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7:3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前的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这些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的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學方式存在弊端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
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策略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
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以往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比较封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身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地吸取新时代,新的教育观念的精髓,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多去户外实践,多去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亲自做的课件,可以使课件非常灵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初中地理教师不能受教材的局限
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来说,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来进行教学的话,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太大的作用,地理教学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不单单地拘泥于教材的内容,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扩展,以教材结合实际,以实际照应教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想有效地提高它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地进行改正,不断地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寻找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所应该不断努力的。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6期
摘要本文从当前在地理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一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
关键字重视基础;教学情感;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89-02
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上要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同时要有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最根本的保障,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的是整合和端正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而更关键的是应把地理学科放在同等学科的位置上,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否则地理教师还是个副职。
1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
2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3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
总之,在新的地理教学目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牢记“三个代表”和树立“三个一切”的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身“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春天。
一、教师应当具备渊博的地理及相关领域知识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具有一桶水。对于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地理专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当对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原理具有较深研究,同时对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学科、领域也要全面关注。一方面,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时刻注重地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活动,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广泛涉猎社会发展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才能够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例如在《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中,为了生动地开展教学,教师应当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精心搜集与了解世界上的不同语言种类、特征,以及宗教的分布与特点等方面内容,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关联知识,才能够保障整个教学活动发挥自如、深入高效。另一方面,初中地理教师还要树立专业方面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要选择好地理专业研究方面的课题,以此为抓手开展专业方面的专门研究。
二、教师应当具备深刻分析学生的心理学素养
教育教学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劳动,其工作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个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眼光思维去看待对待学生,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整个教学工作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此,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都应当坚持学习心理学知识,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学以致用。首先,教师要通过学习研究,掌握青春期初中生的一般身心特点,对这一时期学生的叛逆性、独立性等方面具有清楚的认识,不要将这些问题放大,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经历,老师对待这些问题首先要理智、平静,进而在引导中要尊重、平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学会分析特例学生,运用个案分析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发展状况,以便于为他们量身定做教育引导的方案,侧重于引导学生消除地理学习中的消极情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足勇气,重新投入到地理学习活动之中。
三、教师应当具备敏锐领悟新课程要求的能力
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能够敏锐领悟新课程提出的各项要求,并将其有效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实际之中。初中地理教师首先应当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学习研究,听取专家学者的讲座,通过观摩课、指导课等形式进行观摩学习,对新课程理念的各个方面具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对其如何有效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要求的领悟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工作中还要学会改革与创新,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习地理教学刊物、教学网站以及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师自身工作实际,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将先进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提炼成果,达到螺旋上升、相互促进的效果。
四、教师应当具备熟练掌握运用电教设备技能
电教设备是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应当强化学习,熟练掌握这些电教设备的使用。一方面,教师要学会正确、熟练地使用。许多教师缺乏电脑与网络方面的能力基础,在电教手段运用方面不够熟练,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强化学习,既要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自学、在线研究等各种方式充实自我、提高自我,使自己能够熟练地运用电教手段,服务于地理教学工作,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组织、教学巩固各个方面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例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模拟演示,形象直观地将这一规律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对于提高学生的掌握效果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电教手段的运用中还要逐步提高自主设计能力,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方面,要逐步从拿来主义转变为自主创新,独立地设计制作地理教学课件,将各种文字、图表、图像、影音资料融合起来,设计与制作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具吸引力的教学课件,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
五、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应当打破个人单打独斗的狭隘思维,应当崇尚集体协作、共同前进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上应当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大家坐下来一起研究教学的重难点及其突破途径,分析学生的思维与思想特点,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在这一工作中,广大教师要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尤其是平行班地理教师更要打破各自为阵的状况,勇于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技巧表达出来,供大家分析研究借鉴吸收。在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大家能够汲取到更多的教学技巧,吸收融合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才更具实效性。有了团队的支撑,有了大家的相互协作,地理教学工作中的各项重点难点就能够迎刃而解、逐个突破。由此可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也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重视基础 教学情感 互动教学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课堂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位置,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当前,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就目前来说,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重要”。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正确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地理课堂真正成为符合课改理念的课堂。因此,进行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面对改革与挑战,地理课堂教学应如何应对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可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三、在新课标下地理课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
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主席在世时,有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付东方人的脸。主席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事说明了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初中地理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影响下,初中地理课程在初二年级进行会考以后就全部结束,不被列入到考试项目中。因此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将地理教育处于一个次要的地位,学校与教师在初中地理的教学方面也缺乏更多力量的注入,使得初中地理教学一度成为真空状态。加之农村地区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之处,所以农村初中教学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基于此,笔者从分析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且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提供相应的可行性参考。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分析
1.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农村师资力量不足是长期以来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地理学科方面更是十分匮乏,甚至有的农村地区的地理教师根本不懂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也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因此无法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本无法发挥,学生也无法有效的提升地理学习的质量。
2.教学设施配备不足,影响教学有效性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在教学设施的配备方面也稍显欠缺,大部分的农村中学都无法按照教学需要配备足够的设施,而通常将经费运用在必须的设备配置方面,对于地理教学所需的模型、资料以及实验室等设施也就更加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只能依靠教材和简单的教具,即使有一些教学设施也是十分陈旧,无法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媲美,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3.对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地理不是中考科目,通常在初二年级进行会考以后,学生便不需要再接触地理。因此很多学校开设地理课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一旦会考结束就相当于完成任务,所以对于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师都缺乏必要的重视,这也极大的打击了地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教学科研活动少,教师的水平无法获得有效提升
农村中学在地理方面的教研活动是少之又少,除了上级主管部门定期举办的一些教研活动,学校自身几乎没有自行组织的教研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获得新知识的输入,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也只能维持原状,没有任何更新与发展,久而久之使得学生也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就容易造成学生不爱学、教师不爱教的尴尬局面。
二、提升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策略
1.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首要的教育目标,而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前提,便是理解和尊重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地理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学生充满求知欲,教师则必须要端正思想,更新观念,用丰富的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转变教育观念
地理学科不被重视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手段单一,所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校、教师、学生都不重视地理教育。对此,我们必须要以新课改为指导,转变教学关念,对于地理教育给予更多额重视,从资金的增加、师资力量的配备等多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采购更多的教学设施促进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拼图、谜语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都能够从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地理课堂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增加硬件设施一个国家的进步,就要有创新精神,这是国家的精髓、国家发展的动力,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由于农村中学硬件设施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行教学时,实施创造性、创新的教学。由于电教设备的缺乏,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地理教学。
4.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研工作
在新时期,教师已经逐渐由以往的传承知识转变为研究知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通过科研活动促进教学成果的提升,通过教学活动践行科研结果,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因此各部门以及学校都要充分重视地理教研工作的开展,通过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突出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地理教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应当不断的提升。尤其是针对农村中学地理教育,更加要注重师资力量的注入以及相关经费的投入,不断的促进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以此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金艳.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3(01)
[2]陈亚辉.对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一点意见[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2013(01)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也就是说,不懂地理的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现状 原因 措施
中学地理是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二者相互关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本身有着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开放性等方面的特点,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它旨在让中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地理教学工作逐渐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但在中学实际教育过程中地理教学现状依然令人堪忧。作为地理教师,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析了地理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一、地理教学现状及原因
长期以来,因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升学压力,学校对初中地理这门课程的要求逐渐简化,而仅仅将其作为一门了解性的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学生整体对地理的“教与学”缺乏足够重视,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教育政策影响。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文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在考试中分数与其他主要科目相比较低,或者在中考中不被列入考试范围,从而导致学校对该课程的要求逐渐简化或忽略,教师对该课程的要求降低。第二,教师资源匮乏。学校中有很多地理教师并不是地理专业出身。这样就会出现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听课或者讨论与地理知识无关的话题等问题。第三,教学资源有限。主要表现在学校将大部分资源分配到那些对于考试有利的主要科目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地理学科的资源分配。第四,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第五,学生缺乏兴趣。由以上政策、教师资源、方法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度不高、兴趣不足,他们习惯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浅尝辄止,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快教育政策改革。教育政策改革会直接影响到教育部门对学校下达的教学目标,也直接影响学校教师、教学资源的重视和分配,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只有将地理教学正式纳入到中考科目,才能够让学校真正从教师、资源及方法上重视起地理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从主观思想上重视地理知识的学习。
2.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将地理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进行合理调配,安排足以胜任的、专业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强势专业,深入挖掘和钻研地理教材,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地理科学中渗透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环节,保证每个环节有序地贯穿着在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资源的平等分配是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合理分配是非常必要的,充分运用电脑、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还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同时,这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保证学习质量,只有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与时俱进,结合多种渠道及形式综合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课堂中普遍为地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5.在国情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知识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认识地理课程中各个环节的现状和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对国家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资料,通过直观考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并把资料进行整理、宣传、展览,增强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改善地理教学现状,不仅需要从教育政策、教学资源等客观方面为地理教学提供保障,明确地理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还需要广大地理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地理教育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最终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长青,冷疏影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06).
[2]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总课题组.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3]段梦晓.初中地理教学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4]毛晓红.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4(1).
[5]李慧.浅谈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11).
[6]回爱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微[J].学周刊,2014(1).
[7]景国雄.对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试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地理 教学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地理教学不仅关注教学效果的实现,而且关注教学过程实践,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力强弱,师生互动程度、课堂情境的创设程度以及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度,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目标参照,通过多元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一、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走向
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传统“说教”、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教育教学目标不仅仅定位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上,而且扩展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上,由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学必须实现全方位的突破,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之要求。
(一)教学目标全面化
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新课标下,地理教学目标不仅要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而且要求培养学生整体性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情感、道德修养、实践能力,这就对长期处于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教学提出了高挑战。农村教育教学往往关注于应试教育,这从根本上导致地理教学片面化教学,因此要适应新课标,必须要树立全面化教育教学目标,即为既要实现知识技能教学,又要积极推行能力、素质教学,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教育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并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鉴于传统教师主宰教学模式的影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仍旧停滞在“说教”模式上,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有碍于教学顺利开展,因此,要转变教师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三)坚持多元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课程具有自身的特征,如以地图为教学基础、强调实际应用性、有一定抽象性等,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唯我”心理,他们善于发现新事物,敢于接受挑战,具有可开发的思维空间等。因此,在地理课程特征与学生身心特征的作用下,要实现新课标要求,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农村教学的基础资源,对学生展开教学。
二、新课标下地理教学实践点
新课程下,地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意识,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建高效课堂情境,实现教学实效性。
(一)教师引导,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组织者、管理者,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甘愿下放权力,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之中。
其一,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并不是知识的掌控者,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发言、建议、表现的机会,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压抑学习的现状;教师是教育者、管理者,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不但要管理学生,而且要深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之中,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思维特征,并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老师的同时,将情感迁移到地理课程上,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而且利于刺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其二,强化学生作用。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初中学生充满了创造力、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认识学生的能量,放权给学生,通过指引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发学生的学习细胞,如在“中国地理差异”章节教学中,根据第二节教学(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方式、重难点走向,以及掌握技巧,让学生自主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将学生的自我学习结果进行考评,这就督促学生参与到学习实践中,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运用力,有效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落实基础,关注实践
农村学生的基础能力较低,尤其在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上,往往由于缺乏可实践的资源、条件,而导致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不高,这不利于学生将来发展,而地理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学生的基础能力,并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一,夯实基础。应试教育影响下,知识技能教学仍旧是现代教学的重点,这对于农村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效益性,如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丰富学生的认知等,但是,在知识、技能教学中,一定要积极更新教学方式,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力。如改变单纯的知识教学,讲解解题技巧:在图示教学中,通过分类讲述“按图索骥”式地图、根据图示分析现象、根据数据判断等题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其二,拓展实践。“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关注知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教学,进而造成农村孩子“高分低能”。所以,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后,教师这样设置问题:分析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水文条件等对地域农业的影响;根据已学知识,参照家乡农作物生长状况,提出促进家乡农业生产的措施。通过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的因素,促使学生复习刚刚学过的知识,这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将所学的知识与家乡实际相结合,这就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多模教学,创设情境
学生主体性的调动,要求以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一个活生生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
其一,灵动言语。地理课程虽然不像语文那样具有优美的语言文字,但是作为一门言语学科,尤其是图表教学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生动的言语,如小故事、小谜语,用“黑龙江像天鹅、云南像孔雀、广东像大象、青海像兔子”等言语,增加地理课程有趣性,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其二,模具教学。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程,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地理教学多是图表教学,要实现图表教学有效性,必须充分运用图片、地球仪、多媒体等资源,创建一个开放化的课堂环境。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习中,通过播放“新疆是个好地方”音乐,让学生感受新疆特色,通过一张张图片,让学生了解新疆人文特征、地理位置、风俗风貌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就用音乐、画面的感染力,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在此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提升,进而提升了学习效率。
其三,解放肢体。采用游戏教学、模仿教学等方式,将学生从静态转移到动态,如让学生绘画中国省份图,制作图表等。当然,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众多,如问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在于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性,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结语
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育成为教学重点,因此,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要以新课标要求为参照,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实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王君.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辽宁教育研究,2011(07).
[2]吴枫. 创造教育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初中地理新课程不再提倡死记硬背的学习理念,而是强调实现初中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过去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根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新课程还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改变过去单一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由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打破过去单一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以及合作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可见,新课程提倡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和能力的提升。这一点与以往的教学理念都大有不同,对我们多年来形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形成了颠覆性的挑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如何适应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合格教师,是摆在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次大考验。
为了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生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教师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展开教学工作。面对新课程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不能坐以待毙,不能被动的等待和应付,而应该主动出击,主动的调整与新课程教学不相适应的理念和行为,主动适应新课程发展对于教师的各项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程对初中地理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呢?下面结合我自身的理解对以上的这一课题做一番探讨。
1 教师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
1.1 要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初中生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摒弃过去单纯强调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不良倾向。真正的把培养学生的素质落实到实处。并且要创造条件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倡导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的成长。
1.2 注重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促进他们的主体性参与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具个性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认识到只有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才能真正的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1.3 教师是初中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强调初中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教师的角色也由过去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不再是主导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的过程,进而真正的形成能力。
2 加强继续教育,促进知识结构的更新。
初中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课程的内容在不断的变化,地理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进步,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精力只专注到课本的内容上,还要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只有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掌握科技的发展,了解地理研究的动态,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 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预示教学不再是过去的单一模式,而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尊重初中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创新,以适应新课程对于教学模式的要求。对于不同的课程我们提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针对初中地理学科特点,我们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探究的主题,并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并通过讨论确定合理的探究方案,由学生分组针对探究主题开展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学习,经过讨论得出探究结果。再把结果拿到班上进行小组间讨论。得出令人信服的探究结果。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初中生的积极性,他们是整个课堂的真正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变成了整个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其中,体验着学习的结论获得的全过程。学生之间采用分组的学习形式,通过互相合作,完成探究过程,通过讨论得出探究结果,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探究结果,更是学生体验了探究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和讨论。真正把初中生的能力培养落实到了实处。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践与创新;教学相长
在学校教育中,新课程理念的应运而生恰如传统和现代教育教学之间的分水岭,其中最具标志性的节点就是鲜明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据此强调实现以认知、能力和情感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这就是说,学生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印记符号,也是教师生命的价值所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努力把握学生的成长脉搏,在创优教学方法,有效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要努力开启教学艺术,不断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培养他们运用地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地理课程的教学相长。本文结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作出简述。
一、建立和谐教学关系,努力开启学生的良好心境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心灵的开启者。学生心灵需要的绝不是被教师所“塑造”,而是被不断地“唤醒”“激发”和“升华”。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要善于把自己的教学魅力和人格魅力施展出来并传递给学生,在拉近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同时,有效激活学生心灵中潜藏的活力元素,从而增强他们的向师情感,有效发挥亲师信道作用。如在教学印度半岛内容时,笔者以一句诗作为地理知识谜语:留在脸颊上一滴爱情的眼泪(谜底:泰姬陵)。这样的趣味导入发挥了引人入胜的作用,一下子激活了课堂学习状态。诸如此类的地理谜语不胜枚举,比如:“圆圈做鸭蛋——太原”“大家都笑你——齐齐哈尔”“一路平安——旅顺”“两个胖子拥抱——合肥”“太阳西下——洛阳”等等。实践表明,细节同样能够决定事情的得失与成败。这样的点点滴滴看似简简单单却很实实在在,既能“四两拨千斤”地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叩开地理学习的兴趣大门,也势必成为师生情感的粘合剂。
二、坚持鱼渔皆受的教学原则,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地理学科知识比较庞杂烦琐,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学习能力是不行的。执教者要本着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注重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深刻感悟到,阅读是学习之母,教会学生的阅读解析能力既是基础又是关键。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地理材料的阅读与解析,对提高学生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素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常规而言,对初中地理的阅读解析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直接法和间接法。以前者为例,这类阅读材料比较容易解答,通过有效阅读,一般能够直接找到答题基本线索甚至是半成品答案。这类材料通常主题鲜明, 层次比较分明,意思也相当清楚。该类型题目往往在文中出现中心语句或关键词语,执教者只要引导学生充分抓住和利用好这样的中心语句或关键词语,即能从中获得相对完善的解题答案。而学生逐渐形成了常规阅读解析能力,既能增强课程学习信心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注重开展联系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积极尝试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结合,从而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有机整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如与语文诗词之间的巧妙结合。在教学黄河“地上河”内容的教学时,笔者鼓励学生“在识图中试用一句诗词来形象描绘黄河‘地上河’的情境”。此语一出,一石激浪,学生们争先恐后、妙语如珠。在众多的描绘中,师生共推诗仙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古诗句最佳。此诗本是夸张黄河发源地之高的,现用到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描述,既言简意赅又形象生动。加之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演示,使得学生们对黄河“地上河”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四、讲求激励评价机制,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理论和实践同时表明,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和运用富含激励元素的“表现性评价”方式,能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各种潜能的发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所谓表现性评价,就是通过口答、写作、行动、表演、操作、科学实验和制作等真实性的行为表现,来检测和评价学生在实景或模拟情景下所知所能的一种评价方法。通过表现性评价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借助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从中培养他们获取信息、鉴别真伪、梳理和加工以及快速传播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此外通过表现性评价,还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的能力,培养参与地理探索的活动能力,培养实地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与探索精神等,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身心发展,都有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葛洁爽.初中地理教学新型评价方式尝试[J].现代教学,2009(17).
[2]夏义.试论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J].吉林教育,2010(14).
[3]彭思远.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J].教育导刊,2009(8).
[4]韩旭东.地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J].教育经济研究,
[关键词]高中 自然地理 学习困难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125
高中地理学科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被安排在高一上学期进行,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运动、地球的圈层、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地球的大气环境、水循环、洋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内容。由于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高一自然地理学得好差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地理的后续学习。
一、造成高中自然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1.现行的考试模式和社会对地理学科的认知。
高考是初高中教学安排的指挥棒。江苏现行高考模式是“3+选修等级+必修学业水平”的模式,选修科目高考只划等级不计入总分,学业水平考试得A加1分,其他等级不加分。这导致初中地理学习在初二就结束,许多初中缺少专业地理教师,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地理学科被边缘化,地理无用论是全社会对地理的普遍认知,这极大影响学校、家长、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态度。
2.学生地理基础和学习态度。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只在七、八两个年级学习地理知识,而且初中地理知识十分基础、浅显。学生经过九年级一年紧张的中考冲刺,地理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初中地理学习和考试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态度。
3.初高中课程差异和教材编制。初高中地理课程要求有着断崖式差异。高中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内容多、时间紧、教学速度快、理论性强、思维要求高。高中自然地理注重对地理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理解,对思维的要求明显高于高一学生心智的发展。而且现行教材的编制体系性不强,语言描述高度概括,文字过于精炼,阅读障碍多,可读性较差,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4.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艺术和教育教学理念。
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教育对地理教师的要求不高,学校对地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不足。很多地理教师转投其他行业或地理学科教学由其他专业教师代劳。也有许多地理教师由于任教高三无望而疏于对自身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亟待提高。
二、帮助学生破解自然地理学习困难的措施
1.纠正认识偏差,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强有力的内驱力是任何外力无法比拟的。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内驱力?当然是让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巨大的帮助。地理知识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相关的知识,它来源于生产生活,也运用于生产生活。无论是就完成学业、升学而言,还是就促进人的素质提升、基本素养养成、思维品质提高而言,地理学科的学习都是无可替代的。
2.明确学习内容,培养吃苦精神。
学生最怕的不是现在吃多大的苦,而是不知道还有多大的困难摆在他们面前。若课堂一开始就能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就会有确定的预期,就算现在再苦再难,他们也会竭尽全力。高中自然地理需要学哪些内容,需要达到什么要求,它与初中地理学习有何差别等,这些我们要告诉学生,让他们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数:我的地理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多大的付出。
3.分解课程标准,做到层层推进。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心智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自然地理难度大、内容多,在进行自然地理教学时,我们要科学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将高中三年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部署。对一个难度较大的知识内容,在高一年级一开始就挖得很深、很V会适得其反的。我们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将它的要求科学分解。在每个阶段将教学难度降低到当前学生认知水平能达到的相应难度,让所有学生都有探求的动力,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水平逐步提升。
4.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在进行自然地理教学时,可以利用生活经验、时事热点作为引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绝不是将知识庸俗化。我们浅显的引入是为了深入的理解。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本身放在首位。
5.关爱学生,促进快乐成长。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有人的地方,人和人之间就有差距。我们要用尊重、信任、帮助、理解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施予学优生的爱是锦上添花,而惠及学困生的爱应该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赞扬褒奖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我们施予学生的应该是真爱而不是溺爱或放任自流。爱也要能守得住底线。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生机,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推进我校教学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改革的进程中,如何面对信息化的挑战?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历史重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挑起这副重任,是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下面针对初中地理教学谈谈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一、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的信息化,而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学校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效益,切实有效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学校还应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用计划,将其纳入到年终考核岗位目标,大力提倡全校师生有效利用“班班通、室室通”的条件,用信息化审视教育,反思教学。教师还可利用课外网上学习,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提高教师资源型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的作用,引导教师开展网上论坛等,这些都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要求中小学校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观念,大力推进信息化,采用各种灵活的措施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在岗教育培训,吸取先进学校的先进经验,改变单纯“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使每个教师大胆运用学校引进的信息化教育资源,灵活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以往“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只适用于传授式教学,而难以运用于“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现在,有的学校仍然习惯于“传授”和“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愿意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在这样的课堂中,信息技术往往并无优势,甚至是画蛇添足,沦为一种新的灌输式的教学――“电灌”。这种“电灌”的教学后果是学生的脑子里装满了太多的答案,而发现、探求未知的意识被制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打折扣,创新思维被束缚,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因此,就要求我们每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必须从“电灌”式模式转向引导学生质疑、合作、发现、探究,使师生共同感受信息化带来教学效率提高的喜悦。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角点是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和创新气息的课堂环境。如果还是以前那种死气沉沉、一成不变的课堂环境,将势必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障碍。我们要创造一个“活”的信息化课堂,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形式上,都要求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种内容与形式上“新”与“活”的课堂,才是最为学生需要和欢迎的课堂。
构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教学新课堂,充分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的使学生接触大量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和实际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八年级《祖国宝岛一台湾省》的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地理景观,地理图像,地理录像的运用,将地理学科的特点得以很好的展现,加强了学生对台湾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
2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现象和规律,以及跨越时空的广深地理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抽象变具体、遥远变咫尺,大大增强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七年级学习《地球的运动》运用信息技术将地球的绕太阳公转和地球的自转分别制作成两个动画版面上,逐一显示,逐一讲解,最后将两个动画结合在同一个动画版上,以显示地球运动的过程,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不仅可以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特点,还可以认识到地球的运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运动整体,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
3 “整合”能充分显示地理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的学习,“整合”后的教学中,利用自制的专题网页,精选典型例子,合理的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手法,并通过超级链接,将其他相关材料和网站收集起来,以供学生更广泛的浏览,以获得更好的地理学习,加深地理素养。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与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地理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