读懂的方法,还要多练习,多巩固。

第3篇

关键词:藏区;一类模式;中学汉语文教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汉语在中国乃至于在全世界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经济逐步一体化,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快的时期,较差的汉语文水平对藏区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藏区双语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汉语文教学,尤其是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

一、加强藏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强藏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社交、升学、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藏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促进个人收入增加和藏区经济发展,提高物质资本水平,促进各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藏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首先,良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利于学好藏文类科目。因此,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汉语文有助于顺利学好这些课程,同时,良好的汉语水平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也有较大的帮助。其次,良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利于学生较好掌握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目前藏区开始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职业教育,如四川藏区已开始推行“9+3”免费教育计划,即通过9年免费小学和初中的基础知识学习后,把藏族学生,主要是农牧区的学生集中到本地或内地职业学校进行免费的3年职业教育,快速培养藏区发展人才。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没有良好的汉语水平很难较好地接受目前还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的职业教育。第三,良好的汉语文水平可促进藏区农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对藏区农牧区的学生来说,掌握了较好的职业技能,尤其是非农技能后,有较好的汉语文水平,就能顺利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或到内地工作,降低藏区的二元结构矛盾。较好的汉语文水平有助于藏文专业就读的大学生较好与人沟通,获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毕业后可在全国各地就业,即使回到藏区工作,有良好双语水平,也能较好就业,并能在也有其他民族杂居的藏区胜任各项管理和技术工作。

(二)有利于提高藏区的社会资本水平

加强藏区农牧区学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同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联系,延伸目前的社区交往范围,能在较大的社会网络平台中获得更多友谊、理解、合作和帮助,能把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更好利地用起来,影响并带动本地区形成外向扩散性的社会网络,整体促进社区与多元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交流,促进思想进步,经济发展。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

二、加强藏区一类模式下中学汉语文教学的对策建议

加强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汉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通过合理定位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推广并完善专门教材,培养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等来促进汉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合理定位汉语文教学

一类模式教学要达到“民汉兼通”,汉语文作为第二语言,如何进行定位呢?根据国家中学汉语文教学大纲精神和藏区教育的具体特征,应将其定位为基础性、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课程。中学汉语文课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必需的基础。有些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汉语文,启蒙迟,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应从小学一年级正式开始学习汉语文,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从幼儿园开始启蒙汉语文教学。

(二)全面推行并完善专门教材

目前还有许多地方汉语文教学仍然使用全国普通教材,显然这不符合藏族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语言使用的熟悉场景,应该全面推广藏区双语教育下的汉语文教材。现有的汉语文教材还有缺陷,应在实际推行中不断完善。汉语文教材应体现这些特性:一是基础性和工具性。汉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进行基本的字词句训练,进行简单的听力、对话和短小的课文阅读训练。教材最好配有朗读、知识讲析磁带或光盘,并建立相关网站,教师、学生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网络的辅导下教师提高备课质量,有条件的学生也能自学。

(三)创新有效教学方法

当前,藏区一类模式下的汉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可通过对话练习、讨论或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小作文、写周记或日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阅读或指定课外读物,并让学生在上课时讲解分析,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联系实际谈感受或把作品编排为短剧表演,使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和人文素质的熏陶。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声音、图片、视频立体呈现给学生,用各种感官刺激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应鼓励学生课后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多组织学生同其它模式的学生进行汉语交流,到汉文化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社会实践。针对藏族学生在汉语文方面个体兴趣和特长的差异,可举办兴趣小组等作为汉语文的延伸课程,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的汉语文演讲,写作、书法等特长,机动灵活地培养学生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和人文素质。

此外,应积极推行寄宿制教育,通过集中规模办学,提高一类模式教学水平,提高汉语文的教学质量。在中学通过科学合理的统考制度,检验学生掌握汉语文的情况,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高中阶段全面推行民族汉语文考试(MHK)制度,并将合格的成绩折算作为一类模式高考汉语文成绩。民族汉语文考试应突出考查学生汉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该考试制度来明确汉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检验学生汉语文水平掌握程度,促进汉语文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还原 生命力

Cleverly use Chinese revivification method to make the vital force of the class coruscate

Huang Bixi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Chinese course standard has been actualized, the urgent affairs of the elementary class are to make the vital force of the class coruscate and to give prominence to students’ main-body quality. But to achieve this teaching goal, I think that we should use Chinese revivification method cleverly, which is to revivify the teaching situation into the life situation, to revivify the teaching course into the living course and to revivify the teaching activity into the life activity.

【Keywords】Chinese classroom Revivification Vital force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质量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曾经焕发出无穷的魅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病也日益暴露出来。那就是:教师按预编的教案教,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课堂上,“水波不兴”,“波澜不惊”,毫无生机。

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首要任务。在平时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巧用“还原法”(即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让语文课堂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不折不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1.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以此教学建议为圭臬,在教小学一年级新生学语文时,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起主导作用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地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以下是我任教小学一年级时的教学案例:

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一个鸟巢或是鸟巢图片,接着提问学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就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是乌鸦筑的窝。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板书u字,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学习u字。

同样,出示一张椅子,认识h字;出示一根水草,两只蝌蚪,学习k字;把一盘蛋糕对半切,引导观察并学习x字。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就这样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千树万树梨花开”美好的景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须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把“源头活水”引到课堂学习这一片亟待浇灌的土壤里,从而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光靠学生观察,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动用其全身的各个器官,让他们把眼、耳、鼻、手,脑等都派上用场。如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地利用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在学拼音时,大胆把橡皮泥拿出来玩。学生可以用橡皮泥捏成各个拼音,各个拼音可以捏成各种颜色。学生也可以在小组内举行捏拼音比赛,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了。

在识字教学中,抽象的文字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全然陌生的,教师如果一直硬性地让学生读写,死记硬背,慢慢地学生就会对这识字产生厌烦,甚至厌学。那么,教学时,应利用汉字的结构规律,并且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如象形字“田”,只要让学生看一下田的挂图,回想一下自己到过乡下看到的种菜的田,一下就明白了。再如会意字“休”,问学生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他在干什么呀?(休息)很容易就会被学生理解记忆。

在词语教学中,当出现一些抽象的词语时,多媒体课件中一些源自于生活的图片和录相就起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灰蒙蒙”、“”、“犁”等难以用语言解释清楚,出示有关图片,学生就恍然大悟了。学习动词时,如“握”、“抱”、“蹲”、“抛”等,可引导学生直接做相关动作,或进行情境再现生活中做过的事,既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记得牢。

2.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仅靠教师讲解是行不通的,因为成人的体验跟孩子的体验是有距离的。究其原因,无非是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无法投入文中的角色,似乎那些句子跟自己毫无关系。语文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自身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让他们回到自己特有的体验里,再从那里出发,去体验,去感悟。以下是我教学案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主要是赞美长城的气魄雄伟及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难点是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要突破这个难点,就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描写劳动人民建长城不容易中去领悟。学生在抓关键词朗读后,能感受到建长城的不易时,引导学生们想象一块石头的两三千斤相当于全班同学加起来的体重,接着让学生现场表演,几人合抬一块石头。此时,加进文章中留白部分的语言渲染:在炎炎的烈日之下,在寒风刺骨、天寒地冻之中,多少老人累死了,儿子又顶上了;多少儿子累倒了,孙子又顶上了。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用多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成这前不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有位学生停止了表演,质疑到:“既然要付出这么多的牺牲,干脆不要建长城了!”台下因此也形成了两派人马,有叫要建的,有叫不该建的。我作了个手势,结束课文剧表演,让双方进行辩论。各不相服时,我在黑板上写下“国家”二字。学生安静了下来,语文科代表站了起来发言:“没有国哪有家,只有舍小家才能顾大家,只有牺牲了那些修长城的劳动人民,才能保卫祖国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全。”这回学生终于发出了感叹:“这些牺牲了的人民真伟大!”此时让学生再读课文,语句中感动之情更亲切了。

在人教版三年级课文《画杨桃》以课堂上师生的对话为主要内容,是篇适合分角色朗读的文章,但学生却把握不住人物的语气。此时,模仿着文中的“课堂”创设一样的情境就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角色说话时心理活动及语气。上课时,我把刚从街上买来的杨桃直接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像文中的“我”一样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再说说自己亲眼所见的样子。教师在此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达成了教师“不言”而学生“喻”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朗读,对文本所表达的意境就有了更好的把握。

3.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曾经说过一句经典名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幻想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小学生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四年级以上的学生随着生活和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加,想象力也不断地丰富。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半壁江山。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下面是我教学的两个片断:

片断一:树立学生想象的信心

伴随着上课的铃声,平时不戴眼镜的我今天戴上的一个夸张的黑框大眼镜,盯着捧在手里的对折成书本状的一张白纸,边做出各种不同的夸张表情边走进教室。

几个学生惊叫:快看,老师今天很奇怪!

教师:谁?谁是你们的老师?我可是多拉星球来的幻幻想,没空理你们。

学生大笑起来,我又接着看起手中的“大书”,一会儿捂着肚子笑,一会儿伤心得擦眼泪。

学生齐声呐喊:幻幻想,你在看什么?我们也想看,借给我们吧!

教师:那好吧,如果你们能猜得出我看的是内容的书,我就借给你们。

学生1:我想应该是你们星球跟别的星球的星际大战赢了吧!所以你才笑得那么开心。

学生2:你那么伤心,一定是看一个故事,故事有个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可怜的孩子吧!

学生3:不,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寻找宝藏的故事,要历经重重迷宫,一会儿迷路了,一会找到出口了,因此才会一会儿惊喜,一会儿难过的。

学生开始你争我抢着说自己的想法了。

教师:现在我们要揭开谜底了,大家倒计时三秒,三、二、一。

教师把一张空白的纸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来。学生惊讶地叫了起来。

教师:看来你们地球人的想象力还真丰富啊,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师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学生的想象能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片断二:激活学生的想象潜能

出示一个有各类形状图案袋子,里面装着“礼物”。

教师:我从多拉星球来,带来了好多礼物。不过,这些礼物只能是给聪明的孩子,否则送给你了,你也不会用。谁有信心来挑礼物。挑礼物时,要闭上眼,小心地把手伸进袋口,把摸到的礼物拿出来,再睁开眼。

学生4摸到了一把钥匙

学生4:这是一把钥匙。

教师:小看我们星球的礼物了吧!这可是无所不能的钥匙,快想想这钥匙有什么奇特的功能吧!谁说得好,礼物就归谁了。

学生5:我想这钥匙应该能开所有的门,是把万能钥匙。

学生1:我想它会像哈里波特的那把扫帚一样,能载着我们穿越时空,比如去月球,或是带着幻幻想回多拉星球。

学生6:或许它还能根据我们的心情播放音乐和电影,能当笔用。

学生7:我想把它带在身上,它还能识别我们是否生病,里面的芯片会及时发射光波为我们治病。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我把钥匙奖给一位学生。接着让其他学生再摸礼物(有瓶盖、空盒子、笔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们对每样东西的功能特性都赋予了无穷的想象,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利用还原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教学“适应自然”,让小学生头、心、手得到和谐发展。语文课堂成了开心课堂,教与学达成和谐的气氛。学生在语文课堂里活动起来,发挥其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语文课堂因此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叶存铃编著.《小学语文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0(b)-0165-01

传统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数量和程度,对学生的情感成长采取漠视态度。其实情感教育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语文教育,更应发挥出学科优势,利用课文中丰富的字词、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来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树立起正确的情感导向,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1、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尺。人类的喜怒、爱憎都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影响学生的情绪感受,使学生产生理想的情感体验,提升情感品质。新课改尤其注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因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必须把握好情感教育的方向,教师要利用起语文的学科特点,对学生们表现出的情感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成情感教育目标。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2.1 深度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众多,情感丰富,不同的文章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包括欢乐、感激、思念、愤怒、悲伤等多种情绪。语文教师要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深度挖掘,并努力将情感与知识融为一体。例如,六年级上册的《我好爱你啊,中国》这篇诗歌,通过描绘祖国大地的秀丽景色和人文风情,来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热情之情,情感十分真挚。教师应通过对诗歌的讲解将这种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收获高品质的情感教育。

2.2 为学生创设情感教育情境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接受教育时往往出离教师营造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来为学生创设情感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兴趣点始终保持在教学内容上,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象,学生看到美丽的图像会不禁心驰神往,产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之情,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之下,教师可以适时开展课文教学,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句与看到的美景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情境感受力,达到情感教育的要求。

2.3 通过文章诵读进行情感体验

进行文章诵读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情感也会随着文章的推进而不断发生改变,当诵读结束之后,精神世界也会随之升华。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诵读时间,并给予学生诵读方法的指导。以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这篇文章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与热爱之情,如“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我就情不自禁的衷心祝愿:老师,您好!”这些句子中作者的感情传达最热烈,让学生们在诵读时结合自己对教师的情感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努力贴近文章渲染的情绪,使情感体验得以提升。

2.4 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

作为情感教育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十分重要。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还应具有高尚的情操、博爱的情怀,并且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情感态度传递给学生,使情感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那么这种爱意就会从教师的话语、目光、表情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爱,在学习中会更加积极,情绪更加昂扬,并且会以诚挚的情感回报教师。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用乐观的心态来感染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可以在更加自主、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情感教育的目标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以实现。

第6篇

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

有效进行拓展阅读的前提是让学生感兴趣。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就尤为重要,拓展阅读材料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尽可能地选择与课内文章主题相近的、能让学生读懂的文章,教师要适时给予阅读指导。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是“快乐的夏天”,本单元有五篇关于夏天的文章:《古诗两首》《荷叶圆圆》《夏夜多美》《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在学完这几篇文章后,笔者帮孩子们选择了同一主题的四篇文章:《荷塘晚会》《夏天的雨》《夏天在哪里》《夏夜多美》。这几篇文章与课内阅读文章相比,内容相近,写法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孩子们可以对比读,从文本内部的阅读拓展到文本外部,学生的学习从较被动转化为较主动,认知从较单一、浅显提升为较系统、深刻 ,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与课内、课外它们的同类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地准确把握住它们的本质特征,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由点到线、由浅入深地构建知识、方法体系,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将薄书读厚的效果,真正体现“用教材教”“用课文学语文”。

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

拓展阅读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合理利用时间。

课前阅读,了解、感知课文 课前让孩子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者写作背景等,能让孩子们对所学的课文有初步的认识,甚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让学生提前了解作者季羡林在德国生活过11年的经历,能让学生们更好、更准确地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

课中阅读,以文代文 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与教材的局限,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在教学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选取为汶川地震而作的《生死不离》,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选用故事或话语作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

课后阅读,课内带到课外 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学完课本内容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在学完文本后,可以开展主题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文本有关的课外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走遍千山万水”,学习完本单元《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几篇课文后,可以选择《漓江游》《巫峡赏雾》《三峡之秋》《黄果树瀑布》《烟台的海》等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再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带着学生走近鲁迅;学习《猫》时,带着学生走近老舍先生;学习《慈母情深》时,带学生走近梁晓声……

让课外阅读根植于课本,既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开拓与创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阅读心得交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拓展阅读的能力。

例如,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作为主导者踊跃参加,可以将所读内容进行生动复述、演讲,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内容改编成话剧或小品进行表演,教师则从旁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拓展其阅读能力,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其拓展阅读的热情,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薇.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第7篇

【关键字】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要使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是开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调查对象及方法。为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本人自编调查问卷共10项,采用封闭形式,对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三、四、五、六年级的8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34份,回收调查问卷811份,其中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2.6%。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和比较喜欢课外阅读,不喜欢课外阅读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7.2%,五、六年级所占比例为0.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动机。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选择童话寓言类故事书和作文等辅导书籍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动机集中于“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上。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阅读动机积极。(如表1)

表1 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及动机情况表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调查表明,课余时间小学生用于看电视或者玩耍的时间明显多于看课外书的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天花2小时以上时间看课外书的比率很小。(如表2)

表2 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

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96%的小学生希望或者非常希望阅读课外书时有人指导,有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大部分小学生有做笔记或经常做笔记的习惯,但是三、四年级有11.5%的学生,五、六年级有10.6%的学生从不做笔记,这22.1%的同学值得我们重视。(如表3)

表3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情况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知与行动反差明显。虽然学生对课外书的喜爱程度较高,但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其主要原因有:课外阅读氛围不浓。一天24个小时当中,小学生只有7个小时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余的17个小时都在家里度过。处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回家后没有同伴的影响和交流,父母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读书,自然没有读书的氛围,导致小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2.内容的选择急功近利。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选择作文类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教辅书籍进行课外阅读,而对于那些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经典名著却很少问津。究其原因,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小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无暇关注或很少关注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考试机制、评价机制也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三、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建议

第8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教材;课堂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阅读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能力。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古往今来,广大有识之士已达成共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这样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阶段目标中,又对每一学段的阅读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还推荐了60篇(段)古诗文背诵篇目及课外阅读建议篇目。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在现阶段摆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度。所以,让阅读教学突破固定的时空,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道保障。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对课外阅读作了一点思考和尝试:

1、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有专家指出,人类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的语言的“例子”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待成年累月数量无限的加大后,才“喷涌而出”。也就是说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仅凭一本语文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需求的,扩大篇章阅读量是学好语文之必须。

第一,广泛性。学生们大都偏好阅读故事性强的故事书,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有计划有目的的介绍和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地理、科幻等方面的读物,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促使学生从中获得品格发展的健康与完善。

第二、层次性。一、二年级开始,在认真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延伸扩展,我给孩子们推荐浅显有趣的儿童注音读物,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中国古今神话故事》等。

四年级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推荐青少年版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汤姆索亚历险记》《老人与海》等升入五、六年级以后,部分学生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了:例如《西游记》《水浒》《聊斋》《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悲喜剧集》,美国女作家罗琳的科幻小说《哈利波特》及九岁小作家边金阳的《时光魔琴》都争相传阅、一睹为快。

等上了七年级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了,并且,此时的老师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多看世界著名文学大师的作品了,从而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和丰富学生们的知识。

第三,相关性。课内阅读是学生的主战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扩展与补充。为此,我还经常结合语文课的学习,把阅读的视角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给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将相和》《赤壁之战》的学习,推荐《三国演义》等。一方面深刻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使学生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所在。

在这些文化精品的滋养下,孩子们提升的不仅仅是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及学业成绩。当孩子们打开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拜访叱咤风云的为人、进入奇异瑰丽的想象世界就如同和古今中外的大师们交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语言、气质、情操……

2、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课堂已经不是学习语文唯一的渠道,因此,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开设阅读课。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阅读、交流阅读感受、得到必要的指导,我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条件,尽可能的减少家庭作业量的,在学校尚未开设阅读课之前,我把每周的一节语文课改为阅读课,或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或召开读书交流会、或举行新书推荐会或学生静静的阅读……即使在在毕业复习最紧张的时候,仍然坚持在“早读”或“自习”时,进行课外阅读。

第9篇

一、 聚焦课堂,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老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制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以龙头课题小学生自主能力的研究引领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各备课组根据校语文学科工作计划,结合组内实际开展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喜人景象。尤其是这些优化了的研讨课,得益的不单是学生,老师们也快速成长起来了。

本学期开学伊始,我校即有条不紊地开展教育教学巡礼活动,分为学生篇和教师篇。

学生篇整合全国第十一届推普周先后推出黑板报、诗朗诵、硬笔字比赛、成语改错、儿童剧等多项比赛,其中以学生自编自演的儿童剧为重点,旨在真正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等综合能力。最后在展演时,由陈华主要负责编导的儿童剧《原来是这样》以巧妙的构思,优美的台词、形象的表演赢得满堂彩,将汇报演出推向。

教师篇则先后推出说课比赛、出卷比赛、教科研论文比赛、区级推荐课展示等活动。首先在9月底,由毛悦勤老师执教三年级语文《翠鸟》,新区教发院李忠老师作点评,重点指导如何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为老师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陈丽、顾燕萍两位教师担纲执教区及展示课。老师们的教学过程设计巧妙,循循善诱,语言优美,课堂的掌控能力强,较好地展示了我校师生的教学风采,获得了听课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本校其他语文老师也通过此次活动,获益匪浅。

教研组的常规工作也常抓不懈,执教五(3)班的张海滨老师今年11月为全校语文教师上了一堂研讨课——《古文二则》,张老师在课上较好地实践了二期课改的理念,将语言训练和体验感悟有机融合,得到了听课老师一致好评。

老师们在备课组内的校本研修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交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体会,积极探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探讨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二、 专家引领,影响深远

校领导高度重视外聘专家,他们亲临教学第一线,指导老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的确是非常明智之举。汲取成功者的经验远比自己闭门造车快捷,收获也大得多。

在教育教学巡礼活动中,新区教研员章健文老师数次来校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说课,怎样的说课才算是上乘之作;指导教师撰写教案,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展示活动当天,三位新区教研员全部到齐,其中汪立民老师、张萍老师分别作了重要点评,充分肯定了执教老师的成绩,同时也中肯的提出商榷的意见,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学校语文教学水平提供建议。毛悦勤等数位老师执教上海市实验教材,她们在市实验东校孟翠蓉老师的带教下,在实验教材备课组内经常切磋中,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把一个个实验班教得风生云起,提升了学校的品牌。

三、 常规管理,紧抓不懈

本学期学校继续加大常规管理的力度,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纪录袋系列活动,以教研活动、备课、上课、评课与布置辅导作业等几个环节为抓手,结合改进计划的实施与记载,注重各项教学常规,关注教学全过程。每一次检查均是一次促进,分管领导及时将检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反馈给相关老师,促使其及时修正教学轨迹。同时,每月进行一次教学质量监控,将暴露出来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本年度的期中六校联考中,我校二至五年级参与质量监控,其中五年级获六校第一,四年级相对更弱些,这也有客观原因。因为此年级六个班级仅有三个教师执教,她们为校分忧,难能可贵,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成绩不理想。我们教导处已着手调整人员,加强此年级语文教师力量,相信这情况一定能较快改变。除教导处领导下班级听推门课以外,学校要求老师们重视互听课,每一次听课就是一次检阅。在听课中,的确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之处,那就是一定要加强对文本研读的力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老师们在上好课的同时,人人动笔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或教学案例等,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学校通过挑选评比后,将优秀者汇编成册供同仁共享。

四、 开展各类竞赛,夯实文化底蕴

学校于今年9月举行一至五年级学生古诗团体朗诵竞赛;推普黑板报、学习园地比赛;二至五年级硬笔字比赛;三至五年级成语改错比赛。在学生自创自编自演儿童剧方面,一年级学生与五年级学生组成联合中队进行竞赛,孩子们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赋予每一个人以思想,给予每一种动物以灵性,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美好的心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表演兴趣,有效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了老师们研究的重点。在对这些好苗子加强辅导,促使其健康成长的同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大部分普通学生身上。另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区小学生当堂或征文竞赛,除荣获各级等第奖以外,不少学生的优秀作文还被刊登在上海市《中文自修》和《作文大王》等刊物上。

第10篇

关键词:趣味教学;创新思维;新鲜感;互动

一、基于趣味教学法的小学语文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创新趣味的导入

7到14岁的小学生身心结构尚处于发育初期,心性不定,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语言、思维、注意力很好的控制,好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从上课开始教师走上讲台的那一刻,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都会开始集中在老师的身上,所以在上课开始的5-10分钟,应该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开始的这几分钟,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或者手工做一些课堂小道具,把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强烈激发出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开发他们的动脑创新思维,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趣味问题的设立

为了学生更加深入感知课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趣味性问题,更好的引导学生去阅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对于人教版四年级课文《好汉查理》一文,老师可以设置提出“查理看起来是个调皮、爱捣乱的孩子,为什么查理在杰西心中却是个好汉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去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中心。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紧扣文章的同时也要达到有趣味能让学生充满好奇的目的。

(三)趣味游戏的设计

小学课文大多生动有趣、篇幅短小,还有许多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掺杂在其中。这些生动有趣的课文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寓言故事课文教学中,可以提出让学生分角色去扮故事中人物,让学生可发性思维去思考,“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么做、从角色中得到了那些启发”等等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些小游戏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焕发活力。

二、基于趣味教学法的小学语文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运用趣味教学法时要实施好创新趣味的导入、趣味问题的设立、趣味游戏的设计策略,能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并且能发挥出趣味教学的最大作用。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策略只是起到了大方向的指向作用,在课堂上具体应该如何实施还应该有具体的应对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趣味融入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要两抓手,一是通过实施策略外部激发,二是应用具体方法内部挖掘。这样双管齐下,通过趣味教学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保障趣味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且根据策略提出相应的具体方法:

(一)引导学生主导课堂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时要真正把学生当做有着内在规律却又独具个性特征的完整生命个体。根据儿童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被别人肯定、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等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把启发式教学法与趣味教学法结合并用,抛出一些简单有趣、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或者与团队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探求真知的趣味感,从而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享受求知的快乐。教师要注意,设计的活动、问题的都不能超出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也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到“动一动脑就能收获胜利的果实”的乐趣。以三年级下册教材《画杨桃》教学为例:教师课前准备一个杨桃,上课开时教师拿出杨桃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又来了位新同学,它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杨桃”(创新趣味的导入策略)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它有关,同学们看见课文题目想知道什么吗?”学生1:“我想知道杨桃谁画的?”学生2:“我想知道画杨桃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学生3:“我想知道作者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教师:“我们一起齐读课文,现在你们都是小侦探,看看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从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各种猜想,使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自主找出问题答案。这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老师与学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自由式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融入游戏互动环节。一方面可以利用设立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搬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很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开展应用趣味教学法教学。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乌鸦喝水》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五分钟课文,然后,老师把学生分组,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共同谈论课文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创建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兴趣活动方法实现趣味教学,有效的运用创建兴趣活动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对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学习兴趣起到重要作用[5]。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运用不当会使大多数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尤其是对于刚刚入学的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一旦开始了积极大胆的说,就很难保证课堂纪律不出现混乱。这样一来,教师对于控制课堂纪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不但影像了教学进度,而且还不能保障教学质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特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建议教师在运用趣味教学法的时候,要对学生提出几点纪律要求,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适当地对纪律进行有效控制。其次,建议教师把纪律这一条纳入考核评比结果的范围之内,把课堂与一定的奖罚机制结合起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培养学生能及时集中注意力听课,控制自己课堂上言行举止规范的良好习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创建兴趣活动运用方法,结合策略以《七颗钻石》为例设计活动:活动形式:小组合作探讨(每组五人)活动目的: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爱的力量。活动过程: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先需要做一个课堂纪律行为示范,然后向学生明确活动要求与活动时间,每一个人的责任要求,确保学生明确此次活动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走入到小组中,提问或者指导与学生活动,并且随时观测学生的活动进度,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参与活动中。活动后,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教师根据小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与奖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11篇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维生素C的故事》前,我看到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中有这样的一个建议:谈一谈维生素C对人体还有哪些作用,哪些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C,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当时备课到这一环节时,我想这是一道拓展题,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探索能力。所以,我当时就想备在教学环节之中,但是后来又一想,我明天要上的课是公开课,学生又都是农村的学生,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维生素C,教参上的这个建议大概是给城市里的学生探究用的,农村的学生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少,他们天天吃得最多的就是蔬菜,但是学生不会想到哪种蔬菜含维生素C多。所以,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没有把这一环节备进来。

第二天教学时,在完成课堂上的所有教学任务后,离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学生没有事情做了,公开课又不能这样冷场,看到学生们还沉浸在前面精彩的学习情境中,我突然想到了那个问题,我心里想,反正课程已经完成了,我就试一下吧,说不定学生能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于是,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没想到,学生的汇报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生1:我爸爸是医生,我听他说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可以防治坏血病。

生2: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与蔬菜中。水果中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最多,柠檬、橘子和橙子里的含量也很高。蔬菜中以辣椒中的维生素C储量最丰富,番茄、甘蓝、萝卜中的含量也很多。

说句实话,辣椒中含维生素C是不是最多我不知道,但是既然学生说出来了,那可能是他已经查过了,我正为自己的知识还不如学生多而惭愧的时候,又有学生站起来了。

生3:其实野生植物中刺梨的维生素C的含量最丰富,因为我查过,这种植物有一个美称叫“维生素C王”。

……

我真的没想到学生了解的知识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还多,看来我得对现在的农村学生另眼相看了。我真的非常庆幸我开展了这个探究交流活动,从而了解了学生的知识面。农村的学生对社会与世界的了解并不比城里的学生少,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的了解可能比城市里的学生要多得多。因为后来我就问了一位学生:你是如何知道刺梨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丰富的?他说,他在野外见到这种植物的时候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植物,是父亲告诉他这些知识的。对刺梨是什么植物,城里的学生也许根本不知道。由此可见,随着农村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农村的学生家长也舍得给孩子投资了。许多学生家中都有了网络,课外书很多,而这些就是学生丰富自己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我深深地为自己险些错过一次让学生交流的机会而后悔,为自己险些错过一次提高学生能力的机会而后悔。在以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定要给农村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还他们精彩的语文课堂。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我们就要相信学生。以前,我总以为自己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在设计课程时,虽然也给了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交流,但是这些问题是在我一厢情愿的感觉中设计的,总担心问题过于深奥,学生交流不出什么结果。通过这次教学,我知道我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可以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而不能以任何借口来扼杀学生交流探索的欲望,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实践能力的展示;不能以这些孩子是农村的就把一些很好的交流内容给否定了,应大胆地让学生尝试交流,如果学生无法交流,就让他们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搜集信息,课后继续交流。我想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交流起来才不会卡壳。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就放弃交流的机会。如上面的案例中,如果我们在交流之前了解到学生对维生素C的知识储备已经非常丰富了,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了;如果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不是太多,那么,在教学这一节课之前,我们可以安排这样的活动:“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维生素C的故事》,至于什么是维生素C,它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先自己上网或到图书室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看谁了解的知识最多。”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提高了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效果一定会十分好。

所以,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探索知识。把交流的探索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探索的机会,那么,他们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惊喜,给我们创造精彩的语文课堂。

第12篇

关键词:汉语文学习困生;问题表现;形成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0-0129-03

随着双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跟不上各学科的教学要求,感到学习困难而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为今后我区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的特征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汉语文学习中的师生语言互动、教学交往存在严重的困难。本课题组成员跟学生一起听课、与学生进行双语交流过程当中发现,小学低年级双语班大部分学生汉语听说能力差,当教师课堂提问时,部分学生听不懂,需要班里个别汉语较好的学生进行翻译;部分学生能够听懂或者是部分地听懂老师的提问,但回答问题时表现出发音不准或者是汉语表达断断续续、不连贯;有时回答不上来,就以母语回答老师的提问;部分学生甚至不会说一句汉语,也听不懂课堂基本用语和指令,课堂汉语文学习中的师生语言互动、教学交往存在严重的困难。

2.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文学习中的音调困难较突出。小学低段学生汉语文口头语学习很困难,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受到的母语干扰较多地表现在语音方面:四声不准,f、c、r、zh、ch、 sh发音错误。汉语语音学习中读音困难,主要体现在声母 f与P不分, c与s不分,zh与j不分,ch与q不分,sh与x不分,韵母中ou与u不分,以及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等。如、从cóng读成sóng;错cuò读成suò;上shàng读成xiàng;楼lóu,读成lú。因为维吾尔语是一种无声调的语言,所以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掌握不准四个声调的现象。如,育yù,读成yǔ。

3.从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生量词、介词、同义(近义)词、语法使用、字词区分、字、词、及课文理解等方面的困难较为突出。

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习困难除了声母、韵母区分困难外,还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第一,汉语量词、介词使用困难。学生往往用错量词或介词。如:一位贼、一双帽子、一片电影、一根领带;我们对雷锋同志学习等等。第二,同义(近义)词使用困难。到了高年级,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出现的同义(近义)词也随之增加,这时学生会出现同义(近义)词使用混乱现象。例如:青年人的良心受到了责骂。(“责骂”应为“责备”)你自己弄丢了斧头,不看你自己,看别人干什么?(“看”应为“怪”)等等。第三,形体相似的字、词区分困难。如:洒酒、句旬、折拆、瞧雎、休体、未末、己已已、戊戌戊、赢赢赢、冶治等等。第四,学生很难理解有关汉语文化的字、词、句及课文。如学生对“长城、泰山、天云、中秋”的文化含义不知道,对“无欲而刚、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的词语不懂含义;少数民族学生不过春节、中秋节、泼水节等,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因而学生在学习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课文时,对内容不理解,也难以理解。中高年级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了较好的汉语听说和课文朗读能力,但对词语和课文内容不理解。如:对“亭台、观、中餐、肿瘤”不解其意,还有六年级学生不知“山峦”为何意。第五,缺乏汉字结构的理论认识,对词语含义理解不透。如:把“暖”的“日”字旁写成“目”字旁,显然没有明白“温暖”与太阳(日)有关这一含义。第六,学生课文朗读困难较突出,学生课文朗读过程中经常出现朗读课文不流利、语句不连贯、文中个别词语不认识,以及部分词语发音有误等现象。

4.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困难最为突出。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作文学习最为困难。特别是通过叙述要说明的一个道理的的作文,例如“最成功的一件事”,“最尊重的人”等,需要发挥想象的描述性文章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十分容易。

二、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学前教育缺失,学生学好汉语文的自信心不足。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学前,接触和使用的都是民族语,因此,入学后直接学习汉语文产生了严重的学习障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小学绝大部分双语班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双语教育,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培养,加上入学后缺乏帮扶,学生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说话关”、“阅读关”、“写作关”,逐渐导致汉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并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使用的《语文》教材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比较吃力。供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通用的人教版的《语文》教材,这些教材不仅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不适应,而且在文化背景上也与少数民族地区有较大的差异,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困扰。比如:学生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及神话故事等的掌握与理解比较吃力,他们只是表面上理解或死记硬背。目前,相当一部分一年级学生是在既听不懂也不会说汉语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2011年9月份开始,虽然有些学校对人教版的《语文》教材进行了整合和删减,但是还是存在着前后内容不衔接、教材内容与练习册的内容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教材问题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3.双语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较低。

(1)教师具有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小学汉语文的学历较高,80%以上的教师已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但是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民汉兼通”的教师较少,教师的汉语语文专业知识极为匮乏,基本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

(2)教师语文文化素养较低。虽然有的教师汉语发音标准,能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等,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自己接受的是母语文化教育,所以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相关文化知识和内容不了解。

(3)教师驾驭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能力欠缺。

(4)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情进行教学。部分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较低,教师却不能根据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教学,如:对学生进行汉语的简单听说训练等。

(5)部分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少数民族教师约占70%以上,绝大多数教师自己既没有汉语文学习的经历,也不熟悉《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但主动深入学习和钻研教材的教师为数却不多;大部分教师在备课中多为抄写教案,对教案也不进行符合学情的再加工等。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造成这些学生汉语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

4.民族语言差异。维吾尔语和汉语的相异性比较大,虽然有某些相同之处,即都有字母组合的拼音,但是二者的性质迥然,维吾尔语属表音文字,而汉语属表意文字,维吾尔语的语序是主语在前,宾语在动词前,定语在中心词前,而汉语的语序是主语在前,定语在中心词前,状语位置较灵活,补语在谓语动词后面,宾语直接在谓语动词后面。因此,语言文字性质和组合规律的不同,也就造成了维、汉民族人们思维习惯,对社会客观事物的认识,对客观事物作出的反应都是大不相同的。为此,维吾尔族小学生学习母语以外的第二种语言,尤其是第二种语言的文化知识,更是有一定难度。如果幼儿时期一直在汉语幼儿园,其较容易培养第二语言的输出能力,并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知识;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上过汉语幼儿园而是上的维吾尔语幼儿园,其第二语言的文化知识学习是很困难的。所以,汉语文学困生有的上过维吾尔语幼儿园,有的没有上过幼儿园,这是造成这些学生汉语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5.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双语教学教材和设备。学校供双语教学使用的各种教材和设备一般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教学挂图、字词卡片、录音带、录像带、激光视盘、幻灯片、电视机、多媒体设备等。但是,有些小学双语班所使用的汉语文教学教材只有汉语文教科书、教学参考用书、教学挂图和字词卡片,而其他可视性和有声教材却比较缺乏。在绝大部分教室里没有幻灯片,电视机、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甚至有的学校还处于“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的教学状态,影响着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6.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适当的学习辅助。通过调查了解,汉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家长大多学历比较低,基本上不懂汉语。这些家长根本就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学习。部分汉语文学困生家长的“读书无用论”思想较严重,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部分汉语文学困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一般只靠社区发放的低保金来维持生活,这些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大多数父母由于工作忙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辅导孩子的学习,这也是导致孩子汉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问题的建议

1.教育部门重视落实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坚固的打好学生的汉语基础。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为了顺利推进新疆的双语教学改革,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抓好机遇重视落实国家新出台的这些学前教育政策,保证每一个幼儿享受学前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学前教育双语教学中,应当重视对维吾尔族学生的语音教学。双语教学自小抓起,自语音教学抓起,这是很重要的。

2.优化汉语文教材教法,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

(1)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改善部分小学的“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的教学现状,尽可能利用一切资源,开展视听教材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相关部门应该配备《汉语口语》教材的相应的图片、录音和录像材料。

(2)汉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加强其中蕴含的汉文化背景知识。

(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教材、实物、声像进行直观情景教学。

(4)教育部门应从学生的语言背景、社会环境、地区特点等多种因素出发积极开发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班特殊需求的多种地方和校本课程。

3.要重视提高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1)各级各类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高水平的具备良好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来充实小学汉语文教师队伍。

(2)各级政府要重视汉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一方面学校可采用民、汉语文教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汉语演讲、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汉语强化、微格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多种校本培训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汉语文授课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汉语文教师参加区内外的学习、培训、交流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汉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开好汉语文课程打好基础。

(3)各级政府在重视加强对现有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从源头上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要从现在起就制定本区高、中等师范院校各学科“双语”教师的招生计划,逐年增加招生计划,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

(4)为了提高汉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应该多开办有关汉语文教学的理论研讨会。

(5)建立合理的汉语文教师激励制度。汉语文课是一门语言文字和文化教学相统一的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必须要付出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更多的艰辛,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学习教材内容,克服困难点,学生必须做大量练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所以,要从职称评定,课时量的分派等方面优先考虑、照顾汉语文教师,尤其是那些工龄短,但是教学成绩比较突出的汉语文教师;建立汉语文教师超工作量补贴制度,或适当的减少工作量以保护教师勤奋工作的积极性。

4.优化语言要素教与学。

(1)针对小学维吾尔族汉语文困难的特点,应该对双语班学生进行语音训练,纠音、正调。为了防止和校正汉语文教师和学生发音不准的现象,双语学校可以采用汉语文教材配录音磁带的补救方法来提高师生的正确发音能力。

(2)在词汇教学中始终贯穿汉字结构分析,认真讲解词义,使学生把词语的音和义有效结合起来。文字是汉语的结构单位,而且汉语言文字是一种形义结合严密的文字。所以词汇教学必须以分析汉字为基础,尤其在教合体字时要进行部件分析,即偏旁部首的组合规律。

(3)语法教学中应该加强汉语文的语法对比分析。维吾尔语在语法方面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主语在前,宾语在动词前,定语在中心词前,这与现代汉语的语法逻辑不一致。所以有意识地加强汉语语法教学中的结构分析,运用母语辅助对比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汉语的语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