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学的研究特点

统计学的研究特点

时间:2023-07-28 17:32: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学的研究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学的研究特点

第1篇

摘 要: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统计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其发展潜力也很大。各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统计学,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统计学,才能促进统计学科的发展。统计学一般分为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本文侧重于对经济统计学的讨论,从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入手,探究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相关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并对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统计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一、统计学的定义

人们的印象里,统计学就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然后通过图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统计学的一些片面认识。统计学的定义有很多种,每种定义对统计学阐述的侧重点不同。其中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统计学的:“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简单来说,统计学就是数据的科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统计学研究必须要求明确统计学研究的客体是什么,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中某种性质相同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叫总体。统计学就是研究客观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变动规律,或者说统计学是研究统计过程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客观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既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依赖性。依赖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寄生性,依赖性是统计学独有的特点,统计学研究的数据是来自各领域的,是依靠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而存在和发展的。统计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媒介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其他学科的逻辑和方法论。

(2)数量性。数量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通过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表示的。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因为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是通过数量方面来认识事物的,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3)总体性。总体性即统计学以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为研究对象。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的随机性,而这些研究对象的总体又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共同趋势,所以统计学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的个体特征进行研究,从而过渡到对总体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统计规律。只有掌握研究对象的总水平、总规模、总体特征和共同趋势才能体现统计学规律的作用。

(4)变异性。变异性即构成统计学研究对象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变异。如果各个个体之间没有区别和差异,统计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统计学的这种变异既可以表现为数量上的,也可以表现为非数量上的,但是因为统计学具有数量性,所以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异才是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5)具体性。具体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具体的数量方面。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是具体、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并且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有现实意义的。比如,要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确定具体年份的具体范围内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数量、收入构成、收入变化以及计算方法,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6)广泛性。广泛性即统计学研究数量方面的范围的很广泛。其广泛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类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是统计学成为媒介学科的必要特征。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统计学也不例外,统计学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专门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描述法等。

(1)实验法。统计学的实验法包括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假设检验就是在对在总体参数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实验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实验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是正交设计法。

(2)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就是对全部或者足够数量的研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推理归纳出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对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揭示研究对象的统计规律和本质特征。

(3)统计分组法。由于所研究现象具有差异性、复杂性及多样性,需要我们对研究现象进行分组研究,进而来区别研究现象的类型,研究不同组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分组法包括传统分组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等。

(4)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利用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对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来反映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特征。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的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指对调查或实验得到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用表格和图形表示出来。统计推断指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根据样本数据资料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在统计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

四、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1)统计学实际应用的范围扩大。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统计学开始被各行各业运用起来。统计学逐渐应用到企业管理、保险金融、政府决策、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统计学在企业管理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在保险金融方面可以监控分析金融风险和保险问题来保证金融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在政府决策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宏观调控,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可以监控经济安全问题,预防经济危机。

(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统计学的性质决定了统计学是一门媒介学科,统计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各类学科的基础上的,其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因此,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更能发挥它的作用,例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进行融合等,在融合中能不断完善统计学体系,创新统计学研究方法。

(3)统计学与网络、计算机的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在统计理论、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处理过程等方面都为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统计与网络和计算机的结合,能更好发挥统计的作用,使统计学的应用更加广泛。

作者简介:

第2篇

几乎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统计学这样在学科性质界定上面临着如此的分歧与冲突。统计学归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居于边缘科学还是通用方法论科学队列,属于纯粹的社会经济统计还是数理统计范畴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作出明确的回答。因此,从“大统计学”的思维角度厘清统计学发展中的诸多热点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提出“大统计学”的关键点在于厘清学科归属问题。归属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一直是统计学发展中的障碍性问题。统计学涉及到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方面的观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涉及到许多自然技术现象中的试验数据收集和分析,这是否可以看作统计学分别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标志,“大统计学”思想的提出,是对统计学研究对象既存在于自然现象也存在于社会现象的认识深化,突出了统计学作为交叉学科的性质,强调统计学的复合性与综合性,提供了从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通用方法论层面,界定统计学学科属性的全新视角。提出“大统计学”的出发点在于实现认识方法转型。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统计学界围绕“大统计学”学科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极大推动了统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但从其提出的初衷分析,“大统计学”主要还是一种思想认识方法,是对长期存在的“小统计”思想的否定与完善。“小统计”思想以社会经济统计为主流,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属于经济学的分支,数理统计学属于数学的分支,实质就是主张社会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分立。“大统计学”思想强调“收集和分析数据”这一统计学的共性与规律,认为统计学的各分支学科都是研究不同方面、不同应用领域的统计方法的科学,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的不同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分割统计学学科的依据。虽然“大统计学”思想还没有将统计信息学或数量信息学纳入到统计学的研究范畴,但在其认识方法上,主张统计学各分支学科互相融通又相对独立发展的思维路径是值得肯定的。提出“大统计学”的落脚点在于弥合发展方向差异。我国统计理论界长期存在以学科发展差异取代学科性质的惯性思维。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可以分为两类,一种社会经济统计学,它是关于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资料和方法论的社会科学;另一种是实质性的社会科学,目的是要找到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具体数量表现。

二是认为统计学就是数理统计学,它以数学分支学科———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目的在于研究随机现象总体数量信息。

三是承袭英美学派的主要观点,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方法论的通用科学。统计学界出现对统计学学科性质定位的混乱,主要是只关注于学科发展的差异,混淆了学科性质与学科发展的问题,将学科性质的普适性与学科发展的差异性等同起来,割裂了学科认识的整体性与学科发展的变动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因此,在统计学学科发展差异的把握上,可以允许把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信息的方法论科学,把数理统计学作为研究随机现象总体数量信息的方法论科学,进而将统计学表述为研究的各种统计方法既能解决自然科学中的问题,也能解决社会经济中的问题,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这也是“大统计学”思想对弥合统计学发展方向差异的功能所在。综上所述,统计学作为一级学科,不从属于经济学,也不从属于数学或生物学。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技术现象等领域。以前,我国曾照搬前苏联的理论,认为只有社会经济统计学才是唯一的统计学,将数理统计学作为数学排除在统计学之外。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照搬西方数理统计学派的观点,欲将国民经济核算等作为经济学排除在统计学之外。

虽然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增加了统计学的学科归属的难度,但是统计学研究内容的广延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问题的复杂性都是建立在“大统计学”研究对象特点的共性基础之上的,统计学的本质是围绕总体数量信息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它是对现有统计学研究领域的综合和系统化。

二、我国统计学发展的新任务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统计学学科,是改变我国统计学弱势学科地位的需要,更是统计学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当务之急要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统一、学科体系的综合、研究方法的完善等方面加大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力度。

一要注重研究对象的统一。注重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统一,既是遵循“大统计学”思想的需要,也是推动统计学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统计学在解决经济学、数学相关问题上独特地位的确立,它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哲学等各个领域也崭露头角,赢得了一席之地。统计学正逐步成为贯穿于各学科范围的一门横断学科。要不断加强对统计学学科发展定位的认识199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院校高级统计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研究》提出,“统计学是以客体对象的数量信息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数量信息获取、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及其规律性的具有方法论特点的综合性科学”。这里所提出的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对象的数量信息”,它为我们整体认识统计学研究对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要从统计学研究对象总体性入手,从研究对象中呈现的随机性和确定性的对立统一展开,无论是数理统计学,还是社会经济统计学,都包括由所有可能结果构成的样本空间,以及由某次具体观察结果的集合构成的实现总体两个层面,研究对象的总体都是样本空间和实现总体的统一体,这是对“大统计学”具有统一研究对象的理解与深化。

第3篇

现今时代对于经济统计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于经济统计的应用研究却不够深入,经济统计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被应用,也应该是我们现今时代的主频。要在经济建设之中抓住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把经济统计问题进行不懈的破解与应用,与时代相结合,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才能够为当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也将就我国的经济统计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就经济统计的应用而言,该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宏观、微观两个方面的统计,涉及到几个领域,如农业、商业、工业、财政、金融保险业、税收等方面。

时代的发展为我国统计学不断的深入研究提供极好的机会,也为统计学开辟了新的平台。统计学研究的是如何有效收集和整理数据,并且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对于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必须做出一种预测和推断,直到为之后的决策提供出一种可以依据的方法。尤其处于经济以及管理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当中,我们必须观察数据,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所有问题作出仔细的分析。因而,统计学就是处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以及分析工具。多种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教材出版,在不同的程度上都会存在不同的问题。

一、我国现今经济统计学科的特性

没有任何一门学科会如同统计学一样,诞生了数百年之久,仍然是人类争论不休的一门学科,人们为了其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不断的发生众多的解读。在学术的发展史来看,统计学的由来是从17世纪中叶的德国传来的,同时也是“国势学派”一词根据“国家”的演化而来。在演化最初有着明显社科色彩。因而,统计学是一门可以研究社会的现象学科,也是一门可以研究自然现象通用的方法论科学。若是按照数理的统计学观点,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的作为社会的科学,所谓经济统计学其实就是数理的方法在世界经济领域当中的应用。

二、经济统计学发展的方向决定着其应用方向

目前国内统计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那就是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之中实际上存在着积累不同的统计学,这两类统计学相辅相成,比较容易形成一种融合的趋势,并且在未来会完全的融合,形成一门较为统一的学科。尤其是在未来的经济用用之中。统一的统计学会喜欢强调学科之间的共性,也会在各种统计学的学科之间发生作用,这种作用会在各个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的学科领域当中,。经济统计学比较密切的结合了各种各样的实质学科,而且各个学科的性质差异也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统计学的共性是这些统计学科之间所需要利用的通用性质的方法,同时也是统计方法理论基础的概率论。

经由上述的意义分析,我们可以将所有的统计学学科都分为理学,而后“建立起一种较为统一的统计学学科”,也就是经济统计学,这种经济统计学是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逻辑性。统计学是一种理学,社会经济的统计学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国民经济的核算,比较难的被包括在“理学”的范畴之内来统计的。就我国现在的统计学科所建设的方向来看,理论的统计和各类应用类型的统计学是能够相互继续并存下去的,同时还会在今后的发展中相互之间互相促进,并且共同成长发展。一方面来看,理论的统计学必须是结合了应用的统计系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并且是丰富以及完善这些方法论的内容。

因而,做经济统计的朋友,要坚持保卫好自己的营地,同时还需要密切的结合现今的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变化,要努力的促进经济统计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整个统计科学发展以及进步做出贡献。

三、经济统计学的应用模式的思考

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我国的高校在统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思考不够,专业划分的过细,因而统计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比较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弊端不断的显现出来。针对学校教学的各种弊端,很多高校的教师以及社会的专家都提出了淡化专业的意见,同时也提出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当然,提法是正确的。尤其是统计学专业的教师来讲,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怎么样的具有“宽口径”素质的人才。

统计专业一直以来办学的方向其实有两种模式:一个是要求强调各类的统计学所具有的特点,因为统计学是横跨了不同的领域的学科,也是具有交叉的学科性体系。任何人都难以是统计学的领域都精通的人才。因而,在社会的应用中更加应该注重思考。

第4篇

摘要:根据21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中重点突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第5篇

关键词:统计;数据;对象;调查ExcelR语言;SASSPSS

一、统计学的内涵

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一般来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它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贯穿于统计学的始终。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二、全面了解统计研究对象,做好统计准备工作

要做好统计工作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研究对象所具有哪些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工作。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统计学以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是对总体普遍存在着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资料规律性。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和数量对比关系等一般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在这些因素当中,有起着决定和普遍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有起着偶然和局部作用的次要因素,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质,而对于有足够多数个体的总体来说又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趋势。我们研究总体的统计数据资料,不排除对个别事物的深入调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分析研究现象总体的统计规律性,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各单位,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有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总体各单位除了必须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作为它们形成统计总体的客观依据以外,还必须要在所要研究的标志上存在变异的表现,否则就没有必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

三、在统计工作中采取的调查方法

统计学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定期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定期统计报表是我国统计调查工作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它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还有就是各种统计调查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结合运用。其中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不能混淆,比如一个公司底下有若干个相同子单位,有目的的抽取几家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调查称为典型调查;如一个公司开展调查活动,领导会安排要对哪几项工作是当期比较急或重要的,然后重点调查哪几项工作就称为重点调查。简单地说典型调查是有目的的对具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是在调查范围内需要调查更仔细的事物。

四、运用计算机软件做好统计工作

我们针对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调查方式,要得出精确的统计结果,这无疑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统计研究对象中,我们利用统计自身特有的方法,探索现象去发展规律,对于最基本的统计图表,微软公司办公软件Office中的Excel就可以完成。对于Excel2007以前的版本只能画简单的柱状图、饼图、圆环图、散点图等,还能运用统计函数做一些相关的计算,生成数据汇总表或数据透视表。Excel2007以后的版本在做统计分析前,要安装一个“数据分析”功能包,安装好后它会出现在数据菜单下的“分级显示”模块的右边。有了这个数据分析包就可以做时间数列分析(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推测法)、假设检验(如:均值的假设检验、两样本方差的F检验、独立性卡方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我们也可以使用R、SAS或SPSS。R语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免费开源,它小巧好用,源代码开放,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更改,也可以在R的综合档案网络CRAN中下载安装不同的功能包,R语言也是现今统计学界比较流行的工具软件,广泛被用于经济计量、财经分析、人文科学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但由于随意性大对于非常用函数还是自己写比较好,下载别人的函数包使用风险比较大,要做好统计工作我们应该很好的掌握并运用它。

SAS是由美国Northcarolina州立大学1966年开发的统计分析软件。SAS系统主要完成以数据为中心的四大任务,数据访问、数据管理、数据呈现和数据分析。但是由于它专业性强,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而且要付费购买正版软件,所以只适用于大型公司或企业里进行统计分析。

第6篇

从而证明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的趋势,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理念及其方法已对统计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革命性影响

[关键词] 数理统计 工作 特点 地位

一、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

数理统计就是通过对随机现象有限次的观测或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找出这有限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并据此对整体相应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做出推断或判断的一门学科。

从数理统计的学科特征来看,数理统计是应用数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由此可见!数理统计从学科划分来说,应属于数学学科,但是其重在应用!而不是纯数学理论或方法的研究,故其采用的方法也就重在归纳法,而不是数学的演绎法。

二、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1.数理统计在统计思想发展中的地位。统计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统而计之”,就是人们对统计的朴素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当代的统计已不圄于“统而计之”的范畴。

(1)统计作为人们认识社会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众多领域,而每一个领域有其复杂多样性,若采用简单地“统”,即全面调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全面地了解每一个领域的基本情况及不同领域之间的数量联系的规律性,又为现代社会管理所必需。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自然而然地为统计学所利用,即数理统计为现代统计学的发展点燃了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科学思想火花――为用总体的部分去说明总体奠定了数理基础。

(2)20世纪30 年代以来,随着政府要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理念的形成,政府以社会经济生活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基于对全局数据的掌握,大大地推动了统计思想的发展,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统计这支“武器”进行开发,更重要的是从立法的角度对统计行为进行规范。在当今许多国家的统计法规中,都明确地规定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在我国1996 年5月经修改后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章第十条就明确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收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而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就基于数理统计的推断原理。可见,数理统计的推断理念在统计实践中的地位已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3)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单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不仅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从事某一方面的全面调查,有时也没有必要通过全面调查以获得生产经营方面的全面数据资料,而抽样调查就足以提供相应可靠的数据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这也说明数理统计有着微观的现实需要,为微观经济管理活动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微观统计应用中有着坚实的思想根基。

(4)统计的理念,已不仅仅在于用历史数据描述历史的发展特征,而当代更强调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去预测未来,而这种预测的基础同样基于数理统计的原理。即从历史的时序数据中找出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把握未来的走向,即数理统计的分析原理在时间序列数据预测中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

2.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地位。随着数理统计解决现实问题的理念在统计思想中地位的确立,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重要地位也相应地得以确立。

大数定律为数理统计应用于统计学搭起了连接的纽带。大量观察法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大数定律又是大量观察法的基础。统计学若没有大量观察法的支撑,则统计分析中的基本指标――平均数与相对数,则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可见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基础地位不容置疑。

3.数理统计在统计内容中的地位。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一门方法论科学。不管数理统计对统计思想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也不管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居于何种地位,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还是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中的地位。数理统计对数据的收集方法与整理方法的实际影响要比其对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影响小得多。也就是说,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研究领域要比数理统计宽广得多。试图用数理统计取代统计学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同样试图用大统计学取代数理统计的观点也不正确,毕竟数理统计作为一门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的特点。因此,数理统计在统计内容中的地位,也只能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方面。

(1)统计数据收集方法的研究仍然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正如前所述,在我国现阶段如何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不真实、不全面的统计数据,使国家的宏观管理"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的统计检验,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测、决策,都不能有效地进行。可见,“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全部工作的生命”的观点的正确性。而数理统计在统计数据收集方面的影响仅体现在统计数据调查方式方法方面,即抽样调查如何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在统计数据收集方法中得以突出和强调。

第7篇

关键词:统计学;统计学科的发展;统计学的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C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6-0255-01

统计学是一门追求正确预测的学科。一个统计学问题,需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内在的特点,从表面的数据中探寻到背后的意义,以此来做一些统计学上的预测,通过之前的数据对于某一现象给出解释,并对给出之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学习使用统计学并不是仅仅对从事统计学研究的人有利,各行各业都会需要或多或少会一些统计学的人。在现在的人才市场,需要的是一丝不苟、做事有效率有正确率的员工,这正是统计学研究者所具有的素质。当遇到问题,员工能敏锐感觉到,并且能独立冷静地思考接下来应该怎样解决,而且真的付出行动,正确而高效地解决隐患。这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也是人才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理论在实践深度和广度方面也不断发展。人们在每天的生活中也能用到很多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统计学中,预测的准确度越高,统计学应用的范围就越广,科学家们能研究出来的方法和科学技术就越多。所以目前人有很多人致力于对统计学中预测准确度的提高。如果能将预测的准确度提至更高,那统计学的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从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上来看,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提高效率也是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统计学是一门非常耗费心神的学科,这一点从许多研究统计学人员及在国家统计部门工作的公务人员身上可以看到。统计学具有三大职能(即信息、咨询、监督),是一门对于国家国情调查非常重要的学科。不过,在我国,统计学不是一门强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统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有一年不如一年的趋势,因此,国家对统计学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

统计学是一门非常庞大繁杂、分支很多的学科,因为统计的多样性,统计可以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也为培养统计人才带来了难度。统计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统计学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统计学中有大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还需要运用数学和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可以说,学好统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做好统计,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国的统计学科多数都在数学学习中求生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科影响力,这对于统计学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目前国家已把统计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可见统计学的重要地位。统计学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从数据表面推断事物本质,用数据说话,从趋势中判断天下大事。由于统计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培养统计学人才的难度也非常大。一个优质的统计学人才应学贯古今,通晓自然与社科知识。统计作为一个由数据因素说话的学科,要求统计人员掌握大量的数据,懂得从哪种渠道,用哪种方式来收集数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统计学中引入了许多的新方法,并应用在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上,从而深化和丰富了传统的统计领域和方法。在该状态下,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统计学有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统计数据潜在功能的不断提高,统计学的其他发展途径将被进一步挖掘。

首先,数据的复杂性增加了统计学中分析思考的新途径。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学科整合潮流的兴起,统计研究一直延伸到许多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开始探索新的数据统计方法。在21世纪,统计研究的重点将是从确定性和随机性转移到复杂或模糊,对可能到来的灾难和混乱现象等进行预测的研究。其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统计学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钱学森教授曾在1990年提出:组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实质都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把知识和专家判断的经验相结合,提出经验性假设,然后确定实验数据和检测模式通过定量计算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第三,统计科学和其他科学的普及将打开新的应用统计数据领域。模糊理论和突变理论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理念,促进了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发展。统计数据与先进科技成果的结合,将成为统计发展的趋势。一些学者已开始引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图论、混沌理论及模糊理论等方法和理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的相互融合,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现代的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们在每天的生活中也能用到很多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统计学是一门非常耗费心神、对国家国情调查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我国,统计学还不是一门强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国家对统计学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学科整合潮流的兴起,统计研究一直延伸到许多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开始探索新的数据统计方法。现在,统计学不仅仅是计算一些数学上的值,而是有着更广泛更新颖的用途,能够通过一些已发生的事情去预测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预测未来。

参考文献:

[1]戴世光.积极发展科学的统计学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J].统计,1978(10).

[2]曾五一,尚卫平.关于经济统计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统计研究,1999(11).

[3][美]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0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第8篇

关键词:案例导入式;统计学;方法选择

统计学作为财经类9大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但因其理论丰富、公式较多,从理论到公式、从公式到推理的教学方法,对部分文科生源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能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统计理论和方法之前,导入一个实际中学生比较熟悉或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实例,用"带笼子"的方法,让学生先理解和掌握实例内容和原理,再过渡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原理,将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理论和方法。这样的方法一定具备目标明确、真是可信、科学实用的特点。

一、"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统计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可实现统计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可供参考。但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医学统计学教学。

1.国外《统计学》案例教学备受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最先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意义在于"运用精选的范例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1] 1870年,兰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19世纪90年代,哈佛医学院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中的明显成功激励了商业教育领域。1908年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时,案例教学法又被引入商业教育领域。[2]美国哈佛大学John Boehrer 教授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3]

国外学者非常重视《统计学》教学研究。2002年,美国成立《统计教育研究》期刊,为《统计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研讨和学习平台,不断推进《统计学》教学研究进程。国外有关《统计学》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1)合作学习法。即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者达成共同目标,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课程的学习。根据合作的方式不同,合作学习法又可细分为:问题导入式、案例研究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教学。

(2)一般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不同于合作学习法,它不需要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是一种更加普遍适用的教学法,它包括很多方法,如:制图法,这种方法是在学生对重要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理解的情况下提出的,即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结构图或概念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地图",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真实数据法,它强调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真实数据。当真实数据用来描述统计概念、计算过程、统计应用时,学生能从相关性、理解、学习、兴趣、动机等各方面相联系进行有效学习。

2.国内《统计学》"案例导入式"教学刚刚起步

随着《统计学》核心课程地位的确定,《统计学》教学方法探讨热烈非凡,传统教学方法因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教学效果不理想、更重要的是没有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难以满足社会对统计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需求而受到质疑,探讨新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必然。目前国内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多于教学研究中,即教师通过对一个个真实情景事件的描述,引导并启发学生对这些事件进行讨论、评判的一种教学方法。至于统计学教学,该方法更多地运用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

(2)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作为教学主线,将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点融入进项目的各个环节,以推动项目完成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即"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3)"案例"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由于项目教学法的突出优点,但在国内教学实践中很少运用,学者们提出将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实践,以突显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4)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带着问题,进行教学,可让学生自主思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案例导入式教学。它是指在介绍新概念或方法时,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最后导出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由于案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易操作性和教学效果显著等优点,被教师们广泛地运用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但"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运用于《统计学》教学,还未见公开的研究成果。

二、"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界定

1.案例教学法的界定

基于各种理论及其相关实践,国外学者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哈佛大学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矛盾的冲突之中,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传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把一个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师的讲授,不再是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学生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2]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4]它不仅可以用来传授信息、概念以及理论,还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5]

《教育大辞典》一书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6]而在教育学中,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7]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可以界定为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构建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8]

2."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界定

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属于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就是在传授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前,根据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原理,选择一个学生可以理解和容易掌握的现实生活或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例,用"带笼子"的方法,通过理解和明了案例,过渡到对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特点是撇开统计学中的那些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统计公式,用一个简单易懂、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例诠释统计学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寓教于乐;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有统计实践经验;效果较为明显,将在系列文章"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实践部分阐述。

三、"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1."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特点鲜明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真实再现,把一个枯燥无味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用一个简单易懂的实例诠释清楚,大大提高了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案例导入式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目的明确。统计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并能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解决。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真实可信。统计学只有与实际问题结合,才能发挥其寻求经济社会内在规律的技术潜能。可以选择生活中的案例,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案例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化学习潜能。为此,案例必须真实可信。

(3)方法实用。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从数据的搜集、整理到分析,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无论是描述统计、还是推断统计,其统计方法都需要用于实际,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发挥其功效。导入案例的方法要求易懂、实用。

(4)科学诠释。统计学是认识客观现象的方法论科学,从导入现实案例,阐述案例内容,过渡到统计学专业术语和方法,要求科学诠释案例的经济社会内容以及与统计学中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对接。否则,会误人子弟。

2."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作用明显

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因其目的明确、真实可信、方法实用和科学诠释四个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效果较为明显,主要源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l)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统计学被认为是"四大天书"之一,学生普遍感觉其枯燥无味、难学难懂,特别是扩招以后,统计学挂科率较高,经过两年的实证,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课堂比较生动、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两次监测结果都显示,湖南商学院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的班级,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明显好于对照班级,统计学考试成绩也高于对照班级。

(2)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导入式教学借助学生都能理解的案例,平稳过渡到本来枯燥无味的统计学概念和计算公式,意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诠释和理解。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案例放松地进入思考,慢慢地融合到教师的传授意图中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而且有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学生会有一种掌握的成就感和知识的获得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实施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首先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原理,并能应用于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案例,在统计学课堂进行传授,目标是要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原理,这个过程,不仅要求教师统计学专业知识过硬,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也是一个极好的提高机会。

四、"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是基于统计学枯燥无味、难懂而又重要的专业特点,针对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而提出来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借助现实案例的理解,掌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原理。其理论基础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提到了教育的首要地位。在案例导入式教学中,案例提供的现实情境和其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量化分析越来越受重视且要求越来越高,财经类大学生走入社会都离不开量化分析,但扩招以来,统计学成为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个难题,高校管部分理部门和统计学教师以人为本,想方设法,选择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基本能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难题。

2.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高中的文理分科无形中让部分学生不只是数学学习,但进入大学后,特别是财经类大学,统计学是其核心课程,基本上每个专业都需开设。基于每个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统计学教学中选择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成为必然。在案例导入式教学法中,让学生首先面对的是一个能理解的案例,通过学生熟知的案例过渡到枯燥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学生在研读理解案例中不知不觉进入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概括和理解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要求

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选择现实生活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实例,借助案例,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它要求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教师在进行统计学教学中,可根据不同阶段导入相关案例,前期主要是现实生活案例为主,随着统计学学习的深入,应该多导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不仅能激起学生统计学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体会"统计学是智慧学"的道理。

综上所述,基于统计原理的抽象和商科类学生文科背景的现实以及"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优良特性,选择"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于统计学教学,将降低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难度,提高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建华.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5):58~59.

[2]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6(2):84~86.

[3]张兵.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1): 183~184.

[4]KOWALSKI T J. Case studi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 New York:Longman,1991:116.

[5]SHULMAN J H.Teacher-written cases with commentaries: A teacher-researcher collaboration [C] // SHULMAN.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 NY:Teacher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1992:131~152.

[6]杨立红.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76):203~204.

[7]刘}.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案例教学在高职商贸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8]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 宁波 大 学 学 报(教 育 科 学 版)2009,31(3):7~11.

作者简介:

蔡宏宇(1964-),女,湖南益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第9篇

【论文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统计学;统计思想;认识

1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2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

(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3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2]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教学策略;案例教学;考试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86-03

生物统计学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不仅提供如何正确地进行试验设计、合理地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而且还提供合理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应用[1-4]。不仅在传统的生物学、医学、药学和农学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工具[5,6]。因此生物统计学是生命科学学科不同专业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工具课,是许多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以及分析试验数据的能力,并能为今后学习各专业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8]。但生物统计学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且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内容多、公式多、概念多及教师难教、学生难懂、难记、难用的“三多”和“四难”的特点[9-11]。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决定该门课程的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探索特色的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常用试验设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及相关试验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近十年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实践,分析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生物统计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为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学科不同专业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工具课,是许多高等院校生物学、农学、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生物学等工作者必备的基础,同时该课程又是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该课程在生物学、农学、林学、医学、食品、环保等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生物统计学需以生物材料进行研究,但通常所涉及的材料数量较大,很难也没有必要全部参加试验,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试验个体进行试验,以获得相关的数据,实现由样本推断总体的重要功能。因此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紧密联系,主要讲授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以及在概率论的基础上对统计结果做出科学的推断,从而帮助我们认识研究对象的现象和本质[13]。因此,生物统计学已成为生物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系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生物统计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物统计学教材方面。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也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料,选择适合教师和学生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4,15]。目前,国内所出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种类较多,各大高校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不同,在教材方面的选择和使用也不一样。尽管如此,目前国内所出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大类完全是传统生物统计学的知识和内容,不涉及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这一大类教材包含两小类,一类主要侧重理论教学,过分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理论讲授,注重公式的推导而忽视了实际应用例题的讲解。这类教材忽略了对大学生统计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有一定的缺陷。另一类是目前各大高校使用较多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该类教材虽然也存在一些必要的公式推导,但更侧重于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结合,清楚介绍每一个统计原理理论后,再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和巩固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类教材比较适合现在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的使用。但这类生物统计学教材由于不涉及统计软件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涉及一些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那么即使学生完全掌握了相关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学生在复杂的试验设计及庞大的数据面前可能也会束手无策,即使会计算,在复杂及庞大的数据计算中也可能会算错,因此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第二大类统计教材完全是统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如Excel软件、SAS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DPS统计软件、R统计软件等的介绍和使用。生物科学、技术等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类统计软件发挥了很大的优势,给科技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这类教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它只注重统计过程的运算和统计,没有统计原理的介绍,因此对没有相关统计学知识或统计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老师来说,即使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计算出相应的结果,但也不知道具体的含义,也不知道怎么分析。因此这类教材不适合大学本科生的教学。另外,这两大类教材要么只注重数理统计方法的讲授,要么只重视统计软件的使用,而忽视了统计学中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正确的试验设计以及所获数据资料准确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这是这两大类生物统计学教材共同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目前市场上还未见有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原理相结合,统计软件与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生物统计学教材。笔者认为这类生物统计学教材是当前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农学专业、医学专业、食品专业等本科专业较为适合的教材。

2.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方面。①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开课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国内许多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把高等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系统获得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积分及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知识,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而且,通过各个知识点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为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高等数学课程是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关键,生物统计学中的许多原理和方法都需要高等数学中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②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教学上的脱节性。高等数学课程作为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各高校均认识到它在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中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均作为两名独立的课程开设,一般情况下,高等数学课程由数学专业教师讲授,由于数学专业的教师没有生物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不清楚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只注重数学知识的推导、讲授。因此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之间通常存在许多不衔之处,形成了不利于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知识的断层。同样,这也是生物统计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用的原因之一。

3.生物统计学教师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方面。常言道,学生需要一滴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生物统计学的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较为渊博的统计学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渊博的统计学知识,才能很好把握生物统计学相关原理、理论、统计分析方法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很好将生物统计学相关原理、理论、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很好地进行案例教学。

4.考试制度方面。考试制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试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反映,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考试制度是否合理,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16]。但是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考试制度较为死板,缺乏合理性和灵活性。如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规定一定数量的题型,当然,这种考试制度对于规范考试是必须的,但是应该根据具体课程而定,而不能一概而论。就生物统计学课程而言,如果规定一定数量的考试题型(比如四种题型),那么教师只能根据考试规定勉为其难考虑四种题型。比如说名词解释、填空、问答、计算这四种题型。很明显,这种考试方式只是较为死板的考试,不能真证体现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本质,不能很好考察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原理的掌握及运用。

三、生物统计学教学策略

针对目前生物统计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十年的生物统计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生物统计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如下建议。

1.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工具,选择适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能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不同种类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统计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原理相结合,统计软件与统计学原理相结合的生物统计学教材进行教学较为合适。据笔者过去的教学实践,该课程授课内容不宜过多和过深,授课内容过多学生精力会分散,分不清重点,而过深则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17]。因此应根据学生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坚持以试验研究实例为线索,以科学的试验研究方法为主线,理论原理和实际例子相结合,从试验研究的选题和设计、试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后做出科学的推断等,尽可能把抽象的统计学概念和原理转变为具体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课程内容[7]。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处理好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关系。高等数学作为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关键。一方面,高等数学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因此生物统计学安排在第二学年开设为宜,这样能避免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课程开设在时间上形成的断层,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另一方面,高等数学和生物统计学不应分别让不同专业的教师讲授,而均应由生物学专业教师讲授,因为生物学专业的教师清楚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在讲授高等数学时,能够根据生物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和内容,优化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进行知识的讲授。从而能避免生物统计学与高等数学教学在知识上的脱节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

3.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注重案例教学。生物统计学教材大多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更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十分不利。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18]。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对生物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另外,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案例贯穿到教学中,以自身科研实例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维以及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4.加强试验设计的教学和实践。试验设计又称为实验设计,它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为理论基础,科学地、经济地设计研究方案的一项技术。一个良好的试验设计,可以用最少的实验次数,得到足够的实验数据,从而能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6]。由于生物统计学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且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内容。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原理、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强化学生综合试验设计的锻炼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利用统计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统计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统计学知识及其丰富的科研经历,另一方面,应让学生走出教室,加强实践,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而且可以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生物统计学教学的目的。

5.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统计学知识的能力。很多学校传统的考试以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为主,试卷内容主要测重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学期的成绩,这种考试方式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平时可以不听课,考试前通过突击,也能考合格,但考后就可能全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完生物统计学,学期考试后,都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用,到做毕业论文需用到统计学原理和知识时,很多学生不会用或者乱用。一些高校期末考试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期中考试成绩,避免了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学期成绩的弊端,但是某些高校规定了每门考试课必须有四种以上的题型,对于一般的学科而言,这种规定也许是可行的,但对于生物统计学而言,这种规定是不合理的。因为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和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试验设计、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统计结果的解释等。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和知识为目标,合理讲授统计学的相关内容。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为宜,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考试题型只需考察计算题和试验设计题两种题型,即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涉及的内容多、公式多、概念多,对学生而言,难懂、难记、更难用,而且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因此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试验设计的教学和实践,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物统计学原理和知识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增加学生上机学习统计软件的操作,掌握EXCEL、SPSS、DP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相关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颖.《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5):219-220.

[2]李春喜,邵云,姜丽娜.生物统计学[M].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丁建华.《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71-172,175.

[4]文静,郭小平,沈金雄,等.农业高校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谈[J].科教导刊,2012,(18):147-148.

[5]李春喜.生物统计学[M].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杜荣骞.生物统计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李六林.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94-97.

[8]王永立,乔琳,樊淑华,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尝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82-84.

[9]李玉阁.“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初探[J].生物学杂志,2006,23(5):52-54,61.

[10]陈春,叶子弘,叶素丹.生物计量专业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2):80-82.

[11]叶子弘,崔海峰,陈春,等.生物统计学课程“能力素质培训计划”的构建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68-6269.

[12]陈庆富.生物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3]朱汉春,程龙.《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70-272.

[14]尹国友,孙婕,谢朝晖,等.《生物统计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科技,2010,19(20):52-53.

[15]张小辉,祁艳霞,曹平华.《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0,(11):37-38.

[16]王丽贤.浅论我国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及解决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2009,(30):62-63.

[17]王伟,崔秀珍,吴世秀.生物统计学教学特点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17-18.

[18]苗永旺,刘学洪,苟潇,等.《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探讨[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1):107-110.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 教学案例 引导式项目 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C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88-02

F阶段从大多数学生的角度看来,统计代表着报纸上的CPI上涨数值、城市人均平均用水量等较为无用的数据分析,令人感到厌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管是企业的生产运营,还是药品的最新研制以及电视台的收视率等都离不开统计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方法指引。在这样的条件下,强化高职院校的统计学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中,案例引导式逐渐被广泛性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该文着重于以学习理论的构建为基础,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并且及时探讨了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有效设计以及应用。

1 对于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分析

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着重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重点强调以学生为课堂认知的主体以及知识层面的主动构建者。教师通过实际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学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知识迁移的具体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设计要重点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以及协作用。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够被忽视,教师是课堂的构建者以及学生学习的监督促进者,要对整个教学的设计方案以及组织进行负责,并且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谈论中来。

其次,以统计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中,要着重于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素材选取重点项目,针对于教学素材的选取,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项目的难度要能够适应于学生,既包括基础性的教学知识点,又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再次,善于以引导案例作为项目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采用将项目分解的方式将教学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将项目任务作为目标进行典型案例的设计,并且由案例创设出各种学习的情境,进而实现统计学知识的构建以及项目的学习。针对于具体案例的设计要综合性的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案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每一个项目任务所能够涉及的知识点都与案例一一对应;第二,案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选用的案例要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拓展性思考;第三,选用的案例之间要相互联系,要按照项目的完成情况而设计,避免出现案例独立存在的现象;第四,案例具备一定的实践性,要采用实际存在的案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第五,案例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规律,以便于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项目,进而逐渐能够掌握项目的核心思想以及构建的过程。

最后,按照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课程完成以后,由学生自己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项目工作进行检测并且做出一定的评价,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进而评判学生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学生对项目改进的具体措施。

2 优化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中的有效应用

按照实际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中的具体要求,以某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采用了该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统计学的教学项目主要包括:“某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总项目;四个分项目:统计调研的设计方案、统计调查整理、统计数据分析、统计分析报告;八个引导案例,形成1+4+8的项目案例体系,并且保证在35课时的教学中逐渐完成项目实践,效仿“某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的项目实现各个项目小组的研究项目。并且将项目进行分解之后,将统计教学的过程逐渐趋于流程化,为完成项目任务设计典型案例,逐渐引导学生的学习,分阶段的进行学习,由浅及深,逐渐递进。

对于案例引导式的项目教学中主要包括项目教学学习以及项目教学实践两个重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示范性的项目学习,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示范性的案例项目引入并且将项目进行分解。教师要设计出:“某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统计教学的设计项目,按照统计设计的流程将这一项目逐渐分解为“该市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调研方案设计”、“该市高职学生实际消费行为调研”、“该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数据分析”、“该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分析调研报告”四个重要的子项目。

第二步骤:确定各个项目的实施任务。教师在仔细研究知识点的情况下要提出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能够确定自己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内容,了解自己欠缺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且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自主学习性,并且按照统计学的内容进行划分,总共设计了八个项目研究任务。

第三步骤:教师要选择相对典型的案例,将项目引导学习。对于每一个项目的研究任务,教师要对选择最为恰当的案例进行实际教学,并且创设出各种情景,实现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教学实际案例的效仿以及课下实际案例的实践过程进而展开项目的学习。

第四步骤:对示范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展示出“该市高职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的研究课题项目,并且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做出一定的点评,针对于研究项目开发中统计调查的数据以及分析方案进行相应的总结,逐渐将学生的统计学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完善,做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创造动力。

第二个环节:进行实际项目实践,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实施项目小组进行划分。在进行统计学开课阶段,教师要依据科学分组、异质分组以及平衡分组等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知识整体构造、学习掌握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具体方面进行权衡考虑,然后搭配性划分,将学生合理化地进行划分,分成十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6~8人,教师要指导小M之间进行谈论以及学习。

第二步骤:对于统计研究项目的选定。教师进行研究项目的选定,要围绕着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话题,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项目。然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探讨的情况下,确定研究项目。在进行项目的确定时,要具体综合考虑到项目的实用价值、项目的数据来源、项目的工作量以及项目的实用意义等。

第三步骤:具体项目的实施。由小组内的项目负责人组织成员,就小组内研究项目的主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且将成员明确分工。成员之间既要做到分工明确,又要互相协调合作,共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难点、疑点。教师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合作以及交流,并且及时记录项目发展的近况。

第四步骤:教师和学生联合评定小组的项目成绩。教师要按照项目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而提出小组项目研究的评价规定,确定好各个小组的评价内容以及评分标准等。教师按照小组研究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公平的测评。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教育中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案例教学正是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针对于统计学这门学科而言,大量的数据使得统计学学科变得枯燥且没有趣味,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通过案例进行引导教学正好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无趣的不足之处。统计案例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中死记硬背的弊病,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身的统计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呈琛,高鹏.高职高专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5):205.

[2] 徐文静.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203-204.

[3] 黄振,朱B,夏利平,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3(21):148-150,151.

[4] 罗玲.案例教学在高职统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1(13):172-173.

第12篇

【关键词】 统计学现状 问题 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一个良好经济体系的运转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统计学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助推器。

一、统计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所在

1、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统计学发展体系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有着推动作用。传统的统计学只注重其在经济领域的运用,而忽视了其在社会、科技、人文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我们要把目标从发展狭隘的统计学转移到建立和发展大统计学上来。大统计学的观点就是把统计学归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性质,从而使统计学的作用得到最大范围的发挥。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现状,使我们能够制定出更加准确的经济发展策略,来为我国及各个地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做好统计工作是我国实现“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十一五”阶段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统计工作为这些成就的获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对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保障。统计工作在经济普查、人口抽样等领域的作用也逐渐凸显,这些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定位,鼓励相关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能量。

3、统计工作为我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提供了数据上的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统计工作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手的市场变化数据,使我们主动地去适应形式的变化和发展。统计工作在影响我国政策制定的基础上,其重要性更加作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利益分配等都在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而发生着变化,统计工作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各种经济主体发展必不可少的利器。

二、我国统计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社会对统计学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统一。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期,我国通过对统计学的多次研讨,社会各界已经达成了共识,人们对统计学的认识已经从单纯的数理统计学发展到了,包括理论统计学和各领域应用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的概念。大统计学并非是要彻底地去除统计学的各种特性,而是把统计的各种性质加以融合,使统计学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相互包容,使其不断吸取各种性质的长处,从而增强统计学的社会适应性。

2、近年来我国统计学在教育领域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的国情。统计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在专业设置、教材编订、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等到了充分发展。我国的大学已经把统计学作为了独立的专业,相关的经济专业中也加入了统计学的教育内容,统计从业资格证和统计师等考核也已经步入正轨。我国统计学的发展紧跟了时代的脉搏,统计教材的编订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的国情。

3、我国统计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改革开放给予了统计学和各学科间融合的机会,从而赋予了统计学旺盛的生命力。我国对统计学的研究包括:国民经济的核算、计量经济分析、政府的统计改革、经济主体的发展策略、市场研究、经济预测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我们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统计学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上的强大能力,为我国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统计学在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统计学仍然属于弱势学科。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从人才培养的力度上看,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状况仍然存在着差距。我国的统计学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作为数学专业的研究范畴,这种归类方式的优点在于有利于统计学和相关学科的结合,而缺点就是使统计学缺乏独立性,不利于统计学科的整体发展。我国高校统计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点设置及硕士、博士点的分布如表1、表2所示。

三、促进我国统计学发展的新策略

1、发展我国的统计学教育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统计学发展的要求包括:要正确认识统计学的测定方式,统计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体,各类统计学科都有相同点,把统计学充分应用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其生命力等。统计学的教育要进一步明细,分清各种形式统计学的不同特点,可下设政府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等专业。统计教育学科的设置可以采取分级的方法,把统计学设置为一级学科,然后根据具体的专业走向来设置二级学科,做到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

2、注重统计学和各学科间的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统计学科体系。统计学和经济学、数学等学科有着很大的共同点,我们要把统计学看成是一个贯穿于各个学科间的线索,构架一个综合性的统计学科教学体系。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对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要抓住统计学统计数据这一本质特征,把对统计的认识方法和应用领域中的专业学科相结合,研究出统计学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特殊规律。

3、提高我国统计数据的质量,做到数据分析的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我国于2002年决定加入国际公布数据通用体系,然而该体系对数据的统计质量、诚信度和公开程度等方面有很严格的要求,我国统计学的发展任重道远。统计学的发展政策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统计的理论研究体系,加强有关统计的经济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等法律从制度上保证了统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认定机构还要注重统计人员素质的认定,施行委派制管理,主管领导要下放权力,为下级的统计机构分配权力,从而减少乱用职权现象的出现。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报、伪造和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4、完善市场机制,做到统计数据分析与市场发展的同步。传统的统计都是政府来操作的,是一种垄断行业,在市场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引进竞争机制已经成为了大多数行业走向发展的必要手段。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在做好宏观调控的同时,要增强竞争意思,加大对统计行业市场化的投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的统计机构的发展,鼓励政府和民间机构统计部门的资源共享,做到互惠互利,优化发展。

5、把统计学的发展加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统计文化。一种理论的发展到最后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统计学作为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含义存在于统计学与文化相互联系的有机范畴中。统计的文化包括从业人员的信念、道德素质和奉献精神,也包括了国家在法律政策上的努力,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为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统计体系而不懈奋斗。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闭关锁国式的发展模式显然是不能生存的,西方发达国家对统计学和统计人才的重视程度很高,其金融、银行、保险、医疗、财务等领域对统计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限制了我国统计人才的培养,致使我国的统计行业发展迟缓。作为统计行业中的一员,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相关的统计法律法规,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为我国统计事业的稳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姜万军:顺应统计学发展的历史趋势构建大统计学的学科体系[J].统计研究,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