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33: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务文化意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务英语是一种为国际商务活动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逐渐发展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之一。在当今国际商务交往日益频繁,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与外商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沟通。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课程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对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一种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和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商务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自20世纪80年代热门起来,其教学与研究也在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兴起并很快形成热潮。“国际商务英语”在我国大专院校中早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术语了。
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内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21世纪对外语人才要求的规格是“语言基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型”。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三个目标教学子系统: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商务交际技能。商务背景知识的内容及其在课程中所占的份量取决于学习者工作性质及专业化程度。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涉及词汇、句型、篇章及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能力。商务交际技能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既有语言方面的,又有非语言方面的。虽然目标教学子系统涉及商务英语的各方面,但现实的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却依然停留在商务英语背景下使用的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及篇章理解上,使语言方面的教学得到强化,但非语言方面的如文化层面的知识却常常忽略。绝大部分学生学习也刻苦努力,通过了一些商务英语方面的考试,获得了相关证书。但不少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从工作岗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在工作中也深感交流的困难。虽然他们的语言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很大,语言基本功也不差,但到了实际商务交际中,因缺乏商务文化知识,用本民族的语言交际标准去生搬硬套,结果产生误解和冲突,最终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例如:外商接待环节(一位即将毕业的商务英语大学生陪同六十多岁的英国客户来到预定的宾馆,临走不无关切地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Sir.You’d better have a good rest since you are old.”不料这位老绅士很生气地回答:“No,I am not old,and I am not tired at all.”年轻人的困惑和尴尬就可想而知了)。上例是典型的用本民族语言交际标准导致交流的失败。另外,在商务活动的其他环节如商品包装环节,如果将印有荷花图样的产品销往日本,将印有猪形图案的商品运至伊斯兰国家,将没有成分说明的中药销往美国,都将会导致极大的失败。这样的商务文化现象无时无刻都渗透在商务活动中。
既然商务英语教学培养的目标对象是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因此要让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对象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商务工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定的商务文化意识变得极其重要。
二、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及文化冲突现象
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商务文化属行业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行式。商务文化现象是实际商务活动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即在商品流通领域里,各行各业、各个环节商务活动中所发生、反映、传播的具有商业特色的文化现象。
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例如中国人思维间接、称呼语复杂、注重礼节、喜欢近距离与人交谈。欧美人思维就直接,就事论事,时间观念教强,称呼语简单,不注重礼节,喜欢谈话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谈吐比较幽默,喜欢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再如,在欧美,人们做什么事都严格遵守日程安排,有很强的时间概念;而亚非拉国家一般不太有安排日程的习惯,也不注意遵守时间,该干什么的时候可能没有按时去干,该结束的时候可能又不结束。因此在我国,外方经常抱怨中国员工缺乏时间概念,工作效率低,而许多职工又抱怨外方管理太严,所定指标太高。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在商务英语中比比皆是。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对策
1.提高教育者自身对教学目标子系统的充分认识,不断丰富商务文化素养。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首先要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目标教学子系统中商务交际技能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既有语言方面的,又有非语言方面的。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外,非语言方面的技能,如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功能,应切实地把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做好商务文化意识的导入,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商务实践活动中注意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避免交流的失败。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将课堂内容和真实的语言材料结合,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在隐私、时间观念、客套语方面、餐饮习俗方面的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让学生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教学方法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认知法等交际教学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
3.利用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基地进行跨文化练习。
在校园里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同时商务英语专业还有其相应的实训基地,因此可邀请外贸企业里具有一线经验的外贸人士作专题讲座或进行交流,以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分析学习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其了解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异。最后,通过角色扮演,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学会应对各种新问题的能力,并能得知异国文化的特征,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
4.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课。
在很多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中西方文化比较课,因此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习得也是零零散散。如果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课,这势必在量及质上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习得,因而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进行的商务活动中避免母语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错误。
综上所述,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而且经常会引起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因此,以培养涉外商务人员的商务英语教学重点不应仅仅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语言基础知识,也应重视培养具备一定商务文化意识的复合型商务人。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充分熟悉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淑英.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及其培养[J].商业理论,2005,(10).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跨文化意识在商务英语口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口译策略。口译人员要加强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有效地推动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
一、引言
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到来,经贸交流日益频繁,商务口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口头交际手段,其任务是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谈者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交谈双方感觉不到语言障碍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在商务口译中,中英文在言语交流方面表现出来的种种文化差异,如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不同的称谓方式、不同的思维模式等,在实践中往往是译员感到颇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商务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及口译策略。
二、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
随着大商务、大经贸格局的形成,口译已不仅限于以往的进出口、业务谈判、函电等方面,而是涵盖贸易、金融、经济、商法、营销等用于商务活动的一切场合。由于商务活动的复杂性,交际双方的言语和内容难以预测,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充当媒介的角色,在限时下工作,又要求译员除了利用交际双方话语所能提供的基本信息之外,还必须多渠道、多方位捕捉其它补充信息,同时还要顶住现场气氛的心理压力,独立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搭建业务沟通、情感交流的互动平台。
商务英语口译工作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双语操纵能力和熟练的双语转换技巧。这就要求译员除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出色地发挥出交际活动中的桥梁与媒介的作用。商务英语口译具有其独特性,商务口译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而且口译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术语,每次商务谈判往往有着不同的内容,可能会牵涉到不同的专业,若缺乏专业知识,谈判活动便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谈判的中断。所以译员必须在平时进行合理、到位的训练,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积累相关的专业词汇,在译前充分做好术语准备。
三、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口译是跨语言的交流活动,同时也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于口译者而言,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口译者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恰当把握翻译尺度而不受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
衡量译员水平的标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译员的跨文化意识表现与应用能力,即译员的翻译是否符合文化性。只有按“符合文化性”的原则才能把握语用的罗盘,使语言真正做到得体和准确。由于商务会谈双方语言不同、文化系统不同,在会谈中表达观点的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没有具备跨文化意识的译员的恰当协助,很可能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失误,从而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
四、商务口译的跨文化现象及口译策略
跨文化意识要求口译人员不仅能了解双方语言的文化内涵,更能充分考虑到交际需要,主动弥补说话人表达的失误或对其话语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帮助双方充分了解对方,建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在商务谈判口译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中方说“我们不会给你们打白条子,我们会按时付款的”。译员译为“We shall notissue blank paper to you , we will pay you on time."。这里的“打白条”是中国人的说法,老百姓深悟其意,而外国人却听不懂。其实,这里的“白”有“空”的意思,当然也不是条子上一字不写,而是说了不算,类似于“开空头支票”,它只能与英语的通俗说法IOU(I owe you的谐音)的意思稍微相近。应译为“We shallnot issue IOUS to you.",外方才能对中方的真实意图有所了解。
再如,在会议发言前,发言人有时会说,“没有很好准备,只谈点粗浅的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以表示谦虚或客气。此时,若直译为“My speech is poorly prepared , andit only represents some superficial ideas of my own.You are wel-come to criticize and redress the mistakes in it.”英语文化的听者就会觉得发言人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既然没有准备好,那还在这儿说什么呢?而且,还要别人“criticize(批评)”和‘`redress(指正)”,显而易见是要严厉地指责或激烈的争吵,而不是进行友好的切磋与交流。此时,译员应根据具体的交流需要,对源语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可译为:"I am going to share with you someof my personal views , and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sugges-lions.”以符合听众的交际期望,实现等同的交际效果。
如参观某团体或公司时,中方代表总爱对来访的外国专家说“请提宝贵意见”。如果这句话译为“Please give us yourvaluable opinions.”访问者就会感到为难,大概会想:How do Iknow whether my opinions are valuable or not?在这种场合如果提了意见,就不够谦虚,等于说:Yes , my opinions are valuable.因此,为了避嫌什么意见也不提了。其实,这句话应译为:"Your opinions will be appreciated."
另外,在某些商务谈判中,出现不理智、甚至不文明的言语时,比如:中方对条款不满,生气地说:“如此刁蛮不讲理,没什么好说的,除非推倒重来。”如果直译,势必会加重双方的紧张气氛。译员如果改换语气,发挥调停人的作用,将该句译为:"That is too much. Can we do it again?”这种采用省译或改译的处理办法,就可促进双方继续交流合作。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文化适应 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虽然会说英语,懂得基本的商务知识, 但是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难以胜任顺利进行商务活动的职责。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能力欠缺。在具体的商务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 交际习惯, 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各国正逐步融入一个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与日俱增。面对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和对外贸易额的激增,我国要参与国际竞争, 就必须加强对跨文化沟通现象的关注,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认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利益意识、法律意识与关系意识,以克服国家、民族之间交际时在语言、文化习惯、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障碍,进行得体有效的商务沟通。
二、文献综述
过去几十年中,不少专家学者对外语教学展开研究,外语教学目标已经从“语言能力”扩展到“交际能力”(Hymes, 1972),扩展到“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传统的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语言本身,因而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培养“语言能力”。到六十年代,有些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的概念。D.H.Hymes(1972)认为仅仅学习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使用那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成功的外 语教学法还必须是学生具备语言的社会运用规则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它们。只有将语言的合乎语法性和语言的得体性相结合,才能进行成功的交际。
然而,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理解及其培养途径可谓仁者见仁。跨文化培训(Kim,1997)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Schumann,1978)都区别了文化适应和文化移入两种不同的文化学习目的。Schumann根据学习者为了与其他社团结合而表现出来的差异,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文化适应模式”(The Acculturation Model),从社会环境因素和学习者个人因素的视角对二语习得动力机制和学习者语言现象做了独到的分析,认为外语学习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的适应程度会制约他的外语水平(Schumann, 1978)。
根据Schumann 的理论,人因移入目的语文化(enculturation)而学会该语言社会群体的文化。语言形式服务于语言意义,语言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的内容显然是人类文化产品。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交际信息必然是思想、文化和情感等。人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结果是使用语言进行表述,这种表述是从认知主体出发,以此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体现出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力和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随着“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文化适应”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Young Yun Kim(1997, 339)系统地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如下图所示,文化适应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后者决定了每个人都要与社会发生联系。事实上,从我们一出世就开始进入了漫长的社会化过程(socialization process)。在此过程中,我们习得并学会“与他人共同和谐生活的所有因素”。“社会化”包括解码形式(感觉和认知)和编码形式(语言和非语言)。训练的形式依赖于特定的文化并内蕴于“对所处社会文化形式的适应”(enculturation)过程中。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的文化环境并与之接触时,我们开始觉察到两种文化的差异,熟悉并采纳参照集团的一些行为准则和社会价值,这时“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就发生了。与此同时,我们放弃了原有文化的一些模式和习惯,这被称为“文化疏离”(deculturation)。“文化适应”和“文化疏离”两者相互作用,最终达到两种文化的融合,即“同化”(assimilation)。在次过程中,最需要的乃是交际行为,包括个人交际(personal communication)和社会交际(social communication)。个人交际涉及认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和行为(operational / behavioral)能力;社会交际包括人际交往(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和大众传媒(mass communication)两种。
但是,文化适应主要是针对在外国旅居者,或在国际化场所工作和学习的人,他们学习目的文化,参与跨文化培训是为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积累跨文化交际的经验,以求更好地在旅居国家生活、工作和学习,与当地居民友好相处。他们学习目的文化的同时,仍然保持自己本族文化的身份。文化移入主要是指移民来到接受国家后,通过学习、培训或各种社会活动,学习、吸收该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依照他们的规范和习俗进行交际、生活和工作,力求融入主流社会、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本族文化身份。这两种文化学习基本上都是在目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学习者本身就处于外国文化环境之中,一般会经历强烈的文化冲撞,感受文化差异带来的痛苦和迷惘,因此学习动力一般很强,学习环境和条件优于在本国学习外国文化的情况,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三、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就外语教学而言,文化学习目的更倾向于文化适应,即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在了解目的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与目的语文化群体进行恰当、有效的交际。Byram和Risager(1999:146)将外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归纳为3种:语用和语义中的文化;语言使用的宏观环境-文化环境;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篇章的主题内容。语用和语义中的文化说明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外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知识获得、言语技能发展、语言的社会使用都是在文化交融、文化渗透、文化冲突中进行的。语言使用的宏观环境-文化环境大体分为母语和非母语环境(native and non-native context)。在母语环境中,语言与文化之间是一种固有的、自然的、亲密的关系,本族语文化环境影响语言的使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同时也是习得本族语文化的过程。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语言使用越来越多地脱离本族语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在非母语文化中被再语境化(recontextualized),此时的语言与一种不同于本族文化的文化发生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一种新的交际模式。使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人们有意无意地采用自己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交际方式,使得交际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语言一经再语境化,就与本族语文化举荐脱离,而与地方文化产生联系,语言与文化之间这种密不可分,但又灵活多变的关系为在外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学提供了条件和机会。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篇章的主题内容,同样为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我们可以利用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的机会,将文化作为主题,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必须得到重视,我们应认真研究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文化教学。文化深深根植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有效地开展文化教学, 是外语素质教育的任务。这种任务主要在于消除文化隔阂,促进跨文化理解。外语教学中通过双语文化比较,达到消除文化隔阂,是行之有效的。其内容为:(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各文化并无优劣之分,进行双语文化对比可达到文化互补; (2)通过跨文化比较,可以增强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3)通过词语学习,可以加深文化认同;(4)通过文化分析,可以增强文化差异的辨别能力;(5)通过语篇阅读,了解目的语国家社会文化及其走向。
此外,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存在差异。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与汉语所指表面上一致,而涵义却不同。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再则,某些习惯和习俗的差异,也必须在教学中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我们中国公司的商务人员见到外商时常会递上支烟。在中国,向客人敬烟是表示礼貌和友好,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有不少人反对吸烟,向客人敬烟反而是不礼貌的表现。
四、结语
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 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如果不具备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的知识, 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甚至会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成败。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环境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In Pride, J.B. & Holmes, J. ed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
[2]Byram,M.& Risager, K. Language Teachers, Politics and cultures. Clevedon, U.K: Mutilingual Matters,1999
[3]Schumann, J.H.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Gingras, R.C. e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VA: Centre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8.
[4]W.B. Gudykunst & Kim, Y.Y. 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1997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及课程的特点,接着从商务语言与商务文化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进行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
一、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及课程简介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是BUSINESS ENGLISHCERTIFICATE的缩写))考试自1993年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与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推出,现己推广到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等60多个国家。该考试是一项水平考试,根据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考生在商务和一般生活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特别注重考生运用英语在商务环境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该证书在全球商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作为确认证书持有者英语能力证明的首选证书,也是在所有举办该项考试的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
剑桥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体现商务英语专业未来就业的职业性。结合高职院校双证书的要求,针对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笔者工作的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剑桥商务英语课程,在两个学期内分别完成剑桥商务英语标准级和中级的教学。商务英语的课程内容以相关考试为指导,在讲授基础内容的同时,结合剑桥商务英语考试的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和扩展,学生真实性地体验到未来就业的工作情景,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紧密结合,以利于学生获取相关的岗位资格证,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商务英语与商务文化的关系
文化深深根植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反映文化。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与汉语所指表面上一致,而涵义却不同,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商务英语涉及的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沟通,因为,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三、商务英语中的常见商务文化冲突
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涵盖很广,不仅有日常的交流活动,还有营销、财务、进出口业务、公关、谈判等等,由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产生误解和冲突的情况也很多,例如:一位中国年轻的业务员在机场等候并陪同六十多岁的外国客户来到预定的宾馆,临走时说,"Youmust be very tired Sir. You’d better have a good rest sinceyou are old......”不料这位老绅士很生气地回答,"No, Iam NOT old } and I am NOT tired at all,,年轻人本意是关心和体贴,按照中国的传统美德表示出尊老爱幼,没想到会惹对方生气,自己也深感困惑和尴尬。又如一位中国客人在美国朋友家做客,当主人问:"Would you likesomething to drink?”按照中国的习俗,这位客人客气的说:"That’s OK, I am not thirsty.”主人不再继续坚持,而中国客人就会觉得很奇怪,认为美国客人待客礼数不周。这两个简单事例充分说明了忽视文化差异的严重性,在西方社会,“老”就是无用的代名词,第一个事例中的老绅士对中国年轻人的尊老毫不领情;西方人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所以第二个事例中的美国主人家不能领会中国客人的含蓄与客套。
四、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所处的全球化时代,其突出特征就是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范畴(ESP),与普通英语教学相比较,它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交际需求。商务英语教学是结合国际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培养具有熟练英语交际能力和扎实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和传统习俗不同,人们的商业价值观、消费心理和经营习惯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涉外活动中商务人员不仅要面临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经济环境,还会遇到诸多商务文化冲突,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成功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商务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商务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各种商务环境下熟练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中国的商务英语学习者而言,探马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们的文化意识程度的高低。
五、剑桥商务英语教学培养商务文化意识的措施
1.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明确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强调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学、学习的目标之一。
2.提高商务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素质。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素质是直接决定文化导入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合格的商务英语教师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掌握商务基础知识并具备跨文化交际理论与理念以及了解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应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交际法或其他教学法的综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商务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商务英语课堂上注重文化的导入。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同语言一样,文化是后天习得的。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课堂除了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还应该成为学生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途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或素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4.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主动查阅资料,就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进行收集,让学生以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商务英语教学课堂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例如交替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认知法等交际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日益繁荣,商务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当不断给学生渗透跨文化商务意识,培养适应当代社会要求的商务英语人才。本文以国内目前大多数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为依据,阐述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
随着国际贸易的加剧,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因此,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等对通英语、懂商务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对商务英语与国际的接轨即跨文化交际还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虽然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是毕业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会出一些状况,甚至闹出笑话,不能顺利完成工作。因此,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大都只是“英语“和”商务”简单融合的教学模式,重点讲解英语语言知识和基本商务知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首先,教师对文化教学的敏感性不强。许多教师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单纯的把商务英语分解成商务知识加英语技能,却忽视了这门学科中跨文化意识这一要素;只重视语言这种载体,而不重视文化本身;其次,教师的业务知识不高。许多教师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只是把商务英语简单分割成“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的讲授,而不能把二者有效地融合。
(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现阶段教学模式下只学生掌握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学生只需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几乎不用主动思考,直接导致学生渐渐丧失学习主动性,致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应对,最终导致一些商务活动的失败。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很多教师大部分侧重对语言技能和知识以及商务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商务文化差异的引导,长此以往,在此教学思维指引下,学生们就会觉得只要学好了英语,掌握了商务知识就能顺利完成商务活动。殊不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文化又往往蕴含在语言当中,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才能够知晓他们的风俗习惯、得当地运用语言。因此,学生们如果缺乏商务文化意识,商务文化与商务知识就会脱节,他们在商务活动中就可能出现文化冲突,严重的甚至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商贸活动日益频繁,各企业、跨国公司对通英语懂商务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也应与时俱进。国际商务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因素的影响。有时尽管你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就是在商务交流中,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导致商务活动失败。小的来说可能只是对此次商务交流和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大了来说,可能有损企业、公司的形象,直接影响以后的合作与发展,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对现阶段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标准。教师要明确教育思想,努力提高自身商务文化素质。
(一)知识层面
从知识层面讲,首先,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中英文语言功底,而且要具有过硬的商务知识及丰富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其次,当今世界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存在发展,跨文化教育不仅是对目的语文化的掌握和了解,也是对本土文化的继承。本土文化知识是本国人民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凝结并流传下来的宝贵知识体系。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相互碰撞,是两种文化的融合、交流。如果不了解本土文化,在商务交往中就可能会使自己处于贻笑大方的境地。因此商务英语教师要更敏锐地感觉到本土文化知识的存在,认识到本土文化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本土意识,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真正意义。再者,商务英语教师自身还应该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其中既包括目的语文化也包括本土文化以及其它文化群体的特点及相互间的异同;探索商务活动交际的关键和障碍;更要善于从不同的文化行为中总结文化信息和内容,不断总结、归纳,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意识层面
从意识层面讲,首先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具有跨文化意识。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会无形中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对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其次,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懂得只有狭义的语言能力和单纯的商务知识不足以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道理。教师应引导他们多读相关课外书籍,因为课堂不是知识来源的唯一途径,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讲座、报告会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共同探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多元文化。在商务活动中,要站在对方文化背景下看待问题进行交流,灵活应对商务交际中可能出现的状况。
(三)教学方法层面
1.采用案例教学法和设置角色扮演活动
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课堂上,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别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适时的增加一些案例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提前接触到相关的实际案例,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的联系,规避将来可能出现的错误,有效的引导他们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商务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讲授的教学方法,适时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商务交流。角色扮演,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案例设定一定场景,指导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他们完成特定场景下的交际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像演员一样,站在所扮演角色的立场去思考去讲话去行动。角色扮演可以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角色以及养成他们与其他角色进行合作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
现代网络飞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对教师来说,网络资源上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教师经过筛选可以极大地丰富商务英语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并茂或者是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较真实的商务环境进行学习;对学生来说,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源比教师单纯讲解更具有吸引力。并且网络资源不像教师授课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可以上网学习,因此,网络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的灵活度。所以说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被动的缺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在学习商务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学习本质上还是一种语言学习,既然是语言学习,那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否则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严重的语用错误,令人贻笑大方。所以在老师解读跨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逐渐形成本能的跨文化交际反应。例如:中国名牌产品“白象”牌电池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WhiteElephant”,估计顾客一看到这个商标就吓跑了。尽管在中国文化中,“象”因与“祥”谐音,寓意着吉祥如意,祥瑞平安,但是到了西方国家,如果把这个品牌直接翻译过去的意思却是“累赘、大而无用的东西”,这样品牌商品在西方国家只会让人望而却步,销量肯定就上不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在商务英语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讲解或者其他途径可以不断加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
4.鼓励学生由测试商务英语的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测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方式。在校期间商务英语的学习效果最终还是要通过测试来衡量,商务英语中的跨文化意识也需要在测试中得到体现。目前几乎所有的商务语教材都在突出其跨文化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每一年的商务英语测试也增加了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比例。通过这样的大型考试,学生自然会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这对于指引他们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有这样的大型测试,商务英语课堂上也可以随时进行一些小的测试,在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有关跨文化的内容,可以对学生提问,向他们征求应对此情况的办法,这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跨文化差异的印象和理解。
5.要求学生重视实习期,写工作反思,并组织交流
实习是学生把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学生很可能出现老师已经讲过的跨文化交际失误,也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实习工作日志,写工作反思,特别是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跨文化实例。在此基础上,老师定期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与上课时老师讲解的跨文化案例相比较。通过积累、对比的方式,集思广益,开拓他们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对商务跨文化的理解,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反馈的跨文化实例,教师也可以不断积累实际案例,丰富以后的教学内容;反思学生跨文化交际不当的原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结论
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商务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应在提高自身商务文化素质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断渗透商务文化意识,以培养顺应时展的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爱娥.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双重嵌入[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99-200.
[2]鞠娜.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途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6):56-58.
[3]鲁洪萍.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导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73-174.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跨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1
一、跨文化意识的内涵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是对文化现象、模式、特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洞察和批判性的理解。由于民族、历史、地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时,交际的双方会产生语言间的差异、异质文化的冲突和误读。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便需要克服两种文化之间的障碍,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书面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因此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它。在进行商务英语写作活动时,应该对语篇所呈现的文化要素加以分析和对比,把握不同文化意识的相互渗透,加强商务文化信息交流,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和传递商务信息,真正培养语言文化素质,更好地为商务活动服务。
二、商务英语写作的特点
学生在从事商务英语写作之前,需要首先了解书面商务英语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写作的方向。书面商务英语融合了商知识、管理技能和英语语言,在词汇、语篇和文体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其独特性表现在:书面商务英语语言专业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词汇以及具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或复合词。所承载的是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方面的信息。书面商务英语用语正式规范、简短平实。在使用书面商务英语进行交流时要保证数据的精确和术语的准确,应避免书写带有主观性或个人色彩的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洁,同时也不能过于口语化。商务英语写作,是用英语在商务活动中进行思想的书面表达,是进行商务交际的方式之一。
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胡文仲教授指出,学习一种语言应同时发展两种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能力,即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和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文化能力则包含能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以及运用社会文化知识的能力。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活动中迫切需要一批熟练掌握外语的复合型商务人才。
四、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式
(一)把握书面商务英语词汇的准确含义,加强跨文化知识的积累。词汇是写作的必需材料,是制约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商务英语写作并不需要很大的词汇量,关键是用词的得体与恰当。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对词汇的讲授,导入中西文化差异的知识。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注意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和用法。例如,林肯将旗下的一款汽车命名为“Zephyr”,是以古希腊神话中的西风之神为名。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西风是温暖和煦的,诗人雪莱的著名诗篇《OdetotheWestWind》讴歌的就是西风。因此,选择“Zephyr”做商标,在西方市场自然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二)利用丰富的阅读材料,发展跨文化思维模式。写作水平的提高,首先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在丰富的商务英语阅读材料中,包含着许多跨文化因素,这就为写作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在每次写作训练开始前,教师可以将一些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资料发给学生,以便他们了解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使用的商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以及英语习语的表达方式。要写出高水平的商务文案,不仅要有足够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应该掌握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注重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敏锐度。美国语言学家RobertB。Kaplan认为,英美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他们在写作时一般开门见山,把话题放在最前面,以引起读者重视;他们非常注重主题句的设定,突出主题。而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型”的,他们在写作时通常先旁敲侧击,最后才进入主题;经常忽视主题句的设定,很少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直接以英语思维思考及写作,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英语篇章结构的文化内涵。教师要让学生多阅读真实的书面商务英语语料,观察分析书面商务英语中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注意积累一些常用的书面商务英语句式,在写作时多套用。这样不再是单纯从语言技巧上训练学生,而是在教学策略上解决对基本语言技能产生影响的文化问题。
(四)教师的角色与作用。语言的教学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对商务写作中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多少有所察觉,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就能及时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寻找与写作内容的商务体裁和内容相近的范文,选材方面具有文化特色、能够反映文化差异的素材,提醒学生注意范文的特点以及与汉语写作不同的地方。这样,跨文化教学就自然地融入到了写作教学中,语言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和交流过程。切实地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贯彻于教学始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桂芳,阎经娟.高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关键词: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 ation,早期也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 on。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也可以被认为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交际行为。跨文化交际学科最先在美国出现并且得到发展。美国是个大熔炉似的移民国家,因此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格局,文化碰撞是必然存在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强调并维护自己的文化,于是跨文化交际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同时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但是离开文化,语言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文化内容制约、影响和决定语言的形式和运用。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语言,它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各种礼节、习俗、传统等。商务英语的高职院校学生,既要学习语言知识,更要对世界上各种跨文化现象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从容交际,有礼有节,行为得体。因而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跨文化的含义、跨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实训中从课内外多方面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中开设跨文化课程。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来看,《跨文化交际》要设定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经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者的关系,通过精讲多练和大量的案例分析强化训练,模拟交流学习,掌握手势和其他形式体态语的广泛应用,掌握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根源和预测行为后果,避免心理障碍解决文化冲突,促进跨文化交际敏感性,能使用英语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得体的交际,促进跨文化合作能力。其重点学习内容如下:(1)文化多元的存在;(2)言语交际模式;(3)非言语交际模式;(4)文化休克和面子理论;(5)跨文化认同和适应;(6)跨文化行为能力的促进。
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建议作为专业课程的衍生课程来对待,所以应在大二或者大三开设。由于大二、大三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均达到了一定的训练要求,因此,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即设置任务启发学生对各种跨文化现象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经常组织课堂情景模拟及实训,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过程,涉及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双语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个人反思法等。针对跨文化交际属于大部分学生未曾真正接触的领域,除了任课老师要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经历,能结合自身经历,适当以点代面地展开讨论学习,遵循循序渐进法,逐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手段方面,大胆地利用目前的校企合作基地,开展跨文化交际课堂外教学,进行文化参观,鼓励学生通过对毕业生的采访,丰富教学资源。教师也可借助各种影像视听及文字材料等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和领会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在每个专题结束之后,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就自己所见所闻的各种文化现象及案例进行讨论,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体会和观点,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找出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及其原因,以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并提高其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商务活动实践中还存在着语言能力不足,跨文化意识欠缺,跨文化知识不足等问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既懂英语又通晓英美国家文化的复合型商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语言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有助于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英美文化和相关的商贸文化的内容,如非语言交际的技巧、文化冲突解决之道、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原则等,使自身跨文化环境下的商务交际技巧不断提高, 将来能更好地服务对外商贸行业。并且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逐渐成为国际商务从业人员越来越重要的一种素质。
参考文献:
[1]房玉靖,姚颖,主编.跨文化交际实训[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15-18.
[2]郝钦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8(30).
【关键词】商务文本翻译 文化等效 对策
一、商务翻译中与跨文化要素相关的文本类型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商务英语翻译属于多文本类型的综合性翻译,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非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商务翻译所涵盖的文本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并且已经以产业链的方式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商务文本翻译质量的优劣将直接与企业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中存在的经济利益相挂钩。鉴于商务文本翻译的类型多样,文本风格多变等原因,目前商务翻译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翻译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王宁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一书中对翻译做出了新的理解和阐述,即“从仅囿于字面形式的翻译(转换)逐步拓展为对文化内涵的翻译(形式上的转换和内涵上的能动性阐释和再现),因此研究翻译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文化问题。”就商务文本而言,其文本类型大体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类是侧重于信息传播的文本,即为目标受众提供真实可查的信息,如产品说明、企业宣传材料等;第二类是侧重于劝导性的文本,如商业广告、产品推介等;第三类是侧重于法律约束的文本,如外贸信函、商务合同等。其中,外贸信函、商务合同、产品说明等文本的用语客观、严谨、简洁、明了,所含专业术语较多,与文化相关的因素较少。相比之下,商业广告和企业宣传材料等文本的用语夸张、词藻华丽。这类文本的特点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为主要目的来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其中所含的跨文化因素较多,文学性较强,语言形式较为复杂。由于商务文本的最终目标是为实现对外贸易交往中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服务的,加之跨文化因素在对外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导致商务文本翻译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富含跨文化要素的商务文本更是译者面临的棘手问题和巨大挑战。
二、商务文本翻译中译者所受的制约
译者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桥梁,要准确传递文化信息并非易事。译者常常被比作“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原作、译作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译者自身因素和读者意识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
(一)原作的制约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作活动,它与作家的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导作用的发挥有着明显的限度,其翻译受到原作的严格制约,不可能摆脱原作而随意发挥。原作是原文作者基于自身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而译者有着完全不同于原文作者的时代背景。原作为原文作者和译者相互对话提供了契机,为原文作者和译者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因此,原作者和译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体间对话的关系。译者在动笔翻译之前,必须充分解读原作内容和原文作者的意图,从整体上把握原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透过原文的语言现象和原文传达的表层含义来深刻领会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风格,在深入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理解原文内涵的前提下将原作的精髓和写作风格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原文作者意图与译者翻译文本的一致和统一。
(二)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制约
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成员,译者的思想、行为必然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制约,译者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必然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束缚。从原作的选择,到翻译方法、翻译策略的确定,都是译者适应社会文化背景的体现,整个翻译过程都不可避免地体现社会的意志。首先,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干扰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因而译者在解读所翻译的文本时难免会偏离原作。其次,不同的译者对同一部作品潜在意义的理解和阐释也会各不相同,打上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烙印。再次,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发展和演变,原作中存在的一些意义空白以及不确定之处会逐渐地被译者和读者所发现和填补,目的语语言的审美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而译者在翻译中的主导作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等外在因素的制约。
(三)译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制约
译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包括译者的双语语言功底、双语文化底蕴、译者的个人风格、个人阅历、个人修养、以及译者对原作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氛围基调等的深刻理解等。作为源语和目的语两种文化间的桥梁和中介,译者在解读原文与阐释译文时,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同,解读原作的视野也会有所不同。同样的原作,由于不同的译者对原作内容的理解不同,因而对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文化的协调及翻译策略的选择都会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译者自身的价值观、文化取向等因素都会对译者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译者必然受到自身局限性的制约,不自觉地在译文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思想与情感,因而译作无法完全抹去译者的痕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译作也会体现各自译者的风格和特点。
许x在《翻译论》中指出:就译者而言,他可以认同他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以积极方式去选择拟译的文本,去确认翻译的策略或方式,去解决原文语言与“文化万象”翻译所造成的各种障碍;译者也可能不认同他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但在翻译委托人的强权下,消极地在主流意识形态所影响的范围内去实施个人的翻译行为。翻译在社会意识形态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下,必然不能真实地反应原作的风貌。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下,如果译者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对源语与译语中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取向互相冲突的地方施加干预,对原文加以删改。出版社编辑、委托人、出版管理部门在收到译文后,也会根据目的语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译文进行二度删改,来强化或弱化某种社会意识相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四)译者的读者意识制约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翻译活动亦是如此,目标读者不同,对原作的解读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中目标读者不容忽视,译者必须具有读者意识。在翻译工作开始前,译者需预设译作的目标读者群,拟定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文化需求、审美水平等要素,将预设读者与译作的交流与对话纳入到翻译过程中加以考虑。译者如果不具备读者意识,会直接影响译文的成功创作。译者的翻译只有符合目标文化图式才能避免与读者的审美期待相抵触,译者对原作的阐述才能引起读者的感悟和共鸣。
三、商务文本翻译中译者达到文化等效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提高文化适应选择度
商务翻译在对外宣传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文化因素在对外传播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译者在涉及到与文化要素相关的商务文本时,需要具备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保障商务翻译的顺利进行和译文的质量。作为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之间的纽带,译者要准确把握源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文化适应和文化选择中,增强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多元化意识。将文化适应与文化选择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整体,将两者结合起来,提高文化适应选择度。因为译者的文化适应选择度越高,其译文的翻译质量也越高。通过反复推敲,综合考虑源语文本的内涵、委托人的翻译目的和要求,以及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和认可等要素,才能避免一味归化或一味异化的翻译方法,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做出准确的文化适应和文化选择。在创造性的商务翻译实践中,自觉积极地与异国文化建立平等、互利互赢的文化对话机制,以实现商务文本在对外传播中的经济效益。
(二)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从文化差异中寻找契合点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深入和全球化发展趋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之间交往日益频繁,相互的依存性越来越大。人们在对外商务交往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和面对各种文化理念及行为方式,因此导致的各种跨文化交际障碍和文化误解越来越多。多元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有效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需要译者了解文化的多元性,增加多元文化知识,培养多元文化意识。首先,译者要正确认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用包容和欣赏的眼光深入体会不同文化所表现出的不同价值。其次,要以客观、公正、平等的视野去看待和审视商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认清和辨别文化差异,在文化差异中寻找最佳的契合点。只有辩证地对待包括本国文化在内的世界文化,恰当地处理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减少和消除文化间存在的误解、偏见和歧视,促进文化间的理解、交流和融合,才能在商务沟通中使各种不同的文化共同服务于对外贸易的合作与发展。
(三)明确商务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商务文本翻译是目的性极强的翻译类型之一,其所传递的信息能否被接受,能否产生促进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因此,译者要明确商务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并据此调整自己在文化适应与文化选择中运用的翻译策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结构与源语读者不同,缺乏有关中国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预设知识。译者如果将原文的某些内容直接移植到译文,势必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期待相悖,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因而译者必须从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结构出发、以目的语文化背景为参照,灵活运用省略、注释、重构、改写等翻译手段。这有助于译文顺应目的语的文化规范,将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再现于目的语文本中,避免文化流失、冲突等文化性翻译失误,以达到文化传递的交际效果,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和目的。
(四)加强受众研究,重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需求
读者反馈是评价译文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要达到商务翻译的目的,译者必须具备读者意识,加强受众研究。源语读者有着与目的语读者不同的文化需求,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以传播者为本位,因循传播者的文化需求,无意识地把源语文化的评价标准强加给目的语读者。实际上,一些对源语读者看似重要的信息对于目的语读者并不重要;源语读者感兴趣的信息,目的语读者不一定感兴趣。在商务翻译中,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是两种具有不同价值的独立文本。为了减少商务翻译的阻力和障碍,使商务文本发挥预期的功效,译者需要迎合目的语读者,既要考虑语言层面的转换,也要考虑文化层面的迁移。以目的语为归宿,选择符合目的语文化的话语模式,重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需求、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灵活变通地将源语的文化信息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最大限度地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发挥其应有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嵩.从文化转向视角谈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的适应与选择[D].黑龙江大学, 2013.
[2]王立英.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导作用[D].河北大学, 2010.
关键词:跨文化贸易能力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本科
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国公司越来越多。新的国际贸易形式的出现,比如战略联盟和国际易货贸易,这意味着企业对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跨文化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20世纪末首先在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出现的。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跨国经营的日益深入,跨文化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美国和欧洲一些一流的商学院非常重视培训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总的来说相对较低,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跨文化能力对国际贸易的重大意义。
跨文化能力的内涵
在跨文化能力内涵的研究上,跨文化意识、跨文化商务技巧和国际管理能力已成为研究的核心。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做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换言之,反映国际贸易者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国际化的企业运作中的各个环节,如: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国际营销、交流决策,都需要较高跨文化意识。在文化研究的范畴内,很多研究者提倡将文化差异概念化,以使学习者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对商务的影响,并为跨文化意识培养奠定基础。
guyandmattock(1991)提出了地域、宗教和历史是影响文化的三个重要因素。bonvillianandnowlin(1994)则深入的解释了文化差异对个体行为方式的影响。他们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的交际行为、审美观念、时间观念和个人成就观会有所不同。hofstede对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则在该领域最具影响力。他认为,生活在不同文化下的个体受到态度、价值观、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个体从四个维度上互相区别: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hoecklin(1994)提出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在国际贸易中对文化差异的反映,良好地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贸易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首要条件。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起决定性影响。以上有关文化意识的文献回顾旨在为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者提供一个框架,使他们能更好帮助学生深入、客观的了解和理解文化多样性。应当注意的是,仅仅了解文化差异是不够的。至少,跨文化意识必须转化为跨文化商务技巧才能为商务活动服务。
跨文化商务技巧
对国际商务人才所应具备的商务能力的研究,美国学者bigelow在此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bigelow(1994)提出跨文化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能力应涵盖十个方面: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系统和多视角的思维能力、态度、敏感性、语言能力、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lane与distefano(1992)在回顾了有关全球国际商务战略管理和国际营销领域中急需解决的人力资源能力问题后,强调了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发展和运用国际商务技巧的能力、管理变化和过渡的能力、在多元文化下进行管理的能力、在各组织结构中设计和运作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在组织中学习与转移知识的能力。显然,良好的跨文化商务技巧能使商务贸易者有效的参与国际贸易事务。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语言、文化、商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此方面的研究集中揭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方式。冯毅(2004)阐释了企业管理中的跨文化沟通。提出从认知层面、价值观层面、语言层面和非语言交际层面构建我国企业跨文化沟通体系的建议。周锰珍(2004)从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礼貌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经济交际在商务话语系统中的表现、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了深入了解对方文化和遵循经济市场的共同规约等建议。
诚然,跨文化商务技巧的发展需要在商务环境中得到磨练,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在职培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在培养商务人才时,义不容辞要以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技巧为核心。越来越被首肯的做法是通过跨国合作提供国际商务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多文化的小组活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跨文化管理能力
跨文化管理能力与跨文化商务技巧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强调综观全局的高级管理能力。一个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经营时,他们往往需要融合三种文化: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企业的文化。跨文化管理能力在国际化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黄华,2004)。国际管理能力包括:具有国际视野的商务能力、在国际贸易管理中协调不同文化的能力和在国际贸易中有效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合格跨国管理人才应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对地方情况快速做出反应、协同学习、转变和适应、跨文化交际、合作与国外经验等素质(adler和bartholomew,1992)。
跨文化贸易能力的发展顺序
在国际商务课程中,有效跨文化素养发展途径要求其培养过程必须符合一定的能力发展顺序。clackworthy(laughton和ottewill,2000)的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将跨文化能力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
发展的第一阶段被clackworthy看成为“质疑”或“无知”阶段。他把受训者称为“本地专家”。也就是说,受训者具有较表层的文化差异的认识,而他们行事以本国文化为标准。在“觉察”阶段,学习者逐渐意识到跨文化差异的存在,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及存在跨文化技能差距。到了“理解”阶段,学习者开始深入的了解跨文化差异的内涵以及跨文化技能发展的性质和纬度。在“合成”阶段,学习者开始将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进行融合,这些“二元文化专家”开始掌握了以技能为基础的跨文化能力。接着学习者自然的过渡到了“选择”阶段,学习者又被称为综合者,能够自如的融合两种文化,并结合技能方法构建跨文化能力。到了最后的“能手”阶段,学习者能够利用跨文化能力管理国际贸易项目,达到了一个多元文化“领导者”应具有的能力水平要求。
高校国际商务课程是符合市场需要,并急需通过与国际接轨来加强建设的一门学科。对我国高校国际商务课程建设者来说,其挑战在于开发将跨文化能力发展曲线和技能发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课程内容,,以使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在采取这种培训理念时,整个程序中的技能发展培训必须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进行。但是在课程整合与统一的现代国际商务教学下,方案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在英国,大部分大学的商校开设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些课程的教科书都已将跨文化教学内容独立成章,其他课程则将文化教育很好的融入各个章节中。在美国,不少商学院开设了“国际贸易文化”课程,如圣路易斯大学开设了“欧洲政治和文化环境”、“拉丁美洲政治和文化环境”、“亚太政治和文化环境”和“管理文化差异”等课程,以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能力。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深入到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具体教学策略,我们可以从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中汲取经验。下文以clackworthy的文化能力发展曲线为基础,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培养任务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从教学的模式来说,我们可将教学分为事实教学、分析教学、实践教学(见表2)。
事实教学
事实教学一般用于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此时往往会对异域文化存在疑问,开始觉察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容易会以固有的本国文化来对异域文化想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的介绍不同的文化,并简单介绍相关的文化理论(如:hofsted的四维理论),使学生在了解大量的有关跨文化知识的同时建构初步的理论框架。具体的实施方法有讲课、提供相关书籍、播放录像、专题讲座等。
分析教学
分析教学是指以对比分析为手段,深入分析理解国际商务实践中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学生对不同的案例加以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商务的技巧。在此阶段,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育者也可以采取课堂语言训练、比较练习、多媒体交互学习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实践教学
实践学习适用于跨文化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教师以发展学生多元文化能力为目标。教育学生利用已有的跨文化技能构建正确的文化观。初步参与并利用已有的跨文化能力进行商务实践。这一阶段是针对大三大四开始参加商务实践的学生设计的。教学以参于活动的方式为主。可以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有:跨国小组活动、文化训练自我诊断、角色扮演、国际工作经验、跨国商务谈判模拟等方法。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文化元认知能力,在每一项活动前,让学生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事后有反思:做了什么,成功否,学到什么,如何做的更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跨文化素质是跨国界合作的必备素质。任何高校的人才培养都应服务于市场需要。忽略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培养模式将导致学生面对挑战无所适从。以上对跨文化能力的内涵界定和发展顺序的分析,以及便于操作的具体教学建议供高校国际经济贸易课程设计者、教材编撰者、一线教育者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宇平.国家经济与贸易人才独特素质及其培养对策.经济师,2003(11)
2.陈立新.跨文化管理对我国企业跨国经济活动的影响.商业时代,2004(1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10-03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企业需要大批既通晓商务知识又具有熟练外语的人才,尤其是善于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商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各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交往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习俗、言语规则甚至非语言交际方式等,只是按照自己的文化习俗去行事,就会引起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为了培养适应广西未来发展需要的跨文化实用型外语人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仍是“英语+商务知识”,侧重语言教学而忽视了文化教学。学生只是掌握英语地道的语音语调、一定的词汇量和正确的语法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应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在交流中尽可能做到得体性及有效性。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应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改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及文化差异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此顺应当今世界国际商务交际以及广西的发展。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培养的重要性
贾玉新教授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Ruben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具备一种与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其性格、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一种可以达到人的基本要求、满足其性格、实现其目标及期望的相对的能力。Ruben还指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由七种要素组成:一是向对方表示尊敬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二是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态度;三是最大限度地了解对方个性的能力;四是移情能力;五是应付不同情景的灵活机动能力;六是轮流交谈的相互交往能力;七是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从容不迫对其作出反应的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因此,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应当是使学生能恰当地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然而,学生能否进行有效地交际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更取决于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非母语者在不同情景中正确使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两种文化之间交流所具备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超越本族语和目的语以及相应的具体文化的束缚,了解各种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开阔视野,培养灵活、适合于多种社会文化环境的交际能力。广西作为中国连接东盟各国进行国际经贸的交通要塞,从事商务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的目的语一英语的文化知识,还要了解东盟各国的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才能根据语境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意义,有效地避免误解或造成误解。可见,要实现商务英语的核心教学目标,在多文化语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二、广西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跨文化教育现状
目前广西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国际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培养具有熟练英语交际能力和扎实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忽视了文化教学及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来表达思想,在多文化语境下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碰撞,于是误解和冲突的产生。笔者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角度,对广西几所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总结了广西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语言教学,忽视文化教学。商务英语教学重在语言教学,课堂上仍采取“语言知识为重点”的单一教学模式,强调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注重词汇、语法等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在商务活动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会和冲突屡见不鲜。以数字符号为例,中国人钟爱6、8和9,而菲律宾和西方国家一样忌讳13;7会给美国人带来好运,而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却恰恰相反;缅甸人认为在星期二做事必须做两次才能成功,因此不喜欢在星期二谈生意。在任何商务活动中,不仅要迎合不同消费者的心理,更要关注不同国家文化中对一些特殊动植物、色彩、数字、图案方面的偏爱和禁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即使具备了大量的商务词汇、语法知识,具有较强读、写、译能力,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商务交往中无法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反映文化。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授语言的同时也要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
(二)教学大纲不完善,测评体系欠缺文化项目。现行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大纲对语言教学的词汇、语法等各项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五种技能有相应的要求和详细的规定,已确立了相当完善的体系,而文化教学却没有具体的说明,没有列出文化项目表。即使交际范围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因素,但不够系统,原因是它们的出发点是语言本身或具体的交际行为,而文化项目表的内容则应该包括跨文化交际活动所涉及的观念和行为。商务英语教学目标是在商务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外语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只是针对目的语言系统和使用,要求学习者掌握所学外语的知识体系和应用规范,目的是与该语言群体的人们有效交流;而后者则要求学习者超越本族语和目的语及其相应的具体文化的束缚,了解各种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开阔视野,培养灵活的、适合于多种社会文化环境的交际能力。所以在大纲中只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各种考试测评中,也倾向于语言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的考核,而忽略了文化元素,造成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淡薄,更谈不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文化输入不足。虽然大部分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文化与交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教师掌握文化知识主要还是通过书本获取,如商务谈判、签订合同中需要熟悉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规则等,属于间接的文化知识;由于缺乏培训,又没有太多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再加上很少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教师跨文化意识淡薄,文化感知能力弱化。教师本身文化输入不足,对目的语的政治、经济、历史、教育体制、宗教习俗、风俗习惯等知识研究不深,加上教材、教学目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没能很好地导入文化,无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缺乏真实语言环境,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是课堂,学生一般只重视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的接受,却忽视了孕育于语言中的文化的综合运用。虽然有的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强,但在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解能力上却普遍较弱,如对商务交际时的交际规则、礼貌规则以及交际策略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比较少。再者,学生平时也不注意对不同国家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背景文化的积累,因此对语言的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和行为也不理解。究其原因,最主要是缺乏必需的、足够的、真实的语言环境,没有机会直接、迅速和频繁地接触外国文化,无法深切地体会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冲突、调节和融合,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最终造成沟通困难以及交际失败。因此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要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就无从谈起。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下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教学相融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广西的发展培养跨文化实用型外语人才。商务英语教学不但与语言教学有关,同时也是在传授着一种文化,其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使之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谓、介绍、拜访、邀请、告别等礼仪与交际习俗,以及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及有效性,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不同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受教育情况、信仰、性别、年龄、政治、经济状况、交友条件、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广西和目的语国家以及东盟各国的文化进行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敏感性,在语言学习中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选择富含文化信息的教学素材,给学生进行详尽的语言文化的讲解和渗透。
(二)完善教学大纲,改革外语测评体系。在商务英语教学大纲中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具有同等的地位,这样,商务英语的文化教学便有纲可依。在大纲中除了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材和教师等因素,更应关注商务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测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笔者建议,商务英语考试应该把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内容明确列入考试范围之内,这样教师就会把文化知识贯穿到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去培养,而这些技能的培养又是以培养文化能力为目的,那么学习者既掌握语言知识,又获得了文化知识;既拥有了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多元文化素质,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英语教师是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个体文化和外族文化的桥梁,其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学习者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新的教育观念要求英语教师的角色不仅应该是目的语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该是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指路人。”所以商务英语教师首先应从语言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重视文化素质的建设,通过参加跨文化交际培训、文化讲座和商务交流等方式强化自身综合文化素质。尽可能让教师多参与外事活动或出国交流,让教师在感觉跨文化交际重要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品位。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夯实语言基础知识、英语专业知识、商务专业知识,还应对外族文化具有较强的洞察力、理解力和扬弃贯通能力,树立多元文化思想,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文化输入,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克服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相对论思想和跨文化意识。William Graham Summer认为民族中心主义是指某个民族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把本民族的文化当做对待其他民族的参照系,认为自己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社会语言规则等要比其他民族的更加真实,更加正确,往往以本民族文化准则去判断或评价其他民族成员的行为。民族中心主义往往导致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受到影响,或把跨文化交往的效果降到最低程度,人们在交际中就容易产生文化碰撞、文化冲突和交际失误。所以,我们应尽量克服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相对论思想,对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言语行为表示理解和宽容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判断标准。在文化相对论思想指导下,树立跨文化意识,积极、热情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具体特征和内容,分析文化之间的差异。
(五)积极创设真实语言环境,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应努力从文化知识层面上升到文化理解层面,这种过程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互动的方式得以实现,为学生积极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采取文化表演、文化交流、文化交往以及文化体验的形式。
关键词:话语分析;商务英语;语言意识
话语研究包括对语言使用和使用过程中语言所发挥的社会功能的分析。语言意识的概念源自于语言学和心理学,是指通过弥合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距来提高语言学习的质量,关注语言形式与功能的感悟和意识(黄波,2010)。对商务英语语言意识的界定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地运用商务英语沟通并完成商业活动。
1 话语分析概述
Ken(2013:25-40)在对现有的话语分析理论研究,总结话语分析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语境分析、批判话语分析。
1.1 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是指从语言的语法和结构特点角度分析话语的文本意义,通过文本分析,能够理解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和思考。文本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体裁分析、语料分析和多模式的文本分析。体裁分析是从语言功能到语言的使用数量上来分析语言特征,从个体的行为来分析其如何创造文本;语料分析是用来研究生活语言,语料分析包括分析语言在不同语法种或某种体裁中出现的频率和语言词汇的使用频率,侧重于对语言文本的分析,不包括语境和语义的分析;多模式文本分析(Multimodal analysis)主要分析语言在不同模式下的使用情况,包括词汇、语言结构以及语言使用的限制条件等。
1.2 语境分析
话语的语境因素是话语分析的重要部分,这些语境因素涉及社会学、科学、社会历史以及人种学等研究。在研究专业话语中,将语境分为制度语境和社会语境,通过这种划分来解释专业话语中的研究内容和其所在的专业学科的意识形态;社会历史研究方法侧重于研究话语出现的特定情境以及在该时期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群体,通过这种方法的研究来解释社会语境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专业话语理解的差异以及文化差异的重要性,这种研究方法侧重于从社会习俗、文化以及不同文化所产生的行为角度来研究话语的产生,以及在这种条件下形成的写作规范;人种学研究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研究话语所在的语境、人们用话语做什么事情、使用话语的过程中伴有什么样的交际行为以及使用何种方法实现交际目的。
1.3 批判话语分析
批判话语分析认为话语并不是文本,它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意义,文本的理解取决于读者的主观需求,文本的意义由语境来决定,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模式。话语是社会生活的媒介,话语构建了社会和政治,同时又受制于社会、政治和文化。批判话语分析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话语实践、事件和文本分析;第二个层面是社会文化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分析,主要探讨话语、实践和文本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通过话语的意识形态来构建权力关系和权力差距。
2 商务英语语言意识
目前对语言意识的研究主要从从两个方面入手――普通语言意识和批判语言意识(Kumaravadivelu, 2003:156-157)。商务英语普通语言意识是把商务英语视为一个整体,强调商务英语的社会价值、商务英语和商务工作的关系以及商务英语和有效商务沟通之间的关系。从普通语言意识的角度来看,商务英语语言意识就是培养商务工作者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商务英语在商务工作场合中的功能。
批判语言意识的观点是,每个商务英语学习者在社会中和商务情境下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角色,通过自身的言语行为发挥力量,影响别人,完成沟通。这种语言意识影响学习者对于教材和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者在初始阶段应该选择与学习者实际需求相关的教材,这些教材更多的是与商务工作情境下专业知识相关的教材,如管理学、金融学和财务等。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语言意识主要体现在商务英语的语言结构和商务专业知识两个方面。这种语言意识为商务英语的教和学带来一些困惑,商务英语的教学究竟注重语言还是商务专业知识。从商务英语专业本身来看,语言是学习的主体,然而这种语言的理解是依赖商务领域中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该如何辅助语言的学习,如何设置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语言之外学习者还应学习哪些专业知识?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专业知识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3 从话语分析角度构建的商务英语语言意识
3.1文本体裁意识培养
商务英语体裁方面的语言意识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不同工作类型产生不同的商务语篇体裁;第二,商务英语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体裁;第三,不同的体裁具有不同的商务话语外在表现形式、词汇和语法等;第四,侧重于语言使用的交际目的,每种交际目的对应一种商务体裁。因此,学生在学习语言之前先要了解各种商务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分析每项商务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其次,商务英语语料主要是注重商务英语中各种词汇、语言结构和句式出现的频率和用法,通过对语料的统计可以了解不同商务交际时间中使用的词汇和句法,使学习者认识到商务英语不同表达方式的用途,学习者能够全面了解商务英语的语言功能,增加学习乐趣。
再次,多模式商务英语侧重分析商务英语的用法和语言使用情况,学习者应接触不同类型的商务文本,如PPT、电子邮件、会议备忘录等,对这些模式的商务文本的使用进行分析和比较语言的使用差异,包括文本格式以及每种文本模式的功能。
3.2 商务英语语境意识培养
语境意识包括在商务语境下使用的语言,还包括在商务语境下为完成交流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文化和商务情境下的社会关系。指针对不同的商务活动专门使用的语言,构成了完成商务活动的上下文语境。语境意识的培养主要是使用来自真实商务情境下的材料,学习者通过学习这些真实的材料,能够了解商务英语在商务情境下所具有的特定的社会文化属性,人们如何通过话语来确立自己的身份和交际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力距离,如上级与下级关系、同事、员工与客户等。
3.3 商务英语批判话语意识培养
商务英语批判话语意识培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所选择的文本的分析。商务英语文本不仅体现的是语言,还包括使用者对于语言的选择,包括语言在商务沟通中的意义,以及商务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是从语言到商务活动再到社会关系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话语过程;第二,语言和商务语境的关系。这种语言意识包括商务语境如何影响商务英语的使用,也包括商务英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如何影响和构建了商务语境。第三,对商务活动参与者的了解。这也包括每个参与者在商务活动中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反映了语言使用的差异。
4 结语
语言意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学科兴起,原有的语言意识理论对商务英语话语分析和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带来了很多局限,这些局限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商务英语方面的研究。本文在指出这些不足的同时,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商务英语的语言意识,该语言意识包括了普通语言意识中所强调的语言在工作场合中的功能和作用,也包括了批判语言意识中的语言敏感性和语言之外的社会属性。同时,本研究提出还了商务英语语言意识的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波. 论英语以使的培养必须根治与文化[J]. 外语学刊,2010,(2).
[2]杨敏. 再论语言意识[J]. 外语界, 2008,(6).
1文化在商务交际中的重要性
商务交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商务谈判,如交易中商品的价格、发货时间、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都会涉及谈判,谈判不仅需要商务英语的使用规范得体,而且要求语言的使用符合对方的文化背景,及饮食文化等,不能触到对方的禁忌,这样才能顺利进行交际,最终促进交易的完成。此外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企业间加深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更多的客户。但是受高职学制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都过于重视学生商务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缺乏文化的教学,使文化和语言知识脱节。这在表面上看确实是集中全部力量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但是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培养出的人才只掌握了语言这个交流的载体,却缺乏引导交流顺利进行的内容,会说英语,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交流的不恰当严重时会影响商务关系的建立。因此不了解对方的国家情况、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文化风俗、商务文化,就无法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虽然通过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确实培养出了许多有非常高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日常的交往活动中,也可以轻松自如地和外国人交流,但是在商务活动中,因为对对方的国家文化了解甚少,导致贸易无法正常进行,或者给公司带来贸易损失的现象也很多。
2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从培养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出发。高职教学有别于本科的教学,高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高职办学的特色。一切学科都需要跟岗位需求相结合,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开设了商务实训课程,努力使学生拥有实际操作技能,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也是从这一目的出发,包括语言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同时进行商务环境模拟。这是商务英语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只有语言能力过关,商务知识专业的学生才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但是这两点虽然具备了从事商务活动的基本条件,但却不能保证能够顺利开展商务活动,这是因为各种交际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以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不触碰对方的禁忌是根本保证,这就需要了解贸易国的文化和习俗。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对文化的重视性不强。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没有这方面学习的需求,高职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英语的学习还是停留在过四、六级的需求上。虽然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也会给学生渗透一些文化知识,但却会有学生因此而反映教师教学不专注课本,课外知识导入过多。二是整个学生培养方案中没有英美文化这样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大纲教学就不会进行过多的文化知识的导入,了解文化差异是顺利进行交际的必要条件,只有交流顺利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贸易谈判、商务往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定要从教师和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根本来明确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商务文化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这类课程设置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商务宴请是贸易往来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活动,有利于促进商务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适得其反。简单的一次宴请会涉及许多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座位安排礼仪、餐具的使用礼仪、上菜的顺序、搭配酒类的习惯、餐桌上取食的礼仪、餐桌上交谈的礼仪、用餐后或用餐中离席的礼仪,以及劝酒布菜的中西方区别,等等。此外如果宴请的对象是西方人,那么就要注意宴会时间的选择,一定要在工作时间中进行,因为西方传统注重家庭和个人私有时间,占用他的休息时间,即使是商务宴请这样的活动也会给对方造成不快,同时也要注意按时参加宴会不要迟到。而在中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商务活动从业人员加班和应酬是工作常态,人们喜欢在酒桌上解决问题,开发客户,维护与客户的关系。因此了解这些差异,尽量避免给对方带来不快,是商务活动能够顺利展开的必要条件。
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了解了文化对于国际贸易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和原因之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渗透和导入,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习的兴趣。那怎么来实现这个目的呢?下面针对目前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来给出一些解决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思想和教学目的。要从根本出发,虽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教学倾向性会对学生的学习重心产生影响,因此想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重视文化的渗透和导入。其教学活动是根据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进行实用型商务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这一点,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商务文化的重要性,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才会渗透商务文化,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目前有的教师本身就不重视文化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因此要督促教师从自身做起,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将文化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文化的作用有所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周刊选读、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其他国家的礼仪、文化、习俗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有声资料,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到文化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交际能力。
通过社会调查、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分角色扮演,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教师还需要掌握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量多地给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实现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既具有语言能力又具有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最后,要重视日常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导入。因为英语、商务和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联系,因此培养企业需求的实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就不能忽略对学生能力和文化的培养。所以我们需要培养既有扎实的语言能力,又有专业的商务词汇和表达,以及跨文化的知识多能型人才。我们对前两项都非常重视,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而文化意识的培养就经常被忽略,而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交际和可持续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无法要求老师在短短的三年学制中能教授学生所有的文化差异,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在交际中会引起的误会和失误,引导他们意识到文化对于交际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和方向,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据研究大概有70%左右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方式来传递的。因为非语言交际传递的信息不直接,只有相同文化基础的人才能意识到,因此它所传递的信息甚至比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更有影响力,一个简单的手势或动作,如果触碰了对方的文化禁忌,就会引起误会,进而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更不要说进行商务谈判与合作了。所以要重视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也就是不同文化下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在日常教学中,高职学制只有三年,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跨文化信息的导入,但是可以让学生课后多花点时间去查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每节课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掌握了文化知识,如此在达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复合型学科,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沟通的商贸人才。拿母语为例,我们都讲汉语,都掌握汉语的用法,能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但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处理和沟通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所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学生仅掌握语言知识进行交际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关键是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掌握不同文化间交际的技巧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熟练地进行沟通交流。但是语言和文化也是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使其愿意甚至喜欢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商务英语教学作为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既需要向学生讲授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意识到对学生文化培养的重要性,为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实用型人才,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作者:段小卫单位:天津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