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微型课

初中地理微型课

时间:2023-07-30 10:22: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微型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微型课

第1篇

关键词:微课;地理;初中;教学应用;学习

地理学科属综合信息较多的应用学科。在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既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自然地理知识,也是使之了解、掌握人文地理知识;因此,地理学科的信息量较多。微课则是一种信息化、“碎片化”的教学、学习模式,该模式具良好的“短”、“小”、“精”特点,其能够全面满足地理学科的“碎片化”、“微型化”以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1]。本文就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借助微课,活跃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会对整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教学有效性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轻松、愉快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兴,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度。由于,初中地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纯依靠教师的板书也无法让学生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与地理位置,进而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微课所独具的“短”、“精”、“小”的教学优势,既可以利用微课将更多的地理教学内容加以“浓缩”,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碎片化”的地理知识教学产生更高的专注度,加速其对各种“碎片”的学习与记忆。同时,微课还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借助各个“碎片”加以重新建构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建构新知识的能力;使之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断进行着新、旧地理知识的“交融”与建构,进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2]。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将一些有趣味的地理故事与地理知识、概念加以有机的整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可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初中地理教师不可将微课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只能充当辅和补充性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应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微课的‘碎片化’知识加以自主建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2借助微课,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各类网络地理教学资源也在不断增加、丰富;因此,初中教师也要及时对自身教学模式加以不断优化与创新,更要通过再学习、再进培训来不断给自己“充电”。初中地理教师在全面丰富自己教学知识体系过程中,也要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将更多的地理教学资源加以应用,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了解到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地理知识。教师既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更多的地理知识进行“简要”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初中学生对地理的学习需求,制作成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微课内容,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而实现“按需”学习的个性化教学,这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制作成动画,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地理教学资源,将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加以展示,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类似于这样的微课教学,既能够全面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也可以将更多的生活化问题引入到“地理世界”中去,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去解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自然现象;这对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均具积极作用。

3借助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微课具有良好的“精”、“微”特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来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每个学生受其自身学智因素、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之间均客观存在着个体化差异,地理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微课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师可将不同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加以分类,并制作成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微课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微课学习内容;并对微课教学内容加以科学遴选。如针对优等生的地理知识训练,可以尽量引导学生对整体宏观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性较强习题练习;而针对学困生的教学,则应尽量以基础性地理知识来进行,使之在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或是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内容,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来激发其地理学习兴趣;在全面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同时,也能够符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而也实现了个体化教学、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的[3]。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讨论性的地理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对各类地理问题的讨论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地理学习兴趣;使之在各类问题的讨论、交流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也能学习、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进而也实现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须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立足学生为主体原则,合理地进行微课内容的设计,在实现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作用,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爱惠.初中地理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思考———以《非洲气候空间分布》微课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2]陈林杰.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微课程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微课程的关键特点就在于“微”,也就是将短时视频作为主要载体,集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阐释。微课程有利于对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对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凸显隐性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对微课程的应用

所有的微课程指的是以视频为载体,围绕一个知识重点或难点来进行短时间教学,一个微课程一般只包含一个知识点,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微课程,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中对微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微课程的观看对象是学生,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来突破一个教学重难点。首先教师要对地理教学的主题进行设计,也就是确定微课程的主题,例如该微课程可以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剖析、讲述一个地理原理或者导入一个地理新课。其次,教师要对课程时间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微课程短小精悍的优势,5-10分钟的微课程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教师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尽管微课程的时间较短,但一个微课程中同样应该包括各个教学环节,例如要有问题导入、教学活动安排、知识点讲解、合作探究等环节。在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突出微课程的“微”,应该迅速的切入知识点,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整个微课程应该突出重点,集中讲解主干知识和重、难点。

2.利用微课程优化地理教学过程的具体对策

2.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

从本质上来说,微课程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学习辅助资源,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辅助。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主学习能力、读图能力、地理问题分析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初中生在自主学习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微课程作为自主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根据自主学习的需要,灵活的选择各个微课程,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作用。例如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将“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3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制作成3个微课程,集中阐释各个知识点,以供学生选择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应用一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兼顾,微课程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分层教学提供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来实现同一堂课的异步教学,例如可以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制作几个不同的微课程,按照课程难度将其分为A、B、C三个等级,供学生自行选择。C级微课程为基础微课程,主要是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向学生提供基础级习题,主要供地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使用。B级为可成为一般为课程,在C级微课程的基础上相应地压缩了知识点讲解的内容和时间,增加了习题的数量,提高了习题的难度。A级微课程为补充微课程,供地理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使用,在本堂课知识点的基础上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2在微课程中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程有利于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这也是微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微课程作为一种教学演示资源,运用图片、三维立体图等形式来呈现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初中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空间概念。例如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这一章,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仅凭教师的讲解和板书难以让所有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而在微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动态图进行直观的三维演示,并搭配教师的相关解说,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接受情况对微课程进行调整,如有必要还可以采取慢放、回放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3在不同的课堂环节中运用微课程

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一个微课程既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个辅助工具。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将微课程作为学生的课前自学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微课程,并完成微课程中的习题测试。同时可以将微课程作为新授课中的导入环节,运用微课程进行导入。也可以将微课程作为课堂讲解环节中的辅助工具,用微课程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课堂讨论活动环节,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对微课程中习题的完成情况,提出核心讨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结语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使用微课程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更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应该以此为方向,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在职学习和微课程使用经验交流,以适应初中地理教学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妍 单位:常州市新闸中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化学 实践 实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与传统的初中化学课程相比,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也将面临新课程对旧理念、旧教学方式的冲击。新课程怎么教?新教材如何用?已成为教师所关注的也是急切需要思索的重大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九年级化学教材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区别:新教材强调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提倡探究学习,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将其作为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作用。新教材中有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提倡学生大胆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像原来那样在缺乏实验器材、药品的条件下画实验、讲实验,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同时,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器材、药品的基础上,利用身边的废弃用品来完成实验。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笔者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大家商榷。

一、在启蒙课中突出实验的重要性

以往初三化学的绪言课一般只需要一节课就可以结束了,而人教版新教材的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安排了三个小节,内容不是很多,一个课时也可以结束,这样简单的化学启蒙课是不会激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好奇和热情的。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化学学习兴趣对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为此,我安排了两次课(4个课时)来完成化学的启蒙课。在第一次课上安排了“化学研究什么?”、“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和“怎样学好化学?”三个主题。让大家踊跃作答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有人说化学是“有趣的科学”,这时可展示“无字天书”、“绿色烟火”等小实验,虽然相关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学,但是色彩光辉的明显现象足以让学生们趣味盎然。有的同学认为化学是“可怕有毒的”,我首先肯定了化学的确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危害、污染,然后顺着其他学生提出的“化学是实用的科学”的说法,讲述化学在化工生产、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各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让他们不再畏惧.还有的学生说是“化学需要计算”、“化学要做实验”……第一次课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让学生各抒己见。第二次课的两个课时全部用来进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训练。

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绪言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为今后学好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每个化学教师都明白这点,可是为了应试又往往将它忽略。其实,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实验这种形式,喜欢五彩缤纷的现象,更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喜欢创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不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理论。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化险为夷

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氢气的可燃易爆知识。对于氢气的爆炸实验普遍感到畏惧,不敢动手,甚至不敢看。这时师生共同想办法,用底部被拉裂的塑料瓶做反应器,在瓶口扎一小孔,小孔中插一细玻璃管。将氯气发生器的导气管从塑料瓶裂口处插入,收集一瓶氢气。然后打开玻璃管口,点燃氢气。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立时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可转念一想,如此“声色并茂”的实验原来这么安全,起先还畏缩的同学很快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几个踊跃的学生自己上台来亲手做这个实验,让他们也来体会一下这瞬间的乐趣。 转贴于

(二)简化实验

为了化学实验的直观、明显、省时、准确、安全,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可对一些实验进行简化。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四个实验就可以用一个装置完成。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一会儿,可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不变色,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上方,观察到火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取下来,把试纸变红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试纸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此实验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快而明显,证明性质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学

生分组实验,更加实用。

(三)改进创新

1.对实验器具选择及使用进行改进可以使实验操作更方便,方法更简单,效果更明显,说服力更强。

2.对于受条件或季节影响的实验材料,可以通过改进原料的方法进行实验。

3.对于一些操作步骤的不严密,可能导致产生错误理解的实验,可改进操作程序及步骤,使过程更加简捷,步骤更加合理。

4.有的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现象不很明显,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可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

三、开展微型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第4篇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融合;多元化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但其对“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的微课一词,最早见于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对此的报道,其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简称微课。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把微课定义为“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大班教学体制,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掉队。而在当今的条件下,小班化教学还无法完全实现,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学习资源来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自己规划学习进度,自主学习,以自我实践的方式,达到提高自学能力的目的,并为终身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经过系统的学习,我熟练掌握了制作微课的软件,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微课作品不仅仅是要求制作技术精湛,还需要细致地选题和完整的教学方案,而这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多次实战的磨炼,而且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合作进步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我通过调查发现常见的微课有以下类型: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实验类、练习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以讲授类、问答类、演示类为主,这些微课主要存在于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中。练习类、实验类,主要存在于物理、化学、生物中。这些微课的类型都比较单一,而使用启发类、探究学习类、合作学习类的微课等都相对用得较少。

我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微课的制作方法有以下四种:

(一)工具与软件:摄像机、黑板(电子白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方法:对教学过程同步摄像

(二)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白纸)

(三)屏幕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

(四)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手写设备)

第一种需要专门的演播环境,设备和环境造价高,需要多人合力才能完成微课视频的拍摄,后期编辑需要专业人士配合但作品可以录制教师画面,教师按照日常习惯讲课,无需改变习惯,黑板上的内容与教师画面同步效果好,第四种方法“微讲台”微课程制作系统操作简单,使用风格符合用户习惯,但很多老师不熟悉。

基于上述考虑,我申报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微课研究》的校级课题,除了我是信息技术老师,其他三位参研老师分别任教高中英语、初中语文、初中数学,我们都是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精力。

我们首先对成员的微课制作技进行培训,并学习以下软件:Powerpoint、矢量绘图软件、思维导图软件、Photodex Proshow、微课录制Evercam7&Evercam Point、专业屏幕录制工具EchSmith Camtasia Studio、声音处理软件Goldwave、字幕制作软件Time machine、曦力音视频转换专家、视频处理软件会声会影等。

大家还一起学习微课设计的相关知识,学习微课制作方案的编写和微课脚本的制作,并进行专题座谈,成员畅所欲言,制定问卷《你眼中的微课》在网上,并分为了学生版本和教师版本让大家填写征求大家的意见,了解学生以及教师对当前课堂的看法以及对微课的认识。对于学生,我们主要针对我校做到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包括高一、高二、初一、初二的优班和待优班,每个年级抽取一个优班和待优班。共8个班,大约500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还采用访谈法,征询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的意见,从而获得更多学生学习的特点、心理认知过程以及最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95.3%的学生都非常期待优秀微课出现,他们表示很想体验这种教学方式,而90.3%的老师都认为多元化的微课程会让传统的课堂教学拥有新的生命力。

在信息技术老师的配合下,课题组的其他几位老师设计制作出启发类、探究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微课作品,主要是上述第一种和第四种方法制作的微课。并在不同的班进行教学试验,接着设计出量表,各位老师在试验后记录微课在不同的班和学科的反馈,各学科实验数据汇总收集整理,每个参研老师也都运用微课进行示范课展示,大家都感觉微课很受学生欢迎,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不管是哪种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选题 拓展 概念 点面 微课

数学课本例题具有典范性,但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从不同角度审视数学概念、定理等,需要通过多样的具体题目,才能够比较全面、深入地理解。数学习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扩大知识视野,实际上某一个数学概念所能衍生出的数学题目实在不可计数。

如果,我们数学老师止步于课本例题、习题,是不可能引领学生形成强大的数学能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的误区里。精心拓展题目就成为数学老师绕不开的担当。基于时空的限制,制作微课是最为实用、便捷的途径。所谓微课,就是“微型视频课程,它是利用比较短的视频教程,针对学科中的某个知识点或环节而开发设计的一种情境化教学资源。”很显然,选题拓展比较适合微课教学。

一、课本例题拓展针对概念本身

课堂上利用例题,向学生讲解数学概念,是数学教材最为重要的途径。这样的例题往往直接指向概念。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做微课设计的时候,要注意:

1.回顾概念,强化理解。设计微课教学目标时,应当鲜明地突出数学概念,可通过制作填空、提问、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心得和教训等形式,帮助学生重拾记忆,升华提高。

案例1:根据例题解说――

(1)

(2)

(1)二次根式的一般公式是什么?本题应该实用哪一个性质?

一问答案:

二问答案:第二个,根号内的值为负数时。

(2)说说计算的过程。

明确答案:先开出平方根,再看是否加上绝对值,之后去掉绝对值看是否变号,最后再将得出的新数参与计算。

教师总结:计算时必须辨识清楚符合哪一个性质,根号内的数即a是大于0还是小于0。严格扣住性质计算,扣住公式,牢记必要条件。请跟着老师说说公式――

有了这个环节,学生就又一次加深了对本课时学习重点的理解和识记,有助于下一步例题的拓展。

2.设置新题,点穴拓展。即针对数学概念,拟出课本例题所不能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认知。

案例2:讨论:下面的计算结果对不对,为什么?

分析:这个题目彻底改变了例题的样式,将题目的演算结果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判断正确性。学生必须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加以判断,而且,这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虽说有点超前,但是却能提前让学生感知,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根号下有含有未知字母的代数式的开平方根的情况。

二、习题拓展要有点面结合意识

习题区别与课本例题,以更多、更全面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熟悉相关的数学技能。但是,由于习题针对于某一特定的知识概念而设计,也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所以它不能够涵盖更多的题型,链接更多的知识,而且习题的难度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针对少数优等生而言,就缺乏挑战性,势必造成该部分学生的数学潜能不能完全释放出来。而一部分中等生也因为通过一定努力解决了绝大数习题之后,也有向更具挑战性的数学坡度前进。基于这样的考虑,拓展习题也是十分必要。

习题拓展最需要坚持的原则应该是点面结合,尽可能涵盖节、章的知识体系,融合相关的数学概念、数学问题,贴近实际,力求比较全面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由于做微课设计,不可能网罗所有的题目,也要从拓展的角度,适当补充。习题拓展可以在例题拓展的基础上直接呈现教材中没有设计的题型和没链接到的数学概念,以精妙为上。

案例3:针对 而设计一组习题。

题目一:化简 (a≤3)所得的值正确的是( )

A. a-3 B. 3-a

C. ±(a-3) D. 以上都不对

第6篇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微型化实验;PCB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2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09

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难点、重点,实际上,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贯穿于全部中学化学的学习内容,在人教版新课程中《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中均有涉及,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及本质,氧化剂与还原剂,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但难度又较大,学生易混淆概念、抓不住本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一、 重视实验设计,科学设置问题

新课改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教会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化学教师仅是传统课程实施者。显然,单纯地追求考试分数的提高,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过去的教学一味地重视教学目标,仅仅为了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却忽略了教学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能力、科学思维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即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引导和培养起到的积极作用。这样势必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理解浅而只能依赖机械性记忆,而未能帮助学生完全理解教学内容,通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背景、知识发展历程、在科学体系中与相关内容的联系及在化学中地位来把握,这样自然而然就能掌握它并能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与熟练掌握两种学习结果的区别,而是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掌握方法、塑造能力,与传统被强加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间巨大差别的问题。基于对新课程教学的理解与把握,对受教育者鲜活生命个体的尊重,对该节课程整体内容及在高中化学地位作用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并对它做如下简单阐述。

(1)巧设实验,引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创新设计实验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紧跟教师剖析知识的思路。作为一个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明白实验引入是一种很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好方式。

首先,通过初中化学概念的复习让学生回顾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特征。再设计一个Zn与CuSO4反应的微型化实验。微型化实验是一种新的实验设计模式,它可以节约药品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经济环保的实验设计方案。设计的实验过程为:在点滴板上将0.15g锌的小颗粒(或0.1g锌粉)和0.8mL 1mol/L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并借助实物投影仪将实验过程放大显示在大屏幕上来让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学生看到的现象,指出发生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思考它所属基本反应类型,继续设问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学生:自然会思考回顾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判定方法。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锌粉溶解,发生了氧化反应,紫色金属铜析出,发生了还原反应,从这个角度看,它属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教师提问什么会有不同答案。引起学生的疑问和好奇,急于知道为什么。

老师:分析大家熟悉的反应,从元素化合价方面考虑。

师生共同分析,从依据得失氧的角度上升到化合价改变角度来分析判定氧化还原反应。

(2)逐层解剖,追寻本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最佳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教师进行引导,借助讲述过程中严密的逻辑推理,把教学过程中应该掌握的重难点讲解清楚,然后给学生时间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消化理解、延伸运用。学生会通过理解和分析最终达到掌握与记忆的教学效果。因此,重难点的突出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过程,学生也乐享其中,学会掌握知识,培养科学分析方法,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知识。比如,在上面的分析基础上,我会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来讨论Zn+CuSO4[=]Cu+ZnSO4 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观察是否有变化,哪些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及如何改变,再请学生把变化元素的化合价标在方程式上;再尝试C+2CuO[=]2Cu+CO2等反应,让学生重复上述动作,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思考归纳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化合价的改变,并可以以此作为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通过上述举例、分析、练习、归纳,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并掌握化合价改变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逻辑辩证关系。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想紧紧围绕在这个新设计的微型化实验及设置的问题上,过程中有一定的思考强度和容量,但大部分的学生完全可以同步跟上教师的思路,积极关注课堂内容,因此,毫无疑问,教学效果肯定比较好。

(3)方法迁移,归纳提升。

在前面的基础上,还会进一步分析钠和氯气、氢气和氯气两个反应来进一步推断元素化合价和原子结构的关系,采用剥洋葱式的层层解剖推理的方式和学生互动讨论,归纳得出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间的逻辑联系。经过严密的分析推理过程,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节课第一部分的重难点了。

二、 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教。多年来,本人一直对课堂教学优化的研究有很强的兴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必然要先着手于突出学生个人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包括对于其基础技能的培养以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化学水平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除了基础的理论课程教学还必须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过程对于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尤其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需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扎实的动手能力,以提高以后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应用型人才。

化学也是一门应用型科学,其原理在生产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举例来说印刷电路板(简称PCB)生产的过程中涉及的原理,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际运用非常好的一个典型案例。当下,信息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企业的各方面,也深刻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和个人,电脑、手机、电视、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就由很多的电路板构成。制作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它也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和应用的桥梁就很好的架构起来。课堂上通过向大家播放印刷电路板制作流程及大型电路板生产企业台积电的概况,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巨大价值,学好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工作前景无限。同时也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用处,无疑会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愿望,研究化学的兴趣,对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学生也能树立学习科学知识大有作为的观念,抛弃读书无用的观点,教师也贯彻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三、借助家庭小实验 将化学原理直观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新时代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仅仅掌握固有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手创新研究,才能造就时代需要的化学人才。因此,通过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特有的优势。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部分知识,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分类、氧化剂还原剂判定、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和电解池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等内容。这些学习内容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纯概念性教学内容,大多数完全可以进行科学设计用来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其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总结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可以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分析事例,如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一根铁钉在海水中(或3.5%的食盐水)的腐蚀全过程,每天观察并记录铁钉的变化,让学生结合现象,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就能很好理解氧化反应发生的知识。这样就把课本上深奥的、微观的化学原理以一种直观的、易感知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将理论和实验完美的结合。

四、结束语

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简述了一些个人的做法和思考。教学策略的选择跟每个教师的知识观念和实践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知识观念和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加强思考与实践,才能创造更好的观念和经验来提出更好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付春刚.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 胡久华,王磊,刘宇红. 中学化学概念探究教学初探――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05(9)

[3] 雷建平.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探究与实践 [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07)

第7篇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怎么写?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三、教学设想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

5、做好教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积累。

四、深入备课:

1、备学生

⑴帮助学生完成八年级地理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2、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级整体情况不太好,基础打得不行。全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有6个教学班级。四班基础较好些,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课堂纪律有待提高。二班课堂反映较慢,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班有5、6名学生基础很差,学习没兴趣,转后任务很重。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大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土地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分析,掌握经济状况,铁路干线、农业和工业是重点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政区图,一幅图用不同的颜色重点点出中国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象记忆,34个省区也是如此,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相邻的省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三)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学生活动,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并列的双系列结构。同时还穿插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思路(结束八年级上册学习,八下学一章内容)

研究现状:这学期时间短,八上需要学习四章的内容再加上下册一章的内容,内容很基础,侧重于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想想,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农业分布特色,经济特点。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学生分析

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生在中国,喝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对他们来说太熟悉太亲近了;从小就通过爸妈、报刊杂志、电视网略等途径对中国的一些了解了不少。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初二学生在初一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初二地理课程的开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也与日俱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大特征,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侧重。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二、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采用自主与对话(讲授、合作、探究、发现等形式)两种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

2、具体目标

A、将“满堂灌”分隔成几个区间。对现在发展区的知识内容,大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对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和设置问题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体验,并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B、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周密整理与组合教材内容,明确上课的目标(三维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创设一个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中的生成要时刻警惕,对问题的生成营造宽松的环境,和预留充足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探究者享受到生成问题给自己与其他同学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C、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化的教师和教师化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D、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表达人性特色,达到“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E、关注“后进生”,用真情、诚意感化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地理科目每周课时少,同一课时重复多的优势,对每一课时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实验,再反思,再实验。

2、对第一节课进行电子课堂实录,对及时的反思调整做及时的更正。并课堂实录电子教案。

第8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 微课 改革对策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媒体相继出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微课这种新型课程形态。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基。但从目前来看,中职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将微课这种新型课程形态引入到中职英语教学中,可以为改革中职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二、微课概述

微课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国知名学者黎加厚教授对微课进行过明确的定义,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教学时间在8-10分钟之内,具有明确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语言的微型课程”。微课这一课程形态起源于美国,目前已在美国得到普及。本文认为,微课具有以下一系列重要优势:

一是使课前复习更优化。依据学生已有新、旧知识衔接点创作的微课,提供教学应用,为学生课前巩固旧知和学习新知发挥更加优化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二是使新课导入更优化。根据新课知识点创作的微课,营造良好的新课导入情景,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课堂注意。

三是使知识理解更优化。利用微课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剖析疑点和强化考点,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发挥优势作用。

四是操作流程更优化。利用微课呈现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清晰的操作流程和演示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五是使练习巩固更优化。利用微课呈现典型例题,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与协作探究中强化学习。

六是使小结拓展更优化。利用微课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拓展训练,实现传统课堂学习的更好补充与拓展。在微课的结尾部分主要是对微课的主体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强化知识点,并可提出相关启发性的思考问题,与开始部分呼应,使学习者在本次微课内容的基础上作深入探究思考。

三、微课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中职生之前已经接受过初中三年的英语教育,但是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对英语课程也是兴致缺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是由于中职生学习能力薄弱、学习习惯较差等原因造成的,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没有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造成的,中职英语教师长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自然会扼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微课这种课程形态声图并茂、动静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中职英语教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适当引入微课,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微课视频

设计符合中职生学习需求的微课视频至关重要,这是微课能否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首要步骤,我认为,英语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要具备这几点基本要素,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长度要“微”,微课视频长度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注意力特点。知识点足够细,视频容量小巧。

二是设计要“精”,精心选择创作主题、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受微课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知识点不应涉及太多,教学环节不能过于复杂,讲解演示要简洁明了。目前,培养中职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加入文化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是内容有“趣”。内容可以是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呈现课堂教学的风趣、幽默和情境化,营造良好教学情景,让学生沉浸感强,寓教于乐。

四是注意“互印保适当的留白、提问,要有重点、关键点提示,引发和引领学生学习思考。

2、课中播放微课视频

在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合适的契机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先完整地播放一次视频,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整体感知。然后再次播放视频,为学生讲解新词汇、新语法,可以反复播放视频,并让学生做好笔记。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练习,师学生围绕情境展开对话,实现学以致用的境界。比如我在讲解《What’s for dinner?》这部分内容时,是这样安排教学的:我先播放“制作土豆沙拉”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提出:“Have you ever cooked dinner? What have you ever made?”等一系列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为学生介绍制作土豆沙拉的英语表达法,为学生讲解一些重点句型,包括“cut …into pieces, take the shell off, put sth. into a big bowl”等。之后,我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英语语言讲述制作土豆沙拉的过程,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积极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3、加强课后设计

一个完整的微课不仅要有新颖的课前设计和充实的课中内容,还要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课后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课堂知识。教师在微课中还要布置一些简单的拓展练习供学生完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而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四、结束语

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职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方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中职英语教师要精心设计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红红:微课应用促进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5(6):38-39.

[2]李向军:微课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校园英语(下旬),2015(4):82-83.

[3]陈英:谈谈微课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5(3):166-167.

第9篇

专 业

2011年10月22日上午

8:30-11:00

2011年10月22日下午

14:00-16:30

2011年10月23日上午

8:30-11:00

2011年10月23日下午

14:00-16:30

02010600金融(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678金融法  0076国际金融  0077金融市场学

4011银行管理学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4630专业综合课考试  02011500经济学(独立本科段)  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143经济思想史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2计量经济学  0048财政与金融

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14700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本科段)  5037区域分析与规划  0076国际金融

5161区域经济政策  5162区域可持续发展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5164现代策划学  02020200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4企业管理咨询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20400会计(独立本科段)  0162会计制度设计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9高级财务会计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2900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  3709基本原理概论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8200采购与供应管理(独立本科段)  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3709基本原理概论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3010600法律(本科)  0230合同法

5678金融法

0227公司法

0257票据法

0262法律文书写作  0229证据法学

5680婚姻家庭法  0015英语(二)

0169房地产法

0228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

03030200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0320领导科学

0345秘书学概论  0319行政组织理论  0316西方政治制度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22中国行政史

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4010200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  0401学前比较教育

0409美育基础  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884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  0399学前游戏论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4010700教育管理(独立本科段)  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51教育经济学

0457学前教育管理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449教育管理原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31教学组织与设计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10800教育学(独立本科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69教育学原理  0449教育管理原理

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431教学组织与设计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12500义务教育(独立本科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3709基本原理概论

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015英语(二)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20200思想政治教育(独立本科段)  0033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T312政治学  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321中国文化概论

6413教师能力学  7082原著选读  04030200体育教育(独立本科段)  0495体育保健学

4555体育场地与设施  0497运动训练学

0499体育游戏  0496体育测量与评价

0501体育史  0503体育教育学

T503体育教学设计  05010500汉语言文学(本科)  0540外国文学史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815西方文论选读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541语言学概论

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5020100英语(本科段)  0600高级英语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830现代语言学

0837旅游英语选读  0833外语教学法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03英语写作  05030200广告学(独立本科段)  0639报纸广告学

3709基本原理概论

7676公益广告

0037美学

0641中外广告史  0637广告媒体分析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640平面广告设计

7680广告文化学  05040800音乐教育(独立本科段)  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6114和声学  6413教师能力学  0727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05041000美术教育(独立本科段)  0746美育概论  0747美术教育学  6413教师能力学  7097云南民族美术概论  06010200历史教育(独立本科段)  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7083东南亚史  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7084云南历史  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6413教师能力学  0766史学概论

0775历史教育学  07010200数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2018数学教育学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14微分几何

6413教师能力学  2015偏微分方程  07020200物理教育(独立本科段)  2035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7086当代物理学发展  2037原子核与粒子物理

6413教师能力学  2039物理教育学  07030200化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2049物理化学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53结构化学

6413教师能力学  2059化学教育学

6850分析化学  07040200生物教育(独立本科段)  2078生物统计学

2079生态学概论  2081进化生物学

7087植物资源学  2084组织胚胎学

6413教师能力学  2087分子生物学  07070200地理教育(独立本科段)  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

6449地理信息系统  2105地理教育学

6516区域经济学  2102遥感概论

6413教师能力学  7090计量地理学  08030700机电一体化工程(独立本科段)  2194工程经济  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15英语(二)

0420物理(工)

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8220800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  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2142数据结构导论

3709基本原理概论  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2384计算机原理

3173软件开发工具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737C++程序设计  2382管理信息系统

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2011年十月,我省自学考试开考的专业有:

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英语、金融、会计、工商企业管理、机电一体化工程、行政管理、法律、经济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体育教育、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广告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独立本科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独立本科段)、建筑经济管理(独立本科段)、数字媒体艺术(独立本科段)、商务管理(独立本科段)、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公共关系(独立本科段)、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农学(独立本科段)、园林(独立本科段)、义务教育、采购与供应管理。

教师类本科:数学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地理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物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

第10篇

一、建立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充发扬民主,“动静”结合,是建立“民主”教育秩序的重要一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的心理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学生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另外,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面对音乐课上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时,教师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呵斥他们,可以先找他们谈心,表明虽然他们有些不太好的习惯,但老师依然关爱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坏习惯改正,肯定会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引以为荣的学生。再如: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歌唱的自身条件,在面对唱歌跑调的学生时,如果我们用“音唱得跑调了”、“这样不行”等等简单的语言去挑剔学生,只能使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要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其能得到正面引导和鼓励。如: “再想想, 你会做得更好”、“你很努力, 再下些功夫肯定行”等等类似的激励性语言评价,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改正缺点与错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真心爱他们中的每一个,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吸引学生兴趣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让我们紧紧握住音符这把金钥匙,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师往往是“一专多能”。有的教师既是语文教师,又是音乐教师,身兼好几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专业素质得不到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识谱和学唱歌,课堂教学不生动,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了。农村教学设施落后,也是制约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原因。音乐是一门具有感染力的学科,教师如果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学生就会从心底佩服教师,同时也会喜欢上这门课。为此,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电,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

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学习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的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让学生对音乐教师感兴趣,首先,音乐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纯熟的技巧技能,比如:乐理知识,舞蹈及舞蹈编排,乐器演奏等。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知识技能,完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一定要注意有的度的把握,不要把自己的展现变成表演,要是这样,就把教学的真正目的舍弃了;同时还要具备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技能,比如:文学、哲学、心理、历史、地理等等。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被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所折服。

三、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置富有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尤其是刚刚走进初中的学生,他们爱玩、好动,有许多想法和做法,延承了小学的风格。如果在音乐学习中加入一些游戏、竞赛活动,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愉快地、有目的地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音乐节奏训练中,可采用“动物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请学生根据节奏的形态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并加以动作表演,表演要求节奏正确、动作富有创意。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我看到,不仅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课堂中有游戏,就连高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能在课堂上玩游戏,他们说“游戏不应是小学生的专利”。

在游戏中,学生很希望能在老师和全体同学面前表现得好一点、表扬多一点。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学生,如果大家关注他、尊重他,他会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如:在上京剧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回家寻找关于京剧的音像资料、人物脸谱等知识和材料,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并根据学习内容,请学生相互协作进行表演。学生兴趣十足,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好极了。这样的活动即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当然,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巧妙设计并组织好。 在刚开始接触唱名时,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同学们平时最爱玩的跳绳游戏:为了巩固唱名的学习,我还接着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每个游戏,学生的积极性都和高。可见学习兴趣的引发真的非常重要。如果按旧的模式教学,哪里能收到这么好的学习效果呢?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包括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它对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形式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到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当中,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使课堂气氛达到了。

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

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探究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心灵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下,活跃思维,敢想敢说,启发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的潜能,感染学生,萌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好学习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开始的确可能出现麻雀闹林、你呼我叫的现象,这时作为语文老师来讲一定要有耐心,要沉住气,宁可让课堂闹一点,甚至是适当乱一点,万万不可抹杀了学生刚刚萌发的幼芽,要让这一朵朵花开大、开圆,这样才能结出令人满意的果实来。同时,我们要当好课堂“调度手”,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成果汇报竞赛等。分组活动、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引导工作。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待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余犹未尽时要合理转移目标,引出新问题,牵引注意力,拓展思维。这样整个课堂才能有松有紧、有张有弛,既气氛活跃,又秩序井然;既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

2 合理安排内容,促进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训练内容,符合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是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的保证,但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训练的结果,我们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科课程中直接选取或是学科课程内容的深化、延伸。就目前初中语文所涉及的范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宏观宇宙,小到微观粒子,几乎无所不包。因而,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微型小百科全书。当然,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他的主要任务,大部分时间与学科课程打交道,从学科课程中提取一些问题,我认为是比较务实的,使学生将学到的成果加以巩固,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 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自主学习的问题需有深度。不宜所有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因为课堂时间毕竟相当宝贵,因此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我觉得主要是语言表达效果和写作作用分析等),以克服学生一览无余的弊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桃子。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有“于无疑处生出疑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在教师的诱导之下,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是果实,既非伸手可得,又非可望不可即,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所提问题还应根据其难易程度做“适时”停顿,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该停则停,该缓则缓,一切从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

3.2 自主学习的问题最好是开放型问题。自主学习的问题 最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一类的或者解题思维是丰富多彩的开放型问题。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给不同思维的学生提供了多角度思维与表达的可能,就具有自主学习的良好空间和展现优异学习成果、绽放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空间。或者是问题的答案虽然比较固定,但同学们往往答不全,或者答案比较偏颇。这类题是很有自主学习价值的,也是很能发展学生思维全面性和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精准性的。

3.3 自主学习的问题需有饱和度。即一堂课问题的设置应是有一定量的,问题过多,必然造成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的有限,且学生容易疲倦;问题过少,学生学习太简单,课堂会有很多空闲时间;问题过于笼统,学生会无从下手,或者思维懒散,因此,精心设置一定量的问题,使其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既能保证学生思维发展、“生成”“优秀答案”的时间和空间,又能保证教学进度、提升学生素质。

3.4 自主学习需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参与度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全体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其次是所以学生自始自终都参与教学过程,再次是把参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直观教学 感性 理性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24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实践与技能紧密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所谓直观教学,即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者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理解的教学过程。比如,图文并茂教学法,实物演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现场参观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等。

相对于抽象的说教的教学原则或方法,直观性教学法可以使学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感知而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概念、原理、规律和应用技能。

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如能采用适当的直观手段,能使学生迅速观察和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面,笔者对直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是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实物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信息技术》第一册的《信息技术基础》一节中,介绍计算机技术时,有认识微型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实物直观就很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教师拆卸一整计算机,并将其各个部件,包括主机板、中央处理器、电源盒、内存条、硬盘、软盘、光驱等放置于视频展示台上。其次实物演示,让学生通过大屏幕认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组成,指出各个部件的功能,并将其分类归纳,如哪些部件属于存储器?哪些部件属于输出设备?最后巩固参观,在课后组织学生到展示台亲自体验一台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下,将各个部件又组装成一整计算机。缺点:实物直观在实际事物中,往往能以突出本质要素,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时间、空间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难以通过实物直观获得清晰的感性知识。

二、模像直观

模像直观是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模型、图像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化、抽象或夸张。它通过这些人为的手段消除或减弱实物直观的缺点。在图像直观中,可以通过着色、放大、变静为动等手段改变实物中非本质特征的强度;可利用背景、对象的对比变化等突出所需要概括的本质因素。模像直观对理解教材的知识起很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第一册的第一课,介绍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听讲,并注明其中的重点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显然缺乏生机,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强烈兴趣和热情。运用教学电影的手段,通过网络广播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一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视频,给学生以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的优良视听感受。这种通过图片、图表、教学电影等形象而提供感性材料,不但使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增多,而且对学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可让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信息技术》第二册的《网络基础》一节,同样以理论知识的介绍为主,以影像的资料来表现诸如网络传输介质中的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以及网络连接的各种结构形式,自然也要比语言的介绍要有利得多。

三、语言直观

语言是抽象思维的物质现实,语言能唤起形象的直观。我们这个地区电教设备资源不均衡,而信息技术教本中有许多的概念与定义,对于一些没有相应知识准备的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来讲是难以理解的,如“窗口”、“桌面”、“操作系统”、“软件”等等专有名词。如果灵活巧妙地运用直观语言,就能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在讲解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关系时,笔者就把硬件设备比作一间房子,而操作系统则是房子必备的家具,(同时提到,家具的风格是由房主选定的,由此引出操作系统中的Windows和Unix的不同)那么软件呢,自然是房子里各种生活用具。在介绍《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因特网》一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特网――网站――网页”的关系,笔者就以“图书馆――书本――书页”来作类比,学生很快能够理解。在介绍Excel文件的时候,同样,可以将工作簿比喻为生活中常用的活页夹,而工作表就是其中的活页,删除工作表就是把活页去掉了。

四、实践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