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时间:2023-07-28 17:32: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第1篇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目前,很多学生普遍反映他们不愿学地理的原因:一方面它现在不是高考科目;而更为关键的另一方面则在于地理课没有将知识与趣味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缺乏生机。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增强地理知识与地理趣味的有机结合,而地理视听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这种结合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地理视听教学由于其表现形式多样,表现手法新颖,表现情节、细节生动,极富趣味性,而且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原来比较抽象枯燥的地理事象,学起来不感到空洞乏味,有效防止了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趣味。因此,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忱,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进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讲自然带这一节课时,讲授新课前先放一段景观录像——非洲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和亚欧大陆上的温带草原景观。非洲草原上点缀着散生的乔木,时有斑马、长颈鹿、羚羊等出没于草原中;而亚欧大陆的草原景观呈现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视听教学改变和增加了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信号,依托学生好奇与求知的心理特征产生一种探求和向往的激情。为什么不同的地区景观不同,同是草原而为什么又呈现各异的景观呢?使调动情趣和引发思维融为一体,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智能的开发

我们都知道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经过大脑的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理性认识作用于感性认识的不断往复循环中,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人的理性认识就不会升华和提高,人的智能就不会得到充分开发。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利用文字和地图及一些简单的教具阐明地理科学内容,缺少大量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情材料加以佐证,给学习掌握和理解地理知识带来了难度。而地理视听教学则由于其形象鲜明、典型、动画造型逼真,使其内容具体直观,描写生动易懂,极富表现力。它既可以提供大量文字材料所无法达到的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象的时空运行和分布特征,又可以传播大量文字材料无法实现的科学信息。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使学生勤于思考,达到启迪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智能开发的目的。

比如,在讲“火山”之前,先放一段火山爆发时的奇景:乱石飞天、浓烟滚滚,十分壮观。学生就会见其形、生其疑、发其思、追其源、探其果。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分布有规律吗?火山爆发时毁坏家园,造成人员伤亡,那么,它只有其害而无益吗?等等。另外,地理视听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左右大脑的协调发展。人的大脑由左右两个不同功能的半脑组成。左脑主管语言处理,进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分析思维;右脑主管表象处理,进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视听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两个半脑的综合开发,克服了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的只重左脑的片面性,从而全面合理、充分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能。

3.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

地理科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是探求自然事象和人文事象空间分布、组合和运用规律的一门跨学科领域和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因此,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的一些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学生们常常为熟记这些抽象、枯燥、纷繁的地理名称、地理概念、地理常数、地理特征而苦恼,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好地理的诀窍就是死记硬背,可见,提高学生地理记忆能力的重要性。地理视听教学由于其新颖、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并以其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眼看、耳听、脑动等多种感官共同运作,因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据心理学研究,对信息的储存来说,单纯朗读能识记10%,单纯听到能识记20%,单纯看到能识记30%,可见,视觉对人接受信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视听结合能达到65%。由此可见,地理视听教学,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方面的作用非常之大,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二、视听教学与地理教学手段现代化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到复杂的自然事象又包含着纷繁的人文现象,特别是许多地理事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阔的空间,发生于久远的年代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地理对象的这种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进行观察,这就给教师传授地理知识和学生认识、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解决地理教学中这对教与学的矛盾,一直是地理教师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目前总的来讲地理教学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粉笔、挂图加课本的这种传统教学手段上,并未使这对矛盾获得根本的解决。

然而,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工业技术产品和大众传播媒介技术产品的不断开发、应用和普及,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与现实世界的时空距离。现在人们借助于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影碟机等发达的视听工具,在家里便可以周游世界各地,领略世界各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了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风云变换,重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展望未来世界和发展趋势等,使人们在观看过程中既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又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实现了寓乐于教。

现代化视听技术和产品的广泛使用和普及与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改进传统地理教学手段,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弥补传统地理教学的缺陷,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乐趣和学习效果的目的,已经成为目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前提下,将现代视听技术的电影、幻灯、电视、录音、微机等电气、声光设备,运用于地理教学过程中,把声、形、色结合起来,为地理教学服务的地理视听教学便应运而生。它以其形象、生动、逼真、直观以及各种媒体的合理组合与应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

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地理教学中地理视听教学已被广泛的应用。运用地理视听教学不仅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强化记忆,大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因此,地理视听教学已经成为今天地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视听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三、地理视听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地理视听教学这一新手段、新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的不断提高,地理视听教学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但是,我们在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时,也必须认识到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手段,它也同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样有其独特的优点,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地理教学中不分内容、不分形式、不分场合、不分环节地一味强调地理视听教学手段,那么不但达不到它应起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1.注意视听教学与传统教

学的有机结合

<

P>地理视听教学通过电影、幻灯、电视、录像、投影等多样化现代视听媒体手段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视听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在现代技术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新发展。实际上各种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优势,它总是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而相对的表现其优势,只有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目的,发挥媒体的特殊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突出视听媒体,甚至采用满堂灌,是不可取的。

实验表明:在一堂讲授课上适当地使用3件~7件幻灯片或投影片(复习课可以稍多些),或放映片长15分钟左右的电视录像、5分钟~10分钟电影,或听3分钟~5分钟的录音较合适。在一节课中选用一至两种媒体为好,媒体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喧宾夺主,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再者,评价一节课效果好坏,并不在于我们用的是传统教学手段或现代视听教学手段,也不在于媒体运用的多少,而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运用的教学媒体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否相适应、相协同。只有在相互联系中遵循整体性、目的性、协同性、实效性、最优化等基本原则,实现各种媒体的优化选择与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注重视听教材的合理选择

视听教材提供给学生的画面场景,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还有色彩及动态,因此,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视听教材的选择不应单纯片面追求画面及内容的趣味性,而应摆好科学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关系。要按照科学性是基础,思想性是灵魂,趣味性是手段的原则选材。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了多年,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地理学科没有纳入中考科目中去,地理学科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一般都只重视语、数、外等学科,导致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学方法不当,效果不佳。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处理不到位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材处理是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从过来的地理教材处理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从头到尾的讲一遍,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二是不注重学生对预习内容的准备。在新教材中新增了很多活动题材,需要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但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却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从而就使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三是对教材缺乏正确有效的整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地方资源和生活资源等教材之外的资源,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枯燥,让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很多学生只是应付式地记笔记,或是直接在教材上划横线、斜线,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后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达到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滞后

一是教学手段落后。在偏远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加上地域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这些地区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陈旧,主要是粉笔、黑板、教材等,有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很差,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甚至连教学模型、挂图都没有。二是教学方式老套,大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既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价不当

一是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缺乏规范性。由于地理学科没有纳入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导致地理教师在教学评价、职称晋级等方面受歧视,难以享受到像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一样的公平待遇,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容易忽略学习过程中如帮助和激励学生,一旦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表现不佳,动不动就横加指责,甚至是采取随意打骂等体罚学生身心的行为。由于教师评价缺乏鼓励性,加上评价方式粗暴,极容易挫伤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就会使教学评价的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与教学评价的初衷相距甚远。三是考试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书面形式的期末考试和生物实验操作测试,仅仅以一次考试定乾坤。缺乏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没有将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部分,导致地理考试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正确指导地理教学

农村人们的思想保守落后,认为地理只是“副课”。作为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重要性。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能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实际意义,充分感受到学习地理课程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改变家长及社会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根本看法。

(二)引入农村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内容,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将网络资源或地方地理教学资源有效地引入到教学中来,以增加教学内容,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譬如可以将有趣的地理史料、逸闻趣事和农村丰富的地理资源引入到地理教学中来,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地理现象。如通过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学生充分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对自己所在的家乡的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并要求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答常见的地理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评价方式,提供评价效果

一是提高地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必须与其他科目一视同仁,充分使其享受到公平的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二是多鼓励,少批评,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足或错误,要多引导、多点拨和多帮助和宽容,而不能够一味地批评指责。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如组建地理行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所在农村地区的地理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建议进行改革地理考试。将学生的地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大块,各占一定的比例分值,狠抓教学过程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初中地理实效性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即使是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城区教育而言,发展速度要相对滞后得多。从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农村地区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我们必须应该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学平.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94.

第3篇

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的影响

1.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标准在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行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标,着眼于对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包括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二是主体性教育的理念。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就是要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多样化教育的理念。新课改认为,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因而强调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是新课改理念及教学目标的困惑。其主要表现在对新课改理念认识方面的差异,这导致了在教学实践中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二是新课改地理教材的困惑。其主要表现在对初高中衔接方面存在问题。新课改带来的教材的变化不仅给教师施教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学生适应新教材的特点带来难题。三是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困惑。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这两种模式在课标、教材、教辅和考纲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二、高中地理教学应对新课改的策略

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挑战,在高中地理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当如何积极应对,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谈以下看法。

1.正确定位教材功能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使教材的意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对象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教材的相关知识,比如讲“西气东输”时可补充讲“西电东送”,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实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元化,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寻求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学手段的选择,要从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强调教学效果,通过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

3.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建设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4.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地理专业素养

高中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因此,地理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加强对教育理论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尤其要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身的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注重质性评价

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倡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强调评价对地理学习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地理学习评价的选拔和甄选功能,倡导发展性评价理念为主、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的评价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多渠道地收集评价资料,一方面包括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初始资料,如学生作业、测验、小论文、实验方案和报告、探究过程记录等;另一方面包括各种评价主体对学生从事上述各项活动的评价,如教师给出的分数、等级、评语及建议,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观察记录和评价,家长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信息,做出综合评价,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地理教师,应积极地应对这种变化与机遇。本文仅从地理教师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实际上,地理教学活动还涉及学生因素及教学设施。

参考文献

第4篇

媒体资源具有直观、快捷、丰富、生动等特点,易于收集和整理,它不仅是地理教学的资源库,也是地理教学资源中比较活跃的因素。因此,广泛利用地理教学中的媒体资源,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即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手段较完美、较理想的融合到教学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地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创新等能力。

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自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有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就会学得轻松而富有成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图像和音响效果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让学生对课堂有了新鲜的感觉,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滚滚长江》一课时,我就截取了《话说长江》的影视片段,从不同感官对学生进行引导刺激,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对该课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教师就可顺势利导,引导学生对长江其他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2 利用信息技术,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打破时空的局限

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较强的课程,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尚不成熟,如果单靠教师讲解来传授这些知识,学生听起来就会一片迷茫。而信息技术就恰恰解决了这些难题,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接受起来也更轻松、容易。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节时,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所产生的意义及地理现象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得出“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周期移动――五带和四季的形成”这一因果关系,让学生理解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使以往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突破难点,事半功倍。

3 利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优势,引导开展形式各异、内容多样的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展示自我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地理教学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便于学生认识地理规律,为学生进行多样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更广阔的空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需要就要表现。”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机整合不仅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探究性学习,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多种表达知识的机会,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被激活,才会产生大胆的联想,提出更多、更新的想法,学到更多的知识,各方面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4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当今世界严峻的环境问题,这时,多媒体就可以发挥它的巨大的作用,让学生得到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在讲授《滚滚长江》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为学生直观的展示了长江流域乱砍滥伐现象、长江水面漂浮白色垃圾、水土流失现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造成的酸雨图以及工业污水的排放等现象,学生真正从直观上得以感受,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之后,我趁机展开了讨论,学生们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本节课,我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为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轻易地突破教材重难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注意选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教学,但并不适合于每一节地理课,它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有些课题可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授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更好。因此,要想让课件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有必要认真选择课题。如在义务教育七年级教材中的《澳大利亚》一课涉及到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动物、人口、经济、城市等诸多内容,引用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借助多媒体的帮忙。

第二,注意“辅”,关注教学效果。

在一节课中,将传统教学方法(如板书、板图、板画、谈话法、讨论法等)和课件演示有机结合,有时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件制作中要突出其“辅”不可喧宾夺主。课件主要用来解决一节课中难以用传统方法讲解的内容,这样既可以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减少课件制作中的工作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注意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使用时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制作课件前应充分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需要去收集合适的媒体素材。不能把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引入课堂,即课件要注意用动画、声音、视频等表现动态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等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讲究实用,切记花哨。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5篇

精讲精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2—0047—01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其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有效地利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很多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但现实却是,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照本宣科,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却并未去深究。毫无疑问,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研究或找到适宜的地理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从而导致学生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要想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师必须潜心研究、认真实践、科学总结,找出适合自身及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方法可循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巧妙进行新课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通常可由创设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情境及多种形式来进行,如,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复习旧知识等,它起着旧课与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相互衔接的作用。中学地理知识以陈述性知识为主,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可引导学生模拟企业家进行工厂选址。这样导入新课,能够营造一种“吸引氛围”,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新课导入,并为学生提供参与时间与机会。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教学评价的进行,这些应是教师主导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要,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资源等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不能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使其学会学习,自我生成地理学习的策略。

三、精讲精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基本技能。为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不能一味求全、求广,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出发,进行精讲精练。不论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程度的要求,还是教学的进度及训练的强度等,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内容应紧扣课程标准,宜简则简,力求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学会运用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也无法达成。为此,地理教师应以基础知识的讲授为主,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学生都能接受、都易理解。同时,要设计一定量的基础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6篇

一、更新《地理教学论》课程功能观

高师《地理教学论》课程功能定位应有所转变。首先要体现对师范生地理教师职业生涯的终极关怀,课程功能应趋向于对地理教师独特职业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完善,趋向于适应地理新课程的新型教师品质培养。要视学生为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重点关注师范生地理教学方法技能的训练、对地理教师职业的认同情感、对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内在热情,关注他们在认知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水平、意志品质和审美心理素质,提升师范生《地理教学论》理论素养。从教材编写入手,重视《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构建,以案例作铺引,重在理性思考和辩证分析,改变过去那种就事论事的应该如何教或不应该如何教的说教,从理论高度剖析案例,强调师范生《地理教学论》理论素养的培养,使他们能用《地理教学论》理论的武器来鉴别、评判、反思教学方式和行为,为他们日后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构建《地理教学论》内容新体系

《地理教学论》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地理教学论》课程内容应包括“理论、技能、实践、研究、发展”五个部分。“理论”主要包括课程性质、地位、任务;课程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介绍及解读;教学原则等。 “技能”主要包括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师和学生分析,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艺术,地理CAI课件制作等。“实践”主要包括多提供典型案例,课后作业注重让学生讨论、进行调研活动,课时计划的编写,教育见习、试教、说课、评课等。“研究”主要包括地理教学研究。“发展”主要包括地理教师的职业发展,形成治学严谨、责任心强、热爱教育工作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论》课程功能的多样性,既突出理论内涵和学术层次,又能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凸显课程的工具性和技能性;既让师范生获得初步的地理教学理论和技能,又能引领师范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地理教育科研,初步了解教育科研方法,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

三、整合《地理教学论》多样化资源

《地理教学论》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之总和,其丰富程度和利用水平决定着课程目标实现的范围和水平。《地理教学论》课程资源的来源不只是地理教材,还包括开发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整合利用多种载体形式的校内外资源,如报纸、广播、期刊、书籍、录像、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信息资源、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与地理教学相关的专门人才资源等。教师要建立《地理教学论》课程资源库,广泛挖掘多种资源蕴涵的教学价值,并不断更新和充实其内容,引导学生走向基础教育实践。高师院校还可以聘请中学优秀地理教师和教研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地理师范生试教、说课、评课等。《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师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智慧和技能,发挥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用高超的教学技艺为地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提供学习的范例和参照,使学生深受启发,并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

四、发挥《地理教学论》重要功能

《地理教学论》课程教师要牢固树立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意识,将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自觉贯彻到课堂教学行动中。在教学目标上,《地理教学论》课堂既要注重预设性目标,更要注重生成性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生命中非常难忘的历程,是师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激励欣赏、充满期待的过程;求知欲望激发、思维品质培养的过程;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过程;智慧展示、能力发展的过程;意志、抱负等健全心灵得到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他们在课堂中产生新的思路、方法,体验到生命的律动,从而创造出生命的价值。通过课堂的双向互动,实现来自多种渠道的知识、情感等多种信息的共享和互动,催发知识生成,共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彼此促进性格的丰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好习惯的养成。使《地理教学论》的课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

五、深化《地理教学论》探索改革

革新传统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应营造亲切、和谐、民主、平等、真诚、激励、快乐、讨论、探索、实践的良好氛围;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精神,锻炼应用能力,培养自学技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使《地理教学论》课堂成为学生向往和留恋的家。

改革教学手段和方式。优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化教学媒体相结合,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传播丰富的教学信息,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与微格训练相结合”,“高教与中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微格训练;加强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模拟课堂”和“现实课堂”的亲身体验和反思,实现与中学地理教学的接轨。

精讲多练。《地理教学论》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这门学科的真谛不仅在于明白和理解,更在于应用和操作。可采用课堂精讲、自学、研讨与能力训练交替同步运作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内容,不用进一步解释。对于新知识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应精讲、细讲。教师在精讲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目前中学地理教学情况和教研情况扩大学生视野,把教学中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采用的能力训练主要有典型案例分析,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观摩听课,教学语言、课堂体态语的训练,三板训练,模拟试教,说课、评课,编写教案、教学设计,CAI课件制作,各类练习题、考试题的编写,撰写小论文等方式。突出学习活动的实践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六、创新《地理教学论》评价方式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者收获很少,则这个教学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更高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或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或技能,或者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情感上有所收获,总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收获为导向。

1.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1 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最常用到的辅助教具,可以这样说: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地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

地理教学上的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如果要把图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此外,地理教学中的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2.计算机辅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感不强,这种方法可形象描述学生所在地与地球的关系及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下载需要的软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网址:earth.省略/

2.点击:Get Google Earth (Free Version)

3.点击:I’mgoodDownloadgoogleearth.exe

4.下载完毕,安装即可

5.点击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3.模拟法

模拟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景模拟案例或者设计一定的情境和情节,要求学生假设为该情景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3.1 学生模拟。

3.1.1 自制模拟: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操作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强调在动手动脑中研究、分析、推理,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规律。

3.1.2 角色模拟: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的公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其它同学注意绕转中心及方向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寓学于乐。

3.2 教师模拟。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不过,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演示模拟地球运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结论,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请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运动的方向;教师同样模拟演示,请同学以地球仪上的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再以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通过这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提供情境的方式,共同合作学完了这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

3.3 课件模拟。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件对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适应社会变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才能。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合适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用课件模拟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4.实际生活体验法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要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请同学谈谈夏季、冬季的昼夜长短情况(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从上学、放学体会到);中午12时太阳高度的变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时间等类似的生活情景体验,使得复杂的情景简单化,有利于学生接受,也使得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第8篇

众所周知,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一堂课,也就是要有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对每堂课的教学进行具体规划,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要改变过去教师备课及施教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法指导,忽视学生主体性,教学效率低的局面。它反映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及教育观念的更新,侧重于学情分析、导学,着眼于研究和考虑怎样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精髓。同样,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取决于地理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设计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在系统中有机组合,形成优化的系统结构。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一般为: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地理教材分析学生特点确定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地理教学手段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和学习评价修改完善。

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首先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学不是将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和加工,建构知识意义与价值理念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尽量让知识化,问题层次化,并能结合学生自身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例如在教学《世界人口分布》时,教师先不直接让学生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而是先进行一系列的设问:①同学们认为气候寒冷干燥、炎热潮湿和温暖湿润的三种气候相比较,哪一类气候更适合人类居住?②同学们认为是地形平坦的地方还是地形崎岖的地方更适合人类居住?③在同一个城市里,城区和郊区相比较,哪里的人口更为稠密?通过以上设问,学生很容易归纳出人口的分布不但受到自然环境还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再让学生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世界人口最稠密和最稀疏的地方是受什么自然因素的影响。

其次,要把学生始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时,始终要以一切教学活动为了学生的指导思想来安徘教学活动。①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②要让学生主动去探寻知识规律,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

此外,要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与手段。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缺点,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化,从而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加工、变化,通过新的形成反映出来,如叙述比较性内容可变化成图表、图解等形式,规律性的内容可总结成曲线图、口诀等,深奥、抽象的内容可通过直观教具等形式形象地反映。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对板图、板画使用的设计,板图、板画是地理教学的语言,它可以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简单明了化,它便于提示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给学生全新的认识和感觉,也扩大了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开阔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中,最为核心的是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它是对前几个流程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首先要设计如何导入新课,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够紧扣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根据不同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复习导入、演练导入、“生活”导入、直接导入、设疑导入等。复习导入设计主要用在所学的新知识跟前面以有知识之间有紧密联系的教学中,例如在学生学习长江的知识后,老师可以问学生:长江的长度、源头、(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开发和治理?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那黄河的情况呢?从而引出“黄河”的教学。如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农业这些内容教学的导入,就可以采用“生活”导入。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学生熟知和亲身体验的事物跟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联系。

其次教师要设计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首先要优化课堂结构设计,做到①结构严谨,过渡自然。②层次清楚,及时反馈。③教学同步,讲练结合。④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为迁移而教”应该成为我们备课时处理教材的出发点。(3)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对于一些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4)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的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不能忽视最后一个问题,即“教学得怎么样”。这是教学设计中的反馈――调控环节。其任务是预测、测量及评判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教学的反馈调控获取详实的信息。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调控设计,可采用如下方式:形成性测试、小组讨论、个别提问、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以此查明事实,并作出价值判断,还要特别重视评价信息的反馈,并以此来调整,修改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或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给予帮助。

课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具有整体性。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果我们每位地理教师都能认真、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一定能使全面提升地理课堂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多媒体 添彩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52-01

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时展的必然,初中地理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地理教学的要求。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正确认识网络环境的特点,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多媒体不是全能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用得恰到好处,才能让多媒体真正为地理教学刷新提速。

1 多媒体为教学添彩

1.1使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展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帮助确定教学知识点,让学生接触到全面、详细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深度;及时解决教学内容的盲点、难点,促进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把握重点,掌握重要内容,提高学习质量;使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这些目标的指导下,强化学习,采取正确的道路学习,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以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的教学实况来说。首先,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的内容目标是:全面掌握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特征与分布规律,对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从自然资源分布特点上真正理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此外,多媒体课件用不同颜色标出本节重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与思考解决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自身的知识水平理解重点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1.2用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2.1图片媒体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使人感到枯燥。而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处在科学、生动的教学环境中,彩色和动态激励学生,从而引起强烈的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上电影银幕形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有趣了,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教学效率。

1.2.2听觉媒体

听觉媒体可以使学生感觉更真实,比印刷媒体更刺激,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八年级第一章第10节,对“祖国宝岛——台湾”的教学,在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先放《阿里山的姑娘》,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环境,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用得好则是“锦上添花”,用得太滥,则会“画蛇添足”。所以,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下面的两个问题。

2 正确处理好两个问题

2.1教学手段使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有容量大速度快的优势,同时也有缺点,如课件板书,即使整体性强,但许多图像稍纵即逝,短暂的展示往往没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空,学生对知识掌握及能力的提高不能到位,同时一些重难点,本需要反复练习,由于时间、模式、设备等限制,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学往往“有趣”而不能达到“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反思与对策:一是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多媒体教室,可辅以小黑板、模型工具等配合教学。现在许多教室前面总是一半是黑板,一半是电子白板,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二是地理教师仍要重视传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需要在重点处让学生举一反三,反复实践,讲解的内容和教学生成,教师可使用传统的绘画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师生共同用简笔画画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长江、黄河和其他教学材料,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提高学习的效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2.2师生课堂关系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紧紧围绕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但多媒体教学中,有些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所有教学环节都使用课件演示,教师变成了多媒体设备操作员和放映员,学生成了一个观众,不是来探究的,而是来看多媒体的,师生交流很少。

反思与对策:多媒体教学是快速的,使用是方便的,可以提供大量的课堂知识资料,增加课堂容量,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不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因此压缩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师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机会为学生作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把“双刃剑”,使用适当,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相反,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教师可能成为第三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把握“三要”的原则,即:学科需要的原则,用于重点和难点突破的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让多媒体为教学刷新提速。

参考文献:

第10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有效教学。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今,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不仅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一直都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位置,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够形成和发展,以至于成为了单纯的知识“容器”,有效教学成为了一句空谈。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想要主动去学,才能学得好,才会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而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地理,追根究底是因为对它缺乏兴趣。对此,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手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设计导入,如引入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兴奋的状态,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接来下的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利于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音乐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具体、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中探索新知,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三)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只是隐藏在自己心中,等待着被人唤醒。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好胜心,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比、赶、追、超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教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变课堂“主演”为课堂“导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往往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置,控制着课堂和学生,根本没有给学生参与讨论的自由和机会,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对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往,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要热爱学生,多关心、爱护学生,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点,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更要多关注,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地理的难处,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加倍努力去学习。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它是双方面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换取学生的尊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同时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切忌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有所偏颇。只有做到上述几点,用自己的关爱、真诚、尊重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从不考虑学生的需求,也不管学生能不能听懂,只考虑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法或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一个班往往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肯定都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地理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相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显示与传输声、光、形、色的强大功能,能够变抽象为直观,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启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然多媒体教学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不妨将其与初中地理教学相整合。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直观性、交互性强的优势,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使他们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样做,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粗浅建议。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就能找到更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初中地理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郑海霞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杨铭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2]娄鹏鸽.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第11篇

摘 要: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地理案例进行讲解,还要发挥相应的课堂情境的指导作用。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目前课堂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 课堂情境 高中地理 运用教学

课堂情境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看,将课堂情境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地理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不断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笔者就课堂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更好地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堂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身感官,更清楚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地理知识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缩短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创新和完善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如在讲解我国区域划分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资料,并分组讨论。其次教师用生动的多媒体图片展示我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现状,形成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同时不出课堂就感受到自然资源的优美感观。学生通过查看地理软件、读图表、分析对比,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并且找出形成地理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现有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地理知识敏感度不高的问题,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作用。在课堂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够看得见,又能够摸得着,还能够唤醒对日常学习的愉悦感,展现出其对学习的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日常地理知识。可以说课堂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件主动、快乐的事情。如讲解陆地环境的组成中的陆地水时,可以让学生于课前对陆地水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做一个利于讲解的设备,将大地的环境完全照搬到课堂教学模拟器中,这里还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分类讲解。分类讲解陆地水的供给,如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极雪融水补给、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另外还有冰川补给等类型。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情境教学的优势。

课堂情境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有的高中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更偏向于文科,有的学生则更偏重于理工科,地理课程既有文科内容又有理工科内容,能够使学生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完善日常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增强日常教学效果。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看,课堂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及地理原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发挥课堂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使高中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增强,不仅需要将高中地理知识更完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要将这些高中地理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让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这样才能促使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增强。

综上所述,课堂情境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改善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使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更具体形象。对于学习高中地理的学生来说,在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增进他们对抽象地理概念的理解,改变他们在课堂中被动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状况,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地理知识到主动学习地理的转变,通过使用课堂情境,发现课堂情境教学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增强日常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让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从课堂情境的应用效果看,其在未来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2]陆志勇.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1).

[3]梁淑兰.高中地理等温线图的复习策略[J].考试周刊,2010(17).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课程改革,在中国实行了有一段时间。可是,有些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这时的课程改革流于形式,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深感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中地理知识琐碎而枯燥,抽象性较强,不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介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深挖教材的同时,研究学生特点,以期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法。

一、依托新课标,进行教法创新

任何人都是对熟悉的事物易于接受,学到的知识加以利用学起来才更有劲头。以前的地理教学,往往是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围绕着地理课本、课堂教学、作业、考题和各种复习资料转,要求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接触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使得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为此,地理教学要求“走出去、请进来”。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学习与个性发展融合起来。

1.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旧教材,偏重于理论,新教材注重了地理学科的实践,应该变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具体的做法有:组织学生依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观察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象的变化及特征;开展地理要素单向调查;启发学生写地理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指导学生收集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实用性的范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

改变课堂静态教学模式,丰富课余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工农业生产布局等发展地方经济的小型辩论会,评价当地的环境质量,开展当地环境的综合治理。这样放手让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应用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而且能有效地扩展地理教学手段。

3.强化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对于地理教材中理论性强的内容,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地理科学原理,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加以运用,新课程提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填补了以往教材的不足,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传授地理知识原理与介绍当地工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经济同步进行,使学生深刻体会学地理以致用之感受。

二、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言堂式教学。把学生变成了机械式的被动接受者,容易造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积极投入,把作业当成负担,每做地理练习就心烦,突破这种教学误区宜于从以下做起:

1.科学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主动性

众所周知,教学的实质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合理地从多角度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和能力向应用方面迁移。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设问讨论,搞好地理教学的教学互动

大家知道,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3.采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

地理科学有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和广阔的自然天地、人文景观,因此,地理教学有雄厚的直观性基础和趣味性的知识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现有的地理标本、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或自行创新设计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学手段富于变化性。采用直观教学,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积极、自觉、主动的良好状态。

三、选准初高中知识连结点,注重承上启下

初高中地理知识,表面上出现较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会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中地理素质教育与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克服脱节式教学。

1.巧用连结,确保地理知识教学的连续性

尽管初、高中地理知识内容有很大差别,但有许多知识上的连结点。如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地理特征等都是初高中地理共有的内容。只要利用这些知识连结点就可以将初高中地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地理知识的间断点,如系统地理中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等要利用地理知识的连结点进行重点突破和补充。同时对有些初中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内容,如气候类型、自然带等在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注意拓宽和加深,以确保地理知识教学的连续性。

2.注重承上启下,确保学生地理知识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