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33: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级地理教学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许多新的教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和推广,也缺乏具体措施特别是在基本教学能力训练方面,缺乏内容和要求。以致于学了教学法,却不能解决教学的具体问题。
在国内,如邱学华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刘显国创立的反馈教学法,刘学法提出的学导四环节教学法,李维枢创立的四步循环教学等,此外还有实物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在国外,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法,皮亚杰提出的活动教学法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正在向课堂教学中渗透,得到推广,并逐步获得应用效果。
1.1巧引歌曲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巧用古诗文。
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1.3巧插趣味故事。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中学地理教学法课程应根据地理学科教学的实际提炼教学原则,结合中学地理教材谈教学方法,将学科发展的新思想、研究方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实践课中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必须采用一些先进的手段,如语音、录相实验室等。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重视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1.巧引歌曲。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
1.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2.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3.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4.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趣味性;地理现象
1. 关注地理节气与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2011年12月22日是今年的冬至,结合这一节气,让学生思考冬至有什么特别之处:
1) 这是多梦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夜长梦多嘛。
2) 这是我们最心寒第一天。因为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离我们最远,理论上获得热量少。
知识源于生活,地理知识更是与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提倡联系生活实际,在诙谐幽默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将地理知识寓教于乐,学生在有趣好玩的情况下,将地理知识融会贯通。总之与生活有关的地理现象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发现,现在的人低头思考的多了,抬头看路的少了,近视眼多了,对周围的环境观察观察的少了,因此多联系一下生活实际,用地理的规律和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2. 初中地理课堂上要合理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
(1)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地理事物。诗词歌赋交融于地理教学过程,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可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述三峡峡谷之幽深、水流之湍急;用“望庐山瀑布”反映庐山风景之秀丽。
(2)使用地理别称配合地名教学。地理别称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园”“钟表王国”――瑞士; “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萨;“不夜城”――漠河;“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 南”――宁夏平原等。
(3)使用抒情的文学语句、地理趣闻、地理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泰国首都曼谷 时,让学生知道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首都,全称若译成汉字共有四十一个字;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4)选编一些地理口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等,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使学生牢记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可以采用“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甘陕,云贵西四上北天,重内台海福吉安”。
3. 地理课堂上要适时介绍趣闻趣事,培养学习兴趣 地理科学是数、理、化、天、地、生六大自然基础科学之一,内容广博,涉及范围广泛。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平时备课时,我比较注意搜集有关地理方面的趣闻趣事,把相关内容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学习“日界线”时,给同学们介绍这样一个事例:有一孕妇乘船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在航行过程中,这一孕妇生了一对双胞胎,时间前后相差不到半小时。但奇怪的是,先出生的婴儿比后出生的婴儿小了一岁。同学们议论纷纷,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引入新课,从时区讲到时差,再由时差讲到日界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新课的内容讲完了,答案自然也就出来了。再如,在介绍地形的变化时,先给学生讲了“沧海桑田”的故事,然后引用两个事例:①近年来,人们发现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遗迹;②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岩石中发现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引出地形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同学们听起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上好地理导学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认为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学好学不好无所谓"。不少教师对七年级地理的导学课(如人教版七年级上《与同学们谈地理》)并不重视。殊不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第一节地理课的成功对于提高整个初中阶段地理教学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处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所以,教师在教授导学课时,应精心备课、下足功夫,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体会到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且要多举实例,列举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如我们生活的地区为什么冬天干燥寒冷,夏天高温多雨?为什么我们所在的南宫地区会成为"棉花之乡"?
2运用有效提问,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上教师应避免形式主义的无效提问和无价值提问,避免让学生被动地按照老师的预设回答问题,如不能让学生只做"是不是"、"对不对"的机械应付。而应精心设计三至五个有价值的问题,以达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原则:
2.1导入新课的问题应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讲地球运动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早晚看到的太阳大气温反倒冷,中午看到的太阳小气温反倒热呢?"再如,讲"大陆漂移说"时,可提出"为什么在火热高温的非洲赤道附近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自然会认真听课、主动思考。
2.2提出与学生心理年龄相当、学生当前关注的问题。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组织学生围绕当时人们关心的问题展开专题学习:一是造成这次地震的地质成因;二是地震的前兆;三是一旦发生地震我们如何自救。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地理的实用性,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动力。
2.3对有难度的问题,可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串逐步引导。
2.4设计的问题尽量具有开放性,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惠多斯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应时刻注意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恰当的时候予以表扬。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不搞"唯分数论",利用形成性评价多视角、多层面激励学生。尤其对学困生更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搞"水涨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我经常结合实际给他们这样的评价:"你的书写有进步"、"你能积极思考"、"你的学习态度认真,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等。对学优生则采用竞争性评价,如"你还能做得更好"。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给他指出努力的方向。总之,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4联系生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因此,地理教学在以学科科学的逻辑顺序开展的同时,还需要以生活为主线,围绕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实际情况及学生所关注的各种问题组织教学。教学设计要做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疑问在学习知识中获得解决,再带着疑问回到生活中去升华知识。比如,在"备教材"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联系当地实际,调整教材,或给教材内容增加"营养"。比如,讲到七年级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时,我提出了"为什么在我们的家乡南宫这片土地上会形成冀南名城——南宫市呢?"谈到大家熟悉的家乡,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增,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他们纷纷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有的说南宫地处平原、土壤肥沃,有的说南宫水源充足、历史上就是繁华商贾之地等等。通过讨论,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摒弃了传统的"你讲我听、死记硬背"的做法,达到了提升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的效果。
5在地理课中渗透综合教育,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与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联系,更能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如结合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说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又如运用"沧海桑田"、"山崩地裂"这些成语来解释地壳运动和地震。再如,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正是巧妙利用了当时的天气得以成功借箭。当然,学科相互渗透要找准关联点,不能"死拉硬拽",要把握好"度",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6适当开展地理活动课
【关键字】兴趣培养参与探究利用地图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当一个人对某一事情产生兴趣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它的奥秘。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学易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运用趣味生动的语言对地理现象和规律形象描绘,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方便理解和记忆,容易接受新知识。
1、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又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写的是黄河的落差极大。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比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比平原地区高出3000米。诗歌给地理课堂增添了韵味。
2、巧插趣味故事。传授初中地理课时可用有趣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地形、气候”一课时,给学生讲古人刘伯温怎样运筹帷幄,洞悉天机,料事如神;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诸葛亮是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精通天文、地理,知道天气变化的规律。讲“月球”一课时,跟学生们讲宇航员登月球的种种实况,并布置他们观察“月相”的变化;给他们讲“新航路开辟”的故事;讲“唐山大地震”的实事,并指出这些故事或地理现象都与月亮、地理学说密切相关。
3、巧引歌曲。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笔者在引入新课时,先让学生欣赏《长江之歌》,通过对优美的歌曲的欣赏,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学习“季风”时可引入《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然后问歌中的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影响哪些地区?用这方法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只有在课堂参与探究,记忆才能长久牢固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必须更新理念,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启发、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问质疑,从而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发表个人的见解,必要时,可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讲“地球的运动”时,可利用模拟来演示“地球自转”现象,利用逼真的形象,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具体分布。然后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变化,并同前面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 这样就使问题变得更加巩固和深化。通过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演示,让学生自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由小组长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又能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完成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过程,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课本中的地图,强化学习效果
图是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不用地图,就不成为地理教学。”刚进入中学的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地图的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地展开。
1、看图。就是利用课本中的地图,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地图,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时,根据色彩变化,找到三种色调的分界及对应高度,通过联想、分析、综合、概括,从中把握事物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我国地势特征深化了解,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2、填图。就是在完成新课讲授后,针对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将相应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填充图上,然后再进行展示。笔者在做类似的练习时,利用制作的Flas课件,让学生用鼠标拖动答案到相应的地理位置,找出亚欧大陆的具置。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填到《地理填充图册》上,通过老师的评改、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和记忆。
3、画图。让学生学画简图,可增强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笔者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利用教学资源的整合,让艺术教师教学生画地球仪,标出日界线的经线及经度,东西半球界线经线及经度,以及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等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地理综合技能。
4、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能将抽象变为具体,枯燥变成有趣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为方便地理基本概念、地理过程的展示。笔者在讲“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采用了二维动画来建立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模型,再附加一些关键的线条、符号和文字,边讲解边组织教学,克服了初中生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明显。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融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身的教学优势,有效地实现了把书本的平面知识立体化,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模拟真实情境,缩短认知距离,加深对教学媒体的印象,运用多媒体能帮助学生感知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老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地理新课程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创设富有生机课堂的必备因子,师生间融洽的关系,情感的深层次交流是获得地理课堂教学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个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1 深挖教材,实现情感培养目标
中学地理教学中蕴涵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潜在素材,在课堂上相互渗透,抓住时机,适时教育。
以七年级下册的《日本》为例,通过学习和分析日本的地形、国土面积、资源状况、人口问题、经济发达程度等,了解日本子在资源短缺、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且多位于火山地震带上的情况下,通过其自身的努力,仍然发展成世界著名的经济强国,可见日本民族是一个即可悲又可敬的民族,我们也应学会克服发展中困难,发扬自身优势,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再以七年级下册的《美国》,通过学习美国是移民国家、人口构成、美国的工农业发展特点:它既是经济强国,也是世界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大国。使学生明白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也不是那么的完美,它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它的经济快速发展有很大部分是在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形成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观念。
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还有很多可以作为情感教育载体的素材,如南极地区的鲸鱼濒临灭绝的危险——保护动物,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利己利人、全球的温室效应——建立全球意识,低碳环保人人有责、特别是我们每一课当中都有的阅读材料和课堂活动中,里面都有需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情感信息。只是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及时渗透了正确的情感引导。
2 以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实现培养目标
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时课内开展的课堂活动,也可以是课外的兴趣收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以学习《欧洲西部》时为例,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欧洲的旅游名胜和与旅游相关奇闻趣事(埃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和奔牛节、希腊的神话故事等等),并请同学富有感情的给全班同学介绍。这样既可以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又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很多地理知识能在生活中直接体验到,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在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养成终身学习意识,通过问题研究等具体实施,使学生对学术探讨的计划制定中,材料收集、整理、论点提出,论据论证等实施过程中的一般程序步骤有进一步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扎实、严谨的求学作风。
3 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又可称之为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师在讲台上按照课本内容授课,学生听讲、记笔记、课后背诵复习,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沦为应试教育的奴隶。因此,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显得颇为重要。
二、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形式
(一)探究式提问
提问是初中地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恰当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探究式提问不是随意的简单的提问,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带有一定的综合性、概括性的提问。比如,在学习“中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后,地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进行提问:“三月份,家住北京的小王去广州出差,妈妈提醒她带上雨伞。九月份,北京秋高气爽,小王再次去广州出差,爸爸又提醒她别忘了带上雨具,小王爸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设计的情境既符合生活实际,又带有很强的地理色彩,极易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二)探究式讨论
一般而言,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进行探究式讨论。老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小组讨论,老师只是起到点拨、协调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世界人口”这一节时,地理教师可以抛出一个探究式问题:“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在讨论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探究式讨论的结果作出总结。
(三)探究式演示
设计一些以归纳为主的方式来演示,能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并做出假设。教师要依据演示的目的,认真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提问,使演示过程充满着“谜”,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从探究演示中领悟道理,寻找“谜底”,但需注意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演示。
三、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式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探究问题的兴趣,进而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深入思考。比如,在讲“天气与气候”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三国演义》中借助天气火烧葫芦峪的故事,就容易引发学生对于天气与气候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想要主动揭开天气与气候的神秘面纱,对于天气与气候的深入探索与学习便水到渠成了。
(二)确定探究课题
初中地理教材繁杂,要选取适当的课题进行探究,才能够发挥出探究式学习的最大功效。选择探究课题,就是要选取那些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层次探究学习整合整体思路,形成对于地理知识点的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在学习七年级第二章《认识地球》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关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如麦哲伦的环球旅行,从欧洲出发一直向西航行,最终又回到到了欧洲;从远处走过来的人先是看见头,然后看见身体,最后看见脚;等等。只有确定的探究课题具有探究价值,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探究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课外探究的可行性,地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课外观测、考察等活动。课外探究学习既增长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拉近了与地理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地理探究活动。
地理教师可以就近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探究,组织学生观察山顶、山谷、陡坡、山脊等地形特征,探究向斜、背斜、断层等地质构造;还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天气,认识天气与气候的变化特征,深入了解降雨、云层、冷锋、暖锋等天气状况等。
(四)给予适当的评价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应该以积极正面的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初中学生不管在知识、经验还是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地理教师要在探究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和发展,探究式学习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春花.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6)
[2]韩少青.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教研版,2013(08)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融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地理教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1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__班和__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一年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中有乐,忙中有得。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思想,树立新理念
认真学习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课程体系、深化课改步伐、促进教师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①学会自己看书。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②学会看图。会看、常看。③学会做题。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④学会做笔记。⑤学会提问。不明即问,不懂即问。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引导学生提问。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
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引导学生反思。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很注重思考这个环节,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着地图或图表,联系有关的知识。
三、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及艺考生的提升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待优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的待优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待优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为了确保高考的平均分,待优生的转化至关重要。
首先, 帮助待优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加强与待优生的了解和沟通,帮助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其次,做好艺考生的提升工作。对于艺考生来说,从年前就开始的艺术联考、校考让他们耽误了很长时间的文化课复习。在接下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应如何指导艺考生进行文化课复习,提高文化课成绩。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四个要点:一是要对文化课的学习树立坚定地信心,在面对文化课学习上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地情绪;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仅要有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更要有每个学科的详细复习计划;三是要有针对性,要明确自己文化必须达到的成绩,将成绩分解到每一科,紧紧围绕考纲、围绕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四要针对高考核心考点各个突破。
总之,一学期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2在上学期带过一段时间地理的基础上,我担任八年级整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心若在,梦就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是我永不改变的目标与追求。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3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潜心研究,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
1、认真钻研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目标、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
采用多种方法(谜语、诗歌、谚语、小故事、顺口溜等)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
3、强化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训练。
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题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必须学会识图。
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4、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
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
五、几点体会
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重视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精、细”,教师备课要精,知识点要抓细。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融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4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4-6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4、注重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问题和教训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课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改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学年,取得好成绩。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5因为工作的需要,地理老师的紧缺,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科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内容是“地球和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我以前所教的科目不是地理,这一次是直接接触,而七年级的学生是刚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地理”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地理又是中考的会考科学,分数带入总分,所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为本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目录,明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堂课的效果,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刻苦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由于第一次参与地理教学工作,第一次接触新的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够,所以,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
(二)、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炼,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
每一个班级有六十多位学生,每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但我觉得是一种使命,深感责任之重,因为作业是体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对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我都给他们以很好的鼓励表扬,对完成得不好的学生,我不是打“x”完事,而是在旁边给予正确的解答。在课堂上还进行讲评,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得他们认识到作业不能敷衍了事。
(四)、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
《地理教育国际机》强调: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今日和未来的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其实质就是开发潜力,培养创造思维,注重个体自由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中学,课堂教学是实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因此地理教师首先应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方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期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想方设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上好地理第一课:绪论,非常重要。在绪论课上笔者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对热点地理知识进行阐述,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课余笔者根据学生对不同的地理知识的兴趣,在各班分阶段开辟了墙报专栏,墙报内容有以天文知识为主题“宇宙空间”、以世界人文地理为主题的“走马观花看世界”、以中国人文地理为主题的“可爱的中国”,在激发了学生对地理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填补了教材这一知识空白。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后,还需持续地培养与维护,为此每节课堂笔者都注意恰当地引入地理故事或热点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持续发展。比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中国的工业分布与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时,笔者引入“微软新型电脑Milan问世,样子酷似咖啡桌”这一新闻,既加深了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解,又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国际上尖端高新技术产业的差距,从而激发了学生为国家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又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世界区域地理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制作PPT,内容以所学国家或地区的课本上没有介绍的特殊地理事物的图片为主,并配以当地音乐作为片头在课间播放,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当今世界因互联网的存在,接触信息机会也多了。鉴于部分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多,笔者专门开设了“以地理知识”为主的博客――小米的空中花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网络大课堂。在笔者的带动下,有些同学也开辟了自己的空间,学生在开辟空间的同时,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丰富,地理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二、精心备课,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要想让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备课环节是十分关键的。而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则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还一定要注意细节。要注意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导入要精心设计,不仅要新颖别致,更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讲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结合当地的气候想一想为什么海边的桃花开得晚?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桃花开得晚等等。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就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地理还能学不好嘛?
另外,笔者觉得还有两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教学个环节的过渡和课上问题的生成。笔者认为各环节之间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言,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整体,自然流畅。关于课上问题的生成,笔者认为应根据所讲内容自然过渡到所要提出的问题上来。不要大家看书活动一、活动二。这样容易使学生得思维中断,同时也耽误教学时间。同时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注意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不然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还会浪费课上宝贵的时间。
还有就是板书,笔者认为不论是使用多媒体,还是不用多媒体教学,板书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对于初中地理来讲,尽管课程标准不要求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脉络,但笔者认为至少每节课都应有一个知识脉络,把本节课的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本节课内容,同时这也是地理素养的培育。从另一个角度说,板书还是我们教师最能创新的地方。当然,板书要提纲挈领,克服冗长,更不要使教材黑体字的搬家。
三、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在开始上课时,往往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教师应迅速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因此,恰如其分地导入是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比如:笔者在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关于我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时,首先提出一道问题让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刘艳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了带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刘艳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刘艳爸爸妈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学生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带着问题先看书,再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爸爸是必要的,妈妈是多余的。为什么呢?教师带领学生边看图边讲解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规律等。学生终于明白:吐鲁番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7月份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极少下雨,所以没必要带雨具;广州处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又位于我国的南方,雨季来得早,退得晚,4月―10月份都处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带雨具。通过问题式的情境创设,学生引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对地理学科产生好感,做到愿学、爱学、乐学。
(二)运用身边事物,创设生活情境。地理教学过程,要力争把系统的地理科学原理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地理课堂应充分利用挂图、插图、照片、剪贴画等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或者从学生亲身经历和身边的实际出发,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情趣。
四、重视学生参与其中,深入挖掘学生的地理学习潜力
现代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以“以人为本位”的思想作为教学的原则。因此教师的任务是以启发诱导方式,使学生能独立探求知识,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敢于向非曲直权威挑战。学习的任务不应仅仅积累知识,而应主动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了解前人探求和发现的途径,这就需要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转变,从单向传递向多向交流转变,拓宽知识领域,扩大获取知识的渠道,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应重视学生参与教学,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知识竞赛、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天文和气象观测、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体现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地理行为素质。
如根据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把竞争意识引入地理课堂。在初一刚入学的教学阶段,就着手快速查找地图、快速记忆地名、快速读图绘图、快速设疑答问等多种形式的速度训练,可以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在快中求多、多中求精、精中求准、准中求深。在一节课上,要求学生将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地理信息讲给同学们听,比一比谁的信息最多、最新、最有价值。将阅读和交流以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领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不同的教材内容设立不同的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各种潜能,让学生真正从“苦读型”向“巧读型”转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注重遵循地理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地理教学中,能根据地理科学和地理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命的情感教育,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学生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也是影响地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
例:在学习初中地理第1册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中的第2节水资源这方面内容前,可带学生参观工业和生活方面的污水及废弃物,以及人类不负责地把污水及废弃物倾入河湖的现象,对照课本中的图说明:“钓鱼者的困惑”图反映了每年许多河湖有大量鱼虾死亡,造成鱼虾大量死亡的原因是:水污染现象严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怎样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是我们每个同学的责任,说明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
再如在学习第3节《森林资源》这一内容时,我们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5・10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和图5・11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使同学们知道森林是国家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能够为建造房子、做家具、造纸、造船等提供原料,而且在保护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通过正面学习,可以侧面批评人类乱砍滥伐森林,不保护森林资源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对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通过这些从而对学生进行珍惜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教育,使他们以实际行动参加当地植树造林活动,让“母亲”披上绿装,长出头发,现出昨日的笑脸,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样使所学内容更加深化,更具有意义。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备课,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重视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开拓型、创造性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秀芳,文.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有效性教学[J]
[2]熊晓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沙棘:科教重横.2010(5).
(岑溪市归义镇第一中学广西岑溪543200)
【摘要】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的动力。一个学生如对某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虽然初中地理课的内容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但是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较难学的课程,形成了地理课培养学习兴趣的困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 地理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Shallow talk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n how development the study of the student interest
Hu Hai Wen
【Abstract】The ancient times of our country outstanding thinker, educator Confucius once said:"Know not equal to good of, good know not equal to joy of."Be showed from this, the interest be the best of the teacher be also the most strong motive.A student such as have strong interest to the some academics, he meeting creation mightiness of seek knowledge desire, he study of potential ability get utmost exertive.Although the cont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lesson is most to make person interested in, macro view large but complications of the geography environment make student hard successfully the feeling know,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 make it become one thus more difficult learn of course, formation geography lesson development study interest of difficulty point.How in limitedly time let the student learn good geography academics, interest of development is importance.
【Key words】Geography teaching;Development;Study interest
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年,但初中地理教学依然不够受重视:该学科在教学时间上,课时少、时间紧,且学生学习不以为然。在教学中,学生的地理成绩普遍不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很费力,严重影响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究其原因,缺乏地理学习兴趣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就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分析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之前就受一些偏颇的、错误意识误导。如“地理只要考前背背就行了,初中会考就是这样过来的嘛”; “学地理要背、要念,真没劲!”;“学地理能干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学生感受不到地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强、实用性广的自然学科。
2.学习方法不当。 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方法呆板单一,对着书本死记硬背,不加理解,生搬硬套。兴趣对他们而言则成了分数的代名词。
难道他们真的对地理知识毫无兴趣吗?答案是否定的。去年,我对曾担任的七年级4个班级、八年级的二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却发现90%的学生喜欢看央视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探索?发现》以及考古类节目,这说明学生对趣味性地理知识的需求是积极主动的,是感兴趣的。学生们认为地理学科特有的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奇妙的自然现象、典雅的民俗风情、层出不穷的地理事件(比如:最近马来西亚航班失联事件)确实能带来感观刺激,再加上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旁白,能扣人心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毋庸置疑,这就为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在地理学习的兴趣指明了方向:
一﹑精心设计,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一下子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一节课的最佳状态。例如:在学习《地图》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有很多同学可能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还有当年的刘邦大军攻破秦朝都城咸阳后,武夫将士都去争抢秦宫的金银珠宝,而政治家萧何没有为金银珠宝所动摇,而是埋头寻找一样东西。他在寻找什么呢?此时,学生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迫切知道其中的答案。我抓住这一时机接着说:是地图。秦始皇让荆轲近身是因为荆轲手中那幅地图,萧何埋头寻找的也是地图。古代统治者、政治家都对地图感兴趣,可见地图在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性。现代在航空、航海、外出旅游都离不开地图。我们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了解一下什么是地图?怎样使用地图。这样,从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入手,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下面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和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喜欢地理课程。
二、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1.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学生能见其形,如临其境,这样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例如:讲《海陆变迁》时,教师将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软盘装上计算机,模拟两亿年前到现在的大陆漂移学说过程,生动直观的视觉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平常要有意识地积累有趣的素材,例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温的垂直变化)。“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较差大)的奇观。讲到中国的气候时可以联系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片,本身就是很有趣味的,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将地理的趣味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不愁学生不喜欢地理,学不好地理了。
3.引用资料,补充课外知识,在兴趣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中适当引用一些课外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日本的文化时,我给学生一则材料“日本的樱花节”,又如讲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时,我补充了收集的相关资料:“世界石油危机对日本的冲击”,“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海湾战争”等,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热忱。
4.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图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地图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无图不题,地理教材中各式各样的地图,都是好的教学素材,如果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就能解答各式各样的地理问题,那么,学好地理就不是一件难事了,例如,讲到《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时,我指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时,重点指导学生了解阅读等温线图的步骤和方法,学会从等温线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步骤是:(1)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的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规律或变化幅度;(4)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分布的具体差异。掌握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这样,学生对地图就不会害怕了。
三、巧设疑问,引起共鸣
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本的办法是端正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要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是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抓住课题,设置疑问:把地理科研课题当成问题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立志献身于地理事业做准备。如讲水资源开发时,谈长江水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是会影响长江水域,长江能否变成第二条黄河等。
2.利用图象,设置疑问:在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图表和各种图片中所含各种地理信息进行设疑,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将各类课后练习编成图表让学生练习。
3.通过推理,设置疑问:让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推理提出问题。如讲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时,先讲明四季变化主要是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一,而太阳光热的多少是受太阳光直射点的影响,然后按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提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春、夏、秋、冬四季分别是在哪几个月;根据推理,学生很快就能自己发现和掌握这些新知识。
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及热点问题,体会到地理的“有用”之处,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讲好序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地理课本每章节都有小序言、图片、知识结构框,对于初学地理的初中生来讲,都很重要。讲好了“序言”,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学习地理课的清晰轮廓,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序言”课中,要提出能引起学生思考和联想的问题,比如:“学习地理,终生受益”序言课就提出:什么是地理?为什么学习地理?怎样才能学好地理?通过讨论、思考、想象,可以让学生不拘一格来讲,最后用三句话来总结: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对我们终身有用,学习地理贵在发现。这样的“序言”课,使学生觉得上地理课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有趣了。
二、利用地图,动用“版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图、教学挂图是地理教学有的教具,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还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迅速在头脑中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
“版画”在课堂教学中很实用,教师用娴熟的技巧,简易的笔画、把一些复杂的地理事物,绘成简略的黑板略图,在没有挂图时起到必要的补充。根据教材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注意力随老师的笔画、语言和肢体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这一课中,即亚洲的地形和河流。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的基本特点。学生很快找到:①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②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③河流发源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四周分流。接着我又问了一下学生:你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吗?回答意见不一。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亚洲轮廓简图。画上喜马拉雅山脉、昆仑上、天山等,又画了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等,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地形、河流、湖泊标注出来,边画边讲。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准确掌握亚洲的地形及河流的分布概况,自然而然就把特点归纳总结出来了。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地理知识,而且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问题,增强趣味性
地理教材不同于故事书,科普读物,文艺作品那样感人,而现在书中文字、内容非常简洁,往往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讲授时务必针对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课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哪三条重要纬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邻哪几个海洋?(2)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能否找到世界之最?(3)一湾、一角、一岛、一半岛各指的是什么?(4)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最臃肿的动物分别是什么?喜欢在那种气候区生活?(5)你知道陆地上最高的动物、“百兽之王”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之中?
对这些饶有兴趣的问题,同学们都乐于思考,根据课文内容提示,很快得出结论。这样本节课关于位置、地形、气候等内容的学习就完成了。
四、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是焦点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嘉宾是学生,也是我们今天活动的主人,即三组来自不同方面的记者团队A、B、C。他们将以我们学习的地形、气候、河流为新闻内容进行调查采访,然后在组内合作交流,接受访谈,活动中完成三维目标。接受采访的记者,可由组内自主决定推选人选和人数,介绍的方式不限,同时其他两组同学可以临时充当听众,也可以提出问题,产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三组交替进行。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搭设了活动的平台,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了学生能力,寓教于乐,学生兴趣盎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课改的理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八年级上册重要的章节,是中国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方法,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利于教材基础知识系统化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本章结束后设计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专题活动课——“焦点访谈”。
二、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地理素养,大部分对地理兴趣浓厚,善于讨论、分析合作交流,喜爱参与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针对专题活动课有极大的表现欲,适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部分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但是我校地处郊区,一半的学生住校,资料收集或许不及时,要提前安排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和提炼地势和地形、气温和降水、气候、河湖特点,同时运用地图掌握空间,并探究其内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强化分析解决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本章知识整理、归类、提升——合作交流——再提升、系统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激发对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会从正反两面辩证地看待事物,趋利避害,立志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建立人地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地势地形、气温和降水、气候、河湖的特点和空间分布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本节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分组,巡查指导。
学生充分复习整理本章内容、收集信息、制作课件、合作交流。
七、课堂导入:
近日我们已经学习探究了我国的自然环境,领略了我们祖国的风采,陶醉于秀丽的山川,感受着多样的气候,叹止于江河的气派。今天我们以我国的自然环境为专题内容组织一场特别的活动课——焦点访谈。
八、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闻调查——倾听记者报道。
教师是焦点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嘉宾是学生,也是我们今天活动的主人,即三组来自不同方面的记者团队A、B、C,他们将围绕我们学习的地形、气候、河流为新闻内容进行调查采访,在被采访时把本章知识重难点进行交代。其中任何一组接受采访时,可由组内自主决定推选被访谈的记者,代表人数可多可少,介绍的方式不限,其他两组同学可以临时充当听众,也可以提出问题,产生互动,达到知识系统化和提升的目的。以此方式三组轮换接受访谈。
1.来自国家国土局的记者们:任务是调查访问我国的地势、地形的知识:地势西高东低,呈三阶阶梯分布;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地形特征。先在组内交流、归纳、提升,然后选出代表接受采访,本组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共同完成任务。
2.来自国家气象局的记者们:收集整理我国气候方面的资料,如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气候特征等。组内交流、归纳、提升,选出代表接受采访。
3.来自国家水文局的记者们:任务是负责我国河湖的特征及长江、黄河相关知识,组内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再抛出观点。
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师是主导,为学生搭设合作探究交流的平台,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培养了学生整理分析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调动了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验着学习的快乐,兴趣盎然,寓教于乐。陶醉于祖国的自然环境,增强爱国情感。
第二环节:由表及里——谈谈背后的故事。主持人通过下列问题采访三组记者 :
1.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
2.我国降水为什么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我国河流为什么南方汛期长北方短?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展开学习小组的深入探究,达到由表及里,学会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明确地理事物有他们的差异性的同时,还存在整体性,,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方法,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地理规律。
第三环节:自然恩赐——人类开发。主持人组织学生围绕下列话题展开讨论交流。
1.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2.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分别有利于我国发展多种多样的经济。
3.地势西高东低在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并且大河东流沟通着我国的东西交通。
本环节设计意图:三组记者围绕人类在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方面优势开发的成功方面进行交流的同时从而掌握知识,深层意义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功能和价值,学习地理可以更好地生活,体现人地协调的观念。
第四环节:关注热点——一分为二。
指导记者辩证地介绍自然环境的灾害(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台风、寒潮、水土流失等),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同时进行立志建设祖国的情感教育。
九、深思和启迪:谈谈本节活动课的体会和感受。
课堂小结:1.因是学生的活动课,由每组推选代表总结本组的学习内容,最后教师补充。
2.教师采取激励性评价机制点评,评出本次活动的三个“金话筒奖”、三个 “校园麦霸记者”,以资鼓励。
拓展延伸:课下调查我们家乡辽源的地形特点、收集辽源的气候资料、民间采访辽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家乡自然环境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观点,并以地理专刊的形式完成。
教学反思:1.本节活动课是在复习的基础上加深提升,所以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并合理分组,每组实力要均衡,才有PK的悬念。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
2.地理教学方式的改变真正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快乐地参与活动,激发了兴趣,张扬了个性,增强了自信心,学到了终身有用的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智能、能力、情感都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