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32: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产业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医疗健康 投资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减少,老年人口数增加而使老龄人口占比不断增长的动态过程。显然,中国早在21世纪初就已进入老龄化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新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通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保险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在下一步医改推进过程当中,政府表明其将占主导,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多方投资,解决医疗及养老问题,这将是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的机遇。
二、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未来趋势和医疗健康产业情况
(一)我国老龄化的原因及现状
中国在2010年到2015年前后出现了人口的拐点,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和结婚人口数量的下降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生育率降低导致的9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致使2010年前后新增劳动力不断减少,2014年前后结婚人数和新生人的减少,同时50年代出生的人在这期间进入65岁导致老年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使总的劳动力人数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人,14岁以下人口基本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2.90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2.27亿人,结合人类寿命增长等情况,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呈老年型,且老龄人口整体的基数大、比值高、增长速度快。
(二)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情况
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都因老龄人口地飞速增加受到巨大冲击,但同时这也是对医疗健康有关产业良好的投资时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上涨0.79个百分点,政府卫生支出上升1391%,卫生机构数增加65.7万个,医疗卫生床位数增加334万张。老龄化使我国居民对医药健康及医疗服务等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对其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量。自2000年以来的12年间医药行业平均每年销售收入增速达20.98%,利润年平均增加额达131亿元。近几年政府也为适应老龄化的各阶段情况不断出台改革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200多所县级医院和3.3万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改造完善等等,为发展健康产业做出了积极回应。
(三)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2015年到2035年期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据中文核心期刊预测,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将从10.5%增长到35%左右,数据说明见表1。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数,未来的医疗健康产业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如何扩大产业规模以及规模发展到何种程度可能成为该产业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表1 未来20年老龄人口占比
数据来源:席玮.于学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三、人口老龄化对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
(一)数据来源及选取
根据国际划分标准,选取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其中一个变量并用x表示;老年人口的不断上升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大幅度上升,同时对于其他老年产品的需求也会显著增长,因此用y表示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来代表我国居民对医药及相关产品的需求程度;鉴于医药行业在医疗健康产业中占较大比重且医药行业规模扩大与工业产值有关,是以用z表示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旨在研究我国的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影响。最后因医疗养老都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取老年服务健康行业进行养老市场预测。所取数据见表2、表3:
表2 2000~2012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及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12);国家统计局;中商情报网: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表3 2004~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前瞻网。
(二)需求上升的趋势
由表2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所占比重数据作解释变量,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作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y=a+bx+u1
将以上两个变量数值带入模型进行测算,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5,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其进行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为:调整后的=0.988,的Sig.为低于0.001,说明拟合程度好,回归效果极为显著;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Sig.=0.000,表明回归变量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显著。由此最终得到老龄人口占比与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模型:y=-2954.539+477.855x
说明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增加1%,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平均增加478元。由数据预测数据知,2035年老年人口占比将增加到35%,每年人均支出则将增长到13770元。
(三)具体测算需求增长和医疗产业未来的规模
由表2中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数据作解释变量,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数据作被解释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z=c+dy+u2
进行相关性和回归测验,得到以下结果:Pearson系数=0.982,两变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调整=0.962,回归效果显著,得到最终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模型:z=-5560.779+14.527y
说明人均消费支出每增加100元,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加1452.7亿元。到2024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增加到97159亿元,2035年将到达20万亿元左右。
(四)具体测算养老产业未来的规模
运用时间序列外推法和表3数据进行预测,建立产业规模预测模型:Q=α+βt,其中t为修正数值后的时间变量,Q为产业规模。求得预测模型为Q=4959.46+1016.32t,根据推测2035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1万亿,距2014年将增长1.69个百分点。
(五)对于养老支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未富先老”,人口红利消失以至养老金缴纳不足等问题,领取养老金的支出又是绝对需求,导致我国养老金供不应求,空账每年以1000亿的速度在增长。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上涨,这将成为财政支出的负担之一,对于我国老龄化的特殊情况,旧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挑战。
四、对策和有关政策建议
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长期维持增长趋势。高血压、关节病等老年多发病给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消费市场,人们正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养老产业,但医疗、养老保险方面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缺口等待政府及社会及时补充。
(一)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据国家食药监局南方所测算,在我国,老年人人均用药水平是我国人均用药水平的3至4倍,且老年群体对于医疗保健产品的刚性需求相对更高。就预测的医疗保险支出和现阶段养老保险供给情况来看,如果不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商品供给量,营造医疗健康产业良性竞争环境,未来将面临医疗困局和保险供不应求局面。而且根据上述测算,如果未来20年老龄人口趋势基本符合预测,那么未来医疗医药规模还有十几倍的发展空间。这些情况看来,增加资本投入以扩大产业规模已成为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首要目标。
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已经使更多人关注此领域。为进一步缓解医疗困难,政府应从源头入手,鼓励医疗医药科技项目的开发研发,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和精准医疗等领域的突破发展。其次,虽政府投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这也给政府财政支出带来不小压力。因此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一在采购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公开招标方式,使医疗医药市场尽量向完全竞争市场靠拢;二是可以精简新药品、新器械上市过程中的必要程序和花费,增加企业创新研发信心;三是让医疗医药与“互联网+”相结合,让产业宣传成本降低;四是鼓励私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推动市场竞争。通过改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上各阶段的政策,最终在良性竞争中,使医疗医药价格不断降低,从而促进企业研发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新产品,促使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同时相应医疗服务中器械、药品等费用的降低也将缓解医保压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二)鼓励商业养老保险的大力发展
当前面临的养老困局:一方面老年人口大幅度增长,对于医疗方面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缴费人数已经到顶即将下滑同时企业社保负担非常严重。除了社保控费以外,大力鼓励商业保险是解决路径。努力做到社保保障基本需求,商保保障高端养老需求。达到降低企业负担和提高保障水平和壮大养老产业的目的。
上文根据老龄人口变化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作了预测,再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医保基金收入的同比增长率从2011年的28.6%下降到2014年的17.4%,而支出仅从25.2%下降到19.6%,数据见表4。对比发现,资金缺口日益扩大,而且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将更难以挽回。因此对于日益扩大的资金缺口给出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填补社保无法保障的空缺,同时也建议划转国有股份充实社保。
表4 城镇医保基金收支情况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五、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居民的健康意识正在增强,对于医疗健康产业需求不断加大。但就分析结果来看,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有较大差距。所以,建议政府搭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增强产业发展力,大力发展商业保险,补充社保资金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曹冬梅,辜胜阻,方浪.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0):63-65.
[2]王丽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2):223-223.
[3]席玮,于学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4]胡晓华,易守宽,杨雪梅.浅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法制与社会,2013(4):243-245.
[5]丁丹,贺平鸽,胡博新.医药行业:宏观数据库[R].国信证券,2013.
关键词:医疗器械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 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一、“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面对国内外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应以国家有关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分类推进为原则,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积极拓展健康产业服务领域,拉伸健康产业链条,鼓励新型业态的发展,提升健康产业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符合内蒙古区情、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体制机制。
二、“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
(一)加强理论研究,科学规划健康产业
虽然健康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目前关于这一产业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较为薄弱,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发展模式可以直接应用。国内虽有许多地区已经摸索出发展健康产业的一些经验,但内蒙古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地理区域特征,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本地区的发展。因此,要想推进内蒙古健康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首先必须对这一产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其特征和规律,同时加大对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经验的比较借鉴研究,再结合内蒙古地区健康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内蒙古健康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指引健康产业的发展。
(二)明晰产业构成,坚持分类推进原则
健康产业具有公共品和商品功能混合在一起的特有属性,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思想上辨析清楚健康产业与卫生计生事业的区别和联系,进而从理论上、思想上认识清楚其服务内容,如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基本健康服务、非基本健康服务中,哪些属于事业范畴,哪些属于产业范畴,哪些主要由政府主导提供,哪些主要由市场主导提供。在此基础上,树立不同部分采取不同发展政策的发展理念,建立不同部分实施不同推进政策的发展原则,即以分类推进原则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三)坚持市场驱动,统筹推进健康产业
1.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业平衡特色发展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新医改以来,内蒙古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发展非常不平衡,民营医院看似遍地开花,但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承担的角色功能定位模糊,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其实力难与公立医院形成有效竞争。面对内蒙古健康产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必须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服务的积极性、方向性上做更多的引导和探索,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特色的专科医疗服务和高端家庭医生服务,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高端需求,以弥补公立医疗机构在这一服务领域的空缺。允许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我区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形式在我区设置医疗机构,特别是较为短缺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临终关怀医院等。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引进国内知名医疗机构来内蒙古办医,提高疑难重症医疗救治水平。统筹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提升蒙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引领作用,建设各具特色、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专科优势突出的国内知名蒙医医院和优秀蒙西医结合医院。加快各级蒙医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改善服务条件。做好蒙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支持蒙中医药临床科研基地建设。
2.培育和壮大健康养老产业链
积极探索有效的医养结合模式。老龄化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值且呈现出快速化、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和贫困化“五化”叠加的特点,这为今后养老产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未来,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特别是蒙医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将是一大趋势。我们必须建立资源共享、医养结合的理念,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老年公寓、涉老康复护理机构、疗养医院等养老服务综合机构,提供集养老与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护理养老服务,实现医养一体。
大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等,努力构建以提供中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心理关怀、蒙中医药保健等服务为主的老年健康护理服务体系。同时加强社区养老场所规范化建设,规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互助点的运营管理,扩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面。此外,还应结合我区区情探索农村养老模式和牧区养老模式,破解农村牧区老年人养老难题。
3.提升蒙医药产业发展水平
推进蒙医药制造企业发展壮大。完善蒙医药标准体系,支持其自主知识产权药品研发、制造和应用,支持蒙药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支持蒙药传统剂型改造升级。加大对蒙药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设现代蒙药产业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加大对蒙药行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提升蒙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自己的蒙名牌,重点打造蒙药的新形象。
全面发展蒙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积极发展蒙医医疗在预防保健特色中的优势,推动相关医疗机构开展蒙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宣传普及蒙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科学规范的蒙医保健知识及产品,推广科学有效的蒙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鼓励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蒙医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4.积极促进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业的发展
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全过程健康服务。丰富完善大型医院体检中心、独立体检机构、健康管理公司中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全方位健康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等服务,实现健康筛查、评估、干预和健康档案建立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规范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认证体系,重点培育和引进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机构,培育一批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企业。同时加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产业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健康物联网、健康云计算、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管理等前沿健康科技产业。搭建现代健康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本地和远程相结合的健康信息管理,实现居民就医诊疗、健康服务的信息共享,大力引导健康管理服务向集约管理、分散经营、贴身服务、产业联合的方向发展。
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填补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因此,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势在必行。需要积极引导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人群覆盖面。同时使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得到更V泛的普及。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执业保险,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健康保险新形式,建立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多方筹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促进老年健康护理服务发展。
5.壮大关联产业,拉伸健康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全民体育健身服务,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兴办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指导站点等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组织。积极发展体育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大力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兴办体育健康咨询、体质监测、锻炼指导和运动康复等经营服务实体。大力支持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鼓励发展适合其成长特点的体育健身服务。
推进面向蒙古国等相关国家的健康保健及医疗旅游服务基地建设。依托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蒙医药技术资源,吸引蒙古国及周边国家的人员来内蒙古进行蒙医中医治疗、预防及养生保健服务。同时发挥各盟市独特的生态、地热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矿泉泥美容、天然氧吧、温泉保健、蒙药中药药浴、沙疗等养生保健和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依托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阿尔山市、克什克腾旗、敖汉旗、宁城县、苏尼特右旗、凉城县、鄂托克旗、东胜区、乌拉特前旗等地区打造健康养生旅游基地。
6.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破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有序流动,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员开展多点执业。加大对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投入,支持区内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更多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剂师、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从业人员并不断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出台有关高端健康服务人才引进的配套保障政策,打造人才集聚的良好软硬件条件和环境,结合内蒙古区域特色,加快引进目前紧缺的高端医疗服务、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和重点行业、瓶颈行业紧缺急需的领军人才。建立与健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格认证培训、岗位培训、人才培养与考核评估等培训服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优化政策环境,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关键词】移动医疗 电信运营商 产业链整合者 医疗社交化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15-0077-05
1 引言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医疗给出的英文名称为mHealth(mobile Health),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提供医疗和相关信息的服务,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为基于移动终端系统的各类医疗健康应用。
移动医疗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大大提升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效率,在全球已广泛应用,发展空间巨大。由于医疗卫生与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不少国家已将移动医疗打造成战略级“跨界”产业,以改变传统医疗行业发展模式。移动医疗也为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在改善医疗环境、医护质量及紧急救护和健康监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移动医疗的发展需要移动运营商、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和医疗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以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移动医疗多维度发展。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以远程医疗、个人健康监护等为主的应用是移动医疗的重要切入点。运营商可以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各种技术和设备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 移动医疗产业链及其特点
研究移动医疗产业链,无疑能全面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移动医疗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合作和竞争关系异常复杂。运营商想要取得成功,关键是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
2.1 移动医疗产业链描述
图1所示为围绕移动医疗的产业链。位于中间的手机符号代表移动医疗的感知终端(更确切地说是佩戴它的用户),围绕这部手机给用户提供一系列健康关爱服务,需要合作伙伴门的共同努力(当然,有些合作伙伴可能会身兼几重角色),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生产商、IT公司(硬件、软件、集成商)、金融投资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医院和公共医疗机构、私人医疗机构、银行和支付公司等。其中电信运营商为产业链提供2G、3G、4G以及WLAN的通信网络服务。未来的移动医疗发展中,将在构建移动医疗平台、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同时也承担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2.2 产业链特点
(1)跨界:移动医疗是原来互不沾边的医疗服务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由临床医学、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个专业学科发展、融合而生,通过无所不在的泛在通信网络,使用各种智能终端来提供医疗和公共健康服务的产业。所以跨界是该产业链的最大特点。
(2)政策和监管风险:医疗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也是敏感的领域,医疗安全事关重要。所以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严格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在管理和发展活力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需要监管者和行业参与者的共同智慧。
3 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的定位
移动医疗是多链条并列交叉、竞争与替代错综复杂的产业价值网,没有注定的领导者。谁对市场规律理解得更透彻,谁对产业链的变化理解更深刻,谁的资源更稀缺,谁就有可能利用市场转型期创造的机会,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在移动医疗产业,运营商先要做好定位,这主要基于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 面临的机遇
(1)移动医疗面临重大的市场机遇
在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卫生部将推出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达到611亿元,是历年来政府在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中预算最多的一个工程。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 000亿元。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劲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必将迎来移动医疗的浪潮,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未来也会迅速增加。
(2)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用户的需求
当前国内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急需移动医疗等平台和应用提高运作效率。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随时随地更便捷地获取和传递信息,移动医疗应用正好满足了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需求。
3.2 面临的挑战
(1)运营商面临哑管道的威胁和转型的需要
处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TMT(Telecom/Media/Technology)产业融合和互相渗透的时代,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以话音为代表的主营业务都受到了来自多方面(例如VoIP、即时通信等)的极大冲击,产业价值正逐步从管道向内容、从通信网向互联网、从话音服务向信息服务转移,运营商沦为“哑管道”的风险正在积聚。因此运营商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开拓并进入新的市场,以期能够扩大收入来源,向价值链上方攀升,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业回报,同时给用户带来更丰富更便捷的服务。
(2)产业链内的竞争
移动医疗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都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增长契机和潜在盈利蓝海。现阶段传统医用传感器、医疗保健设备和仪器制造方面的厂商,将“移动医疗”视为其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因此尤其活跃,并同时也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各运营商也在各自开展相关技术合作和尝试。产业发展一旦进入快车道,产业链内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3.3 运营商的定位
基于运营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中,应重新定位,努力扮演好三个角色:
(1)产业链整合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运营商应向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合作方式转变。为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发展,运营商应担起整合产业链的重任,控制产业链的核心资源,协调产业链的关系,引导产业链的发展。
(2)合作的倡导者
一个新的产业链的形成意味着新的“利益共享联盟”的形成,对于运营商来讲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就拥有更多的资源。运营商可以构建适合自身定位的合作伙伴网络,与合作伙伴共赢,打造共赢的生态链。在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和信息通道,可以牢牢把控对用户网络和信息的使用等收费环节。运营商与合作方可以采取内容、服务、开发平台合作等模式。
(3)平台的提供者
打造有价值的移动医疗平台是转型期运营商的战略选择。搭建移动医疗平台,可以凝聚合作伙伴,聚合医疗健康产业价值,丰富业务和拓展盈利模式。
4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探索
在移动医疗领域很多国外运营商做了先行实践,并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探索,以下举几个典型案例。
几年前日本NTT DoCoMo就开发和部署了所谓的“大众健康支撑平台”,用户使用的是大家熟知的各种便携式生命体征感知终端,包括体重、血氧、血压监测器等,可由不同的医疗器械厂家生产,并配置符合NTT DoCoMo规范要求的接口,通过用户手机上的应用和控制程序经由3G网络来把血压、体重等数据传输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以往电信运营商仅仅扮演一个传输管道的角色,如今运营商变成这一重要数据资源的管家,并根据需要为各种专业移动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适配的数据格式转换和分发服务。
北美运营商AT&T选择与系统/平台设备提供商(如Cisco等)和专业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AMD Global Medicine)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远程健康解决方案来促进各种应用和服务开发及部署。
Vodafone所实施的移动健康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最新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一个易于灵活通信、医疗数据交换、传输、存储和检索的工具,使得远距离的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从而实现远程诊断。
可见运营商在开拓或进入市场的手段和策略上各有特点,AT&T和NTT DoCoMo等采取了“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方式,而Vodafone采取了提供“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且起步的时间、发展的进度和规模也不一样。相关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市场发展的成熟度及差异性、民众医疗和保健服务的整体水平,以及相关基础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和竞争性等,目前还没有一个可普遍适用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相比国外,由于国内独特的体制和国情,不同区域的发展基本上就是全球发展的缩影,运营商应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细分策略,开发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地区与客户群的医疗、健康、保健需求。例如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发达地区可以采用“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模式。
5 移动医疗的现实困难和发展趋势
5.1 应用现状
无线查房无疑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移动医疗应用。医院的移动医疗平台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条码、Wi-Fi、RFID等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医疗。医院大楼内设有Wi-Fi,医生查房时手持平板电脑,通过个人账号登录后,自己所管理的住院病人信息一目了然。医生、护士可以非常自由地随时随处采集和记录数据,不再局限在办公室。打针、服药、体温、医嘱等具体信息都同步更新与显示,病人名下的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可即时点击查阅,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折腾找资料。
新的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不断推出使得移动医疗应用越来越多: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医患双方可以查看电子病历及医学数字影像、监测各项生理健康指标、查询药物、查看自救程序及其他医疗信息在线数据库;将移动超声探头插入智能手机可以实现手持式超声显像;使用物联网(M2M)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移动医疗监测,例如跌倒探测器、电子床单、癫痫报警器等设备一旦被触发就会立即把报警信息发送给医院。
移动医疗的使用并非仅限于医疗,对于个体健康监控,例如对独立生活的老人看护和救助,对怀孕妇女和婴幼儿看护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5.2 现实困难
(1)移动医疗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移动医疗是整个国家社会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社会医疗体系的现状。我国医改尚未深化到位,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医疗体制不改革到位,整个移动医疗发展起来将会困难重重。在国外,让政府、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医疗服务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国内让用户付费却困难重重。
(2)用户的观念错位。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有限,也是制约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的壁垒。在美国只有10%的成年手机用户下载过医疗应用,而且很少使用;美国尚且如此,国内民众的观念就更难接受移动医疗。
(3)医生不愿意使用。PWC最近的研究指出,即便是患者乐于尝试移动医疗,医生及其体系对此类医疗创新也并不用心。医生们把移动医疗看作是对他们工作习惯的改变和颠覆,他们并不情愿拥抱移动医疗。
(4)医疗是个敏感的领域,也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而很多移动医疗的应用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这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一旦误诊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国家也势必会加强对移动医疗的管理力度。
(5)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当前移动医疗技术上仍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卫生医疗机构对引入移动医疗系统顾虑重重,仍处于观望状态。移动医疗要想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一线,还需要增强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5.3 发展趋势
移动医疗虽然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但其向前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将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医疗越来越移动化。移动互联网让信息随时随地随手可得,这必将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智能手机将发挥如显微镜、听诊器一般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各种新技术,在“移动”中工作。医院信息系统(HIS)会越来越“移动”。借助移动医疗,医务工作者不仅可以提升内部沟通效率,而且能促进医患互动,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2)移动医疗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配。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及成本的降低,手机上必将集成医疗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手机上的传感器可以时刻记录我们的运动、心跳、体温、睡眠甚至情绪的信息,基因技术可以检测出每个人的“初始设置”。目前一些手机已经具备了监测脉搏和心跳的功能,国家政策放开及监管机制健全后可以使用。
(3)医疗社交化。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发展迅速,那些善于经营自己品牌的医生和民营医院,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社交工具,通过推出“关注医院的微信看病挂号费、诊疗费打折”或“关注医生的微信会及时提醒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随诊”等措施来吸引患者。
6 结束语
如今,我国医疗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移动医疗的各项基础条件越来越成熟。移动医疗将引领医疗模式“颠覆式的变革”,使之向更为个性化、以用户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以医改为核心的政策推动和以移动终端设备大普及为背景的市场环境,将助力移动医疗的创新。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向医疗领域延伸,尤其是移动宽带、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移动医疗市场高速发展。移动医疗的普及将大大提升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促进医疗信息在相关主体间共享互通,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疗服务的无线化、便捷化、个性化、共享化、智能化和感知化。电信运营商凭着庞大的用户资源、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能力,将在移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世良,钮钢. 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 王爱宝,崔勇.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开发案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3] 宋杰,张敏.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 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研发的康桂霞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融合趋势。2004年底,她从德国留学工作归来,感受到未来更高速率无线通信系统的同时,也由西门子手机部门等的业务萎缩看到了行业发展的瓶颈。她意识到无线通信一定要与更多行业紧密结合,才能有更顽强的生命力,而医疗健康行业一定是未来无线通信可以渗透的领域。
经过深入思索,2005年,康桂霞正式在北京电子健康大会和欧盟ICT大会上提出无线电子健康(Wireless eHealth,WeHealth)概念。如今,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概念在业内已经不胜枚举,但在当时,无线电子健康技术、人才等层面的储备还是很欠缺,康桂霞成为第一批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者。
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康桂霞团队从原型概念的验证开始,经历了关键技术研究、试验系统开发、产品研发、商业化验证等几个阶段,创新性地提出了WeHealth医疗物联网技术架构和理论体系。
WeHealth医疗物联网理论体系面对医疗物联网发展初期技术、标准缺失的空白,在时延、接入、能效、智能化等多个维度优化公众无线通信网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物联网终端海量连接技术,利用混合多址接入提高单位资源接入容量,使得终端接入能力较传统方式提升了5倍以上。
依托WeHealth技术架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通过了国内第一个医疗物联网标准,国际电联(ITU)通过了首个医疗物联网全球标准,推动了医疗物联网技术向低成本、高效率、增强的体验质量及多样化的智能服务变革。该技术被中国工程院和美国工程院评价为“前沿领域的领先技术”。
2008年前后物联网技术广泛兴起。2012年前后,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带来产业发展浪潮。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APP等产品的大众化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推动,给WeHealth技术发展带来超乎想象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WeHealth十年发展,可以说既符合康桂霞的预期,又超出她的想象。作为技术的持续推动者,她希望真正参与到产业发展中,用技术成果更好地推进医疗信息产业的进步。为此,她一直在探索技术与应用的最佳结合点。
“WeHealth无线健康监护”系统,是康桂霞最早推出的WeHealth应用技术。2012年,这一技术项目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始试点,目前已扎根5年。试点主要针对65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以社区医院医生作为专业健康管理者和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由智能可穿戴设备每天采集老年人的血压、心率、血糖等指标,传到社区医生的工作站。医生每天查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给出必要的指导。这一系统应用以来,在慢病控制上起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除上述项目之外,在近年来的发展中,WeHealth技术顺应医疗信息化趋势,先后与中国人民总医院等单位开展了军民融合远程医学救治方面的试点;与慈铭健康体检集团合作,在健康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首次获得慢性疾病综合改善率指标,指标显示:血脂改善率67.66%、超重改善率53%、尿酸改善率56.5%、血糖改善率57.1%。
康桂霞表示,近几年来,大健康、移动医疗、“互联网+”一直是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现有医疗物联网支撑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医疗传感器、无线传输、可穿戴设备,还是移动互联网,在政策引导、资本推动及企业自身努力之下,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医疗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的挑战主要在于,老百姓从以医疗为核心的“看病”需求转到以健康为核心的“预防”需求还需要很长期的市场培育过程,移动医疗产业的长期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以百姓需求为第一出发点和着力点,强调科研要为产业服务,力争产生社会价值,这是康桂霞一直奉行的研究理念。她说:“理论结合产业实践,这才是团队能够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和战斗力的源泉。”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河南商城多人因蜱虫叮咬导致死亡。此外,具有多重抗药性的“超级细菌”目前在日本有扩大感染的迹象。对此,上周的A股市场反应迅速,在“超级细菌”和“蜱虫事件”的联袂刺激下,生物医药板块逆市上涨,鲁抗医药、利尔化学等个股纷纷发动涨停冲击波,如此态势让人不禁想起去年的“甲流”式疯狂。
其实,A股市场走弱,资金存在避险需求以及生物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才是生物医药板块走强的主要原因,而后者更是生物医药个股股价上扬的强大支撑。
生物医药:未来政策扶持的重点领域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近期将上报至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将进一步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生物产业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各地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的部署,如江苏、上海、北京、四川等地政府都将生物医药纳入到正在实施的新兴产业振兴计划中。
《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国家有关部门将从100多个新药中遴选出10多个,作为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重点支持对象,这些原创新药可能成为打入欧美市场的先锋。在这些品种中,生物药和化学药居多,其中疫苗、单克隆抗体、蛋白质药物、抗癌药物等都有,而生物药是最多的。涉及恒瑞医药、上药集团、华北制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10多个企业和研究机构。
新医改:未来10年是整个医药行业黄金发展时期
2009年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2009-2011年着力抓好5项重点改革,包括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立医院改革。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后,相继出台了许多配套文件,并将在3年内(2009-2011年)投入8500亿元。
新医改对行业影响深远:扩大医疗市场蛋糕、激活医疗消费,对医疗产业链重构,有利于已确立细分领域龙头地位的上市公司强者恒强。2009-2011年是产业链基础投入和结构性改善期;2012-2020年,医疗药品的消费拉动才将真正显示出来。因此,未来10年将是整个医药行业黄金发展时期。
新医改将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建设使医药企业先后受益:疫苗企业直接受益于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率先投入;医疗器械受益于先期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当医疗资源下沉、医保低覆盖后,品牌普药企业显著受益;当医药工业竞争秩序理顺后,医药商业企业加速整合与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细分领域龙头)全程受益。
美国:医疗服务业高度集聚
美国波士顿是世界著名的健康、医学教育和医疗研究中心,医疗服务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波士顿以大型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为中心,形成了医疗服务业的高度集聚。
波士顿的医疗集聚,是官、产、学、研完美结合的典范。政府、企业、学校、科研四个因素的良性互动为波士顿地区健康医疗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府在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和政府采购;二是为市场主体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三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建立强大而务实的公共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
日本:制药企业的品质提升
作为世界第二大天然健康产品市场,日本的研发和市场趋势代表着世界健康产品发展的潮流。当前,日本已将大健康产业列为重点投资对象。
日本健康产业主要涉及大冢制药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津村等领域。
大冢制药株式会社于1964年成立了日本大冢制药集团公司。大冢制药是集医药、保健品、健康食品、医学检验试剂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大型综合性企业。大冢制药十分重视国外市场和品质提升。1981年在天津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制药企业中国大冢,并先后建成印尼大冢、阿拉伯大冢、韩国大冢、广东大冢、浙江大冢等,并在北京成立了大冢临床研究所。
株式会社津村是日本最大的汉方制药企业,其经营范围是医疗用汉方制剂、一般用汉方制剂、其他药品和浴用剂为主的家庭用品,核心业务是制造和销售医疗用汉方制剂。株式会社津村的最大特点是注重企业社会责任。
一方面,企业将实现循环型社会、稳定生药原材料采购、生药的质量管理和以药品的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了独有的循环机制,极大地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也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瑞士:完整的健康保险体系
在瑞士,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其规模已超过传统的钟表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
瑞士建立了健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与各项社会保险接轨。由于瑞士人保险意识极强,而且其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所以无论是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是从年人均保费支出上来看,瑞士保险业在社会中的密集程度都名列世界前茅。
瑞士的医疗保险制度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涵盖了疾病、生育和事故发生时的医疗和生活费用。医疗保险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两部分,基本险属于瑞士人的必保险种,负责支付病人的检查、诊治、护理、药品等费用的主要部分。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如果还希望享受一些特殊照顾,比如单人病房、自费药物、中医按摩、针灸等等,就可以再买附加医疗保险。
瑞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三大支柱构成,一是由国家对老年人、遗属和伤残人支付的基本养老金。二是职业养老保险。三是个人投资养老保险。政府用减免税方式鼓励居民,尤其是无法参加职业养老保险的居民,如自由职业者,参加个人投资养老保险,享受投资收益。这样可以使老人在退休后仍能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准、保证养老质量。
新加坡:政府引导的医疗旅游
新加坡历来重视自身的医疗系统建设,创建了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体系之一,200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亚洲最好的健康医疗体系。
分析新加坡发展医疗旅游的优势,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领先的医疗水平、安全开放的环境、先进的医疗科技、医学研发和教育培训中心、政府明确的医疗旅游发展导向和政策支持。
党的十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医疗卫生改革也步入“深水区”与“攻坚区”,“看病难、看病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需要逾越的障碍。这其中的原因,我们或许可以从新近颁布的两个关于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法规中窥见一二。
新一轮医院“设备竞赛”?
2015年8月,国家卫计委与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下发了被搁置近5年之久的干细胞临床研究的管理文件《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相关规定让人产生疑惑,“中国有多少家三甲医院就要建多少个GMP的细胞制备中心”吗?在公立医院大型装备“军备竞赛”还未结束的情况下,医院是否又要开始新一轮的“GMP细胞制备中心”的“军备竞赛”呢?
从许多医疗机构的自我宣传中可以看出,由于目前公立医院不明确的职能定位与评价指标,各大医院不约而同地进入了一种无序的大型先进医疗设备与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的“竞赛”当中。暂且不论这些大型先进设备是否能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治疗收益最大化、对疾病的诊疗结果是否最佳,单单是购置这些设备和装备就需要高昂的成本,并且还需要具备资质的技术人员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
从目前公布的关于“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和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管理规定中,隐约能看到这种“设备竞赛”的影子。比如要求每个拟从事细胞治疗的医疗机构要配备相应的符合GMP标准的细胞制备实验室,临床级细胞制备中心的设置有硬件软件要求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要求。照此规定,医院不花上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先期硬件投入,就想要从事干细胞疗法或肿瘤的细胞治疗,简直是痴人说梦。
细胞治疗是一项代表着前沿科技的生物医学技术,当然每家医院都希望开展,然而可想而知的就是走到了目前医院发展的那条“不归路”――现时的医疗设备竞赛尚未结束,新一轮的细胞制备实验室的配置竞赛又即将开始了。如些循环往复,医疗成本何以下降?看病贵难题又何以解决?
故而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更高层面的整体规划,也就是站高一层,俯瞰区域的整体医疗资源配置,加强使用效率,形成规模效应。其次就是专业的工作交由专业的人来做,形成细胞治疗价值链不同节点所要求的比较优势,推动科技成果向有效的临床手段转化,将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转化为了临床医生随时可用的高效工具与手段。
三大策略完善产业链
整体规划、差异配置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一步。在进行整体规划后可以发现,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其实不需要每家医院都设置“大型装备”的细胞制备室及“种子细胞库”,可能一个城市只需要一个“大型装备”符合GMP标准的细胞制备中心和一个“种子细胞库”就可以覆盖整个城市的临床治疗需求。整体规划将过去的分散投资转为集中投资,这样建起的细胞制备室和“种子细胞库”才可能在硬件、软件流程、质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真正达到国际标准的临床级应用要求。
区域的整体规划会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大型设备闲置的情况。而且规模效应还会带来经验曲线的提升与运营成本的下降,高新技术的“普惠民众化”也能随着产业化发展而早日实现,令更多患者受益。
整体规划之外,个体化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专业分工和协同互补。与现有医疗机构均是按完成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这样一个目标投资建设不同,个体化细胞治疗的产业发展需要新的基础设施作为产业形成的支撑。
从产业发展方式来看,细胞治疗作为一个产业链条中的前端,细胞组织“原材料”的采集和临床级细胞制备所需要的硬件要求(洁净、通风、操作流程方向性等等复杂要求)、软件流程(关键指控点)及从业人员专业资质,都与临床医疗机构的要求完全不同。故而,这样的链条上需要有新的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与相关资质的专业机构参与进来,完善优化细胞治疗产业链的形成。
针对各类专业机构,设置准入认证、进行集约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个体化细胞治疗是一个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产业,更是一个需要设置技术准入与投资壁垒的高监管行业。
从监管及责任厘清的角度来看,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机构来做亦是非常必要的。而专业分工的核心即在于行业准入和定期审查,也有利于监管机构可以有目标地、定点地、专项地进行监督管理了。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仍在进行当中,国家的专项资金也在持续注入,但仍有一些与预期相悖的情形不时发生。那么,新的个体化细胞治疗“创新链+产业链”到底该如何设置才能避免偏失呢?
“未来若干年内,产业带转移,农民工返乡就(创)业是一种趋势与现象,借势发展,可以解决‘农民的均等就业机会和公平竟争环境、经济及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内需消费和增加外汇收入、提升服务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创收当地政府的利税并建立资源和能源节约型的社会’等问题,最终实现城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博易集团CEO黄圣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
但黄圣博同时指出,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工业化阶段是否需要充分过渡是值得商榷的。为什么不能采取从农业直接过渡到服务业发展的模式?服务业下乡可能是城镇化新思路。
跨过工业化,直接转向服务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劳动力的37%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却只贡献了6%的全球GDP。从官方统计口径考察,中国劳动力的35%从事农业生产,只贡献了11%的GDP,这显然是明显的不平衡。
“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农业生产率仍然不高所造成的,伴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这一问题将获得改变。”黄圣博说,“从美国经验来看,约计1%的农业劳动力贡献了约计1%的 GDP,约计20%的制造业劳动力贡献了22%的GDP,约计79%的服务业劳动力贡献了77%的GDP。总体上,美国劳动力的行业分布比例和GDP的贡献度基本相等,这说明美国的城市增长实现了相对较为均衡的资源匹配。”
然而,如果中国的发展按照美国的发展模式推导,2011年11%的农业产值由11%的农业生产率来生产,那么便可节约出24%,即1.8亿农业劳动力。这1.8亿劳动力可以从事比生产农产品更高效率和更高经济价值的制造业或服务业。
如何解决这些农民的就业问题呢?
在黄圣博看来,这些富余劳动力可以通过参与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获得就业,但相比而言,通过服务业获得就业是更为理想的模式,即“服务业下乡”。
从学理上来看,服务业的产生是由于工业生产率的扩张使得一部分制造业劳动力富余,并使之进入服务业领域,从而完成工业城市到服务业城市的转变。那么,根本没有经历过工业化发展过程的农村地区是否能够嫁接服务业,这一发展模式能否成功?
黄圣博坦言,城镇一体化必须依靠产业的支撑,服务业下乡能否成功,关键是看选择什么样的服务业产业进入三四线城市和农村。
医疗旅游给城镇带来新机遇
“我们选择观光医疗产业,就是看中了其是在城镇化过程中最理想的发展模式。”黄圣博口中的观光医疗(medical tourism),也称为“医疗旅游”。世界旅游组织将医护疗养、养生保健、文化体验和旅游渡假四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定义为观光医疗产业。其特点在于有着明确的健康旅游概念,从旅游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灵的照护,或者说在寻求健康照护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旅游的满足感。
虽然观光医疗这一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相对陌生,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这个产业已经相当成熟。美国人去拉美、西欧人去东欧、北欧人去南欧、日韩民众去东南亚……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旅游结合医疗的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的观光医疗产业将给中国三四线城镇带来新的机遇,并将带动医疗养生、酒店百货、旅游渡假、生物技术、文化创意、地产开发等多个产业领域,引领产业布局在沿海与内陆城市之间重新调整,以承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人口转移并缔造高端人才社区的城镇化模型。”黄圣博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据媒体报道,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国公民已经开始尝试观光医疗,并将医疗保健事业发达的东北亚、东南亚国家作为首选,包括新加坡、韩国、日本等拥有先进医疗经验和技术的国家。新加坡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亚洲拥有最佳医疗系统国家;日本开发的PET肿瘤诊断技术现已推广到全世界;韩国拥有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且费用相对较低。
在黄圣博看来,中国在该产业的潜力源自“三大人潮”向中国的集聚,即反向就医潮、战后婴儿潮和内需消费潮。
反向就医潮是指,发达国家的民众前往医疗条件较好且收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手术及医治疗程,过程中前往附近知名景点游览;战后婴儿潮,是指到2015年,二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那代人进入老年期和疾病高发期,人口数超过2.2亿人,分布于欧美新澳地区;国内需求潮是指,伴随着国内消费能力的提升,对于观光医疗产业的需求将明显提升。
落地河南汝州辐射3000万人口
“我们计划在河南汝州地区投资温泉观光医疗产业园区,并希望能够抓住三大人潮的机遇,为全世界的贵宾提供短期休闲疗养、中期医疗护理、长期休养规划的服务,这已经获得当地政府的认可。”黄圣博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早在去年4月,博易集团已经向河南省汝州市提交了海峡两岸—汝州温泉观光医疗产业园区《项目投资建设报告书》。该报告书建议当地政府应该借鉴海南万泉乐城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项目的经验,重视观光医疗产业对于当地旅游、文化、经济的带动作用,和北京、福建、山东、湖南等地的观光医疗项目进行良性竞争。
根据2010年河南省旅游统计公报显示,该省旅客总数为2.58亿人次,海外游客4098万人次,占15%,总收入2294亿元,外汇4.98亿美元,占1.5%,平均停留天数为2.6天,人均消费889元。
黄圣博认为,观光医疗产业的发展将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并使得河南知名旅游景点从“驻足”阶段提升到“停留”阶段,如果以平均停留周期为10天计算,这将是目前旅游平均停留天数的4倍;若以人均消费一万美金计相当于目前人均消费额度的76倍。
据悉,该园区一期项目用地将达到1988亩,投资金额达到52.6亿元。第一阶段包括温泉泡汤设施的“温泉养生游”、9D技术演绎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和一代女皇武则天剧目的“文化体验游”、以新生命医学为诉求,包含健康检查和医学美容的“青春健康游”、以国学培训为主题的“儒商智慧游”并配套住宿餐饮区、会议培训区、河滨公园区、品味生活区,形成“四游四区”的创意型观光医疗胜地。
第二阶段用地580亩主要建设各具各国风格特色的别墅型超五星级酒店和旗舰商场。第三阶段用地600亩主要建设国际医疗服务中心、综合专科门诊医院、亚健康管理村、银发族乐活村、妇与幼医学村,形成医疗核心区域。整个项目高度整合旅游文化、旅游地产、度假酒店、医院照护、温泉养生和百货商场等6大行业,形成聚合商圈效应。
[关键词]新医改;SST零售连锁药店;经营战略;分析和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112
新医改对当下连锁药店带来极大影响,其不仅刺激了医药的消费,扩大了医药市场,增加了对中医药的关注度,进行医药产业层次管理、优化了医药监管系统,对医药经营许可进行划分,为SST零售连锁药店医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新医改对当下SST零售连锁药店带来的积极影响11刺激了医药的消费,扩大市场
新医改的实施,使得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增加了医药消费业务,提高了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济效益。首先新医改背景下,增加对城乡医疗的关注度,增加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基础的医疗保障体系贯穿整个城市和乡镇的居民,在有效时期内,包在城市群众和工作群体的医药参保率达到91%以上。整个城市居民和工作人员参保率的提高,定会增加医药产业的容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药消费作保证,增加了人们群众的医药购买能力,扩大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了整个医药市场的消费。SST零售连锁药店是医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定会受到积极影响,提高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济效益。[1]
12增加了对中医药的关注度
新医改背景下,增加了多民族药业和中医药产业的关注度。其明确给出,中医药产业于我国医药行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增加立法对中医药产业联系度,增加对中医药产业的推广和研发力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保证。其次指出,要增加对卫生事故的关注度,增加对中医药产业民族产业管控,全面发挥中药产业积极作用。新医改给出的全面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利于传承我国传统的中药产业,对中药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来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中药产业的长远发展,必定会促进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发展,为SST零售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13进行层次管理、优化监管系统,对许可进行划分
新医改给出:完善增政府监管体系,增加政府的监管力度,增加对药业的关注度,对医药产业的生产、运作、价格、宣传等财务支出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合理化医药产品管理体系,增加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增加对具有危险性药品的关注度,把经营管理规则落到实处,对许可类别进行创新划分,建立分层次管理体系,对城镇和农村的医药进行一体化管理,保证医药价格的合理性,对医药的临床运用进行规范,全面发挥医药工作人员积极作用,保证经济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增加管控力度,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构建一个广阔发展空间和平台。其次,医药许可的分类,层次化的管理,符合当下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发展,为零售药店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3]
2新医改下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营战略的构建
21延伸SST零售连锁药店的农村市场
全面秉承新医改发展理念,坚实新医改发展目标,贯彻医疗产业的公共性发展观念,倡导医药卫生产业的公益性,把预防放在首要发展目标,把农村放在首要位置,增加中药产业和西医的联系,把正事进行划分发展,把管办进行划分发展,把具有盈利性质的和不适应鼓励性质的进行划分,增加政府机构的关注度,对医药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和帮助,完善医药产业管理力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政府对零售医药产业关注度的增加,在当下,要想促进SST零售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首先全面贯彻新医改的发展目标,在遵循新医改发展理念基础上,利用发展政策优势,把SST零售连锁药店产业延伸的农村市场,来促进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为广大人们群众增添用药便利性。其次,从农村发展现状来看,SST零售连锁药店在农村市场发展和空间较大。农村当下实体药店的发展没有价格优势,药品的种类较少,缺少医药药师,农村药店经营者对医药知识了解较少,进而增加了SST零售连锁药店的优势。[4]
22增加高档药品和中药产品类别
在新医改背景下,SST零售连锁药店要想促进自身的发展,首先要增加高档产品在整个药店药品的比例。新医改对普通药品的发展实施了制约计划,明确给出不再对医药产品进行加价。进而减少了SST零售B锁药店的消费行为,使得普通药品的销售数额不断减少,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济利益也自然会受到影响。面对这一形势,SST零售连锁药店要增加对高档药品的关注度,引用具备高新技术产品和医疗设备;其次也要增加SST零售连锁药店中中药的占比。新医改曾明确给出:要增加中药产业在公共医疗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中关注度,来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机遇。SST零售连锁药店要抓住这一机遇,增加中药材比例,对中药药材进行加工,增加中药使用便利性,为购买和使用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另外,连锁药店也可以对购买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中药成分和熬制方法讲解,增加养生话题的交流,增加广大人们群众对中药的关注度,了解中药材的神奇之处和积极作用。[5]
23增加对零售连锁药店的关注度,构建健康的连锁药店
新医改曾明确给出,要增加对我国零售连锁药店的关注度,保证医药产业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结合发展,形成医药产业生产和流通一体化。新医改对医药连锁产业的关注度,是SST零售连锁药店发展的动力,也是连锁药店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对连锁药店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医改也倡导医药的换分发展,利用药对医进行互补,进而也为零售药店的发展带来机遇。面对这一大好发展形势,SST零售连锁药店要增加自身品牌名誉度,为消费人员营造健康购买环境,设置购买会员卡,对药品的使用期限严格审查,增加药品的种类,增加对安全医疗设备关注度,如:血压量测仪、加湿设备、医疗足浴盆等。[6]
3结论
全面秉承新医改发展理念,坚实新医改发展目标,贯彻医疗产业的公共性发展观念,倡导医药卫生产业的公益性,把预防放在首要发展目标,增加对高档药品的关注度,引用具备高新技术产品和医疗设备。首先,增加SST零售连锁药店中中药的占比,对中药药材进行加工,增加中药使用便利性,为购买和使用人员提供便利条件。其次,零售连锁药店也要树立品牌意识,为消费人员营造健康购买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深化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31):51-71
[2]黄晓明,景浩我国连锁药店经营管理现状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5):240-242
[3]吴海侠新医改背景下连锁药店经营模式的转变[J].黑龙江医药,2011(1):94-96
[4]刘伟,王利杰,任令飞,等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对零售药店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11(36):3364-3366
什么是医疗旅游
“医疗+旅游”意味着什么?“人们不再局限于在本地看病,而是在全世界择医。”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执行主席、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刘庭芳说,与接收本地常驻外国人看病不同,医疗旅游专指以医疗、护理、康复与疗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
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旅游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根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机构的调研数据,最近5年来,医疗旅游以平均9.9%的速度增长,是全球旅游业增长速度的两倍,预计到2017年将带来6785亿美元收入,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6%。
近年来,国际医疗旅游呈现新的发展特点。以往到发达国家看病的大多是欠发达国家的高收入者,如今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成为国际医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科技部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表示,包括医疗旅游在内的健康产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预计将达8亿元人民币,成为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我国医疗旅游状况
纵观全球,除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少地方也加入了大力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行列。
在非洲,南非的整形美容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项目。在亚洲,有着500多万人口的新加坡,每年吸引的医疗旅游人数达到400万;泰国建成的亚洲保健观光中心,每天门诊量约160万人次,其中一多半是专程来泰接受医疗服务的游客……
相比而言,我国的医疗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刘庭芳表示,尽管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海南就提出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但我国的医疗旅游项目至今未形成规模经济。
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主席、国家卫计委公共政策专家组专家朱士俊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国际医疗旅游产品较为单一,高附加值的服务比较少,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服务的主体、机构准入、行业监管、旅游者权益保障、国际认可度、国际医疗旅游保险支付通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破局之路在何方
在宁夏银川,一座国际医疗城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医疗城的整形美容抗衰中心和干细胞治疗中心已分别与韩国和法国医疗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杨银学说,“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给宁夏吸引国外医疗旅游者提供了新机遇。
借助区位优势,我国有不少地区有望成为国际医疗旅游起飞地,比如北京通州国际医学园区、上海的虹桥和浦东两大国际医学园区、浙江海宁文化医疗旅游区等。
在此前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显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大健康这股“比房地产还要大的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
战斗早已打响。复华控股之前,传统的健康机构、医药厂商、保险公司甚至是地产大鳄都已经以各自的方式布局健康管理领域。人们谈论的已经不是单纯地要如何切入这个领域,而是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入局者的实力,还有耐心,以及资源整合的能力,复华标准生命就是这样藉此而生。 资本蜂拥
近年来,布局健康管理的企业机构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既有泰康人寿、新华人寿这样的保险公司,又有石药、盘龙云海、太极、天士力等药企,修正更是全方位布局产业链。另外,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等机构也以体检为入口,向健康管理产业链纵深发展。
行业之外,也不乏海航集团、万达集团这样的“资本大鳄”有意布局。智能设备商们也在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争打健康管理牌,阿里健康、百度医疗大脑等平台的出现也使得健康管理行业的形势更为复杂,竞争更为激烈。
所幸,行业蛋糕足够大。
2014年7月,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在与媒体交流时称,一个健康管理中心从开业到能够盈利的时间预计是3年,但从新华保险最早开业的西安、武汉两地的健康管理中心运营情况上来看,这一期限可能会更长。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此前也曾表示,健康管理前期肯定投入比较大,并且前期不可能有迅速的回报。
同时,由于健康管理的专业性很强,行业相关性更大的企业在起步阶段可能看上去更容易获得优势。比如传统药企,在健康行业拥有品牌以及产品质量上的先天优势,而大型险企拥有和健康管理高度相关的寿险、健康险产品以及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优势。
不过,业内的普遍观点,现在没有哪一家能真正做好健康管理四大要素检测、评估、干预、跟踪。健康管理市场前景非常好,但目前基本仍处在砸钱阶段,市场中还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取得足够的市场地位,成为行业标杆。
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复华标准生命充分发挥的市场空间。致力于大健康、大产业的复华控股,如何打通旗下各板块的资源,相互导流通融发展,如何将其他产业资源充分融入到健康产业,这些都关乎复华标准生命的未来发展。 差异化定位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鼓励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同样是在2016年,复华控股已经开始着力搭建高端健检、筛查及健康管理平台,为国内高净值人群提供私人定制化的健康管理和高端服务。
据介绍,此次上线的“复华标准生命”的定位即为高端健康管理,涵盖高端体检、三大筛查、私人医生、国际权威绿色通道等业务范围。
“复华标准生命以高端体检为入口、以健康管理为核心、定制化健康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为成功人士和保险客户提供全球化健康管理服务。”复华标准生命董事长张锦枫介绍说。
根据胡润研究院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扔维持两位数增长。而金融投资、旅行度假和健康养生是中国高净值人群在工作以外最感兴趣的三大话题。
市场上,针对高净值财富人群的高端健检、筛查及综合医疗服务机构,仍有较大空缺。
瞄准高净值人群健康管理的复华标准生命,发挥好各个板块之间的协调效应,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行政院长王彬也表示,行业企业、管理者也应具备资源整合、发展全产业链的素质能力,在大健康产业投资大潮中,进行冷静的投资与管理。
此前,复华控股在多产业领域均有布局,借助全球化网络及强大的产业运营能力,领先布局中国文旅地产、大消费等行业,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精英成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楦椿标准生命提供了客户基础。
另外,近年来,复华置地定位全球创新文旅产业投资运营商,重点投资打造了“复华度假世界”、“复华未来世界”、“复华国际养生度假区”三大复华产品线。布局大健康,“可以为复华养生、养老小镇提供综合健康管理与养生医疗的服务支持。”张锦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