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学后记

地理教学后记

时间:2023-07-28 17:33: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后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学后记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 创新意识 能力

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在新的时代潮流中,谁能够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谁就能够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地理教学时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涉及自然科学和人为科学的多方面的知识,更能够激起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利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一、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是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考出好成绩。而现在的教材变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活动,老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创新转变。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第一,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第二,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的合理推导。所以,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三,教学方法创新必须妙用“启发式”教学法。如在学完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我常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①假如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一年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②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保持指向北极星方向不变,而是也转了360°,那么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对四季的形成的产生什么影响?二是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挖掘启发点。如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冰天雪地、不毛之地的南极大陆为何有煤的存在?”学生一时很难想到南极大陆会漂移这个关键点上。于是我提出了下列小问题:①煤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②有森林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应在什么纬度区?③南极大陆在高纬度地区,肯定没有森林,而现在有煤说明它在地质史上曾有森林,那么它曾在什么纬度?通过逆向反推、层层点拨、启发引导,最终得出了南极大陆漂移的结论。这种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学习观念;地理课堂;课堂有效教学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增至9门课)、容量增加了,在高考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地理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

初中阶段地理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初中地理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地理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地理课仍然是不被老师、家长、学生重视的一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一初期,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地理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地理知识,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江西地理高考模块分别是:必修部分的必修一(自然地理模块)、必修二(人文地理模块)、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选修部分的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六(环境保护)。必修一当中一些系统地理中非常重要的原理和规律一直贯穿在高中地理之中,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高一阶段地理教材的知识是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又是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高一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今后两学年的地理教学做准备。这种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转型、考试观念转型、学习习惯转型、学习方法转型等。

1.学习观念转型

教师在高一第一节地理课上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把原先思维中基本概念,哪怕是一知半解的概念作为基础,让学生尝试接受高中系统地理模式,使其逐渐适应高一地理学习。教师从总体上向学生介绍高中地理教材的构成特点,使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习、理解和运用什么,使学生对地理课重视起来。另外,详细介绍新高考方案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由原来地理是副科转变为地理是高考科目,使其意识到高中阶段地理课除去必要的基础记忆之外,也重思考、重理解和重能力。

2.考试观念转变

考试观念对现在学生和家长的影响很大,是否属于必测、必考的科目直接关系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要让学生了解到高中地理学科考试在文科中是必选科目,考试成绩能否达到B级以上直接影响其是否被本科学校录取。即使是理科同学,也必须要参加每年举行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于普通类考生,成绩需要达到C级以上。初中生进入高一之后,对地理科目的考试观念改变了,会促使其端正地理学习态度,加深对课程的认识。

3.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转型

初中地理的教课形式和应试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甚至于造成部分学生轻视课堂学习,只是把它作为“学科调味品”。有的地理课堂甚至于被其他科目占据,老师、学生只是在考前突击一下,因为在学生看来地理可以不看、不记、不理解,考试时在书本上找一找即可,使初中地理课出现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现象。

高中地理课要求学生重视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会思考、会探究。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学生不能只简单记忆知识点,问几道“我不会做的题目”,应该注重培养“老师为什么是这样呢?”“与我平时感觉怎么不同呢?”的思考方式。对于学习中“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课外“加餐”。

学习地理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如阅读相关书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获取知识,拓展知识面。

二、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地理课按照要求是每周2课时,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充分利用45分钟,发挥个人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当前的考试要求。如:了解、理解《江西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把握每一课的要旨,使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重点、难点适宜。2.重视课堂,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可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上课一开始就以趣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艺术表演,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教师可以培养自己独特的方式以吸引学生。如: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开端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做到事半功倍。3.适量的作业与测试。高一地理学科保证学生每天有15分钟的课后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内容也可以丰富一些,如制作地理小报、自绘地理漫画等。以达到巩固知识,适应高考的目的。4.要坚持写教学后记,自我反思,寻找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学后记可以让自己不断反思,总结,并不断改进。5.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开展“教师合作”。“教师合作”有利于发挥教师整体功能,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施教,实施教学过程的通力合作,使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引导教师进行合作教学,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达到一种“默契”,形成巨大合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的整体功能。通过“资源共享”使全组地理教师不断进步,共同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第3篇

新课改以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惑,面对困难和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地实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同时新课程要求教会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是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

地理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考出好成绩。而现在的教材变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活动,老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创新转变。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应是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出发的合理推导。所以,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并有所创新,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必须妙用“启发式”教学法。如在学完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我常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①假如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一年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 ②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保持指向北极星方向不变,而是也转了360°,那么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对四季的形成的产生什么影响? 二是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挖掘启发点。如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冰天雪地、不毛之地的南极大陆为何有煤的存在? ”学生一时很难想到南极大陆会漂移这个关键点上。于是我提出了下列小问题:①煤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 ②有森林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应在什么纬度区? ③南极大陆在高纬度地区,肯定没有森林,而现在有煤说明它在地质史上曾有森林,那么它曾在什么纬度? 通过逆向反推、层层点拨、启发引导,最终得出了南极大陆漂移的结论。这种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三、高中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多渠道获取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应设法教学生学会质疑与解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施展才智并形成独立的个性。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我常常这样设计,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自己“过桥”,促使学生发现以前未曾认知的知识概念间的类似性、差异性和各种关系法则的正确性,从而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总之,高中地理创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注重总结,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这样既可以做到教学相长,又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

第4篇

一、从教学反思做起,争做科研型教师

教学反思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探讨教学的成败得失,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以前的地理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照本宣科讲清知识点,就能考出好成绩,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的教材变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活动,老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我们就鼓励教师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他们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老师们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再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改进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去、优化教学过程。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改进的过程。在反思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由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二、地理教师同伴互助,整合集体智慧

教师的同伴互助建立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是整合教师的集体智慧,把地理教研推向的重要环节。因为在教师群体中,会有不同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冲突,教师在对话、争论中积累经验,共享成果,就会互通有无,少走弯路,共同进步。同伴互助的形式主要有教师对话、优质课、观摩研讨课、教研活动等。如针对人教版七年级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的研讨课,地理教研组在听课后展开评课活动。每位教师经过独立思考。写出本课的优缺点,经过对话讨论找出该课成功的地方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这样得到的认识就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要深刻得多。有待改进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恰当、不到位。之后共同解决问题,对于教师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大家展开了争论。有教师认为,课堂上充斥着“你真棒”、“真聪明”这样肤浅的赞赏,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实属“捧杀”。还有当学生提出教师不能答复的问题时,教师不置可否,态度暖昧,会极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能追问:“真的吗,你是怎么想的?”对发言学生的鼓励,会让他们产生自豪感,效果就大不相同了。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既解决了教学的难点问题,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开展地理学科大教研,实现专家引领

聘请专家教授、省市教研人员到我县讲学指导。加强了教研员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研员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改变教研模式,由“考”、“评”向“研”、“导”转变。要求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在教师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一线教师进行指导培训,主动参与听课评课,与广大教师深入交流,在教师困惑时及时给予方法指导。我县每学期举行一次全县规模的地理大教研活动,每次大教研都经过提前谋划,确定活动的目的、内容,围绕教学实际中的问题,组织教师参与讨论和交流。如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把握、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方法研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采取“说――讲――评”的形式,大家一起评议课的得与失,共同解决教学中疑难问题。通过练功课、达标课、优质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中青年教师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研究,积极撰写教学教研论文,培养教育科研能力。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建成一支我们自己的专家队伍,以点带面,真正起到专家引领的作用。

四、利用网络支持.拓展地理教研

现代化网络具有资源丰富、个性化、交互性、共享性的特点,网络信息传输速率快、信息含量大、交互性强,不受地域的限制,非常适合开展网络教研。所谓网络教研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网络教研可以解决农村学校资源贫乏、师资落后问题,拓宽教师思路,实现均衡发展。利用网络开展地理教研的主要形式有网络资源共享、教师网上研修、网络适时交流三种。

1.拓展课程资源。网络课程以网络为载体,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视频观摩能够整合现场观察、录像分析与案例研究,有利于教师视野的开阔和创造性的激发,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定格、回放视频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2005年我县建成校校通,与全县12所中学相连,这些学校都可以通过无线上网登陆教文体局网站,共享教育资源。为此教研室从基层学校选拔了100节地理优质课,涵盖了初中七、八年级各章节内容,以视频形式放在网站上,供广大教师观摩学习。

2.网上研修学习。教文体局网站开辟教师论坛,每个教师都可以注册登陆,发贴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和疑惑,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还可以进入播种者园区等教学网站,学习异地先进教学经验。网上研修的交互性、时效性和共享性,打破了学校范围的局限,使教师的研修空间扩展,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缩短了教师成熟的时间,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反思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第5篇

行动研究诞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七十年代后在西方国家兴盛起来,它是一种日益受到普遍关注的教育研究方法。其宗旨是“行动者即研究者,研究者即行动者”。它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作为首要目标;第二,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的合作;第三,行动研究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行动研究”的构建与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反省式深入思考,发现、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我学习及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探求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一)发现问题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是反思研究的第一步。教师只有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白问题与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差距,才会不安于目前的教学状况,从而改进自己的实践。我们对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时,发现有以下问题:

⑴学生活动表面化、思维虚假活泼

由于教师要求不明,随意性很大,其结果是学生不知如何学习,讨论不能深入,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深入的个性思考。

⑵师生思维不同步

教师抢时间赶进度,教学设计时没有或很少考虑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讲解时,学生要么忙于作笔记而没有积极思维,要么参与了思维而没有作好笔记,思维明显不同步。

⑶教师包揽、满堂灌

教师忽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周密设计与组织,缺乏对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思维的目标与方法不明,导致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削弱,课堂上死气沉沉;另一方面,教师又担心学生不懂,不愿放手,最终由教师包揽。

⑷教师讲解不透彻

对有些问题,由于备课不充分,参考资料看得少,挖掘不够到位,讲解不全面、不透彻,概念模糊,学生似懂非懂,做题错误率较高。

⑸应对文科综合高考的能力不强

如何从地理、政治、历史三个角度去审视、综合分析某些问题的能力弱,因而缺乏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的思路和体系,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二)反思学习

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经常性地进行反思、学习。主要形式有;备课组内集体商讨,吸收别人的经验,学习他人的先进成果,查阅参考资料,借鉴科研成果等。

(三)制定改进计划

在反思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改进教学的工作计划。仍以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反思为例,可以制定以下改进计划:

针对问题⑴学生活动低效: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问题设计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富有层次性、启发性;小组活动时分组明确、任务明确、要求明确,提高分组活动的实效性;提倡个别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减少集体作答。

针对问题⑵师生思维不同步:教学设计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不忙于赶进度,疑点、难点讲深讲透,尽量多引导学生前后联系、整理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对学生不能兼顾作笔记和思考的现象,教师多给学生介绍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作笔记的方法,加强学法指导,从而教会学生学习,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针对问题⑶教师包揽: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应有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总结、归纳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学会判读各种类型的地图,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加以改进,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渐转为学生质疑、学生设计问题,学生由上课被动听讲转为自己动脑思考、动手作图和笔记、动口说自己的认识或想法。把学习的任务交还给学生,教师则加强个别或小组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针对问题⑷讲解不透彻:教师多参阅相关复习资料,多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备课充分。

针对问题⑸综合能力弱:认真学习、研究高考的考试说明。根据近两年的文科小综合考试情况和趋势看,首先应抓好地理学科内的综合复习和训练,其次再考虑学科间的综合复习。因此,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重点进行科内知识综合复习,在与历史、政治学科有交叉时,可给学生提出复习建议或要求,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综合;此外,教师多看看历史、政治资料,向有经验的教师或学校学习,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同政治、历史教师一起就某些材料设计综合问题,或给材料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进行反思调节

审视教学改进措施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的作业等来分析自己教学行为的利弊得失,作再度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进措施。在平常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写教学后记就是比较可行的有效方法。可以记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记改进的方法,或是对某一知识处理的不足或灵感…… 长期坚持按备课要求写教学后记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师对知识、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实,在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知识层面上的不足,有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学生能力的内化问题,有学生主体的发展问题等等。知识层面的问题较容易解决,而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则需制定详细的计划,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二、访谈调查与听课观察

(一)访谈调查

学校往往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来了解教师平时教学行为的优点和不足,并反馈给教师,但这不是教师的主动行为。其实,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性做法,很难自主发现,因此教师主动调查访谈很有必要。这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和前提。

2001年11月,我们对高三文科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召集学生代表座谈,学生反映了以下意见:

①满堂灌,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少;

②板书不清晰、板图不规范;

③讲课的语速、上课的节奏太快,来不及作笔记;

④对老师有畏惧感,害怕问问题。

⑤教师讲课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⑥教师重视知识讲解,但方法指导较少 … …

仔细想想,有些问题自己确实没有意识到,必须制定逐渐改进的计划,并经常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有意识地克服(尤其是习惯性问题)。

(二)听课观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听课,尤其是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可以反观自己,从而寻找教学中的差距,有时得到的是灵感与顿悟。 比如:教学语言组织中的停顿、轻重、缓急的把握技巧;宏观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解决疑难问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处理……

三、案例研究

我们学校根据班级集体授课中学生较多、教师很难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不解这一实际情况实施导师制:在班级授课基础上,地理教师是地理科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导师。这为我们的行动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从这些同学那里分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继而改进教学。

案例:化解张力同学(高2002级1班)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恐惧

(一)发现问题

高三年级每次学月考试后都要进行成绩统计和分析。高三一班学生张力总成绩连续两次第三名、一次第二名,数学学科优势突出,但地理学科常在中下水平。他的高考目标是重点大学,地理成绩低对他十分不利。他上课时非常认真,课间也问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二)分析问题

第三次月考后,他的地理单科成绩仍然低于全班平均水平,于是,在认真分析其三次成绩和各科表现的基础上,找他谈话。

师:你的其它学科成绩都不错,为何地理成绩总不理想?

生:我也不知道,你上课我能能听懂,就是考试考不好。

师:你是不是不太喜欢地理?

生:有点,我原来的地理就学得不好,本来想读理科,老师动员说英语和数学好,以后在文科的竞争力更大,地理只要你重视就可以学好。

师:的确,你只有重视才能学好。你这次的月考试卷我们作了分析,你的主观题得分低,而客观题部分还可以,是怎么回事?

生:做选择题时,基本上能排除两个选项,但剩下的两个选项就分不清了。做题时找不到感觉。

师:是否对地理有些恐惧呢?

生:过去不觉得,会考前努力几天就过了,但现在就不同了,每次成绩拿出来,大家都为我地理太差觉得可惜。高考越来越近了,我也很担心。

师:地理科成绩已经成了你是否能考得更好的瓶颈,你在课后花了多少时间?

生:除了上课外,花得很少。

师:为什么?

生:第二学月我每天都花一小时的时间去学地理,学得很辛苦,考试成绩却没有多大进步,加上比较喜欢数学和英语,因此,第三学月就把地理挤掉了。

通过谈话了解到,张力地理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他存在恐惧感,认为地理不好学;另一方面,对地理学科不重视、不感兴趣,用的时间少,加之没有过成功的体验,找不到感觉,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问题

1、制定对策与方案

针对张力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制定以下的对策与方案:

第一步 让他主观上真正认识到要考上重点大学绝对不能严重偏科,要有危机感,改变学习的态度,努力学习。

第二步 帮助他找感觉,对地理有兴趣。

第三步 课堂上有意识地让他有较好的发挥,帮他考出一次好成绩,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

第四步 作业当面批改,定时指导或答疑,进行实质性辅导。

2、实施方案

首先,进行辅导性对话。带着这样的目的和设想,教师更多地留意张力,设法接近并寻找与他闲聊的时机。

师:想过学好地理吗?

生:很想学好,但不知道怎么学习。

师:只要你主动积极,很快就会提高的。建立你先制定一个操作性强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力争每天上课把知识性问题解决,课后用10分钟左右时间整理笔记和思路,做20分钟的针对性练习,晚上睡觉前再回忆一遍,做到“天天清”;平常遇到问题就记在小本上,每周一、三、五晚自习第三节定时到办公室解答;完成作业后直接拿来当面批改;每周日用一小时时间对本周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小结,做到“周周清”;每月月考前再进行复习、考试后小结,做到“月月清”。这样你就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生:我按老师的建议去做。

其次,帮助他增强学习地理的自信。给他提供一些难易适度的练习,让他体验地理练习的成功;上课多提他的问题,答对及时表扬、鼓励,答不上时多引导。

第三,加强辅导。每次批改作业时,对他的作业进行分析:哪些错误是过失性的,其原因是审题不清还是粗心大意?哪些是难免的?是知识问题还是解题技巧或方法问题?是知识不落实还是没理解?在定时辅导时就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经常收集反馈信息。

多次辅导后,每次碰面时张力都主动打招呼问好,脸上也有了笑容,逐渐解决了恐惧和缺乏自信的问题。以后的每次考试中他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2002年参加全国文科综合考试中取得了240分的成绩,他被湖南大学经贸专业录取。

(四)反思与总结

其实,许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他们只是一味地凭兴趣在学习,如果教师不及时地敲响警钟,并采取补救措施,偏科现象是不可能改观的,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第6篇

关于最新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到许多的地理知识,但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能力基本上时从零开始培养起。同时,初一年学生的所学的科目由小学的两个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

  二、教学目标

  加强教材、课标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安排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关于最新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二)智能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主要工作

  1、拜师学艺,取长补短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集体备课,持之以恒坚持每周一第八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参加教研,积极踊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组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时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

  5、教给学法,培养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四、重点难点

  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课外地理内容。

  3、加强双向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加强辅导,保证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

  5、精讲多练,向45分钟要质量。

  6、虚心学习,多听课,向老教师拜师学艺。

  7、集体备课,互相探讨。

  关于最新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在发挥自己专业所学的同时,应不断完善个人业务水平。高中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但面对高考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对地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继续学习和提高将会被社会所淘汰。针对这一要求,我对自己本学年工作、学习制订以下计划:

  1、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言行举止方面作好学生的表率。

  2、我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加强课外阅读,关心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努力提高对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3、作好教学后记反思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一堂课或一天教学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的回顾,对教学原则、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语言、教态和板书等诸要素、诸环节进行检查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实例分析得失,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抓住教学活动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分析、解剖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的重塑。

  4、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每学期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5、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工作,总结、归纳和提升教学经验。深入学习贯彻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经验出发寻求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方法,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科学安排学生一日活动,合理制订计划,活动中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结合学校教育特色,对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加强教育。

  6、认真参加参与教研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调整。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在本学期5月份《畅游重庆滨江路》课题展示,6月份完成资料归档。

  新学期开始了,本班决定在新学年里,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方针,继续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向上、互助”的优良班风,从严治班,深化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实现本班:一个改观、三个突破(即班容班貌有所改观、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所突破的新目标),把本班办成一个人见人慕的优秀班级。

  具体安排如下:

  一、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小学,不少学生染上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开学第一周,开一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规范两操,有专门班干部进行检查,同学间互相监督。班长作好每天的行为规范检查,教室、公共场地由各负责人分配指导一日三扫。体育委员负责好眼保健操的检查工作。语文科代表或英语科代表负管理好晨读。及时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

  二、壮大班干部队伍

  努力进行班干部的培养,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培养好班干部,让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前提。班干部不但能帮助老师管理班级,还能在同学们中间形成了一定的威信。本学期,我决定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当上班干部来管理班级。一方面可以减轻每个班干部的工作,同时有更多的同学可以自觉地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使更多的同学们在受到锻炼、增长才干的同时,体会到了当小干部的难处,更自觉地遵守各项制度。

  三、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积极锻炼的好作风,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1、期初每个学生给自己确立本学期的目标。

  2、做好期初家访工作,特别是对调皮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3、渗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中的思想精神,要求学生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加强礼仪教育和训练,引导学生对己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

  4、狠抓学习风气,进行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态度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提高。学生要以学为主,抓学习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在班集体中,要养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5、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建立一帮一小组,平时加强辅导。

  四、加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把安全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第一位。

第7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导课方式 做笔记 读书 关注 控制课堂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59-01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任课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最关键的渠道。减轻学生负担,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实现课堂的高效,是素质教育对每位任课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地理学科作为结业学科,授课时间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现在的两年。内容不变时间却缩短了三分之一。任课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绩。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精讲,突出重点,又的让学生掌握和熟练。下面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说备课。全面而又深入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是人所共知的。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在仔细研读教材写好教案之后一定要提前做做本节的练习题。如《目标与检测》《地理填充图册》等。通过做题对本节的重难点问题会更清楚。有时还会发现遗漏的问题。这样使教案更详细更完整。在课堂上我们才能有备无患,处理问题才能游刃有余。

其次注重导课方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所以一定要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导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问题导入式。设计几个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举两得。如在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我问学生谁爬过山?有几个学生举手,我又问爬到山顶时的感受怎样?“冷。”有的学生回答。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山顶上为什么比山脚下冷?学生沉默。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了。2利用实事或新闻导入课堂。平常多关注实事新闻,把与地理相关的材料搜集下来,可以用到导课中去。例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可以由介绍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入手(或出示两地地震后的图片,更能感染学生。)由此抛出问题: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由此导入新课效果可想而知。3.联系身边的生活中的现象设计导语。如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就可以让学生描述当时的天气情况及感受。由此让学生明白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三点,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地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多地图。抽象性强。好多知识点课本上没有明确的表示出来。因此我们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所以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随时记录总结的知识点。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

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非常需要老师的指导。课堂上一定要及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下来以便今后记忆巩固。

第四点,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有人认为地理课不是语文,语文课要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所以我们强调阅读。而地理课本文字少,没有高深的道理或思想在里面,不需要去“阅读”。但地理课本图多,文字少,很抽象。如果没有适当的阅读时间阅读课本理解文本内容,无论是老师讲解的多么精彩,学生讨论的多么热烈,结果都会事倍功半。因此我建议课上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思考时间。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再辅以老师的讲解,效果会很明显。

第五点,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有效控制课堂。要让学生都认真听讲,参与学习。不是容易的事。我们要观察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注意他们的动态。如果发现异常表现的学生,如在听讲是低着头,坐姿不正,手里做小动作,讨论时不参与或说笑,等等。我们要及时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严惩,让学生明白上课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要培养起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坚持不懈,一直这样做下去。直到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止。

第六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都动起来认真参与学习,必须用好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是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对于一般问题小组讨论就可以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只有好学生能掌握,那么好学生可以当老师给其他成员讲解。小组与小组之间又可以竞争,对于积极参与学习的小组,如回答问题积极,作业完成好的小组要给适当的奖励,如发奖状。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第8篇

创建教研文化增强教研员信心

在一位教研员的办公桌上,我们看到了一份由县教研室颁发的别致的荣誉证书――“禹娟华同志,热心服务、力求精致先进个人”。证书的主人爽快地介绍起它的来历:“去年的先进个人,我们每个人都评了,但是每个人得奖的角度不同。这是梁主任的新招儿呢。”

梁主任,即梁燎原,双峰县教研室的当家人,一位40出头的血性汉子。2007年,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出台,编资料发资料创收的路子走不通了,直接向学生收费更不允许,许多县级教研室因经费困难等原因,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双峰也不例外。如何让教研室走出低谷?县教育局选择了梁燎原,将其从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位置上调任县教研室主任。

上任之初,梁燎原深感压力重大。一方面,教育局对教研工作高度重视。2007年,将撤销的原永丰镇学区办公楼无偿划拨给教研室,同时拨款20多万元更新办公设施,包括给每位教研员配备一台电脑。局长王贵升和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李伯康蹲点教研室,并就2008年教研工作计划组织班子成员及中小学校长代表召开论证会,要求各单位配合教研室落实全年教研计划。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教育局对教研室经费给予重点倾斜。透过这一系列举措,不难看出局领导对教研室寄予厚望。另一方面,由于待遇偏低,地位不高,许多教研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也看不到教研的美好前景。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实现教研室的转型?如何让教研员对开展教研活动充满信心?

有为才有位,有位才能更有为。经深入思考,梁燎原和班子成员明确了发展思路,决心先从创建教研文化人手,让员工在积极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工作和生活,进而激发大家从事教研工作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踏进教研室大院,记者眼前一亮。整洁有序的环境,简朴大方的布置,凸显着院落主人的严谨务实。大厅内公示栏上的一条横幅很醒目――“培育名师,其乐融融,做教师喜欢的好教研员”,两边则是“为教研科学走进来,为师生发展走出去”的室训。楼梯间口,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们的愿景:让每一位教师分享更多的教育智慧,与学生一同幸福成长!”挂在教研室进门口的“教研室兴旺,我的功劳!”激发着每一位教研员为教研室争荣誉的豪情。在院内和室内的墙壁上,还张贴着不少标语,有制度上的,也有教研员总结出来的。如李英姿在学镇西的讲座上讲道:“做最好的自己,让我找到了人生意义的支点。每天做最好的自己,生命就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大家认为总结得好,就把这句话挂在了教研室显眼的地方。

梁燎原告诉记者,教研室的核心文化是“崇尚学术、超越自我,发展教师、舍我其谁”!他们开展教研活动,是为了“让每一位教师分享更多的教育智慧,与学生一同幸福成长”!教研室还提出了好教研员的“亮点”,如“才学超群,告别了不学无术”“共构和谐,告别了挑拨离间”等,让教研员这些文化人沐浴在文化中,感受到教研的重要和光荣。

在永丰镇中心学校,一位姓李的老师告诉我们:“连续两年,在过年的时候,我都收到了教研室相关学科的教研员发来的祝福短信。这虽是一件小事,但让我感受到,这样的教研室一定能做出大文章!”

创造团队力量展示教研室风采

双峰县教研室现有在职教研员16人,平均年龄45岁,第一学历本科的只有1人,专科的只有2人,绝大部分为中师,有的还不是师范毕业生。

教研室副主任兼中学数学教研员谢松其深有感触地说:“论年龄,我们教研室的教研员大多四十开外了,接受新事物较慢,且受历年来的教研模式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惰性。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对教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如果停滞不前,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谢松其年届五旬,两年前他还是一个标准的“电脑盲”,而现在他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日常事务安排与平时命题,他都直接在电脑上完成。

不仅是谢松其,2008年下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全体教研员均交出了排版规范的电子稿;不少教研员下校讲课,均能自制简单的课件;教研室网站双峰教研网的管理,全体教研员均能对自己分管的栏目熟练地进行后台管理。教研员电脑水平在两年内的飞跃,令全县教育界人士啧啧称奇。

教研室是一个智力单位,一个学术机构,一个输出教育智慧让教师成长的服务性机构。作为一群普通人,要想超越下面的教师,最佳的选择就是发挥团队力量。没有完善的个人,但有完善的团体。

基于上述认识,双峰县教研室改变了每学科开展教研活动由学科教研员一人负责的传统做法。他们发挥每一个教研员的长处,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如在一所学校开展物理教研活动时,全体中学教研员参加,其他同志帮助报到、组织,其他学科教师有时间就到这所学校听相关教师的课,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团体教研效应。又如开展“教研阳光校校行”活动,教研员们分中学组、小学组,深入一个乡镇两所学校,事先通知听课学校,对当天的课进行调整,每位学科教师第1~3节听课,然后分学科与教师交流,以这三堂课为案例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样既了解了教学一线的情况,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即使有时教研员忙不过来,每个学科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去的教研员也不能少于3人。这种让教研员优势互补的做法,提高了教研效果,同时也向基层学校展示了教研室团队的风采。

创新教研形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部分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搞与不搞一个样,搞多搞少一个样,那是因为有些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如何开展震撼教师心灵的教研活动?如何使每一次教研活动让教师分享更多的教育智慧?2007年暑假,梁燎原上任不久,一个念头跃入了他的脑海――“同上一堂课”。他把这个想法提出来与班子成员一商讨,大家都同意实施,并集思广益,逐渐形成了一套具体方案。

该活动的基本操作模式是:三人任教同一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听课者以这三堂课为案例,根据三个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解读,进行分析讨论,并提炼出最优的课堂模式,然后将这种模式在自己所在的区域内推广。

2007年下学期,“同上一堂课”活动在全县各乡镇中心学校、中心小学及部分民办学校依次开展,每乡镇承办一天,按初中、小学分学科进行,周边乡镇同学科的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上课教师是该乡镇选的优秀教师。活动在一片赞誉声中推进,反响热烈,效果良好。

2008年上学期,为重建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

堂教学模式,活动延伸到全县8所高中,同样取得良好效果。

2008年下学期,综合以前经验,结合全县农村办学条件,教研室对活动形式进行了创新。三位上课教师中,要求有一位是40岁以上,有一位教师上课不用课件。这样做更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

2009年上学期,活动在全县继续推行。与此同时,部分高中学校、乡镇中心学校相继自发组织了“同上一堂课”活动。永丰镇一中组织全校12位语文教师“同上一堂课”后,选拔熊芳老师参加全镇的“同上一堂课”教学研究活动,后来熊老师在娄底市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

实践证明,这种活动方式,有效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难题,教研员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参与面广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研究已经接近它的本源,教研风气渐入佳境。双峰二中张老师报名参加全县地理“同上一堂课”后,学校非常重视,组织教研组集体备课,多次指导张老师试教。参加完县教研活动后,张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原以为自己的课上得不错,但听了其他老师的上课和评课后,发现自己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双峰三中的一位教师在活动后记中这样写道:“‘同上一堂课’充分考虑到了我县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了一线教师的需求,充分考虑到了教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它是成功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教研活动。”

除了“同上一堂课”,双峰县教研室在这两年中还成功策划并实施了“阅读教学研讨”“中心小学特色发展与示范引领研究”“中青年教师开放式教学比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研修班”等诸多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其中不少是在征求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正是因为教研室发挥了它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县各中小学校找到了教研兴校的金钥匙。

开展网络教研,是县教研室创新教研方式的又一重要手段。2007年的教师节,双峰教研网正式开通了。立足本土,着眼长远,以教学研究为主线,网罗教育教学有关资讯,双峰教研网一面世,就受到了县内教师甚至更广区域内同仁的青睐。至2009年4月底,网站已教研信息、专题等1700余篇次,拥有注册会员320余人,网站访问IP数已经接近25000次。由于立足教研改革的前沿阵地,能及时教研领域的最新信息,网站已经成为不少教师每天上网的首选去处,一些学校还把向“双峰教研网”投稿事项写入了学校规章制度。

语文教师贺国平,去年9月被聘为双峰教研网的兼职编辑。她告诉记者:“双峰教研网定位高,理念好,管理实,效果佳,成为了双峰教研的风向标。我能够借这个平台为双峰教研出谋划策,感到非常荣幸。”

为把网络教研做大做强,县教研室广借教研网、教研QQ群、教研邮件系统等平台,组织开展了“教师读书心得”网络征集、教研意见与建议征集、高考与中考试题征集等活动,为一线教师间的交流、为教研室听取一线意见提供了直接、快捷、有效的通道。对于征集到的优秀文章、资源或建议,及时通过网络展示,并对造成积极反响的、有指导意义的适当给予奖励。这些举措,既丰富了教研网络的内容,同时也繁荣了教研文化,推动了教研教改。

除深入一线、走进课堂与教师亲密接触外,教研员还经常利用QQ参加教师间的交流,部分教研员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空间,公布了邮箱号码,接受教师咨询,引导教师更好地从事教学研究。目前,除了双峰县教研网配套的“双峰教师天地QQ群”外,全县教师中还涌现出了“双峰教研人”“语文教师QQ群”“地理教学研究群组”等十多个涉及教育教学的交流平台。同时,不少教师还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将教育科研成果在更大范围与业内同仁共享。

这些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开展的教研活动,真真切切地促进了教师成长,赢得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与广大教师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