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时间:2023-07-28 17:32:39

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案例教学(Case-study Method)起源于范例教学模式,属于乔伊斯和韦尔(Joyce &Well)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概念。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描述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和心智,从而完善所学知识结构,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倡导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1. 利用真实案例情境,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接受式的理论讲解模式,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抑制。案例教学法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论文,课堂互动应该是多维度的,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设计和组织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反思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案例材料可以是文字或音像,甚至是真人示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合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真实、具体的案例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些生动的案例材料,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2. 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模式,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它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免费论文。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Bruner)的知识构造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学生分析范例”和“学生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法》是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增强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能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评价和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并能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科学地进行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英语教学法》课程应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对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理解,致力于提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素养。

1. 在教法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化

《英语教学法》课程本身依托于实践研究成果,如果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单纯拘泥于教法理论的讲授,即便教师把教法理论讲授得很深入、全面,活生生的教法也容易变成干巴巴的教条。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固定的教材,其基本理论框架大体相同,理论性过强,有效的教学法太少,操作性低。案例教学模式注重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反思教育论文,促使他们将自己的专业意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实现教学理念的自主构建。应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过程中,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掌握教法理论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体现《英语教学法》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学科特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法》实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教师的教学目标。

2.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反思及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不断发展的介于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既强调理论又重视实践,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进而达成实践经验的形式化、理论化。然而,《英语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教学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机械地灌输教法理论,缺乏情景设置与活动安排,学生没有积极性,被动地参与回答,师生间的互动单一,学生对教法理论的理解浮于表面。Wallace主张通过“反思模式”中的语言发展、知识学习、实践、反思等阶段实现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从根本上突出了知识学习和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中,对教学具体情境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展反思能力,进?促进感性经验向理性知识转变。学生完成对案例的理论分析之后,需要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该理论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综合加工各种信息,在大脑中构建教学理论框架,形成创新型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所以,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停留在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而是ü探索、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Α?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案例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案例背后的教学理论、原则,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切实地提高教学能力。在《英语教学法》课上,教师呈现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来学习新的概念。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1. 课前精选案例,设计教学过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所需要的案例,而且要确保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很典型,有代表性,反映一定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情境,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法教师还需要搜集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教育论文,设计适合讨论的问题及相应的拓展练习。另外,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选取能够反映当下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优秀教学案例,便于学生感受实际教学情境,了解教学的前沿动态。例如,在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之前,教师课前可准备一堂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示范课及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讨论的问题及探究问题的方法等。

2. 课堂呈现案例,提供探究方法

在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案例的背景信息,然后让学生阅读或是观看案例材料。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或示范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的某种体会和感悟进行思考、分析、争辩和决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甄别各种信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层层推进,挖掘出现象背后的理论原则免费论文。由于选取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蕴含许多问题,教师必须指定某一具体问题,要求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形作有针对性的分析,探寻特定案例背后所隐含的各种背景因素。所以,教学法教师要具备分析案例的能力,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理论呈现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和案例情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指导学生将获得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案例,探究教法理论

案例教学本质是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个体如何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巩固理论知识。小组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组织和引导小组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执教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实际的教学处境,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案例讨论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用观察、倾听、交流、决定以多种方式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在小组报告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点评各组案例讨论的成果,总结案例蕴含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申教法理论的要点与适用性,并安排课后教学实践任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类似的教学情境下教育论文,运用何种教法理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等。

4. 小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指导教学实践,又能在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了能够深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首先根据案例设计教学计划,然后合作演练,最后对自身、对同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指导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创新运用所学教法理论,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在案例演练过程中的表现作出适当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与实践,能够内化所学教法知识,形成教学理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独立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带动英语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当然,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定因素,这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对案例教学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于连江,张作功,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 2001(6).

[3]刑志,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貉ПJ].2007(4).

[4]雷彩,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6

第2篇

关键词 案例 教学 高校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1案例教学的定义

案例是为了一定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

一般说来,案例具有几下几大特点:

(1)真实性。案例取材于实际,不是凭借个人想象而杜撰。

(2)完整性。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始到终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典型性。案例是由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编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本质。

(4)启发性。教学中所选的案例是为一定教学目地服务的。因此,每个案例都应能够引入深思,启发思路,进而深化理解教学内容。

2案例教学的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加深学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特定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的方法

案例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把握并讲清教材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从现实实际中选编案例加以分析。要搞好案例教学,应在选编案例、组织教学两个基本环节上多下功夫。

3.1精选案例

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材料,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就,教师要重视案例选编,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关注新闻媒体,精心选编。

3.1.1案例要精

首先要有针对性,选编案例要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进行选编,通过案例教学,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其次要有典型性,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性、能体现同类事物共同特性的案例,用一般原理分析特殊案例,再由特殊案例去认识一般事物。

3.1.2案例要实

一方面要符合客观实际,从学员的实际出发,使学员觉得事件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表述要准确,选编的案例尤其是自编的案例,在体现教学目的、要求的基础上反复推敲,使案例表述事实清楚,数据确切,不能带有主观臆造的痕迹,否则学员将不以为然,或以假对假,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3.1.3案例要新

教学案例要不断更新,舍弃情节过时的案例,对已采用过有价值的案例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要针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当选编案例,课堂上通过探讨,使学员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培养学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4案例要深

选编的案例要有一定深度。如案例内容肤浅,套用课本基本原理就可得出结论的案例,学员会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反之,选编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律、涉及深层次问题的案例,则能形成见解纷成、观点不一的课堂氛围,促使学员深入探讨、理解问题的实质,从而在较高层次上分析和解决问题。

3.2灵活组织教学

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基本原理有选择地、灵活地组织案例教学,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3.2.1有选择地进行案例教学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体系结构,教师要站得高,把握学科体系和学科所涵盖的知识点,对于学员易于理解的知识通过学员自学或通过课题一般讲授进行,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原理或热点问题,用选编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研讨,使学员真正理解掌握学科知识。

3.2.2教学方式多样化

组织案例教学,可采用两种方式:(1)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讲述教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剖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2)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一是分组讨论式,即在学过教材基本知识后,学员分组进行研讨,教师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引导,防止流于形式或脱离主题。二是学员自学式,即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案例的分析让学员课后独立完成,课堂上由学员做典型发言,鼓励学员发表不同的看法,开展辩论,通过辩论明晰事理,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3.2.3精典点评

对案例研讨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讲解评析,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教师对此要十分重视。既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又要根据课堂上学员的不同观点,灵活反应,归纳不同情况,剖析点评。正确的加以肯定,错误的进行纠正,不准确之处肯定价值并点拨见解,让学员在教师的点评中有所收益。

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它的连贯性不强,不适用于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某些学科或课程的教学。在一些重要概念讲授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教学是发展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要求

一、案例式教学的选题要求

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案例式教学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过程,贯穿着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符合人们的认识发展规律。主要采取教员引导与学员自主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组织学员查找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讨论发言、提出意见等,让学员“身临其境”,变学员“被动式受教”为“主动式参与”,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阅读、感受案例,以一个决策者的身份对案例分析、判断,做出决定。同时学员在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同时也可充分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充实完善理论知识。正是由于案例式教学的这种主体性强的特点,案例式教学往往更适合于指挥类、战役类、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至关重要。案例教学具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性强调在仿真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通常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而且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选题时也应慎重,要根据适用的教学对象,把握好案例的层次。案例的情景应是学员以后任职经常可能遇到的情景,案例中蕴涵的问题和面临的决策,是胜任工作不可回避的经验。

因此案例式教学在选题时应精心选择、合理编组。所编写的案例应该能够引导学员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论证采取措施的可能性,最后经过分析对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通过案例为学员提供的模拟情景,充分调动学员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和论证性的研究工作,提高思维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案例式教学的教学对象要求

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能力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员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他们可以动脑动口,质疑探索,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学员自觉听取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集思广益。

案例式教学的这种互动性对于教学对象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动即需要教学对象具备互动的基础,互动的条件。这种互动的条件就要求学员在教学过程前熟悉案例的相关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知识准备工作。学员的知识准备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准备的过程可长可短,准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案例式教学内容的可互动深度。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对学员的知识储备要求通常会比较高,尤其适合于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学员。这些往往不满足于空洞的理论说教,不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性掌握,而是希望通过在院校的系统学习,求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升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恰恰可以较好地满足这部分学员的需要,适合于干部进修、中高级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等班次的教学。

三、案例式教学的案例设计要求

案例教学法,是在对案例所述矛盾的剖析中培养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选择案例的方法。一是知识点选例法。即所选案例包含理论学习的若干知识点,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起到对理论的深化理解作用。二是矛盾点选例法。即针对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的矛盾选择案例,以揭示理论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障碍。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掌握运用理论的基本方法,提高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及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点选例法。即选取那些反映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和新思路的案例。

当前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必须针对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方向选择正确的案例可以使学员在亲身体验各种各样活生生的真实案例中,产生感性认识。培养直接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向选择不正确的案例不但不能明确表述所要说明的知识点,还有可能使学员产生误解,使此次的教学失败。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和明确的指向性。二是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不能见案知意。三是案例的难度要适当。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难易适当,既不要太难,使分析问题无从入手;也不要过于容易,使学员无需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不能引发学员进行不同认知的争论,使学员学习热情受挫。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可以使学员就此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使学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案例式教学对教员的素质要求

案例教学不仅为培养学员的全面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教员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工作责任心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比如,案例的编写如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确定选题;如何体现案例教学的本质属性,找出激发学员创新思维的矛盾碰撞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点;如何围绕问题调动所学知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等。还比如,案例教学中,教员如何组织和引导学员进入情况,成为案例教学的主持人、归纳总结的发言人、群体互动的引路人;教员如何发挥思想碰撞“催化剂”和背景材料“信息库”的作用等等。这就要求教员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组织教学经验,还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以问题为牵引,教员要寻找各种现实问题,形成有序的教学体系,这是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案例教学能够促使教员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激发创新思维,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促使教员改善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从单一的学科专业型向复合多元型转变,从单纯的理论学术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变;能够促使教员改进教学方法,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上转变。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误区;试验设计方法;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理工科的研究生经常需要做试验。如何做试验,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试验设计方法》课程就是为笔者所在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它是专门研究合理地制定试验方案和科学的分析试验结果的方法的一门应用工具学科。试验设计的任务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理论依据,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经济、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验,有效地控制试验的干扰,充分利用和科学地分析所获取的试验信息,达到尽快获得最优试验方案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案例教学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倡导以案例教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针对及具体相关专业的案例内容,用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师教学技巧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在分析《试验设计方法》案例教学中的几个误区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本门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

二、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

《试验设计方法》是一门应用工具学科,学生要想根据具体的专业背景,熟练掌握各种试验设计方法,对其进行正确的数据处理,得到一个可靠的结论,一定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之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大量练习的方式,如讲正交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有无交互、单因素、多因素、有无混合水平等不同情况下数据如何处理。通过大量的练习,同学们可以灵活掌握不同情况下如何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但是通过三年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研三同学答辩时试验步骤说得很清楚,而试验目的和方案就不是很清楚。一般情况下试验目的是导师指定的,同学们根据试验目的来设计试验方案时,经常人云亦云,反映了同学们对具体问题分析时对不同试验设计方法的理解不透彻,缺乏深层的思考。案例教学是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同学们独立思考“根据课题需要做几个试验,为什么要做几个试验”“为什么选这几个因素、因素水平怎么选取”“如何保证其他试验条件一致”“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设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应用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让同学们对具体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将之前的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

三、认为案例越多越好

有些教师认为案例越多越好,见多识广。但是学时有限,36学时的课程,每个案例最少要45分钟,时间太短效果不好,导致每个案例分析的不通彻,使同学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案例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上课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编制几个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式,初步确定好案例的焦点和争论的主题,培养同学们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使同学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师的角色没有转变

有的教师将案例呈现给同学后,就进行分析、推理,剥夺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学们会顺着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做巩固练习。这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争论、没有讨论,把案例教学变成了举例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一场基于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课堂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之前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思维。一个题目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一个试验目的不一定只有一种试验设计方案。教师要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的试验设计方法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自己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决策,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16-02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甚广,既得到广大教育实践者的认可和推崇,更受到学习者的喜爱和好评。那么,案例教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在教育管理学实际应用中都有哪些实践模式?应用这些模式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是许多教育管理学科的工作者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紧密围绕课程内容选取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其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具有师生双向交流而非单向传递的价值取向

案例教学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判断、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够通过“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对恰当的人、提出恰当的问题”来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1]。

(二)案例教学具有以学生为中心而非被动接受的价值取向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时时应该关注的中心。无论在案例的精选、情境的设置、问题的呈现、讨论的方式、内容的剖析、结论的达成等方面,都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权、选择权和决策权。

(三)案例教学具有即时性知识而非规律性知识的价值取向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可谓重中之重,高质量即时性的案例是实施有效案例教学的根本和保障。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日新月异,甚至瞬息万变。

(四)课堂氛围具有合作反思而非被动服从的价值取向

案例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真实性、情境性、问题性,重视实践生成,能够通过直观、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育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分类及其适用性

案例教学具有情境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在教育管理学等学科领域被广泛采用。笔者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案例教学模式从以下三个视角进行划分。

(一)按案例不同的呈现模式划分

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呈现案例和发挥案例的独特优势,案例的呈现模式是不同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

1.先案后理型。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PPT或书面材料向学生出示案例,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相关的教育管理原理[2]。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是教育管理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从实践分析走向理论归纳,在构筑知识体系结构的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案后理型案例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通过真实的案例呈现,将知识原理贯穿其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总结反思。

2.先理后案型。即教师在案例导入环节先讲解教育管理的原理,再出示相关的案例,运用有关的原理来分析这些案例,用相关原理来解释和论证这些实际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

3.案理同步型。即教师在展示案例的过程中,根据教育管理原理知识体系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地解析案例。这种综合性案例,对案例进行分阶段地剖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向学生展示分析案例应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步骤。

(二)按案例不同的教学目的划分

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产生预期不同的教学效果,可将案例教学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即时型案例,顾名思义就是指案例发生时间的当前性,可能是刚刚发生的事例,也可能是正在发生的事例。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将即时型案例发生地负责人以特邀嘉宾身份请进课堂,并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3]。为的是让师生共同占有第一手信息资料,并且能够与案例的当事人面对面交流和讨论,做出合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决策。众所周知,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即时、新颖、典型的案例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更有利于充分论证教育管理相关理论,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案例环境中。

2.应用型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型案例教学主要基于学生学习时间少,没有大块时间进行集中教学的特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应用型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确保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4]。应用型案例教学由于教学环境和手段的特殊性,学生可以随时参与其中,自主性、灵活性比较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服务、管理领域的人才十分必要。

(三)按案例不同的研究目的划分

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可将案例教学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经验型案例教学模式。一个案例往往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教学一线教师常常会利用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以案例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这种经验型案例教学不仅可提供真实例证和情境,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而且是教育培训、个人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5]。在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借助这种经验型案例教学,对于教师关注教育细节,注重身边教育事态的发展,及时反思和探究教育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激励作用。

2.学术型案例教学模式。学术型案例教学适用于研究“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类型,研究对象通常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为教育领域专业科研人员所撰写,主要用以解释发生在真实生活中复杂的案例事件。这种模式类型可以充分体现学术型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区别所在。教育管理学集管理学和教育学双重学科属性于一身,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等多种特点。

三、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实践中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深受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走向更为严谨、规范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实践中运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案例教学实施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1.精心准备,提升案例质量。教育管理学任课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案例的精选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能够接受的相关案例。其次,案例所要表达的概念、原理和思想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的,能够通过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课堂互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和空间。

2.针对弱点,加强教师培训。案例教学作为近些年新兴的教学方法,对于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来说还不能完全运用自如。为了应对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案例评价所提出的新要求,必须针对不同弱项,加强对教师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更新教育观念,迅速掌握并灵活运用从事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各项技能。

(二)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虽然在研究性质上属于实证研究,但并没有实验、计算等依据来提供精确的数字和指标,必须借助教师的判断和解释,这样就避免不了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根据自身学科背景、教学经验和对事物不同的见解来得出最终结论。在讲授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抓不住案例重点,分析问题天马行空、离题万里,教师必须在讲解案例前把涉及本案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简明扼要地讲解清楚,再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还要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应用过程中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能够接受与自己观点不一、视角不同的学生,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提出反对的意见,始终将考察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作为课堂任务的第一要务。

(二)案例实施过程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6]因此,教学反思无论是在传统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中都至关重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悉心观察、监控和判断学生的反应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环节是否吻合,从而在课后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将案例教学过程不断推向更高的层次。课后反思不仅是推动课堂教学完善的过程,更是促进教师成长和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再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卢厚清.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1,(3).

[2]肖庆华.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

[3]郭文臣.即时型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

[4]丁荣荣.“应用型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0,(4).

[5]王攀攀.案例研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2).

[6]罗景静.在案例教学中开展教学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收稿日期:2013-11-20

第6篇

(一)经济立法活跃繁多,现行教材很难满足所有管理业专业的要求

我国经济立法活动十分活跃,法律法律更新速度快,修改幅度大,涉及范围广,配套内容多,这就对经济法教材的更新提出了高难的要求。同时,管理业专业的范围也多,比如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等,每个专业对经济法的知识需求有所差异。这些因素不仅对教材提出了要求,更对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二)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课

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整个课堂以讲授法学理论为主,从第一分钟到下课前最后一分钟,案例讲述较少,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忽略了学生是管理类专业学生非法学专业生这一特点。这样,一部分学生难以接受法律学理论知识,能够接受的学生又不容易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法律思维与素养的培养无从体现。

(三)教学效果不理想

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法的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地位,教师通过认真整理知识点,将深奥的法学理论系统地能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尤其是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法学理论的接受受到系统知识有限的影响,在理解纯粹的法学理论时会有一定难度。同时,这类学生对经济法学习的心理需求会直接产生于为管理类专业的服务需求。所以,理论过于深奥,课堂过于沉闷,与专业相联性过少,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因管理类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要求非常具体实用性,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求具有与专业相关性、实用性及时效性。不采用开放性选择案例,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二、开放式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在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最先使用,后来扩展到管理学的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学科。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以实践案例为题材,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解决,使学生在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同时,对理论有进一步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能给较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培养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开放式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讲述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自主、主动、有序地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市场经济法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开放式案例教学具备案例教学的所有优点,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案例教学采用典型案例,并准备好相关问题,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并解决问题,其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也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寻找案例并解决当中的问题。开放式案例教学除了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三、开放式案例教学在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实施

(一)教学的设计

1、案例的采集

开放式案案例教学中选取案例的途径包括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学生提供疑难案例,这样能保证发挥老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选择具有典型性和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没有典型的案例就无法进行开放式案例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同时具有时事性的案例。具体的渠道有各种媒体,如案例集、杂志、电视和网络。为了更有时事性,可以更多地关注新闻动态,适时更新案例库,不要选那些已经过时的,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案例。教师也可以深入实践收集案例,也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或代办的案例。其次,学生提供案例。上课时对学生提供的个别案例组织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个教学模式下,不仅要求教师收集案例,还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自已寻找感兴趣的案例,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分析,使课堂的气氛保持活跃但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的组织

在开放式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采用开放的形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理解法学理论,分析和处理实践法律问题的能力,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参与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求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更多地把握机会,把开放式案例教学课堂当做提升法律素养与法律思维能力的一个良好平台。课前寻找案例,熟悉将要运用到的法律法规。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同学间相互讨论或上网查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一个课堂,应该是人人参与,教材、课外书籍和网络并用的一个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到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教师的满堂灌更好,更容易让他们对知识掌握得牢固,运用得正确。

3、案例的讨论

案例的讨论是开放式案例教学法课堂的关键环节,讨论开展得好,学生将对理论产生深刻的理解,同时,法律思维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开展得不好,讲堂将一团散沙,学生也没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为此,可以设定以下讨论形式:首先,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可以使学生们的问题更集中体现出来,更能发挥其积极性,确保每一组都能得出一个相对集中的观点。然后,教师了解每组讨论结果的正确性。如果正确率不高,教师应做出引导,帮助学生们寻找案例的难点与突破点,继续组织讨论。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可能并不习惯这种开放的模式,老师应多鼓励,比如将参与情况计评到平时成绩当中。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资料,网络上给出的答案或理由,学生能知道分辩与取舍也是不错的。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进行引导和维持课堂秩序,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开放式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教师尽可能少地占有时空,而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努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使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发现,自我教育。此外,开放式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外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比如通过电话或网络回答学生的提问。

4、课堂的总结

在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点评,总结不能仅应让学生知道案例分析的结论,更应向学生说明这一结论得出的逻辑与思路,以此传授案例分析的方法。如果教师的总结不到位,教学的效果将受到影响。因为,教师提供或学生提供的案例,其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得到唯一的答案,讨论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与提高其法律素养。因此,在点评时,教师应对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全面的评析,分析每一组所运用的理论、方法及思路。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比如,方法是否正确,思路是否合理,所运用的理论依据是否科学。对于讨论情况较好的组及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并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之中。此外,教师还应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引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案件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形式的安排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完成教学内容服务的,开放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形式上有开放性的特点,但每堂课都保持“形散而神不散”。其基本形式为“演示法条——演示案例——讨论案例——汇报结论——评析案例”,以“讨论案例”环节为上课的重点。上课前十分钟时间内,用多媒体演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即相关法条,进行简洁讲解。接下来的时间用多媒体演示与法条相关的案例(每次课约十个),交由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成员不超过5人,这个人数有利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的环节,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聚到一起,可以查阅相关的书面资料,甚至可以上网查资料,每个案例平均约4分钟的时间。汇报结论的环节要求快速陈述结论,并说明理由。在这个环节里,要求汇报的学生模拟“法官”或“律师”的角色,严肃、中肯地分析问题,不拖泥带水。评析案例环节的主角当然是教师,但教师只会给出正确答案及理由,不会对每组的结论进行评价,法律的案例往往都有一个较客观的答案,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教会学生正确的援引法条,这个模式也是为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答案存有异议,异议放在课后解决。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成为了“主角”,教师变成“配角”,学生享有受到尊重的权利、自主学习的权利、自主发展的权利,这对完善他们的人格和培养成熟的气质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7篇

关键词:任职教育;案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98-02

案例通常是关于一个实际管理情况的描述,一般要涉及到一个决策问题。军事任职教育中的案例通常是从一个决策人的视角来写的,虽然案例往往由教员所编写,但应允许学员想象性地站在有关决策人或问题解决者的位置或角度来做决策或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反映了军事任职教育管理教学的客观规律,理论和实践结合,因此才产生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运用的一般形式

案例教学不能仅采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要具有多种形式。不同的院校不同的教员,应该采取不完全相同的方法,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案例教学一般运用“讲解、编写、讨论、评判”四种形式。

1.教员结合授课讲解案例。教员在理论教学中,按教学内容的需要穿插讲解案例,可以激起学员的兴趣,加深对理论学习的印象。讲案例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由教员单独讲解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放手让学员参与案例讨论,充分地结合其经验进行分析,教员根据学员的讨论情况进行引导,适时地给出结论提出观点。理论教学中讲的案例要注意针对性,要能够引导学员进行思考和分析,不必太复杂,一个案例可以只证明一个原理,只解决一个问题,只得出一个结论。

2.学员利用自习编写案例。一是由学员直接编写案例。即要求学员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通过编写案例,使学员从对过去实际工作经历的总结回顾中,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并反思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二是编写案例分析报告。即由教员提出有针对性的案例,由学员自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写案例分析报告是学员参与型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需要学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在参与过程中增强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可根据案例教材给予的题目,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来写。案例分析报告的内容可以多样化,但一般应当包括案例所体现的突出问题、该问题产生原因、如何解决问题等。案例分析报告可以根据需要规定适当的字数,要做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说理透彻。

3.学员集思广益讨论案例。讨论案例应当经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既有配合,也有冲突,既会有补充,也会有更正。要相信集体更有智慧,要允许有不同观点,通过观点的碰撞,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案例,发现和解决案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不同的思路从不同的侧面对案例做全面深入的剖析,能够更正确地发现原理,掌握知识。

4.教学双方共同评判案例。一是教员讲评学员的案例分析报告、讨论发言、编写的案例。教员可以通过评案例的方式,来把握案例教学的方向,进而保证案例教学的质量,是保障案例教学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学员的案例分析报告上,教员应给出中肯和恰当的评语。课堂讨论不能脱离教员的掌控,教员要密切关注和指导学员的讨论内容,要对学员的课堂发言进行点评,看他们是否真正发现了案例所涵盖的问题,审视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可行,并据此判断学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是否到位。二是学员评价教员所运用和编写的案例。学员评案例,可以在课后随时同教员交流,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也可以利用评教评学的时机进行。案例评判是双向的,是相互影响的,通过学员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员更加用心地精选案例,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使用案例,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案例编写和选用的质量。

二、案例教学实践应关注的问题

任职教育案例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总体水平与军队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改进军事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会提高案例教学效果,而且会大大提高任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

1.定位不够准确,适用范围放大。目前,军事任职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尚不够准确。在很多院校的任职培训中,教员只不过把一些把案例拿来作为实例以便于理解,这实际上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用举例来对培训内容进行说明,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举例或对战例、事例的分析看作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一般需要设定一个特定的环境,而案例就是置身于该环境下的具体的事实,学员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体验管理者或被管理者当时环境下所需进行的思考和分析判断。在给定的环境中事件如何发展,要由学员做出判断和决定,而这一过程需要他们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学员应该掌握自行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这些案例来源于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它们包含了管理者或被管理者各自所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针对模拟的军事管理中复杂多变的情况还是针对案例中设置的特定情况,要训练学员做出正确无误的决策,提升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2.案例质量欠缺,资源供应不足。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同时,案例自身质量的优劣也影响着案例教学的质量。近年来,我军许多任职院校开始重视案例教学,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方面还应当投入更大精力,整理与分析的水平也有待提高。另外现存的部分案例早已陈旧,缺乏代表性,而优秀教学案例的形成过程往往要耗费较长时间和较高费用,只有在院校政策的支持下,投入专门的人力、财力才能编写出适合教学运用的案例库。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因此,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想进行案例教学,却找不到合适案例的现象。

3.培训差异忽视,案例盲目运用。培训对象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方法也应当不同,因此,是否采取案例教学必须根据课程的需要来确定。在以领导与管理课程为代表的能力训练中,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有目共睹,教学实践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但是,案例教学方式既不是万能的,更不是能够取代其他一切学习方法的灵丹妙药,教学方法的进步就是在继承好的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军事任职教育中存在着把战例改编成案例、把战例分析改换成案例分析、把想定作业改变成案例教学的现象,就是一种不顾差异、盲目运用的问题。案例教学方法如果使用不当,用在了不适合这种教学方式的领域,将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甚至使人怀疑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4.专业课程设置,案例教学受限。一是案例教学的自主性受到了一定的束缚。目前,每门军事任职教育课程都有与之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方案制定了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针对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方法手段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教员授课过程中必须遵循上述要求,因而案例教学的选择范围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限制。二是案例教学的时间性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课程安排的总时数往往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使得教员只能“望时兴叹”,即便进行案例教学,也只能偶尔试之,浅尝辄止,根本无法全面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实践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案例库建设应当制度化。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应该就案例库建设制订相关制度,把案例的采集和编写工作规范化、流程化,独立设立项目或纳入培训建设项目,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逐步形成案例库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机制。

2.根据作战需要进行案例库建设。案例库建设要立足实际,符合实际作战需要,急一线部队所急,想一线部队所想,因此,一定要与一线作战部队加强沟通联络,用他们单位正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以及每年演习以及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调研和分析,编写案例教材,充实案例库。

3.参考借鉴其他院校案例库建设经验。案例库建设在很多地方院校、军事院校都已有较多的尝试和创新,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应当充分学习其他院校的相关经验,实行拿来主义。还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研讨专题,与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相近的兄弟院校联手合作,组织编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丰富案例库。

4.吸收优秀学员参与编写案例教材。许多培训班学员来自一线作战部队,了解部队的实际需求,掌握部队的实际情况,因此,作为发掘学员潜能的方式之一,吸收优秀学员参与编写案例教材会大有好处。

学员参与编写案例,需要抓好几个关键环节:首先,要严格遴选优秀学员,尽量选择在一线部队工作脚踏实地且经验丰富的学员。其次,由编写案例教材的主要教员或外聘的专家对学员做专门培训,帮助学员掌握案例编写的基本要素、基本规范、编写流程和写作要求。另外,要求学员紧紧围绕信息化条件下现代化战争的作战需求,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期间成功或失败的事例为蓝本,结合学习培训主题编写案例,把军事变革和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充实到案例库中。

四、结束语

在传统教学中,教与学是单向的,知识的流向是从教师到学生,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把军事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引入教学过程,让学员置身于接近真实的军事管理情境中,以管理者的角色,分析和处理现实管理问题,从而锻炼和提高学员管理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管理教学界得到广泛的认同,已成为各国高等院校培养高层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129-150.

第8篇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金融业越来越朝着全球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业要求金融人才能将金融学理论与现实金融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能够在瞬息万变的金融事件中迅速找出应对办法和解决措施的实践性人才。金融学专业硕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面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传统的金融学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师在金融学专业硕士的培养上,更多的应该扮演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尊重、信任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而不单纯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也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

1 案例教学法对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教学的目的,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引入一个具体的事件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或集体合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适用于金融学硕士的培养,而且非常必要。

1.1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案例教学法则是启发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自主分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案例没有标准的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而这些正是新经济环境下,金融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条件。案例教学法为金融专硕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

1.2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案例教学是基于案例推理,从个案中得出的规律性原则。案例教学法需要更为优秀的师资队伍,需要综合素质极高的教师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而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这样可以大大促进教师去积极寻找反映现实金融活动的各类有代表性的案例,编写和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并不断地进行案例的更新。这必然促进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1.3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处于较被动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前学生要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资料,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结论,并与他人进行辩论,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

2.1 启发式―实证型案例教学 启发式―实证型案例教学指在教学中为了说明某些观点或原理,而列举现实事例,通过对实证案例的介绍,启发学生思考案例中的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案例可能会产生的结果,及对产生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在这种案例教学中扮演启发激励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紧跟现实问题,更能生动灵活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金融理论和金融观点,让学生对金融知识更加直观掌握和记忆。

2.2 讨论式―分析型案例教学 讨论式―分析型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利用知识来讨论案例,最终以小组形式展示讨论结果。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也能相互取长补短,更加深入地了解金融知识。教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扮演总管理和总指挥的角色,因“组”制宜,对每个小组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2.3 操作式―模拟型案例教学 操作式―模拟型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实践活动,这适合金融学中的证券投资,公司理财等需要真实操作的课程讲解。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投入,教师亲自实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操作,更好地掌握金融运作的实际情况。

2.4 报告式―信息型案例教学 报告式―信息型案例教学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让学生自主地去搜索相关信息,并以报告的形式递交自己的研究结果。这种案例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收集能力和整理能力。教师布置好需要查找的知识信息后,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信息,并将信息总结成报告形式。这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展示每个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 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3.1 案例选取应与时俱进且真实可信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为了让所授知识能够更加生动和符合现实意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学会应用。由于现代金融对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极高,对实际操作型人才的需要很大。所以,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应该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真实可信。

3.2 案例分析应与理论学习并重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完全脱离理论的学习,而是在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深入和清晰地理解理论知识,没有理论知识为基础,也不能很好地分析金融案例中的问题。所以,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教学法中,应该注意将案例分析与理论学习并重。

3.3 案例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再发展,摒弃了传统教育中的一些死板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但是案例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全否定,它需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秀因素,在需要教师指导的时候,充分发挥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是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海英.财政金融教学改革中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和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3]张建波,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1).

[4]李银珠.高校金融学科教学方法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3).

[5]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

第9篇

关键词:法学案例教学 理论研究 教学经验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总结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可以改变中国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推动中国法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节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案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在其内容上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发生的事件。案例展示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作为事件,就不能是对事物的静态的描述,而应展示事件演进的过程。二是事件包含有问题或疑难在内。换言之,只有那些问题、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才有可能构成为案例,简单的“白开水式”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案例。三是事件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反映一定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类似的情况,可以给案例阅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法律行为、事件或故事,符合案例的概念和特征的,就可作为案例教学中所说的“案例”,拿来分析、使用。

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从广义上说,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包含问题的具体案情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情中包括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的一种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案例常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法律实务部门。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

就此来说,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不仅只是一种教学技能、技巧,或者说一系列教学步骤的运用,而且在这当中,方法所依赖的教学材料,也要有所区别,它有着独特的来源、性质和内容编排体系。此外,这种方法不但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教师与学生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

就教师来说,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需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适当的案例,并且,如果手头没有发现现成的可涵盖所要教学的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动手撰写出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结论。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增进对问题的洞察力。它实际上是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所作的准备,学生既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种种尝试都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这为他们将来的实际工作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

因此,案例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是同样的决策信息,从这些信息出发的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虽然有时没有确切的结论,但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已经被师生充分地预见了解到了。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一是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独“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课中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思考,获得答案。二是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把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置身于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不仅向学生阐明了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民主式教学。案例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和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自由讨论、辩论。这样,各种观点、理由和论据都能得到充分表达。

三、案例教学法的方法论探讨

方法在古希腊语中,有“通向正确的道路”之义。法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有一套方法理论。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方法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方法,属于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采用一种规范严谨的方法探讨每一个个案,以准确认定案件的事实和法律。法学方法论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传统。在英美法系国家注重归纳法和论题式的思维,往往采用case by case 的分析方法;而在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强调演绎法和体系法的思维,自从萨维尼创建法学方法论以来,一直采取一种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来分析案例。尽管分析手段各异,但是都是针对案例而建立的一套比较规范的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一方面,它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案例,而不是一个案例就有一种方法;另一方面,它并非是每一个人自我设计或自我构思的方法。在分析案例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方式未必不能有效地分析案例,但是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分析方法,就缺乏方法论的统一性,以至于在讨论问题时出现各说各的现象。同时,每个人各自采纳自我设计的方式就不能形成正确的思维。目前我国有各种各样的案例分析,每一个都是按照自己的学术背景、思维模式进行分析,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分析方法。二是是一种案件事实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是法律解释的工具。案例分析不仅是一个证据分析和运用的过程,不仅是单纯确定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为了确立一种法律上的事实,一种符合法律构成要件的事实,也就是确认三段论中的小前提。并且,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律的适用,也就是如何使小前提符合大前提,这样就必须对适用的法律(即大前提)进行解释。所以,案例分析法是驾驭复杂的法律关系,以简驭繁的有力工具。它既要考虑逻辑思维的三段论,又要和法律的解释方法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三是各个部门法律中的应用各不相同。案例分析方法有总的方法,但这种总的方法应用到各个部门法中又有所区别。比如关于法律解释的方法,因各部门法调整对象不同,解释方法也不同。比如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主要采用文意解释的方法,而不能采用扩张解释。所以,在总的方法指导下,各部门法要探寻自己特有的方法。

四、案例教学法不是举例说明,不是判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与举例说明的区别是:一是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占据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是借助案例研讨来实现的;而举例在教学讨论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通常是用来说明所讲解内容的。二是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举例则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三是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而举例完全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

案例教学法不是判例教学法。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法院审判案件不以判例作为法的渊源,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学教育以教授成文规则、法律理论及其运用为主。案例教学法是在法学理论、法律规则的讲授中借鉴判例教学法中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判例教学法的区别是:一是教学目的不同。判例教学法是分析先前判例,寻求法律适用依据;而案例教学法是使学生把握成文法的精髓,增强运用成文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案例分析的依据不同。判例教学法是广泛地借助先前的判例来分析新的案例,因而往往由于所依据的先前判例不同而产生两个或多个结论;而案例教学法是指导学生依据成文法及法学原理分析案例,所得的结论往往是明确单一的。三是判例教学法形式与内容单一;案例教学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判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剖析先前的判例,以教会学生正确地分析判例;而案例教学法不仅要教学生分析案例,还要传授给学生基本原理、学术观点、成文法规则,以便学生领会其精神,把握其精髓。

五、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2005年10月至12月底,我们法学教研室在法学本科(1)班和法学本科(2)班进行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公司法、行政法、婚姻法课程的案例分析、法庭审理、法院旁听和律师事务所实习等模式的案例教学法试点。

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是:

一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和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关注社会现实,对现实中的法学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不断地从教学中寻找适应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促动教师精心备课,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头脑处于活跃进取状态接受知识信息。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把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结合起来,即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研究,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并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新性思维活动。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

三是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辩论。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最佳契合,达到“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案例中包含的各种法律问题,寻求理想的解决方法,并从中获得收益。同时,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对于疑难问题展开争论,并以此深刻理解法学理论知识,弄清楚模糊的知识内容。

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出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是:

一是适用于经过良好专业训练的高素质教师。这一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要经过良好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备课后,由于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加,如果组织不好,引导不力,这一教学方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能影响教学进度,影响学生学习。

二是适用于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是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适用于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学生。因此,不能不看对象随便使用。

三是一般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纯理论的法哲学类课程一般不适用;无法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程度,需要精密推理、分析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不适用。除此之外,实体法课程和程序法课程都可适用。

四是适用于一门或几门课程。这种教学方法,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如果一学期内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课程多,学生分析、研究每个案例的时间就少,这样,学生很难吃透案例中的问题和包含的知识内容。因此,一学期内不能安排多门课程同时采用这一方法。

通过试点,我们总结出以下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修正、弥补和补充。我们在积极借鉴这一方法的同时,不应将其绝对化,尤其不应把它与传统教学方法对立起来,而应使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今日说法.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2]中国律师.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3]体会哈佛案例教学(《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王利明.民商法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国司法.2004、2005年.

第10篇

[关键词]教育硕士;案例学习;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01-03

“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较强的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我国教育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是,目前这两个特点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也成为他们专业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学习是弥补这一“短板”,提升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切入,阐明案例学习对培养教育硕士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专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重要性,进而针对案例学习筛选、研读、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等步骤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一、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意义

教育硕士进行案例学习的模式就是通过筛选教育案例、研读、分析讨论到撰写案例反思报告等步骤实现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整个流程是以团队为载体逐步推进,教育硕士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作为辅助引领的角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有助于观念重新审视,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能力

根据上述的概念,我们发现案例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创设一个问题学习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将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反思。教育硕士大多来自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一线,案例学习可以使其与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连接,并通过教育实践中价值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展开问题分析。这种对已有的教育理念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地重新审视的过程,有助于冲破原有的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的能力。

(二)有助于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实现自我教育能力

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从哲学角度看,案例学习课程作为人文课程的一种形式,内在地具有主动性和反思性。进行案例学习时,教育硕士借助其丰富的实践经历,结合新知识理论的学习,又回到案例提供的问题情境中,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思考并寻找新的问题解决路径,最后内化为自己教育教学中行为习惯的过程就是教育硕士实践性知识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教育硕士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更是重要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有助于分析整合,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学习最终解决方案和反思成果的得出要以讨论方式为载体,首先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要跳出“当局者迷”的处境,用俯瞰的视角、平等的姿态来发现、审视和界定问题,放开手脚,评头论足,通过讨论整合,通过真实、自然的工作过程,探讨出一套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加以系统分析,最终实现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专业上的成长的同时,也实现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培养教育硕士在教育问题上的分析能力。

(四)有助于理论深化,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一个好的案例能够代表一类事件,一种观点的典型、范例,本身蕴涵了一定意义上的概括性,有助于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理论分析也能促进实践含义的深入开发,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缺少“实例的理论”和缺少“原理借鉴的实践”的状况。只有实现理论分析实践,实践分析后升华理论,理论深化与实践分析同步进行,才能使教育硕士“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实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的目标成为可能。同时,从搜集案例素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到讨论整合、反思撰写案例报告等这些环节中,教育硕士合作共享、表达呈现、撰写反思报告等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而这些都是教育硕士亟须提升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育硕士有效开展案例学习的方法

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及效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如何才能使案例学习发挥最大的效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好案例选择、案例研读、问题提出、查找文献、小组讨论、大组分享与导师点评指导几个基本环节。

(一)紧扣专业学习,案例选择做到“四性”

一是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教育硕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关专业背景或导师建议的研究方向确定案例学习的主题。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中小学培养优质师资而设置的,显然案例学习中的案例如果选用高等教育中的,诸如高校管理、大学科研、教授治校等方面的案例是不合适的。二是案例选择要有现实性。所选案例内容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相结合,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合,与新的教师专业标准相一致。如:目前有效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校本教研等都是教育管理类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三是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应取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的作品。四是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内容应完整,情节具体详细,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类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囊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识。

(二)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遵循“三梯度”

案例确定后,如何进行案例的有效研读关系到案例学习的质量,下面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案例研读与问题提出的基本环节与相关要求。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问题提出和案例的研读的梯度是同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案例研读和提问,不仅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以往的教学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研读,去提问题,同时寻找案例问题的切入点、关键点更是有助于提高案例学习的质量,强化了教育硕士的理论学习和当下的教学实际的对接,并且通过这样的“剥洋葱式”的问题追问和问题分析,使教育硕士经历了一种由知识到方法,由问题的表象到问题内部本质根源或教育规律探究的过程,是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三)文献查阅与整理,做到“三个环节”

在完成研读案例、提出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查阅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案。文献资源既可以是图书馆中的相关图书资料,也可以是来自于中文的中国知网、中文科技及期刊数据库,外文文献有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等文献资源。

文献查阅后,还要进行文献的审查、分类和提炼整合三个环节的实践。第一个环节是审查,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和筛选。有些时候我们查找的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质量比较低、相似度高、理念比较陈旧以及与研究的内容相关度不高等的情况。第二个环节是分类,不同梯度、不同类型的案例问题会有不同的指导文献,教育硕士要养成随时及时地将文献分类“打包”的习惯,从而有助于理清头绪,更为有序地使用文献。第三个环节是提炼整合,把每一类别的文献进行提炼整合,使其融会贯通,有助于成员在下一步的团队研讨中做到有条有理、逻辑严密,提高研讨效率。

(四)小组研讨,须做到“三心”

1.随心。小组交流中,大家应各抒己见,随心畅谈。地点可以是教室中,也可以是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小组交流不是为了尽快达到“求同”,意见上不一致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对问题探讨的热情,从而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能够促使每个组内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2.重心。每一个小组的研讨都要以抓住问题的关键与重要的事实为重心,否则研讨就会漫无边际,找不到方向和目标。

3.开心。这里指参与研讨的成员必须要有“开放之心”。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你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意见,都要拿出开放的态度,集思广益,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案例学习优势,也是教育硕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五)全班共享研讨,思维碰撞走好“三步骤”

思维是理论形成的基本所在,倾听、思考、讨论是使思维得以丰富的重要条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我们文化科学得以繁荣的必要条件。如何使教育硕士在案例学习中实现有效的思维碰撞?要走好以下三个步骤:

1.小组汇报答疑。每一个小组对案例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进行提问,汇报组要进行答疑。在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独特的见解进行记录,为下一步撰写案例报告做资料准备。小组汇报环节重点是培养教育硕士汇报、讲解的能力。

2.全班评析讨论。对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全班评析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教育硕士善于倾听、善于快速捕捉有效关键信息的能力,更是让教育硕士学会如何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寻找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教师整合引领。在研讨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讨论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具有专业方面渊博的学识、创新的视角和前瞻的理念,对关键处进行专业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如:有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教师也可以当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全班思维碰撞形成多种似是而非的问题解决方法时,老师可以快速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通过这种纵横交互必能极大的促进教育硕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

(六)案例报告撰写,要达到“五个向度”

培养教育硕士具备一定的反思分析、撰写案例报告的能力,不仅可以检测教育硕士案例学习的效果,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硕士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强化其教育理论知识的升华与迁移的基本路径。因此,教育硕士进行案例报告的撰写不仅必要而且很重要。教育硕士写好案例报告,要达到“五个向度”的要求:第一,报告要有案例内容概要;第二,报告要有案例问题分析及对策;第三,报告要有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第四,报告要有实践推论;第五,报告要有案例启示。

综上所述,案例学习不仅可以让教育硕士从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而且通过案例学习中的专业案例收集、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研究、多元化解读、深层次反思、专业引领和反思提升等系列过程,教育硕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的发挥案例学习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容量大、视角多、专业引领等效用。

[ 参 考 文 献 ]

[1] 赵蒙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2(2).

[2] 李红,王方.论教师专业标准下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2015(3).

第11篇

一、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管理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的。它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曾为美国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概括来说就是以公共管理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公共事务具体管理中的情景描述和问题分析,从而根据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来解决实际政府管理中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对原理的理解、概念的巩固、知识的深化、方法的巧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的经验,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置身于现实社会的环境之中,使其真正能让学生体验到行政管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局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有效决策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是难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够身临在社会现实般的学习环境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陶冶,自我提升。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重定义、轻实践,重理论、轻方法,重传授、轻参与的“结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被称作为“黑板管理学”,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中出现了高分低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案例教学法是以尊重客观社会现实环境为前提,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对实际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之策的理性思考。用于行政管理的教学案例,内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有些决策导向或问题式案例,可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在这类案例教学中,学生者是主要参与者,即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认定与问题的解决之中。例如还有些评估性或描述性的案例,针对行政管理中已经作出的某个决策方案或管理行为,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加以分析和思考,作出自己的评判,使学生要么从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要么对这个决策方案或管理行为作出改进。案例教学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之下,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独立的理性思考,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专业目标的实现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开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行政管理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变被动为主动,老师由课堂主导变引导,这样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能够在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行政管理现实案例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能够得到更为灵活和熟练地运用,从而较为完美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就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来看,仍处于推广阶段,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尚未成熟,离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目标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相对于国外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的状况来说,还有相当的滞后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案例教学缺乏理论系统性的研究,尤其是对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的缺乏探索与创新;二是案例教学的教材大都内容陈旧、严重老化,没有及时更新;三是案例的编写与整理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能适应新时期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在于:1.在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对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对从事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使用不当;3.担任案例教学的教师本身素质有所欠缺,尤其是缺乏丰富的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4.案例采集渠道单一,教学案例实用性不强;5.部分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的讲授,对案例教学方式的这种教学方式还不太适应,因而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密切配合的热情和勇于创新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开展,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精心选择和编写案例

行政管理案例,是对行政管理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实践中特定事件的真实描述,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案例具有范围内容,广泛丰富等特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对行政管理案例的选择与编写要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教学适用性。案例要具有教学的价值,即案例应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环节,每一个案例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能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与知识加以理解和分析的,而不能远离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或是极大的超越了学生的知识范围。2.案例争论性。案例一定要能引起争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目标就在于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行政管理专业案例一定要能引起“冲突”,激发出不同的观点来思考和争论。3.案例启示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要能对决策分析起启示作用。案例一般都是围绕决策问题来进行的,案例提出了行政管理人员或政策分析人员所面临的抉择困境,或者说必须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但却不切实际的采取了什么行动或决策方案来告诉读者,进而需要迫使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思考做出抉择。4.案例的创新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行政管理的理论和规律也在不断发展,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因此案例的选择除适用教学需要外,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那些过时、陈旧的案例,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当然,案例的内容即案例所描述和反映的管理情境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同时又是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而不能胡编乱造,以免使学生走入“误区”。

(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这包括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课前准备。对教师来说,从事案例教学,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敏捷的思路,另外还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应对要讲解和分析的案例,事先对其时代背景、演变过程、内在矛盾及贯穿其中的主题思想了然于心,同时还要对案例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及分析、解决的思路作一番前瞻性的思索,以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胸有成竹”。对学生来说,学生首先要根据老师所布置的案例认真进行阅读,熟悉整个案例的主要内容;其次,要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写出案例分析报告的提纲或大致思路,做好讨论发言前的准备,而对于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共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只有教学双方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才能形成“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气氛,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对不同观点进行争论。实际上,一堂好的案例分析课就是一次小型的学术探讨、交流活动,任课老师应当善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探求真知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认真解决问题的治学态度。在案例讨论中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与社会现实有关的敏感问题,教师也不应当回避,但在原则问题上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具体问题分析上则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对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引导,以使其辨别真伪,鉴别善恶,坚持真理。如果遇到一些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任课老师应该对当今学术界相关流派的观点做一个相对详细地介绍,以便于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和对比,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案例教学的重点不是在于能不能从中找到正确答案,而是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形式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在形式上除了采取以上“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管理决策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得整个案例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收到实效。比如可播放一些行政管理与公共部门管理实际运作过程中进行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沟通等活动的影像片段,以深化学生对行政管理过程的了解;又如可以进行“外语原版教材汉语讲授”或“外语讲授,汉语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扩大学生视野,接触国际前沿理论,同时还了解国外行政管理中一些先进的方法与经验。还可组织学生去当地政府机关参观、考察,针对所学案例中的一些问题去与政府部门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以丰富的感性经验,提升理性认识。也可利用计算机房进行行政管理模拟决策和公共政策模型的分析,从而锻炼学生正确决策、制定计划、科学协调的能力,提高其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等。此外,还可通过设置专题讲座的方式,聘请一些有行政管理经验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和公共部门管理人员来校设讲座,面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对一些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等。这样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方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由文字型案例到多媒体型案例教学方式,由静态封闭的课堂讨论到动态开放的课内外交流,由课堂交流讨论到电脑设计仿真,由师生的双向沟通到公共管理团队的多向沟通,从而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对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锤炼作为未来行政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优化考核标准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为将来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因此其考核的标准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笔者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的考试成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1.分析能力。即对案例中所反映和描述的问题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案例报告的撰写能做到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文字表达清楚、流畅。2.决策能力。即在对案例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能拟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考虑的因素比较周全,决策的依据有一定的说服力,所拟定的方案切实可行。3.创新能力。即想象力的丰富奔放,简洁的精辟与独到,洞察力的深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比较紧密,对所学原理、知识与方法运用娴熟,驾驭能力强。因此,案例考核评价的标准不应是“死”的,而应是“活”的,对行政管理案例应允许多解,但并不要求必须是唯一解。在对学生评分时,主要是看他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得出的结论是否前后呼应,看他在文字上的表述是否完整流畅,看他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层面上是否有所创新。当然,给学生考试用的案例不应是教材上现成的案例,而是通过老师搜集有关材料,结合公共管理工作的实际,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及考核标准,精心编写出来的,这也就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记案例、背笔记以应付考试的弊病,真正体现出了案例教学的宗旨和功能,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也对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实挑战及未来需要,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培养方式等方面结合地方体制特点大胆改革,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做到能够真正服务于地方,打造地方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从而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杜.哈佛学得到[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余凯成.管理案例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4]阮平南,吴菲菲.管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1993(3).

[5]华雪倩,等.管理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党校 案例教学 干部素质 培训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强调要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必然对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和教学改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应大力倡导并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党校推行案例教学法是创新培训方法、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针的重要环节,是党校师生互动共赢的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手段。 

1.准确把握党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培训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员理论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应急事件能力。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一般包括选择案例、分析案例、总结评讲等主要环节。 

1.1 选择案例。党校实施案例教学需要选择好的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案例教学最困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案例的选择应考虑几点因素: 

1.1.1 真实性。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真人真事;其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案例作适当的技术处理,使其更有典型性。选择的案例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违背事实,否则将影响教学预期效果。 

1.1.2 启发性。教学用的案例经过素材的筛选之后必须包括一定的问题,即思考题。问题的答案需要学员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中挖掘。案例的启发性还有一个方面是,选取的案例应该与所培训对象的实际工作相关联,通过案例的教学能使他们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工作思路或是工作方法,从而对实际工作具有帮助。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如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选取的最好是行政执法类的案例,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选取的如何解决基层问题的案例。本人在讲授《信访热点问题探讨》的专题课时,对如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分析中,选择重庆市建立被征地农民补偿金发放新摸式的典型案例,该案例积极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为如何解决因土地征收引发的信访问题有很大的启发性。 

1.1.3 典型性。即教学用案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学员们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讨论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本人在讲授《信访热点问题探讨》的专题课中,分析了引发群众信访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由于某些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意识淡薄,缺乏化解矛盾的对话渠道和解决机制所造成。教学过程中引用了2007年4月发生在桂北某镇的村民围攻镇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介绍案情、解决过程及启示。类似的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严重后果及造成的不良影响,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1.1.4 目的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要求,能反映教学专题的主要或是实质性内容,既让学员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本人在讲授《信访热点问题探讨》的专题课中,结合桂林市转复军人上访上升幅度大,重复访增多的情况,选择的广西成功化解一起转复军人集体上访案等。最后,所选取的案例篇幅应当不能太长,案例要尽可能反映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案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越近越好,越鲜活越好。 

1.2 分析案例。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看教师能否启发学员的思维,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将分析一步一步地引向更深的层次,熟练地驾驭分析研讨的过程。 

对案例的分析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即教师事先精选一教学案例,组织学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按“分组限时讨论——形成小组集体讨论意见——各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意见——教师总结点评”的程序完成教学过程。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个中间环节,是学员思维能力最能得到拓展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必须时刻关注每一小组讨论的进展,控制好讨论的时间节奏,对思维活跃,有创新思想的学员积极参与及发言要及时肯定;对学员讨论中表现出来的模糊知识点要及时给予提示,引导学员将讨论思路及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讨论结束后由小组发言人概括本组的讨论成果,发表对案例思考题的看法。通过案例讨论与交流,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1.3 案例讲评。案例讲评是案例教学中教师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及其拓展提升,是案例教学中将案例知识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的阶段。一方面它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员实现教学专题课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学员有了案例讨论的感性材料,学员会带着问题来学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效果。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案例的讲评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富有针对性。例如,本人在进行行政执法案例教学时,选择了一典型的公安执法行政诉讼案例。案情介绍某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认定何某出租盗版vcd碟的行为违法。何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某市新城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新城区公安分局对何某的行政处罚不合法,判决予以撤消。本案中公安局为什么败诉?因被告公安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五个方面违法。案例讲评中对本案公安局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之处表现的5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提升,帮助学员梳理行政执法中所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对工作的启发性。 

2.推进案例式教学改革探索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广西区委党校和桂林市委党校把各种教育培训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了多种案例教学模式并用的格局,其把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嫁接,形成独具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 

2.1 把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结合,形成讲授式案例教学模式。 

例如,在科学发展观专题教学中采用案例“山西黑砖窑事件”,突破了理论教学只能用课堂讲授的传统做法。把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的结合起来,拓展了案例教学运用空间,同时也提高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影响力。 

2.2 把案例教学与角色扮演结合,形成模拟式案例教学模式。 

在“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 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元素,由学员分别扮演决策者、执行者、被执行者和利益相关者,通过多角度体验,强化了学员对案例的认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桂林市委党校的模拟法庭教学以案说法,通过一典型的行政诉讼案例,给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产生强大的震撼力。 

2.3 把案例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形成体验式案例教学模式。 

如“横县校椅镇新农村建设” 现场教学中,该教学模式以实地调研与现场点评相结合,学员讨论与专家提示相结合,直观感受与理论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过程。教学中先安排学员现场参与“一线工作法”实践活动,亲自接待来访群众,体验工作流程;后由一线领导和专家进行案例分析,在理论上进行概括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员的现场感受,加深了对案例教学内容的理解。 

2.4 把案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结合,形成研究式案例教学模式。 

借鉴哈佛大学把案例分析与理性分析于相结合的做法,在教学中首先由学员阅读案例、讨论案例、思考问题,然后由教师介绍相关理论,并引导学员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员从方法论角度掌握案例教学的精髓,使案例教学具有更高的理论含量,研究色彩更浓。 

3.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推进党校干部培训工作 

3.1 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水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组织、协调、驾驭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通过培训、观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党校还应逐步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努力形成党校案例教学特色。 

3.2 建立健全党校案例教学库,提供必须的案例教学条件。 

要从每学期学员带来的案例中分门别类地进行精挑细选,及时把党委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编成教学案例,充实进各教研部的案例教学库。近几年来,桂林市委党校在建立健全党校案例教学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发动学员和老师共收集编写主体班教学案例上千个,由校教务处组织编写的案例集,用于各主体班次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3.3 提高学员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中的主体是学员。要针对不同班次、学员特点选准不同类型案例,加强与学员的沟通,提高学员参与案例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全员参与、主动学习。 

3.4 加大对案例教学的投入。 

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需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以调动教师搞好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