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的方式

健康教育的方式

时间:2023-07-28 17:33: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的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教育的方式

第1篇

[关键词] 门诊;健康教育方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89-02

健康教育是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检查设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措施早预防。健康教育符合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

1 门诊病人的特点

一是门诊病人的流动性大。每日门诊的就诊业务量很大,每个病人疾病的病因、病种、愈后各有差异;就诊人的职业、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和对医疗的希望、需求,无从知晓。二是门诊病人相对停留时间较住院病人要短的多。三是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特殊。凡来诊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只是自己究竟患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有什么药是特效?希望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争取早看完早离开,最好不要住院治疗。

2 门诊健康教育的办法

门诊病人的特点是门诊的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为了掌握门诊健康教育的主动权,减少和克服被动的局面。医护工作者须做到:一是要因人、因病、因情况实施健康教育。病人是求医而来,因而健康教育要伴随医疗活动的全过程。门诊中有什么样的病人,就应该以这些病的防治宣传为主要内容。二是健康教育内容要十分精炼,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注意克服求全求细的系统性教育。三是针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简洁、明快的答复,态度要和蔼,以减少和消除病人的急躁情绪。

我院是县级保健医院,我们结合专科特点和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采取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

2.1 候诊教育 既可安定病人情绪,又可向病人及家属传播一些卫生科学常识,自我保健措施。

2.1.1 口头讲解 有医生护士对病人个体或集体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2.1.2 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 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防治知识为主,形式力求美观大方,内容短小,字迹工整,语言通俗易懂。

2.2 接诊教育 它是门诊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随时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谈,针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没有意识到的重要问题,不失时机的进行必要而简短的解释、说明、指导、安慰。

2.3 门诊咨询教育 我院病后复查的病人较多,我们采取护患之间面对面讲话,电话,通信,网上操作等形式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满足病人及家属对求医求药的需要,提高防治效果。

第2篇

近年来剖宫产率高居不下,引起广泛关注。决定分娩方式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1],但由于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相关知识的缺乏、对分娩的恐惧心理、对宫缩疼痛的耐受力差、产程中不能有效地与助产士配合使产程延长等原因导致了手术产率的上升。聊城市妇幼保健院自2007年以来开展了孕妇学校课程实施产前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7年7月~2008年7月孕12周起在该院孕期保健科门诊定期产检的初产妇531例。年龄21~35岁,身高151~171 cm,均为单胎头位,无妊娠期合并症,预测胎儿体重在2 500~4 000 g。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231例,对照组300例。两组孕妇年龄、身高、体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2.干预方法:干预组除接受常规的产前检查外,参加孕妇学校接受产前干预。包括(1)产前健康教育。干预组孕妇及丈夫参加产前健康教育课堂,每个月4节课,利用电视、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授课方式,讲解孕产期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让孕妇对妊娠生理机制、胎儿发育过程、分娩过程、孕期体重增长标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常见不适症状的预防和处理具有系统、科学的认识,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怀孕和分娩,减少孕期并发症,为顺利分娩奠定了基础。(2)产前培训。包括孕期锻炼、呼吸减疼法、产时按摩培训。孕期锻炼为每周3节,包括孕期体操和球操。要求夫妻共同学习4种呼吸减疼法。包括宫缩开始和结束时的深呼吸,宫缩顶点时的浅呼吸,随胎头下降忍不住用力但缓解用力时的短促呼吸,胎儿娩出时的吹气球法。(3)产时按摩培训。由助产士指导产时按摩动作,并检查动作是否合格,分娩时第一产程至第二产程由助产士协助或家属及孕妇自己完成,根据产妇自己的感觉选择按摩方法,产妇感觉下腹部特别疼痛时采用水平按摩,宫缩加剧产妇感觉下腹部硬胀时采用旋转按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只感觉腰部疼痛的用按压法。产前健康教育和产前培训均由资深医师、护师完成。

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结果

干预组自然分娩比例、产检次数、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转贴于   讨论

近几年,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快速结束产程、抢救孕妇及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和常规手术,但是剖宫产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已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自然分娩产妇子宫收缩力强,有利于产后恶露的排出,减少产后出血。自然分娩还可降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而剖宫产还可能影响婴儿今后的本体觉和本位觉,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从而导致定位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多动症及阅读、画线、平衡、打球困难等[2]。

分娩是女性的一个自然生理过程,但很多孕妇,尤其是初产妇对此却有焦虑、紧张情绪,不仅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产程进展造成难产[3]。产前健康教育可以使孕妇对妊娠和分娩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轻松面对孕期的不适,合理安排孕期饮食,降低了巨大儿的出生率,使孕妇树立了自然分娩的信心,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4]。通过开展产前培训,让孕妇改变传统观念,坚持孕期适当锻炼,可以加速孕妇的血流速度,心血管储备力和适应性增加,保持肌肉张力,身体的抵抗力增加,预防感冒等传染病的发生,有效控制孕期体重增长,使骨盆内脂肪沉积减少,调节心态,从而顺利妊娠,较好地耐受产程和分娩,有利于自然分娩[5]。健身球操可增加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关节韧带松弛、柔软,有助于分娩时肌肉放松,减少了产道阻力,还能使骨盆更灵活,减轻胎儿下降时的痛苦。丈夫配合的呼吸减疼法和按摩法满足了孕妇的心理需要,不仅让孕妇减轻了宫缩时的疼痛,更让孕妇感受了丈夫的体贴、关注。同时丈夫的支持和鼓励,让产妇充分发挥了能力和潜力,增强了信心,使产程进展顺利,减少了助产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本院通过联合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和产前培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自然分娩率提高,取得良好效果。

对孕妇实施产前干预,体现了人文关怀,符合如今产妇的需求,在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分娩过程中有积极的影响,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0.

2 田扬顺.大力推扬自然分娩“三法宝”技术[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3(9):796798.

3 陈祖娜,蓝荣英.心理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141.

4 梁秀娥,任正永,辛艳秋. 孕期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9,20(3):180181.

第3篇

[关键词] 孕妇大学;健康教育;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 R715.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99-0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科学的日益更新发展,人们对医学护理越来越倾向于“以人为本”的现念,与此同时,护理健康教育也自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孕妇。分娩这种很自然生理现象在当今大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受到产妇的期盼、喜悦、惧怕以及担心新生儿是否正常等复杂心情的影响。对于产妇来说,这种强烈的刺激给产妇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过度的应激,孕妇学校教育成为孕妇能够顺利度过怀孕、分娩及哺乳期而开办的对孕期保健、产时、产后的健康教育,使孕产妇从心理上与精神上作好准备。我院开办孕妇学校以来,对已参加及未参加孕妇学校教育的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产科产妇600例其中,产妇孕37~41周;年龄20~42岁,平均(25.4±2.6)岁,无剖宫产指征,无严重并发症,既往无任何心理疾病。将此期间参加孕妇大学的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参加孕妇大学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的孕妇采用自愿接受孕妇大学培训及产前教育,讲解分娩的有关知识,安排她们参观产房,观看分娩的录像,客观地给她们讲解阴道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消除其恐惧心理。指导她们练习分娩时的呼吸技巧和躯体放松方法。对照组的孕妇未参加孕妇大学的培训,随访宣教前后孕产妇及家属对分娩方式的意向、最终实际的分娩方式及转归,比较两组剖宫产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宣教前对分娩方式意向的比较

两组孕产妇及家属在宣教前对分娩方式意向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宣教前对分娩方式意向的比较(x±s,%)

2.2 宣教后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宣教后两组产妇实际分娩方式的比较中,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宣教后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x±s,%)

与实验组比较,*P

3 讨论

消除孕产妇对分娩的顾及与恐惧,医院开展孕妇学校教育,对孕产妇进行孕期保健、产时、产后健康教育,以稳定孕产妇情绪,使其精神愉快,在心理上与精神上做好准备,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孕妇学校的授课内容,结合实例、模拟操作等授课方式,通俗易懂、易于记忆的授课语言有利于孕妇接受、效仿和自我观察,所以孕妇学校是孕妇在怀孕期间了解产科知识的最好课堂[1]。我院在孕妇学校宣教教育内容中增加了分娩镇痛技术的介绍,产前使孕产妇接触、了解分娩镇痛技术的相关知识,能增强孕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很多情况下,孕产妇是因惧怕分娩疼痛,或在产程中因疼痛难忍而要求剖宫产的,这种情况便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2]。由医生、助产士授课与电视播放录像相结合的宣教方式,可增进医患间的沟通与相互理解,进一步提高了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3]。当产妇进入产程时,医务人员能更加贴近产妇及家属,更能进一步了解产妇及家属的心理感受和需求,便于正确指导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

通过本次对参加及未参加孕妇学校教育的孕产妇的观察研究比较,发现现代孕产妇的心理因素对分娩方式是存在一定的影响的。尤其临近分娩时孕妇的恐惧、紧张情绪,是产生疼痛的主要因素[4],所以,开展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更好地让孕产妇及家属了解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及相关知识显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范植蓉,陈红宇.孕妇学校规范性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与分析[J].护理学报,2006,13(1):64-65.

[2]王文敏,郑晓兰,范薇,等.孕妇学校分娩方式健康教育与降低剖宫产率关系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2):84-85.

[3]杨整哉,杜稳侠.孕产妇住院期健康教育需求及施教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1,6(8):508.

[4]刘海棠.心理疗法与分娩镇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77-78.

第4篇

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孕产妇2163例,年龄18~43岁,平均25岁,孕周28~41周,平均37±2.32周,分娩总数1406例,剖宫产757例。其中初中文化程度1477例(68.3%);高中(中专)文化程度544例(25.1%);大学文化程度142例(6.6%)。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方式及技巧:采取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宣传资料;制作健康教育板报版面;开展孕妇课堂、讲座等向育龄妇女进行孕产期相关知识的讲解。病区开辟宣教室及宣教长廊。进行个体化的“一对一”的健康知识宣教和产时指导,开展导乐分娩。选择合适的时机、方法和地点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流沟通,病房进行各种知识的宣传和操作示范,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1]。实施人性化护理,让家属陪伴,运用触摸技巧和心理暗示疗法,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的内容:①孕期的健康教育: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合理饮食,注意钙、铁的补充。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重体力劳动。着装要宽松,注意外阴清洁。教会自我监护胎心、胎动。发现不适要及时就诊。②入院教育:介绍主管医生、病室人员、环境、工作与休息时间、住院规则等。③产前的健康教育:向孕妇讲解分娩知识,做好产前的心理护理,稳定孕妇和家属的情绪;交代注意事项,教会减轻分娩痛苦的方法,指导进清淡而营养丰富的饮食,取得积极的配合。④产时的健康指导:为减少孕产妇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应提供安静、舒适、轻松的待产环境,指导产妇如何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使产妇消除紧张情绪。及时报告产程进展情况,让家属陪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使之顺利度过分娩过程[2]。胎儿娩出后,把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进行第一次接触、吸吮,建立母子感情,通过吸吮还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同时,为母乳喂养打下基础。⑤产后的健康教育内容:护士应对产妇的身心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促进精神放松,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指导合理的饮食营养,进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饮料和汤汁。提供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宣教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并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教会新生儿的健康护理,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哭声及大小便、脐部护理、婴儿沐浴、黄疸的观察。⑥出院时的健康指导:指导产妇合理搭配饮食、坚持母乳喂养,教会产后机体恢复的方法,给予必要的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告知婴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去处及产后检查的时间。

讨 论

自从本院实行健康教育以来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产褥病率明显下降。通过开设了孕妇课堂,利用集体座谈和定期在产前,通过对孕妇进行孕前教育、入院教育、胎儿自我监护、产前及产时的身心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抑制不良社会风俗。改善了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提高,提高了围产期的保健质量[3~5]。

参考文献

1 郑惠淑.浅析医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7):22.

2 时红梅,时丽.健康教育在产科实施的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3,10(9):45.

第5篇

本组250例250只眼,男135眼,女115眼,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2岁,术前视力0.1~0.2有195眼,眼前指数有55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2 健康教育 

2.1 术前健康教育

2.1.1 一般护理知识介绍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科室环境及病区相关护理常识,如传呼系统的使用、物品的摆放、无障碍活动空间、厕所方便设施使用等,使患者适应病区生活环境、防止意外损伤;指导患者做好个人生活卫生,洗头洗澡时,勿让脏水入眼;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防暑或防寒,避免感冒发烧。

2.1.2 白内障相关知识介绍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临床症状、发病过程、检查方法、潜在并发症、治疗方案及手术效果等。重点介绍我院白内障手术开展情况及手术医生的学术水平,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康复信心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2.1.3 做好术前护理 向患者讲解术前检查、术前用药、术前术眼准备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护士要协助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及眼科检查,做好术眼手术前准备;术前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镇静剂、散瞳剂等,注意观察瞳孔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对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疾病的患者,要做好相应的专科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达到手术适应证要求时方能手术。

2.1.4 术中注意事项介绍 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在显微镜下进行的非常精细而富有技术的手术,手术中患者头、眼保持固定对手术顺利进行非常重要。护士术前可反复按手术要求训练患者,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手术,如果确实欲活动头部、咳嗽、打喷嚏时,必须提前告诉手术医生,得到医生许可,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对手术中精神紧张、心理负担重的患者,护士应及时与其交谈,以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及术中不适、疼痛,避免因其而引起的头、眼活动。

2.2 术后健康教育

2.2.1 术后休息活动指导 术后三天适当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揉眼、低头弯腰、突然用力而导致伤口裂开。

2.2.2 术后饮食指导 宜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品,忌烟酒,尽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而引起术眼损伤出血。

2.2.3 术后用药指导 遵医嘱按时点眼药,预防手术后并发症。滴眼药水前要向患者讲解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教会患者正确点眼药水。

2.2.4 术后复查指导 术后按约定时间定期复查,一般术后第一个月每周复查一次,以后每个月复查一次,连续复查三个月,主要观察手术伤口愈合情况及屈光变化,并根据需要佩戴合适眼镜。

3 结果

本组25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经手术及健康教育干预,术后1月复查,视力0.5以上198眼,0.3~0.5有52眼,脱残率100%,无1例感染,患者满意度为100%。

4 小结

本组病例通过接受术前,术后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术后视力恢复较满意,脱残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为百分之百。笔者认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虽然存在着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及半文盲居多,对健康教育接受力相对较差[2],以及因视力障碍,不能接受外界视觉信息,影响生活、社交、工作及学习,易产生孤独、焦虑心理等不利因素,但是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不同时期有计划、有目的健康教育,能让患者掌握白内障自我保健相关知识,消除焦虑心理,增加其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 目的 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5组,给予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其高血压KAP、依从性评分以及血压控制率。结果 医患互动型健康教育优于其他健康教育方式。结论 医患互动型健康教育发挥了各种健康教育方法的优点,是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效果 依从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ek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health education for commun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150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5 groups and imposed different health education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ir hypertension KAP score and compliance scor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were observed. Results: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s. Conclusion: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worth to popularized for communal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compliance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患患者数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上升趋势[1]。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而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病知晓率、提高遵医行为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手段[2],高血压的防控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治和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本研究观察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效果,拟为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综合科和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确诊高血压病人150人,入选标准:(1)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判定标准[3],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继发性高血压;(2)年龄40-70岁,意识清楚,可用言辞表达,有阅读能力,与人沟通无障碍;(3)排除有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及严重的急慢性疾患,如恶性肿瘤、严重的心力衰竭等。其中男97例,女5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6例,初中43例,小学21例;平均年龄55.3±6.8岁。将其按年龄、性别和文化构成随机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电话回访组、讲座组、宣传手册组和医患一对一互动组),每组各30例,各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构成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前KAP与依从性调查 所有5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均进行高血压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和服药、运动、饮食等行为的依从性调查,同时记录各患者健康教育前的高血压分期和血压值。

1.2.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不予特殊干预,直到6个月观察结束回访1次;电话回访组(简称电话组)每周电话回访1次,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和合理指导运动等;讲座组每月组织专家进行1次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讲座,开展现场咨询,同时每3个月进入社区组织讲座1次;宣传手册组(简称手册组)将高血压防治知识印制成宣传手册,在患者出院时发放给病人,叮嘱其经常翻阅,内容也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和合理指导运动等;医患一对一互动组(简称互动组)采用多种方式结合,包括定期(每月1次)家访、发放宣传手册、组织患者一起讨论、互动演示训练等。

1.2.3 资料收集 5组患者观察结束时收集如下资料:(1)高血压KAP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知识问题20题,态度问题10题,行为问题10题,按答对问题正确个数计分;(2)服药、运动、饮食等行为的依从性调查,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服药、饮食、运动等行为按3级分类(即相当规则,比较规则,不规则),分别计分2、1、0分,问题共25个,最高得分50分;(3)血压控制率,所有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视为有效控制。

1.2.4 资料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录入并处理,数值资料用表示,多组数值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观察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用R×C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干预前后KAP和依从性比较

健康教育前各组患者KAP以及依从性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互动组同其他组比较知识、行为和依从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话组知识、态度和依从性,讲座组KAP及依从性,手册组知识、行为和依从性,互动组KAP及依从性干预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KAP及依从性比较

注:a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表示同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各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有所差别,互动组控制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话组、讲座组和手册组血压控制率均较高(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日益昌明和药物的不断更新应用,现有药物和治疗水平完全能让90%以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但现实生活中高血压控制率并非如此,由于各种不良行为方式、心理原因等影响,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美国仅为27%,英国为6%,我国北京的调查仅为18.5%[4,5],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缺乏系统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对改变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提高临床依从性认识不够,因此需要积极开展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和行为改变的桥梁,它也是一种治疗方法。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卫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办法不是靠药物,而是健康教育来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高血压在老年人口中的高患病率促使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有效、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一的健康教育方法如电话回访、宣传手册发放及单一讲座等方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探寻出医患互动方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其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有密切关系,同时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一旦建立,就会形成习惯被保持。范珊红[7]等报道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显著与可能以下特点有关[5]:(1)能注意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减少高血压的可控相关危险因素;(2)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取适用于个体需要的教育方式,通过交流互动、心理疏导,调动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对疾病的防治意识,提高了依从性;(3)根据不同阶段和对象设立治疗目标,使患者将所学付诸实践,同时使家属了解高血压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共同参与制定健康计划,为患者创造防治高血压的良好环境。

因此医患互动型健康教育发挥了各种健康教育方法的优点,利于患者充分获得对疾病防治的认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值得推广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

参 考 文 献

[1]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l0.

[2]胡玉冰,邱昕光,严红.健康教育在高血压人群防治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18-11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4]王苏,顾缓,李丽霞等.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况的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7(3):135-136.

[5]齐瑞玲.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57-158.

第7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

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影响,本文随机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某社区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某社区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中2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61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3±3.2)岁,该组老年患者中吸烟患者占40%,饮酒患者占50%,高盐饮食患者占56%,运动缺乏患者占70%;对照组中2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62岁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9±2.8)岁,该组老年患者中吸烟患者占42%,饮酒患者占48%,高盐饮食患者占56%,运动缺乏患者占7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不良生活方式所占比例等资料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不接受健康教育,而实验组老年人接受健康教育,其具体方法如下:

(1)对老年患者实施口头以及书面教育,同时给予老年患者分发编写的各种健康知识的宣传册,使他们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2)给予老年患者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于理解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的老年患者,可以由浅入深的进行健康教育;而对于理解能力稍弱、文化程度低的老年患者,其讲解的语言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必要情况下可以开展知识讲座。对于未能及时掌握或忘记的患者,可以定期再次进行相关的活动,并进行及时的调整;

(3)以社区为单位,对老年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如每月对老年患者进行一次护理指导,给患者讲解常见老年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预防。同时强化精神护理,鼓励其多参与到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工作中来,使其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有利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定期为老年患者进行健康体检,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的预防策略。 结果

经过1年的观察,实验组老年患者中吸烟患者占14%,饮酒患者占32%,高盐饮食患者占26%,运动缺乏患者占28%,而对照组上述4类患者占该组比例分别为40%、50%、54%、72%。实验组老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 1 两组老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例)

吸烟(例)

饮酒(例)

高盐饮食(例)

运动缺乏(例)

实验组

50

7 (14%)

16 (32%)

13(26%)

14(28%)

对照组

50

20 (40%)

28 (56%)

27(54%)

36(72%)

P值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的日益加重,老年人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因为老年人健康问题,不仅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预防和延缓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或发展,在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不仅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医疗负担的减轻。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是由于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引起。因此,改善老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对于老年患者慢性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运动缺乏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更为显著,效果更明显,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8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健康教育方式 口腔卫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儿园由家长填写完整合格调查问卷的幼儿22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1.2 研究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 ②家长及孩子口腔卫生习惯、刷牙起始时间、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刷牙时间 ③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幼儿龋危害、幼儿龋预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识获取渠道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作菌斑指数检查并做记录:根据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数记分标准记分,所有检查全部由同一位检查者完成。

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连续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1/3,但不超过2/3;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显示法所用染色剂主要成分为酚红、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调查中每位受试者均检查6个指定牙齿(即16、11、26、36、31、46),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平均值,每个人的记分为6个受检牙记分平均值,其为衡量口腔卫生状况指标。

1.2.3 干预措施及资料收集方法:①对220名幼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数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牙周病流行性调查标准)记录菌斑指数,瞩其刷牙后再次进行牙菌斑指数检查并记录,全部调查工作由同一检查者完成,期间无一人退出。

1.3 统计学处理:将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做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一般情况:家长年龄:25-35岁;母亲161人,父亲59人;国企职员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职业46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63人,大专74人,中专以下83人,他们所受教育不同,家长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各异,随之幼儿口腔卫生状况出现显著差异。

2.2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表1 口腔卫生习惯调查表[n(%)]

表2 口腔保健知识

表3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

3 讨论

3.1 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菌斑可以减少和预防口腔疾病,正确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与消除软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给予牙周组织适当的接触刺激,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组织抵抗力[1],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受细菌感染后易发生炎症[2]。 

3.2 学龄前儿童更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学龄前儿童所进食物精细,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于发酵产酸;加之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牙齿钙化程度低,龋齿发病率为71.97%,87.73%儿童有不同程度睡前进食不良习惯。

 3.3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高有赖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调查发现保健牙刷知晓率只有29.09%,家长为孩子所带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头过大、刷毛过软、刷毛过尖等误区:只有15.90%家长知道自孩子出牙起开始刷牙。

3.4 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宣教:我科口腔医师每半年到甲级幼儿园做一次免费口腔检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2.66%,而就诊率只有13.38%,说明广大家长对乳牙龋认识程度不够。 

4 结论

健康教育涉及到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应采取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具体化、反复强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及监督,加强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幼儿口腔保健[3],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证,卫生保健完全靠自费[4]。建议政府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社会福利项目。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 预防口腔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77-178

第9篇

论文摘要: 针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自身的特点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和要达到的目的有着相似性和统一性,使游戏成为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学前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人的认知、语言、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期儿童的身体和思维都还处于人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认知思维和语言能力都还处于一种不完善的状态,以怎样的方式来开展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游戏能有效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既给学前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又能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快乐,激发其自信心、幸福感、成就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心理。

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引发的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它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对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人自身所固有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并运用这些积极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孟万金教授整合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学及积极教育思想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它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消极、被动、补救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发展的方向转型,应该重视全体学生,并全面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而不是象以往只注重个别学生及其心理问题。除了以积极视角、主动态度之外,还要用积极的途径、思想来培养受教育者的积极心灵,最终实现积极健康心理教育目标。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给学前儿童播下了积极心理的种子

学前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人的思维、语言、动作、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重视儿童智力和身体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儿童其实也是有烦恼、有忧愁的,也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而且童年期的心理问题也同样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主动、预防,所以对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重要。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在学前期得到重视,如果在学前期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理念的指导下给学前儿童播下积极心理的种子、注入健康心理的疫苗,将会对个体的整个人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在游戏中开展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3.1 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注意力方面,虽然幼儿神经系统在学前末期已经发展到接近成人水平,其大脑皮质机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发展到完全成熟相比,他们的皮质抑制机能还是较弱,因而是不宜对幼儿提出过高的抑制要求的。认知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只是初步发展。儿童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使得儿童在认识和把握事物时主要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即表象来进行的,很少凭借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因此要幼儿凭借概念、判断或推理来认识、把握事物是很有难度的。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在枯燥抽象的事物上,而其认知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这些心理方面的特征决定了对幼儿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宜用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去简单传授。能有效开展幼儿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就游戏,幼儿好奇、充满想象和想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周围环境去实现某种意愿的冲动等等都让幼儿对游戏特别青睐,而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体验又能帮助他们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健康人格。

3.2 学前儿童青睐的游戏

作为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许多教育家就曾肯定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夸美纽斯指出游戏可以使儿童自寻其乐,并可锻炼身体的健康、精神的活泼和各种肢体的敏捷;罗素也曾经提出要使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陈鹤琴认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幼儿是以游戏为第二生命的。

学前期幼儿的运动和言语能力发展迅速,他们已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能做各种运动,还能说一些连贯的较准确的言语。但他们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虽然渴望参加一些成人活动,却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束缚,而游戏恰好为幼儿的这种渴望创造出一个不受约束的可以供其体验的世界。体验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成为他们对待世界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幼儿正是在游戏中用体验来认识、理解和把握外界事物的。在游戏中,幼儿体验着自由性、体验着愉悦性、体验着创造性,感受到兴奋、幸福、无拘无束。

3.3 游戏与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弗洛伊德就认为游戏是幼儿发泄情感,避免损伤的出口。游戏能使幼儿摆脱现实环境及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不能实现时,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避免造成心理矛盾和冲突,并帮助他们在主观上实现欲望、避免抑郁。而埃里克森从新精神的角度分析游戏的作用,也认为游戏是幼儿情感发泄和思想表现的健康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他们的精神创伤。学前儿童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选用游戏的方式符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方法的选择要求,孟万金教授在《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游戏正是一种有着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它不是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儿童的自我参与,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其中的喜、怒、哀、乐幼儿都是以一种愉快、乐意的心态去体验、去感受的。

幼儿在游戏中有着“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体验着主观幸福感、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游戏是令幼儿体验到自由、愉悦、创造与自我力量的活动:在游戏的王国里,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完全忘却了外在的强制与压力,融自己的全部身心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自由表现,自如发挥;他们在游戏中无论是兴奋、激动还是严肃、愤怒,都毫无例外地感受到愉悦;摆弄游戏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与伙伴的积极活动及相互的影响,都使幼儿体会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创造的体验。健康、积极的游戏不仅能发展儿童语言、动作、表达、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积极、乐观、进取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第10篇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调查分析

血液透析不但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对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有资料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较低”[1],他们的生存质量实际上与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是分不开的。“医院所提倡的健康教育以病人为中心”[2],针对到医院接受血液透析冶疗的患者及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了解患者在整个维持性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此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名患者,男性28名,女性22名。年龄18~81岁。文化程度:文盲1名,中学45名,大专4名。患者从开始接受血液透析至今,透析1年的患者8名,透析2—3年的患者12名,透析3年以上的患者30名。血管通路:静脉置管2名,动静脉内瘘40名,直接穿刺法8名。享受国家医疗保险者41名,自费患者9名。

1.2方法 采用访谈法,用自制问卷的形式。

2 结果

各项健康教育需求及患者满意度见表1,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接受度及患者满意度见表2。

表1 各项健康教育需求及患者满意度

表2 血液透析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接受度及满意度

3 讨论与分析

3.1充分认识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对疾病康复有重要作用,血透室护士应充分认识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评估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各个阶段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与患者随时沟通,满足他们的需求。

3.2改变护士的服务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血透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心理差异,需求差异为患者提供个体服务,这些需要护士不断的学习各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增强沟通技巧和宣传能力,以及创新自主的服务能力。

3.3认识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接受度与护士为其提供的方式,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差异 患者需求的方式和护士提供的方式所产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护士对患者健康需求方式的评估不充分,不到位,没有具体的针对个人的情况做出有效的评估。因此,血透室护士应根据血液透析患者最能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4 结论

通过这次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血透室护士应重视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正视目前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与患者所需求之间产生的差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多样化的运用健康教育方式,从而充分体现护理的人文关怀精神,有效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11篇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在儿童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干预。结果:干预前比干预后知晓率显著提高,P

【关键词】 健康干预;儿童保健;影响。

正常小儿运动功能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正常小儿10个月左右能扶住栏杆独站,13~15个月会独走,1岁半时能拉着玩具车走,2岁左右步态稳。但每个小儿的发育情况可有差异,其影响因素较多,如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育儿技能、生活习性、出生季节、是否接受儿童保健指导等都可能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比如冬季出生的小孩,因衣服包裹过多、过紧,运动功能发育可能较其他季节出生的小孩延迟。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可获得有效的支持,促使个体、群体和全社会的行为改变,从而促进儿童健康发展[1]。我们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在儿童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1年10月在册管理的县城社区内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

1.2 分组 : 将研究对象分4个目标人群,分别是:新生儿期组、婴儿期组(28d~未满1周岁)、幼儿期组(1岁―未满3周岁)、学龄前期组(3周岁~入小学前的集体儿童)。

1.3 方法和内容

1.3.1 创建健康教育小组 由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一个健康教育小组,负责不同时期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护士长是健康教育的总负责人,为每次健康教育的组织者,负责协调全面工作以及效果评价和分析;儿童保健护士负责上门家庭健康教育;儿保医师负责托幼园所的健康督导和健康教育;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为健康讲座的主讲专家。

1.3.2 工作方式和内容 (1)新生儿期组:健教方式以健教信息传播为重点,采用入户宣教的家庭健康教育方式,由专职儿童保健护士负责3次上门访视工作。访视中对新生儿要进行“问”:喂养、睡眠、预防接种和大小便的情况;“查”:全面的体格检查,称体重,及早发现新生儿疾病,特别注意口腔、脐部有无病变、黄疸出现与变化情况,以及母亲的生理、心理康复情况,并进行新生儿生长发育初步评估;“指导”:发现新生儿有疾病,及时转到儿科治疗,把生长发育状况不良者列入高危儿并转入儿童保健科管理,指导母亲饮食、休息、清洁卫生及产后运动,亲自教授正确的哺乳姿势、喂哺方式和次数,同时给予计划生育避孕措施的指导。(2)婴儿期组:健教方式以示范教育为主,采用个别面授和家长班大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该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热量和营养的需要量高,但婴儿消化功能的不完善容易引起其营养失衡和喂养问题。所以,健康教育以儿童营养与喂养为重点,由儿保医生定期(每年至少4次)进行门诊观察和检查,了解其生长发育和营养情况,指导家长学会合理的膳食原则,使婴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由于喂养不当而造成的各种营养性疾病。定期召开家长学习班,以交流经验的大课堂形式使家长提高认识,掌握育儿知识,增强育儿技能。(3)幼儿期组:此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较为迅速,语言和动作能力明显增强,但注意力时间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健教方式宜采用游戏互动的教育方式,以发展感知觉、运动、语言能力为早期教育的重点。通过每月1次行为发育评估检查,了解儿童在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能力等方面是否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在每次保健体检时发放儿童发育进程表(如8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小物、1岁3个月独自走稳、1岁半学习自己用勺子等),让家长们清楚知道此期儿童的行为发育应达到什么水平,同时教会家长帮助儿童克服恐惧心理的技巧。每半年举办1次相应年龄段的育儿讲座或小比赛(如家庭接力跑、小诗歌表演等),让专家、家长和儿童在游戏中形成一个轻松的信息交流平台,融教育于游戏中。(4)学龄前期组:此年龄组的儿童体格发育稳步增长,神经精神发育迅速,智力日趋完善,活动增多,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健教方式宜采取行为指导的教育方式,重点是防止意外伤害和传染病发生。每季度由专职儿童保健医生到托幼园所进行健康状况的督导,通过游戏、讲小故事、树榜样等形式让儿童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如正确洗手的方法、刷牙的方法),教导儿童如何自我保护。对保健员和教师,采用上课和发放宣传小册子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各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和隔离措施,掌握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处理。对厨房人员、清洁人员用示范方式教会消毒剂的各种调配方法、紫外线灯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家长采用大讲座、发放宣传册、橱窗画宣传等形式进行教育。

1.4 效果评价: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行为反映。通过观察儿童日常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了解儿童健康教育后的成效。②问卷调查。对家长或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③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统计调查。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群体,制定了不同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分别为育儿知识、儿童行为发育知识、儿童常见病防治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知识等[2]。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情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前后的变化情况,以评分的方式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结果

4个组别采取健康教育干预的前后有所差异。其中,新生儿组的差异最为显著,干预后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了31.33%,反映出这时期的家长初为人父母,对新生儿的教养经验相对缺乏,对育儿知识最为渴求,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能使他们迅速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和技巧,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学龄前期组干预前后知晓率提高最小,反映了这时期无论是儿童或家长,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幼儿园的教育,已掌握到一定的常识,同时也反映出这组的健康教育方式和质量有待提高。

3 讨论

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一部分,其健康教育内容在儿童的健康成长历程中有具体指导的现实意义[3]。实施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相对应,与儿童身心发展及生活经验相关联,要针对儿童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符合,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医院儿童健康教育的对象应儿童与家长并重,认知的过程应遵循从被动―主动―自主的规律,尤其是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是被动的群体,家长既是受教育者也是传导者。儿童的不同阶段认识和接受能力相差很大,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的认知和活动特点,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形式、途径等进行全方位的不同程度整合实施。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的层次、儿童所在托幼园所的育儿文化背景对健康教育都会有影响。医院儿童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水平、教育方式也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郑国英.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孕产妇管理体系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8):1030,1076.

第12篇

关键词:冠心病;健康教育;问题

冠心病(CHD)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民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改变,该病也成为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原因[1]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2007年中国卫生部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仅次于恶性肿瘤,高居疾病死亡率第二位,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2]。大多数冠心病的死亡是死于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3]。1992年WHO就提出:没有疫苗可以防治心血管病,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预防[4]。因此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应用非常广泛,但是 CHD的健康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就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1 医务人员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冠心病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患者较少能从医务人员中得到全面系统健康促进的知识。我国针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没纳入到医务人员日常的医疗活动中。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由于时间所限,多为填鸭式灌输教育,而门诊患者又很多,医生只顾看病,护士又严重缺编,没有足够人力和时间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全面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成为日常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要规范健康教育的行为,我国护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比较晚,临床上许多护士认为缺乏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相关知识技能。只有医务人员重视起来并且提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才能达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 健康教育时间局限患者住院期间

目前,我国对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时间比较局限,一般以医院的健康教育为主,只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教育,并且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健康教育仅仅局限在入院、出院时的疾病知识宣教及出院指导,而冠心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门诊及出院后患者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延续的健康教育较少见。冠心病住院患者不仅要在住院期间得到恰当的治疗及全面的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使患者知道患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危险因素的方法,在出院后能够遵医嘱按时服药,掌握疾病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措施,从而有利于患者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促进健康。因此健康教育不仅要在医院内进行,而且要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并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3 不注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大部分健康教育不注重效果评价,以至于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应加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使患者遵医行为得到真正的改善,尤其是远期效果评价。

4 护士自身健康教育能力问题

国内大量文献报道[5]:目前有相当多的护士并没有重视健康教育,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缺乏教育时间等。王玉琴[6]等也认为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应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训专业的健康教育队伍,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以提高健康教育能力,达到健康教育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防治冠心病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健康教育贯穿于冠心病康复的全过,加强健康教育实践,是二级预防工作的基础。重视健康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研究,对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冠心病患者知识水平,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润霖.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和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0-47.

[2]郎雪飞,王玉燕.健康教育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7,5(5):82-83.

[3]Tirnmins F. Areview of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urs Crit Care,2005,10(4):174-183.

[4]冯莉.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与健康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7C):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