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2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章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个能充分体现我国教育方针,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语文教
学法课程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法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汪飞雪(1967-),女,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法和特殊教育教学法研究。(辽宁
营口11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19-01
一、问题的提出
1.语文教学法课程要突出教学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
学法课教学模式是由任课教师按照语文教学法教材的顺序,一
章章、一节节地讲授,教师倾其所有,将毕生所学滔滔不绝地向
学生传授,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师生间真正的互动,忽
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更谈不上对其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应
有能力的培养。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教学法理论知识,具有
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功底,但由于教学内容与具体
的教育教学情境脱离,使得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看,作为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特
有的教学法课程主要是以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为主。一方
面,教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学习教什么,如何教;另一方面,又
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和指导作用,能够促进教学技
能的形成。
2.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现状。(1)重理论讲析、轻教育教学
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教委
制定出了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许多专家学者也编订出多
种版本的《语文教学法》教材,这对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起到
了指导和保障作用。但教材在基本教学理论的讲授方面仍存在
诸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等问题。例如,选用的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法》,该教材内容涉及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语
文教材、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小
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小学语文教师、小学生课程活动等方面,
教材体系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学生只能学到一块块互不联系的
教学理论,而无法将其整合为系统的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理论知
识。同时,教学理论课程用时过长,按照本专业课程计划的课时
安排,“语文教学法”总课时量仅为
64学时,其中基础理论部分
就需要
32课时,可供学生实践的教学时间包括见习只有
32学
时,这种教法只能让学生做一些静态的教案设计,缺乏走上讲
台试讲练习的机会。(2)教学评价手段单一、陈旧。语文教学法
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高职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前教育课,
其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然而,高职
院校的教学评价常用的方法是期末考试和论文两种形式,强调
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复制。语文教学法课程同样也使用这两种
评价方式,如此一来只能助长学生对笔试高分值的追求,而对于
课程的内容只能是流于形式的死记硬背,忽视教学技能的形成
和培养,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整合精讲教育教学理论。打破教材条块分割,设计几个
连续的专题,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1)
结合当前语文课程改革情况介绍语文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对语
文教学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当前语文教学需求、更新教学理
念。(2)对于一些最基本教学理论,如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原
则、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
知识,也是他们将来备课、上课活动的必备理论指南。同时这
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一时又很难消化,因此,我们采用集中讲
述,只要求学生接受和记忆,不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以待在
以后的训练中慢慢消化吸收。(3)对于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
易忽视的知识,以及与形成学生语文基本功密切相关的内容,采
取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登台讲解,一
方面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从教的基
本技能。(4)对于与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交叉重复的教学内
容,我们采取教师列出问题提纲、学生自学并形成综合的文字材
料,教师在总结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作综合讲解的方法。
2.借鉴模仿示范课教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小
学语文教学录像,请优秀小学教师来校讲示范课,到小学、特殊
教育学校听观摩课等形式借鉴模仿优秀课、示范课的教学。首
先,在见习观摩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边听课,边做好详
细的听课记录,不仅要记录下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在听课
笔记的边框中记录自己感受,回校后,仿照教学过程编写教案。
其次,分组讨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师采用什么方法
完成教学目的、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训练
等”,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具体的教
学现象,同时又要用具体的教学现象去理解学过的语文教学法
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对所见所感生成了理性的认识,而且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也有了真实的感受。最后,对照讨论的结果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教案的各组成要素的内容与形式以及相互间
的关系,进一步修改教案,进行分环节的试讲练习,如导语设计、
授新过程、练习、板书设计等。试讲后学生先互相点评,教师在
学生点评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3.模拟课堂情境试讲。试讲是实习前的演练和准备教学。
通常是采取以下七个步骤进行:(1)给学生提供小学语文教材,
让他们根据教学要求独立分析和处理教材编写课时计划,设计
教学方案。(2)将学生分成试讲小组、评课小组、配合的“学生”小
组、录课小组。(3)制定听课、评课的评分标准和赋分办法。(4)从
试讲小组中推选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学生带头试讲,我们称之为
典型引路。(5)轮换各小组职能,做到人人试讲、人人会评课、人
人会录课。(6)利用微格教室资源优势回放经典教学片断的方法
讲评每节试讲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试讲中的表现评出每个学生
的试讲成绩。(7)以教学班为单位,选出试讲比较好的学生,在师
生评课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重新录制后存
档,为下届学生学习教学法课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三、语文教法改革的结果
语文教学法课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
是整合精讲教育教学理论,这个环节将语文教学法理论整合成
几个教学专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帮助学
生从理性上认识语文教学法理论知识。第二个环节是借鉴模仿
示范课教学,在这一环节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
基本教学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把培养学生形成教学技
能,发展教学能力放在第一位,组织学生模仿示范课教学内容编
写教案,设计教学环节。第三环节是模拟课堂情境试讲,利用微
格教室组织学生按着相应的步骤,完成试讲、评课、录课。这一
环节是语文教学法课程主体阶段,是将第一个环节的理论知识
联系实际的过程,是将第二环节每个教学步骤的单项训练过渡
到整体教学过程的综合训练,也是由教案的纸上谈兵,到通过试
讲实施教学的过程,模拟课程教学情境,发展教学能力。第四个
环节是加强教育实习,巩固教学成果,组织学生到基层学校听
课、上课,在实习过程中落实好实习的指导工作,做到有组织、有
管理、有听课记录,切实做好实习成绩评定工作。
总之,本课程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
教学法的理论,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深入学习增强了教学效
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毕业生能够适应语文教学及教学改革的需
要,可见,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文星,孟庆红.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2]杨秉静.开放式语文教学法浅谈[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
[3]岳强.小学语文实用教学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汪飞雪.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5]容慧华..赤峰学院学报
《语文教学法》教学中技能训练的实施与探索[J]
(科学教育版),2011(3).
[6]张兴旺.加强语文教学法教学中学生试讲环节[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3).
[7]袁利芬.论建构主义理论在高师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医科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生 语文实践能力 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99-01
随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的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现在的当务之急。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的起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1 现代农村中职学生语文教学的现状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国家的社会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的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大量的优质生源都进入了高等学校研读,造成了农村中职学校的生源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考不上高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并且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动力,在语文应用能力当面存在了很多的不足。现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农村中职学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国家重视农村中职学生的教育,每一年都会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教学改革,农村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农村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却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职学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和素质道德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加强了中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能够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才能够使学生在的到很大的专业技能培训之后,都能够拥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2 提高农村中职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为了响应农村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号召,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任务核心,为此,以下是从语文教学的方法的改革方面来提高农村中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几种方法。
2.1 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增加知识技能的储备
实践出真知,这是不变的真理,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通过自己的实际经历来拥有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且拥有自己真正的见解。在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并且为学生开放一个开放的教学知识体系。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内容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接触一些课外的文献书籍,这样才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并且通过多种渠道来深入的理解课堂理论知识。中职学生有自己大量的课外时间,为此,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因此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提高审美情操。其次,要鼓励学生多练笔。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优秀书籍之后,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以及自己独特视角与看法,鼓励学生练笔,将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写下来。另外,还要鼓励学生注意平时的摘抄记录,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名词名句要及时的摘抄记录,这样才能在使自己的文采得到很大的提升,写作水平也会有质的飞跃。除此之外,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表达。因为,我们可以了解,语文的学了要重视语言方面的学习,语言口语的练习才是重中之重,因为语文就是一门语言学,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时候能够准确而不失特点。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是重要的沟通工具,由此可见,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多么的重要,另外,中职学生是为了求职做准备才选择在中职学校接受教育,求职最重要的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只有拥有很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够在面试的时候很好的自我介绍,把自己“推销”出去。让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实践教学中多进行口语表达的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杜绝在招聘的时候出现不知所措、芜湖可说的情况。
2.2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实践,并将语文教学课变成实践课
新的教学体制改革中提到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主的获得知识,达到自身知识文化素养的提升。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进行引导,并且从旁协助,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时间,不要让学生有束缚感。因为,中职学生都有贪玩的特点,我们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可以改变语文课的形式,比如,用演讲、朗读比赛、讨论课的形式,打破了课堂上老师一直讲的当今局面。比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们阅读相关的文章,并且让学生讨论自己的相关感想以及把读后感以演讲的形式给大家分享,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中职学生积极去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3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进行课外的拓展延伸
鼓励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多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因为,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理论知识的实践,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平台,是展现学生个性的重要形式,是学生们进行思维迁移训练的重要阵地,是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是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利用大量的教学资源去引导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获取信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实践多动中得到自身的锻炼和提升。例如,根据电子专业的特点,组织学生去科技馆或者博物馆等地去参观展览的高科技产品,了解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发展。还可以去一些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地方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这样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建立强烈的兴趣。另外,对于一些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文实践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去一些旅游景点进行实地的参观,组织学生现场做免费导游,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加深了学生对不同地域人文景观的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民族文化特质的活动,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做到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中职学校进行语文教学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中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只有通过将语文教学实践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农村中职学校才能够为社会输送出大量的优秀的高素质和文化涵养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本文主要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性建议,目的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共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改革;创新
一、引言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国家如此,企业如此,初中语文教育亦是如此。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学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改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创新语文教学改革,是各个初中学校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值得各初中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比较强,所以纯粹的理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做了有益性尝试,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还是任重而道远:
第一,教材滞后。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初中语文教材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但是,语文教材更新的速度较慢,大部分初中语文教材依然延续以往陈旧的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中的一些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了,很多丰富的社会知识在教材中难以体现。教材的滞后性必然导致初中语文教学的落后性,过时、死板的教材内容与先进、灵活的社会最新社会实践严重脱节[1]。
第二,教学方法落后。一方面,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将初中语文教育的重点放在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上,而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忽视了初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还遵从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教师不断地出题、讲题,学生费神的做题、改题,这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悖,也跟不上现代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的步伐,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进程。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初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应用,缺乏实践就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局面。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学校和老师都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真正的应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性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语言和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且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时时奔着这一目标去努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丰富教学手段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课堂要以更新的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2]。在高新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各初级中学一般都会配备多媒体等现代化网络教学设备,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起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开放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创造能力提供一个有力的平台,培养新时代的现代化新人才。
合理利用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分角色学习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习初中语文教材《孔乙己》时,如果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饰演孔乙己和掌柜等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习了教材知识。另外,还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视、录音机等都可能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有需要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类活动等,让学生们体会语言的美。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可以利用幻灯片出示作者照片、简介以及春的美景的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自然就会体味到作者当时的心情,领会文章的意境了,声色俱佳的幻灯片的表现力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
3、注重实践教学
学语文不是目的,应用才是目的。学习语文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构建,而应用能力又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实现的。所以,老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教学效果。
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将语文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级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开阔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最好写出观后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朗诵比赛、小品、征文比赛等等文学类赛事,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些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够巩固课本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四、结论
总之,初中语文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任重而道远,要想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和各初中学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小琼;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快乐阅读;2011年16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分析
在中职的教学当中,大部分学校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重视,学生对于基础课都是很反感,觉得学习没有任何的意义,都已经学习这么多年了,还学什么等,常常会出现反面的情绪,导致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严重降低。目前中职中语文的教学还是有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继续改进。学校应该对语文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学生和教师对于基础课的态度有所改观,从观念上有所转变,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案,与当今时代相呼应,打好语文这门最基础的基础课。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现今的教学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而中职教学更为明显,为了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教学方案也应该有所变更以适应这个社会,中职教育出来的人动手能力应该更为优秀,对于专业课更为倾向是正常的,但是学校内的基础课也同样不能忽视,像是语文教学,它是无论是专业课还是理论课都是有语言来进行交流的,而语言就是语文教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进行转变。
1.语文教学的自主性不强
在新教改的基础下,语文课应该更加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一味的灌输,教师与学生应该以交流和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应该以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到这所中职学校内的学生不是爱好这门专业也起码需要学习这门专业以为以后进入社会学习谋生的技能,因此教学内容如果以专业挂钩,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增加课程的实用性,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并不是“百无一用”。
现今的中职语文教学并没有将这一点落实到位,基础课程基本上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就是两层皮,没任何相联系的地方,这堂语文课在任何学校,给任何专业的学生上都是通用的,没有任何的针对性和独特性,这也是先进教学的一个弊端,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越是基础的课程,越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品。现今的课堂应该尽可能交给学生手中,这一点其实对于大学的教学更为困难,因为大学内的语文教学可能并不如以前的语文教学,那么生活化,它需要更为深的学理,需要教师来进行讲解,但是它可以以讨论的形式来进行研究,教师引个头,学生进行发挥,教师从中引导,要相信学生经过多年的教学是有一定的语文基础。
2.中职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每一所中职学校内一定有一所图书馆,而校内的图书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摆设,除了在语文课堂上接触到的书本,其它书籍很少有接触,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加课外的阅读量,毕竟课堂上能教授的内容是有限的,应该增加课堂的延展性,教师可以跟同学介绍一些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书籍,将书籍内容的精彩部分透漏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是堂堂的内容过于以教材为中心,能够在一些中职任职的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教师完全可以将自身的切身体验和弯路告诉学生,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社会的一角,而不是真的在大学的象牙塔里,什么都不接触,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很难教育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现代技术利用的不够彻底
现今中职教育当中很多都使用上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教师并不能充分利用这个信息多样化的现今社会,当今社会因为网络的建立,整个地球被形容成“地球村”,全球的信息资源都是绝大多数共享的。如此便利的社会条件,但是事实上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学校的硬性要求,课前做一个有关教学内容的课件,但是事实上有些教师甚至上知识将其当做黑板使用,只不过是从黑板屏幕上搬到了多媒体屏幕上,提前写罢了,有些教师也根本不能适应这种教学节奏,但是学校又有要求,结果多媒体技术就彻底成了摆设,课堂上根本就没有使用过,反正教学内容在教师的脑海里,完全不用版面陈述等,都是没有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画面、声音、放大更加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深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案
1.头脑“大风暴”
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教学,更应该是技能的训练,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以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才加进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体会到所学的理论知识,每一堂课都有这堂课要解决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一堂讨论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发散他们的思路,进行头脑大风暴,使学生深刻理解这节课的理论知识,并且与实践联系起来,很好的进行应用甚至是再次创新都不是不可能的,这比之教师纯讲课的形式,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2.有理有据
中职语文教学中涉及到过于深奥的理论知识,不适于讨论,对于这内知识的讲解,一定深入浅出,教师的讲解浅显易懂,并且要有理有据,一环扣着一环,一定要有条理,不能教师都是一知半解,教的内容都是毫无章法,学生也会听的云里雾里的,因此教师在课下一定要做详细的备案,条理清楚,这样讲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
3.信息化时代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例如优秀的活动组织形式、规范,经过教师的调整,更加适应中国的教学;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也应该尽快适应,课前可以将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画面、声音、资料都整理出来,首先在视觉、听觉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切记把握好课上的节奏,不能够准备过多的课件,导致没有多余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本来想利用高科技形成高效率,结果反而占用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再将学生当做一个小学生对待,要知道他们可以称之为“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教师不能局限他们的思维,反而应该发散和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上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文义.浅谈中职语文开展探究教学的策略建议[J].时代教育.2011
关键词:大学语文;学生能力;培养措施
语文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日常的生活交往,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影响,以此老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着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文就重点对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进行论述。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措施
语文和写作密不可分,可以说,学生的思想和理论,都需要通过写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不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再好的理论也会无人知晓。学生从小到大都会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作为大学生来讲,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写作的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将这些能力系统化的交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运用技巧和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好的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写作教学的重要地位。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的坚持,在各个教学阶段,老师需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写作能力方面的弱点进行重点教学。尤其是对于理科生来讲,更需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这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会显得枯燥,而过分的追求实践学生又会丧失对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基于此,就需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老师需要在课上讲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将晦涩难懂的理论转变为可以被学生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重点在发散思维和创新方面提升学生对写作理论的认识。而在实践方面,则需要加大写作的训练,老师要进行点评和指导,也可以通过优化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的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当中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措施
实际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写作能力的强化有一定的帮助,反过来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将二者的联系相结合,并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下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此,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在大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看小说或者玩手机的现象,这种缺乏互动交流的课堂,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将语文教学的目的更好的发挥,就要求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能够大胆的发言,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一些学生因为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在课堂上畏惧发言,生怕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相违背而遭到同学的取笑,针对这一情况,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大学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课堂的氛围应该是轻松活泼的,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立的思维方式,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不是老师说的就是全部正确,老师需要将这一观点讲明,这样学生才能够毫无畏惧的进行发言,才能够在发言中找到自己表达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
老师还可以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或者是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或者是表演小品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在无形之中会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最重要的不是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而是学生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将这些思想和自己原有的想法相融合,大胆的表达出来,形成自己具特色的语言。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创新能力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语文学习更需要创新思维。这首先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创新意识,语文知识的更新速度和理念的创新要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
同时,老师需要注重创新性课堂的教学工作,能够通过灵活多变的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老师需要积极的组织课外活动,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语文往往不是局限在课本当中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够学到语文知识,老师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能够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大学语文课程需要有自己的特点,要能够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这才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本文就以此为中心,重点对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大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银歌.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6.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具体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标准下,中职教育的理念也有所调整。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这就要求中职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然而目前,中职学生仍然倾向于专业化理论的学习,教师忽略语文教学,这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教师应当认识到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重要价值,从多方面入手,完善语文教学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有机结合,是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的高效方式。
一、语文教学问题
(一)学生兴趣缺乏
中职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普遍薄弱,他们觉得语文课堂枯燥无味,甚至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倦情绪。科学统计结果表明,多数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随着直升制度的推广,中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更是呈现下滑趋势。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是为了掌握一种对选择职业有帮助的特长,但是,部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甚至没能熟练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吸收知识,为应付考试做准备,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无从体现。
(二)教材内容陈旧
中职语文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采用的教材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中职教学不区分学生的专业方向,统一使用一种版本的教材,参加统一命题的各种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各专业优势的展现。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僵化标准来授课,没有做到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为根据决定教学进度。这种单一教材运用形式,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教材内容,甚至放弃语文科目的学习。
以上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教学对象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职业培训的特殊属性,正确定位语文课堂教学,并完善教学模式。
二、改进教学手段
语文学科,是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性科目。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其他相关学科的掌握程度。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应对考试的技巧,更应当包括对实用技能的传授,以及语文学科与学生专业的整合。
(一)突出教材特色
要注意探索新的教材形式,开发能够展示专业特点的教材,为语文教学与专业的结合创造平台。中职院校教学采用的教材,是依据国家和省市统一要求,由中职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要之后,编制的有针对性的教材。与统一规划模式下的教材不同,这种教材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取得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以艺术教学为主要方向的中职院校中,语文教学应当与艺术专业知识巧妙结合。再如,教师在设计教材内容时,侧重选择了出行礼仪、就餐礼仪、日常交往礼仪等方面的文章,增强了语文教学与公关专业的融合程度。在设计广告专业方向学生的教材时,可以在语文课本中加入一些学生熟悉的广告语言,将专业教学色彩渗透进语文课本中,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二)渗透专业知识
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渗透专业知识的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以利用丰富的形式,将语文教学和不同专业相互结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中职院校内广告专业的学生,通常掌握着较强的绘画技巧。教师在讲解语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绘画来描述课文所表现的境界,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合适的文字说明,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跳出枯燥文字的困扰,并深入理解文字塑造的人物性格。这种与艺术相联系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能够逐步培养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与文秘学科的联系尤为密切,因为文秘方向的学生通常需要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的教学机会,带领学生练习写作应用文,如应聘请求、总结、先进事迹记录等。这样做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打牢专业基础。
(三)探索模块方式
许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反映,语文课堂不仅气氛沉闷,而且缺少实质性的内容。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发挥模块教学的优势。探索模块化的语文教学方式,要拓宽基础性模块,侧重向学生传授应用范围广的技术和常识。模块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对文秘专业学生进行模块化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阅读理解、实用写作、语言运用锻炼和交往关系等模块,这样就可以突出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方向的融合性。
三、结语
整合中职语文教育与专业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专业导向的语文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质,又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各科目的专业知识。同时,这种整合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对就业的适应能力。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融合力度还不够,我们应当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让语文教学在学生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彩凤.中职语文教学应与专业相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5).
一、小学语文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儿童文学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丰富文化知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资源儿童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品充满儿童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儿童喜爱的读物,首先它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品,适合儿童的审美特点、接受能力和心理特征。比较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等,都是现阶段小学生非常喜欢阅读的儿童文学书籍。这些备受小学生青睐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从儿童的心理视角描写发生在儿童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使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品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小学语文与儿童文学的教育具有一致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能初步对文学作品有所理解、鉴赏,在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下,能感受高尚的情操,发展自己的个性,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儿童文学引导小学生以善为美,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引导小学生更多地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小学语文与儿童文学在教育小学生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作品的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知识的学习很多教师缺乏对儿童文学知识的掌握。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方面的文化素养并不高,不能充分地认识到儿童文学是什么,儿童文学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教师在给小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
2.儿童文学课堂缺乏灵活性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一般只注重语文知识方面的学习,很少抓住儿童文学的特点来给小学生讲课,致使在日常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气氛紧张,教学死板,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问题有:(1)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课时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和最大的区别在于儿童文学有着独特的儿童情趣和审美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课时,抓住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才是给小学生上好儿童文学课的关键所在。(2)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课时抓不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由于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比较低,缺乏儿童文学知识,对儿童文学不能很好地区分、辨认,对不同文体的儿童文学作品,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不能突出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对策
对于儿童文学知识的教学,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基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知识现状,教育部门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积极组织教师通过专业的在职培训,来增加教师的儿童文学知识。
1.儿童文学知识和教学相结合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知识培训,应该以知识的应用培训为主,不能以儿童文学知识的研究为主,培养的重点应该是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融入到课堂的讲课当中来,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轻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不良倾向,这种倾向有碍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亟待改变。
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怎样呢?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力是指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也就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属并相互促进的。它们的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
苏联教育家契可夫说:“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的技巧的基矗因此,掌握理论知识不仅不妨碍技巧的形成,而且恰恰相反,乃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条件。”(《和教师的谈话》)这就是说,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且消化理解付诸实践后,才能成为能力。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能力弱的人获得知识就有限。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提倡让学生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尽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反对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批评旧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了“书架子、字纸篓”。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所要学习的“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这些知识“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这既是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对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精要”,主要是就内容来说的,中学生需要的是最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要讲得太多,不要用名词术语去考学生。“好懂”,主要是对教法的要求。语言要通俗易懂,要结合课文,紧密联系学生的听说读写实际。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多比较,多举例,以简驭繁。
不要抽象他讲概念,不要在名词术语上兜圈子。“有用”,主要是就教学效果来说的。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要服务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所教的知识,要“着重于运用”。
语文能力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种。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能力系统,它们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听、说、读、写都重要。”
读就是用眼睛来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连起来。在现在的时代,听、说、读、写非连起来不可了!”
听、说、读、写的关系如何?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听和说是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的,读和写是通过书面语言来进行的。这四种能力各有独立的作用,训练的方式也各有特点,它们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但是,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读、写的能力是在听、说的基础上获得的;读、写能力提高后,反过来又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听、读两种能力,对于获取知识来说,同等重要;说、写两种能力,对于运用知识、表情达意来说,也同等重要。
当然,这四种能力同等重要,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要平分秋色,要平均用力。读写训练应该是中学阶段的重点。因为听、说训练途径比较广泛,课外训练机会很多,而读写训练难度较大,课外自然训练的机会较少,其训练任务必然要由语文课来承担。
目前,语文课本中已编有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训练的内容,高考也有这四种能力的检验与测评。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只重语文知识传授,不重语文能力培养,“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状况仍然存在。有的教师以为讲授了系统的语文知识,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他们只重讲解,不重训练,结果使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职业化;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在开展教学任务期间也会以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为前提。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自然要在教学方法中创新改革,通过新的教学理念来提升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语文虽然是理论性的基础学科,但在工作以及生活中应用广泛,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文章针对中职院校中开展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总结,帮助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教学改革的方向
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没有将就业实践与语文学科联系在一起。学生的理论知识虽然掌握牢固,但实践应用能力并不强,针对这一问题,要从基本的教学方法中进行改革。教育人员端正自身态度,结合教学需求对社会就业情况做出简要调查,整理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知识内容组成上也要尽可能的容易实际应用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语文知识,并将其应用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总结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并加以分析,作为教学改革的参照标准,这样所制定新的教学方法时更具有可行性,避免造成学生了解困难的情况。改革是基于学生就业分析来进行的,可以与中职院校未来发展方向相结合,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一)确立服务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任务开展的主导者,要明确教学目标,提升自身服务意识,注重解决学生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使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这样可以促进教学期间的师生互动更稳定进行。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中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基于就业基础上开展的语文教学任务,也要引入实践环节。因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然要求教师自身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所以,语文教师首先需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如文秘、导游等专业班的语文教师,应适当学习一些文秘知识、导游词讲解等专业性知识。其次,语文教师要了解市场的发展动态,了解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如旅游专业强调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口语表达、端庄的仪态等,而外贸专业强调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要把握不同专业在职业素养要求上的侧重点。
三、教材的职业化特色
教材的职业化应该在保证课文质量的同时,力求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首先,普适性教材的选编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选用此类教材时除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外,还要注重加强人文性,注重对职业活动中必备的精神品质,诸如自尊、自信、诚信的引导。其次是专业性教材,要体现专业特点,把语文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在语文课中渗透专业思想,这种专业性教材的选编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尝试编写烹饪专业的语文补充教材,从网络和其他期刊上选取与烹饪相关的素材,如“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菜系及特点”、“佛教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历史名人与饮食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特点”等一系列文章,使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我国的饮食文化有了一个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又引导学生注意收集与专业相关的语文资料,集成他们自己喜欢的“语文教材”。而在普适性教材与专业性教材的结合上,中职语文教材的选编还应该凸显职业学校各专业的特点,达到普适性教材和专业性教材的统一。在编写时,应以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为主体,邀请相关专家作指导,同时尽可能地发动学生参与。
四、个性教学法
个性化教学法的运用中职语文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教法个性化改革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教法个性化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职学校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发挥专业特长为原则,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语文水平,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两个结合。
(一)结合专业特点
即从专业特点出发,以发挥专业特长为目标来实施教学。如旅游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唐诗、宋词来渗透文化教育,可以采取课前演讲、即兴演说、辩论比赛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审美观的培养以及创造力的开发,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如采取为菜式命名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商务专业中,教师结合商务专业特点,将1~4册教材中有关听话、说话、介绍、听广播、复述、即席发言、采访、演讲、辩论、应聘等10个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整合成几个小的商务场面,如谈判场合、应聘场合、市场调查场合等,不同场合所需的口语交际内容单独训练,现场表演。在机械专业中,设置了“我做你说,你说我做”、“编产品说明书”、“写实习报告”等环节,力图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结合学生特点
要从中职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和能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从知识上看,中职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因此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采取“分层教学”法,分别确立学习目标,以逐步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可采取“向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做老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中职学生具有自尊心强、自卑感重、难以面对挫折的心理特点,教师需采取鼓励、委婉批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一碗清汤荞麦面》、《石缝间的生命》、《劝学》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形成坚强、勇敢、上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石晓亚.素质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J].生活教育,2014(S1).
一、游戏精神教学寓意
游戏精神的宗旨是通过游戏的模式将理论知识柔性的灌输到学生知识体系中。这是一种相对传统学习方式更加愉悦轻松的学习模式。因而往往能够带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及创造能力培养。据笔者对多家学校调查,通过游戏模式的导入,学生能够收获的学习成效是非常惊人的。因为在游戏的辅佐下,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脑、眼、耳的共同协作。同时嗅、触及味等感官也在快速运作。以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极其有利的。天性的解放,与针对式的教学,是小学生从游戏教学中收获的。这种学习体验是传统教学无法提供的,及无法达到的高度。可以说,在游戏精神的视野下,语文教学将展示的更具有代表性、互动性、创新性及自由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一)未能明确教学方向
在传统观点思想的引导下,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呈现出严重的定位方向不明情况。教学的方向与目的不确切,致使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都会依照自己的思想与经验教学。这不仅导致许多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功利化,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本质培养。学生在此过程中,仅能够掌握初级的理论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学习方法掌握能力。面对枯燥的学习模式,学生时常出现怠惰现象,严重影响语文学习效果。缺乏立意宗旨的语文教学,使得语文教学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性授课。
(二)教学实质性内容建设不足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知识体系,过于偏重理论性知识,疏远了实际生活内容。这导致语文教材内容的思想偏向于固定、乏味。枯燥的知识体系与缺少创新的内容,导致学生的思想更加固化,无法形成独特的学习个性。学生将会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弱化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方式落后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的小学教育仍旧沿用着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缺少教学互动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学生无法加深学习印象,及深化学习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于学习过程中渐渐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与学习的意义。单方向的语文教学知识,不仅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同时受学生知识内化效率慢的影响,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教学压力的增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及学习趣味养成。
(四)环境建设问题凸显
最后,就目前我国教育结构而言,缺少足够的教学精神,以及游戏精神界限定位都是教学环境建设问题的体现。小学生作为语文知识学习的主体,若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好奇心渐渐消失。另外,我国自古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即便如今已经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改革。大部分语文教师也普遍采用应试教育的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受压抑的课堂环境,及沉重的课业作业影响,健康的人生学习品格将难以真正养成。
三、基于游戏精神视野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一)完善教学定义
在游戏精神视野的定义下,加强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内容,是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因而必须逐渐丰富并完善教学活动定义,及教学目标,使教学的价值能够得以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定义必须牢牢结合游戏的自由性与规则性,创造出更加贴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作为大部分学生的入门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为了顺应现代素质教育需求,帮助学生奠定学习热情基础。教师应当事实就是,加强学生心理活动建设。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海洋的畅游中,感悟游戏精神,丰富学习价值,进而有效提高学习主动效率。将游戏与教学完美结合,是实现学生了解学习的秩序、规律、合作的关键。
(二)丰富教学内容及价值
在广阔的学习视野下,重点加强教材内容建设,及课堂和理性建设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应侧重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教学目标制定更符合学生发展、内容更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创新。例如在讲解《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不妨通过播放教学课件的方式,先让学生们初步了解这堂课程的故事内容和背景。之后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自己代入童话故事中。借由童话故事情景模拟的方式,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爱好,从而优化并针对式调整教学结构。
(三)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54-01
聆听着教育部教科所语文教育专家们的讲座,专家们高屋建瓴、各抒己见、侃侃而谈。听后回味,对照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自然有几多感慨、颇多反思。我想:在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下,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冥思苦想,千言万语,是否都可汇为一句再通俗不过的话: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
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理念,新课程的实施,都不是要将语文课堂搞得纷纷攘攘、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随随意意,而是应该在保持原来的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原来的弱势。
1.落实工具性 张扬人文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存在着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工具性落实不足,人文性张扬有余。在一段时间内,我也曾将字、词的基础知识教学环节有所忽略,而布置学生自学,效果很不好。课标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中学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都是建立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的,而脱离文本、架空语言、忽视能力、鄙视训练、天马行空、来去无踪,都是剑走偏锋的做法。语文教学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回归原点,就是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汉语的"书面语""文学语言"与"口语"的区别上,学校语文教育的任务,归根结底,就是使学生的汉语水平向"书面语化""规范化""文学化"前进。发展学生的""书面语""文学语言",就应该是对他们原有"口语" 能力的提升。确认语文的人文性,就意味着学习语文,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外,还应广泛吸收人类的文化。一般说来,工具性告诉我们"是什么",人文性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前者是逻辑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两者经过矛盾运动,达到和谐统一,积淀在人的意识里,才可能造就立体的人,高素质的人。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渐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体验。"
2.教材与教学
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语文,而不是教语文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留给学生很少的阅读、思考时间,而是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但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对文本的分析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主动阅读。所以,语文课堂上真的应该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琅琅的书声还给课堂。语文教学的教材只能是整篇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分析。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重文章的"渐进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进行"熟读精思""虚心涵咏""温故知新"的教学,要"点到为止"而不要架空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漫无目标的讨论,也不要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式的分析。作文教学也要重视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
总之,语文教学归结起来就是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培养,"个性""个性化""独立""独特""独到""个人""自主""自我""自己""自己的"成为新课程的语言表述特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就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立足语文教学的目标,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语文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请进来,是据课题需要,请有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作专题报告。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语文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语文是独立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语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让我们用辛勤的耕耘、创造性的劳动努力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充满诗意、充满激情,充满心灵的碰撞、充满思想的交锋,让我们和学生一道在阅读、写作中浅吟、低唱、倾诉、感悟,体味回肠荡气、体验余音绕梁……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吧,直到永远!
1.语文教师教学课后反思的形式单一,内容简略,实用性不强。百分之九十五的教师采用的是教学后记的形式进行语文教学课后反思,就是把这节课中的不足或精彩之处用几句话记录在教案本里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后的教学回顾里。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后反思一般内容较简单,只是教师记录的关于本节课上完之后的一点看法。
2.小学语文课后的教学反思。教师仅仅停留在教学的这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就课论课,而不能演绎推理成一般的教学规律,应用到以后的教学环节之中。百分之五的教师采用教学日记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后反思。
从以上两点看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后反思模式简单,记录内容简略,应付官差的多,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少,不能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使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课后反思形同虚设。那么造成农村小学语文课后反思现状的原因有哪些呢?通过我课题组成员对我中心校的二十名专业小学语文教师的走访调查,研究分析得到以下几点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1.凭经验教学。百分之五的教师认为经验至上,每课的反思并不重要,凭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能把课上好。这些老教师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对新的教学观点接触的少,及时接触了也不愿接受,我行我素。导致他们教学课后反思更是应付差事。
2.教学时间紧凑,导致教师的语文课后反思流于形式。问卷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教师都能认识到语文课后反思对一名专业语文教师的发展尤为重要,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凑,对教师教学考核的压力又大,致使教师把更多的经历用到提高学生成绩上,使教师虽然在课后记录了教学中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但没有时间去真正的反思剖析。
3.教师职业倦怠。社会对教师行业的关注程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不理解,教师职业圈中不合理、不公平现象等使教师越来越感到前途渺茫,缺乏职业探究精神,产生职业倦怠。
4.网络资源共享化。由于网络资源共享,大多数教师懒于动笔和动脑,不会什么都抱着上网去查的态度,不愿思考和研究。
5.专业理论知识匮乏。多数教师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少。缺少专业培训机会,致使他们不能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不足,即使发现也不知如何解决。
6.反思内容目的不明确。大多数教师不知道一节语文课后应从哪些方面反思,反思什么,从何下手,反思后应有怎样的结果,大多数教师只是想到什么写什么。致使反思功效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