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

时间:2023-07-30 10:22: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

第1篇

二年级共有学生63人,由于刚任教这个班,对学生的各方面还不是太了解。但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人数较多,后进生面大,在书写、学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

二、 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教学内容方面: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汉字,会写350个生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学习习惯方面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四、 教学措施:

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授课能力。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增强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第2篇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第3篇

一、钻研教材,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二年级使用的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在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新课表,按照教学参考上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

二、识字写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阶段。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例如:卡片识字,猜谜识字等方法多样,并采用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拼音识字、去掉拼音识字、带生字进课文、读短文识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为阅读扫除障碍。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在低年级阶段形成的。在这一学期我加强了学生的写字指导。首先,我让学生在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坐势,其次讲究习字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临三比较。看指仔细观察的间架结构、书写位置;临指照范写临幕,比较是指比一比与范字的差异、学会评价。通过以上训练本班学生的书写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为了展示学习成果,我还挑选出整齐美观的作业进行展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证书写的积极性。

三、注重口语训练,为写话打下基础。

口语训练我采用提问,设计说话题目、的形式,让学生解放自己的嘴大胆去说,要求学生说话要有条理、要通顺、具体。只有会表达了才会去写话。写话时我先让学生说,在交流,然后写,最后修改并抄正。

四、多媒体教学应用其中,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采用音、图象相互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本学期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课件教学,使抽象概念更直观,有助于学生五、抓差快优,提高本班成绩。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经验艺术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立足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工作、生活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乐于学习、自主学习意识,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活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这对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来说相当重要。

一、活跃语文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积极活跃课堂氛围,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相吻合,以此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需以构建良好、融洽的课堂氛围为教学基础,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充满期待和渴望,而且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他们的学习效率将会得以显著提升。

比如,在《征友启事》教学实践中,我利用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这样以“朋友”为话题引出小牛想交朋友,让小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产生亲近感,实现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空白征友启事:现在你想找什么样的朋友?仿照课文写一写,演一演,这样,学生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进而真正落实艺术教学。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积极构建生活课堂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中童话较多,单元主题清晰、配图生动有趣,为教学经验艺术的实施提供极大帮助,教师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积极构建生活化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因此,我利用教材内容实现生活教学,像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要是关于春天的课文,我带学生在校园找春天,自己回家找春天,借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欣赏能力,使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第四单元以科普为主题,由“邮票上的齿孔”想生活中运用齿孔的地方?学生想到了我们生活中天天用的卷纸,可教导他们养成爱科学的生活态度。

又如《一株紫丁香》,我由教室窗台上的花引入一幅紫丁香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欣赏紫丁香引出课题,并附上文字介绍:紫丁香又称丁香,常有白色和紫色两种颜色,春天盛开时有浓厚的香味,是人们庭院中常种的树木。然后,引领他们预习课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株紫丁香种在了哪里吗?(老师的窗前)。接着,我让学生讨论:一株小小的紫丁香被孩子们悄悄地栽在老师的窗前,寄托着他们许多美好的心愿,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多少话要对老师说?如此,通过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让小学生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

三、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通过教学经验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应做到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和随机应变,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不断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可设计开放性课堂,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科学使用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等模式;或者带领学生来到课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态去学习和接受语文知识。

例如,每堂课生字学习后,用“我大声读,你小声读”、“青蛙跳”、“摘苹果”等游戏来练读,学生兴趣盎然。复习生字时,让学生把会写的字配成词语,244个会写的生字,学生组成26个词语,一个生字重复用,学生又组了近50个词语。在教学《猴子种树》、《清清的溪水》、《牧童与斗牛图》这类对话较多的课文时,让学生戴上头饰,根据书上的语言来演一演,这样的设计和活动,学生的学习态度始终处于主动和踊跃的状态。

四、结语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教学经验艺术的优势和作用,应以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他们提供新颖有效的学习形式,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迎欢. 小学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应用探讨[J]. 考周刊,2015,52:33-34.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二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270-02

一、高效课堂的阐述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完成最好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课堂的学习成果。“高效”体现在效率和效益上,让学生在受到良好教育、完成有限的课堂任务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素质并提高自己的品质。“高效”使得教学任务和学习效果在有限时间内有机融合,将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去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性,以达到最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并通过师生之间愉快的教学互动,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高效课堂”,应该是快乐的。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就是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课堂的乐趣性,使学生进行快乐的学习。因此,高效课堂便是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放到中心位置,让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根据这个主体进行调整,努力为学生创造快乐和谐的课堂。“高效课堂”,应该是公平性的。因材施教的差异教学是高效教学的指导性原则,在高效教学中不存在歧视,不存在好坏学生之分,只有学习差异性。高效教学的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是学生的朋友,他们会带领学生弱化差距,他们是发挥学生不同特点的“亮光”,他们使课堂变成学生享受快乐的地方。“高效课堂”,应该是自主性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让他们的思维解放,让其学习更具有效率。同时,给予学生空间,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辅助、引导、点拨功能,帮助他们提高独立学习及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占据学习的主动地位。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

调查显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大多数未能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未能认识到平等对于教学的重要,他们多数将自身定义为长者并具有权威性,认为课堂的中心为“教”,而忽略了“学”。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好动而调皮的,而教师认为只有严厉才能镇住学生,而这样的严厉态度导致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更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严肃认真的态度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新课改实施后,部分小学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的教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都是教材板书的模式,而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新鲜感,进而失去求学和听课的兴趣,也就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且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能注意到个体差异,只是因为教学而教学,为了目的而目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智力水平、家庭背景、记忆能力等的不同都会导致语文学习的差距,而教师如果一视同仁,相当于放弃了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对于那些学生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性的。因此,导致此类学生失去了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差距越来越大,渐行渐远。

三、高效课堂的创建

(一)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为其带来更多、更好、更全面的教学资源,并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让学生不再只是接触严肃的课本,而是与时俱进的,让学生时时接收到新的学习资源,提升其对于学习的兴趣。而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具有对周围的事物抗拒又好奇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学生对陌生事物产生既恐惧又好奇的心态,而如何使其保持强好奇心而摒弃心理恐惧,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情境。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文“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的事物,降低他们的恐惧感,再以邮票为媒介导入邮票齿孔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共鸣,进一步加强课文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Flas或视频等技术,播放邮票撕开过程和无齿孔邮票的撕开过程,进行现实教学,让其真实感受到课文中的描述,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记住动画的同时学习课文,保持学习兴奋性,培养其科学情感。同时,还可通过网络这一先进科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与答疑,并让其进行话题讨论,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表达勇气,锻炼他们的文字交流能力。

(二)针对性教学

1.有针对性的备课。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并针对基础和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别制定相应的课堂备课方案,并进行心理模拟,假设教学,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做出的一系列反应,并掌握好节奏。例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课文“恐龙的灭绝”,在备课的准备中,根据孩子的特点划出重点和找出学生适合回答的问题,如阅读课文、生字词造句、近义词和同义词练习应该分配给哪个孩子,而哪些孩子又要注意生字、生词,而对于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则需要在备课时将其划到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结构进行初步解析和段落分析等问题上,而对于学习能力强并且基础知识更加扎实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制定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好奇心,增强对恐龙灭绝的探索性,进而提高其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2.有针对性的分组。根据教师的教学备课情况,其内容讲解和问题设置都具备一定的层次感和目标性,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个体太过于分化不利于高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将孩子分成几个组别,并让其进行组别内学习,这样就可以将目标定为组,抓大拿小,做到平衡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分层进行引导。针对性教学更表现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分层次引导,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挑战性问题也是不同的,例如“恐龙的灭绝”一课,有的学生问生字,有的学生问生词,而高一层次的则会问段落结构、中心思想等问题,更高一层次的则会问异想天开的问题,如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恐龙了吗?恐龙会吃人吗?由于他们已经理解了课本,并开始搜索其他问题的答案,这种思维是值得鼓励的。

4.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也要具有针对性,充分发挥其针对性对于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影响也是极为大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组别,分别进行课堂练习。学习与练习必须是循序渐进的,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生字等基础性的知识上进行练习,而对于稍微好的组需要采用半指导的方式,让他们独自思考。

(三)培养良好习惯

1.培养自我学习能力。能力教师不仅仅是在向学生教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想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就要从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开始。首先,教师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预习方法,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文“纸船和风筝”,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先粗略地通读一边,并将生字生词用笔画出来,再通过网络或者词典等工具,查找生字的读法和生词的释意,并将其理解。然后再进行第二遍的细读,对文章进行理解,同时将文章进行段落分析和中心思想的总结。再然后,再进行一边细读,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确认自己刚刚进行的段落划分和中心思想。最后,通读熟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听课。听课不难,难得是如何做到会听课。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注程度。同时,培养学生敢问的能力,有问题不能因为害羞或者害怕丢脸不敢提出来,而应勇于提问、勇于质问。

3.掌握高效复习。高效课堂的建设也需要高效的复习,复习是重要的。其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在课下进行。而高效课堂则必须从整体复习为起点,再进行开放复习,最后进行融合复习。开放复习是学生的自主复习,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重点、难点或者易混淆点进行加大强度的复习,目的在于整体掌握,这种开放复习会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复习习惯,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融合复习就是将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到练习题或其他文章、阅读之中,以巩固自己的知识积累。

4.学会总结。总结对于高校课堂也极为重要,只有会总结才是真正做到了会学习,才能更好地建立高效课堂。小学二年级学生对于总结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在旁辅导。教师可以将总结分为几个大块,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总结和归纳的熟练度,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总结方法。

四、结语

小学二年级语文是生字记忆、文章理解、语言交谈的基础性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将其利用在深层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然而,小学二年级语文的课堂也应是充满欢声笑语、具有蓬勃朝气的地方,然而现实并没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反而增加了他们的抗拒心理,因此建设高效课堂势在必行。而建设高效课堂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将中华文明的智慧通过语文这一载体潺潺流如学生的心里及脑海里,让学生认识到语言及语文的魅力,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凤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02).

第6篇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小学二年级,正是学习写话的最佳启蒙阶段,如能在这一时期激发他对写话的浓厚兴趣,这对学生今后作文水平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兴趣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培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课本上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辅导,培养他们乐于创造和表现自己的能力。如: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集中表现的就是狐狸的奸诈狡猾和乌鸦的爱慕虚荣、专听好话的特点。上这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森林图,又精心制作了狐狸和乌鸦的头饰,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上台表演。学生们一下子兴趣盎然,都踊跃举手。不少学生还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情节,还能自己配上对话,把故事表演的活灵活现。

二、充分发挥学生对“说话写话”课的兴趣

1.注重“说话写话”与课外观察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自觉地参与。说话写话《找秋天》一文,与第五课《秋天到》及第六课《落叶》之间紧密相连。学生可在学课文的基础上,用最高的审美情思去观察秋天。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在自己的身边去找一找秋天,明天把你找到的成果带来。”学生都很兴奋,回家展开了细致地观察。第二天,硕果累累,我利用这些实物,将他们一一贴于黑板上,顿时黑板上赫然出现了一幅秋物实景图,同学们看着这幅图,兴致高涨,因为,图上的每个小部件都有他们的成果在里面。由此可见,兴趣的力量是何等的强大。

2.注意“说话写话”与设计应用相联系

二年级有写留言条的要求。留言条作为应用文,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是相当大的。因此,要让学生能写、会写,且写得格式正确、语句通顺。于是,除了按教学要求写留言条之外,我还让学生了解写信、写贺词、写入队申请书等其他应用文的写作格式。从而举一反三,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应用文的书写也就更准确了。

3.注重“说话写话”与情景想象的融会贯通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而,能给孩子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任他们天马行空,将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而且,兴趣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无穷想象的火花。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富江乡学校)

第7篇

关键词:二年级 关联词 逻辑语义 渗透教学 策略

在人教版语文课堂教学中,关联词蕴含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的失位和错位现象有些普遍。众所周知,如果不增加关联词,学生原有的语感可以支撑其进行正常的书面语、口头语的较规范地表达;而一旦增加了关联词,原有的语感被重新解构,语感因对关联词逻辑语义的不理解而产生了误感。因此从低段开始加强关联词逻辑语义渗透教学非常有必要。

一、关联词逻辑语义渗透教学必要性分析

二年级语文教材已逐步增加关联词出现的频率。如第一单元就有好几处关联词,分别是“尤其”、“更”(第三课《黄山奇石》);“只要……就……”、“更”(《植物妈妈有办法》);“坐(因为)”(《山行》)。从二年级开始加强关联词逻辑语义渗透教学,为语言思维能力培养奠基,为语言积累铺路。作为语文老师,不能绕开更不能忽视关联词在课文句段中存在的现实地位及其语用教学价值。

二、关联词逻辑语义渗透教学的理论支撑

语用学中,语境通常被学者分为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及社会文化语境。其中“情景语境”指向言语行为发生时的诸多客观因素,包括说话的对象、目的、方式、话题等。“上下文语境”是指语言单位在组合结构中受制于前后成分的情境或地位,包括上下文句以及说话时的前言后语。脱离了特定的上下文语境,就很难判断某个词、某句话的优劣得失。低段课文当中的关联词的认识与理解,主要应通过情景语境与上下文语境来体现,句段的语境是关联词逻辑语义理解的支撑。

三、例谈关联词逻辑语义渗透教学策略

由于关联词语在汉语中的使用相当广泛,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鉴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自不必深入研究逻辑学的理论知识,只需贴合学生实际在语言教学中渗透逻辑语义的感知、了解、体验学习即可。因此,从二年级识字与学文的教学开始,关联词的学习也成为学习的一大重点问题。

(一)基于文本细读的转折结构逻辑教学设计

文本细读,已然为大家所熟悉。文本细读除了关注明显摆在读者面前的文本内容之外,重点还应去发现该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位合格的细读者,他细读文本的角度自然会弱化对内容的分析,转而注重对具体语境的分析,注重语境对文本结构、选材以及语言运用上的影响,并为这些语言要素进一步转化为教学资源奠定基础。笔者以二年级上册《父亲和鸟》为例,谈谈对文本的结构逻辑的解读是如何实现的。

1.细读文本是基础

在整体观照的细读视角下,能够细读出文本的语境。因此,解读文本的整体结构,了解文本的具体语境是理解逻辑语义的重要做法。

在解读《父亲和鸟》的文本结构时,笔者写下这样的细读分析――

从全文来看,《父亲和鸟》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在分述中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耐心寻味的情节展开故事。第一自然段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木,还有爱唱歌的鸟”一句话点明父亲的喜好,总领全文。第二部分为故事情节的描述,重点写了父亲知鸟爱鸟的表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鸟儿的活动情况,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真是“神了”。在关注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还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这里就要特别指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和第四自然段的一句话(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初看这二句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细细品味,是否可以发现这其中蕴含着的转折关系?也即,课文从第三四自然段开始就有转折――这是文本结构的逻辑语义。

……

2.选择内容是关键

有了这种对文本的整体观照和定位,对于接下去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都会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这对于学生整体把握和构思的思维方式的形成,都会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让学生填写一个词:课件呈现: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显然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会比较容易地填写出表示转折逻辑语义的关联词。这样,后面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二)基于篇章衔接需要的递进语义渗透教学

我们从递进范畴角度来看递进关系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语用层面的表述需要,如语义的跳跃、语气的跌宕、逻辑的递进、篇章衔接的需要等等。二是句法层面的结构体现,如小句的衔接、非常态形式的标记、表述者主观性的体现等等。三是语义的关联,如客观的语义范畴、不同范畴之间的过渡、语义的衔接、语义的递进等等。这三个不同的层面最终都要体现为一种递进范畴。那么递进范畴的基础应该有逻辑语义依据:语义决定形式,形式又反过来对语义起制约作用。

(三)基于隐性关系的因果语义外显教学探析

在低段语文教材中,不乏隐藏关联词的句子。通过增加关联词,将句子进行还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前后分句的关系,为进一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比如,句子当中增加了“因为……所以……”,前后分句的因果关系不言自明;句子当中增加了“虽然……但是……”,前后分钟的转折关系不点自通。凡此种种,将隐性的关联词,通过还原的办法,不失为帮助低段孩子了解语言内在逻辑关系的好办法。

三、结语

我们的语文课堂立足语言表达形式教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回归,而是朝着更为本真,更为智慧,更为“语文”的方向给学生更全面的“语言习得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兼获益”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军.文本细读:“文学场”建构的基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3):97-101.

第8篇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59-01

1.结合多种渠道,积累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的积累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只要有了足够的砖就能砌出整面的墙,乃至整栋楼。

1.1积累课内的语言文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文本无疑是他们积累语言文字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利用好文本,敏锐地挖掘每篇文本的训练点,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1.2积累课外语言文字。新《课标》明确规定: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很难达到要求。故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借阅,培养学生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以积累足够的语言文字。

2.借助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1理解文本,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载体,有效地利用文本,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二年级语文教学仍以字、词、句的积累为主,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语言中呢?首先,从学习生字说起,每个一类生字要求学生达到三会,即会读、会写、会用;二类生字也应做到会读、会用。教师可以在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头组词,进而用这些词中的一个或几个说句子。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既轻松地理解了生字的意义,又自如地把生字及词运用到了日常生活的语言中。联系学生生活学字、说词、造句,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文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教学《我选我》一课时,刚读完课文就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我不理解'大家都愣住了'是什么意思?""愣住"这个词光用语言来描述的效果不一定好,于是,我听完之后,做了短暂的愣住的表情,进而说:"老师没想到你读书读得这么认真,能边读边发现问题,所以我刚才非常惊讶,表现出了停滞的状态就是'愣住'了。"学生们恍然大悟,他们都可爱地愣住了。看到这情形,我紧接着问:"文中的大家为什么都愣住了呢?"孩子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的顺利:因为大家没想到王宁会选自己当劳动委员,所以都愣住了。我进一步问:"你能用'愣住'说一句话吗?"这个问题没有难倒孩子们,他们的回答非常精彩,"看到妈妈给我买的小花狗,我愣住了。妈妈不是反对我养小动物的吗?""表哥说今天不来我家了,当我打开门时,看到表哥站在门口,我愣住了。"……一切迎刃而解。其实,在孩子们说句子时,无疑是借助语言文字自然地再现了生活中令人惊讶的一幕幕。联系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来理解文本,把生活和文本有机结合,消除了文本的神秘性,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文本就是把生活文字化了而已,拉近了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至此,孩子们对语言完成了从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也在无形中找到了文本的突破口,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恰如其分地创设一些语言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例如教学二年级上期"语文园地二"中的"读读记记":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双口吕木土杜言午许双人徐耳东陈干钩于这部分的内容涉及每个人都有的姓氏,可谓平淡无奇,假如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读一读,再背一背,有的学生难免感到枯燥无味,更谈不上兴趣了。

2.3小小练笔,促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二年级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时大多还处于仿写的阶段。语言文字的积累给他们奠定了基础,而语言文字的运用还需不断努力提升。教师应善于发现文本中的可训练语言文字运用努力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训练。

3.利用口语交际,让学生在积累中学说

第9篇

一、坚持以人为本,开放教学理念

在主题教育思想当中提倡将学生看作为具有个性、主观能动性且在不断发展的认识个体,而教学是学生借助教师指导主动学习、探究新知并掌握新的技能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能力,以使其更好地适应时展需求,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教学时必须给予其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新课程改革结合了主体教育的思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单一地将学生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提高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目标,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下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教学资源,开放教学内容

仅仅借助小学语文课程有限教材的讲解与学习难以满足语文课程结合丰富多样的生活化场景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充分把握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课外资料,并通过课文讲解中对课外知识的合理融入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小学二年级《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狐假虎威”成语的典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背后的故事,在课堂中鼓励并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将所收集到的故事进行分享,从而使学生对成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其语文素养。

三、重视素质教育,开放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的原则下对教学方法做出及时的更新,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等单一乏味的教学手段,积极吸取成功、先进的教学经验引用到实际教学当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一课时,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差之甚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战争年代炮火纷飞的景象,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下对产生崇敬之情并积极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

四、激发学生兴趣,开放教学环境

一方面,教师应当维持教学的新鲜度,由于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往往很容易被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新鲜度的保持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对学生的座位做出合理的变更,采取圆桌式摆放等新鲜的方式,或者组织学生展开野外授课等,这些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在大大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另一方面,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教学活动高质量的必备条件。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与想法,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关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开放性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还是创造良好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环境等措施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性程度,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第10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肢体语言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其中,肢体语言则是教师的外在表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利用肢体语言,可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若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则需要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而肢体语言则是不错的教学手段,包含了说话语气、动作、表情、眼神等等。比如学习《生命的壮歌》时,教师通过深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示范朗读,可感染学生,将学生引入课文意境之中。而教师性的动作、赏识与激励的眼神等可以给孩子们送去阵阵暖流,缓解学习紧张情绪,使其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第二,利用肢体语言,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对于小学而言,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持续性的集中注意力,易于被外界影响。此时,若教师能够运用丰富而形象的肢体语言,则可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学习《海底世界》一文时,教师可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以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利用肢体语言,可帮助学生明确重点,有效突破知识难点。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对形象具体的事物兴趣较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复杂难以用语言表示的知识,教师可借助直观、形象的肢体动作来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突破知识难点,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说话语气,也包括手势、动作,还包括表情、眼神等。

首先,巧用眼神,监控课堂,互动交流。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之窗。”通过眼神,我们可以看出对方的疑问、赞成与否,因而我们可以说眼睛是面部表情中最传神的,最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部位。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教师能够巧妙运用眼神,既可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也可实现师生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课堂上,学生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通过责备的眼神传递信息,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提醒与不满,而进入学习状态中。在课堂答问时,对于回答十分精彩的学生,教师可送上嘉许赞赏的目光,以鼓舞学习。亦或运用柔和而亲切的眼神来环视整个课堂,及时关注学生情况,并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着每位学生,从而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其次,在运用眼神时,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绪等而灵活改变,由同学们的表情变化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适当调节教学方案。如教学小学二年级上册中的《狐狸和乌鸦》时,在分析课文,品读语言时,某教师提出如下思考问题: 你们如何理解对狐狸的二次“亲切”表示,乌鸦却是“不作声”?问题一出,学生则睁大眼睛看着老师。由他们的这一眼神中,可看出所提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教师快速转移话题,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引出那时候乌鸦放入心态,这样,学生会更好地理解问题。

第三,巧用动作,再现情景,加深理解。动作、手势等也是重要的肢体语言,可强化表达,可提示学生,也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明确重点。比如指着黑板板书勾画圈点,有助于同学们捕获有效信息,把握学习重点;手掌向上抬,即鼓励同学们大胆答题或讨论,也可示意起立;而双手虚按,则表示停止活动等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用心设计手势、动作等,做到少而精,精而准,并富有美感,从而变抽象为具体,使情节得以再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此外,教师还可巧用表情,表达情感,调节课堂。如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表情来表示不同情感,或憎恶,或悲伤,或赞扬,或喜悦。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65-02

我有幸听了一位刚从高年级下来教二年级的语文教师执教的语文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那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如见新生事物一般的惊喜。我心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激动和兴奋,让固守不变的教学模式神经又活了起来。在走进教室前的一分钟我还在假想着即将要听到的内容: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听写、读一读)—导入新课—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带上感情读课文(各种形式读,读满堂,热热闹闹)—学习生字词。可是,当我在听课到5分钟之后,让我感到了不一样。

一、给孩子充分的展示平台

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多幅蝈蝈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样的蝈蝈?

生:这是一只绿色的蝈蝈。(课文中的)

生:这是一只有着长长大腿的蝈蝈,它一定能跳得很高。

生:这是一只绿油油,看上去很漂亮的蝈蝈。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蝈蝈。

生:这是一只强壮的蝈蝈,我很喜欢它。

生: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课文中的)

……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是不会听到如此丰富、精彩的回答的,教师可能是怕孩子们说不出更多的答案,而浪费自己的教学时间,总是会在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就戛然而止了,孩子没有痛快地表达,他们的热情被教师扑灭了。有教师说这样让学生说下去,课堂时间怎么把握,教学任务怎么完成?可是,这节课上,孩子尽情地说了,他们学得很快乐,得到了许多优美的语言,这难道不是收获吗,我们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到底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我们的教学。我们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到底是什么呢?是让孩子被我们教师牵着鼻子走,极不情愿地读写说好,还是让孩子们在自己很快乐地情况下尽情地说效果好呢?这是不是我们教师也要思考一下呢?尤其是这样刚刚走入小学不久的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对学习还是兴趣满满的时候。

二、充分调动小孩子们的情感体验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吗?你们有多么喜欢它呀!

生:我有一只小乌龟,它就一点点小,小小的头,短短的小爪子,一爬起来,头还一摇一晃的,我可喜欢它了,每天我都要去看看它。

生:我有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它是软软的,抱在怀里可舒服了,我每天都要抱着它睡觉,不然我可是会睡不着的呀。

……

师:现在老师要你们把你最爱的伙伴送给别人了,你们怎么办?

(教室里一片哗然,教师没有立刻阻止,只是静静地看了一下最吵闹的孩子,不一会儿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这个环节教师完成的特别的扎实,孩子们有了真切地情感体验,对于下面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铺垫。教师并没有像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的走形式那样,孩子还没有真正地情感体验就草草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孩子们没有了情感,说不出有情感的话,自然就让课堂没有了情感,平淡无味了,更不会有什么精彩的生成。以前,我一直觉得二年级的孩子说不出什么,在课堂上总不敢让学生自己说,所以也没有让孩子充分地去体验情感。课堂上,只有我一个人不停地说,孩子们只是出耳朵听,一点情感的共鸣都没有,课堂沉闷而没有生趣。要记住,二年级的孩子也会有他们自己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在他们的世界里也充满了喜怒哀乐,我们也要让他们充分地去表达,这样不仅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抒感的机会,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让孩子有了语言表达训练的平台。不是很好吗?

三、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说出来

这节课中,不仅是教师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说让我惊讶,更让我佩服的是教师能让二年级的学生长篇大论地说,不断地说,放开来说。请看下面的片段:

片段一:

师:这么可爱的蝈蝈,小男孩怎么要送给盲婆婆呢?

生:盲婆婆什么都看不见。

生:盲婆婆很寂寞。

生:盲婆婆很孤独。

师: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把句子说完整了。

生:因为盲婆婆是个孤寡老人,又是个盲人,她很寂寞,所以小男孩要把蝈蝈送给盲婆婆。

师:是的,让我们想想,盲婆婆会是怎样地生活的呀!请看大屏幕。

生:……

片段二:

师:男孩子将蝈蝈送给了盲婆婆,婆婆看见了以前看不见的,想到了已经要忘记的,这送给她哪里是蝈蝈呀,这分明就是送快乐呀!请看大屏幕。

片段三:

师:这真是个有爱心的男孩子,让我们给他掌声吧!(生齐鼓掌)

师:如果盲婆婆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家的旁边,你会怎么做?

(出示大屏幕)

在我的印象中,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上应该是以读文、写字为主的,说话训练只有三两分钟的份额。可是,这一节语文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让孩子们说和读,在语言上得到了极大的训练空间。有些老师说这样的教学是不是有些拔苗助长呀,但从她班上孩子的反应来看,孩子们的语言丰富、精彩,思维极其活跃。这种教学方法应该不会影响孩子吧。

四、引导孩子奉献自己的爱心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很需要我们的帮助,请看大屏幕。

第12篇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学生活泼好动而稳定性较差,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方法较多,常见的通过媒体展示、解题、谈话、设置疑问、讲故事、游戏、唱歌、实物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一点,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引入新课的学习,不然兴趣激发就会成为一种单纯的感官刺激,成为一种作秀。

在《一株紫丁香》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探究文章的兴趣,采用设疑和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导入,首先,教师先用幻灯片呈现紫丁香的图片,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花?你喜欢它吗?有一群小朋友小朋友非常喜欢它并准备将它送给他们敬爱的老师,故事到底怎么样?那就要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一株紫丁香》,学了课文你就知道这个故事了。”

这样导入,一方面能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故事情境中,学生更容易进入自己的角色,对课文的阅读也会更加感兴趣。

二、初读体会,整体感知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生字词是一个重点,同时,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也是关键。因此,在初读中,就需解决生字词,做到识字学词、读通课文、了解文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方式上教师要灵活,尤其是对生字词的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切勿将生字词和文章内容脱离开,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一株紫丁香》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全诗进行朗读,对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自己拼读;在检查过程中,学生先自主认读;再同桌交流,相互倾听、正音,将重点放在“踮”字上;接着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字词认读情况,去掉拼音后再让学生认读;在对生字词的识记中,请学生分享识记的好办法;最后教师借助顺口溜(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来检查生字词的识记效果。进入课文朗读阶段,先举手朗读课文,矫正字音,再自由朗读,以问题“在读的过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为引导通读全文。

在整体感悟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生字词的学习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对低段教学而言则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掌握上,高段则可将重点放到对课文的朗读上。

三、合作研读,诵读感悟

该阶段是整个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小学教材所选编的课文都是较为经典的语言精练而文采优美的文章,在阅读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去理解文章的内涵。合作研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间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去深入朗读文章,在交流中分享、感悟、体验,从而获得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在《一株紫丁香》的诵读中,因二年级的学生归纳能力还较弱,因此,教学中以“节”的形式引导诵读,在诵读中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第一节设置问题“紫丁香是谁栽的?栽在哪儿?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第二节设置问题为“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第三到第五节设置问题为“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当然,在每个大问题下,教师还需以不同的小问题来进行引导。如对“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的引导问题为“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浓绿的小院的呀?”、“谁能做做点脚尖的动作?”、“他们为何要踮着脚尖呢?”来让学生明白这样是为了不打扰老师,突出孩子们的懂事。

在诵读感悟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而对文章进行诵读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体会、感悟。但也需注意,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只顾教师问而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相反,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后再引导回答。

四、应用实践,拓展创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会背几篇文章,会写几个词语那么简单,而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在生活中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透过语言文字而去了解作者的情感,也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就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诵读感悟式阅读不仅要引导学生能读懂课文,还倡导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拓展。

在《一株紫丁香》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紫丁香所具有的内涵,以“说说我心目中的紫丁香”为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口语表达,感受紫丁香的美;以“我喜欢我选择”来引导学生对文章相应段落进行背诵;以“赞美老师”来引导学生给老师写祝福的话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到读写结合。