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

时间:2023-07-28 17:32: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感悟

第1篇

小学语文《桂花雨》评课稿范文 【1】小学语文《桂花雨》评课稿瑶海区教学能手比赛(小语组)第一炮从我师傅的《桂花雨》开始打响。比赛前,师傅严重感冒导致的嗓子几乎失声曾让我担心对于如此重要的比赛,她将如何应付。担心是多余的,站在课堂上的师傅依然神采奕奕,声音洪亮。

时正值桂子飘香的季节,唐老师特意布置了一个萦绕着淡淡桂花香味的多媒体教室,在每一个学生面前摆上一小撮桂花,并精心搜索了许多精美的桂花图片,让学生认识了解桂花,激发学生喜爱桂花的情感。有了这一系列的铺垫,学生通过找重点词句比较容易感受作者“喜爱香味”这一情感。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唐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去想象作者与母亲的对话:假如作者说外地的人好,母亲会怎么说?说外地的水甜,母亲会怎么说?……这样自然的引导,学生此时的体会已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情。

【2】小学语文《桂花雨》评课稿一、语文的课堂首先要有语文的味道。不管从工具性一头还是人文性一头来说,我觉得这是语文课的第一要素。它不该是思想品德课,也不应该只是讲故事。那么如何体现语文味呢,一是语言一头要有文学性,教师的语言首先要优美起来,跟学生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要引领学生在课堂口语表达上向文学性靠拢。二是要落实对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属性应该要比人文性属性更强一些,因为这是最基础的部分,设想错字别字连篇,课文读不好,话又不会说的学生怎么可能深入的理解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呢,因此人文性必须于工具性为基础,语文课堂上不能只是一味的理解,还要有提升。

二、课堂要有一个主题。我始终觉得,不管语文还是其他的课,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你这一课用什么主线来串连,如果把设计精当的环节比如一颗颗珍珠的话,那么这根主线就是串起这颗颗珍珠的丝线,没有它,课堂也是没有了整体感,全文的主题是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老师应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渗透,帮助学生感悟这种淡淡的哀愁。

三、语文的课堂要有一个气场。因为不知如何表达,借用了气功中的一个词语,不知是否贴切。记得有次听课,无锡一位女教师上《白鹭》一课,上的那种美让人觉得这样课堂真是一种享受,那才是诗意的语文课堂,这个诗意从何而来,就是教师用语言,音乐,用情感去努力的创设一个课堂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体会和感悟,也许这才是语文课堂人文性的最好体现吧。

第2篇

关键词:绘本;教学;读写结合

近几年“绘本阅读”备受瞩目,成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深入小学课堂。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思想自由,犹如一张张白纸,没有固定的范式印在上面,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其创意思维的“天马行空”常常让教师大吃一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自由发挥,不受固定形式的制约?笔者认为,将绘本引入课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绘本教学的意义

绘本,顾名思义,是以图画为主,结合简短、精辟的能概括图画内容的文字,呈现出一个图文结合的世界。儿童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是图形认知的敏感期。儿童在脑子里积累的图像资料越丰富,他的想象也就越丰富,他的逻辑思维也就越缜密。绘本是儿童世界的反映,它能让儿童捧腹大笑,也能让儿童潸然泪下,因为儿童能从中找到触动自己心灵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创设情境,充分利用绘本促进学生说话、写话的可能性,学生从模仿到运用,不仅练了笔,也炼了心。绘本阅读,正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打开读写的另一扇窗。

二、绘本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没有领悟绘本教学的真谛,肤浅地认为绘本教学就是用绘本取代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教、学生学。朗读理解、识文断字、讲述整个绘本的故事内容,最后总结启发,让学生思考整本书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换汤不换药,学生甚至没有时间仔细观察图画,真不知绘本教学的意义何在,还不如直接在课堂上朗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故事。多次观摩了其他教师的绘本教学实践后,笔者发现部分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图画观察不细致”“多元理解不兼容”“文本解读不深入”“课堂提问欠技巧”“拓展延伸不丰富”等误区,有违儿童阅读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绘本教学浅探

著名儿童文学家佩里・诺德曼指出: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着三个故事――“文学讲述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故事”。因此,教师应该沿着感受图画、想象图画、引导学生读懂文化、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过程来教学。最后带着自己的创意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

1.感知封面,激趣导入

绘本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它色彩鲜艳,构图精美,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精妙的故事内容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了引发学生对绘本的兴趣,使其在近乎轻松愉悦的阅读中,熏陶美好的心灵,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更加自主、快乐、积极地走进绘本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关注封面,如《亲爱的小鱼》这本书的封面以蓝色为背景,衬托出一个十分特别的吻:一只猫,蹲坐在水平线上,闭着眼睛,低头深情地吻着水面,透过水面那一团团的涟漪,一条泛着淡红色的大鱼,吻着水平线上的那只猫。就我们的常识而言,鱼和猫的关系应当是敌对的。因此,教师可以就封面内容设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亲近文本,品读感悟

(1)观察,悟深意

本环节教学,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深入绘本,了解绘本内容,感悟绘本主题。由于很多教师受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很容易走上“老套路”,即一开课就引导学生读句子,学语言,从文字中解读文本。这时,教师要注意绘本教学的与众不同,既然绘本以图画为主,教师就要让学生先自主观察图画,注意图画所描绘的人物及事物,从图画中读出整本书的主题意义。如《晚安,大猩猩》全书文字并不多,但幽默耐读、温情脉脉,图画更是闪耀着一种卡通色彩,整个故事就像是作者用浓浓的夜色与五彩缤纷的荧光粉画出的一个梦,既有大象、狮子、长颈鹿等动物,又有动物园管理员夫妇。动物形象让人忍俊不禁;而气球、小老鼠、大香蕉等一系列充满童真童趣的细节更是能让学生立刻融入其中。这个充满温馨色彩的故事,主旨凸显人与动物的和谐。和其他绘本一样,这个故事里隐含了很多作者设计的智慧点,还有很多相关联的元素,只有学生细致地观察思考才会发现故事背后的内涵。

(2)想象,激童趣

绘本中有大量的“留白”,正因为如此,我们便可以借此进行想象训练。以《点》为例,有一段文字说:蓝色和红色混合在了一起,她发现,她弄出了一个紫色的点。我们可以请学生回忆自己的美术实践经验,思考还有哪些颜色可以混合出新的颜色。又如,几个星期后,在学校的美术展览会上,瓦斯蒂画的点赢得了啧啧称赞。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赞美他人或者被他人赞美的经历,想象当时瓦斯蒂具体赢得了哪些称赞声。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体会绘本所传达的各种主题思想,鼓励学生从身边、从生活中寻找与其有关的影子,去升华自己所学。

3.听说并重,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两个非常重要又密不可分的内容。小学是语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对学生而言,更是启蒙阶段。如何在小W语文绘本教学中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

(1)绘本续编

很多绘本在结尾都会有“留白”,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用自己的思维为故事内容增添光彩。

(2)绘本仿编

在观察图画,感悟绘本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仿照学过的绘本创编新绘本,以此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

(3)主题创编

每本绘本,都至少有一个主题,在大量的绘本阅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由此让学生就某一主题,结合自己的认知创编绘本。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肩负着开启儿童智慧的重任,除教材内容外,教师可设置适量的绘本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96-01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感受、领悟和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郭沫若同志曾指出:“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有对言语的敏感。这种敏感的养成,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要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语感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激活生活体验,生成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是的,过往的体验才是对语言文字最好的注释。例如《燕子》一课中写道“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五线谱”,不曾亲眼见过,而老师又未能采取其它方式来弥补这一体验的空缺,学生在读到这段文字时,脑海中就不能产生“五线谱”的表象,也无法感受到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更无法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地。所以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二、加强语言实践,培养语感

加强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读”是在语感习得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有多种,如朗读、精读、速读、泛读等等,类型不同对语感培养的侧重也就不同。朗读可使语感细腻,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无论是语感实践,还是语感分析,都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学生接触和感受语言最常用最重要的方式。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文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潜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多种朗读形式的综合运用,在培养学生语感生成能力的同时,亦点燃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泛读使语感丰富。教师要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读书成为他们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在博览群书中势必会语感变得丰富,心灵变得丰富。

三、理性品析词句,深化语感

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是一种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心理行为。通过“读”所获的语感多具有“感性”的因素,因此,语感的训练还必须在“理性”上下功夫,指导学生深入推敲词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理性的语文知识不能孤立的讲解,只有在学生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过程中点点渗透,才能更好地为语感的深化服务。否则就会变得抽象、空洞令人难以理解。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表达技巧的实例,值得借鉴:

师:同学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诗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情形?能说给大家听吗?

生1:是讲主人家园中的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了。

师:伸出墙。来还有更形象的说法吗?

生1:是高高地窜出墙来。

生2:因为怕主人发现,所以它是悄悄地跑出墙来。

生3:是跃出墙来。急着留住诗人,想安慰他扫兴的心情。 ……

师:大家讲的多好啊!同学们,加上了想象你的语言会变得比诗还美呢!这位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露痕迹地将“想象会使语言生动”这一表达技巧,融进了学生对诗情诗境的感悟中,深化了他们对诗的理解。

三、引发想象,激发语感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凭借想象,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奥与精妙,走进一个可观可感、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样不但能引发学生生活体验,而且能帮助学生感知作品的内容。如:《登鹳鹊楼》第一、二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们如果简单地进行教学就比较枯燥了,不能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感知了。我们就应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将诗人描写的一幅壮观、雄伟的图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悟出诗句所蕴涵的情理,更是让学生在心灵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联想和想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训练语感。

四、读写结合,积淀语感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情境 语感

“文字语言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这是教育家叶圣陶的话。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生动活泼的形象及动听悦耳的音乐,把形象的画面、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音响引入到课堂,以其信息的丰富性、多渠道性、综合性、多向性的特点,打破封闭式的教学状态。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造就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良好氛围,促使他们领会和感悟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语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强化朗读,熏陶感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其表现形式为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实践证明,加强学生朗读训练,重视朗读指导是培养语感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能体会到文章语言文字的节奏、感彩、内在意韵等。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更能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去体味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去回味课文中语言的无穷魅力。如六年制第二册语文《春风吹》一课,依据课文内容,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展示冰雪融化、柳枝轻拂、小草吐绿、花儿开放、燕子呢喃、一群小朋友在种葵花的动画图像,配以《春之歌》音乐,一幅声、形、音并茂的春景图仿佛把学生带入了舒适怡人的春光之中。这时,适时地引导学生朗读,让他们边读边体味春天的美,回味语言的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情景感染,对学生的语言熏陶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揣摩词句,品读领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字、词、句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通过一些字、词、旬或明叙或蕴含,只有引导学生在这些关键词句上下足功夫,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把这些字、词、句转变成具体的形象,进而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增强。如《燕子》一文中,“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一句,让学生对句中的“痕”与“根”做比较时,可以设计近景远景两幅画面。通过对图像的仔细观察比较,再对词句进行揣摩,不但能加深孩子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使学生的思维由概括到具体。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妙词佳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最终懂得了如何用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情达意。

三、创设情境.真切感受

运用多媒体教学,多维的情境信息和语言文字信息要协调地统一起来。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使学生的心态同步进入语言所描述的氛围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支持参与,为学生创设多维“形真而情切”的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把学生带人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他们理解教材中的语言,较快地接受文字信息,优化感知的过程。在学习《》一文时,教师放映电影《》中“烈火烧身”的片断,同时,配以紧张、矛盾、揪心的音乐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就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此时,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的情感因素完全调动起来了。

四、启发想象,开阔视野

分析归纳文章的主旨,理解文本的“道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它不仅是文本中情与形的捕捉,更应是学生通过理解与想象,对文章深层含义的发掘。所以,阅读时只有凭借丰富的想象,才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世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想象架起了一座便捷、立体的桥。例如,教学《雷雨》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文中动物雨后此起彼伏的欢叫的录像,并配以实物图片,学生被雷雨过后空气清新、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所感染。教师适时提问:“请小朋友们想想看,雨后蝉在叫,它会叫些什么呢?蜘蛛坐在自己重做的网上,它又会想些什么?青蛙呢?水里的鱼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仿佛自己就是这些小动物,纷纷述说自己所想象到的情景,使教学达到了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使声响、形象、色彩互相交织,再现了教材描绘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不仅仅提高了语感水平,而且在一般的认识水平、思想意识及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参与语感训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又为小学生降低了语感训练的难度,为语感训练中的自学辅导、因材施教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升华,促进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5自然段文中的几个动词“掠、搬、毁、烧”,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用来刻画侵略者时,充满强烈的感彩。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读,初步感受到对英法联军的痛恨,接着指名读。教师板书:掠、搬、毁、烧。最后,引导品读侵略者的可恨:可恨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可恨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可恨实在运不走的任意破坏,最可恨企图放火烧毁罪证。学生在四个“可恨”下表情严肃地读第5自然段,读中感悟侵略者的罪恶,增强对侵略者的仇恨,深刻理解词语意思,领悟词语的感彩。

二、通过观察理解词语

课文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地表示着课文中词的意思,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这些插图理解词义。《燕子》这篇课文中,有“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线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样的句子。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用“根”、“条”等表示线的量词,而用“几痕”,教师可启发学生观察画面,画上有几根电线,看上去有什么感觉?大家认真地观察画面后,会发现:“看上去模模糊糊的,粗细看不清,细看才看见”、“隐隐约约,不大引人注意……”通过讨论,理解“几痕细线”指的是远看电线模糊不清,只看到电线的一些痕迹,体会到“痕”比“根”更准确地反映画面上的景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从真实具体的感受中领会了词义。

三、通过表演理解词语

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恰当地运用表演,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内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教学《巨人的花园》理解词语“逃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表演逃窜的样子。“逃”比较好理解,而“窜”要领悟到“仓皇猥琐地逃跑”就要开动脑筋,揣摩“窜”的含义,表演好“窜”的动作,将“窜”的形象呈现出来。学生表演之后,教师让表演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对“逃窜”一词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总结、提炼,从而让学生对“逃窜”一词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思维得到励练,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

四、通过游戏理解词语

词语教学中,恰当运用游戏,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一年级识字《操场上》教学中,在教学完六个新词后可以设计“词语归类游戏”。这六个词语分别是“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在游戏前准备好这六个词语的卡片,同桌两人一份。第一步,把词语读正确。第二步,同桌合作把词语中同类的摆在一起,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摆。一般的摆法有按与手有关和与脚有关分类;按词语构成的字数分类,两个字词和三字词;按球类运动和非球类运动等。这一“游戏”环节不但复习巩固了六个新词,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给词语归类,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五、通过换词理解词语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将“飞舞”换成“飘落”进行比较,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会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六、运用动作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通过动作,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七、通过想像理解词语

第6篇

【关键词】: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指导创作 童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习作的积极性,把小学习作教学尽快地提高上去,让小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我们以童话引路开启学生童话作文创作的教学研究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营造童话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童话之情。

营造浓厚的童话氛围,让学生沉浸在童话的氛围中,感悟童话,激发学生对童话的热爱。

1.发放“童话阅读”倡议书,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向全体学生宣讲童话故事的意义,营造创建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

2.在校园的走廊、过道、宣传栏、花园草地上布置童话故事、张贴优秀童话作品推荐、童话作家介绍、学生童话作品展示……在校园突出位置展示“走进童话世界,共享美好人生”、“凸显童话特色,缔造书香校园”等标语,在读书休闲区建造“童话乐园”,在园内建设童话城堡等建筑。

3.加强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建设。购买童话作品充实学校图书室图书,并全天向教师开放和提供班级图书借阅;鼓励学生购买童话作品充实班级图书角,并成立图书“交换站”;建立楼道图书馆,有专职老师把学生最喜爱的搬到楼道里的书架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阅读,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4.开辟童话阅读专题网站,拓展童话阅读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网上找到合适自己的童话阅读内容,并利用网络阅读,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别人交流阅读的体会。

只要我们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花坛、每一棵花草都凸显童话的内容,把学校布置成童话的世界,学生就一定会热爱童话、喜欢童话。

二、积极开展童话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童话的积极性。

学校每一年都要举行童话艺术节,艺术节期间,学校会举行童话故事比赛、童话剧比赛、童话作品展评、童话小报评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童话、感悟童话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读童话、演童话、讲童话的热情。

三、加强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童话创作的水平。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初始阶段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童话作品中的新、奇、乐正好为小学生打开了一扇充满写作趣味的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去,几乎全是他们喜欢的内容,常常会让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欲罢不能。

1.读——积累童话素材。

让学生喜爱童话,亲近童话,首先要让学生走进童话。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阅读能力,每一学期我都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童话、寓言、神话等读物。《山海经》、《西游记》里的神奇故事,格林兄弟、安徒生、等名家创作的传世童话,都是童话写作创作的源泉。我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去寻找现实世界里的童话影子,去体会作者写童话时的心情。当学生能够自觉、主动选择童话故事阅读时,我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愿选择读物。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主体地位,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去读。

2.听——培养想象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喜欢童话,我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一有时间我就找些内容简洁,故事情节强的童话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同时,我积极创设故事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如在讲《小兔请客》这个故事时,我就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天性,创设故事情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同学们讲,一下子就把他们带进了有趣的童话世界中,如此,学生怎能不被吸引?怎能不爱听呢?

3.讲——激发表达欲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智力的核心。在学生读童话、听童话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如在读《白雪公主》这篇童话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童话中的插图,然后让学生学生自由想象,在脑海中构建童话的画面。最后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很感兴趣,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表达能力逐渐得到锻炼。

4.补——提高写话水平。

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我让孩子们进行写童话训练,当然这样的故事不能要求太高,也不必拘泥于“原版正宗”。写过一定数量之后,我尝试着用讲头留尾或留头讲尾的办法,让孩子们自己去编织一个又一个的梦幻。上述方法初见收效后,我再找些散文童话,它既有情节又有优美的景物描写,再如法炮制。

5.编——培养创新能力。

图画形象直观,借助图画来帮助学生编童话,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编,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模式。在练习时我引导学生从多幅画开始,因为多幅图画提供的内容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内容,只要一幅幅编下来,并加以想象,肯定能编出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来。重要的是一定要放开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的去幻想,不要拘泥于图画原本,要能够看到画面以外的东西,使情节、故事更加丰富和精彩起来。在编《小白兔搬冬瓜》的童话故事时,我要求学生先从整体上看三幅图画的大意,然后根据图意进行想象,把每一幅图的意思看明白,说清楚。最后请学生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完整有条理地编一编。结果,学生编得头头是道。

第7篇

xx老师,女,1963年出生于xx县xx镇xx村,1984年毕业于xx师范学校,同年参加教育工作。1995年通过自学,于湖南教育学院中文专业毕业。 刘老师曾任教于太芝庙中心小学5年、半边街学校3年,现任教于雀塘中学,主教八年级语文、历史,并担任197班班主任,还兼任雀塘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雀塘学区语文教学联组组长等工作。在雀塘中学工作了20年。从教28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兼任历史、地理教学。除了因身体原因,其间有三年没有担任班主任之外,做了二十五年班主任。现将她近几年的教学业绩以及她的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等向上级领导做简单的汇报,并推荐她为新邵县“巾帼建功标兵”。

刘老师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育理念不但能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而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造性。她有着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作风廉洁正派,举止文雅端庄,待人接物热情大方,为人用语礼貌周到。和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关系和谐融洽,语言、行为、作风、人格堪为学生的表率。她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严谨,所带的班级班风正、成绩好,学生成材率高,她所带的历届学生走向社会后,绝大部分能遵纪守法,工作刻苦努力,其中一些已小有成就。因而刘老师在我镇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声望,不但本镇的家长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刘老师班上就读,还有外镇的家长也慕名把子女交给她管理。她现在所带的197班有学生68人,是雀塘中学乃至全镇人数最多的班级,且男生人数多达45人,调皮捣蛋者多,管理难度相当大。但刘老师工作细致周到,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们,帮扶着学生们走上勤奋好学、健康成长的道路。因此197班是我镇一个生源稳定、班风正派、成绩优异、文明进取的班集体,受到学校领导、学区领导的一致好评。二十多年来,刘老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班级工作,同事、领导有目共睹,大家交口称赞,因此她多次被评为镇县的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

刘老师刻苦好学,有着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良好扎实的基本功。她坚持用比较标准、规范、流利的普通话教学,她的普通话达到二甲水平;她的板书清晰流畅、潇洒飘逸,这跟她平时的不辍临池、苦练书法基本功是分不开的;她在课堂上以情动人,以德感人,这来源于她对生活的认真细致的感悟;她对教材的驾驭得心应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得益于她刻苦钻研教材、不懈探索的进取精神。她多次成功地主持校、镇的语文教研活动,并亲自担任学校和学区的作文、文言文、古诗词、主题班会等各类课型的示范课、观摩课教学,给年轻老师做好了引路人。XX年辅导罗优兰老师在全县的教学新秀比赛中获县二等奖;去年辅导程云老师在全县的“身边的感动”演讲大赛中获一等奖。她带领语文组成员精诚合作,锐意进取,近几年来在县里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XX年雀塘中学语文组被评为全县优秀教研组,她个人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她所教的语文、历史在全镇的历次考试中,学生的成绩均位于全镇同年级的最前列。近三年来,XX年立了县三等功,XX年获得了全县“十佳教学能手”提名奖,XX年又立了县三等功,且连续三年考核被评为优秀。她是我镇教育战线上一位敦厚务实、乐于奉献而又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式的好老师。为我镇的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前几年,刘老师在感情遭遇背叛、家庭遭遇解体、身心备受创伤的情况下,不是深陷痛苦的泥潭一蹶不振,而是痛定思痛,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身心,重新振作起来,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来,把个人的小爱升华成对学生、对社会的大爱。在雀塘中学教学质量滑坡的情况下,她主动请缨,重新出任班主任工作,并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成为整个年级的领头雁,向世人证明了她的坚强乐观、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不但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工作的重任,也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离异后,她用尽多种方法和儿子沟通,使家庭的变故不致影响儿子的学业。现在,她儿子岳非平顺利的从宁波大学本科毕业后,以高分考入厦门大学,攻读政治学学术硕士,并取得厦门大学一等奖学金。刘老师以崇高的师德和满腔的母爱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她是一位受人尊敬信任的好老师,是一位坚强乐观的好母亲!

综上所述,刘老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在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业绩,特向上级领导推荐她为“巾帼建功标兵”,请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评判。深表谢意!

第8篇

【摘要】近年来,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文章结合教学案例,介绍了电子白板在识字、写字教学和复习练习中的运用,并就案例作了反思。

关键词 小学语文;白板;识字写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80-02

电子白板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它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兼有计算机和投影仪功能,为课堂有效教学创造了条件。近年来,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识字和写字教学中广受师生的欢迎。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白板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运用白板进行识字教学能充分体现这一理念。

1.巧拆汉字,记住字形。

【案例1】“再”字的拆分与识记

(教师用白板出示生字:再。)

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生1:“一”加“冉”。

(师用电子笔选中两个部件进行拆分。)

师:你真棒,认识这个生字“冉”。齐读“冉”。

(师把刚才拆好的部件恢复成“再”。)

生2:还可以拆成“王”和同字框。

生3:哪里有“王”呀?

师:请你来拆一拆。

生2用电子笔选中“王”进行移动,拆出两个部件。

师:看到“王”了吧?

(生3点头。)

师:你想出了另一种拆分方法,真棒!

【反思】很多汉字都可拆分,利用白板可把拆分过程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有效识记。该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白板拆分汉字的功能,清楚认识汉字的字形组成,有效建构汉字的心理表象,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2.写画结合,理解字义。

【案例2】象形字的演变与释义

(师在白板上简笔画:)

师:说说它像哪个字?

生1:日。

师:请你来写一写。

(生在白板呈现的田字格中写出“日”字。)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是日字?

生1:我觉得中间是太阳形状,旁边一个圈就像它发出的光芒。

师:你想象力很丰富!你能上来画个太阳吗?

(生在白板上画太阳,画完后教师把图,象形字和日字放在一起。)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2:我看到了日字是怎样变出来的。

生3:他们都表示太阳,样子有点像。

师:像这样从图画演变过来的字叫象形字,我们看它的样子就能猜它的意思了。

(用同样方法,学生学习了“山”、“燕”、“人”“舟”、“木”“鱼”“川”“石”。)

师:你能把这些画好的画组合成一张文字画吗?

(生用电子笔移动画好的图片,进行组合。)

师:呀!多漂亮的文字画呀!快来介绍一下这张图吧!

(学生互相交流,点评。)

【反思】很多象形字都是通过图画演变来的,所以通过绘画进行想象可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利用白板的绘画功能让学生亲身参与画图,利用白板的移动图片功能让学生组合成文字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写画结合的过程中经历了字的演变过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记住了字的含义。

二、白板在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运用白板进行写字教学能有效达成这一目标。

1.动画演示,规范笔顺。

【案例3】“黑”字的笔顺演示与书写

(师出示“黑”)

师:能说说它的笔顺吗?

(生1书空汉字。)

生2:不对,第6笔是竖,他说成横了。

师:让白板老师帮帮我们吧,我们一起把手拿出来书空。

(白板播放动画:“黑”的书写笔顺。)

师:第6笔到底是什么呀?

生齐说:竖。

师:就请你按这样的笔顺给生字描红吧。

(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反思】在书写汉字时,笔顺非常重要。该案例利用白板的动画播放功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了“黑”字书写的过程,利用生生互动纠正了错误的写法,利用习字册让学生在生字描红中体验了规范写字的过程,这些都体现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2.突出重点,指导写字。

【案例3】“击”字的书写重点

(师出示“击”)

师:找找这个字的关键笔画是哪一笔。

生1:竖在中线上,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而且要写长些,比下面击字框大些。

师:你上来标一标。

(生1用电子笔标出这两笔,用红色显示。)

师:请大家在习字册上练习写这个字,请一个同学上来写。

(生2在白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击”字。)

师:请大家说说他写的字怎么样?

生3:挺好,就是第二横偏上了,应该在横中线上。

师:你能把这一笔的位置移正确吗?

(生3用电子笔选中第二笔移动到横中线上。)

师:这样对了吗?

(学生点头。)

师:我们一起来书空一遍笔顺。

(师生一起书空。)

【反思】写好汉字往往需要找到关键笔画,该案例让学生上台标出关键笔画,突出了写字重点,让学生参与点评和纠正,具有指导意义。利用白板的自由书写、任意拆分、修改笔划、演示播放等功能可细致到位地指导学生写字。

三、白板在复习练习中的运用

新课标提出:“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的确,汉字学习需要反复练习,但如果只是简单、枯燥地重复,学生就会觉得乏味,而利用白板软件就可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复习方式。

1.聚光灯。白板软件中的聚光灯工具可实现聚光效果,突出要呈现的主要内容,其他内容会被遮盖。例如,在复习生字时,可移动电子笔,改变聚光灯位置,从而出现不同汉字,让学生逐一认读,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2.归类游戏。白板软件中有一个容器工具,如果移动的物体符合条件就可进入到某容器中,否则就会返回,利用该功能可创设归类游戏的学习情境。如摘苹果的游戏:苹果树上有很多汉字,有些是形声字,有些不是,请学生找出来,如果找对了就可放到篮子里,如果不对会返回苹果树上,学生能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3.竞赛游戏。移动是白板最容易实现的效果。教师可在复习生字时,设计小猴爬山的游戏:先画好小山,在小山上写好汉字,如果学生读出了汉字,小猴就被移动到这个汉字旁边,读出的汉字越多,小猴就爬得越高。小组间可进行比赛,看哪组的小猴先爬到山顶。学生能在竞赛游戏中复习生字。

4.大家来纠错。利用白板软件可实现图片局部放大功能。教师可在白板上显示一些学生经常写的错别字,然后让学生来纠错。学生可移动电子笔点到错误的地方,该处就会被放大,同时旁边显示出正确的生字,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加深印象,避免再次出现错误。

四、运用白板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的感悟和启示

1.白板和教材要紧密相联。白板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如果离开了教材,无论功能有多好,那也是低效的。有些教师上课又是音乐,又是动画,又是视频,反而脱离了教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案例2中,教师正是紧密结合要教学的象形字,进行白板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突破识字教学的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2.白板要充分体现直观性和趣味性。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他们对图像的注意力要比文字强,所以白板的设计就要体现直观性和趣味性,如上述的“小猴爬山”的例子,儿童就非常喜欢。形象直观除了用图像代替文字外,还应简洁、明白、易懂,只要能帮助学生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就行了。

3.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的角色充满向往,他们渴望走上讲台。白板能让课堂生动活泼,但这不能取代学生的主动参与。案例1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操作电子白板,就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

4.要把白板教学与传统板书结合起来。教师利用白板的同时应结合板书示范。单纯利用白板,学生脑中虽然留下了画面,但有些重点、难点如果不同时保留在黑板上,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识记。所以在学习重要的生字时,教师应及时板书,也可在小黑板田字格里规范地示范书写,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写字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并不是白板可以完全取代的。

参考文献:

第9篇

平等对话,和学生心连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平等对话呢?语文教师应放下架子,和学生“心连心”。所谓的“心连心”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平常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心目中已经拟定好了“标准”答案。教学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课文形象的感受一般少有自己的东西,往往喜欢随大溜,附和大家的观点。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了大家的意见肯定是正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权利,这与我们倡导的平等对话是相违背的。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老师不应该“一统天下”,应该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观点。”“老师,可不可以这样说。”“老师,您讲错了。”……初听到这些声音,你也许会有一种被剥夺权利的感觉,但是当你微笑地听完他们的话之后,会惊喜地发现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学生的答案更完整,更多元化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探究,平等地对话。当然,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绝不是提倡天马行空,而是要以文本解读为根本,对文本进行科学的解读,与文本展开科学的对话。

科学对话,与文本手牵手。对话如何才有效,“科学”二字实为必需。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思维而任由学生的思想游离;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说着说着就扯远了,偏离了主题。这样的教学对话不仅不科学,而且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序低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应该是主题式的对话,对话的双方不是在两条平行线上滑行,而是围绕一个主题互相碰撞,不断深入,共同成长。

例如我在教学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时,一开始故意在黑板上板书“看庐山瀑布”,学生提出疑问,说与课文不符,但我坚持“看”与“望”意思相近,换换无妨。学生不同意,认为李白是个极其伟大的诗人,用的每个字必定有其意义,心中一下子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这首诗到底是怎么样的,写些什么,到底能不能改为“看”。学生迫不及待翻开课文,一下子走进了诗中。

反复咀嚼,酝酿之后,学生更加理直气壮,“遥看”二字证明是“望”,而非肤浅的“看”字,“飞流直下”“银河落九天”均可说明只有远望方可凸显庐山瀑布的壮观!

情感对话,与心灵面对面。如果说,平等对话和科学对话是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形,那么情感对话就是它的神了。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天这个物化的时代,我们有责任反省自己:在和学生的对话中是否走进了学生心灵,生成学生真实、真切、必要的生命体验,并进而塑造了他们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与学生的精神对话,作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于漪老师是闻名全国的名师,她一辈子追求“教文育人”,把育人看作语文教育第一位的任务。她明确指出,教育核心任务就是“把人的灵魂、精神用力往上拉,引向真理世界”。

如上《花瓣飘香》时,上课伊始,老师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深情朗读《母爱》,让学生说说感受。一首美丽的小诗演绎出令人心醉的意境,学生静静地听,默默地想,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真挚的情意。当音乐声止,他们迫不及待举起自己的手:“妈妈对我们的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师又问:“妈妈为了我们操了多少心,那你是怎么关心妈妈的?”一个学生说:“我一有空就给妈妈做家务,减轻她的负担。”另一学生说:“妈妈的生日,我用自己的努力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妈妈激动得哭了。”

“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一首美丽的小诗引发了感人肺腑的表白,他们爱妈妈,因而他们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和大家分享,让学生畅所欲言,亲情之花处处开遍。学生在读与说中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口头上的空话。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学生的心里。老师的深情唤起了学生的激情,情感催生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智慧。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

第10篇

【关键词】写字教学 示范 培养 兴趣 技能 评价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孕育和发展我们人的一切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起点。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须要求。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一、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个别辅导时,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无形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不但可以加强自身的写字姿势,提高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更是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二、明确目标,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1-2年级的“写字”的具体要求是,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与习惯是教师共同的任务与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汉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写字教学来说,兴趣同样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固有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孩子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许多的书法家,到今天还流传着他们的奇闻轶事。在学生写字前以这些名人的故事来激趣,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王羲之每天“临时学书”,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的故事等等。学生就会被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练字的精神所感染,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从而受到启发,在写字过程中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

2.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

(1)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8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

(2)小组竞赛: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个“笑脸”。

(3)个人竞赛: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笑脸”,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3.做游戏。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在写字教学中,我举行的一些游戏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严格训练写字技能

(1)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学写生字首要的能力就是观察。那么观察什么呢?我认为,除了观察字形、观察笔顺之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关键的笔画,观察落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这些笔画确定了,那么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也就基本上确定了,就是偏一些也不会偏到哪里去了,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又从中学到观察汉字、比较联想、识记字形的学习象形字方法,达到了学会汉字知识,提高书写与欣赏能力的目的。

(2)写字指导要精要,要得法。写字的指导,要抓重点,抓关键,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新学的汉字,新学的和难写的笔画、部件要重点指导,熟悉的笔画和部件可以不指导。

(3)写字也要讲究感悟。感悟,似乎是阅读教学的专利。其实不然,在写字教学中,感悟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为什么在同一班级、同一老师的情况下,有些同学能写得这么好,而有些同学则差很多呢?这就是感悟的问题。感悟汉字的形体美、意韵美,对于好学生不成问题,关键是那些感悟力差一些的同学。

(4)重视仿写方法。重视仿写方法,也就是在仔细观察范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尽量少去擦擦涂涂。在学生仿写时,我们还要注意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字的结构搭配等。

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的习惯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我们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教师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让学生感到压力。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只要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同时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写字教学方法,写字教学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学生也一定会写出一笔漂亮的字,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国家通用语文字法》

第11篇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教学古诗,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一、当前诗文诵读现状剖析

其实,古诗诵读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入学前的孩子能背诵一些古诗文是很寻常的事。只是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古诗诵读的准确性遭到质疑,诵读质量令人担忧。在“大量阅读经典”的倡导下,教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味地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必修课。小小年纪就去接纳一些连成人都难以理解的东西,导致一些孩子对背诵诗词失去了兴趣,为背而背,苦不堪言。为此,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诵读。传统的古诗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着模式化的道路。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这不能不让人深深叹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困惑所在。

二、诗文诵读所追求的境界

让孩子去读一首古诗,就要求他对古诗中的意思、意境有充分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等到有一天学生心中有“万水千壑”,厚积薄发,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多方位地去感悟文本,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可是因人而异了。即使是一知半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是我多年来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白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课堂上让学生时时感受惊喜,享受成功,是我一直所努力的目标。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孩子当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飞流直下三千迟,疑是银河落九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景与诗被孩子们演绎得天衣无缝,让人不得不对孩子刮目相看。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

三、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走进诗文,诵读感悟。引导孩子正确诵读,教师可以避开传统的串讲,而是创设情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注重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教学《赠汪伦》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发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诗了,那就大声朗读吧!”学生于是摇头晃脑,琅琅上口。然后指名读,以学定教,把握生词的读音。接着问:“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后,配乐诵读。“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沉浸。也许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层次,但我相信在小学的古诗教学中:朦朦胧胧才是真。

2.由画入境,展开想象。诗歌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是“整合画面内涵”。阅读诗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诗中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而应该在理解这些画面内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整合。让学生由文入画,由画入境,由境入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3.链接古诗,拓展阅读。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世间离别千万种,诗人心声各不同。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在浩瀚的诗海里,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三首,想读读吗?”然后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三首诗。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后,就定期举行背诗比赛,既固定他们的背诵成果,又让他们体验到背诗的成就感,感受到背诗的快乐。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背诗热情,随着所记诗歌的增多,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大大增强。

“腹有诗书气自华”,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视诵读古诗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是每个语文教师应秉承的信念。

第12篇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培训,我代表我们承德平泉的初中语文教师向大家问好。欢迎你们到圣地平泉来做客。

  感谢省教育厅、教育学院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视,为我们农村教师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说到经验交流,我感觉经过这次培训我原有的那点经验实在是微乎其微,甚至还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我只想谈谈这次学习的一点肤浅体会。

  记得培训的第一天,大屏幕上有这样一句话:培训是一种唤起、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的确是这样,各位专家的讲座让我耳目一新。他们的思想理念、知识经验、谈吐风度深深吸引了我。令我每天都在不断的思考着,理解着,惊叹着。宋海英主任所讲的鹰的故事记忆犹新,老鹰要在中年时重新更换它的外在,才能再次搏击长空,而教师要自我发展,却要在思想上、精神上脱胎换骨,抛弃狭隘的观念,抛弃追求安逸的懒惰思想,抛弃消极的职业倦怠感。

  几日的学习,胜过十几年的盲目工作。感谢培训部为这次培训所做的精心安排,培训涵盖了语文教师所应掌握的各个方面。使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初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有了进一步的、更加系统的、清晰的认识。同时,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知道了那么多教育名家,教育专著,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明确了教师自我发展的方法:反思、读书、交流。

  为我们做讲座的专家们有好几位和我的年龄相仿,可他们均已成绩斐然,听他们的讲座是一种享受。感叹之余,我在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仔细查找,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他们都有写日记、好读书的好习惯。王廷波在他讲座的最后一段写道:“经验型—学者型。”横线上写着“反思”二字。这句话点醒了我。我想,我每天都在工作着,有着广阔的实践基地,却很少去思考。就如同一头老牛,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向前看”。这样的工作是盲目的,更是徒劳的。即使知道“抬头向前看”,却很少“回头看自己留下的脚印”是什么样的。不善于总结反思,使我们即使发现问题,也懒得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长时间以来我们只能是原地踏步。一名教师只有善于反思,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由狭隘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理性的学者型教师。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自我发展。李政涛教授说:“心在哪,智慧就在哪”。是的,心里想什么,就会注意什么,就会琢磨什么,最近看了一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

  说在相邻的两座山上住着两个和尚,他们每天在同一时刻到山下的同一条河里去挑水。日子久了,他们成了朋友。转眼五年过去了。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下山去挑水却没有遇到右边山上的和尚,他想:他一定是睡过头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是没有看见右边山上的和尚。他想:我的老友大概病了,我要去看他。于是他来到右边山上,他惊讶地看见老友正在庙前悠闲地打太极拳,那样子一点也不象一星期没喝水,他很奇怪。老友把他带到院子里的一口井旁,井水清澈甘甜。老友说,五年来他一直在挖这口井,每天做完功课他都要挖一会,即使有时很忙,他也要挖一点,能挖多少就挖多少。这不,终于挖成了,以后就不用下山去挑水了,他可以有时间打他喜欢的太极拳了。我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像打井的和尚那样,打出一口井来,让我的学生,我自己,我周围的人都能喝到甘甜的井水。

  读书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只有读书,有选择地读书,才能博识,才能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痛苦时汲取力量,在浮华喧嚣中保持一份宁静。读书是提升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最佳方式,而为师者,更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读书,更要读语文教学的相关书籍。我是个爱读闲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学区领导安排我参加这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骨干教师培训,我异常的高兴。因为这是一个全新、全方位的提升我的教育理念的极好的机会。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的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几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讲座,引领教学实践

  我有幸聆听了_专家的讲座,得到了前卫的理论熏陶。感受最深的是怀化实验学校的_教师的讲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x教授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

  说句实话,在应试教育似乎欲演欲烈的今天,我们,我,只是把学生当成了工作对象,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在学生身上“榨”分数,有多少潜力就“榨”多少,几乎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忽略了他们是活生生的小生命。记得去年快放寒假了,我和班上的四十几名学生都遭遇了病毒性咳嗽。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咳嗽,咳得上气不接下气。持续了一个月不见好。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上课,没缺学生一节课。当然在我精神带动下,我的学生带着药片来上学,也没请过半天假。我曾为我和我的学生这种坚韧的精神所感动。但听了冯教授的讲座后,我方醒悟,我错了,而且错得很残忍。因为我的“自私”——让学生期末考试考得好的成绩,摧残了孩子的健康。孩子的健康都得不到保障,还学习什么?应该让孩子回家治病,病好了,挂着灿烂的笑容,带着红扑扑的脸蛋来学习,影响一点考试成绩又怎么了?健康、快乐、轻松地学习、发展,这就是生命化的教育。校园应该是一个个小生命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美好家园吧。

  二、教学研讨,促进学员发展

  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_校长精彩的课堂教学《慈母情深》,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充满语文韵味的好课。两位学员教师的实践课也非常精彩。他们的胆量、睿智、钻研精神,给我无穷的榜样力量。我们培训班共有四十多名学员,既有曾经熟悉的身影,同时也结识了许多新同行。培训活动中,我和其他学员团结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次研讨、交流活动都是那么真诚、朴实,大家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中的体验,仿佛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更是大家用情感谱写的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三、消化培训,激励自身成长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语文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后记,对该堂课的得失有所记载,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并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参与投稿或评比活动。

  感谢培训班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长流,我将会铭记这段培训的日子,并将振奋精神、激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10月,我参加了__省中学语文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县内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实践课、观摩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还有回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回首两年来的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两年,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两年。

  人的进步也许悬于一念之间,只在刹那一刻。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培训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一是每次培训的时间都很短暂,多则七八天,少则五六天。二是培训的档次都不很高,基本上都是一线的老师讲课,经验自然丰富,但理论高度却不甚了了。三是走不出丰都教育这一潭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外界逼人的春风,清澈的流泉,飞速的火车,才能带给人本质上的革命,才能带出脱胎换骨的变化。

  但对我,就是这培训,却也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让我撞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进步就得淘汰,要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寻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学习是唯一的路!在培训班上,各位学员思维活跃,团结互助,开放而又严肃,竞争而又宽容,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回到学校后,我一改以往形成的惰性,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其次,这样的培训也给我带来了一种机遇。

  要知道,不是每一朵花都能迎风怒放,不是每一块金子都有机会闪光。我是幸运的,这次培训活动,不但使我发掘出了自己的一点价值和长处,也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并使我认识了很多同行,为我今后在教学上的拼撞打下了基础。我发现,这次培训后,我“脸皮更厚”了,不会在任何场合因害怕表现不好而局促,我会因有机会展现自己而高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在班上应该属于收获最大的一类吧。

  第三,这样的培训当然更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培训班上的老师和学员都是“__”光视线,在他们的解剖下,每一个坦然的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都能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得如此之多的良师益友,该是一种幸福的事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有很大的空间去上下左右而求索了!

  就在这一念之间,我感受到了培训带给自己的变化。

  没有一成不变的辉煌,任何一个人要赶上时代的步伐,都要永无止境地学习,永不停息地实践!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保持了全勤,做到了积极参与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和授课,尽力完成作业;在回校教育教学实践期间,我分别承担了初中一、二、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每学期在校内上公开课,教学效果优异。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明白,“骨干”这一称谓带给人的不会有太多的荣誉,却有无尽的责任,悬语文教育之重任于肩,那该是何等沉重,无论将来我会不会有幸加入这一行列,我都会铭记这段“骨干”培训的日子,我自信,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同样的,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此次学区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培训中,专家教授的讲座,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在言谈之中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不告诉我们:“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划时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通过短暂的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力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刘加霞教授给我们讲的《教学反思》——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为我们讲解了教学反思的内涵,进行教学反思的好处,反思内容的设计,以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写照。那我们学校教育究竟要做什么?是不是仅仅为甄别出一部分高智商者送他们进入高等学府即是终极目标?不,那是残酷的,今天的求学者明天都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赢得入场券。而在这其中,我们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观两位知名教师的讲课,他们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尤为突出。我想,面对新课程改革,以下几点值得广大教师注意:

  1、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代替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决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2、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从听说读写入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中间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知识和技能只是培养成人的工具。

  3、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