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时间:2023-07-28 17:3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第1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资源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主要以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为载体,依托于互联网,围绕课堂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微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精准、简洁,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可控性,适合各个水平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相对于四十五分钟的整堂课来说,微课时间较短,时间控制也更为精准。以视频形式呈现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画面更生动有趣,创作形式更多样,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等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手段紧密地结合,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微课的内容通常涵盖1~2个知识点,主题明确且通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等。与传统的一节课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相比,微课的教学内容更精准简洁。微课资源容量小且播放形式多样,可在线播放,也可下载到终端设备,实现了移动学习,不受空间限制,并且可随时暂停、随时播放,也可反复播放,满足不同基础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

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一)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按教学任务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师也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知识点,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初中生心理生理发育还不成熟,课上集中注意力时间在10~20分钟,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很难吸引全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课堂效果差[1]。微课的应用解决了这些不足。以多种形式设计的微课,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师更有效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师更好地讲解文章,而且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可以做出教学进度的调整,使得教学任务目标明确、张弛有度。并且在每堂课中插入10~20分钟的微课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不同的方式展开教学,使课堂氛围有趣活泼,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语文学科是学生的母语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对文章和知识点的理解要求较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来源手中的课本,纸质教材比较传统且形式单一。课文的节选都来自国内外大师的著作,作者人生阅历丰富,文章内容深刻。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较为简单,对文章主旨理解不够深刻,而微课的应用恰好可以对这方面加以补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作为授课的主导,在授课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并加以总结,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教师主导,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较低。而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工作和生活,都要求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需要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需要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微课通常是对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讲解,而且是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讨论都应用微课,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

(四)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传承

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惠及无数学生,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普及人数只能以班级为单位,教师精彩的讲解,课堂结束后再无重听的可能,学生遇到听不懂的知识点也不能回顾重新听讲,而微课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点,优秀的课堂讲解以视频等形式保存下来,通过网络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接收到优质的教学资源,甚至可以惠及偏远地区或教育欠发达地区。学生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暂停,反复听讲。同时微课的录制更是节省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课题的选取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兴趣是学习的出发点,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收到的各方面信息越来越多,兴趣也变得广泛。课堂教学和微课的应用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微课的制作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归纳重点难点。微课不需要涵盖课题中的所有知识点,只挑选一到两个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做到问题延伸、课后思考,这样也可以加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归纳,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属于“无生上课”的授课类型,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做到“精”,教师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精心分析、提取精华、归纳重难点。微课区别于课堂授课,大众式的口头语例如“同学们”“大家”尽量避免,与教学无关的标记、背景、工具等需要删除,以免对听众形成干扰。但涉及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步骤不可随意删减,要尽量做到控制节奏、快慢适当、逻辑思维缜密、容易理解,可加以字幕、注解、标记颜色等方式突出重点,做到以最精准的语言讲解最重要的知识,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微课的授课模式决定了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正是微课吸引师生的魅力所在[3]。第一类形式是讲解型,以教师为主导,类似课堂教学,以语言的形式向学生讲解知识点,主题明确、内容精准、语言简练,这种类型是中学微课常用类型。如选取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录制视频,画面主要人物为教师,且尽可能减少干扰型因素,此作为讲解型微课。第二类为演示型,将课本的平面化知识转换为立体式教学,直观感更强,能迅速拉近学生和教材、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感官认知更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此类型微课适用于散文、诗歌等内容的教学。第三类是讨论型,与学生有较多的互动,由教师引出话题,学生分组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话题讨论、集思广益、互相交流观点,达到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同的看问题方式。根据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讨论,在一问一答中巩固知识点,不局限于固定答案,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收货更多的知识。第四类为练习型,知识的传授离不开练习巩固,这一类型适用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准确判断课堂效果以调节教学进度,使学习效率更高。

第2篇

摘要: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扩充课堂容量,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优化教学内容,突破重点难点,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整合对策

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有“百科之母”之称。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以及方法等而言都是深刻的变革。相比较过去只能依靠课本和教参的教学手段而言,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源,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扩大其语文学习知识面。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演变成了现代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手段。本文立足初中语文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一、信息技术辅助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之重要性。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任何一门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必经之路。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是必要的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演示教学、互联网资源优势等,都有助于积极转变过去刻板、单调的语文教学现状,让课堂教学因丰富而具有趣味性。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巧妙地结合信息技术,将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音频以及动画内容等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进而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扩充课堂容量,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现代语文教育,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唯有教师不断改革创新教学课堂,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开展教学,方能达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知识唯一的教学模式,构建更加多元的教学目标,扩充课堂容量,方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是扩充课堂容量,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好教学课件,有效地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是扩充课堂容量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语文教师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视频、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扩充课堂容量。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融入文化教育资源,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综合以上两点可见: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扩充课堂容量,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手段。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对策

(一)整合多媒体技术,融入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以多媒体演示手段的应用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为首选。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最佳的视觉体现,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整合多媒体的一些先进功能,如动画演示、超级链接等,让多媒体课件因丰富而多彩。其次,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以拓展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沁园春.雪》一文的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诵是教师教学这首诗的重点,也是难点。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诵时,可以巧妙地结合一些优秀的朗诵视频,通过图片与背景音乐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最佳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培养学生朗诵的语感,提高学生朗诵的效果。

(二)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是与传统教学显然不同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是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地整合微课视频,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写作的过程中都容易出现语法错误的现象,针对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笔者开展了“病句专题”微课讲解,将学生常见的病句类型,应对策略等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不仅不用占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病句连篇的现象。这种借助微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式,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整合信息技术,创新语文教学形式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主观能动性低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巧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格局,创新语文教学的形式。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翻转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结合教师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构建小组合作的语文学习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紧密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教学形式,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第3篇

微课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微课走进语文课堂,打破了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微课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而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微课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微课 教学 课堂

时代的发展,信息视域下的微课技术在美国诞生了,微课的运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国教育工作者借助微课技术,把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入了新的纪元。微课的运用,能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较短时间内清楚的呈现出来,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于此同时,微课也为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创造了崭新的视听效果。因此,微课的运用是我们值得探讨与实践的新课题。

一、微课制造情境,提高语文阅读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如何激发中学生阅读兴趣一直是语文的难点问题。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利用的教学资源是很少的。我们往往只靠书本上的文字和插图,或教师的口头表述。这样枯燥的陈述只能让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无奈的情绪。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与微课的使用,可以把原本静止内容变得绘声绘色,从而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效果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就制作微课课件。在视频中配上一段俏皮搞怪的音乐,把故事情节中皇帝几次换衣服的地方呈现出来,让学生们更清晰了解作者的用意。这样,就容易明白文本中所讲的重点内容。尤其是最后皇帝光着身子在游行时小孩子怎样点破谎言的。微课制造这样的情境,是传统手段难以突破的。这样,就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内容。而且理解了文章的主旨,阅读效果显而易见。

二、微课节省时间,准确把握学习要点

如何节省时间来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每个教师的追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节省时间,又要准确的把握学习要点。同时,还应该不断的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贮备。我们发现,在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配备了插图,这些素材都是为了吸引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有的时候学生们可能会过于局限在插图而造成了对文章的误解。如今,有了微课的帮助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的把握课文中的要点。例如: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就利用微课视频来展示济南冬景,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丽。这篇课文中,无论是作者笔下美丽的山,还是描述中那可爱的雪,微课视频中都得到了尽情的演示,并且配以动听的解说,从而给学生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济南冬天的景色。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把所有学生带进了济南冬景那如画般的世界中。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意蕴,也准确把握了要学习的要点内容,大大的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微课解决难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解决难点问题?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有些问题是难以用传统的手段解决的。而微课可以把有的知识展示出来,让师生在相互交流中更加明晰知识。实践证明,解决难点的过程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课文中有两处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这两个能否删掉?它在课文中有何作用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此时,利用微课找出文中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并通过对背景的比较,再结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从而使学生明白:第一幅图与海面的波澜不惊相映衬,从而暗示了他们当时渴盼与兴奋的心情;而在第二幅图中是通过海面的阴郁来烘托了人物的失望与沮丧。这样,从两处环境描写中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勾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心境。原来,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在解决难点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课文,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四、微课延伸课堂,拓宽语文学科外延

语文教学只有不断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才能拓宽语文学科的外延。以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把微课程有效地在课堂中运用起来,从而让初中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学习更加先进的教学技术,切实改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微课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延伸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打破传统手段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就运用微课的手段来展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进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拓展:首先,微课视频营造意境,把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树木繁茂的场景呈现出来,再配以洪波巨澜、汹涌起伏的画面,从而使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实景和虚景结合到一起。接着,用一首配乐来表达诗人那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从而把诗中那豪放的格调表现出来。这样,借助课堂拓展让学生产生审美的体验,从而理解了诗歌中表现出的不同意境,最终达到提高鉴赏诗歌能力的目的。

综合上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微课的运用,不仅激活了语文课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微课走进语文课堂是时展的必然,是新课程改革中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郭丽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0)

第4篇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型特征要求初中语文教育需要具有系统性和整合性的视野,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及移动重点的普及和推动,使初中语文课程教改中的知识获取、传播、创造、存在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也为社会语文生活的全新改变,以及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基于人为因素知识体系的支离破碎。初中语文的课程功能在以人为本为原则后,可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方向转型,此过程是个漫长而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新教改的推动显然是不能瞬时完成的。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大都从课本知识和大纲层面入手,关注初中语文语言技能以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但是此种教学方式会人为的割裂初中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初中语文教学以知识点的训练、分析、讲解为前提时,在以成绩作为评价方式的当前教学环境中,更容易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知识体系更为支离破碎。如果教师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内容和体验均为碎片化的,故而很难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2、基于教学方式单一的核心素养难以成型。语文学科本身包含工具性及人文性,从整合视角来考察语文课程时,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脱离了语文文本核心价值,过度重视传授忽视人文精神,重视应用手法而忽视人文及学生真实语言体验的需求,在此两种情况的影响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无法及时形成,即便是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惯性引入辅助下,由于教学方式以练习、问答、分析、传授等为主,导致学生语文学习与社会语文生活割裂,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僵化,学习负担加剧。

二、初中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方式

1、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据构建学习者中心环境。初中语文教学为丰富教材内容,可通过构建符合课程需求的数字环境,来为学生提供教师所期望的数字资料。考虑到初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在数字环境构建时,一方面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无线网络能全部覆盖,每个学生均可使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搜集并获取资源,应用、思考、反馈、共享的智能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学生丰富课堂所需的影像、图像、文字等资料,来辅助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手段下,信息技术环境的设计大都为支持教师而设立的,教学内容基本围绕课程大纲来运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推广,初中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完成。如借助“互联网+学科”的战略思维,完成初中语文学科与微课、微信公众平台的融合、设计、应用。这是学生与教师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以技术打通语文学习巨大信息源通道的辅助条件。

2、明确教学目标,统整教学资源。语文学习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辅助自己沟通与交流,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力,建议在数字化环境下,关注学生语文核心价值和素养的融合要求,努力体现语文综合型和实践性特征,融合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时,可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语文教材等的共同点作为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小说单元可结合课外阅读小说的内容,构建评小说、读小说、演小说以及写小说的大单元学习活动体验,充分发挥学生构建新知识的能力。数字化教学环境可打破课堂空间,在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下,建立基于全球链接的初中语文学习共同体。基于社会结构来推动实践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完成生活和学习的无痕连接。比如组织学生使用“维基百科”,创建学校百科词条等,将生活与作文融合,在“自主学习―交流分享”模式的辅助下,灵活运用电子词典和思维导图等, 辅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习惯,进行互联网技术辅助下的语文自主交互学习。

综上所述,文中以整合视野为前提,构建初中语文数字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学中心环境,在提升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活动主线下,探索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及途径,继而在数字化环境下,设立系统性的语文整合教学体系。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而言,可从学生的学习阶段性特征和表现、水平等入手,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需求作为主线,以一定学习阶段作为基本单位,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借此来整体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构建策略

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受到自身兴趣影响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而教学模式,则是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方法有趣,学生在课堂上便会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性;教学方法枯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就不高。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方法都较为单一,从课堂开始到课堂结束,一直局限于口头讲解,没有采取其他的方法。这样一来,长时间局限于单一化的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不高。所以,这就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模式的内涵与教学价值

(一)教学多元化模式的内涵对于教学多元化的认知,也可以理解为多元化教学,其实质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施教学活动。从教学方法的发展来看,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模式。比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学案导学、微课教学、游戏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翻转课堂、五步四有模式等,这些类型各异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模式构建,就是要将这些不同的方法综合利用起来,灵活引入课堂承载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关注到几个基本的要点。第一,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保持契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包含了多个不同的类型,如古诗词、文言文、散文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课文,所适用的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就需要结合课文类型,选择契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第二,教学方法要富有变化。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并非固定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如问题导学的方法,其是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数量、难度、呈现形式等方面,都可以根据课文不同而适当改变,从而吸引学生参与。第三,要关注以学为本。构建多元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也需要顺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尤其是要关注以学为本这一关键理念。以学为本,一是要求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二是要求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在实施多元化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把握这两个要点。

(二)多元化教学的价值对于初中语文课程,多元化教学具有多方面价值,这一点语文教师需要清楚认识。第一,多元化教学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始终对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多元化,可以时常给初中生新鲜的学习感受,这样便可以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第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在时展变化的背景下,也需要关注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升。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对其他方法缺乏应用,就会限制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如果可以对其他方法多加尝试利用,那么就能让教师具备更好的教学能力。第三,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初中语文教学跟上时展的节奏,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现教学多元化,对于初中语文课程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价值,但是从目前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讲,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第一,未能正确认识多元化教学,没有在教学中灵活利用多种方法实施教学。从实际来讲,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于多元化教学并未形成有效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单一的方式方法为主,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不断下滑,从而引起教学效果下滑。第二,对于教学方法缺乏变革创新。目前还有一些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缺少变化,没能对一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创新,导致教学活动未能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开始使用,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多媒体的利用,仅局限于素材展示,没有其他的应用,这就没有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也没有达到多元化教学的效果。第三,教学方法使用缺乏趣味性。教学方法很多,如何选择也是一门学问。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不仅要确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契合,更要关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然而从目前教学实际来讲,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未能关注到学生兴趣,出现教学活动与学生兴趣不一致的情况,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模式的具体构建策略

(一)要对多种不同方法灵活利用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构建起多元化模式,那么就需要对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灵活利用。第一,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已经是很成熟的教学技术,现在也有了很多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灵活运用,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如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在互联网上就有很多诗朗诵视频或是音频,在课堂上,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这些素材,让学生观看聆听,用心体验,这样更能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内涵。第二,可以利用情境构建辅助教学。除了多媒体教学之外,情境构建也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情境构建就是立足课文,构建一个与之类似的虚拟化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到情境中进行体验,从而感悟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第三,可以借助游戏实施教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游戏是其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对象,在课堂上讲解语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创设一些趣味性游戏,让学生参与进来展开学习。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创设角色表演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一些人物,对《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演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从而形成深入理解。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使用,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方法有效运用,使语文教学实现多元化。

(二)灵活创新让教学方法更多元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不仅要对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利用,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以一种方法为基础,灵活创新出其他不同形式的新方法。比如针对角色表演这种方法,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随机分配角色,让学生以课文故事为基础进行表演。在这一方法的基础上,就可以创新出反串表演这一全新模式,也就是让男生扮演女性角色,让女生扮演男性角色,通过角色反串,可以进一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角色表演这种方法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构建起综合性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将角色表演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以多媒体音频和视频创设情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情感体验。此外,还可以对其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组合,从而衍生出其他全新的教学模式。如将问题导学和微课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微课创设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教学方法创新与灵活组合,可以衍生出更多全新的教学方法,这就给语文教学创造了更多的选择,使多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三)关注以学为本的融入落实在实现教学多元化的过程中,以学为本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则。首先,在以学生学情为本这个方面,就是要求教学活动要关注到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差异,也就是要立足学生的语文水平,实施具有差异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切实的进步。因此,这就需要将层次化教学理念融入进来,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如问题导学的方法,常规模式就是针对全班学生设计相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基于层次化理念,在问题的设计上就要体现出差别。具体来说,针对语文水平高的学生,问题设计的数量要多一点,难度要高一些;对于语文水平低一些的学生,问题设计数量要少一点,难度要低一些。通过这些差别的体现,就能让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其次,以学生学习为本,需要对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进行灵活利用,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学习动能。

(四)做好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多元化还有一个方面不能忽视,那就是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而且评价很少,往往是以课后作业和考试为主。这样的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相关的能力素养并不能实现有效评价。因此,就需要构建起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为教学多元化模式起到补充。首先,可以构建课堂实践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写作引入进来,将写作和阅读相结合,构建起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当堂展开实践,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做出评价,这样就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给出对应的指导意见。其次,可以设置课外实践活动,弱化以往的课后作业,增加课外实践,给学生布置一些调查类、探究类、验证类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方面能力,根据具体的实践结果对学生全面评价,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

第6篇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传统教育模式不断面临着新的突破与选择。微课程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进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来。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利用起学生碎片化的时间,为学生增加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新途径。微课程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普遍推进,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并且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思维,树立新型的开放的学习理念。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

语文是初中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W科,其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多样化地发展着。将具有时代特点的微课程应用于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新课改的发展理念,能够促进课堂形式多元化以及课堂内容丰富化。同时,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应注意微课程的设计要结合初中语文课的特点,符合学生普遍的趣味认知,真正有效地将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专业素养。

一、微课程的基本概念

2008年,微课程这一概念首次被一位美国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随着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化,也逐渐流入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教学正处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过渡的衔接阶段,根据微课程在现阶段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对其概念作以下定义:微课程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自主研发的,具有完整教学结构且在教学时间上不足十分钟的精炼的教学视频资源,通常可用于大多数通识课程,有助于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

二、微课程的积极意义

1.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通常是以课标下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常考点和易错点为主,选择大多数学生相对容易接受的普遍化教学方式进行讲授,整体上看来保证了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而微课程打破了这种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根据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差异,通过不同的微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依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对微课程的学习有所侧重。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注意到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2.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语文课程的内容从初中阶段开始确实存在着知识点琐碎繁杂、课文相对冗长等学科特点,长期使用传统教师“填鸭式”的讲解,会使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倦怠。而微课程本身教学内容简洁精炼,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知识点的提炼更加明确有效,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微课程的设计及主要应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微课程是与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多媒体的使用。例如,在学习朱自清散文《春》的微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依据文章中的具体语句和情境配以图片制作相应的PPT,同时添加相应的动态小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再者,舒缓合适的背景音乐也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背景,从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加强学习效果。课后,可将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网站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再根据学生的一些建议进一步改进,让教学资源实现有效共享。

2.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微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首要区别就体现在“微”,主要表现在时间的精简上,需要把教学内容控制在几分钟内,因此,以“看”和“听”为主的教学形式就成为微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在知识点的选择上一定要确保精炼有效,相应的教学素材也必须明确符合主题;其次,在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衔接,教学内容之间一定要相关联、相依靠,具有整体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古诗文篇目《桃花源记》时,应该强调重点字词,在强调重点字词后再进行古诗文的翻译,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文整体的情感认识,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古文的内容及思想

感情。

3.保证教学过程的规范性与一致性

语文课程的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通过学生对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的规范使用应具有明确的要求。其次,要保证微课程教学与原有教学方式下的知识体系具有一致性,在教学设计中严格按照课标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应该确保规范性和一致性,从而优化课堂结构。

综上,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是当下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方式相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使得语文教学更加人性化,从而提升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促进语文教学形成开放的、多元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46-01

阅读,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更是教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然而,大部分初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忽视了对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使得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得十分缓慢。因此,为了提高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和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寻找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我国,语文是初中生学习的主要科目,然而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则不受学校教师的重视,因为阅读能力缺乏而导致语文成绩不高的现象在我国初中十分常见,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教师对阅读教学不重视,课前准备不足。在大多数语文教师心中,阅读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他们并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作用,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更侧重于对拼音、成语、作文等知识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教学则是一笔带过,更不用说做课前的准备工作了。这就导致了在我国初中,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写作水平也较高但是阅读能力却十分缺乏。要想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学校教师必须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备课工作。

2、语文阅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在课堂运用的增加,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追求与时俱进,片面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备课时,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特效使得幻灯片看起来更加华丽、吸引人,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教学时以自身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上的种种情况都表明,在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忽视了教学的实质内容。

3、对相关知识点没有做拓展延伸。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文章中的知识点只是一笔带过,而没有对知识点做相关的拓展延伸,这使得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十分有限,由于教师讲解的缺乏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只是保留在表面上,没有能深入掌握知识点的运用技巧。因此,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相关知识点做拓展延伸,让学生全面地理解知识点,懂得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点。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鉴于阅读教学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之后,一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变得简单得多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通过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语境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认识到阅读的乐趣。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讲解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文中探、攀、缩、微倾等动作描写将父亲的艰难努力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面对自己父亲的背影时心酸、感慨的心情。通过学生心情的带入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2、重视阅读教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使自己的课堂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在备课时将学生可能存在疑惑的地方划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使自己不至于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提问无从下手。

例如,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进行备课时,需要从文章的说明对象、该对象的特征、文章的说明顺序、文章的说明放、文章语言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准备,在上课时也需要针对以上几点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答。另外,教师也需要对课文十分熟悉,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文章有关的问题时能够从容面对。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来增强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享受课堂。例如,在讲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课前让学生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对于学生提出的反对意见要虚心听取,找出其中可取的地方。

4、加强对知识点的延伸,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知识点。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对相关知识点做延伸讲解,不能将目光仅仅放在课本上,而要将学生通过课本文章上的知识点引导到课外文章上,教会学生利用其中的共性进行阅读分析,利用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点进行课外阅读。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鸡蛋》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首先描写家乡的端午风俗,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然后描写家乡的双黄鸭蛋;最后描写孩子们过端午的情形。在带领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同时教会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如何寻找作者的写作思路,在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阅读。

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就必须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寻找办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水平。相信通过学校和教师的不懈努力,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寿山.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导刊,2010-07-10

[2] 杨昌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14-03-01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微课程 设计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99-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程,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前提,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电脑、手机以及互联网等形式,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微课程概念与优势

1.1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起源于美国,近些年逐渐被我国教育领域所应用,随着科技的优化和改进,我国对微课程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很多教育专家都参与到其概念的讨论中。综合相关专家的说法定义微课程的概念如下:微课程主要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主设计,是拥有完整结构的十分钟左右教学视频,适用于大多数课程,并且可以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1.2 微课程的优势

与以往的教学不同,微课程具有以下优势:第一,领域性广、高效短小;第二,个性化强、方法简洁;第三,趣味性强、丰富多彩;第四,针对性强、重点明确。

2 微课程的主要设计原则

2.1 完整性

在设计微课程的过程中,要遵循“设定教学目标、编排教学内容、建立教学过程、设定教学情景、设定评价判定”的设计流程。微课程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其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在评价和判定方面具有特殊性,而测评系统是微课程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加强师生沟通以及提高教学反馈质量,因此,教师在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对评价环节的设计,确保微课程的完整性。

2.2 系统性

微课程具有针对性强以及内容短小等特点,对知识细节和特点进行推敲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以及完整的把握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设计中,要明确知识体系,保证微课程的整体结构完整,各个知识呈现网状的系统性,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知识。

2.3 规范性

微课程要求时间在十分钟左右,并且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应主题。与以往教学模式有所区别的是,微课程不需要在授课中停顿与学生开展交流,由于教学内容简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听和看是微课程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微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图片与教学内容一致,任何细微的差别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

3 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1 提高学生兴趣

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单一乏味、循规蹈矩,学生很容易感到无聊,慢慢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和厌烦心理,导致可养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微课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复杂以及枯燥的语文知识简单化和趣味化,对知识进行梳理、整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

3.2 培养创造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基本是教师凭借个人教学经验进行知识传授,在适当的铺垫后进行重点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入微课程可以将知识进行科学整合,减少对课堂时间的浪费,同时还调动了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积极作用。

4 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4.1 教学PPT

PPT软件具有很强的应用型,通过PPT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进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完成知识的传授,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相应的音乐和图片,带给学生听觉以及视觉的全新体验,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2 音频视频

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剪辑和整理,在课堂中以音频或者视频的形式,将内容系统的展示给学生,通过反复播放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促使学生快速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4.3 情景剧

教师在编排情景剧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对角色以及台词的体会和理解,掌握和理解知识点。情景剧要通俗易懂、合理科学,参与情景剧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思考和认识的过程。

5 结语

新时期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对微课程的概念、忒单、设计原则、作用价值以及具体运用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教育同仁以参考,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杨.浅析语文微课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5,(12):110-111.DOI:10.3969/j.issn.1000-419X.2015.12.104.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思维

语文学习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不光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中,还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高低造成影响,这一影响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将会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逐步体现。因此,在初中这一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意日常语文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只有找到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方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掌握初中语文教学的正确方法

语文是语言传承和文化传承的综合体,初中阶段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方面,通过对语言的传承保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同他人顺利的交流。同时,又通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让学生在接受语言传承时也将文化传承一并接受,借此让学生领悟到语文的魅力。当然,就作为中国人这一点来讲,具备一定的汉语素养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学生对这一技能的掌握,关系到生活中同他人的交流沟通,学习中顺利的对书本进行理解阅读、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等一系列和语言运用有关的事情。作为初中学生,要掌握这一技能最简单直接的途径就是对语文课程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充分掌握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接受语文知识的熏陶,这就很容易为学生日后学好语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常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说的一句话,要在教学中培养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但这也正是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语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其极具历史韵味,且博大精深,通过漫长的发展,汉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知识体系。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不光要进行汉语言及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还要进行一些被翻译成汉语的国外文学作品的学习。这样看来,语文的学习过程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于考试,用大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试图培养起学生对语文的“语感”,这样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起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误解,无法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发现蕴含在汉语文化之中的美,从而逐渐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

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合理的习题训练必不可少,但是切勿滥用“题海战术”,这样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动。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青春校园文学、科幻小说、奇幻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作为课程切入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充分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全面激发,教师就能顺利的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学习,让学生将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牢牢掌握。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顾着自己讲课,还应当注意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让学生来对语文课堂进行主导,这样可以使得一堂课上,学生全程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样的课堂才足够高效。

三、及时扭转学生错误的学习思维

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其对语文知识的实践起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因此只有学生保证学习思维的正确,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这对学生学好语文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在虽然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新课改”也不断的全面深入,但是由于升学考试体制的改革力度不足,“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在持续着,不管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分数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W好语文是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或者说,在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是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这种思想其实是和语文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虽然在语文学习中,分数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是也不是一个非谈不可的话题,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要为了学习而学,不要为分数而学,弱化学生在心中对分数的执著,将学生的错误学习观念进行扭转,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学习成绩只是其表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对语文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要学会对互联网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运用,使得教学的方法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演一场“独角戏”,学生乖乖的当“观众”,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历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话不再是“真理”,学生有权对存在疑点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积极的解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积极的响应,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化;德育渗透;重组教材

走上教师讲台,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很长时间了。按理说应越教越得心应手,学生应越学越有劲,但是从笔者任教的近几届学生来看,学习热情一届不如一届,特别是一到初三,学生们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整天无所事事。课堂上,除了寥寥无几的几个学生认真学习以外,其余学生几乎不是看课外书,就是说话、睡觉,甚至考试也交白卷。平时,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根本不去过问。面对如此教学的疲软现状,各位班主任也采用问卷调查、主题班会、任课教师座谈会等形式,试图纠正班级的不良学风,但是学生还是我行我素。班主任、课任老师经受着初三这一年痛苦的煎熬,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笔者感到了语文教学的柳暗花明。结合这些年语文教学的感悟,教学中如何结合素质教育特点,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完成文化课教学的任务,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塑造生活中真实的“人”,走出语文教学的困境已迫在眉睫。

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结合学生的现状和基础,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提出来与各位同事共同磋商。

一、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这句话提醒教育工作者教育需要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生活即课程,意味着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例如,初中教材“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古诗文诵读、散文赏读”等板块,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课前让学生先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然后反馈交流,促使每个学生明白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这样,通过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二、德育渗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始终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学校教育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课堂上,随机挖掘教材中人格塑造、道德教育的素材,采用“辩论赛、读后感、板报”等形式,春风化雨般进行潜移默化教育。以“感动”为线索,以“讲故事、找感动、诉真情”活动单元的形式层层推进。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循环播放图片。这样,在教学中营造特定的情景,以文本解读为基础,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把握文本涵义,得到融情入微的体验,达到情感审美和教育的功能。例如,《傅雷家书》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父亲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也让学生预想到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颂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三、重组教材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加德纳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每学期一开学,让学生根据中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重组课文,然后精选内容讨论交流,实施分层次,分版块式的教学。

四、有机结合

平时将语文教学置于语文活动的背景之中,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与主动性,把语文活动与语文知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自觉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与自己的理想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时课前布置相关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积累有关的知识点。有时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共同探讨,集体讨论、及时小结等形式,真正把语文活动和语文知识相联系。有时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找准语文活动和语文知识的联系点。有时通过让学生习作的方式,使语文教学和相关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

第11篇

关键词:微课;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阅读的教学方式,在认真学习微课的过程中有效将其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和理解中轻松地掌握文本大意,进而为学生健全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对如何将微课有效地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微课在写作背景中的应用

写作背景是学生理解文本大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太注重写作背景的教学,往往都是简单概述就可以,一般都是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相关的问题之后,才会简单地向学生进行介绍,这样是严重不利于学生健全发展的。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可以借助微课与写作背景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大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阅读《最后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我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了当时的背景。简单的视频包含了“普法战争的相关资料、当时社会的一些现状”等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了解当时的场景之后,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而也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做好保障工作。

又如:在阅读《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百万大军的英勇,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了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前发生的事情,即,“拒绝签署和平协定”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而且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微课在文本解读中的应用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展现文本中心思想,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更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借助微课的相关功能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语文文本解读课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助微课进行自主解读,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阅读《苏州园林》时,我选择了微课进行阅读教学,首先,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相关图片,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形象的视觉冲击下找到阅读文本的兴趣,进而为提高阅读质量做好基础性工作。之后,在解读文本内容时,我再一次借助微课针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了展示,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等句子,对其中“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对“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等方面进行了微课解读,直观的视频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随时复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除了重点句子解读之外,我们还可以对文本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比如: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方面制作成相关的微课来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而且,也能为学生的复习指明方向。

又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大意,在授课时,我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了相关的视频以及歌曲,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冲击下正确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同时,也能保护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总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在认真学习微课的作用、特点的过程中有效地将其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以及终身阅读意识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微课程的教学价值

(一)微课程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

微课程属于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得到很快地提升。

(二)能够帮助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微课程的主要特征就表现在“微”字之上,微课的展开时间恰好是10分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在展开微课程活动的时候,要认真挑选教学内容,体现重点。微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为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而且这个知识点必须是重难点。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到微课程的连贯性,还要保证微课程的独立性。

(三)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教是课堂的重点。运用微课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的重要收获者,教学展开教学活动就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的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发挥出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微课程在语文交互性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利用初中生的l展特点运用微课程教学。

初中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对每门学科的学习都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使用正确的微课程教学技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前,要掌握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状态要有一定的了解,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微课程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微课程交互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运用微视频讲解出来,视频可以形象地让无聊的知识点显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师要做好微课教学的设计。

微课程教学一般有五个模块组成: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微视频、导学案、练习题以及互动环节。其中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做好微课程的关键,一堂好的微课程。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到系统化,保证课与课之间的衔接性和整体性。教学设计是微课程进行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严格筛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等,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仅仅围绕教学设计展开,所以教师有必要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三)利用微课的优势,选择价值较高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时间,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质量,将微课程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达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围绕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温习学过的语文基础知识,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熟知程度,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微课程的优势就在于其知识的浓缩度较高。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授具有价值意义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

三、微课程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