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影像技术发展

影像技术发展

时间:2023-07-28 17:33: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像技术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影像技术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测绘技术;测绘技术数字化;数字影像;3S技术

前言

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参考,在水利、建筑、土地、公路等各行业建设中,工程测量为工程提供着及时、准确的土地信息,以供决策者、设计者和施工者进行决断、设计和工作中进行参考。因此,需要提高测绘工作提高工程测量的精确度、可靠性,以便适应工程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精细等时展的需要。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技术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模式的测绘方法,在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的同时,也为工程测量提供了精度和质量的基础。作为工程测量工作者应该把握测绘技术发展的脉搏,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已经成熟的各项高新技术,使工程测量工作得到技术性的保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各项工程测量的环节中要根据工程测量中测绘技术的特点,把握新时期测绘技术的新动态和新发展进行了简述,以做好测绘技术数字化、工程测量测绘数字影像技术、3S技术等新科技方面的工作,提升整体的测绘技术水平,实现工程测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确保测绘技术有效应用的前提下,更好地完成工程测量的具体工作,发挥出工程测量的基础性作用,为各行业的建设打下科学、准确的测量基础。

1 工程测量中测绘技术的数字化

新时期工程测量中拥有很多数字化设备,如:全站仪、RTK设备、GIS软件等,推进了测绘技术的数字化进程。

1.1 基于全站仪、RTK设备和GIS软件的测绘技术数字化

全站仪、RTK设备和GIS软件等数字技术指导下得测绘技术可以通过在采集野外数据和编码后,绘制成草图,然后存储测量数据,传输至设备内存。系统处理数据时,会根据绘制好的草图进行图形编辑,最后完成地形图的绘制。另外,通过采集野外数据的地形图,可与GIS系统实现交互。

1.2 基于全站仪和搭载电子设备的测绘技术数字化

全站仪和搭载电子设备的测绘技术数字化可是实现在采集数据后无需进行编码,直接传输至电子平板进行图形绘制,且可根据现场进行图形的修改工作。因此,电子平板与全站仪搭配技术具有直观、易于编辑和修改的特点。同时,测绘人员操作电子平板,可先测点的数据观测,保证了测绘技术运用的效率和质量。

1.3 工程测量测绘技术数字化的发展前景

在数据测绘标准建立后,GIS软件将会有更加完整、标准的数据测绘格式,可以方便提高地形图与GIS系统数据的交互,既能促进测绘技术数字化更好的发展,又能确保工程测绘的质量。

2 工程测量中测绘的影像技术

工程测量中测绘的影像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影像的数字处理和匹配,然后根据模型进行图形测量和绘制。影像技术具有采集数据精确度高、不受气候环境影响、花费成本低和绘图成图的速度较快等特点。数字影像技术适合在城市范围较为密集的地区应用,随着GPS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工程测量影像技术将呈现自动化、数字化发展的态势。

3 工程测量中测绘的3S技术

3.1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GPS技术具有非常高效、精准度的特点,GPS技术则几乎不考虑气候、地形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工程测量的高效率、高精确度。GPS技术桩位放样实时和动态分析,可控制桩位的精确度误差达厘米级,通过GPS技术建立的放样平台,可布置钢管桩放样于施工平台,缩短外业时间,在保证精确度的前提下,实现一物两用,偏心检查桩位,提高工程测量的效率。GPS技术有时需结合其他测绘仪器或方法,才能整体上高质量完成测绘工作。

3.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转化、储存、记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化数据库的建设和运用。利用GIS快速获取数据,通过数字、图形的方式显示结果。该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城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程,利用标准化矢量化扫描、数字摄影测量对地球表面物进行测绘,提供准确、标准、及时的数字信息;工程测量中的GIS技术具有庞大数据库和显示、输出图形的能力。数据库中所存储的信息,根据测量的需求通过软件进行绘图。通过计算运算完成内业数据处理和成图的工作,降低了外业测量的难度和工作量。

3.3 遥感系统(RS)技术

RS技术通过多光谱的分辨率,从遥感影像中获取比例尺较小和适中的图形数据,为城市规划工程测量提供了较为直观、准确、时效的地籍图、地形图数据信息,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测量的工作量,节约测量的时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和可以发展的总背景下,测绘技术在应用数字技术、影像技术和3S技术的前提下,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测绘技术已经从传统的人工和机械方式迅速地转变为智能化、自动化的应用,在提高测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升着测绘工作的质量,进而为科学、准确地进行工程测量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和科学基础。新时期将现代测绘技术应用与工程测量应该抓住各项科技元素应用的条件和范围,要在掌握数字技术、影像技术和3S技术的同时,促进它们之间相互的融通,以更加准确和科学的方式促进工程测量工作的进一步提高,为工程建设和测绘事业发展做出行业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家涛.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改进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9).

[2]李明.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改进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0(26).

[3]王永乐.RTK和全站仪技术在管线工程测量中的联合应用——以西气东输二线温米段为例[J].测绘科学.2008(S1).

第2篇

[关键词]地形测绘 数字化 现代技术 地理勘探

[中图分类号] P21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83-1

1概述

地形测绘在我国地质勘探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进行指定区域的地形研究,利用测绘技术来表达他具体的表面形状和大小,并将获得的地形形态和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统计,按照一定的规范在图纸上展现出来,从而知道国家经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作出参考[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成个各种行业的先进工具[2]。数字化在地形测绘的应用促进其测绘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测绘工作的水平和工作效率[3]。数字化地形测绘是以计算机、卫星定位系统、光电测距等高新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改变了过去白纸成图的作业模式,以精确、高效的特点适应了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要求[4]。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特点,并分析了其重要应用技术,为我国地形测绘应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参考。

2地形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

2.1数字化地面测绘

该数字化技术在我国实际工程中应用范围最广,获得了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数字化地面测绘能够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尤其是对地面物体的控制精度,解决了传统测绘存在的而告终测量五彩。通过使用计算机自动站点,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图跟点和地物点的展会误差,从而提升了该技术的推广范围。并且,计算机、全站仪相对于经纬仪测角能够保证所进行测绘的测距精度,放大碎部点的距离,降低图根点的密度,就达到了提供工作效率,增加测绘工作的可靠性的目的。数字化地面测绘结果方便管理和应用,能够帮助GIS提供专门数据。

2.2航测数字化测绘

航测数字化测绘能够充分的利用空中广角摄影技术,借助专业的控制摄影机,在开发的专门化的航测软件引导下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测量,并且能够借组计算机匹配数字影像,最终获得有效地测绘数据。利用航测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方便工作者在室内开展工作,将获得数据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更精确地数据,并且该方式不受外界气候影响,工作条件舒适,提供了测绘工作者的工作能力,适用于测绘地区面积较大的场合。

2.3原图数字化技术

原图数字化技术是在传统的测绘技术上发展而来的,能够利用各种计算机、测绘软件和测绘工具进行转化,将原图实现数字化。然而,该技术存在转化过程误差过高的情况,不能精确地反映出实际测绘的情况。它的测绘精度要低于原图的测绘精度,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原图数字化技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地形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发展分析

作为现代地形勘探的关键技术,地形测绘将更加重视数字化的应用,从实际测绘工程出发来完善测绘技术,达到进一步的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测绘,其主要发展如下:

(1)影像测绘技术

现代星载和机载信息数据获取技术不断发展,大量的空间数据能够应用于地形测绘。传统的地图测绘将会逐渐的被取代,影像测绘技术将以其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数据传输方便,保真程度高受到推广。影像测绘技术发展必然促进现代地形测绘的光学模拟技术发展,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数字化技术推广,就能够真正进入影像测绘阶段。

(2)集成式测图技术

现代测量仪器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地发展,在进行采集数据能够有效地集成不同测量仪器,形成系统式的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所形成的的自动模式测站能够实现无人测量,自动完成全过程的测量过程。在未来发展的集成式测图技术中,测绘员只需输入必要的指控信息,就能够获得精确地测绘数据。

(3)对地信息数据获取技术

在未来航测和航空遥感技术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在信息获取中能够更高质量的信息数据。具备高分辨率的卫星将更多的应用于地形测绘,从而为观测信息技术提供良好的支持。航空数字化信息获取系统能够解决大气阻碍作用,提高获取信息的精确性。

(4)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能够应用于地面微小物体的测量,测量精度能够达到毫米级别,促进地形测绘向更加精确化发展。该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高精度地形测绘、沉陷区的观测、滑坡观侧、地展形变、灾害检测等地表形变。

4总结

数字化地形测绘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地形测绘的高精度和高效率发展,提高我国地形勘探能力。并且,在未来国土安全防护、资源开发、基础工程建设和地面信息技术获取中,数字化地形测绘将成为主要技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提供测绘技术水平,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秀芹.数字摄影测量在城市地形测绘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2007(03).

[2]高卫新.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对测绘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33).

第3篇

在深入探析工程测量技术发展方向之前,我们应了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所具有的显著性特点:测绘方式多样化。诸如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工程测量技术中测绘方式的集成化发展;工程测量现代化是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测绘过程的自动化发展;各类先进仪器设备的广泛运用,以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一些测量新技术、新手段的使用,不断优化传统工程测量中存在的不足;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延伸。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测量已不复存在,而更多是在不断地创新与改良的基础上,广泛地应用于诸多领域,并经现代化的手段的处理,实现数字化与可视化,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价值。

2现阶段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机遇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工程测量技术正处于发展的良好时机。基于工程生命周期管理,工程测量发展所需的业务要求更加多样化;其次,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依托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为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在作者看来,现阶段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卫星定位测量。

卫星定位测量作为工程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不仅优化了传统的工程测量方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量作业的效率和精度。它主要包括有:多卫星系统集成定位技术、网络PTK技术、PPP技术等。由此可见,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应用,扩大到了精密工程测控网测量,并且实现了高空下的动态监测。

2.2摄影测量。

近年来,摄影测量在工程测量的应用日趋广泛。从实际来看,主要的摄影测量有:(1)轻小型低空遥控平台,实现低空数码影像的获取。所以,在高精度城市三维建模方面,轻小型低空遥控平台有着广泛的应用;(2)机载激光雷达技术;(3)高光谱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等。这些影像测量技术的广泛,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度。

2.3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之下,GIS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包括信息化服务技术、三维建模技术、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等。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GIS技术可以为规划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并且,随着GIS技术的不断成熟,在防震减灾方面GIS技术建立快速响应系统也有着较好的应用。

3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立足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机遇。工程测量技术势必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人工智能系统方面的发展,还是三维测量技术的不断成熟,都是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随着工程测量技术人工智能系统方面的发展,信息系统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大型工程建设、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及运行期的安全稳定,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都将得到有效地解决。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是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必然,诸如图像、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需要进一步实现多种测量系统的集成,基于混合测量系统提高实际测量的有效性。

3.2三维测量技术。

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速,各类大型的、复杂建筑对工程建设的要求日益增加,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三维测量技术的发展。过去的工程测量局限于土木工程测量等方面。当前,三维测量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理论与软件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我们也要知道“2+1”维系统要发展至三维系统,虽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其中的复杂性是可想而知的。例如,在标准化方面,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量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为进一步推进三维测量技术的发展,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此外,也需加快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为三维测量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内外条件。

3.3智能化探测与管理技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地下管线智能化探测与管理技术,将会是工程测量技术发展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实现地下管线智能化探测与管理无疑是必要的。现阶段,地下管线智能化探测与管理技术,在诸多技术层面已有所突破与发展,是推进地下管道智能化探测与管理发展的重要支撑。

3.4数字城市地理空间。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形成,主要依托于工程测量技术。所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将会是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管理及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具体的框架构建主要由数据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数据交换体系等构成。所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发展,立足于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工程测量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4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航空摄影技术;铁路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P21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伴随世界范围内的电子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应用到航空摄影测量专业,航空摄影测量迅速进入解析摄影测量时代。航空摄影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主要应用,为我国铁路的工程施工、安全运输、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发展历程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从19世纪初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技术上的飞跃,如今已成为地理信息原始数据获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在航空摄影技术起源开始直到目前数字摄影测量时代的技术发展进程中发现,目前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国际上属新兴技术,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实践日益成熟,并逐步应用到航空遥感的各个领域。2004年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该技术也是重点讨论技术之一。会议认为该技术是对传统的摄影测量的重要革新,是未来航空遥感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发展的趋势。

首先,数字航空摄影像机、机载GPS辅助测量、IMU/DGPS已经在国家基础航空摄影项目得到大量应用,但对铁路测绘1:2 000比例尺以上的地形图(铁专院曾做过机载GPS试验,铁三院也少量使用过数码航片测绘地形图)以上,在技术上要达到规模化的实际生产应用,其发展趋势是不容置疑的。另外,机载激光探测与测距系统(LIDAR)、数码航摄仪、机载GPS及惯性导航系统(INS)有机结合,使用大容量高速计算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可在空中完成地面高程模型DEM及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生产模式,将大大提高航测成图的作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成图精度,提供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LIDAR系统将走进铁路航空摄影测量行列中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给铁路航空摄影测量带来不断的变化,就像电子计算机技术带来了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时代的巨大变革一样,一切都是可能的。

三、航测技术进入我国铁路测量的必要性分析

(一)既有铁路测量只有引入先进技术才能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开放改革政策促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开始对铁道部门提出挖潜、提高速度、提高运量的要求。面对全国上万千米的铁路线,当时的技术力量与手段只能进行线上与铁路相关建筑物的测量工作,在既有铁路测量中引人先进的测绘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1984年,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向铁道部送上《关于在铁路营业线上积极采用航测遥感技术的建议》,李森茂部长做出“这项工作应该支持去做,但应按急需分步去搞”的重要批示。1985年3月铁道部委托基建总局举办“铁路航测知识技术干部普及班”,专业设计院授课,主要参加人员是各铁路局主管工务的领导。孙永福副部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要在铁路复测中推广应用航测技术。此后,航测在既有铁路测量中应用得到较快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既有铁路测量的重要技术。

(二)航测技术进入既有铁路测量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郑州铁路局统计,既有铁路测量采用航测技术可以缩短复测周期,比地面人工测量快3-4倍。航测测绘的大比例尺图比人工地面测绘的质量高,通过调绘资料可检查纠正、补充现场测量、调查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获得准确、详细的铁路带状地形图;铁路局采用航测比地面测绘节省经费10%-20%。据北京局统计,采用航测方法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用常规方法需20年才能完成的复测任务,费用仅为地面人工测量的50%。既有铁路测量引入航测先进技术具有以下的主要作用:(1)加决既有铁路复测工作进度,及时建立起反映现场状况的铁路台帐;(2)有效地解决铁路用地测量问题,较快地完成铁路地籍测量;(3)可获取详尽、丰富、逼真、准确的地物、地貌信息,扩大了测量成果的应用范围,成图范围大于地面人工测量;(4)通过航测手段,获取大量的图形图像数据,建立铁路工务用地等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的科学性。据了解,既有铁路航测成果不仅用于工务,还用于土地、房管、运输、机务、电力、规划、设计、路基防洪、公安保卫、环境保护。既有铁路航测为铁路技术改造、电气化改造和干线提速等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基础技术资料。

四、航空摄影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展望

我国现代既有铁路航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使用先进的测绘设备、新的测绘技术;另一方面是为用户(铁路局)提供高科技产品,为铁路运输安全,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

比如,铁路航空摄影一般为黑白片航空摄影。无论从技术,还是经济角度,黑白航空摄影已完全满足了铁路航测制图的需要。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测绘铁路1:2 000比例尺地形图仍采用传统的黑白片航空摄影,但在有特殊需要的铁路枢纽和大型车站时,开始使用彩色航空摄影,例如铁四院在武昌-广州铁路客运专线项目中,对困难复杂的长沙地区实施了真彩色航空摄影;一般既有铁路复测也是黑白片航空摄影,但很多铁路局也开始要求对既有铁路实施真彩色航空摄影,并提供彩色正射影像图,使提交的既有铁路复测资料面貌一新。此外,由于现有市场招投标竞争的复杂性,高科技含量往往具有更大的夺标胜算,所以,一些地铁、轻轨项目也逐步采用大比例尺彩色航空摄影。例如,铁二院完成的深圳-龙岗地铁项目采用了1:4 500大比例尺彩色航空摄影,收到良好效果。

(一)结合铁路测量的实际,发挥卫星定位,即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测量作用

GPS技术在既有铁路航测中的主要应用范围是:航空摄影。在航空摄影时,使用GPS导航,可以取得质量更好的航空摄影资料。既有铁路航测外业。根据铁路测量是沿铁路的带状测量,建立窄带状的GPS控制网,采用静态测量方式,进行高精度的导线测量。另外以快速静态测量方式测定像控点、线路联测点。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铁路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二)充分应用电子计算技术,实现内外业一体化和CAD技术自动绘图

在既有铁路航测外业和复测中,充分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全站仪与计算机配套使用,控制测量及曲线测量中所有数据,作到互相传输通讯,并应用自行研制的从野外测量数据获取到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实时处理,而这些结果能与航测内业软件接口,实现航测外、内业一体化。

(三)铁路带状电子影像图集和三维景观图

电子计算技术与影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可制作既有铁路的带状电子影像图集。该图集是航空摄影影像与数字线划图的结合,直观地反映既有铁路现场的各种信息。电子版影像数据无需任何图像软件就能打开,方便使用。沿线三维景观图直观地再现铁路及两侧的地物、地貌,有利于抢险救灾和立交道口的技术改造。由模拟仪器过度到数字化成图系统,在采集方法上有了较明显的变化,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地形图应该说精度较高。对于 5%高程较差大于 0.3m 是由于测标切准地面时分不清所致,应提高作业员判断立体影像的能力,对于山区在选择像片控制点时,应注意点位分布,对于铁路工程来说,在当今铁路发展迅猛,边远山区铁路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很重要,但山区地形图的测绘采用全野外测图比较困难,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是比较经济合理的,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工程效率及降低了劳动强度。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山区、林区有较大优势。

五、结束语

综上可见,航空摄影技术在我国铁路工程测量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因为航空摄影技术能以较高的速度,投人较少的人力,获取优质和丰富的既有铁路地形信息和铁路信息。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玻璃;陶瓷;信息;“李约瑟难题”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1-0001-03

一、西方玻璃与中国陶瓷

西方玻璃技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国际考古界逐渐确认了公元前20―15世纪,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为世界玻璃制造的发源地,公元1―4世纪罗马时的吹制玻璃器皿已很完美。显然中国是陶瓷大国,中国瓷器发展经历三次飞跃。中国古代玻璃无论相对瓷器还是相对西方玻璃都处于弱势地位或从属地位。

一定意义上,玻璃仪器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没有玻璃的生产与使用就没有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我们知道,西方丹家及炼金术士很早就在实验室中普遍使用玻璃仪器,显微镜发明的事实使人类的眼界走入微观世界,它的发明对生物学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望远镜的发明有革命性意义。“日心说”的胜利归功于伽利略的直接明证,而他的证据的取得就在于自1609年后他首先使用望远镜对天体加以观测研究。伽利略的观测结果使哥白尼的理论得到同代人的认可,如,开普勒将哥白尼的圆周运动改为椭圆轨道后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接着牛顿在此基础上将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于数学公式,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二、玻璃与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

在玻璃与陶瓷的生产和使用及其不同作用中,笔者以为,生动地体现着西方与中国的两类不同的信息、文化传统。

从信息论角度说,人与其工具系统存在着“全息统一、相协进化”的关系。因为人类越来越依赖于进化着的体外的物化工具的中介而展开、来完成,在新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方式的进化中集中体现着新的物化工具的进化水平,而在新的物化工具水平上也直接凝结着新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方式的进化。这也正如先生所说,中国的文化就像陶器一样,中国陶瓷作为“体外的物化工具”就是从华夏大地上生长出的有代表性中国文化,同时,陶瓷反过来又塑造着中国文化。

因为,从认识论看,人,作为一个高级的智能系统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怎样把外部世界存在的客体信息转变成为知识(认知)”。而显然正是“信息”在多重意义、层次和尺度上构成了人的认识发生和过程展开的中介环节,或者说,“信息”是认识构成一个现实的过程的主客体之间的“中介”。

我们同样认为,人类的信息认识活动有其共同的特征和普遍规律,但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都自有其特点。这是由于同一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中传递,而人的感官功能的特异化,恰恰可以对自身统一的混沌客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进行相对于某一感官的抽取;这种抽取产生的固然是对客体某一方面特征的映象,但是,它却是依赖于感官结构的相对映象。这个相对映象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感知对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依赖于特定的感官结构,如眼睛看不到气味,耳朵听不到颜色;二是就某一感官映象的状况来看,它也不能不受到产生这一感觉映象的感官结构的限制,如人的视觉不同于青蛙和猫头鹰的视觉,有色盲的人的视觉也不同于正常人的视觉。由于主体的这种参照系作用,客体的映象是在主体状态对客体信息的整合和规范下在主体中建构出来的,主体对这个建构出来的客体映象并不是一个纯粹外在的观察者,而是一个直接内在的建构者。所以,我们创造的世界既是真实世界的“影子”,也是我们的“特定”精神世界的“影子”。

通常的共识,我们中国人所把握的特定世界的特征,如表现在文化方面,中国文化是人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物的文化;中国文化是内省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外求的文化;中国文化是重情的文化,西方文化是重理的文化;中国文化注重直觉体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分析等等。显然,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中国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与玻璃中的信息、文化世界的区别。陶瓷中的信息、文化世界更注重“悟”、“内省”与“心智”的力量,它更多地表现为真实世界的多级间接存在的信息、文化世界。而西方玻璃中的世界更是一个注重视觉影像、眼睛观看的一个外向的、透明的信息文化世界。

应当说明,一方面,眼睛并不是单独工作的,而是作为复杂的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工作的,眼睛看什么、怎么看,都受整个身心系统的制约;另一方面,眼睛只是人的感官的一种,除了视觉,人类还可以利用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来感知外在世界。但是,视觉,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人类的认知方面则具有特别重要和特殊的意义。人对视觉的依赖感是很强的,正如“视觉思维”研究开创者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视觉是人类活动中最有效的感官。”因为,在人类所有的认识器官中,眼睛最敏捷,人脑获取信息,来自它的信息比例最大。如此,通过具体的有所侧重的信息活动方式,或者视觉中的影像信息、文化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探悉认知主体是如何思考与理解世界的。这正显示了不同国家、民族乃至每个人的不同的信息、文化特征。

三、信息度与“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的一般表述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对“李约瑟难题”,李约瑟本人的“破解”是因为中国是“官僚体制”,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我国学者对于“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李约瑟本人的回答可以说是一种“政治决定论”,与此相似的还有“科举制和激励结构论”等。用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的不同特征与不同方向予以解答“李约瑟难题”是可以接受的,但这是一个宏观的视角,还没有回答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的不同特征与不同方向之所以发生的根源,从而以更微观视角分析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科学技术可以视为一种信息、文化现象。它是把握、创造和实现信息、文化的过程,而就科学技术表现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方面来看,它是人所创造的信息、文化的实现了的形态。在科学技术中,创造和实现信息、文化的过程和这一过程所达到的结果直接地统一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和这一过程的产物直接统一着。因此,从信息、文化的不同传统来回答“李约瑟难题”是一个有效的思路,而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活动方式与其赖以展开和完成的物化工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必然的相互作用、影响与规定,所以,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陶瓷与西方玻璃作为实例分析是问题破解的一个突

破口。

从现象上说,玻璃仪器在近代科学革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重要角色。中国古代虽然也存在玻璃业,但它的发展及影响可以到忽略不记的地步。显然,中国是陶瓷、冶金大国,所以,中国古代丹家主要使用陶瓷和金属器具。中国古代丹家不研究气体及对液体反应研究不多,无疑都和使用器具的不透明性有很大关系,这使我们不能像西方人一样利用玻璃的透明性直接用眼睛观看物质反应、变化的现象,进而错过了许多发现的机会,消弱了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因此,可以认为,玻璃技术的落后使中国化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中国古代化学向近代的演进。同样,在天文观测和生物观察上,由于玻璃仪器发明的欠缺也不能作出相应的重大发现。所以,仅从仪器工具的角度看,这在技术条件上使中国失去了发生近代科学革命的可能性。

我们知道,科学是一个探寻知识信息的系统,而探寻知识信息的途径必需依靠科学方法。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取的结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体系,科学的方法是统一规范的,可重复的。陶瓷中的信息、文化特征是一种崇尚悟性的文化,所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多是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也不能模仿的东西。如果没有先天的智慧和悟性,一般是不可能取得多大成就的。例如中医,文学,哲学,戏曲等等。讲求悟性,不注意寻求方法论,往往不善于对方法进行积累和简单化。而任何知识信息如果没有方法论,如果没有对知识信息进行总结、归纳,一般人就很难进入这个领域,即使进入了也要“从新”开始,这本身就影响了知识信息的继续积累更新和发展进化。

在笔者看来,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还在于方法论上不注重眼睛的观察,不重视视觉影像信息。这里,可以由我们引以为豪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至今仍在使用的汉字进行说明。古老的汉字更多的反映了再生的影像信息世界。然而,这种所谓可直接“视读”的再生的影像信息世界,所视之世界更多的非着眼于描摹客观事物。因为,象形之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是直觉、主观体验。虽然,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象形字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创造性思维信息,但是,它更多地表现为真实世界的多级间接存在的文化信息世界,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更多的是对自然的、客观事物的神秘想象。相反,玻璃中的视觉信息世界是一种近乎“直接”的思维,它根据对事物的生动视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近代科学技术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条件是社会结构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化。然而,不透明的陶瓷,一定程度上“封闭”了中国人的视野,而把中国人神秘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内向的世界意识;而西方人借着玻璃的敞亮把其世界向外穿越,形成了一个开放、扩张的世界意识。

以上的事实不能不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不透明的中国陶瓷及其相生的信息、文化传统使中国人困顿于对自然的神秘想象,而西方人却借着玻璃的敞亮开创出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实现了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

第6篇

现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诊断、治疗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加强,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就是众多医学技术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包括X线、CT、MR、超声、窥镜、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临床对影像学数据信息分析技术需求的增高,进而促进了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产生与发展[1]。医学影像信息学指基于临床医学影像存储与通信,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临床影像分析、数据处理的技术管理系统,主要发挥收集和处理患者放射科的登记、分诊、影像诊断报告以及放射科的各项信息查询等临床医疗信息的作用[2]。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逐渐实现了数字化、无胶片化。临床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学相辅相承,共同促进、共同完善,本文主要对医学放射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间的关系展开探讨,以下是本次研究全部内容。

1.资料

1.1三维CT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医学放射成像技术能够简单、直观的反应患者身体内部脏器、骨头等病变情况,极大的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度及精密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存储量大、分析速度快等特点逐渐应用于医学放射成像技术,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技术的结合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信息的数字化转变,简化了医学影像分析难度,提高了图像分析的准确度,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放射成像图片的质量,并且有助于医学影像图像数据的系统化管理,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有助于医学信息系统化管理[3]。

具体应用实例包括三维CT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其图像分辨率、数据采集速度、射线利用率、人体射线吸收剂量分别向着更高、更快、更高、更低的方向发展,现代临床应用的锥型束螺旋CT即随着平板(2D)检测器的发展,影像学的发展逐渐解决了传统医学放射成像不能解决的全身或者较长身体部位的检查问题,锥型束螺旋CT重建算法极大的提高了医学影像质量[4]。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实时X线平板(2D)检测器技术逐渐成熟,克服了传统组合断层成像数据采集速度慢、噪声干扰和几何失真等问题,获得高质量的实时数字X-线图像,丰富和发展了临床数字放射摄影和真三维CT图像信息采集[5]。

1.2多源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传统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受信息采集时间、螺旋速度等限制,很难对运动心脏的临床数据进行采集。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以及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人类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患者及临床医学对医学影像的需求及要求不断增长,这些均在极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科学工作者对医学影像技术的改革,为了克服传统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的上述不足,科学工作者逐渐将医学影像信息学技术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2005年SOMATOM Definition双源螺旋CT检测器应用而生,该检测技术解决了单源螺旋CT检测器不能解决的心脏及冠状动脉情况的观察,但是双源螺旋CT则不存在精确重建的算法,为了克服这一技术问题,多源锥束成像装置应用而生,这一技术发展得益于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精准控制多个X射线管,进而实现了同时获取多投影角下的投影数据信息,这重建[6]。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向着更加快速、精准、方便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增加了医学影像信息存储量,同时能够实现影像信息的远程分析。

1.3电子扫描CT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电子扫描CT是采用扫描电子束X射线进行医学影像信息采集的医疗器械,该设备依靠阴极X射线管发射的电子束沿轴线加速与聚焦进行的顺序触发式扫描,能够应用于动态心脏检查。但是传统电子扫描CT成像检测器上不能装防散射栅叶片,因此不能保证医学图像质量由于散射而受到影响,同时检测器上香蕉形的放射剖面严重降低了系统的几何剂量效率,此外传统X线管的功率比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大体形的病人应用,受环境影响较大[7]。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逐渐克服了电子扫描CT的上述不足,综合了锥束螺旋CT与电子扫描CT的共同优点,对电子扫描CT设备进行改造,设计了一个供小动物成像用的电子束微型,并改进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电子扫描CT图像质量差、几何效率低、信噪比大等缺点。电子扫描CT的发展同时刺激了椎束变螺旋CT理论的发展。

2.讨论

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对医学放射图像的数字化分析与存储,这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节省了医疗成本,同时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存储节省了存储空间,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而且克服了传统图像储存存在的图片因长时间存放而褪色、失真等问题,降低了医院信息管理费用,而且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导致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极大的增大了医院的经济收益。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简化了医生的工作内容,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及准确度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医院对典型病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及管理,同时实现了全面的医疗技术交流,有助于医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综上所述,医学放射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间相辅相承,共同发展。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一方面无形的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医学影像信息学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医学技术的快速、精准、方便、廉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国,徐崇强.数字化X线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2):113-115.

[2]曹厚德.医学影像网格技术―医学影像数据共享的新动向[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2):115-116.

[3]李小虎,束宏敏,李晓,等.医学影像学科学研究的特征及发展变化方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3(10):30-36.

[4]张建年.多层螺旋CT在鉴别新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42-143.

[5]谢显孝,张勇.数字化X线成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2):75-76.

第7篇

关键词:钡餐透视;胃Ca;CT、MRI诊断;超声胃造影;胃镜检查

胃部疾患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胃肠道也是较早采用影像学检查的系统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新的检查设备与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包括CT、MRI、超声、电子纤维内镜等等。在众多的先进设备和检查技术前,必须认识到任何检查方法均各有其长处与不足;只有较详细地掌握其性能,才能合理运用各项技术,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科学实用的检查流程,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诊断。

1 胃钡剂造影及胃镜检查

传统的胃部影像学检查多以胃钡剂造影及纤维内镜配合,给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胃部病变的影像信息。

X线胃造影是常用的初选检查法,胃部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并无特异性,临床医师依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判断出患病的确切器官及作出某一疾病的诊断往往较为困难。X线胃肠道多相造影检查不但能观察胃本身以及邻近器官病变所造成的形态改变,还能了解胃的功能状态,是较好初选检查方法。但传统的单对比造影对粘膜细微病变的显示明显不足。电子纤维内镜可直接观察粘膜面的变化,还可经内镜直接取兴趣区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使起源于胃肠道粘膜面上表浅、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大为提高,甚至还能在内镜下进行简单治疗。但内镜检查也有一些不足,如体质衰弱者,有严重心、脑、肺部疾患者,对吞咽障碍者,内镜检查常不能提供帮助;也不能对病变侵犯的深度进行显示;内镜检查还存在着一定的盲区,对病变部位的判定也常欠精确;此外患者不适感较明显等。在胃肠诊断医师与内镜医师熟练掌握各自的技术基础上,纤维内镜检查和X线胃肠造影二者才能相互取长补短, 发挥各自的长处,互为补充[1]。相比胃镜,传统单对比胃肠造影的显示细微病变明显不足,推动了胃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发展。

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与最初的胃肠道双对比检查技术完全不同,不但在检查中同时运用了气体与钡剂密度对比,在造影技术、成像原理、病变的表现等等方面亦不同,使许多单对比造影难以检查的区域如贲门区、前壁,粘膜面上较表浅的糜烂病灶、线性溃疡等均可有较好的显示[2]。以此重新确立了胃肠道钡剂造影的地位。融单对比与双对比钡剂胃肠道检查技术于一体的动态胃多相造影检查,不但能与内镜一样对粘膜表浅性病变作出诊断;而且检查通常无盲区、操作方法简便、痛苦少,适应范围更广,它更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殊长处,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有着其它检查方法所无法实现的作用。

胃钡剂造影已发展为数字化成像、多种采集方法及丰富的后图像处理手段的阶段。不但能很好的显示常规造影所显示的病变特征,也能发现浅小的与早期的病变,快速的采集手段能对一些功能性病变很好的显示。快速连续摄取图像是数字成像胃肠检查中的一大优点,这对于处于运动状态下的胃肠道检查是极为有用的,良好的胃肠道多相造影检查除可以显示被检器官的位置、形态、粘膜及粘膜下病变造成的形态改变外,还可观察器官的运动、接纳、排出等改变,了解疾病所造成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

2 胃CT检查

CT由于其空间分辩率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目前仍是胃癌术前分期,特别是T分期的首选影像学检测方法[2]。胃的CT检查应特别强调检查前的准备,否则CT检查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胃为中空的肌性器官,常处于不同的收缩状态下,为了能正确地判断器官壁的真实厚度及发现其异常改变,CT检查时必须口服适量的液体,使之充分扩张,准备不满意而扩张不好的胃部CT片极易因壁较厚容易造成误诊。纯净水作为器官扩张的对比剂,应用最为广泛,效果也非常理想。含碘的高密度液体充盈器官腔内后,其与器官壁之间的分辨力下降,且会遮蔽部分器官壁组织,影响对器官壁的观察,以及对厚度的正确判断。低张药物可暂时性地抑制蠕动,减少运动伪影;且低张后的器官也使患者容易耐受充液后的扩张;对病变的显示有利。胃的CT检查根据需要显示的不同部位,应采取不同的或侧或斜的,使全胃各部分显示满意。胃CT检查可取仰卧右后斜位。只要胃内饮水得当,90%以上受检者都能在一次CT连续扫描中将全胃显示满意,且不影响胃外其它脏器的观察,可作为常规胃CT检查。

CT 断层扫描方式使之有非常高的密度分辨力,能显示胃肠道各器官本身(壁)的横断面像。尤其是借助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的粘膜下层对胃Ca的诊断非常重要。从而能直接地依据胃壁的厚度和病变形态、大小以及病变侵犯程度、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作出诊断。对确诊的恶性肿瘤进行较为可靠术前分期,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后的随访复查,对胃钡剂造影及内镜检查时发现的病变,帮助定位、定性[3]。同时可观察肝脏及腹腔、腹膜后有无转移灶,进行全面评价。但CT对较小的区域淋巴结及较小的网膜、系膜和脏器的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在分期中可出现高估和低估[4]。

3 胃超声检查

胃经腹超声检查运用已经较为普遍,且有它独特的优势。受检者以坐位、仰卧位和右侧卧位为主,于左中上腹进行系列纵横向和斜向扫查。当以特制的物质充盈胃,并服用消泡剂以消除附于胃粘膜表面的小气泡后,能清晰显示胃壁各层结构,可用来发现胃壁占位病变,判断肿块病变的起源;由于胃腔内有滞留液时仍可超声检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胃幽门梗阻伴胃潴留者可行超声检查。但有些特殊部位如胃底显示常不够理想。胃肠道内镜超声采用较小的超声探头安置在纤维内镜头端进行胃肠道腔内扫描,可以获得更为清晰甚至直接在病变表面进行扫描,而且它可对胃肠道壁内、外的兴趣区域进行引导下的细针抽吸活检。保证活检正确、安全和有效。是纤维内镜活检无法相比的[1]。超声能对胃能力有限,对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显示能力有限,对远处淋巴结侵犯和远处脏器(腹膜、肝)转移显示能力稍弱。有些情况如在鉴别胃淋巴瘤、胃浸润性癌、胃巨粘膜症中,因三者都有相似的声像图而较困难。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但目前诊断敏感性尚不高,而且又有较大的技术依赖性[5]。

4 胃MRI检查

MRI因其扫描时间相对长、空间分辨率较差以及胃为空腔器官,可随、呼吸变化及自身蠕动等变化等原因,在胃肠病变中的应用较其它系统较为滞后。但MRI有极好的组织分辨率,随着扫描技术发展,如快速扫描技术和消除伪影序列及呼吸、心脏门控技术等应用使胃肠道应用报道已逐渐增多,且显示效果并不逊于其它检查。MRI自身所固有的多方位成像及较高的组织分辨力,促使MRI在胃部病变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胃MRI检查一般以气体或水扩张胃腔,静脉注射钆剂增强,使胃壁各层及胃周间隙间关系能被很好地显示。MRI检查所采用的造影剂不尽统一,包扩阴性造影剂如水、气体等,阳性造影剂如不同浓度的钆剂等。不同的对比剂有其自己的优点及缺点,放射科医师可依据临床情况、和所采用的脉冲序列,选用最为合适的。另外同CT一样也要应用抑制蠕动的药物,以得到更为清晰的图像信息。扫描也是根据病变部位而采取适当的。

MRI已经发展成为可以详细评价胃排空和蠕动的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且没有电离辐射,也无需应用影响胃生理学的胃内插管。胃的肌层在T1WI上表现为在粘膜层、粘膜下层和高信号的腔外脂肪之间的低信号带[3]。正常肌肉层的低信号带增厚、中断或消失,均提示病变侵犯肌层。因为早期胃癌只侵犯胃壁的黏膜及黏膜下层,胃壁厚度不一定发生改变,所以早期胃癌的MRI诊断仍然比较困难,只能从动态增强特征来推测[6]。T2期及以上分期胃癌在MRI延迟期扫描时病变区域明显强化,比较容易诊断。总之,MRI在胃癌分期方面及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侵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随着MRI新技术的发展,MRI在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会进一步得到体现。MRI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期对胃癌浆膜面侵犯的诊断十分重要。进展期胃癌在动态增强MRI上表现为从黏膜面至浆膜面逐步强化,增强早期有利于病灶的检出,而增强晚期则有利于准确的分期[7]。MRI能对治疗后残余肿瘤与治疗后的纤维化区分。

总之,钡餐可全面直观观察胃形态、运动、排空等,但肿瘤侵犯程度及胃壁外情况无法显示;CT、MRI可对大多数胃Ca作出准确诊断,但需要增强扫描,费用较高,且CT存在辐射危害;超声检查在显示病变方面也尤其独特的优势,但穿透能力受限制,在病变与周围组织间关系、中晚期分期方面显示不够理想。胃镜在直视下观察,并可根据需要取活检,临床中应用广泛,但也有其盲区,痛苦较大。CT观察胃壁增厚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尤其是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及评价预后均有很好的显示。与超声相比观察范围更全面。MRI根据信号不同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及评价预后均有很好效果。超声在显示早期胃Ca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但显示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较CT及MRI稍差。大多数胃Ca上述手段均可凭一项技术作出较为可靠的诊断,有时需要两种或多种影像学方法综合互补达到最佳检查效果。通常,大部分检查者习惯超声、钡餐、CT、MRI定位后胃镜活检证实后行手术治疗。

5 展望

上述各项检查均有漏诊或误诊早期胃Ca的报道,也有对其分期与病理比较略有差异。而胃Ca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对临床及患者愈后是至关重要的。各项检查精细化、准确操作的基础上,对于早期胃Ca的清晰显示及准确诊断应是胃部检查技术发展及研究重点。更新的技术发展如果对早期病变更好的诊断及鉴别可能会有更高的价值,可更早干预,提高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九如.胃肠道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1999,5(4):251-263.

[2]陈克敏.胃癌的影像学检查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09(10):14-17.

[3]X.Artaechevarria, D.Blanco, D.Pérez-Martín, et al. MRI for the evaluation of gastric physiology. Eur Radiol,2010,20(11):2600-2608.

[4]尚克中,李松年.重视胃肠肿瘤治疗前的CT分期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8(33):509-510.

[5]郭心璋, 张武.口服胃肠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03-01.

第8篇

【摘要】医学影像学涉及多学科及多种技术。文章从树立影像学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建立影像学与解剖等相关基础学科的逻辑联系、理解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注重重点病例影像特征的归纳总结等讨论了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的几个最重要环节。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58-01

近20年来,医学影像学从普通的X线迅速发展到CT、MRI、ECT、PT、PET、DSA等集诊治兼备的综合性性学科。无论是医学影像的成像技术,对疾病的反应,还是PACS数字信息化的应用都在不断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症状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影像诊断思维。由于涉及的学科种类繁多,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笔者从多年的五年制本科和七年制研究生的教学中体会到,学员对影像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合理的教学方式、影像学与解剖等相关基础学科的逻辑联系、理解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重点病例影像特征的归纳总结是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几个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毫无经验的医学生而言,医学影像学对他们今后工作有多大的需要,并不十分清楚,更认识不到影像学在临床诊治的重要性。我们选择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从患者就诊,基本的临床表现、病史和相关的生化检验结果提供给学生,同时把前期学过的在病例分析的过程中可能相关的理论知识提供给学生,就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根据以前所学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应如何分析,何种影像学表现提示何种肿瘤性疾病展开讨论和分析,病变的定位和诊断等,逐步介绍给学生,使其切实感受影像学在临床病例诊治中运用重要性,在课程学习之前使之形成如下意识:影像学是基础医学的延伸,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需要决定推荐或者选取最合理的检查方法,需要综合分析来自临床和各种影像设备的图像资料,才能作出合理的诊断;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前没有相关专业的影像学知识就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专科医师。

使学员认识到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和维持长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PACS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以三维功能处理图像,让教学活动显得更生动形象,图像信息信息更显丰富,有利于形象演示病变的定位和多角度的形态。同时PACS系统利于学生的自习和复习,学生可自行在每个端口查阅图像资料,提出问题,结合每位学员的不同情况和要求,予以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对影像学产生兴趣,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医学影像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症状的联系纽带,它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的基础上,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形态功能的临床医学,是一种特殊的视诊手段,需要在正确掌握人体解剖的基础上,完成立体活体组织到平面图像的认识,由人体解剖到影像解剖的认识。认识正常结构的影像表现,形成较深刻的认识,是识别病理改变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遵循从活体组织到平面图像、从人体解剖到影像解剖、从正常组织影像到病变组织影像的授课逻辑顺序,贯彻从感觉到感知、再到认知、最后掌握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良好掌握的有效方法。

医学影像学涉及多种影像技术,X线、CT 、MRI等,它们的成像原理不同。对同一组织结构和器官,无论是正常还是病变状态,在X线、CT 、MRI上成像的表现是不同的。要掌握影像背后所反映的本质,推测其组织性质,就必须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及其图像特点。学生对设备的主要功能及成像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对各脏器在各种影像技术下的影像表现有所分辨,认识并理解在不同的影像检查下表现各异,是因各种仪器的成像不同、组织表现各异所致,明白某些伪影的产生是目前的技术无法避免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征象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诊断是通过对不同征象的综合要析作出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各种疾病的特点。对常见病的典型和不典型表现,少见病典型表现都要通过病例的积累,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加深印象。

医学影像学本身涉及的学科众多,综合性强,加之现代物理化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给医学影像学教学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既是一个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的过程。

第9篇

答: 如果你查看一下利图的历史,就会发现有很长一段时间,利图属于赛天使的一部分,这使利图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影像处理和色彩控制的经验,并且具备了独特的数字影像的控制沉淀,这就是为什么利图数字影像色彩真确层次分明的原因。我们经年累月地细心聆听客户对影像色彩的需求,不断地提升利图影像的品质,我们创建测试版本,在软件正式推出前先让有经验的摄影师试用,通过他们的意见,不断提升产品。我们知道,他们想看到“真实还原”的文件,真实还原是利图团队所坚持的工作的要点,也是更好地服务市场能力的体现,我们仔细处理流程中的每一步,和颜色一样,锐化和其他重要因素确定最终文件的质量。

问:被飞思(Phase One)并购后,利图与Phase One 是何种关系?

答: 今天我们是飞思团队的一部分,我们非常密切地与玛米亚及飞思一起工作,分享技术和交流知识,我们研发团队“亲密无间”,关系密切,我们的成功与飞思的良好融洽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问:利图经历21 年,几易其手,不停地被合并或收购,但技术与市场仍然能保持先进性,为何?

答: 很简单,我们拥有优秀的工程师,不断研究和寻找最新的成像技术以及其他技术发展以开拓市场。我们还拥有一个良好的产品管理团队,贴近市场和客户进行日常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能将这些需求转化为产品的功能,进行产品开发工作,以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问:利图的品牌价值将如何保持?

答: 我们的品牌是玛米亚利图,在市场上,我们实际上与飞思竞争(在同一产品水平上)。我们拥有一个独立的营销团队,以保证品牌价值和消息。

问:利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答:玛米亚利图致力于为客户建立一个摄影系统,以玛米亚70 多年的相机制造及光学设计经验结合利图数字影像机背系统,整合机背操控一体无缝结合,后背可直接控制相机所有功能,用以提供最精确还原的影像及准确的色彩再现。我们专注于客户,服务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的成功而高兴。我们是艺术家,我们是魔术师(尤其是我们的工程师),我们不断前进,这就是我们。图像处理引擎是一个核心,我们提供最纯粹的色彩、最真实的源文件、最好的肌肤色调、更少的差异、最真实的影像再现。

第10篇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较强的实践性学科。但是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现在很多高校的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手段都还停留于单纯的理论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全面。基于此,本文我们的主要研究重点就是关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改革问题,了解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有效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技术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影像诊断技术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完善。在这样的严酷现实之下,我们对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学模式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模式,向着更加科学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一、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特殊性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医学科目,其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应用性强。

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技术的要求,必须要通过有效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

2.新技术推广应用快、广。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中的新兴学科,它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科研究的领域与空间十分的广,每当有新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临床医疗之中的时候,实验教学都必须要紧跟其步伐,避免出现于临床脱节的现象。

3.和其他学科联系较多。

医学影像学技术是其他多种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它与其他的学科之间存在很多的联系。因此对于医学影像学的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技能,而且还要学会应对各种疾病检查的方法。

二、当前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学影像技术学有其独特的特殊性,因此对此的学习也应该具有针对性。但是就当前医学院校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的学校在这一学科的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归纳来看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大纲与实验教材相对滞后。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的技术和设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目前国内的高校使用书籍中并没有一些新技术、新理论的内容,对于医学影像技术学方面的实验指导也非常的少,涉及的新技术方面非常的窄,甚至一些教材中仍然沿用已经淘汰的技术教材,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实验课学时相对较短。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他的学习主要应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的还是纯理论授课的方式,对于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的相对较少,这使很多学生虽然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够切实的应用到实际之中,造成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差。

3.实验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以往我们的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课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的,但是由于实验室的教学条件有限,能够联系的实验内容也就不充足,一般只能够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实践,对于当前临床医学中常用的大型数字化的设备认识不足。

三、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影像技术学作为医疗诊断方式中的重要方式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总的来说,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学习实践活动多样化,注重在训练中学习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的学习不是纯理论的,实验教学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的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充实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最新的技术手段,从而有效的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注重人才的引进,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

师资能力的不足是当前影像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原来一名实验教学需要带一个班级的学生,这大大的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弱化了对学生的时时指导强度。通过人才引进培养的方式,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实际的教学人数可以大大的改善教学的环境,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享受教师资源。

3.健全实验教学教材和资料库。

随着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我们要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不断的将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编撰到教材用书之中,让学生及时的了解当前的技术形式,从而更好的掌握技术能力。同时我们也要逐步的完善资料库,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充足的资料来源。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有其独特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它需要不断的进行发展,根据当前各医学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和医学影像技术的新进展,不断的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百真,俞曼华,张俊祥,曹明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07:919-921.

[2]王惠方,梁长华,杨瑞民,陈杰,岳巍,刘儒鹏.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774-775.

[3]邱建峰,谢晋东,王晓燕,王鹏程,侯庆峰.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成像理论)教学与实验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03:700-702.

第11篇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34-04

特色专业是职业技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职业技术院校办学优势的集中展现。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生源不足,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生源问题必然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其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重中之重是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当前形势下求得生存、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之一。伴随着学院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彰显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呢?笔者认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向纵深发展。

准确定位的同时要有前瞻性

为了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特色专业建设不但要以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具有前瞻性,既遵循专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又紧密联系社会需要,在创新中保持优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同时具备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常规放射学、CT、MRI、超声、DSA、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技术等操作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面向城乡社区的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培养的影像技术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市场的需求,学生必须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培养要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结合,让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

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为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下大力气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方法,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努力向上,坚持面向人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相脱节,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校采用的是从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来决定专业建设,而不是积极回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课程”式的专业建设模式。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始终坚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办学方针,特别要培养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发挥潜能,满足工作要求,并且具备有效地解决临床不同影像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有弹性。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社会和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便于学生在课程体系范围内具有职业迁移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广度,实现个性化培养。同时,要建立“校外评价”机制,尤其是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学校及学生的评价,及时反映专业与市场所需人才的契合度,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建设特色教材

由临床一线专家组成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结合临床一线工作环境,制定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目前,本专业要重点建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CT摄影与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四门优质核心课程,形成课程建设标准;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同开发1~2部专业特色教材,完善2部专业特色实验实训讲义;校院合作共同建立教学资料库,完善和健全人体各系统正常结构影像与临床典型病例影像电子图片和传统胶片等教学资料库。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着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我院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真实职业环境的“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临床实习前要求每位学生技能训练都能过关,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辅导强化训练,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以实现本专业与临床实际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在逐步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全面提升实训教学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我院覆盖长三角的16所教学实习医院的基础上,再扩充建设2~3所教学实习医院,形成教学、实训等功能齐全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本专业学生分组完成X线、CT、MRI、超声诊断技术等专项顶岗实训及综合项目顶岗实习,确保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逐步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构建一支以临床影像检查技师

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因此,实施特色战略,就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1)我院采用“外引内培”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对紧缺的教师岗位,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学历或较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逐步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不断创造继续学习和专业深造的机会。每年我院都要求特色专业骨干教师到临床一线挂职锻炼至少2个月,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3)专业课教师除了有教师证外,还必须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晋升。(4)建成一支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依托合作单位,从医院聘请在医学影像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1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名,引进专业骨干教师1~2名,重点培养兼职教师8~10名,实现院内外师资互动和互通,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组建一支由多名影像一线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

通过建设以“双师”结构和专兼结合为特征的专业教学团队促进特色专业发展,同时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学院已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在外出培训交流、职称评定、聘任、考核和评优以及科研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没有完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的教师及时给予批评,并限期达标;要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做到让教师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中获得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采用聘任制,并且纳入教师考核行列,对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的外聘教师通报到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做相应处理,并不再聘用。对专业建设有突出贡献且表现优秀的外聘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政策支持。

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依托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制教育模式 我校依托有资质的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书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已经开展的有心理咨询师、妇幼保健员、按摩师、营养师等证书教育,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职业资格等级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鼓励学生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获取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目前,该专业多证书教育覆盖面近100%,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能力。

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开展常态化的技能比武 技能比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技能比武,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与技能,有效地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为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比武,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薄弱环节,同时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引领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技能比武的引领作用,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密切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和岗位能力标准密切结合,要进一步完善机制,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目前,我校每年都开展相应的技能比武,比武项目以省级或国家级技能比武项目为蓝本,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比武,努力打造品牌效应,创造社会效应。我校还成立了相应课程学习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由专门人员负责,开展常态化的活动。

完善高职专科升本科的教育形式 为高职专科学生升本科建设绿色通道。目前,我院有两种形式:一是和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办学,二是引导学生参加自学考试,考试前给予必要的考前辅导。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并且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本专业的优势地位。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建设,也可以与相关院校共同研制开发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教学资源库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领导要有足够的重视,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网站维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技术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精品课程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本专业主干课程有两门已经建设成精品课程,其他主干课程正在逐步地精品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要建立精品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对验收和评审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切实以精品课程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

提升特色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特色专业的宣传,争取使之成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不是自封的,必须为社会广泛熟知和认可。虽然不能照搬工厂宣传产品的做法,但可借鉴企业的营销理念,通过一系列载体和必要的包装进行宣传。我校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印制了特色专业宣传册,放假前一个学生一本,让他们带回去给家长和周围的人看;加大学院网站对特色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技能比武平台进行宣传;再加上特色专业本身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能够形成品牌效应,扩大其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特色专业建设管理运作机制,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我院成立了“特色专业建设督导组”,该组成员主要负责督促检查:(1)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并及时把这些意见反馈给相关责任人。(2)对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要制度明确,责任落到实处,保障有力。特色专业带头人在特色专业经费使用上拥有自主权。(3)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包括课程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评监控等。我院每个教学单元都设有以学习委员为成员的教学反馈信息员,实行周报制,通过这些信息员能够及时发现、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员通过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在教师与学生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的问题,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4)每周三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督导组成员不定期参与。

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

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并依托合作单位和专业资源开展本专业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同时,要建立应用技术研究的导向和保障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增强为行业或区域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能力。还要注意“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不能以科研代替教学。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结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变革和创新的教育活动,不仅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还要紧跟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步伐和市场需求,坚持抓内涵建设的同时拓展外延,争取达到“专业有优势、上岗有能力、继续学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潜力”的特殊优势,以推进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曲家惠,程秀莲.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3):30-31.

[2]卢玲,巴山.培育特色专业 实现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12(6):115-116.

[3]郑蕾,尤凤翔.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1,7(12):1-4.

[4]李义兵,余英宏.医学影像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4):554-555.

[5]李翠莲,喻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117.

[6]陈少斌.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6):144-146.

第12篇

关键词:现代科技发展、摄影测量、遥感

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摄影测量学,特别是航空摄影测量是我国传统测绘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航测和制图三大组成部分中,航测是测制地形图的最基本手段。由于高科技的发展,摄影测量正受到史无前例的影响,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主要介绍现代科技发展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影响,目前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发展对摄影测量的影响

1.1摄影测量的回顾

摄影测量经历了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模拟、解析和全数字测图。在计算机水平发展还不高时,测图无法用计算机来实现,只能用机械模拟的办法,例如多倍仪和各种精密全能测图仪,还有为了降低造价,利用简化公式设计的模拟仪器。这些仪器由于精度要求极高,因此制造困难,价格昂贵。这些仪器在测绘事业中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1.2计算机发展对摄影测量的影响

航空摄影测量是传统地形图的基本手段,通过测量航空像片计算地面真实坐标。航空摄影测量工作者早就关注计算机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但是由于这种计算极为复杂,因此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才逐步深入。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中最困难的测图部分用计算机来解决,从而使摄影测量步入计算机处理的新时代,使得摄影测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变化可从下列四个方面得到反映。

(1)测量仪器的彻底改变

传统摄影测量仪器主要分二大类,一类用于测量像片的坐标,用于加密,提供测图时控制点坐标。第二类是用于测图,通常为机械模拟方式。这些仪器由于精度高,制造比较困难,过去大部分从德国、瑞士进口,价格自然昂贵。而现在只要有高精度像片数字化仪和基于计算机的处理系统,便可实现航测生产的全过程。这些仪器与原来仪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效率高等特点。如果将来航空摄影采用数码像机,直接得到数字影像,到那时像片数字化仪都不要,利用基于计算机的一些处理系统便可实现地形图等测绘产品的生产。由此可看出,计算机的发展对航测仪器带来了彻底变革。

(2)产品形式的改变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测绘生产的产品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模拟表达方式改为全数字形式,即4D产品。在数字测绘产品生产中,首先应重视数据的格式,即制订数据生产标准。目前各国的标准不一致,因此在用数据前,必须先了解数据格式,否则无法应用。在数字测绘产品中,另一重要转变是产品的管理,在模拟图时代,利用仓库储存,用户亲自领取的方式。在数字时代,利用计算机管理,公用数据可以上网,用户从网上直接下载数据。在管理上更为科学,使用更为方便。

(3)生产工艺的改变

由于处理方法和产品形式的改变,使得生产工艺流程也产生重大变化,朝着简单、高效方向发展。模拟产品生产中一个重要缺陷是绘图结果不能有效利用,从生产原图到出版须重复标描多次,而在数字产品生产中该问题就不存在。由此也导致航测与制图无明确分界。现在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下列部分:航片数字化,把模拟图像变为数字影像;影像处理和信息提取,包括影像几何纠正及产品信息的提取与编辑;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应用。

(4)理论方法上的改变

在过去,摄影测量主要着重模型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而现在计算机的水平,对摄影测量计算而言,已根本解决,可以用最严密的公式计算,解算精度能得到完全保证。摄影测量几何模型已不再是研究的重点,而转向影像匹配与信息自动提取方面。影像匹配是数字摄影测量的核心,数字摄影测量的效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影像自动匹配的水平。影像匹配不仅在数字摄影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计算机视觉目标自动识别的核心,为此影像匹配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经过多年研究,结合计算机发展水平,影像匹配已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这是摄影测量取得的重大进展。由于地面影像极其复杂,影像匹配尚不能做到完全成功,目前当匹配失败时尚需人工干预。在信息提取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有些进展,但距实际应用尚有较大距离,这方面是今后应努力研究的方向。

2 空间技术发展的影响

20多年来,航天遥感得到了较大发展,获得了大量卫星影像,并在许多领域已有成功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遥感不仅走向成熟,同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有二个特点,其一是地面分辨率愈来愈高,美国在南斯拉夫所用军事侦察卫星地面分辨率为0.1m。在卫星发射计划中,许多国家或公司将要发射地面分辨率为1m的卫星。美国在“数字地球”计划中,分辨率为1×1m的全球影像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些高分辨率影像将来主要靠航天遥感来获得。

其二是面向全球变化监测,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正在发生不断变化,许多自然现象及变化规律尚不清楚,为了进行研究,必须获得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各种数据,须对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及大气层进行全面监测,为此美国提出了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卫星上传感器共有19种。

雷达卫星也是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获取不受气候影响的特点吸引着人们的普遍关注,雷达卫星的特有特性为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我们在这方面研究尚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了应用需要,必须对航天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鉴于航天遥感影像具有数据量大、分析复杂等特点,因此对处理设备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许多相关领域引起重要影响。

利用卫星遥感获取各种信息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在实现数字地球的今天,卫星遥感更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数字地球可以看成是一个虚拟地球,把地球上的各种信息以数字形式表达,实现多分辨率、三维形式的地球的描述。要把整个地球上的信息数字化,进入计算机管理,其工作量极大,在开始阶段,可以从已成图的资料提取部分信息,但是从长远观点、从信息更新角度,卫星遥感是提供信息源的最有效手段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