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治学习的方法

政治学习的方法

时间:2023-07-28 17:3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治学习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政治学习的方法

第1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的作用。”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从某种程度而言,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要比家长多,也比家长更了解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爱屋及乌”是人之共性,对初中学生而言更为突出。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常常带有感彩。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这位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这位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这位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在乐观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在教法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三、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语言的力度、技巧与文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如在讲到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国情时,教师可以这样讲述:“当今中国,如果我们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得不到有效控制,我们将失去生存的空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作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与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让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这些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疑,解疑,以激发学生兴趣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加以斥责,这样做导致学生不敢发问、质疑,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第2篇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作为自治区优质专业、自治区级特色建设专业和学校精品专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专业特色。《民族政治学概论》作为政治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与特色选修课,具有为该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民族政治学兴趣,奠定民族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增强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培养民族优秀人才的教育功能,体现我校民族性的办学特色。在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打破了大学传统课堂教学屏障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慕课技术的不断推广,大学教学改革的中心已转向对“翻转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新的挑战。作为民族院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需要在立足原有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借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当前高校《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发展目标、专业定位以及课程设置也呈现新的转变,即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都强调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结合程度以及课堂讲授知识的深度,但侧重点也呈现一定的差异。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以下困境:

一是学生专业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和大学生中不属于“热门”专业,加上当前就业竞争激烈,就业方向较窄,很多就业岗位有专业限制。如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够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但每年的国家和省级公务员招考的岗位,要求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岗位较少,比法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少得多。导致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不浓和动力不足,成为该课程教学需突破的瓶颈。二是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民族政治学属于政治学和民族学的交叉学科,它从政治学角度研究民族问题,同时又从民族学角度研究政治问题。”[1]总之,不论是政治学中的民族学视角,还是民族学中的政治学思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政治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还要掌握民族学的知识和体系,这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掌握和接受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回应性较差,影响了教学进度,导致学习的效果不理想。三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欠缺,教学特色很难形成。由于《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程作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特色课程,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且《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程在广西民族大学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时间不长,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经验还有待提升与积累,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与不足,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理念在高校《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基于广西民族大学的探索

笔者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和遵循一个相对较稳定的教学程序、策略与方法。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着力点不在于网络平台和教学视频的?_发和使用,而是在于教学理念的创新与教学逻辑的重构,它具有三个显著的创新点;一是通过重构教学逻辑创新教学秩序,突破以往课堂教学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惯性;二是通过学生全程和全面参与教学,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三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创新实践教学的机制,构建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平台”[2][3]。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导向,坚持开放性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结合,达到实现角色平等、氛围民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的目标。

针对《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方法较单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掘和必要的锻炼等问题现状,借鉴国外“翻转课堂”的理念,对《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在教材方面,我们选用了高永久等编著的《民族政治学概论》教材,同时参考了周平著的《民族政治学导论》教材,融合慕课理论、在线学习理论、参与性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自主学习-课堂学习-实践学习”的“三环节、全参与”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即依据教学专题,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分别承担不同教学环节的任务,使自主性、个别化、互动式教学成为可能,改变以往学生以应试思维和被动态度学习《民族政治学概论》课,以及学习民族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存在的困难、阅读民族政治学经典著作存在的困难、在自主运用民族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分析现实的民族政治问题存在困难的现象。在实施过程中,以小组讨论、直接发言、辩论、读书报告会、小讲座等形式实施。如小组形式,将所修该课程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若干人,每组学生围绕各组主题进行自由讨论,每组选定1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其他小组成员提问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评议;直接发言形式,由分组的同学依次进行主题发言,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提问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评议。如围绕教材第九章民族政治文化,根据所选修该课程同学们的民族构成,分成白族、藏族、壮族、苗族等10个小组,由每组精心准备,主讲各民族的政治文化,提升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辩论形式,则是分成若干小组,确定辩题,双方在立论环节、驳论环节、诘问环节、自由辩论环节、总结陈词环节,依次进行,最后教师点评。如我们确立了“少数民族考生高考要不要加分”等辩题进行辩护,让学生参与进行辩论,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读书报告会,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需要完成读书报告会,每组代表完成汇报后,其他组学生进行提问交流,同组成员进行回答,最后教师总结评议;小讲座,分成若干组,确定一个主题,由每组课后搜集资料准备,每组派代表围绕主题主讲,其他组学生进行提问,同组学生回答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评议。

总之,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使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困难和疑惑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使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学生相互合作和共同解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三、“翻转课堂”理念在高校《民族政治学概论》课教学中的反思

“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有效手段和形式,重新构造教学秩序和流程,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应试的被动学习方式,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将“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到《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的教学中,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强了师生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与深度交流和互动。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正确理解和把握“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不是线下与线上、课外与课内的学习任务的互换,也不是简单教师角色的互换,而是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其将所学知识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参与和展示的知识教学过程与方法,是一种“自主学习―教师讲解―实践学习”的“三环节、全参与”的教学机制,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安排中,包括课件的设计制作、学习问题的归纳总结、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以及与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进行互动交流等教学环节,需要教师进行适时控制和设计,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起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还融合了包括参与在内的如慕课、微课、研究性学习、讨论性方法、辩论式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程的吸引力。

第3篇

一、当前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存在的主要不足

1.学业评价目的过于应对考试。有些教师对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研究不深,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甚至有些教师从高一就针对高考开展教学,失去了政治学科教学的本来意义,还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2.学业评价内容过于注重理论。有些教师对政治学科评价侧重理论知识考核,不注重能力和情感方面评价。近年来,政治学科考试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强化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的考核,但始终还是围绕应试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实践、调查、交往等能力还是无法进行考评。

3.学业评价方式过于单调抽象。以往的高中政治学科评价大多依据书面考试和量化评价,很少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这样单调、抽象的评定方法,肯定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和品德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4.学业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狭隘。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许多学校还没有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政治学科学业评价方式,无法充分发挥教师在多元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政治学科多元化评价活动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学业评价方式。

二、今后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的发展方向

1.学业评价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要全面、客观,不仅考查理论知识,而且兼顾考查学生的行为和情感、观点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对学生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进步给予肯定,例如学生的交流、协作、表述能力,自主开展学习的能力等,都要积极鼓励学生,坚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肯定评价。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实际,努力促进学生掌握政治基础知识,提高学科素质和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坚定理想与信念。

2.学业评价要注重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并重。科学全面的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应该注重定量与定性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全面客观。新课程标准要求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对当前社会现象、问题表达的观点来确定,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目标进行评价的有效途径。过程性评价方式方法具体包括学生成长记录袋、表现法、谈话法、观察法、项目评议法等。如表现性评价注重创设情境,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作出评定,采用等级制和评语制的方法确定评价结果,教师还要注意的是成绩评定后不得随意公布,以创造较宽松和快乐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加关心。

3.学业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实施目标。在发展性评价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之间开展互相评价,深化小组模式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评价中,学校还要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调动他们参与政治学科教学评价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收集、整合各个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信息,为学生确定相对客观的评价结论,建构既重视知识、技能培养,又重视其情感、价值观发展;既重视量化、质性评价,又重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科学评价体系。

三、对构建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设想

依据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和高中政治学科特点,学业评价可以采用第一层次的学业模块成绩评价、第二层次的毕业水平评价两种不同的评价水平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

1.第一层次的模块学业成绩评价。高中政治课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模块。必修课侧重于概念、规律和知识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选修课程作为必修内容的拓展。必修模块考查内容应以基础知识和简单运用为主,可以采取传统的书面笔试形式,题型以客观性题为主,兼顾适量的开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选修模块运用开卷或表现式的测试方法,注重评价学生质的表现。高中政治学科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由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日常非正式评价等组成。表现性评价主要采取心得体会撰写、演说演讲、讨论辩论、生活调查、情景再现、建议议案等形式开展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宜的方式参加评价。过程性评价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每一个月左右,几名学生一组,畅谈学习体会,总结经验,对每人的学习态度、方式和进步情况作出评价,以等第的形式进行记录。过程性评价应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师担任指导角色。

2.第二层次的毕业水平评价。高中政治学科毕业水平考试包括两部分:统一考试和自主考试。统一考试可以根据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以书面考试方式进行,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量化的评估和分析。自主考试是指学生在完成选修模块学习后,依据选修内容进行毕业水平测试。可以相对集中地确定内容,学生不必参加全部模块的测试,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向参加其中部分模块的测试。高中毕业水平评价要能够体现终结性考试的结果,还要体现学习过程质的评价的结果。

四、构建高中政治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注意点

1.不断规范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评价的过程和程序难以达到绝对规范化,有可能存在公平与公正性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推进过程性评价的好方法、好途径,尽量使之更加规范、科学。

第4篇

 

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提出了关于构建初中政治生态化课堂的几点措施以及生态化课堂构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政治成为改革的重点学科,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政治教育关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也是开展素质教育重要的实验田地,因此在初中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如何更好地通过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去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在政治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以往的初中政治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政治学科没有形成一个充分的认识,对于政治的学习也是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针对以往的这种问题,我们必须找出其症结所在,然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将针对政治课堂的生态化构建进行一个简要的探究,论述政治课堂生态化构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政治课堂的生态化构建我们总结出以下有效措施。首先,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毫无疑问,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帮助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身能够掌握有效把控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学习,能够掌握政治学科当前的发展态势和最新的教学理论方法等等,并且运用到自身的教学中来。

 

同时,教师还应该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关系是保证生态化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学生对于老师有足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关爱,才能够在政治课堂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还需要课堂之外给予学生更多的沟通,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在平时的作业批改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语,肯定学生的优秀之处。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自身的问题所在,因为初中学生属于身体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只有通过鼓励和引导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之外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去帮助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接触,时刻能够把握政治学习的正确方向,从而更好的去完成政治学习。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控教学重点,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构建生态化的政治课堂,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完成有效的政治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能够抓住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就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做一方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政治学科具有很强的时政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最新的政治知识,就必须做到教学的生活化。

 

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层出不穷,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必须增加这些与时俱进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知识文化的需求,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形势,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以政治课程为中心,捕捉最有用的信息,促进自身的发展。

 

因为初中政治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的特点,如何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为自身的素养,运用到实际生活去,是政治课程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为此,在构建生态化的政治课堂中就必须做到政治授课过程中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才更具有生命力,教师在教授政治知识的时候,能够把知识点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去,学生才能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才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自身的特点,去完成政治学科的学习,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采用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促进生态化课堂的构建。初中政治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就为构建生态化的政治课堂提供了可能。

 

在生态化的政治课堂中,必须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实践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在课堂之中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去理解深化相关的知识。

 

比如在一轮新的单元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课堂设计,做好课程的引导,这个引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我陈述,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方法等等,在新的课程教授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布置好学习任务,才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锻炼是平时课堂中所训练不了的,学生带着问题和问题的答案以及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法来到课堂,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才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标所在。

 

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我预习,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循环,更好的帮助学生的政治学习。

 

初中政治生态化课堂的构建是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并且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生态化课堂的构建能够真正的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这个一体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满足实际生活中的需要。

 

同时通过生态化课堂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另外通过构建生态化的政治课堂,能够促进初中政治教学的进步,因为生态化课堂是完全符合教育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的,从客观规律出发,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去完成政治学科的学习。

 

构建生态化的政治课堂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在初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政治生态化课堂的构建,从而帮助学生通过政治学科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的实现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态化建设只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还应该为此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把生态化课堂推广开来,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方法 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11-01

初中政治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都没有形成,既容易受“教化”变“赤”,又容易受到“污染”变“黑”。所以说,初中生犹如一块块没有雕琢的“璞玉”,需要我们政治教师进行精雕细琢,将他们打造成完美的艺术品。

1 分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教学。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为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获得提高,我们需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进行摸底,找到他们在政治学科的“最近发展区”,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学习水平,为他们制定适合他们所在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已有的政治知识基础上获得提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在自己在政治学科的学习成功,体验成功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自己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教学中,我们需要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帮助学生养成履行公民义务的自觉性,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归纳、分析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就可以依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方式,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法,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将学生注意力牢牢吸引,可以用富有哲理的话语使学生深受感染,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深化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各种教学方式的使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增加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方式。分层教学需要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探究的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有进行自我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验学习的过程和快乐。例如,在《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先知道“公民、权利、义务”的含义,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话语论述这些定义,那么学生很难理解,而且教师的语言还会给学生增加许多负面影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我们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理解过程,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探讨,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汇报,用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同时用其他同学的学习方式去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做好组织者,并对学生错误的认知进行甄别,让学生感受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知识能力。这样的教学,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收获快乐,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联系生活,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政治学科教学的目标是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身心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还没有形成,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发挥好政治学科知识所特有的基础作用和导向性十分重要,学生成长发展将受到政治知识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让政治教学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用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路打开学生理解政治知识的大门,培养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总结、归纳政治观点,用生活验证政治学习中的知识和观点,那么学生的政治学习将由抽象变得生动、具体、深刻。例如,在《正确认识自我》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模拟为综合拓展活动,为学生播放具有激励作用的歌曲,为学生营造挑战气氛,然后,出示具有政治观点的题目,引导学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回答,教师及时进行评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又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生活与课堂学习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活跃,教学质量也就随之得到了提高。

3 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拓展性

政治学科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是学生进行其余学科学习的基础。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以政治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提出在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例如,在《正常情绪》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提问学生:“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人的情绪?”“人一旦产生情绪,身体的各个部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等问题,将政治学科知识和生物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深刻了解政治知识的同时,突破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政治学习;合作学习法;有效学习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其中要求教师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及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都有很大帮助的学习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加以应用。在将合作学习法运用到初中政治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大家引起重视,下面,笔者将对合作学习法在初中学生政治学习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析。

一、合作学习法的含义

合作学习法是通过组织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点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获取知识点,而且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因此是组织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法在传统教学中就已经出现,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多应该注意的方面没有引起重视,使得合作学习法对学生学习的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的打了折扣。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将合作学习法与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结合起来,应该多方面入手,切实发挥合作学习法对学生政治学科学习的辅助作用。

二、对班级学生有效分组

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首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从合作学习法的字面意思,我们不难理解,是通过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而学生如何组合,就成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更加科学、有效的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呢?本人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确定合理的小组成员数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之前,应该确定小组成员的数量。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师在确定小组成员数量的过程中,既不能过多,又不能太少。小组成员太多,在讨论的过程中秩序会较为混乱,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成员的人数也不能过少,人数过少会影响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成员适宜确定在5个左右。

(二)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教师在对学生分组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的政治学科水平有清楚的了解。虽然政治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总会有一些学生对政治学科十分感兴趣,而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学生之间的政治学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展开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安排不同政治学习水平的学生到一个小组,使学生之间能够有效的进行交流,同时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对学习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学习,也能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总之,分组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组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方面也很多,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分组水平及科学性,为学生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三、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话题

在政治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需要为学生布置合作的课题,而学生学习课题的选择,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上文的论述,大家可能都能够感受到,较之于引导学生采用其它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学生合作课题的内容时,也应该更加偏向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知识点,这样学生之间通过有效的交流与讨论,能够使思维障碍得以消除,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就一些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路变得更加开阔。

有些初中政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努力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但是却在选择学生要学习的课题方面掉了链子,出现合作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讨论价值不高等情况,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合作学习课题的选择引起重视。

四、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度

初中政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度。合作学习法虽然对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很多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使用该种学习方法幅度,尤其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过于频繁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情况,反而适得其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每讨论一个话题,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如果教师过于频繁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会影响教师正常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会影响学生其它环节的课堂学习。只有适度、适量的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五、合作学习法的有效延伸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生活化 意义 教学方法

1.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已经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将生活内容融入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对生活进行反思,利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对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引导。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政治思维的形成及良好的政治学习观的树立。因此,笔者选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2.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2.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政治内容的理解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关注理论的讲解,对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及哲学内容只简单传递。这样的理论性教学并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政治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某些教师忽略生活中的政治教学资源,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将政治学习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促进学生政治思维的发展。

2.2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及教育事业的改革,传统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让高中政治课堂具有生活化气息,是对高中课堂的多元化处理,有利于高中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活跃高中政治教学氛围。政治课堂教学与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相对应的生活现象,从而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正确看待高中政治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得到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有利于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政治学科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3.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加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为教师着想,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与学生才能有效沟通,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利用幽默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感染学生,打造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

比如在讲解企业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对经营公司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可以利用和谐的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经营公司的看法,让学生对自己期望的公司类型进行分享,就公司经营方法与理念进行分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定。这样的交流形式和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性,有利于高中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2利用生活情境的创设促进政治教学生活化

开展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丰富,因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需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教师要利用政治教学内容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引导学生从政治角度对生活现象进行反思。

比如在讲解有关经济全球化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近些年社会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变化进行分享,从中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氛围。外来物品的增加及文化的丰富,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政治学习的魅力。

4.结语

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是践行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实践,也是对创新教学理论的具体实施。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课堂进行结合,有利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笔者从高中政治教学具体内容出发,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高中政治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生活化,利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高中政治学习。

参考文献:

第8篇

1.准人方案设置

在完成所有全校通选课的学习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准人课程可以设置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管理导论、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基础、国际政治学。准人标准为:在第二学期结束时,完成全校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所有通识通修类课程。本院学生第二学期结束时须完成上述6J’丁专业准人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外院系申请准人的学生在第二学期结束时至少取得4个准人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2.准出方案设置

准出标准为:首先必须修完下列基础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宪法学、中国政治制度史、公共行政学、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方法论、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务员制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文化比较。其次,完成全校通识通修类课程、准人课程、专业准出课程,并取得所有学分。

3.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应严格按照专业学术类、跨专业复合类以及就业创业类这三种类型的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运作和施教。首先,认真培养从事本专业学习和深造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为他们将来能成长为本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好准备。该类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该专业的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外,推荐选学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并且鼓励选学一级学科选修课。其次,积极支持学生们从事跨学科的、跨专业的学习和深造,在他们完成该专业的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学其他学科、专业的课程。在选学过程中,系里将提供一定的专业咨询和指导。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培育方案的设置,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大课程模块:

1.通识通修课程模块

这一模块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哲学、逻辑学等思维。课程包括学校统一安排全校公共课和文科公共基础课,例如: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训、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简明微积分、体育等。

2.学科专业课程模块

包括所在院系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包括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管理导论、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基础、国际政治学、公共行政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宪法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方法论、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务员制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文化比较。

3.开放选修课程模块

包括专业选修课、一级学科选修课、跨学科跨院系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该模块的课程,应该在院系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的需要自由选择搭配。课程包括政治学专业英语、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城市与社区管理、行政伦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西方行政学说史、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务员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数字化政务信息管理、政治心理学、政治认同导论、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台港澳政治与行政、社会实践。跨专业选修课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的量化方法、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经济学、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第9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三维目标;培养;公民;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24-02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内涵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指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并不是偶然,它是由原来的综合素质、三维目标发展到今天的,是三维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在新一轮课改中,高中政治学科把三维目标表述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每一个核心素养都含有三维目标,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课程宗旨和目标。没有进行三维目标的培养,难以形成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知识”是什么,在教育学里有许多定义,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有奥苏伯尔的认知观、加涅的认知论和梅耶的知识分类。而现代教育和认知心理学的代表布卢姆,则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四个知识维度去分类。能力目标涵括了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应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注重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方法的使用。这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同学生的差异和学生的综合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挖掘学生潜能。第三维度的情感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体验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态度是指对待学习、生活、工作、人生的认识,价值观是指对周围的人与事的意义及总的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学生不断追求真善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引我们前进。

二、三维目标与公民实践力的关系

公民的行动力又指公民实践力,它包括应用学科知识支持某种论断、表达和主张个人立场的能力,应用具体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技能,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高中思政课呈现为独立的学科课程模块,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它的教学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公民实践力的培养,首先要有学科知识体系,如果没有,则会乱用某学科知识去支持某种论断、表达个人立场,这样难以形成思想政治W科独有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

例如,2015年全国I卷39题: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如果学生没有哲学认识论的相关知识,那么他会写到唯物论、辩证法等知识。学生具备相应的政治学科知识,才会形成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运用相应的政治学科知识分析、支持某种论断。再如2013年全国II卷39题:《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这些是具体知识目标的考查与运用,是考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政治学科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突出以探究为核心。学科能力目标是指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包括学习力、思维力和实践力,而学习力侧重于具体学科学习及研究方法,包含收集处理信息和构建学科新知识的能力。思维力侧重于具体学科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具体学科思维能力包含记忆、理解、分析、评价、综合的能力和调用学科知识说明、分析、评价、论证、写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学科思想方法包含应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和方法的能力及应用批判思维方式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学习力和思维力的内涵来看,这两种能力最终要落到实践力去,无论是处理信息、还是分析综合能力、或者应用辩证观点的能力都是为支持某种论断表达和主张个人立场的能力服务的。

如2013年全国II卷39题(2):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这一道题首先要让学生去收集和处理材料的信息,学生要知道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其次要调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说明、论证“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最后应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要求学生阐明自己支持哪一方的观点,并不是两种观点都要论证。这一道题考查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等,而学习力和思维力是为实践力服务的,学生所掌握的能力最终要回到公民实践力上,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向。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体系包含接受、反应、形成价值、信奉和展露个性。接受是指倾听不同意见,用开放的心态看周边的人和事;反应是指对政治学科内容表示默许、赞同;形成价值是指接受、喜爱政治学科倡导的价值观;信奉是指遵守法律,遵循规则、尊重别人意见、坚持真理。

如“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和“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这两道题都充分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对中学生进行三观、四有、五爱的合格公民教育的再现。“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体现公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体现公民对乡愁文化的认可,更体现公民的爱国。“《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争论”体现倾听不同意见而不是粗暴打断,用开放的心态分析周围的人和事;在给予某一选定的情景下,倡导和平方式解决争论;在某一情景下人们遵守法律,遵循规则、尊重别人意见、坚持真理,坚持自己的立场,阐明自己的观点。没有公民的公共参与,只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脱离公民实践力,定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所以政治学科的教学要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更要突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的培养。

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每一个核心素养都含有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课程宗旨和目标,作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他们是一体三面、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目标支撑、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要求有相关知识,才能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能调节和控制知识目标,也调节和控制能力目标。如果我们离开学科知识的认知过程,学习就没有认知的发展,没有认知过程就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最终,教育也是水中望月,更谈不上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体现能力的培养,离开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才能培养自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公民支持某种论断需要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能力,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三维目标为例,若没有知识,公民的政治参与会无序,更谈不上三观、四有、五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公民在谈论问题、解决分歧或者两难选择的问题中会有各种态度、立场,如果公民具备学科知识,并有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他会有根有据地表达和主张个人信念,为某一立场辩护。在参与政治生活上,则会减少纠纷,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落实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政治学科的应用价值。

公民的实践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合格公民,高中思想政治课凸显和强调学科能力,但是学科能力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如果公民没有最基本的学科核心素养,那么他难以成为合格公民,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合格公民,培养公民的公共参与能力,这是最终归宿。

高中政治课要求在学习经济、政治、哲学等具体学科的知识和发展能力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真假、优劣、利弊的审视,在支持某种论断、表达和主张个人立场时,展示个人的情感态度。如2013年全国II卷39题(2):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l展,这一问题的解决正是要求高中哲学的认识论知识,从三维目标去分析,是支持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的归宿。面对当今世界我们必须辩证看待,不能一味排外或者一味引进。我们学习了高中哲学模块,形成批判质疑和理性精神的学科核心素养,学会运用思辨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只具有思辨思维是不够的,还应具备哲学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如果没有这些,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只会停留在支持或者反对,或者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那样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最终难以解决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注重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做到“教有依据、学有目标、评有标准”。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的落实,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最终培养公民的实践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初中政治的学习将会为学生奠定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时政,对事情有更全面的剖析,而由于当代教育形式,教育方式等方面因素,学生的政治学习往往不太顺利,通过分析我们将会得到更加适当的整改,让初中政治教育更具趣味性,能够符合教育本质,满足教学要求。

【关键词】

初中政治 现状 解决策略

政治在初中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还是较为灵活的,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学科,但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此阶段有耐心,能够对初中政治保持长久的兴趣爱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感知到时政的历史意义及在教学之初的目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政治课堂枯燥,教学形式和结构单一,学生的理解和吸收都存在一定问题,教学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都很难实现,教学的效率无法体现,教学的效果不显著,教学进程受阻。而如何能够针对与现有问题对现有的情况进行解决,及时的改变和调整,让政治教学能够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使教学能够符合教学要求的不断变革,让师生都能够通过政治教学注入的新活力,有所提升,让政治教学能够体现价值。

一、现阶段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学习过程枯燥。政治学科本身较为抽象,学习较为困难,学习过程十分吃力,老师也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解决,问的问题需要时间及学生的共同反思,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政治学习成绩也受其影响,其学科性强的特点让学生的理解能力无法得到反馈,很难将政治学习带入学习状态中去,教学中的重难点学习多在以学生不理解的前提下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效果差,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希望往往会适得其反,是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减弱,老师的教学任务将很艰巨,比较难达成。

2.教学缺乏新意,互动环节较少,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老师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在学生本身还需要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让学生背题,忽略了教学的目标及初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痛苦,课堂效率也较为低下,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和接受,成为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的要求,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老师的影响力也达不到,很容易失去教学的意义和政治的价值。政治的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学生的政治思维也无法形成。因此需要多元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中能够更高效的学习,交流和发展。

3.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的考察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受重视,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的态度更加消极,顾虑更多,也容易缺乏自信心,使政治教学的效果不显著,老师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政治教学的恶性循环,学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不愿积极主动的回答和互动,缺乏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长时间的保持积极性,在课堂中受限制,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的发展受到阻碍,感受不到政治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政治思维也很难形成。

二、针对现阶段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让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变。教学工作者应该在教学方面有更深的研究,针对于学生心理,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政治教学的灵活性都应该有所了解,并能够根据了解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和实践,让教学更具趣味性,能够让学生接受,主动探讨,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要更多元,更符合生活和实际要求,让老师和学生能够适应政治课堂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政治在生活中的体现。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成为初中政治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会帮助学生在政治教学中得到明显的突破和进展,让政治学习更加轻松,同时也能够减轻老师的教学任务,师生的相处将会更加和谐,学生自发学习,自主思考和探究将省却大量的时间去让学生消化和理解,学生在日常的有效积累将会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更浓烈的兴趣。

3.创设让学生能够专心学习,师生能够 交流更为融洽的学习环境。在接触到政治教学之初就保持和谐生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在交流时能够更加明确的指出自身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政治时能够减小压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教学方式,体谅政治学科性强这一特点,在学习时能够更加积极,更有信心和勇气。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能够倾诉,并且能够更深的发掘问题所在,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让政治学习的效率更高。

第11篇

龚裕阳,已被清华大学法学院录取。

学习了三年政治这个学科,我对它的感情可谓越来越深厚。直到现在我高考已经结束几个月了,我对于政治学科知识还可以说是念念不忘。高三这一年政治学科既给过我满满的获得感,也曾经让我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着急。下面我来回忆一下我这一年的政治学习。

我觉得政治学习第一重要的就是——听话,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高三上半学期的时候老师一直在要求我们,做主观题一定要先看设问,然后分层阅读材料,然后列提纲作答。但是一开始我并没有培养好这个习惯。

于是我的主观题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后来在下半学期经历了几次大败,我逐渐意识到了沿着老师开辟的道路行走的好处,于是我开始强迫自己认真阅读设问,认真列提纲,我主观题的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说到这个,我觉得答题习惯与政治成绩有很大的关系。政治题目一般材料比较长,设问有时候也千奇百怪,让人摸不着头脑。例如有一道题要求说明"品牌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的理论依据,如果只是盯着这个引号看的话,就会没有头脑,但是如果按照老师的方法转化设问,列提纲,从知识出发,就能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

政治学习我认为另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三复习之前老师就跟我们强调了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因此我也构建了自己的"专属知识体系".有了知识体系在答题的时候就能比较得心应手。例如如果题目要求回答"政府"的相关知识,在列完提纲后,就可以从知识体系中提取出来相关的知识来查漏补缺,从而提高自己答案的得分率。

在我自己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我还总结出了一个方法,就是把知识自己重新整理,编辑。我在高三下半学期,用了一个小本,分成一些主干知识,提取出其中的主要内容,然后重新梳理成我自己比较好记忆、运用的方式。这样的话我就完成了从书上的语言到自己的语言的转换,有利于我运用知识实际问题。

关于政治选择题,我个人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多多练习,保持手感。对于错题的最好方式是多去找老师问,这样不仅解决了一道选择题的问题,也能对于这个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当然对于有一些很难的选择题,一定要钻研一下,这些题不仅出题思路很有趣,其中蕴含的能力要求也更高,解决了这类问题,几乎就可以解决一类的选择题了,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高三一年的政治学习心得,最重要的还是掌握知识,然后才是答题技巧,打好基础,能让政治的学习走的更远,更好!

第12篇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两方面的因素

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举几点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危害”,以便能够在我们广大教师群体中能够起到警醒的作用。这些误区的产生有人的因素和课堂教学因素。

(一)人的因素

1.过分强调课堂内学习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强调要在教室内进行全方面的学习,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精力乏味和精神匮乏。

2.针对影响政治课堂的学生,滥用口头说教

一些教师针对影响课堂纪律导致教学进度推迟的学生,用口头说教的单一形式,这样只会造成该学生的“厚脸皮”性格。

3.对部分学生“不管不顾”

这里指的部分学生包含:不学习、成绩差、调皮等方面的学生。他们的存在不仅是影响政治学科,对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如若在政治课堂也对他们“不管不顾”,这不仅违背教学理念,也对不起孩子父母当初的意愿和放心。

(二)课堂教学因素

1.课堂教学内没有及时培养正确学习观念

每一个学科都需要及时的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观念,在这种没有及时培养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学生对该学科的认知淡薄。

2.政治学科课后无作业是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政治学科一课时上完后,一般没有布置家庭作业,就算有也是轻描淡写的阅读或查找资料等,这种情况只会加重学生对政治学科无所谓的观念。

3.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我多次和学生进行过深度的交流沟通,大部分学生认为政治学科的教材内容不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起理科的各种实验还要索然无味。

遇到这些课堂教学误区,我们很多教师的普遍做法就是进行口头的说教。其实,这种简单而收效甚微的方法是不可长期采取的,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该如何走出这些误区。

二、误区的解决方案措施

有问题就应该及时找出方法和设计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课堂教学存在教学误区也该如此,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或得过且过,而应该对症下药,找出引发这种误区形成的原因,接下来针对上述误区谈谈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人的因素

1.过分强调课堂内学习

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知识和传授经验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逐渐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堂学习固然重要,但面对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仅依靠书本的内容是不能够满足各种考试的挑战,所以我还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课内知识的不足,并教会他们利用多媒体教室来分享自己的成果。

2.针对影响政治课堂的学生滥用口头说教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发现喜欢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他们内心是空虚的,他们想通过扰乱课堂秩序,引起他人的关注。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心理是因为在家庭中无法感受或感受不多父母的关爱,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面对该类学生不应该画地为牢摒弃他们,而应充分给予尊重和关怀。从长远角度考虑,对这些孩子应该从心理去辅导。

3.对部分学生“不管不顾”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遇见因学生的调皮而影响正常上课秩序的情况,这种情况很让人头疼。面对这种情况我自己之前是对该类学生实施冷教育,就是不管不顾无论该学生做什么我都视若无睹。但当我有幸参加有效课堂教学等相关教学谈论的会议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甚至受到内心的谴责。综上述所述,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不妨多让他们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先给予肯定和鼓励来增加他们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因素

1.课堂教学内没有及时培养正确学习观念

从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导致对各学科的认知意识十分淡薄,在日常学习中常显疲态,注意力无法集中。我认为在教学初期就应该和学生从心沟通,聆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是能够发现很多有用的部分的,例如:学生喜欢教师用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喜欢教师把枯燥乏味课的内容变得趣味,变得通俗易懂等,这些都是需要在日常中点滴积累起来的。

2.政治学科的课后无作业是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中政治学科课后作业普遍没有或者很少,这一点并不是我们对学生的关怀照顾,也不是我们响应国家政策帮学生减负,其实这只会增加学生对政治学科的陌生和不重视。我认为政治学科与国家时政和社会息息相关,从生活中不难找出政治知识。这里就需要我们在学生面前做要求和指导,所以课后还是应该或多或少布置相应的课时作业。

3.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