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

时间:2023-07-28 17:3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

第1篇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高中地理课程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用所学原理或概念,对实际中的地理现象、地理成因以及相关的地理规律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探索,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正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的特点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教师只教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提到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而案例教学却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问题的源头,积极动手实践,并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

其次,深入实践,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案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有很强的实践性。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多来自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与现实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拓展环节,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或是搜索相关的资料,了解地理教学在实际中的具体状况。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围绕一个知识点,收集相关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学生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注重双向交流,侧重总结归纳。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十分重要,学生了解案例后,要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遇到教学难点或是学生没能充分理解的问题时,从旁予以一定的指导,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探索下去。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而又独立思考的过程。对案例进行实际研究后要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和资料进行汇总,通过分析整理归纳后得出结论。通过对分析综合理论的具体运用,达到促使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目的。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的具体环节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提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和案例教学的学习评价四个环节。

1.提出案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案例,可以采用口头叙述、阅读教材、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出示案例。呈现的案例应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索。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圈层相互作用”这一节的内容中,通过“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这一案例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想知道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后该如何解决问题呢?这时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以教材上的知识点为基础,针对案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小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做出决策。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分析过程进行启发、引导,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分析案例、解决问题。

3.总结案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后,需要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才能对已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实际体验进一步消化、融合。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使之深化对地理概念、原理以及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索与反思

引言: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情境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及归纳的教学手法。案例分析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对于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索

1.利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躁厌烦心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点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活跃,不能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们都知道哪些地区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2)我们所在的城市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3)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都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更好的掌握地理教材。

2.利用案例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案例应具有详细的资料与数据,并且贴近生活,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即找到案例的关键点,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案例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笔者先给出一组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反映了怎样的环境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一现象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措施等。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案例证明地理原理。地理原理,即地理规律,是指所有地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必然会产生的规律现象。地理原理有难有易,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地理案例情景,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正确且普遍存在的地理规律。另外,教师也可改变传统教学策略,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分析与教学,为已有地理原理进行验证,以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2012年12月7日于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日本地震厅还发出了海啸预警。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的成因,加深学生对于地震这一地理现象的了解。

二、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1.受教材版本、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影响,有些教学案例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种局限性为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要适时调节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案例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现象。

2.案例教学是通过几种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使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很难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争取做到以点带面,由一个知识点引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

3.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对于案例进行更好的讨论与研究,就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计算好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4.有些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案例的数量而忽略了案例分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其时代感与现实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避免了教师对于这些地理现象的枯燥陈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

三、结论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清楚的看到,不仅仅提升了高中学生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不断的完善和巩固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让高中生在案例中温习和巩固已经学习的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不断的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笔者结合现实的教学实践,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并提出了自己对于案例教学法的一些思考,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地理教学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最早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使用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至今己有近一

百五十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中,案例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企业

管理领域,其相关内容和经验体系日趋完善,并逐渐在广阔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而案例

教学方法开始应用于普通教育学领域则是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虽然该方法在教育学中

的运用不及在法学界、管理学界等领域运用的成熟,但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尝试越来越多,

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案例教学方法投入了极大地兴趣与热情。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能够更好的吸引高中学生将自身的兴趣点投入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当中。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从这里来看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到学生面前,不仅仅给学生一种真实感觉,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更好的实现既定的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首先,改变地理教师过去的教学理念,转变以往教师为主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要想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于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的教育,只有他们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够有效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为积极主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真正的转变教学思维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建立的一种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不断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这种平等的关系应用到对于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其次,需要将高中地理教学引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实物化,针对高中地理当中有些是涉及到学生生活所在地区的内容,针对这样的内容的教学教师应该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到田野当中让他们真正的来感受这种地理现象给学生带来的直接感觉。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到城市里面来亲身体会城市功能的分区,这样的话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自身的掌握可以让学生们亲自体会到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意义所在。通过这种实物性的讲解学生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当中就可以将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特色展示到学生面前来,让学生真真正正的认识到城市分区功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由于这些内容很实际,学生都有兴趣,发言的积极性较高,思维也比较活跃。通过讨论,很容易得出功能分区的概念和意义。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一些大型的地理知识和那些不容易在教室里面和校外展示给学生的案例,以多媒体的形式来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这样的话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来欣赏到地理知识,还能够通过欣赏这些高中地理知识的案例,来感受到高中地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将高中地理教材中所提及到的台风、干旱、暴雪等气象灾害和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过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对于这些自然灾害的爆发形式以及破坏的程度都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些生动的影像资料不仅仅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些地理现象的内在机理,从而将高中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有效的联系到一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案例教学内容,将这些案例真实有效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地理知识当中案例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所在。同时成功的把学生引入到案例创设的情境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他们强烈需求进一步对案例呈现问题的探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这里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上面的提升。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案例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且还需要学生积极和有效的配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将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许应鹏;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盘吉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6期

[3]韩金荣;基于中学生地理空间素养培育的GE运用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第4篇

通过反复研读课程标准、教科书,再加上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对教材中的案例及案例教学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体会。在结合当地乡土地理环境特征和本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尝试,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导和帮助。

一 高中地理必修3是案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也应以案例教学为导向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在地理必修3部分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取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在现行的教材中,共选取了5个中国案例、3个外国案例作为主案例,与每一个主案例相对应,至少有1个拓展案例。现将必修3中每一主题下的案例归类如下:

主题 主要分析区域/事件 延伸地区/事件

荒漠化的防治 我国西北地区 非洲撒赫勒地区、前苏联垦荒区

森林保护和开发 亚马孙热带雨林 我国西双版纳雨林生态农业

能源资源开发 我国山西省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

流域的综合开发 美国田纳西河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俄罗斯伏尔加河

区域农业发展 我国东北地区 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美国玉米带

区域工业与城市化 我国珠江三角洲 我国长三角、全国其他地区的城市化模式

资源的跨区调配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 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

产业转移 东亚地区

上表中,每一主题后主要分析区域或事件为主案例,延伸地区或事件为拓展案例。主案例是分析的基础,教材以主案例的展开来实现每一个主题的教学,地理原理、规律、方法等蕴藏在案例中。而拓展案例则为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提供平台,同时还可避免单一具体案例的局限性。高中地理必修3是案例导向的课程,当然教学方法也应以案例教学为导向。新课程标准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标准”有:第5条: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第8条“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6条“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第7条“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第9条“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第4条: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以上“内容标准” 教学目标行为化的表达: “结合/运用实例,分析/了解……” “举例说明……”“以……为例,说明/分析……”等。这些都表明新课程极力倡导案例教学。

二 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与尝试

什么是案例教学呢?李晴老师在《试论地理案例教学》一文中指出:“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而培养学习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到个别的教学过程。从思维的逻辑顺序看,其实质首先是运用归纳法从案例中获取同一类事件的地理原理、规律与分析方法,这是对案例提炼的过程;然后,再用演绎法将已获得的原理、规律和方法,拓展运用于其他个案的研究中去。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切忌“教案例、学案例、背案例”。要充分引导学生对主案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交流,在沟通与合作中探求结论或解决问题,挖掘出案例所体现的地理原理、规律,并将习得的方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案例(如:教材中的拓展案例)研究中去。从而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的学习减负增效,事半功倍。例如:通过对我国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这一主案例的学习,总结、提炼出分析某区域某种资源开发问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

第一:分析区域资源开发的背景条件(资源结构、地理区位、地理环境状况),找出其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第二:针对优点确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根据缺点探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第三:探寻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战略和具体策略。

再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课标的相关要求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明了影响是核心问题。这种影响要从“调入地、调出地与沿线地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这两组不同角度去探讨,体现一分为二的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按照课标的活动建议要求,开展“学生模拟对话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利用资料、数据讨论、辩论“西气东输”对“输入地、输出地与沿线地区”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举例说明的能力,运用、分析资料、图表的能力。最后总结、归纳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第一步:探究调配的背景原因,即为什么要调?

第二步:论证调配的可行性,即能不能调?

第三步:设计调配的方案,即如何调?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56-02

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把现代教育思想划分为人文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以及创新教育思想等,现代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所形成的主要观点已经被人们达成共识,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育形式多种多样,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所以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地里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之一。其可以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1促进学生更充分发展

1.1案例的开发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地理原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有非常强的结构联系,因此,其相同结构的内容非常少。但是,高中学生理解最为困难的还是许多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以及地理过程之间的联系有区别,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比较抽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使这些抽象的地理原理、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从客观上引入实际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1.2案例的开发使静态的地理知识过程化,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拥有广泛的自由度、增加展示自己的机会,可通过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相对于地理教学案例而言,一般提供了详细的地理理事实情景和基本材料,学生需要制定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举一反三、迁移模拟、引申扩展、类比评价等,努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独特见解,学生可展现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具体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可通过进行分析、总结、抽象、概括教学案例中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想,并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进而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1.3案例的开发使外部的地理知识内在化,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案例教学是“做”中学,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是内化了的地理知识,是使人懂得、能掌握的知识,是有着知识的具体性,而不再是让人难懂的,用语言过度凝练化的难懂文字,它能很快的被运用到实际中去,去解决处理适用于与它相适应的问题。经过很多次实践后,学生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而不是所谓的空想主义,因此它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的。

1.4案例开发使雷同的地理知识模式化,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观念:在高中必须学习的地理中,区域开发和国土整治属于区域地理知识体系。大小一样的区域地理在其构造上有很多的类似点。假如将这些区域地理知识一条一条的按照一定的条件讲解,那么必定使很多知识出现冗长复杂,就会使这些知识在学生的思想中产生混淆,超过一定的度,就使得学生对地理产生厌烦感,从而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从上面提到的形势中,可以看出,将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储备归纳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1.5案例开发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实用化,提高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兴趣:各个地方地理实效性与人们的社会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当下的活动与将来的发展都与地理案例分不开的。地理案例可以一些抽象,生辟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平易化,让学生很易于接受 ,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能用理性的思维方式理解和关注身边的生活和社会,把书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达到经世致用的原则 ,这就是这个案例的功效。

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1参与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有利于地理教师专业精神的发展:地理教师的专业精神可以理解为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度和深度。具体来说,指的是从事地理教授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中表现出的勤恳敬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热情开朗,积极进取等的精神。从下表可以看出,教师参与案例开发的过程中,从“不愿合作、不愿意参与”到“私下合作、小范围参与”再到“主动积极的投入”,专业精神得到极大的发展。

2.2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教师的知识储备体系被有些学者分为一下三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三方面知识协调均衡增长,是地理案例开发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感知到某些因素与指定的案例教学相关,才会将有关的信息作为案例素材收集起来。从“选择素材”、“编写案例”再到“调整案例”的分析过程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就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2.3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1)规划与设计能力:“地理案例开发结构模式图”可以看出,案例素材来源渠道广,教师并不是随意地确定主题和课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学校特色、社区优势来选择。另外,教师确定主题和课题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力结构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等因素。

(2)组织与协调能力:地理案例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要素。通过很多实践证明,组织与协调能力的高低对一个来说是很重要的。主要是指校内外的人际关系,校内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3)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时候给学生讲授的知识是很深奥与复杂的,所以在讲授之前,作为教师,必须得有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二者是统一的,必不可少的。收集是处理的基础与条件,处理是收集的结果与量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有收集信息的能力,具体是:调查、搜查,考察、文献检索等方法。处理信息的方法是:类比、归纳,总结,综合,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等的方法。:

(4)筛选与鉴别能力:案例资源的内容是多彩的、繁复的,具有交流性与研讨性。然而那些案例资源被赋予价值意义呢?首先,教师应具备确定某种案例资源是否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的能力:第二,案例资源要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相符,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匹配。第三,案例资源要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相符合。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对应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55

在高中学习地理的阶段,地理案例是指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给定案例中进行观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实践学习。通过这些来思考和总结归纳,从而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方式不仅能实现学生快速的接搜知识,还能够更高的程度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案例教学中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应用。

1.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概况

新课标确立以后,在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的要求下,地理案例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显得越来越重要。案例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素质的高低乃至整个素质教育的改革等。案例教学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地理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高中地理老师一定要正确的认识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用案

例提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用现实中的地理案例论证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

1.1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一个新引进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地理案例教学只是教学的初期,在初期很多知识和方法都需要学生不断的适应。

1.2学生问题

地理案例教学方法的时候,对于学生有可能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案例的理解性不够积极。这样就影响了案例教学。其实,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应该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的积极配合来实现。由于地理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都老师和多学生都有一定的较高的要求。在案例提出来的时候,要理解这个案例就要求学生有很多的社会阅历,这样才能有效的理解这些。对于老师要有丰富的教学敬仰,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解答好这样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学。

1.3老师问题

对于老师来说,案例教学作为一个新引进来的教学方法,老师会有一些教学技能上的不足,没有地理案例教学的经验。这样就会影响到案例教学。地理教师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主要的作用是组织、指导与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记”得陈旧的方法。而现在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已经和以前不一样。

地理案例教学方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以及地理案例教学

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地理其实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地理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资料分析和解决资料中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没有这样的案例教学经验,这样就要求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未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的培训,这样就能够帮助地理老师增强他们案例教学的经验。

1.4实际案例问题

在地理案例教学初期会出现可用的案例少,而且案例的类型和知识不能够相符合,这种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的。所以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地理案例的内容要丰富多样。教师要不断的搜集符合课本知识的案例,不断的进行案例研究。可以鼓励学生寻找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周围存在很多的地理知识,使学生更加能够理解地理案例。另外案例的选择要多方面的,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案例的知识深度,选择一些能够容易理解的案例。这样有简单到复杂能够让学生不断的接受到这些,为地理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条件。

2.解决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办法

地理案例教学中对于老师、学生和案例都存在相应的问题。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老是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还是要靠老师自身解决,在没有实际案例经验的时候。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地理案例,不断的探索身边的地理案例。学生在没有积极性上案例课的时候老师要想方设法的去增加课堂的幽默性。另外学校和一些教育组织要定期的组织一些地理知识的培训。这样能够帮助老师增加一定的经验。

对于学生来说上课的时候不能快速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要多多的接触一些课外地理知识,因为很多材料都来源于课外资料。在阅读课外资料的时候要不断的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这些资料就能够更好的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对于案例少,而且实用性不强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学校和老师的不断努力。老师要多方面的搜集一些案例的资料。可以通过电视以及网络等平台进行搜集。如果还不充足还可以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互动,两个学校的地理老师一起进行案例研究,这样就能够填充一个学校学习资源的不足。

3.高中地理案例教学重要性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知识,案例教学就像一个课外读物课堂。他能够能加丰富整个教学环境。其次,地理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加入到课堂。在课堂中更加活跃,能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在课堂中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那些案例知识,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最后在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增加很多社会经验,地理课堂的案例有很多和生活有关,学生深入理解之后就能够更加热爱生活等。

结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老师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做到让学生喜欢上地理案例课,让学生加入到整个课堂中来,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氛围。作为学生要深入的理解案例这样能够增强自己的素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倡导案例教学要把新课标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春雷.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对技巧[J].考试周刊,2010,(39):177-178.

第7篇

"案例教学法(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全程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1]。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其一,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不合适。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地理教师因为只想片面地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盲目地进行合作学习,因为选择的时机不合适,并不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其二,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对学生分组不合理。由于在高中地理教学时,一般采用的分组方法是根据周边四个学生组成一组,表面上看起来这组合作的分组方式非常简单,可以学生的层次分配不合理,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起到合理的搭配,相互协作 ,相互进步的效果。

其三,分组不规范。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不能很好地设置合作学习的问题,难易分配不当的话,学生案例教学法时的规则就不确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且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应对分组讨论的问题,反而适得其反。

其四,学生在讨论学习时间不充足。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地理教师并不考虑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难的讨论问题,没有足够的讨论时机,不能将讨论的问题弄的更透彻,解释的更清楚,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并且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2]。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学习。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案例教学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但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学习时机和良好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比较大。由此,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来看,在设置讨论问题方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预见性,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和消化学习内容方面有所成绩。只有采用适应于学生自己的案例教学法方式,才会带动学生一起进步,可见,好的合作时机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正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案例为载体所展开的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并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试就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2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行,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案例为载体所展开的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地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地理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地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3]。

2.3 设立完整有序的合作规

教师要控制课堂秩序,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合作规则,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1)明确责任分工。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盲从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

2.4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实践运用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各个学科教学中,产生出多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作为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典型教法之一,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被运用和实践。以下,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高中地理学科为背景,研究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策略。

一、概述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新兴起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精心挑选案例,将教学主体与案例紧密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有效引入案例情境当中,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学习地理相关概念,掌握学科知识内容,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引导,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随着高中地理学科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案例教学法广泛地运用到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当中,并与传统教学形式形成有效互补,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大纲需求,因此他们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将课堂安排满,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少之又少。这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的地理课堂不仅刻板、枯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教学整体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正是由于传统教学弊端的影响,倒逼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寻求更加创新、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此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且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众所周知,高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涉及地质地形、气象气候以及水文植被等知识,并且知识较为抽象、复杂。而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信息,这为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提供了充分保证,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会偏重选取与学生实际相关联的案例材料,这有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积极挖掘案例材料,努力创设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材料的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引发学生讨论,有效提升课堂整体氛围,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课堂时,要重视地理案例的选择,努力创设案例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开展学习与探索。比如,在人教版《旅游地理》一章中提到“钱塘江大潮”这个案例。作者在开始案例教学之前,考虑到班级学生有一些未曾见识过“钱塘江大潮”,于是在正式教学前为学生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将学生快速引入到钱塘江大潮的情境当中。观看完视频之后,作者紧接着就引导学生开展案例讨论,提出“钱塘江大潮为何如此壮观”、“什么时候可以欣赏到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有什么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等问题。通过案例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问题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

(二)强化课堂教学指导,及时评价学习成果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这并不代表在开展案例教学课堂时,就可以不需要教学指导。其实,案例只是教师为深化教学所搭建的一个平台,教师在此平台上的作用不可忽略。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进展,从实际教学过程和学生需求出发,适时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构建形成性与终结性、个人性与小组性、定性与定量等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及时且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三)充分结合案例内涵,拓宽案例运用思路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结合地理案例内涵,不断拓宽案例的实际运用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对本课内容进行教学时,作者所选取的案例主题是关于“地震后重建”。作者以青海玉树地震后的经济建设为背景,为学生先后展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区位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后,就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探讨关于震后经济重建中的“工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布局”等相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际的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全新的课程设计。对中学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迎接这一严峻挑战,笔者从2001年就开始尝试地理案例教学,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感觉地理案例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育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地理问题方面,比起传统教学方法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案例教学也有一些局限性和不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既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又避免不足呢?就此,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地理案例教学的意义及优势

该方法源于美国哈佛法学院。它巧妙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极大地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这是它非常突出的功用。从 20 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案例教学在全世界广泛流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绘,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仔细观察、调查、分析、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传授学生“知识”,还便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授之以渔”。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案例教学还有着以下几点优势:

1.能极大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地理案例不仅有相关的背景或材料,而且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征,通过呈现视觉资料,并经过学生分析讨论,我们很容易将书本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也利于学生对认识的深化记忆。概括地说就是使学生进行深入的记忆、探讨和思考,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了。

2.能迅速地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环境。地理案例来自现实生活,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经验分析案例;点评案例,也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了解,并需要创造性地做出解决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在课上表达时还要学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十几年坚持下来,我带的学生普遍表达能力较强,语文成绩也一直名列学校前茅,这也是案例教学的意外之喜。

3.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让学生阅读生动、真实的案例,往往能震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民主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中,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和较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没有压力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也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让枯燥的地理教学变成了趣味盎然的活动课,教学效果亦有巨大的提高。

其次,地理案例的选编必须要注意的环节

一要学习地理案例的编写知识;二要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教材和热点地理问题;三要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符合地理客观实际,精选案例,切忌“信手拈来”。

笔者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将所选案例大致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如《生物世界觅知音》;讨论式如《太阳风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式如《城镇一体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调查式如《白洋淀的现状、变化、原因、危害及对策》等。

再次,如何合理运用高中地理案例也是非常关键的

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一环,其主要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首先需要教师提供高中地理案例,案例呈现的方式必须力求多样,如印发地理背景材料、教师口头描述、视频展示、模拟情景再现等形式。其次在分析和讨论高中地理案例环节中,教师根据给出材料和相关的条件提出的要求必须要具体,以便学生讨论和总结。学生要经过课前准备,包括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课堂上学生们要第一时间构建图示、分析资料、讨论问题、作出决策,并进行发言交流。教师的职责就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讨论和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做最后的归纳、总结和点评。即时的表扬和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特别要多鼓励那些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的同学;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必要弥补。最后,要给学生提一些发人深究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拓展视野,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伏笔”。

最后,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

第10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教学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9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出现变化。地理教学应该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模式正好适应这种需要,它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重视。

一、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典型事例应用,将学生引入特定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学习,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地理案例往往提供数据和资料,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和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知识。同时地理案例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深入剖析和学习,学生能形成解题思路,科学解答案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案例教学注重分析与探究,强调课堂交流与讨论,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课前准备、小组学习、课堂讨论和发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案例选取

“农业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应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获得对这些知识的深入认识,让学生掌握区位因素分析方法,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XX蔬菜种植专业村位于常州市西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方便引水灌溉。附近城市人口众多,蔬菜消费市场巨大,公路、水路运输发达,交通便利,为蔬菜种植创造良好条件,使其发展成为蔬菜种植基地。改革开放以来,该村蔬菜种植取得较快发展,保鲜库的建设使当地蔬菜销售范围扩大至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增多。从2005年开始,该村修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利用生物和物理防虫害措施,推广机械化作业,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当地政府也给予蔬菜种植补贴,推动蔬菜种植快速发展。

(二)教师提问

引入案例之后,任课老师提出问题,注意提问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问题如下:影响该村蔬菜种植的因素有哪些?找出资料中描述农业区位因素的语句,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蔬菜种植的?结合所学知识,为该村发展蔬菜种植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问后任课老师要进行引导和巡视,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好思考和学习。

(三)合作探究

学生根据提问进行思考和探究,获得对该村蔬菜种植区位因素的深入认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发表意见,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讨论时每个学生要敢于发表意见,激发潜能,提出有见解的看法,允许相互批评和指正,并进行补充和修正,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四)相互交流

在任课老师指导下相互交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这是小组讨论的延续。通过相互交流影响该村蔬菜种植的区位因素及变化,提高大家认识,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为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学习上的自信,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和进步。

(五)案例总结

根据学生交流、讨论所得结果,任课老师要进行总结和点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影响该村蔬菜种植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种植历史、劳动力等。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让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热情,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模式满足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为提高教学效果,任课老师应该合理选择案例,科学设置案例难度,注重案例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并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改进,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资源重组、双主体、探究

    一、背景研究

    1.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自2004年我省成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以来,高中地理新课改在我省已走过了三个年头。在近三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我们遇到来自教育现状和地区实情所带来的阻力,如:教育教学观念滞后、大班制教学长期存在、学生自主时间较少、家庭教育环节缺失、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低、以学校孤立教育为主、评价体系唯分数论……等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确实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推动力,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师生观、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渐进式或明显的变化。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无数高中地理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改革活动中去,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和反思,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面貌。

    2.高中地理课程定位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指向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地理学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和规律为方式,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定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

    3.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情分析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该地区不论在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珠三角农村地区更以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学情状况。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多数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长期达不到应有的对待,在师资、课时、评价等方面处于缺位状态,导致多数农村高一新生地理知识贫乏,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低下,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方向判定都不会;②受当前高考和招生形势的影响,高一学生往往提前进入偏科状态,对地理科的关注度低;③多数学生长期受小学、初中灌输式、强迫式等单向教学方式的影响,形成了被动式、等待式、接受式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④由于农村地区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缺乏或利用度低,致使农村学生普遍存在视野狭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积累较少的问题;等等。这些学情状况既为我们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制造了障碍,也使我们明确了在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的新课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1.紧扣课程标准,重组教学资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什么”这一既传统又常新的问题,与原有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固化教学内容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方面非常精练,既体现了基础性和传承性,更突出应用性、发展性和灵活性。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极大的弹性,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和教师的开放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⑴建立新的教材观,合理使用教材

    无论在过去的教学大纲时代还是在现在的课程标准时代,教材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之前,教材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只要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讲授、解答就等于完成了教学内容,形成老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材走下了神坛。地理课程标准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注其能否实现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学习,只要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教材的编写者。当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配合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地理教材只形成了“一标四本”的格局,即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和山东版四个版本。受初期编写时间的制约和编写者在课标解读上的差异,各版本教材间从内容、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图文系统、学生活动设计、案例的选取等都有不少的差异,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和不足。面对多样化的教材,地理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合理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①立足“一本”,参考其它。受教学实情影响,虽然教师手中可能拥有多个版本的教材,但是学生手中通常只会有一个版本的教材。客观地说,各版本的编写组成员都是在深入研究了课程标准,参考了大量当前教育发达国家的主流高中地理教材,再结合本国实情编写出来的,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所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资源准备度,我们应该以学生拥有的版本为主要教学依据,避免因过度使用其它版本教材内容而使学生无所适从。

    ②从教学实情出发,重组教材结构。课标虽然在学科知识体系方面并不强求其完整和系统性,但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在宏观上对学科知识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化,就这一点来讲,课标在知识体系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了,而是变得更难了。在知识结构方面,人教版较严谨,更关注知识的完整性;其它版本较灵活,更突出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实际使用中,应该结合两方面的优势,对教材结构进行必要的重组,既注重同一部门内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利于学生学习;又能突显出大环境下不同部门地理要素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体现课标要求。

    ③围绕课程目标,调整和重组教材内容。各版本教材(尤其第二、三模块)在内容上的差异还是明显的,往往出现正文和补充案例互换的情况,这也说明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和重组教材内容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例如:对叙述拖拉,编排不精炼的内容应进行删减,如中图版教材第一模块的水资源部分,第二模块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地域联系部分等;对缺乏案例支撑的应相应增加,如中图版教材第二模块工业地域类型;对案例不典型的要置换或补充案例……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调整教材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应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原则。如一位青年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工业区位因素,在参考了多个版本及老教材之后设计了一节案例探究课,在备课组讨论时发现其设计的重点放在了案例自身的特点及发展上,偏离了她原来要突出工业区位因素的设想,并大大占用探究和拓展环节的时间,不仅达不到课标的要求,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受教材影响而偏离课标的问题在青年教师中比较容易出现,经过集体备课,该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探究工业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上,并增加了拓展环节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组建主题教学资源库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在地理课程改革中被赋予广泛丰富的内涵,除地理教材外,还包括学校、社会、自然界以及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等,凡是有利于地理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的一切教育资源,都属于地理教学资源的范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情处于动态变化中,有必要经常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重组,所以应该组建以主题形式为主的教学资源库。

    主题教学资源库的组建形式与内容:①以新课标为依据,按照其要求设定主题,不拘于某一版本;②为便于使用,尤其是便于常规的课堂教学,直接采用文件夹分类的形式,体现主题资源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③组织形式:可在各单元的基础上,分3-5个主题,每一主题下设下列文件夹:课件、设计、媒体、测评、资料等。

    主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针对性,而且可以更好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减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备课压力,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如我们在设计《气团和锋》一节课时,搜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和难易度差异度较大,因此我们只先确定了总的教学思路和目标要求,而在具体的环节设计和资源使用上则由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组合,从课堂实践和教学反馈来看,在不增加教师劳动力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由于优质主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既需要时间又需要丰富教学经验,因此应该动员区域内地理教师协同作战,组建规模化主题教学资源库,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双主体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上达成了共识,这反映了新课程理念正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既保证教师在教学方向上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实现三维课程目标。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课程改革

一、案例教学研究的背景

对于我国地理教学而言,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对必修2提出了“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研究”,并制定了必修讲授10个案例。这是从国家意志层面,首次对地理案例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后,地理案例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我借鉴在教学期间的教学经验,提出研究课题,目的是探讨如何更好地实践地理案例,更好地将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运用于课堂实践。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1.地理案例的选取

这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选取案例教学途径有以下几种:

(1)教材直接提供,该途径最普遍。例如,教材中分别以“美国的硅谷”和“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的典型材料,阐明新兴工业的特点。

(2)研究性学习提供。

(3)生活中自己编写,主要通过选择课题、搜集材料、编写案例、涉及讨论等几个环节进行。

(4)学生模拟情景进行表演。

(5)媒体报道。

2.地理案例的运用

首先,提供和呈现地理案例。其次,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最后,总结和评价地理案例。

三、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运用以上所阐述的地理案例实践步骤,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实际,现以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环地中海的农业变迁”为例,探讨“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教学点,具体阐述地理案例教学实践策略及其有效果性的评价。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选定案例:“环地中海的农业变迁”。这是教材直接提供的案例,并在学习《农业区位选择》一课前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层层深入的思考做好准备。

其次,呈现案例:“环地中海的农业变迁”。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且经常下暴雨,造成高地水土流失和低地沼泽化。后来人们大规模兴修水利,拦洪灌溉,笳涌垦,对水的因素进行了季节调配,改变了农业区位条件,使这里更加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但是,由于这里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水果、蔬菜等产品主要是就地消费,花卉不能大量生产。

19世纪中叶以后,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工业化的起步,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葡萄酒、新鲜水果、蔬菜花卉的需求量猛增。于是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农业生产选择专业化方式,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的“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加工酒类,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随着时代化保险技术的发展,市场前景更加看好。但是,越是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遭受低温、洪水、病虫害时的损失越大,环地中海的“时鲜业”已有多次惨痛的教训。地区之间的农业区位差异造成竞争态势。西班牙位于法国以南,气温较高,时鲜货上市时间较早,而法国距离欧洲腹地较近,交通便捷,两地之间同类产品竞争激烈,这些问题都要求对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选择作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教师指导学生对“环地中海的农业变迁”这则案例(共两段文字)进行仔细阅读,并指导学生找出文字材料中提供的关键字词句。在教师指引、学生学会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层层递进的问题,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如下:

讨论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案例分析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主要有哪些?(第1小组)

讨论2:目前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生产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请学生提出具体方案。(第2小组)

讨论3:你认为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最有效的方案是什么?(请阐述理由)(第3小组)

讨论4: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给人的启示是什么?(第4小组)

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学习,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真实案例中,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伴随着社会进步而发生的变化,从而理解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案例教学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然而,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也还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例如,案例素材选取的尺度、案例教学方法的选择、案例教学评价的确定、教师与学生对案例处理的协调性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探讨研究、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