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3-07-28 17:32: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第1篇

几年来的课改实践证明,充满智慧的艺术性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所凸显的亮点。在新课改中,作为一名教师,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具体的做法有很多,而且已为许多学者、教师探讨过,这里只想就如何通过艺术性课堂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谈点自己的拙见,与同仁商榷。

教学语言是教师上课讲话的基本功。课堂上注重语言艺术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尤其是对踏上教学岗位的新老师尤为重要。

大家知道,各行有各行的行话,各科有各科的术语。那么我们作老师的行话是什么呢?广而言之,是指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运用的专业术语和一般用语;狭而言之,是指教师传授知识时所运用的课堂语言。课堂语言不同于我们教师日常生活交往所运用的语言,它应该是一种具有专业性、科学性、逻辑性、形象性、趣味性,有时也不乏幽默感的艺术性语言。一种有艺术性的课堂语言,必须吸住学生的注意力,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有序,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艺术性语言是课堂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为这种语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启发性和诱导性。

语言是科学更是艺术,语文教师尤应掌握语言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无论是急风暴雨、推枯拉朽,还是和风细雨、润无物声,均应以饱含情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畅想,以调侃的语调激发学生的幽思,以机警的言辞廓清学生语言与思维的迷惑。这样,学生才能体味出语言的奥妙、情趣。可以这样理解:语文课训练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永远是语言艺术课。所以,教师语言素质的提高是语言艺术性教学的核心。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注重语言的训练,使自己的课堂语言逐步具有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课堂语言可以有相同的因素,却没有绝对相同的风格,这是因为谈吐风格是因人而异的,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有无法替代性。能学会别人的语言,却很难学像别人的风格,就是这个道理。正因如此,不同风格的艺术性课堂语言,却能收到相同的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呢?

首先,备课时不仅要备内容,而且要备语言,要有语言的设计。比如课前导语,课中联语,课末结语等等。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知识,又备能力;既备全面,又备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语文教育家罗大同曾经说过: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教会能读、会写、会说,才算完成任务。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更应该表现在精心设计各种说、读、写的教案,这一点对于一名新教师尤为重要。有了教案,使之有章可循,有利于克服课堂语言的随意性、口语化个非科学性、知识性。

其次,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是课堂语言艺术赖以产生的坚实基础。因为知识是口才的内容,口才是知识的载体。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获得能说会道的口才。教师正是因为有了口才这架播种机才把知识的种子播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我们教师要博采多学,一专多能,既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又努力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论,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全面,成为名符其实的“杂家”。有了丰富的知识,便会水到渠成,妙手偶得,讲起课来,要么神采飞扬,出口成章,富有文学性、形象性,要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富有逻辑性、科学性。

第三,注重课堂秩序和气氛的营造。课堂秩序和氛围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应该处理好的基本环节,也是艺术性语文教学建构的基础。课堂秩序混乱,气氛不和谐艺术性语文教学就缺乏基础。民主、开放、全员参与、师生融洽的和谐的课堂,是语文艺术性教学建构的肥沃土壤。只有师生融洽和谐的课堂秩序和氛围,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谱写出诗意的旋律,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果教师不能更新观念,在课堂上总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那么语文教学就会走进死气沉沉的胡同,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了。今天的学生,信息来源异常广阔,其思想也异常活跃,他们不需要绝对的权威,更不需要命令和呵斥,他们喜欢的是平等的交流,真诚的理解,合作式的对话。而全新的课堂秩序和氛围正是艺术性语文教学的基础。

第四,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知道课堂语言是课外语言的艺术表现,更要明白“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的道理。平时利用和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口才,养成善于言辞的习惯。说话时要善于运用专业词汇和习惯用语,用得恰倒好处,使自己的口头语言简明、得体、连贯、规范。这样,在语言运用中才能得心应手,例证信手拈来,比喻贴切切生动,使学生听后,除获得专业知识开发智力外,在口头表达能力上也有所得。只要持之以恒,就必然使自己的谈吐风格大为改观。

通过以上努力,相信一种艺术性的课堂语言必将在勤奋者中脱口而出。当然在追求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时,一定要本着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紧扣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做到言之有物,艺术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切不可为艺术而艺术,以至于哗众取宠,使课堂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语言艺术

语文就是对祖国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是凝聚各民族语言艺术精华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并重的学科。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一种桥梁和媒介,无论是今人与先贤借助古籍书卷的交流,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交际,显然哪一方掌握较完善的语言艺术都会使沟通易于达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使知识得以简洁明了的传达,反馈信息得以有效传输。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中的显现和生发,让语文更有魅力,语文教学更高效。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它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因此教学过程应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从小学语文语言艺术的内涵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规范的、生动的、幽默的、优美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要准确规范,吐字要清晰流利,用词要准确得体,表述要清楚生动。这就要求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方面严格要求“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达到“语出惊人”的完美艺术境界。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不容忽视。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以语言为载体,运用语言艺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就目前而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语言艺术,启发小学生的心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用语习惯,对于规范小学生礼貌用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艺术教学,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万别、形形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描绘出瑰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将每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百态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中的每个字句的真实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及理解,而且要适当地融入和课本内容匹配的美感及情感,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运用的方法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保障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语言的运用上一定要注重规范性,保障学生学习的准确性,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具体来讲在小学语文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1)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其对语文知识还存在一定的迷糊性,无法判断学习的知识是否正确,因此其往往会对教师教授的知识无条件接受。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保障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2)语言表述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应严格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在语文课堂中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引述例子,教师在语言上一定要保持客观真实,不能向学生介绍违背科学的知识与例子,通过科学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因此幽默是教学中最主要、最得力的助手,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有效处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智慧,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课堂提问语言需凸显启发性

“教师是开启儿童智慧的钥匙”,那么语文老师则更像一把万能的钥匙,要打开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锁”,启迪他们开动小脑筋获取知识和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凸显启发性:(1)精心设计提问环节。老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要善于通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提前编制好课间的问题及预习的习题使学生根据问题阅读、听课等。(2)精心设计提问语言。在设计提问语的时候,老师利用丰富精彩的语言艺术感染及影响学生,教师语言要含蓄隽永、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其在教师的诱导下发挥启迪,努力寻求新的知识,掌握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提问方式上有所引导和启发,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4.运用适度得体的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相对于有声语言而来的,在具体教学中主要是指神态和体态语言。相对于有声语言的“听”效性,无声语言的视觉冲击力更强一些,因此应当在教学中有效利用。(1)自然、适度的神态语言要灵活运用。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需要听老师进行有声语言讲解的,与此同时,学生的目光应当紧盯教师面部。正因如此,教师应当自然、适度地运用一些神态语言。如在讲童话课文时可以顺应剧情适度做出夸张、惊讶的表情,这些表情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从而主动参与语文教学。(2)形象、得体的体态语言要合理运用。对小学生来说,动态感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比静态理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于形象、得体的体态语言辅助有声语言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生字、句子乃至整篇文章时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直至对知识完全理解和接受。

作者:陈春珠 单位: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周本香.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

[2]杨大林.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

第3篇

关键词:非语言艺术;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62-01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种有音有意的符号系统。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教学环节中的导入、巩固旧知识、讲练新内容,还是教学环节中的小结、布置作业,都离不开语言表达。由此可见,语言艺术对初中教学效率的提升影响深远。每一种语言、每一次表达都会伴随着非语言符号、因素的出现,这种非语言符号虽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但其在辅助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另外,有研究表明,信息的传递主要靠人的视觉和听觉完成,其中80%的信息通过视觉系统进入人的大脑,而余下的20%则由人的听觉系统输送到人的大脑。《无声的语言》一书中也指出,一条有效信息的传播=55%的肢体语言+38%的副语言+7%的说话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非语言艺术的充分运用可使语言表达更为深刻、丰富,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肢体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1 表情艺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从其脸部表情反映出来。正如罗曼罗兰所言:"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已回答问题的学生可采用微笑的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鼓励。经常性地微笑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更为轻松愉快,对学生热爱语文、深入语文学习具有较好的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充分运用眼神的作用,将眼神的变化与朗读、提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联系起来,从而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一个表情丰富的教师往往在朗读、提问的过程中比没有任何表情的教师的教学更为有效、有趣。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用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作品,每篇课文中的人物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眼神的变化体现人物心理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能更为直观地掌握知识点,且从中学会交流沟通中的艺术。

1.2 手势艺术。人类在出现语言文字之前都只是通过动作的变换来传递信息,而最常见的动作则往往是手势。双手伸开、举手等动作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另外,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材的抽象程度也逐渐增加,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需要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作为辅助,否则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受到抑制。由此看来,手势艺术的充分运用可有效降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但在使用手势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积极为先、配合使用"的原则,即所使用的手势要尽量积极,且能配合身体其他肢体的动作(例如身体前倾)而出现。

2.声调、重音、停顿等符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是积极利用声调艺术,使学生的语言呈现抑扬顿挫之势。例如,学生在朗读文学作品时,可在重要处通过延长声调或缩短声调来加强效果。以《过零丁洋》为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如未能正确处理文天祥的悲、怒,则很难正确使用声调,同样的道理,如声调变化不明显,作者的心理变化、苦恼、壮志未酬则未能尽情显露,由此看来,声调艺术与作品的深层意蕴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二是合理利用重音,轻、重、缓、急一览无遗。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声音的高低往往体现在重音上,声音的大小往往与教学效果没有必然的联系,有时甚至会出现"声音越大、教学效果越差"的现象,所以,如何正确利用重音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重音的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一方面,教师可在重点处将声音适当调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口头交际、表达中也要有意识地对所说的话语进行加工,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三是积极利用停顿的艺术,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书画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历来讲究留白,其真正用意就在于给予读者足够多的想象空间,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一千种想法"的目的。初中语文所选用的内容大部分是中国文人的艺术作品,恰当的停顿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对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3.空间语言、服饰等符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室的座次安排、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都是一种典型的空间语言,这种语言无形中加速或降低了教学进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后进生、成绩较好的学生相互参杂是目前我国座次安排的普遍规律,这种规律对提升教学质量、规范学生言行、以先进带后进、改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另外,教师的服饰也可能对初中语文有一定的影响,即淡雅、稳重的服饰色彩及款式往往是现阶段中小学教师的首选,这种类型的服饰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而非教师本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逐渐趋于语言化、文字化。而这种趋势对信息的传递与交换极为不利,甚至可能造成信息传递与接收严重不对等的现象。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语言教学的重任,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大量的非语言符号,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乐.浅谈教师的非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3(8):33.

第4篇

[摘要]教师的语言艺术包含两大板块,一是口头部分,二是书面部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灵活运用语言艺术,为学生呈现出一堂精彩、丰富的课堂,应该注重以自身的教学方法引导、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从而推动自身全面发展。从语言艺术方面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共同探讨拓展、深化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方法。

[关键词]语言艺术 初中语文 渠道

一名优秀、尽职的初中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将课堂教好,提高语言艺术将是必经之路。初中生尤其有特点和个性,语文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具体情况出发,走近他们,了解他们,适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不断运用恰当有效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奇妙浩瀚的语文世界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思想、行动上训练和提升语言艺术。掌握语言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和实践,在课后不断思考和总结,一步步慢慢摸索出来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师在初中生面前是一个榜样、前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以不断促进自己的教育事业在正确轨道上顺利前行。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体现,从“教书匠”转变为学生的陪伴者、引导者、缔造者,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语文学习是一个纷繁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首先就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价值观,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初中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比较突出,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审视学生,不能总搞老一套,走老一步;要善于化解学生厌学的情绪,逐步引导他们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以一名长者的身份去接近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以幽默、精辟的语言对学生循循善诱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协调,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学生在下面认真倾听,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这才得以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初中生容易对某一单一的事物厌烦甚至厌恶,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但凡教师只顾教学内容的灌输,在课堂上喋喋不休,更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不要总是依教材上有什么就念什么,要更新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一味被动接受的模式,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一开始,正是学生精力最集中、情绪最高涨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有效教学的时机,逐步将学生带进课堂活动中。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从身边的生活切入,举例说明自己买橘子、搭火车的经历,以生活中的事例来导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在这时兴趣随之而来,精力就会放在语文学习上。

三、运用书面语言做好板书工作,呈现精华内容

教学过程是一个口语和书面语并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流利的口语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强调教师要做好板书工作,将精华内容呈现出来。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只有在真正接受、理解知识点之后拿起笔来记录,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入透彻。语文学习是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经过某一课堂之后就能够彻底学会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学会记录,将知识点记在本子上,多动笔多动脑,才会对知识点有切身的感悟。教师在设计板书的时候,也要注重科学、合理地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为学生明晰重点、难点,通过视觉上的呈现,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认知、思维、素养、情操等方面有积极作用,语文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教师以正确的口吻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知识的殿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注重师生间的和谐统一,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培育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初中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师运用适宜的语言艺术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心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当学生真正掌握语文这一学科的知识后,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为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邱韵 单位:广西北流市教育局教研室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提高 措施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的手段和工具,而教学语言,则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学习交流的载体,是架起师生知识和情感交流的双向桥梁。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指出:教学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可以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直于曲,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该怎样看待和运用教学语言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略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丰富广泛,体裁形式多样,且大多收录了古今中外各类名家的名篇名句名言,包含各种各样的复杂感情,塑造着形形、千差万别的人物形象,描绘着瑰丽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述说着人情冷暖和社会百态。这种语文学科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每个字词句的真实涵义,更要在讲授中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情感和美感,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强调加强教学语言艺术的修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这样强调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生动形象的启发性语言。教师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思维发展特征。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力较差,但想象力丰富。教师教学时可以将直观的事物呈现于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这是必要且重要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随时随地任意展现,单纯直观的形象若不配合富有想象力的形象语言,那么,更多的时候它意味着呆板单调、缺乏活力。例如,当我们在对学生讲解疑难词辨析时,如辨析“噪”和“躁”的意义和用法时,直接讲解,学生难以分清和记忆。如果我们这样去讲解,效果就很好:同学们,虽然这两个字都读zào,好像亲兄弟一样难以分清,但是你看,哥哥这边的“噪”字“口”下面多了一个“止”,意思是事没办成,气得直跺脚,就是“急躁”。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运用了。

(二)风趣幽默的启迪性语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言艺术,是我们说话的一种学问、一种方式,在幽默和谐的笑声中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智慧。课堂上,教师用幽默、诙谐、生动的语言来解决矛盾、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会收到比呆板、枯燥、单调、毫无特色的说教好得多的效果。就是批评学生或批改作业时,我们如果比较讲究语言的风趣幽默,也会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改正。例如,有一位教师对一位作文中爱用“了”字的学生的一条评语是:该用“了”,你不用“了”;不该用“了”,你净用“了”。你“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今后不要滥用“了”了。学生看了这段谐趣横生的评语必然会欣然接受批评并改正。这样肯定要比下面这条批语教学效果要好得多:你“了”字用得太多,使行文显得啰嗦、冗长,影响了表达效果,希望今后特别注意。

(三)机智灵活的敏捷性语言。我们在维持课堂秩序和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也要运用好语言艺术,否则仅凭批评训斥是不行的,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有一次,我正在黑板上板书,忽然听到教室后边一阵混乱,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李姓学生举起凳子正准备往另一位学生身上砸,其他学生也都转过身往后看。不用调查了解,我也知道这两名学生一定是因为什么发生了矛盾。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处理不当,肯定会影响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看到大家都十分关心这件事,我灵机一动,对学生们说:“大家以后一定要向李××同学学习。”学生们听了之后,脸上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我又说:“李××同学看见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非常辛苦,拿着凳子准备让老师坐呢。你的心意老师心领了,老师谢谢你,请你坐下。”说完后,我看了看那名学生,只见他脸色通红,不好意思地坐了下去。这样,一场风波暂时结束了。下课后,我把这两名学生叫到办公室,问清原因,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两名学生各自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对处理方式和结果都十分认同。事后,我想假使不采取这种方式,而在课堂上不问青红皂白把他们狠狠批评一顿,也可能把问题解决了,但这样不仅会耽误授课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会加大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敌对化,不利于以后各方面的工作。因此,教师在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时,恰当运用灵活机智的语言,会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语言艺术的运用,既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三位一体的结合,也是教师智慧水平的结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还要更好地讲究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和熟练的教法。由此,也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汲取知识营养,丰富自己的头脑,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语言艺术,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禹安胜,金铁,管刚.浅谈课堂教学语言.经济研究导刊,2012,(01)

[2]王扣兵.使用有效的教学语言.知识窗(教师版),2012,(01)

[3]汪静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创新.新课程(小学),2012,(02)

第6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语言修养;重要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149-01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在新课改已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成长的参谋、伙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该使用怎样的教学语言,才能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体验,感悟课堂中的绚丽多彩,进而提升语文素养,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要双向互动,对话交流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使学生在每堂课中都有收获,教师绝对不能演独角戏,一说到底,而要留一定的时间给作为课堂教学主题的学生,让他们去咀嚼、去消化。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引述课文中动人情景开讲;对含义较深的课文,可用设置悬念的提问来开讲;对抒情诗歌散文,设计渲染气氛、激感的导语。总之,围绕一个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

二、要简洁明了,准确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觉地运用普通话,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母语。首先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似是而非。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得讲究逻辑性,一丝不苟。有条理又不为生硬呆板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课堂学习任务。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在表情达意的同时,做到准确完整、简洁平易是很重要的。在科普文章里面有很多的科学术语,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除了要准确地表述概念外,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捕捉知识要领。

三、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力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要做到以声传情,以形传情,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朗读讲解中。例如教学《匆匆》这一课,散文风格极浓,教者要用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感受时间来去匆匆。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解能够在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时以情感人,从而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情、有韵、有趣的教学语言总是能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四、环环相扣,收放自如

课堂教学语言贯穿了引入、讲解、讨论、总结等多个环节,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独具匠心。完整有序的教学语言能够把各个环节巧妙连接,使之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所以重视课堂语言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1.精彩导入,适时点拨。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语言的导入除了要切题以外,还得从简洁的角度考虑,并且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很快地回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同时学生的学习气氛也很浓郁。

2.只言片语,巧妙连接。在课堂交流中,特别是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作用最能体现出来。激励性的简洁评价,“好”,“回答很完整”,“不错”,“真棒”等,也能够让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地进行下去。另外,老师还可以用铺垫性的提问、疏导性的提问等形式来丰富课堂讨论,巧妙连接教学环节。

3.随机应变,幽默制胜。教学过程中,学生出其不意的发问,对老师的机智是一种考验。面对“无忌的童言”,我们也应当随机应变,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此外,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随机应变的陈述也极富艺术性,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善教应使继其志,金针还须度与人

教学亦如写文章,结束语也应像豹尾一样有力,余音扰绕梁,三日不绝。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带着探索的心理走出教室,如我在教《春》一文时,师生已经一起兴趣盎然地领略了“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样的胳臂和腰脚,领着我们走上前去”等意境。眼看可在陶醉中胜利结束这一课的教学了,突然有个学生在下面嘀咕道:“可惜今天寒风凛冽”。另一学生也忍不住符和着“春天在哪里?”同学自然纷纷侧目,有的责备他们,有的惘然地望着我。我说:“现在虽然不是春天,但孕育着趁的生机呀。诗人雪莱说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至此,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面露春色,愉快的下了课。风趣幽默的结语,既挽救了可能失败的课堂结尾,又想起了委婉批评的功效。一石二鸟,学生当然盼望再上你的语文课了。

结束课文时创设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氛围,让学生反复推求;或者“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课后自寻答案;或者引导学生想象,扩张学生的思维空间以为,当然还可以:以预习新课,指导课前预习;留下窗口,让学生课后窥视研究;把课堂结尾作为自由阅读向写作训练过渡的桥梁。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期待着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语文出版社,1992.

[2]凌空,司君恒.怎样掌握教学语言艺术[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关键性;语言艺术

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对于感情意识的传递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教学仍然发挥着其它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采用准确、规范、精炼、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语言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达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效果。在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会提高教学效率,得到了双赢的效益。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1.1语言艺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以语言为媒介。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机智灵活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非常重要。

1.2语言艺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主要是教学生学会表达和运用语言。语文是一门纯文字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疲乏,而对语言艺术的良好运用恰好可以缓解这一现状。再者,教师还扮演着模范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言的风格将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正确地使用语言艺术,也会增强学生运用语言艺术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2.1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缺乏逻辑理解能力,有时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开小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描述,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例如,在讲解“林”,教师可以对学生讲树“木”多了,便成为树“林”。

2.2风趣幽默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比使用呆板的专业术语效果好很多。前苏联名师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助手便是幽默”。除了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幽默式的语言进行批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还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幽默语言的应用。

2.3机智灵活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面对思想还未成熟的小学生,不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需要教师能够使用机智灵活的语言来处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使用灵活语言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会随着灵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发散性。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语言艺术运用的方法

3.1使用规范的教学语言

有些教师虽然会用普通话讲课,但是由于对方言较为熟悉,习惯性地在教学过程中用方言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在这种不规范的语言氛围下,有些天性比较调皮的学生便会起哄,带动着周围的同学都难以进入听课状态,这将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使用规范的教学语言,用精确干练的词语表达所学知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对其进行解释。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美感,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

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的必须有理有据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以为听课的对象是基础知识不多的一群孩子们,就随便举例,不以事实为依据地进行教学。这样的行为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导,很可能会使学生在以后表达的过程中,也使用虚浮的语言,很难做到言尽于实。例如,在讲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时,千万不能言过其实,让学生误解为“人死的时候不是重得像泰山,就是轻得如鸿毛”,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给学生一种真实感,感受语言的真正艺术魅力。

3.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要富有感情

语言的感情是语言艺术的灵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有感情的语言可以增强课堂感染力和凝聚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并且有助于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选择运用有没生动的语言对少年闰土进行描述,从而把闰土这个小英雄的形象塑造地更加完美,也引导学生们要向闰土学习。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的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语言艺术的运用,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活动中,灵活合适的语言都能产生独特的效果。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精致的教学语言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语言是人间最美的东西,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良好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剂。所以说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中一定要充分地运用语言艺术,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玉.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 育),2009-08-11.

[2]张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 育),2009-08-05.

第8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并注重运用,发现、积累并注重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育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如,歇后语、谚语;也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色的短文,像幽默故事,古今笑话。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学需要,而有兴趣的,加以运用,能够改变僵硬的说教和呆板的知识灌输,使课堂教学显得富有情趣,在表达效果上也比较强烈、深刻。语言魅力也来自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以及网络流行语言,课堂教学中,注重这方面语言的巧妙穿插,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每天都要用到语言进行交流,语言的精炼得当,能够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的机智、巧妙、幽默、风趣,能够化解课堂教学中严肃氛围引起的学生心理的紧张,从而实现愉快的学习。本文主要探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

关键词:

小学教学;语文课程;语言艺术;研究探讨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有时是教师说,学生听,具有明显的诱导和劝说、指点、教育功能;有时是学生说,教师听,具有明显的疑问、辨别、回答等功能;是语言知识交流使用的相互反映。就拿生活中的劝说作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爸爸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劝说。这就需要考虑怎么劝说,怎样最有效果,课堂教学也是一样,也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熟悉掌握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语言艺术性,主要是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的简练得体,提高沟通的效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而定;如,讲知识点,要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学,每个人学习的基础差别有多少,怎样学最有效果。讲倡导性的课文内容,则要热情洋溢,表达出欢乐的心情和向上的情绪。有时候,教师在讲解知识难点时,总担心学生听不懂,反复讲述,因为说话太啰嗦,引发了学生的厌烦情绪,反而耽误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一定要掌握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把课文中感动人的事情,通过语言的魅力,使感动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清晰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语言艺术能使学生入境入情,抓住课文人物感动人的地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够夯实语文教学基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时,注重要求学生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语句,仔细品味这样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语言的艺术性不理解,不熟悉的情况,师生要进行互动、组织讨论。使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教学和生活连为一体,教学质量也就发生质的飞跃,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注重生动形象语言的运用,强化启发效果

许多巧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办事效果的事例处处可见,对语文教学来说可以作为很好的借鉴。比如,在公共场所,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提示语和广告词。就那提示语来说吧,有的比较生硬,像,“严禁践踏草坪”;有的则富有情趣,像,“别踩我,我怕疼”,通过比较语言的表达效果,就明白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效果就委婉、动人、入情入理,使人容易接受。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语言要比生硬的语言的教学效果好的多。比如,讲太阳。学生们每天都见到太阳,但太阳到底什么样?离人们多远?如果将太阳是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九大行星围着太阳转,等等,语言的抽象,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巧妙地运用生动的语言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讲“太阳是个大火球,每天步行人们不停地要走3500年才能到达”这样就会使学生容易理解太阳是什么,离人类多远,还能启发学生的多种思考。

(二)注重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习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的作用。著名的科学家法拉第,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由于长时间的熬夜进行科学实验和思考,体质消耗十分严重,多方求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著名的医生给他做了检查,没有让他打针吃药,而只是开玩笑的告诉他,“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仔细品味这句言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注重专时专用,定期去看马戏和戏剧。精彩的表演,幽默的语言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从而使他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的恢复了健康。语文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教学的需要,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沉闷的环境,活跃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机智灵活语言的运用,化解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

在课堂教学中,机智巧妙地语言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比如,有些学生有吹大的毛病,回答问题或者解释现象,总觉得高人一头,经常与同学和老师顶牛、抬杠;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状况,要是当场指出学生的缺点,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的缺点,放任自流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培养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采用机智的语言艺术,解决教学中的矛盾。面对学生的吹大行为,教师一方面安抚其他同学的争执,一面不动声色的讲故事,就讲古时候,有个人喜欢吹大,说他家种的高粱长势很好,今年的高粱颗粒大的跟乒乓球一样;别人都不信;只有族长说那是真的,别人都疑惑不解,族长说,那天去吹大者的家中串门子,不想他家的狗跑出来追着咬我,我无处躲藏,就蹦上他家的石磨台,钻进磨眼儿里,逃避了一劫。这是爱吹大的学生可能也露出不信的态度,说磨粮食的石磨眼儿盛不下一个人,教师就告诉大家说,族长说没那么大的石磨眼儿就能磨那么大的高粱了吗?在学生的哄堂大笑中,对爱吹大的毛病进行了纠正,又使学生不觉得难堪,下不了台。

(四)注重动听语言的运用,增强学生文学美的感受

充分发挥汉语言优美动听的长处,注重掌握节律和音韵的和谐,能够提高课文的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韩美报春等等,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很多的小学语文课文会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学习这样的课文中,要抓住作者运用语言的音韵和谐美,恰当的表达美的独特感受,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仿佛置身与自然之中,与大自然为友,跟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尽情地享受语言带来的大自然的美景。

三结语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小学语文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让学生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描写抒发美好感情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把握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93.

[2]林宏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6):38-39.

[3]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147.

[4]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18.

[5]张常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8):65.

第9篇

【摘要】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课堂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两种语体,各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规律,二者不能互相代替。本文浅谈一下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艺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口语 表达艺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是核心。讲课效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口语表达技艺的水平。因此,许多学者、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已不满足对教学语言的内涵和本质的研究,而开始对教学语言的外延,即教学语言的类型、特征和技艺进行探讨。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口头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口头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口头语言时有哪些艺术呢?

1.言之有情,情理交融。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言之有韵,抑扬顿挫。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3.言之有体,丝丝入扣。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4.言之有辅,生动形象。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情感,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这些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睨,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教学中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渲染环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之进入课文所烘托的氛围,更容易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意境。如有一位教师在上《两个朋友》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对当时的危险情况没有切身体验,所以对中心的理解也就发生了困难。这时候,这位教师对熊吃人的本质进行了描述,对当时胖子所处的境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运用语言的表现功能,让学生马上有了危险的感受,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篇课文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5.言之有物,每举中的。“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能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第10篇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语言艺术,要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文字的兴趣。当然,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具体来说,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才算基本符合要求呢?

一、发音准确,用词规范

发音准确和用词规范,这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给学生授课,同时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用方言给学生上课的情况,这种发音的不够准确甚至是与普通话发音相差甚远的语言授课方法大大降低了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艺术性。吐字不清晰以及说话模糊等都影响了语言的艺术性传达。除了熟练运用普通话以及发音准确之外,还要注意用词规范。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流行词汇,年轻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将网络上一些不良的词汇带到课堂教学中,以免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师,受长期教学习惯的影响,他们会喜欢在课堂上说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必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加强词汇的应用和学习,做到用词规范和准确,规范的用词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词汇的敏感程度。

二、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对于小学语文课文的讲解,语文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语言技巧,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书中的情节再现给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对于语言和词汇的理解能力,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学到知识,有所收获。此外,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力。传统观念里,语文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要想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存在的这种乏味并且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特色,就必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努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当然,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就更为严格。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手法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之外,更能促使学生找到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的学习对理解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立足于识字这一层面,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来表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卡通片、动画片等进行课堂辅助教学,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三、诙谐幽默,灵活机动

在分析这一语言表达艺术之前,我们首先对现代小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做简单分析。当前小学生思想较为开放,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地给学生展示新鲜的东西,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要表现的思想,变单一为多样、变枯燥为有趣,让诙谐幽默的语言成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语言艺术,让原本枯燥的课堂融入新鲜的血液,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现语言的幽默风趣。充分考虑到语言教学的特点,将身边的故事分享到课堂上来,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营造宽松融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我们在把书本知识融入到课堂语言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因素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自身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在课堂中,教师说的话包括无意间的一些话,都会对学生的听课情绪以及学生的人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运用一些更加积极有效的评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效果。一句简单的鼓励评语,会让学生的信心增强,尤其是一些自信心匮乏的学生更是如此。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在与答案存在较大出入的时候,教师自身的情绪会让学生感到紧张,以至于出现思维停顿等其他不良情况。这个时候,假如教师换一个角度和思路教育学生的话,那么收到的效果必定会有很大不同。以上,我们从发音准确、用词规范、语言表达形象生动且富有表现力以及用语诙谐幽默三个方面给大家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到的语言艺术,目的是在学生理解以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并对语言表达艺术充满热爱之情。当然,语言艺术的充分表达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语言艺术素养不断养成。

作者:周世界 单位:安徽省明光市三关中心小学

第11篇

关键词:课堂语言;准确性;简明流畅;表现力;规范化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不仅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也是走出校门以后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始终是语文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除了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教师的课堂语言。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规范、突出特点,并且要讲普通话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门艺术的语言,是一门专业的语言,也是一门给人以知识、启迪和激励的语言。课堂语言不同于一般语言。它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里、在规定的场合下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一定内容的语言。语文教学也不同于一般学科教学,它是以语言教学为基础,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含混不清、缺乏准确性的语言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偏差,从而形成错误的判断和推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规范化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学用语的规范化,即词汇丰富、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严密,因此,语文教师本身就必须要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就课堂教学来说,过硬的课堂语言,就又成了语文教师最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用地方话教授知识,教师必须要讲普通话,这是规范汉语的一个前提。在语文课堂上讲普通话,它直接关系到字音的准确性、统一性。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语文教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要准确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应该表现在准确性上。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或者说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教学有相当比例的内容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这些知识和概念都具备着唯一性和统一性。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准确,传递的信息就可能有误,表述的概念可能就不准。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就应该推敲词语,选用适当的组句方式,准确地表情达意。有人讲,文人就爱“咬文嚼字”。不错,语文教师就应该咬咬文、嚼嚼字,看看说理是否概念准确,逻辑严密;叙事是否条理清楚,叙述完整;说明是否抓住特征,讲清要点,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抒情是否情出于本,情出于心,是否能恰到好处地借助语言昭示内心的情感波澜。

三、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简明、流畅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在有效的时间里,紧扣表达的中心,围绕表达的重点抓住表达的关键,做到课堂语言简明、流畅。努力做到句句不离题、层层不脱纲、头头是道、出口成章、言简意赅。切忌口若悬河、离题万里;万不可卖弄知识、炫耀学问。不做无意义的重复,不在完整的语句中随意“添枝”“加叶”。在课堂上尽量除去“口头禅”。教学语言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干净利落,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比如,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四、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幽默、生动,富于表现力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甫曾说过:“教育家最需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因此,我们可以用豪放的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情感,以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主动地学习,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学生却是特定的听众、观众。他们希望在课堂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听到教师富有感染力、生动的语言。因为,语文课本身就是语言课,教师语言的生动性、艺术性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就要联系生活实际,引经据典、参照史实、借用故事寓言、紧扣教学内容、穿插得当、引用贴切,尽量让学生在幽默、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在品赏语言的美味中受到熏陶。

总之,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门艺术的语言、一门专业的语言,一门给人以知识、启迪和激励的语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科学、艺术地驾驭整个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使自己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成为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打开学生知识之窗的钥匙,最终实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通能.浅议语文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2]凌坚.浅谈语文课中的语言艺术[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8(10).

第12篇

一、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言为心声。”要想语言美,基础在于心灵、人格美。因此,教师能否很好地运用语言艺术,首先在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教师只有热爱,才能教会学生热爱;只有善良,才能教会学生善良;只有诚信,才能教会学生诚信;只有感恩,才能教会学生感恩;只有奉献,才能教会学生奉献……古语说:“什么样的先生教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当教师在心底擦亮真、善、美的火花时,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总之,教师只有拥有了最美的人格,才能拥有美好的语言艺术,才能拥有美好的课堂。而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发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格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品位和素质。

二、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捷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如果语文教师都缺乏情感,缺乏情感投入的言语传递,他又如何去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去感染、征服受教育者的心灵?他又如何去激励、唤醒、鼓舞受教育者?

三、要有相应的语言风格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格”指特定的教学任务、体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等,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语言风格。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对不同内容、不同情感、不同时段的课文教学,导以相应风格的言语。或感情奔放,或深情款款,或直抒胸臆,或委腕含蓄,或华丽典雅,或朴实无华。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另外,还应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调变速,对重要内容的表达有意重复,以引起学生注意;当学生被无意注意分散时,音量可骤然提高或略作停顿,用以排除外界干扰,还可借用具体的言语,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而不是一味斥责。

四、要有机智的临场发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可灵活机智地调动语言要素,完成教学步骤的牵引、过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术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学习文言文单元时,老师点一学生答题,学生半天不吐一字儿,老师责备道:“嗯?可不能这样沉默不语呀。”有学生冷不丁冒出一句:“沉默是金!”教室里立时炸开了锅。批评学生吗?效果不一定好。老师灵机一动,用他们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句子予以反击:“可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呀!”一言既出,学生笑,顷刻又被震住,不得不佩服老师的机敏谐趣。且这句话一经化用,不仅缓解了课堂气氛,而且避免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委腕地指出了不积极答题的弊处。

五、要有恰当的教学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